陷入困境

2024-06-20

陷入困境(精选9篇)

陷入困境 篇1

河南某拍卖行2月27日宣布, 3月17日将拍卖金彩虹公司持有的河南联创11.1111%股份, 而金彩虹公司则是河南 (许昌) 骆驼鞋业的关联公司。

有关资料显示, 骆驼鞋业总资产近6亿元, 是中国制鞋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排名前三位的“龙头单位”。在河南乃至全国, 其发展史都曾经被当作一个传奇。

2007年年初, 由于大规模进行产业扩张和多元化投资, 骆驼鞋业陷入经营困境。受企业互保性的贷款担保牵连, 许昌当地的关联企业或倒闭或破产或被查封或被拍卖。

目前, 虽说骆驼鞋业还在生产, 但原控制人已经出局。企业陷入对各方面债务的全面清偿, 许多关联公已经名存实亡。

陷入困境 篇2

连续几日都是睡到七点多起来,对写作似乎也没有以往的那份热爱,感觉已经是坚持不下去了,电脑是开了关,关了开,完全想不到要写些什么。

之前我的文字都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主,也许这几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给我留下特别的内容?笔下感觉也是无内容可写了,再一次参加的简书日更计划可能又会面临中断。

昨日仅仅简单的写了五百字,连一千字都未达到,只是为了没有中断日更计划而已。似乎感觉自己越来越后退,无内容可写的时间居多,可能是因为自己输入太少,才会变得脑袋空空无内容可写。在前段时间决定写作之初,每晚都会去想一个第二天要写的主题,现在似乎完全没有这种意识。

最近这几日明显阅读量减少了,这也是其一吧!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追剧之中,我是那种一旦开始追剧就会着迷至难以停止的,计划要做的事情事情也是等到追剧结束后才能开始,不然我一心想的都是剧情。

尽管我知道自己还有事情没做,可我仍然会无心其它事情,整个脑海被剧情中的一幕幕画面所占据。有时还会反复看着已知的剧情,让自己沉醉其中,无法走出。

如此这般的沉迷让我难以自控,所以大多数时间我是不敢让自己看电视剧的,就是害怕看到自己这么沉迷的一面,不知如何是好。一部六十多集的电视剧,一天播放两集,足以让我沉醉一个多月。

还是想念宝贝们在的时光,这样我的心思都会放在宝贝身上,就不会沉浸在电视剧情之中。二宝出生后我就一直没有看电视剧,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将追剧、看电视这件事情排除在我的生活之外。心里想的就是日夜陪伴着我的孩子们,一大一小的特别可爱,让我感觉非常满足。我们家的孩子都喜欢粘着妈妈,对这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我体会到了另外一种幸福。

记得孩子还在这里读书时,我每日早晨起来所做的事情就给宝贝穿衣,督促孩子洗脸刷牙,送大宝去学校。如果天气好的话,我有时还会抱着小宝,一边和大宝说着学校要注意的事项,一边牵着孩子往学校走去。时间总过得如此之快,不知不觉那条路我就走了四月有余,我很享受这种感觉,直至宝贝放暑假才结束了这条路程。

现在宝贝回老家了,这种生活也离我远去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留在这座城市,我是一个害怕孤独之人,有时在孤独无聊之时只有电视剧还能缓解我心里这种感觉。

一直在勉励自己要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现在这种状态。早已不再年轻的我又有多少时间可以虚度呢?现在单位新入职的人员都是95后,在年龄上来说占据着优势,何况年轻人的活力与对工作的热情总是胜过我们,如果自己还不努力势必将会被这群新入职人员所赶超,危机感四伏。

昨日一位入职没多久,与我关系不错同事和我抱怨,她说她不明白为何他们组长总是喜欢让她做一些她不擅长的工作,没做过的事情也不告诉她如何做,自己顶着困难完成的工作希望组长能给予一定的指导,也是直接一句没时间就打发了她,让她直接拿给领导看。我和她并不属同一个部门,她们部门的同事我也很少接触,其中的缘由更是无法探究。

往好的.一方面想,可能是你们组长想磨练你,让你方方面面学习到;往不好的一方面想,可能是你们组长怕你的才能胜过他,对他如今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威胁吧。你入职没多久,和你们部门同事及多部门的同事都打得火热,一点都不懂得隐藏锋芒,也许他看不惯你的这种方式。

最后她自己直接说了一句,可能他就是想看到我做不下去,走人的那天。

电解铝业将陷入困境 篇3

4月份,新华社记者引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的话时说,目前国内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过热,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的趋势将难以避免,应引起各方关注。

马力强说,目前已有河南、山西、贵州等9个中西部省、区把电解铝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内蒙古、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也在加大建设力度。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国电解铝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全国电解铝产量435万吨,销售量仅为414万吨。

同时,电解铝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氧化铝在我国已相当短缺,去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457万吨,比上年增加近40%。今年,随着我国电解铝产能的快速增长,氧化铝进口量继续猛增,国际市场价格已开始大幅上扬。

马力强认为,产品供过于求,而原材料价格却在上涨,国内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益已经开始下滑。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准备大规模扩大产能,盲目扩张势头不减。这种趋势必将加剧原料供应和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给企业、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损失。

重复建设态势还在扩大

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在其政府网站上公布说,199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关于淘汰环保不能达标的自焙槽电解铝生产工艺及装备、制止自焙槽电解铝项目建设等防止电解铝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业政策。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我国电解铝工业的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重复建设势头的意见》(国办发[2002]29号)。

根据29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一些省区市清理、整顿了一批违规建设的电解铝项目。但从最近情况看,有些地方和企业仍在继续违规审批和擅自建设新的电解铝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工在建和近期拟建的电解铝生产能力有260万吨,加上已有的生产能力,从总量上看,完全可以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铝市场的需求。

另外,有些地方和企业正在加紧筹建一批包括50万吨级以上规模在内的电解铝项目前期工作。因此,国内电解铝投资热度不减,重复建设的态势还在扩大。

电解铝工业是资金、能源密集型原材料产业,目前世界电解铝生产供需基本平衡。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跨国铝业公司积极推进技术进步,降低产品成本,公司间进行资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国铝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我国铝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但从近期电解铝无序盲目发展的情况看,具有十分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如果让这种盲目发展的势头继续下去,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并购整合将成主调

6月份,国泰君安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电解铝产业正快速扩张,2002年,我国原铝产量突破400万吨,达到了440万吨,同比2001年增加29.2%。近年来不断快速增长的铝产能使得我们国家正从一个铝净进口国变成一个净出口国。

2002年原铝净出口35万吨,2003年1~4月份中国原铝出口26.2万多吨,进口14.3万吨,净出口10.9万多吨,中国再次成为铝净出口国。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10年来,铝工业的发展速度异常惊人。在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史中,原铝产量登上100万吨台阶用了近40年时间(1953-1992),登上200万吨台阶用了5年时间(1993-1997),登上300万吨台阶用时仅4年(1998-2001),而登上400万吨大关仅用了1年时间。

预计2003年,其产量将达到500多万吨。电解铝工业正面临一轮强劲的投资热潮,而其速度和力度堪称前所未有。

氧化铝供应缺口拉大

国内电解铝行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上游氧化铝的供应也日趋紧张,从而使得氧化铝的现货市场价格从去年底以来一路猛涨。2002年,中国共生产氧化铝约548万吨,同比增长15.6%,进口氧化铝约457万吨,同比增长37.7%,前年消费量同比增长26.6%。目前,国内的氧化铝自给率只有54.5%。

2003年前4个月,共进口氧化铝达到16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近24.4%,其中4月份当月进口氧化铝达到了空前的58.66万吨水平,氧化铝进口增长速度惊人。

显然,中国新增铝产能的投产及非典影响的消除带来了氧化铝供应缺口的拉大,从而进一步刺激氧化铝价格的上扬。

受氧化铝供求关系紧张影响,国内外的氧化铝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大幅上扬。最近中国铝业继2002年12月6日、2003年1月份(2次调价)、2月份(1次)、4月份(1次)调高氧化铝销售价格之后,继续调高氧化铝销售价格至2950元/吨人民币,同比前期价格上涨150元/吨。

海关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港口进口氧化铝报价已经达到320多美元/吨,考虑到关税和运费,其实际进口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为3200-3300元/吨。

中国铝业调价后的销售价格依然低于国内港口到岸价,未来随着更多新建项目的投产导致市场供给缺口的继续拉大,氧化铝的现货市场价格可能继续调高。

电解铝企业困难重重

由于氧化铝供应短缺导致原料价格的不断升高,给下游电解铝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从去年12月份至今氧化铝价格每吨已经上涨1120元,相对于电解铝生产企业来说,每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将增加近2240元左右。然而,同期的电解铝市场价格增长不到1000元,远远低于氧化铝的涨价幅度,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极大的削减了电解铝厂商的利润空间。

从目前来看,一些电解铝的上市公司如兰州铝业、云南铝业等公司由于原料购买是签署的长期合同价,因此今年的生产影响将不是很大,相反一些今年产能增加较大的生产企业由于只能购买高价现货氧化铝,则将面临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危险。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能源电力的供应紧张,国内部分地区的电价出现了上调。如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山西、陕西、四川、湖北、重庆等地年内相继调升电网最终销售价格,这对电解铝的用电大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专利博弈陷入“囚徒困境” 篇4

近期专利大事记

4月5日谷歌宣布将斥资9亿美元竞购北电网络集团持有的近6000项专利, 其中大部分为通信技术专利, 且包括4G技术, 其他的竞购者还包括苹果、爱立信与中兴通讯。

4月1日爱立信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通讯发起WCDMA和GSM专利侵权起诉, 随后中兴通讯发布声明称将在中国发起针对爱立信在华专利的无效诉讼。

2月23日华为发表声明称, 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颁发了初步禁止令, 要求摩托罗拉禁止向诺基亚西门子转移华为的保密信息。

近日, 随着全球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主流设备商以专利为手段的博弈与争夺日渐升级。就在中兴通讯忙于回应与反击爱立信在欧洲对其发起的WCDMA和GSM专利侵权起诉时, 一场围绕北电网络近6000项通信专利的争夺已在谷歌、苹果、爱立信与中兴通讯中悄然展开, 其中北电网络在4G领域的相关专利更是竞拍的焦点。前一事件表明了目前通信设备巨头们已更加频繁地运用专利进行重点市场区域的博弈与资源交换, 而后一事件则指出了未来专利争夺的焦点领域。

目前, 在以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全球电信主体投入增长放缓、竞争激烈的产业背景下, 专利以及相关专利群占比对于通信设备商意义重大, 专利不仅可以以授权费的方式为设备商弥补价格竞争劣势, 还可在新兴重点市场顺利划定势力范围, 此外, 在关键市场或关键竞争时点, 专利起诉还可起到干扰对手签单、突破劣势竞争局面等作用。

对此, 业内专家表示, 设备商巨头间的专利诉讼与纠纷多数并不以授权费为主要目标, 专利在设备商市场竞争中更多地起到了防御性“保护伞”以及谈判、资源交换筹码的作用, “事实上, 专利战是一种双输的博弈模式, 但是与‘囚徒困境’类似, 各家设备商都害怕对手更多获益, 专利共享联盟无法达成, 以专利为手段的市场博弈将会成为常态”。

不仅为“隐性利润”

在华为、摩托罗拉专利案获得阶段性平息后, 爱立信对中兴通讯的一纸诉讼又将设备商专利博弈话题推至舆论高点。英国《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认为, 爱立信此次专利诉讼, 与去年中兴通讯规模蚕食其欧洲本土市场份额相关, 此举意在直接阻击中兴通讯终端进攻欧洲市场。

事实上, 掌控一定数量的核心专利对设备商而言获益几多。首先, 专利基本功能方面, 由于通信需实现互联互通, 能否将更多的专利写入行业标准类文档关系着设备商后续成本控制、国际市场准入、产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专利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相关专利群中的占比情况, 不仅反映了设备商的技术创新能力, 更体现了设备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掌控力。”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安全标准专家齐鹏表示。

其次, 专利授权费可成为设备商中长期内的稳定收入。“目前, 设备商巨头在国际市场争夺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将刺激设备商巨头更多地开展专利竞争以弥补价格竞争劣势, ”业内专家马毅华表示, “设备份额是显性市场份额, 而专利费用则是隐性的市场份额, 显性份额和隐性份额共同决定了设备商的实际市场绩效。其中显性份额是产品质量与价格之争, 而隐性份额则是专利实力之争。”

此外, 在LTE、4G等新兴市场, 掌控足量的核心专利就意味着可以顺利划得相应的势力范围。“在市场初期, 利用专利可令对手失去‘做蛋糕’的机会, 待市场形成规模后则可利用专利‘分蛋糕’。”马毅华表示。同时, 电信专家陈亮补充表示, 在关键性竞争时点, 专利诉讼还可起到影响对手签单、赢得宝贵时间、重获竞争主动权等作用。

无奈的杀手锏?

除了上述作用, 业内更为主流的声音则认为, 专利是设备商手中的博弈砝码。“设备商争夺专利并不是为了收费, 而是作为彼此谈判时的筹码, 在利益或资源博弈时, 专利是一个可以‘拿出来说事儿的东西’。”电信专家陈志刚表示。

陈志刚还进一步呼吁产业各方理智看待专利相关作用, “正如上所言, 技术垄断仅在短期内有作用, 对竞争的暂时性落后者而言, 专利诉讼是‘无奈的杀手锏’, 即专利作为市场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 往往在其受到对手进攻时下意识启动, 但大多作用有限, 也难以为专利诉讼发起方带来市场成功”。

同终端领域苹果与各大终端厂商长期存在的专利纠纷并未影响其规模盈利类似, 电信设备商的专利激战也不会过多改变既有市场格局。“专利诉讼过程不仅漫长, 且成本显著而收入不确定, 由于设备商往往采取交叉授权的方式, 取证非常困难, 并且即使找寻到证据, 证据评判、执行监督等环节也面临诸多困难, 所以专利诉讼往往不是为了惩罚被诉者, 而是为了重启谈判或达成资源交换。”陈志刚表示。

未来焦点:中国、LTE

此外, 未来设备商围绕LTE、4G、终端等领域的专利博弈将持续升温。“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为王, 越来越多的技术将运用于智能终端, 终端领域的专利博弈将是一个热点, 此外, 相比此前主流舆论对爱立信抢夺欧洲市场的战略猜测, 我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其更为重要, 设备商巨头未来将运用专利筹码博取更多在中国LTE试商用等领域的资源与份额。”陈志刚表示。

陷入困境 篇5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

台湾高校博士班招生陷入困境 台大清

华招不到学生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刊文分析岛内高校博士班招生困境。文章摘编如下:

自从五年五百亿元“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后,各大学为增加研究产出,纷纷增开博士班。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日前公布2014学年各大专校院系所注册率,公立大学居然有29个博士班注册率挂零,说明已超额扩张。这29个班级分布在12所学校里,其中不乏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岛内顶尖大学。

台大博士生年产量破千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问题核心直指“少子化”,在15日的全台大专校院校长会议中宣布,未来10年将减少招生名额。但这真的只是少子化的问题吗?

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思华2014年11月就已针对“流浪博士”的状况提出警讯,指出各大专院校一年招生6800名博士,毕业5000名,但学校的博士职缺顶多只有800名,还要与赴岛外读博回来的人抢饭碗。

博士的“出路”并不多,现今除了大学教授以外,已鲜少有行业会要求博士学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博士班?研究高教问题多年、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指出,“是为了争取教育经费补助”。

“以前大学是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但自从教育部门开始五年五百亿元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后,慢慢转以研究为导向,竞争各项指针成绩、在国际期刊曝光,来争取分配的预算”。戴伯芬提到,各大学增加研究产出的方式就是增开博士班,“理工科尤其严重”。许多研究生必须花很多时间替老师做研究,形成“博士劳动力”,也造成博士班超额扩张的现象。

摊开台湾教育部门公布的2014学博士班核定名额,全台6841个博士名额中,台湾大学就占了1008名,将近15%;而连全部私立学校加起来都只有1249名。

戴伯芬也提到,对于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

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造成2014学完全“无人报名”。

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

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召集委员许智杰提到,注册率零的名单上,有许多如环境工程、国际企业、经济系等等,“都属于较热门的科系,毕业出路应该不错,或许是该系所比较着重于学术研究,现在的社会趋势比较倾向应用”。

他认为,除了学术研究外,博士班应该要加深与产业的连结,才能创造新的就业市场;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

可靠企业进来栽培,给予学生全额奖学金,“让博士生可以专心在念书与研究上面”。

高教司司长黄雯玲表示,教育主管部门预计在10年内针对顶尖大学、典范科大的博士班减招37%,逐年调降博士生人数。也正在着手规划“学术导向博士”,以公费概念推出全额奖学金,必须在一定年限念完,希望招收到真正的菁英。但戴伯芬提醒,“若真的要培养人才,快速不是唯一的办法”。

“但是高教问题不能只付诸市场机制解决”。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教育部放任师生比恶化”。

针对私校开刀,放任公立高校浮招

“这20年来,高教学生人数还没因为少子化开始减少,师生比就已急速恶化”。陈书涵指出,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强制规定师生比,只有参考的“最坏标准”,各校却以此为基准。私立学校裁撤老师,公立学校不断增加学生名额,拉高师生比,不但高教素质堪虑,“学生因为博士没有出路而不去念,未来恐怕会有人才断层”。

新基金陷入发行赎回困境 篇6

新基金发行遭冷遇

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1日至今,基金首募平均规模为10.84亿份,低于去年平均水平。而在6月以来的新发基金中,三分之二的基金都不满10亿份,其中规模最小的是6月24日成立的长信利鑫分级债券B,仅2.1亿份;其次是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联接基金,2.9亿份;泰信中证200指数基金为3.2亿份。规模最大的是近50亿份的南方保本混合基金。

遭到冷遇后,不少新基金延长了发行时间。农银增强收益延长了发行期一周,从6月22日延长至6月28日,但最终募集规模仅9.2亿份。招商深证TMT50ETF也延期发行,最终获得3.4亿份的首募规模。

QDII基金发行也不顺,6月30日成立的广发全球农业指数QDII首募规模仅4.4亿份。

虽然发行遇冷,但基金公司发行脚步并没有放慢,目前还有20只新基金在发行,品种主要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

次新基金现赎回潮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基金难发的同时,次新基金赎回也紧锣密鼓。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在封闭期结束后即遭遇赎回。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6月30日的份额绝大部分都比募集时少,份额降低50%的占三分之一左右,有些甚至缩水九成以上。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30日,上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赎回份额最大的是国联安货币A,共募集了14.19亿份,但到6月30日只剩下0.6亿份,减少了95.79%。

此外,包括浦银安盛货币A、信诚货币A、长信标普100等权重、海富通大中华、华泰柏瑞上证中小盘ETF等在内的7只次新基金今年上半年规模缩水超过了八成。

在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除了博时卓越的规模由5亿份增长到7.76亿份,泰信周期回报、工银瑞信四季收益、农银汇理沪深300、国投瑞银双债增利A、工银瑞信消费服务、交银信用添利规模没有变化外,其他次新基金规模均缩水,三分之一左右的次新基金缩水比例超过50%。

显然,次新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主要是因为新基金首发时“虚胖”,帮忙捧场的资金成为认购主力,这些主力资金在封闭期一结束即迅速撤退,把基金规模打回原形。表面看,帮忙资金无利可图,但实际上,基金公司也不会让大资金吃亏,在目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付出不低的成本。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表示,由于市场上资金面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吸走大量资金,6月份基金市场呈现巨幅净赎回态势,并已连续4期下降。这表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越发减弱。

袖珍基金开始增多

不仅是次新基金,老基金也遭遇赎回,从而产生了一批袖珍基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有100只基金的份额不足2亿份,38只基金少于1亿份,规模最小的仅4600万份。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两面针”是如何陷入财务困境的 篇7

“两面针”公司作为柳州市的“名片”, 曾在牙膏行业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一方面, “两面针”公司主要控股股东为柳州市国资委, 因而得到了当地政府在财政和税收上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两面针”公司在发展初期, 致力于成为中草药牙膏第一品牌, 顺应市场导向, 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研发出了一系列畅销国内的中药草本牙膏, 牙膏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13%, 公司在2004年顺利的成为了日化行业在国内首个上市挂牌公司。

2004年上市之后, 公司在10年时间里相继收购了广西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 注资“两面针” (扬州) 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投资组建“两面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纸品有限公司, 形成了大日化、造纸、精细化工、医药和房地产五大经营板块。然而, 和如火如荼的多元化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公司业绩却遭遇了“滑铁卢”,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持续为负, 以牙膏为主的日化产业一路下行, 市场份额严重缩水, 至2013年年底牙膏的市场份额已下跌至不足1%。2013年半年报显示, “两面针”1-6月亏损2 942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额度放大至4 832万元。在其主要参股的9家公司中, 除了亿康药业、捷康三氯和扬州酒店用品这3家公司盈利外, 其他子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的“两面针”陷入“双面胶”的困境, 2014年2月28日, “两面针”发布公告称,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柳州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发行1亿股, 募集资金不超过4.6亿元, 主要用于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及品牌传播、新产品开发及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二、财务困境原因分析

(一) 过度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2004年, 进入资本市场后的“两面针”筹集到了充足资金, 在其主营业务尚存优势的情况下, 放弃对主业的进一步强化, 转而跨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经营。但是, 收购的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却差强人意, 基本呈微利或亏损状态, 印证了“多元化折价”效应, 导致公司绩效显著下降。

1.现金短缺, 加剧外部融资风险。公司多元化扩张需要消耗大量资金, “两面针”公司在2008-2013年之间现金净流量基本为负值 (除2011年外) , 其中, 由于连续收购的子公司大都业绩惨淡,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远远大于流入, 因此公司所需现金流只能依赖于有效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产生, 但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筹资规模无法满足公司对现金的消耗量, 公司抵抗资金短缺风险能力减弱。并且, 频繁的对外筹资显著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长期负债能力来看, 经营净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连续六年均为负值, 显然, 公司的经营产生的现金流根本无法负担公司未来的债务偿还;而从公司的短期负债能力来看, 从2008年至2013年, 公司短期借款的连续增长使得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连年下滑, 大幅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使公司面临严峻的短期偿债风险。

2.非相关性多元化扩张, 整合成本增加。“两面针”公司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不断地进行横向扩张, 如果说2004年收购广西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了培育植物药业, 与公司的主营产品形成了产业链关系, 那么之后对盐城捷康三氯蔗糖、“两面针” (扬州) 酒店用品等公司的收购与主营业务毫无相关性可言, 公司各经营板块之间严重缺乏“协同效应”。随着公司规模越大以及多元化程度越高, 最高决策层与子公司管理者之间极易产生信息不对称, 协调难度大, 管理效率变差等问题, 给公司带来更高的管理成本。公司的管理费用在期间费用中占比超过一半, 从2008年到2012年底增长了将近一倍。尤其“两面针”公司作为国有控股公司, 本身就存在公司内部管理失调等国有企业的弊病, 对于多元化扩张之后的“两面针”来说, 要实现公司内部的协同效应, 难度只会更大。

(二) 资产结构不合理, 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

资产结构反映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涉及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两面针”公司的资产结构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销售金融资产占公司流动资产比重相当高, 其产生的投资收益虽然弥补了主营业务的亏损, 但金融资产固有的不确定性同时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1.金融资产比重高, 加大公司经营风险。“两面针”公司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 在公司2008年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可供销售金融资产已达119 574万元, 占非流动资产总数的58.5%, 而在2009年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更是高达60.62%。虽然金融资产能为企业带来一定投资收益, 这一点在“两面针”公司体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 对于一个实业型公司, 这样的资产结构存在很大缺陷。固然, 在金融市场一片利好的情况下, 出售金融资产带来的巨大收益可以掩盖公司在经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但是, 证券市场的不确定和波动性也意味着金融市场随时有可能出现问题, 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 此时, 公司就如同大海中的木筏, 一阵狂风大浪就能轻易将其掀翻, 来自金融市场的风险足以将其置于严重的财务困境, 甚至走向被ST的境地。“两面针”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通过之后几年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 公司在逐渐缩减金融资产的比例, 调整优化资产结构。

2.主营业务呈颓势, 盈利依赖投资性收益。“两面针”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净利润从2008年至2013年持续为负值, 公司总体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其中, 从公司的非主营比重可以看出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其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在2008年就高达1882.54%, 以如此高的比例持续到了2011年, 这样的盈利模式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也不尽人意, 从2008年至2013年营业利润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甚至在2008、2010、2011和2013年沦为负值, 主营业务完全呈亏损状态。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国内牙膏市场竞争激烈, 使得原材料等价格上涨, 导致主营成本的环比增加率大于主营收入的环比增长率, 从而阻碍了主业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 由于公司内部机构臃肿、管理失效等因素, 使得以管理费用为代表的期间费用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所列期间内一直维持在30%左右, 这无疑增加了主业利润增长的难度。

(三)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销售渠道薄弱

产品能否销售得出去, 一方面取决于产品的内部竞争力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另一方面在于外部营销网络体系的健全程度。对内, “两面针”公司过度多元化的扩张分散了管理者的精力, 使其长期忽视了对主营产品的开发与升级, 导致产品缺乏创新力, 难合大众“口味”;对外, 公司薄弱的销售渠道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使得产品销售无门。

1.市场定位不准确, 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作为企业的“大脑”,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两面针”公司一直主打的低价格战略在公司发展初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令“两面针”成为了国内牙膏品牌的“领头羊”。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 城镇居民对于牙膏价格的敏感度在不断降低, 使得低价优势在牙膏产品中难以发挥, 其产生的经济利益已无法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另一方面, 消费者对于牙膏品质的敏感度在不断提高, 对牙膏功能的需求逐渐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年龄层、购买力的不同以及地区化的差异等, 牙膏产品向多功能和多品种的方向发展, 牙膏市场将进一步细化。不难发现, 在目前的牙膏市场中, 增白功效的牙膏和天然草本牙膏受到广泛欢迎, 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例, 其2012年度的销售收入将近17亿元, 同比增长50%以上, 而“两面针”牙膏的同期销售收入却不到4.5亿元, 仅占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收入的25.7%。“两面针”公司由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公司多元化的扩张, 采取差异化战略的时机远远晚于国内其他几大牙膏品牌, 如冷酸灵、田七等, 在牙膏细分市场基本成熟时才进入的“两面针”明显已失去了先机。

2.科研投入力度小, 主营产品缺乏创新力。随着市场细分化程度的加深, 各大牙膏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 牙膏产品的新功能与新概念层出不穷, 气雾牙膏、液体牙膏、竹炭牙膏、抗菌消炎牙膏等新品种目前都占有了一定的市场。而在“两面针”公司的年报中, 可以发现2012年之前, 公司并没有将研发支出这一项在年报中单独列出, 在公司2012年的年报中, 报告期内的研发支出不到2 000万元, 占公司净资产0.94%, 反观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 其报告期内研发支出总额为9 506万元, 占公司净资产的1.35%。如此看来, 公司的主营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3.销售渠道拓展不力, 产品“卖不动”。销售渠道一般可以分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两种。对于线下销售, “两面针”近几年推出的产品大都缺乏竞争力, 市场反响不高, 而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令经销商无法获取满意的中间利润, 进一步加剧了“两面针”低铺货率现象, 这一现象在便利店和中小型超市中尤为凸显;对于线上销售, 电商销售日趋成熟, 部分产品的线上销售与实体销售早已呈并驾齐驱之势, 但从“两面针”在各网站的销售记录来看, 公司目前的电商渠道销售极其薄弱, 很可能会成为日后公司业绩发展的阻碍之一。另外, 公司严重忽视广告宣传效应, 相比较高露洁等外资牙膏品牌在广告中的“频频露面”, “两面针”公司近几年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上的广告投放数量锐减。

三、案例启示

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公司的成败, “两面针”公司的经营战略必须与企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当前采取的多元化战略已经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应立即停止非相关经营业务, 进一步缩减目前的五大经营板块, 将以牙膏为代表的日化产业作为核心, 实现各相关业务单元之间资源、技术以及营销网络的共享;针对牙膏业务, 公司采取的经营战略应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紧跟消费趋势, 目前, 公司应该采取差异化战略, 尤其要注重对牙膏中高端市场的开拓, 加大科研力度, 开发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功能, 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力求拓展出更多的细分市场;严格控制管理费用, 压缩公司内部行政规模, 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实现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 避免无效的费用开支;重视广告营销, 整合平面、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形式, 建设公司营销网络体系, 升级改造重点省份营销网络, 实施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与业绩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济川.两面针:“暴发户”的另一面[N].中国经济时报, 2008-6-11.

陷入困境 篇8

问题一:子女继任危机

1. 少子化造成家业传承动力不足, 创业者变卖资产成“食利”族

民营家族企业的老板们在创立基业时, 最重要的动力和“给力”因素就是家族的合力。出于对企业安全的考虑, 选择以血缘为背景的家族制, 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取向, 构建一个具有认同感和全面信任关系, 符合管理学最小代理成本原则的团体, 凭借着所有者、经营者二位一体的高度责任心, 使家族制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 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因此, 在缺乏市场环境信任机制的条件下, 家族制成为企业初创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选择, 对企业顺利渡过艰难的创业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民营企业创业者的创业目的不单纯是为自己这辈人过好日子, 而是打下基业, 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重在家族繁荣和资产延续, 重在代代相承。西方许多堪称伟大的“百岁”公司都是家族企业, 自家人经营自家企业, 经营者与管理者一体, 决策也更容易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尽心尽责, 无怨无悔。家业的发展和传承动力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的人丁兴旺, 企业主积累相当数量家产, 目的是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特别是传给下一代的男性。

我国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 当前正逐渐变老, 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5~10年内退休。有些企业继任者的能力不强, 使得企业处于“创业者在, 企业兴;创业者死, 企业亡”的困境中。有些创业者将家业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子女的想法不那么强烈, 而这些子女接手继续干下去的欲望也不强烈。特别是民营企业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守业的质量和数量远低于创业者, 这种短期效益的弊端表现在:企业数量很多, 但整体素质不高;企业规模很大, 但效率较低、竞争力不强;企业资金投入很多, 但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不快。例如, 昔日风光无限的乐华、乐百氏、秦池、沈阳飞龙、济南三株、小鸭电器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一个个地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据中国商业组织联合编纂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 (2011年) 》显示, 我国有近四分之三的第一代创业者不想把企业交给下一代, 而他们中约一半的子女也不想接管。这些企业家们担心自己的子女将毁掉他们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创建的企业, 而这些子女对于接管企业也没有兴趣。独子化、少子化造成继承人的种种问题, 导致当今企业家们干劲不足, 缺乏大局观、长远观、可持续发展观, 短期行为严重。他们认为, 没有必要将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做成百年老店, 也没有必要没日没夜地苦干, 抓住机会“赚一笔”的想法日益严重。而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就被他们呵护着, 娇生惯养, 不愿像父辈那样艰苦奋斗, 父辈们也认为没有必要让自己唯一的子女受“二茬罪”, 所以他们“见好就收”, 拼搏精神不复存在, 不再经营风险较大又特别辛苦的实体企业, 不再继续投资建厂, 甚至把企业卖掉套现, 或用于消费或转移他处, 或存到银行吃利息或买房产吃房租, 成为“食利”族。一项资料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27日, A股市场已发布了1264个高管离职公告, 与2010年同期的752个相比, 增长了68.09%。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成了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主战场”。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公告由2011年的49份增加到2012年的160份, 增幅超过200%;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公告也同比达到478份, 增长了79.7%。例如, “小肥羊”创始人只有一个女儿, 公司被“百盛”收购, 创始人“弃业”套现。而子女多的企业家, 却没有出售股权。例如, 杨澜、吴征夫妇现有一儿一女, 阳光传媒集团兴旺发达。

2.子女不愿接班, 不满足起步于父辈从事的低端制造业

民营企业创业者的第二代并不都是纨绔子弟, 他们中的大多数希望从事不同于父辈的事业。《中国日报》曾报道, 24岁的李达大学毕业后未进入父亲创立的打火机公司, 而是经营一家法式面包店。他认为:“我爸爸的公司经营了20年, 有固定的商业模式, 在那里我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在他看来, 打火机这个“夕阳产业”是没有前途的。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最多, 占74%。《中国日报》援引了浙江大学民营企业研究所陈凌的观点:许多第一代企业家都面临这个问题——他们起步于低端制造业企业, 而他们的子女所处的却是一个力争走向价值链上游的中国。

问题二:“家天下”独裁思想泛滥, 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1. 创业者素质较低, “家天下”独裁思想严重

民营企业第一代创始人大多文化素质较低,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无论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说了算”, 受“家天下”、“个人英雄主义”等独裁思想支配, 是许多企业“长不大, 活不长”的主因。

在用人方面, “家天下”思想最突出。例如, 2007年成立的天津市某铝合金制品企业, 老板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 不看报纸, 不会上网, 企业无论大事小情都由他一人说了算, 即使像平时打扫车间这样的小事, 他也会一一交待, 亲自过问。建厂初期, 生产管理、技术支持由老板的内弟担任, 仓库由老板的表姑管理, 财务由老板的好友承担, 一线工人以低薪从劳务市场聘到, 整个企业不足10人, 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因铝合金行业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 加之该企业购入的生产设备是别的企业淘汰的, 导致废品率在80%以上。此时老板有些心急, 2008年他辞掉了全部工人, 聘来一支专业队伍, 工人的薪酬不低, “领队”被封为生产厂长, 负责“供产销”运作, 扭转了生产落后的不利局面。自2009年起, 企业随着生产趋于平稳并缓步提升, 有了盈利后, 老板自以为懂得了生产经营之道, 于是辞退了那位高薪“领队”, 重新起用他“十分放心”的内弟主抓生产, “外行管内行”的局面再次上演, 产能急速下降。他让生产厂长外出跑市场, 让仓库主管负责排产, 这种“瞎指挥”导致了生产混乱不堪, 供货期不能保障, 产品质量没有监控。每当生产出不合格产品, 负责生产的厂长与仓库主管便相互指责。老板本想聘请专门质检人员, 但他又不愿支付较高的费用, 至今企业还在维持这种不良局面。

“家天下”的组织结构为 (见下图) :

“家天下”是一种星状结构:以老板为中央节点, 其他各节点都直接与中央节点相连并向四周辐射;其他节点之间无法直接连接, 都必须通过中央节点进行沟通。其最大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老板一身, 除了老板, 其他岗位都是他的亲友, 听从他的指挥。作为企业的最高权力者, 老板能够很容易将自己的意图传达到各个环节, 直接干预具体工作。但是当老板不在时, 就一切“停摆”。当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 依然过分依赖这种“家天下”管理模式, 必将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2. 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职业经理人不够“职业”

(1) 职业经理人缺乏诚信, “掏空”企业。当前, 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完全建立, 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普遍存在巨大隐患。据媒体报道, 某企业集团的创始人早在2005年资产就达16亿元, 因他卷入了一起地产窝案, 被警方请去“协助调查”, 有两年不在公司主持工作, 由聘来的职业经理人掌管企业运营, 因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这位经理人抵挡不住诱惑, 中饱私囊, “掏空”了企业。

(2) 职业经理人聘期短, 企业长远利益受影响。当民营企业做大后, 家族管理模式需要转型, 但职业经理人往往因能力有限、聘期短, 只注重企业眼前效益, 将当期利润表做得业绩显著, 资产负债表“水分”较多, 资产保值增值出现问题, 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中央企业整合上市形成“巨无霸”, 民营企业遭受挤压

自2007年以来, 中央企业整体上市融资, 给民营企业发展“当头一棒”, 抑制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2008~2009年, 有31家超大型中央企业在A股集中上市, 融资近8万亿元, 股份制改革覆盖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政治+资本+实业”形成了庞大的中央企业群。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既是政府一笔巨大的财富, 同时也形成了“巨无霸”市场垄断地位, 在利润丰厚的主流市场进行全覆盖, 没有其他企业可以与之抗衡, 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我国每年在A股市场上要为中央企业融资约1.3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总量, 在融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很难再融到资金了, 这是造成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根源之一。目前, 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八大行业。也就是说, 中央企业基本垄断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公共服务业、上游生产资料和关键设备领域, 下游企业失去了对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权和参与经营权。民营企业只能在中央企业“看不上”的市场缝隙中求生存, 在利润薄、环境差的领域求发展, 或附庸在中央企业下吃“残羹剩饭”。

问题四:“腐败”对民营企业的盘剥和压榨

腐败现象体现在官员的不良行为上。比如, 有的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变相寻租;有的官员利用企业对政府服务内容生疏或信息不对称, 或利用国家部门的权威, 设立评价、认证和授予荣誉称号等部门, 事先“设套”留下“寻租”的空间和机会;有的官员滥用“红头文件”, 巧立名目盘剥企业, 索要企业的产品, 向效益好的企业“推荐”亲友。有的企业主甚至为如何“行贿”走脑子, 一旦官员腐败露馅, 企业主或因之被要求“协助调查”, 或遭到法律的惩罚。有些企业主的精神压力大, 不堪重负, 产生了“赚够钱就不做了”的思想。

问题五: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1.货币政策变化

利率调整, 造成借款利息费用增大;汇率市场化, 加剧了汇兑损益浮动, 造成汇兑风险加大;人民币升值, 造成出口订单减少。

2. 社会保障抬高了人力成本

社会统筹上调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有利于民众的生存质量;另一方面, 也给民营企业增加了人工费用, 企业只能以产品涨价来消化, 而产品涨价又不断抬高物价, 使得CPI指数高企, 最终导致企业难以生存。

3. 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劳动关系日趋紧张

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 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增多, 折射出劳资关系日趋紧张。表现在:劳动合同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 企业可以随意变更、修改合同内容甚至撕毁合同;劳动合同中对员工的权利规定较笼统模糊, 而对员工的义务、职责却要求严格;许多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致使大批员工就业无保障、失业无保险;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工作很艰难, 员工参与的层次低、范围窄。此外, 劳资关系紧张又导致企业“招工难”, 人才难以留住, 对企业正常生产有较大影响。

4. 宏观政策变化

宏观政策变化既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会, 也带来了挑战。有些企业一旦把握了这种机会, 很快就“发家”, 有些企业因未把握住机会而濒临倒闭。这些都影响了企业未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部署, 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难。

销售陷入困境 市场形势不佳 篇9

市场价格难有改善

从全球范围供需来看,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的最新报告,2015年度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为2289万吨,消费量为2433万吨,整体供给处于平衡状态。从国内供需数据来看,2015年度国内棉花期末库存高达1305万吨,供需严重失衡。由于2016年国内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仍维持在89.4万吨的水平。因此,国内棉市不太可能受到国外市场太大的影响。

此外,国内下游需求量呈现不断萎缩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出现同比下降态势,这不得不让人对其2016年出口形势产生担忧。

综合各方因素来看,2016年国内棉市想要走出困境面临很大挑战,国内棉花销售难、价格低等问题依然难有明显改善。

今年棉价或现两极分化

近期,市场上炒得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国储棉何时轮出。2016年的政策背景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2016年国储棉轮出箭在弦上,市场预计价格不会太高,起码要维持目前12000~13000元/吨的水平,甚至有企业认为国储棉轮出价格应在10000元/吨及以下。

另外,有一个问题可能被大家忽略了,即2015年全国棉花不仅减产,而且质量下降严重。一位新疆纺织企业负责人说,2015年新疆棉(包括内地棉)质量下降主要是纤维变短、变粗,马值上升,这是普遍现象。往年,新疆、内地3128B级以上质量棉花占85%以上,而2015年不足60%,几乎见不到3129、2129、1129级这些高品质棉花。一般而言,3128级皮棉适合纺32、40支等常规纱线,若纺50支以上的高支纱则需要品质更好的棉花作配棉,想从国储棉中找出适合纺高支纱的棉花也难。

上一篇:两案下一篇:安全增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