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企业的看法

2024-06-11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共15篇)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 篇1

对企业文化的看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它主导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而且通过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来表现与反应。是支撑和规范员工行为的指南,是塑造企业人、事、物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培育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塑造企业形象为手段,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全方位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哲学。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 篇2

1 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

产上, 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信息。

1.2 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而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

1.3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

由于受技术手段的影响信息生产成本, 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 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 生产的连续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 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严重的挑战。

1.4 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不够完善。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信息使用者要求更快速、及时的信息。他们不再满足于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浓缩、汇总、统一的会计信息, 而有自己特定的信息需求,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 他们可以对取得的不同类型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为自己所用。在这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报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体系结构。

1.5 虚假披露企业财务报告。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 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法通常包括:

(1) 虚假确认收入。 (2) 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3) 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4) 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 (5) 投资收益不入帐, 形成帐外资产。 (6) 漏计支出和债务。 (7) 提前确认资产。 (8) 私自对冲帐户款项。 (9) 隐瞒重大事项。

2 现行财务报告的完善措施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 国民经济无疑正走向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 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 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势在必行。下面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提出如下思路:

2.1 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结构

2.1.1 增加编制全面收益报表:

全面收益是指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 (股东投资、股利分配) 外, 由于一些原因所导致的权益 (净资产) 的增减变动。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现行收益表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本期间接全部收益。再者, 将未实现增值弃之于收益计算之外, 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 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因此, 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增加增值表:

增值表是一种反映企业的增值额及其在企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告。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增值额—分配额”。等式左边是企业当期新创造的价值, 即企业对其各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右边是对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 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对企业增值额含义的不同理解, 可将增值额分为总增值额 (GVA) 和净增值额 (NVA) , 由此增值表的编制方法也分为总增值法和净增值法。

2.1.3 编制预测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虽然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的总结, 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还需要对未来的企业发展作出财务预测。因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在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急需了解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已成为必然。

2.2 增加表外信息披露

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 首先:

(1) 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2) 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 (3) 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 (4) 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5) 前瞻性信息。 (6) 背景信息。 (7) 简明信息。

其次, 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则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 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 企业合并、分立; (7) 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 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 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3 改进现代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 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对现有财务报告进行改进。据悉美国目前开发成功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 这大大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实用性。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值得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借鉴和改进的。

2.4 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杜绝虚假报告

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 以合理保证最终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目前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如已颁布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 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是, 不可否认其是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 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报告信息等许多漏洞。因此, 只有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 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2) 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要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一是要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原理,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时, 应着重建立健全会计凭证管理制度, 会计科目使用制度, 会计帐簿管理制度, 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 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三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 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 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3) 建立全面的信息交流制度, 疏通信息沟通渠道:要彻底打破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横、纵向交流少, 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目的报送不同的财务报告的做法。应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几个单位牵头。建立专门报送财务报告的网站或信息渠道。各职能部门也可将查处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在指定网站上公布开来, 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快的速度将问题揭露, 这样可以为政府决策层提供最快的信息。

(4)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从根本上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目前, 随着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同时,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却有待提高。在管理当局的操纵下, 在利益诱惑下, 会计人员很容易和管理当局通同作假, 粉饰财务报告。因此, 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 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形成“高压线”和“防火墙”, 真正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摘要:阐述了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提供虚假报告造成的严重后果, 提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完善措施。

对健身企业倒闭的一些看法 篇3

近一年来,关于健身业的负面消息不断。

去年青鸟健身一家门店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关门,近期中体倍力在北京的一家门店突然消失,北京还有多家健身企业关门歇业,去年笔者在南京和某健身连锁企业总经理交流后得知其企业难以为继。

为什么健身业在经历过风光和景气之后会出现如此衰落和脆弱的景象?

有人把市场发育不健全和会员卡消费模式不合理视为主要原因。

对于这个曾经被专家认为应该比竞赛表演业还超前优先发展的体育产业的子产业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应该克服的弊端有哪些?需要找到的出路是什么?

对于健身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是可以承担部分管理职能的。百姓健康或者说百姓身体素质的增强,表面上看是老百姓自身的事情,属于私人产品。但从社会活力、社区和谐、国民体质等维度看,完全可以视为公共产品。我们政府大力倡导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兴建、维护和开放,并力图推进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扶持,正是站在促进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做出的选择。美国设有总统健康委员会,一些州还设立国民健康专项基金,日本等国对于一些大众体育设施的建设给予减税支持,都是政府对于百姓健康的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目前国民健身意识日渐强烈,但离健身产业的兴盛还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政府应该发挥为健身行业创设环境、规范和扶持健身产业、服务健身企业的基本职能,从国民健康和国家战略资源等高度鼓励健身业的发展。

企业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求而获得回报的营利性组织,但不同企业因为产品、服务属性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在社会意义上的体现也各不相同。在当前国民体质包括青少年体质普遍下滑、国民社会交往空间不足、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的情势下,仅仅依靠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体育设施和组织来推动全民健身,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提升全民体质的社会意义,对健身行业的企业给予扶持,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并购后企业管理的一点看法 篇4

2008-10-25 18:03:45|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某啤酒集团从1985年不足2000吨的小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靠自己的“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模式,发展到如今有17个子公司、年产量120多万吨的且连续几年成为啤酒行业四强的国家大一型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等130多项殊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它在某些时间又不拘泥于此模式,采取兼并、租赁、收购的方式取得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如何尽快地使被兼并、租赁、收购的企业避免再次走向亏损、衰败,尽早走向盈利,使集团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工作方针、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等尽快得到并购企业员工的认同,把双方的思想、文化、制度、管理方式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成为集团派出的来领导并购企业的领导的重要思考课题。笔者雾里看花,提出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第一、尽快地将集团的企业文化灌输到并购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中,让其扎根生花。企业文化笔者以为就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行业地位的认识、对社会对员工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某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集团应将此方面的内容编辑成册,成为最基本的企业“大法”。对并购企业的员工,集团应派出人员据此“大法”对并购企业的员工实行强化封闭阶段性的培训学习锻炼,尽快地让并购企业的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到集团的价值理念上,融入到集团的发展轨道中。

第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授权”的原则用好并购企业原来的领导干部。作为集团派出的领导人员,应该深入并购企业员工中作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从原企业员工中了解原来的领导干部。对一些要任用的干部应充分遵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授权”的原则大胆运用。这些人员出自原厂,有一定的员工基础,任用后,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并购企业的员工的抵触情绪。同时,集团派出的领导要多方与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探讨生产经营,切忌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听不进被兼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行业内有人言:“凡是能存在下来的企业,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长处。”并购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也创造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教训,在管理上也有自己“闪光”的地方。作为集团派出的领导,不能对此全部一概否定,而应取“长”取“优”,去“粗”存“真”,对“优、真”继续发扬光大。

第三、正确评价并购企业的发展成绩。集团制定考核标准,要充分考虑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既要横向与集团的17个子公司相比较,更要纵向的与并购企业的过去相比较。这样,既让并购企业的员工看到成绩看到希望,也看到与集团其他子公司的差距,有了压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否则,只看重任何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都会产生副作用,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并购企业的员工抵触情绪大,对企业发展失去信心,产生离心力。

第四、并购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要比过去有所提高。企业被并购后,集团的各项福利政策尽快公开公正的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让他们感受到并购后来自于集团的亲情关怀,而且并购后企业的员工福利待遇一定要比未并购前有所提高,这样,员工才会有干头,才会有奔头,才会齐心协力的搞好企业。

谈一谈你对企业中论资排辈的看法 篇5

2、如果你被我公司录用了,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3、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4、你的上司副经理对你很好,但是你却在他前面被提拔到了经理,他心里很不好受,如果主考官是那个副经理,你和副经理长谈一次话,想怎么和他交流?

5、你正主持一个会议,意见对立的双方由争辩到恶语相向,你怎么办?

6、假如你是一个行政部经理,你所在的单位有两个老板,其儿子是董事长,父亲则是总经理,他们经常吩咐你就这样那样的事情,但他们之间经常因意见不一而争吵,你应该如何处理。

对文学的看法 篇6

首先,文学总是聚集着情感的,反过来,作乾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叫文学。情感包括许多许多,美好的情感,愤怒的情感„„甚至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也是可喜的,然而,也有作者在创作时毫无感情,为了创作而创作——我只能说这根本就是不尊重文学的表现,而且这篇作品无论有多么优秀也不能算是什么好文学。有些人总认为不尊重文学的表现在于乱用骂人的话甚至脏字,却没意识到脏字也是一种情感宣泄,并且挺真实,挺纯粹。何况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这么说吧,读者都宁愿看一部毫无意义,单纯是发泄感情的差劲小说,也不愿看一部通篇使用华丽词藻却没有一丝真正的生命力的“优秀文章”。

讨论文学的本质,首先有一个讨论的角度和出发点的问题。因为文学是复杂的,任何复杂的事物其本质也不会是单一的。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会一样。国内一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文学的本质,从而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审美的意识形态的结论。这种学说着眼的主要是从人类的整个活动中将文学区分出来,进行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探讨,未能深入到作品之中。而文学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活动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系统的整体,对其本质的探讨不能仅仅着眼于整个的人类活动,满足于将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区分开来,更应着眼于其本身,从中探索出更为符合其本性的结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说虽然正确,但也不是没有局限,它透视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而且就文学本身来看,有些甚至是更重要的方面。

热爱文学的人们总是强烈地感受到文学的美好。究竟文学为何如此美好?而为什么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人却没有这样着魔般的迷恋感?文学到底比其它的东西多些什么?

没有文学的生活悲惨得不可想象。如果人们突然有一天把所有的科学成果都烧了,科学家们会照样活得好好的。而如果人们把文学作品全部烧掉并强令我们禁止创作文学,那么必定会有许多人痛苦地集体自杀。

难道文学的意义这么重大?它难道才是生命的意义么?

我觉得文学就像自然一样神秘,了解得越深,就越觉得入迷,似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内心深处发生一些变化,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可能变得更加的开朗,也可能变得忧郁,说话时会很艺术,是听你说话的人感到舒服,叫文学的人。文学素养都很高,他们说的话就很经典,使人难忘。

谁都可以拥有文学,正如谁都可以拥有梦想。文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憧憬,我们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几乎事事都不十分如意,对此我们只能将我们的梦想“发泄”出来——在文学里,文学的最大好处是能使我们满足,使我们快乐,在美好的文学世界里(哪怕文章表面表现的不是美好的事物,它依然是美好的),饱含着我们的希望和向往。它使我们完全沉浸在幸福中了!

文学,既是“实的”也是“虚的”。有些人不屑一顾,文学就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在这里花功夫,跟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白日做梦,消磨时间差不多(这个观点明显错误!)有这点时间干嘛不好好把理科学好去设计个火箭飞出去试试,你不是说要探索世界嘛?!我只是想说,正因为它是虚无的,所以才比实质的东西更宝贵、更有意义。

人是一切价值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主体。作为一种文学意识,文学从来都不是对客观生活本身的直接再现,而是在作家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创造而成、并受到主体的意志、情感支配。如实地描摹一个对象和艺术地表现同一对象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评价,作家自身的思想和感情,都必须经由主体心灵的加工创造才能转化为艺术作品,作品身上已经打上了创作主体的个性烙印。因为,文学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也是主体的一种“反应”,主体的政治信仰、社会立场、审美理想、文化修养、人生经验,以及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习惯等等,甚至,包括创作时的心境和情绪,都会对外界的刺激 和主观的感受发生反馈作用,都会对文学创作过程和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真善美的观念上,现代主义与传统的柏拉图美学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真和善都是美的;但在现代主义眼里,真善美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整体,美和善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丑和恶都是与美和善相反的,但可以是真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态度观察这个世界和人,怎样估计“真”的原则对文学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具有意义。从方法论上看,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人的自身认识,“认识你自己”。哈姆雷特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庄!多么出色!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

在形式上,正如索尔.贝娄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所以说,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学比较,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他们认为,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人的个性从集体意识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把人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传统的白描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 篇7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保持良好运营状态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且可以使企业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逐步壮大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表现是泰勒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下, 人被当做挣钱的机器,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 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技术的革新都是靠人才推动的,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人才的竞争。所以, 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立足于包括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创新体制。下面我就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今是竞争的时代, 在艰苦的创业路途中, 只有冲动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在宏观决策的基础上, 以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系统的方式方法作为行为的指导。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我们做事不能仅顾及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的、潜在的收益, 否则会和成功失之交臂。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理论千年依然。不管何时, 都要保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如果我们真的想有所成就的话就行。

领导本无需样样精通, 但他必定要能够运用系统的经营理念, 团结组织统一领导好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让他们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并能够取长补短, 发挥每个人的专长, 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益。

然而想收服士子之心并不是很容易的。中国自古就有“良鸟择木而栖, 良臣择主而伺”的说法, 更何况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时代, 身边总是存在诸多的机会。可以说, 每个人都独具慧眼, 在精挑细选之后, 希望做出最有利的抉择。

《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谈起如何对待吴六一时说:“有些人可以用钱买, 有些人可以用官买, 而有些人只能用恩义去结。”正所谓投其所好, 各取所需。也许这样的提法略有“唯有用才是真理”之嫌, 但无可否认, 那一份知遇的感动要远胜于诸多凭空轻许和物质诱惑。

如同于丹一样, 我把人心中的执业标准分为三个层次:中等、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现实中确有人把工作作为一种乐趣, 全身心投入其中, 与其同荣辱、共进退, 不太计较物质利益, 但能心怀此念并能一贯坚持的人微乎其微;也确有人没有太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关心的都只是一己私利, 很少考虑企业的利益, 但如此无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数人是现实的、中庸的, 有“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的想法, 以正在砌一堵墙的原则工作, 懂得投桃报李。

所以说要求每个人都能无条件、无代价地爱岗敬业是不现实也是不公平的。谁都不可能超越于他的生存空间而独立存在, 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取决于其环境条件及所受的待遇。现实中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人都要衣食住行、养家糊口, 需承担一份社会的义务和家庭的责任。如果企业期望职员能够以一种职业主义者的工作态度 (这应该是用人的道德底线) 投入, 就要在保证职工既得利益的前提下, 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取信于人。

有朝一日, 公司内聚集了一批优秀员工, 管理层深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使每个人都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共鸣, 以公司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谋求未来长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真心诚意地为企业筹划, 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 我想彼时距成功也就为期不远了。

2. 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2.1 借鉴学习。

在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时, 要巧学活用, 但绝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身的实际, 学习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新理念, 大胆解放思想, 追求管理创新, 彻底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 将学到的、借到的科学管理理念、方法统一企业员工的认识, 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合乎自身企业发展的要求, 主动参与管理、配合支持管理。

2.2 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总结。

任何事物的先进与落后与否都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管理者应当清晰地认识到, 其他企业管理中最好的东西, 放在自己所在的企业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要树立管理中的自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 建立企业管理制度时, 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 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认真审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并不断总结、完善、修正, 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以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3 循序渐进, 忌急于求成。

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一般是沿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 所以循序渐进原则也是管理规律的反映。循序渐进要求做到:一是设计者要按照管理的系统工程进行编制, 不能想当然地让制度缺失和出现空档;二是管理者要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 由低向高, 由简到繁, 逐步提高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企业管理制度要落实到企业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如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 做到现代企业管理中责、权、利的有效结合。

3. 管理者的知识、见识、胆识、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 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 我国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财务控制是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过程的核心部分,因其生产周期比较长、涉及面比较广的特点,其作用和影响更为突出。同时,在资金筹措、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成本核算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更为困难。

(一)建筑企业集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原先的内控制度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点,迫切需要新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同时,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完善的新型内部控制制度,只能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修补改进,这给企业发展埋下风险隐患。此外,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相关控制程序不规范,内控人员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内控制度显得流于形式。

(二)财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对于建筑行业非常重要。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有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形同虚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预算缺乏严谨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表面显示很高,但应收账款却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持续有增无减,致使资金运作非常困难。

(三)建筑企业集团内控信息传递滞后。随着建筑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不同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收集变得日益困难。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传递成本不断提高,这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由于信息传递手段相对滞后,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缺乏有效渠道,难以实现全面、准确、快速传递信息的目标,内控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内控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 “建筑企业集团是伴随着建筑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股份公司制的发展,由若干建筑企业或者相关企业通过资本的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建筑企业集合体。”从财务角度来看,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组成集团单个建筑企业或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结纽带是资本。也因此,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集团企业,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具有统一战略规划和力争实现集团企业目标的组织体。

内部财务控制是一项确保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制度得到落实的保障性制度,其作用在于使建筑项目财务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认真落实相关项目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免受主客观因素的不良影响,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实施的目的是以规范的行为操守一丝不苟地落实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并科学引导项目管理工作的进展。为了确保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从方方面面都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制定适合建筑企业集团项目管理需要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它是一种追寻将成熟的财务管理程序进行落实的管理过程。

三、建筑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系统化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集合性,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模式是由诸多方面的单元要素组合而成,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将之分解为若干构成部分进行考察分析。二是关联性。集团财务控制的各个单元要素都是集团财务控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设计制度的时候不应孤立地进行,须注意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三是整体性。作为总系统的构成要素,子系统必须遵循总系统的整体性要求进行设计。[3]为此,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需要在全局规划、整体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对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部分进行全面思考和统筹安排。

(二)有控制分权原则

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必须寻求集权与分权的平衡点。一方面要以提高整个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为根本目标,重视对于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在凝聚力。另一方面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集分权程度要与集团内的文化力量、持股关系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此外,还需要考虑集团发展的成熟程度和集团产业领域的关联度。

(三)适应性原则

财务环境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随着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财务管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如果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原有的结构将难以适应新的管理需要,这必然会制约企业集团的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个要点

对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来说,并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越健全越好,因为非常健全的控制制度同时需要投入相当的成本。所以,建筑企业集团在设计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围绕建筑企业集团的核心要素组织、资金和信息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 (一) 组织维度的控制

建筑企业集团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组织形式。因而,对其财务内部控制的设计也需要首先从组织这一维度开始。企业集团的财务内控人员必须充分考虑集团的财务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环境,采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组织控制方法,比如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与财务委派组织等。

1、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了适应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而设置的衍生组织机构。它的具体职能在于对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考察和评价,为集团管理层与董事会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财务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2、派驻监事会制度——对财务经理委派制的一种突破

 “财务经理委派制又称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状况的一种制度。”[4]它是加强集团财务控制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较好地对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会计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解决好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弊端。财务经理在集团公司的授权限度内可以代为履行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批权,及时向集团公司反馈会计信息,以利于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财务会计政策在子公司的执行。但在同时,财务经理同时作为行使会计监控权的母公司代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常常难以处理和协调运作。此外财务作为经营者之一的财务经理部分剩余索取权也使其面临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更与监督经营者的职责相互矛盾。实行派驻监事会制度后,集团所属全资公司的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由集团委任,集团控股及实际控制的企业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由集团依法定程序推荐委任,制度上保障其独立监督的地位。监事会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以及经营管理活动,其工作主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同时监督触角遍及企业的决策程序、企业改制、建筑投资、生产经营等方方面面,实现监督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二)资金维度的控制

对资金维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资金集中控制和资金预算控制三个方面,它是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1、授权批准控制。资金货币自身具有收支的功能,这就要求集团在具体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避免资金被随意使用。集团公司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必须经过公司管理人员的授权批准,才可以对相关的经济业务、资金使用进行处理。

2、资金集中控制。对于建筑企业集团而言,资金控制既涉及到公司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涉及到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公司财务支付危机的爆发,同时保持公司现金流动的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助于公司运用资金流动加强对各部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控制。[5]总体来说,建筑企业集团资金控制的模式有:设立结算中心方式、统收统支方式以及拨付备用金方式等。

3、资金预算控制。当前大多数集团公司通用的财务内控方法之一就是资金预算控制。而从建筑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来说,可行的措施就是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公司预算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三)信息维度的控制

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实施信息维度控制的重要措施便是建立并完善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报告制度,通过在公司各部门建立财务报告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后,可以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具体建筑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有利于公司做出更好的决策,这同时也是一种增强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时效性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对具体的财务内部报告进行设置为资金财务分析报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建筑资产分析报告等等,格式也可设置为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以加强集团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

五、结语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其集团组织架构也日益复杂,这就对集团财务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筑企业集团需要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和行业特色,在组织结构、资金管理以及信息平台等方面进行多维且有效的控制,这对于保证建筑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浙江华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322100)

参考文献

[1] 周爱莲.建筑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评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

[2] 李薇.关于建筑企业集团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7

[3] 赵发明.探讨建筑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设计的原则和结构选择[J].中国商界.2009.7

[4] 李凌.试论集团公司的财务经理委派制[J].市场周刊.2008.9

对友情的看法 篇9

说到友情,我也有很多的好朋友,在不同的时代,都是他们陪伴着我。在经营友情的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很多:

首先,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更多的是宽容、是理解、是支持、是问候、是祝福。友情,真的需要真心的付出。真正的友情是一种不含目的的情感不带目的交往。友情是所有的情感之中最渴望平等、自由的。

其次,友情要经得起考验。在你最荣耀的时候的朋友,或许不是真朋友。在你最潦倒的时候,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你一定要珍惜。有一次,我出水痘,也有一个好朋友*坚持每天戴着口罩为我送饭,我真的很感动。那时,他真的给了我很多信心,陪伴我度过了那一段阴霾时期。

对网上评教的看法 篇10

网上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已被各高校采用。学生对教师课堂效果的客观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作用:开展网上评教工作旨在为校、院领导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好处:网上评教可快速统计出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领导和教师可通过网上查询学生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另外,领导、教师和学生花费的评价时间少,可以说真话,促进网上评教信息反馈及时可靠。有利于网上评教工作向科学化、真实化的方向发展。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惩罚,而是为了诊断、改进。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教师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

网上评教一般是具有奖惩性质的。它的结果直接用作解聘、晋级、升级、加薪、奖励等人事决定。

但同时也存在着乱评和代评的现象。很多学生把评教当成了一项义务,学校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如不评教,老师不能给评成绩等。

不足:

1、参与评价的强制性,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如此促使不少人进行敷衍了事或功利性的选择,使得权利变成了义务,造成了很多评价的非理性现象的存在。

2、评价体系太单一,影响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众所周知,由于学科差异,不同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素质的不同方面,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对不同科目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判。譬如对数学这一门课的评价,由于注重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这显然有失客观和公正。

3、危害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会向教师公布整个专业对他的整体评价。学校对评价较差的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批评方法,而很少进行帮助和激励。这样会挫伤一部分教师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有的教师甚至会施以小恩小惠与学生搞好关系,以求学生给予较好的评价。学生心里害怕老师给自己打低分或挂科,老师害怕自己的教学不被学生认可,双方就可能做出互相妥协的事情,会因为心中的那一份顾忌而失去自我。

结合我班现象。

网上评教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但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改进:首先,学校作为学生评教活动的实施者与管理者,首先应该明确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要科学对待“学生评教”。

大学生评教中学生群体出现了哪些不良现状:

没有评价参考标准,学生盲目打分 81.82%

学生没有意识到评教的重要性,随意打分 72.73%

学生打分太主观,只凭对老师的感性认识而非教学评价 72.73%

对“同性恋”的看法 篇11

在2000年的调查中,笔者仅仅从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认同自己是“同性恋者”,想与同性人过性生活,与同性接过吻,与同性有过性生活。也就是说,笔者并不直接回答“有多少同性恋”这个问题,而是仅仅提供以上4种现象在总人口中的发生率。

从2000年到2006年,这方面的情况见附表。

在表格里,男性的一些比例倾向于减少,而女性倾向于增加。但是笔者宁可不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这些比例都非常小,而笔者的抽样误差至少就有4%之多,有可能大于“同性恋”的发生率。如果勉强去计算2000年与2006年的区别,就很难保证起码的科学性。

最近几年,“同性恋”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话题,因此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用3道题询问了所有人对此的态度:

请问,您觉得,您自己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同性恋”,知道得清楚吗?

1.非常清楚=24.2%

2.还是比较清楚=35.2%

3.不怎么清楚:25.3%

4.很不清楚=15.3%

您觉得,在您所认识的人里面,有“同性恋者”吗?

1.有=3.1%

2.没有=74.6%

3.我说不清=22.3%

有人说,“同性恋者”应该与其他人完全平等。您的看法是什么?

1.非常同意=8.6%

2.比较同意=37.1%

3.有些不同意=35.4%

4.非常不同意=18.9%

从上面的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国人,一方面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至少是比较知道什么是“同性恋”;而且只有3%的人能够察觉到“同性恋”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可是另外一方面,至少比较同意“同性恋平等:’的人却有45%之多,而非常不同意的只有不足1/5。

由于2000年的时候笔者没有调查这3个问题,所以笔者无法判断这是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笔者宁可相信,这是中国历史上宽容“同性恋”的传统的一种自然的延续。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像西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那样去仇恨“同性恋”。否则,对于“同性恋”这样一种我们既不大了解又看不到其存在的人,人们怎么会同意他们与自己平等呢?

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把全国大学生的情况与同龄人相比较,结果表明:大学生与同龄人,“同性恋现象”谁也不比谁多;上不上大学,与有没有“同性恋现象”,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有些人感觉到大学里面好像“同性恋者”更多一些,这很可能是因为大学生里“出柜”(某种程度地公开自己的身份)的稍微多一些。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篇12

一、明确例题的作用及应采用的解决方式

上课所研究的例题, 多数是教材中的例题, 教师必须知道教材中放置这个例题的作用———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或技能, 进而为例题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例题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理顺思路, 规范做题步骤

巩固本节知识, 规范做题步骤是例题最明显的特征, 也是最常见的例题类型。如八年级上册分解因式一节, 在学习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 学习公式“a2-b2= (a+b) (a-b) ”之后, 要求把“4x2-9”因式。这个例题看似简单, 它实际上考查的内容包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及做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步骤。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一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并结合这个例题让学生说出公式和例题各部分之间应怎样对应和转化。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 应达到理解公式、应用公式、一通百通的目的。通过这个例题的规范步骤, 学生明确如何把所要求的题目转化成公式特征来做题, 这里实际上还包含着数学的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 探索新知识, 总结新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 教材更新速度也在提高, 形式新、容量大是新教材的特征。有些例题并不是讲解课文内容后的巩固内容, 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通俗地说, 不是已经学过的知识, 而是有更多新的内容。如在七年级上册学完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后, 出现例题:“有一列数, 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 这三个数各是多少?”本节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里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分析、如何列方程, 在例题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列数的符号特征、数字特征、相邻三个数的特征、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方程的问题。列出方程之后, 用本节所学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很容易解决了。本题出现的目的表面上是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上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构建方程模型, 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学到的新内容:“什么是数列, 数列有符号和数字特征, 如何设未知数方便, 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等等。当然, 教材安排这个例题决不会是会解决它一道题就行了, 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解决与数列有关的一类题。为了起到巩固作用, 教师可选用其他特征的数列问题来检验一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又探索新知识, 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有些例题设计非常巧妙, 既能巩固本节前半段所学知识, 又能为后半段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如在七年级上册, “余角和补角”一节, 学完余角补角定义后, 出示例题:“∠1与∠2互补, ∠3与∠4互补, 如果∠1=∠3, 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此题第一个目的是巩固互补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把这道题解决完以后, 再引导学生探究结论中的∠2、∠4和已知中的∠1、∠3分别有什么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新的结论“等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道例题既巩固了互补定义的应用, 又探索出了新知识“等角的补角相等”, 可以说起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解决此类例题时, 新结论的探究过程实际上是本节前半部分知识的巩固应用过程, 新结论探索出来之后, 作用也是应用它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 讲练结合, 及时反馈

有些教师非常重视例题的分析、引导、讲解, 可以说做得非常仔细, 不留任何漏洞。教师讲得很多, 学生测试时照样出错。原因是学生认为听懂了, 各方面都会了, 实际上做题时才发现有某个方面并不是非常理解。只有通过练习, 及时暴露问题, 才能及时纠正问题。经过多次练习反馈, 才能牢固掌握例题所蕴涵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二) 总结方法, 触类旁通

例题讲完之后, 让学生养成总结做题规律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 造就强大的头脑, 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 数学思维的发展尤其重要, 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初开始学习平行线、相交线, 往往与上册所学角平分线、平角、互补、互余结合在一起计算角度。几何刚入门, 题目相对简单, 推理步骤往往三五步即可。而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题, 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很有可能绕很远的弯路把这道题算出来。那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此类例题时, 可鼓励学生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展现出来, 再让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更简便, 然后进一步总结这种最简便方法的做题步骤是什么。做得多了, 总结得多了, 规律自然就成学生自己的了, 应用起来就会逐渐灵活。

(三) 变式练习, 拓展思路

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工具, 教师要辩证利用它, 既研究例题, 又要整合例题及习题。师生先解决书上基本例题之后, 可采用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添加条件、删除某个条件等方法, 让学生对例题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从一般到特殊;数学问题变化中存在着不变, 不变中存在着变化等等。变式练习开始可以是教师改变题中条件或结论, 让学生研究;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变题上条件或结论, 自己去研究, 从而增强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四) 相信学生, 善用学生

对未来教育的看法 篇13

职继学院

市场营销

20091090030

董薰

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了,教育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所以,未来的教育越来越讲究现代教育技术,讲求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微软发布的未来教育视频信息整说明了这一点。未来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技越来越发达,语言也越来越畅通无阻,各国之间的交流应该多一些才是。众所周知,中国一直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素质教育必然代替应试教育,将来的个性学校必将代替现在的共性教育学校,个性教育才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应试教育只能用大多数人的牺牲而培养出极少数的人才,应试教育是谋杀大于教育,负面大于正面。英国的夏山教育模式将是全世界的未来教育方向。

以学生为主体来看,中国式教育是由外而内的,而正真正确的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外力强迫学习只能造就书呆子,学生发自内心的发奋学习才可能取得惊人成就。中国现行的教育根本上不知道“怎么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学习”,为例祖国繁荣昌盛随着时代变迁显然以及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了。其实非常简单给学生以尊重,注重呵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几点极端重要。老师要尊重学生、父母要尊重学生、教育体制要尊重学生、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尊重学生。这样才行。

人没有“个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书呆子很少会有创新的意识,基本上连思考都懒得去做,所以才称之为书呆子。中国的教育教出了多少书呆子。中国现行教育如果能注重一下学生个性的培养,我相信中国所能取得的成就远不止于此。甚至日本、欧洲、美国都将被远远抛在后面。

对体罚学生的看法 篇14

体罚学生,争论自古就从未停止过,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浅见。我认为这个 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要把什么是体罚学生弄明白,那就是在校期间老师以暴力行为对待学生。我觉得这种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并且应该从立法的高度加以明确。明确哪些行为是体罚学生,并且老师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都要详细的作出规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当然,谁都喜欢优秀学生,可是没有差生又怎能映衬出优秀生,差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很清楚,其实根本没必要体罚学生,用其他的说服教育的方式完全可以取得跟好的效果,而一味的打骂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

第二,同时我们在谴责体罚的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叫:适当惩戒!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一个概念,我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的学生予以合理的、制度化的、适度的惩戒。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教育过程中来,能比较好的完成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孟丹

对提存公证的看法与建议 篇15

一、提存公证的积极效应

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 经济制度形式不断丰富化、多元化, 各方经济主体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借贷关系, 这其中必然会使债权人面临一定风险, 一些债务人拖延甚至不承担偿债责任, 出现了类似于欺诈合同、三角债务等问题, 例如:铁路部门囤积货物无法交付, 中奖人领奖不及时等等, 这些常见的问题都为债务人带来了经济威胁, 容易引发矛盾问题, 甚至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存制度则能有效解决问题、解除矛盾, 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提存公证业务在诸多地区实施以来收获了良好效果, 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例如:某甲乙买卖双方在合约谈判中, 针对“见货付款或见款付货”各执己见、相互戒备, 谈判未果, 双方最终都向公证处办理了提存公证, 由公证处进行审核、监督,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甲方将汇票提交至公证处提存, 乙方获得提存公证书及时发货给甲方, 经两月审查校验, 双方共同到公证处申办汇票, 促成合同实现。

提存公证的介入了却了甲乙双方的纠葛, 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解决了现实问题, 这足以体现出提存公证的积极效应。

从上可以看出, 在经济往来中涉入提存公证能够有效化解买卖交易双方的矛盾, 解除双方困惑, 使交易双方都处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下, 有效控制经济矛盾与纠纷的发生, 双方无需诉诸法律来增加成本, 实现了交易的高效进行。

二、提存公正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 提存公正存在的问题

提存公正制度的实行在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而且提存公正的服务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 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完善, 以及新的国家政策制度的实施, 导致提存公正业务在运行方面也面临很多阻碍性因素, 具体表现在:

历史因素:中国的发展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 高度集权的人治政治体制, 缺乏民主氛围, 人治代替法治禁锢了人们思想。

认识程度:长时间以来, 我国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社会民众缺乏对法制法规的深刻认知, 法律意识淡薄。

行为习惯:很多人长时间养成了依从行政规定与领导命令的习惯, 更加倾向于追随高层领导者的想法和建议, 缺乏法律运用意识与维权意识。

现实方面: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 不合法的行为时有发生。

专业技术方面:提存公证相关操作人员技术能力差, 缺乏科学的办证技巧, 而且宣传力度不足, 无论是证件质量、办证业务方面都存在着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

(二) 提存公证问题解决对策

面对提存公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性因素,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解决。

第一, 作为一项最新的法律办理业务, 必须强化社会大众的重视意识。加大宣传, 扩大提存公证业务的影响力、知名度与感召力, 增强普通人民群众, 特别是事业、企业等单位领导者、经济主体的提存公证意识, 让他们了解这一业务, 深入认识到这项业务对于单位合法权益以及合法利益的维护方面的优势作用,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业务的地位与功能作用后, 才能激发他们实施这一业务的热情。

第二, 培训专业合格的业务人员。提存公证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 必须加强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培养, 重点培养专业、合格的办证人员, 使他们具备专业、纯熟的办证操作技术水平, 全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从而为高水平办证提供保障。

第三, 积极重视、拓展证源。提存公证机构必须从主观上意识到提存公证这一业务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积极参照《提存公证规则》中的各项制度来拓展提存公证业务,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促进并开拓更多的提存公证证源。

三、总结

提存公证全面展示了公证部门在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桥梁、监督、服务等功能, 能够正确协调和处理债务关系, 控制经济矛盾问题的发生, 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维护社会各方利益, 全面支持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安定有序发展。

摘要:提存公证作为一种新型的偿债模式, 展现出了我国的公证机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服务、沟通与监督等功能, 优化调节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控制了经济矛盾的出现, 维持了经济秩序与社会安定, 在提存公证业务制约下各方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本文初步分析了提存公证业务的积极效应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提存公证,看法,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色金属行业下一篇:怀疑的词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