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期待(精选8篇)
培训期待 篇1
2.国培培训期待
我期待通过本次培训,能学习到更多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实用新颖的课堂小策略,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为自己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新的理念怎样在课堂教学规中落实 ;
2、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小妙招;
3、如何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4、学习同行的精彩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思考;
5、和专家名师近距离对话,获得理论支持和专业的辅导。总之,希望通过本次学习,自身教学理念能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升,分享交流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能力!
培训期待 篇2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培训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省市区,培训的形式也从最初的50学时面授培训发展为目前的面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学时的压缩以及全国各地差异性极大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对培训效果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调查了10所初中、5所小学的85名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掌握教学设计知识、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和搜集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少数教师感觉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总体来说,相比培训前,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技术普遍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希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在此,我们整理了教师的建议,他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深入教学实践,满足学科教学需求
多数教师反映,培训能提供给教师一些通用性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他们在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在获得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多获得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帮助,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使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通过交流互动,完善个体教学经验
很多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完善个体的教学经验,希望在培训中增加互动环节,使教师学员有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认识到个体已有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希望多创造各学科、各地区的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交流的机会,能够向专家提出教学问题,并得到指导和帮助。
3.关注日常教学,给予持续性支持
目前针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短期集中辅导的形式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收效毕竟有限。教师反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无从解决,导致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长期应用培训成果。
二、教育技术学习的学习圈理论
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环结构的特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学习圈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Karplus教授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学习圈理论(Learning Cycle Theory),包括初探、发明、发现三个要素,形成环状结构,其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法。Torrance等人提出了由投入、探索、解释、详细阐述、评价等五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5E建构式学习圈”,来发展个人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David Kolb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包括经验、反思、理论、行动四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后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Sprague等认为有效的技术开发模型应该包括:1.认识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便利;2. 挖掘技术整合的时机;3.学习技术的时间;4.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对教学的反思。Wedman和Diggs于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学习圈(Tech-nology Learning Cycle)的概念,认为教师学习技术应该分为五个阶段:1.意识到技术工具的存在;2.挖掘和过滤;3.培养技能;4.应用;5.共享经验。这五个阶段不断循环,贯穿了学习技术的整个过程。
上述对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我们认识一线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在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结合前人对学习圈相关理论的研究,曹晓明、林君芬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模型”(见下图),他们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应该包括: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和反思提高五个过程元素(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过程元素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此模型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为一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活动,内循环为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表示“体验”和外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同步发生。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为了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借鉴上述相关学习理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重视教师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教师学员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的主体,其需求是有效培训的源泉,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动力。在制定培训目标、编排和规划培训内容时,不仅要依据培训大纲、培训总体目标以及培训宗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更要以满足教师学员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训与教师学员的需求密切联系,从而在培训伊始就能够调动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外部条件刺激的需要只是动机的诱因,内在需要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要求课程设计者要能够走进一线教学的课堂,保持与一线教师对话,注意观察与思考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经验,并关注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既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又能够归纳教师的共性,才能对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及工作目标,分析学员的背景,才能确保培训适合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确保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推动培训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索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更多的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而忽视了教育技术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规律。许多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仍无法有效地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培训人员应该重视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掘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在培训内容上更加关注教育技术的学科应用能力,尽量将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分析,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特定的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怎样充分利用技术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重视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提供具体案例与活动任务
在培训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容易让学员产生抗拒和疏远心理。充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来开展培训,会拉近教师和培训的距离,增强切身体会,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同时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渗透的理论。同时,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化的实践课程能够使培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轻松地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的活动任务不仅是活动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框架。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员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且能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另外,培训应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重视教师的亲身体验,不能过于依赖远程的方式。
4.加强对话与交流,设置互动与分享
在培训中,应该加强培训者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话性活动中,培训者与教师学员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有助于开展更具非指导性的交流,容易展示教师学员的知能基础,并暴露其认知中的缺陷;教师本身的教学阅历与经验已经构成了其认知的基础性资源,培训者的适度认同与合理引导,更容易帮助教师学员逐步改变其所固有的自我概念、态度与行为等。同时,要加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激活教师学员的思维潜能,进而促使其产生求知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因活动而彼此联系,通过协商和反思完成对意义的建构。有了在活动中具体体验的积淀,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观察的结果。在分享个人感受之后,学员将这些分享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不仅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常以电子档案袋、思维导图、量规、主题资源网站、演示文稿、学习记录表、培训反思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供大家交流分享。同时,培训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来跟踪、记录学员的活动表现,分析培训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为学员提供反馈信息。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以作品完成的质量、最终考核是否通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宏观上讲是若干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微观上则是指导教师能否灵活、科学地应用教育技术的体现。通常,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运用来实现修改教学和评定教学两个目的,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设计,不仅具备修改教学的作用,还要实现评价考核结果对后续环节的有效支持。但是,通过评价考核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这也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所必需的。合理的激励会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匮乏的、不科学的激励,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更会影响教学的整体发展。
评价应贯穿于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一方面包含培训学员对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培训学员自身能力表现的评价。在培训活动过程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用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估表等评价工具。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考查,同时加强动态评价。对教师提交的作业、小组分工合作的作品、实践情况、日常考勤等汇总综合考查。既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与特长,又全面考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反思、阐述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位受训教师的思维都受到审视、检验,不断提升元认知水平。
6.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为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要求,培训不能仅仅面对现阶段的、单一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如何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为教师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培训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目前更倾向于把“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第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要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追踪,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更好支持。教学实践以前期的培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培训工作持续开展、渐进深入的必要支持,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培训。
第三,要想把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顺利、持续地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环境。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活动。要为教师提供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空间;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保障。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需要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与障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教师丧失热情。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真正排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障碍,在教师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是保障教师顺利、持续地应用和探索教育技术,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培训期待 篇3
教育技术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习得教育技术呢?应该说,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的师范教育中,由于实践机会有限,所掌握的教育技术也大多处于理论状态,实践经验和技能毕竟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中逐渐探索与研究、不断学习与积累、善于反思与总结,更要抓住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努力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培训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省市区,培训的形式也从最初的50学时面授培训发展为目前的面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学时的压缩以及全国各地差异性极大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对培训效果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调查了10所初中、5所小学的85名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掌握教学设计知识、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和搜集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少数教师感觉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总体来说,相比培训前,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技术普遍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希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在此,我们整理了教师的建议,他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深入教学实践,满足学科教学需求
多数教师反映,培训能提供给教师一些通用性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他们在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在获得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多获得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帮助,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使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通过交流互动,完善个体教学经验
很多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完善个体的教学经验,希望在培训中增加互动环节,使教师学员有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认识到个体已有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希望多创造各学科、各地区的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交流的机会,能够向专家提出教学问题,并得到指导和帮助。
3.关注日常教学,给予持续性支持
目前针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短期集中辅导的形式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收效毕竟有限。教师反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无从解决,导致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长期应用培训成果。
二、教育技术学习的学习圈理论
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环结构的特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学习圈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Karplus教授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学习圈理论(Learning Cycle Theory),包括初探、发明、发现三个要素,形成环状结构,其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法。Torrance等人提出了由投入、探索、解释、详细阐述、评价等五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5E建构式学习圈”,来发展个人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David Kolb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包括经验、反思、理论、行动四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后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Sprague等认为有效的技术开发模型应该包括:1.认识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便利;2.挖掘技术整合的时机;3.学习技术的时间;4.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对教学的反思。Wedman和Diggs于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学习圈(Technology Learning Cycle)的概念,认为教师学习技术应该分为五个阶段:1.意识到技术工具的存在;2.挖掘和过滤;3.培养技能;4.应用;5.共享经验。这五个阶段不断循环,贯穿了学习技术的整个过程。
上述对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我们认识一线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在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结合前人对学习圈相关理论的研究,曹晓明、林君芬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模型”(见下图),他们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应该包括: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和反思提高五个过程元素(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过程元素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此模型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为一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活动,内循环为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表示“体验”和外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同步发生。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为了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借鉴上述相关学习理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重视教师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教师学员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的主体,其需求是有效培训的源泉,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动力。在制定培训目标、编排和规划培训内容时,不仅要依据培训大纲、培训总体目标以及培训宗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更要以满足教师学员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训与教师学员的需求密切联系,从而在培训伊始就能够调动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外部条件刺激的需要只是动机的诱因,内在需要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要求课程设计者要能够走进一线教学的课堂,保持与一线教师对话,注意观察与思考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经验,并关注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既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又能够归纳教师的共性,才能对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及工作目标,分析学员的背景,才能确保培训适合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确保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推动培训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索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更多的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而忽视了教育技术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规律。许多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仍无法有效地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培训人员应该重视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掘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在培训内容上更加关注教育技术的学科应用能力,尽量将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分析,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特定的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怎样充分利用技术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重视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提供具体案例与活动任务
在培训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容易让学员产生抗拒和疏远心理。充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来开展培训,会拉近教师和培训的距离,增强切身体会,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同时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渗透的理论。同时,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化的实践课程能够使培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轻松地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的活动任务不仅是活动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框架。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员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且能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另外,培训应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重视教师的亲身体验,不能过于依赖远程的方式。
4.加强对话与交流,设置互动与分享
在培训中,应该加强培训者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话性活动中,培训者与教师学员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有助于开展更具非指导性的交流,容易展示教师学员的知能基础,并暴露其认知中的缺陷;教师本身的教学阅历与经验已经构成了其认知的基础性资源,培训者的适度认同与合理引导,更容易帮助教师学员逐步改变其所固有的自我概念、态度与行为等。同时,要加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激活教师学员的思维潜能,进而促使其产生求知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因活动而彼此联系,通过协商和反思完成对意义的建构。有了在活动中具体体验的积淀,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观察的结果。在分享个人感受之后,学员将这些分享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不仅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常以电子档案袋、思维导图、量规、主题资源网站、演示文稿、学习记录表、培训反思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供大家交流分享。同时,培训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来跟踪、记录学员的活动表现,分析培训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为学员提供反馈信息。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以作品完成的质量、最终考核是否通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宏观上讲是若干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微观上则是指导教师能否灵活、科学地应用教育技术的体现。通常,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运用来实现修改教学和评定教学两个目的,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设计,不仅具备修改教学的作用,还要实现评价考核结果对后续环节的有效支持。但是,通过评价考核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这也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所必需的。合理的激励会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匮乏的、不科学的激励,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更会影响教学的整体发展。
评价应贯穿于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一方面包含培训学员对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培训学员自身能力表现的评价。在培训活动过程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用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估表等评价工具。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考查,同时加强动态评价。对教师提交的作业、小组分工合作的作品、实践情况、日常考勤等汇总综合考查。既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与特长,又全面考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反思、阐述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位受训教师的思维都受到审视、检验,不断提升元认知水平。
6.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为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要求,培训不能仅仅面对现阶段的、单一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如何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为教师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培训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目前更倾向于把“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第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要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追踪,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更好支持。教学实践以前期的培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培训工作持续开展、渐进深入的必要支持,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培训。
第三,要想把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顺利、持续地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环境。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活动。要为教师提供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空间;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保障。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需要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与障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教师丧失热情。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真正排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障碍,在教师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是保障教师顺利、持续地应用和探索教育技术,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第五,还要建设专业的、高水平的培训队伍,才能通过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方法改善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在培训结束之后,教师在日常运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此,应该继续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咨询和指导服务,才能保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377);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JB1212032);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培育项目(SXP2014-0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期待别人不如期待自己故事 篇4
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现在居然还下着倾盆大雨。
只见一名男子气呼呼地站在草地上,指着天大骂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长眼睛啊!你已经下了那么多天的雨了,求求你停一停吧!你看,我的屋顶不断地漏水,取暖的干柴也湿了,连仅剩的粮食也开始发霉了。还有啊,我只有那么几件衣服可以替换,如今全都湿了,你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捉弄我啊!老天爷啊,你说,你该不该骂……”
当男子愤怒地对天怒骂时,有个人浑身湿透地躲进屋檐,但是男子似乎没有发现,仍然一连串地骂个不停。
忽然,这个人出声了:“喂,你全身湿透地站在雨中,那么用力地骂着老天爷,我想,过两天老天爷一定会被你气死,然后再也不下雨了。”
男子听见从屋檐下传来的反对声音,这会儿脾气更大了,他火气十足地回应:“哼,他才不会生气呢!因为老天爷根本就听不见我在骂他。”
这个神秘人听男子如此说着,忍不住笑了声:“呵!都知道没有作用了,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做蠢事呢?”
被驳斥的男子,气得说不出话来。
屋檐下的那个人在转身离去前,又送给男子一段话:“孩子,与其在这里骂天,不如为自己撑起一把雨伞,接着去将屋顶修好,再去向邻居借点柴火,然后把你的衣服和粮食烘干,好好地饱餐一顿,最后,安安稳稳地上床睡一觉吧!”
在现实生活中,像故事中男子一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很少要求自己,总是期待别人改变,或是等待别人的善意。这些人经常忘了自己应负的责任,也经常遗忘人生的目的。与其抱怨现状,不如自己改变这一切。
【热门】期待作文 篇5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期待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期待作文 篇1花开那一刻,就是春天了。
那时记得我正在镇上上高中,也如广大学生一样,默默努力,向最后的考试进发,不幸的是家中传来病讯:母亲住院了。她在工作的夜晚摔断了腿。我准备瞒着母亲请假,偷偷的回家看望她。
正值寒冬,我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着渐渐变得熟悉的景色,我的信中也沉入深思,想着自己有多少个日夜没回过家。
下了车,田间的小路浮现在眼前,提阿农种的云彩吐出一缕芳红。冷风呼啸,在冰冷的初冬时节,空气凝固着致命的安静,我裹紧衣服,在暮色降临前,往家中跑去。门前的景色,熟悉又陌生,唯一没变的是院前发枯的腊梅,于北风中哀嚎。
在家中歇了一宿,早上便到了医院中,我走到母亲的病房,出乎我意外的是母亲并没有睡着,她侧着头凝视窗外,也对,日常的工作中她一向是起床最早的。看着白发霜鬓的母亲,我激动叫了声:“妈”。似乎所有痛惜都融于一字之中。她也很高兴,露出久违的笑容。我走近她,也细看着她,脸上透着岁月的沧桑,布满老茧的手依旧有力。顿时,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她替我擦干眼泪,拉起我的手,问我最近好不好?怎么突然回来?在学校怎么样?
中午休息时,我便陪着她,只记得她醒来很早,迷糊中我音乐听到母亲叹道:“要是可以看到今年的梅花,该多好!”我顿时震惊了,母亲钟爱梅花是因为在我出生的第三天,梅花就全在一夜开放了,母亲多少有些迷信。院前的梅花每年都可以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但是今年母亲住院,恐怕不能看到花开这一刻了。
下午我便跑出去了,我奔跑在冬日的大街上,寻找着梅花的影子,可惜都没有,我不相信,不相信伫立寒冬的梅花会这般脆弱,于是我想到去花店里买零碎的假梅花。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母亲也一如既往,我建议出去散散步,母亲微笑的望向窗外的风和日丽,点了点头。我推着轮椅,她安详的坐在轮椅上,空气有些许凄凉,太阳透过清凉印在她的腿上。突然,她震惊的笑了,眼前的草地上,一枝又一枝的假梅花插在地上,迎着光辉,挺拔着,我不能让梅花开放,但我愿给你一个花开的瞬间。
我们静静走远了,日光的黄金勾勒出她的背影,伴着梅花的芬芳,渐行渐远。我坚信母亲的脚一定会好起来,就如同严冬中依旧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梅花绽放瞬间,就快到春天了,初春的时节,梅花会更加挺立,母亲也会更加坚强。
我期待花开的香味,也期待母亲的安康。
期待作文 篇2晚自习时,灯光明亮的教室里,除了几把殷勤的吊扇在为辛苦的学子们驱除暑热外,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突然,“扑——?——扑”地几声响,惊动了教室里大多数同学,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寻找声响的来源。哦,原来是一只从黑暗中来教室追求光明的飞蛾。这只飞蛾很大,黑色的身体上,点缀着几点白色的花斑,似有蝴蝶之美。它也许没有想到,它是一个不速之客,它的贸然行动,竟然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
它也许在黑暗中呆得太久了,它担心自己的一生都会与黑暗成伴,于是,它期待着光明,期待自己的生命与光明为伴。它飞进了教室,并径直向日光灯冲去……
它在黑暗中久久期待的光明就在眼前,它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不知飞越过了多少漆黑的空间,但无论?被树枝阻挠,还是被高墙隔挡,它的心中只有一个期待——飞向光明。
它终于看到了前方有光明从窗户中泻出,它更加信心十足,它轻薄的翅膀更加有力,它来到了我们宁静的教室。
可是,电扇并不懂得飞蛾的心思,只知道为辛勤苦读的学子卖力,“呼呼呼——呼呼呼——”马力似乎在加大,风力似乎在加强,而那只可爱的飞蛾可能没有想到,在它追求光明的路上,在这里遇到了更为艰难的险阻——每当它要靠近日光灯管时,日光灯管旁边的电扇就把它无情地吹得更远。一次,两次,三次……
我以为它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放弃,但它没有?为了这一份长久的期待,它不停地向象征光明的日光灯管冲去,不知道是在多少次的失败之后,它终于靠拢了灯管,如愿以偿。它紧紧地抱着发着白炽光的灯管,沉浸在光明之中,感受着成功的喜悦。我看不到飞蛾脸上的表情,但我想,它即使没有脸部表情,它的内心也一定笑开了花。
从此,每当我在做某件事想懈怠时,就会想起这只飞蛾,为了心中的那份期待,坚持,再坚持,勇敢地执著向前,就可以走向光明的未来。
期待作文 篇3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汪国真《只要明天还在》
小时候,期待长大;长大后,期待成功;成功后,期待归真。人生,就是在期待中成长,在期待中越来越理解了生活的真谛——
无论多么失意,总有一种期待,在冥冥中给我们力量;无论前路渺茫,总有一种期待,在前方闪亮;世界或许黯淡,总有一种期待,指引我们方向。希望之树常青,人生之路常新。
命途多舛,只要还有期待,新生之路将更加坦荡。5.12让我们增强了对生命的认识,可乐男孩,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还有被埋100小时后奇迹生还的幸存者,他们都让我们认识到,期待,在远方熠熠闪光,新生就在一念之间。
海阔凭鱼跃,只要还有期待,人生之路将谱写新的篇章。李白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离开了长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当他专注于一支笔时,写就了一代“诗仙”的传奇。苏轼被贬杭州时,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被贬黄州时,筑雪堂,辟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写下前后《赤壁赋》,“传播了”“东坡居士”的美名。陶渊明意识到不能再为“五斗米折腰”时,毅然离开樊笼返自然,书写了《归园田居》的新诗篇,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的美名。他们都是在失意时,怀着对生活永不放弃的那份期待,书写了人生新的篇章。
生活无限美好,只要还有期待,生命的光辉将永远闪耀。商纣暴虐,姜子牙一心推翻暴政,虽已是半百之龄,却怀着期待,在周文王回都途中,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终令文王称奇,得以发挥奇才,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好为《梁父吟》,甘当“卧龙”。一曲《隆中对》,让“卧龙”不再孤芳无人赏,他在期待中得遇知音,最终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彪炳史册。他们都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永远期待,才创造辉煌。
总有一种期待,让理想之树开花;总有一种期待,让人生之路常新;总有一种期待,让生命之树常青。
只要明天还在,不用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我会永远期待,用热情拥抱每一个黎明。
期待作文 篇4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四川灾区的同学也正常上课,他们个个都高高兴兴的,因为自己又能回到自己原来的学校学习了,大地震给他们带来的阴影已经完全解除了,下午他们将和2。2亿的青少年1起观看中央2台的《开学第1课》,我们都很期待。
晚上18时55分,随着抗震英雄小林浩和开幕式上唱歌的小女孩林妙可唱着《我和你》的歌声中,这个节目开始了。它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潜能”这个环节,先是我们国的举重队——梦8队,举重不是1般的体育项目,它是在1瞬间把所有的能量爆发出来,他们做到了,并创造了奇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心的最深处有很多的潜力,等着他们去挖掘,没过多久,他们就把它们挖出来了,所以,他们最终夺得了金牌。
接下来的就是桑枣中学的同学们了,为什么要请他们呢?这是因为他们的中学里没有1个人受伤,而且这2300多名学生仅仅只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了出来,他们为什么只用如此快的速度就能安全的撤出学校呢?这和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他们每隔几个星期就搞1次灾害演习活动,当然,有了平时的经验当灾害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会乱乱糟糟的,就挨着顺序安全地跑下来了,所以他们的行动特别敏捷,而且毫发无损的脱离了现场。在课堂上他们还和举重队比了1场,结果是桑枣中学赢了,他们也会创造奇迹呀!
我从这里学到: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肯挖掘它,你就会变强。9月6日晚上的残奥会开幕式,许多残疾人来到了现场,他们可不是1般的残疾人,他们是拥有许多才能的残疾人,由3百多个聋哑人表演了1场优美的舞蹈《星星,你好》;盲人杨海涛唱的《天域》的悠扬动听;天生患有白内障的赵继红苦练田径,终于在1988年的残奥会上夺得两枚金牌;最后主火炬手独臂泳王王晓富顽强拼搏终于点燃了残奥会的圣火。
和我们1般人比,他们有的和我们1样,有的甚至超过我们,真是不敢想象,所以人们都说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这个意思,潜能是挖不完的呀!这些人都创造了自己不可能创造的奇迹。在我的身边也有挖掘自身潜能的事例:有1次,我去跑步,看见杨靖世在跑步;第2天,我还看见他在跑步;谁知过了几天体育课,他从第6名1下子到了第1,这就是他最终的答案。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身边的每1个人,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假如不挖掘它,它就会自动消失,他就是这样1个努力的挖掘自己的潜能的人呀!。
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啊!我要把我的潜能发挥出来,首先是积极参加学校安全防范灾害活动,用科学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其次是在学习方面我的长处是数学,我就要把数学学成最好的,将来在数学方面取得成就,做1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期待作文 篇5又到了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去年的此刻,我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今年的此刻,我明白,别离是一件伤心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或许,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重逢和相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年,又是五个月,一百多天,我们又到了分别时刻,博客之于我,亦师亦友,亲密无间。我们从生疏到无话不谈,这是时间的沉淀,更是我真情付出的回报。记得去年暑假前,王老师刚在班里问暑假都有谁愿意参加博客大赛时,我是奔着“大赛”而去的。刚开始几天,王老师每天发主题,因为刚刚接触博客,而且平时没有这么密集地去写过作文,看到主题,我总不能快速构思,甚至需要妈妈的帮忙,而且还写跑题过几次。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对“博客”这位益友,我始终不离不弃,如影随形。
虽然有过彷徨,有过苦恼,有过放弃的心,流过难过的泪,但更多的是,写博不仅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明白坚持的可贵。参赛的初衷可能真的是想获奖,但是随着与博客的深入接触,我深深地、真诚的爱上了写博。去年、今年两个暑假,多少个夜晚和早晨,是博客陪着我,是写博在充实着我的假期生活。
博客就像一位熟识的朋友,在我伤心时,它在倾听我的诉说;在我快乐时与我分享;在我遇到困难时,又教给我道理!今年,我很热情的参加博客大赛,但我不再是为了获奖,更多的是我思念着博客这位老朋友,在它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需要他来磨炼我,激励我,陪伴我,看着我的成长,看着我作文水平一步步的提高。
虽然别离总是令人伤心,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就如去年的博客盛宴?今年不是又如期而至?期待着明年博客大赛以崭新的姿态,等待着更加成熟和热烈的我们。
博客大赛,我的朋友,挥挥手,说声再见,我相信我们只是亲密挚友间短暂的别离。明年,你来,我等待你,我更加热烈地拥抱你!你也会发现,我将是一个全新的、更加阳光和自信、更加努力和热情的我!期待着与你的再相逢!写博,也将成为我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期待作文 篇6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妈妈掏出两张票子在我眼前得意的炫耀着:动漫展,去不去?听说特别有意思,现场还有很多真人表演,还可以体验最新的桌游和手游,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抽取各种人气的动漫玩具呢……如此诱人的会展怎么能少了我。
可当我一踏入动漫会展中心,一股异样的味道便闻风而至。眼前是一派光怪陆离的世界,男男女女披着各种各样的奇怪衣服,紫头发,蓝眼睛,天使翅膀……每张脸画的都看不出原貌,如同鬼魅。手中拿着奇形怪状的装备,原来这就是cosplay。男不男女不女的,都是非人类,看不懂,我喃喃自语着。会场里人多嘈杂,到处电光闪耀,背景音乐震耳欲聋,舞台主持人更是开足马力的扯着嗓子叫唤着,一一介绍着二次元的名人。所谓的一个个特立独行展现着他们的特技,在台上又唱又跳,穿着外星人的装束,让我晕眩,原来这些就叫宅舞。一群群宅男宅女有节奏的挥着荧光棒,步调一致的欢唱着,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元世界。小柯南呢,奥特曼呢,我的童话世界和动漫天地呢,一个个质疑撞击着我的大脑。会场里充溢着暴烈的声光电,四周环绕着狂躁,被一群“不可理喻”的人包围着我,一瞬间怒气冲天,我气冲冲地跑出了会场。
什么乱七八糟的动漫展。原来不就是一群趣味低俗的神经病,浪费时间,我冲着妈妈怒吼着,妈妈,一言不发地听完了我的发泄,坦然地对着我笑着说,这世界本就缤纷灿烂,容纳着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人。正因为不同的群体才造就了这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因为今天你来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二次元的世界,原来还有这种爱好,还有这种群体他们自成一流,你可以不欣赏,不接受,不同行,但你不可以去批评,去谴责,甚至还去鄙视!你不能被狭隘的思想所束缚,要像雄鹰一样一览千里,才会拥有完美的经历与人生。
会展的时间所剩无几,恍然大悟的我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便慌忙辗转返回到那沸腾的会场。迅捷地挤进了簇拥的人群,比划着生疏的舞步,踩着陌生的旋律尽可能地放松去疯狂,尽全力地忘却烦恼,跟着大部队狂欢着,歇斯底里地大喊着,歌唱着,放纵着,喧闹的音乐始终洋溢着欢笑,所有的人都放下昔日的烦恼劲歌劲舞着,一片舒适和祥和的世界。
把握今天期待明天 篇6
时间如流沙般滑过指间 我们应学会珍惜每一天 相信看见的每一张笑脸 都是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青春如花儿般越开越艳 不去管未来有任何艰险 太阳迟早会出现 只要有梦在 就不怕黑夜的蔓延 我们的明天是起点 要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向前
坚定心中的信念 就能撑起一片天 我们的愿望会实现 总有一天会像太阳般耀眼
只要把握今天 期待明天
梦想就会乘着风飞的更远...........................................................................................................................青春如花儿般越开越艳 不去管未来有任何艰险 太阳迟早会出现 只要有梦在 就不怕黑夜的蔓延 我们的明天是起点 要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向前
坚定心中的信念 就能撑起一片天 我们的愿望会实现 总有一天会像太阳般耀眼
只要把握今天 期待明天
梦想就会乘着风飞的更远..................................................................................只要把握今天 期待明天
梦想就会乘着风飞的更远
培训期待 篇7
关键词:医患关系,期待违背理论
近几年来, 国内各种医疗纠纷, 尤其是极端医患冲突事件频发, 哈尔滨市实习医生王浩被杀、北京市徐文医生被砍等事件的发生, 使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门诊中的医患人际沟通为切入点, 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 考察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 从而寻求改善医患间的认知和理解。
医患关系和期待违背理论
总的来说, 医患关系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关系、社会关系。广义来看, 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检与管理等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群体, 患是指包括患者和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亲属、监护人员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门、单位等群体。狭义来讲,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陈自强, 2005) 。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医患关系, 即医生和单纯的患者之间的关系。
人际沟通在医疗领域是极为重要的, 很多研究发现, 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和健康结果 (Greenfield, 1985) , 那些善于提问、善于表达关心、善于讨论自己健康经验和乐于表达自身喜好的患者, 能够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和保证 (Sharf, 1990)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 沟通与期待常常在一起被研究, 期待违背理论认为 (M.Burgoon, 1974;Burgoon, 1990) , 在同一个社会中, 基于相似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规范, 人们对于某一个群体会有着相对统一的期待标准, 当该群体的实际行为与期待有所违背时, 如果该行为是正向的会更受欢迎, 如果该行为是负向的则会产生更加负面的评价。本研究认为, 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中, 也存在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 这种期待更多地体现在沟通者本身——医者和患者身上。
研究问题和研究过程
基于以上论述, 本研究思考的问题是国内医患间彼此期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以及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对此,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Q1.国内医患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期待?Q2.医患间的相互期待对医患关系有着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和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考察国内医患之间的相互期待和期待所存在的差异, 寻找促进医患关系改善的方法。
(一) 访谈对象的选择
依据研究问题, 本研究共对上海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的10名医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10名医生分别来自神经内科和心脏外科, 是具有较高风险的两大科室, 也是较容易产生医患冲突的科室。同时, 我们对26名患者进行深度访谈, 患者中在年龄和病情上有所区分, 其中8位患者是在医院环境中直接进行访谈的, 其他18位患者是有过就医经历的普通民众。访谈对象建立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基础上, 本次访谈的10名医生, 其中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2名, 患者也有不同年龄的分布。
(二) 对医生的访谈以及内容分析
访谈发现, 医生提供, 在门诊诊断一名病人的平均时间为8分钟。根据医生的职称和从医时间的差异, 医生对8分钟的门诊诊断有着不同的看法:年轻的医生大多认为8分钟的时间很难讲清楚问题;对从医20年以上的医生来说, 8分钟的诊断时间是足够的。
在访谈的医生当中, 他们均表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首要职责。但如图一所示, 医生仍旧有自己心目中期待遇到的理想患者与非理想患者。
如图一所示, 50%的医生对患者最期待的不是“理解或尊重医生”, 而是“听从医嘱”。医生的专业建议往往决定着病人的治疗效果, 而听从医嘱能够减少很多的医疗冲突与矛盾。
随着各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 患者在就医之前往往会在网络上查询建议并当做参考意见。与Imes等人 (2008) 所做的关于“患者会隐藏自己从网上获知的健康信息”研究不同, 本研究的访谈发现, 有多位医生表示, 国内患者会公开表达个人的治疗意见, 挑战医生权威, 甚至是固执己见。而医生在描述理想患者的时候, “容易沟通”也名列其中 (20%) , 主要是指患者知识水平较高, 同时也指患者能够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在谈论非理想患者类型的时候, 医生描述的特征主要是“质疑医生”、“固执己见”和“不听从医嘱”。
在医生看来, 现在的医患冲突很多是被夸大的, 事实上医生大多是敬业的。年轻的医生倾向于认为, 医生是“崇高、神圣”的职业, 而年龄较大的医生倾向于认为“医生是普通职业的一种”, 社会不应该赋予过高期待。
研究还发现, 医生认为患者到医院是一种被动行为, 所以医生倾向于把患者作为弱者对待, 这里的弱者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的意思。同时, 在信息化社会, 患者出现的新特点引起医生的关注, 如患者变得“更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 需要得到更多思考。
(三) 对患者的访谈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本研究中的访谈对象除了医院环境中刚刚有过门诊经历或是住院患者外, 还有有过就诊经历的普通民众。在对患者的访谈中, 主要问题包括患者的门诊经历和满意度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考察了患者对医生的期待。
访谈发现, 住院中的患者往往对医生有更深的了解, 对那些只有门诊经历的普通人来说, 门诊的过程更容易影响患者对医生的印象, 而且影响深远。有过门诊经历的患者只有15.40%的患者对医生表示很满意, 这种满意来源于医生好的态度、细致的询问和清晰的讲解, 而较差的评价则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没有情感的付出, 态度冷漠、生硬。
如上文提到,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医生早已熟悉环境, 而患者却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 这种适应过程伴随着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这样就特别需要医生以积极的情感沟通 (如热情、亲切) 来抵消患者的消极情感 (如担心、恐惧、焦虑) , 从而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改善医患关系。
根据访谈结果, 在有过就医经历的患者中, 对就医过程呈中等以下的评价达到65.40%, 这说明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当中, 除了受媒体负面报道影响以外, 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
本研究在对患者的访谈中也提到了对医生的期待的问题。如图二所示, 患者对就医过程的期待并不如大部分医生所认为的“就是来治好病”, 他们对医生有着更高期待, 如很多患者在访谈中表示, 他们向医生寻求的是一种确定、理解和安慰。
经过访谈发现, 患者对医生最重要的期待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医德, 这就颠覆了传统就医只为看病的认知, 这表明作为基本的职业要求, 医生往往被默认为是医术高明的, 而好的态度就成为患者最期望医生拥有的素质。在患者看来, 不理想的医生形象是态度冷漠、乱开药, 并以生硬的姿态出现在患者面前。虽然患者是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 (如很多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就是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 , 但医生过于强势和武断也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小结
通过访谈发现, 从患者对医生的期待看: (1) 医德比医术重要, 详尽的信息说明比同情重要。 (2) 在患者首次就医过程中, 医生能够做到和蔼可亲、讲解清晰, 能够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使得医患之间较为容易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3) 掌握大量信息的患者会对“讲不清楚”的医生提出更多的质疑。 (4) 医生的强势与权威性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并学会与具有挑战性的患者更好地交流。
我们的美容期待 篇8
美白科技日新月异
你有没有发现,“美白”这个议题在亚洲市场已掀起一阵狂潮,不但所有日系品牌皆将其摆在最重要的地位,就连许多欧美品牌也特地研发出适合亚洲肤质的美白产品。资生堂UVWHITE嫩白露原本就是美白抢手商品,今年改良式的ADS输送系统能将有效的美白成分熊果苷以直接穿透细胞的方式运送至肌肤里层,让美白效果更快。同样红透半边天的SK——LL以PITERA酵母菌成分成功打响知名度,但从美容科技上看,许多人仍将它看做是一个谜,不过一旦当SK-II变成全球性的品牌之后,势必将透露更多酵母在美容保养品上的秘密。
未来保养,更上一层楼
就保养的趋势而言,“抗老化”是首要的重头戏,你不能说今年流行抗老,明年抗老议题就会落伍,因为年龄会不断持续增加,女性当然也会一直关心抗老话题。以法国南部与北部的阳光来说,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生活在南方的法国人因为照射到阳光的机会大,所以肌肤一定会比北部人容易晒黑、老化。但是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北部人肌肤老化的情形居然比南部高了30%。出乎意料的结果证实,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每个人在接触阳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全球推出同一个产品是行不通的,应该调配出每个人适用的保养品才对。
这种说法也与现在新强调的肌肤三层效保养观念不谋而合,即每个人都会因为每天所面临的状况不同,使肌肤有不同的改变,所以每天使用的保养品也该有所变化。在早晨最好于镜子前检视一下自己的肌肤,看看今天的肌肤缺少了什么,这与个人化的保养观念是一致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身边也会出现以独特的肌肤三层效做为明星疗程的美容院,包括穴道按摩、淋巴引流与肌肉按摩等;而且不同的人所使用的产品也有所不同,真正让你的脸也有绝对个人化的享受。
SPA会有更进步的诠释
讲究心理层面的享受,一直是美容品所肩负的责任之一,所以才会出现愈来愈多针对心灵层面的保养品。说的明白一点,现在时兴的SPA部分原因也是如此应运而生的。含有嗅觉香氛的产品一直被各品牌所重视,像资生堂上市不久的ZEN系列已创下惊人的回响;而相继出台的身体与脸部制品,让爱用者可以全身上下感觉单纯的CREEN TEA。伊丽莎白·雅顿同样推出的GREEN TEA绿茶系列,以清新冰凉做为身体的号召,随后的CREEN TEA绿茶芳疗路线也延伸至瘦身产品,相信会更符合大众的需求。
美容也有新乐趣
【培训期待】推荐阅读:
教师培训者的角色期待05-18
总有一种期待期待陌生人也幸福作文11-30
期待疗法05-31
期待精神06-08
社会期待06-24
教学期待08-06
期待视野09-16
学生期待09-16
关注期待09-17
学习期待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