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市场

2024-10-24

期待市场(通用10篇)

期待市场 篇1

国内市场一支独秀进口市场创新高

受国内汽车市场火爆增长影响, 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 (SBR) 表观消费量达到创纪录的111.7万吨, 同比增长21.4%。考虑到2008年底金融危机后丁苯橡胶厂家的库存增加4万吨以上, 实际消费量为89万吨左右, 比上年增长25.5%, 为近几年来消费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详见表1。

2009年由于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产能虽有增加, 但仍不及需求的快速上涨, 同时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佳, 供应过剩, 大量产品希望进入国内市场。2009年我国SBR进口创下历史新高, 达到31.2万吨, 同比增长52.9%, 主要来自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等SBR供应过剩的国家。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但由于其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口, 既避开了反倾销税, 同时还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相比国内企业优势明显。

民营企业成为新生力量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SBR生产国, 2009年产量84.4万吨, 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台橡申华及普利司通 (惠州) 等几家企业, 合计产能为104万吨/年, 详见表2。

在发达国家, 轮胎与橡胶制品已成夕阳产业, 产能逐渐下降, ESBR需求减少, 部分公司被迫关闭旧装置以降低产能;而我国SBR产业发展一派繁荣, 未来两年仍不断有新上装置投产, 成为世界上SBR最大的扩建工地。

由于前几年SBR行业需求强劲, 获利良好, 吸引了国内众多投资者进入该领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的进入 (见表3) , 民营独资进入SBR领域, 作为该领域除中石化、中石油、台外资企业外的第四极, 是否可利用其机制灵活, 市场意识、学习能力强的优势, 打造出另一番天地, 还需通过市场来检验。

这些新建项目的建成投产, 将极大地提升国内SBR产能, 在满足下游发展需要的同时, 也对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轮胎“特保案”影响仍在延续

“特保”案自立案起, 就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在裁决前的两个月 (7~8月) , 一些轮胎厂提前出货, 导致出口到美国的轮胎量异常升高;9月裁决后, 出口到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总量均出现下降;11~12月美国市场又略有回升, 12月甚至基本恢复正常并创下全年最高。尽管轮胎“特保”案对轮胎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由于国内轮胎业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并且通过市场调整积极应对, 现实冲击并未出现严重结果。但由于“特保”历时三年, 对我国轮胎业的影响还将持续, 轮胎企业也在积极调整应对, 如增加对其他市场的出口, 但是否会引起其他地区的连锁反应继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还需观察。

2010年市场值得期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增速在10%左右, 有望达到1500万辆。在汽车产业的带动下, SBR需求将继续增长, 以目前月均消费10万吨计, 2010年需求将突破120万吨, 同比增长7%~13%。

由于我国SBR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2010年下半年, 预计实际产量在95万~100万吨, 需净进口25万吨。考虑到申华及普利司通可能还会有部分出口, 实际进口量应在30万吨左右, 与2009年相当。

2010年天然橡胶价格仍将保持相对高位, 丁二烯价格也将在高位盘整, 受此影响, 2010年SBR价格波动将更加频繁, 国内企业需时时关注相关影响因素, 切实对SBR供需进行分析, 以掌握市场波动的规律, 做好提前应对的准备。

由于美国轮胎“特保”案已经对我国产生影响, 另一大市场欧盟对我国轮胎业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欧盟的出口。然而, 随着欧盟REACH法规正式实施, 以芳烃油填充的充油SBR 1712/1721已不能满足欧盟要求, 需改用符合要求的环保油作为填充油源。目前国内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供应这种油源, 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供应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 限制了相应牌号的SBR生产, 也影响了我国轮胎出口欧盟;同时由于成本上的增加, 也将削弱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建议炼油企业与SBR生产企业联合起来, 开发符合欧盟要求的环保油, 为国内SBR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万吨/年

期待市场 篇2

盼星星,盼月亮,我朝思暮想的跳蚤市场终于快要到了。自从代老师宣布要开跳蚤市场后,我们都很期待,也在准备着。

我、张桐、刘婉莉、姚轶舟和柴浩源一起开一个小商店,名字叫做“小船上会有万柴通”。每一个字或者词都代表一个人。“小船”代表姚轶舟,“会”代表我自己,“万”代表刘婉莉,“柴”代表柴浩源,“通”当然也代表张桐。这是个有趣的名字吧!

我们不仅给小商店起了个名字,还给每个人都分发了一点“任务”。张桐负责带一些文具来卖,我则是负责带一些常用的物品,刘婉莉负责带漂亮的首饰,柴浩源负责带玩具,最后,姚轶舟也要带一些书来卖。

不仅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也积极的准备着。只要下课铃一打响,同学们就不约而同的忙了起来。有的同学在给自己的商品列物品单子,有的同学在讨论自己商店的位置,有的同学在找同学组店,还有的同学提前带来商品向同学炫耀。大家都十分兴奋与激动。

出展市场  期待成熟(下) 篇3

调查中特别设计了能够反映机电类参展商对成功出国参展的认知,61%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参加展览会的质量”是成功参展的主要原因,其次30%是从参展商自身来讲参展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8%认为展会结束后的后期跟进工作是否到位,7%认为公司选派参展人员的素质很重要。最值得关注的是,从参展商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把组团单位的服务作为评判参展是否成功的指标,这是一个令所有组团单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述调查说明了一个事实,我国的出国参展商大部分属于理智型参展商,通常都能够冷静、客观地对待出国参展问题,其态度较为积极,参展目的性较强,对参展效果的认识比较清楚,具有相当的参展风险意识。

6. 参展商的展台布置情况

参展商的展台布置往往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富有创意的展台更能吸引公众的目光,并且展台的花费历来也是参展花费中较高的一块。标准展台并自己布置占75%。出国参展商的展台依靠国外专业展览公司布置的占17%;国内设计生产展具,带到国外搭建 占6%; 其他占 2%。

上述四个指标比例分布很不平衡,企业自己布展的比例超高。这基本反映出我国出国参展商的三方面问题:

首先,参展商对专业布展意识不到位,专业展览公司布展是一个发展趋势,专业公司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化运作既可以节省展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能够降低参展成本,提高参展效果;

其次,反映了我国出国参展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够,没有条件接受组团单位或者当地展览中心推荐的专业布展公司;

第三,组展公司提供的相关布展公司现场与专业指导服务不够。

7. 展商对出国展会组织服务水平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表上来看,机电类出展商反应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希望多从企业实际考虑服务方式和范围,主要有:

◆ 能高效率解决参展单位与展会之间的问题

◆ 提供咨询服务签证所需的手续

◆ 应提早及时通知参展单位

◆ 加大参展公司的宣传力度

◆ 服务态度上大、小企业同等对待

◆ 针对性强,有一定程度的实际效果

◆ 在样品运输方面尽可能多的提供当地信息

◆ 展会本身的宣传

◆ 提供专业性强的展览

◆ 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真正做服务

◆ 展期后勤服务

◆ 进一步加强同展览当地进口商商会沟通,以了解当地市场动态

◆ 没有太多的参展经验,希望价格合理,预先知道参展注意事项全程安排,尽量周到

◆ 组团单位应加强组展期间的组织准备

◆ 信息服务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 参展后有相关行业参展客户资料

本次调查的“展商对出国展会组织服务水平的总体评价”指标设计中包括有“展前宣传”、“提供详细而针对性强的展览会信息”、“提供展会参展商和客户详细资料和目录”、“展前和展中服务”(签证、日程安排、费用预算、翻译、对口洽谈等)、“展会后期服务”(运输、展品处理等)等方面。展商们对组团单位提出的服务需求。

可见,有1/3企业希望组团单位能够提供最详细和真实可靠的国外展会信息,借此做出正确的参展判断和决策;其次,对展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信息需求十分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展会的客户信息,这与前面的机电企业出国参展目的调查中反映的情况完全一致。

总体来讲,被调查者认为出国展会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对组团单位服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说明“出国参展”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服务标准。

二、对策与建议

无论是从今年全国外贸出口形势或者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来看,毫无疑问,我国机电类出国参展市场呈现蓬勃上升势头,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入世后国际化市场程度日益加深,国家全力推动 “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中小企业出国参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展览会的内容吸引力增加,出国参展效果越来越好,使得机电类出国参展商的积极性愈来愈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出国展览市场,尽快提高我国出国展会服务水平,有必要对调查分析中暴露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和避免,在此做以下几个建议:

1. 深化出国展会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出国展会市场机制

我国机电出国展会市场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发展期。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出国参展需求,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顺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潮流的我国出国(境)展会市场运营机制,帮助企业特别是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地区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应该尽快建立出国展会组团单位资格认证体系和出国参展国际展会评估体系,转变观念建立参展商与组团单位两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速国际接轨、深入开展出国参展与组团的市场化改革。

2. 注重国际展会市场调研,挖掘世界展会资源,培育机电国际展会市场

我国作为机电出口大国,在主要出口目标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机电出口市场面临着入世后又一次严峻挑战,传统出国目的国和国际性品牌展会对我国企业参展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严格甚至几近苛刻,这是当今我国机电出国展市场所面临的新课题。

建议从机电类出国展的供求双方即参展企业和组团单位两方,对我国机电类出国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战略性思考。一方面,我国的机电出国参展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重新进行国际参展定位,树立正确的参展价值观,尽快缩短从产品销售到经贸洽谈,再到企业形象展示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进程。另一方面,专业组团公司以满足展商获得适应国际客户需要和专业市场信息需求为目标,按照国际展览会组织服务标准提高展会服务水平,对展出效果、展前、展中和展后做认真而科学的调查研究,强化出国展会的咨询服务功能。

对具有鲜明主题、准确定位、拥有广泛的参展商和相对固定展期的国际性机电类展会,对具有专业特色、代表行业发展趋势、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代表一种价值和品牌,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取向的知名机电类展会,可根据我国机电企业的实际需求加以精心培育、挖掘潜能。有效利用中央和地方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优化机电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建议有条件的组团单位主动出击境外办展,积极开拓新的展览市场,帮助我国机电企业积极主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3. 注重展会配套服务的管理工作,完善展后服务调查

展商对出国参加“机电类出国展览会”的组织服务水平评价不一。日渐成熟的参展商希望从展会组织者处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传统的“展商领进门,买卖在个人”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参展商和展览机构的传统买卖关系已难以维系。面对由于不少企业对部分组团单位只顾短期利益的做法日益不满,自行组织出国参展的势头越来越猛,要想赢得长期、稳定的参展商,就要努力了解参展商们的业务和参展目的。本次展商的需求调查中展商对组团单位服务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期望和要求,这充分说明了参展商对会展服务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并且越来越高,细节之处更能以小见大,这是各组团单位在组织出国展会服务方面值得改进之处。

中国市场期待一次觉醒 篇4

春华秋实, 九月果真是个利好的季节吗?

9月11日上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 (CPI) 涨幅扩大, 同比上涨3.5%, 创下了22个月以来的新高, 其中食品同比上涨7.5%、商品住宅同比涨了两成、医疗保险及个人用品类涨幅排前3位。在持续的“负利率”困境下, 中国的市场面临着一场考验, 同样中国市场期待着一次觉醒。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换为利人之行。在市场经济中, 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 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价值。

市场经济的奥妙就在于此。

当今的中国市场似乎还没有摆脱草莽阶段, 山寨版几乎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从1978年的那个春天开始拥入市场, 这些手拉起手能绕地球8圈的中国人, 凭借着一群“先觉者”最初的市场萌动, 在众目睽睽之下率先富了起来。从那一刻起, 中国便以不可逆转的姿态, 急速向市场经济转轨。那些徜徉于市场的弄潮儿, 仿佛沿袭着父辈的游击战模式,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哪儿挣钱往哪儿扎堆。市场遭遇人海战术的结果, 产品的量上去了, 质却没有跟上。中国经济的总量虽已超过日本, 跃居世界第二。但批发市场却成了数量山积的仿制品大本营, 而我国去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4.5%, 而前年仅为3.8%。

30多年来, 中国经济今非昔比, 但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氛围中, 市场人应该怀抱一种怎样的意识去梳理中国市场, 如何维护起码的游戏规则?是继续沿袭照猫画虎、滥竽充数的低价值模仿冲动, 还是缔造一个理性的、有着独立升值空间的品牌王国?这个答案, 似乎不难抉择;中国最缺少的就是独立创新的自主品牌, 只是有些人不想正确地选择, 因为那样致富太慢、太费工夫。于是市场上便有了“问题疫苗”、“有毒奶粉”、“人造鸡蛋”……对此, 无奈的民众只有愤愤然:人心不古!总有一天, 人类要为自己的原罪埋单。只是人们啊, 还有多少时间赎罪?记得有幅漫画这样画着, 人们面对当今食品存在的各种各样有害物质在呐喊:我们还能吃什么?

试问, 这个社会怎么啦?是公德意识退化了, 还是公众包容意识强化了?难道人人都只能走陈佩斯的那条路, 到郊外自己盖一处房子, 只吃自家院里种的菜?那我国有限的可使用的土地资源还够吗?

在如此众多的与生命有关的问题面前, 人们对那些倒卖点盗版书, 出售些仿制名牌, 兜售几件假古董的行径, 就看得淡然了。

这是市场的悲哀, 还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中国市场真的需要一次觉醒。

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温家宝总理如是说。

杨谦:直销市场反弹可以期待 篇5

杨谦简历: 管理及分销渠道营销专家、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教授,《成功营销》杂志社社长。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营销策划领域,是国内资深营销专家和销售训练专家。其研究范围涉及营销学、管理学、成功学等多门学科,近几年主要以新型营销方式、分销渠道和销售管理为研究和咨询重点。

前瞻观点: 2008年是令人期待的一年,奥运会的举行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这对直销产业没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但今年直销产业依然可能保持2007年的势头,并在品牌经营、销售队伍、直销环境三个方面凸现发展和变化。2008年的机会属于守法企业,市场反弹是可以期待的。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karketing.cn。

2007年可以说是直销产业真正开始实施新法规的第一年。对于大多数获得直销牌照的公司来说,应该说是喜大于忧。 首先是业绩有所上升,这显示出在新的法规环境下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和策略的努力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有的企业不仅总体业绩水平获得了提升,而且销售人员的平均业绩也有所提高,这说明过去直销企业那种靠销售人员数量来提高业绩的方法正在逐步改变。 其次是拿牌企业经营进一步规范,而且也越来越适应监管的环境。这让一度对直销法规抱有疑虑的企业开始自觉向政府要求的那样去努力。 第三是合法企业和传销的区隔越来越明显了。虽然2007年传销泛滥的情况仍然令人担忧,打击传销的努力仍然没有决定性的成果,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传销对合法直销市场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由于公众对直销和传销的区别逐步开始了解,特别是对拉人头式的传销警惕性越来越高,所以传销对合法市场的冲击也在减弱。 自从直销法规颁布以来,2007年已经有22家公司获得了直销许可,其中16家公司已经完成了服务网点的审核工作,开始按照《直销管理办法》的要求经营。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外资企业。按照我国的政策,在直销审批中出现外资多,内资少的局面,这是因为直销企业的申请门槛过高,对企业实力的要求非同小可,使原来打算申请直销的内资企业打退堂鼓;而且直销发展的政策比较严厉,使得一些原本对直销看好的内资企业不再乐观,从而转入观望甚至放弃;再就是外资企业通常都是在全球从事直销的企业,他们在中国发展也只能选择直销,而内资企业通常都是从传统企业转型,他们的决策会更加灵活一些。 到目前为止,外资直销企业更多一些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完全符合中国政府一贯秉持的对外资既要开放又要管好的政策。只要合法企业守法、发展,2008年的机会就属于它们。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karketing.cn。 2008年是令人期待的一年,北京奥运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这对直销产业没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但2008年直销产业依然可能会保持2007年的势头,并在三个方面发展:一是产品经营策略可能进一步吸收传统产业的做法,如今年可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大在产品广告方面的投入,品牌的经营力度也会进一步增强;二是2008年可能是拿牌直销企业销售队伍从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转向增长的一年。经过两年的策略调整,一些无法适应新法规的销售人员已经逐步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这些人员大部分转向了灰色地带,这对合法企业来讲是一种清洗。我认为,销售人员的下降应该已经到了谷底,无论是企业还是销售人员都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状况,所以,反弹是可以期待的;三是随着打击传销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合法企业经营的环境可望越来越好,合法直销与传销的区隔也会越来越明显,企业将逐步度过新法规的磨合期,业绩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农批市场期待公益性回归 篇6

在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八项政策措施中, 其中第八条提到“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沟通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是保障城市供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然而,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都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 商业资本的逐利性在近年来地价的不断推高下迅速发酵, 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入驻商户收取的租赁费等各种费用不断提高, 并向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传导, 成为菜价不断攀升的重要推手。此次国家释放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投入和扶植力度的政策信号, 将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回归公益。

社会资本是“双刃剑”

作为我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 农产品交易市场自1983年我国放开蔬菜价格后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社会资本的进入在当时对于保障城市供给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经达到4300多家, 但这些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均为社会资金所办。

以北京城南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 其2009年交易量90亿公斤, 交易额302亿元人民币。2010年, 交易额攀升到360亿元, 承担着北京市70%的蔬菜、80%的水果供应, 交易量、交易额连续8年双居全国第一, 这里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周边城市的重要生活载体。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诞生于1988年, 15名年轻人, 自筹资金15万元, 用铁丝网当围墙在新发地圈起15亩地, 搞起了市场, 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20年来,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股权结构也变得十分复杂。除民营投资企业新希望集团去年投资1.06亿元获得新发地15%的股权外, 其他5家股东则为集体企业, 而当年的“领头羊”、如今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玉玺个人亦持有少量股份。

经过20余年的发展, 社会资本在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主体的同时, 境外资本亦表现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一业态的浓厚兴趣。此前, 张玉玺曾在不同场合透露, 有外资意欲投资几十亿元购买新发地股权, 但被其回绝。不过, 成都、齐齐哈尔、山东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已不乏外资的身影。以全国知名的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例, 其1984年3月成立, 占地600多亩、年成交蔬菜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 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7月, 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1.1028亿元, 其中, 深圳农产品出资6000万元, 出资比例54.41%, 寿光市国资局出资5028万元, 占比45.59%, 在完成跨越的同时, 国有资本也失去了对寿光批发市场的控股权。2009年, 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却出人意料的将旗下全部股份转让, 当时公告显示这些股权的估值是0.86亿, 溢价达44%。此后著名私募基金黑石集团牵头, 集结Capital Group Cos和华平投资、西京投资等国际PE财团又对寿光物流园进行了6亿美元的投资。寿光当地政府所占股权一度低至16%。

流毒深远

需要指出的是, 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数发达国家, 农产品批发市场都被定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 政府每年都会投入相当大的财力修建、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满足民众需求, 维持农产品终端价格的稳定。由于近年国内地价的疯狂上涨, 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此支付的土地等各项成本都要通过价格转移加到消费者身上。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徐柏园就此表示, 像批发市场这样的设施, 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批发市场是“类似地铁的大型公益项目, 需要国家投资。”

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农产品价格的70%左右产生在流通环节, 而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从市区一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产生的成本, 占总价格的五成以上, 是整个流通过程中加价最高的环节。在采访中, 流通商纷纷表示, 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缴纳的费用大幅度加重。据不完全统计, 流通商在批发市场至少要缴5种费用, 诸如摊位费、进场费和招标费等等, 而且各种费用不断上涨, 缴费周期越来越短, 过重的费用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同样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前几年, 新发地肉类交易大厅每个摊位月摊位费为1500元。就在今年年初, 每个摊位月摊位费上涨为2000元。此外, 在2006年, 新发地的每家商户还一次性缴纳了至少上万元的招标费, 去年年底, 招标期已满五年, 最近可能要重新开始招标收费。记者了解到, 招标费如同商场和超市的进场费、进店费一样, 一次性缴纳。按位置不同价格不同。据了解, 新发地猪肉大厅刚进门口的肉摊位置很好, 招标费已达到25万元;每个通道的前几家价格则在8万元左右;顺着各个通道一直往里, 价格逐次降低。最便宜的招标费也要上万元。

对于上涨摊位费的问题, 新发地方面也表示出无奈:五年来, 批发市场经营成本大幅升高, 其中员工工资五年内几乎全部翻番。据相关人士介绍, 去年市场投入的硬件建设资金达到1200万元, 包括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现场检疫人员等。此外, 新发地在市场建设方面包括电子结算和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事实上, 收取进场费、摊位费和招标费的不仅是新发地一家市场。锦绣大地玉泉路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场收取的摊位费几乎都用于支付房租。因为该市场的土地是租赁的, 租金价格近年也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而水涨船高。

相关专家表示, 批发市场收费过重, 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环节过度市场化。当前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以私营市场和股份制市场为主, 政府投资的占很少比例, 社会投资本本是为赚钱而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赚取最大的利润是经济规律使然。然而, 现实操作中往往管理不到位, 致使各种乱收费纷纷出笼。而此前一些由政府投资的市场, 也走起了“市场”之路, 收费逐步攀升, 加重了菜贩负担。此外, 因为政府投资不到位, 导致菜市场布局不均、网点过少, 由此菜贩们竞争激烈, 蔬菜入场成本大幅上涨, 加重了菜价上涨的砝码。

另一方面, 外资进入农产品流通环节带来的弊端则更应引起注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安玉发坦言, 如果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外资控制, 国家将不能对农产品实行有效监控, 受影响的将会是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亟需正本清源

农产品市场本应更多的体现为公益属性, 社会效益是其追求的第一位目标, 政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已是大势所趋。在美国,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土地及设施由政府购买并投资兴建, 甚至市场建设的配套工作也是由政府完成的。韩国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 在全国普遍建设公营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美、日、韩等国家还无一例外免除了农产品市场的各种税收。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资金投入, 基本实现国有资本控股的局面。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政府应按比例无偿投入建设资金, 确保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结合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繁多, 政府投资很难兼顾的特点, 专家建议可以适当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政府主管部门的投资可采取设立专项基金或投资控股公司等方式运作, 由政府统一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或国家公益市场集团公司, 负责市场的运营管理, 也可择机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企业依据政府要求进行管理, 这将会在根源上摒除目前农产品市场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弊端。

其次, 全国或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及中型批发市场应纳入政府建设规划, 将其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政府统一安排, 在土地征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和优惠。通过降低投资成本、减免进场费用来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成本运行, 以降低农产品销售终端的价格。

亟待发展的烟草机械市场值得期待 篇7

全球约有130个国家生产烟草,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利税5 131.1亿元(图1),同比增长12.2%;其中实现税费(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 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有200多万hm2烟田,每年有一半投入生产,每两年轮作一次。如图2所示,2009年全国共种植烤烟112.3万hm2 (1 685.2万亩),同比减少2.97万hm2 (44.5万亩);户均种烟规模0.75 hm2 (11.2亩),同比增加0.23 hm2 (3.5亩);烟叶平均产量2 280 kg/hm2 (152kg/亩),同比增加202.5 kg/hm2 (13.5 kg/亩);烟叶收购均价14.4元/kg,同比增加0.56元/kg;户均种烟收入24 400元,同比增加7 300元。由此估算,我国烟叶种植总收入每年可达360亿~380亿元。

2009年,全国共安排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单位143个,其中整县推进3个、整乡推进41个。为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99.7亿元(表1),新建密集式烤房16.6万座,新修机耕路9 097.1 km、沟渠9 669.2 km,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烟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全国商品化供苗面积比例达94.0%,机械化整地比例达57.7%,密集式烤房烘烤比例达66.8%,同比分别提高12.7、8.7和20.0个百分点。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动了烟叶种植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力促进了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烟农增收。

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左右,目前,我国正在调整烟叶生产布局、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控制烟叶生产总量,以促进烟叶协调稳定发展。烟叶种植向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省、地、县、乡、村和种烟大户转移;向烟叶质量好和市场占有量大的产区转移;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大力优化种烟农户,重点扶持科技户、专业户,种烟农户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户均种植规模逐年增加。通过市场引导,烟叶生产逐步向适宜区转移,烟叶生产集中度提高。

目前,全国烤烟生产形成4个集中烟区。一是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二是黄淮烟区包括河南、山东、安徽和陕西;三是中南烟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福建;四是东北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此外,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和新疆等地也有少量烤烟种植。白肋烟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香料烟主要分布在云南、新疆和湖北等省区。

西南烟区由于自然条件适宜,烟叶质量较好,是全国最大的烤烟产区,产量占全国60%以上。云南和贵州是我国烤烟生产最大的两个省份,其中云南省烤烟年收购量占全国收购量的30%左右,贵州省烤烟年收购量占全国收购量的15%左右。黄淮烟区的河南省烟田面积达8万多hm2 (120多万亩),成为中国第4大烟叶种植基地。

国家烟草生产连续11年保持稳定发展。近年来,在烟草生产上不断加大投入,中国主要产烟区大部分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生产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差。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2005—2008年,烟草行业累计投入约200亿元专项资金,为产烟区实施烟叶生产和人畜饮水配套的烟水配套工程。不仅为烟农解决了水利设施不足的问题,还解决了更多农民的人畜饮水问题,惠及600万户、2 000多万名农民,改善了22个省近133.3万hm2 (2 000万亩)烟田的生产条件。2007年烟草部门提出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在135个试点地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2005—2009年,烟草行业在全国投资新建了现代化的密集型烤房近24万座,普通烤房密集式改造30万座,实现了电脑控制的智能化烘烤,这不仅大大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烟农烤烟的能耗,并使得烟叶的烘烤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烟草部门提出从2009年以后4年,每年投入100亿元左右,用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机耕路和烤房,通过烟水、烟路配套建设,推广轮作、机械深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平衡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生态。2009年起每年还将投资8亿元用于烟草机械补贴,计划3年内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烟叶生产地区基础设施现代化。

2 国内外烟草生产机械化状况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烟叶种植生产基本上是以农户为主,进行较为粗放的耕作方式,烟叶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区域间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异。经过近年以来大力度的烟田“三烟”(即烟路、烟水、烟炕)基本建设投入,使烟田的基本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烟苗移栽、田间管理(施肥、喷药、打顶和化学抑芽等)、采摘、编绑烟叶和分级、烟秆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方面相对投入很少,烟草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植保、收采、烟秆后处理等机械研发生产相对滞后。

在国外,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烟草生产发达国家的烟草机械发展很快。据报道,日本烟草耕作机械协会属下的24个厂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烟草农业机械的开发研究,经过30多年的开发,目前烟叶生产的各项农事操作都已实现机械化,从播种育苗、翻田整地、土壤消毒、施肥除草、起垄盖膜、移栽培土、田间管理(施肥、喷药、打顶、化学抑芽等)、采收揭膜、拔根碎秆和扎把烘烤等各个环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来完成,而且机械化普及率相当高。

烟草的种植过程分为育苗、整地、起垄、移栽、施肥、覆膜、中耕、培土、采收、烘烤、烟秆处理等。烟草从种到收需要大量一系列机械。分为通用机械和烟草专用机械。通用机械是指既适用于烟叶生产又能用于其他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包括农用动力机械、运输机械、耕整地机械、覆膜机械、植保机械、提灌站潜水泵等。烟草专用机械是专用于烟叶生产和烟叶调制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包括播种机械、剪叶机械、移栽机械、采收机械、编烟机械、型煤加工机械和其他专用机械设备。

在黄淮、东北烟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烟草生产过程中的机耕、起垄、施肥、覆膜、中耕、育苗已可以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以丘陵、山区居多的中南、西南烟区,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部分作业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的限制。地区间农民收入水平也影响烟叶生产机械的需求,耕种、田间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仍较低。全国各大烟区都共同存在着移栽、采收和编绑烟叶、烟秆后处理机械化率低的状况。

由于烟草机械各地区需求差异较大,以前在烟草生产机械方面的投入少,机械化推广应用时间短,在设计方面和使用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使得我国烟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由于烟草机械市场份额较小,各地种植条件复杂,需求差异较大,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不愿参与烟草机械设备的研发。小型企业或个人愿意参与,但是其资金有限,研制开发力量薄弱,导致有市场需求,其生产能力不足,并且研发出来的烟草生产机械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产品质量低、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目前,在各省区中、小农机生产企业,许多推出适应本区域种植条件的烟草生产的机械产品。这些产品在技术和生产上不复杂,容易模仿。没有形成烟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系列产品,多数生产烟草机械的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存在着较强的市场竞争。

3 烟草机械需求迫切,市场值得期待

种植烟草的工序繁杂,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又脏又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生产优质烟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风险也较大。烟叶的机械化生产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烟叶品质,提高烟农的收入,因此,实现烟叶生产机械化是广大种烟农户十分迫切的需求。

目前,各省烟草部门出台烟草种植生产机械的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烟农的烟草种植生产机械化发展。各地烟草部门积极介入烟草种植生产过程中,指导烟农生产,为烟农提供种植机械设备,对于促进烟草生产机械化水平起到很大作用。一些地区积极组建烟草种植合作社。对于农户烟草种植生产的通用机械可以享受30%的农机购置补贴和60%烟草部门提供的购置补贴。烟草专用种植机械可享受60%的烟草部门的购机补贴。有的地方烟草部门为提高烟农积极性,提高烟草品质,烟草部门为农户免费提供给烟草设备,农户为烟草部门服务一定期限后,设备属于用户所有。烟草部门的大力度投入拉动也使烟草种植生产机械设备需求趋于旺盛。

每年我国烟草种植的收入在360亿~380亿元,按照总收入有5%~8%比例投入购置种植生产机械设备中预计,每年的烟草种植机械设备需求在18亿~30亿元,市场空间非常可观。

4 农机企业在烟草机械领域大有作为

目前,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和烟草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烟草三农”工作,都在极力推进烟草种植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因而形成烟草种植生产机械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目前,在烟草农机产品领域还没有形成强势的品牌企业。农机生产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入烟草种植生产机械领域。在烟草种植生产的通用机械设备中,开发适宜于烟草生产的中耕拖拉机、耕整地机械、覆膜机械和植保机械等。同时,加大市场的调查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作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开发适宜各地区需要的烟田专用生产机械,着力提高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产品品质,争创优质品牌。在烟草专用机械中,许多技术领域都是空白,企业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多的专利技术与专利产品,抢占技术制高点,获取市场先机,也使我国烟草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

农机生产企业要从烟草种植农户、烟草管理部门、农机管理部门需求和要求出发,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通用的动力、耕种、植保机械,还能提供适宜的专用机械,形成系列的烟草种植、收获及后处理机械设备,真正实现为烟草生产提供全套机械化解决方案,实现烟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必将受到用户和管理部门的欢迎,使用户、企业、管理部门多方受益。

期待市场 篇8

转型步伐加快,催动多维升级

在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调整变革的重要时期,农机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时刻,农机企业遵循规律、把握趋势,不断实现战略、产业和市场的持续突破。

第一,战略布局推动。纵观全局,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机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向好。我国农机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机遇、推进发展,持续优化存量、转型升级和丰富价值。一是创新主导。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和智能制造等产业,致力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切实增强中国农机制造的竞争力。二是价值传递。围绕价值链推进产业链,立足产业链植入创新链,优化创新链统筹资金链。积极构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与现代制造融合,从全价值链环节推进研发、订单、制造、物流和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和优化,切实提高农机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全面、持续满足客户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系列需求。三是产业聚力。我国农机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升能力,开始形成谋强、图精的多维格局。龙头企业已经完成拖拉机、收获机及农机具的战略布局,积极构筑耕种管收一体化农业装备新格局;重点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形成自身独特差异化优势,服务“三农”需求。

第二,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上半年,我国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9%、6.8%,产业推进成效明显,继续保持发展趋势。一是制造升级。基于对于全球化使命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农机企业立足农机发展趋势,提升自我顺应能力,加快提升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制造平台升级,全面提升中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二是产业突破。农机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快设计成果转化。拖拉机产业无级变速产品取得实质性进展,动力换挡和同步器拖拉机产品、收获机械纵轴流产品实现批量制造、系列化发展。国内区域性中高端零部件产业集群不断集聚,独居的天然的禀赋柔性,与市场、用户需求做到了同步扩张与收缩。“国Ⅲ”产品实现批量制造,有效贯通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整个价值链环节产业品质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加快了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三是研发协同。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协同新阶段,合作、共享和独占等新型研发模式不断出现,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研发资源、能力实施全球化猎取,研发投入比例增大,实体研发深入中高端产品新领域,由单向应用加速向集成应用阶段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促进产业转型、产品换代升级的原动力。

第三,市场风格调整。我国农机市场阶段性特征明显,已由刚性需求下的快速发展向线性支撑下稳步发展转变。区域农作物全程化需求、农机装备全周期作业过程不断催生新的市场风格。一是农机农艺融合。部分区域引导用户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引导农民调减非适宜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开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优化种植业结构。区域耕作垄作、平作、沟作和水田、旱田等自然资源禀赋形成的作业需求,对农机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实施重点扶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家庭农场,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大中型、中高端产品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发展动能。三是需求风格转变。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政策性指导,向农作物作业季节性需求和政策引导转变。产品保有量增长、部分农作物价格走低、作业收益下降及“国Ⅲ”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部分用户购机需求延迟。春耕、秋收形成的销售“峰谷”趋向平坦,销售时间由集中向分散延伸。

产业制约因素,发展瓶颈待解

农机产业、农机市场和农机产品健康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目标统筹、资源协同和能力推动。综合分析产业规律、专项研究发展路径,战略反思、产业突破和用户导向仍是聚力谋强的重要议题。

第一,从战略层面分析。目前,行业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偏低,生产企业数量过多,发展能力“天花板”和运营绩效“紧箍咒”造成行业整体效益低水平徘徊。加强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适应新常态,成为部分农机企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一是缺乏长远布局,战略理念、战略对策和战术对策等延续惯性思维,战略资源配置、协同和战略落地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利用或影响发展环境,造成一些农机企业战略被动。二是发展定位不清晰。一些企业惯于求大争全,战略资源、实施路径、推进能力缺乏协同配置、优化举措和创新手段,用有限的资源、能力实施跨行业、多元化产业发展,传统、落后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战略措施,主业大而不强、副业精而不专,难以形成协同格局。三是战略分散导致竞争力分散。从共性特征看,缺乏全生态创新转型,商业价值重构、共享举措和手段,难以把握发展先机和竞争主动,行业间、企业内中低端资源低水平投入、模块化复制、同质化跟进及价格化竞争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高端产品、核心能力突破举步维艰。

第二,从产业角度研究。产业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期,会有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阶段的转型而退出。一是我国高端农机产品制造能力欠缺,我国农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10%,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受制造能力、环保升级、技术壁垒、研发能力和资金壁垒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中高端产品制造发展能力欠缺,先进工艺、材料和液压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零部件多数实行外购。二是现有制造设备和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生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水平缺乏有机结合,柔性制造系统(FMS)、网络化制造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有待快速提升。三是中高端产品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突破;平台技术的持续改进、优化和掌控。研发、制造环节与农艺脱节,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习惯于按照传统手段、惯性思维、经验研发、制造产品,难以按照不同区域需求秉性、种植模式、作业特点和用户感知研发机艺协同性的差异化产品。

第三,从需求角度论证。2016年,农机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产品结构性升级、需求持续性改变,表面看市场需求放缓,内在是来自终端需求升级的倒逼拉动的表现。一是产品经营价值。农机产品是生产资料,用户购机的首要选择就是产品经营能力的价值体现。部分农机企业缺乏终端现实的经营需求研究,农机农艺符合性偏弱,产品质量、可靠性、功能和性能等离用户的显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观上满足于维持企业现状,缺乏未来发展动因、竞争因素的充分考量,只能为用户提供阶段或局部价值方案。二是节能环保升级。农机产品承受着双向作用,环保政策、标准的不断升级带来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要求;终端节能增效的市场倒逼拉动,要求企业必须提高把握环境机遇、趋利避害的竞争手段和能力。三是产品升级缓慢。农机产品升级短期内跟不上用户升级需求,中高端、大中型、智能化和系列化农机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能力偏弱,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偏低。短期内不能形成替代,难以实现全面突破、整体提升。

有效协同推进,创新实现发展

以全面系统的认识辨析找出发展关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以攻坚克难的举措在战略推进维度、产业发展维度、价值递增维度满足终端需求,重构资源、重塑能力、重建优势,用创新动力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第一,坚持战略定力,谋求先发优势。适应和把握我国农机产业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阶段性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优化资源、提升能力和通畅路径,有力推动农机竞争层级向更高形态、更快速度和更好质量阶段发展。一是强化战略绩效。同步、领先国内外产业导向、产品技术等发展趋势,融入战略环境,做好战略总体设计、顶层设计和分层设计,落实企业目标,加强战略落地、战略协同推进,努力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二是聚焦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市场,定位产业空间、产品平台和市场维度,创新发展模式,确定目标实施路径和手段,优化成长业态,构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相应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三是构筑发展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精做专阶段性目标,对照主要竞争对手优势、薄弱环节,动态运用战略地图上的价值链确立产业链上的“黄金分割点”,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和责权利的畅通机制,在产业、产品、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培育、建立、保持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发展持续支撑。

第二,构筑核心优势,实现绩效突破。根据企业特点和能力,选准转型方向,做好市场需求、技术装备、人才培养和销售网络等方面的统筹,做到稳中有进、绩效递增。一是搞好发展储备。企业应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为契机,努力实现企业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大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投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能力升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产业提升。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发展新型高效拖拉机147 k W(200 hp)及以上、8速及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主变速电控、主离合器电液控制的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喂入量10 kg/s及以上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8 kg/s及以上高通过性水稻联合收获机、新型玉米籽粒收获机等产品。加快推进农机产品的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三是优化研发模式。立足国内外资源,加快构筑产学研用互通机制,做好技术转化和产需对接,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先进材料、液压和电控技术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

期待法治,就像期待蓝天 篇9

“少生孩子多养猪”的口号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已无从可考,在广大农村至今仍处处可见。十六年前,也就是、1998年,家乡的几户农民,去外地以每头数千元的价格买了十几头良种母猪,以发展规模化的养殖。几个月后,母猪生出了间夹着白花、黑花的小猪仔时,农民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当时农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法院打官司。官司的细节如何,我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后农民没有赢。

这当中损失最大的是我的父亲。多少年后,我还从父亲的记事本里翻出了当年律师的名片和父亲写的起诉书,字体俊秀。差不多同时,我的一位叔叔,参与了一场斗殴。斗殴的结果,对方有人死亡。后来,家里人各方寻找在法院的关系。我听家里人说,法院的某某有“船”,出门都带着枪。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理解,有“船”跟能带着枪有什么关系,又跟能不能帮叔叔的官司有什么关系。渐渐长大,我才明白过来,在家乡的方言里,“船”和“权”同音。

就在这两件事儿发生的前一年,十五大召开。十五大的政治报告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不久后,“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从党的政治目标成为国家的政治目标。不过当时,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现在只能从模糊的记忆中去寻找当时中国社会法治状况的痕迹。

农民在权益受到侵害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律,希望用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受损的权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幕。可官司打输之后,他们便不再相信法律,转而寻求媒体的帮助,因为他们坚信被告用金钱贿赂了法官。他们想尽办法联系焦点访谈,可惜那时在当地,焦点访谈的电话是打不通的。当然,就算打通了,焦点访谈肯定也顾不上。

作为央视第一个舆论监督栏目,焦点访谈在1998年正处于黄金岁月。1998年,履新不久的朱镕基总理专程来到央视,与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座谈,为栏目组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赠言。

焦点访谈的门前经常“排”着两个长队,一个是向节目组反映情况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另一个是向节目组公关的各地干部。现在的焦点访谈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央视也被民间戏称为“央视最高法院”。如果焦点访谈的没落,是因为法治的进步,我们应该欣慰,应该为身处的时代点赞、叫好。遗憾的是,并非如此。其中有媒介形态变革的原因,也与其自身角色的转换有关系。

焦点访谈风光不再,“媒治”却依然是很多人最后的选择。从当年在焦点访谈门口排队反映情况的各地群众;到以自残、自杀等各种极端方式吸引媒体关注的维权者们;再到去报社门口喝药的访民;无不反映了民众在权利难以伸张时的路径选择。在常态下,法治应该是守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寻求法律无法得到公正的结果,然后选择媒体,从依靠法治转向依靠“媒治”,成为一个既无奈又普通不过的选择。媒体在转型期的中国承载了它无法承担的职能,何其幸又何其不幸。

寻求“媒治”之外是“信访不信法”。在维稳框架内,信访确实是获得正义的一种方式,但是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唐慧赢了,也许她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胜利感,但是法治赢没赢还是一个悬着的问号。唐慧之外,是更多的顽强坚持甚至近乎执拗的访民。前不久,我在长沙火车站见到一个进京上访的妇女,上访的原因让我惊讶,她跟着丈夫辛苦打拼十多年,丈夫在发家之后将她遗弃。法院的判决让她一无所有,所以她决心上访以寻求公正。她向我哭诉自己的经历,我很艰难才听懂她的方言。几分钟后,三个乡镇干部站在她面前,劝她回去,并承诺会帮她解决生活的难题。我内心像猫抓一样想告诉她,上访不可能解决她的问题,但我又硬把话咽了回去,让一个不幸者失去最后的希望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当开始检票上车时,上访的妇女要起身,三个干部马上丢掉了温情。在拥挤的人潮中,我听到的是她撕裂的哭喊声。

法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民众来说,法无禁止即为许可;而对于政府来说,法无授权,即为禁止”“法治是人人平等和消除特权”“在法庭宣判之前,任何人都是无罪的”“坚持无罪推定的原则,落实疑罪从无”“让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等等。而最简单的理解莫过于:“法治,是法律的统治,而不是人的统治。”哈耶克说,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法律在无预设对象的前提下,为社会的每一个机体制定了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讲,法治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

把希望寄托于“媒治”或者信访的人们,并不是不愿意服从法律,而是他们认为金钱与权力在左右法律,他们最终服从的是权势而不是公义。对法律的不信任必然源于法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让民众相信法律,让媒体卸下悲情的重任,让信访走入历史,必须重建对法律的信任,让法律成为捍卫尊严与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迎驾贡酒:省外市场值得期待 篇10

迎驾贡酒(603198):公司日前公布了中报,2015年中期实现营业收入15.30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8.72%。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同比增长5.56%。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止跌回升,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净增长。公司股权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在目前已上市的14家白酒企业中有11家是地方国企,而迎驾贡酒第一大股东迎驾集团由191名自然人股东持有,多数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公司机制更灵活,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能迅速制定相应战略做出相应调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产品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公司迎驾之星、生态年份酒等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使得企业营收增加和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公告拟从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中抽6.17亿元用于优质酒陈酿老熟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2年,此项目将15000吨普通白酒产能转化为15000吨中高档白酒产能。

公司建设全国营销网络,外延式扩张可以观察。公司拟从本次公开发现募集资金中抽出2.22亿元用于构建全国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包括在合肥建立全国运营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建设20家旗舰店、100家直营店和200家加盟店。过去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安徽、江苏少数几省,2015年上半年仅安徽收入占比高达65.51%,未来随着全国营销网络的铺开,省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营收的新来源。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目前该股处于反弹上升通道,目前股价运行在均线系统之上,操作上可适当参与。

上一篇:生产工况下一篇:虚拟现实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