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2024-10-27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精选8篇)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篇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专业在职博士班

招生简章

【博士项目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批准成立的全国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是中国唯一国家级金融研究机构。拥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此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金融研究机构,金融研究所定期举办高端的金融论坛及学术会议,具有超强的影响力。是中国最顶级的金融智库之一,拥有国内最高的金融科研水平。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学习及当今市场对本专业高端人才的需求,经研究决定,特举办金融学在职博士项目课程班。专为培养中国本土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而开设的。【中国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任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在200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07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法学、社会学、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8月,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货币金融政策研究成果和相关咨询服务;为各级政府发展本地区金融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培养高级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人才。研究所现拥有体制内研究人员36人、外聘研究人员10多人和5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项目特色】

● 为专业人士量身订制的教育项目——本课程专为接受过EMBA教育或它硕士教育的专业人士所设计,为大家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

●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本项目将安排中国社科院一批具有极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参与授课。此外,还将在其他著名高校和中央部委选聘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学者型领导参与授课。

●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以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

●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博士课程设置】 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外 语 课(选开): 听说课、写作课 专业基础课: 经济学前沿 西方经济学 专业课(选开): 金融理论与金融政策 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 资金流量分析 金融发展理论与政策 全球金融体系研究 金融工程学 保险市场研究 房地产金融学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专业选修课: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业务与金融产品创新 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

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与企业融资创新 期货市场与金融衍生产品 私募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与企业上市

房地产营销与房地产投资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跨学科选修课:

《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 《易经》与总裁经营之道 民商法

领导艺术与团队建设

【强大师资简介】

李 扬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副院长、研究员、博导,中央银行第四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王国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何德旭 中国社科院数经技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 高培勇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左大培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周茂清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陈 淮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系主任、教授、博导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黄卫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 张 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许 健 中国人民银行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导

景学成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 李伏安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 罗平中国银监会培训部主任

朱武祥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王卫国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郑振龙 厦门大学金融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 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裴平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导 童 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王春峰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大学金融工程中心主任、渤海证券公司总裁、博导

【博士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者可酌情录取;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课程学习安排】

●学 制:总学制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两年,课程论文撰写半年。●学习时间:两年课程学习,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4天,共480课时。

●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或王府井大街27号)。

【课程学习费用】

报名费800元/人(含考试费和考前辅导费),学费138 000元/人,包括学费、资料费、结业考试费、结业费、结业论文指导费以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课间茶点费等,交通、食宿费用自理。【项目报名程序】

 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复印件/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复印件、1寸免冠近照4张;  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 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 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 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博士证书颁发】

 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符合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有关规定申请博士学位,通过考试与论文答辩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颁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证书。

付老师

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在职博士项目组 电话:***

010-59481107 邮件:jinrongsuoboshi@126.com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博士班报名流程】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

3.参加博士班项目说明会,现场答疑(升博疑问等)

4.提交报名资料:身份证复印件、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复印件/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复印件、1寸免冠近照4张; 5.参加博士班的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6.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7.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8.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欢迎您加入到中国社科院金融学博士班的队伍来!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篇2

(一) 必然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根据孙太群, 黄远振 (2009) 的统计, 全球有45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35%的人讲英语。英语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工作语言, 75%的电视节目使用英语, 80%的互联网信息用英语传播。英语的世界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 英语的国际化加速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进程。世界各地的英语构成了英语的变体, 形成了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内圈英语。作为昔日英国殖民地的美国, 发展了独特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词汇, 成为了独立的美国英语, 与作为母体英语的英国英语相抗衡, 甚至其影响力超过了英国英语, 以“美国英语优越论”代替了“英国英语优越论”。 (庞秀成, 2008) 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主要外语的国家和地区, 也形成了本地化的变体, 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南非英语等外圈英语。中国英语就是在英语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世界英语变体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下, 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英语变体。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英语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 界定

从1980年葛传槼先生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开始, 中国的外语界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英语的定义、定位及其和标准英语的关系。汪榕培 (1991) 认为中国英语是“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 (1993) 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 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在此基础上, 贾冠杰等进一步指出, 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从以上三个颇具代表性的对中国英语的界定的分析不难发现, 中国英语具有规范性 (以标准英语或称规范英语为核心) 和中国特色 (具有中国特点的表达方式) 两大特点。前者是决定了中国英语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前提条件, 而后者则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在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 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无疑对建构中国的文化身份、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时至今日, 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焦点从最初的对中国英语的界定、定位逐渐转向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从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等层面研究中国英语, 其中不乏对中国英语的实证研究 (文秋芳, 2003;王昀, 2007;兰军, 2010) ,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英语的发展。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的文化身份

(一) 文化逆差―中国学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早在2004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曾撰文呼吁“在‘全球化’与后殖民地的世界语境中, 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文化身份问题, 否则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思想所淹没” (2004:5) , 并提出“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是基于世界主义并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由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媒体对中国的不利宣传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严重的逆差和入超。根据王岳川先生的统计, 20世纪中国翻译了西方大约106800余册著作, 而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仅几百册, 这个数据虽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西翻译著作出现了巨大的文化逆差。另一方面, 由于英语世界化、国际化的优势,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积极性,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母语危机和文化危机。一些学习英语的人不懂得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我们传统的文化受到了威胁, 中国的文化身份正在被扭曲, 更有甚者, 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刻意宣传中国威胁论, 任意曲解中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身份, 其国民就会慢慢地失去文化认同, 从而丧失民族的凝聚力。 (王岳川, 2004) 因此, 中国的学者必须关注中国的文化身份问题。

(二) 中国英语―中国文化身份的构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 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事物和概念, 其语言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以其规范性和中国特色性,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中, 建构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例如, 与时俱进 (keep pace with times) 、吃大锅饭 (eating from the same big public pot)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等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程中, 既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 又与中国的国情密切联系, 在英语全球化的过程中构建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身份。

三、中国英语与中国的文化输出

(一) 中国文化输出的呼声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 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交流在中国的成功举办,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国人正从各个方面有效地进行着文化输出:210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立, 以其形式多样的汉语及汉文化推广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 关注中国文化, 也使得更多人开始学习中文, 出现了汉语热。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以汉语作为媒介的中国文化的输出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中文或汉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是非常边缘的, 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存在的。王岳川教授在提出“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时”曾说:“中国再也不能等着西方来发现, ‘发现主体’不再是传教士、不再是西方, 而是我们自己”。因此, 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西方的汉学家来发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而要积极主动地将中国的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标志, 在文化输出时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必须有语言媒介。目前, 虽然学汉语的人逐渐增多, 但汉语的全球化尚不具有可能性, 只能用英语的形式来输出中国的思想文化。正如王宁 (2009:17) 所说:“我们要想使得中国人的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地进入国际前沿, 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暂时借助于英语的中介。”他认为, 在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的时候, 即使用的是英语, 但话题的内容和观点却是中国的, 即本土的, 这会更有效地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全世界, 从而使中国的人文学者在国际论坛上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强劲,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中国英语―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目前, 中国英语尚处在发展阶段, 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尚未像其他英语变体那样被广泛地接受。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加强, 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中国英语也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这些中国英语通常采用拼音加注释、直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 具有典型的汉语特色。再者, 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充分的可理解性和交际功能, 例如作为国际主流媒体之一的BBC在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时, 频频使用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英语, 天宫一号 (Tiangong 1) , 中国宇航员 (taikonaut) , 等等。因此, 中国英语是除汉语之外, 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好的辅助语言媒介, 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文化, 但目前的文化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文化失衡现象, 导致很多学习英语较长时间的人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因此, 提高中国人, 尤其是英语学习者对中国英语的认识, 以中国英语为载体, 传播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准确的英语表达才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关键所在。中国文化的输出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还需加倍努力, 利用彰显中国文化身份的中国英语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 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英语变体, 其出现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英语以其规范性和中国特色性,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中, 建构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 并以其可理解性和交际功能, 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英语,文化身份,文化输出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嬗变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贾冠杰, 向朋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5) :11-12.

[3]兰军.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 2010 (2) :190-193.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3 (4) :18-24.

[5]庞秀成.翻译的文化视角与辩证思维[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6]孙太群, 黄远振.论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本土化途径[J].长沙大学学报, 2009 (3) :134-137.

[7]王昀.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7 (3) :60-62.

[8]王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篇3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整体观

一、引言

《中国历史研究法》全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全书分为八讲,最先是讲如何研究通史,一开篇就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这个问题,最后讲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实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则最好应以文化为主要内容。其间更分政治、社会、经济、学术、人物与地理之六分题,每一分题,各有主要内容,以文化为共通对象与共通骨干。在每个章节内,都基本上遵循“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明观点——中西对比立论观点——阐释方法和呼应论点”这样的思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醍醐灌顶。此书有助于帮助读者提高对中国历史的认识,理解整体史观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更多人思考中国历史研究中整体观的由来和根源。

二、中国历史研究中整体观根源

(一)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整体观。

钱穆先生提出“中国人当知道些中国史”,因为历史讲了人的本源和来历,知道中国史,才算是中国人,才算明白中国人的特异性、真实性和优良性。由此可见,学史的目的是了解人和人性。因此,了解古代史和现代社会并不矛盾,历史的借鉴指导意义始终存在。

中国古代哲人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把人和世界对立起来。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巫史,在经历了“绝地天通”、“武王克商”等历史事件之后,天命神学信仰体系开始动摇,最终崩溃。中国哲学萌芽有几个代表性事件,叔兴论“吉凶”,史伯论“和同”,伯阳父论“地震”及史墨论“陪贰”等,这些史官、大夫们摈弃旧式巫史的神秘论,开始理性地阐释自然和社会现象。此后,占天卜地和宗教神学等方式渐渐被抛弃,这些新式哲人慢慢打破了由巫史垄断的神坛和政坛,促使中国文化从宗教母体中分离,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样式——中国哲学思想。由于宗教天命观念坍塌之后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全面和圆满的解释系统来支撑彷徨的内心世界,因此就不难理解中国哲人提出的“推天道以明人事”,“推天道”的目的是要为“人事”给出说明,其核心在于人事。中国哲学带有鲜明的入世特征,这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了中国哲人饱含忧患的意识,以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使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中国文人的学术理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仰观象于天,俯察理于地,观鸟兽之父与地之宜”等观念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中国人以整体观看待世界,把人和天看做一体,并把万物看做阴阳交合。中国哲人怎样看待世界,就会怎样对待人与自然,也就会怎样看待历史。

(二)中国历代朝代结构呈现整体观。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繁。各朝创建者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通常,名称来由有五种: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创建者原有爵位或卦号;宗族关系;创建者政权统治区域或吉祥的寓意。俗语云: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国人觉得朝代变了只是皇帝换了,国没有变。这种整体观鲜明地体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年代歌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钱穆先生提出:“中国史和西洋史有何不同。西洋史是可分割的可以把历史上每一时期划断。而中国史则是先后相承不可分割的,五千年一贯下来,永远是一部中国史,通体是一部中国史。”“西洋历史如一本剧,中国历史像一首诗。诗之衔接,一句句地连续下去,中间并非没有变,但一首诗总是浑涵一气,和戏剧有不同。”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有本质区别,中国史一脉相承,历史和文化都没有断裂,改朝换代仅仅只是改变了国号,变换了统治者,主体是没有改变的,所以中国史是先后相承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观,中国历代文人践行整体观。

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整体、统一、和谐,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论,都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

这种观念浸透在中国文人的骨子里,体现在诸子百家的作品当中。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哲学体系把天看做万物的本源和主宰,天地、万物和人是一个齐同的统一体。不论是儒家的“天”还是道家的“道”,都强调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的统一,也就是天地、万物和人的统一和完整。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整体观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为辅,兼容佛教与道教精华于一体。由此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强调某一家或某个代表人物,因为只强调某一家或某个人而不谈整体观,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也不符合中国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再有,中国传统文人一直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家庭、国家和天下的统一,要想国泰民安,必须把自己的智慧及所学用于个人修养、家庭管理和国家治理,这种把自己融入天下,又把天下融入自己的胸怀一直被中国文人践行至今,成为中国文人及知识分子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结语

其一,以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方法,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指导方法。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却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断,与它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其二,中国历史的沿革和发展与西方历史不同,我们的历史是整体无断层的发展,朝代的变化只是国号的变化,其主体一脉相承,这是理解中国历史要首先明确的前提条件。其三,中国历史是整体,是因为中国文化是整体,任何只强调某一家的学说都不全面,中国传统哲学培养出了中国传统文人,中国传统文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修齐治平”的价值观促使他们把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融入社会,又把天道、人民和自然融入自身,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看待个人和历史。

最后,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给了我们一些现实意义的启示。中国学术传统讲究融会贯通,不鼓励分裂地看待问题,不论是言论还是观点,都需要有纵览全局的整体观。而且要认识到文化体现在历史事件和人身上,可以说文化即人生,研究人和历史离不开研究文化。再有,在历史研究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分辨细节和异同,还要从大处着眼,以小见大,综合整体地考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孙通海.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老子.道德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篇4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A: 《平妖传》、《女仙外史》 B: 《封神演义》、《归莲梦》 C: 《女仙外史》、《希夷梦》 D: 《归莲梦》、《希夷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____。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A: 《百鬼图》 B: 《东游记》 C: 《归莲梦》 D: 《平妖传》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A: 《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 B: 《定情人》《金瓶梅》《歧路灯》 C: 《好逑传》《儿女英雄传》《金云翘传》 D: 《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8: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9: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0: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11: 《古镜记》的作者是____。A: 王度 B: 张鷟 C: 李复言 D: 干宝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2: 《聊斋志异·席方平》表现的主题思想是____。A: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B: 批判封建礼教 C: 歌颂婚姻自由

D: 揭露封建政治机构的腐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3: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4: 《三国志》的作者是____。A: 熊大木 B: 陈寿 C: 罗贯中 D: 林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5: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6: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蔡元放的作品____。A: 《封神演义》 B: 《东周列国志》 C: 《列国志传》 D: 《孙庞演义》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7: 《品花宝签》的作者是____。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8: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A: 蒋防 B: 白行简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9: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三国演义》、《水浒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0: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 魔幻化的讽刺小说,是在神魔小说的影响下,以魔幻的形式讽刺现实的一种小说类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3: 明末,《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4: 《封神演义》另一书名是《武王伐纣外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采用“离魂”情节来表现爱情的是陈玄佑中的《离魂记》一篇。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归莲梦》幻演的是白莲教起义的故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8: 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宋元话本中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的代表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0: 唐代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成熟时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1: 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2: 南宋“说话”四大家,分别指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3: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二十回,现知为清初最早问世的才子佳人小说,题“荑荻散人编次”,成书于明末。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4: 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5: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6: 《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7: 1895-1911年间,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小说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8: 讽刺小说可分为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写实性的讽刺小说、讽喻式的讽刺小说三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9: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0: 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繁荣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1: 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2: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汇集到梁山泊。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3: 《荡寇志》的作者是陈忱。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4: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5: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6: 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7: 《飞花咏》 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8: 《金瓶梅》和《歧路灯》都是家庭小说。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9: 《金瓶梅》是从暴露文学到理想主义的转变。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30: 《金瓶梅》是以作品中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而得名的。A: 错误 B: 正确

中国语用翻译研究 篇5

中国语用翻译研究

语用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国内学者在语用学的框架下研究了指示语与语用前提、会话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顺应理论等对翻译的制约与解释力,以及跨文化语用翻译、语用翻译策略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为,国内语用翻译应注重实证性与动态翻译过程的`研究,结合中外语用翻译研究成果,透视语用翻译的本质,逐步建立起语用翻译的模式与流派.

作 者:曾文雄 ZENG Wen-xiong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2005 28(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语用学   翻译研究   翻译模式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篇6

随着中国在国际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全球的关注下, 中国正主导或参与到越来越多的“软实力”建构活动, 本文称之为“国家公关”。

笔者在本文中将中国的国家公关活动划分为新旧两个阶段“:旧阶段”为1971年到2008年、“新阶段”为2008年后。

以1971年作为分界点的原因是:首先,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这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其次, 著名的国际外交事件——中美“乒乓外交”活动也是在1971 年发生的, 这为国际关系和国家外交提供和创造了一种新的路径和形式, 被认为是中国以创新形式进行国家公关和国际外交的重要标志。

而2008 年作为另一个时间节点则有着更多原因的支撑:第一, 2008 年发生了多件中国使用国家公关手段参与其中的典型事件, 包括5月的汶川大地震、8月的北京奥运会以及9月的神州四号飞船发射等, 可以说,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中国大规模使用国家公关的一年, 尤其是北京奥运会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开启积极的对外沟通的国家公关战略的标志。其次, 2007-2008年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在其中的参与和表现得到国际的极大关注, 大部分国家认识到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负责宣传工作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2008 年中央电视台成立50 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 指出中国应该通过增强文化竞争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获得更强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这显示了不仅是民间学者, 中国的精英和管理人员也注意到国家公关战略对中国构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内容”和“策略”两方面来对中国新旧两个阶段里国家公关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解答两个问题: (1) 在两个阶段中, 中国的国家公关内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中国借助国家公关, 对外“说什么”?显然, 在不同阶段, 中国“说”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而本文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探讨这种具体的变化情况; (2) 在两个阶段中, 探讨中国的国家公关策略和路径分别是什么?为了满足不同的公关目标, 国家公关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和形式, 因此本文的第二个问题要借助具体的例子, 观察中国在不同的阶段里, 国家公关的策略、形式、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的国家公关, 具体是“怎么说”?

一、重点对比:新旧阶段中国国家公关的元素变化

1.从“勤恳谦逊”到“自信出众”:国民形象的变化

“人”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公关活动中的常用主题和元素。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国际知名的人物形象, 这些常常被用来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的象征和元素。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 是中国在新旧时期都用到的国家公关手段, 但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发现这些国家形象宣传片里不同的人物元素。

早在70 年代, 中国就曾制作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纪录片《愚公移山》 (1976) , 被认为是具有最多观众的纪录片。这部宣传片的核心主题是通过展现中国国民形象来反映中国的国家形象, 在这部片子中, 中国人的形象被刻画为勤劳的、热心的、谦逊的和勇敢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这些都被国际社会等同为中国人形象的高度概括和中国国家形象的象征。

2011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并且在纽约时代广场、BBC新闻频道等国际平台上播放, 其中《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展现了13组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中国名人形象, 在选择国民形象的时候, 中国呈现的是一个更加自信、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中国人民形象。

2.从“隐晦神秘”到“主动开放”:议题选择的变化

提升国际形象是中国国家公关的目标之一, 在策划国家公关活动时, 不同的议题和主题选择也是国家公关内容的重要一部分。过去, 中国更偏向选择一些传统的主题比如中国文化、历史、旅游景点、传统工艺等作为国家公关的核心元素。这样的国家公关在过去被认为是“宣传”而非“传播”。

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传统文化、历史、工艺、民间故事等主题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但是对西方国家来说, 这些并不是他们在中国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考虑和关注的最核心、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关于中国的消极看法和偏见来源于一些根深蒂固于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如人权、民主等。 (Michael Davis, 1995) 出于历史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等差异, 西方国家和人民很难真正地获得对中国的全面的综合的印象和认知。

2011年,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发表演讲, 承认中国在人权、西藏、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台湾等问题在内的很多领域存在改进和进步的空间, 这不仅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国际公开场合正式回应这些“敏感”问题存在的不足, 胡锦涛在发表演讲和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后更是罕见地接受了西方记者的采访, 并解答了他们的提问。这些变化被认为是中国领导人对外公关水平的提升, 并对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积极作用。

二、路径对比:新旧阶段中国国家公关的策略变化

1.从“低调”到“高调”:国家公关形式的变化

“保持低调”是中国对外方针的一个重要原则。2008年之前, 中国国家公关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 (1) 以“和平”与“合作”为主题的国家外交活动; (2) 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 目的主要是呈现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3) 对外回应国际上对中国的问题, 而不是主动创造话题; (4) 对外援助活动。

在新阶段, 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国家公关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公关形式和手段依然被广泛应用, 更多高调的国家公关形式逐渐被重视:2008 年, 北京奥运会对外展现了一个富有“和”寓意的中国形象;从2009-2013年, 很多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不同的国际传播平台上播放和展出, 国际公众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中国的机会和途径, 中国正逐渐展现一个除了经济强国以外的更全面的、更自信的、更强大的国际形象。

自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 我们还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公关另一个“高调”的变化——“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的亮相。彭丽媛女士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的亮相作为中国国家公关的一部分, 对中国的国家公关具有三方面意义:

§首先, 尽管妇女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可以看到在中国政治系统里, 尤其是高层的官员架构中, 女性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 彭丽媛女士的高调亮相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妇女有了更高的地位, 并间接反映了中国人权问题的改善;

§第二, 彭丽媛女士作为一名世界知名歌唱家, 曾参与很多国际社会公益活动, 具有极好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成为“第一夫人”后出席国际活动, 能够成为一名理想的国家形象代言人;

§最后, 尽管中国在经济腾飞后强调“和平发展”的道路, 绝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差异, 世界各国对中国会不会成为“霸权国家”一直持有疑虑。彭丽媛女士以大方、慈祥、温和的女性形象, 为中国减轻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消极印象具有很大帮助, 有助于中国取得更好的国际声誉。

当然,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这样的转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意义更大, 但我们必须承认, 中国的国家公关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 而且更为引人注目, 展示了中国更愿意和世界沟通的决心和国家公关活动形式的创新。

2.从“国内”到“国际”:国家公关对象的变化

在很多国家, 打造强势国家媒体是推行有效国家公关的有效手段之一。

尽管中国也有相当长的媒体运营历史, 但是相比起欧美国家, 中国缺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媒体。从国内的视角来看, 毫无疑问中国的媒体是强而有力的, 尤其是相对于市场化媒体, 由国家主导的媒体包括CCTV、《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 对国内的舆论引导具有强大的作用。但是, 中国的国家公关目标显然不仅是国内的公众, 更有国际社会和全球公众。虽然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在内的多个国内媒体都有英文版本或者英语频道, 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对外传递自己的声音和信息,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国家公关战略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媒体传播系统, 这使得中国的国家公关活动效果常常大打折扣。由于没有掌握国际传播的话语主导权, 中国常常处于一个被动地回应来自诸如CNN、BBC、Sun等在内的多个西方媒体的负面评价和报道, 而不能主动地构建属于中国和中国国民的真实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播话语主导权和传递更多属于中国公众的声音, 显然构建一个系统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媒体是中国未来国家公关的重要目标。

自2009 年起, 中国国有媒体加快了国际化扩张的步伐:2009 年12 月, 由央视主导的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正式开播, 其特点是开放合作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节目分发体系,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电视媒体并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展示面貌,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建立的首要目标;2010 年7月, 新华社建立了全英语电视频道“新华网络电视” (CNC World) , 其目标人群是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全球观众。

不难发现, 中国国家公关战略的另一个重大变化, 就是中国开始更多地关注国际传播领域, 而不仅仅是国内的舆论场。从中国国有媒体的国际化扩张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正致力于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以更积极更主动地在国际平台上传播自己的观念和声音, 并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从“单一”到“多样”:国家公关原则的变化

§关于传播沟通形式:如前所述, 国家公关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旧阶段, 中国的国家公关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领域, 其中最典型的是展览、文化交流和国际活动 (如国际会议、体育赛事) 。这些活动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但是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国家公关领域。2008 年后, 我们发现中国在国家公关活动中表现出更多自信, 而且这些国家公关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也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状态。例如, 中国在国际援助方面的公关活动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自2008年起, 中国就主导了四个围绕中国国际援助活动的对外公关传播项目——制作一本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历史介绍的宣传册、拍摄一部中国对外援助的纪录片、主办一场围绕中国对外援助的国际展览以及汇编了自1986 年起中国对外援助工作记录的报告。这些丰富多样的传播沟通形式, 进一步推广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提高了国家公关的成效。

§关于参与群体力量:尽管也有一些国家公关工作是由国家主导并直接负责执行 (如韩国) , 但当前国际的整体趋势还是汇聚在更多不同的群体共同参与国家公关活动的执行工作中, 以取得更好的公关效果。自新中国成立起, 政府及相关官员就是中国国家公关的主要参与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关行业在中国的逐渐成熟,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其他组织在国家公关活动中的重要性。上个世纪90年代末, 中国政府就聘请了专业公关公司参与2008年北京“申奥”工作。2008 年后, 更多的群体力量参与到中国国家公关活动中, 当前的中国国家公关参与组织主要包括五类: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组织、NGOs、专业公关机构以及个人和民间团体。

参考文献

[1]JB Manheim.Changing National Images: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and Media Agenda Setting[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4, 78 (3) :641-657.

中国电价研究 篇7

【关键词】电价;销售电价;政策;制度

日常生活中,电价是以货币表现的电力产品价值,指的是在人们每耗费一千瓦时电量所应支付人民币的价格。现阶段,一方面,电价的形成和运行以费用和效用为基础,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而行;另一方面,基于其生产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独特性和特殊性,而要求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实行独特的价格机制。

目前,中国现行的电价制度是分类而定的,其以用户用途为基准,在考量容量大小的基础上,将用电做了以下大类划分:居民生活照明用电、一般工商业及其他、大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具体到计价方式和原则,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大不一样。在我国,生活及照明电价要低于工业电价。而在国外,农业电价一般会低于工业电价,工业电价则低于生活及照明电价。广义上,电价可做以下分类: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一般意义上,上网电价加上输配电价,再加上输配电损耗和政府性基金的总和即为销售电价。

目前,中国电价处于改革之中,电价改革的长期目标有3个,一是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二发电、售电价格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竞争形成;三是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

一、中国电价现状

现行电价机制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电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电价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1.电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合理

电力行业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电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人口众多,用电量非常大,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价形成机制的科学与否尤为重要。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电价的决定因素不是市场,而是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定价的基础是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不仅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相关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亟需改革和完善。

2.电价管理不规范

电价管理是对电网企业的购电、售电、输电三大核心业务进行管理。目前我国的电价管理不规范,销售电价结构和水平不合理以及输配电价过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电价管理水平,不仅有助于增加供电企业收入,降低经营成本,而且有助于增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电价改革的建议和对策简析

1.培育电力企业竞争主体。

现阶段,具体到发电企业而言,关系非常复杂,不仅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进行电价改革,把发电厂从电网经营企业中分离出来是改革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资产转让、规范上市等手段重组发电资产,形成自主经营的独立发电企业。组建有竞争力的独立发电公司,公平竞争,竞价上网,为中国电价改革提供前提和基础。

2.建立健全电价形成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这一论述明确了“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为电力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电力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实施“三段式电价”,将电价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让市场在电价行程中起决定作用,让供求情况决定上网电价。至于输配电价则仍由政府监管,统一定价。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期间销售电价仍由政府监管,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转向市场定价。

3.建立电力市场监督监管体系,制定电力市场运营制度,逐步确定电力市场的运营规则,确保电力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

让法律法规为中国电价改革保驾护航。此外,还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建立报价与交易管理系统、数据收集与监控、自动发电控制、能量管理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市场结算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支持系统,为电价改革提供系统、完善的数据支持。

三、结语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与之相对应,作为其货币表现的电价也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中国电价有着很多的不甚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电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电价管理不规范。另外,电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逐步推行。要不断培育电力企业的竞争主体、建立健全电价形成机制,此外,还要在电力市场监督监管体系上下功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价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参考文献:

[1] 刘军,梁怀涛,刘庆超,在“十三五”能源形势下中国风电电价趋势研究,《水电与新能源》, 2016(3):70-73.

[2] 芮源,电力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 李锦晔,供电公司实施居民阶梯电价营销对策研究,《能源与节能》, 2016(1):36-37.

[4] 李志伟,CDM机制对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影响研究,《华北电力大学》, 2014.

[5] 李俊峰,丁丁,赵洱岽,杨秀,我国气候友好型电价形成机制研究,《中国能源》, 2014, 36(10):4-8.

[6] 钱旭盛, 阶梯电价方案评价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2015.

[7] 郑厚清,金毅,尤培培, 居民阶梯电价的评价与展望, 《能源技术经济》, 2012, 24(1):6-9.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篇8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近30年来,邮政金融政策的实施为解决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金融贸易量发挥了极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目前国内推进金融深化的大背景下,应该重新审核邮政金融和邮政之间的关系,为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定位和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建议和未来邮政金融的展望。

关键词:邮政金融;发展;对策;展望

Abstract: Potal finnance has provided both the urban rural dwellers with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meet their increasing needs in financing services.However, some problems are existed concerned with it.In the context of deeping finance boost, it is required to re-surve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al finnance and post,and then to acquire clear orientation and m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postal finance.This paper is to study China postal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postal financial advice and future prospects.Key words: Postal finance, Development, Counter measure, Expectation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引

言......................................................................................................................1 2 现代金融理论与邮政金融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金融与邮政金融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研究意义.....................................................................................................2 3 中国邮政金融的发展现状.....................................................................................2 3.1 业务发展简史..............................................................................................3 3.2 现行的组织体系............................................................................................3

3.3 业务内容........................................................................................................4 4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制度思考.................................................................4

4.1 存在的问题..................................................................................................5

4.2 发展的制度思考........................................................................................5 5 邮政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6 5.1 邮政金融的改革方向.....................................................................................6 5.2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7 5.3 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8 6 促进邮政金融发展的对策性建议............................................................................9

6.1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9

6.2 对策性建议.....................................................................................................10 参考文献...........................................................13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为加快金融改革,增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自1986年中国邮政金融重新启动,并且开始有了高速的的发展[1]。其主要的业务类别有:储蓄、汇兑、转账、保险等几大类数十种项目服务,并且建立和启动了资产业务工作。2003年前的中国邮政是隶属于邮电部邮政总局,受人民银行的监管,不开展资产性业务,是典型的储蓄业务的代理机构,尚不能完全定义为“邮政金融”。但从2003年后,国家政策的改变,邮政储蓄的职能扩大,开始发展运行协议存款、证券投资等,这才真正完善了“邮政金融”。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邮政金融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邮政金融与国家现行施行的邮政金融为央行融资产生冲突,转存款制将导致储蓄市场的不公平;邮政金融如何摆脱为为邮政提供交叉补贴等。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建议和未来邮政金融的展望。

现代金融理论与邮政金融概述

2.1 金融与邮政金融的概念

目前,一般的金融的定义是“管理运用货币的科学”或者是按照规则来协助管理资金的科学”[2],从上述可以看出,金融常被理解为资金融通。资金是指有购买力的货币或实物等。资金的定义广泛,定义不清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我们从金融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类领域上来重新定义金融,即“金融是资金由多余者向缺乏者流动”,所以金融的流动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息息相关,伴随着参与者财富的改变。由于“资金”的定义广泛,金融的产生又与货币和信用相关,所以金融首要处理的难题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资金的最优配置的决定。金融与货币息息相关,而邮政金融却是以金融的产生作为先决条件,换句话说,交易虽然存在货币的交换,但不一定有金融行为。

邮政金融,是指“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使用邮政基础设施经营货币资金融通业务,对资金施行跨期最优配置”[4]。2003年前,因为中国邮政金融不能对用户储存的资金实施配置处理,隶属于邮电部邮政总局,受人民银行的监管,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是典型的储蓄业务的代理机构,尚不能完全定义为“邮政金融”。但在2003年8月后,邮政金融政策发生变化,可以利用资金自主进行资金最优配置。

2.2 研究意义

在金融深化不断前进的背景下,为邮政金融和邮政的关系从新定义,明确邮政金融的产业类别、产业定型和产业功能。通过研究中国邮政金融发展中的历史、现状、问题,运用现代金融理论来解释邮政金融的特异性和当前的政策缺陷,分析缺陷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而且邮政银行有较其他银行所不具有的特点,2007年成立开始时就存在完善的个人金融服务,中国邮政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时刻,曾经的发展历史,现今的金融政策都强迫邮政金融需要改革,借鉴国外经验。中国邮政金融的发展现状

3.1 业务发展简史

我国邮政部门经营金融业务的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在清朝出台的新政中初现端倪。1919年7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创办邮政储金业务[5]。后在中华民国中经历一系列的变革发展,于1935年改称为“邮政储金汇业局”。一直到1950年6月,新中国停止了此项业务。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金融贸易,国家为增加储蓄网点,集汇建设资金,于1986年4月1日重开邮政储蓄业务。

邮政储蓄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12年调整发展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到2014年年底,中国邮政营业网点已达4万个,ATM机6.6万台,拥有个人本币账户数11.82亿户,顾客数已达4.78亿,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5.82万亿元,占储蓄存款市场占有率的10.37%,在全部金融机构第四名,资产总规模6.3万亿,全国银行业第六位。

3.2 现行的组织体系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4年,中国邮政的公司治理结合所有权、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相互独立、相互完善、相互支持的管理理念,其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为执行董事,三名为非执行董事,两名独立董事。并且在董事会下设置战略规划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五个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共有监事三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一名,外部监事一名等[6]。

具体结构如图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3 业务内容

中国邮政金融的主要业务有三大项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可以细拆分为:人民币和美元储蓄存款、国内和国际邮政汇兑、代理发行、代理收费、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倦、协议存款、债券回购、代理保险、金融债卷等。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制度思考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1 存在的问题

我国邮政储蓄的性质基础与其他金融银行不同,在30年的来的快速进步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

1、邮政部分吸收储蓄时存在着不规范的非正常的竞争行为。就储蓄而言,吸取的储蓄越多,其获得的利益越大,为此部分地区为了吸收存款故意提升或变相提升存款利息从而达到增加存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邮政储蓄存在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缺乏正规业务训练,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且邮政存蓄未能开展培训工作,致使工作人员仅能应付简单的存取款工作。

3、由于邮政存蓄的网点多设置在乡镇,储蓄点多和广,且有自己的邮递,可以大范围的宣传,促进存款的吸取,与乡镇居民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邮政资金不可以规定不能将储蓄资金作为贷款发放,导致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使当地的资金匮乏,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4、邮政存蓄的资金虽然是货币政策的基础组成成分之一,但其规模太小,央行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其资金,另外,资金从流通中上手,降低了流通中的现金,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弱。

4.2 发展的制度思考 4.2.1 利率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设定的邮政存蓄资金是由中央银行收取,资金计价标准为利息和手续费。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与价格制定走过了三个过程,从人民银行承担邮政支出并给与相应利益,到2005年之后的自主营业。其两者的盈利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4.2.2监管问题

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邮政存蓄实行监管,其主要是对于市场准入和邮政银行的业务情况进行查看。但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并没有授权可以对邮政银行的高级人员的职务评定是否规范合理,和他们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其监管并没有完全到位,存在漏洞[7]。

另外由于邮政储蓄是邮政和储蓄的混合经营模式,其负责人多身兼两职(邮政业务和邮政金融业务),但其没有经营决策权,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只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能采取通报和罚款等轻微惩罚措施,难以正真起到约束的效果。

4.2.3 制度原因

先进的金融立法并不完善,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我国邮政金融的劳动人事制度脱胎于国家干部式的人事管理制度。虽然邮政的劳动人事制度在其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进,但仍避免不了旧体制的束缚。其主要表现在于:尽管在招收时采用的是合同制,但一旦被录用后,无论员工的效率业绩怎么样,基本上不会被解雇,除非犯了打错。其实上这就是披着合同制度的终身雇佣制。在升职上仍按照辈分来排,不以效率和业绩作为考察制度,严重导致了员工懒散,服务态度差,效率低。

邮政储蓄过分依赖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政策,即将吸收的储蓄转入人民银行,可获得高于群众储存银行的利率。这样就导致了邮政存蓄高度利用之间的差额,绞尽脑汁的获得更多的储存款,给员工下各种业务指标,轻视人才培训,金融风险控制等。

邮政银行的治理结构是根据行政化规范的,也就是说,邮政银行的网点及各市县的邮政金融管理部门隶属于各个市县,实行的是一对一的对口管理,而国家、省级金融管理机构只能对市县进行指导,并没有管理权,严重阻碍了邮政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运转效率不高。邮政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5.1 邮政金融的改革方向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经规定,将居民储蓄、汇兑、绿卡等一系列金融业务一起归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并且逐渐加大对储蓄资金的合理运用范围[8]。结合邮政储蓄的自身优点(储蓄点多和广,且有自己的邮递,可以大范围的宣传,促进存款的吸取,与乡镇居民的联系较为紧密),结合当前的“三农”政策,合理利用资金向“三农”投放,同时积极发展基金投资、个人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农村小额信贷等业务。

邮政银行将来的定位不只是一个与其他银行业务相似的银行,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点(邮政存蓄和邮递),以邮政网络为基础,把零售银行业务、资金贷款业务和投资“三农”为主要特点的特色化商业银行。其特色在于:①邮政储蓄依据它的历史发展,它更多带着公共服务性质,不像其他的纯商业银行,以商业利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益为首位,把重心放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邮政存蓄银行它的网点富集农村城镇,面向广大的农民基层群众。现在许多银行纷纷减少银行网点,为增加收益而降低成本。邮政银行更应增大邮政网点,服务群众,赢得口碑。②未来应与商业化策略运转个人信贷和资金批发,增进基金投资、个人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农村小额信贷等业务的发展。继续保持现今的储存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势头,积极发展无承担的小额贷款[9]。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③中国邮政储蓄有着巨大的潜力(庞大的储存用户信息,覆盖面积广的营销渠道、在农村有着优良的口碑、快捷的汇款速度),具备直接向我国农村农民、小型企业、家庭直接提供贷款服务的优势和潜力。

5.2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

目前,监管当局提出的邮政储蓄改革方案是重新规划公司的治理结构,成立储蓄银行。且随着30年的发展,邮政金融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网络能力、业务规模、服务质量等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城镇居民的生活、人民之间的交流文化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被誉为“百姓银行”“绿色银行”等光荣称号[10]。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就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将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服务大众的银行”等亲民面向基层的银行,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自身优点,积极发展零售类储蓄和中间业务,避免高风险业务。

具体的市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3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无论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邮政金融经历30年的进程,其发展速度是各国邮政金融发展速度中最快最高效的。但就其总的经济层面和业务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邮政金融在发展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1]。

金融经济,是一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商品经济,其特点就是高度信息化、信用化。契约化、金融化等的商品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化发展是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化的范围内,一个脱离现实和实际生产意义的资金流动是毫无意义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提升和改造金融效果和利益,实现配置金融的最优化,以实现金融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邮政的可持续化发展,也是基于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对未来经营范围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实现配置金融资源的最优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促进邮政金融自身的稳定性和高效长期健康发展。

邮政金融业务与其他业务不同,其主要职能是作为商业银行充当货币收付和信用存贷的中介。由于商业银行圈中,竞争激烈,以效率和效益为首,而邮政金融业务并不是专门经营银行业务的,所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利益带动点和自我克制力,求的更大的效率。

所以要制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①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相结合[12]。量性发展是指发展金融的数量或规模,也就是运用数量将金融这个概念定义,否则金融变得空虚。质性发展是指金融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与量性发展相比,其内涵更有意义。目前,邮政储蓄的规模范围已经明显扩大,但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仍显不足。所以应尽快增加网点的数量,加快建设步伐,增大市场占有率。邮政储蓄需要质性发展,现今的邮政存蓄的经营和管理仍不合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范畴内,不能与时俱进,应尽快意识到竞争才是邮政储蓄的立足之本,发展之要[13]。合理的科学的企业内部培训,创造更多金融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应用能力。②邮政企业经营金融业务具有先天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完善的营业网点,健全中间服务。③由于体制决定经济增长的速率,一个与经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体制制度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从可持续的发展的角度上看,建立合理适宜的制度,做到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公私分明,才是邮政储蓄做大做强的保证。④发挥创造能力,对银行产品进行模仿创造,增强邮政的效率和效益。⑤做好风险防范,由于邮政储蓄人员、网点众多,从业人员可能身兼两职,加强稽查监管,避免犯罪违法。

促进邮政金融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6.1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1.1 我国银行变革将给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和竞争方式也发生变化。在国有企业中基本上都有外国投资者的加入,外资的加入必然伴随着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变化外资的注入,而邮政金融和邮递业务相结合,公司组成复杂,大大阻碍了外资资金的注入和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所以,将来的金融市场的角逐将进入白热化。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政府和央行的大力帮助下,农村信用合作社也进入了改革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省联社,一些效率优良的信用社正在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这些合作社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大大压缩了邮政金融业务在城镇的发展空间。

6.2.2 资金市场形势给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迅速增长的外贸出口创汇,但是高额的外贸顺差将造成外汇占款对应人民币资金投放的持续增长。而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应对这种情况,加大对贷款的审查,各个地区都严格把关,导致银行体系内的人民币资金存储数量巨大。此外,由于出现了市场融资的情况,广阔的资金来源使得邮政储蓄资金需求减小。又因为国内外的环境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将停留在低利率的环境中[14]。

但由于邮政储蓄资金仍局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和协议存款这两种道路,致使储存资金的周转面临较大压力,收益大幅降低。

6.2.3 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建立了邮政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但目前的金融现状仍十分严峻。目前,全国邮政银行的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但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总体却是过多的,冗员问题严重,人才的待遇和考察奖励制度不明;大部分营业网点亏损,内部账簿记算不清,缺乏相应的考勤制度,没有建立以效率为重的观念。没有一整套的销售队伍,经营理念落后。

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为邮政的发展都带来了机遇,同时应招《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确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业务办理规范。但这都急需邮政金融在人事管理、经营理念、营销策略和风险防范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邮政金融应该在面对的困境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把握时代潮流,在银行业中崭露头角,提升效率和服务人民大众。

6.2 对策性建议

6.2.1 统一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观念是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制度是现今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它不但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观念一旦改变,人类的行为准则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观念的转变是最有效节省贸易成本的方式。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邮政金融资产方向的变化,邮政储蓄如果仅是再一味的追求储存款数量,则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丧失主动性,面试失败。所以需改变追求储存款的思维方式,建立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联系模式,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的基础上,增加邮政银行的收益,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策略。

转变意识观念,把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效率作为首要考虑条件,根据经营效果来不断完善发展策略。努力控制成本支出结构,把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合的区间,再加大投入,减低不需要的开支。扩大营业网点,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

6.2.2 顺应形式,转变邮政金融经营方式

在不同的形势下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将邮政金融业务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由农村到城市发展,在保证服务基层地区的基础上稳步迈向城市。

巩固负债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展资产业务。首先,应做的是在首要任务是提高资金收益。因为资金不足,不乏保证收益。所以需要增加网点,提升储蓄款数量,加快从以前的初级增长方式过渡,提高活期存款比重。接着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整合邮政汇兑,打造出自己的龙头产品。然后再扩展资产业务,与各个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促进交流。在城镇乡村应该发挥自身的提倡,整合当地地域的金融信息,加强与政府沟通,关注该地的经济开发区。

农村是邮政存蓄发展的优势地方,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农民也逐渐富裕,手头上有更多的积蓄。但也因此竞争变得激烈。邮政金融必须牢牢把握自身特点,继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开展更多业务。

在巩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大经营网点,向城市发展。城市资源丰富,储蓄良好,中间业务市场需求旺盛,是以后邮政金融的主要攻克方向。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市场是迎合现在城市需求的方式之一。

6.2.3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包括绿卡服务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其中绿卡业务是先进的热门。发挥绿卡的消费潜力,将绿卡逐渐过渡为消费的一种手段。积极推广绿卡服务,开展各种优惠活动促进绿卡的使用推广。

增大结算业务规模,提升品牌声望。邮政金融结算业务网络覆盖面广、快捷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方便、现金到账速度,有着一系列的一条龙服务。目前,邮政金融应针对学生、外出经商人员制定一套符合他们的外地存取款业务,将国内汇率兑换业务、国际汇兑业务、储存异地转账等整合。

发展代收业务,降低运行成本。“三农”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邮政存蓄可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以一定比例投入到“三农”项目中,做好代收农电费,粮食直补款、国家基本补助款到位发放等业务。大力推进预存代扣类非现金中间业务,遵循“服务、营销、产品、队伍一体化”的策略,发展邮政代理保险业务。

6.2.4 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邮政金融业务提高保证

对邮政客户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加强与优质顾客的服务管理,提升离柜服务能力,对客户管理系统,电话银行系统进行维护,保证版本统一。促进邮政金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加大对邮政网上银行的信息支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文化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电子金融业务会越来越普及,应尽快完善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推广和实现全国汇兑业务的数据统计。增大对ATM机的投放力度,可在繁华的地区建立离行式ATM,促进ATM跨行收益顺差。

6.2.5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增大人才引进力度

邮政金融尽管在招收时采用的是合同制,但一旦被录用后,无论员工的效率业绩怎么样,基本上不会被解雇,除非犯了打错。其实上这就是披着合同制度的终身雇佣制。在升职上仍按照辈分来排,不以效率和业绩作为考察制度,严重导致了员工懒散,服务态度差,效率低。为了改变其现状,应在录取合格后,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

同时引进专业人才,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的增多,商业银行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要求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那些进行风险评和投资保险的业务,除了具有优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善于处理突然时间,对业务员的公关和应对水平有很大的要求。但大都数的人员都只具备基础的业务水平,所以引进先进人才

要的。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生班级盗窃案例分析下一篇:劝返复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