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灾硐室管理办法

2024-09-09

避灾硐室管理办法(精选2篇)

避灾硐室管理办法 篇1

永久避难硐室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呈报单位: 梅河煤矿三井

演练地点: +140避难硐室

编制日期2013年4月15日

永久避难硐室应急演练预案

一、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孙德发

副组长:尹作强(工 程 师)陈东利(安全井长)王云飞(机电井长)

鄂立荣(监察站长)徐学峰(管理井长)

成员:徐立军(采煤段长)杨福涛(掘进段长)吴洪波(机电段长)

刘立国(运输段长)初金发(通风段长)孙清胜(安全主任)

朱自清(人事班长)施亚利(调度长)

二、演练范围及人员:

参加人员:二采段、掘进段,预计40人参加了此次演练。

三、应对方案

(一)、快速、有序进入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1.当发生各种灾害时,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进入永久避难硐室。2.当人数较多时,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必须有序,以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3.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后,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段队人员的健康情况。4.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

(二)、进入避灾硐室应对方案

1.由段当班带班领导、担任永久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担任永久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

2.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掌握整个永久避难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

3.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对永久避难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永久避难硐室空气环境进行检测等。

4.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5.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救。

6.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永久避难硐室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7.指挥人员要贯彻执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认真组织好现场施救工作。

事故及人员情况。

(三)、避灾人员迅速、有序组织撤离方案 1.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永久避难硐室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按照指令、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

2.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始终保持联系。3.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4.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四)、紧急情况处置

遇到各种紧急、特殊情况,必须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五)、培训与演练

1.入井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了解熟悉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2.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六)、避灾路线

1、二采0305-7残采区→140大巷→+140避灾硐室;

2、掘进0305-8区溜子道→联络道→架子道→140大巷→+140避灾硐室。

避灾硐室

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梅河煤矿三井

2013年4月22日

一、根据永久避难硐室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按时进行了演练,按计划收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演练目的。

二、时间:2013.4.20

三、内容:避难硐室救生演练

四、参加人员:一采段41人、掘进段19人,井2人,61人参加了此次演练。

五、方式:

1、时间:2013年4月20日白班

2、过程:

按照救生演练调度室通知各地点人员,以及撤人过程:

白班16点40分~16点45分调度室通知通知各地点,避灾硐室演习开始,由调度马万云同志用电话通知受灾区波及的人员按避灾害路线撤人进入+140避灾硐室。即由井尹作强组织人员沿避灾路线撤人,清点人数,30人全部到达。

人员到达避难硐室后,在进入避难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室密闭门。确认无人后,逆时针转动手柄,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室。进入过渡室后,密闭好过渡室防护密闭门。完全打开气幕和喷淋所有阀门,每次洗气约为30秒,洗气完毕后关闭洗气阀阀门。洗气结束后,搬动手柄打开生存室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后,关闭生存室密闭门。打开生存室里设置的压风自救过滤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米3/每分钟/人。

注意: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为减压至0.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MPa,调整减压器低压表数值到0.4MPa。17:10分,尹作强用电话通知调度室,参加演练白班所有人员己撤到+140避难硐室。

三班24点40分~24点45分调度室通知通知各地点,避灾硐室演习开始,由调度李庆军同志用电话通知受灾区波及的人员按避灾害路线撤人进入+140避灾硐室。即由井陈东利组织人员沿避灾路线撤人,清点人数,31人全部到达。

人员到达避难硐室后,在进入避难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室密闭门。确认无人后,逆时针转动手柄,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室。进入过渡室后,密闭好过渡室防护密闭门。完全打开气幕和喷淋所有阀门,每次洗气约为30秒,洗气完毕后关闭洗气阀阀门。洗气结束后,搬动手柄打开生存室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后,关闭生存室密闭门。打开生存室里设置的压风自救过滤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米3/每分钟/人。

注意: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为减压至0.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MPa,调整减压器低压表数值到0.4MPa。

1:05分,陈东利用电话通知调度室,参加演练白班所有人员己撤到+50避难硐室。

五、演习总结

1、通过此次演练使职工干部熟练了避灾硐室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避灾路线,提高干部职工自救意识。

2、由于初次接触避灾硐室演练,个别人员逃生意识薄弱,反应慢。永久避难硐室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呈报单位: 梅河煤矿三井

演练地点: +100避难硐室

编制日期2013年4月15日

永久避难硐室应急演练预案

一、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孙德发

副组长:尹作强(工 程 师)陈东利(安全井长)王云飞(机电井长)

鄂立荣(监察站长)徐学峰(管理井长)

成员:沈艳军(采煤段长)冯金良(开拓段长)吴洪波(机电段长)

刘立国(运输段长)初金发(通风段长)孙清胜(安全主任)

朱自清(人事班长)施亚利(调度长)

二、演练范围及人员:

参加人员:一采段、开拓段,预计40人参加了此次演练。

三、应对方案

(一)、快速、有序进入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1.当发生各种灾害时,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进入永久避难硐室。2.当人数较多时,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必须有序,以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3.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后,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段队人员的健康情况。4.各段带班干部、班组长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

(二)、进入避灾硐室应对方案

1.由段当班带班领导、担任永久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担任永久避难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

2.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掌握整个永久避难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

3.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对永久避难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永久避难硐室空气环境进行检测等。

4.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5.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救。

6.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永久避难硐室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7.指挥人员要贯彻执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认真组织好现场施救工作。

事故及人员情况。

(三)、避灾人员迅速、有序组织撤离方案 1.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永久避难硐室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按照指令、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

2.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始终保持联系。3.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4.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四)、紧急情况处置

遇到各种紧急、特殊情况,必须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五)、培训与演练

1.入井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了解熟悉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2.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六)、避灾路线

1、一采5109-9区→100大巷→+100避灾硐室;

2、开拓5109-9区溜子道→联络道→架子道→100大巷→+100避灾硐室。

避灾硐室

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梅河煤矿三井

2013年4月22日

一、根据永久避难硐室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按时进行了演练,按计划收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演练目的。

二、时间:2013.4.20

三、内容:避难硐室救生演练

四、参加人员:一采段41人、开拓段19人,井2人,61人参加了此次演练。

五、方式:

1、时间:2013年4月20日白班

2、过程:

按照救生演练调度室通知各地点人员,以及撤人过程:

白班16点40分~16点45分调度室通知通知各地点,避灾硐室演习开始,由调度马万云同志用电话通知受灾区波及的人员按避灾害路线撤人进入+140避灾硐室。即由井尹作强组织人员沿避灾路线撤人,清点人数,30人全部到达。

人员到达避难硐室后,在进入避难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室密闭门。确认无人后,逆时针转动手柄,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室。进入过渡室后,密闭好过渡室防护密闭门。完全打开气幕和喷淋所有阀门,每次洗气约为30秒,洗气完毕后关闭洗气阀阀门。洗气结束后,搬动手柄打开生存室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后,关闭生存室密闭门。打开生存室里设置的压风自救过滤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米3/每分钟/人。

注意: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为减压至0.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MPa,调整减压器低压表数值到0.4MPa。17:10分,尹作强用电话通知调度室,参加演练白班所有人员己撤到+140避难硐室。

三班24点40分~24点45分调度室通知通知各地点,避灾硐室演习开始,由调度李庆军同志用电话通知受灾区波及的人员按避灾害路线撤人进入+140避灾硐室。即由井陈东利组织人员沿避灾路线撤人,清点人数,31人全部到达。

人员到达避难硐室后,在进入避难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室密闭门。确认无人后,逆时针转动手柄,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室。进入过渡室后,密闭好过渡室防护密闭门。完全打开气幕和喷淋所有阀门,每次洗气约为30秒,洗气完毕后关闭洗气阀阀门。洗气结束后,搬动手柄打开生存室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后,关闭生存室密闭门。打开生存室里设置的压风自救过滤装置阀门,并将其流量设置为0.3米3/每分钟/人。

注意: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为减压至0.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MPa,调整减压器低压表数值到0.4MPa。

1:05分,陈东利用电话通知调度室,参加演练白班所有人员己撤到+50避难硐室。

五、演习总结

1、通过此次演练使职工干部熟练了避灾硐室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避灾路线,提高干部职工自救意识。

2、由于初次接触避灾硐室演练,个别人员逃生意识薄弱,反应慢。

避灾硐室管理办法 篇2

1 避灾硐室管路预埋系统的建设内容

为了形成避灾硐室的整体防护功能, 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电系统的管道、线缆以及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需接入避灾硐室。为了防止灾变情况下各种管线损坏,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一般对管线采取预埋或套管预埋的方式进行保护。

2 避灾硐室管路预埋系统设计

2.1 方案设计背景

某金矿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方式, 该矿地表标高419m, 盲竖井井底标高35m, 垂直距离384m, 设计在盲竖井井底车场附近建设避灾硐室。硐室额定容量30人, 总长度24.2m。生存室长度18m, 过渡室长度2m, 连接通道长度3m, 两道防护密闭墙体厚度0.6m, 门墙周边掏槽, 深度0.2m, 墙体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巷道断面形状为三心拱形, 巷道宽度2.1m, 墙高1.8m, 铺底厚度0.3m。

2.2 管路预埋系统

管路预埋包括:供水、供风、单向排水、单向排气、供电、通信、监测监控等管路, 管路材质均为无缝钢管。除单向排气管路外, 其它管路进入避灾硐室前均埋设巷道底板中, 埋设深度大于0.2m。

(1) 供水管路:设置一趟供水管路, 管路规格DN50, 埋设于巷道左侧底板中。

(2) 供风管路:设置一趟供风管路, 管路规格DN100, 埋设于巷道右侧底板中。

(3) 单向排水管路:共计设置三趟, 其中生存室两趟, 过渡室一趟。生存两趟排水管路靠近供水管路埋设, 管路规格DN100;过渡室排水管路靠近生存室排水管路布置, 管路规格DN50。

(4) 单向排气管路:共计设置三趟, 其中生存室两趟, 过渡室一趟。生存室两趟单向排气管路竖向设置, 管路规格为DN100, 下部管路距离巷道底板距离为0.5m, 距离巷道右侧距离为0.2m;过渡室管路规格为DN50, 与生存室下部管路平行布置 (左侧) , 距离下部管路距离为0.2m。

(5) 供电、通信、监测监控管路, 共计设置三趟, 管路规格为DN50, 靠近供风管路布置, 间距0.1m。

第二道防护密闭墙除缺少一趟单向排气管路和一趟单向排水管路外, 管路布置同第一道防护密闭墙。

3 结语

该管路预埋系统方案设计与施工实践相结合, 已在众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实施。管路预埋系统是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系统性能的发挥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和工艺更多的应用于矿山, 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形势必然会向安全、高效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立, 何国伟, 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2]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1.39 (01) :69-71.

[3]孙继平, 杨大明, 张志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按时完成作业活动下一篇:电子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