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问题

2024-08-05

工作上的问题(精选8篇)

工作上的问题 篇1

在学生工作上所体现的一些问题

一、希望的承载者——“90后”

往往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在想“现在的这些学生们都在想什么?每天不学习,也不爱参加活动,他们到底想干些什么呢?”。现在“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生势力,尽管社会上对于这类群体的议论有褒有贬,但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对他们的思想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据我在网上搜集到的信息与数据表明:25.6%的“90后”大学生不知如何分配课余时间,35.6%的同学担心学习与考试的问题,20%的同学表示课程不实用,16.7%的同学表示大学生活空虚无聊。这些问题同样体现在我们的同学身上。

“90后”的思想及行为特点主要体现为:

1、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有创新意识,但鉴别能力差,思想容易波动。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不应制造虚假信息,影响乃至误导学生,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我们的学生普遍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不知如何分配课余时间。辅导员应善于引导学生展现各自的能力,开拓创新意识。

2、渴望认同与成功,但不愿付出。追求独立人格,自我意识强,但集体意识淡薄,团队精神不强。“为什么让我去做?怎么不是他做这件事?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呀!”做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的时候互相推托,有好处的事情干着也没有什么热情,只要不是跟切身利益有关的,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班长及各位班委作为班级体的领导者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锋陷阵,增强班级凝聚力。

3、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引发上面所提到的35.6%的同学担心学习与考试问题和25.6%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的问题。班委的作用任然不可忽视,如果连班长都带头逃课,可想而知会有几个学生能坐的住板凳。每天上课签到不仅仅是个形式,至于到底是否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只有广大学生知道了。我觉得各个班级应经常召开主题班会,邀请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大学生应该都有梦想有目标,要知道每天上课学习的目的,认清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专业等等。虽然大学生不像高中生那样每天需要老师在背后督促,但是他们仍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

二、学生的领袖——学生干部

学生会与学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相信在学生会工作的同学都会说学生会是为学

生服务的组织。可是广大学生所反映的是“这样也能当上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工作就能捞到很多东西!”,“什么都内定的,比赛和选举有什么用啊?”等等。我觉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的领袖,无论从为人到做事都应光明磊落,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应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学生干部从事工作应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没人参加活动就叫来几个学生会的人来捧场,这样就草草的办完了一个活动了。活动是为了谁举办的?是广大学生,不是学生会内部人员。

我们院的创新学分制度是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我们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

同学在创新发明、科研、学术及实践上有所成就。可是按照这个标准达到6学分确实有点困难,因此降低了加创新学分的标准,用一部分创新学分来鼓励同学分参加活动是很非常合理的。但是同学们依然“不领情”,因为有的同学确实很积极参加了例如院级及校级宿舍文化大赛,迎新晚会等,没有加上什么分数,认为自己就白忙了,仅仅是支持了学生会的工作,导致这部分同学对活动失去兴趣并影响了其他同学。他们并不相信如果达不到6个创新学分,四年之后学校会真的不让大家毕业。我个人认为有必要把部分活动上的创新学分分值降低,把能够加创新学分的活动范围扩大,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同学响应学院号召,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

学生干部应参与督促学生早读。作为党支部的一份子,这学期我负责每天拿着签到

表,去指定的教室等同学们来我这里签到,签到的时间是从早上7:10——7:30,可是没几天就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大一的还是大二的同学签到的时间集中在7:20——7:30,撇去个别代替签到现象不谈,大多数同学不是真的签到之后就坐在教室早读,而是都赶去吃饭。我们的早读签到制度成了督促大家吃早饭的制度,从考虑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咱们的早读还起到了一点儿作用。我认为咱们的签到时间完全有理由缩短在10分钟之内,早读时间可以适当的提前,建议签到时间为6:50——7:00,7:30停止早读。为保证同学早读质量,咱们的学生干部应牺牲个人早读的时间,在早读的教室进行抽查点名。对于抽查到的未到或早退的同学进行累计学时(和院里查课类似),达到一定学时(3学时)给予类似通报批评的处分。

是否有必要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不仅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

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据我了解,生活部每个月都会到宿舍检查卫生,这是学生会唯一的能直接到宿舍中去联络同学的方式。我觉得我们学生干部不仅应该在卫生上督促各位同学,还要帮助同学解决网瘾、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帮助我院各个工作做宣传,将通知直接下发到各个宿舍。我建议我们院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各班班长及生活委员构成,会长可由生活部部长或分管生活部副主席担任,成立一个宿管体系来更好帮助同学服务同学。

三、学生会的财富——档案资料

在学生会工作了两年,我虽然没有直接接管过部门档案管理的工作,但也是很了解月计划,月总结,活动总结之类的大家都是怎么写的。我们设立这个档案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应付各种检查吗?相对于严格的文档格式,字体大小等一些形式化东西,我觉得档案内容是最重要的。既然我们的工作经验及教训无法口口相传,就应把真实的经验教训记录在档案中供以后各届学生会干部作为参考,避免再次犯下相同的错误。

四、学生会各种活动成功举办的保障——经费问题

经费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基本上我们学生会的经费来源都是拉赞助得来的。也

许是因为我们学院学生会信誉不好等原因,我们学院的赞助很“不给力”。我建议在学院无法给予足够经费的前提下,对咱们实践外联部的干事及副部进行有关拉赞助的培训。

工作上的问题 篇2

20 世纪60 年代,国际上就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开始使用纤维丛来讨论规范场。杨振宁也在同一时期感觉到二者应该有某种关系,不过由于数学知识方面的障碍,这个问题被搁置起来。到了20 世纪70 年代,随着规范场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于是在很多场合,杨振宁都提出了这个问题。[4]很快,问题就有了答案: 规范场就是纤维丛上的联络,这个结果对后来物理学与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三位学者被认为是这一问题的解决者,其一是物理学家吴大峻、杨振宁两人组[5],其二是数学家陆启铿。国际上一般将这个问题的解决归功于吴大峻、杨振宁( 另文讨论)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是杨振宁规范场理论体系中自然产生的一个问题,之后吴大峻、杨振宁又给出了一张醒目的对照表,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期刊上。在中国,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陆启铿和他发表在中文期刊《物理学报》上的 “规范场与主纤维丛上的联络”[6],则受到国内学界的极大肯定。原因是他确实正确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早于吴大峻、杨振宁一年发表了研究结果; 同时他的工作对于当时正处于“文革”中的新中国物理研究及研究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陆启铿早期与物理学接触的缘起

陆启铿( 1927—2015) ,广东佛山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复变函数论与数学物理。20 世纪50 年代,他是国际上较早讨论多复变函数施瓦兹引理的学者; 60 年代,他发表了“关于常曲率的凯勒流形”的论文,提出了常曲率的有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的论述,文章中引出的“伯格曼核函数有没有零点”这一有趣问题,就是所说的“陆启铿猜想”; 70 年代,他首次解决了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问题; 80 年代以来,他构造出了非紧致对称空间的热核。[7]

对于陆启铿从事数学物理的研究,有一个历史典故,陆启铿在“中科院物理所30 周年暨戴元本先生八十华诞会”上谈到了这些往事[8]。

1959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副主任程民德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来系里为学生开一门多复变函数的课程,受前辈华罗庚的委托,刚刚32 岁的陆启铿接受了这个邀请。没想到受大跃进的影响,学生们对多复变函数这门课程提出了一些使年轻的陆启铿还无法回答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多复变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对于学生的提问,陆启铿指出当时自己感到压力非常大,发愁如何为多复变函数论提出一个大跃进的指标。课后他回到数学所,就开始留心这方面的事情。正好听说所里的张宗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1969 年在运动中受迫害而死,请为他致敬吧) 在开展一个关于量子场论的讨论班,其中要用到多复变函数。对此,陆启铿非常高兴,他想这下可找到了多复变函数的一个实际应用了; 但是量子场论是什么,当时陆启铿一点不懂。于是他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戴元本来所里讲授量子场论,主要参考书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朱洪元的《量子场论》一书。陆启铿指出这就是自己关注物理中数学问题的开始; 随后,陆启铿去听了张宗燧讨论班的讨论。

与物理学家的这些早期接触对于陆启铿后来学术道路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他将研究兴趣从数学拓宽到数学物理;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也特别注意到这位“数学同行”,乐于将他拉进他们的学术活动中,这在下一节将会看到。

二陆启铿与杨振宁的几次交集

早在1945 年,年轻的杨振宁就动身去了美国深造学习; 1949 年,中美关系被冻结; 直到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中美关系才显出溶解的迹象。乘着这种刚刚有的一丝迹象,1971 年杨振宁回中国作了一个月的短暂停留。中国领导人对此十分重视,周总理安排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周培源接待杨振宁,于是周培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老师们为杨振宁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其间,杨振宁与听众们的讨论、感想与意见都要做详细记录,之后由周培源去中南海向周总理汇报。[8]正是这次被中国领导人接见的经历以及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才使得杨振宁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做中美友谊关系的一个桥梁,才有了他后来回国的多次学术报告。[9]

1970—1976 年,陆启铿因文革原因被借调在物理所,自然会参加这次为大物理学家杨振宁而举办的学术活动。正是在这次学术活动中,陆启铿第一次接触到了杨振宁以及他的研究。

很快在1972 年,陆启铿与杨振宁又有了交集。原因是杨振宁不久要回国做学术报告,他的英文讲稿要翻译成中文,供中央领导参考,原子能研究所的朱洪元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陆启铿。

为什么要选择数学出身的陆启铿? 我们不禁会问这个问题,连陆启铿自己也问这个问题。不过,等他看了杨振宁稿件的标题“规范场的积分定义”,就明白了可能是因为它涉及的数学内容较多的缘故。

对于这么重要的任务,陆启铿极其认真,他仔细研读了杨振宁的讲稿,在完全理解之后,给出了翻译。正是这次翻译,使得陆启铿发现,杨振宁将要讲的“规范场的积分定义”,在数学上讲就是“纤维丛上的联络沿一曲线的平行移动”。[8]

同一年,杨振宁再次回国,在北京大学作了一系列物理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在“规范场———一个新定义”的报告中,杨振宁提及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信息点: ( 1) 国际上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规范场与纤维丛之间有关系;( 2) 至今还没有一份研究从纤维丛的角度系统阐述规范场; ( 3) 这个研究将是有益的。

在做这场报告的时候,杨振宁对规范理论与纤维丛理论有什么关系还不清楚,当然听众就更不清楚了; 但是陆启铿是个例外,他很快就着手解决规范场与纤维丛理论的关系问题。

三陆启铿求解杨振宁所提问题的归因分析

陆启铿首先研读了杨振宁与米尔斯有关规范场的论文,并对之后的新进展做了深入理解; 在两周夜以继日的思考后确认: 联络刻划丛上邻近两点的差别,表示场的势,所以物理学中规范场的势是一种主纤维丛上的联络。在这个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曲率表示场的强度等一系列规范场与纤维丛两者相对应关系便顺理成章地得出。在对自己的发现进行严格论证后,陆启铿编写了讲义《规范场与纤维丛》,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阐释了杨振宁的这场报告。

对于陆启铿的这个工作,当时还处在“文革”中的物理所的老师们相当激动,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并聆听陆启铿报告讲义,听众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天文台、高能所的老师。[8]当时这个讲义被一些大学多次翻印,一时成为理论物理学界颇为流传的读物。[7]1973 年2 月底3 月初,陆启铿正式撰写了“规范场与主纤维丛上的联络”一文,寄给《物理学报》,于1974 年7 月的一期上被刊载出来。

回过头来看,陆启铿开展规范场与纤维丛关系问题的研究,首先归功于他曾翻译过杨振宁的一篇报告,并从中深刻领悟到规范场与纤维丛的一些相关性; 其次,他从杨振宁的演讲中了解到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个好问题; 但还有关键的一点,他对纤维丛理论相当熟悉。

陆启铿是如何接触到纤维丛理论的? 陆启铿在1999 年的一篇献给吴文俊80 岁生日的论文“关于自对偶与反自对偶的规范场的笔记”[10]中,谈到他首次接触“纤维丛”这一概念是在50 年前吴文俊的一次报告上。当时他没有听懂,于是向助理教授孙以丰请教。孙以丰交给他一本《纤维丛的拓扑学》,这本书很重要,因为当年西蒙斯推荐给杨振宁的就是这本著作。陆启铿从这本书所学到的知识对他后来学习纽结理论[11]和撰写无穷小联络的笔记[12]也是非常有用的。

吴文俊当年为什么能做这场报告? 在20 世纪40 年代,吴文俊与陈省身的交往是非常多的。1946年,中央数学研究院成立,吴文俊是研究院的第一批青年研究员,陈省身当时讲授代数拓扑。在与陈省身相处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吴文俊不负师望,在新兴的拓扑学领域有了突破,对极为复杂、难以弄清的对偶定理做出了一个简单新颖的证明。陈省身对自己的学生有如此的成绩大喜过望; 与此同时,吴文俊报考的“中法交换生”的通知书也正好下来,他被录取了。1947 年吴文俊赴法国深造,陈省身把他推荐给了法国的拓扑学专家; 两年后,吴文俊拿到博士学位,继续留在法国开展数学研究。他在拓扑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尤其对纤维丛的拓扑有重要贡献; 在他的论文“关于流形上Stiefel - Whit-ney示性类”中,给出了著名的吴类与吴公式。1951年,吴文俊谢绝了法国师友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1952 年,吴文俊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13]

陆启铿上述所指吴文俊的报告,即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吴文俊刚刚回国,他的报告介绍到了纤维丛,陆启铿因此而接触到了纤维丛。他当时没有听懂,但他还是对此产生了兴趣,进一步求教于孙以丰,关键的是,孙以丰能够将斯廷罗德的《纤维丛的拓扑学》这本名著推荐给陆启铿,孙以丰何许人?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孙以丰当年曾与吴文俊一样,是中央数学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员。1949 年,孙以丰曾与陈省身合作论文“关于纤维丛的嵌入定理”[14],发表在美国数学会会刊上,这篇论文对40 年代初斯廷罗德与惠特尼所得的一个结果作了进一步推广。[15]322多年以后,每当谈到中央数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时,陈省身都会提到孙以丰,陈省身对孙的评价是“能精思”[15]18; 可见陈省身当时对孙以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孙以丰一直在拓扑学方面做研究; 1951 年,他与江泽涵在数学学报上合作发表了“球上纤维丛的同调群”[16]。20 世纪50 年代初,当陆启铿向孙以丰求教关于纤维丛的事情时,孙以丰正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作助理教授,以孙以丰的这些经历,他完全可以给予陆启铿很好的建议与帮助。[17]

除了学术准备,陆启铿还是一个有思想准备的人。有一次陆启铿谈到自己在科学研究中发现新苗头的体会时说: “有些问题很多人都以为没有问题,放过去了,可是你只要认真思索,不放过疑点和难点,进而去多方面找一些解题方法,总是会有所收获的,许多创新也常从中引发”。[7]古语说得没错: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四对陆启铿论证过程的剖析

陆启铿的“规范场与主纤维丛上的联络”一文,详细论证了规范场与纤维丛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以联络论的观点统一地处理了杨振宁规范场中的“微分方法”与“积分方法”; 并指出存在有更广泛的规范场的可能性。此外,该论文还讨论了引力场如何作为规范场以及比较了一些已知的引力场方程。

这篇论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纤维丛的联络与规范场”,主要是从主纤维丛的联络论的观点处理规范场,从而给出了物理中的规范场与数学中的主纤维丛上的联络论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平行移动与规范场的‘积分’方法”,证明了规范场的积分定义相当于用平行移动来定义的联络; 第三部分“引力场作为规范场场方程的讨论”,是对自由规范场方程的讨论,由于在当时关于规范场的自由场方程应是什么形式还没定论,所以本部分陆启铿讨论了已有的基布尔方程、杨振宁方程、爱因斯坦方程; 第四部分“平行射线平面波”,以自由引力场作为例子,讨论了平行射线平面波的一些相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正是在这一部分,陆启铿论证了规范场与纤维丛之间的关系。其中,他没有使用抽象的现代术语与符号,而是使用了更为具体但比较繁琐的局部坐标; 不过,他对两种表达方式的等价性都做了解释。

这一部分一开始,陆启铿首先给出了一些主要的几何概念及相关术语与符号,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都属于一些基本知识,但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的中国,这些基本知识还是有必要给出的。

首先是n维微分流形M以及与之相关的开子集{U,V,W,…}、开子集U的映照 φU、开子集U中每一点x在Rn中的局部坐标 φU( x) 、开子集U与V交集的局部坐标变换 φUV= φUφV- 1。

其次是主纤维丛P以及与之相关的开遮盖{U,V,W,…} 与李群G的拓扑积{U × G,V × G,W × G,…}、微分映照 φUV∶ U ∩V→G、拓扑积集合中的等价点、联接函数 φUV、主纤维丛P( M,G) 的丛空间以及纤维。

其中,陆启铿给了一个最简单的主纤维丛的例子。即开遮盖中只有一开集U = M,这样只有一联接函数 φUV( x) = e( e是G的单位元) ,于是P = M ×G叫作显然的主纤维丛。

但是,反过来,丛空间为P = M × G的主纤维丛P( M,G ) 的联接函数不一定显然的只有一个 φUU( x) = e。陆启铿进而举例说明这一点: 例如取M的开遮盖{U,V,W,…},其中U = V = W = … = M,对每一个U,任取微分映照 φU∶ U→G,对U与V,命联接函数 φUV( x) = φU( x) [φV( x) ]- 1,由于U × G的每一点与V × G的每一点相互等价,反之亦然,所以就定义了丛空间P = M × G。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在于,一般物理中在考虑规范场对应的主纤维丛时,指的就是这样的主纤维丛。

随后,陆启铿给出了主纤维丛上联络 Γ 所满足的关系式( 1. 2) :

其中,Γaμ( x) ( a = 1,…r; μ = 1,…n) 与 Γ'aμ( x) 分别是开集U与V上的可微函数。

给出主纤维丛P( M,G) 上的联络的数学表述后,陆启铿又从物理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等价代换和恒等变形。如物理上常用的李群G是矩阵李群,于是( 1. 2) 式就变为( 1. 2) ″式:

其中,Γμ= ΓaμTa,Ta是李代数的基。

再如通常物理上一般不考虑M的坐标变换,只讨论x'μ= xμ,并且 φUV( x) = S( x) 称为定域化规范变换,于是( 1. 2) ″式又变为( 1. 6) 式:

这样,陆启铿说: 联络 Γaμ就是物理上的规范势。

对比杨振宁与米尔斯1954 年论文“同位旋守恒与规范不变性”中规范势Bμ的同位规范变换关系式( 3)

可知这是显然的。

在微分流形上,两个联络的差是一个张量,对于每个联络,内在地附有两个张量,即曲率张量和挠率张量。对于正交标架丛,存在唯一使挠率张量为0的线性联络,就是黎曼联络或列维- 奇维塔联络。[18]杨- 米尔斯规范场的挠率张量为0,所以陆启铿自然的讨论到了联络 Γ 上的曲率张量( 1. 7) :

曲率张量局部坐标变换为( 1. 8) :

在给出数学中由联络 Γ 定义的曲率张量后,陆启铿从物理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等价代换和恒等变形。如物理上G为矩阵李群,且Fμv= FaμvTa,则( 1. 7) 式就变为( 1. 9) 式:

于是,陆启铿说: 曲率张量就是物理上的规范场。

对比杨振宁与米尔斯1954 年论文中的规范场场强表示( 4) :

可知这是显然的。

再如,物理上取x'μ= xμ,φUV( x) = S( x) ,( 1. 8)式就变为( 1. 10) 式:

于是,陆启铿说: 曲率张量的局部坐标变换就是规范场的变换关系。

对比杨振宁与米尔斯1954 年论文中的规范变换公式( 5) :

可知这是显然的。

规范势就是主纤维丛上的联络,这个结论就像一座桥梁,在规范场理论与纤维丛理论之间搭起了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中,规范势与主纤维丛上的联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规范势是什么? 当初物理中为什么要引进规范势? 联络是什么? 当初数学中为什么要引进联络?

陆启铿指出物理上引进规范势的传统原因是:对于物理场量 χA( x) 的常数规范变换 χ'A( x) = SABχB( x) ,其中SAB是常数,当SAB不再是常数,而是依赖于x的时候,物理场量 χA( x) 的规范变换就变成

即∂χB/∂xμ不再是协变的,为了仍然使之能够定义协变微分,就有必要引进规范势Γaμ(即联络)。

在数学上,这自然导致引进联系于主纤维丛P( M,G) 的纤维丛E( M,F,G,P) 的概念。在其上可定义局部坐标变换( 1. 11) : χ'A= ( R( φUV( x) ) )ABχB,其中 χA( x) 称为M上的R型张量。

如果给出主纤维丛P( M,G) 上的联络 Γ,就可定义 χA( x) 的协变微分( 1. 12) 式:;而且 χA( x) 的协变微分 χAμ仍然是协变的,即对E的坐标变换有( 1. 15) 式关系:

接着陆启铿又联系到物理,G是矩阵李群,R是恒同表示,命S( x) = φUV( x) ,( 1. 11) 式就化为: χ'A= SAB( x) χB; 再取x'μ= xμ,( 1. 15) 式化为:

于是,陆启铿又说: 主纤维丛上的联接函数 φUV( x) 就是规范变换S( x) 。

至此,陆启铿就给出了规范场与纤维丛两者相对应的关系。仿照吴大峻和杨振宁当年给出的那幅著名的规范场与纤维丛关系的对照表,此处也将陆启铿的结果列成对照表形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陆启铿当年这个研究工作的内容。

五陆启铿工作的影响

陆启铿的这一工作,在20 世纪70 年代初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高能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是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报告中提到的问题的解决,很多大学都纷纷讨论、研究他的工作,一时成为当时中国理论物理学界颇为流传的话题。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学院也不例外的在进行各种批判,实际上陆启铿这一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在当时是相当低调的。但是,数学物理研究的种子已经种下,必定要发芽生长。1972 - 1974 年间,因文革原因分到物理所十三室引力理论小组的“四条汉子”[19]: 数学所陆启铿、物理所刘煜奋、北京天文台邹振隆、原子能研究所郭汉英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数学物理方面的研究。1975年,高能所洗鼎昌等人开展了纤维丛与规范场方面的研究。[20]1976 年,陆启铿因为文革整顿的原因回到数学所,在他离开后的十多年间,物理所的郭汉英等人在规范场与纤维丛方面做了一系列基础研究[21]。

回想1970 年因为文革原因来到物理所的这六年,陆启铿以自己的研究实践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研究的交流,尤其是他在规范场与纤维从关系问题上的工作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理论物理的认识,这应该是陆启铿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 年,中国科学院以陆启铿曾经所在的物理所十三室为基础,成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全面开展理论物理研究,其中就包括数学物理的研究。在这之前,新中国理论物理的研究主要是原子核理论与基本粒子理论方面,其目的是为国防建设服务。[22]1979 年,陆启铿以自己的这一工作为基础,为数学所与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学生讲授“微分几何学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3]。

棋盘上的麦粒问题 篇3

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总数为:

1 + 2 + 4+ 8 + ……… + 263 = 264-1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64

格 格 格 格 格

= 18446744073709551615(粒)

人们估计,全世界两千年也难以生产这么多麦子!

与这十分相似的,还有另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梵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梵塔、庙宇和众生都将同归于尽。

工作上的问题 篇4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刚才,XX同志通报了我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XX同志就做好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当前全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时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XX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到XX、XX、XX等地考察,每到一处,一定会看看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得怎么样。X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XX水库察看水质;X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三江源察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X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尼洋河大桥,了解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一贯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特别是X月上旬,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就要进驻XX省,对20XX年以来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成果进行一次全面体检,XX县迎接检查的概率非常大,我们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保持政治定力,把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实际行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全面深入细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XX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二、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既要立足当前抓治标,也要着眼长远抓治本,各级各部门务必高位推动、高效落实,抓重点、攻难点,全力打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这场硬仗。

1.要集中力量攻重点。中央、省以及鄂南专员办共有XXX个突出环境问题交办我县,目前已经整改销号了XXX个,还有XX个问题没有整改完成。其中重点涉及非煤矿山整治、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道路扬尘治理、XX水环境治理等。在非煤矿山整治方面,按照《XX市非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动方案》要求,20XX年XX月XX日矿山恢复治理面积达到XX%以上,复绿覆盖率达XX%以上,按照《XXX关闭非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整改方案》,我们在20XX年底前要完成全县XX家矿山复绿任务,但就目前的进度来看,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针对这个问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扛起责任,进一步优化全县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加快推进高陡边坡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确保在时间节点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大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进水水量偏少,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尤其是乡镇垃圾中转站收集处置不规范,渗滤液没有按要求进行处置。针对这个问题,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属地乡镇办要加大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对全县城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开展排查,对破损严重的设施及时进行更换,督促指导环保设施规范运行。在道路扬尘治理方面,一些建筑工地和施工路段还存在围挡设置不规范,物料堆场未覆盖,土方开挖未加湿除尘,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严重等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环保局等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工地、混凝搅拌站、城区露天堆场砂场、露天烧烤、道路扬尘等点位扬尘污染管控,严格执行扬尘整治巡查值班制度,督促企业和施工方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在XXX水环境治理方面,经过我们的努力,XXX水质由原来的Ⅳ类稳定改善为现在的Ⅲ类,但依然未达到功能区划的Ⅱ类标准。针对这个问题,县环保局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退垸还湖、XX流域工业污染源管控、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管控、有害水生植物打捞等工作,逐步改善XXXX水质。

2.要查漏补缺强弱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环境问题并非一天形成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寄予厚望,最盼的是动真碰硬,最怕的是虚晃一枪,最忧的是虎头蛇尾。从面上看,全县XX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XX个,整改销号率XXX%;群众关于环保问题的XXX个信访件全部整改落实,整改回复率XXX%,数据看起来很好,但实际的效果怎么样,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比如,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这项工作年年抓,年年有乡镇出现大面积黑斑,屡禁不绝、屡禁不止;再比如,XX退垸还湖反弹的问题,XXX退垸还湖任务有XXX多亩,这项工作我们在XX年已经全部完成并且销号,但是近年来由于没有严格管控,又出现了XXX多亩的围垸;还比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不彻底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在湖岸线、河岸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内,是不允许有规模养殖场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有一些禁养区内仍有规模养殖场存在,有的甚至直接排放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养殖污水,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以上只是我点出来的一些典型问题,其他方面肯定还有不少类似整改不到位或整改后反弹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关注“八个方面”的内容和计划重点关注XX省“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全面自查,重点检查是否整改彻底到位,并以“钉钉子”的精神,“精心、精准、精细”的要求,抓常抓细抓长各类问题的整改,坚决防止“假整改、伪整改”或“死灰复燃”,确保在第二轮督察开始前补齐各类短板弱项。

3.要全面监测消盲点。要坚决做到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健全完善大气、水、土壤、辐射、噪声等全要素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区、镇、企业的三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快实现城乡空气质量监测站、秸秆禁烧监测点全覆盖,中小河流、重点湖库、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全覆盖,重点工业污染源、固体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管理监管全覆盖,确保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要坚决做到环保联合执法全覆盖。建立健全环保联合执法机制,由县环委会领导,县环保局牵头,公安、质检、工商、住建、畜牧等部门配合,从环评、建设、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持之以恒抓好环境日常监管,做好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企业,该停的一定要停,该关的一定要关,该罚的一定要罚,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绝不姑息迁就。要坚决做到生态文明宣传全覆盖。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电子屏、等平台载体,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低碳、节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要建立健全环保舆情监督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处理社会舆情、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坚决有效防止负面炒作,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第三,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切实增强工作的向心力、执行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1.工作责任要再压紧。必须压紧压实企业、部门、属地党委政府责任,通过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属地党委政府管理责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县环保局作为环保工作第一责任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督办作用;发改、农业、畜牧、住建、水利、国土、交通、城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联动、整体推进。各乡镇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调动辖区一切力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企业法人、项目业主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治污主体责任。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问题整改要再聚焦。要始终坚持尺度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着力推动问题整改见底见效。相关责任单位紧盯中央第二轮环保督查工作标准和要求,紧扣当前整改工作实际,聚焦斧头湖水质、非煤矿山复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扬尘管控、乡镇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置、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水源地保护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配强整改力量,对已经完成整改的要及时组织“回头看”,对正在整改的要调集力量集中攻坚,确保整改经得起检验。同时,职能部门与乡镇办之间要精诚合作,共同做好问题整改、申请验收、销号清零、建章立制等工作,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切。

3.跟踪督办要再细致。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常态化的督办督查,一督到底、不留死角;对中央、省、市、县确定的重点环保工作任务,坚持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年终结账,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追责问责到位。同时,要切实用好年度考核这根“指挥棒”,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绿色政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要严格落实中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以及省、市出台的实施细则,对生态环境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监管不严格、懒政不作为的人和事,严肃追责问责。

工作上的问题 篇5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这对于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情况看,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现象发生的主要领域,是群众意见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既有这项工作在政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又有这项工作在政府自身建设上特定的针对性、目的性。

我市近年来是十分重视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治理工作的,通过抓制度和体制建设,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如健全监管体系,在市、县两级组建了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突出重点监管,以扩大内需、移民重点工程项目作为重点加强监督;完善监管制度,先后出台了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将受理投诉、查处典型作为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的重要抓手,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应看到我市工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招投标工作有待规范,虚假招投标、围标串标、借牌和挂靠投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低价中标高价结算、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设计变更不规范;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等等,严重妨碍了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这说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既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紧要的任务,抓好这项工作既要惩防结合、统筹治理,更要健全制度机制、标本兼治。这里我从政府工作的角度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近期的几项工作

一要明确工作任务。这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总的要求是,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用2

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专项治理需要把握的重点任务是,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进一步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推进决策和规划管理工作公开透明、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有关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着力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次专项治理,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建设项目决策和招投标(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企业技改项目等的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出让、城乡规划管理、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包括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采购和药品采购)以及资金安排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在解决老大难、关键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实现专项治理的阶段性目标。

二要制订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均印发了实施方案,对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任务分解、主要措施、责任单位、工作步骤和保证措施作出了详细规定。我们市里正在参照中央、省上的治理方案,制订我市的治理实施方案。各牵头部门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或专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治理的重点问题、解决措施、工作进度和实施要求,推进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要落实部门责任。中央在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把任务分解为8个方面,明确了专项治理措施及相关责任单位。目前,我市已比照省上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由陈小立同志任主任。各牵头部门要围绕中央确立的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负责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制订各方面工作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统筹相关部门推进各领域的专

项治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既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的工作,又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专项治理工作。这里,对8个方面专项治理任务的相关责任单位加以明确:

发展改革系统:要牵头抓好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着力解决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公正、透明、依法实施;着力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促进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国土资源部门:要牵头抓好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工作,着重解决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征地拆迁,以及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和综合监管平台。

城乡建设部门:要牵头抓好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着重解决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在房地产开发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以及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水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安全监管部门:要牵头完善安全管理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严格查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财政部门:要牵头抓好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的管理工作,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严重超概算等突出问题,规范物资采购活动,促进工程建设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

经委系统:要牵头抓好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着重解决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工程建设领域信

用缺失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

监察部门:要着重解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城乡规划审批、土地和矿业权审批出让以谋取私利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搞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关于如何抓好专项治理

一是组织深入排查。一方面要开展好自查。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着力查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依法合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否安全合格。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对违反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理。另一方面要搞好重点督查。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组织督查,及时查处典型,推动面上工作。各区县及有关部门的自查情况加强督查,对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认真地加以处理。

二是严肃查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部门、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协作查处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立项管理规定,坚决查处和纠正未经审批、环境评价、用地预审而擅自从事项目建设的行为;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和纠正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投标单位围标串标、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等问题;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厉查处非法占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调整容积率、违法拆迁等问题;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查处和纠正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工作中要敢于碰硬,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处分的要处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是抓好制度规范。要对区县和部门制订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法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综合分析相关法规制度之间的衔接,不适用的要及时废止,不健全的要尽快修订完善。各区县、各部门在开展专项治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有效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公共权力的运行,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良好机制。在建设项目决策工作中,要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制度,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工作中,要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在规范土地出让工作中,要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完善质量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

四要完善体制机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既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通过专项治理,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推进土地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市场体系的规范、透明和完善,彻底打破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工程建设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要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进一步解决工程建设方面的部门职责交叉、重权轻责、权责脱节和关系不顺等问题。

此外,在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过程中,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加强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容易产生不正之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入手,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丰富公开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设立举

报电话、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公开项目资金的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审批事项、服务程序、办事方法,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工作上的问题 篇6

近年来,我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整体抓质量、学校管理抓规范、发展引领抓党建、安全工作抓责任,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X处,其中小学X处、初中X处、九年一贯制学校X处、高中X处、特殊教育学校X处、中等职业学校X处、公办幼儿园X处;教职工X人,在校学生(幼儿)X万余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建住宅小区数量激增,特别是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城区人口大量增加,城区中小学生呈持续增长趋势,部分学校招生片区内居住区相对集中,学生数超出学校原有承纳能力,造成中小学的“大班额”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全县中小学共有教学班X个,在校学生X

万人,其中,城区教学班X个,学生X人;农村教学班X个,学生X人。全县共存在大班额X个,占全县总班数的X%,其中城区大班额X个,占全县大班额总数的X%。

一、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原因分析

(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增多导致学位紧缺。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进城买房子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随迁子女到城区学校就读挤占城区教育资源,导致城区学校学位紧缺。

(二)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学位紧缺。201X年启动了单方独生子女可以审批二孩的生育政策,201X年10月通过了201X年X月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201X年开始,我县的人口出生呈整体增长趋势。201X

—201X年的出生入口数分别为X人、X人、X人、X人、X人,最高峰达到近X万人。这其中,有大部分学生将会聚集到城镇学校就读。出生人口不断增加,学校班额要求控制。减小班额,就要进行扩充班级;扩充班级,就必须配备足够的师资,各个学校的入学压力越来越大。

(三)学校服务片区内人口的增长导致学位紧缺。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的布局是按照原先平房的居住人口设计。随着城区开发的不断推进,大部分棚户区都已改造成楼房,居住人口密度与原先相比成倍增加,而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进,增加了学校的入学压力。同时,每年有近X个县外务工人员子女回流到本县就读,增加了城区学校入学压力。

二、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情况

主要采取“建学校、搞化解、抓招聘”三项措施,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一)加快推进新改建学校建设工程。201X年—201X年,全县共规划总投资X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X处,新增教学班X个、学位12240个,其中,XXX小学、XXX小学已于X年投入使用,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已于201X年投入使用,第X实验中学、XXX中学、第X实验小学已于201X年投入使用,第X实验中学、第X实验小学工程主体现已基本完成,X月份完成外部建设,X月份完成内部配套,X月份将如期投入使用。这X处学校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一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二)全力化解“超大班额”。按照“一校一级一班一策”工作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化解方案,在寒假期间全力化解“超大班额”问题。本着“能用则用、能改则改”的原则投资X余万元,在学校内部改造教室X间;借机构改革之机,将原县XXX部分办公室改造成学生教室,供第X实验小学使用;将县XXX局腾退出的办公楼用于实验中学办公,实验中学腾退出办公室、学科功能室、藏书室、宿舍楼改造成教室。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全县X所学校的个“超大班额”全部化解完成。

(三)完善教师招聘机制。从201X年开始,公开招聘在编教师时,实行乡镇学校和县直学校分开招聘的模式,直接为城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城区学校聘用合同制教师,缓解因解决“大班额”问题而带来的城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合理制定化解方案,梯次解决“大班额”问题。托清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底子,建立工作台帐,按照

“一校一案”工作要求,制定详细化解方案,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梯次解决“大班额”问题。从201X年秋季开学起,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X人/班,中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X人/班,起始年级全部消除大班额。从2020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城镇普通中小学基本消除大班额,并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控制学校大班额。

(二)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持续增加学位供给。根据城区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新建小区配套、城区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中小学服务半径等因素,联合财政、规划等部门,积极进行调研论证,坚持县域统筹,一校一案,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大力推进学校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城区学位数量,利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到2020年要消除中小学大班额,达到标准班额,需要对城区学校进行扩班。一是按照“退一补一’’的政策,及时足额补充在编教师。每年招聘在编教师X余人,以满足现在学校班额的教学需求。二是为解决扩班造成的教师需求,借鉴青岛、潍坊等地经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合同制教师,实行合同管理。据初步测算,2019年需教师X人,2020年需X人。三是加强学校内部挖潜,鼓励学校校长带头任课,教干必须任课,返聘退休教师回校任教,全力挖掘学校教师资源。

(四)创新学校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中小学结成办学联合体,形成集团化学区。组建以城区优质学校牵头的教育集团,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探索建立“城乡互动、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教育管理统一实施、教学研训统一组织、评价体系统一建构、教育质量统一检测,共建优势项目、共育优势学科,合力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断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初步探讨,将第X实验中学、XXX街道XX初中作为实验中学分校,X处学校组建X个教育集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

(五)健全完善招生办法,严格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坚持网上报名,坚持阳光分班,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公开、透明。高中严格按照招生计划进行统一招生、统一录取。规范学籍管理,做到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人籍一致。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强国之策。我们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斜面上的摩擦力问题 篇7

力学部分涉及静摩擦力的内容比较复杂, 是学习的难点.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决定, 有一定的取值范围 (0≤f≤fm) ,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外力有关, 具有突变性, 故难度较大.下面我们以“静摩擦力”为题根, 从不同角度, 展开多向思维, 通过一系列演变过程研究这个知识点.

例1 如图1所示, 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 A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 B悬挂着.已知质量 mA=2mB, 不计滑轮摩擦, 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 但物体仍保持静止,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绳子的张力将增大

(B) 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 绳子的张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D) 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解析:本题属于平衡类问题, 已知物体运动状态——平衡, 判断所受各力情况.

对B受力分析如图2右图:受重力 mBg 和绳拉力T.由平衡条件有T=mBg.

对A受力分析如图2左图:受重力 mAg、支持力N、绳拉力T′、摩擦力 f.则有:

Τ=Τ=mBg.G1=mAgsin45°mA=2mB}G1=2mBg

因为G1>T′, A有向下运动趋势, A与斜面间必有摩擦力且方向向上, 为 f.

由平衡条件得:

N=G2=mAgcos45° ①

G1=mAgsin45°=f+T′ ②

T=T′=mBg ③

由①②③可知, 当倾角增大时, 有如下结论:

绳子张力T不变;

物体A对斜面压力N减小 (因为 cos50°<cos45°) ;

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 f 增大 (因为 sin50°>sin45°) .

答案: (B) 、 (D) .

例2 如图3所示, 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 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 (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P悬于空中, Q放在斜面上, 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 P、Q仍静止不动, 则 ( )

(A)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解析:设P、Q质量分别为 mP、mQ.

对P受力分析如图4左图:受重力 mPg、绳拉力T, 由平衡条件得:T=mPg.

对Q受力分析如图4右图:受重力 mQg、支持力N、绳拉力T′.Q是否受摩擦力, 要由Q的运动趋势来确定, 因为不知P、Q质量关系, 所以分三种情况讨论:

重力的两个分力G1、G2:G2=mQgcosα, G1=mQgsinα.T′=T=mPg.

当G1>T′时, 即 mQgsinα>mPg 时, Q有沿斜面向下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f.由平衡条件得:

mQgsinα=mPg+f ①

当G1=T′时, 即 mQgsinα=mPg 时, Q无运动趋势, 摩擦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得:

mQgsinα=mPg ②

当G1<T′, 即 mQgsinα<mPg 时, Q有沿斜面向上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f.

由平衡条件得:mQgsinα+f=mPg ③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 仍保持平衡状态, Q受力如图5所示.在沿斜面方向上, 又受一个F的分力F′, 在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下, 平衡

方程分别为:

mQgsinα=T′+f′+F′ ①′

f+mQgsinα=T′+F′ ②′

mQgsinα+f′=T′+F′ ③′

由①′②′③′可知加上恒力F后:①′中摩擦力 f ′减小, ②′中 f ′增大, ③′中 f ′增大.

综上所述, Q受的静摩擦力可能增大, 也可能减小, 与P、Q质量关系有关, 绳上的拉力不变.答案: (D) .

例3 如图6所示, 物体E、F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 E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 F悬挂着, 已知E的质量为10 kg, 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不计滑轮的摩擦, 求F的质量的范围?

解析:对E、F受力分析如图7:F受重力MFg、绳拉力T;E受重力MEg、绳拉力T、支持力N、摩擦力 f.

(1) 当MEgsin30°>MFg 时, E有沿斜面向下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由平衡条件得

MEgsin30°=MFg+f ①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MF有最小值MF1,

fm=μMEgcos30° ②

由①②得:

MEgsin30°=MF1g+μMEgcos30°.

代入数值得:MF1=0.67 kg.

(2) 当MEgsin30°<MFg 时, E有沿斜面向上的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f.

由平衡条件得:MEgsin30°+f=MFg ③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MF有最大值MF2, 由②③得:

MEgsin30°+μMEgcos30°=MF2g.

代入数值得:MF2=9.33 kg.

综上所述MF的取值范围为:

0.67 kg≤MF≤9.33 kg.

例4 将一质量为5 kg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 并沿斜面上施加一个拉力F, 使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为30°, 物体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 求所加力F的取值范围.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8所示:受重力 mg、支持力N, 拉力F, 摩擦力 f.

(1) 当物体受力F较大时, 有向上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f.

由平衡条件得:mgsin30°+f=F ①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F有最大值F1:

fm=μmgcos30°.

代入数值得:fm=53Ν8.66Ν

由①②得:F1=mgsin30°+fm,

代入数值得:F1=33.7N.

(2) 当物体受力F较小时, 有向下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 由平衡条件得:

mgsin30°=f+F ③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F有最小值F2.

由②③得:mgsin30°=fm+F2,

代入数值得:F2=16.34N.

综上所述 , 保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F的取值范围为:16.34N≤F≤33.7N.

例5 将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 并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拉力F, 使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为了能使物体在斜面上既不下滑, 也不上滑, 所加拉力F的最小值为F1, 最大值为F2, 如图9所示, 则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多少?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9:受重力 mg、拉力F、支持N、摩擦力 f.

(1) 当F取较大值时, 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由平衡条件得:mgsinθ+f=F.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F为最大值F2,

则:mgsinθ+fm=F2 ①

(2) 当F取较小值时, 物体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 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

mgsinθ=F+f.

当 f 取最大值 fm 时, F为最小值F1,

则:mgsinθ=F1+fm ②

由①②得:fm=F2-F12.

上述五题, 都是考查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 解题条件不同, 设问的角度也不同.例1:已知A、B质量关系, 变量为斜面倾角变化, 考查静摩擦力情况.例2:P、Q质量知, 加一外力后, 判断静摩擦力变化情况.例3:已知一物体质量, 求另一物体质量范围.例4, 已知物体质量, 求所加外力范围.例5已知物体质量及所加外力范围, 求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上述五题有共同特点, 均有斜面问题, 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实乃一题多变.

聚焦中外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篇8

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实行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4)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

(5)明初:推行一条鞭法。

(6)清初:实行“更名田”和地丁银制。

2.生产工具的演进:

(1)商周时期:使用木制、石制及少量的青铜农具。

(2)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

(3)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耕犁出现;桔槔灌溉。

(4)战国:铁器使用范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

(5)曹魏: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6)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注意:动力改革——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解放了人力,但并不彻底;筒车则完全解放了人力。

3.兴修水利:

(1)夏、商、西周:农田水利有了较大发展。

(2)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3)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郑国修建郑国渠。

(4)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6)隋朝: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7)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

(8)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1万多处。

归纳:水利的三项功用——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4.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1)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传入中原地区。

(2)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注: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最初多为粮食作物,后来农副产品增多,很多是经济作物,反映了农本经济向商品经济逐渐过渡的趋势。此外,农作物种植的推广有南北交流的趋势。

5.生产经验总结: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2)明清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记有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

6.土地资源的开发: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

(3)唐朝时期:江南土地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围湖造田,放火烧山,向山要田。

7.商品化农业的发展:

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明代引进高产农作物,明清时期,棉花、蚕桑、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其典型特征。它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2.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2)封建土地国有制:其形式主要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

(3)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重要补充。

3.总结认识:

(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

(2)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特点):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税逐渐向货币税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成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租庸调制为标志。

注:汉代征收的更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代役税,与募役法一样,都是纳钱代役。

(5)税种由繁多到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3.赋税制度演变说明的问题: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征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以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反映。

4.赋税制度演变反映出的实质问题:

赋税制度的变革或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5.赋税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赋税制度的制定与变革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赋税征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保证社会的稳定。

应注意多角度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1)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编户制度、租庸调制。

(2)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3)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4)有利于减轻农民徭役负担的赋税制度——更赋、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法和一条鞭法。

(5)有利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的赋税制度——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6)有利于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7)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的赋税制度——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8)我国历史上为解决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进行的赋税改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二、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一)状况

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3.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强占沦陷区的大量耕地,并低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村粮荒普遍,饿殍遍地。国民政府在农业上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造成农村经济的衰退。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等地开荒成绩显著。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二)中国近代重要的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并没有真正实行。

注意:从生产关系三方面内容掌握和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空想性。

2.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注意:区分这个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注意: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上调整也包含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政策。

延伸拓展: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可与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相关知识相联系。

注意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在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2)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都是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3)减租减息是在不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减轻封建剥削。

(4)农业合作化,是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5)家庭联产承包所有制,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户经营。

四、世界近现代史

(一)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1.英国: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也有了受雇在牧场和农场劳动的农业工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大批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开拓了国内市场。

2.法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购地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但也造成了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使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相对比较缓慢。

3.美国:《宅地法》。

为了扭转美国南北战争的形势,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这一措施调动了人民革命的积极性,加速了北方的胜利;同时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注意:理解《宅地法》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5.俄国:农奴可以赎买份地。

1861年改革中,农奴制被废除。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二)苏俄和苏联的土地和农业政策

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农业方面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它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这也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农业方面的内容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4.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农业集体化虽然暂时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5.赫鲁晓夫当政期间重点对农业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没有打破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

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重难点突破】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影响

(一)基本条件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民族间、地区间、中外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前朝农业的发展。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深化理解:关于农业发展的原因,可从内部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加以理解:

(1)内部原因: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的改进和进步;②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④水利工程的兴修等。

(2)社会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②统治者的重视;③民族间、中外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二)影响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维护;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又会破坏生态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对经济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内外经济的交流和联系,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一)地位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中国古代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如隋唐以来的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二)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2.农业是国家富强、势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民强的标志。

3.农业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一)转移进程

(二)转移规律

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转移主要是指从关中地区向黄河、长江流域的转移,由北向南转移主要是指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转移。这两种趋势相互交织,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转移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6.政治重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五)启示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一)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

(二)影响

1.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

2.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三)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

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二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如隋唐的均田制、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虽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不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阶级通过起义的方式,进行均田免粮,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成功。

五、自然经济

(一)总体特征

1.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

3.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4.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二)解体过程

1.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走向消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封建经济消亡。

六、重农抑商政策

(一)含义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因此,历代封建政府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

(二)原因

1.农业能带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

6.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三)实质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四)评价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关于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2018云南玉溪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简析善意取得下一篇:水的用处幼儿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