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论文(共8篇)
中职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学校教学论文中职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刍议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4、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中职教学论文 篇2
一、中职语文应以专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专业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我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结合到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模拟训练。只有把教学的课程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
2. 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组合本专业的新的模块群,使语文课程更适应专业需要。建立语文教学核心模块,构建语文基本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各专业必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语文知识核心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商贸物流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我根据商贸物流类专业的需要设置语文专门知识模块体系,教学内容分三方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每块教学内容又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
基础课程的内容衔接初中,对应《大纲》规定的能力标准,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职业课程的内容是就专业的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语文教学在结构上采取开放式的模块组合,专业不同模块组合也不同,模块可以在课时上进行定量化,给予一定的“学分”相配合,保障模块有效运用,也有利于“学分制”教育的推行。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中职语文考试不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更不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我们不能用分数来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职语文考试要体现专业特点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建立中职语文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力求让评价更具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力求让评价充满生活情趣。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定评相结合。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促使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双向互动的评价。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制造条件。
2.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考评。
中职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5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质量,旅游成为人们普遍选择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放松心情,我国的旅游业也在持续发展,但相应地也出现了旅游从业人员不足的现状,一方面是旅游专业人才较少,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职业要求,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要认清当前的旅游教育现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在中职旅游教学中还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只有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一、中职旅游教学现状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教学现状,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改进当前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当前中职旅游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有待提高。从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基础差、不爱学习,并且个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自我的问题,从近几年的招生来看,学生质量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不仅仅学生质量上有待提高,在学生数量上也存在下降的趋势,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扩建,学生选择的余地多,生源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这也是影响当前旅游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有待改进。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质量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当前的中职旅游教学来看,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进中,教师还要从自身的教学出发,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学习平台。
(三)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难发现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很多学生都是由于自身基础差,没有达到普通或者重点高中的要求因此会选择职业高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才能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改进中职旅游教学措施
针对当前中职旅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职业教育宣传。针对当前中职旅游的生源问题,教师在招生期间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让人们了解到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并且能够让学生自觉的选择中职学校。此外,还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当前我国的旅游现状,帮助他们分析旅游专业的就业情况,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对旅游行业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和家长才能心甘情愿的选择旅游专业。通过这种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旅游专业,才能提高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良好的生源质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当前旅游行业中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职旅游教学中,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作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引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因此,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正确的观念要及时改正,认清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第二,加强学生基础教学。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旅游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带来形象生动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场所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比如,讲解餐饮服务以及客房服务练习时可以利用学校的餐厅以及学生的宿舍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得到实际锻炼,并且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这就使得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旅游场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应对相应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中职电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篇4
电力拖动线路安装技能课的第一次课的主要任务是:
1、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器之间的导线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硬线羊角型,硬线直线型,软线弯曲型
2、硬线拉直工艺和平面内直角弯曲工艺
在上课过程中,我采用了边讲边演示操作的形式。学生看着弯曲的导线经老师双手一拉就变成了笔直的导线,都流露出激动和兴奋,一下子就把学技能的热情调动了起来,颇不急待地操练起来,可学生并不能一看即会,需要教师把技能进行分解展示,并讲清要点,而且要对领悟能力弱的学生多示范几次。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认真,接线的工艺也不错。
这门课我已教了好几次,以前我没有把基本工艺单独进行分析讲解,采取让学生模仿完整的线路板的方式,结果学生的工艺水平不高。这次我先把基本工艺进行了分解、示范,希望学生对这一技能学习有一个好的开端。
线路安装教学反思
维修电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维修电工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维修电工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次维修电工课的教学反思:
在讲授《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安装》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图纸做,两人一组,可以互相讨论。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按照图纸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的,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教学反思
(一)知识目标:掌握在电工板上正确安装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满足工艺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全班学生分成五个项目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安装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学生在已经掌握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安装更能符合工艺要求,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技能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思、安装的意境等,甚至通 1 车演示结果。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的反思
两种问题教学法,学生有意学习的成绩,不论是即时成绩或延后成绩,均比无问题的单纯阅读要好,但前置问题教学法将学生的注意局限在与问题密切有关的内容上,因此在偶然学习(即与问题无关的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可以克服上述情况,因而我们在具体操作时,采用后置式问题教学法为多,但后置问题教学法对上课的时间相对较难控制,需要教师适当调控好课堂节奏,按时进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步,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解决要追求彻底,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问题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会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问题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导,民主氛围的创设。应该明确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驾驭好课堂,这样才会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专业课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背景
在职业高中已就业的学生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书本上全盘账务处理的理论非常熟悉,可是真正进了用人单位,工作却不知如何下手,甚至出现差错;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裁剪衣服;烹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烹饪;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胜任不了银行的工作;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电脑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用电脑设计作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专业课是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离开了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如何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我们的老师十分重视书本理论和课堂教学,他们严谨治学,勤奋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
这里,还有一个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2、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不轻言失败、不轻言放弃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礼貌修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
二、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特点
(一)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 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2、实践:
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3、实践教学:
泛指一切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其组织方式、举办地点、时间都可随机而定。它的理念是全方位学习,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各项共通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它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
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接受性的教学特点,它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实践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话题,是对课程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2、问题性:实践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形成问题,然后去探究,是一种问题本位的学习。
3、体验性: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亲身的体验和研究,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
4、协作性: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开放性:实践教学给学生一个独立的人格、思维、活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选择认知、参与、发展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现个性、能力、学业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与课堂教学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二者相互联系,互相补充。
三、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它依据的理论不仅包括心理学上的智力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也包括教育学上的成功教育发展动力理论、主体生成论理论。
1、智力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有遗传的原因,但环境的熏陶、适当的教育方法的训练功不可没。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罗杰斯、马斯洛、布卢姆等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和谐整体发展,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相互渗透,既重视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不仅关心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塑造完美的个性。
3、动机理论
据伯洛菲等人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小由三因素决定:(1)期望,指学生对自己成功的希望。(2)价值,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有效性地认识。(3)气氛,指学生所感受的教学气氛。此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成功的体验也影响学习动机。
4、成功教育的发展动力理论
该理论表述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
5、主体生成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促使每个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为归宿,必须将学生真正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实践不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
四、问题探讨
(一)如何推进和开展实践教学
1、明确一个主方向。
发展是硬道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应把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个主方向。比如我在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对消法的知识有准确的掌握,同时又能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身利用消法维护权益的能力,我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实践教学。我把学生带到了法院,旁听整个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过程,回校后又让学生开设模拟法庭,我给出了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有关消费者权益的纠纷:某消费者从书店买了一本书,回家后发现书缺页,于是他第二天去书店进行更换,书店负责人给他换了新书,但拒绝了他要书店赔偿他来时1元钱车费的请求,为此他将书店告上法庭,花去了2000多元诉讼费。我要求学生以原告、被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的身份,在模拟的法庭中当庭进行辩护和审理:到底这1元钱该不该赔?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为了1元钱而花2000多元的诉讼费去打官司?你认为这场官司谁最后会赢?这次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情绪热烈,他们竞相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同时他们在口才、思辨、组织、策划、协调、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整合两个主载体。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两个主要载体,实践教学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它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接收性学习方式,但二者并不矛盾,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对提高整个教学效果的整合作用。我们进行实践教学不是让学生赶红火、走过场,它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我在讲授《储蓄与银行会计》中柜员制和利息计算时,采用了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带到了银行,让他们亲自做储户去体验从开户到结算、计息、上缴利息税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同时让他们观察银行柜员的设置、挂牌的利率表,并自设问题、自己尝试解答。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对书本上知识的创造性的应用、补充和发展。
3、把握三个主环节。
教师要实现自己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把握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个主环节。
事前预防就是要对自己的实践教学提前有一个统筹的规划,避免出现问题。比如我在讲授《信用卡》中“信用卡市场调查”一课时,采用了实践教学法,我将被调查者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无收入群体和外国人群体,然后带领和引导学生围绕这五大群体展开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情况的调查。调查前,考虑到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我们分别设计了中英文两种问卷,并对整个调查活动进行了策划、任务分工,明确了责任。结果正式的调查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得到了美国人、埃及人、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反馈的关于信用卡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事中控制是指对实践教学现场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引导。比如在对信用卡市场调查时,有些同学见了陌生人不知道如何开始话题,有些同学见了外国人礼貌过度,有些同学遭到拒绝就想放弃,还有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应该适时加以鼓励、引导和管理。
事后监督是指对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以获得关于实践教学效果的真实信息。实践教学需要评价,但不要过多、过繁的量化评价,不要过分纠缠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而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欲、参与度的评价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评,使评价真正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4、统一四个主要素。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这四大要素是个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在优化的过程体验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他们个人的充分发展。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情境高质量地完成了他们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优化的教学情境融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克服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因缺乏实践而削弱应用性的弊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课堂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知识无系统状态的缺陷。
总之,要推动和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必须着眼发展性,诱发主动性,强化体验性,渗透教育性。
(二)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不光是带学生到外面参观、调查、访问,其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起实践教学,有人就会想到带学生参观、访问,甚至玩儿,这实际上是把实践教学变成了走过场。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去表达、去投入、去收获。实践教学不是地点的简单变化,而是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的是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变化,它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和升华。
2、注意实践教学必须从实践出发,必须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出发,不应该不切实际地虚拟情境,忽视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即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和能真实体验的环境。虚拟情境缺乏可实践性,起不到任何实践教学的作用,相反还可能误导学生。这是实践教学最忌讳的事情,我们应该避免。
3、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活动的结果,忽视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往往不能应对学生的变化,总是把学生引向预设的情景。
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之处就在于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它与传统教学的理念不同之处在于,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强求学习结果的统一性,更关心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切忌过分强调结果,把学生引向预设的情景,而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要求,提供信息启发思路。
我们专业课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在自己的教学阵地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书目
《学习的革命》 上海三联出版社
《管理学》 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教育新理念》系列丛书 主编:周宏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创新教育于教育创新》 陈培瑞 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上 《现代教育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主编:周宏、高长梅、邢莉娅 经济日报出版社
学电子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项目式教学”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启发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有重要作用。
上好一堂专业课是专业课教师业务水平成长的永远课题。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夯实专业基础课,变革传统的教师讲授法、知识传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是新鲜话题。但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就业环境不良,致使职高生源素质连年下降。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厌学、弃学情绪十分严重,更谈不上对专业有什么兴趣。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极易导致学生再次在职高学习中受挫,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很差。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难以体现差异性,学生的多元智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差。
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提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的记忆保持长久。因此,在课堂中探询如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主探究能力,建立多元对话机制,引导学生慢慢喜欢上专业课,这是我们每位专业老师应负的责任。
方老师本节“晶闸管”是电子技术基础的实用元件,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晶闸管的结构复杂,理论强,要达成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围绕形成学生上述能力进行教学是关键。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专业态度。虽然学生已是高二年级,有一定电工基础和前期模拟电子理论,但由于本课内容结构枯燥、抽象,加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好,提高学生兴趣自然成了老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的需求。方老师的教学策略之一是引入多种多样的演示电路,直观物理现象勾起学生的想象思维,引起学生探究专业理论的兴趣,而后落实晶闸管的结构、原理、作用;二是构建多元的对话形式,通过“做中学”“边动手边理论”等手段,从而让主体在兴趣、想象探究过程中不断理解基本功能及应用。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演示现象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整节的学习以“探究—发现—对话—巩固”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专业,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情景介绍:
方老师开场没有很大很亮的架势,而是很随和,很轻松地点名课题,接着不慌不忙地拿出各类晶闸管,语言生动、亲切,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课堂。
为了让学生能印象深刻,引起学习本课内容兴趣,教师开始演示声控彩灯,将灯插上电源,教师击掌的声音使得在讲台上的灯忽亮忽暗。此时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方老师的表演有些诧异。方老师顺势介绍了电路的核心开关元件-----晶闸管。
为了解释晶闸管的开关作用,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又掏出固态继电器做起了演示,学生开始跟着方老师“玩”起了电子。
方老师看学生开始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便用PPT演示晶闸管的结构原理。在讲到两个三极管可以做成晶闸管时,方老师又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拿出做好的等效电路,演示如何用小信号去控制一盏灯的亮暗。学生开始明白(晶闸管)可控硅原来是这样来的。
至此,通过几个演示老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电子专业学习兴趣,达到情感目标。
接着是学生体验,学习探究的时间。师发给每个学生一节电池、电珠,还有一个小可控硅,在幕布上出示了连接图,为了能给中层次水平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方老师在黑板上特意还画了实物连接图。不太熟悉的学生开始有点难度,经老师巡视指点,开始慢慢连接电路。当课堂上的小电珠随着同学的人体触发点亮时,教室开始沸腾起来,啊!原来电子有这么神奇,这么好用。
有学生说:“真有意思”!于是师乘胜追击,“同学们!现在如果我要你们关断可控硅,让电珠暗下来,怎么办”?有同学马上就回答:“关断电源”。师给予肯定,并在幕布上出示四个思考题,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可控硅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一一作出总结。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控硅的应用很广泛,为了说明它的用处,方老师用了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如家庭调光电路、调速电路,讲到兴致处,只见他又在箱子里翻出一个收音机控制彩灯,当同学听到收音机里的新闻播报声去控制白织灯亮暗时,学生又激动了一会,心想,这个老师真会玩。
方老师设计的思考与练习题争对性很强,很简练,学生从刚才动手连接电路后,稍作思考,即能答得上来。为了能让学生记住可控硅的三个脚排列规则,方老师还给编了一个口诀给同学们,便于记忆。
至此,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老师的任务驱动下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升华,同时本课的重点内容得到巩固。最后,方老师布置了一个学生为之高兴的作业,那就是送给学生刚才已发的元件,回去连接更多的应用电路。学生回家还可以“玩”电子而高兴。
课后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立人为主旨,以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与理论意义,对激发职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
为使学生的兴趣及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中始终存在着“对话”。这种对话表现在电子电路的有声有色演示,灯的亮暗,收音机的声音,教师的“玩具”,以及学生自己的操作任务。无论是对可控硅的认识,对可控硅结构的理解,还是知识的应用,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观察,并思考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讨论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起点,以趣导学,以“玩”督学,设计实验思路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激情,以进入最佳状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注重学生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教”的正确定位在于策动学、引导学、促成学。案例中方老师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指令性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玩”来实现,用启发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玩”电子。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主体活动过程中,教者以调整难度,提供支持,分层疏导等方式给活动以切实的帮助。这样的教学过程使主体情知互补,心智并进,思维、语言、情意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方老师“玩”好电子还体现在对学情的分析很到位,他不仅能自己“玩”给学生看,更能让学生适时参与“玩”。本案例中为使职高生能参与其中,设计的电路操作可操作性强,器件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简单但含有创意的实验。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知识结论,同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与单向且被动参与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相比,这种知识获取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它决不是一知半解的,更无需死记硬背,因而是一种“优质”的知识;学习者亲历知识的发生、创造过程,由此形成并拥有的知识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因而是一种“活化”的知识;另外,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而这些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从事探究工作所必需的,因而还是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意义的“长效”的知识。
中职教学目标 篇5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教育界对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也有许多种。如布卢姆等人提出著名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修订版)中提出的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目标;以及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改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
中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确立?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似乎没有统一的规定。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是否可以从中职的培养目标出发,确立教学目标?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中职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下面四种能力: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地、合理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相关业务和技术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这是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其他专项能力。
2、方法能力
是指个体在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掌握、运用工作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这是一种基本的发展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决策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经验总结和推广能力。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个体与个体、团队及社会的交往、沟通和协调能力。是一种超越一般的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能力。既是一种生存能力又是一种发展能力,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宣传和组织能力、与人合作和协调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
4、个性能力
个性能力又称为人格能力或人性能力,是指个体的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对职业活动的影响能力,是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包括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责任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借鉴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中职专业课的教学也可确立为三类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和个性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相当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相当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社会和个性能力目标相当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如:电工电子专业中电功与电功率的计算和测量的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说出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区别和联系,写出计算公式;
(2)能计算简单直流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和电功率;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测量简单直流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2)认识电度表,能解释用电器上标注的额定功率的意义,会计算和估算电费;
3、社会和个性能力目标
(1)体会电学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的作用,逐步树立专业自豪感;
中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修订和完善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我院中职各专业能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要特别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技术发展态势,使修订和完善后专业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地方、行业特色和中等职业教育特色。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具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要注重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要加强能力培养,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3、坚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设置课程。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专门化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必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选修内容。要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兼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要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认真研究各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重视实训教学的安排与落实。要有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及时间保证,并注重内容和效果。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自觉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结合地区、学院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注重灵活性、体现职业性,保持一定的机动性,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尝试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探索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式。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学院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各专业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实行学分制的专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确保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各专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教学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实训累计总学时不少于半学年。
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七、教学计划管理
中职化学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中职焊工,化学学习,实验教学
1 第一节课重要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限制, 导致现在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课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辍学多年, 虽然以前学习过化学, 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 必然造成对化学厌学, 甚至不学。这样对化学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让化学教师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应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这一门课, 对化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上课, 那么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的第一节课是从一起起焊工由于不懂化学的基本知识而引起的事故开始的, 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事先从互联网上收集几组事故实例, 以课件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如:实例一:焊工在舱内及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中毒;实例二: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 引起爆炸;实例三:焊补装酸罐爆炸;实例四:焊补渗漏的酒精桶爆炸;实例五:焊补空汽油桶爆炸;实例六:离子弧焊健康危害事故。并对每一个事故原因详细的分析, 介绍如果我们学好化学就不会发生上述悲惨的事故。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化学, 并安下决心学好化学。只要学生对化学有了一个重新认识, 接下来的教学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2 结合专业课教学
由于中职化学的课时安排较少, 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一般能讲到第五章, 最多能讲到第六章。化学教学如果结合专业课, 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学习和专研相关专业知识, 我主要学习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焊工工艺学》 (第三版) , 把其中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一一列出, 结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化学》 (第四版) 适当调节教学安排。具体调节如下:第七章烃, 增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化合物, 第五章重要的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 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在第七章中教学的重点是烯烃、炔烃。特别要对烯烃、炔烃与氧气的燃烧反应, 对于氧气不足、氧气适量、氧气过量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五章的教学重点是焊接中常用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第六章的教学重点是铝、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特别是铝、铁、铜的氧化物, 钛、铬、锰的实际应用。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主要是把各种有毒气体的中毒反应及急救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易爆气体的爆炸威力及爆炸临界点, 如何将易爆气体的的浓度降低到临界点一下。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易引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它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并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死板,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以落实双基为目的, 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巩固, 重知识、轻能力, 这样教育的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能力差, 而且缺乏探索创新精神, 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标准, 必须加以改革。
3.1 从实际出发, 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教科书中实验的设计, 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根据内容来安排实验, 如教材烯烃中只有乙烯的制取实验而没有乙炔的燃烧实验, 根据焊接中气焊对乙炔的燃烧有很大要求, 所以可以模拟气焊来设计实验, 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铁的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
3.2 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看, 中职生已经接触过化学, 但是对于化学知识仍然很陌生, 而实验会令他们感到新奇有趣。所以, 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内容, 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同时, 考虑到中职生的化学知识有限,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 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 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考虑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 实验的内容和操作都不宜过难, 特别是实验用品, 应选择简单、便宜、易得的仪器和药品。教材中的仪器, 仍以试管为主, 并使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代用品。
3.3 增加“错误实验”
由于一般的化学实验都按照教材中要求“中规中矩”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而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有些好奇心强的学生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实验, 而有些实验后果会很危险。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要求与不规范操作的严重后果, 可以演示一些“错误实验”, 如:氢气燃烧实验可以故意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然后点燃。这样可以提醒学生必须提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3.4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很优越, 对于一些“昂贵实验”“危险实验”“剧毒实验”可以利用视频、课件等形式教学, 这样既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避免了一些有害物质的侵害。虽然效果比不上实际实验, 但效果还是大于“粉笔实验”
4 做一个幽默的化学教师
没有哪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诙谐幽默, 正如没有哪个沙漠行者会拒绝水一样。当然诙谐幽默并是想来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于是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如幽默大师、歇后语、读者等, 书看得多了, 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语言苍白。在课堂上也能让情境刻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改进、不断的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风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研交流, 2007, 3.
[2]吴艳芳.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 2.
[3]王芝灵.谈技校焊工专业的《化学》课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4.
中职德育教学心得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73-01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2、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
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挫折承受能力差
由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许多学生养成了凡事以我为主的性格,做事原则只以个人好恶而定,自己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偏差,重文轻德现象严重
由于受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
2、教育形式流于表面化,缺乏思想内涵
长期以来,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3、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新“读书无用论”的盛嚣尘上,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三、针对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用实践激励人
实践证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瓶颈,如果没有实践,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