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2024-06-19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通用12篇)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1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严瑞东 怀乡中学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无疑是对高中数学教师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给予高中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设想,最终要拿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实现,此时,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要改变高中教师习以为常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通过一年的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我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课堂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听讲——死记硬背——大量练习——再现数学知识”这一模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式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对数学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以至于竞争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知识面窄、技能单

一、丧失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针对原有单一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重视他们判断能力的培养,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多种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比较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即教师将由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下的数学知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将改变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要的主体,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内容的垄断者,而是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数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业习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过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但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则强调教科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参考,加上现行的教科书有6种版本,这就要求教师要经由文本来“教”书,而且会“编”书。也就是说,对教师能力上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随时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力度、深度、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课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当好一位组织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和各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分段函数”时,有一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要很清楚,还有在“向量”中,教师就要对物理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把向量和物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好„„教师要掌握这些联系,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打破只掌握单一狭窄的数学知识结构这一局面,还掌握其他知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我国已经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有很多难学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如函数的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等知识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如计算机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及方向的转变

随着改革的进行,知识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现在学习数学不再是只为了学习其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怎么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打破以往用纸笔测试,给学生分值,用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形式,教师还可以人通过作业,课堂提问,学生报告等途径给予学生评价。既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给予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之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破除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结合以往的数学经验和现代的理论指导,创造新的适合课程发展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力求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以跟上课程改革前进的脚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变化。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2

一、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期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 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地说, 确有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好, 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打好基础, 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 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 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情况区分学生层次 (分为A、B、C三级) , 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因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 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使他们积极学习, 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时, 要备各个层次学生施教的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及预测授课的结果,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并迸的目的。反馈教学, 能有效加强教与学双边的沟通, 也是成竹在胸地改进教法的途径。在各层次学生中选出科代表, 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 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 扩大阅读量, 成立英语兴趣小组, 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 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 然后写成短文。此外, 我还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 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 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 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 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狠抓其双基的落实, 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 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使其顺利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 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 及时给予肯定核鼓励,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 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 尽早完成从知识的积累到能力的转化过程, 为高二达到一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认识能力比初中普遍提高,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独立意识也有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小组讨论等具体形式, 特别是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 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 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 (situation) 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 在交际中构成语境 (context) 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 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 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及感受英语 (feel English) 、说英语 (speak English) 、用英语进行思维 (thinking English) 、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behave in English) 。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 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即整体语言教学法 (Whole language) 。

2.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风靡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家。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ALL Guidelines (Scarino Angela, et al., 1998) 一书所述, 宏观的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联结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 教师必须把活动作为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观的活动教学法即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将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单位以促进语言习得者用目的语言 (Target language) 进行交际。它认为活动包含积极的有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 习得者必须使用已有的语言资源以满足在设定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需要。活动教学法 (Activity approach) 是交际法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出现, 就引起了外语界的高度重视, 迄今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 (activate) ;“动”即行动 (act) 。

3.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而获得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 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1) 以任务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设计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 学生能够不断, 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 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 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 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直观、生动,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 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方式。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 我们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多媒体全程使用, 而丢弃粉笔、黑板的独特优势, 这既不符合教学规律, 又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做好课后指导及检测

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一、前言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为了解决词汇量大所带来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在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标准在参考权威词频统计结果和综合了国内现行教材词汇表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际中所需的词汇,力求与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标准接轨。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金斯(Wilkins,1976)的一句“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精辟地道出了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事实上,词汇量要求过低确实一直是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效率和制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重点集中在语用、语篇、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研究等方面,而语音、语法、词汇,语言的三大要素的地位似乎日趋下降。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造成差生面扩大,大量的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可见高中生学习英语最苦恼的,最为困难的问题是记不住单词。“单词是英语的生命”,显然记牢单词是学习英语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与归宿。

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1.运用趣味性的词汇联想记忆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了解他们的特点。中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采用适合他们性格和年龄特征的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反之,如果把讲解词语与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知识、笑话或英、美英语、习语、谚语及相关词语典故相结合的话,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其次,要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就要求教师设法利用各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使用一些直观教具和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先进的电化设备进行词汇教学,能使词汇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在教学选修七Unit 4的新单词roof时,笔者通过PPT展示以下有趣的联想巧记法,与学生互动,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巧妙地归纳了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单数改为复数的变化规律。

一般将f或fe变为v再加es.

巧记:小偷的妻子用树叶当刀子把架子下的狼砍成两半,然后自杀。

学生归纳:The thieves’wives used the leaves as knives to cut the wolves under the shelves into halves and then ended their lives by themselves.

但有些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直接加“s”。

巧记:海湾边、悬崖上,首领屋顶遥相望;

谁说他们无信仰,证据写在手帕上。

还有暗礁保险箱!

学生归纳:gulf,cliff,chief,roof,belief,proof,handkerchief,reef,safe.

2.采取比较归纳法,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词

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比较归纳法可以使学生对词语有了正确的理解,又避免了学生只会在单词表中对其各种意义死记硬背。教师可以通过近音词、近形词、近义词等对比辨析,同音异形词、词语搭配等比较归纳,以新带旧、以旧学新,对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区分易混淆词语,提高学习效率。对常用的近义词或词组,如divide,separate;suggest,advise,recommend;dial,call;run out,run out of等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正确使用。在帮助学生比较归纳的同时,应结合语境语篇,使所教的词汇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

3.运用英语构词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由此可见,英语词汇量虽然庞大,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很强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并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大大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构词法通常有转化、合成、派生等。转化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使用功能,如comfort,support,desire,dry,cool等名词或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合成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workmate,highway,railway,hardship,friendship等大量单词。派生法在构词法学习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与social 有关的词汇有society, socialist,socialism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后,笔者就坚持让他们自主收集每个单元的兼类词和同族派生词,这样他们在对词汇的识别、发音、理解、记忆和使用以及扩大词汇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4.通过多元化练习反复识记,巩固所学词汇

人的记忆时间有长有短,按照人的记忆规律,一般在一定时间内对新接触的事物名称通过三到五次反复就可熟记在心。所以词汇教学除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方式对单词进行系统的复习来帮助学生是有必要的。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转换、造句等,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此外,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CAI课件,创设情景呈现单词,集词汇、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尽快理解词义,提高记忆效率。在呈现目标词汇的书面文字信息时,配以相关视觉图像资料和听觉音响资料,学习者对词汇知识信息的增添将会更迅速、更丰富、更有效,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扩展增添的渠道,还能有效触发各种信息增添活动。此外,学习者通过建构视觉图像、听觉音响和书面文字信息之间相互关联的提示线索而帮助对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恢复和提取。

四、结论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志。英语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标中词汇教学的理念,全面了解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增强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词汇,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01).

[3]范琳,王庆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03).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4

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开展

作者/潘德斌

摘 要: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得到贯彻和执行,这使得教学活动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新课标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从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来完善其教学行为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对立性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新特点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历史教学的综合性增强

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模块是一特点的主题,该模块内容以该主题为核心展开。在模块的设计上,都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和目标性,这些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比如,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教学模块,便从多方面介绍了民主和专政的背景,并介绍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及实践,其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得教学更具综合性。

2.高中历史教学变得较为开放

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使得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推进其课堂教学,使得高中历史模块教学呈现出多种开端、多系列和多层级的特点。以模块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并完善其教学方式,使得历史教学更具开放性。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可以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样一种多手段和多种资源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3.高中历史教学就有相关的对立性

历史教学模块的设计使得教材内容被分成若干不同的独立单元,并去对教师教学等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模块间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设计,使得不同的主题模块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而为教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使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其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便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

1.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

教师要在对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课程的设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丰富其专题教学的内容,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贯穿,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历史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模块为基础合理设计其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模块设计作为教学的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模块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将模块的主题内容不断地丰富,通过独立模块的学习及其不同模块之间内在联系的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便于其更好地了解历史,提高其历史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具有更多的便利性条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关度较高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大的提高。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其爱国主义的同时也使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结合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完善其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5

语文组 张斌

2010年高考福建卷十分值得注意,第七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对小说课外情节的掌握,涉及《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五部小说;第八题要求考生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情节”和“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任选一个),涉及《家》《堂吉诃德》两部作品。此题的设置鲜明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课内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独立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一点。新课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对此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弃之不理,抑或放任自流,流于形式,与课标精神相悖。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到一个人成熟乃至成功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本身具有的惰性,网络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都需要语文教师科学的引导,使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进而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途径。

五册必修教材每册介绍了两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计10部。它们分别是:第一册《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红楼梦》《堂·吉诃德》;第四册《谈美书简》莎士比亚戏剧;第五册《三国演义》《复活》。篇目的设置注重经典性,兼顾了课内外的衔接、互补以及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灵活的操作:

一、重视“导”。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导入”。我们可以由课文扩展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的美妙世界;也可以借助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等辅助手段。百家讲坛、名著影视作品、网络中关于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如以作文写作进行引导,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写作欲望的名著情境,学生在泛读精读和讨论后,对作品,对社会人生会引发许多感想,进而产生写作激情和灵感,最终完成的作文必会独到、深刻。反过来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导读”。应有明确的阅读量,一般每学期1~2部作品为宜;应有明确的阅读方式,精读,以求透彻;泛读,以求广博。设置要合理;应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是了解内容把握主题还是分析写作特色,抑或审美体验都要作具体要求。

二、做好“监测”。要对名著阅读的进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反馈表。内容要细化,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写下多少感受、体会等,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等都要明确记录。

2、.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辩论会、进行读书

笔记展览评比、戏剧表演、编读书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监督。

3、教师精选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设计成具体问题,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

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篇6

一、英语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实际。教师无论教哪个年级都要把整本教材的话题、功能、篇章结构以及知识点等相关内容吃透。这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除了教师要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增删、整合与延伸,仔细推敲教学模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情的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的前提。

2.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及课后的练习。由于学生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是感知——感悟——模仿——理解——巩固——掌握——运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听、说、读、写等形式的练习活动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当堂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前针对单元相关主题进行大量的热身活动,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等。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阅读课文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湄公河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设计几个有关湄公河地理位置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

1.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英语的开端。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课,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寻找主题句、判断推理和词义猜测等策略的训练, 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记忆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步骤。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主题大意和基本事实。2利用上下文联系及构词法猜测生词。3根据上下文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4浏览文后的题目,根据已知信息确认较为浅显、较有把握的答案。5复读文章,注意细节内容,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理,体会深层结构、 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完成较为复杂的试题。6略读文章,进一步核实答案。

3.强化阅读技巧训练。1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2注意细节,多形式操练;3多样化阅读。

三、提倡任务型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 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任务型阅读教学是一种着眼于全局效果的阅读。它把阅读思维中理解到的局部知识与全文的构思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并能够强化对阅读材料的筛选能力,吸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推动积极思维,加快阅读速度。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此外,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线索,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四、注重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解决问题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内容,这是一种能力。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 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7

一、传统作文评价的积弊

1.教师把认真与苛求混同,使习作与名作错位

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教师义正言辞的戕伐,使学生丧失了表达意愿

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离题万里,重写”。看着学生们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有的学生甚至患上“作文恐惧综合症”。

二、新课标表达交流的优点

1.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较好

语言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人文性,注意将思想情感尤其是文化因素融合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人教版的写作专题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是非常好的,比如,“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栏目强调写作要投入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非常执著的。

2.写作和阅读的结合非常有机

写作和阅读本质上是一体的,但是在日益分化的教学安排中,不可避免地把这些结合割裂了,而人教版将写作专题和阅读专题结合在一起,如必修一中阅读课文多是指导写作的,写作专题中也就主要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和技巧。

3.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中的探究性、合作性,人教版的教材写作专题都包含“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等环节,客观上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新课标表达交流的策略

根据上述教材写作部分的优缺点,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注重充分把握优缺点,以教材为基点,提高教学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重点策略:

1.定标拟题

每一次表达交流课教师都要依据总体的交流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拟定或与学生共同拟定交流话题。拟定的话题既要针对交流目标,又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认同,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2.思路点拨

教师依据课本表达交流的内容,指导学生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进行审题,教师进行指导点拨,提出表达要求。这样既开阔了学生思路,又防止了审题偏差,对于训练学生在表达中迅速吃透命题者意图、领会表达目的很有帮助。

3.表达心声

在学生明确了表达训练目标和表达思路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作品,训练学生养成快速成文的习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表达速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应考写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修改交流

学生表达成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一个模块交流一次,每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交流,每组推荐一篇典型文章,由学生、教师点评,进行二次交流,再在这些交流成果中推荐出一篇优秀作品,打成电子文本,在所带班级中进行第三次交流。

5.交流感言

根据学生表达、交流以及教师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精彩的段落或优秀的作品要当堂诵读点评或印发甚至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指正。

6.教师点评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7.回应提升

每个学生在看了别人给自己的交流感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及时的做了回应,以达到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新课标表达交流对教师的要求

表达交流,对表达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表达者可以对今后的表达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表达交流,学生对表达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表达交流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表达交流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在表达交流中,教师始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交流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表达交流。

3.在学生表达交流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表达交流时,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新课标高中生物知识点 篇8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二、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三、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四、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五、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9

教学目的 :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重点 :

1、知识: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辅助手段——幻灯片。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自读课文,熟悉字音(将注音及生字写在练字本上)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自读新课堂P101 陶渊明资料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复述)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齐读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问:这些文章诗歌的作者是(齐答:陶渊明),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习:

1.学生个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评价 2.学生齐读课文(两遍)

3.初中学过很多陶渊明的文章诗歌,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复述新课堂P101中关于陶渊明的介绍

三.整体把握

《归去来兮辞》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是如何逐层表达这种情感的。

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乃瞻衡宇”至“感吾生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劳作之乐和田野之乐。

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3.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四.文言知识探究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复驾言兮焉求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

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

4、悦亲戚之情话

5、乐 琴 书以消忧

6、或棹孤舟

五.讨论探究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回归田园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

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六、课堂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七、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10

【关键词】英语新教材 模块 整合 整合教学

外研社英语新教材给了教师较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采取适当的整合,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符合逻辑顺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一、新教材模块内容整合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在“教材使用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以上这些为新教材的整合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模块各个课时的整合教学

例如,外研社英语(新标准)必修一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共有14个items,若只是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是很难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因此,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模块教学目标和模块内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及语言学习规律,我将Module 3 整合为6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内容为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Activities1and 2), 整合为听说课。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Step One引入并学习有关交通工具的名词和动词,观看电影《人在囧图》中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视频,进行与课题相关的语言输入。

Step Two 回忆第一次旅游的快乐情景,将所学的有关交通工具的名词和动词与语境相结合,进行简单的语言输出。Step Three 观看澳大利亚的宣传片,了解更多的与澳大利亚相关的信息,学习部分有关Reading中将要出现的生词,为下一节课阅读的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的内容为Reading,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r 1,整合为精读及语言学习课。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Step One阅读在澳大利亚乘火车旅游的文章,训练学生的速读、略读和查读等技能,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中心句掌握全文中心,学会运用想象、联想、逻辑分析文章结构。也就是说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技巧的指导。Step Two引导学生用5W & 1H (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 how )仿照阅读文章描述旅游经历,进行语言输出。Step Three 采用发现和归纳的方法学习一些重点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突出重点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

第三课时的内容为Listening, Pronunciation, Everyday English,整合为听力及语言运用课。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Step One通过听对话,训练学生抓住要点和信息的技能,并引导学生识别和读准句子重音,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Step Two训练学生根据对方话语做出回应、表达态度的技能,并创设一定语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感。

第四课时的内容为 Culture Corner and Function,整合为泛读及听说课。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Step One 阅读描写Maglev train的文章,引导学生说出磁悬浮列车特点。Step Two 自然过渡到学习在火车上的礼貌用语,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礼貌地进行对话。Step Three向学生播放一段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英文版宣传片,在观看前给出听说任务,用更真实直接的材料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整合教学的效率

经过整合过的教学内容与适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将有意于提高整合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即围绕核心任务,设定小任务,开展促进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强调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实施“Pre-task—Task-cycle—Post-task”自主学习立体模式。在Pre-task环节教师引入话题,激活学生知识网络和扫清词汇障碍,明确学习任务和任务完成的步骤,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在Task-cycle环节设计一定的学生活动,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在Post-task环节学生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四、结语

通过对《必修一模块3》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必须要认识到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只是实施教学活动或行为的工具。如何发挥载体的作用,如何运用好这一工具,在于教师的独具匠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教材,发现教材,挖掘教材,找出其特点、优点和不足,然后对教材内容采取适当整合,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作用,使教材为我所用,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同时,教师整合教材内容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英语(新课标)教师用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灵活利用新课标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篇11

第一步:根据教材主编刘道义教授的建议, 通过快速阅读, 对文章整体理解, 并学会利用文章的题目和插图或图片, 把握文章大意、段落大意及关键词所传递的重要细节信息。

第二步:根据上述信息, 提出自己的问题。先在小组成员间进行问答练习, 并选出小组中认为最佳的问题, 为全班互动做准备。通过小组间互动, 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 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全班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 小组间展开问答竞赛。一组提问, 指定一组回答。教师适时点出最佳问题和回答, 把最佳问题写在黑板上。

第四步:汇总问题, 用“回答”完成对文章的复述。

例如, 在教学第一单元时, 笔者和学生用了六个问题, 完成了对Anne's best friend的课文复述。

Q1.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

Q2.Why did Ann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during World WarⅡ?

Q3.What did Anne put down in her diary while she hid away?

Q4.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hiding away?

Q5.Why did Anne stay up on purpose one evening?

Q6.Why did Anne no longer like looking at nature through the windows?

在教学第二单元时, 笔者和学生用了八个问题, 完成了对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的课文复述。

Q1.Why was English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Q2.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Q3.What was the old English like?

Q4.When was the vocabulary of English enriched?

Q5.When was English brought to America and Australia?

Q6.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s of English spelling by the 19th century?

Q7.Is English spoken in South Asia now?

Q8.What about English in China?

在复述中, 需要教师提供一些过渡语来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复述,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

在教学了两个单元之后, 笔者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仍然不高。在与学生交谈之后了解到, 由于课上所给时间短, 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于是, 笔者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修正,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提问”过程, 这样可以确保小组成员间的练习顺利进行, 并要求对课文核心词汇用同义词替换 (每篇文章3-5个, 借助字典完成) 。

此外, 在学习了强调结构和定语从句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从句整合信息, 充实对问题的回答。例如, 在复习第一、二单元时, 对复述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利用定语从句把简单句改成复杂句。

1.Anne was a girl living in Amsterdam, whose family was Jewish.

2.At first, the old English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which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经过45分钟的教学,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给出的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复述。然后, 通过课下作业巩固, 把复述内容写到作业本上, 并上交。为了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笔者又增加了一项练习。当学生能够复述文章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用30—50个词来概括文章大意或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同时, 也为答阅读理解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较好地运用了新课标的理念: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在反思中, 笔者也发现学生的提问技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对学生在表述中的语言, 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加以引导, 建议学生在提问时参考课文后的comprehension练习。

总之, 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是没有局限性的, 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 掌握了所学内容, 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摘要: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利用新课标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快速阅读, 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互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全班互动, 师生互动;汇总问题、回答, 完成对文章的复述。

关键词:灵活,提出问题,互动,复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12

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珍爱生命。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重点和难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问题导入

教师:我们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使老师联想到人的寿命,人类有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学生:没有)却有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疾病。

出示材料1,请学生观察并回答,在2002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什么? 死亡原因

死亡率(/10万人)

癌症

240.95

脑血管疾病

223.61

呼吸系统疾病

206.06

心脏病

173.49

损伤与中毒

95.61 消化系统疾病

41.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7.64

学生:癌症。

教师:导入:癌是什么?癌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问:什么是癌?(学生:略。)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出示材料2:在叙述癌以前,首先对“肿瘤”加以说明。肿瘤是身体的一部分细胞与机体的其他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任意地、无节制地增殖分裂,增长成一个大的组织块则为肿瘤。肿瘤有良性的又有恶性的。良性肿瘤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除了压迫以外还可以向周围浸润,也就是肿瘤组织不断侵入周围组织,这种恶性肿瘤就称为“癌”。(两个画面:癌细胞向周围扩散)

探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完成表格)

正常细胞

癌细胞

增殖次数

细胞形态

能否转移

出示材料3: 细胞来源

细胞周期

分裂次数

存活时间

正常人肝细胞

22小时

50~60

45.8天~55天

海拉宫颈癌细胞

22小时

∞25484 ≈25484

1951年至今

这说明癌细胞有什么特征?

二.癌细胞的特点: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黏着性显著下降的“扩散细胞”。随堂练习:

1、癌细胞容易转移,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为球形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细胞体积较小

2、癌细胞具有什么特征()

A、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变化

C、易分散转移

D、A、B、C都是 思考: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略。(致癌因子)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自主探究:致癌因子的研究(课件)学生: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

1.物理致癌因子辐射致癌(紫外线、X射线)

2.化学致癌因子农药、化肥、甲醛、苯、煤焦油等化学物质 3.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随堂练习:分析致癌因子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诱发了众多白血病患者。

3.近几年肺癌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可能与吸入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尾气等有关。

4.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子宫癌

5.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7.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

8.日本“奥姆真理教”曾在东京地铁使用的“芥子气”,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 教师:总结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致癌因子可归纳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砷、苯、煤焦油、芥子气等。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现已发现150多种病毒可引起动物或植物产生肿瘤或癌症

思考讨论:致癌因子是否一定会导致细胞癌变?

教师:教材P126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讲清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和癌有关的基因它们都是细胞中正常的固有的基因: 原癌基因:其很多的产物都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实际上是一些参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基因。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以非激活形式存在。但受到多种因素作用时其结构发生改变,就激活成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症就是一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致癌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目前已发现大约有60多种癌基因与癌的发生有关。癌基因是细胞增殖的“加速器”;而抑癌基因是细胞异常增殖的“制动器”。三.细胞癌变的内因分析

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抑癌基因:防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致癌因子导致基因突变(原癌、抑癌基因)

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2.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随堂练习:

3.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4.下列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X射线

C、紫外线

D、苯 5.致癌因子的作用主要是()

A.造成细胞中遗传物质数量减少

B.使细胞中有关蛋白质变性 C.影响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

D.导致细胞内有关基因的突变 6.(判断)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7.(判断)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教师:癌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老师总结了日常诱癌20例 1.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诱发肝癌

2.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3.感染螺杆菌可诱发胃癌

4.吸烟(每日超过2包,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 5.被动吸烟(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与喉癌

6.经常接触沥青者,易诱发皮肤癌

7.经常接触煤焦油者,易患皮肤癌

8.经常接触放射线者,易诱发肺癌与白血病9.长期使用化学性染发剂可诱发淋巴癌

10.经常在太阳下曝晒,可诱发皮肤癌

11.酗酒可诱发咽喉癌 12.红肉(即牛肉、羊肉)摄入量过大,可诱发结肠癌

13.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不足可诱发肺癌

14.高盐咸食者,易患胃癌; 15.报纸包食物可得各种癌症

16.吃热烫食物易引起食道癌

17.纤维素摄入不足可诱发结肠癌和直肠癌

18.过度肥胖可诱发结肠癌与乳腺癌 19.缺少锻炼(每周热量消耗少于1000卡)可诱发结肠癌和直肠癌 20.长期精神压力可诱发各种癌症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细胞”呢?引导学生从致癌因子和癌细胞的特征去分析理解,给“癌细胞”下个定义。(学生:略。)教师:(归纳总结)讲清定义中几个关键词。由学生朗读。

四.癌细胞的定义:正常细胞在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形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为了预防细胞癌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讨论:癌症的预防

1、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

2、今后应该如何预防癌症?

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考虑。(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在诱发癌症的因素中,吸烟和不健康的饮食是诱发癌症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因此,为了防止细胞癌变,应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各种致癌因素,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患某些癌症的机会。)

教师:1.举例说明一些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聊天或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能有病毒致癌因子)。

2.举例说明一些致癌的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饮食中有哪些致癌因子(主要是化学致癌因子,也有病毒致癌因子和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黄曲霉素、亚硝酸盐、Hg、As、Pb等。病毒致癌因子: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病毒等。物理致癌因子: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可能导致食道癌等。

3.问:你能说出目前有几种诊断癌症的方法?

病理切片显微观察、CT检查、核磁共振、癌基因检测、癌细胞表面糖蛋白测定、癌细胞中核糖体数目测定。

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几副画面,有的可以治疗有的没有办法?)六:如何治疗癌症?

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其他有效手段还包括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热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等。由于现有各种治疗手段各有其最佳适应症,也各有其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治愈率,应将各种有效手段综合合理运用和有序的进行。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想一想这些方法能不能彻底治疗呢?那有没有彻底的治疗方法呢? 建议:健康生活方式让你远离癌症 少吃脂肪 饮食清淡膳食纤维 不可忽视坚持运动 保持苗条 新鲜蔬果 每日必备腌制食物 不宜多食饮酒适度

切莫贪杯 决不吸烟 健康相伴 情绪稳定

轻松工作定期检查 防患未然

课外作业:写一份建议书,纠正家庭的不良生活(包括饮食)习惯,给家庭成员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的建议。知识小结。课堂反馈:

1.某人长期吸烟成瘾,晚年不幸得了肺癌,他的致癌是受到了哪种因子的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物理和化学致癌因子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是()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在受抑制状态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3.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了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则此细胞很可能发生了()

A.分化能力很强

B.全能性增强

C.衰老

D.癌变 4.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

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 C.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癌变

D.可被内外因子激活的正常基因 5.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

A.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

B.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

D.细胞能无限增殖 6.下列有关癌细胞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原癌基因被激活 B.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C.一旦细胞的正常调节过程受阻,就必能使原癌基因转变成激活状态 D.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在抑制状态

上一篇:买卖房屋协议书怎么写下一篇:命里,命里文天祥,命里的意思,命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