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

2024-10-04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通用9篇)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 篇1

班主任艺术:批评学生要有技巧、有境界

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教育,有成长的地方就会有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该如何进行教育,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价值问题。

说它是技术问题,实在是因为这其中是富含技巧的。

我以前读书时,我的班主任很善于批评学生,很多次,她的话让我脸红,我知道她在批评我,方式却很巧妙。

有一段时间,班级自习课纪律不佳。她在全班说,有一些同学,自习课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甚至包括极个别成绩很优秀的同学。说完,她的眼光在全班扫了一遍,所有的人都被她扫到。我隐隐觉得她应该是在说我的,虽然我最多只有过一次自修课说话的记录。

又有一次,我上课的时候坐姿不够端正,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她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小组说,这个小组的同学,上课到现在,一直保持很好的坐姿,提出表扬。我心头一凛,马上正襟危坐。

我的字在同学中写得算好的,因此有点浮躁,只要同学夸我字写得好,我甚至连检讨书都愿意帮他写。老师看在眼里,却不明说,只是不经意间当着我的面表扬一位同学,你的字写得像是模板刻出来的一样,而且,更重要的,你从来不炫耀。

每个人都会有起伏,我也不例外。我的班主任很少对我提出表扬,为数不多的一次表扬却是,你这学期表现特别稳定。重音在“这学期”三个字。我马上回想上学期,的确有些波动。于我而言,这哪里是表扬,简直就是迟到的批评。

像我这样有悟性的学生,批评可以点到即止。对于那些过于调皮的学生,直面问题或许是更佳的选择。对此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的教育家是陶行知,他奖励学生五颗糖的故事广为流传。故事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班主任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陶行知走进了校长室。

陶行知的批评技巧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而进入价值层面。换句话说,高超的批评技巧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而悟,需要修炼。

当前,教师批评陷入困境的模式基本是以下的“六步曲”:

一、学生犯了错误;

二、教师批评他;

三、学生当面表示要改正;

四、回去之后不久再犯;

五、学生不再惧怕教师的批评;

六、教师不敢拿学生怎么样。到了第六步,教师黔驴技穷,举双手投降。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六步曲”:

第一步,学生犯了错误。这再正常不过了。有不犯错的学生吗?没有。有不犯错的人吗?没有。人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的,学生当然也是这样。其实,中小学是青少年学生犯错的黄金时期,现在的犯错是为了以后的不再犯错,此时不犯,更待何时?如果这样理解,教师就释然了。

更何况,如果有些孩子一点不犯错,那才真的可怕。我读过一篇文章,叫做《乖孩子才是真正的问题学生》,讲得极有道理。那些教师眼中的乖孩子,心灵受到压抑,无法正常健康地成长,日积月累,会产生心理扭曲。进入成人社会,可能会产生大麻烦。所以,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成长考虑,他所要担心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学生不犯错。偶然犯点小错,引起自己和他人警醒,就不会犯大错;从来不犯错,在不知不觉之中,大错已经铸成。

第二步,教师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如前所言,批评是需要技巧的。采取不正确的方式进行批评,那也是犯错。我有一次在大学里进修,讲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他讲得很认真,无奈教室太大,听课的人有200多,有些学生听得不太认真。我前排的一名学生从上课开始就一直和旁边的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年轻教师停下来,从很远的讲台前伸出手指,很生气让这名学生站起来。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名男生竟然反过来指责教师讲话声音太轻,他根本听不见。后来又大声抱怨学校只顾赚钱,把几个班级的学生凑在一起上大课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时间竟然赢得许多人的支持。教师眼看形势不妙,只好偃旗息鼓。

我们常常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遭致学生的反抗,例如,学生会说,张三也是这样做的,李四也是这样做的,老师为什么不批评他们,只批评我?教师通常会反驳,不要管别人,管好你自己。这句话,我们扪心自问,是有问题的。事实证明,它不能说服学生。学生即便承认自己犯错,也仍然要抗议教师的不公以及批评的不当。耶稣说,不要批评他人,以免被人批评。在没有掌握好的批评方式之前,还不如不批评。

第三步,学生当面承认错误。许多教师以为到此问题就宣告解决,却不知这才是问题的开始。要知道,在强权面前,口是心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我是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智力正常一些,最多略作抵抗,最终一定是要低头认错的,虽然心头有许多不服气。

判断学生是口服还是心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允许学生和你进行辩论。不是依靠威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学生在一个平台上公平公正地pK,此时学生的口服一定也是心服。

第四步,学生继续犯错。不要说那些态度诚恳、屡教不改的家伙了,即使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真心悔改的学生,指望他不再犯错,也是过于天真的想法。如果世界上的所有错误我们都只犯一次,所有人都可以直接修炼成圣人。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人总有糊涂的时候,尤其是学生。既然容忍他糊涂第一次,不妨容忍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又何妨?相信他会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

一位父亲这样教育他的儿子,你要好好学习,你老爸我当年就是因为不懂事,学习不认真,现在后悔莫及。你可不能再犯老爸的错误了!由此可见,再调皮的人,最晚到成为父亲之后,必有醒悟的那一天。教师的任务是让这一天尽量提前,而不是立马实现。

第五步,学生不再惧怕教师。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说批评更是一个价值问题,就在于,假如你碰到一个类似于王友这样的学生,你用陶行知的方法去“批评”他,也不一定收到大师那样的效果。同样的话,换不同的人说,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所以,方法不是关键,人才是关键。

天子无德,老百姓都可以起来造反。一位将军被解职成布衣,手中没有任何权力,走进军营,却仍然得到老部下一如既往的拥戴。原因何在?不外乎威信二字。威信有两种获取途径,一种以威取信,另一种以信取威。前者易,后者难。然而易则短暂,难则长久。学生不再惧怕教师不是学生的问题,恰恰是教师的问题。

第六步,教师不知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办,就不要怎么办。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批评是一种需要高度技巧的教育方式,在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前,无为而治至少不是一个坏的结果。那些因为教师一句批评的话而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也不是绝无仅有的,陷入漩涡中的教师可能觉得很冤,然而,过度的批评必将伤及自身,这原是他们在批评前就应当想到的。

卢梭的方法比较绝,这个人倡导自然教育,也和大自然一样的无情。他说,小孩子如果犯了错,一定要让他承受犯错的后果。例如,他把窗户打破了,冬天,北风那个吹,屋子里冷得不得了。卢梭说,不要修,也不要糊。让小孩子冻上一段时间,不用说一句话,他以后自然会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那个窗玻璃。

把卢梭的方法稍稍转化一下,就可以避免教师批评学生导致的冲突问题。卢梭的思路是转移批评的主体,学生犯错,为什么非得是教师批评他?除了教师,难道没有第三者了吗?换作是我,至少可以这样做:带着班委,制定一个班规,把学生可能犯的错误都列上,包括处罚措施,全班表决通过。接下来,对于违反此班规的学生,教师不必出面批评,那是纪律委员的职责。如果生出恻隐之心,或许还可以出面为一些学生求情呢,就像当年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授意军事法庭宣判张学良10年有期徒刑,随即马上发布总统特赦令。总而言之,我们何必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上去呢?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批评的文章,叫做《批评的境界》,其中有这么一段:

批评也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看谁都不顺眼,到处找茬,其实自己做得比谁都差,但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第二个境界,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如果别人不能做到,则不会轻易罢休,看起来是对事,结果却是伤人。第三个境界,对其他人所谓愚蠢的错误不轻易发表评论,偶尔会以过来人的口吻提一些忠告,有时候也给予帮助但很少怜悯。第四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自己几乎不犯错,遇到别人犯错,哪怕伤害到自己,也报以宽容一笑。

教师批评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感悟道理以及获得情感认知。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有许多途径和方法,绝非批评一种。不要批评学生,唯有批评自己。当教师悟道的那一天,他的微微一笑可胜过千万批评的话语。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 篇2

一、批评要坚持原则,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班主任不能对学生有偏见, 特别是奖惩方面更要公平。例如, 有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和一个“学困生”同时迟到, 有的班主任可能会对那个学习较好的学生说:“这次原谅你, 以后注意点!”而对那个“学困生”说:“怎么回事!学习不好还要迟到?好好写个检查!”这样天壤之别的批评, 助长了“好学生”的坏习惯, 压抑了“学困生”的上进心, 导致其产生逆反思想, 甚至记恨教师, 最终没有达到批评目的。其实, 不管平时这两个学生的表现如何, 既然都是迟到, 就应该受到同样的批评与警告。学生的心理是敏感的, 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因此, 对他们更要注意批评的公正性, 做到一视同仁。

二、批评要关爱学生,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我还清楚地记得, 自己班里有一位学生李X, 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 一直跟着奶奶生活, 没有父爱和母爱的他, 性格孤僻, 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有一次他偷了同学新买的MP4, 被同学检举。这时, 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 而是等到第二天, 我抛开班主任的身份, 像一个知心姐姐与他进行交谈, 谈家庭、生活、学习, 之后把谈话提高到认知层面, 让他思索別人对偷窃者的观感, 深刻认识偷窃行为的危害性。我还从家里拿了一台闲置的MP4送给他, 他热泪盈眶地说:“老师, 我错了, 我会牢记您的教诲。”他感受到了老师既严肃又不失关爱的教育, 后来再也没有令我失望, 他升上重点高中还考上大学, 工作后还走上领导岗位。因此, 这种渗透着慈母般的关爱之情的批评,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批评非常尊重他的意见, 这样才能填平“问题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鸿沟, 清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批评要宽容以待, 用人格和魅力感染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批评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 而宽容更容易让我们走近学生, 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处理事情, 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记得有一天下午, 伴随清脆的上课铃, 我走进教室, 第一眼就看到地面上有很多杂物, 有的学生还和同伴们谈笑风生, 这一幕让我“血压上升、眼冒怒火”。我紧绷着脸走到他们身旁, 可看着孩子们纯洁无瑕的笑脸, 我的心忽然被震撼了, 他们正如一株株小苗, 需要爱的灌溉和疏导。这时, 怒火在我心中渐渐熄灭, 带着一个宽容的微笑走上讲台, 例行的师生问好后, 我亲切地对他们说:“在上课前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好吗?”学生们用疑惑的眼光注视着我。“地面上的杂物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环境, 现在我请大家帮我把它们请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 好吗?”孩子们带着微笑和我快速地完成了任务。这节课, 我和同学们依然和以往一样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几点

(1) 批评要选好时机。例如遇到学生之间吵架之类事件时, 当事人常常会失去理智, 这时, 不能“急于求成”对其批评, 或大动肝火。而应先让学生冷静下来, 对错误有一定认识后再进行批评教育, 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如早晨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会影响他们一天的情绪, 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2) 批评要注意场合。一般来说, 对于那些性格倔强的学生, 可在教室里进行批评, 借助班干和同学的力量来引导、帮助, 这样更利于及时改正错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或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 一般不宜公共场合批评, 应该以单独谈心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开导。

(3) 批评要把握好度。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用眼神、手势或幽默性的语言等来暗示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和道理, 摆脱学生尴尬的处境, 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 使他们在笑中明白道理, 从而改正错误;对于性格倔强的学生, 不可正面冲突, 一争高低, 而应根据其“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 对其耐心批评教育, 必要时班主任可退让一下。

(4) 要做好批评的后续工作。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后, 切不可认为已经万事大吉, 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漠然置之。应及时了解情况, 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清除与他们的隔阂和误解, 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防止自残等过激行为发生。

总之, 教育有法, 教无定法。学生的行为习惯每天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班主任只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征服和感化学生, 相信我们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献

[1]李明江.批评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漫谈[J].科教文汇 (上半月) , 2006 (10) .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篇3

一、热爱学生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罚款、体罚等极端措施,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产生以及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二、批评应注重给学生“良性刺激”

讽刺、挖苦、训斥学生都是批评的不良手段,不仅起不到有效持久的教育目的,而且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建立敌对关系,让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使教育陷于僵化状态。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从表面上看,徒弟确实把碗装满了,可既然师父能再装进东西,就不能说碗已满了。面对徒弟的缺点,师父既没有姑息迁就,也没有严加训斥,而是以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给徒弟以“良性刺激”,让徒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位师父所采取的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

三、批评学生要坚持说理与动情相结合

说理是向学生讲清道理,动情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意在让学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从而提高认识,而不是让学生一味服从班主任的批评和“裁决”。班主任进行说理教育时,要掌握好尺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以下几点:1.说到“点”上。说理的内容要能抓住问题的焦点,直奔主题,是非观点要明确、中肯,既讲正面的“合理”,也讲反面的“非理”,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2.说到“心”上。班主任的批评教育要能让学生心动,就一定要把“理”说透,说得有理有据、有可信度,还要激活他们的内心积极性。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是反应冷漠、无动于衷还是情绪高涨、为理所动,班主任要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则应重新调整学生的情绪,重新调整内容。3.说到“情”上。情通则理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学生首先是对其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才有可能接受。要使说理教育能够说到情上,应避免的是班主任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势”。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如果态度诚恳,对学生真心真意,即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的道理,也会觉得老师是诚心诚意,是真正的关心自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注重灵活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变化)。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如:我针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在一次班会上,我突然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动手。过了一会儿,我对学生说:“我让大家把钱扔掉,可是你们却舍不得,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学生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点拨的方法;对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可采用措辞尖锐的方法;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的学生,可采用突击式的谈话方法;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其错误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对事而不对人,指出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对作出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良药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能坚决。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篇4

摘要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关键词客观公正;委婉含蓄;言语由衷

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记得有一次我所担任的班级的体育老师向我反映,我班上体育课的纪律尤其差。听了体育老师的反映后,我顿时火冒三丈,因为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止一两次了。到了开班会的时候,我对着全班同发火,大声地训斥全班同学,还扣了全班同学的5分德育分。我以为这样做,会令学生们遵守纪律,但结果不是。接下来的周记,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周记里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不服气,要求我只扣那些违纪的同学的德育分,因为每次都是他们十来个在乱捣蛋。而且在字里行间,我还感觉得出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很不满,只会拿德育分压他们。从这件事我吸取了教训,批评一定要公正和有所针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

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有一次我在周记中发现,有位学生说我偏心,说他某次和隔壁的同学上课时讲话,当时我只批评他,而另外一位成绩好的同学我却没有批评。恰好第二天我在开班会的时候,这位学生有在和隔壁桌的学生讲话,这时我脑海里马上想他在周记对我说的真心话,并对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了他,说他埋怨老师偏心,但自己又不遵守纪律,老是违纪。当时他满面通红,但有点委屈的和想哭。下课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哭,是不是觉得老师又批评错他了?他迟疑了一下才说:我难受不是老师说我违纪,而是我对你说的真心话,你却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来,这令到我很难堪和难受。本来我只想对

你说的。听了他的话之后,我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内疚感,心想我真的又犯错了。

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不须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教育有了正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批评亦有“道”-班主任工作艺术 篇5

文/韩海涛

批评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可是,如果批评的时机把握不好,批评的功效则会大打折扣。如何运用好批评这种教育手段?这就需要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批评观”。

批评不应该是否定,而应该是给予

育人的目的是使人“成人”。我们批评学生的目的应该是“给予”,应该在批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榜样,让他们学有目标。

批评不应该是指责,而应该是关怀

指责学生是班主任情绪不健康的一种反应。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应该是一种关怀,是一种心灵的碰撞。

批评不应该是审判,而应该是交流

不管学生有没有犯错,他与班主任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如果班主任自始至终都以审判者的角色来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从心底里反感、排斥,甚至是憎恨你。这种说教式的批评,效果可想而知。

树立了正确的“批评观”,我们还需要在批评学生时,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可以采取哪些好的方法呢?

迂回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容易发怒,喜欢单刀直入,这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前,要先全面了解事实真相,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委婉地进行批评,即把“良药”装在“胶囊”或是“糖衣”中,来解决苦口的问题。

对比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在对比中予以批评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能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微笑

批评学生,固然不能嘻嘻哈哈,但总是拉下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即使是批评,教师也应当和蔼可亲,严中有爱。一个轻轻地拍肩膀的动作,一番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嗔怒

批评学生,必要时可以严厉一些,目的是击其要害。嗔怒可以使极少数犯错明显又拒不认错的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灵产生震动而承认错误并改之。当然,嗔怒不是大发雷霆,而是恰到好处的警醒。

我们在讲究批评方法的时候,更要关注学生被批评后的变化,这是证明批评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从哪些角度关注批评后的学生呢?

一、主动接近,消除隔膜

学生受了批评后,往往与班主任有一个疏远期,这就像动了手术的“伤口”不能立即愈合一样。为了不让学生与自己疏远,班主任应该主动接近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他,以消除师生间感情上的隔膜。

二、提供机会,振作精神

由于学生尚未“成熟”,受了批评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后果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后,应留心观察或向其他学生了解该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三、联系家长,共同教育

在批评学生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轻重决定是否告知家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说明事情的经过,学生的态度,处理的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但答应了学生不告诉家长的,就要严守信用。另外,班主任不要事事都通知家长或频繁请家长来学校,这样会给学生及家长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班主任产生反感。

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报告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多采用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由于批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以至于我校的教学质量也在逐年下滑,改变批评方法和手段已经摆在我校的议事日程上,于是我们提出了《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的市级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批评学生的语言,努力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扭转我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被动局面,使课堂教学和谐统一,这是本课题研究需达到的最重要目标。

2、通过探索批评学生的语言,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

3、通过对批评学生语言的探索,一方面让教师了解新形式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时代特征;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师由“教书先生”逐渐转变为“研究型”的人才。

4、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批评学生语言的艺术、方法和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反映与学生关系不融洽,出现对峙局面。究其原因,在批评学生时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注意运用语言的方式,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这一课题,体现了师生平等,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批评学生缺乏艺术性的语言表现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

四、研究方法

实践探索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全程计划三年(2004年4月—2006年12月)完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计划于2007年3月完成。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4——2004.10)

(1)、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

(2)、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方案设计。

(3)、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

(4)、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4.11——2005.8)

(1)、查阅文献资料,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

(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讨会,根据交流结果,对学生示范性批评。

2、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5.9---2006.8)

(1)、阶段成果报告与交流。

(2)、总结、改进前期成果,邀请课题顾问组进行指导。

(3)、全面实施各具体方案,并作好阶段性检测,总结分析。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2006.9——2007.3)

(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

(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学生获奖情况等。

(4)、申请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2004年4月决定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方案设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组成员信心十足,努力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

(二)2004年9月课题组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由此总结出教师批评学生的十多种不良语言的具体表现:1、“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脑子是不是有问题?”等指责学生智力低下的语言;

2、“我没见过你这样差的学生”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

3、“懒得跟头猪似的”等有辱学生人格的语言;

4、“你别上课了,给我出去”等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语言;

5、“回答不出来,站着”等违背教育规律的语言;

6、“我是老师,我说了算”等蛮横无理的语言;

7、“再不改,马上叫你家长过来”等威胁恐吓学生的语言;

8、“学习成绩不好,别的都好也没用”等打击自信心的语言;

9、“闭嘴!我不想听你说”等缺乏民主氛围的语言;

10、“我要是你早不活了”等讽刺挖苦学生的语言。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结果反馈。96.6%学生受过老师的批评,70.6%的学生不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77.45%的学生期望老师对自己进行说服教育,65%的学生希望老师改变批评方法。课题组召开座谈会,大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改变工作方法,从总结借鉴他人的经验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

同时,布置学生写作文《第一次受批评的感受》,教师阅读文章写出感受,进行交流。通过这个小小研讨会,大家认真反省了自己,认识到教师不良批评的恶果,决心改变这种做法,以利于我们日常的教学。[详见附件4、5]

(三)2005年6月调查反馈之后,课题组成员下决心认真思考,找到恰当的批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教育,是当务之急。课题组再次召开座谈会,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

表示自己不满和愤怒的发泄式批评。教师喜欢优秀学生,这是人之常情。对他们能不批评就不批评,对他们是越看越喜爱。而对那些后进生本来就不太喜欢,而且这些后进生常常做一些错事和坏事,这就让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批评时只顾发泄自己的不满,埋怨指责甚至羞辱学生。这样就会引起后进生的不满。且作出自卫反抗的事,使批评失去意义了。

态度傲慢,盛气凌人的家长式批评。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就是“父”学生就是“子”。把家庭式教育摆在面前第一位,把“凶”作为批评的法宝。对犯错误的学生态度粗暴,大声训斥,施行强制性政策;殊不知压而不服,压的越凶,反抗的也就越大,叛逆行为做得越多,批评的效果也就越差。

含糊不清,不得要领的泛指批评。明确具体的批评有利于改正错误。反之笼统批评、泛泛指责,学生不知所云,茫茫失措,总觉“这不是批评我,我没有犯错,老师是批评别的同学”,这样难免要产生无论学生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教师满意的效果,反而对教师的批评置之不理。

以偏概全式,不分场合的随意批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可取之处。然而教师常常忽视这一点,抹煞学生的所有优点,这样的批评学生往往觉得很难接受,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意别人公开批评自己的不足。如果教师全然不顾环境是否合适,就随即发“炮”,那么受到学生的抵触、反感也就毫不奇怪了。例如,有一位学生拿了同学的钱,事后感到内疚,本想向教师承认。但是教师却在班会上说,班上XX有三只手。从此这个学生感到没脸见同学,产生逆反心理,课堂上教师提问,他回答问题,故意怪声怪气,油腔滑调,惹教师生气,故意与教师顶牛。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思想教育手段。它能使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谴责,能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作风上的污垢。但批评不当,也往往产生不良后果。

(四)2006年4月课题组成员又一次召开研讨会,交流改变过去的有效方法:①在办公室贴警示语(冲动是魔鬼、沉着冷静、爱孩子从微笑开始、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你真笨,你真傻!看见你,我就烦!谁教你谁倒霉。回家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你这孩子无药可救。坐下,你真笨!不知道,干嘛举手,总是耽误大家的时间!„„)[详见附件2]。②课堂上由值日生监督老师批评学生的态度及语言。③教室墙壁上贴上教师文明用语以及批评常用语(1、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好;

2、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3、你真的很出色;

4、你的回答很独到,精彩极了;

5、老师很愿意帮助你;

6、你一定行,老师帮助你;

7、你一定会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8、你别急,再想一想,你会答得很好;

9、同学,请大胆说出你的见解,不要再乎别人说什么;

10、“你能做好,别灰心!如果再细心些,就更好了;

11、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老师为你们高兴;

12、你很聪明,只要努力,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13、你很个性,希望你发扬长处,克服不足;

14、谁都可能会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学生;

15、勇于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值得同学们学习;

16、期待下次你表现得更好„„)[详见附件2]

总之,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获得的成果

通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在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方面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提高了。

例如张某作业潦草、马虎,多次批评仍不见效.课题组杨丽娟老师拿出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递给他,用关切的语气说:“把这本作业当作样子试试,我相信你的作业肯定能赶上和超过它.”张某红着脸接过本子,做出了一本高质量的作业.

又如某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却有随意涂改的习惯,且页脚多卷翘,课题组李晓玲老师没有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这样做的:先让全班同学传看该生作业本,欣赏其漂亮的字,在该生经历被认可的同时,指出“好马配好鞍”,这么漂亮的字应该写在一个漂亮的本子上,老师相信下次我们一定会欣赏到更完美的作业本。果然这位同学既获得了信任,又明白了不足。最终改掉了随意涂改的不良习惯。

在工作中也形成了几种艺术的方法:

1.旁敲侧击。

在批评某种错误的认识、看法、做法时,在批评某种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嗜好、不良的风气时,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

2.寓庄于谐。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以退为进。

对于某些学生的偶尔犯错,老师退一步,给他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这对他是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产生的效果往往比老师大声训斥、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4.欲抑先扬。

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缺点时,老师批评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有时我们会发现某些成绩好的学生不关心集体、比较自私或骄傲自大,不尊重老师、同学,心胸狭窄等等。面对学生这样的缺点,教师找学生谈话时开门见山指出缺点,让学生认识这样的缺点有什么不好时,学生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既没影响老师的教学,又没影响班集体,更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老师似乎多管闲事。但这些

缺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将来是很不利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成员教师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批评之前,先对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充分肯定,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再提出学生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让他知道若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他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更受大家欢迎、尊敬的人,这样很好。这样一来,学生认为老师并不是讨厌他的缺点,而是为了他好,为了他的成长,他会从内心接受批评教育。利用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时老师要有耐心,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他的缺点对自己和别人的危害。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去克服、改正缺点。

5.故意沉默。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保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批评方式。在老师的沉默中,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中领悟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正话反说。

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一番诙谐的反语暗示了犯错的害处,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7.以鼓励代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8.合纵连横。

在班级中,经常采用指名道姓表扬一些同学好的事例,在班级中树立发扬正气。在表扬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学生的是非观念,也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有悖于集体利益的思想行为在集体中没有市场,会受到斥责。这样,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自然在集体教育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由过去被动受教育逐渐变为自我教育或自觉教育。

(二)学生对于教师的批评乐于接纳了,学生厌学厌校情绪少了,学业成绩普遍提高。现在课题组成员所教学科考试成绩不仅在全镇名列前茅,而且在全县抽考中榜上有名。学生特长也有所发展,如(杨俊男同学在“反对邪教,珍爱生命”征文中获奖;杨帅男同学在孟州市绘画比赛中获奖;姚小龙同学在“关心下一代报”上发表文章„„)[详见附件10]

(三)师生关系和谐了。以前学生与老师之间对立关系,不敢见老师,怕和老师交谈,自从改变批评方式后,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把老师当朋友,有什么知心话都向老师倾诉,在课外活动,学生邀请老师和他们一块儿做游戏,学生有了困难,也喜欢向老师反映了。

(四)通过了本课题的实验,课题组成员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提高了,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扎实提高了科研水平。三年来课题组坚持例会,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方案、对照实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其中课题组张艳霞、耿素青两位教师被命名为镇级教育能手,课题组李晓玲老师被评为孟州市优秀教师,课题组孙士红、李晓玲两位青年教师被命名为市级骨干教师。

八、问题与建议:

1、在研究过程中,缺乏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建议学校投入经费,购置相关书籍。

2、课题组成员建议学校展开教育方式改变大讨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教育漫谈》

2、廖为民 《批评艺术例谈》

3、段富春 《简说素质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4、米裕庆 《班主任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篇7

一、批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一般来讲, 学生犯的错误是某一方面的。在批评学生时, 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 班主任的批评内容也只能针对他当前所犯错误, 那种“算总账”式的批评是不可取的。如, “你怎么总是这样不守纪律?”“你是不是根本不打算改正你的错误?”此类的批评太笼统, 缺少针对性, 甚至让学生觉得自己受了冤枉, 个性较强的学生可能当场反驳:“昨天上课时我不是认真听讲了吗?”“我以前喜欢打架, 现在不是很少打架了吗?”现场情形变得比较尴尬, 这样的批评不但没有效果, 而且会适得其反。有的学生甚至因此给自己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更加放任自流, 肆无忌惮。

批评要有的放矢, 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教师在台上大讲特讲, 但讲得大, 讲得空, 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 还是我行我素, 其他学生也摸不着头脑。所以, 批评的内容要具体, 要就事论事, 批评到学生的心底里, 让其心服口服, 心平气和地接受意见, 主动改正错误, 也能警示教育其他的同学。

二、批评目的要明确

批评必须以关爱学生为基点, 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 循循善诱。批评作为教育人的一种手段, 不是解恨发泄, 也不是为自身利益扫除障碍, 而是为了学生改正错误, 更健康地成长。如果班主任只批评学生错在哪里, 而没指明自己希望学生怎样做, 批评目的不明确, 这样的批评则会收效甚微。

如, “你座位下为什么总是那么脏?”“你的行为伤害了某同学的自尊心。”类似的批评是不到位的, 学生会认为教师在伤害自己的面子, 次数多了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批评学生要让其知其错, 才能使其改错, 所以班主任可以这样说:“你座位下的废纸影响了卫生, 最好把它丢在垃圾箱里”“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 应该要向别人道歉, 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有目的地批评, 学生不但明白错在何处, 也能明白如何改正错误。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三、批评要把握时机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 只有抓住恰当的时机, 及时疏通思想, 才能防微杜渐,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的班主任一发现学生犯错, 便立即肝火上升, 随即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 此时如果学生情绪激动, 而教师进行“硬碰硬”地批评, 恐怕很难取得效果, 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 增加今后教育和转变的难度。这时教师要审时度势, 采取“冷却式”的批评方法, 把握最有利的批评时机, 效果会大不一样。

本学期, 转到我班就读的某同学上课爱说话, 而我班班风较好, 这位同学爱说话的毛病在几天内便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反感。有一天的自习课上, 她放肆地大声说笑, 竟使全班同学集体责骂她, 她也予以还击, 教室内乱成一团。我赶到时, 她情绪比较激动, 不仅不接受批评, 反而说我班有排外情绪, 不近人情。我便将其带到办公室, 并没有立即批评她, 而故意把她晾在一边, 转身和另一位教师商量下节课的教法, 同时注意观察她。也许她从未听过教师商谈教法, 以致慢慢听得入神, 情绪比较稳定了。此时, 我再批评她:“你上课大声讲话也许不是存心破坏课堂纪律, 但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 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然后, 我再顺势开导, 她很快就认识了错误, 并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检讨, 从此也改掉了上课爱说话的毛病。

因此, 把握恰当的批评时机, 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境下沟通, 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四、批评要注意场合

不同的场合, 每个人接受批评的认知程度会不一样。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自尊心都很强,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尽管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批评时也要注意, 尽量避免在全班学生面前言辞激烈地批评他们。一般说来, 早恋、网瘾一类的问题, 不适合当众批评,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因自尊心被伤害而产生的偏激行为。

近年媒体报道的许多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案例,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不注意场合, 使学生觉得自己丢了面子, 一时想不开, 从而做出了过激的行动。合适的场合进行合适的批评,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批评效果要巩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都是把批评看做贬义的, 所以听到批评时, 心里总是不舒服, 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 有时也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作为班主任,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又免不了要经常进行批评, 这时我们要努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使批评发挥应有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之后, 班主任要适时、有意地多接近他们, 真诚地与其交流, 向学生征询自己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 请他谈谈挨了批评之后的想法, 和他一起找出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 分析这些缺点、错误的性质, 以及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和途径。要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你确实是在关心他的进步, 是在为他着想。如果通过交谈, 教师发现自己的批评与事实不符, 使被批评者蒙受了不白之冤, 就应该立即向学生当面道歉, 为他“平反”。同时, 犯错误的同学最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 班主任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为他们提供改正错误和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机会, 发现进步要及时表扬,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简说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篇8

一、微笑启示

用微笑方法批评学生,实际上市一种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尔为之的过错。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凯小差或是课后骂人,这时班主任对他(她)微微一笑,他(她)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二、提醒促进

喜欢帮助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但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往往会在不考虑帮助的内容、方式、目的和性质的是非曲直情况下见“义”勇为,最后导致错误的发生。这时班主任不能够毫不留情予以严厉指责或无情处罚,应该及时提醒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错误,并谆谆教导其以后改正,不要重犯。例如学生小王,小赵士好朋友,常在一起做作业。一次,小王碰到两道难题,求助于小赵,小王毫不犹豫地代小赵做好交给老师。对此老师要提醒小王认识到“这种帮助人解决困难的精神固然可佳,但是这种帮助的内容、方式和性质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被帮助者地进步,更不是真正友谊的道理,并加以善意的劝导,促进就行了”。

三、鼓励信任

缺点错误改正后,过了一段时间,在内外因的诱导下,又会偶尔重犯同类错误,这是小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事,此时班主任若严厉训斥,新帐旧帐一起算,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师生之间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若班主任用鼓励方式去促进,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某个学生有过私拿别人玩具的行为,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下改正了。数月后的一天,他见同学玩耍从未见过的漂亮玩具,羡慕加好奇驱使他又将同学的玩具私拿回家玩。如果教育他?最好的办法是对他说:“私拿别人东西的错误你已经改正很长时间了,这说明你能严格要求自己,我深信,凭你的聪明和意志,你一定会彻底改掉这种毛病的,今天的事一定是你最后一次了。”这种语重心长充满信任的鼓励,较之板脸瞪眼的呵斥“屡教不改”效果要好得多。

四、谈心感化

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后,班主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压服,而应以亲和平等的态度,和颜悦色的找其谈心,指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及改正要求。如初夏来临,学生听课容易疲倦,打瞌睡现象时有发生。发现学生打瞌睡,班主任可相机走近她,并轻轻摇醒她,待下课后与之交谈。“是我的课讲得不好,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是你昨晚没睡好,以至今天精神不振。”这种朋友间的情感沟通,既能使学生为己没能认真上课深感惭愧,又能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谦和、诚恳和关爱。

五、沉默警示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班主任若微露不悦或沉默不语,就会给学生传送一种心理警示信息、并由此领悟到自己的过错。这种批评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课堂上一些学生埋头做小动作、班主任适时突然中断讲课,短暂沉默一会儿,做小动作的学生警觉起来,注意力也就集中起来了。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維持教学秩序。

六、严肃告诫

如学生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破坏学生纪律,造成一定影响,并且不是初犯,班主任就必须在调查清楚事情真相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具有说服力和严肃批评,绝不能姑息迁就。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同样看待,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但是必须注意:使用这种方式时,批评的内容一定要有根有据,切忌臆想发挥;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诚恳尊重,切忌威胁鄙夷;批评达成目标。一定要端正适度。切忌歪邪拔高。总之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在意识剖里过程中告诫学生,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充分感受班主任对她的善良用心和殷切期望。从而增强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

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性 篇9

毛桂英2005年5月

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老师上课,这是教师们最气愤的事,有些老师劈头盖脸地当堂批评此生或课后不分清红皂白的训斥,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当堂批评学生不但会影响你讲课的情绪和该生学习的情绪,也耽误全体同学的时间,课后不假思索地训斥,从学生角度考虑,也许会打击、挫伤他的自尊心„„效果也不会太好。

那么,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上课,老师不应该管吗?不,老师批评学生是对的,但我认为要讲究艺术性,分析错误的原因,因势利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生在我班的两件事证明了这一点。

夏季的一天,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语文课,突然有一位女同学尖叫起来:“毛毛虫!毛毛虫!”课堂上顿时乱了,有的同学躲,有的同学哄笑,毛毛虫的主人赶紧捉拿逃跑的毛毛虫。我站在讲台上,暗暗沉思:他为什么这样喜欢毛毛虫呢?当时,我对这位同学的表现没有生气,只是轻轻地示意,让他把毛毛虫放进文具盒收起来,继续上课。下课了,他走到我面前,低下了头,接受我的批评。我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问道:“你是从哪弄来的?对你有用吗?”这位同学告诉我,这种毛毛虫是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上找到的,他很想知道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他在观察呢。我因势利导,对他说:“好啊,希望你把观察到的小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写一篇文章,让老师通过你的文章了解小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后来,这位同学上课可认真听讲了,作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试想,课堂上爬出一条毛毛虫,影响了课堂纪律,如果对这个学生批评训斥,把毛毛虫扔出去弄死,结果会怎样呢?

还有这样一件事,我班有一个同学,上课做作业总是爱站着,有几次,我让他坐下写,当时,他坐下了,可我发现,不一会他又站起来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当时我也很生气,这个学生怎么不遵守纪律?写字没有写字的坐姿?怎么不听话。课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坐着写字他是怕书和本卷边,站着写可以保护书。于是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夸他知道爱护书本,讲究书本卫生,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我又补充一句:“不过,我们站着写,是不是影响后面的同学看黑板呢?”后来这个同学再也不站着写了,但他的书本依然保存很好,全班同学也都爱护书本了。

上一篇:以人文情怀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农业设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