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

2024-07-23

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精选12篇)

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赵州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教师补充说明。

环节二:交流学习,分享收获

1、展示赵州桥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桥的造型是怎样的?如什么是伏拱、坦拱和敞肩?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伏拱是在主拱肩上的小拱,能减轻桥梁自重,增加稳固性和泄流量。坦拱:使桥身平坦,方便同行。

2、展示埃舍尔的《圆形极限3》以及《双曲几何空间示意图》提问:作者第一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有些艺术直接涉及了有关世界的观念和规律,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3、图片展示《长信宫灯》提出问题:燃烧产生的烟烬不直接进入空中,而是进入宫女中空的身体中,有什么好处?造型上是如何满足这个功能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补充:燃烧产生的烟烬顺着箭头的方向进入身体,利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灯罩与袖子连在一起功能与审美同时满足。

4、展示《网》图片,作品包含怎样的新科技?有什么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技的创新可以催生新的艺术门类。

环节三:巩固练习,认识升华

提出问题:过分偏重科学发展会带给我们什么问题?(环境污染)展示达芬奇的《水工构造物研究手稿》。说说其兼具的能力和素养如何利于他的发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兼具科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大师?(张衡、徐霞客、伽利略)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课后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写一篇300字以内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 篇2

赫伯特·A·西蒙 (1982) 从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和决策在管理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角度,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小詹姆斯·H·唐纳利等 (1982) 从组织生产力的角度, 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弗利蒙特·E·卡斯特等 (1985) 从管理的职能角度, 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斯蒂芬·P·罗宾斯 (1997) 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的角度, 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 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国内学者李晓光 (2004) 在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管理概念界定, “所谓管理, 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 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一样久远, 管理活动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管理思想源远流长。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 人们对管理的认识由浅入深, 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19世纪的标志是当时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社会各界都认为资本家和工人就是天敌。然而因眼疾不能进入大学读书而变成工人的泰勒却坚信资本家和工人有共同的利益, 他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验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并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详细地阐述这一思想。他认为只要将资本家和工人们的利益大饼做大, 双方都实现各自的利益, 也就不存在矛盾了, 因此他着重研究如何提供利润。他认为首先应该将工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 根据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即工作定额;其次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工具, 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提出第一流的工人是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并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最后他提出要给工人实施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一套方法的应用, 劳动生产率得到了上百倍的提升。泰勒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理论在后人的不断研究中更加完善。管理之所以是科学的, 是因为它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通过科学管理迅速成为一个拥有一流生产率的工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科学管理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发展, 让更多的人群成为社会的白领, 使一个大房子、一片草地、两个孩子、两部车和一条狗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写照。科学就是真理, 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管理, 实现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科发展一百年来, 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形成了众多管理理论, 如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理论等。随着时间的发展, 新技术的产生以及企业环境的变换, 又出现了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新兴的理论。管理就像艺术一样, 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管理是实践过程的产物,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需要人们去发现它, 研究它, 提升成理论, 这一过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就像艺术品一样, 是原创的, 包含着作者的智慧。同样, 管理是艺术, 更表现在它不是固定的。管理最主要是对人的管理, 而人的需求各不一样, 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的人, 管理需要个性化, 所以这是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实情况的一些特殊考虑, 需要看个人的管理艺术。同样, 在管理中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 需要管理的经验来预先判断, 这同样需要管理的艺术。比如众多CEO, 如乔布斯、韦尔奇、斯隆和柳传志等都是学不来的, 他们都是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出一些超前的正确的判断, 这都是管理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2]小詹姆斯·H·唐纳利等.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3]弗利蒙特·E·卡斯特等.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5]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科学与艺术的天才 篇3

1452年4月15日,列奥那多·达·芬奇出生在亚诺河谷的小镇芬奇镇。孩童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喜欢歌唱、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喜欢大自然的景色,经常攀登悬崖,并且对画画很有兴趣。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他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他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弄得脏乎乎的,而且总要捉几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仔细地观看,并且按照小动物的样子描绘。开始画得不像,但是时间久了,他的画渐渐有了画意,镇上的人们都称他神童小画家。

有一天,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找到达-芬奇的父亲,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些东西。”父亲当即答应了,但忘了告诉儿子。过了几天,达·芬奇发现家里有一块木板,就将它刨平,锯成一个盾牌,想在上面画点画。画什么呢?他想来想去,就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好后,便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上面画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小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合理,形象逼真。父亲高兴极了,认为孩子有画画的天赋,他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艺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八年级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美术课是欣赏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艺术与科学)是什么关系,搞清它的重要性质,并开发学生创新知识的理念,在艺术与科学里找到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学习的方向。

教学目标;学习艺术与科学,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艺术与科学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是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而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它们共同的追求是真善美的普遍真理。

教学资源;本课书本知识和网络信息。

教学流程;提问;艺术与科学是什么关系?---答;是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的,成为人类向前跃进过程中试图获得平衡的一对翅膀。

讨论题;1你能举出只重视科技发展,忽略与艺术融合而出现的社会弊端吗? 2 你能举出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成功例子吗? 为什么当今社会需要艺术与科学双翼齐备的高素质人才?

4谈一谈艺术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例子? 学习本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论题

1答案;艺术与科技是相互并存的,就象鱼和水一样相互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设计与发展,也就是说;没有设计的结果就没有发展的目标。艺术与科学成功的例子很多,如 现在的高科技液晶电视,和各种款式的手机等,还有电脑等等许多的生活用品,没有艺术的设计模型,就不可能出现现代高科技产物。3 因为社会在发展,就需要有双重性质的人才在奠基,如设计就需要有绘画基础同时还要会电脑制作,这样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如 食品类包装需要封皮包装,手机的外型和电视的外型超薄设计,家具设计等等。5 学习本课,我感觉没有艺术的体验和学习技巧是不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真正人才,艺术是基础,有了基础知识在加上别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我想在将来的日子里会在社会上立足的。

板书设计;艺术与科学

讨论互动环节;回答问题 解决问题

课程预习布置;完成思考题的结论 回答学习感受并明确学习目标。

赵州桥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利用优课资源)

二、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利用白板进行教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洨xiáo河,不要读作jiāo;

砌qì成,不要读作qiè;

缠绕chán rào,不要读成 chán rǎo;

前爪zhǎo,不要读成zhuǎ;

吐水tǔ,不要读成tù;

“ 智、史”,读准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跨”是左右结构的,右下角是一个“亏”,不要写错

“创”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仓”不要写错。

“毁”左右结构,左上角是“臼”不要写成“白”;左下角是“工”。

“坚”上下结构,右上角是“又”。

“智”上下结构,下边是“日”,不是“目”。

3.独体字应查的部首:

“击”:应查“一”部。

“且”:应查“|”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跨()史()即()栏()

垮()使()既()拦()

抵()爪()

底()瓜()

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世界闻名:“闻名”是有名、著名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这一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名。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选制定方法,图样等。

雄伟:雄壮而伟大。文中指赵州桥雄壮而伟大。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雕刻:一种工艺,在金属、象牙、石头等材料上刻凿各种图像。

才干:指办事能力较强。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本文指历史上留下的物质财富-----赵州桥。

四、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两句话的理解,恐怕难以全面、到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英国的伦敦塔桥、巴黎圣母院、天坛、故宫……)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而闻名?(年代久远;外形独特;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调出电脑中的图片)

埃菲尔铁塔

埃及金字塔

巴黎圣母院

天坛

故宫

下面我们看看赵州桥为什么而闻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特点

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 坚固 美观

附板书: 读

感知

2.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在读文时,把你理解的内容可在书中空白处简单写一写,不明白的词句用“ ”画出。

附板书:画

疑问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且帮助同学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谈或说??感受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②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③它的构造不同凡响或非同一般……)

板书:长 宽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②遇到洪水易冲毁……)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在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非常多,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

板书:精美图案

师:刚才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

5.朗读课文,想联系。

通过全文的学习,你由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板书:劳动人民智慧才干 想??联系

历史遗产

建桥史上的创举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三、读全课,总结学习方法(见副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积累语言,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召开记者招待会。

1.如果你是外国人会向记者提些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在纸上。)

2.如果你是记者如何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出来。)

3.外国人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会说什么呢?

二、引导想象背诵,积累语言。

出示投影: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棒子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4.……

四、作业:

1.自己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2.预习第10课。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桥梁建筑??赵州桥的高超建筑技艺和它的艺术价值。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教师层层设疑,按照学生划分出来的段落,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三课时,教师设置了一些练习,既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探究活动

1.在你所见的桥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用文字说明修改意图及方案;也可直接设计图形说明应如何改进;还可图文并茂。

2.想象并设计一下未来的桥什么样,附图及文字注释。

3.选一座你最喜欢的或给你印象最深的桥,描述它或赞美它。

赵州桥教案 篇6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赵州桥》

课时:两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李娜 新郑市黄水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默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 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由练读、全班交流等方式,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新词的意思。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深入学文的基础上,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说出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评价任务二:通过学生默读自学,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三: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四: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猜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桥)由此过渡到桥上来。

2、说说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桥?由此导出《赵州桥》一文。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1)出示词语:

赵县

安济桥

石匠 坚固

雕刻

智慧 砌成横跨

相互抵着

前爪

爪子

①读准前两行字音,区别“县”、“具”在字型上差异。

②知道第三行中三个动词,理解意思。说说

砌(房子、桥梁)

③区分第四组多音字“爪”的读音。(2)读准下列词语:

xiāo

suí

dūn

chán 洨

缠 绕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怎样介绍赵州桥?每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出每段要点。)

3、小结:一段话中,有些词语跟整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抓住这些词语,能帮我们更快、更正确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读一读课后表二要求书写的生字。

2、观察字形,同桌互相提醒书写时的注意点。

3、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 县: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参:结构比较紧凑,提醒最后三笔方向、长短、间距。

击:中间只有一竖。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初感“宝贵”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

2、面对赵州桥,作者这样感叹到: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出示句子,齐读)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受到赵州桥的“宝贵”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赵州桥的“宝贵”之处。二.品读感悟,读懂“宝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出示:

地点:河北赵县洨河 桥名:赵州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年代:1300多年

2.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变换词序)

小结:有时句子中的词语颠来倒去,能合成不同形式的句子,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变。3.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点评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了“1300多年”?体会“历史悠久”)

4.质疑:1300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2.这段中有个长句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指名读,正音

(2)这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词语?

理解“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3.感受“创举”

(1)用自己简要的话概括这种“创举”? 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2)根据文字提示,画画这座桥。(3)请学生上台介绍他画的赵州桥。

在学生介绍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句话中每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无法将任何一个删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4)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赵州桥图片,看看你画的是不是与它相像。(出示赵州桥图片)

(5)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6)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②课文的这一句话清楚地介绍了“这种设计”的作用。作者用什么词把几个作用连接在一起?(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4.感受“坚固”

(1)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300多年。想像一下,这13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2)交流想象

总结:据统计,这1300多年,它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改写语句

(1)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这段的总起句,我们一起来读读。(2)“雄伟”这个词能不能概括整段的意思呢?(不能)

怎样改更合适?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吗?(交流改法)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段能 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宝贵”呢?

(2)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 图案来说明美观。)

(3)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再读一读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 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生动的画面吗?(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③赵州桥只有这三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吗?(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④能工巧匠们把龙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龙写活了,你能把这些文字读活了吗?读一读桥上这些精美的图案。

⑤出示几幅生动的云朵图片,仿写: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你能把它们写活了吗?

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所有的。

(4)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三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哪句话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三、感情朗读,升华“宝贵”

(1)学了课文,你能简要介绍赵州桥吗?(提示学生要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深切感受到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了?用自己的话说说:

因为赵州桥

,它表现了

,所以

。(3)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自豪读一读: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跳出文本,寻找“宝贵”

科学与艺术会合的现实案例 篇7

这两位医生都是女作家的朋友, 他们都是想尽心尽职地为她母亲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可是所提出来的医疗方案却让她迷惑———到底该赞同哪位医生的治疗方案。不用多说, 两位医生都有各自的理由, 诚如该文作者所分析的那样, 也许这就是医学的特殊性。任何一个医疗决策, 既要考虑客观因素, 又要考虑主观因素。医学的特征就是这样。通常认为, 医学属于科学的范畴, 因而可以把其研究服务对象———人体视作复杂的“机器”———是可以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个体差异”, 可这种差异相对机器运转的规律而言微不足道, 所以只要通过仪器对病症进行客观的检查诊断, 然后对症下药或采取根治手术, 符合科学的要求。

然而, 人不是机器, 任何人患了重病并不意味着只能任凭医生摆布。因为许多前期征兆精密仪器不一定查得出来, 病人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 将直接关系到预后, 更何况病者的精神状态如何对身体的康复至为关键。所以, 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 不幸患上顽疾即便根据检查指标非动手术不可, 但是医生的权力不能大到对他们的合理诉求和主观愿望可以全然不顾。比如,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就应当听取他们的意见, 尊重他们的想法。现实生活中, 有的人宁愿有尊严地活半年, 也不愿意痛苦地躺十年;有的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多活一天是一天。在这里, 病人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他们都是一个个“有情感的文化人”, 都希望身体尽快康复、生活幸福。

这么说, 是否让医生为难:我是治疗疾病还是人文关怀使者?其实, 二者无法截然分开。疾病生在人的身上, 医生不可能只顾治病而无视病者的痛苦。医学的特殊性要求是医生既要关注病情、科学诊治, 还要关注病人的感受、满腔热情。诚如该文所指出的, 现有三种医患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虽然目前我国的医患模式正处于第一种向第二种转变的时期, 离第三种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介绍这个现实案例, 倒是能让我们获得有意义的启示:当今这个时代, 科学不能独断独行!

有人或许会说, 这一案例不具普遍性。医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门类主旨是治愈疾病, 医生根除乳腺癌时顾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是不务正业。此话值得商洽。任何病理变化反映的虽然只是细胞组织等机体物质的异常状况, 可它毕竟发生在人的身上, 是正常的生理演变来的, 而其中病人的情绪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医生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曾说过:“科学家更多地诉诸理智, 艺术家更多地倾注感情, 而医生则要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

科学与艺术的“并蒂莲” 篇8

涂途同志的《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论述技术美学的专著。我觉得,作者在这本较为通俗、浅显的介绍性专著里,只要提拎出与技术美学中心问题相关联的内核就可以了。纵观此书的每个篇章,即“作为独立学科的技术美学产生的必然性”、“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技术美学发展的简史”、“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等等,可察见到一条既清晰明了、又得当均匀的通俗性著作的体系,这对初识技术美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较恰当的入门书,同时,也对探讨有关技术美学理论问题的专家提供了一些国外的信息。

书中对现代艺术设计即迪扎因问题阐述得较为详尽和全面。应当说,“迪扎因”是在二十世纪初由实用美术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历史不长,可是潜能无限,因为它把设计、工艺、制造、消费等等过程统一于整体之中,使设计师、发明家、工艺师、艺术家结合成为一个总体,所以有人干脆就说“迪扎因”就是组合大规模机器生产各个环节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使产品既实用、经济,又美观和构造合理。当然,人们对“迪扎因”的看法是不尽一致的,到目前为止仍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本书作者认为,由于“迪扎因”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因而它与多方面的因素有着深刻和普遍的联系。这里,作者把“迪扎因”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四个大的方面来归纳和阐述,那就是自然、社会、人和文化。作者在探讨这种整体的系统结构后,深感“迪扎因”的理论问题是相当复杂的。他认为,“在‘迪扎因’研究中,既需要从总体上进行一般的理论探讨,也应当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概括,这样才能得出创造性的成果”。从本书的有关章节来看,作者是作了一些相应的理论探讨,但是由于此书的写作意图和体系的关系,不能作更广更深的理论表述和推究,可我们仍然能通过引用的材料以及研究的视角看到一些理论深化的痕迹。

总之,此书给我们展示了技术美学这门新课题,使我们领略到技术美学这朵科学与艺术相汇融的“并蒂莲”散发出的清香和芬芳。

赵州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两句话的理解,恐怕难以全面、到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洨xiáo河,不要读作jiāo;

砌qì成,不要读作qiâ;

缠绕chán rào,不要读成 chán rǎo;

前爪zhǎo,不要读成zhuǎ;

吐水tǔ,不要读成tù;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跨”是左右结构的,右下角是一个“亏”,不要写错

“创”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仓”不要写错。

“毁”左右结构,左上角是“臼”不要写成“白”;左下角是“工”。

“坚”上下结构,右上角是“又”。

“智”上下结构,下边是“日”,不是“目”。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世界闻名:“闻名”是有名、著名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这一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名。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选制定方法,图样等。

雄伟:雄壮而伟大。文中指赵州桥雄壮而伟大。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雕刻:一种工艺,在金属、象牙、石头等材料上刻凿各种图像。

才干:指办事能力较强。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本文指历史上留下的物质财富——赵州桥。

三、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特点

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 坚固 美观

2.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在读文时,把你理解的内容可在书中空白处简单写一写,不明白的词句用“ ”画出。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且帮助同学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②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③它的构造不同凡响或非同一般„„)

板书:长 宽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②遇到洪水易冲毁„„)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在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非常多,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

板书:精美图案

师:刚才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第三课时

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棒子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4.„„

四、作业:

1.自己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赵州桥最终教案 篇10

杨雪芹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并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重点词,了解赵州桥的有关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桥的特建筑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一、看图,激趣导入

师:昨天,我收到了一封外国朋友寄来的电子邮件,他正在学习桥梁工程。最近他打算来中国旅游,并想了解我国的古桥。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就在我国河北。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座桥就是赵州桥。请看到74页,这座桥就是赵州桥,它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别看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桥,它还有三绝呢。

一绝——圆弧拱形式设计

一般石桥的拱,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如果把拱修成半圆形,那桥洞就好比一座小山,人们过桥非常费劲。赵州桥的拱是小于半圆的,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又节省了石料。

二绝——采用敞肩

在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弧形的小拱。大约节省了180立方米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约500吨。

三绝——并列式

它用二十八道小拱并列成9.6米宽的大拱。即使坏了一个,也不会牵动全局,修补起来容易,而且在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交通。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雨城区香花中心学校

杨雪芹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出示小黑板 认读生字、新词 正音)

三、品读课文

(一)1、同学们读得真棒!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2、看来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这么快就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介绍赵州桥的信息,那么我们再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从第四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3、说得太对了!你真棒!第四自然段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那么老师想问是什么样的特点使得赵州桥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呢?(坚固、美观)(板书:坚固、美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的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两个特点。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哪个自然段在写赵州桥坚固呢?(第二自然段)

1、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怎么写“坚固”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赵州桥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来。A、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五十多米就有我们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九米多宽,大约就是我们教室的长度,说明赵州桥非常的雄伟;)板书:雄伟

B、全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C、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教师一边听学生回答,一边画图。)雨城区香花中心学校

杨雪芹

3、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A、创举: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B、(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非常的坚固。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4、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做一回设计师,帮我们把设计图纸补充完整。并向老师的外国朋友介绍这座桥的设计优点。

5、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赵州桥仍然屹立不倒,这真是一座非常雄伟、非常坚固的桥,让我们带着崇敬自豪之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赵州桥的坚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赵州桥的美观。学习之前,让我们带着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来找一句话,它把个“坚固”和“美观”这两个特点联系在一起了,谁能把它找出来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像赵州桥一样连接河的两岸一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叫过渡句。

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学习了桥这头的“坚固”。下面桥另一头的“美观”就交给同学们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了,你们有信心吗?(有)

2、学习之前,我们了解一个知识,(小黑板出示)“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可以想像在石头上雕刻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4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3、请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后,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出示小黑板)(1)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2)共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雨城区香花中心学校

杨雪芹

(3)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4)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你还能想象别的形态的龙吗?(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4、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5、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真会读书,围绕一个过渡句我们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特点,让我们再次走进赵州桥。(齐读第4自然段。)

2、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这就是设计独特的赵州桥,这就是有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同学们,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它还写了──(造桥的人们。)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有智慧非常有才干。(板书:智慧和才干)(生读)

3、夸赵州桥

五、把想说的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总结: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社会作出贡献。回家以后把想说的话继续写完。

科学艺术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解读 篇11

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及其空间张力

1、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科学里隐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艺术中隐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多地依赖于科学和技术,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更多地依赖于文学和艺术。对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人们一般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说它们有区别是指它们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形式和主体,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科学是严格的,是理性的,讲求逻辑的严密性,追求的是“真”;而艺术是有灵性的,是直观的、具体的、多元的,追求的是“美”。说它们不可分割是指就其目的或者目标而言,它们都将造福于人类社会作为自己的目的或者目标。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解释,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而艺术则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之中对自然的感悟,对自然的表达。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已经在逐渐拉近,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也已成为可能。毫无疑问,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将会产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2、科学与艺术的空间张力

科学艺术空间的张力体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与艺术的互动表现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关键在于二者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方式是否妥当。科学是人类的科学、历史的科学,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二者都是人为的和为人的。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失衡的地方,必然要沦为野蛮专制或无政府主义社会。“今天,理解科学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因为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已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人们对它又太缺乏了解,仅有的了解常常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1]不仅科学如此,艺术也是如此。“没有人文艺术情怀关照的科学技术文化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艺术则是蹩脚的和虚浮的。”[2]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因此,只有使二者发挥其必要的空间张力,才能使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进而使科学与艺术在和谐的氛围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二、科学与艺术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

1、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构筑人类的全面素质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愿望。人类的全面发展既要建立在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又要建立在发达的精神文明基础之上。但人类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自由个性的发展。就人的需要层次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统一。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已成为衡量人们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提高精神文化素质,已成为人们迫切的愿望。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而可以促进人类素质的全面构筑与发展。

2、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类的创造思维

科学的理性思考,艺术的浪漫想象,成为人类全面发展的一对翅膀。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理性的,这种理性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激励人类通过实践,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艺术是个性化的创造,所以艺术创作和欣赏最重要的是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元思维等。艺术有助于激发人的想象力,培养人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的非理性思维作为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的重要补充,对于科学创造活动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它常常伴随着科学家的理性思维,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两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补充,可以使得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提升。

3、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人类的完美人格

“科学人文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性概念。在当下,科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实际上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的关注与关心。”[3]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艺术的情感传达和交流功能使其成为推动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的有力手段。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受教育者的群体意识和趋同倾向,并教会受教育者掌握和运用艺术这种最广泛和最普遍的交流手段。艺术以其超越现实和物质功利的审美愉悦使人获得一种超脱的心智精神和豁达的生活态度,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能帮助人们摆脱利害计较引起的冲突。这种科学的艺术教育手段,正是利用了艺术的本体特性,在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中提升了人类的完美人格。

三、人类发展对科学艺术的推动作用

1、理论推动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这其中科学和艺术的促进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科学和艺术并非都是好的,都是有利无弊的。因此,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人们对于科学和艺术在其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人类的健康发展,才推动了科学艺术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对科学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导向与积极的监督推动作用。

2、实践推动作用

从人类科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人类的发展也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可以推动科技工作者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进而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在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之中,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必将带动着科学艺术的不断进步。因此,人类发展对科学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推动作用。

总之:“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4]科学与艺术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相反人类发展对科学艺术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艺术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二者携手并进,才能推动科学艺术与人类发展在必要的空间张力之下形成良好的生态互动,进而发挥其各自的巨大作用。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2]李醒民.纵一苇之所如[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3]杨晓强、吴航行. 电视传播中的科学人文精神及其构建[J].西安:新西部,2011,15:115.

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 篇12

关键词:科技传播,艺术,科学秀

艺术是人类社会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充实了人生幸福的内涵, 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艺术, 科学事物的创造离不开艺术。艺术追求的是美, 而科学追求的是真。艺术是形象思维, 反应社会与生活的现实, 突出的是事物的个性;而科学是抽象思维, 揭示事物的本质, 强调的是事物的共性。正是因为如此, 有人说, 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 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艺术与科学既有区别, 又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需要艺术, 并体现着艺术;艺术也体现着科学, 且越来越需要科学[1]。

社会科技意识的提升, 可以让公众自觉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 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科研人员的社会环境, 影响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事业。这些均依赖于科学教育和对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技术是否被传播, 它的传播效果, 不仅会影响科学技术本身的作用, 还会影响其社会价值。科学秀 (科普剧) 、科学实验秀等科学传播作品, 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情感因素作用于人的感性认识, 让科学知识更易被理解, 更易被接受, 让公众感性并潜移默化的感受科学方法、科技过程、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艺术在这里发挥出的作用, 犹如一粒种子在荒漠中无法生根发芽, 自然看不到这粒种子的作用, 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 种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后才能盛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2]。

1 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相生互补

1.1 艺术的3种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认为艺术主要有3种功能, 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的认识功能包含了认识社会的功能和认识科学的功能。事实上, 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知, 推动着艺术活动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 从简单走向复杂。在这个层面上, 在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科学方面, 艺术的认识功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以情感人, 接受者先被情所动, 继而引发理性思考, 从而受到教育。道德、法律、哲学以及科学知识的教育作用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 唯独艺术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艺术的审美功能指的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 塑造各种典型艺术形象, 赞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陶冶人的情操, 增强人的审美能力[3]。

1.2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物质功能[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R.K.默顿 (R.K.Merton) 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

科学史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讲到, “科学既是我们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又是指引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满足我们物质需要的手段。它也向我们提供了种种思想, 使我们能够在社会领域里理解、协调并且满足我们的需要。”他认为, 科学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功能。其社会功能包括了认识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物质功能。

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所以科学研究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古至今,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科技认识功能的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拓展人的认识空间的同时, 也冲击着人类传统的或者已有的价值观及社会制度体系。核物理学在核能发电领域中的应用, 造福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却造就了核武器这个20世纪出现的人类全新武器, 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军事格局的变化。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 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无限的益处;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如造成生物的单一性而走向灭绝等。

科技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就要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改善劳动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科技的进步调整并优化了经济结构, 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科技不只为人类带来物质、经济上的利益, 更重要的价值是其带来的精神文明的发展。科技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社会内在要素协调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科学技术在社会体制建设以及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审美和信仰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性质、内容和趋势。这些都是科技文化功能的体现。

科技的物质功能指的是,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最直接的利益是物质生活更加丰裕。它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们收入得以增加, 同时也为人们消费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消费方式[4]。

1.3 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生互补

艺术是人类智慧生成的动力源泉。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相生互补, 它们是走向共同繁荣进步的动力源, 是人类的创新型思维。这种创新型思维是创造奇迹的心理能力和思维智慧, 为人类所独有。艺术的知觉方式为科学思维提供了思维的元素和依据, 启迪着科学家的思想, 甚至导引他们思维的方向[5]。

科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推动了社会发展[6]。21世纪, 人类社会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 生产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发明、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电脑的出现, 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 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样, 艺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的表现形式演绎着对科学的认知。科学研究因艺术思想和表现力的迸发而变得更加活跃、生动。艺术和科学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 即相互独立又有交集, 它们改变着客观世界, 相互促进并共同发展[7]。

科学可以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 艺术则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 艺术的认识功能和科学的文化功能, 让公众通过科学传播作品认识科学、理解科学的同时, 也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8]。

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技传播活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必然产生,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发挥, 离不开科技传播这一重要环节。所以, 科技传播与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

2 科技传播——传播科学, 让公众觉得“科技有意思”

2.1 什么是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是指利用适当的传播方法、媒介、活动,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信息的传播普及, 促进科学技术的扩散和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分享, 激发公众个人、群体、社会组织对科学技术的意识、体验、兴趣、理解、意见的过程[9]。

“科学传播”是一种科学普及理念和现实发展形态。它代表着科学信息在社会中的流传状态由主要是通过科学家自上而下向公众灌输的单向过程, 拓展为在科学家、政府、公众、媒介、工商企业以及教育部门等不同社会主体之间交流与对话的传播活动。

2.2 科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传统的科普往往表现为知识的单身流动过程, 从实践操作到理论研究都建立在一个预设前提之上, 即科学总是神圣的、科学家总是正确的, 需要考虑的总是只是如何更快更好地使更广泛的受众接受来自科学家的教育。这种理解在对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法以及传受双方关系的认识上都过于简单。

我国《科学素质纲要》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明确界定为“了解必须的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 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10]。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科普需要也在不断地增长。从趋势上看, 科技传播正迈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科技教育、设施传播、媒体传播、科普活动成为科技传播的基本渠道。作为重要的科技传播手段, 科学秀 (科普剧) 、科学实验秀等科学传播作品能够吸引公众, 通过获得实际的感受和体验, 帮助他们加深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体验和认知, 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

2.3 科学秀 (科普剧) 、科学实验秀

科学共同体、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科技类期刊等这类传统的科技传播形式, 常常涉及专业知识与术语, 除本专业研究人员外, 公众并不知道这些术语的专业背景和内在含义, 也很难理解这些术语和知识, 这样就阻碍了科技信息的有效对外传播, 导致公众无法通畅、有效、便捷地获取科技信息, 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科技信息, 就会形成公众与科学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科技信息便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功用。

科学秀 (科普剧) 、科学实验秀这类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科技传播形式, 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 让传播内容由枯燥变生动, 由平淡变精彩, 直观性强、趣味性强, 更具吸引力, 能够使公众有兴趣且轻松地接受科技信息, 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掌握技术方法, 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 重视科技的社会价值, 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技术, 在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自觉地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3“秀”科学, 让科学在表演中传播

3.1 全国科学表演大赛

2016年7月23日, 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表演类作品决赛在克拉玛依市落下帷幕, 作为首届“丝绸之路”科学节亮点活动之一, 这场囊括科普剧表演和科学秀演出的比赛, 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 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沙尘暴,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最常见的自然现象。10个维吾尔族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表演中穿插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 讲述了家乡从过去的荒凉到如今老百姓与自然斗, 用科技改变现状的故事。“我的家在民丰县安迪尔乡,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每年有200多天的沙尘暴天气, 我们不怕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 大家一起种植红枣树, 种下安迪尔绿色的希望。”动听的维吾尔族歌曲响起, 民丰县安迪尔乡中心小学学生带来的《可爱的安迪尔》开始了青少年组的科普剧表演。可以说, 生动有趣的“科学秀”将科传播与艺术表演融合在一起, 拓展了科普文化的内涵。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 也让教师在科学教育方面有了许多新思路, 用科学表演带动科技传播效果会更好。

3.2 福建“小小化学家·科普夏令营”实践活动, 科普情景剧引围观

2016年7月6—7日, 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与福建闽侯团县委共同合作开展的以“青春建功新福建, 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 大学生志愿者们将化学实验以有趣的话剧形式表演了3场妙趣横生的科普情景剧。其中《捉妖记》, 更是让小朋友们呼声不断, 惊叹连连。

狡猾的大师和他的徒弟利用所谓的“捉妖大法”让普通的手帕像是有保护膜一样烧不坏, 神奇的“水碗”加入液体后自动燃烧, 白纸血印, 大象牙膏等江湖骗术敲诈别人的钱财, 让现场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乞丐与黄金雨》中的乞丐妄想制造黄金雨来发财的白日梦最终也因为贪心落空, 以及《柯南破案》中的碘粒现指纹实验也让小朋友们疑惑不解。而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都在化学人哥哥姐姐最后细心的讲解之下揭开面纱。

生动的语言, 夸张的舞台动作, 美妙的音乐, 别具一格的美术设计, 让科学在表演, 搭建起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 传播科学知识, 让公众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3 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

2016年7月, 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作为国内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 《加油!向未来》将“专业性”的科学搬上了“娱乐化”的舞台, 为的就是能够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科学的快乐, 用更加生动可感的方法探索科学的奥秘。每期节目播出前推出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 就是要通过互动的方式挖掘出科学本身的趣味性, 带动全民参与, 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 让更多的人关注科学。

3.4 国内首档互联网科普秀《耐撕科学姐》

2016年9月2日, 光明网联合映客推出了国内首档互联网科普秀《耐撕科学姐》。这期以“与亡灵对话的人”为主题的互联网科普秀不仅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 还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热议。网络直播中, 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所长、专业法医学博士邓亚军不仅就具体的案例分享了如何帮助刑警查案, 还做了人血确证试验、精斑确证试验。

光明网联合映客创造性地采用“直播+科普”的方式, 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 把法医的实验室搬到了线上, 节目适当稀释了知识的“密度”, 增强了公众与科学之间的“黏度”。节目让网友走进实验室, 与专家时实互动, 不仅传播了知识, 还激发了网友的科学兴趣, 让网友真切地感受到了节目所传达的严谨科学精神, 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随着网络直播等社交媒体的兴起, 一个更加多元立体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4 科技传播与艺术相融合感受科学的魅力

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愈来愈科学化, 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 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艺术教会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人们眼中的世界改变了样子。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 也教育人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 道德情操高尚, 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对科技传播成功与否的判断, 已经由公众是否掌握科学知识, 转变为公众是否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是否主动去探究科学。

在艺术发展史上, 艺术发展与异变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包括艺术工具、材料、艺术载体、传播媒介的更新与使用。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份子, 艺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社会经济的作用, 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 更新了艺术形式的深广性, 扩大了艺术的受众范围。艺术源自生活, 生活亦离不开艺术, 每个领域都可能出现艺术, 科技传播领域亦然。

随着科学发展的日益复杂化, 科技将进一步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 科学知识在总量上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全方位改变了人的学习、工作、交友、娱乐和消费的方式。如何正确、合理地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成为摆在每一个现代人眼前的问题。当前, 科技传播的目标已经由科学知识单向传递转向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增进国民对科学特别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创新精神, 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全面培养的全人教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新媒介的出现, 让科技传播的载体更加多种多样, 艺术展现形式更丰富。拥有了艺术魅力的科技传播作品, 用艺术表现中的情感因素吸引公众, 感染公众, 进而影响公众的思想、情感乃至行动。艺术与科技传播的融合, 让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广泛, 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 让科学方法的应用更合理更正确, 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 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浅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J].新校园 (上旬) , 2013 (9) :47-48.

[2]谷霞.漫谈艺术的社会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149-150.

[3]胡国玉.浅析艺术的社会功能[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7 (12) :186.

[4]张莉, 张萍.试论科技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 2010 (23) :140, 142.

[5]张婷婷.试论艺术的智性价值[J].艺术百家, 2015 (2) :124-129.

[6]刘俊杰.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J].特区经济, 2014 (12) :221-222.

[7]张若滢.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浅析[J].美术界, 2013 (6) :86.

[8]王宏建.略谈艺术的功能[J].美术研究, 1983 (1) :81-88, 27-47.

[9]任福君, 翟全杰.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44.

上一篇:关于父爱母爱的名言下一篇:法制宣传国家宪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