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2024-10-05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共6篇)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篇1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四川农村信用社考试备考点拨:近几年招聘及报名人数

比例

四川农村信用社招聘逐年升温,中公金融人为您呈现近年四川省农信社招考报考人数对比情况,解析四川省农信社招考报考形势。

2012之前(包括2012年)四川农村信用社招聘按专业分配需求人数确定招聘计划,2013年开始实行按照岗位需求招聘,分柜员和客户经理两种岗位。

历年招聘、报名情况如下:

2014年四川农信社招聘人数为1340人。其中,客户经理招550人,柜员招790人。

2014年报名人数为65357人。其中,客户经理岗位报名人数:16583人,营业柜员岗位报名人数:48774人。2015年四川农信社考试备考资料

2013年四川农信社招聘人数为1931人,客户经理906人,柜员1025 人。2012年四川农信社招聘人数共1637人,其中经济金融

433、财务会计

438、市场营销

434、法律72、人力资源管理

45、文秘84、计算机131。

2011年四川农信社招聘人数为1443人。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篇2

一、突出情境新颖性, 提高学业考试的效度

当前, 只要考试形式依然存在, 学校必然存在着应试倾向。《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品学科试卷评价报告》指出, 教师应对考试时, 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层级下移”策略, 即通过将试题类型归类、模式化, 将答案条理化、万能化, 再辅以超强度的训练, 使学生在考试时, 能将检测高层次思维的试题下降到再现、再认的层级, 从而使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漫画类试题由于突出情境的新颖性, 在某种程度上就消除了教师应对考试的消极作用, 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例1】 (绍兴2006卷第22题) 阅读漫画, 回答问题:

(1) 漫画 (1) (2) 分别抨击了什么社会现象?为此, 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 在全社会开展类似上述道德教育活动, 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例1所示, 命题者利用漫画《如此排场》、《真焉?假焉?》等原创性试题, 将画图信息代替文本信息, 将某 (几) 类社会现象浓缩于漫画之中, 远离了学生机械训练过的、比较熟悉的模式化情境, 让学生在一个新颖的、变式的、相对比较陌生的试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以此保证试题的公平性、检测的真实性、考试的有效性。用漫画的形式, 还可以缓解学生答题时的紧张心理,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其乐于探究, 而且漫画本身带有以小见大的象征意义, 因而更适合考查学生的道德类知识。

二、体现课程综合性, 加强整合能力的考查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把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整合在一起, 在实施评价时特别是主观分析题的命题, 越来越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考查。以漫画为载体的试题命题也体现出这一显著特点。

【例2】 (绍兴2007卷第22题) 认读漫画, 回答问题。

(1) 简析漫画中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言行。

(2) 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 谈谈国家机关应采取的措施。

例2这一学业考试试题, 包括同一章节不同知识点的关联, 也包括不同章节知识点的关联, 甚至可以是不同科目知识点的关联, 让考生应用这些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 (1) 小题让考生概括分析漫画中生产者和经营者言行是“法制意识淡薄和社会道德缺失的表现, 会侵犯或已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第 (2) 小题则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立法机关要指定和完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 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加大对食品安全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可见, 能否凸显对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考查, 应该成为评定命题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例1中, 试题语言“社会现象”、“道德建设”、“类似”、“精神文明建设”等亦可反映出“知识综合、能力整合”的命题倾向。

三、关注试题人文性, 引导真情实感的抒写

新课标评价要求在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 还要适度加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所以漫画类试题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内容上重考查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

【例3】 (绍兴2008卷第21题) 认读漫画, 回答问题。

(1) 漫画中开发商和医生的“错”, 错在哪里?

(2) 面对类似漫画中受害者的不公平遭遇, 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维护公平正义?

从例3中我们可以发现, 所谓“试题人文性”, 首先是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中“开发商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医生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一类现象, 加深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其次是在表达上给考生以自由选择, 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培养思维品质。从第 (2) 小题参考答案“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正义的制度来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 懂得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来考量, 已给了考生表达上的足够自由度、开放度。因此, 对考生而言, 要加强自身知识积累, 积淀人文内涵, 关心社会, 留心生活, 深入体验;同时, 也要做真人, 动真情, 抒真感, 坚持自己正确的独立人格和个性。

四、寻求内容生活性, 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

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命题的实质就应引领现实应用, 即“运用有关原理、观点或方法, 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思品经济生活的背景, 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试题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 再通过思维加工, 在思维冲突中明辨是非, 体现新课程教学中“生活教育”的理念。

【例4】 (绍兴2008卷第19题) 认读下边漫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网吧老板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B.网吧老板的行为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C.执法人员依法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小朋友逃学上网吧是他的自由和权利

如例4所示, 生活化的试题内容更能引导学生寻求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例1中的试题内容也一样, 选择诚信与奢侈浪费问题, 一是因为这些问题的确在社会上存在普遍性, 二是因为这些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类似现象。这样更能促使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进而合理选择相关信息, 探求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可见, 利用漫画来命题尤其体现了一个“活”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品学科试卷评价报告.http://www.szsjyw.com/xkjy.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4]聂幼犁.两道历史漫画选择题的启示.历史教学, 2008.11 (上半月刊) .

浅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62-02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总体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据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达340万,2006年达410万,2007年达495万,2008年达559万,2009年达610万,预计2010年大学生毕业规模将达630万。

与此同时,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来看,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将无法改变,供给与需求的结构错位构成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影响其就业。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外部因素。

2.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另外,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做及时调整,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高等教育供求难以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得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3.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高校毕业生经验、观念跟不上

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由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然而,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非常看重工作经验,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费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尽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1.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2.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认识有误区

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人才仅仅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3.转型中的一代就业观念、思想没有革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年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4.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

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另外,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调,而且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6.大学生自身素质下滑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国家外语四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三、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对策建议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第三,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最后,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各个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首先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其次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发展职业培训机构,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最后,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4.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5.自主创业:唱响时代凯旋之歌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近几年中学体育教学有感 篇4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

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能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最后,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间感情也更融洽了。當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还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2.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3.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4.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5.体育教师要重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反思近几年湖北宜昌中考语文命题 篇5

基础教育阶段各科的教育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语文也不例外,因此必须按系统论的观点从宏观上加以整体考察。所以,站在高中教育的角度对中考命题改革和初中语文某些教育改革进行反思,是应有之义。

中考改革以来,应该说初中毕业生的思维活跃性的确有一定提高。但是,无庸讳言,高中生生源质量却严重下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语文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一)积累太少。3500个常用字能基本写对的人很少,在常用词语尤其是常用成语的使用中就更是错别字连篇;千古传诵的古诗文名篇记得太少,甚至连教育部规定必背的篇目都没有记住,更遑论理解、记住常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了;常用词语尤其是成语积累量远远低于大纲要求;名句、名段积累远远不够;短小必背的现代诗文名篇,基本上没有人去记;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更是一片空白。(二)感悟熏陶不够。很多学生是被引导读了一些书,但基本上是流于脑筋急转弯式的智力游戏,而少有认识上的深刻思索和情感上的深刻体验,这种阅读简直就是买椟还珠。(三)学习习惯太差。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上我们的语文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喧嚣式的思维活跃,以至于没有养成认真听讲、认真读书、做好笔记、书写规范、仔细观察、深入思索、真情体味、不断积累、修正错误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四)语言运用缺乏规范有序的科学性。比如,不知道同一意思在不同场合如何表达,实用文体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条据不会写,甚至连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几种基本文章体裁都不会写,结果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四不像”。

近几年,在高中师生投入精力和心血是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和语文中考改革以前数倍的前提下,我市高考质量尤其是语文教学质量仍严重滑坡,除了宜昌市大的教育环境极其恶劣之外,恐怕和教改的走虚及中考改革导向失误不无关系吧!2000年以前,高中语文新课一般是在四月份结束,分点强化和综合训练时间极短。从2000年开始,高中语文新课在头年11月份甚至在九、十月份就结束了,分点强化三个月左右,综合训练和查缺补漏两个月左右。而在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可比的情况下,课内外衔接实验和中考改革之后的语文高考成绩比此前成绩平均分要低5分以上,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值得我们思索吧!

做任何事墨守陈规、不思变革,肯定是死路一条。但不顾客观实际、不顾事物特性甚至违背事物的规律,也必定会以失败告终。可能有人又会说,改革嘛,摸着石头过河,哪有不犯错误的呢?我想,这不能作为我们盲目实验、规避责任的借口。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对改革领域和对象的特点及规律毫无认识,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是在情理之中的。1994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类似的困难,又“摸着石头过河”,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到现在若还有人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借口,为自己盲目的决策和因之而带来的恶果辩护,我们还能原谅他吗?虽然,我们的许多国家干部现在还正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种事。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我们已有近百年的认识,就是其人文性的特点我们也已接受十多年了,母语的特点和少年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我们早已吃透了,那么,我们一切的语文教育改革都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可是,我们遵循了吗?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应该是很少有争议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谁都不能否认,而且事实上也无法否认。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这个系统,也是不能否认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对课内外衔接实验和中考语文开卷考试改革进行深刻反思。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语文不可能像政治等以方法论为特性的学科一样,只需要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即可。以方法论为特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不需要大量的积累、深刻的感悟,只需要有基本的积累,掌握基本原理,弄懂基本方法,能解决问题即可。这样的学科课堂上抛开课本搞搞游戏、考试时搞搞开卷当然可以,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绝对不可以。

既然语文具有工具性,就必须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就必须加以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你一搞开卷考试,本来就因怕吃苦而厌学的学生难道还会积累吗?老师还会去督促学生落实吗?我调查过很多学生,初中语文不少课文和基本知识都没有上,比如学《岳阳楼记》,有的老师就是这样处理的:“反正开卷考试,同学们把书看一下,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可以了。”试想,这样教学,学生能学到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吗?学生能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吗?更遑论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更是免谈!再者,初中语文教育还远远没有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而高中还要继续完成并且还要接受高考的检验。你一开卷,学生“双基”不牢,你叫高中老师怎么办?你叫高中学生怎么弥补这个损失以迎接高考的挑战?退一万步讲,就算初中已完成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但还有我们无法改变的高考指挥棒悬在学生头上啊!难道我们就可以置学生的将来于不顾而加以错误引导吗?而且我们知道,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可是由于初中乃至小学语文教育踏虚,学生积累不仅仅是知识,也包括能力、认知和情感远远不够,就算是高中阶段花再大的精力和心血,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试问,在此情况下,高考质量能不滑坡吗?我甚至还有一个看来滑稽但绝对让我们无法轻松起来的担心: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学生说话或写文章,手头都要拿一本字典、词典或电子词典什么的,边说边看,边看边写——这是怎样一个场景啊!当然,这也可能把我国的经济拉动一两个百分点。

既然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就应该在道理的认知上和情感的熏陶上多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感悟真善美的真谛,认清假恶丑的本质。这岂是演演课本剧、搞搞游艺活动的课内外衔接所能承担得了的?我们不否认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教改努力,因为语文的本质作用在感悟、在熏陶、在运用,而感悟、熏陶和运用是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的,诚如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科斯涅斯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从理论上说,语文课内外衔接是可行的,但是必须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所谓“内”,就是以科学学习语文教科书为根本任务的课堂教学;所谓“外”,就是能将课堂所学语文知识加以运用的生活场景和各种活动。“内”永远是本,永远是我们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外”永远是末,永远是为“内”这个根本服务的。因此我们绝对不能黑白颠倒、主次不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现实恰恰就是,为“内”服务的“外”鸠占鹊巢,次要的取代了主要的东西。不是有人为了迎接检查验收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排练戏剧、赢得据说是一个语文权威的赞赏吗?我在想,像这样的课,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本是多大?学生究竟能得到多少语文方面的东西?我们的语文课何不就用戏剧课来代替呢?戏剧学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试想,如果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科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不能引导学生真切体味文章丰富的情感,不能引导学生鉴赏文章所体现的各种美,不能引导学生在涵咏优美文章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而仅仅是以浅薄的游艺活动,以廉价的笑声和掌声,以形式大于内容、事倍而功半的课本剧表演来代替语文课堂教学,那么,除了能给学生浅薄、喧嚣和炫耀外,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我们能给学生培养其健全人格、促进其一生发展的东西吗?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篇6

[关键词]近几年 江苏高考生物 命题特点 备考策略

一、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命题特点

1.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近几年来,江苏高考生物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呈现形式,有图表,有现实情景图片,等等。其中,图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有曲线图、柱形图、扇形图、表格等,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转换信息的能力。

2.注重能力考查,凸显能力立意的特点。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非常注重能力考查,凸显能力立意的特点,有的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能力,有的侧重于生物学科素养方面的能力。例如,2016年第18题关注科学新进展——“上帝的剪刀”——CRISPR/Cas9系统建立起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在这样一个学科前沿的新情境下,设置了与主干知识点“基因的表达”“核酸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等相关的考点,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问有层次、有深度,考点挖掘深入。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卷以科研为素材,试题灵活,设问有层次,有深度,给人一种比较新颖的感觉。(1)考点很基础,但伪装很巧妙。如2014年第2题: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量怎么变化?2015年第9题:五点取样法到底适不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考点的挖掘比较深入。如2016年第6题考到了“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相比,速度较快”。这个考点在浙科版上倒是提到了一句“易化扩散是一种扩散运动,但扩散速率要大得多”,但在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提到,学生需结合题目中的图解释出易化扩散因为有载体协助,所以速度比较快。

4.重视实验的考查。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对实验能力考查的比重依然较大,其中涉及的主要实验有质壁分离、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腐乳的制作、固定化酶与细胞、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等。其次,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更加重视以教材实验作为背景资料,但是考得非常有技巧,实际做过实验并留心观察的学生会有较好的表现,如2015年第17题,只有认真做过实验的学生才会发现如果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并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因为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此题考查实验相关内容与生活常识的紧密联系。又如2014年第30题以及2015年第19题考查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灭菌锅以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来识别压力表、放气阀、安全阀等以及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是不是应该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然后开启锅盖等。由此看来,我们的实验教學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江苏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高考题目始终围绕《课程标准》中的主干内容进行命制。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试说明》,灵活运用教材,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每个知识点;要熟悉考试范围和内容,理解高考能力要求,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2.夯实基础,强化核心知识。一轮复习非常关键,要从基本概念、原理等着手,以教材为主,争取不放过书上的任何有效信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更要强化核心知识。例如,关于“染色体组”的核心知识,教师要从染色体组的定义、染色体组数的判定方法、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图像中染色体组数的识别、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判断技巧、不同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特点等方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事实上,学生考试时所谓的“灵感”是对核心知识深化理解与掌握后的运用。

3.重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因审题不清而造成失分过多。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从审题中获取足够的解题信息,并给予处理,是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圈划重点词、句,抓住解题的关键点。我们在平时教学环节中要多开展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做到课上精讲,习题精选、精练、精评。课上精讲,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详讲,其他略讲。教师要合理筛选各地的模拟题,精练高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重点内容要重复练,高考热点突出练,解题规范严格练。评讲试题时,重在讲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另外,讲评并非教师唱独角戏,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互评。

总之,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读,要转变教学观念,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考试心理,正确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高效备考。

上一篇:《丛林守护神》读后感外下一篇:工商联新局面会议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