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农村任职论文

2024-07-24

高校毕业生农村任职论文(通用3篇)

高校毕业生农村任职论文 篇1

大学生村官是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的中小城市、村和镇一级行政区域担任村干部(村书记、村长等)的行为,既包括合同聘任制的村官,也涵盖有编有岗的基层选调生和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能够缓解当前农村建设人才匮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两大问题。近年来,中央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然而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的大学生几乎没有,高校毕业生择业意向依然偏重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收入较为理想的大中城市,即使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鉴于此,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低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他们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但一般多从宏观层面分析和探讨,而建立在微观调研基础上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因此通过实证分析寻找影响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的关键因素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研究生主动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又有一位陕西的本科生主动回村竞选村主任,实践的发展带动了理论的研究[1]。罗焰[2]、高玉峰和刘泽义、龚晓埼、赵莉等利用Probit模型研究得出了个人传记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却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陈艳林、李春亭、张雅光、吕洪良[3]、付建军和张维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原因,目前缺少微观实证方面的研究;刘金雄、梁梅、杨振海、黄金辉等分别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农村就业的阻碍因素,这种单视角的研究具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王海涛、王志刚和尹希果等通过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毕业生的调查抽样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对青岛市和其他偏远地区却不尽适用。

通过分类梳理文献,现有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研究多数是综合性的研究,具体细分领域的研究较少,如大学生农村教师、大学生农村创业和大学生村官等等[4],因此本文分析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的意愿与行为,并且目前对村官的大部分是理论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村官任职意愿为中介变量的村官任职行为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2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2.1 理论分析

2.1.1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诸多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传记性特征,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所学专业等特征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影响,除传记性特征,毕业生对农村的认知和就在校表现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2.1.2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许多学者认为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尉建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其研究表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用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地位、家庭收入三个关键指标反映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2.1.3 社会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根据学者研究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的影响,如优惠政策、城市就业压力、社会舆论、高校引导等。

2.2 研究假设

第一,社会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1:社会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2:社会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3:社会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二,家庭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4:家庭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5:家庭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6:家庭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三,个人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7:个人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8:个人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9:个人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四,村官任职意愿与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10: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2.3 变量选择

根据已有研究,选择认可度较高的三大一级变量: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优惠政策(POL)、高校引导(COL)、舆论宣传(SOC)、就业形势(SITU);家庭因素选用父母职业(JOB)、父母受教育程度(EDU)、家庭年收入(INC)衡量;社会因素选用个人传记性特征(IND)、农村认知(KNO)、在校表现(SAD)指标。

2.4 研究模型

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各测量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3.2 计量经济模型

为简化研究问题,将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分为任职与不任职两种行为,是二元变量,因此本文采用的模型是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P表示高校毕业生选择任职村官的概率,ε为误差项。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和在校表现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符合当下事实[5]。近年来,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流向农村,然而许多毕业生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宣传不到位。当前,社会的择业价值观明显偏向于获取一份职业稳定性强、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出现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热,而农村就业被认为是能力不强,是没有更优可选方案情况时的“下策”。在校实践能力较强,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更有机会进入村官职位,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母工作较好,收入较高的家庭都不想让孩子去基层受苦,然而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由于眼界宽广,可能会愿意孩子去基层接受锻炼。

大学生村官就业的意愿的改善,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环境。农村当地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社会参与的监督反馈都在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意愿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6]。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组织,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等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村官任职意愿的提高和村官任职行为的改变需要高校做更多的尝试和改变。

摘要:以中国海洋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青岛市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在校表现、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影响: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在校表现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正向影响;家庭因素中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负向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村官,基层,任职意愿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观察与评析,2009(6):39-40.

[2]罗焰.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及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14):97-98.

[3]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21-24.

[4]黄金辉,杨富坤,韩冬梅.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基于中西部部分省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2(6):55-60.

[5]肖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6]薛肖飞.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5.

高校毕业生农村任职论文 篇2

一、选聘对象

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党的受院(系)以上表彰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我省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条件的,经服务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二、选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3、学习态度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5、身体健康,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6、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以报名之日为准);

在校期间曾受刑事处罚、纪律处分或有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者,不得报名。

三、选聘数量

2010年全省共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3800名,各市(区)、县(市、区)具体选聘数量、专业需求及其他条件见附表。其中,选聘人员80%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80%以上为本科学历。对各地需求较集中的专业,将在相关院校进行专场选聘。

四、任职和待遇

1、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2、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每名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称职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4、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5、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具备选调生、公务员招考条件和资格的,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推荐可参加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务员考试。

6、在村(社区)任职期满,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五、选聘程序(6月至9月)

选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网络报名和资格初查、笔试、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组织考察、报审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

1、网络报名与资格初审(6月28日至7月5日)

考生登录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或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进行报名。考生要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以内)。各市(区)委组织部在考生报名次日起2日内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审查的,应说明理由;对填报资料不全的,应注明缺失的内容,并退报考者补充。考生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审查通过后的报考职位不得调换。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下载《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报名及审批表》,如实填写相关内容,用A4纸双面打印后由所在院系和学校党委组织部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报考者应对在网上提交的信息和材料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考生要在资格初审通过后在报名系统内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支付50元考务费。只有付费成功本次报名方为有效。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付费的视为自行放弃报名。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中的考生,在网上报名资格初审通过后,在规定时间持报名信息表和相关证明到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办理报名确认及免除考务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报名。完成网上付费和办理减免费用的考生,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2、笔试(7月中下旬)

笔试的主要内容为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笔试实行百分制。考场设在各市(区),由各市(区)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全省统一时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可在考试结束后15日起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成绩。

3、资格复审及面试(8月上旬)

根据笔试成绩,按各岗位选聘名额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不足1:2但高于1:1.5的,笔试人员全部参加面试;低于1:1.5的,按1.5:1的比例相应减少该岗位选聘数量,余出的选聘计划,各市(区)具体确定2-3天时间由考生现场报名,根据成绩顺序现场调剂到本市其它县(市、区)的同类岗位。面试前要对报考者所持证件及资料进行审查并与报考信息进行比对。资格复审没有通过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考生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两项合计按总成绩确定体检人员。

4、体检及考察(8月中下旬)

根据考生总成绩,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岗位依次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参加体检人员数量与选聘计划的比例为1:1。体检由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统一组织,体检费用由参加体检的考生个人承担。

考察。着重考察考生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等情况。

5、报批和公示(9月初)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省委组织部将拟选聘人员名单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上统一公示,同时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发现问题的考生,经查属实,取消聘用资格。

6、聘用(9月上旬)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审批意见,向决定聘用的人员发出书面通知。接到聘用通知的高校毕业生应在10日内到所应聘的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到并签订聘用合同。如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对出现的缺额,在1个月内可按总成绩排序依次递补。

7、培训上岗(9月15日前)

乡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调研建议 篇3

**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任

职作为乡党委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重大举措。

今年1月,上级组织部门共选聘2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我乡脚家箐村委会和狗街村委会,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其中,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专业人,专业人,两人均系汉族,平均年龄24.6岁。经过对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认真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一是思想进取。他们摆正心态,树立为民思想,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他们决心打破干部群众“一帮文弱书生,什么也做不了”的疑虑,坚定“大学生到农村,将大有作为”的信念,把到村任职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渐地对村官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二是工作扎实。他们能遵守有关工作纪律,按照规定时间正常上班,有时还能根据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比较稳定。他们能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尊重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依托当地区位、气候等条件优势,结合自我专业能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工作中基本当好“六员”,即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员,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

三是生活正常。任职干部较好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能力行节约,克制铺张浪费,从自己微薄的补贴经费中开支生活费用,做到不吃、拿、卡、要,有时还对困难群众进行扶持。

二、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结合实际,通过请销假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学习交流培训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书面材料报送制度、阶段性重点工作报告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考核评优制度、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统一建档制度加强任职干部管理,受到良好实效。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体现在群众思想工作不够深入,工作方法不够丰富,工作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建设资金不足。

三、建议

上一篇:绩效体系下一篇:神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