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管理办法

2024-10-18

外债管理办法(精选10篇)

外债管理办法 篇1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汇发[2013]19号 2013年5月1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 条例》(以下简称《外汇管理条例》)和《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债务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借用外债,并办理外债登记。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外债的登记、账户、使用、偿还以及结售汇等管理、监督和检 查,并对外债进行统计和监测。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全口径外债的统计监测,并定期公布外债情况。

第四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统计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外债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外债统计方法包括债务人登记和抽样调查等。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对外债登记范围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

第二章

外债登记

第六条 外债登记是指债务人按规定借用外债后,应按照规定方式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或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偿还和结 售汇等信息。根据债务人类型实行不同的外债登记方式。

外债借款合同发生变更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

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债务人不再发生提款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手续。

第七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应在每月初10个工作日内逐笔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结汇、购汇、偿还和 账户变动等信息。

第八条 债务人为境内银行,应通过外汇局相关系统逐笔报送其借用外债信息。

第九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以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以下简称非银行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逐笔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十条

对于不通过境内银行办理资金收付的,非银行债务人在发生外债提款额、还本付息额和未偿余额变动后,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章

外债账户、资金使用和结售汇管理

第十一条 境内银行借用外债,可直接在境内、外银行开立相关账户,直接办理与其外债相关的提款和偿还等手续。

第十二条 非银行债务人在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后,可直接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外债账户。非银行债务人可开立用于办理提款和还款的外债专用账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开立专门用于外债还款的还本付息专用账户。

第十三条 根据非银行债务人申请,银行在履行必要的审核 程序后,可直接为其开立、关闭外债账户以及办理外债提款、结售汇和偿还等手续。

第十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可以结汇使用。除另有规定外,境内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不得结汇使用。

第十五条 债务人在办理外债资金结汇时,应遵循实需原 则,持规定的证明文件直接到银行办理。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证明文件后,为债务人办理结汇手续。

第十六条 债务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外债资金用途应当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短期外债原则上只能用于流动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中长期用途。

第十七条 债务人购汇偿还外债,应遵循实需原则。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证明文件后,为债务人办理购付汇手续。

第四章

外保内贷外汇管理

第十八条 符合规定的债务人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时,可以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担保(以下简称外保内贷)。境内债权人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相关数据。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债务人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

第十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境内借款接受境外担保的,可直接与境外担保人、债权人签订担保合同。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其担保履约额应纳入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管理。

第二十条 中资企业办理境内借款接受境外担保的,应事前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外保内贷额度。中资企业可在外汇局核定的额度内直接签订担保合同。

第五章

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外汇管理

第二十一条 境内机构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应按规定获得批准。

第二十二条 对外转让不良资产获得批准后,境外投资者或其代理人应到外汇局办理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备案手续。

第二十三条 受让不良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或其代理人通过清收、再转让等方式取得的收益,经外汇局核准后可汇出。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外债资金非法结汇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擅自对外借款或在境外发行债券等违反外债管理行为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外债或外债结汇资金用途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涉及外债国际收支申报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外债统计报表等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提交外债业务有效单证或者提交的单证不真实的;

(四)违反外债账户管理规定的;

(五)违反外债登记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进行处罚:

(一)违反规定办理外债资金收付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外债项下结汇、售汇业务的。

第二十九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外汇管理条例》法律责任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银行应按照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将非银行债务人的外债账户、提款、使用、偿还及结售汇等信息报送外汇局。

第三十一条 外汇局利用抽样调查等方式,采集境内企业对外贸易中产生的预收货款、延期付款等企业间贸易信贷信息。

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间发生贸易信贷的,无需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外债登记。

第三十二条 债务人可按照有关规定签订以锁定外债还本付息风险为目的、与汇率或利率相关的保值交易合同,并直接到 银行办理交割。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5月13日起实施。

外债管理办法 篇2

一、当前我国银行短期外债的管理模式

一是数量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2008)规定,我国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在银行短期外债管理上,则实行余额管理,余额指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外汇管理部门于每年初,根据国际收支形势,核定当年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指标核定后,银行年内任一工作日末的短期外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定的余额指标。

二是登记管理。《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和《外债登记管理办法》(2013)规定,我国对银行短期外债实行登记管理制度,银行应按规定通过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逐笔报送借用外债信息。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对银行短期外债进行统计监测和非现场核查。

对于核定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各商业银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严格控制额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总行统筹管理,分行在遇到业务需求时向总行提交申请;二是分行指标切分,总行将余额指标按条线/分行进行切分,对各条线/分行的短债额度做出明确限定;二是完善业务系统。完善现有业务系统,既便利银行短债业务的办理,又可实现短债数据的采集、统计与监测,提高系统的预警功能;三是加大检查力度。总行对各分行短债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非现场核查与现场核查,通过通报批评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各条线、各分行对短期外债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银行短期外债管理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人民币外债管理存在“双轨制”

在2009年以前,我国基本不存在人民币外债。2009年,我国正式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外债随之产生。作为新生事物,各部门在管理上不径相同,人民银行对其管理相对宽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负债,包括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而《外债登记管理办法》(2013)则明确外汇管理部门对外债实行全口径统计监测,不论其币种是人民币或是外币。人民币外债管理上的“双轨”模式,致使银行在业务办理上不能放开手脚。

(二)银行短期外债管理上存在短板

目前,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90天以下海外代付以及同一法人银行50万美元(含)以下非居民个人存款等并未纳入余额管理。为规避短期外债指标规模控制,银行开发与境外银行联动的创新型中间业务,如协议付款等。在操作形式上,此类中间业务与之前的银行短期外债业务虽有变化,但其实质仍属银行短期外债性质,需承担偿付责任。银行的短期外债余额管理口径并未全面覆盖银行的所有短期外债,管理上存在短板,易增加银行的偿付风险。

(三)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在核定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时,主要根据流动性需要、资本金规模、国际结算业务量等情况,同时参考上年指标使用情况及同行业水平等计算银行的短期外债余额上限。由于指标核定时间定在年初,外汇管理部门不能也无法充分考虑全年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周期特点,指标核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指标管理缺乏灵活性,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常常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客户需求,部分银行开发了创新产品,绕开短期外债。

(四)银行短期外债管理口径相对严格

目前,期限在90天(含)以上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和90天以上海外代付业务纳入短期外债余额管理。但此类短期外债与银行其他短期外债不同,首先,银行虽然具有第一性付款责任,但也只是一种确定的或有债务,任何时点都不会产生实际的外债资金流入。其次,银行对外支付在时间、金额上均十分确定和可控。因此,它们与以逐利为目的的“热钱”流入有本质区别,不会导致债务危机。目前对这类性质的短期外债管理口径偏严,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银行短期外债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人民币外债的管理模式

本币外债与外币外债一样,均表现为居民对非居民的负债,两者唯一区别是债务币种构成不同。因此,就债务性质而言,它属外债。而且,本币外债表面上虽然表现为借本币、还本币,不存在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但在借贷关系结束时,则表现为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中央银行作为人民币的发行人和最终债务人,有义务将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存款或现金兑换为外币,从而产生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并最终体现为跨境资本流动。在特定情况下,本币外债不但是国家公共财政安全的影响因素之一,还可能通过其他的连锁反应对本国的货币乃至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从维护国家整体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将人民币外债纳入外债口径,统一本外币外债管理。

(二)建立全口径的外债统计监测机制

为加强银行短期外债的有效管理,外汇管理部门应扩大银行短期外债管理覆盖面,建立全口径的外债统计监测机制。一是科学划分短期外债类型,明确纳入余额管理的短期外债种类;二是规范银行业务创新行为,将规避短期外债余额管理的银行创新业务应纳入余额管理。

(三)优化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核定模式

改变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的核定方式,参照企业外债的管理方式,对银行短期外债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规定银行的短期外债余额在任一时点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由银行自已去把控风险。比例的设定应灵活,要综合考虑全年国家经济、金融和外贸发展策略,并适当向贸易结算量大的银行倾斜。同时,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银行短期外债的监测力度,提高预警能力。

(四)放松对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业务的余额指标管理

中国外债适度规模与风险管理 篇3

至2004年年末,短期外债占到中国全部外债的45.63%,已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如何合理安排债务的期限结构,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长短期外债比例的均衡配置,才是理想的外債期限结构。

20世纪70年代,外债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振兴的一项重要工具,国际借款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发展中国家借入巨额外国资本来发展本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了一片经济飞速发展的繁荣局面。巴西、韩国、东南亚各国就是大量借入外债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创造了“巴西奇迹”、“汉江奇迹”、“东南亚奇迹”,使得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美、日等发达国家。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债危机问题浮出水面,并且愈演愈烈,全球性的债务危机接踵而来,几乎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阻塞。20世纪80年代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债务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俄罗斯债务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等等,沉重的债务给许多国家带来了近乎灾难般的后果。

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债规模与日俱增,外债风险已初露端倪,1998年“广信事件”引发的对外窗口的债务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2005年3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的中国外债数据。截止至2004年年末,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2285.96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349.62亿美元,上升18.06%。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043.0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5.63%,比2003年末增加272.65亿美元,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为多年来所未见。中国外债的适度规模是多少?如何加强外债管理以防范风险?这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外债增势缘何如此迅猛?

我国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为何增势如此迅猛?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外债规模的不断增长主要是受国内经济及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的结果。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顺差,外汇收入大幅度上升,使得外债规模相应增大。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目前各方最为敏感最为警惕的汇率投机问题。目前本外币正利差仍然较大,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普遍有升值预期,所以中、外资企业出于规避本币市场升值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最大程度的以外币借款替代本币借款。因此,外债增长较多,特别是短期外债增长较多,主要表现为贸易信贷项下的出口预收货款和进口延期付款。还有一部分套利“热钱”流入国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加入WTO协议承诺的逐步兑现,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实行与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这也是2004年外债迅猛增长的原因之一。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明确对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境内外资银行外债总量以及中长期和短期外债结构调控目标。由于《办法》的颁布是在5月,距6月正式实施存在一个月的公示期,各外资银行为给下半年业务预留更大空间,普遍采取6月份突击借入大量外债、做大短期外债余额的做法,导致2004年上半年外债激增。

外债适度规模分析

衡量外债的适度规模,最经常用到的是偿债率、负债率和债务率这三个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率是指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收入额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债规模和一个国家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般国家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发展中国家为25%,危险线为30%。当偿债率超过25%时,说明该国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过重,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中国的偿债率应以15%为安全线。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 2004年末,我国偿债率(还本付息额与外汇收入额之比)为3.19%,远远低于国际20%的警戒线。这说明中国目前的债务负担比较适当,外债偿还能力较强。

债务率是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它反映的是外债总规模与经常项目收入之比,反映该国对外举债能力的大小,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00%。我国的债务率从2001年的56%开始逐年快速下降,2004年末为34.9%,都低于国际警戒线,说明我国的外汇收入本身的偿债能力相当强。

负债率是指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反映的是外债总规模与国家总体经济能力之间的关系。2004年末我国的负债率为13.9%,低于25%的国际警戒线,这说明中国的外债规模在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不大,能够承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由于上述三个偿债能力指标都没有超出国际警戒线,在这个分析体系下,则可以认为中国的外债规模是安全的。

但是,仅仅以这三个指标作为分析外债适度规模的标准,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外债的利息负担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债是否是优惠贷款。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债务的平均利率和债务率作为债务优惠性的指标,并分析利率变化对于债务负担的影响。其次,产出和出口的增长幅度和外债流入对其的贡献,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这些指标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其灵敏度尚需商榷。例如,泰国1995年的各项外债指标是安全的,但是1996年就发生了金融动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首当其冲。马来西亚也是如此,而印度则正好相反。由于未来经济数据的不可预测性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单纯利用这些指标并不能够评价一国的外债是否是“适度”的。

笔者曾利用Fleming和Stein(2001)中的关于外债规模的两期模型和Fleming和Stein(2002)中的无限期模型,以中国1985-2004年20年的经济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的适度外债规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没有国家违约风险的前提假设下,中国的外债规模远未达到危险水平。无论是根据外债的三个偿债能力指标,或者是根据数理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我国目前的外债规模处于十分安全的范围内。

外汇储备与外债结构分析

除了研究上述三个偿债能力指标,研究外汇储备和外债的期限结构等也非常重要。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之比反映的是当一国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国际储备资产来偿还外债的能力。当这一比率大于100%时,则表明偿债能力较强。一国储备过少,则容易发生债务危机。按照国际惯例,一国外汇储备不应低于该国1至3个月进口的外汇支付额。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汇储备应高于年进口额的1/4。这是为了满足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偿还外债本息的需要,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外债风险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很快,2000年以后更为迅速。到2004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6099.32亿美元,远远超过2286亿美元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年末,该比率已高达267%。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中国偿还债务的能力,减轻了发生外债风险的可能性,提高了抗外债突发风险的力量。

外债结构是指某个时期外债总量的各个因素的构成比例,主要包括外债期限结构、外债类型结构、外债币种结构和外债利率结构等方面。外债结构直接关系到外债利息的高低、汇率风险的大小和偿债期限的长短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才能降低借债成本,控制和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延缓偿债高峰期,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用债效益。

外债期限结构分析可以归结为短债率(短期外债余额与外债总额之比)的分析。中国在2000年以前,长期债务占绝对支配地位。2000年,长期债务所占比重已达到了91%,而短期外债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到2000年仅为9.0%,远远低于20%的国际安全线。长短期外债结构逐渐优化,有利于中国长期经济建设资金的稳定需要,有利于中国在时间上根据国情对还债资金进行调剂,降低债务风险。但是2001年以后,中国的短期外债急剧增长,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也飞速增长,至2004年年末,短期外债占到中国全部外债的45.63%,已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如何合理安排债务的期限结构,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长短期外债比例的均衡配置,才是理想的外债期限结构。

尽管短期外债比例较高,但如果考虑到我国超过6000亿的外汇储备,中国的支付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总量外债和短期外债的支付需求。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约为17.1%,也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戒标准。

外债的类型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负债总额中各种不同类型外债的构成比例。从债务类型看,外债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形式的借款四大类。前两项属于官方优惠贷款,具有开发援助和贸易性质,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有的甚至是无息贷款,但贷款条件较为严格。商业贷款的程序相对宽松,但期限短,利率高,且多为浮动利率,易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一般认为,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以低于60%为宜。

中国外债中商业贷款的比重一直较大,而官方优惠利率贷款比例偏小,近几年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政府积极筹措官方优惠贷款,严格控制商业贷款的增长,商业贷款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期官方贷款基本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的还本付息压力,但融资成本较高的国际商业贷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2000年以来,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大幅上升,官方贷款比例却有小幅下降。中国的贷款成本问题仍应引起注意。

外债风险管理之对策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目前外债风险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均低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外债规模在国家的承受能力之内,外债结构较为合理,近期发生债务风险和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对外举债还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总的来说,中国利用外债发展国民经济是比较成功的。

但我国外债增长速度过快,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外债风险管理中存在着潜在危险。尤其是短期外债的飞速增长,让我们联想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无论是泰国、马来西亚还是韩国,都有一个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的阶段,这些短期资本对经济冲击一段时间之后又迅速流出。中国的外债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外债风险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开放金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债风险会变得更加突出。

据有关资料分析,入世后,可利用的间接外资的数额将呈上升的态势。一是大量成本非常低的国际短期资本(3—5年)将向中国国内聚集。除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外,通过信贷市场进入也是主要方式之一。二是大量跨国银行直接登陆中国,可以直接借用外币,其数量也会逐步增大。这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外债管理办法 篇4

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篇二:外债签约登记须知 外债签约登记须知

一、外债签约登记所需资料: 企业办理向境外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应在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携带下列材料到企业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所有复印件须加盖企业公章>

1、登记申请书一份(无规定格式,企业自己写,并加盖公章),申请书需明确借贷双方、借款金额、期限、用途、提款及还款计划等。借入人民币外债的,债务人应了解债权人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并在申请中说明。

申请中需说明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现金、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净资产、总资产等的详细情况,现金、银行存款、其它应收等金额较大的请说明资金充足为何还要借入外债。企业须在申请书中承诺:“本公司承诺此外债申请书所有信息真实无误;若有虚假错误陈述,本公司愿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2、《境内机构外债签约情况表(草表)》(外汇局提供)

3、借款企业营业执照和批准证书。注册资本未到位的,请提供企业设立或增资批复的复印件。中资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及借用外债的批复。

4、借款企业最近一次验资报告。

5、借款合同正本,双方签字并加盖借款方公章(如为外文,需提供加盖借款企业公章的中文译本),合同中需有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用途,提款、还款时间及适用法律等重要条款。

6、若向境外个人借款则需提供个人护照复印件,台湾同胞则提供台胞证复印件。

7、借款企业如为融资租赁公司,需提供本企业上审计报告;如为投资性公司,企业需提供实需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注意事项:

1、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中长期外债(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及境外担保履约额三者之和不得超过期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

2、借款企业如为外商房地产企业,借用外债须满足三个条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注册资本全部到位,投资总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项目投资总额的35%;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50%,另须提供外资委关于企业设立的批复及发改委立项批文(如有)。2007年6月1日之后新高房地产企业,不得举借外债。

3、自2011年11月开始,如短期外债发生逾期或展期的,且实际借款期限(自该笔外债的首次提款日至前日期或新约定的到期日)超过1年的,按发生额将此笔短期外债纳入中长期外债管理。【详见汇发(2011)45号文】

4、外汇局收到外债登记材料后原则上在20个工作日之内予以核准 ●特别提示:

1、非资金划转类外债需在入账后五个工作日内,到外汇局办理提款登记。

2、借款企业须于债务到期日前至少10个工作日,持展期申请、展期合同正本、《外债签约情况表》正本、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复印件等,到外汇局办理外债展期登记手续。贷款人应在展期合同中注明对应的外债编号。

企业展期申请中须说明资金状况,如现金流充足不偿还外债而要展期应有合理原因。

3、资金划转类外债开户、提款、结汇及偿还无需外汇局核准,特殊情况除外。

4、借款企业在借款合同/展期合同签约后15个工作日内没有及时办理签约登记/变更

登记的,需说明合理原因。如系新的签约登记申请,借款企业还须承诺在申请日前未发生外债首次提款。篇三: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实务)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

一、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签约登记

二、财政部门和银行办理外债登记

三、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开立、关闭外债账户

四、非银行债务人办理非资金划转类提款备案

五、非银行债务人办理非资金划转类还本付息备案

六、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结汇

七、外债注销登记

八、境内企业办理外保内贷业务

九、金融机构为外保内贷项下担保履约款办理结汇或购汇

十、非银行债务人办理担保费对外支付

十一、对外处置不良资产涉及的外汇收支和汇兑核准

十二、不良资产境外投资者备案登记和购付汇核准

十三、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资金类划转外债提款

十四、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资金类划转外债还本付息

十五、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套期保值履约交割

外债管理办法 篇5

为引导外商投资资金在境内合理有序流动,维护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现就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以及经授权的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时,除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30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外商投资项下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02]59号)的要求进行审核外,对于一次结汇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应要求申请结汇的企业提供有关结汇资金用途的书面支付命令,直接向其指定的收款人进行支付。对于企业支付工资、留存备用金或结汇资金在20万美元以下(含20万美元)的小额支付,可以不要求申请企业提供书面支付命令而将结汇资金进入申请企业人民币账户,但该企业在办理下一笔结汇时,应提供上一笔结汇资金的用途明细清单。

二、外汇局在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核准手续时,应严格按照现行操作规程以及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履行审核职责,如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用于偿还人民币债务,外汇局应不予批准。

三、外商投资企业举借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严格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内。非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变更投资总额,外汇局不得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超额汇入部分外债资金的登记和结汇核准手续。如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资金已超额汇入,应自觉到原审批部门补办变更投资总额核准,外汇局允许企业在三个月期限内保留外债资金,如超出此期限,外汇局应以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的形式通知开户银行将超额部分资金沿原汇路退回。

四、各外汇指定银行应修订相应的内部业务流程,落实上述操作要求,各级外汇局负责对辖区外汇指定银行改进资本项目结汇管理和外债资金汇出入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以上各项措施系对现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级外汇局应注意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保证上述各项措施的顺利贯彻执行。

外债管理办法 篇6

(一) 由于境外融资成本较低和境内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 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借用人民币外债

2012年, 在人民币外债发生额管理的限制下, 大连市外商投资企业借用人民币外债需求依然十分强烈, 全年新增人民币境外融资登记金额36.94亿元, 实际融资金额34.26亿元, 其中境外借款股东贷款提款19.31亿元, 境外金融机构借款提款9.54亿元。主要由于:一是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促使借入人民币外债的意愿增强。当前大连市已借入人民币外债中短期借款平均借款利率3.7%, 中长期借款平均借款利率4% (1) 。远比境内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15%和5年期以上6.55%要低得多。二是境内借款困难, 境外融资相对容易。由于境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流动性趋紧。另外随着人民币回流政策放宽, 境外人民币希望回流获取更高收益, 因此企业在短期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会首先考虑借用人民币外债。

(二) 当前人民币外债“发生额”管理相对外币外债管理更加严格, 无法满足企业短期流动性不足的要求, 长期来看还会收窄企业的境外融资渠道

出于对人民币升值、境外融资成本低的考虑, 大连市企业借用人民币外债的需求日益强烈。截至2012年12月末, 大连市人民币外债余额74.01亿元, 其中长期借款15笔, 51.34亿元, 借款集中在几家大型制造业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产能, 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短期借款28笔, 22.68亿元, 占比30.6%, 借款主体较多, 主要用于弥补流动资金不足, 且大多发生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 (银发[2012]165号) 文件下发即总行明确人民币外债按照“发生额”管理之前, 文件下发后企业大多转向借用外币外债, 大连市仅1家企业办理了人民币短期外债业务, 共借债约2 300万人民币, 借债原因是该企业误以为人民币短期外债按“余额”管理, 目前该企业可借债额度已全部被占用, 无法再借入任何外债。

“发生额”管理源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于外债的管理模式, 是相对于“余额”管理来说的, 是指外债业务一旦发生, 外商投资企业可借用外债额度即被扣减, 无法恢复并循环使用。目前跨境人民币外债采用的就是“发生额”管理方式, 既无论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是短期的还是中长期的外债, 均为一次性借款, 无循环使用额度的可能。从短期来看, “发生额”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资金流入, 能够控制国内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来, 借用人民币外债还会收窄企业境外融资渠道, 阻碍人民币资金流在境内外的有效循环, 进而会影响人民币“走出去”的整体进程。

(三) 当前人民币外债管理与总体制度设计理念相悖

人民币外债虽与外币外债本质上一致, 但其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从微观层面上看, 人民币外债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在当前劳动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另外, 借用人民币外债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切实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宏观层面上看, 人民币外债不涉及外汇占款、币种错配等问题, 可有效舒缓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是人民币在境内外循环的主要渠道之一。另外, 由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 人民币的偿债能力也毋庸质疑。因此总体风险是可控的。当前人民币外债管理过于严格, 这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优于外币结算管理的制度设计初衷相悖。

(四) 当前人民币外债管理缺乏完整的管理法律法规, 业务开展存在风险点

当前人民币外债管理在业务操作环节也不尽合理, 业务开展依然存在风险点。一是多头管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和统计数据混乱。针对此问题, 2012年, 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出台了人民币外债“一点管理”制度, 率先在全国初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有效解决了外债多头管理的问题, 打消了银行和企业的政策顾虑。二是缺少银行审核业务办理时对于关键细节的规定。比如, 如何判定企业是否需要借债, 能否借债的问题, 在企业提交申请时是否需要企业必须说明资金的用途等内容。近期大连市一家外资银行刚为一家已要清算的企业办理了借用人民币外债的业务, 实际上该企业已不具备偿债能力, 但当前政策没有限制该种情况的发生。三是易发生道德风险。当前的人民币外债市场化管理,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后续监管体系和有力的监管处罚手段作风险保障, 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人民币外债业务时容易出现道德风险。

二、调整人民币外债管理模式的思考

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本质相同, 互为补充, 但二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 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本外币债的特征, 争取做到既能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又能有效控制风险。

(一) 在制度设计上, 人民币外债应纳入外债统计范畴, 分层次核定本外币外债余额的总指标

根据我国现行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有借外债资格和外债额度的企业在从境外借款时能够借的币种没有限制, 可以是美元或者欧元、日元等, 境外的人民币也属可借的币种。且目前国际通行外债统计标准为本币外债原则, 即把本币债务纳入外债统计体系, 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口径。如国际收支 (BOP) 、国际投资头寸 (IIP) 均将本币外债纳入外债统计。因此, 人民币外债毋庸质疑应该纳入外债管理。这既是适应对外经济发展、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也是与国际统计标准接轨的需要, 更是完善外债统计、防范外债风险的需要。

在具体管理时, 人民币短期外债按“余额”管理, 中长期外债按“发生额”管理, 银行的本外币外债指标应该分开核定。企业的外债指标仍按当前的“投注差”管理, 在其额度内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借用外债的币种, 但应明确借债币种与还债币种不可交叉。

(二) 在业务操作上, 加强流入管理和用途管理, 在借用外债的原因和用途方面加强管理和审核, 并在关键细节上进行明确规定, 制定定期非现场、现场检查机制, 设置一定处罚手段

明确外汇指定银行的真实性审核义务。比如, 发挥银行更贴近客户, 更了解客户的优势, 明确要求银行需要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材料, 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以判断企业是否需要真正借用外债, 将“热钱”从源头上把控住。为防止银行出现道德风险, 则需要一定的检查和处罚的手段, 仅采用定期通报批评的力度太微弱, 不足以起到震慑银行的作用。

在资金用途上, 当前规定非常到位, 可以用于偿还境内外贷款, 短期用途为经营范围规定的内容以及日常开支, 长期用途可为扩大产能、购买固定资产等。但当前逐笔登记RCPMIS (都是手工录入系统) 、逐笔留存单据的办法给银行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可以规定相应额度, 在一定额度以上的需要企业提交相应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一定额度以下的不需要录入系统, 但需要银行做好相应记录以备查。

(三) 在政策协调上,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 形成监管合力

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民币外债资金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 实现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与人民银行反洗钱信息系统、支付结算系统、跨境人民币统计监测信息系统等对接。通过各系统资源共享, 实现人民币外债资金流动的全口径监测分析, 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协调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外汇管理政策冲突部分, 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人民币外债管理办法, 以便更好地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和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三是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模式, 人民银行、银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 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健全科学、宏观审慎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

(本文获2013年全国商务财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冬梅.人民币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华北金融, 2012, (2) .

外债管理办法 篇7

自2008年11月15日起,《关于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实施,大陆外管局开始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此举意在规范贸易项下资金跨境流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资金集中外逃,避免对大陆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同时,政策调控的双刃剑效应也开始显现,新规的实施也将迫使从事进出口为主的台商增加更多的周转金,资金调度压力升高,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全面加强资本流出监控

随着经济大势的演变,大陆外管局此前「宽出严进」的政策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

「外管局担心的是,2009年初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加大,到时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逃就成为必然,这也许正是外管局此次新规的重要目的之一。」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大陆之前在防止热钱流入方面一直略显被动,但外管局此次出台防止资本流出的政策非常迅速、主动、及时。

按照新规定,自11月15日起,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进口预付货款和出口延期收款的合同和银行购付汇等实行登记管理,要实行逐笔登记和注销手续。企业新签约进口合同中含预付货款条款的,应在合同签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如果企业超过预付货款项下登记的货物预计进口时间30天,仍然没有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且不能说明合理原因的,外汇局将重点关注。

「当前美元走强,我们猜测可能有部分之前赌人民币升值的资金,通过贸易项下流出套汇。」相关专家分析,通过高报进口价格可以隐藏资本流出,一些比较急迫的资金,往往是在没有真实贸易合同的情况下通过提前预付货款流出,外管局此举是防患于未然。

而资本确实有开始流出迹象。有数据表明,近几个月,企业购汇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结汇明显减少。

央行公布的上半年大陆国际收支报告数据显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19亿美元,同比下降20%,说明资金进入的动力在降低。另外,9月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大大低于当月FDI(66亿美元)和外贸顺差(293.7亿美元)之和。

实行外汇账户管理后,企业个体的收支活动都能受到监控,监管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对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的监控都会更加细致有效。

有报导分析,大陆经济目前还没到最坏的时刻,一些外贸企业依靠之前的订单还在勉强支撑,金融海啸期间的影响可能要到2008年年底或者2009年年初才能显现。由于大陆对外贸的依存度比较高,如果实体经济届时发生比较大的下滑,央行可能会选择让人民币小幅度贬值,这会加速资本流出追逐美元等强势货币。

台商资金调度压力升高

「贸易外债登记新规,迫使从事进出口为主的台商增加更多的周转金,台商资金调度压力升高,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台商企管顾问业专家、江苏昆山汉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李仁祥表示。

针对这份通知,李仁祥提醒台商要注意几点:

第一,需进行登记的境外债权款项包括预付货款或延期收款。预付货款是指货物进口合同约定付汇日期早于合同约定进口日期,或实际付汇日期早于实际进口报关日期的付汇。延期收款是指货物出口合同约定收汇日期晚于合同约定出口日期,或实际收汇日期晚于实际出口报关日期90天以上(不含)的收汇。新规定中,对这两项要实行逐笔登记和注销手续管理。

李仁祥说,之前的规定是收汇日期晚于出口报关日期180天,现在最新规定是减少到90天,如此将增加台商资金调度的压力。

第二,登记时间限制。企业新签约进口合同中含预付货款条款的,应在合同签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企业应在实际发生预付货款前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付汇登记。合同中未约定而实际发生预付货款的,企业应在实际发生预付货款前15个工作日内同时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和付汇登记。

第三,登记额度。国家外汇管理局依据企业前期进口付汇、预付货款登记与注销情况等核定企业预付货款额度。除大型成套设备进口企业外,原则上企业的预付货款额度不得超过该企业前12个月进口付汇额的10%。

第四,法规实施时间。出口延期收汇的登记管理自12月1日起开始施行,具体管理规定尚未发布;预付货款登记自2008年11月15日起开始施行。

办理外债业务流程 篇8

步骤一:外债签约即时逐笔登记

(一)办理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加盖企业公章及法人签字);

2、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法人章);

3、贷款合同正本,并留存正本或副本;合同语言如为外文的,应提交贷款合同主要条款的中文译本,并加盖单位公章;

4、应事前批准的外债需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5、债务人如为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的额度为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即(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加短期外债余额不能超过总投资与注册资本的差额)。应提交:(1)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最近一期验资报告(资本金需缴足);

(3)债务人如为外商投资企业,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FDI系统基本信息打印页面;

6、对债务合同的规定:(1)债务合同必须写明:“根据2008年8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债务人应在债务合同签订后15日个工作日内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外汇管理部门核发的登记文件作为债务合同必备的法律文件之一”。

(2)债务合同应写明:“债务人应根据1996年公布的<<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办理外债还本付息核准手续”。

(3)债务合同(中文版本)的主要条款有下列款项:协议当事人;债务金额;期限;利率;借款用途;提款和还款方式及其条件,帐户设立,抵押担保等保证条款,合同生效和违约及适用法律等合同条件。费用(如利息所得税等)由哪方承担。

(4)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需借中长期(1年以上)外债;用于流动资金只能借一年以下(含一年)外债;

(5)以合同签定日生效,期限以合同签定日算。

7、外汇局要求的其它文件。

步骤二: 外债、外债转贷款专用帐户开立

办理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加盖公章法人章);

2、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法人章);

3、债务登记凭证、外债签约情况表;外债(转)贷款登记证、外债转贷款签约情况表;

4、如为外商投资企业,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FDI系统基本信息打印页面;

5、外汇局要求的其它材料。

步骤三:外债逐笔提款登记

办理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加盖公章法人章);

2、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法人章);

3、债务登记凭证,外债签约情况表及外债变动反馈表;

4、现汇贷款提款登记时,提供银行盖章的外债专户入帐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5、融资租赁等实物融资提款登记时,须持已经外汇局核销部门核对过且未对外支付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正本、商业发票正本;

6、外汇局要求的其他补充说明材料。

步骤四:外债结汇

办理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加盖公章及法人章);

2、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及法人章);

3、结汇资金用途清单(一式两份);

4、债务登记凭证,外债签约情况表及外债变动反馈表;

5、外债、外债转贷款专户最近五个工作日内银行对账单,所有人民币帐户对账单;

6、结汇资金用途的清单、发票或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7、一次申请结汇20万美元以上需附收款单位的付款通知书(两天内款项需付完);

8、第二次申请结汇时必须附上次结汇后支付给收款单位的银行转帐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9、申请书必须写明:“本公司本次申请结汇,其使用完全符合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和申报用途。本公司知悉,如擅自改变外汇资金用途或超经营范围使用外汇资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本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将承担非法使用外汇的法律责任。”

10、外汇局要求其它补充说明材料。

步骤五:外债、外债转贷款还本付息

办理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加盖公章及法人章);

2、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及法人章);

3、债务登记证,外债签约情况表及外债变动反馈;

4、债权人提供的还本付息通知书;

5、向境外债权人单笔支付利息的,应提交完税凭证,等值3万美元以上(不含等值3万美元)的,应提交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税务证明;

6、因债务豁免申请注销外债登记的,应提交债权人出具的豁免通知书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7、外债转资本金(包括转为本企业或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注销外债登记的,还应提供境外债权人书面确认书、商务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文件中需明确企业增资的资金来源为已登记外债;

8、以现汇还本付息时,需提供外汇账户最近五个工作日内银行对账单;

9、如为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交外商投资企业FDI系统基本信息打印页面(加盖公章);

10、外汇局要求其它补充说明材料。

注意:

1、债务人要在债务合同签定后15个工作日内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超过期限合同无效;

2、借用现汇贷款的债务人必须开立外债专户,外债专户有使用期限,账户内资金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使用;

3、债务人收到债权人汇入款后,需在五个工作日内到外汇局做提款登记;

4、境外汇款人要与外债签约登记的境外债权人一致;

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探讨 篇9

一、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分析

1.项目前期的绩效审计。外债项目的审计往往都要有一个前期的准备,一般说来包含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项目设计的准备,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评估及立项。这其中,项目立项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项目优良的关键。这样看来,立项决策一定要以科学性、合理性作为最基本的考评标准。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进行程序评价,主要就是以可行性论证、项目评估及项目立项作为对象,看是否符合并遵守程序进行了审批;而项目立项决策进行的评价内容一般包含了以下的几个内容,即: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机构可行性,以及社会可行性。总之,项目绩效的审计在前期的评价一定要把国家及该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作为基本的评价准线。非营利性项目的评价,就要将本地区的实际财政情况和项目内容进行结合性的可行性评价。

2.实施阶段的绩效审计。外债项目在进入了实施阶段后,绩效审计中就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评价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这个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有:(1)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内部控制、债务的管理,以及外汇的风险防范机制3个方面展开;(2)实现程度的情况,主要指正在建设中项目的目标或计划目标及相关的指标;(3)执行落实情况,针对的是项目预算的成本指标及定额;(4)资金,主要是来源及使用情况是否真实、合法及有效。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参考:第一,开展项目管理的制度的落实及执行的情况,包括具体的项目内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施工中的管理及监理的管理评价等;第二,项目开展的进度与质量的管控情况,通过对进度的比较分析、质量的评价、所签合同落实执行评价、投资概算的落实评价,以及资金管理的相关评价等。

3.竣工阶段的绩效审计。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或者正常运营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产生的外债的偿还等能力是对财务和经济的主要反映和评价。针对非营利性的项目,对其评价的主要标准是看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具备偿债能力,以及资金能否及时注入维持项目的长期运转这两个能力。另外就是看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这主要是指外债项目进行的经济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对社会效益的评价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对相关的各种因素及数据的搜集、汇总,使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在进行项目环境效益评价过程中,在建议和措施的提出上应避免产生负面影响,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及实施,并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持续的发挥。

二、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策略

1.成本-效益分析策略。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是将“项目收益”与“项目成本”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项目实际产生的效果的分析和评估。在此分析方法中,是将产生的正面的利益或者价值作为了“项目收益”,而将项目产生的负面效果和支出等作为“项目成本”,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测算出取得的实际效果。这里的项目收益”与“项目成本”两个指标,包含了内外部的直接及间接的所有因素,包含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等方面。

2.成本—效益定量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是我们进行盈利性项目收益及成本衡量计算的一个标准,通过对项目净收益的核算来对项目取得效果进行整体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通常是要对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运用净现值法进行评估。一般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收益现值-成本现值

假如净现值表现为正,说明项目是取得一定收益的,是可以发展的;假如净现值表现为负值,就说明项目并没有取得收益,是不可以继续这样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净现值的大小就可以直观的表现出项目的效益的好与坏。

3.成本—效益定性分析。非营利性的外债项目,一般是很难用货币的形式去完成收集及成本的衡量和计算的,因此只可以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在开始成本一效益这种定性分析时,可将T形账户样式作为参照,把项目的成本及效益分别的列于两边,并遵照一定的标准将它们分类排列,例如,可根据性质划分为经济类、政治类等多个方面;之后,将每个类型的成本和效益分别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结果上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不一样的权重;最后,评估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系统及整体的调整和权衡,就可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机关要将外债绩效审计作为工作中的重点,要将绩效审计通过各种实践进行推进。在进行项目的绩效审计中,要把握客观、公平的原则,正确的评估外债项目建设目标的落实和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在外债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外债项目的效益和作用的发挥,促进我国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是当前我国亟需开展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摘要:从现阶段我国外债情况来分析,我国的外债基本上都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由国务院统一授权,财政部为对外窗口引进而形成的,因此,外债的绩效审核工作就担负着重大的审查任务,对外债项目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外债项目的绩效审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关于引进外债融资的调研报告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软着陆进程,高速发展的态势已趋衰减,相应地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增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回落。我公司作为钢铁主业突出的上市公司,更是遭遇了明显的经营困难。

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在经历了2008年,以宽松货币政策力图摆脱经济衰退的不尽如意后,今年预期的降息进程,也因为通胀与衰退的矛盾而慎行。至今,人民银行未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仍处于较高位置,难以获得发展动力。国家的政策导向,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处于慎重考虑状态,而企业却面临经营形势的紧迫,不得不自行寻求破围出路。放眼境外资金市场,却由于地域、政治原因等,货币政策存在着不同取向。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汇率、利率价格的不同,给企业实现套利或获得更好的融资价格带来了市场机会。

一、境内外汇率利率存在价差,对于公司降本意义重大 去年末以来,马钢股份公司已藉由人民币跨境结算全国放开的政策导向,实现了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至香港公司转开即期美元信用证,并随后在境外以人民币远期证为保证,由香港公司实现了境外融资。这些境外融资,伴随跨境贸易背景展开,使用灵活,符合监管导向,为公司降本增效,带

来了巨大贡献。今年已实现的多笔跨境融资的成本,相比境内可得到的同等融资,节约幅度达30%。考虑到境内资金头寸的紧张,跨境方式的融资,在成本上为公司降低财务费用利息支出,从额度上为公司可获资金上带来了更多选择。目前已成为公司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议引入外债融资渠道,更多地获取低成本融资 受外债额度限制的制约,以跨境贸易为背景的境外融资,额度,时间,用款方向,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更为便利地,公司可以考虑争取外债指标,实现境外融资的直接境内使用。

外债,指向中国境外的公司或金融机构的融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额度主要是公司的投注差,是国家对于企业向境外法人或国家举借债务的最高限额。已发生的外债偿还或转为股本,不会影响外债额度。已发生的外债偿还后,还可以在额度内继续借外债。

对于境内企业而言,可以引入的外债资源,主要为国际商业贷款。一般是境内机构向境外非居民举借的商业性信贷,包括:向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向境外企业、其他机构和自然人借款;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含可转换债券)和短期债券(含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买方信贷、延期付款和其它形式的贸易融资;国际融资租赁;非居民外币存款;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及其它种类国际

商业贷款等。

三、引入外债融资,公司需具备投注差条件

投注差,即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和长期外债发生额之和不得超过投注差。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指合同规定的投资总额,即合资、合营各方出资额及企业筹措的建设资金的总和,又叫运营资本,除注册资本外,还包括:(1)以企业名义向银行或其他人所借的贷款;(2)企业用盈利购置的资产或流动资金;(3)企业用可分配利润追加的,但未注册的投资;(4)股东的追加投入但未注册的资本;(5)银行存款。

我公司目前无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许可的外债指标,但作为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公司,具备申请投注差条件。在存在境内外利率差机会的时期,及时申请投注差,进而获得外债指标,符合公司困难时期的“决战下半年”活动要求,具有减亏、止亏、扭亏的积极意义。

四、申报投注差的业务流程

对于投注差的申报,在于省商务厅的审批。我公司可以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的事由,向商务厅行文申请投注差。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提出公司希望通过运用外债资金来发展业务,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总体盈利水平,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健康发

展。

依照商务部《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只批准其注册资本,不核定投资总额。因此,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工商企字„1987‟第38号)第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我公司申请依照批准设立时的投资总额,按注册资本的3倍予以确认。

申请投注差时,我公司需提交资料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最近一期披露的财务报表(2012年半年报);本次马钢公司申请投注差、外债资金的资金用途情况说明(偿还贷款、调整债务结构、营运资金周转或项目建设);马钢使用投注差业务流程。

五、引入外债融资的可选业务方向

境外发债融资具有一次举债,融资规模较大,公开市场提升形象等好处,但其需经历国际信用评级,募集资金资料准备,委托承销机构,发行路演等流程。在时间及过程上,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经历。

若由公司呈报省商务厅的进行投注差倍率调整的申请获批后,向商业银行的境外分支申请人民币融资。则可以较快地以较低利率实现资金的融入。按目前商业银行推介产品估算,预期公司获得的新增融资量,相应一年期融资成本约

为4.8%,较目前央行的人民币基准利率下浮20%。若得到二十亿元外债融资,与基准利率相比,年可降低融资成本约2400万元。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公司,考虑逐步实施此融资。首先向省商务厅申请批准,港币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倍数关系。获批后,即开始逐步向商业银行申请该融资。

在实施中,公司可采取分段下款的方式,拉开融资起息及到期日的间隔,将未来到期还款,散布在一段时间内,避免借款集中到期的压力。

融资到账后资金的使用,以其一半替代美元借款,另一半替代原有较高利率人民币的借款。

上一篇:公司内容管理规章制度下一篇:任小艾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