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欣赏

2024-10-08

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欣赏(共9篇)

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欣赏 篇1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课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在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

有人说:“换教材要换脑筋”,在我看来,面对新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旧的教学大纲,新的教育理念已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已代替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以往的音乐课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现在的音乐课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淡化枯燥的技巧训练。

2.以往的音乐课以教师为主,教师是领唱,学生是合唱者;现在的音乐课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淡化教师的权威指挥作用。

3.以往的音乐课以“一教一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听”为教与学的方式;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教材已用过多年,体现不出时代特色;现在的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童趣、有美感、有创新,教材令人赏心悦目。

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的同时,我收获了教学中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了课改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美与愉悦,在这自由、轻松的空间中,我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二、真诚用心,以心换心

“孩子,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真行。老师相信将来的作曲家、作词家就在你们当中。”“同学们只要稍稍努力了,你们都会做的最好。”“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微笑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也喜欢老师,也笑一笑,好吗?„„”

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真诚就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课改强调师生交往与互动,平等与交流。这交往、交流来源于教师真诚的语言、关爱与鼓励,这互动、平等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心、诚心、爱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对教学用心,对课改用心,对自己的事业用心。课改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探索者、研究者。对于课改我们可以去摸索,可对学生的用心、关心是最可宝贵的,这是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了这种内在支持,教学才会更加吸引学生。

对学生用心换来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对教师的喜欢,对音乐课的喜欢。这就是成功,这一点一滴的成功快乐就是教师用心的回报,真诚的结晶。

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1.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同一首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歌词,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以有多种理解。《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创编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创编

出了优美的歌河,如“长颈鹿呀脖子长,真好玩,真好玩”;“小鱼小鱼游呀游,真好玩,真好玩”;“小海豚呀跳得高,„„”;“大象大象鼻子长,„„”;“孔雀开屏真好看,„„”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凝聚,说明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发掘教材中可利用、可创造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创造源于新观念的接受与学习,用新的观念时刻提醒每一节课都是新的,都应该有新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为自身、为课程改革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的创起,常常设问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如:这首歌还可以怎样表现?怎样唱还会更好一些?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再想想其他办法吗?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创造。

在课程改革中,我学会了用脑、用心,我学会了用更新、更好的方法去教,去让学生自己学,我更领会了一种转变,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转变,并从中感受到了教学中的轻松与愉快。

课程改革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机会与挑战的空间,我会在这挑战与机遇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做到革新、用心、创新,让教学更加充满阳光与希望。

职称制度客观来说是想激励教师更加爱岗,可主观上却造成了同事之间的恶性竟争,还有一些人借机敛财,我的收入本来就少,还要拿出一年的工资评定职称,我们上挤下压,处处用钱说话,在学校用钱说话,排上了评审时用钱说话,我们是什么?为什么就不能按教龄,按成绩,按工作态度来评议我们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相信每位教师都同意按教龄,按成绩,按工作态度,可为什么人大会议没有人题出呢?这是当今社会多么严重的教育问题。

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欣赏 篇2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音乐教师素质较低, 教学方法十分落后

在我国,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十分低下, 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素质都不具备, 这就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展开, 带来了许多麻烦。对于小学学生而言, 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 不论是音乐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 都需要音乐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重视兴趣的引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能够帮助小学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十分落后, 在小学课堂中, 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授课方式, 即枯燥讲义。在课堂中, 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照本宣科, 下边的学生兴致全无, 昏昏欲睡, 这就极大的导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 学校缺乏对音乐课的重视, 音乐器材缺乏

在我国, 为数众多的小学缺乏针对音乐课堂的重视, 在日常教学指标中, 过分重视数学、语文、英语等几门课程, 而忽视音乐、体育等课程。这就从根本上导致音乐教师的许多教学工作无法展开。例如,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教师向学生讲述了陶笛的演奏方式, 并要求学生在课后, 每天坚持2个小时的练习。然而,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 这就使得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被书山题海所占据, 无法抽出时间来练习陶笛, 影响音乐教学进度。与此同时, 由于音乐不在文化课程之内, 因此许多教师与家长对此并不重视, 在音乐课堂之中, 许多学生并没有乐器。音乐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 另一方面, 十分注重技法的练习。以陶笛、古筝、吉他等乐器为例, 在课堂中, 教师讲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之后, 课后, 学生也没有基本的乐器可以演奏, 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展开。

二、合理化建议

(一) 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小学在选拔音乐教师之时, 不可滥竽充数, 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在众多候选者之中选拔出具备高水平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要求, 具体应该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音乐素质、文化素质等。小学音乐教师, 只有具备高素质, 才能够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此同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不可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 因此, 教师应该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 使学生通过多媒体, 了解到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之时, 应该坚持以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只有学生对音乐知识充满兴趣, 才能够积极主动的记忆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 提高重视,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学校与家长应该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 学校应该主动出资, 为学生购买不同种类的乐器, 如陶笛、长笛、吉他、口琴等, 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奠定十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 学校应该给予音乐教师同等的福利待遇, 不可因为学科的不同, 导致音乐教师地位的不公平。只有学校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 才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能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从长远角度来看, 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该主动调整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 不可以以书山题海来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小学学生的年龄十分幼小, 只有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才能够从根本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 应该在学校中举办一些音乐交流会,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之中, 这样就能够真正的鼓励许多有兴趣和天分的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从长远角度来看, 十分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展开, 更有助于校园和谐氛围的建设。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体系也不断完善。然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因此, 许多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并不能十分高效的展开。针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素质与教学方式的提高和完善,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尚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只有充分重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才能够促使其飞速发展, 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萌.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 1.

[2]孙晓聪.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 1.

谈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越来越束缚创新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教育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顺应时代变革的需要,高中音乐课程也搭上改革时代列车,一场新的教学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想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学目标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教学内容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选材完全脱离时代,与学生的时尚追求相隔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3.教学方法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就是音乐教师选取一首音乐作品,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类似于文化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作用,完全感受不到音乐的活力,课堂处于沉闷无趣的状态。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热爱音乐的,但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过程的老套无味,使得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

4.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简单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的内容掌握为核心,忽视对音乐过程体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感知美、辨别美的审美能力是极大的障碍等等。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在新课改形势下自己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1.鉴赏教学要做到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精心设计的导语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能迅速帮助学生积极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音乐鉴赏教学要设计好明确实用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学习线索,是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的明确要求,如鉴赏外国音乐的学习目标可以是: 学习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了解音乐家、主要作品及其风格。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2.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在鉴赏可分为初听、复听和再听。初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最直观的感受;复听可以结合文字材料、老师的讲解聆听;再听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感受乐曲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与乐曲产生共鸣。要让学生真正在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等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美国音乐家艾伦.卡普阿)。对于鉴赏音乐,仅听一遍,既不能完整地感受音乐形象,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3.鉴赏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

对于一节好的音乐课来说,班级学习小组的培训及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小组要有学科小组长,即有一定音乐基础或者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让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主动推进课堂进程。学科小组长带头营造高效激情的学习气氛,督促小组成员积极投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鉴赏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nlc202309032054

5.鉴赏教学要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包括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和表现质量、社团活动及兴趣小组的参与度。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音乐鉴赏测评,用计算机测试的方式,如听辨乐器音色、音乐情绪、经典主题辨析等等,考查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结果折合成学分计入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中。

6.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有优秀的音乐素养和良好的基本功。

优秀的教师基本功是上好一节的前提。一节好的音乐课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 从教材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设计了舞蹈、戏剧歌唱、器乐、创作等,这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 教师语言生动形象(肢体语言、表情)、激情投入,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展示。教师引导、点拨、评价及时到位,赏识鼓励,才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如在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十面埋伏》时,教师要把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作品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首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一把小小的琵琶形象地再现了垓下之战从列营、点将、排阵、埋伏到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乌江自刎、得胜回营等情景,营造出古代战场金戈铁马的肃杀气氛。

总之,新课改的改革大潮中,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首先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科学理念和方针的指引下,融会贯通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中,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反复不懈的努力探究、实践和总结,最终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课程、新理念”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莉凤 新课程改革下准格尔旗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张东坡.刍议高中音乐鉴赏主体参与课堂的构建,北方音乐,2011,(2)。

[3]郭连连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高小明.浅谈音乐鉴赏课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众文艺,2009,(12)。

[5]胡海燕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学习 篇4

新课程改革,有人感到不安,觉得新课程将难以适应;有人觉得无所谓,不管你怎么变,我只管学我的;还有人对新课程不理解,觉得新课程改革没有意义。有着这些想法的人多数对新课程的了解不够,所以才有这些错误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影响进入高一后的学习。其实,高中课程改革是继义务教育新课程之后进行的改革,它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通过深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中的不足,适应了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促进了每一位同学更好地全面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视新课改,为新学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了解新课改

1.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①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②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③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④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⑤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从这五个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新课程在培养每个学生使用英语所必需的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的同时,为我们提供可选择性的课程,改善学习方法,增强信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2.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从英语课程的目标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情感态度如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可以看出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了以往英语学习者的困惑和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更加重视培养人文素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高中英语课程设置

高中英语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有5个模块,即模块

1、模块

2、模块

3、模块

4、模块5,每个模块有5个单元,每个模块学时10周,共5本教材,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段内完成;二年级上学期第二 1

学段开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两个系列,选修系列A为必选课程有3

个模块,即模块

6、模块

7、模块8,每个模块5个单元,共3本教材;选

修系列B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三类: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欣

赏,有模块

9、模块

10、模块11。高三下学期除了安排选修课程外可同

时安排高考备考复习。

从课程设置来看,每模块学习9周,复习1周的安排更有利于同学们

及时巩固语言知识,强化语言技能,调控学习策略,端正动机,锻炼意

志,树立信心,不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必修课程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程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水平而开设,同时满足了不同

学习水平、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的个性需求。给学生留下自主规划、自

主选择的空间,更加人性化。

4.高中英语课程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教材,每本教材就是一个模块,有5个单元,每单元有warming-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summing up和learning tip等部分。每本教材后面部分是workbook,对应有5个单元,有

listening, tal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using

structures, listening task, reading task, speaking task, writing task 和 project等部分。

从教材的特征来看,新教材每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交际功能和语

言结构为主线,通过听说读写方面的任务型活动,逐步提高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新教材增加了听说活动量,有助于解决聋哑英语的问题。编排

顺序更加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和中国英语课堂习惯,突出了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拥抱新课改

新课改在培养同学们基本英语素养的同时,还帮助我们健全人格,培养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给同学们提出了挑战:

1.学会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们基本语

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培养用英语进行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我们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做准备。在语言的学习

和运用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

学习创造条件,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健全的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们未来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除必修课程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们可以

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自主选择课程,充分发挥个性和挖掘自己的潜

能,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

价和家长评价更有利于我们学会及时分析自己,认真总结,及时反馈,进一步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与同伴相互督促,建立自信,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2.学会知识

新课程对我们的语言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①新课程要求我们学会

语音、语调以及重音变化在实际口语交流中的运用,掌握自然规范的语

音语调。②词汇量要求提高了,模块1-5(七级)要求2500个单词和400

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模块6-8(八级)要求3500个单词和500个习惯

用语和固定搭配,模块9-11(九级)要求45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

用语和固定搭配。要求我们在特定情景和话题中,认知词汇,在真实语

境中领悟深层意义,掌握在特定语篇中的具体用法。不断提高词汇学习

和记忆策略,逐步积累词汇用法,准确辨别具体语境中的词汇含义。③

语法的内容没有更多的增加,但强调语法的运用而不是语法规则的记

忆,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比,总结和运用的方式来学习

语法,并加以适度循环和复习,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自主探究,而不是被

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传授。④语篇既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语篇能力是衡量英语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语篇入手,捕捉重要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把握语篇主旨,作者观点。在读

前、读中、读后活动中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预测、略读、跳读、细读、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的能力。

3.学会运用

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和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检验语言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准,听和读

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要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去实践,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尽可能将专

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4.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我们变成学习的3

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抓住每个机会去实践知识。要求端正

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

规律,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创新地运用原有知识。

5.学会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

化、历史、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尊重他国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和能力。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

力,促进英语素养的提高。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

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6.学会合作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探索知识,实践知

识;在合作中克服困难,分享成功;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培

养健康阳光心态;学会感恩,回馈;拓宽国际视野,全方面发展自己。

(转载自《高中生学习》方春久)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5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全面而细致地反思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达成有效教学目标。

关键字: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也是日常教学工作部分,是对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从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更需要以新课标理念来再次审视教学实践,探索更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反思教学理念,突显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与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首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发现滞后与不足之处,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如此才能更好的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首先,由“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互动、探究式学习模式。因传统滞后的教育思想影响,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以灌输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而由新课程标准看,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者,而是情境设计者、教学引领者与合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由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成新以“导”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学习潜能,构建师生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而不是包办代替或“满堂灌”。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思想,给学生们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究机会,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如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组织对话表演、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归纳、课前查阅资料等学习活动,给学生实践与运用机会,也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独霸课堂。

其次,由“课堂中学英语”转变成“生活中学英语”。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表达,而不是应付考试。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课本与课堂,还需要沟通生活,拓宽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活动中学习与运用英语,让英语学习变成一件更充满情趣、更快乐的学习,促使学生更主动而灵活的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交际表达能力。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时,单元话题比较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教师需要灵活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比如以“a trip experience”为话题的值日报告,引导学生以介绍与图片欣赏的方式说说自己的某次旅行,交流与分享,融入到新知学习活动。

二、反思教学过程,提高设计有效性

教学并不是对预设教案的僵硬执行,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适时调整,灵活调控,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更精彩的课堂。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可能与预设有出入,如有些问题难度太大,学生出现思维卡壳,交流中断;教学手段太过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反应冷淡;或者因所学知识的铺展,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常常会出现一些超出预设之外的情况,比如学生对问题出现争议;教师失误、学生错误以及偶发事件等,这些是教师需要记录与反思的,以便提高课堂应对能力,更敏锐的捕捉生成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而且即便是曾获得成功的优秀教案,也不一定适合各班学生,还需要因材施教,适当调整,灵活变通。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式与手段运用效果如何,学生学习状态与情绪怎样,是如何应对课堂意外的等等,从而知道教学成功亮点,也发现教学不足,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时,反思教学过程,教学亮点在于: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同时,通过师生问答、分组交流讨论、正误判断、陈述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深化文本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设施,给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们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望。但在阅读部分中,未顾及阅读基础与能力稍差的同学,以wh-问题为主,本以为学生都能很快找出问题答案,但实际上不少中下层次的同学未能快速解决全部问题,这是需要注意与改进的,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分环节精心设计梯度性、层次性任务与练习,让学生“吃得了、吃得饱”。

三、反思教学评价,实现评价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评价与判断,可以总结教学得失,可以测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查漏补缺,也可以激励与鼓舞学生,开发与调动同学们的非智力因素。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过太过简单,侧重学生成绩与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方法、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评价,偏向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而在新课程中,倡导尊重与赞赏学生,让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评价中得以熠熠生辉,也使教学评价成为师生情感沟通与思维交流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各教学环节,由单一的知识性测试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日常即时性评价、学习档案袋、总结性测验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学生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内容包括:通过预习,找出了哪些生词,哪些句子一知半解?哪些句子无法理解?文章的理解难度怎样?是否能找出问题的答案?还有哪些疑惑?等,形成教学前评价,并将其存入学习档案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比如课堂答问、课堂参与度、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等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或者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评价,或者进行小组反思,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

总之,教学是不断反思、改进与提高的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若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对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与优化,减少教学遗憾,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2011年92期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篇6

冀州市滏运中学化学组 孙春莉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第三,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音乐教学 篇7

长期以来, 中职音乐教师囿于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 过于重视学生识谱、练耳等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音乐教学理念:在以德育、美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素质培养, 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 掌握音乐艺术要素, 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略

1. 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效果。为此, 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新课改。 (1) 要重视课程共建。新课改倡导课程共建, 教师应与专家、学生、家长共同成为构建新课程的一员, 在课程设计中要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吸纳好的建议, 这样就会视野开阔, 设计出的课程也能符合学生的需求。 (2) 变说教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必苛求学生每个变化音必须唱准, 处理复杂节奏必须无误, 演唱难点必须过关等, 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艺术潜质的挖掘上, 要让学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达个人情感, 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 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教师, 要从音乐权威变为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朋友, 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2. 转变学习方式。

(1)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样才能改变以往音乐课堂上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被动局面。 (2)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 合理运用分组形式。如, 让学生分组进行“依谱唱词”的练习, 每组学生可学唱一乐句, 然后通过各组间互相学习进而掌握全曲。这样每组学生都会充满一种责任感、成功感, 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潜质得到激发。 (4) 学习科学的教学法。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目前, 在音乐教育方面, 各个国家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并总结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如, 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铃木“母语”教学法等。这些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 都会给我们以良好的启示, 在不脱离中职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教师结合教材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教学氛围, 解决教学难点、重点,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 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聂耳》, 使学生们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并通过对《马赛曲》《国际歌》旋律的欣赏、分析, 使学生明确《义勇军进行曲》在音型运用、节奏特点等方面对前两者的借鉴和继承关系。

三、创新音乐教学评价体系

1. 及时评价。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当把及时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 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是不是符合学生需求和实际, 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使其获得成就感。

2. 阶段评价。

单元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我评价, 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要领, 教师是否达到和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生形成合力, 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3. 综合评价。

新课改下的音乐欣赏课训练与策略 篇8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新课改 艺术欣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13-01

0

新课改对初中艺术欣赏课有明确的规定:“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歌唱教学时,着力要求教师通过欣赏、范唱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调动他们的审美乐趣,提高歌唱的自信心,并以感悟中提升他们鉴赏音乐美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

一、普及音乐乐理,拓展音乐知识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重要原则之一。歌唱艺术的一切技巧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关。我在教学时比较重视优化乐理知识的教学,注重课堂上渗透游戏,如课中的识谱练习,如果只是把乐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练习的过程就会非常的枯燥。我为此设计了音阶楼梯学唱谱的环节,高音就站在高处,低音就站在低处,这样更形象的体现了高音和低音特点,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和掌握。

要获得欣赏音乐的美,就不应该拒绝任何音乐方面的知识,包括音乐欣赏课本中所提到的知识、概念等等。比如在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就要听辨出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此曲适用于什么场合。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要在脑海中出现它们的形状以及音色,然后在乐器演奏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再进一步联想作品的适用场合,这样既受到了乐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了解音乐背景,感受作品创作

如同欣赏文学作品一样,如果只注重自己的感悟而没有对作品和作者的了解,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就不会有深入,甚至会出现审美错误。如《雪绒花》也是熟知的一首歌曲,它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曾获五项奥斯卡金奖,随着电影的播放,这首歌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如果能重温和展示电影的故事情节,就能更感受这首渴望祖国富强、生活安宁的情怀。

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想必《黄河大合唱》是我们熟知的旋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部作品脍炙人口,但是如果不了解作者,不发解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各个乐章的内容,那么就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和爱国情感。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

三、心灵感悟音乐,提升音乐乐感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在静听音乐中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记得我在教学《摇篮曲》时,我从三维目标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摇篮曲风格及旋律特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歌曲的意境;能力目标:用轻柔自然圆润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会感恩。在引入新课时,(播放文字)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我们听一听,他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温馨画面?(欣赏音乐)柔和的旋律,甜美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小时候,让我们微闭双眼,再一次聆听歌曲,重拾童年的记忆,重温母爱的美好!之后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中外两首在音乐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最后在体会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中,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懂得感恩。

四、注重学科联系,丰富学科知识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人物、事件、观点等背景材料,由此,可能会自然地联系到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如歌曲《十送红军》,自然就可从红军长征讲起,因为许多学生都看过《长征》这部电影,通过播放和欣赏歌曲“十送红军”设计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因势利导,提出“井冈山的老百姓为什么要‘十送红军’?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歌曲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播放和欣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时,我就设置一个“图片欣赏”环节,感知历史,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利用歌曲来联系学科知识,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篇9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谓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它始终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

1.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然而也有个别的学生以前从没接触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是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

2.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1节),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信息技术课教材的设计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被称为“零起点”的教材一律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学生的厌恶情绪,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几点探究

对于以上的现状和信息技术的功能特性,为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教师如何策划自己教学活动方案、主导教学活动过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实现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推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就此我在近几年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探究:

1.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

中学信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想: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测建立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

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用QBasic编写的动画程序实例,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讲解程序实现的原理和该程序中用到的基本的函数,指出哪些同学找对了哪些路子,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同时这样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

2.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培养综合能力。

3.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做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4.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现实意义。要求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5.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游戏软件。

电脑游戏作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学生的成人游戏,则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绝对不行”。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老师走得更近。

上一篇: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下一篇:简单英语绕口令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