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2024-11-25

如果提高课堂效率论文(共11篇)

如果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篇1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灵仙乡九义校 冯青平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 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臵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

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

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Power by YOZOSOFT

如果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篇2

上文已经提到,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 所以, 往往会安排一些非地理专业的老师进行地理教学, 或者老师是地理专业毕业, 但学术不精。常言道,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要拥有一桶水。老师拥有的知识还不够充足, 那么他怎么将这有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呢?所以, 要想教好学生, 给学生传递源源不断地地理知识, 教师必须时刻进行“充电”, 这种充电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参与专业的教学培训

国家每年都会安排老师进行教学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我们的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短期的培训, 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完善教学方法与技巧, 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教学的真谛。

2.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地理知识, 拓宽地理研究的领域

短期的教学培训可以立竿见影, 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很多的地理教学知识。但由于时间较短, 知识的容量毕竟有限, 要想取得长期良好的效果, 更好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累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多涉猎一些和地理相关的专业书籍, 多留心身边的地理现象, 这样, 不仅可以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还能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有例可举, 丰富了课堂,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提高不上去, 还与任课教师缺乏耐心、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关。有的教师可能专业素养很高, 地理知识的积累也相当丰富, 但是一想到地理学科不是初中的主修学科, 便也不会尽心尽力地认真讲解, 只是一味地赶教学进度, 以读课本为主, 告诉学生要努力背诵、记忆, 考试时出的试卷也很死板, 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拿高分。这样机械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地理中那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都被老师用嘴念出来了, 教师并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 也就不会认真学习, 而是抱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应付老师留的任务,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教师看到这样的局面便更加无心好好教学, 失去了对学生的耐心。由此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篇3

一、创设情景,启发地理认知

1.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等,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加工、再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组织学生归纳学习各种降雨(包括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的成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气流上升凝云致雨的原理,就让学生回想在家里烧开水时,一提起锅盖,看见有什么现象?学生悟出: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就好像烧开水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掉下来那样形成降雨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兼作主动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发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地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2.利用多媒体,促进感知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更手段富有实效。

在阅读“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和“锋面雨形成示意图”时,如果让学生看这些静态的地图,学生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但用Flash软件把它们设置为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的地区,动态显示冷暖气流相遇交锋的过程,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中留下雨带移动和锋面雨形成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从而有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兴趣,开发地理思维

1.应用语言艺术,巧记地理知识

兴趣是智力开发、思维发展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事例、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地理课程“学习之门”,实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地理兴趣的情感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情感很关键,语言生动风趣、情感激越,则能做到事半功倍。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有些内容虽然比较枯燥,但这些知识是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诙谐幽默、生动风趣,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这往往比枯燥的说教更见效。

2.链接其它学科,发展横向思维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有机地链接其他学科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有效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

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优秀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平时注意收集并编辑成地理诗词综合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所教内容把适用的题目拿来考考学生,既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三、析图绘图,培养技能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地图不仅是重要的地理教具,而且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讀、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空间智能得到开发,学科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地图思维,在学习时尽量挖掘地图中的显性和隐性地理信息,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掌握地理知识。

学生通过地理图表进行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和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完善空间思维,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实效。

四、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在教与学这一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提高地理素质,达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用好课堂作业 提高课堂效率 篇4

老河口市洪山嘴小学 陈艳辉

【摘要】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积累、审美得到提高,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如果能有效使用它,可以很好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也可以在设计精心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得将课堂作业练习有机渗透,科学穿插,达到减负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课前研读 精心设计 随堂“分化” 作业整合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积累、审美得到提高,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能有效使用它,可以很好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也可以在设计精心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走出泥沼,让它焕发出活力,已迫在眉睫。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泥沼,让它张扬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课前研读,梳理作业资源的知识点

教材中的习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是学生学习实践的“正餐”。在每一单元教学前,教师必须根据研读单元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寻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措施来梳理作业资源(包括课后问题)中蕴含的知识点。下面是我把第十二册第一单元3篇精读课文和回顾拓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落实:

《文言文两则》语文知识点的落实:1.能掌握“之”在不同语境意思【课堂作业第2题】;对照注释,说出每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出全文的内容。2.掌握课后题3中句子的意思【课堂作业第3题】。3.背诵全文。

《匆匆》语文知识点的落实:1.能正确认读容易读错的字音。2.积累“AA、ABB、AABB”的词语【课堂作业第4题】和珍惜时间的格言【课堂作业第6题】。3.能结合课文中的排比句进行仿写【课堂作业第句进行仿写【课堂作业第5(2)题】。4.背诵课文。《桃花心木》语文知识点的落实:1.能正确书写同音字【课堂作业第1题】。2.正确使用“的、地、得”,恰当的搭配词语。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堂作业第5题】。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课后题2句子的意思。

《回顾扩展一》语文知识点的落实:1.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课堂作业第3题】。2.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3.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课堂作业第4题】。

教学中,我们梳理出知识点后再将作业指导跟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认为只有教师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了如指掌,自己先提前实践,寻求解答的最佳路径,才能成竹在胸,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及时解决作业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二、精心设计,选择作业指导的切入点 “推进新课程改革,倡导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中,教师也在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是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冥思苦想,创设情境,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把整堂课排得满满的,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匆匆布置课堂作业。可想而知,所谓的“课堂作业”根本不能在本堂课内完成,结果成了“课后作业”、“课外作业”。那么,如何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准指导的最佳 “切入点”,以点带面,适时而引,见缝插针,用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高瞻远瞩地引领学生,让学生沿着最优化的路线,在生动有效地学习语文的同时,真正领会作业的设计意图,做到当堂高效完成。

三、随堂“分化”,突破作业资源的重难点

课堂作业中往往是对文本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一般都是文本中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解读的。课堂作业“随堂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将课堂作业分割在几个课时进行完成的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动作,而应把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巧妙、科学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随着每一课时不同的学习任务,把课堂作业中的练习逐题地分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完成,以达到课堂作业“随堂完成”。

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为两教时。第一教时一般安排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结构等环节,与之相配套的一般是作业本的前几题,一般难度系数不大。第二课时要安排理解重点句,体会文章主题,解决疑难问题,与之相配套的一般是教材后的习题,难度系数增大,需要教师有的放矢,有效突破。

【案例呈现】《桃花心木》(六下)理解重点句(1)引读:不只是树,—— 出示重点句:“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禁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棵独立自主的心。”

(2)反复读这句话,你理解到了什么?(3)理解“不确定:。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确定“可能是指什么? 出示课件:“不确定”是指(),还指()。4.那么读了这句话,你收到什么启发?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句式:“不确定”是指(),还指()。”这里的“还指”很宝贵,没有唯一的答案,更符合实际,思想不僵化,这样课堂才会灵动。课堂作业与教学流程融合,教与学做到同步,与习题同步做到方法有效指导。课堂作业“随堂化”抓住了课堂这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四、作业整合,实现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作业,既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作业应适当进行适当的开发、整合。教师对课后练习板块的整合与重构,课堂教学中,合理精当地运用,达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有3篇精读课文,课文后安排了以下题目:1.《文言文两则》中的小练笔:从课文中选择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2《.匆匆》中的小练习:生命是短暂的,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虚度呢?请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3.《桃花心木》中的拓展阅读(《生活的滋味》):读了上面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回顾扩展一4交流平台: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受到启发,有所感悟。本组哪一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些类似于课文回顾的读后感,如果每篇课文后的作业都要学生完成,作业质量不一定令人满意。因为作业量过大后,学生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苦不堪言。于是,我采用了“集中处理法”。每课学习完毕,最后一题暂时“留白”。在教完1-3课后,我集中这些题目,先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指导归纳写读后感的一般为“五部曲”,即:(1)开头导入;(2)简介内容;(3)结合实例;(4)畅谈感悟;(5)总结全文。其中必须详写(3)和(4)。再结合其中一课举例,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哪些实例(首选“自己的例子”,次选“身边人的事例”,再是选择结合新闻、故事中的事例)?是否紧扣主题?接着让学生选择一篇最有感悟的课文写好读后感。写完后,先是小组交流推荐佳作,再全班赏析。如此一来,作业的数量减少了,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因此,只有关注了课堂作业的整合和重构,才能扎扎实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如此一来,也就实现教学增值,提高教育质量,也让教师的智慧得到提升。

提高课堂效率总结 篇5

李淑芬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 激情上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反之,备不好课,磕磕绊绊,轻重失调,效率自然低。

二、导入新课要简洁,开门见山,不要绕得太远

有的老师上新课时,用大量的时间复习前面内容,甚至对前面内容展开讲解,等到讲新课时,时间所剩无几,还有的老师过分地设置情境,耽误很长时间。新课导入宜简不宜繁,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三、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打闹、说话、看小说、玩手机,课堂效率不会高,遇到这种现象老师要及时管理;学生分组讨论时,同学们讨论起来刹不住车了,老师要及时叫停;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慢言慢语,也要及时叫停。同时,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巧妙设计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不和学生保持语言、目光的交流,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尽管你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学生跑神了,白搭!

四、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正确利用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6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通过长期的探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中途径:一﹑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中,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三、教学中相信并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篇7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 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发展。在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 构建“和谐课堂”就非常有必要了。微笑是人间最真实的语言, 对教育来讲, 它蕴涵着良好的教育契机, 是现代教师良好精神面貌的展现, 是处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实践表明,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 给优秀生一个真诚的微笑, 能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给落后生一个鼓励的微笑, 可以使他鼓起奋起直追的勇气;给失败者一个自信的微笑, 能使他重振旗鼓, 从头再来。在这种带着爱的微笑的感召下, 学生会受到鼓舞,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多年来, 笔者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 努力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使彼此之间拥有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师应该带着微笑进入课堂, 带着微笑走出课堂。

二、把尊重留在课堂

懂得尊重、学会尊重, 是做人的一门基本学问, 也是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把尊重留在课堂, 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人格尊严的维护。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期待。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上, 还应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我常常向同学们说:“尊重是相互的, 只有老师尊重了你们, 你们才会尊重老师, 同样, 你们尊重了老师, 老师也会尊重你们的。”在这种彼此相互尊重的环境下, 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 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由宽松;学生爱上你的课, 就会积极发言, 善于表现, 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盼望上你的课, 就会以火热的激情, 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才会极大地激发全体学生的自身潜能, 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把鼓励贯穿课堂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发现爱问问题的学生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出现如有人所说的:“教师不停说教, 学生趴着睡觉”的现象,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在于教师自身。因此, 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 有时不经意的举止言谈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有时随意讽刺学生一句, 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 促使学生一蹶不振, 甚至影响学生终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 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多方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别出心裁, 提出新奇的主张;允许学生犯点过错;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鼓励学生要善于发问, 并将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详细记载, 为此, 我建立了“你问我答”记事本, 建立了作业批改备忘录。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多创立情境, 分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提问, 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发展学生特长, 培养学生能力。对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和表扬, 甚至发点“小奖品”进行鼓励。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也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不仅较好地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 把鼓励带进课堂, 课堂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

加强课堂常规 提高课堂效率 篇8

关键词:课堂效率;民主;良好等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67-01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之课。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

系统地钻研、分析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材内在的联系、每一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理解、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定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还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备学生

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对我们的教学对象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活动和认知水平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恰当措施。

3、备教法学法

我们在备课时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教法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把自己认为需要迁移、渗透的内容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展现了“天坛”、“故宫”、“秦兵马俑”、“苏州园林”、“龙门石窟”、等一系列世界遗产,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教学信息窗3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的故宫、天坛、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布达拉宫。

(1)小组交流课前查找的布达拉宫资料。

(2)教师对布达拉宫作简要介绍……

(3)听完老师的简单介绍后,有想说的话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二、优化环节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提前一分钟到教室候课

(1)能让教师调整好状态,使自己情绪得到稳定,尽快进入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课堂教学的临战状态。

(2)有利于作好上课前的准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现在许多教师都用课件进行上课,如果上课时发现电脑或课件发生问题,教师就容易手忙脚乱。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可以检查教学设备,避免上课时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状况。

(3)有利于体现老师的表率作用。可以把教师“严肃认真,守时惜时”的工作作风身体力行地传给学生,影响学生。要想让学生不迟到,对人有礼貌,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一视同仁。

3、作业布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出难题、偏题、怪题,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对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要作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愉快地完成。

三、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1、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2、培养健康的竞争

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竞争的意识。在课堂上要经常给学生创设竞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其优良的学习品质。

3、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学习心得 篇9

——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仓窖小学徐金慧开学初,中心校下发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和《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两份学习资料。我认真阅读了,让我受益匪浅。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学,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第三,让学生多想想,多议议,在讨论中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讨论”就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讨论”不是

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不管不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例题变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转化后进生是一门教育艺术”,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大力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循循善诱,启迪智慧。

后进生的智力因素体现在感知笼统,思维缓慢,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应用等能力较差,因而学生往往出现“数学太难了,我是学不好的。”“这节课我听不懂。”“我比别人笨,怎么也学不会。”长期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成绩落后。就随即产生自卑、畏惧等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特征进行转化,因势利导,做到因材施教。

1.给后进生“爱”。因为“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对后进生应不吝惜微笑,不吝惜爱的灌输,不吝惜热情的鼓励,这是盈盈之春水,是开启搁浅之舟的外因。因此,教师除了上好课外,更重要的是爱护每一位后进生。做到不鄙弃,不歧视,保护后进生的自尊

心,我一般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并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从而在心理上消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创设了转化的条件。

2.教学内容降低迁移坡度,让后进生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加工、内化。如在新课的引入练习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新中有旧,为后进生探索新知、迁移转化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

3.加强辅导。

(1)课前摸底了解后进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辅导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他们掌握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内学习,教师要多为后进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要经常让他们多说、多板演,做到既动脑、动口,又动手操作,做到勤学好问、多思,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课后针对后进生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多做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管理好后进生。

(1)给每一位后进生建立学习的小档案;

(2)为每一位后进生配备学习上的小老师。

二、培养兴趣,建立自信。

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体现在学习上没有兴趣,上课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求甚解,解决困难问题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他们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的差主要是行为、习惯、态度等方面的缺陷。那么针对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进行转化呢?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1)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方法,减轻后进生单独回答问题的心理压力和恐慌症,对他们的作业要逐步批阅,对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给予诱导性评价,使其乐于订正,订正后再给予鼓励性评价。(2)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模型的逼真性、图画的形象性等来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有条件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激发后进生的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起着特殊的作用。在后进生的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后进生继续努力,并为自尊性强的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如让他们优先发言,倘若他们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应耐心、热情地启发,学生如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逐渐进步。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

(1)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如培养后进生用心听课的习惯,上课能坐得住,不但要专心听教师讲,还要注意听同学讲,学会听,能听懂;并要求他们作业书写整洁规范、一丝不苟;另外要求后进生今日功课今日完成,决不拖拉。

(2)抓住时机,胶效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算得既快又对,扮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并举办优秀作业与进步作业展评活动,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理,使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参展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及时表扬,有的放矢。当后进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

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篇10

第二,展示分享一定要根据学情出发,经由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比较简单、客观、不存在歧义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分享。这个环节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共性问题是由各个小组成员的个性问题汇总而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个性问题上升为小组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展示分享是课堂学习环节的一个重点,教师的身份定位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参与课堂学习,如何把握“生进师退”的时机,如何穿针引线,如何深化提升学生的展示内容,这些要素比传统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功力。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学科、教材,打造个性化教学,不要套用固定的模式和流程。

第三,通过制定规则,提高学生的听说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重复其他人的发言内容,以此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真正听明白了。关于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罗列小提纲等方法进行锻炼。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发言时间进行限定,比如提出“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力争简明扼要”等要求,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也是一种能力。

第四,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纠正“解决问题越多,课堂效率越高”的观念,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并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生成了多少新问题,在于是否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于学生从他人身上借鉴到多少学习方法……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消化一部分内容,教师也要尽量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关注课堂细节 提高课堂效率 篇11

这让笔者想起了自己曾上过的一节以《叶》为专题的校内公开课。

“请大家展示一下各自课前制作的树叶标本或者是由树叶组成的作品”。“哗啦!”“哗啦!不停地有学生离开座位,将自己的手工作品送到展示台前。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所有人看。的确,他们的作品让人很欣赏。平面的图案有金鱼吐泡泡,当然还配有几根舞动的水草;有开屏的孔雀;有正在手舞足蹈的小人儿;还有可爱的小熊……。立体的作品有用枫叶点缀的笔筒;有各种叶子组合的插花;还有像小蚱蜢之类的昆虫……。五花八门的作品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还让人们感到这些孩子内心的灵动。抛开作业、成绩,他们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地方的。因为从内心里实在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展示热情,所以笔者很放纵地让所有愿意展示作品的学生都达成了愿望。当然,这节课的开场也花了整节课堂1/3的时间。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所有人的心愿,大家的课堂表现相当活跃,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室里充满着热闹的气氛。

可是笔者认为,这节课其实并不成功,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虽然需要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但是细细体味之后发现这节课就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了。笔者将问题归纳有三:

第一,环节把握不当,开场长且无效。仅仅因为不忍心而放任这样的展示其实在无形中就让整堂课背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甚至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环节失衡必然导致课堂学习目标的模糊,当然更是将学生带离了本课的学习方向。学生的热情高涨更多地是因为老师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而不是因为他们对本堂课真正感兴趣。

第二,课前指导不够细致。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只是要求收集叶子完成手工作品,至于作品的用途,如何完成并没有在课前指导时讲明,而授课过程也未能很好体现。学生们只是因为新奇而无限投入,至于他们的作品到底有何意义,作何用途他们没想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未有任何环节来提示引导。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拼命地炫耀自己的个人才智和精巧手工,热烈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至于这节课的目标,手工作品的意义早已因教师的疏忽而不复存在了。

第三,这个专题的收获不明。带着这样的初衷设计的教案环环相扣,流畅自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但课后仔细一琢磨,从个人认为的“里”“深”里,学生们学到了什么呢?他们获得了深入学习了吗?从古代的诗歌到现代的散文,我们在学习了文人墨客由一片树叶所获得的个人感悟,那么我们又收获了什么呢?我们能否也来学一学他们,运用描形赋义的手法来练练笔。

鉴于以上三点问题,笔者在另一个班级上课前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相应调整,补充,以求尽善尽美,没有遗憾。

首先在课前指导上,除了要求收集叶子制作有关叶子的手工作品外,同时还要求给作品配上一段50字左右的介绍,文字介绍可以是说明性文字也可以是描述性文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行为去认识叶子,了解叶子,为本专题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开场部分只选择了三位同学的作品来展示,其他同学的作品可在课后张贴到黑板报上供大家一起欣赏交流。这样既满足了大家要展示个人作品的愿望,又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再者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会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运用描形赋义的写作手法来写一片自己眼里的叶子,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了一个练笔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与开场的文字介绍是遥相呼应的,有了前置性学习时对叶子的基本认识,在系统学习本专题之后再去写应该并不困难。果然,展示学生习作的结果如笔者所料,令人满意。

课堂教学是教师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对话过程,在纸质的文字演变成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时难免有不完美的地方,难免有一些我们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作为教师,注重了课堂细节问题的思考,才能用最真诚最实际的课堂教学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也才能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好。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从细节人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有几点思考。

第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活力。

以专题《叶》为例,笔者在上课时就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叶子有哪些用途,学生们的回答很是丰富。有的说可以入药,还有学生说可以包粽子,等等。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让他们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既增强了自信,又激发他们课堂的激情。

第二,捕捉课堂精彩,适时精彩点评。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问题提出,学生的积极参与固然十分重要,但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教师的课堂点评。比如我们要鼓励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但偶尔举手的学生,此时你就可以说:“你的回答基本正确,但要是换一种说法或许会更好”。或者可以说:“你的答案虽然只有一点正确,但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老师真为你高兴”。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做出及时而恰当的点评,不仅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不断向正确目标靠近,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对学生发现、理解问题和培养、形成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点评时注重了鼓励性,全面性,就会为课堂增色许多。

第三,正确处理课堂突发状况。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始料未及的事件,甚至是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为了教学目标而选择直接忽略。其实,将这些状况巧妙应对了,既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教学智慧,又不会影响课堂整体氛围。如果硬性地制止或者无视,只会让课堂陷入僵局。

第四,注重课后反思。

及时的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升华,更是教师个人促进自身进步的一种手段。我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个不关注自身成长的教师必然会被课改浪潮淘汰。及时教后反思,注重个人成长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

上一篇:杜甫故里日游攻略下一篇:党代表工作室工作总结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