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

2024-10-20

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共5篇)

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 篇1

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作为班主任,除了要提高我们的教学知识水平外,更多的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而这一切的取得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以班主任要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要有所了解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本人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是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并试着针对这些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斧正。

一、别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对待学困生

学困生一词的出现,取代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却取代不了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一旦给学生带上了学困生的标识,就再也不去发现其闪光点,因此我们有可能就把一个正坚持进步的学生丢在路上,这时一个真正的差生便产生了。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只是我们在教育思想的深处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老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你对着干,师生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这对老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不良的效果!学困生也许就这样产生了,偶尔与学生聊天时总是听到,我这科学不好那是初中的时候基础部扎实,当时的老师怎么怎么对他(她)的,导致他(她)对这一门学科失去的兴趣。所以,我在这里建议老师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的去尊重他们。虽然我们在任教前会讨论到哪个哪个学生以前以前怎么样,但我们还要依靠自已的眼光来公平的对待他们,学生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在这一项目的调查中,我设置了12个小项目,让学生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在括号里打上勾,结果整理出来,比率高的有: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这反映了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子女在学校学习寄以厚望,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过高,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一旦学生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家长就对其言语的讽刺,还有就是关心的程度下降,让学生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2)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现在的高中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文化水平明显比上一辈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打骂基础上的话,就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家长处理的事件有了自已的观点,冲突时学生就会反驳,而这时的家长就认为孩子倔强,不听话、越大越不孝。给孩子罗织了各种“罪名”。使学生很是反感,与父母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生疏了,话语不多了,学生心里一旦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了,而是藏在心里,或者通过网络聊天,把心中的苦闷说过QQ好友听,从而使学生慢慢的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2、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在这一项目调查中,我设置了6小项目,学生选上来,比例比较大的有:

(1)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现在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读完三年高中都将面临的高考的压力,高考的压力也是学生为他们的前途担忧。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哪门学科我有兴趣哪门学科以后工作容易找点。这都让他们头脑发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再是以前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他们关注时事焦点,关心国家大事,也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社会的黑暗,对前途感到渺茫,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他们产生了动摇,社会上有很多反面的例子,给他们说明了,光有知识本领还是不行的,还得靠关系靠运气!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越来越多,但就业率却是不容乐观,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提前影响到了在校的学生。这些都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的信心,失去了进取心,意志消沉,在学校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未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2)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

高中生由于学业较重,压力大,总是想找一些能够缓解的游戏来消遣,经常跑去黑网吧上网聊Q 或者玩游戏寻找精神寄托,被现代人称为“白骨精”。就是由于长时间泡网吧,不见阳光,在网吧过夜通宵的,每天节吃省用就为了能够上网,饿的只剩皮包骨了。现在的中学生天真活泼,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流于表面化、直观化和过分理想化。在当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转型期,很多学生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对于地摊上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不健康书刊也分不清良莠;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容留、引诱带坏了中学生,这些都是容易使中学生滋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的土壤。我们经常说的5+2=0,或者5<2等都能说明这一现象。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在这一项调查中我设置了14小项目,出现比例较大的有:(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公 教师的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师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

(2)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当

虽然,咱们国家素质教育搞了好多年了,给学生减负也提了很久了,高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升入高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有部分同学会依旧沿用以前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而谁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谁就学得轻松,否则就易形成学困生。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在这一项目的调查中,设置了17小项目,出现比例较多的是:(1)学生的个人品质(孤僻、自卑、懒惰、悲观)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个别学生生活的经历使他们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不与他学生交往,性格孤僻,甚至有些学生也应该自身的某方面有缺陷,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也有些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不好,在其他同学中也感到自卑,这都影响到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态度不端正,学习起来总会碰到各种阻碍。学习不好了,更是产生这种心态:我本来就比不上人家的。失去了信心,这是最可怕的。人一旦自认不行,没了斗志,什么都是空谈的了。

(2)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承包”中,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高中阶段,在学校住宿了,生活自理问题就出来了。每天都苦恼于生活,那学习又能有多大的精力。很快他们就害怕高中生活了,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了。在家里是皇帝,什么都顺着自已的意思,到了学校,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处处碰壁。而问题发生后,又没有能力去处理好,往往选择了比较激进的的行为。

(3)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这类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学困生。

三、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记得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位教育局长在一次校长培训会上别出心裁地让校长们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来。校长们不停地挑选,最后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的校长都空手而归。他们说:“全是废木料”。然而,局长却请来了木匠,请他谈一谈看法,那位木匠直言不讳地说:“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就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都是有用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位木匠的眼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能干之人。

1、教师要当雕塑家,不能当泥塑匠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也就是讲,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原始的树根,这些树根如果看上去有点像狮子,我们就把它雕刻成狮子;看上去像一头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要十全十美,科科优秀。有的学生在理科方面有长处,一定要他在文科也一样;有的学生在艺体方面有特长,非要他在语数外方面也不能落后,否则,就千方百计地找他的茬。教师如果那样做,很多学生都可能作为无用之才被埋没。虽然现在我们广东省在课程安排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高考已经在试验大文、大理了,让学生学有所长,专科攻读。但在试验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强调“全面发展”的情况,文科的要保证理科的三科能够过等级,级别不够,高考报考就成为限制了。这样搞下去还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素质教育吗?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统筹全局时,除了要掌握同学们的共性之外,对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我们不应过分的加以评价,人是个体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性格,我们不是把孩子们统统培养成一个“版本”。

我国的著名学者吴晗上中学时是一名数学后进生,几次考试得零分。老师并没有在数学上一定要转化他,而是根据他的爱好,在历史学科上培养他的兴趣,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爱迪生在学校里学习被老师认定是笨蛋,不开窍的学生,后来还是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一生的发明专利就达2000多,那其他没申请专利的不知有多少呢!今天还在使用他发明的电灯呢,他给我们世界带来了光明。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被老师看做是笨学生。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郭沫若读小学时语文考试几次不及格。后来成为大文学家。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他将来一定不行。成绩是代表过去,过去已是过去,将来学生会变成什么,这不是一段时间就能判断的。

2、用心去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 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疏导。爱学生要讲艺术,既不能“泛爱”,也不能乏爱。尽管老师都有爱人之心,但有时爱的方式不一样,给学生造成心灵很深的创伤,如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能够掌握某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罚抄政策,造成学生心理的反感,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学生好,让学生学多一点知识。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专门跟老师对着干。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向对待自已的子女一样去培养教导他们。

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3、要有耐心,保持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家长和老师共同承担着教育的重任。家长教育孩子由于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因此,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教育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专长。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告诉家长学生有哪些优点和有哪些潜力。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也会发生不和谐的撞击,家长和老师互相抱怨,互不配合,联系松散,关系紧张,让孩子在中间无所适从,这样容易导致教育的失败。打电话叫家长来学校协助处理学生的问题,不是叫家长来听老师的牢骚,不是让家长来成为你发泄的对象。用什么语气与家长交流,才不会让家长感到低人一等,如果家长在学校受了气,带着气回家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那学生的问题能解决吗?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班主任老师要创新工作方法,例如每周班主任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

总之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期望做一次工作马上就见效。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

联系邮箱:pengcyf

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 篇2

1 学生的物理成绩差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复杂, 是多种多样的,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 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 也有主观、客观因素的作用,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造成物理学困生的原因: (1) 小学启蒙教育未过关。在小学习期间, 许多偏远农村学校偏重应试教育, 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为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晋升都与教学成绩挂勾, 而且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从小学一开始就使学生就陷入题海, 注重了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理解、运算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准确的把握题目意思或者根本读不懂题目意思。还有学生的运算能力比较差, 对物理的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能准确掌握, 但一算就错。另外在小学忽略生动有趣科学实验活动, 有的偏远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或着是其它原因不开设自然科学这一门科, 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削弱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忽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决条件, 使学生对物理难于建立情感和兴趣。大多数学生没有学物理的兴趣, 这一点上偏远农村初中女同学显得尤为突出。物理教学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和智力发展、技能培养的过程。只有通过热烈的情感交流, 在积极的求知气氛中, 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振、思维共鸣, 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程度不够, 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 学生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失去吸引力, 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产生厌学、破罐子破摔心理而成为物理学困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愿望产生的的心理动力。 (3)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全国上下新课改、高效课堂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 有的偏远农村的还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讲实验, 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禁锢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培养。 (4) 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1) 缺乏丰富感性材料的依托, 未形成理解抽象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情景。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是较薄弱的, 直观的形象思维占相当大的比例, 准确地给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 能减缓知识抽象的坡度, 使知识坡度与学生熟悉水平同步是很有必要的。 (2) 导入新课铺垫旧知差。新知识教学前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选择恰当事物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但是教师假如抓不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支撑点, 不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熟知的事例去寻找联系, 造成新、旧知识脱节, 会给新知识接收造成困难。 (3) 教学强度在和教学要求过高。一堂优质物理课是高效率、高密度的。但部分教师误以为节奏快则效率高, 有的教师为挤出时间复习, 片面追求进度, 欲速则不达, 使学生思维无法与教学内容同步, 学生主体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学习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思维受到压抑, 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困生也随之产生。

2 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2.1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影响力, 激发学生的学物理的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所以实验容易引起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抓住了学困生的兴趣, 在进一步引导,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使物理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化过来。 (2) 紧密结合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要结合起来, 从而吸引学生。 (3) 利用灵活多样、趣味性强的记忆方法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可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 (4) 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 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还可以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掌握技能, 实现知识迁移, 发展兴趣。在学习中, 只有通过运用, 才能让学生知道学到的知识的重要性, 才能得到深化、活化,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2.2 对后进生加强学法指导, 因材施教

教师备课和上课中, 要始终牢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一点显的非常重要。学困生差的原因很多, 但相当大一部分是学习不得法。因此, 在教学中既要迫使不学的后进生学习, 又要对不得法的后进生加强学法指导, 使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行学法指导。

2.3 加强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 高效课堂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就必须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 通过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在进行实验这前, 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明确实验目的, 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 偏远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造成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当然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广大偏远农村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只要我们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爱心和耐心, 我们相信每一个偏远农村初中的学生都能学好物理。

摘要:在偏远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有学生、老师、教材的原因, 也有社会等因素。做好转化物理学困生工作是物理老师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 本文就物理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做好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偏远农村,转化学困生,学习兴趣,意志,情绪,认知

参考文献

[1]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2]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 篇3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3

笔者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多年。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困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 由于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困,导致父母文化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父母整日忙于农活,对子女的教育考虑较少,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给孩子的教育留下了巨大空白,任其自由发展。

2. 溺爱: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实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3. 放纵:农村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再加上部分家长意识不正确,认为学习无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以上原因都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放纵。

二、自身原因

1. 适应性差:学生在升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而谁能很快适应,谁就学得轻松,反之就形成学困生。

2.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学困生过多地依赖他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难以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时间一长逐渐变为学困生。

3. 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久而久之,变为学困生。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是不适宜青少年成长的书籍、影视作品、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等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是由于经济困难而逐渐形成的打工热,受其影响,小学生大都成为留守儿童,中学生也不能安心学习,想出去闯一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发展。再次是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就业难使得“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校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等,对育人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悖;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有的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教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教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进生。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学困生所占比例大,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转化学困生的经验简单谈一谈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切忌用刺激性语言评价他们,如“你真笨”“朽木不可雕”……所有这些语言都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怨恨,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转化反而有可能是他们走上极端,即使批评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然而,保护学生自尊心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做到严厉、有度、抓教育时机,不能因为怕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树立不起教师的威信。

3. 找准原因,挖掘“闪光点”

事实上每一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擅长体育运动……在找准病根后因人而异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适当的发光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4. 耐心细致,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他们原先的发展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在走向前进的道路上容易出现反复。这是很正常的事,绝不是徒劳无功。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在帮助学困生时做到耐心,要给他们改进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能因他们出现反复而放弃教育,要知道任何对学生的武断评价都是错误的。

5. 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为师之道,须严中有爱,如果只有严而没有爱,严就变成了压。严不是爱的对立面,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6. 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是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

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其次是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7. 运用合力,做好帮教工作

教师在教育学困生的工作中,扮演着医生的角色,病人是学生,医生在了解病因后给病人开的处方,只能给病人的康复提供方法,病人的完全康复还要靠家庭、社会这个“康复环境”。病人康复的快慢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教师、家庭、朋友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正确加以疏导,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 篇4

差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校校有,届届有,班班有。差生是学习上的“特困户”,纪律上的“重灾区”,管理上的“老大难”。一个学校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造福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差生的转化。

转化差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政教主任的重要工作。转差工作既必要,也必需。

如何才能实现转差呢,我以为,要转差必先知其何以差,方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智力说”认为差生之所以差,根本的原因是其智力低下。智力低下导致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减弱直至丧失。从而无是生非、违纪沦为差生。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有差异,但白痴和天才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几,绝大多数人智力不相上下。”因此同班、同届、同校的学生在智力上不会有十分悬殊的差别,不应成为差生所以差的原因。那么,差生之差源在何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学习的影响,智力因素占15℅,显而易见,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情绪、性格、兴趣、爱好、方法等。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就是因其意志不坚定,自制能力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又不练习巩固,既懒惰又贪玩,长此以往沦为差生;有的同学则因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而情绪容易波动,在家娇生惯养,捧若明珠,到校偶有挫折心神不宁。情绪或一反常态,或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也有的同学受不良环境(家庭、邻里、朋友、影视传媒等)的影响,耳濡目染,所见所闻皆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长,使其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生活无所追求,导致成绩下降,纪律松驰;还有的同学则是学习方法不当,虽勤奋刻苦,但事倍功半,学习成绩“居低不上”保持下游,成为学习上的“困难户”……。以上种种都是形成差生的原因。按理说,一个学生在某个学期甚至某个学年学习劲头不大,成绩不高本属正常情况,只要方法对头,引导得法,迎头赶上并无多大困难。自制力差者,只需经常检点督促,课上多提问,课后勤检查,即可奏效;情绪不稳者,也只要多交流,多鼓励,稳其心,定其神就不会出现波动;丧失兴趣者,需及时拔开迷雾,晓以利害,也会使其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方法不当者,要不断给予指导,用时不多就会有所改进……。然而,现实中有些学习上的落伍者绝大部分并没有赶上,反而越拉越远,原因何在?在于周围环境对他们不公正。当他们由于学习上落伍急需帮助的时候,教师、同学、家长甚至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关怀、帮助和爱护,给予他们的却是责骂、歧视和抛弃,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在家伸不直腰,在校抬不起头,陷入自卑孤僻的悲哀之中。自卑越多,成绩越差,批评越烈。恶性循环,不能自拔,导致其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直至厌学逃学,甘为差生。

综上所述,差生的形成来自主观的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周围环境的负作用效应。所以,转差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谈心勾通,优化环境暖其心。差生因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更加困惑。因此,转差必须消除他们的顾虑,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老师要与他们多谈心,多接触,关心其生活,关心其学习,推心置腹,真诚相待,逐步缩短直至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沟通渠道,使师生间具有朋友般的情谊。同学之间提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对差生不岐视,不小看,让他们真正熔化在班集体之中。家长要坚决放弃“打骂式”教育,要与学校积极配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差生心里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只有这样,才能启动“马达”。(二)理解尊重,平等相待去其卑。差生之差与差生本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严重自卑有关。所以班主任、科任老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他们一要理解,二要尊重,三要平等相待。理解他们的内心创伤,尊重他们的人格,象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他们,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使用伤害其自尊心的语言,杜绝用“蠢”“笨”“没有希望”“无可救药”等字眼。要给他们勇气,大胆使用,大胆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长信心,逐步放下自卑的“包袱”。(三)表扬鼓气,不断激励增其志。常言道:“气可鼓,不可泄”。对于差生尤其要鼓气激励,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掘差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差生在学习上相对差一些,但他们可能在其它方面(例如书法、美术、绘画、演唱、讲演、歌舞、劳技……等)有一技之长。要及时捕捉,给予褒奖。同时还要想方投法,提供、创造场所、时间,让他们有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在学习上,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用“放大镜”给予及时表扬鼓励,以“输氧助燃”,这样他们就会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自信,看到希望,看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意志力,重建进取精神。(四)勤批勤辅,精心耕耘解其惑。差生在学习上欠帐多,困难大。若要实现转差,一要勤批勤辅,多检点吃偏饭。二要善教善诱,精设计,多趣味。三要持之以恒,经常抓,不懈怠。只有如此,才能奏效。只有勤--老师的勤和学生的勤结合起来,才能把过去失去的知识追回来。只有趣--趣味活泼的教学,风趣通俗的讲解,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师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调动起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只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才能克难制胜,才能循序渐进,一步一层楼,帮助差生走出“泥沼”,踏上坦途。

以上四点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其实转差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家庭、学校、社会、教师、同学、亲友、影视、图书、期刊……,无一不是影响的因素,决不是单靠学校、教师就能独立完成的,最起码要家长的配合。当然最主要的工作在学校,在教师,需要教师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有决心,才能真正实现转差。转差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思想对头,方法对路,就一定能取得较大的突破。(作者单位:忻州二中)

浅析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及其转化措施 篇5

调查发现,物理后进生成绩之所以差,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等因素有关,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后进生的特点、采用不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关。但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注意研究物理后进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就一定能促进这些物理后进生的转化。

一、物理后进生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调查发现,物理后进生除了常见的共同点外,还有一些不同点,现将其分析如下:

1、阶段性困难型:这类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属中等水平,学物理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兴趣低是他们某阶段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2、能力欠缺型:这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都比较低,但优点是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动力欠缺型:这类学生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水平明显偏低,学习动力不足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4、基础困难型: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非智力因素都稍有欠缺,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对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针对后进生形成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促使转化

尽管后进生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但在教学中如能针对其特点进行帮助教育是能够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阶段性困难型的学生一般占后进生学生的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但注意力较差,学习中兴趣波动较大,不能和大多数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重点增加对这部分学生的感情投资,并通过实验补差等方式设计一些物理课外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弥补学习上暂时出现的不足,使其赶上全班同学。转化这类学生的出现,甚至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出现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补救,这样的转化工作困难不大,如果错失机会,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欠账”积累增多,造成学习困难加重。

2、能力欠缺型学生所占比例较小,他们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有毅力,学习勤奋,对这类学生要适当做些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让他们更具体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对这类学生重在个别辅导,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这类学生特别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嫌弃学生,责任心强。由于学生能较好配合,所以,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一般不困难。

3、动力欠缺型学生约占后进生的二分之一,且情况复杂。但缺少理想目标是动力欠缺的主要原因。这类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差,无成才热情,缺信心、少信念,因而动力不足。另外,一些家长对子女不抱希望、与学校缺少配合,对孩子学习关心少、缺少教育方法等原因也是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动力差的原因之一。转化这类学生,主要是要充分与家长配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类学生的转化,往往存在反复性,需要教师有持久的工作热情,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4、基础困难型的学生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较小,他们能力相对较差,个性特征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学生大多是由于低年级阶段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和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的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生兴趣和动机从而造成学习困难程度大。因此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其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要长时间个别辅导,从而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类学生的围绕作难度大、见效慢,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高。

三、面向所有类型的后进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教师除了针对不同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外,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针对班组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改变陈旧的、不适合教学规律、特别是不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使后进生培养起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良好开端。教师可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这一特点来吸引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通过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或介绍物理学新进展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后进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加强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以及物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爱学。

第三,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

有位名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调查发现,后进生的共同特点除了知识缺陷多以外,还有学生方法和学习习惯差的共性。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从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注意让后进生逐渐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由原来的信心不足、习惯不好变为兴致高、习惯好,讲究方法,变得越来越会学。

第四,成功教学可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以此保证后进生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也是十分重要的。用激励的方式,让后进生尝试成功,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学习。

除此以外,教师除进行知识技能传授外,还要重视上述内容以外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良好品德以及理想信念的形成等情商因素的培养对于其转化也能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此外,教师不仅要搞好物理学科教学,同时还要关心热爱后进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上一篇:初中美术学情分析与方法指导下一篇:五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