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2024-06-0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精选4篇)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篇1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

★MIS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1)信息处理,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处理、维护、传输和输出等;(2)支持决策,既通过收集情况、设计和提供数据模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信息的属性(性质):事实性、增值性、不完全性、时效性、等级性。★信息的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来源 寿命 精度 加工 保密 方法 要求:外 长 低 不固定 高 不固定 高

★信息系统的层次性: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金字塔形,越往下处理量越大。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种类很多,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学生的档案记录等,这些都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有多仲表现形式,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正确的数据可以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谬误,不是信息。

★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性质:目标性、整体性、可分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因此在外部实体中的条目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和输入的数据以及外部实体的数量。

★系统分析的内容: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分析、新系统方案提出。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环境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意义:对问题进行识别,确定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以减少条件不具备 ★系统设计的内容:(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和功能模块图的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设计。(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设计。(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珂儿 括输入和输出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 ★系统实施的内容:(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2)建立数据库系统(3)程序设计与调试(4)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5)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决策: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类:(1)确定性决策(2)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决策支持系统 和人机交互部分。

★数据处理:

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4、数据的分组和排序

5、数据的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输出 ★诺兰模型:

1、初装阶段: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 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3、控制阶段: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

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

4、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

5、数据管理阶段:无解释

6、成熟阶段:“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定义:信息系统采纳是指组织做出投资某种信息系统的决策行为和投资后信息系统的实施、使用行为。信息系统采纳的过程包括采纳前和采纳后两个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特性影响因素: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相对优势。

二、组织特性影响因素:组织的,高层支持、集权化、正规化、知识存量、资源富余量

三、环境特性影响因素:1.环境的竞争压力 2.环境的强制压力 ★管理信息系统采纳的观念:

1、信息化不是局部设计,而是总体规划

2、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3、信息化不是手工翻版,而是管理变革

4、信息化不是自动实现,而是辅助管理

5、信息化不是完全委托,而是多方合作

6、信息化不是部门负责,而是高层关注

7、信息化不是小组单干,而是全员参与

8、信息化不是遇难而退,而是坚持不懈 ★系统切换种类:

1、直接切换:在指定的时间点,停止原系统的使用,启动新系统。

2、并行切换: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3、分段切换(试运行转换法和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珂儿 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维护的类型:

1、更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信息系统与环境:是一种以资源清查、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为内容,为区域规划、开发、管理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与宏观决策咨询的地理信息系统。有专题性的,有区域性的,且具有不同层次和规模。★说出功能结构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区别与联系。

功能结构图是系统的物理模型,它反应系统构成模块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关系。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信息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反映。★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代码的特性:鉴别、分类、排序、专用含义。★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

★代码设计原则:

1、唯一性

2、合理性

3、可扩充性

4、系统性

5、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

6、合理的代码结构

★(1)算术级数法 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6 5 4 3 2 乘积的和12 +20 +20+18 +14= 84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84/11=7„„7 所以,校验位为7,代码为245677(2)几何级数法 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32 16 8 4 2 乘积的和64 +64 +40 +24 +14= 206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206/11=18„„8 因此,校验位为8,代码为245678。

1、系统分析的具体工作不包括(D)

A.可行性分析 B.详细调查 C.系统化分析

D.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珂儿

2、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A)

A.可行性研究 B.系统化分析 C.总体规划

D.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3、在可行性分析中,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工作主要包括(C)

A.检查管理是否规范

B.计算机技术是否满足用户要求 C.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D.领导是否支持

4、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有(B C)

A.计算机的性能 B.管理业务状况 C.数据流程

D.MIS的运行效率

5、描述管理业务的图表有(A)

A.管理业务流程图和表格分配图 B.数据流程图和表格分配图 C.管理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D.管理业务流程图和框图

6、数据流程图的特性包括(C)

A.一般性和特殊性 B.具体性和抽象性 C.抽象性和概括性 D.一般性和具体性

7、在数据分析中,数据静态特征分析的任务是(B)

A.确定数据的变动特性

B.确定数据的类型、长度、小数位等 C.确定输入什么数据,以什么方式输入 D.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8、有关数据流程图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反映系统中的决策与控制过程

B.从总体上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系统内各部分的 信息联系及系统外部各有关事物的联系 C.反映系统中信息运动规律 D.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描述工具

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B)

A.DFD图

B.系统分析说明书 C.流程图

珂儿 D.详细调查报告

1、系统设计主要包括(A)两个方面。

A.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B.划分子系统和程序设计

C.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 D.代码设计和功能设计

2、设计代码前首先应该进行(D)。

A.规化 B.排序 C.统计 D.分类

3、某学校学生的学号规定如下:前两位表示年级,后三位 表示顺序号。例如99010表示1999年入学,第10名注册,这 种代码属于(B)。

A.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忆码 D.自检码

4、在数据输入时,下列方法属于源数据自动化的是(D)。

A.键盘输入 B.软盘输入 C.磁带输入

D.光符号识别输入

5、在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中,系统的(C)可以用 连续工作时间来表示。

A.吞吐量 B.响应时间 C.可靠性 D.地域范围

6、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以新系统的(C)为基础。

A.功能结构图 B.系统分析报告 C.数据流程图 D.数据字典

7、按照文件的用途,可以将文件划分为(A)。

A.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后备文件、周转文件B.主文件、处理文件、索引文件、后备文件、周转文件C.主文件、处理文件、磁盘文件、打印文件、周转文件D.主文件、输入文件、输出文件、打印文件、周转文件珂儿

8、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将(D)。

A.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B.逻辑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C.物理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D.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的数据类型

9、在MIS中为了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首先要求(B)。

A.应用程序正确 B.输入数据真实可靠 C.数据库规范化

10、代码的设计原则不包括(D)。

A.唯一性,系统性,标准化 B.预留足够的位置一利于扩充 C.避免误解,不易出错 D.顺序编码

11、系统设计的工作成果之一就是提交(A)。

A.系统设计报告 B.系统分析说明书 C.系统可行性报告 D.系统实施计划书

12、U/C矩阵方法的主要作用是(D)

A、简化设计工作 B、对原系统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C、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D、划分子系统

1、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是关于主观愿望、不可通讯的知识 B、信息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 C、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D、信息可以分为战术信息、管理信息和数字信息

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D)A、信息是数据的载体 B、数据决定于信息

C、信息与数据的含义是相同的 D、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3、管理信息系统是(D)

A、计算机系统 B、数据处理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人机交互系统

4、决策问题的类型包括(D)

珂儿

A、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B、优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C、组织结构和非组织结构

D、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5.在数据库设计中,根据用户要求,一般先建立能反映不同实体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即E-R图。如果一个教师可指导多名研究生,且一名研究生可由多位教师指导,那么指导教师与研究生间的这种指导联系便是(D)A.自联系

B.一对一(1:1)C.一对多(1:N)D.多对多(M:N)

6.信息中包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A)决定的

A.消除不确定程度 B.消除不精确程度 C.消除不可靠程度 D.消除不真实程度

7.数据组织的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是(D)A.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B.数据库、文件、数据项、记录 C.数据项、文件、记录、数据库 D.数据库、文件、记录、数据项

8.有一“职工基本情况”的数据库文件,其记录由“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数据项组成,其中主键为(D)A.年龄 B.性别 C.姓名 D.职工号

1、购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A)。

A.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扩充余地 B.供货商有良好的培训计划和售后服务能力 C.价廉物美,安装、操作都比较简单 D.供货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2、系统实施是以(C)依据的。

A.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 D.数据流程图

3、对程序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程序的(B)。

A.可理解性 B.正确性 珂儿 C.高效性 D.模块化

4、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都可以可以设计成 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C)。

A.顺序结构、多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IF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A)。

A.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B)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7、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C)

A.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B.物资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C.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D.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8、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

A.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B.系统日常运行记录 C.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D.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指标

1、购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A)。

A.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扩充余地

B.供货商有良好的培训计划和售后服务能力 C.价廉物美,安装、操作都比较简单 D.供货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2、系统实施是以(C)依据的。

A.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 D.数据流程图

3、对程序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程序的(B)。

珂儿

A.可理解性 B.正确性 C.高效性 D.模块化

4、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都可以可以设计成 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C)。

A.顺序结构、多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IF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A)。

A.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B)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7、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C)

A.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B.物资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C.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D.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8、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

A.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B.系统日常运行记录 C.现场实际监测数据

D.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指标 ★订货折扣政策如下:

(1)年交易额在5万或5万以下,则不给予折扣;(2)对于年交易额在5万以上时:

如果无欠款,则给予15%的折扣;

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的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上,则折扣为10%; 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下,则折扣为5%。

珂儿

%%%%%%%%%%%%%%%%%%%%%%%%%%%%%%%%%%%%%%%%%%%%%%%%%%%%%%%%%%%%%%%%%%%%%

★业务流形成的四个核心内容:“根本性”、“彻底性”、“巨大的”、“流程”。

★业务流程图: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珂儿

珂儿

★现有代码共6位,末位为校验位,校验位的值采用算术级数法和几何级数法进行计算。现有代码本位为24567,请计算出该代码有校验位的值。说明:

1、要求有计算过程

2、算术级数取6、5、4、3、2,模数取11;几何级数取32、16、8、4、2,模数取11。

(1)算术级数法 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6 5 4 3 2 乘积的和12 +20 +20+18 +14= 84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84/11=7„„7 所以,校验位为7,代码为245677

(2)几何级数法 原代码 2 4 5 6 7 各乘权 32 16 8 4 2 乘积的和64 +64 +40 +24 +14= 206 以乘积之和除以模数11,余数为校验位: 206/11=18„„8 因此,校验位为8,代码为245678。珂儿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篇2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篇3

“悦读华成”第九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社区互相支持,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校内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华成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为精彩的人生奠定精神基础。

二、活动主题

乐享阅读·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三、活动目标

1.努力践行“乐享阅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情操,为阅读实践活动搭建良好平台。

2.开展校本系列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分级阅读现场会,建设书香班级。

3.拓展阅读实践活动项目,打造阅读实践品牌活动,提高学校美誉度。

四、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日——2011年5月30日

五、组织管理

1.组织小组

组长:郭海英

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一生的兴趣,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乐享阅读•越级成长

组员:张熙婧、何韵坚、李淑筠、邓淑卿、余文天 2.分工

活动统筹:郭海英

课题研究与现场会负责人:张熙婧 阅读研讨与活动负责人:李淑筠 宣传氛围负责人:何韵坚、邓淑卿 保障服务负责人:余文天

六、活动措施:

(一)宣传与氛围营造 1.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

(1)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活动海报、学生作品,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2)广播站开辟读书时间,推荐好书,分享读书感受等。(3)阶段性完成天和教育在线新闻稿发布。2.加强“书香班级”环境建设。

(1)制定班级阅读计划、个人阅读计划,显性化展示。(2)利用黑板报、图书角等阵地,展示读书节的过程与作品,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二)读书实践活动 1.课前交流

由班主任安排,各学科教师落实。每节室内课前,用三分钟左右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不同学科可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开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的兴趣。

2.读书记录

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一生的兴趣,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乐享阅读•越级成长

由语文教师组织落实,利用语文教研时间,交流学生每周记录阅读的基本情况,展示学生阅读的收获,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班级阅读计划。

3.阅读实践系列活动

(1)开展“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

(2)根据学校必读、选读书目清单,开展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征文比赛活动。

(3)开展“华成讲坛”活动,师生、家长共同参与。(4)开展手制图书、海报设计、阅读创意卡、阅读游园会、儿童戏剧工作坊等活动。

(5)与“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分享图书·分享爱”旧书回收活动。

(6)参加各级各类阅读比赛、讲座活动。

5.读书节闭幕式(分级阅读现场会,方案另附。)

(三)“书香华成”建设与评选

评选项目: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各班不限名额,凡符合标准皆可申报、评选。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编制:张熙婧 时间:2015年3月28日 审批:郭海英 时间:2015年4月7日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篇4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信息系统 (HIS) 是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为医院所属相关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院长统计决策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 具有提取信息和数据通讯的能力, 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诊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医务与一般事务管理系统, 例如领导查询、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财务、统计、药房药库管理、卫生材料和器材管理、人事、后勤保障等等。诊疗信息系统包括专家系统、新药统计系统、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药物检测、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 (PACS) 、手术解剖虚拟系统、肿瘤组织学等等。医疗服务系统将医院的服务对象从直接来院接受治疗的客户向院外扩展, Internet技术的发展, 使院内医院信息系统向外延伸成为可能, 服务将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个领域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

1.2 电子病历的定义和内容

电子病历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也叫计算机化的病历或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它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视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 取代手写纸张病历。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其中有结构化的信息, 也有非结构化的文本, 还有图形图像信息。电子病历含有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从存储记录的意义上讲, 电子病历是病历信息的又一种记录方式和存储媒介。

1.3 电子病历对医院管理的积极作用

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病历信息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 因此, 电子病历绝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 它实质上是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取代纸张病历也不是发展电子病历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更不能用这一目标来衡量电子病历的意义所在。它的作用在于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 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2 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分析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较高级阶段所要执行的功能, 也是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医院信息开发者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电子病历涉及而广, 设计和实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 电子病历有以下的技术要求:

2.1 输入或引入。包括从外部数据库

(SQL Server, Fox Pro等ODBC兼容数据源) , 手工/语音录入, 扫描/数字化, 专用端口 (DI-COM接口, VIDEO接口和检验仪器串口等) 进行导入, 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表、图像、视频、DICOM图像/视频和专用格式数据等。

2.2 显示/打印。

包括文本内容显示 (纯文木/格式文木显示) , 电子表格, 数据表, 图像、视频、检验报表、历史跟踪曲线图, 状态图等显示方式。

2.3 存贮和传输。

能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卫星等方式传输, 能在医院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个人PC机上存贮。能存贮在个人电子信息卡上, 形成一个高效、方便存取的广泛联系的电子病历存贮传输网络。

2.4 安全要求。

由于病人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 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 电子病历还需有加密和安全保护功能。还需采用数字证书技术, 保证医师签名的合法性。要保证有权限的医师浏览病历和增加新的病历资料, 还要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浏览和修改电子病历。

3 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电子病历的归档

电子病历的归档可以采用自动归档的方式进行, 它是根据一张“归档索引表”来进行的。每录入一个新病历首页后, 都对该索引表更新相关字段, 如录入时间字段, 每次自动归档时按照索引表完成。自动归档过程由应用程序定时触发。每次至少完成以下三项操作:查询索引表中各病历的生成时间, 找出需要转存的病历;更新索引表;分级转存。分析以上操作, 可知这实际上是通过查询归档索引表, 自动向三级存储区更新或添加病历数据记录的问题。

利用SQL Server提供的触发器技术可实现。依照上述思路和要求, 在归档索引表上建立一个UPDATE触发器。每次在零点过后输入新记录时自动触发该触发器。触发器内容如下:

检索归档索引表;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后录入 (或修改) 时间将一级存储区中超过2周的数据记录归档至二级存储区, 并删除一级存储区中的该数据记录;成功删除后在归档索引表中删除该部分数据的索引;在“病历信息存储表”中追加记录, 存储病历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为以后检索提供方便。

3.2 电子病历的查询

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有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及患者与其家属, 因此有两种查询类型。第一种是按指标名称查询, 查询的索引可以是病人、时间、病种等。例如按病人查询, 在给出病历号或者姓名的情况下, 可得到所有的病历信息。第二种是按内容特征进行查询, 即在己知图像、声音和生理信号的特征来查询病人, 前一种比较容易实现;后一种属于基于内容的检索, 涉及面很广, 包括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处理等多门技术,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不易实现。

按内容特征检索。指通过给定范围、特征的确定值或模糊值来检索各种非格式数据。原理是在采集非格式化数据后, 按照内容进行特征提取, 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 这些提取出的特征值和相关信息就是查询中将要用到的数据。例如对于医学图像, 首先提取该图像的特征和相关信息, 例如图像的大小、像素、灰度等特征值, 探察部位、扫描方位、诊断结果等是相关信息, 然后将它们存入数据表中。特征提取的方法应与医生的专业表达一致。

3.3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

假如医院A想得到某位病人的病历信息 (存储在医院B) 时, 它先向当地的数据中心提出请求, 经过认证后, 在数据中心查找到此病人的病历索引, 通过字段中相关联的“医院号”就能得到此病历是存储在医院B, 如果A、B医院都是采用同一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 那么在各自医院的应用服务器里加一个中间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另外一家医院所要的信息集成, 然后发给对方;同时另外一家医院只要将所得到的病历信息文档分解, 把对应的数据分别存放在本系统对应的字段中, 很容易就做到了信息的交换。如果A、B两家医院采用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 它们采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中各表的定义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等, 自然给病历信息交换还来麻烦, 甚至不能交换。采用XML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XML天生与平台无关性、内容与显示样式分开的优点, 将病历信息集成为大家能“相互理解”的文档, 然后在各目的应用服务器中加一个能处理 (集成、分解并存储到本地的数据库中) 这个文档的中间件就可, 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与电子病历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 最后研究了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病历

参考文献

[1]薛万国.我国电子病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 .

[2]王建仁, 段刚龙, 基于XML的电子病历集成方法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 (1) .

上一篇: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教师中心稿)下一篇:心理卫生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