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特色护理

2024-06-13

icu特色护理(共9篇)

icu特色护理 篇1

2月26日晚上,ICU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一次热烈的、别开生面的服务质量讨论会,会议邀请了护理部张淑香副主任、门急诊罗云护士长参加。大家开动脑筋、积极发言、群策群力,为进一步提高ICU护理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有益建议。

会上,江淑敏副护士长对近阶段我科在病人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病人安全,我们安全科室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严格与绩效挂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使在翻身、加药等薄弱环节,大家也始终紧绷安全之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病人清洁,我们的责任科室护理人员把病人视亲人,严格按照每天洗脸、洗脚、擦身,每周洗头、剪指甲,定期理发的要求,保证病人的六洁四无,探视时家属只需陪着聊天,并做病人卫生的监督员,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属的肯定。管管有标识,处处有日期,路路通畅是我们针对重症病人多管路特点提出的护理口号,要求大家做好各个管路的维护,保证通畅、妥善固定。只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科室注重各年资护士的分层次培训,建立低年资护士应知应会题库,统一气管插管、切开、转运等常见流程,完善机械通气、肠内营养等护理常规,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护士#建议科室实行舒适护理,多注重病人的切身感受,保证病人舒适。探视时多与病人家属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护士王毅红提出目前科室护士少、加床多、工作量很大,因此大家要加强责任心,在团结协作的同时实行我的病人我主管,我的质量我负责,病人的基础、专科等各项护理工作一定保证质量。护士于惠莲提出了病人在我心中,我在病人旁口号,指出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守护其旁边,多与其沟通交流,工作中注重一些小细节,如尽量减低说话音量,晚上调暗光线,翻身时注意遮挡,告诉病人时间等。护士丁飞分享了他住院时做病人的感受,他说我们在约束病人的同时要适时评估约束指征,间断解除约束,让病人有双手活动的自由,这也有利于病人的配合,稳定其情绪。护士胡秀丽则对科室的带教提出了建议,她建议印制带有医院及科室宣传资料的进修手册,不仅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能让每位进修老师有章可循,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学习。此外还有如何减少病人费用,如何减少我们工作中各环节的缺陷等方面的讨论。

icu特色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ICU患者200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8~82岁, 平均年龄57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65例, 女35例, 年龄10~81岁, 平均年龄58岁。全部患者均神志清晰。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 即一般护理和重症监护室的传统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舒适的护理方法, 即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 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包括衣食住行的舒适护理、女性患者特殊期的舒适护理、心理状态的舒适护理等。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应用SAS量表,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状态如焦虑、不安、恐慌等问题进行评定, 并回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定

在观察组100患者中, 运用舒适护理前的心理状态值是 (51.32±5.61) , 经舒适护理后为 (38.6±3.25) ;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值为 (52.02±5.35) , 经护理后为 (52.20±6.58) 。

2.2 满意程度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中, 有91例患者对舒适护理感到满意, 有8例患者基本满意, 有1例患者不满意, 满意程度为99%;对照组的患者中, 有2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有40例患者基本满意, 有31例患者感到不满意, 满意度为69%。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了舒适度护理后, 其焦虑、不安、恐慌等心理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3.1 患者产生不舒适的原因

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和各种声音, 像是仪器设备的声音、患者的病痛声音、病房内光线等问题都是影响患者出现不舒适的原因。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 如焦虑、不安、恐慌等。总结患者出现不舒适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生理原因, 均为病情严重的重症患者, 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且在治疗中有多的检查和操作, 都会对患者造成疼痛、不安等多种不适。所以, 常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 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二是心理问题因素, 即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而ICU患者常有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 患者经常会伴有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 严重的没有安全感, 失去信心[2]。

3.2 舒适护理的模式

舒适护理工作是由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情况, 引起不舒适的因素, 而最终制订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它是一种帮助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均达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 降低了患者的不舒适度。所以, 护理工作人员在应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时, 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生理各方面的护理, 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和舒适度。

3.3舒适护理的注意事项

舒适护理是一种有针对性及全面性的护理方法。其内容包含护理病房的光线、温度、湿度, 都要保持患者最适宜的状态。并要求病房环境安静, 避免噪声影响患者。一般日间噪音值要在40d B以下, 夜间要控制在20d B以下[3]。给予患者睡前护理, 如热水泡脚, 注意患者睡眠等;多与患者沟通, 善于倾听, 多给予鼓励与支持,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本组患者中, 观察组应用了舒适护理, 其在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 在ICU护理的过程中, 有效的应用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 有效的提升了护理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晓焕.舒适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01) :172.

[2]张玉清.人性化服务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 2007 (04) :203.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1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具体介绍如下: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

其常见原因有: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控制手段:

1.1 对进ICU工作的护士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等。

1.2 高年資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1.3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

1.4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考核。

2 窒息

其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痰,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咽;其控制手段如下:

2.1 充分湿化气道,吸痰及时,方法正确。

2.2 大量咯血时病人头侧向一侧,如血压稳定,则取头低足高位,及时去除血块,血液。

2.3 病人呕吐时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

2.4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再吸引,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头侧向一边,紧急吸引,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口头医嘱

常见原因有:抢救病人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生不在科室,电话口头嘱咐,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控制手段:

3.1 抢救时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2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4 监护仪器故障

常见原因有:设置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保险丝断,机内积灰多;控制手段有:

4.1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合理设置报警范围。

4.2 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4.3 定期检修监护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控制手段有:

5.1 增强病人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5.2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出入ICU的制度,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设立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6 管道脱开扭曲

常见原因有:导管质量差,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病人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其控制手段有:

6.1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

6.2 使用过程中注意保证通畅,妥善固定,及时解除受压,扭曲等情况。

ICU优质护理目标 篇4

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落实措施:

1.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对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敷料,包括插孔及管口的外表消毒,均要戴无菌手套,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4.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剂宜选择碘伏或酒精,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消毒后让消毒剂自然风干,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例如3M透明敷料系列产品)保护穿刺点。对于成年患者,至少1周更换1次敷料,纱布则需2天更换一次。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或受到污染,应及时更换。出汗较多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等情况,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避免使用覆盖膜。无出血、出汗及渗出等特殊情况可48h更换。6.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可能使用单腔导管。

7.导管使用过程中,保持系统密闭。每次连接前用力用碘伏棉签摩擦消毒输液接头两遍待干。8.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不需常规更换,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立即拔除,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目标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下降

落实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提高ICU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患者如果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予抬高床头30-45°,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3.重视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使用0.9%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4.按需吸痰:机械通气的患者应通过各种指标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包括听诊呼吸音,患者是否能有效咳嗽,气道内可否见到分泌物。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增加,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时,需要考虑气道分泌物增加引起,应通过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清除。

5.不再需要常规进行人工气道的气囊放气,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6.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如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或者加热型湿化器,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人工鼻应每天更换,加热型湿化器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7.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倾倒在带盖容器内,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

8.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尤其适用于①氧储备差,开放式吸痰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②使用高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

9.条件允许时,对于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 的病人,均应常规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实施声门下抽吸,降低VAP发病率。10.正确记录呼吸机使用参数和各项监测指标。11.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目标三: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安全性

落实措施:

1.根据患者出现咳嗽、听诊有湿啰音、气道压力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按需吸痰,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2.吸痰操作要求:压力成人13.3kPa~20.0kPa(100mmHg~150mmHg),小儿不超过13.3kPa(100 mmHg),吸痰时间≤15s。

3.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约2min)。吸痰后观察血氧饱和度等变化。4.吸痰后要进行肺部听诊,判断是否吸净痰液。若有痰液,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

5.气道内滴湿化液不应常规使用,可使用人工鼻、加热湿化器进行湿化。

6.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尤其适用于①氧储备差,开放式吸痰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②使用高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病人有肺出血,使用高PEEP通气的患者,按医嘱执行处理。

7.如使用开放式吸痰,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口腔吸痰管和人工气道吸痰管要分开。8.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情况。9.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标四:提高患者管道安全

落实措施

1.护士认真按﹤导管风险评估单>做好评估。高危患者悬挂导管滑脱标识,班班交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作用和保护方法,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2.对于可在X射线下显像的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应结合X射线判断其位置是否正确,3.各种管道固定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保证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每班记录有关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等)外露刻度。4.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和日期。

5.留置引流管时,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如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6.烦躁患者要做好保护性约束,比如手套式的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无意识地拔除管道。特别烦躁的患者应报告医生,与医生共同评估,可能发生意外拔管的患者应给予适当镇静,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7.护士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且每班要有记录。

目标五: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落实措施:

1.科室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实施安全转运。

2.使用《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记录单》,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3.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4.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5.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观察病情,具备紧急救治能力。6.转运前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管道,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7.转运和检查过程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药物安全输入。目标六:非难免压疮发生率为零

落实措施:

1、护士认真按﹤压疮风险评估单>检查皮肤,做好评估。高危患者悬挂预防压疮标识,班班交接。

2、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3、根据病情及局部情况,一般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

4、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免擦破皮肤。

5、给予气垫床使用。

6、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及平整无碎屑,如有污染,及时更换。2)、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擦洗、勤更衣。

3)、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给予擦洗、更换尿垫及尿片。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大小便后用软纸擦拭,避免皮肤擦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肛周给予保护膜保护。

6、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发生。

ICU护理进行中 篇5

到目前为止ICU以收治了10名患者,有来自神经外科的、肿瘤胸外科、普外科的病人,在这三个月里,ICU的护理人员逐渐的步入正轨,谱写着一曲曲与生命搏斗的歌。

年仅20岁的他,因脾破裂而入住ICU,望着他清秀的脸庞,我却很无奈,因他是个聋哑人,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ICU的护理人员想尽办法,用笔、有需要拍床栏、分派专人护理,在几天的护理中我们渐渐地形成了默契。因其需静卧,护理时我们都十分小心,十分轻柔,深怕牵扯他的病痛。在他能吃饭时,因家人不能及时送,我们按时给他买回来,喂他吃下。看他那感激的眼神,我们觉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他因高空坠落手术后进入ICU,入室时没有血压,ICU潘主任亲自在床边指挥抢救,监测血压,输血,升血压,五个微量泵在顺利的泵入各种药物,每隔2-5分钟报告尿量和血压一次,主任亲自为病人测量血压。血压能测量到了,达到正常了,130/85mmHg,心率每分130次,尿量从100毫升逐渐到1400毫升,在场的每个人稍稍放松一口气。望着逐渐泛白的窗外,又是一个不眠夜。

他一名北重的员工,因脑出血倒在回家的路上,北方医院全力以赴,急诊科,神经外科,ICU,当病人送来时,血压不稳定,呼吸表浅,抽搐,ICU全体投入抢救,升压,用药,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抢救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病人呼吸平稳了,血压稳定了,抽搐控制了,看着监测的各项指标,在场的医护人员稍微松了一口气。抬头看墙上的时钟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从下午三点到现在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忙碌着。

在ICU没有下班上班,只要有病人就有我们;在ICU没有抱怨,只有全力以赴;在ICU没有脏与累,只有病人的舒适和整洁。ICU的护理就这样进行着。

ICU疾病护理常规详解 篇6

加强治疗科的基础护理常规

加强治疗科(简称ICU)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系统脏器衰竭病人的特殊科室。它以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依靠专业人员丰富的临床积累及先进的监护设备对患者实施密集的加强治疗和整体护理,协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ICU医师所得到的关于病人病情发展及是否需要修正治疗方案的大量信息来源于护士。当病情突然发生改变时,患者的生命在几秒、几分钟内通过瞬间诊断和处理被挽救,这常常被认为是护士的职责。ICU护士的筛选时十分严格的,ICU的护理工作是十分严谨而有序的。1.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护士应了解护理病人的所有情况,依据医师查房意见确定当日护理重点,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做好所有病人的护理记录。

4.危重病人需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HR、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凡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作入室评估。5.危重病人应置Folley尿管,保留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量。

6.每日做好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及物理治疗。

7.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做到“六洁”,即口洁、头发、手足、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

8.q2h为病人翻身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严防发生压疮。9.做到病人全身无臭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10.每周一统一为病人剪指甲。若发现指甲长,应随时为病人修剪。11.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每周五为病人洗头。

12.所有护理表格书写要清晰,描述客观确切,记录及时。

13.凡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护理常规操作。14.保持输液管及引流管的通畅。

15.静脉补液速度应均匀,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16.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按抢救工作制度执行)。使用所有药物时都必须三查七对,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2人核对。17.正确处理医嘱。

18.每班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不仅要写好交班报告,还要口头床边交班。19.每日进行护理查房,对护理病人时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及时解决。20.熟悉常规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注意保养。

21.护士要随时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充分注意患者的各种情况变化,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一、目的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经上腔静脉可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以指导病人的经脉液体入量,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一)置管前护理

(1)用物准备:治疗车、安尔碘、治疗车、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注射器(5ml2个)、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2)患者的心理准备:置管前向病人解释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

(3)患者的准备:①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②颈内静脉置管的体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肩下垫薄枕;③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④股静脉置管的体位: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平放;⑤患者置管处的环境宽敞整洁,以便操作。

(二)置管后护理

(1)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2)妥善固定中心静脉插管,预防高管脱脱出。

(3)应用非透明敷料,每班次更换敷料1次,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液体渗出,并在敷料上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如有污染、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床头交接班时,明确交接中心静脉插管的深度,预防导管脱出。

(5)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一次性三通、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肝素盐水,若有泵入药则同时更换泵管,并注意连接紧密,预防接头松脱漏血或形成血栓。

(6)每4小时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2~5ml正压冲管1次,如见回血应及时冲洗管腔并检查各管路接口是否松动脱开,以预防管路堵塞。

(7)除紧急情况(如抢救),中心静脉不允许输入血制品或采集血标本。

(8)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留取做导管培养及血培养。

(9)拔除中心静脉插管后,穿刺点应按压3~5分钟,有凝血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防出血及血肿形成。

人工气道护理

一、目的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维持人工气道的有效功能,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一)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

(1)正确的固定器官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固定牢固,松紧适宜,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和固定带。

(2)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方法:固定带应系2~3个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每日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固定带切忌用绷带。

(3)保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以防汗水、分泌物或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4)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5)对于烦躁或者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主拔管。同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6)呼吸机管道部宜固定过牢,应给病人头部活动的范围。为病人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以免被牵拉面脱出。

(二)预防下呼吸道的细菌污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应吸入100%氧气1~2分钟,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吸痰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将吸痰管360°旋转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的吸痰管不能再次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嘱患者深吸气,向气道内注入2%NaHCO3 10ml冲洗气道,以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的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嗽等物理治疗方法。

(5)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置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使用灭菌蒸馏水;③每次添加湿化器及雾化器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水,再添加新的无菌蒸馏水;④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按时更换、消毒;⑤呼吸治疗装置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6)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时吸入的气体适度保持在34~36C,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根据病情需要加

入氟美松、沐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③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也可以持续响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每日量不超过250ml.(7)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铃放置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8)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①拔除前应让病人了解拔除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气道,扣背,充分吸引气道内及鼻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及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同时迅速拔除气管插管;⑥采用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9)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应清洁创口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拔管后吸引窦道内的分泌物,以油纱覆盖切口,并以无菌纱布固定。嘱病人咳嗽时压住切口;切口每日换药1次,直至愈合。

机械通气护理一、二、概念

是利用呼吸机把气体送入及排出肺部的一种技术。

护理目标

(一)增进通气效果。

(二)增进供氧效果。

(三)减低呼吸工。

三、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例如,小儿患者体重在15Kg以下或婴幼儿患者,应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置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

2.呼吸机在使用前用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检测呼吸囊与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呼吸机。

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预设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置。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等,并再次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9.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分钟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师及时处理。13.呼吸机旁边必须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14.除.病房内应随时备用1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15.吸痰时护士需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师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6.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肠内营养护理

一、概念

消化道是维持机体营养的生理途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吸收与调节的重要场所,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保持肠道固有菌丛正常生长,防止菌群失调;刺激免疫球蛋白(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以及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维护其机械、免疫与生物屏障。同时肠内营养刺激某些消化性激素、酶,如促胃液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增加内脏血液,减少淤胆及胆石的发生。

二、护理问题

(一)营养失调:与无法摄取、消化、吸收营养有关。

(二)有误吸的危险:与延迟胃排空时间有关。

(三)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灌输速度有关。

(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身体的调空机制失常有关。

(五)有感染的危险:与过多侵入性措施及营养不良有关。

三、专科评估

肠道功能

四、护理措施

(一)给予肠内营养前应保证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二)肠内营养液要随用随配,1次配量不能超过500ml。

(三)从药房或营养房领取的营养液要注意保存条件。

(四)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合适。

(五)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左右,防止误吸。

(六)不使用胃肠营养泵,给予肠内营养液时也要尽量保证匀速注入。

(七)在两组营养液之间要检查胃潴留情况(夹闭30分钟或遵医嘱后回抽胃内容物),回抽量大于50ml继续夹闭30分钟,回抽量大于100ml停止注入(或请示主管医师)。

(八)每次鼻饲营养液后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20ml冲洗鼻饲管。

(九)胃肠营养袋每24小时更换,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昏迷病人护理

一、概念

昏迷是因脑功能严重障碍引起,表现为病人意识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消失,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二、临床特点

(一)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

(二)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三、医疗目标

(一)维持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保持皮肤完整。

(三)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五、护理问题

(一)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状态不清无法自行咳痰有关。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二)每4小时呼吸音的改变。

七、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干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

2.绝对卧床,取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以50%的酒精按摩受压骨突处,观察受压皮肤变化,预防压疮的发生。

3.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吸收的鼻饲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4.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病人口腔分泌物及痰液,预防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体位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护理同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5.根据病人的口腔环境选用不同的溶液,每日清洁口腔2次,做好口腔护理,及早拔除松动牙齿,预防口腔疾病。

6.每日为病人梳理头发,每周1次床上洗头,保持头发清洁,无污垢,预防寄生虫。7.每日2次为病人行床上擦浴,保持病人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皮肤感染。8.保护眼睛,避免感染,每日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眼睛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齿隔开,避免舌咬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采用丁字板预防垂足,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

11.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行Glasgow评分并记录,观察有无脑膜炎刺激征和颅压升高的表现,备好各种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专人看护,及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数值,每4小时观察瞳孔及抢救药品

和用物,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13.保持尿便通畅,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尿管每周更换,注意观察尿量、尿色、性状等。保证每日正常排便,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八、健康宣教

(一)告诉患者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治疗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量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

机体处于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状态。

三、医疗目标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二)纠正微循环障碍。

(三)恢复正常代谢。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维持循环功能、防止失血。

(三)确定及根治病因,防止感染。

(四)及时发现患者变化、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焦虑。

五、护理问题

(一)循环血容量减少:与体液丢失或血液流失有关。

(二)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容量减少及回心血量减少有关

(三)组织灌流不足:心脏、脑组织、周围组织,与心排出量有关。

(四)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气体交换受损:与心排出量减少导致携氧量减少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看” 观察意识、呼吸、肤色。

(二)“摸” 触摸脉搏、四肢及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三)“查” 检查受伤部位、数目、大小、出血情况。

(四)“测” 测量血压、尿量。

七、护理措施

1.卧位 取平卧位或中凹体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 °,下肢抬高20~30 °。保持病人安静,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别人。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病人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病人,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3.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加强对病人的保温。体温过高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4.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用药后要及时记录。

5.创伤及大出血的病人应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

6.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休克初期病人躁动而意外拔管。7.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8.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心律、微循环及其他脏器功能,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

9.遵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

10.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衰或液体漏至皮下造成下组织坏死。

11.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八、健康宣教

(一)向患者或家人说明使用各种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心理。

(二)告诉患者和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三)鼓励患者家属在病床边对患者加以安慰。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

一、概念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

一、临床特点

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二、医疗目标

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

三、护理措施

(一)备齐药物,连接测压管道系统,并保证连接紧密。将测压管道系统与稀释肝素盐水(12.5U/ml)相连接,冲洗管腔。

(二)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三)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与心房同一水平处。

(四)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冲洗管腔,调零点(使测压管道系统与大气相通)后开始测压。

(五)测量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无气栓进入。

(六)测量完毕后及时记录。

优质护理在ICU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为医院综合ICU, 有编制床位7张, 护士20名, 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年龄20~47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护士4名, 2~4年护士9名, 4年以上护士7名。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名, 护师6名, 护士12名。学历层次:本科8名, 大专3名, 中专9名。

1.2 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理念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整体护理转变, 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 要求护士在注重患者治疗同时, 也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树立“人文”观念, 尊重患者的权利, 满足患者“医疗+舒适”的需求[3]。科室根据自身特点,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对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包括专科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各项护理内容。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1.2.2. 1 重视新入科护士的岗前培训

由于ICU工作特殊性, 每一位入科护士需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多, 如ICU工作制度、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操作、抢救配合、病情监护、护理文书书写及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所以科室制定了周密的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业务娴熟、专业知识较强的老师带教, 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 以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ICU护士角色, 努力提高自己, 保障上岗后的工作安全。

1.2.2. 2 制定并认真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ICU护士即有医院的分层培训, 又有科室分层培训要求, 达到基础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 提升理论操作水平。

1.2.2. 3 多途径开展专科业务学习

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如每周的护理制度学习, 每月的护理业务讲课、护理查房, 每季的院感知识学习。科室遇疑难病、少见病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组织护士学习, 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与护理水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交流沟通, 就疑难、重点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 达成共识, 以便做到查疑补缺, 有效地杜绝了医疗隐患的发生,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4]。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外出学习培训, 学习专科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 以带动科室护理工作的进步发展。

1.2.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保障患者安全

1.2.3. 1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日常工作中扎实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每周认真清理抢救箱并登记, 为抢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3.2加强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ICU护士既承担危重患者抢救、病情监护与治疗用药, 又要落实各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管路护理, 护理工作繁重琐碎, 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认真做好, 不能流于形式。同时科室将这些细节工作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督促检查, 以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 3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经常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 如意外导管拔除或脱落等, 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

1.2.3. 4 严抓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按照江西省护理文书书书写标准, 认真做好科内两级质控。督促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色, 提高记录内涵。

1.2.4 重视基础护理, 增进患者舒适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无生活自理能力, 基础护理成为ICU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康复。笔者所在科护士按时为患者进食进水, 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为患者口腔护理2次/d、尿管护理2次/d, 擦浴1次/d, 床上洗发1次/周, 必要时随时清洗。及时修剪长指甲, 翻身拍背1次/2 h, 随时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救治环境, 尽量降低病区噪音, 医护人员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患者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中, 才能心情舒畅, 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5]。

1.2.5 注重护患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

1.2.5. 1 重视语言沟通

工作中强调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 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每天花时间与患者交流, 抓住时机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话语, 给予患者持续有效的精神心理支持,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痛苦的信心。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 特别是使用各种约束时, 向其解释使用的必要性, 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受, 取得患者配合。尽量避免在床边讨论病情, 对昏迷患者的用语也要谨慎。在抢救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患者, 拉上隔帘或屏风遮挡, 同时给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5. 2 应用非语言沟通

有些患者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暂时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护士通过其他方式如采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指示牌等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 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诚恳, 注意力要集中, 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 增进交流效果。在各种操作前适当触摸患者的肩膀或手臂, 以示打招呼, 增添了患者的温暖感和亲切感, 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1.2.5. 3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多起病突然, 病情危重, 家属常处于恐惧、愤怒、焦虑的负性情绪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爱心, 带着爱去工作,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指导下, 懂得关心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5]。护士应态度和蔼地向家属进行入住ICU宣教, 告知家属ICU病区的特殊性, 介绍探视制度, 以得到家属理解与配合。注重探视时间与家属的沟通, 沟通时注意语言艺术, 除了坦率地向家属告知病情, 讲明患者的潜在危险性, 同时又要让家属了解,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是积极的, 为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增加安全感, 缓解焦虑情绪。还可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耐心解答家属疑问。

1.2.5. 4 做好临终关怀

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 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同时通知家属, 以切实的抢救行动和言谈举止, 稳定家属的情绪。在不影响治疗抢救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 允许家属探视, 为生离死别提供时间和空间, 释放家属沉重的悲情, 以达到疏导心理情感的目的[5]。当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 要以尊重、严肃、同情的心理, 劝慰家属正视现实, 节哀顺变。同时尊重家属的习俗,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2 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投诉为0。日常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增进患者舒适感,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 疏导患者恐惧、焦虑的负性情绪, 做好入科宣教与探视管理, 通过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工作, 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落实各种举措, 使患者及家属明显感受到了优质护理的好处,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84%提升到98%。

提升了护理质量, 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 为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细节管理, 注重基础护理工作, 使ICU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有效避免了压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保障了护理安全。ICU患者病情重, 管路多, 治疗护理工作繁重,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教育, 强化工作责任心, 注重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意识的提高,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 保障了患者安全。

3 讨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这句话在ICU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在ICU开展优质护理, 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构建了和谐医护患关系, 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 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承芳, 任巧花.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 :26.

[2]胡坤, 徐小民.浅谈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3) :343-344.

[3]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0) :98-99.

[4]肖晓玲, 张东华, 高建智, 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联合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9) :935.

icu特色护理 篇8

【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可以使护理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护理;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07-02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要做持续监测,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医院ICU病房也要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以此改善ICU病房管理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把10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2±3.8)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7.0±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员统计患者人数,以患者总数除以护理人员总数,确定每名护理人员需要护理患者数,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患者要负责。观察组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评分,按照患者评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患者评分16-22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护理配置比是0.5:1,每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2例患者;患者评分23-32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1:1,每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1例患者;患者评分32-40分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1.5:1,3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2例患者;患者评分在40分以上时,护理人员和患者配置比例是2:1,2名护理人员可以护理1例患者[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n/%)护理满意度(n/%)

观察组514.0±1.52/3.9249/96.08

对照组517.8±3.88/15.6935/68.63

卡方值——3.98823.991313.2222

P值——<0.05<0.05<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所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我国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不足,只有合理对护理人员资源进行分配,才能使护理效率得到提高,实施护理计划。临床对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并没有科学考量工具,多应用平均分配或者 床位责任制等方式进行工作划分,护理人员要负责固定床位的患者,这种护理资源分配方式不能进行有差别的配,使有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繁重,有些护理人员工作轻松,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或不足,使ICU护理质量不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高[3]。

ICNSS量表可以把护理工作做量化的测评,由测评结果进行护理工作的分配,防止护理资源的浪费或不足,必要时,也可以应用弹性的排班制 度,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防止护理人员过度疲劳[4]。

近年来,临床上普通应用了危重病的护理模式,通过危重病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与护理管理水平。重症监护室(ICU)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生命支持环境,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出院。根据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发展需要,ICU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与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只有规范ICU病房,才能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康复率。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指导,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防止ICU病房患者发生压疮、感染等并发症。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他乡异县,可以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报道一致[5]。可见,总之,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资源配置,可以使护理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减少护理工作的浪费或不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凤.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9-80.

[2]熊杰,黃素芳,刘伟权,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21-23.

[3]陈嘉.重症监护护理工作量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36(3):202-204.

[4]成利群.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184-185.

ICU护理心得体会 篇9

ICU护理心得体会

从入科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回想当初,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icu科室,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当知道即将到icu科室上班的通知后,我的心情万般复杂。脑海中浮现出电视剧中icu病房中的各种仪器及死气沉沉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到icu科室报道后,通过近一周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让我大致了解了icu的基本情况,感觉通过我的努力,还是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当我亲自跟同带教老师一起第一次进入病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先进的仪器、多种管道、各种药物,让我瞬间感觉头晕目眩。下科室后,我感觉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很想去帮一下忙,但又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看见大家都忙忙碌碌,不需要我的样子。瞬间感觉我就好像不是icu护理大家庭中的一员。通过第一天上班下来,让我感觉有些伤心,甚至是失落。我想过退缩,想过放弃,但冷静下来想了想,这是我人生的理想,经过多年的努力换来今天的业绩,让我有些心有不甘。后来,经过带教老师**姐耐心的讲解,对我的疑问不厌其烦的回答。上班过程中,带教老师精心指导我在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同病人需要观察的重点、讲解仪器操作规范并亲自示范各种操作,让我初步了解了icu护理的基本流程及仪器的使用,感觉到icu护理工作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恐怖。后来**姐分了一个病情较轻的病人让我照顾,使我对护理工作的流程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再后来我自己单独上班,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对病人照顾不周,让病人家属不满意。在我独自上班过程中,在我忙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其他的同事都来帮我,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了icu同事的热情,让我感觉到了icu大家庭的温暖,增加了我后期工作的信心。在此感谢曾经帮助我的老师、姐妹们。谢谢**、**、**的帮助。感谢他们在我工作过程中,指出我的不足,促进我进步。

上一篇:学生事假请假条该怎么写下一篇:马寨小学感动校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