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期护理(精选10篇)
ICU期护理 篇1
慢性肺心病是因为胸廓、肺组织、肺血管等慢性疾病导致肺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肺部功能异常,不断增加肺部血管阻力,让动脉血压上升,让右心室发生肥厚等现象,还可能导致右心功能衰竭[1]。慢性肺心病已成为了临床内科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本研究主要评价了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UC护理干预的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通过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5±2.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3.6±1.7)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2.2±2.4)岁;病程5-24年,平均病程(14.6±2.3)年。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给予面罩吸氧,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患者卧床休息,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ICU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控制:大部分肺心病患者都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而这些患者的病情恶化则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感染了致病细菌,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抗生素的应用应该合理,进而让感染面积有效减少,让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临床中常选择静脉点滴注射的方式;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的用药量保证均匀。输液时,输注的盐水量应小于500ml,速度应控制为每分钟15-20滴。
②湿化呼吸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湿润,进而来对痰液进行稀释,让患者能更好排出痰液,让水肿和黏膜炎症能有效缓解;并让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降低,改善通气障碍。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雾化时间、雾量以及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患者雾化吸入时间较长而引起缺氧现象。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为2500-3000ml。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内的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定时清洗湿化瓶,并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定时更换蒸馏水。
③呼吸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选择舒适的体位,让患者能更好将痰液排除,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有效咳痰方法,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可以在患者鼻腔内黏膜出涂抹润滑剂,防止患者鼻腔干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7%(5/30);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1/30);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肺部组织和血管的慢性疾病导致的肺部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者血压上升,血管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肺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老年人群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病程较差,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慢性肺心病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因为呼吸困难,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肺功能状况进行严密关注,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来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和氧疗;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的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让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面积减少,让患者及时排除呼吸道的残余痰液,防止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最终让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度过急性加重期[3]。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ICU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ICU护理干预,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让患者呼吸道保持湿润,并让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能让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有效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综上所述,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CU护理干预,能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呼吸保持畅通,让患者死亡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锦绣.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274-3275.
[2]李永春,苗淑贤,陈东禾.5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178-179.
[3]李雪峰.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1):74-74.
ICU期护理 篇2
lCU lCU 护理常规
(1)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加强监护的场所,ICU 的护理均属重症(1)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加强监护的场所,ICU 的护理均属重症 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加强监护的场所 监护,特级护理。监护,特级护理。(2)ICU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2)ICU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利用较先进的医疗设施及技术对 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 患者进行持续监测。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动态变化记录。(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 , 并作好 24h 动态变化记录。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保证各种管道通畅。(4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 , 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应严格无(5)对行胃肠外营养者 , 应严格无菌操作 , 每天更换局部敷料 , 保持局部无 应的观察护理。保持局部无菌 , 并作好相 应的观察护理。对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6)对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 , 应严格呼吸道管 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理 , 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使用微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 应密切监测血压,(7)使用微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 应密切监测血压, 及时调整输 入速度及药物浓度。入速度及药物浓度。动态监测血气、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尿比重。(8)动态监测血气、电解质 , 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尿比重。(9)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重症记录单 , 准确记录出入量、真实、及时、准确、准确记录出入量、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观察各种引流物 流物的量和性状并准(10)保持各种引流管管道通畅 , 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量和性状并准 确记录。确记录。对保留导尿管者,(11)对保留导尿管者, 应保持会阴部清洁 , 做好尿道口护理 , 定 期更换导尿管 , 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必要时行膀 冲洗。(12 超声雾化应每天进行(12)常规吸氧 , 超声雾化应每天进行 2~4 次。(13 翻身、(13)定时(每 2~3h 进行 1 次)翻身、拍背 , 鼓励患者深呼 对患者进智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吸、咳痰 , 对患者进智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14 按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14)有专科特殊治疗及护理者 , 按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15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15)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关于ICU老年患者的护理 篇3
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
结果:激发患者内在动力,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感觉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心,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结论: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满足患者自我照顾的需要,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感到亲人的温暖。
关键词:ICU老年患者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ICU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ICU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年龄在6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重症肺炎有1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有15例,重症脑出血有12例,重症肝炎有9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
1.2护理方法。
1.2.1优化ICU病房环境。医护人员要保护高度的责任心,优化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首先要保证病房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其次,要保证病房内的安静。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语气要轻柔,动作要轻,以免影响到其他患者的休息。再者,保证病房内适宜的光线。病房内使用的灯光不能太强烈,要相对柔和,保证老年重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1.2.2缓解患者的情绪。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情绪起伏很大,情绪的波动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病情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努力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轻疾病的疼痛和心理压力。面对患者的过激行为,医护人员要予以理解,耐心稳定患者的情绪。向ICU老年手术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安全性,帮助老年重症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知识,消除老年重症患者顾虑和恐惧。
1.2.3注重于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ICU老年患者病情不稳定,所以需要转入重症病房进行严密的监护,老年重症患者与外界产生隔离后,患者家属探病的时间也很有限。而面对患者的病情,面对数目巨大的医药费,患者家属情绪十分的焦虑,其情绪对患者也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时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不要让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缓解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1.2.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由于ICU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体制较弱,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的疼痛对患者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减少护理治疗给ICU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与老年重症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工作,保證护理治疗的效果。
2结果
本组实验通过对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
3讨论
影响ICU老年患者护理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因素。恐惧、焦虑心理。很多的ICU老年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治疗情况过度关心,并心理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生欲望,再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对疾病恐惧感越来越强烈,并产生各种焦虑情况。强烈的自尊心。ICU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帮助才可以生活,导致老年患者自尊心受挫,精神状态较差,并对护理人员无故发脾气,也不愿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极度悲观心理。老年患者随着体质的不断下降,多病缠身,经过长期的治疗后,病情也是时好时坏,没有明显的成效,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季度悲观的心理,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②ICU病房环境。ICU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后,被准送至ICU病房,面对病房陌生的环境,以及病房内各种治疗和护理仪器,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及孤独感。病房内噪音和光线,可能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容易激起患者烦躁的情绪。③其它因素的影响。患者家属因素。ICU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较为虚弱,生活无法自理,造成ICU老年患者对家属的过度依赖。当患者进入ICU护理病房后,没有家属的陪伴,而其对探视的时间和人数也有明确的规定,患者在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再者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的病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情绪容易波动,患者家属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很容易对患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因素。老年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神经变得十分的敏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言行举行都会挑起患者敏感的神经,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刺激反作用。同室病友的因素。老年重症患者与同室病友如同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当同室病友的死亡消息传出时,增加了老年重症患者心理的恐惧,或者同室病友暂时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后,老年重症患者内心变得焦虑和孤独。
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损坏,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本实验对我院收治的60例ICU老年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治疗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改善患者心态,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总之,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了解ICU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心理状况的ICU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法,有效消除ICU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ICU老年患者的心态,促进ICU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海莹.多元文化护理用于ICU综合征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1998,(05)
[2]李付华.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1)
ICU期护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 确诊患有肺心病, 确诊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随机将这1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护理方法,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 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7例, 女性占28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 (56.84±3.41) 岁。对照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9例, 女性占26例, 年龄46~67岁, 平均年龄 (58.43±3.12) 岁。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 (P>0.05) , 研究对比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一般药物用法护理及谨遵医嘱。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防止呼吸道感染:大多数肺心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 而其也是由于呼吸道感染了致病菌导致病情恶化, 所以在实施护理时,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感染面积的目的, 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给予的盐水滴注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15~20滴为宜, 为患者给予的盐水注射应不超过500 m L。
1.2.2加强呼吸道湿化:为了有效的帮助患者稀释痰液,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使患者的呼吸道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 达到有助于患者痰液排出的目的。为了减少患者同期障碍,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减少患者支气管痉挛的现象。护理人员也可以实施超声雾化, 但护理人员在实施超声雾化中要随时关注雾化的雾量、时间、温度等, 以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雾化吸入而出现的缺氧状况发生。嘱咐患者适当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500 m L左右, 避免饮水过度而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1.2.3确保患者呼吸畅通:为了患者可以顺利地排除痰液, 患者的呼吸道应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 为患者选择不同的体位。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氧气吸入的护理,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可以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1.2.4饮食护理: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多以水果蔬菜为主, 均衡患者饮食营养。
1.2.5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处在呼吸困难的同时往往会产生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的进行疏导,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也要进行交流, 嘱咐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度, 经常与患者聊天, 保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以此评价护理后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 患者病死率用 (%) 表示, 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患者之间, 对比病死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结果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例, 病死率只有 (1.54%)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1例, 病死率达到了 (16.92%) 。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2], 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慢性肺心病绝大多数是由于慢性病变而导致肺功能组织出现异常的现象, 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最终引起心脏病[3]。在临床中的治疗主要是以止咳平喘、抗炎、抗感染为主, 但效果并不理想, 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而言, 血液不但呈高凝固、高黏滞状态, 甚至存在小血栓情况以及血栓前状态[4]。慢性肺心病的护理干预也在治疗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采用什么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是讨论的关键。
ICU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5], 在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病情不再恶化, ICU护理干预中, 护理人员不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还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6], 这对防止病情恶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护理中有效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患者痰液的咳出也有较好的效果,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能有效的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对患者的呼吸畅通起到一定的帮助[7]。ICU护理干预中对患者的饮食也进行干预, 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在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疏导[8], 帮助缓解患者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协调,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对照组患者病死率达到了 (16.92%) 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 (1.54%) 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 P值<0.05。
总而言之, 采用ICU护理方式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后效果显著, 能有效的帮助减少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实施ICU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130例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54%) ,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6.92%) ,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ICU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情况,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玉美, 杨秀丽.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7) :4201.
[2]李艳霞.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探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4) :169.
[3]江发英, 黄浩.7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 (5) :522-524.
[4]曹慧平.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 2011, 17 (9) :1252-1254.
[5]陈明菊.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4) :256.
[6]徐永慧, 陈晓琴.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190-191.
[7]王庆芳, 韩婷.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导管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2) :469-471.
ICU优质护理目标 篇5
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落实措施:
1.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对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敷料,包括插孔及管口的外表消毒,均要戴无菌手套,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4.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剂宜选择碘伏或酒精,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消毒后让消毒剂自然风干,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例如3M透明敷料系列产品)保护穿刺点。对于成年患者,至少1周更换1次敷料,纱布则需2天更换一次。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或受到污染,应及时更换。出汗较多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等情况,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避免使用覆盖膜。无出血、出汗及渗出等特殊情况可48h更换。6.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可能使用单腔导管。
7.导管使用过程中,保持系统密闭。每次连接前用力用碘伏棉签摩擦消毒输液接头两遍待干。8.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不需常规更换,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立即拔除,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目标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下降
落实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提高ICU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患者如果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予抬高床头30-45°,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3.重视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使用0.9%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4.按需吸痰:机械通气的患者应通过各种指标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包括听诊呼吸音,患者是否能有效咳嗽,气道内可否见到分泌物。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增加,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时,需要考虑气道分泌物增加引起,应通过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清除。
5.不再需要常规进行人工气道的气囊放气,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6.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如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或者加热型湿化器,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人工鼻应每天更换,加热型湿化器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7.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倾倒在带盖容器内,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
8.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尤其适用于①氧储备差,开放式吸痰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②使用高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
9.条件允许时,对于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 的病人,均应常规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实施声门下抽吸,降低VAP发病率。10.正确记录呼吸机使用参数和各项监测指标。11.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目标三: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安全性
落实措施:
1.根据患者出现咳嗽、听诊有湿啰音、气道压力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按需吸痰,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2.吸痰操作要求:压力成人13.3kPa~20.0kPa(100mmHg~150mmHg),小儿不超过13.3kPa(100 mmHg),吸痰时间≤15s。
3.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约2min)。吸痰后观察血氧饱和度等变化。4.吸痰后要进行肺部听诊,判断是否吸净痰液。若有痰液,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
5.气道内滴湿化液不应常规使用,可使用人工鼻、加热湿化器进行湿化。
6.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尤其适用于①氧储备差,开放式吸痰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患者;②使用高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病人有肺出血,使用高PEEP通气的患者,按医嘱执行处理。
7.如使用开放式吸痰,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口腔吸痰管和人工气道吸痰管要分开。8.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情况。9.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标四:提高患者管道安全
落实措施
1.护士认真按﹤导管风险评估单>做好评估。高危患者悬挂导管滑脱标识,班班交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作用和保护方法,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2.对于可在X射线下显像的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应结合X射线判断其位置是否正确,3.各种管道固定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保证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每班记录有关管道(如气管插管、鼻胃管等)外露刻度。4.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和日期。
5.留置引流管时,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如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6.烦躁患者要做好保护性约束,比如手套式的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无意识地拔除管道。特别烦躁的患者应报告医生,与医生共同评估,可能发生意外拔管的患者应给予适当镇静,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7.护士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且每班要有记录。
目标五: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落实措施:
1.科室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实施安全转运。
2.使用《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记录单》,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3.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4.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5.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观察病情,具备紧急救治能力。6.转运前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管道,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7.转运和检查过程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药物安全输入。目标六:非难免压疮发生率为零
落实措施:
1、护士认真按﹤压疮风险评估单>检查皮肤,做好评估。高危患者悬挂预防压疮标识,班班交接。
2、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3、根据病情及局部情况,一般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
4、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免擦破皮肤。
5、给予气垫床使用。
6、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及平整无碎屑,如有污染,及时更换。2)、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擦洗、勤更衣。
3)、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给予擦洗、更换尿垫及尿片。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大小便后用软纸擦拭,避免皮肤擦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肛周给予保护膜保护。
6、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发生。
ICU临床护理教学体会 篇6
护理实习教学是护理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 其重点是强调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和发展护理理论。而ICU是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综合科室, 危重病的抢救、护理涉及面广, 工作程序较一般临床科室复杂而细致, 要求技术含量高, 护理人员岗位责任重、风险大。对于只有书本感性认识的学生,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紧张、高技术要求的ICU实践环境, 容易感到不知所措, 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将ICU护理实习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护理教学的意义
ICU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发展迅猛, 它迫切需要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 稳定而优秀的ICU教师队伍培养ICU护理人才的保证, 是完成ICU护理实习教学的关键。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 加强在岗培训, 可增强一个单位及个人的竞争优势[1]。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周期长的特点, 且ICU工作性质也使人员流动快, 造成专业ICU护理人员相对严重缺乏, 并导致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护理实习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 诸如“非典”之类的突发事件增多, 将ICU 作为临床教学中心, 即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 增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又可节省科室内外出进修所需的培训经费[2], 缓解了ICU 病房护理工作量大, 人手不足的矛盾, 做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2互教互学, 重视培训的持续性
护理本科生具有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广等特点, 护理骨干经多年的专科工作,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培训中可发挥其优点, 利用科内小讲课, 护理教学查房等形式, 让ICU 专科护士从中涉取到新的护理理论, 开拓视野, 激发潜能。通过教学反馈, 不同年资的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相同, 年轻护士注重能完成本职工作,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 而护师对提高分析、应变的综合能力需求高, 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系统、全面、循序渐进的ICU 轮训, 有计划培养护理人才[3], 提高护士整体水平。
3改变传统教育方法
ICU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一直延续传统师带徒的教学模式, 凭借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积累, 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要求, 完成学员实习手册的教学内容, 无ICU专业实习特点, 带教老师无规范有效的方式, 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掌握了解不全, 增加学习的盲目性, 降低学习的效率。同时作为临床带教老师, 对新型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也不甚了解, 存在有经验重复、自我封闭的现象, 使ICU护理实习教学停滞不前。另外ICU护理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 需要付出双倍精力, 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护理教学已成为工作的负担, 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未能得到老师给予足够专科性指导和实践机会, 也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ICU护理实践活动成为单纯的观摩实习。
所以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要以点带面,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对各科护理骨干的培训, 及时查找不足, 按需教学, 充分发挥每一位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 以点带面辐射性带动全院护理人员危、重患者护理水平的提高, 尤其对危重患者少的科室, 进行ICU 轮训, 改变以往闲、小科室护士监护技术与知识匮乏现象。实践证明, 各科室设立1名业务骨干担任小教员, 是一种培训效率高、见效快、收益面广、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4]。
4护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实际中, 很多事情是复杂的、冲突的、不稳定的或不确定的, 需要学生不断寻求知识和技巧以解决问题, 而这是学生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 应创造教与学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 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渠道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习智能, 拓宽眼界, 根据危重病的特殊性, 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甚至难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 激励学生应用在自学中所获得的新理论、新方法, 结合以往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不管是在书本上, 还是在临床的教学中, 教师都会反复强调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及时吸痰, 但是, 对于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时候为什么要限制吸痰? 这样的患者必须要吸痰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处理?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给患者吸痰? 在病情平稳以后又应该如何去做?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展望
ICU护理实习教学本是ICU护理的一项任务, 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 需不断完善ICU内的教学体系, 强化并发展自身队伍的建设。改变传统的带教方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正确评价学生的护理实习工作, 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提倡以人为本, 与学生换位思考, 对学生因人施教, 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 给学生讲解新知识新技能。在教学活动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耐心指导,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带教工作。在工作中, 以问题引导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2]。经常总结评价教学工作, 教师与学生以背对背的形式填写实习评价表, 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价资料, 不断改进实习带教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给ICU护理实习教学带来新生机, 才能不断提高ICU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ICU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应喜, 周发春, 刘琼, 等.重症监护室临床实行教学初探.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3) :337-339.
[2]张英华, 高玲玲, , 颜军, 等.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现代护理, 2003, 9 (7) :563-564.
[3]庄一瑜, 严林娟, 金奇红.临床发展计划在ICU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4) :299-301.
ICU期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患者。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2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18例患者, 男性15例, 女性3例, 年龄 (64.42±11.32) 岁, 文化程度:小学2例, 初中7例, 高中6例, 大专以上学历3例;手术搭桥数:1根1例, 2根4例, 3根8例, 4根5例。实验组22例患者, 男性17例, 女性5例, 年龄 (65.27±9.58) 岁, 文化程度:小学3例, 初中7例, 高中10例, 大专以上学历2例, 手术搭桥数:1根1例, 2根6例, 3根11例, 4根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手术搭桥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1.2 教育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教育, 由当班护士根据科室制定CABG教育处方进行宣教, 重点是对患者进行告知。而实验组按设定的路径实施表, 按规定教育时间、方式、内容、流程, 配合患者治疗监护护理同步实施, 重点给予告知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1低氧血症指动脉血氧分压<60%。2睡眠障碍:从术后第2天开始计算,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价患者睡眠情况, 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维度。总分值在0~21分, 总分≤7分, 代表睡眠质量良好;总分>7分, 代表存在睡眠障碍,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组相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 2组相比P>0.05, 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非常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相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因手术带来的的心理, 康复等问题对患者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准确而全面的健康教育是CABG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体外循环下作冠状动脉搭桥术, 创伤较大, 术后伤口疼痛, 体力较差, 管道多, 担心伤口裂开等使患者对治疗、护理、康复运动等往往难以很好地配合。
参考文献
ICU期护理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3~79岁,平均43.51±5.23岁;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1.56±5.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危重患者包括重症颅脑损伤、血气胸、脑出血、大型手术后等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采用ICU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通知医生救治,配合医生实施抢救;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及药物注射,做好基础常规护理,预防并发症。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4个小组ICU护理小组进行全面护理,各小组受护士长领导,采取轮班制度,每12小时换班1次。(1)采用护士长领导小组责任制,基于护理人员职称及工作能力设立护理小组,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人,明确分工职责,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护理工作,责任到个人,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效率。(2)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定时查房,查房过程中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主动获知患者的临床需求,主动询问患者的不满并记录,之后通过小组会议解决相关问题,减少护理安全隐患。(3)主动完善细节管理,做好日常护理;除关注患者体征情况外,护理人员还要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日常清洁,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传播正能量,增加患者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数值越小,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数值越大,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实验组住院19.52±4.32天,对照组住院24.45±5.61天;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ICU患者为重症危急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变化反复、病种较多等临床特点,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理措施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甚至加重患者病情[1]。
临床护理ICU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熟练辨识心电图、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并详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2]。良好的责任意识是ICU护理小组强调和重视的内容,责任意识缺乏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待重症患者必须保持耐心,主动了解患者需求,予以周到的临床护理;明确岗位职能,加强护理管理是ICU护理小组工作的特色之一,按照患者需求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
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到位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ICU护理小组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超美,杨磊.ICU护理导小组的建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79-280.
[2]丁志鑫.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2):7304.
优质护理在ICU的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为医院综合ICU, 有编制床位7张, 护士20名, 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年龄20~47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护士4名, 2~4年护士9名, 4年以上护士7名。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名, 护师6名, 护士12名。学历层次:本科8名, 大专3名, 中专9名。
1.2 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理念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整体护理转变, 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 要求护士在注重患者治疗同时, 也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树立“人文”观念, 尊重患者的权利, 满足患者“医疗+舒适”的需求[3]。科室根据自身特点,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对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包括专科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各项护理内容。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1.2.2. 1 重视新入科护士的岗前培训
由于ICU工作特殊性, 每一位入科护士需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多, 如ICU工作制度、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操作、抢救配合、病情监护、护理文书书写及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所以科室制定了周密的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业务娴熟、专业知识较强的老师带教, 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 以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ICU护士角色, 努力提高自己, 保障上岗后的工作安全。
1.2.2. 2 制定并认真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ICU护士即有医院的分层培训, 又有科室分层培训要求, 达到基础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 提升理论操作水平。
1.2.2. 3 多途径开展专科业务学习
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如每周的护理制度学习, 每月的护理业务讲课、护理查房, 每季的院感知识学习。科室遇疑难病、少见病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组织护士学习, 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与护理水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交流沟通, 就疑难、重点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 达成共识, 以便做到查疑补缺, 有效地杜绝了医疗隐患的发生,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4]。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外出学习培训, 学习专科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 以带动科室护理工作的进步发展。
1.2.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保障患者安全
1.2.3. 1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日常工作中扎实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每周认真清理抢救箱并登记, 为抢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3.2加强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ICU护士既承担危重患者抢救、病情监护与治疗用药, 又要落实各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管路护理, 护理工作繁重琐碎, 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认真做好, 不能流于形式。同时科室将这些细节工作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督促检查, 以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 3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经常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 如意外导管拔除或脱落等, 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
1.2.3. 4 严抓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按照江西省护理文书书书写标准, 认真做好科内两级质控。督促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色, 提高记录内涵。
1.2.4 重视基础护理, 增进患者舒适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无生活自理能力, 基础护理成为ICU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康复。笔者所在科护士按时为患者进食进水, 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为患者口腔护理2次/d、尿管护理2次/d, 擦浴1次/d, 床上洗发1次/周, 必要时随时清洗。及时修剪长指甲, 翻身拍背1次/2 h, 随时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救治环境, 尽量降低病区噪音, 医护人员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患者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中, 才能心情舒畅, 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5]。
1.2.5 注重护患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
1.2.5. 1 重视语言沟通
工作中强调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 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每天花时间与患者交流, 抓住时机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话语, 给予患者持续有效的精神心理支持,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痛苦的信心。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 特别是使用各种约束时, 向其解释使用的必要性, 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受, 取得患者配合。尽量避免在床边讨论病情, 对昏迷患者的用语也要谨慎。在抢救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患者, 拉上隔帘或屏风遮挡, 同时给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5. 2 应用非语言沟通
有些患者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暂时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护士通过其他方式如采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指示牌等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 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诚恳, 注意力要集中, 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 增进交流效果。在各种操作前适当触摸患者的肩膀或手臂, 以示打招呼, 增添了患者的温暖感和亲切感, 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1.2.5. 3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多起病突然, 病情危重, 家属常处于恐惧、愤怒、焦虑的负性情绪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爱心, 带着爱去工作,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指导下, 懂得关心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5]。护士应态度和蔼地向家属进行入住ICU宣教, 告知家属ICU病区的特殊性, 介绍探视制度, 以得到家属理解与配合。注重探视时间与家属的沟通, 沟通时注意语言艺术, 除了坦率地向家属告知病情, 讲明患者的潜在危险性, 同时又要让家属了解,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是积极的, 为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增加安全感, 缓解焦虑情绪。还可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耐心解答家属疑问。
1.2.5. 4 做好临终关怀
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 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同时通知家属, 以切实的抢救行动和言谈举止, 稳定家属的情绪。在不影响治疗抢救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 允许家属探视, 为生离死别提供时间和空间, 释放家属沉重的悲情, 以达到疏导心理情感的目的[5]。当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 要以尊重、严肃、同情的心理, 劝慰家属正视现实, 节哀顺变。同时尊重家属的习俗,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2 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投诉为0。日常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增进患者舒适感,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 疏导患者恐惧、焦虑的负性情绪, 做好入科宣教与探视管理, 通过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工作, 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落实各种举措, 使患者及家属明显感受到了优质护理的好处,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84%提升到98%。
提升了护理质量, 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 为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细节管理, 注重基础护理工作, 使ICU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有效避免了压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保障了护理安全。ICU患者病情重, 管路多, 治疗护理工作繁重,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教育, 强化工作责任心, 注重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意识的提高,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 保障了患者安全。
3 讨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这句话在ICU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在ICU开展优质护理, 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构建了和谐医护患关系, 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 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承芳, 任巧花.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 :26.
[2]胡坤, 徐小民.浅谈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3) :343-344.
[3]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0) :98-99.
[4]肖晓玲, 张东华, 高建智, 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联合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9) :935.
ICU期护理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ICU科2006年9月~2009年9月共5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自愿接受本次培训。年龄19~29岁;学历:中专9人, 大专33人, 本科及以上12人;ICU工作年限0~12年。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分三个部分进行评价:
1.2.1.1 专科理论考核
入ICU培训前先摸底考试一次, 再每年度考核一次。试题内容含盖ICU专科病种相关知识。内容涵盖脓毒症诊断标准及护理要点;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COPD患者氧疗注意事项;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VAP指南推荐的护理相关措施;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护理及术后观察;床边CRRT治疗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肾功能衰竭患者出入量的准确评估要点;消化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几个方面的专科内容。
1.2.1.2 专科操作考核
入ICU培训前先摸底考试一次, 每名护士再于每年度进行专科操作考核一次, 由抽签决定, 评分由护士长、两名高年资护士共同参与, 取三人平均分为最终分数。
1.2.1.3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对培训满一年的护士调查, 传统培训与微型护理培训模式从依从性、易懂性、易记性、指导性、兴趣性、深刻性进行比较。
1.2.2 培训方法
培训前试卷收回后, 对研究对象进行专科知识微型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试卷所涉及各个系统的专科内容, 主要为6个部分: (1) ICU临床护理专科操作规范。 (2)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 针对某项专科护理操作所总结的新经验、新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3) 收治的某个患者, 其比较特殊的治疗、护理, 如特殊症状、特殊护理观察要点等。 (4) 相关ICU指南。 (5) 各种疾病护理新进展等。 (6) 疑难护理病例、特殊死亡病例讨论。每次只要求讲清一个护理要点, 不要求整体讲述, 再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补充点评。培训时间:每周三、五两天早上大交班后5~10 min。参加人员:当时上班的护士。授课老师:由每个中高年资护士轮流讲课, 病种选取科室现有患者所患疾病, 必要时半年重复讲一些ICU护理难点。
1.2.3 资料收集和处理
本次共发放问卷54份, 回收有效问卷54份, 有效率100%;54名受培训ICU护士, 培训前后理论、操作成绩得分, 资料收集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3。
与培训前比较, *P<0.05
3 讨论
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ICU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3]。我国目前许多ICU护士在学校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培训, 少数开设重症监护科目的院校也还没完善统一教材和考核标准, 这对ICU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虽然近年已有许多医院和学术组织也开始尝试开展专科护士培训, 但各院校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标准, ICU护士也无特别的合格证书和资格认定[4]。护士进入ICU前的培训尤其缺乏, 进入ICU后的培训尚未常规化、系统化, 培训内容与护士的要求、临床需要及国际重症护理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5]。这对于对集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于一身的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来说, 在本科室全面普及ICU专科培训, 培养具有ICU上岗资格的专科护士更显得紧迫。
与培训前比较, *P<0.05
3.1 ICU护士专科培训现状
目前ICU护士准入制度尚欠缺系统和规范性, 而ICU护士也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 一般都是以师徒带教为主。护士进入ICU后的考核虽然定期进行, 但ICU护士是否必须通过某些科目的考核也无统一标准[2], 这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异。ICU护士无需特别的证书, 这也是导致无相应培训体系的原因之一。部分护士参加院内短期培训班, 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不能满足ICU护士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新进展、新方法, 是随时需要更新的知识, 这就需要一种长期和有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 方能满足ICU的特殊培训需要。
3.2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培训中效果明显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表1~2可以看出, 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 培训效果显著, 而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COPD患者氧疗注意事项等常见病方面, 虽然分数上都有提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见微型培训对于一些专科性非常强, 特殊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效果尤为显著。由此提示我们, 微型培训的培训计划制订, 应更偏向于专科性强的项目, 这也尤其适合于ICU内部的专科护理培训。
3.3 护士更认可微型护理培训模式
从表3可看出, 传统护理培训与微型护理培训模式比较, 护士更认可微型护理培训模式。从依从性、易懂性、易记性、指导性、兴趣性、深刻性都比传统护理培训高。
3.4 微型培训时间短, 使护士专科培训持之以恒
传统ICU专科培训多是一过性或阶段性的集中培训, 不能坚持, 收效不大。如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培训, 护士因为倒班, 回医院时间花费时间多, 而微型培训则是利用了每天的5~10 min, 每天一个知识点, 时间的安排合理, 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专科培训持之以恒, 每天都有新知识, 又不会耽误护士们的休息时间。而且, 较少的培训时间也使护士能够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3.5 互换教学的模式使每个护士都积极参与
在微型培训中, 所有护士轮流做授课老师, 高年资的讲授相对复杂的内容, 低年资的讲授相对简单的内容,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不但使专科培训保持经常, 同时也使专科培训在科内形成良性循环。
3.6 自由的讲课方式, 规范的培训计划
微型培训的授课方式相对自由, 让护士在轻轻松松花10分钟就能学到东西, 但是培训计划要求很严谨, 因为每次的时间短暂, 不能系统地学习, 而严谨地计划就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将系统的内容分开多次, 每次只讲授一个重点, 让护士在自由的授课中得到了系统的培训。
总之, 应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对ICU护士进行系统专科培训, 效果显著, 不仅能够提高护士专科技术水平, 还能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 占用较少的时间, 提高护士学习的依从性, 互换教学模式让每个护士参与其中, 实例护理教学让护士记得更牢, 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有利于缓解ICU管理者培训的重大压力。
参考文献
[1]尹安春.浅谈重症监护 (ICU) 的质量标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2) :65.
[2]黄津芳.ICU高级护理人才培养与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4 (11) :25-27.
[3]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培训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2004:27-38.
[4]吴娟.ICU专科护士培训及使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0) :37-38.
【ICU期护理】推荐阅读:
ICU基础护理05-28
icu护理亮点05-24
icu特色护理06-13
icu心理护理06-18
ICU护理临床路径06-04
ICU护理评分系统12-05
icu的基础护理05-30
icu优质护理服务措施08-27
ICU护理质量整改措施10-07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