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2024-08-25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精选12篇)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篇1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我校自2009年9月始,也承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下面,本人就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经历作个小结。不妥之处,肯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也是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学准备环节充分有效,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辅导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是与下列问题的有效解决息息相关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和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不去思考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只凭想当然或机械地套用现成教学目标的做法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情墒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可见,提高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性应注意做到: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所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据此来确定科学、准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与增强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不仅不矛盾,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作为教师,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效益”观念,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全面分析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主要的教学行为策略。

3)根据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并且时效性强的资料进行教学。

4)要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教师还要重视教学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强调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背离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从宏观上规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以及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和微观上的课时目标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观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微观层面的课时教学目标。只有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让所有教学行为都能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学目标制定的不清晰、不准确,不符合学生认知实际,无论采用怎样的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结果总是失败的。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水平,既不能降低,也不要拔高。

2)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对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度、活动组织、重点突破、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做出科学的安排,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设计,最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有效教学,反对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形似”,而不去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些要求背后所蕴含的本质规律,造成课堂表面上热闹,而教学目标常常难以落实到位。

可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灵魂在于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服从于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做到:

1)明确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终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2)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体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做到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教学活动设计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然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灵活运用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框的教学中,有的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收集了有关“台湾的历史”、“两岸交流与合作”等资料,老师整理《反分裂国家法》等内容,在课堂上对“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台湾历史和现实状况,明确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明确了“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器”的原因,增强了反对“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也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了讲授法,生动清晰地讲述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最后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首诗,老师动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一个情感的世界,学生深深地沉浸在两岸同胞因历史和人为原因不能团聚的悲凉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对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产生了声讨之情,也同样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可见,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学科性质和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

五.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从录音、录像、投影、实物展示到PPT展示、动画制作到网络平台,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也发现,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并且有蔓延的趋势,似乎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过时落后并且无效的教学。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是否是有效教学并不在于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手段,而在于选择的教学手段是否“合适”,如果教学手段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有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反之,则是无效教学。例如,在《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只选用了几张简单的漫画,几乎用了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却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老师结合几幅漫画,生动地讲了“印度人吃饼”“秃头效应”的例子,让学生讨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并且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又例举了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文名句让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其间教师还对讨论和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闪光点”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整堂课节奏明快、轻松自然,学生通过讨论既明确了哲学原理,又提高了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典型的有效教学。而另一位老师却采用了全程PPT的教学手段,按部就班地从量变质量的含义讲起,一直到课堂练习和小结,其中虽然也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分组讨论,但囿于已形成的PPT案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新的“思想火花”,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也没有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而是采用了回避的方式,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教师紧张机械,学生昏昏欲睡,很明显是低效的教学。

可见,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正确和深入理解先进技术手段的优点及局限性,牢牢把握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真正认识到教学手段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坚决克服技术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具体操作方面,要注意做到:

1)贴近教材。多媒体课件使用上必须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要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随心所欲、牵强附会,撇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教学需要补充什么,真正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最大优势。

2)注意控制好课堂容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手段具有有效增加课堂容量的优点,但也要注意坚持“适度性原则”,因为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超大容量,往往会形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轰炸”,使大量的信息带有强制性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这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3)坚持化繁为简原则。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化繁为简,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做成三维动画,一张图片能表达,一个例子就能够说明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出示大量重复性的资料,课本上已经有的资料要充分利用,不要再重新制作,总之,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这才符合教学实际。

六.坚持有的放矢,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课后辅导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有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提高教学辅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集体教学行为,无论如何设计,都很难达到关注到每个学生及每个发展细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进行课后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辅导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个性发展与补缺补差的问题,因此,衡量课后辅导的有效性,标准就在于能否通过课后辅导使个别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和基本达到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因此,课后辅导重在因为制宜,分类分层。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课后辅导的对象及内容,认真细致地研究辅导对象与班级平均水平的差异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辅导计划,行之有效地进行辅导。

可见,要真正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密切注重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避免进行重复教育。教师要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所反馈出的问题,针对问题来设计规划课后辅导的策略方案,补差提优,发展个性,避免把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以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2)注意课后辅导的形成性测试。课后辅导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弃,是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因此,课后辅导是否完成了预期的辅导任务,也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成性测试来进行检测与调控。

总之,有效教学并非一套普通的教学技巧,也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需要每一位老师全面、深刻地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地运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节中去。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篇2

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然要选择适合初中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课堂教学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面旗帜,具有方向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地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发展目标、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按照目标指引的方向循序渐进,不断反思教学,时刻检验目标是否实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教师, 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楚自己该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清晰的目标,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考量,而不是完全由老师引导学习。他们的主动性显现出来,就能保证教师与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独立的检验和监督、及时调整策略,保证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传授重思想

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理想与信仰正处在形成期。因此,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模式,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坚定的思想指导,能够从自身和社会实际出发,领悟科学的人生目的、科学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能够理解并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就应该成为初中思品课的重要任务。同时,思想的科学性使得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意义,感受到知识和能力对人生的作用,他们必然会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实施有过程

对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环节是关键,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注教学过程就是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采用符合初中生特点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反应能力等因素,将教学过程充实起来,为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教学组织有氛围

环境的因素虽然属于外在因素,但是其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初中校园中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的学习氛围主要表现在班风和校风上,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坚持的学习精神、 学习态度和学习原则。形成对教学效果有利的学习氛围必须做到教、学、管三管齐下,这是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教学主体提出的共同要求。

“教”就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和知识能量提高,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素质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就是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发展,对外界充满好奇感,但是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度不足,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保证他们体会到社会需求与人自身能力的关系,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管”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制度上,学校应该做到有制度可依、 有制度必依。处罚制度、奖励制度等管理制度一定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坚决贯彻下去,保证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辨析能力。良好的氛围关系到了各个主体的学习态度,必然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五、教学效果有考核

对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初中学校的教学有效性考核应该是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结合的综合考核、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全面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的整体考核。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看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考核则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 在考核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目标, 必然能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初中思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正确“三观”的合格中学生。学生在思想上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实践中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学校教学效果的体现。 因此,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反思教学有效性,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也是符合初中思品教育的发展规律的。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篇3

千阳县南寨中学李晓刚

一、教案的编制要简单、清晰、有效

1、元素齐全。我校制定了标准的格式,一案包括:

①课题信息:年级、学科、课题、备课老师、授课时间。

②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③重难点

④课型及流程

⑤教学反思

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学生的行为、板书设计。

2、简单

一案实质上是课堂活动方案,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过程设计上重点体现课型、流程和目标。把每个流程板块的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案交代清楚,至于环节的详细步骤和涉及到的知识不必在教案中不出现。因为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的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有悖于有效教学的`本意,具体步骤可完全有小组自主进行,这个过程有很多可能发生。

3、注重板书设计

现行的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体系不清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层次性把握不清,所以板书设计的目的就是知识点浓缩化,体系清晰化。

二、关于“三单”的编写及应用

1、导读单就是教材知识体系化问题化的过程,范围仅局限于课本,难度属于初级,作用学生根据导读问题能顺利的自学,明确基本知识点,了解知识的体系,所以,题目以填空和简单为主。

2、问题生成单必不可少。有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去掉或和训练单合并为一单,这点我认为是不妥的。因为有效教学的内涵之一就是关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和质量。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性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时间内如何提高学习绩效.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有效教学的载体,三单设计没有问题生成单,何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普遍的事实,我的做法是生成单教师先给出1-2个课本重点问题,再留空白部分给学生,后来全留空白给学生书写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发现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生成重要的现成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比如:导读单和课本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资料上不能解决的的问题,以及生活中困扰你的相关的问题。

每个学习组提出的问题很多,就要合并,推后等办法进行筛选集中,相似相同的问题合并,有的问题涉及后面章节就退后,最后集中到一起的问题就那么几个,这样通过由简到难的逐步练习学生就会慢慢学会生成问题了。

3、问题训练单的问题增加图片分析、情景分析和活动设计题目的比重,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准确简单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型初探

思品课型我认为比较适合的是“发现生成课”或“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课”。

思品课教学反思 篇4

一、把握基础,很抓重点

政治试卷的主观题比例较大,基础知识题也比较多,所以基础知识是否扎实非常重要。平时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熟悉课本,牢记基础知识。但是基础知识内容较多,所以更要去粗取精,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抓住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的识记。还可以构建知识树,以此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已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关注时政,结合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对政治课来说至关重要,政治中考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出一段时政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以此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所以学生在复习时要多关注近期社会热点,还要重视关于青少年实际生活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思路,规范答题

“滥做百题,不如精做一题。”在复习中要精选试题,否则只是浪费时间。多研究历年中考题,分专题并将题型分类,研究答案也能有意外的收获,研究答案可以发现答题规律,拓展思维。作大题的时候,要培养做题技巧,认真分析材料、认真审题、不要急于下笔,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找准关键词和关键句,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组织答案,字迹工整,理清思路,最后呈现答案。

小学思品课教学反思 篇5

千庄小学王德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一直指挥着我们的教育。目前的新教材不仅注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懂得了在人生旅途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了一些与人交往的规则,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同时我引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盲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我认为就要做到:

1、俯下身子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利用书本内容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思品课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6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 充分合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对教学具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到底有哪些有效性?下面谈些个人的想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 : “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品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并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思品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地感受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受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趣味性的情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锻炼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就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灵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 为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发展他们的思维,同时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节省学时,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展开。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思品课中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提高思品课程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思品课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降低思品课知识点的难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思品教学意图。(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大量的课堂上写字、绘图等板书的时间。思品课板书是必需的,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且有时板书量较多,既要有正板书,又必须附以副板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轻松分解一些副板书信息, 又能使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单位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多媒体的信息集成控制性,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

三、实现资源共享,突破时空限制

随着校园网的建成与完善, 教师的课件可以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地点巩固讲过的内容、预习未讲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老师发布的课件,根据需要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使这些课件长时间使用下去。教师在课件制作和操作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技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 学生难以掌握或学生理解不透。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形象予以展示,则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既能轻而易举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内容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教学,如八年级思品《杜绝不良嗜好》一课内容,主要讲吸烟、喝酒、网络的影响通过网上搜索就能得到相关吸烟、喝酒的影响,这样就能凸显网络优势,相反,还可以通过打开任意一个网站,从中明白网络的危害。相信这样的上课如果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其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思品教学中实现, 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可以应运而生。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好多媒体教学,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合理搭配多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使用。在教学实践中 ,把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同等看待, 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合理搭配使用,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集中其他媒体的优势,但并没有达到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例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合理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媒体,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要不要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只有选准角度,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3.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要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和长处,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 丰富学生的知识,但不能因此而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 习 ,注意学习 方法的掌 握 ,增强教学效果。

5.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设计 ,不应以计算机技术的难易程度评定优劣, 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以是否更直观、准确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为标准,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篇7

[课型] 授新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第七课三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是2000年后出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缺乏了解,往往对祖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2)本节教学力图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电视机.服饰.购物的变化感受生活的变化、伟大祖国的辉煌变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比较,感知生活的巨大变化差异,认识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及祖国辉煌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报效祖国的激情。

(四)教学设想

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我将本课教学大致划分成这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课前各小组抽签确定搜集内容,分别从服饰、家电、购物方式、通讯方式等方面展现变化轨迹。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小组交流展示。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消费的方法 在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

[教学方法] 调查法、比较法、探讨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伴着宋祖英《好日子》的美妙旋律,大家进入课前准备阶段。)2名小老师开始今天的新课,他们介绍了本节课的背景: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华侨来上海观看世博会,从中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新课学习:

活动一:学生小组表演小品《爷爷、爸爸和我购物》。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代人群的不同审美观、金钱观、事业观等的比较,让大家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小老师总结:一定的思想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我们这些想法所产生的根源吧。

活动二:分小组集体交流展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变化以及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结束后,请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评点,以便取长补短。

活动三:小老师发调查表,调查每名学生的零用钱处理方式。同学们互相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非理性消费,并说出正确的做法,进行反思。

活动四:小老师展示今天中午同学们的午餐及餐后垃圾图片,教育学生合理消费的同时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3、结束新课:

伴着一首《祝福祖国》的歌曲,激荡奔涌的旋律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学生们在此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展望祖国美好未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老师对本节课作总结评价,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反思] 这节课完全是体现以生为本,主角和导演都由学生担当,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下简要的补充点评。小老师将整个课堂安排的较为紧凑,小组展示时激情高涨,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因为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展示时间不够,另外如果能使展示的形式更为多样化,比如在展示衣服的变化时可从家中带些老照片等更具有直观感。可以看到的是每组都作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除了极个别的小错误,基本上都还很流畅。

以上是我学习并运用生本理念所上过的一堂课,下面我将自己在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新课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根据思品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前我都会将下一节需要事先搜集的资料或者情景剧等任务布置给大家,当然各小组的任务力求不雷同且富于生活化,让大家充满探究的欲望,具体搜集哪项内容就由抽签确定。如在教学人民版七年级第五课《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框时,根据学情及课标要求,我将前置性任务设定为三个问题:

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举例说说十堰市城市和农村人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市里的务工子弟,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直观感受。这有助于大家理解课本上“不平衡的小康”的含义。

2、在你身边,有哪些不文明、低素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一设问有助于大家理解“不全面的小康”的含义。

3、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举例说说我国人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民在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这一设问是帮助大家理解“低水平的小康”的含义。由于提前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交流展示起来异常顺利。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

首先是新课导入部分: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安排最新的“一分钟新闻资讯”,让大家在了解时事热点的同时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等,以求培养大家关注社会、了解民生的情怀。如我曾在某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播放了一段关于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馆的展播片段,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配合着《大中国》的歌曲,以下调动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有时我们根据生的要求设置一个哲理小故事,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新课学习中。在新课开始时,我通常会设置一个情景,如小品、一段视频、一个故事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大家进入当天的课题。第二是探究学习部分:在提出问题后,分为学生个人发言和小组讨论交流两部分。在这一部分,我还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口头表达,例如个人发言规范句式“我个人认为„„”、“我的发言完毕,请其他同学作出补充。”等。小组展示规范句式有“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以上是本组的探讨(究)结果,请其他小组提出新的见解”。在小组交流时,为便于发言的流畅性,我们由各组还探究问题基本围绕“是什么”,让大家从感性上了解事情的表象;“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及导向。

第三是情感升华阶段:这一部分在学习国情、道德部分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主要通过歌曲、视频、配乐短文或者学生畅谈感受等方式渲染气氛,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由“外化到内化”的过渡。如在七上《生命之间——我们的朋友》一课学习中,我插入了电影《海豚湾》中的一个剪辑片段,学生们立即被深深吸引并愤愤不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的发言当场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四是实践营地部分:这一部分根据课堂需要设置写倡议书、设计行动方案、调查表或者制作感谢卡等方式,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大家的今后的行为,唤起思维的觉醒。

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以及各组在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提高。

总之,我是紧紧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和展开教学的,当然由于经验等问题,在具体课堂调控中必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但同时实践也证明,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能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学生们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神采飞扬。

《珍爱生命》教学案例

片段一:案例分析——抓住教学核心内容

【多媒体出示】新闻报道2010年7月6日,轨交2号线中山公园站209号列车正在关门作业,屏蔽门红灯闪烁,警示蜂鸣器同步响起;突然,一名女性在车门即将关上之际,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致使手腕被夹。此时列车启动,带动该乘客与安全护栏撞击并跌落站台,乘客经救治无效死亡。教师提问:

1、你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类意外事故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3、规章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答原因 教师归纳:

2、你认为乘客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要迟到了,赶时间;有急事;没什么事,就是不愿意等;习惯了;……

3、如果乘客早一点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就是漠视生命安全,你觉得她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乘客会遵守规章制度,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师问:同学们认为她会改正。那么为什么类似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媒体,为什么我们身边还是时常看到有人对安全警示视若无睹,冒险违规呢?

学生:别人这样,我也这样;认为这些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违规,没事,久而久之已经麻痹大意。

教师: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丝疏忽和侥幸。

4、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没有漠视规章制度造成安全隐患的例子?

学生:闯红灯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在校园里、楼道上追逐打闹;游玩时去一些危险的区域,或者不顾自身健康状况参加刺激的游乐项目;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教师: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漠视规章制度就是漠视生命。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一道安全屏障。

遵守规章制度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我精选了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了4个相关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法制规范意识的确立,并约束自身行为,这也是个体社会化所必需,是思品学科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

片段二 情境讨论——组织有效课堂形式

又出示一个图片,一棵小草在石缝中生存,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再加以引导。

生命是宝贵的,同学们还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遇到危险时应首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选择第一种做法,能够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我们应予以理解。当然,老师很高兴看到很多同学在别人身处险境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愿意积极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应当保持冷静,衡量后果,量力而为,采取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对待不法侵害和突发事件,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环节的学生学习效果来看: 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我通过对案例的逐层深入探讨、分析,引起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并进而反思自身行为。学生课堂反馈看来,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科教学内容的显性育人功能。

在情境讨论环节中,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我在提问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当能力所及时对于有需要的人应当给予援助,对于选择伸出援手的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拟定最佳方案,在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观察到一些小组中出现了意见的分歧。在交流小组方案的过程中,我对于各个小组的方案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引导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为全面。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篇8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群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快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造成学生交往失败或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懂交往礼仪是其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明确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常的交往礼仪。《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是通过两个同学以不同的交往方式去借锤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使学生体验到礼貌交往是获得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叶锋为什么要去向黄爷爷借锤子?(2)叶锋借到了锤子吗?为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小亮为什么能借到锤子呢?(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5)设想一下,叶锋是怎样还锤子的?学生通过有情有景的对比分析,深刻体验并领悟到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要领。

结合思品教学培养合群心理,学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篇9

1.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 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品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 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 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3.转变学习方式,体现以生为本。传统教学中的问题练习和教学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分析难题,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紧张,担心遇到答错题的尴尬。引入信息技术后,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或简单动画,请学生出金点子。对于学生来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困难假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但是帮别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的注意点

1.避免对多媒体的滥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而不能搞一刀切。有些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整个课堂成为幻灯片的展示课,教师忙于操作,学生忙于观赏,气氛活跃但效果欠佳。有些教师的教学虽只有几分钟的多媒体手段,但把普通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恰当整合,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却是一节成功的好课。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利用多媒体,不宜过多过滥。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从而发挥多媒体的最大功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克服多媒体应用的形式主义。任何教学媒体和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在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管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缺乏目的性,华而不实,让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动画、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重难点突出,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课堂气氛虽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很差。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在于多,而在于恰到好处,并且适用性大。

3.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表现形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让课件充当主角,完全抛开教师的释疑解惑的作用。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思想品德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小学思品课教学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重要阵地,在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它起到其他学科起不到的独特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小学该科教育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在今后的教研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对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教学现状作以下调查、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现状;研究对策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全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师队伍现状,各班品德与社会课的开课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以及学生的品德状况,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以便有?对性地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快地与新课改接轨,使我们的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进而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访谈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学校校长、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该科任课教师以及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抽出的20名学生。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调查之前与各位调查者不打任何招呼,做到即谈即记录。教学实践调查:主要通过对课堂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发言情况以及学生亲身的表现情况来发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领导重视构建学校德育品位

六塘小学以构建“明德明礼”为主题,采取科学发展措施,长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学校德育氛围高涨,学生良好的品行蔚然成风。一天记一句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一周背一首关于礼仪的古诗古词;每月出一期关于竹子的作文报刊;每班成立一个图书角;每期举办一次读书主题活动,“五个一”活动,使得六塘小学洋溢着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学校推进“礼仪”班级建设,班名、校训、校歌、黑板报、公布栏、图书角、特色角呈现个性化,使班级真正成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绿洲。遍布校园各处的一草一木、“礼仪文化温馨提示”,赋予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礼仪经典诗词”。

2.品德课教学研究前景令人担忧

六塘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一向紧缺,20名教师中没有一名专职品德老师,均为兼职,而兼职教师绝大部分承担了一门主科还兼职班主任工作。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的偏差下,这些教师不得不将精力重心倾向于语、数学科,从根本上削弱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从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传授内容从不关注,倒是对教材的文图资源挺感兴趣。由此可见,国家新课程改革是很有成效的,课程资源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可学生对品德课堂却是厌恶的。品德课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相反,语、数科倒成了德育的主载体。总之,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构建、发展、创新,确实令人担忧。

(二)问题剖析

就调研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六塘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现状“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学校充分发挥了德育的“隐性”功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忧的是学校忽视了德育的“显性”功能,而课堂教学就是这一功能的主载体,可以说是“名存实亡”。造成这一现状,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质量观严重偏向

尽管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实际上应该说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阴魂不散”,并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及近些年来的新课改的层层推进,我想从领导到教师心里自然清楚,也知道有智无德之才乃社会之害,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宁可无德也要有智。层层压力之下,小学也变成据以提高教学质量(语文和数学)为中心,尤其是把“德”育课堂看得无关紧要。以致课改多年,小学语数教学轰轰烈烈、改头换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小学品德却只有教材变得漂亮,教育教学质量却无人问津。这无疑也阻碍了教师、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努力,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

2.品德教师观念急需转变,素养有待提高

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的任务最终会落到任课教师的肩膀上,只有全体的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支持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才能以担任品德课的任课教师为荣,才能够为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从而推动这门课程的发展。

四、几点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认真调研,对小学的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高度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正轨。加强监督和支持的力度,才能最终把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小学的校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课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品德课的本质及作用,才能把品德课的教学真正当作育人的主渠道落到实处,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品德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制定相关的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对品德课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和评价教师的工作,通过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

(二)转变观念,重视培训

不管是兼职的老师,还是专职的教师,只要你教这一课,你就要尽心尽力地把它教好,不能有麻痹思想,更不能应付,要把品德学科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加强学习,认真钻研,要成为品生、品社学科的行家能手。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们要敢于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要害怕失败,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发展。

(三)完善体系,科学评价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尤其在对教师绩效工资的评定时往往把“育人”的成效忽略不计,而重点突出了“智育”的分量,这无疑对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误导的作用。品德课教学教师教的如何?学校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心中无底。仅仅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该生给自己的留下的直观印象打出一个等级或者分数。这种直观印象往往又是以语文、数学的得分为依据。这也是造成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宁安,马淑寅.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调查[J].宁夏教育,1989(9).作者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思品课教学反思 篇11

费云哲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级思品课教学任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体现国家课程要求,有机地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在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去我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习惯,针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困惑,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和技巧。

二、用教材,不唯教材。

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目的,教学过程中不照本宣科。为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恰当补充辅助教学资料。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抓好“三基”的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三、关注生活,激活教材。

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联系社会生活,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书本知识转变成能自身体验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采取恰当的方式结合教材,寻找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篇12

一、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课文内容、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做出论述。从农村思品课教学目标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思品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要求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学生身心特征与年龄特点的针对性,但是在课程目标定位中,对养成教育的忽略以及对高大全的追求成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呈现出了图文并茂的特征,表现出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教材变更频繁等现象也导致了教学大纲的不断调整。另外,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都为所属省地教育部门所统一要求使用的教材,与至相关的配套书籍或者能够凸显出农村特点的教材则没有得到开发;从农村思品课课文内容来看,许多围绕理论知识所呈现给师生的案例,多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并且许多案例也涉及到了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并能够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案例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虚拟性,并且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使用了居高临下的叙述方式;从农村思品课教师队伍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思品课教师都能够认真开展思品课教学工作,但是兼职教师的存在、教师自身教学法知识的匮乏等情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二、农村思品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农村思品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要求的满足,应该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认知能力特征、认知需求特征的尊重。同时为了让农村思品课程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目标定位应当追求遵循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非追求高大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生活中自主体验思品课程的价值、发现思品课程的魅力,并提升对思品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课外资源,强化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

教材编写方面呈现出的不稳定性以及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出的不真实性特征,会对农村思品课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农村思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改革,有必要通过引用课外教材来提升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农村思品课教师有必要收集一些能够对主要教学知识点进行说明的社会实践、图书读物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围绕自身所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源开展思品教学活动,一些明显不具备真实性的课本案例则可以舍去。另外,在这些资源的打造中,还有必要加入一些乡土内容,并纳入校本资源体系,这些内容在思品课程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思品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亲近性,这对于生活化思品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升农村思品课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对农村思品课教学质量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当前许多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担任,因此,这些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师资队伍可以说既缺乏稳定性,有欠缺专业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为农村思品课的开展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思品课程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亚于其他基础性课程,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以学生为本,明确思品课程教师配置规定,避免出现随意指定兼职教师开展思品课程教学的情况;其次,作为教师,则应当积极参加各地教委以及本校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思品课程教学的科研与教研活动中。当然,教师培训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树立起自我提升意识,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所提供的海量信息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心理学素养以及教育学素养等;最后,农村思品课程具有着多种特殊性,其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当得到高度关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心理规律、认知规律等作出研究,从而提升思品教学的针对性。

上一篇:科教版杠杆的科学教案下一篇:汽车站班车进站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