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精选8篇)
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 篇1
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局限于应试模式,重说教轻实践,使其缺失育人功能。本文着重从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式提高活动化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困囿于应试教育模式,重空洞说教、轻实践探索,未能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使思品教学的理论与“知”“行”相背离,忽视了教学的本真。《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摒弃乏味的说教、机械的训练,带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中活动,以获得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体验,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循守旧,传统的应试观念作祟。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重智轻德”的观念尚未革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被遗弃。小学思想品德课被其他课任意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发挥不了其育人的价值。
2.一纲障目,缺乏专业的理论学习。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学习,以教材为纲,一叶障目,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较为陌生,较少去开展活动教学。活动教学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生活,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3.以师为本,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自由发挥、展示自我平台。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计划,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1)创设民主平等的活动环境。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当我们遇到快乐的事情,会很开心,是否愿意告诉我们的朋友,与他一起分享?(呈现图片)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吗?能说出你当时的心情吗?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你是如何分享别人的快乐?”从而引发大家对“你曾经和别人分享怎样的快乐”的讨论,能叩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畅所欲言,并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2)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内容。教师要以生活为基,以德育为本,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积极生活经验。如在《衣食的来源》教学中,教者让每个学习小组模拟一个家庭,并发放“家庭午餐单”,创设情境如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家庭成员”在交流的基础上一起填写菜单,采购一包日常用品,看它们是由哪些农产品加工而成的?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讨论交流法。教师要从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表达见解。学生在智慧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如在《做生活中的勇士》教学中,教者播放视频《住在公厕的女孩》,师生交流如下: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谭佳文的生活非常困苦。
师: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1: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即使生活如此,他仍将笑容挂在脸上。
生2:她是勇敢而独立的人,六岁时就能自己上学校。
师:你想她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学习他的乐观、勇敢。
(2)故事喻理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融于形象生动的故事之中,让学生受到启发,产生益智、立德的效果。如在《抄袭害了谁》教学中,教者创设故事情境:“一学生一次抄了一篇日记,语文老师打了高分,当要他自己来写时,他去不会写了。”通过讨论,你觉得他这样做对话?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游戏活动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品德课教学中加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要攀登》教学中,教者和学生一起玩“体力大测验”的游戏,脚与肩同宽,双肩平举、半蹲成坐,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在游戏中,学生努力去做,但随之而来的是面临腿酸发麻等困难。教者让学生讨论,“遇到这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做的?”有被困难吓垮,选择放弃的;也有学生咬牙坚持,直至最后取得胜利的。通过游戏,学生开展“困难大搜索”,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写作业慢”“上课不专心”“发言不积极”“丢三落四”“缺乏耐心”的困难,并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3.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形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相结合,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与活动表现,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总之,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开展活动化教学,活动设计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要采用讨论、故事、游戏等活动形式,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提高活动化教学的有效性。
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 篇2
活动型思品课的活动, 应当是内隐性活动和外显性活动的统一。所谓内隐性活动, 是指学生通过外显性活动达到思想观念的变化、内在品质的生成、素质能力的提升等。所谓外显性活动, 是指一定时空中, 一定环境条件下, 参与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如讨论、表演、辩论等。后者为前者服务, 前者促进后者成功, 两者相互映衬, 共同构成活动型思品课的整体。不管是内隐性活动还是外显性活动, 如果要让活动真“火”, 都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始终都不要多讲, 而应致力于导。”要使活动开展得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地发挥。笔者就如何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如下探究。
一、设计的活动必须突出内容必要性
必要性:即活动应依据目标来开展。所设计的活动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让活动真正为教学服务。笔者在杭州听了一节课《规则伴我行》, 教学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规则意识, 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 让学生模拟图片中的人物坐姿。结果各种各样的姿势出现了, 教室里乱哄哄的。一开始我们听课老师都觉得这样做反而使课堂混乱了, 结果上课老师的一句引导让我们豁然开朗。她说:“刚才的场面下我们还能认真听课吗?”学生回答:“不能。”上课老师说:“是啊, 这就是规则,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啊!”非常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使活动完全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着。
二、设计的活动必须突出内容适切性
适切性: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必须来自于现实生活, 这样会让学生更有话可谈, 更能活动起来。在杭州听《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时, 上课老师请学生都来谈谈“班级中谁最需要被理解”, 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一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我们班的值日班长最需要被理解, 因为她扣了班级中不遵守纪律同学的分, 结果同学不理解她, 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 她所做的不就是想让我们改正错误吗?”上课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一时机, 让值日班长站起来谈谈感受。值日班长一站起来, 就哭了, 那是一种被理解, 被换位思考的幸福的眼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个活动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非常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
三、设计的活动必须突出分工明确性
活动开展之前, 教师必须明确要求, 明确小组的分工, 否则会使学生茫然失措。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评价、点拨、引导, 使活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教师必须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如我们学校一教师在上《走进生活的大众传媒》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活动:我做媒体人———集思广益评媒体。把班级分成了4个小组, 每小组负责其中一种媒体的优点, 并指出其他几种媒体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分工合作, 积极性非常高,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下, 靠集体合作的力量把每种媒体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讲完整了, 最后教师只要稍作总结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 而只是单纯地讨论, 那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重复现象, 而且学生精力不集中, 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设计的活动必须突出时间充足性
既然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就应该把自己讲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讨论等小组活动, 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表达和争论的时间, 不要让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 走过场。只有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学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有时候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说是让大家讨论完成, 结果没几秒钟, 教师就已经自己在讲了, 把所有的结论都抛了出来, 学生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就把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
浅谈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精髓;特性;模式
小学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是倡导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参与具有實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变序性的教学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得以综合发展。下面就来谈谈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的精髓和特性及教学模式。
一、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精髓
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活动教学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科学研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它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协调地发展。
活动教学倡导以人为本。活动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明白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发展快慢之别的道理。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活动教学倡导的以人为本就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教学倡导“到活动中去”。小学思品以德育为主,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活动教学正是主张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它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因此它倡导“到活动中去”,并且学生的发展就“从活动中来”。
活动教学倡导“从活动中来”。“从活动中来”的就是学生的发展。发展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用活动来获得。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精髓就是倡导以人为本、“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
二、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特性
1.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情感性知识和问题性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实践性活动进行主体感受、体验、感悟,从而不断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学的特殊性。
2.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活动就涉及到参与,参与就是一种实践,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就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冲破了传统的强调知识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牢笼,倡导以人为本,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促进了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全面、协调地发展。
3.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总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一个个逆来顺受的听命者,他们的自主性很低。活动教学则不然。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注意变换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
4.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时空方面,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还可延伸到课外、校外;内容方面,活动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其来源广泛的新信息和新观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主体方面,活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不再是“唱独角戏”的教师,而转变为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可见一斑。
5.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活动教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构具有整体性。完整的活动由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两个部分构成。就思品活动教学而言,其外部活动主要是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即对外部活动的情绪体验和理性升华。二是活动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就教学活动的内在进行机制来看,教学过程正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该教学模式主要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选择研究“课题”,即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所选择的课题必须要与当前课程的教育主题相关联,例如学生可以针对《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选择“封建迷信的危害”之类的课题进行研究;第二步是制定研究方案,即指导学生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制定简明扼要的研究方案,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三步是开展研究活动,即指导学生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活动,如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科学实验等,以期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解决课题问题;第四步是撰写研究报告,即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将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五步是交流研究成果,即指导学生升华认识,将研究结果和内心感受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 篇4
孙瑞卿
在教学实际中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我们思品老师的方法较少、途径也比较窄,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教师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现在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依旧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所关注的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完全可以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对此,本人从初中思品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因为七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比较幼稚、单纯,抽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不强,不知如何学此学科,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立”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它更具体、更形象,这样,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所以首先我充分利用优化周围环境,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校园里,我利用学校张贴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和他们告诫人们的名言警句,教育学生领悟高尚的道德内涵;其次利用身边出现的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事例,发动学生进行感悟,适时给予“点化”、启迪,使学生明理:为人处世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可耻;再就是倡导、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希望工程、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等。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在学习中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且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呢?角色模拟是情境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身临其境。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能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性,使学生觉得品德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课,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这节课时,让学生模拟各个角色,让学生明白了哪些是不良诱惑、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坚强的意志,加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若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懂得怎样去应付。这些方法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教育
学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典型思想和身边的典型小事,通过小组体验、感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例如:我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拍了几组,学生家长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画面,还有家长朴素的衣着,简谱的生活的画面,制作在课件中,让学生谈谈家长给了我们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尊重父母的劳动,长大了我们替家长做点什么,再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乱花零用钱、沉迷网吧等现象,一一和画面上的父母对照,有的仿佛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在田间劳作的爸爸妈妈,当场就落泪了,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绝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勤俭节约,孝敬父母。
三、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例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望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是宣传语、广告词、漫画、歌词)。学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更是让我为自己的“冒险精神”骄傲。这是几个学生的发言:
生1:我想画一个天平,一边是经营者,另一边是消费者。天平平衡,象征着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平等的。
生2:我想到了一句谚语:手心手背都是肉,假如把市场比做一个人的手的话,那手心就好比是消费者,手背就是经营者。对于一只手来说,不可能少了手心或者是手背,对于市场来说,少了经营者,就没有商品来源,而少了消费者,商品就卖不出去了,经营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3:可以画一幅万家福,里面有经营者,也有消费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互相尊重才能融合成一个大家庭。生4:我想了一句话:315,315,我们都是消费者;厂家商家消费者,共创美丽新世界。
生4:我也想画一幅画,把商家画成一个以撑船为生的船夫吧,市场就是一条河,边上是要渡船的消费者.如果没有撑船的船夫,也就是没有了商家,消费者就不可能过河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没有过河的人,船夫也没有收人来源,也无法维生。
在这里,学生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展,鲜活四溢的思想在自由的飞翔,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很开放的,我自叹不如。通过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把教学内容这根“主线”串在学生这个“主体”身上,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活”起来,营造出学生求知主动一课堂教学生动一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把教育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活动中。
“润物细无声”,运用环境来熏陶,通过活动来“晓理”,学生会在实践活动中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提高和升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模范崇高的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自然令人“见贤思齐焉”。所以教学中可运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激励、引导学生。要培养典型,让学生从优秀同学身上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集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作风。
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 篇5
教学是由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认识同步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注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教学就很难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如何教、如何应付考试来设计的,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适应考试的需要,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充其量是“配角”,这还是就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算是“群众演员”。尤其在我们普通的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几乎成为教师唱“独台戏”的舞台,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严重缺失,自主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就教师而言,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要明白发展主体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别人是辅助而不能替代。教育学生懂得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替代,还每个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让他们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思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
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学习是一种多边活动,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也是有差异的。要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设立有层次、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客观标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更上一层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达到合格要求,重在基础。
2、实施有效的学法指导。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
3、设置多层次作业与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立多层次作业和练习,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则及时地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情况。
4、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不同的评价策略。对学困生着重肯定其闪光点,给予热情鼓励,使其增强信心;对胆小者,则帮助其克服怯弱害羞的心理,使其鼓起勇气;对优生则着重提出其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其快马加鞭。
三、保障学生的参与机会
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和需求,为学生安排必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提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多种感官的机会,促进他们全方位参与,提高参与质量。
1、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
首先,要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只有通过一连串思维活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才会更深刻、更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关键点、疑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产生求知需要,专心思考。同时给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途径,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适当进行补充,帮助暴露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其次,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现有思品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主要依据,可读性较强,并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者的心理规律来组织材料,注重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因而在教学中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自求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
2、提供机会调动学生参与。
首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语言不仅是课堂中师生知识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同学互相评价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传授说的方法、艺术,以培养说的习惯、能力。通过有条理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说解题思路,说对知识的理解,说学习感受等,使学生把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也可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说话中反馈、了解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其次,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实践。人的思维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依靠动手实践。手脑并用更有利于人的不同机能充分应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课更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去实践,去调查研究,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总结与评价。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总结与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应当与教师共同进行这项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回顾,提高总结与评价的质量。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学法、重难点及自己的掌握程度等进行总结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教师等,可以吸取他人之长,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参与能力。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 篇6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新课程提倡“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逐步转化。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在学完PEP4“Whattimeisit?”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宣传珍惜时间的海报,A等作业为编一个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英语谜语或歌谣;B等作业为仿照书上,配图描述自己的一日;C等作业为将老师所给的插图配以一句话说明。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有的是“Tick,tock,tick,forbreakfast,drinksomemilk.…”,以歌谣形式出现的海报;有的做了“It’s6:’up,’Wow孩子们发挥特长,尽情施展才华,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2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3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这几年的政治课教学发现,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采用体验教学方法。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1、上好“聊天课”。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2、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3、上好“辩论课”。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4、上好“讨论课”。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5、指点学生自己上课。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节九年级的体育课,主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拉网捕鱼”。在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了立定跳远,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动作的要领,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成绩,改正动作,到了九年级时,学生依然还要学习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方式—竞赛评比法—游戏教学法。
1.让学生自由组合,7—9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教师到每组实行检查。
2.每组可选送4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然后从中选取出8—10个跳得最远的同学给予奖励。
3.分成四大组,进行“拉网捕鱼”的游戏,看哪一组的反应速度和奔跑能力好,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对体育课的喜爱。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通过课堂实践后,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时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时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5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6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避免经验主义。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的经验和现成教案,甚至有部分教师的教案与实际教学不相符,所谓“教案归教案,教学归教学”,其随意性之大得惊人,这种现象在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中居多,这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关注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了万事万物的不断变化(微观上),我们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凭经验往往会忽视我们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正如教育学家罗杰斯说的,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人”,而不是“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与“较慢的`计算机”(认知心理学观点)。经验诚可贵,而反思价更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关注“主体”的发展变化,过去有句行话叫做“备课要备学生”,这句话既是经验的总结,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一个道理。
二、课中反思
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课中反思,比较重视教师的应急能力,所谓:“随机应变”就行了,在新课标下人们发现,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实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改实验赛课》的一次课上,当课进行到整理放松阶段时,音乐突然放不起,这时观众台上的气氛也紧张起来,但这位教师稍作思考后,就自己放声唱起来,学生也受到感染,师生共鸣,唱练合一,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场的评委与同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案例说明了不仅仅是一种应变能力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反思行为,是对进行中的课的不断审视与思考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歌声在体育练习中的感召力,体育教师所要具备的音乐素质的意义,以及学科整合的影子。当然,课中不断审视分析课的发展变化,反思与修正教学行为,也会提高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体育教学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学生对号入座,而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以学生的身体活动练习为主,同一节课班级众多,资源少,扰动因素多,差异表现于外,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矛盾,等等因素处之不当,课堂教学就可能受到影响,或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教学管理、组织、策略、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审视课堂,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作出判断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同时把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思考结合起来,修正与完善教学方案,让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也是我们课中反思目的所在。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也强调课后小结,课后小结虽是反思的一种形式,但是课后反思与课后小结相比,在外延上要丰富得多,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讲,课后反思与小结的关系应是一种“真包含关系”,小结局限于本课的回顾与总结,而课后反思却是从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总结,它体现了认识的全过程。一是审视分析教学计划,课的设计,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得与失,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标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等,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分析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反思行为与后果,让这两个反思得到总结,达到较高的认识程度。因此,课后反思活动是一个再认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认识的最高阶段”,即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我们的经验理论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它为教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成长的开始。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和教学行为,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然而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减少“教学遗憾”。但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把教学反思行为变成一“自觉与冲动”的行动,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任重而道远。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7
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起始年级,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会影响到今后两年乃至高中、大学的英语学习。因此我认为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开始上七年级的英语并担任班主任,为了能让学生在接触英语这门学科上产生兴趣,取得好的成绩,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开学的时候就满怀信心,充满的激情。但是从第一节课接触到了学生之后,就让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在教学外研版的1Hello,MissLi时,我惊呆了,说教材是初中衔接版的,但学生连26个字母的读写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都不会用。Oh,myGod,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作一下教学反思。
一、从头再来。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接触过英语,我询问后才知道,其实小学只学过单词,只要求读单词,不要求写,更不用说进行对话。原来村小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都不会,这给初中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新安排了教学计划,从26个字母开始学,听说读写默,全部过关了才学习日常用语。
二、会读才要求会写。上课的时候往往花在对话操练上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最后动笔练习的时间变少了。为此,我再对课堂进行了定位,一节课45分钟,花在听说读这些方面要用35分钟,花在课堂练习上用10分钟,这样学生能够在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做起练习作业就容易,压力也不大。
三、慢慢调整学生写的质量。要知道初中生写的字,比较潦草,难看。从学生交上了的作业可以看的出来。所以平时上课多叫学生上黑板上写,有时间进行英语书法比赛,县把英语写好,然后逐步要求工整,提高速度。
四、慢慢规范发音。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因为新鲜,所以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的操练过程中时不时改正一下,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Iam和I’m,thankyou,there,mouth等等。
五、教会学生考试的技巧。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就是考试,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练中,到了考试的时候真正有用的主要是听和写,不是吗?听力30分,笔试90分。所以,教学当中的一些技巧也要说给学生听,比如说Be动词的用法,I用am,we,you,they用are,is用于他她它。句型的转换,怎么考,考什么等等。
总之,问过所有教过初中英语的老师都说,七年级的英语老师是最累的。但是只要我们本着教书育人的方针,以对人民,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苦中也会有乐的。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8
开学快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书写有待提高,刚接这两班时我发现学生的书写个性差,我十分着急所以让学生每一天写单词练书写,但是出乎我的预料,一周下来不但没有提高,有些学生反而更差了,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的抵抗情绪个性严重。在我值班的那天,我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谈了一次,个性是那几个调皮的男生,我和他们从人生谈起,逐渐说到书写的重要性,又给他们把26个字母的书写每人写了一遍,没想到从那天的书写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那几个调皮的男生上课也老实多了,这使我十分的感动,使我的信心大增。
2、就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朗读课文。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仅仅透过课上练习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朗读课文,我让学生课后由组长带领朗读课文,然后每节课拿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透过阅读我发现学生缺少朗读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在这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指导,多让他们练习。
3、知识运用潜力差,透过学习Module2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潜力差,我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仅仅听到学生口头回答以为掌握好了,以致我再讲完成时态的其他问题时就出现了问题。我深刻反思以后,决定从读入手,让学生先从语感开始,然后把自己说的最好的句子写下来,这样一步一步的效果明显好多了。
透过这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应多关爱学生,把起点订的低一点,然后逐步引导,不能只靠自己主观意志,多分析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多练习,那样学生才能爱学。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9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有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大班型授课制度又让老师忽视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甚至对部分学生严厉批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习效率。当今的中学生有思想,爱探索,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遇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忽视很可能对这个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0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寻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良方和实践操作经验。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新教材第一册展示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如同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等待着我们的学生去尽情享受。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美味呢?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我主要着眼于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如果学生自己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种学习才是一种自己主动的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行道树》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读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读法。结果学生发现,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的效果最佳。只见他们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树的形象,首尾两段四人齐读,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别由四位同学轮读,既抒发了行道树不同的心声,又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当然也有就以前后两排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的,也有两人一组的、三人一组的。学生的这种自主组合选择朗读模式,合作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激情。最后,有四个学生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全文,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树站在那里,向大家诉说心声,这组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此时,学生已经将自己与行道树融为了一体,如果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读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质疑、讨论、研究,教师予以少许点拨,学生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2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授课前,我让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来朗诵一下准备的古诗,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互相自由交流,学生把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描述的非常清楚,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教学提问时,没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每首诗所描写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叙事等等。如果这些诗让你来配画,你打算怎么组织画面呢?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请学生充分畅谈后给予归纳:如果是写人的诗,配画时,我们就要把诗中的主题人物放在画面的最主要位置;如果是状物的诗,就要把诗中的主题部分放在画面中最醒目的位置;(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课堂上没有提到这点没提)。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绘画中,我没有根据学生的构图给予实施的评价,如主体是否突出,能否画出古诗的意境,主体是否能着重刻画等,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
课后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教师为主导,及时引领,适时评价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较难的创作课业有较好的效果。
(课后拓展环节,应启发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画一画校园文明标语、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其它的方面,注重了艺术的多元化,也提高升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提到拓展环节)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3
担任七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这半期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要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里的学生高子龙就是这样的,他聪明好动,脑子转的可快,有时候我刚把题打出来他就知道结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细心,考试做题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但是他们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对于这类学生我就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回答问题时也多叫他们起来回答,这样反复几次他们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比如我的学生何文涛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基础很不好,上学期在班上的成绩几乎都是倒数了。这学期来了我能感觉到他想用心学了,于是我上课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多提问他,课堂演板时也多叫他来完成。这样做就是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我觉得这样还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绩在一点点进步,以前不交作业的情况没了,整个人上课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广。我在班上跟学生们说主要是抓基础,至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要做到每题过关。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可是时俊青和罗舒文两位同学却能坚持下来。两个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学,她们专门准备个本子把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各种题型都记录下来。她们的本上对于每道题几乎都有说明,这样的题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思考角度等等,非常详细。难怪每次考试两人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就把他们的方法在班上推广,希望一些追求上进的同学也能做到。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为我学的不是政治专业,所以对整个教材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而且老是有学生抄作业现象,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一些有严重偏科现在的学生,尽管我也找过他们谈话,可是这类学生就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政治,我学不会啊。我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探索到好的办法吧。
半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期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工作。八年级思品重在培养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健康的初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如下:
1、对思品课教学内容的认识
思品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道德学习”,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因此,教育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其内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一句话,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
2、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认识
《思品》课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情境丰富,为学生的自学理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也不符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在课前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教学方法的探讨
(1)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呈现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基于生活(问题)、基于案例(情境)、基于活动(体验),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情教材内涵。
(2)充分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生活。
4、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品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5
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浅谈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机智 篇7
一、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俗话说:“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治病没找到症结所在, 只能是空洞说教, 效果如何, 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 在一次课间, 有两位学生发生了口角, 上课铃声响了之后, 还不进教室, 在走廊僵持不下。看到这样情形后, 我让他们回教室, 一位学生很快就回去了, 而另一位认为自己受到委屈, 感到不平, 不愿回去。由于平时和学生接触教多, 我比较了解他们, 知道这位学生爱面子, 要是这样回到教室, 感觉自己会被同学瞧不起的。于是, 为了缓和他的情绪, 同时顾及其颜面, 给他台阶下。我对这个学生说:“我忘了带参考书了, 你去办公室帮我拿一下吧, 我在教室等你。”这位学生听了, 看了我一下, 就很快跑向办公室了。回来后, 他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地喊:报告。让其进去回到座位后, 我对学生们说:“刚才有两位同学因为小事发生争执, 但是某某同学为了让老师上好课, 还特地跑了趟办公室帮我拿参考书, 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这节课, 也相信这两个同学能够化解矛盾的。”课后, 果然这两个学生不再争执, 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事情虽然是教学中遇到的小事情, 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处理好的话, 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情况。而要想处理这样的事情, 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对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样才处乱不惊, 处理问题才能当机立断, 游刃有余。可见教育机智的形成是和教师常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分不开的, 丰厚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育机智的良好基础。
二、讲究方法, 因势利导
作为一门与社会现实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进行。因此, 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引入到课堂之中, 并且让学生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作风”时, 观察到学生有厌烦情绪:“都什么时代了, 还讲这个?”显然, 如果不把这个“疙瘩”解开, 教学就难以收到成效。为此, 我想到了学生普遍看过的一篇文章———《夏令营里的较量》, 启发学生思考:日本人的生活那么富裕, 为什么家长还主动让孩子来中国的大草原长途跋涉呢?这不是自寻苦吃吗?为什么中国还未摆脱贫穷, 而我们的青少年却已经不起艰苦生活的锤炼?最后, 以日本人一句让我们永远难忘的话作为结语:“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 学生理解到艰苦奋斗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是个人生活艰苦一点的事, 更是意志和品质的锻炼, 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国家间的竞争。从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比单纯的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这一案例后来我一直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而且对学生民族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产生了激励的作用。
三、处乱不惊, 随机应变
教师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不和谐音符”, 迅速作出反应, 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处置, 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 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本身的魅力, 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调动起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 在探究八年级课本第31页的“阅读与思考”时, 我请同学上台朗读, 其他同学带着提示的问题边听边思考。一个有先天生理缺陷 (舌根较短) , 吐字不清的学生小叶在同学的带动下走上讲台, 他连续读了3个“在”后, 好不容易才把“公共汽车”四个字将出来。这时, 我发现坐在他旁边的同学努着嘴在学他, 眼看他再继续朗读下去就会引起哄堂大笑, 既会影响教学进度, 又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时, 我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一停, 我鼓励大家说:“同学们, 小叶同学敢于上台来朗读, 这很好。看到同学们有困难, 我们应该怎么办?”“帮助她!”同学们大声回答。“对!一个人有困难, 大家来帮助, 这才是我们班级的好作风。好, 我们大家一起和他来朗读。”顿时整个教室响起响亮的朗读声, 小叶的声音融汇在大家的声音里。朗读完毕, 小叶激动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从这个教学案例中, 我发现如果没有对该班学生的了解, 就不可能有对学生心理活动敏锐的观察能力, 也就更说不上教育机智了。这正说明了娴熟深厚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的巧妙运用, 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业及教师对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深刻了解之上的。
四、幽默机智, 妙语补失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尽管教师备课很认真, 并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预设, 但是仍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 比如口误、笔误、内容遗漏、讲课过程中卡壳等。面对自身失误时, 我们如何发挥教学机智, 及时加以解决呢?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置之不理, 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率, 更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因此教师应有坦荡直率的自责精神和处惊不乱的应变力。面对施教过程中的失误, 一般可采取妙语补失、幽默自嘲、坦率纠错等应变策略。从政治教学来说, 其中有一点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犯的错误, 又如何巧妙化解尴尬与矛盾, 其实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中应该传授给学生们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突发事件难以预测, 因此处理这类事情需要教师具备机敏的应变能力。而培养应变能力的关键实际上在于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任何应变能力的形成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丰富。所以, 在引导学生把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老师勤于学习, 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 不断反思和提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状况。
浅谈初中思品课教学 篇8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心情愉快,是调动双方积极的内在动力。它能使教师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能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具体做法:
1.树立榜样作用,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识和才能,情感和意志,为学生做出示范。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要用自己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教师应时刻谨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试想一个不讲诚信、出尔反尔的老师,要求学生做到讲诚信、讲诚实,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2.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学生最讨厌教师偏心眼,如果教师只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那么其余学生势必对教师不满,对同学怨恨,继而排斥你所教授的思品课学科。因此转化学困生思品课成绩,教师必须重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帮助他们,给他们爱心,深入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当老师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爱,才能真正被接受和实现教育,从得到尊重和信赖,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二、课堂教学要“活”起来
这里的“活”起来,是指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过去要求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采用啟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讲授《身边的诱惑》时,讲解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时,我播放了一段吸毒成瘾痛不欲生的瘾君子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毒品对人身体的摧残。当学生看到吸毒人员生不如死的折磨和听到对毒品及毒贩泣血的控诉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毒品的罪恶已深入他们的内心,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合理利用情景教学,在课堂上营造种种有效的氛围,结合学生活动有效地投入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之中,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教授《身边的诱惑》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情景:如果有个同学以过生日的理由请你去高档饭店吃饭,你去不去?吃过饭后又要请你去KTV唱歌你去不去?然后让学生热烈讨论。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积极,连学困生也跃跃欲试。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增强了对思品课的兴趣,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也使学生的思品课成绩得到提高。
三、激发兴趣,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短短的一节课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每次我备课时,力求做到“三透三精”,吃透标纲,吃透课本,吃透学生;精心选择教法,精心选择例题、习题,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做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乃至进行考试,各个环节都紧紧贴近学生的思想,避免放空炮、空谈。更注意结合社会热点新闻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思品课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盼着上思品课,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四、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作为思品老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成功的源泉,许多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想学。在背负学困生这个沉重的枷锁后,变得自卑、胆怯,从而自暴自弃。教师这时一定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有自信敢于迎难而上,热爱学习,迅速摆脱学困生的帽子。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而绝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在以后的教育事业里,本人将继续孜孜不倦地探索教育的精髓,将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思品课活动型教学浅谈】推荐阅读:
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09-12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09-02
思品课教学叙事10-03
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05-21
思品课有效教学研究小结08-25
初中思品课教学模式10-15
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07-16
思品课教学法之我谈11-03
浅谈思品教学导入法的几点想法07-06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的作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