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鱼教学设计

2024-10-08

桂花鱼教学设计(共10篇)

桂花鱼教学设计 篇1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课文读流利,找出描写桂花“香”与摇花“乐”的句子。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小桥流水人家“引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和什么事?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交流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介绍琦君。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优化练习。

桂花鱼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四上第三单元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同学们, 预习时老师提了个问题: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能说说吗? (生答略)

师:老师听出来了, 同学们读出了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 (板书:香)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板书:乐) 。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 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 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 乐的味道, 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

片段二

(PPT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浸在桂花香里”是什么感觉?我们的教室前就有一棵桂花树, 最近我们每天都能闻到桂花的香, 怎么就能感觉到是“浸”在花香里了呢?先不说, 拿出笔来,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在“浸”字旁把感觉写下来。

生:我觉得桂花香香得让人陶醉。

师:陶醉就是“浸”的感觉。

生:好香啊, 都把我熏成了香人儿啦, 一直香到了我的心坎儿里。

师:不仅闻到了香, 而且香味跑到心里去了。身心沉醉, 这就是“浸”的感觉呀。

生:在桂花香里仿佛我自己也成了一朵桂花了。

师:自己就是一朵桂花, 忘我的感觉!多美妙的感觉, 就是课文中这一个“浸”字呀!那怎么读能把自己浸在桂花香里的感觉读出来呢? (一生读)

师:好像还在香外徘徊。两个人读, 看看香味儿能不能浓一点。 (同桌齐读)

师:香味儿变浓了, 好像还不够。我请一组同学读, 能不能让香味变得更浓郁一些。 (一组学生读)

师:这回香味更浓了。全班同学一起读, 让这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 (全班学生齐读)

片段三

师: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让我们用心去品味。 (出示文中第三自然段) 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小朋友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 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默读)

生:桂花随着风儿在空中飞舞, 香味弥漫整个天空。

生:孩子在树下拼命地摇着桂花树, 她的身上全都落着桂花。她都陶醉在其中了, 沁人心脾的香味儿弥漫整个村庄。

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小女孩啊?想不想体验这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

生:想。 (全体起立。音乐。)

师:现在我们就是小女孩, 抓着桂花树干, 憋着劲儿使劲地摇。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桂花像一阵很香很香的雨。

生:这桂花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生:这些桂花像碎金一样从天而降。

师:孩子边摇边喊——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摇啊摇啊, 头上是桂花, 身上是桂花, 连小辫儿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这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孩子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觉得很快乐。

生:因为孩子一想到桂花摇下来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就觉得特别快乐。

师:这摇桂花呀真是一件乐事, 可作者为什么说是一件大事呢?

生:作者觉得摇桂花很有趣, 然后就天天盼望着摇桂花。

生:因为每年只有一次摇桂花,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师:因为每年一次, 所以珍贵;因为能创造快乐, 就是孩子最大的事情。这摇桂花成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情, 所以一直记在心里呢!

……

片段四

师: (PPT出示琦君照片与介绍) 本文作者琦君, 是著名女作家, 出生在浙江, 后在台湾居住, 又在美国定居。她写过好多文学作品。我们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名 (《水是故乡甜》《烟愁》《橘子红了》《两只辫子》《一对金手镯》《阿荣伯伯》《母亲》……) 你能发现, 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吗?

生:她非常爱她的家乡。

师:是的, 《水是故乡甜》。

生:她虽然长大了, 但是有一颗童心, 她在回味童年。

师:我想《两只辫子》可能是写她的童年的。

生:她很怀念自己的母亲。

师:对!在她的文学作品中, 经常会写到母亲, 写到故乡、童年、亲人。琦君在写桂花雨的时候, 全家已经搬出了摇桂花的旧宅院子。当她在回忆这段童年时光时, 她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她的脸上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呢?请同学们静静地聆听老师朗读全文, 继续从文字中寻找带给我们的滋味。 (师配乐朗读全文)

师:你们听出什么滋味了?

生: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阵阵的桂花香。

生:作者和她的妈妈都非常思念故乡, 怀念故乡。

生:还很快乐。

师:有快乐, 有幸福, 更有思念!孩子们, 我们能想象, 当琦君写到家乡桂花树, 写到摇桂花, 写到父亲母亲, 她的脸上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呢?

生:也许脸上有些泪水, 但是她是微笑的, 因为她在回忆童年的快乐。

师:有笑有泪啊。她想着, 写着, 当她写到摇花乐时, 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女孩摇桂花的情景, 那个小女孩就是她自己。

师:她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时的她会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快乐地喊一下呢?

生:我想一定会的。她会激动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她想着, 写着, 沉浸在童年的梦境里。也许她只是喃喃地对自己说———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也许她什么也没说, 只是反复默默地念叨着———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想着, 写着, 她记起了母亲说的那句话———

(PPT: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齐读。)

师:孩子们, 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

生:其实, 旧宅院子里的桂花不见得比外地的桂花香, 她是思念家乡, 思念那棵桂花树。

生:这棵桂花树和她们全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经成了她们家里的一员了。这桂花树, 就是家乡, 亲人呀, 所以母亲说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最香。

师:说得真好, 让我们也深情地读一读。

师:学到这儿, 你们觉得这桂花雨还是一场什么雨?

生: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生:还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板书:念)

师:为什么琦君的许多作品中都写到故乡、亲人、童年呢?一起读读她的心声———

(PPT:像林木花草一样, 怎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 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家乡、亲人、童年……今天我们从桂花雨中品出了好多的滋味, 好文章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读的。读文字, 读作者, 读滋味……让我们多阅读琦君的作品, 书写自己的五彩人生。

教学谈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琦君的散文有一个风格:文字朴实淡雅, 就跟桂花一样, 朴实却芳香迷人, 越读越有滋味。散文的解读是多元的, 同样一篇《桂花雨》, 每个人解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这一课时, 通过字词预习, 哪些已经懂了?哪些不懂需要教?课文会读了, 读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很容易读出来?哪些不容易读出来而确实存在、需要我思考并花力气去教的?这是一篇散文, 如何根据文体特点, 结合学生情况展开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需要我在备课之前考虑的。我想象中的散文教学的境界是师生深深地沉浸在文字的音韵、节奏中, 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 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象中, 感知文字的温度, 感悟语言的滋味、情感的滋味。基于此, 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多元阅读, 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方式, 感悟一般散文的阅读方法是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和想象。

2.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把握全文香、乐、念的文心, 联系语境悟出文字带来的滋味和情感, 倾听作者心灵的声音。

3.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作用, 让学生获得自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本课教学过程很简单, 首先教学预习后的字词, 接着在“这是一场 () 的桂花雨”的统领下, 按照“香、乐、念”三大阅读板块, 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和念的滋味。对不同的内容, 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香”以进入文字品读滋味为主, “乐”以走入情境感受体验为主, “念”以聆听朗读还原情境为主。具体讲:

基于预习基础上的词语学习, 把学生本来已经会读的词语读活, 把词语的内涵读宽。

基于形象层面的桂花香, 把带有个体生活经验 (如教室前的桂花香的浸润体验与表达) 与文本拓展 (如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的朗读品味融入文字, 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是学生在预习时无法体会到的。唯有对文字的深度阅读与品味, 才能懂得桂花不显山露水, 不喧哗张扬, 默默散发芳香, 扣动人的心灵的品质, 读出桂花香的特殊意味, 悟出作者文字的朴实、亲切与芳香宜人。这是一种基于文本文字体验的深度阅读。

基于情感层面的摇花乐, 是可以传染给正在学习着的孩子的, 因为这种快乐的方式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有过体验, 学生预习时会很容易找到这种“快乐”。教学中用表演的方式现场体验摇花的快乐, 目的是清晰地再现并熟悉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场景, 这是作者在写作时最为清晰的画面, 也是孩子们在学习写作时需要掌握的一种场景描写方式。这样的教学, 既为“念”板块的还原情境作铺垫, 也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还能帮助学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学习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 为课后仿照“摇花乐”片段, 以“ () 乐”为题,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

基于作者层面的思念雨, 是学生在预习时不容易读出来的, 需要老师的引领。

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还原情境, 逐渐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字是作者心灵的声音, 读作者和读文学作品一样重要。阅读中去聆听作者的声音, 语言, 表情, 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近作者的心灵, 特别是还原一个个已经熟悉的鲜活的场景, 从同样的场景中体会不同的滋味。听也是在读书, 那是用心灵的耳朵聆听。徜徉在文字与音乐的美妙境地里, 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觉到作者的心跳和自己脉息的呼应。这是一种阅读意识的培养, 也是一种阅读思维的训练。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98-0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2、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读懂了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爱花、香、乐。

师:所以,作者在最后写到:(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2、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搖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3、4自然段,情悟“摇花乐”和“花雨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并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出示)“摇花乐”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自由读这句话,说说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事对你来说是“大事”?“缠”字像丝线一样地缠着,谁来“缠一缠”?

作者多么想摇桂花呀,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我们从作者摇花前迫切的心情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是快乐的。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摇花的快乐了?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你从两个“帮着”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能把这种快乐的景象读出来吗?

还有哪些地方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桂花纷纷落下,落到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配乐范读,闭眼想象:这下,我可乐了,帮着抱桂花树使劲的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一朵朵黄黄的、小小的花儿带着浓郁的香味,落到了——,你感觉——

【设计意图: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自我感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谈感受,实质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配乐读更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做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学习5、6自然段,感悟思乡情

1、(出示句子)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为什么母亲这样说?你是怎么想的?

后来,作者去了台湾,又去了美国,她打电话对母亲说:

(1)这里的橘子真红,母亲一定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一定会说:——

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正如歌曲《故乡情》中唱的那样。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故乡情》?(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一首《故乡情》,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使他们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相同的情感历程,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莫道人间情万种,最真莫过思乡情。”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承载了作者甜甜的梦和那份浓浓的乡愁。让我们再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在我们的心头绽放。(配乐朗读最后一段。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这亘古不变的思乡情曾令多少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魂牵梦萦,夜不成寐,他们往往借助一花一草来表达自己的情愫,聪明的孩子们,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由选做)

1、喜欢读书的同学,课外搜集一些表现思乡的散文和诗句,读一读,背一背,举办一次“花雨缤纷入梦甜”的朗诵会;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4

本课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桂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作者童年时代的摇桂花树这件事很感兴趣。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过家乡在外地长住,要理解母亲的话较有难度。设计思路:

从文章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眷恋。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桂花纷纷落下的场景,体会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插图和音乐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桂花之香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琦君作者的童年生活,再一次感受那场特殊的雨,板书课题《桂花雨》,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课件出示句子,朗读: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二、体会摇花之乐

1、浓浓的花香令人陶醉,令作者难忘的仅仅是桂花香吗?

2、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让作者难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从哪里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用——画出。

3、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

(1)体会摇花的急切心情。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A、生活中什么样的事称得上是大事?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B、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C:师:假若你们都是文中这位焦急的小作者,你又到树下仔细地数了数桂花,急急地喊着妈妈:“„„”,有时会偷偷地摇两下桂花树,落下几朵桂花,你又缠着妈妈:“„„”。D、过渡:天快下雨了,得赶快摇桂花,这下 “我”的心情如何?你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2)体会摇花的快乐心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板书:摇花乐)

A、作者乐什么呀?从哪里看出?谁能通过朗读把作者的高兴劲告诉大家? B、为什么要使劲地摇?男女生来比一比,看谁摇得有劲。(学生读句子)

C、想不想摇一摇?(课件播放桂花纷纷落下的画面,伴有背景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就是许多许多桂花树,朵朵桂花开放了,先轻轻地摇,落下了几朵。不够,使劲摇,再用点劲。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朵朵完整、新鲜,真是美极了!

3、语句训练:出示:

(1)、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2)、桂花落在我的头上,桂花落在我的肩上,桂花落在我的小手上,桂花落在我的。

4、此刻,咱们的鼻子醉了,眼睛醉了,就连我们的心也醉了。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假若是你,你会怎么喊?咱们一起来喊一喊,还不够兴奋,再喊——。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美丽的桂花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摇桂花这快乐的一幕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5、过渡: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的何止“我”一个人,还有谁?

6、感受父母的快乐。A、(课件示句)师读。

B、从哪能看出父母的快乐?

C、桂花随风飘溢,飘到了我的梦中,猜猜看我会梦见什么?

D、你看这一家人,母亲用桂花熏香了屋子,父亲吟着桂花诗,屋外传来我银铃般的欢叫声,你觉得这个家怎么样?原来这桂花雨还给我带来了家的温馨啊!(4)、感悟桂花给家乡人的快乐。

A、桂花摇落以后,我们一家又是怎样做的呢?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中能知道些什么?

B、同学们,桂花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C、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所以“全年,----”

E、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三、感悟思乡之情

1、过渡:长大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常常说(课件示句)

2、小组交流: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金桂吗?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板书(思乡情)

3、假如作者对母亲这么说,母亲会怎么说呢?

语言训练:这里的水真甜。

这里的环境真好。这里的人真好。

4、当我们离开了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故土时,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会深深地留在了记忆中。难怪母亲常常说:“外地的„„金桂。”

5、引读第六自然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6、师:童年的桂花雨飘落在作者的心里,成为她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也许在你们的心里也珍藏着一件美好的事,希望你们像作者一样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写下这段珍藏,在许多年后,它将散发着浓浓的故乡的味道。

四、课外练习,拓展延伸。(自选)

1、写一首小诗赞美桂花。

2、写一写自己童年趣事。

3、阅读琦君作品:

《烟愁》、《细雨灯花落》、《琦君寄小读者》、《桂花雨》„„

板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脉络,会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1、出示句子: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韩 愈

2、思考:这些句子跟什么有关?

3、同学们喜欢桂花吗?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

zhuō cuō tá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3指名开火车读词。4检查理解。

四、学生再次读文

我们把词语放入文中,再读课文,牢记这些词。

1、学生读文:

要求: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文。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摇桂花的快乐情景。

五、理清文章脉络

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1、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味儿真是迷人。

2、写童年的摇花乐。

3、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1、六、检查读书

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脉络,再次有条理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描红。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6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浸” “缠”的读音。)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6、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7、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香)。

生2: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书:乐)。

生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板书:难忘)

生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书: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基于仿生学原理水下机器鱼设计 篇7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品质的水产品需要良好的水下养殖环境, 因此对水环境的监测是提高水产品品质的必要条件。目前, 小型养殖场普遍采用的人工监测法存在监测不及时、监测指标数少以及精确度差等问题。采用现代化的水下监测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水下机器人将是各类水产养殖场所水质监测的重要设备之一。这种水下机器人具有体积小、灵活性好、可对多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等优点, 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基于鱼类的仿生学原理开发研制水下机器鱼并实现水下运动控制的技术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基础, 例如, 采用多关节的驱动方式和一种多电机的角度控制算法对机器鱼进行运动控制[1];采用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型仿胸鳍模式的浮游机器人;SMA驱动的身体波动式水下推进器[2,3];自主驱动具有两个关节自推进的机器海豚等[4]。

本研究基于鱼类的运动学原理, 仿生设计了一种可携带水温传感器、含氧量检测仪、摄像仪等仪器, 同时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的仿生机器鱼。通过对仿生鱼的远程运动控制, 可实现游动、上浮、下潜以及悬停等一系列动作, 并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仿生鱼采集到的水质数据回传到远程客户端, 完成规定的水下环境监测任务。

1 仿生机器鱼总体结构设计

1.1 仿生机器鱼头部结构

仿生鱼头部采用钢化玻璃材料, 设计成内空的流线且近似圆锥形内腔, 目的是减少机器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头部最后端壁厚3mm, 长20mm并与鱼体相连接, 左右两边各加工3个与鱼体骨架连接的螺纹孔。嘴部和眼部安装的含氧测量仪、视频信息采集摄像头设备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其方位角。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模仿了鱼类在水下的观察特点, 更有利于水下信息的采集。仿生鱼头部结构如图1所示。

1.2 仿生机器鱼身体结构

为了最大限度地模仿鱼体的柔韧性, 将鱼体设计成多个关节依次连接, 且多关节结构尺寸完全相同, 关节的外层边缘具备类似鱼鳞的功能, 尽可能减小鱼体与水的摩擦阻力, 关节与关节之间采用橡胶连接。2个胸鳍固定在左右鳃孔的后侧, 用来保证仿生机器鱼在运动过程中的翻转稳定性, 同时为其上浮、下潜、游动、悬停等提供所需动力。胸鳍运动原理如图2所示。

1.3 仿生机器鱼尾部结构

鱼尾部与鱼体连接处采用软橡胶材料, 与鱼体的连接采用胶水粘合, 同时连接处橡胶呈折叠波纹状, 能够增加鱼尾摆动范围且容易控制鱼体的运动速度。

2 仿生机器鱼内部结构设计

仿生机器鱼以鱼体内机架为主体, 将步进电机置于鱼体后1/3处, 用以带动尾鳍实现左右摆动。2个胸鳍各由内部2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主控制板固定在鱼体内机架中心处, 保证鱼体运动时的平稳性和操控性。鱼体前后的平衡装置可辅助仿生鱼实现上浮或下潜时运动方向的控制。GPS定位模块安装在机架上, 可实时定位仿生鱼的位置, 并可在其发生故障不能返回时为目标搜寻提供便利。其它传感器及监测装置可根据需要安装在鱼体表面或内部, 同时与水体环境零距离接触, 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摄像头2.温度测量仪3.背鳍4.凸轮连杆机构5.尾鳍6.后配重装置7.步进电机8.含氧量检测仪9.控制中心10.胸鳍11.信息处理装置12.前配重装置

3 仿生机器鱼运动的实现

仿生机器鱼主要通过尾鳍、胸鳍、背鳍以及前后平衡装置 (配重) 的共同作用, 实现前进、上浮、下潜和转弯等基本运动。当机器鱼需要加速游动时, 可通过控制调节系统增加步进电机输出功率, 为尾鳍摆动提供更大动力。当需要上浮、下潜时, 可通过控制前后平衡装置的注水量而改变鱼体的平衡姿态, 进而达到改变运动方向的目的。仿生机器鱼各种运动的实现方式如表1所示。

4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仿生机器鱼主要由鱼体外壳、内部框架、动力系统、运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等组成。

4.1 控制及动力系统

仿生机器鱼控制中心设置在主控制板, 客户端通过采用无线电遥控对鱼体主控制板进行控制, 进而实现各种运动控制和调节的目的。

主控制板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可对水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筛选等操作。将相应控制信息传输到指定指令接口, 从而驱动步进电机和改变其输出频率, 并保证输出一定的有效功率。仿生机器鱼控制及动力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4.2 环境监测传感器

机器鱼水温监测采用FLUKE971温度测量仪。该测量仪尺寸小、重量轻, 分辨率为0.1℃, 响应时间为500ms, 工作温度为-20~60℃。环境水的含氧量监测采用RDB20型简单笔式水含氧量测量仪。该仪器溶解氧分辨率高达0.1mg/L, 溶解氧测量精度为±0.5mg/L, 且操作简便。

4.3 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视频信息采集模块由舵机云台和手机摄像头组成。舵机采用体积小、重量轻且结构简单的FutabaS3003型, 并保证有足够扭矩驱动摄像头。控制信号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信号调制芯片, 获得直流偏置电压, 将获得的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 获得电压差输出, 最后电压差正负输出决定了电动机的正反转, 带动摄像头转动。摄像头采用通用手机摄像头, 能进行静态图片或短片拍摄, 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静、动互补的作用。

5 结语

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的仿生机器鱼, 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对周围水质进行监测, 并进行水质指标数据的采集、分析、筛选和回传。这款水下监测装置对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丰富了仿生学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志强, 王志良, 张雪元, 等.仿生机器鱼的设计及其运动控制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6-2) :252-254, 180.

[2]FUKUDA T, HOSOKAI H, KIKUCHI I.Distribute Type of Aetuators of Shape Memory Allo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Underwater Mobile Robotic Mechanisms[C].Proceedings of the 1990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 and Automation, 1990:1316-1321.

[3]FUKUDA T, KAWAMOTO A, ARAI F, et al.Steering Mechanism of Underwater Micro Mobile Robot[C].Proceedings of the 1995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 and Automation, 1995:363-368.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態、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感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的课堂也飘入阵阵芬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摇花乐”又是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快乐的?用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写写你的理解与感受。

三、交流发现(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1)“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2)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3)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师:还有哪些语句也传达了这种快乐。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也走入这片桂花雨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2)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3)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心中的兴奋、激动、快乐尽情地喊出来吧——啊!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2)指导配乐朗读

师:今年还没过,就盼着明年了。正如父亲说的“入梦甜”啊。我们依然沉浸在快乐中。谁再来接着读。

出示《摇花乐》

集体吟读

师:多么让人难忘的快乐啊。伴随着这快乐的是浓浓的桂花香。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

5.师:这么多的句子中,这一句是不是有点奇怪?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明明是秋天,怎么是香了全年呢?

生:吃,其他季节吃时,也香。生:泡茶,糕饼,全年都能吃到。就香了。

师:都了香的时间特别长。还有什么让你感受到这“全年”的香。

生:整个村庄沉浸在,表示程度很深。师:整个村庄都香了。你来说说看哪些都是桂花香的。生:桂花茶、糕生:花瓣师:村中还有什么是桂花香的?生:铁罐生:风都是香的 生:风香不大对。风过去了就不香了。是桂花落在泥土里了。所有的香味在一起,被风吹来吹去的。都是香的。(掌声)

6.感悟“思乡情”

出示: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

然,风景是家乡的美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引导朗读:

师:当年,母亲触摸着故乡的桂花说——生读

师: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是说——生读

师:每年丹桂飘香,母亲总是说——生读

师:当八十多岁的琦君回到家乡,仿佛听到母亲在说——生读

集体读:每到这里,我就会……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还是那落得我满头满身的桂花吗?还是——

奶奶对故乡的赞美

对故乡的思念

四、拓展延伸

师:就是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思乡情。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她被称为台湾的冰心。请大家课后找来她的作品读一读。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一起品味了浓浓的思乡情,相信同学们在交流是一定有很多的感受,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感想,体会都融入到这一首小诗中吧!

试着作小诗:

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出()摇出( )摇出()

六、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美 思乡情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9

执教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 张平

一、导入

师: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桂花因为它的芳香馥郁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并写了一篇文章,叫桂花雨,齐读课题。带着桂花留给你的印象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导学指南上的前三项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种景物,是(桂花),板书。还写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摇桂花)板书。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完成导学指南里的4和5两个问题。作者写桂花,抓住了一个字,这个字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哪个字?(香)一个香字写出了桂花最大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一番。

二、品味桂花香

1.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香的句子。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8个句子。

这8句话含有同一个字(香),可是写法却各不相同。俗话说读书得会煮书,这个煮就是品味、琢磨的意思。大家会煮书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一 下,想象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桂花香,其中有没有哪个字或是哪个词你觉得很妙呢?每人选择2到3句就可以了。3.学生自读交流.4.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桂花香的不同感受,并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预设: 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老师听到你把迷人两个字读得特别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它的?引出桂花香的醉人。

 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或者哪个词用的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出浸或者没有不,感悟桂花香味的浓并且传得远。

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什么比什么差多了?那还香吗?说明什么?从比较中再次感受桂花香。

 桂花纷纷飘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从句子中品味出了什么?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三、体会摇花乐

1.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读书,自己品味,自己发现,这就叫煮书,这才是会读书,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怎么做吗?(摇)没错,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所以摇桂花对作者而言可是件大事。在作者的笔下,摇桂花其实也是一个字(乐)板书。这乐就如桂花的香味散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么乐的。2.学生自读课文。3.交流感受。重点理解: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 嘛!”

知道什么是缠吗?(一直问,不停地问,反复地问)创设情境:早晨,妈妈刚起身,你就摇着妈妈的胳膊问(生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中午,妈妈正忙着做饭呢,你又扯着妈妈的衣角问(生问),晚上,妈妈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这时你又趴在妈妈的耳边问(生问)昨天,你问(指名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今天,你又问(指名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样反复地问就叫缠,从这一个缠字中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怎么样(非常急切)我们来一起帮他问一问(生读缠句)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呢?(使劲地摇)从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当时的作者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兴奋、、、、、、)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我”的乐?(喊,啊、、、、、、)你淋过这样的雨吗?想吗?好,老师就让你们看一看(课件出示桂花雨的图片)想象一下,你就站在这桂花树下,看啊,这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那么轻,那么美,那么香,它们飘呀飘呀,飘到了你的哪儿?(生说)这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心情怎么样?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喊(手指课件上的句子“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快乐,来,让我们再一次享受这种难得的快乐,再读。

(4)于是父亲诗发兴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份快乐不仅属于我,也属于大家,这一句写出了谁的快乐?(父亲)从哪儿能看出来?(诗兴发了或者口占一绝)谁来读读这首小诗?生读,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引出梦是甜的。想象一下,他们的梦里会有什么呢?(生说)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和甜蜜再来读读这首小诗。

四、感悟思乡情

1.就在摇花的快乐中琦君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他们全家离开故乡,搬家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每当作者从外地回家,总要带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这样说(课件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2.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不是)那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也不是家乡的桂花最香,那是因为这爱花的人心中装着的是故乡,这故乡的花中有他们摇花的快乐,有他们幸福的记忆,有他们对家乡的爱,更有他们对家乡那深深的思念啊!wm 当年,母亲站在自家的旧宅院里,触摸着芳香扑鼻的桂花树说(指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当我从外地回家,捧回一大袋桂花,母亲又会感叹地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又会望着远方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当已经是80多岁高龄的琦君再一次回到故乡,喝着故乡的桂花茶,品着故乡的桂花糕,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和琦君对家乡那浓浓的思念啊(板书思乡情)。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你能像母亲一样夸夸自己的家乡吗?

出示:外地的()再(),也比不得家乡的()。

学生练说。

5.同学们,这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呀,正是由于这份爱,所以母亲才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读。每当听到母亲的这句话,就会勾起琦君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6.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当年落得我满头满身的桂花吗?这桂花雨里还有什么?(有童年的快乐,有美好的记忆,有一家人的幸福回忆,有对家乡的爱,有对家乡的思念、、、、、、)

是的,因为少小离家,所以琦君的很多作品都跟童年,跟家乡有关,她曾在另一部作品中这样写道: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烟愁》后记

教师深情朗读。读完后问生:“你想说什么?”

五、课后练笔

是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你们童年的记忆里,是不是也有令你难忘的人或者事情呢?课后请你们像琦君一样,带着美好的回忆把它写下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桂花雨教学反思 篇10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所以在设计《桂花雨》的教案时我尽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不能忘记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从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接着让后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各种观点的交流过程当中自然的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

教学反思: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学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思考、记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扎实牢固。给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自然就会碰出智慧的火花。

桂花雨教学反思二

《桂花雨》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思乡”。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篇文章《古诗词三首》和《梅花魂》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三篇略读文章《桂花雨》,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明显增强,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将课堂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喜欢的原因,再和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最后进行分享。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用课件帮助学生提升感官感受。由于学生所处环境所致,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桂花,更不要说摇桂花、喝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饼了。那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感官感受,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在重点讲解摇桂花的乐趣的时候,我设计了动画效果,让桂花的花瓣纷纷飘落,树下面的小姑娘和小蝴蝶随之舞蹈,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效果感到很新鲜,并且立即就身临其境,觉得自己也站在桂花树下一样;在讲解桂花的用途,可以泡茶做糕饼的时候,我运了希沃5软件里的橡皮擦功能,当教师一边擦拭展示屏,屏幕上一边出现桂花茶和桂花糕的时候,孩子们别提有多兴奋了。这些现代化多媒体功能的运用,实在为我的课程助力了不少。

当然,除以上两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之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针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桂花的几件事情?”这个答案不应该给学生硬性规定是四件。毕竟文章中除了“摇桂花”这件事情讲的比较具体之前,其他的都是一带而过。

其次:在讲解品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饼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运用了希沃5 软件的橡皮擦功能。课堂上,这个效果的展示是我来操作的。现在想想,这个操作如果是学生来做的话,应该会更加增强学生的兴奋度。

最后: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我应该给学生做些适当的提醒,提醒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你可以从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来写。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只要写出来,就是最好的。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的思路应该会变得更加开阔,下笔应该会更加容易一些。

我一直都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词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对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语文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桂花雨教学反思三

《桂花雨》这篇文章充满着作者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要想深深地理解这分感情,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一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谈论对桂花的了解,然后补充让大家明白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而且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花,并且还会下雨。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乡情。因为这节是重点段落,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上一篇:梅山中心小学工会经费收支管理使用实施方案暂行下一篇:感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