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24-05-30

《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通用8篇)

《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1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优质耕地, 必须进行耕地保护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为此,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划分保护等级, 实行分级管控, 以广西全州县为例, 探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的内涵、类型、方法及保护对策。

1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的内涵及类型

按照系统管理学原理, 要想对复杂的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必须是管理体系与系统组织结构相匹配, 即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我国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区都实行了分区保护,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保护”是系统管理学中“分级管理”思想在基本农田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是根据基本农田的质量情况、集中连片程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 实行分级管控。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基本农田, 特别是能切实永久地保护好优质基本农田,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质量高并且集中连片的区域。核心保护区内的耕地实行永久保护, 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除了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护外,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 要禁止将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调整为建设用地区,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护好优质基本农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核心保护区面积应占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的60%~80%。基本农田一般保护区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一般保护区内耕地质量一般, 零星分散不连片。一般保护区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保护,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 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部分基本农田一般保护区调整为建设用地区。

2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原则与方法

2.1 核心保护区划定的原则

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进行划定, 在划定时要遵循如下4个方面原则:一是核心保护区面积应能满足本行政辖区未来应对人口高峰年最低粮食需求。二是耕地质量优良。根据各地耕地质量等别的实际情况, 将耕地质量等别高的耕地划入核心保护区。三是耕地集中连片。连片面积大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平原地区的连片面积大, 山地丘陵区的连片面积可相对小一些。四是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各地地貌的实际情况, 将地势相对平坦的坡度小的耕地划入核心保护区。

2.2 核心保护区划定的方法

(1) 确定核心保护区面积。根据人口发展趋势, 预测人口高峰年全县最低粮食需求量;根据粮食需求量、粮食单产、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等指标来计算耕地需求面积, 该面积作为人口高峰年最低粮食需求所需要的最低耕地面积, 以此作为核心保护区的最小面积。

(2) 划定核心保护区分布范围。采用空间叠置法划定核心保护区分布范围。空间叠置法又称专题图叠加法, 是通过分析影响保护区分区的相关因素, 选取能反映这些因素的专题地图, 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耕地坡度图、地貌类型图等, 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这些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 以产生新的数据和图层信息, 并对这些综合信息进行分析来划定核心保护区范围。通过专题图叠加分析,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质量等别高、集中连片、坡度小的耕地地块划为核心保护区, 然后量算面积, 划定的面积要适当大于前述计算的核心保护区最小面积。核心保护区划定后, 剩余的部分即为一般保护区。

3 全州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

3.1 全州县概况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 地处北纬25°29′36″~26°23′36″, 东经110°37′45″~111°29′48″, 土地总面积3 967.31 km2, 地形复杂, 有山地、丘陵、岩溶山地、岩溶丘陵、平地、河滩等地貌, 山地面积大。2013年, 辖18个乡镇, 人口63.32万人;耕地面积7.10万hm2, 耕地平均利用等别为7等。全州县是农业大县,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 盛产大米、玉米、红薯等, 素有“桂北粮仓”的美称, 是全国1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州县是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县, 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经验丰富。

3.2 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2013年, 全县基本农田面积6.73万hm2 (表1) , 基本农田保护率为94.87%。基本农田质量较好, 且分布较为连片。基本农田中的耕地利用等包括6~11等, 其中以7等、8等、9等为主, 分别占58.67%、14.3%、13.67%。基本农田分布区域较为平坦, 小于等于6等的地块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83.65%。

3.3 全州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方案

3.3.1 分区依据。

(1) 人口高峰期全州县耕地需求量。根据相关统计预测, 到2030年, 全州县人口为83.79万人, 粮食自给率按照历年平均数为0.67, 人均用粮采用略高于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我国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435 kg, 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例和复种指数采用全州历年平均数, 分别为0.54和2.02。通过测算, 预计高峰年全州县耕地需求面积最少为4.51万hm2。因此, 全州县划入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的耕地不能少于4.51万hm2。

(2) 相连耕地地块距离。耕地斑块之间主要是由各种线状地物以及各种非农用地利用类型切割所形成。耕地的连片程度与地块在空间上相隔的距离有关, 2个地块在空间上相隔的距离越小, 其相连程度越高, 当距离小于一定的阀值时候, 则可认为其是连片的[2]。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m, 北方宽度<2.0 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 (埂) ;农村道路宽度为2~6 m。这些可以不作为农田基础设施不予以考虑。而从其他道路、水利和管线等分割来看, 一般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行车道、中央分离带以及路肩的总宽度达到20 m以上, 一般低等级公路对耕地地块造成的分割对耕地连片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综上, 相连耕地地块之间空间距离在20 m以内, 即可以认为其具备一定的空间相对相连性, 可认为地块是相连的。

(3) 连片耕地地块区最小面积规模。有关耕地连片性的计算, 国内已有研究[2,3]。综合国内外各方面规模门槛的分析与比较, 广西实行“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要求最少13.33hm2的规模标准符合全州县耕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因此将13.33 hm2作为连片耕地地块区或地块群的面积最低值。

(4) 优质耕地标准。广西耕地平均利用等别为8等。在全州县, 综合考虑坡度和耕地等别水平, 选择地形坡度小于15°、耕地利用等别高于8等水平的耕地作为优质耕地。

3.3.2 分区方法。

以Map GIS为平台, 编制比例尺为1∶1万的全州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全州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全州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全州县地貌类型分布图, 通过对这些专题图叠加分析,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质量高于8等水平、集中连片面积13.33 hm2以上、坡度小于15°的耕地地块划为核心保护区, 然后量算面积。核心保护区划定后, 剩余的部分即为一般保护区。

3.3.3 全州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方案。

以2013年全州县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 采用前述指标和方法, 确定了2013年全州县基本农田核心区和一般区的布局和数量。通过测算, 全州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6.73万hm2, 划入核心保护区的耕地数量为4.86万hm2, 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2.32%;划入一般保护区的耕地数量为1.86万hm2, 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7.68%。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面积见表2。同全州县人口高峰期生产粮食需求4.51万hm2耕地相比较, 核心保护区数量可以满足耕地需求。

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的保护对策

4.1 实行差别化管控

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内耕地质量高且集中连片,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区, 除了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外, 应确实实行永久保护, 严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修改调整为建设用地, 要通过立法永远禁止占用。城镇扩展要走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耕地具有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 城镇在扩展过程中遇到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时, 将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绿带”, 与建设用地穿插布局, 使城镇建设与高质量耕地保护有机统一。基本农田一般保护区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严格保护,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修改时, 也要严格控制调整为建设用地区。

4.2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基本农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的保护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国家、省、市、县都应分别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 甚至建立跨区域补偿制度。通过制定基本农田补偿制度[4,5], 从基本农田评估、补偿资金管理到监督和违规处罚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 严格按制度办事。明确奖惩原则, 补偿对象的资金使用要重点考虑基层管理者和农民。

4.3 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 营造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环境和舆论氛围, 促进有关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 共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会[EB/OL]. (2013-12-20) [2016-01-20].http//www.china.com.cn/zhibao/2013-12-30/.

[2]周尚意, 朱阿兴, 邱维理, 等.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7) :72-77.

[3]郭姿含, 杨永侠.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 (3) :59-62.

[4]刘苏珍.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 2013.

基本农田保护浅论 篇2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

耕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低下等矛盾突出显现。

我们面临的耕地保护形势

(一)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但由于人口众多,分配到人头上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荒漠和耕地以外的其它土地面积大,可耕种的土地就愈显得弥足珍贵。

(二)耕地质量差,土地退化严重。就耕地的分布来说,有百分之六十六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另外,还有九千一百万亩耕地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需要退耕还林。

(三)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的利用率较低。我国现在还有二点零四亿亩荒地,但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又不能全面开发,这样可补充的耕地就少之又少。

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迫使耕地保护必须加强。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更好的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呢?

做好耕地保护这项工作,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

(一)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优化规划模式,协调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二、加强规划计划管控,从源头上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力度。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限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建设用地不得超出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村庄建设控制在规划确定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要与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相适应,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科学依法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和高标准建设。严格划定并永久保护基本农田。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进行全程监管。设立基本农田标志牌,接受社会监督。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根据全省基本农田分布,合理分解基本农田建设任务。通过实施农田平整与培肥、农田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产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设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资金,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需要。

四、坚持數量质量并重,切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一)努力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准确掌握耕地后背资源状况。按计划及时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各类建设对补充耕地的需求,优先满足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补充耕地需要。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建后管护,防止边整治边撂荒和土地整治后又被建设占用。

(二)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后备资源优先开垦为耕地,具备条件的优先开垦为水浇地,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要不低于周边原有耕地质量等级。开展现有耕地改造,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等级。实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建设占用耕地需剥离耕作层,用于补充新的耕地。

(三)各地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各地要立足于本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求平衡,但允许跨区补充耕地。支持建设用地单位履行法定职责自行补充耕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的工程建设。

《重庆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3

第十三条基本农田的所有者和承包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农田:

(一)维护和改善基本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增加使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基本农田地力衰退;

(三)合理利用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不得弃耕抛荒。

第十四条严禁污染基本农田。不准向基本农田排放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有毒有害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已经造成污染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限期治理。

第十五条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坟、取土打坯、建砖瓦窑等。

在基本农田内已建的砖瓦窑和布局不合理的企业、房屋等,应当按照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搬迁,复垦还耕。

第十六条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征(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应当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土地,必须征(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向区(市)县人民政府专题报告,经同意后,再按照用地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七条乡(镇)村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面积,乡(镇)人民政府应于次年内调整补足,并报经区(市)县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八条国家建设征用的基本农田面积,由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调整补足。用地单位除按土地管理法规支付有关规费外,还应缴纳基本农田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建设和改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减免和挪用。其具体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执行本条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一)组织划定基本农田,落实保护面积成绩显著的;

(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控制非农业建设征(占)用基本农田成绩显著的;

(三)开展科学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农田有重大贡献的;

(四)检举或制止破坏基本农田行为,避免损失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三)项规定的,由农业综合管理部门按《重庆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会同农业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国土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基本农田损失和破坏的,由其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农(牧)业企业农业生产用地的保护,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重庆市国土局解释。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报告 篇4

一、农田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一)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农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

为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农田保护工作的认识,我局大张旗鼓宣传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通过召开各类会议,翻印宣传小册子,出版报、宣传栏,派宣传车,悬挂横额,张贴标语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每年“6·25”全国土地日,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土地法规、知识的宣传活动,特别是今年“6·25”全国土地日期间,我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大地飞歌”文艺晚会,并与原恩平报社举办了《土地管理法》知识有奖测验,上街派发宣传单和流动宣传车宣传,设摊解答群众咨询等活动,使《土地管理法》及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广泛深入的宣传贯彻,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农田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保护农田的自觉性。

(二)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农田保护工作措施的落实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恩平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今年初,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明电[20__]119号)和江门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江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府明电[20__]20号)精神,今年4月下旬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我局和农业局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了《恩平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各镇(办事处)进行检查,确保农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举报电话和土地执法监察热线电话,严肃查处违反农田保护法规案件。

(三)落实耕地保护措施,严格保护耕地

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市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及省和江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照《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区几项控制性指标,组织编制了《恩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将各项控制性指标下达到各镇(办事处、场)。,组织完成了原全市所辖的18个镇、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同时,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增划工作。在1994年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础上,结合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坚持以“增划为主,个别调整为辅”的原则,将江门市政府下达我市划定总任务543700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落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各类田块上。

2、建立了农保区的长效管理机制。全市依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020片(块),面积545000亩,占20全市耕地总面积90.73%,其中水田431690.2亩,旱地85582.1亩,菜田地5062亩,其他22665.7亩(含水田改果等面积)。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分布图187幅,建立石质及铁质永久保护标志牌123块,签订保护责任书187份。市级做到“四有”:有基本农田面积分布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分镇划定面积统计表、调整划定工作总结、保护措施;镇级做到“五有”: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分布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并附有各村委会的面积分布图、有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签订的保护责任书、有调整划定工作总结、有划定面积汇总表、保护措施及保护标志牌;各村委会做到“三有”:有村委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分布图、有保护区地块登记表、有保护措施。由于建立了长效的管理制度,我市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于11月19日经江门市政府调整增划基本农田保护区验收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总分评为104分,为优秀等级。

3、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划定后,我市各级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把保持基本农田稳定作为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基本农田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变化情况,强化领导任期保护目标责任制,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时,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不受侵害,有效防止破坏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行为的发生,我市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形成了市、镇、村和村民小组四级土地执法监察网,有效防止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

在政府审批行为上,坚决执行保护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经营活动,禁止在基本农田取砂、取土、采矿、建砖瓦窑、修坟墓;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由于市政府从严把关,目前,全市未出现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名义占用基本农田、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或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搞现代农业或设施为名,在基本农田保护内建设永久性建筑等现象。在政策上,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发展适应市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保持基本农田面积、位置相对稳定,确保面积只增不减。

4、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几年来,我市耕地保持总量动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重视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我市依法开发未利用土地和整治废弃地、砖厂地,把未利用地和闲置地开发为耕地,到目前止,我市开发补充耕地并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确认的补充耕地面积共326.7公顷。去年,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土地开发工作的支持,在横陂镇同升庙整理开发土地290公顷,预计增加耕地面积30.2公顷,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

我市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大,占耕地比例高,淡化了群众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意识。我市是丘陵地区,不少是旱地、望天田、丘陵山坡地,只适宜种植番薯、木薯等旱地作物。即使是水田,还有相当部分是山坑田、浅脚田。为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大部分旱地、山坑田、浅脚田都划入农田基本保护区,群众对此不理解,淡化了农田保护意识。

二是基本农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有冲突,仍然存在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种果、养鱼的情况。《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不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挖塘养鱼破坏耕作层。但是,近几年上级提出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面积调整农业结构,必须改变种植方式,改种产值高的经济作物。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普遍认为种粮食效益不如养鱼、种果,不少群众准备通过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来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素。

三是存在基本农田撂荒现象。我市基本农田撂荒情况不算严重,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基本农田质量差,没有经费投入改善耕地质量。一些山坑田、浅脚田由于地力差,水利设施差,收成难保证,加上前几年粮食价格不高,一些农民干脆弃耕。另外,一些划入农田保护区的旱地,只能种植甘蔗、木薯等旱作物,每亩地年总收入仅200—300元,除人工、肥料等成本外,所剩无几,加上这些地分散在集体组织多个成员手上,不利于大规模耕作,造成弃耕。

二、今后加强农田保护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农田保护工作。要坚持把为发展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农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做好建设用地协调和指导工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深入落实农田保护工作,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确保全市耕地的占补平衡。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日常性的宣传教育,利用“6·25”全国土地日,围绕土地日主题,组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农田保护意识,为依法管理土地、保护农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抓好低产田改造,改善耕地质量和耕作条件,克服撂荒弃耕现象。

合肥市基本农田保护办法 篇5

第八条 在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时,应严格遵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农业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规划要上下衔接,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及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预留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及城镇、村庄等规划建设用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得改变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方式。

第九条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麻生产基地和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条件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城市和独立矿区蔬菜生产基地和拟建设的蔬菜基地;

(四)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用地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五)根据需要予以保护的耕地。

第十条 划入基地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三级。

一级基本农田: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集中连片。一级基本农田长期不得占用。

二级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前不得占用。

三级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较差,产量较低。内不得占用。

全市一级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基本农田总面积的90%。

第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设立保护标志。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到农户,落实到地块。

第十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统一设置的永久性保护志牌上,应详细标定保护面积、等级、期限、四至界限、管理责任人姓名及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档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逐片、块登记造册,编制图表,并向市、县(区)土地管理部门报送以下档案资料: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

(二)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三)村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

(四)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表;

(五)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汇总表;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登记表;

(七)乡(镇)各项建设预留地登记表;

(八)其它有关档案资料。

县(区)土地管理部门向市土地管理部门报送县(区)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以上规划资料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涉及城市规划区的抄送规划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发布《基本农田保护公告》,公告应载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护措施及奖惩制度。

第三章 基本农田建设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有计划地对基本农田的水利、供电、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逐步做到能排能灌,沟、渠、田、林、路配套。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个人应增加对基本农田建设的设入,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应从本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

第十八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基本农田地力变化档案,促进土地使用者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基本农田综合效益,并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第十九条 基本农田的环境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评估,并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四章 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提擅自改变或占用。市、县(区)人民政府应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应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内容包括: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用途、等级、面积;

(二)基本农田保护具体措施;

(三)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四)奖惩事项。

个人或集体承包基本农田的,应在农业承包合同中载明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责任。

第二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耕地改为非耕地;

(二)闲置、荒芜耕地;

(三)建窑、建房、建坟;

(四)擅自挖沙、采石、采矿、取土;

(五)排放污染性的废水、废气,堆放固体废弃物;

(六)向基本农田施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肥料、农药;

(七)毁坏水利排灌设施;

(八)擅自砍伐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护林;

(九)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十)其它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其它建设工程应尽可能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确需占用的,按下列程序申领《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经批准的选址报告及占地范围现状图,向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申请表》及《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意见书》(以下简称《申请表》、《意见书》);

(二)县(区)土地管理部门持《申请表》、《意见书》及拟被征地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含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幅图)报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核;

(三)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土地管理部门,由省土地管理部门颁《许可证》。

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领取《许可证》后,方可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缴纳有关税费外,还必须按下列标准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一)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2倍;

(二)占用二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1倍;

(三)占用三级基本农田的,为征地补偿、补助费用总额的0.5倍;

(四)占用蔬菜基地内的菜地,按照《合肥市蔬菜基地保护条例》的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不再交纳造地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低于造地费的,按造地费标准缴纳。

第二十四条 各县占用基本农田3亩(含3亩)以下的造地费,由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征收,其余的均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征收,收取的费用应及时解缴同级财政专户储存,并定期返还给被征地县(区)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开垦和中低产田改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开展一次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评比活动,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保护基本农田有显著成绩的;

(二)开发复垦后备土地资源作出显著贡献的;

(三)从事基本农田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获得显著成果的。

第二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经批准征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业建设,超过一年未使用的,由市或县(区)土地管理部门按每平方米5-10元的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超过两年未使用的,由市或县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七条 个人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弃耕撂荒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收回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

(一)未经批准或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二)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三)非法买卖或以其它形式转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四)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逾期不归还的。

第二十九条 未办理《许可证》,擅自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批准文件无效,除责令退还非法占用耕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非法占用耕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外,并处每亩500-3000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领导和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擅自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取土、挖砂、建窑、建坟、采矿等严重毁坏耕种条件,以及将基本农田改为非耕地的,责令其限期治理,恢复耕种条件,并按被毁基本农田每平方米10-15元处以罚款。

第三十一条 人为造成基本农田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地力退化责令其限期治理,恢复耕种条件,培肥地力,可并处每亩100-3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造成基本农田损害的,责令责任者赔偿受损害单位或个人的损失,并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故意损坏和擅自移动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可按每块300-500元处以罚款。

第三十四条 基本农田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处罚,除有专门规定外,一律由市或县(区)土地管理部门作出。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浅议洛阳市基本农田保护问题 篇6

关键词:洛阳,基本农田,保护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不断增加、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退化严重等问题, 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一再强调要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1986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1994年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 保护耕地的通知》 (11号文件) ;1998年, 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 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1999年发布新修订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我国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进入90年代, 尤其是1999年1月1日, 为配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实施, 国务院同时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 基本农田定义为“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保命田”、“饭碗田”、“子孙田”, 是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 然而, 我国作为耕地保护重心的基本农田保护形势却不容乐观。200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表明:1997~2005年, 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0.08亿hm2。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 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hm2, 比上年度末净减少30.68万hm2,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267hm2,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总量已逼近1.2亿hm2 (18亿亩) 的红线。

洛阳市在改革开放尤其是河南省政府提出构建中原城市群, 加快发展大城市, 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以来, 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规模也有了较大的扩张, 同时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城市建设对非农用地的需求加大, 导致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害毁损等, 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 深入研究洛阳市基本农田保护问题, 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的新机制, 对确保洛阳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及缓解经济建设与粮食安全的矛盾等方面都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洛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员, 必将迎来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飞跃, 要发展就离不开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 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 必须协调好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关系, 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 实现保障发展与保证粮食安全的“双保双赢”。在此形势下,

研究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 基本农田保护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维持必须的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 保存农业生产力, 尤其是粮食生产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次, 基本农田保护为建立合理基本农田利用模型, 促进基本农田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取得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农产品保证;最后, 基本农田动态管理, 为政府在保护基本农田决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研究区域现状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 横跨黄河中游两岸, 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1市8县6区, 面积15208km2, 市区面积544km2。建成区面积107.69km2, 总人口650万, 城镇人口190万, 市区人口143万。洛阳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 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 约占总面积的86.2%, 国土利用结构为, 耕地占30.8%、园地占0.7%、林地占36.6%、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6.5%、交通用地占1.3%、水域面积占3.9%、未利用地占20.1%。全市耕地保有量为42.34万hm2, 其中基本农田38.82万hm2, 基本农田保护率达91.7%。全市人均耕地680.034㎡, 低于全国及全省人均水平,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2.2 研究区域基本农田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1) 舆论宣传力度不够, 公众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 尽管基本农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也一再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耕地保护问题并未深入人心, 人们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农田, 在次情况下何谈保护?因此, 只有大力开展基层的舆论宣传工作, 才能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性, 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基本农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田、饭碗田。

(2) 土地利用规划的频繁调整严重损害了基本农田保护的严肃性。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时, 多种原因导致规划的超前性不强, 加上近年来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项目多, 用地量大。基本农田保护区虽经过调整划定, 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用地需要。各地凭借行政区划调整, 使大量质量较好的基本农田被占用。虽然在国务院第31号文下发后, 各地已经不存在调整规划占用基本农田, 但是这种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很多乡镇道路、新建宅基地、电网和通信网布线基座、畜牧林果业等均占用基本农田, 这些用地均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3) 特殊用地占用基本农田无法报批, 国土资源部门面临较大压力。《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 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外, 其他非农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但有些特殊用地, 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监狱、火葬场等建设项目要远离城市建成区, 在远郊选址有可能涉及占用基本农田。而上述用地未列入符合法律规定却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非农建设项目, 无法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因此这些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批非常困难, 地方国土资源部门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日益强烈, 在基本农田里种牡丹、杨树、果树、花卉、烟叶、养殖水产, 甚至建设专门的养殖小区、搞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等项目。尽管国家出台了“五不准”等政策, 但是, 农民增收的愿望和地方政府出政绩的愿望是无法控制的。因此, 农业结构调整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基本农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5) 基本农田保护地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虽然在国务院第28号文件和第31号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 要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 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应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 省长、主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起到了作用。但是从调研的三个县 (市) 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众多的考核指标中, 耕地保护指标所占权重过小, 而招商引资、经济增长等指标排在前头, 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二是保护基本农田的经济机制还未建立。对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来说, 落实建设与保护的相关经费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未落实;对于农户来讲, 保护耕地及基本农田还没有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或补助;对于用地者成本而言, 国务院28号文件和31号文件提出的征占基本农田按最高标准征收土地开垦费和征地补偿费的规定各地还未落实, 基本农田的补偿标准与一般耕地还没有区分开来, 也是基本农田被轻易占用的重要原因。

三是各地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执法手段软弱问题。目前在管理体制上, 局领导归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管理, 而基层干部、财务经费都归地方政府管理, 这种半垂直的管理体制, 人员没有管到位, 工作经费受政府控制, 国土资源部门难以做到监管工作到位。同时, 执法手段软弱使本来就难度很大的土地执法难上加难。

(6) 以先进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基本农田保护动态检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 虽然已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 但其成果还未完全应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之中, 另外以GIS、GPRS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基本农田动态监测体系也未建立。

3 完善研究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1)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舆论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基本农田的法制意识。

(2) 科学编制规划, 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

(3) 建立农地保护激励机制, 调动农民保护农田的积极性。

(4) 基本农田保护要由重“数量”向重“数量、质量, 兼顾生态”的转变, 大力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5) 健全体制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6)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7) 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保护中, 合理确定基本农田的数量、空间布局及实现基本农田的分级管理。

(8) 基于GIS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 实现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控。

参考文献

[1]《洛阳市统计年鉴》, 2006.

《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7

【摘 要】基本农田是一国农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于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规划和保护不仅是解决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及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保证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需要。因而,必须要努力构建永久性基本农田规划体系,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

1.基本农田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保护形式,对基本农田的认识和理解必须要提升到永久基本农田的层次上来。通过对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可知,永久性基本农田是在基本农田的范围内,将一些地质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抗灾害能力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的一部分农田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并且对于永久性基本农田还要制定严格的规划和保护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实行永久性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农田保护和划定相协调,从而保障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以及国家对商品粮的供应。

2.基本农田划定

2.1基本农田划定目标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以实现基本农田的合理有效保护为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则应充分体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概念、内涵与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具体目标为:

2.1.1合理确定基本农田面积,实现严格的数量保护

根据区域人口及农业生产状况,预测未来满足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农田数量,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面积以及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合理确定区域实际应该保护的基本农田数量,并确保该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实行严格的农田数量保护。

2.1.2科学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农田的质量要求

在基本农田布局中,应将质量状况好或区位条件优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并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规定的几类特殊耕地划为基本农田。这样才能确保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质量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优质高产农田的目标。

2.2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2.2.1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作为规划对象,这样才不会与总体规划相矛盾,同时以城市规划为参考,了解城市布局,规划基本农田,这样规划的结果才具有稳定性。

2.2.2立足本地土地资源条件和人口状况,从实际出发。

基本农田保护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长期工作。因此,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应立足于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脱离地方实际情况,不可能制定出可行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案,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护基本农田。

2.2.3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基本农田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时应始终围绕该目标,从基本农田面积、质量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来操作,不能单纯地追求面积数量,使规划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基本农田规划的内容

根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如下:全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宏观控制指标,并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确定国家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地方各级政府的基本农由保护规划应根据上一级政府下达的保护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并分解下达至下一级行政区域。

2.4基本农田划定的程序

根据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内容,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基本农田数量确定。首先,根据本级行政区域的人口与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基本农田需求量预测,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面积以及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本级行政区域的实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其次,根据下一级行政区域的人口、耕地、后备资源、建设占地等状况,进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分解,以作为下一级行政区域编制规划时的“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第二步:基本农田空间定位。一般以乡为单位进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的落实,首先对乡内所有耕地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然后将综合条件较优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以确保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具有较好的质量条件,同时进行面积累计,直到累计的面积等于要求保护的基本农田数量,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当然,对于县级以上级别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则不需要执行该步骤。

3.对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发挥规划的控制作用,加强社会的监督管理,探索保护制度和政策创新。

3.1以规划目标确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方向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创新理念,可以考虑“藏粮于地”的思路,即保持一定面积的耕地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 同时对基本农田保护内涵加以扩大,使之既包括现有耕地,又包括具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随市场变化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面积要求,相应调整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加强对优质耕地的保护,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3.2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政府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行政责任主体。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及后续建设和保护,市、镇两级政府要承担起行政责任,要将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年度耕地责任目标考核,由市政府对镇政府实施考核。在划定工作完成以后,还要将永久性基本农田后续保护工作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村、村组与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管理措施、工作目标、奖惩办法以及量化标准,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3以全社会共同监管形成良好监督体系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不仅是一项政府行为。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管、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多关口、网络化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

3.4以先进技术手段保障系统顺利运行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技术层面来看,它涉及规划、建库、使用、维护、更新。要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实现“以图管地”。要在实地确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并落实到土地利用最新现状图上。还要对地块的属性进行调查,评定其利用现状和等级、承包人权利义务内容、保护责任人等,并将属性信息录入数据库,在土地调查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 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做到人机“无缝衔接”。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更新机制。

4.结语

构建一个科学稳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体系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对满足我国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并且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秀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

《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8

条例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报名参加土地估价师考试,条件包括__。

A.取得大专学历且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

B.取得本科学历且从事相关工作满1年

C.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

D.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要求,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E.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要求,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初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2、甲公司出租房屋100平方米,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年租金为110元/平方米,则甲公司每年应缴纳的房产税为元.【2006年考试真题】

A:120 B:132 C:200 D:1320 E:土地

3、反映商业用地的环境质量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环境。

A.社会

B.人文

C.经济

D.地质

4、市场比较法适用的估价对象是具有__的土地。

A.交易性

B.收益性

C.特殊性

D.再开发潜力

5、按照有关居住区规划的技术要求,居住小区中的住宅用地应占小区总用地的比例为.【2004年考试真题】

A:45%--60%

B:50%~60%

C:55%~65%

D:60%~75%

E:土地

6、抵押价格应遵循。

A:替代原则

B:保守原则 C:最有效使用原则

D:补偿原则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7、《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下列关于其条件描述错误的是__。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

B.企业应该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应该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D.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8、建设用地的类别包括__用地。

A.商业

B.工矿仓储

C.农

D.公共设施

E.医疗卫生

9、某宗不动产预计未来第一年的总收益与总费用分别为12万元和7万元,此后分别逐年递增2%和1%,该不动产的还原率为8%,则该不动产的价格为万元。【2002年考试真题】

A:100 B:77 C:63 D:42 E:时间因素

10、下列关于农用地分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准作物指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B: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的,县级分等成果要在本县域范围内可比,省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可比

C:农用地分等中所称的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D:土壤质量越好,自然质量等指数、自然等别越高

E:合法性

11、关于印发《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76号)规定,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属于__。

A.非法转让土地类

B.非法占地类

C.破坏耕地类

D.非法批地类

12、在下列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中,不应计人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

A:购入时支付的运输费

B:购建时交纳的耕地占用税

C:购入时支付的保险费

D:使用期间后发生的利息支出 E:土地

13、耕地占用税的纳税期限为__天。

A.10 B.20 C.30 D.60

14、某宗房地产的总价值为90万元,其中土地价值20万元,通过抵押获得贷款60万元.若投保火灾险,其投保价值最高为万元。

A:30 B:60 C:70 D:90 E:时间因素

15、按照现行分类,下列属于特殊用地的包括__。

A.监教场所用地

B.宗教用地

C.殡葬用地

D.冰川及永久积雪

E.使领馆用地

16、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必须经()批准方可征用。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17、下列因素不是影响地价的个别因素。

A:宗地所在区域环境条件

B:宗地使用限制

C:宗地形状

D:宗地容积率

E:时间因素

18、国有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价由__拟定。

A.国土资源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D.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19、路线价估价法的精度与__密切相关。

A.路线价修正体系与深度指数

B.路线价修正体系与标准宗地

C.路线价与路线价修正体系

D.路线价与标准宗地

20、应用收益现值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预期收益.当预期收益比较稳定时,可以用作为预期年收益。

A:评估期前后若干年的年平均收益 B:某一经济周期各年收益额的折现加权平均值

C:等差时间序列模型的模拟值

D:等比时间序列模型的模拟值

E:土地

21、土地关系是指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人们在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地

C:地与地

D: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

E:35%~50%

22、随时间推移,土地市场的地价水平会有所变化,因此必须进行修正。

A:区位

B:等级

C:价格

D:期日

E:时间因素

23、阿兰索的主要贡献在于:将作为地租的一个核心问题,首次引入区位平衡概念,解决了城市地租计算的理论方法。

A:交通

B:时间

C:距离

D:空间

E:时间因素

24、城市建设的每个项目,每幢建筑都将是百年大计,具有长期性和永久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工作具有。

A:综合性

B:预见性

C:地区性

D:政策性

E:时间因素

25、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小城市用的图纸比例为__。

A.1:10000~1:25000 B.1:5000~1:10000 C.1:25000~1:50000 D.1:50000~1:100000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土地估价是作为__进行土地交易、土地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依据。

A.组织

B.国家

C.个人

D.单位

E.社会团体

2、按所记载的对象,地籍可分为__。

A.城镇地籍

B.农村地籍

C.税收地籍

D.产权地籍

E.多用途地籍

3、动态比率是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某项且不同时期的两项数值的比率,这类比率可分为。

A:相关比率

B:结构比率

C:环比比率

D:定基比率

E:核算比率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__等。

A.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B.土地类型多样,平地多于山地

C.土地质量较差

D.水土资源不平衡

E.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5、根据国土资源部35号令规定,考取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并进入土地估价机构从事土地估价业务,应当经过不少于()年的专业实践,并进行执业登记。经过执业登记的土地估价师方能在土地估价报告上签字,承担法律责任。

A.1 B.2 C.3 D.4

6、定额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是__。

A.定额是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B.定额是组织和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工具

C.定额是微观市场调控的依据

D.定额在实现分配、兼顾效率方面有巨大作用

E.定额在社会公平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7、关于成本逼近法测算中的“土地增值”,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土地增值是土地开发收益

B:土地增值是土地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C:土地增值是土地成本价格与土地增值率的乘积

D:土地增值是土地开发总投资与土地增值率的乘积

E:土地增值是因开发后基础设施增强、土地用途改变、土地权利转移等多种因素带来的

8、剩余法中估算开发商的合理利润的计算基数一般为。

A:不动产的总价

B:预付总资本

C:建筑费专业费

D:房地产售价 E: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9、《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__,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A.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B.产业政策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

D.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

E.当地房地产市场报告

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应当于每年__前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A.9月10日

B.10月31日

C.11月10日

D.12月10日

11、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是的设备。

A:当月交付使用

B:当月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

C:季节性停用

D: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

E:取得开工许可证

1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一般来说有__。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商品自身价格

D.相关商品价格

1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E2008]131号)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

B:中央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C: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让免征营业税,改为超过3年(含3年)转让免征营业税

D: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仍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E:取消城市房地产税

14、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

A: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

B:抵押权登记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C: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D: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E:抵押权未登记的,不予清偿

15、纳税人有__情形之一者,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

A.隐瞒、虚报房地产价格的 B.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C.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又无正当理由的D.购买别墅的

E.购买私人住宅的

16、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

A.政府

B.当事人

C.关系人

D.辅助人

E.保险业监管部门

17、下列关于证券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网络和体系的总和

B: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C:证券市场分为三级

D:证券的交易流通市场称为初级或一级市场

E:证券的发行市场称为二级市场

18、城市规划的作用有。

A:是国家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是城市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保障

D:是国家对城市建设进行微观调控的手段

E:促进城市化

19、甲企业有一宗国有土地,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60 000平方米,其中20 000平方米出租给企业乙企业,用于存放企业乙企业的原材料;在其余的40 000平方米土地上,甲企业建造了一座生产厂房,现企业甲根据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时应以为计税依据。

A:60 000平方米

B:40 000平方米

C:20 000平方米

D:10 000平方米

E:35%~50%

20、立面图的主要功能有。

A:纵观全局

B:显示大门位置

C:显示门窗的形状

D:显示门窗的高度

E:显示建筑物内部的构造关系

21、下列属于线性回归分析基本程序的有。

A:确定自变量

B:确定各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C:判定自变量与各因变量之间关系

D:求解回归参数

E:只有AC正确

22、根据地下水的成因和埋藏条件划分,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是.【2004年考试真题】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所有地下水

E:市政代征用地比例

23、修正概算是由__编制的。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设计单位

D.管理单位

24、一般单纯的土地租赁时,发生的总费用包括。

A:土地税

B:管理费

C:维护费

D:保险费

E:重建费

25、基准地价是__。

A.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B.各类用途土地的区域平均价格

C.现状用途下土地未来地租的价值化

上一篇:理事长办公室工作制度下一篇:日语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