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2024-06-05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通用8篇)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1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争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实践课:实践课安排24个学时。实践课旨在通过思维测试与训练、头脑风暴、专题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成功校友报告会、教学参观、政策导向、沙盘模拟实训等各种实践途径来巩固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三、课程开课学期 大学二年级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及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以下为新锦程提供的课程内容,敬请大家结合我院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开课时间

课时

学分

创业基础

创业基础(上)

二年级上学期 第1周~第11周2时/周 共22时

1分

创业基础(下)

二年级下学期 第1周~第14周

1时/周 共14时

1分

合计

36时 2分

1、“创业基础(上)”推荐课件 周次

课件名称

课时

1~2

◆创业与创业精神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课程纲要:

1、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2、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3、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

4、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课程目标: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课程纲要:

1、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2、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

3、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课程纲要:

1、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

2、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3、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5

◆创业者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了解创业者动机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注重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课程纲要:

1、创业者;

2、创业者素质与能力;

3、创业动机的含义与分类;

4、产生创业动机的驱动因素。

◆创业团队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课程纲要:

1、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

2、创业团队的优劣势分析;

3、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及其后续影响;

4、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和策略;

5、领导创业者的角色与行为策略;

6、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

◆创业机会识别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习得有助于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方式。

课程纲要:

1、创意与机会;

2、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

3、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

4、创业机会的来源;

5、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

6、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

7、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技巧。

◆创业机会评价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有商业潜力和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了解创业机会的评价,掌握创业机会评价的方法。

课程纲要:

1、有价值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

2、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

3、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

4、创业机会评价的技巧和策略。

◆创业风险识别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有风险,但也有规避和防范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机会风险的理性认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课程纲要:

1、机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

2、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3、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4、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5、基于风险估计的创业收益预测。

10~11

◆商业模式开发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商业模式的本质,了解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掌握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的思路,明确开发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课程纲要:

1、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2、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的关系;

3、商业模式因果关系链条的分解;

4、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5、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

合计:22时

2、“创业基础(下)”推荐课件 周次

课件名称

课时

1~2

◆创业资源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差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明确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

课程纲要:

1、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种类;

2、创业资源与一般商业资源的异同;

3、社会资本、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在创业中的作用;

4、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因素;

5、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2

3~4

◆创业融资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创业融资的一般过程。

课程纲要:

1、创业融资分析;

2、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

3、创业融资渠道;

4、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

5~6

◆创业资源管理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整合和有效使用的方法,认识创业资源开发的技巧和策略。课程纲要:

1、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

2、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3、创业资源开发的推进方法。

◆创业计划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准备创业计划的原因,了解做好商业计划所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

课程纲要:

1、创业计划的作用;

2、创业计划的内容;

3、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

4、创业计划中的信息搜集;

5、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8~10

◆撰写与展示创业计划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撰写创业计划的方法,创业计划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创业计划各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

课程纲要:

1、研讨创业构想;

2、分析创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凝练创业计划的执行概要;

4、把创业构想变成文字方案;

5、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技巧。

11~12

◆成立新企业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注册成立新企业的原因,新企业注册的程序与步骤和新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等。认识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基本方式。

课程纲要:

1、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2、企业注册流程;

3、企业注册相关文件的编写;

4、注册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5、新企业选址策略和技巧;

6、新企业的社会认同。

13~14

◆新企业生存管理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创办新企业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及其应对策略,掌握新企业管理的独特性,了解针对新企业的管理重点与行为策略。

课程纲要:

1、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

2、新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

3、新企业成长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4、新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化解。

合计:14时

六、课程考核要求

1、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2、平时成绩由上课考勤(5%)、课堂互动及表现(5%)、完成线上作业(60%)和实践(30%)四部分组成

3、期末成绩为创新研究选题与设计方案、创业设计撰写与设计、创业竞赛等之一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创新创业训练》,校内自编(计划中)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就业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 同时大学生就业指标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与发展, 如何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 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就业模式转化, 就业思路走创新创业之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并且深受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 20世纪80年代,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创业活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 1990年后师生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 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 320亿元, 而硅谷60%以上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和师生创办的。[1]而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 才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偏重于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工作岗位、指导学生如何准备简历、帮助学生总结求职经验等层面, 是一种被动的就业教育模式。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也不是很浓, 加之社会上不能很好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被大学生狭义认为就是开个店当个小老板, 从思想上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真正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 其现实效果不明显。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创办实体的大学生, 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大学生。[2]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教育,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为教育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自主创业与择业, 培养学生洞察社会需求的能力, 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 引导学生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围绕以上项目与内容开展。

三、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 其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 离开平静的港湾, 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素质拓展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 当时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 后来, 以美国人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为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强调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 以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的逐渐推广, 训练目标也由原来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在经济发达国家, 尤其被企业所重视, 是对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 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室内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 使受训者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 开发其心智, 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常见的项目有信任背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 课程中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教学项目。在西方社会早已把素质拓展体验式训练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种载体, 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

四、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特点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是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 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方法新颖性, 在教学方法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 其方法灵活, 载体新颖, 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是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尝试的一个过程。二是课程环节生动性,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课程环节中体现了生动性, 每个课程项目都有历史故事和战争情境作为教学背景, 通过教师现场讲述, 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景, 能很快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情境中的事物。学生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 但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和现场的工具进行思考, 做出反应, 加以解决, 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体验。这对于封闭在书本、课堂里的大学生来讲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更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三是现场体验感悟性, 每个教学课程结束前, 学生要进行体验感悟, 学生从这个课程中体验到什么, 学到什么, 感悟到什么, 关键就是这种心灵的震颤所带来的思索。通过教师的回顾与分析, 学生的分享与体验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在心中生根、发芽、升华, 使学生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收获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的这种感悟性学习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内在精神升华的不足。四是学生个体实用性,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在与人沟通方面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合作意识较薄弱。而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突出的是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从学生个人培养角度讲通过自我挑战和克服困难, 增强了学生的吃苦精神,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团队角度讲就是合理组织和运用好团队中的每一个资源, 团队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科学性。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强调做中学, 学中体会, 体会中总结。侧重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通过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弥补自身的不足, 培养一种良好的与人沟通和团队意识。

五、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传授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外, 更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创新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与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容是一致的, 两者共同特点都是为培养学生具备某种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精神、合作创新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 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素质拓展课程中。正确认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在做中学的观点与素质拓展课程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两者都突出了实践与先行。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教育方法上起到了新颖的作用,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二) 以素质拓展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素质拓展课程内容以围绕创新创业为主线展开, 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体验、感悟、分享三大环节的作用, 以挑战性和趣味性作为课程魅力的展示,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程活动中把创新创业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素质拓展体验式课程有着灵活的教学方式, 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需要调整授课计划。如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需要学生理解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时, 拓展课程可设计信任背摔、过沼泽和有轨电车等项目。如信任背摔从这个传统拓展项目中对学生个人和团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这个项目能使参加的学生明白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项目中个体做得再完美, 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撑和保护, 对个人来说一样是失败的。而对团队来说这时就是一份责任感, 如果团队中的成员不全力以赴, 也很难确保这个项目顺利完成。参加体验的学生不但要挑战自身的心理极限, 同时还要对团队的队员有充分的信任感, 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是创新创业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观念。

六、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助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各种体验式项目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项目中, 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与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概念和内容。这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一样,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身体各种器官都受到一定刺激, 这对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与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

(二)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拓展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学生在素质拓展体式教学中不但能学到创新创业知识, 还可以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分享环节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 加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分享发现他人的优点, 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尊重和真诚的环境中, 学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简单、容易得多, 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体验式教学中每个项目中还带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标性, 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与目标, 加强了学生的任务目标管理的意识。学生在体验项目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分工, 同时对学生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的反馈对帮助建立人际交往是很有效的, 在拓展体验式项目中有些项目学生是需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 通过项目提高学生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保持平和的心态, 挑战自己, 战胜自己, 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七、结语

本文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 探讨与分析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可行性。笔者认为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教学方式,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课程来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和欢迎, 更能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某个理念和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于“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3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职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章从当前中职学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论述了协同创新引领的中职学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探索符合当代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中职学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4-0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习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重要论述,不仅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引,也对中职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起到引领作用。

一、当前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科技人员和中职生及大学生创业。当前,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一是牵头部门较多,但又彼此相互独立,分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学生就业部门、校团委等都会开展创新创业类培训以及比赛,而这些部门面对的参赛或培训对象都是一样的,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重复建设、效率不高,学生往往出现疲于应付的状态。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真正纳入必修课程,大多数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教育的力度以及效果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教育内容并不能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整合分散力量,与时俱进有效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以协同创新引领的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做法

园林专业坚持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谋事要实”。首先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大力支持中职学生创业,形成坚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其次,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动,真正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团日活动、素质拓展的主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将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将党中央关于创新创业的最新指导精神解读给学生,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第三、定期举办中职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学生创业计划书评比、创业金点子收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有创业想法以及计划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开展实践的舞台。第四、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服务。目前学校已经有多位青年教师取得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证书,一位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类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业。第五、注重发挥优秀创业校友的榜样作用。邀请已经毕业的、在创业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校友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将创业典型校友的事迹进行推送,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实现创业。营造创新交流、创新社团建设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创新创业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和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的一部分。第六,积极鼓励中职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实践,例如我的创新创业体悟交流活动等,依托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心理训练”、“创业计划研讨”和“创业实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素质。

三、协同创新引领的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园林专业坚持将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全过程,努力探索符合当代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以专业为依托,学以致用,开展专业实践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给予资助并帮助学生开展实施。形成专业选题、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设计方案、方案讨论、方案评审、开展实施、撰写论文、成绩评定、交流总结等多环节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流程。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不再仅仅是辅导员老师的职责,而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共同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专业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等环节,更需要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丰富当代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打造具有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研究优势的创新创业团队。

四、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1.加强学校与多方合作,强化“协同育人”

积极推进政府、高校、社会多方合作,获得政府支持、社会关爱、企业协助,努力创设“校府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校协同”的育人环境,积极探索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就大学生专业实践、大学生就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教师行业挂职锻炼、行业专家选聘、众创空间建设、创业孵化八方合作的“8C协同”育人模式(C即Cooperation,合作),互惠双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建设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构建“校内专职+校内兼职+校外兼职”三位一体的师资结构体系,建设支撑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第一,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面向全校教师,公开选聘创新创业教育兼職教师,组成专兼职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教学、创业研究、项目指导等各项工作。第二,组建外聘专家团队。聘请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政策专家、风险投资人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五、结语

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共享全球最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网络平台上“中国创业学院”系列课程等网络资源,与行业企业工程师建立线上合作模式,丰富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4

【摘 要】以《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拼布艺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提出《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思路。并分析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阐述《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拼布艺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划分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约定俗成地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毕业以后主要有就业、考研与出国等选择。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与毕业后的就业基本没有太多的联系,更谈不上良好的衔接。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学生凤毛菱角,显然这是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教育等同的位置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1]。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目前“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发展。其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特征,因此,强化以拼布艺术创作等为主的相关课程建设,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拼布艺术发展现状

拼布一词.英文为patchwork.朗文英汉词典对patchwork的解释为:“缝缀起来形状各异的杂色布片[2]。拼布也叫布艺拼贴,通常是把零碎的布块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构图拼接而成,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性的缝制艺术。拼布艺术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既可以制作实用性的物品,如:服装、服饰配件、手提袋、零钱荷包、抱枕、围裙及家居纺织用品等,又可以设计制作成纯欣赏性的艺术品,如拼布的壁挂、画作等,作为室内装饰性物品来观赏。

近年来,拼布艺术风行全球,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将拼布技艺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追求拼缝艺术原创设计。且拼布工艺由最初的纯手工逐渐转变为与现代的绗缝技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日本、韩国、台湾及中国内陆等地,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十世纪初拼布艺术传引至日本,现代的日本妇女不但喜欢拼缝,而且将其列为艺术与家居生活的装饰表现,将此复古情怀展现于社会、人文、艺术及家庭生活中。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拼布的专业杂志,并有专门销售拼布相关材料的商店。还有开办专业教授拼布课程的培训班,在日本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一门人人可学的文化艺术课程。

后期的拼布艺术也逐渐流入中国市场,先在台湾地区兴起,后来在内陆迅速传播,很快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妇女、朋友闲暇娱乐的艺术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一。台湾的拼布课程主要分为普通班和高级班。普通班是短期班,主要是认识拼布的各专业术语、拼布工具、布料的选择、布料拼接的技巧与针法等,还有一些日常用品的缝制创作,如抱枕、手提袋、零钱包等,短期即可见成效,结业时还颁发国际认可证书。而高级班则是长期的,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学习,除了拼缝技巧,图形的制图等要求外,配色及设计创作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事实上现代拼布艺术只是我国万千传统手工布艺中的一种,早期小孩子穿的百纳衣,盖的百纳被,及其水田衣,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贴布绣等都是拼布的表现手法。作为拼布起源地之一的中国大陆,中华拼布曾一段时期流失而默默无闻,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不予重视。大量的外来拼布工艺进入中国,甚至有将中国拼布认为是由欧洲传入的误判。正是因为这项技艺在国内曾一段时期流失,没有被广泛的推广和传播,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现今,中华拼布艺术又属于起步阶段,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创办拼布工作室,多次举办国际拼布艺术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拼布艺术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的学习拼布技艺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课程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2.1 课程特色

2.1.1 拼布艺术的取材来源非常广泛

主要利用服装制作过程中所

生的边角面辅料来制作出各种饰品。根据不同布料的不同花纹及材质,我们可以设计制作出各种图案的小物品。这是对布料的一种充分利用,也是对布料本身一种更好的开发。通过碎布拼缝,将原本不被重视的废布料成为一种 “美”的产品。

2.1.2 拼布艺术具有很大的创意空间

拼布艺术所具有的清闲的制作情趣,独特的审美趣味,都能够使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1.3 拼布艺术具有很强的原创性

拼布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原创的拼布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传载的不止是一种物质性,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共鸣。

2.1.4 拼布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运用拼布艺术手法去创作,利用废弃布料去创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变废为宝”的观念。

2.1.5 课程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该课程无高深的理论知识,要求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深受学生欢迎,为专业课融入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2.2 教改目的

2.2.1 《拼布艺术》课程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学生课外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业方向。培养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将知识型传授转化为创新创业类实践,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2.2 构建较完善可行的《拼布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案设计,为艺术设计类及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利用以“创新”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设计能力与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2.2.3 同时促进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教育得到延伸,使创意设计与行业及社会消费终端结合,使创意课程与商业信息进行交流碰撞,从而不断推动着创业教育在市场上的实践与升值,实现部分优秀学生的优先就业。

2.3 教改意义

2.3.1 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与渗透

通过本项目改革使得创业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行为,与专业教育有机相融。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2.3.2 改善学生学习导向

改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中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市场需求导向和学以致用的营销导向。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3.3 改变学生依托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使学生在专业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专业支撑。

2.3.4 加强产学结合,促进学生作品走向市场,融入市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3.1 创新创业教改

3.1.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改革。如:大学生创业项目校企对接恳谈会,通过作品展示与当面洽谈的方式促成产学研项目的深度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大学生,教师与企业三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也进一步推进“项目进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3.1.2 拼布艺术符合低碳生活和环保时尚要求

传统拼布艺术文化被现代生活方式选择与改造,可以是勤俭节约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开拓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途径[3]。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从废旧材料的拆解、边角余料的重拼再创中寻找灵感,发现其利用价值,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行低碳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也成为服装设计师一个新的设计理念,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多样、别致的服装造型和装饰变化。《拼布艺术》课程可与工艺课程相结合,便可利用工艺课程剩余的边角料来进行创作,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3.1.3 学生可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提高他们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

3.1.4 基于“专业-创业-学业”互动机制下的教学改革研究。建立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市场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

1)《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设计与文化融合,凝练“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职业素质 [4]。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增加《拼布艺术》实践课程,目的就在于通过更多更全方面的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艺工结合的新型人才。围绕专业特色与定位,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并与校企联合,以及课外实践项目结合,由浅入深。

2)《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正切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工结合”的培养目标。《拼布艺术》课程自开课以来,我们多次举办展览,如:应邀参加温州市举办的国际时尚消费展,师生自行组织的校园课程展,深受社会市民和在校师生的欢迎,且企业也有合作意向,希望与我们团队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学生便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可以成立工作室,也可以开办培训班等形式,这样不仅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

3.2 具体实施方案

3.2.1 以研究方案为基础,完成课程教学的组织调整,把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融入课程教学

先尝试以专业任选课开设《拼布艺术》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在20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已经将《拼布艺术》作为专业任选课,并于2014年3月开始成功面向全校开设两轮公共选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新鲜感十足,对这种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非常认真,创意思维和创业理念大大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更紧密的与企业和市场接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1)修订教学大纲,完成考核内容的修订。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多次修订,由于专业任选课与公共选修课教学对象不同,因此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分配上,根据第一轮的经验,感觉实践课时偏少,学生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又将实践课时比例适当增加。课程内容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

2)课程考核评分方法的修订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能独立进行设计与创作。在常规的评分标准基础之上,将学生作品是否参展、销售等形式也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程为确保成绩认定的客观性,对学生设计作品评价由2~3位教师评定。

3.2.2 按项目前期确定的教学方案和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革,并对课程改革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方案

3.2.3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融入创业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调研工作,并且随着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估。深入调研拼布艺术作品的市场情况,通过学生撰写课程学习体会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此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论证研究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2.4 定期组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本行业创业者、资深人士来我院开展讲座与实践操作,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为学生介绍关于拼布艺术的最新信息,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程组成员定期出去培训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堂

同时,通过开展学生作品展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并从中获得作品展示的成就感。这也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2014年10月参加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展,学生的作品以展览并销售的形式展出,把学生的作品向社会展示,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同时学生作品受到市民欢迎,展位前人流挤挤,部分作品出售,学生们还获取一定的利益回报,学生的成就感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3.2.5 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策划创业计划类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实践等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并且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等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理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拼布艺术》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一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思维,二是围绕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实践和创业精神的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5

摘要:教学改革根本,在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文章以湖南城市学院《园林树木学》课程为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专业目标,设置了课程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整个项目实践。教改实践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项目教学法;创新创业能力

1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项目时间:贯穿园林树木学教学过程。课程项目:益阳市园林绿化树木的资源调查及应用分析。以“益阳市园林绿化树木的资源调查及应用分析”为总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课程内容紧紧围绕该项目开展,对益阳市主要的园林绿化树木资源进行调查及应用分析,以益阳市主要的园林绿化现状作为案例引入,对益阳市城市的绿化提出问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并为存在的问题出具可行的改革方案,实现教学目标。园林树木学课程,分为总项目和5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从项目分组、任务、实施项目到项目完成,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均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性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师尝试运用“启发”和“引导”,为学生的主题研究和开放性的研究活动开辟新的空间[2-3]。

1.1子项目一:“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根据园林树木分类,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整理和巩固;根据植物形态特征,总结出园林树木识别的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鉴定树木种类,认识不同树木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合理栽培和配置园林树木,增强学习兴趣。

1.2子项目二:“校园园林树木识别卡制作”制作园林树木资源的调查卡和统计表。安排各组学生调查树种,记录树种,并制作统计表。统计表必须有纸质和电子文件。最后,老师举行一次讨论会。讨论的主要内容,即调查中不熟悉树木的种类、树冠形状、干形、种植方式和应用功能。通过观察、记录、巩固和咨询,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写出校园观赏树种的识别特征的调查报告和对校园树种挂牌。制作挂牌和标本,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增强其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1.3子项目三:“小区园林树木配置”老师组织学生到小区调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调查和测量树木,以提高学生对树种的认识和不同的种植方法和配置方法。然后,增加小规模科研任务,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自行设计,营造独特的植物景观,提高学生对园林树木的综合认知和创新应用能力。这个过程,学生不仅熟练了园林树木的分类、树种识别、树木的生物学特性与观赏价值等知识,而且又掌握了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了解园林树木的配置方法与原则,提高了学生综合利用园林树木建设园林的能力。

1.4子项目四:“公园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及应用分析”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秀峰公园园林树木实践调查,并对秀峰公园提出绿色改造的建设性意见。通过项目计划的实施,调查和讨论的内容从树种转变为种类习性、植物景观配置和功能应用,引导学生对公园园林绿化树种种类、园林应用与植物配置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秀峰公园绿化改造的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子项目五:“访秋季园林树木”在十月至十一月,以“访秋季园林树木”作为项目子课题设计。调查前,老师进行园林树木秋色叶树种专题介绍,通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共享,提高学生学习园林树木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园林树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对诸树种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后,再把学生带到公园实地观察。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合作记录各类型绿地彩色叶树种开花、结果、彩色叶树种的特征,并根据记录的特征查阅并填写开花、结果、彩色叶树种的名称,学会观察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景观特征,掌握秋季园林树种的观赏特征,并能熟练地识别具有季相变化的秋色叶树种,进而增强对各树种的感性认知,取得知行融合效果。

2结论

传统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偏重对知识内容的.传授,注重对园林树木理论知识的挖掘,忽视了园林树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课程教学与风景园林岗位职业能力明显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改革实践启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打破按书就教的授课方式,改革教学实习方式与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变单纯的被动学习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教学由“灌输式”改为“启发式”和“引导式”,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项目教学法正是源自此宗旨的一个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园林树木学》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和学生的团队精神,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体验到探索、发现和创新的乐趣,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晓丽.项目教学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10):208-209.

[2]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0(1):2-5.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6

摘要: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校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也开始贯彻创新思维理念与创业指导,努力构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本文针对电子商务教学,解读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探讨了紧贴创新思维和创业指导方向的实行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思维;创业指导

一、简述电子商务

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并从社会生活领域逐渐转向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完成地区、国际的经贸交流已经不是一个难以达成的目标。新型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众多高校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开始基于我国产业转型的大环境针对性地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力求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能够紧跟互联网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希望在未来的新时代给中国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3]。

二、电子商务教学现况

近几年高等院校中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方案也在不断地革新中,开始转变自身旧的教学理念,极力地贴近为社会需求,培养基于社会创新创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一)课程没有系统规划

很多高校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时,对于学生的整体培养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体系,设置课程缺乏连续性。导致了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对上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不仅没有巩固性,甚至还会产生理念上的冲突,造成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达不到院校提升商务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

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课堂中,都缺乏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例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商务作为紧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学科,在课堂中尚且不能通过互联网生动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还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知识点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极大制约了学生未来在电子商务的实战能力。

(三)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性

目前院校中组织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活动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理论教学,没有联合创新创业企业共同办学。这其中有多种客观因素需要协调,但是院校主观不够主动,缺少对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和路径的探索,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培养创新思维在电子商务教学的实际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在革新中暴露了包括教学缺乏实践性创新性,不能发展学生综合潜能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问题带来的弊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而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为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引领学校对电子商务课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更是有效解决教学普遍缺乏实践性创新性治本方案。在国家新课改的要求下通过创新思维的引导,高校课堂使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建立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的衡量标准,进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是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教育方针的做法[1]。

其次,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利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会对知识内容自主探究,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逐渐掌握电子商务知识的实践方法。为辅助学生在创业后就业指明路线,借此机会也改善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领域方面发展的不利现状,努力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探索电子商务教学创业之路

(一)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其专业具有实践性,又要求理论的先进性,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科学而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使两部分教学过程能够相互推动、相互促进[3]。学校方面应该按照学生创业实践的整体需求,梳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训,推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拓展练习,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的感知和了解,加强学生网络创业能力的锻炼,提高互联网的敏感程度的运用电商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电商认知

电子商务的基础就是互联网,所以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也要时刻保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出互联网教学的特点,对互联网丰富资源的利用只是凤毛麟角。这种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创新思维进行改革。学校应该搭建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们提供接触电子商务实践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教学实践来模拟真实市场环境下电子商务完整的操作过程,尝试解决真实市场环境下的难题。这种模拟环境下的锻炼,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思维培养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电子商务创新活动,为学生设定创新创业的发展发现,并时刻关注组织情况和执行环节。电子商务创新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十分巨大的帮助,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强化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组织活动,还能营造起校园内创业的氛围,激起更多学生的创新热情。比如在校园内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设定比赛的规则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也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创业形式。

总结:

本文分析并探讨了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创新理念的融入和创业的指导方案。在未来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投入社会的自主创业过程中时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总而言之,学校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在创新理念下快速完成创业指导为方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在全国经济的大发展环境下,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篇7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述评

国外创业教育和相关课程教育起步早, 发展快,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尤其已应用成熟的MBA案例教学法在全球都具有知名度。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 使其教育方法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特点, 教学方法多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形式灵活多样。而作为以国家资助为主的英国高等经管类专业教育, 虽比美国显现出一定的传统性特点, 但也形成了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演讲、角色扮演”等诸多方法为主的有效教学方法, 尤其近几年来, 更重视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更多的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和创业实践。自20世纪七十年代始, 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在西方迅猛发展, 形成了诸多成果, 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第一款, 艾雪黎 (英国学者-B.J.Ashley) 等人根据帕森斯社会体系的观点提出的三种互动教学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第二款, 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互动类型: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这些成果都已经应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诸多新成果逐步被应用于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中, 更强调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学理念的深入, 使得国外的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创业的特质。

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在近年来才得以迅速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等基础问题的研究。但已有成果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体系, 仍存在许多争论, 从而使基于以上问题解决后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同时考察, 各高校已经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看, 开设课程多为《创业教育》、《创业管理》等基础知识的普及课, 《创业融资》这样专业性特点较明显的课程开设的较少, 也使得关于《创业融资》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处于空白状态。已有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更多的集中于创业通识课程的探讨, 主要以实务研究为主, 重点研究某种教学方法或某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此, 国内研究成果普遍呈现个案研究, 注重个别方法的探讨和推广, 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完整研究成果, 也没有《创业融资》课程的系统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

从国内外研究总体情况而言, 《创业融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在目前尚属空白。

二、《创业融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而不同课程内容体系和培养能力目标的差异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提出差异化要求。因此, 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课程内容体系、培养能力目标与不同教学方法二者之间进行匹配和权衡;其次,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于理论教学的开展, 教学方法也集中于理论教学。而《创业融资》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强调团队协作的突出特点客观上要求更多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 在《创业融资》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体系构建时, 我们突破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的传统模式, 强调实践教学内容, 将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类进行相应方法体系的搭建。

由于《创业融资》课程教学内容既有涉及财务领域的专业知识, 也有生活中常见知识的介绍, 因此课程内容难易差距显著。为此, 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创业融资》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客观上要求明确界定《创业融资》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构建《创业融资》内容体系。

(一) 《创业融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创业融资》课程教学目标应为:通过系统的创业融资理论学习, 让选修学生系统掌握创业融资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创业案例讨论分析及实训活动, 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创业融资技能的训练和形成。

(二) 《创业融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创业资金运作规律, 《创业融资》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为创业融资概述, 重点阐述创业融资概念、特点、原则、渠道等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为创业融资资金需求测算方法的介绍;第三部分为不同融资渠道的具体融资方式和手段。

(三) 《创业融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课程内容特点和能力培养目标入手, 分析发现: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而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因此, 从能力培养目标而言, 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体系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此外, 不同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 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相同, 客观上要求应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创业融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应以能力培养目标为标准, 根据不同能力需求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课堂教学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这一教学方法体系实际应用时, 需要教师首先对《创业融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将不同教学内容按照不同能力培养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 从而确定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差异对教学方法有不同要求的难题, 初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匹配和科学应用。当然, 以上体系的构建仍有考虑不周之处, 如能力培养目标是否全面, 这将是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 1992.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 1997.1.

[4]华洪珍.论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8

摘 要:全面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TU244.3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1.创新与创业的定义

"创新"(Innovation)的观念最早是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者熊彼德所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将"创新"定义为"将新的概念透过新产品、新制程、以及新的服务方式实现到市场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的一种过程。"

"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者"称为"企业家",把"创业"视为"创办

----------------------

自己的企业",这是国际上对创业的最普遍的理解。而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事业,与此相应,就是把"创业者"视为开创事业的人。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暴利,是奉献与无私[1]。

2.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对其内涵的阐释类型繁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内容: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創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2]。在此,笔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体现,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辨证统一体[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长于理论,重于系统,讲求"专业"。高校沿袭了几十年的专业教育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单一,重知识而轻心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高校顺时而变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的不同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不仅其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要,而且其课程的选择及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围绕着职业的需求[4]。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还处于零星摸索状态,所开设的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多被设置成选修课,并且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内容也仅以入门知识为主,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社会,缺乏工作和创业经历,这就需要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是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其实质是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大学生要进行创新,不仅需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和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构思的思维,一种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技法把创新思维变成现实的技能,更需要有一种积极探索,勇于挑战,不屈不挠地把自己的构思付诸实施的精神和人格。

2.构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应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把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构建起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专业实验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基地"体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开辟创新创业论坛、开设"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系列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SYB、KAB、创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创业实战,提升大学生实战能力;通过设立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种子基金等[5]。

3.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优化师资结构,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一方面要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6]。

参考文献:

[1] 赵 伟.开发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协同关系[J].《经济师》.2006、5

[2] 方明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3] 李海燕.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营造[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4] 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

[5] 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上一篇:作文辅助下一篇:祭父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