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档案

2024-08-14

技术档案(精选10篇)

技术档案 篇1

文书档案整理技术

主讲人 :路光文 2011年8月 前 言

依据国家档案局2000年12月6日发布、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归档文件整理归则》和经2006年9月19日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8号令)的规定与要求,让大家对新的文书档案整理规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整理技术,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向大家具体介绍文书档案收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装橱的整理方法与技术。

一、收集

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与完整,是进行档案整理的基础和前提。

1、收集工作的存在问题

(1)归档的范围不够科学,“该收的没收,不该收的一大堆”;

(2)外来的文件中宏观的、普发的、重复的文件较多,而本单位的、具体的文件不突出;

(3)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2、收集工作的遵循原则

(1)坚持“以我要为主” 的 “职能 ”原则;

(2)坚持“突出反映本单位”的“工作特色”原则。

3、收集工作的简易方法

(1)收文——与本单位人和事有关、需贯彻执行的职能业务文件要重点归档;

(2)发文——要全部归档;

(3)帐外文件——本单位非红字头文件要注重归档。

(4)电子文件——必须打印纸质载体同时归档。

附件1: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1)上级、同级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2)本机关: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3)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4)其他方面:对本机关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附件2:文件材料不归档范围

(1)上级机关: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不需办理的)

(2)同级机关: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不需执行的)

(3)本机关: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 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临时、重份的)

(4)下级机关: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

。(供

阅的)

二、装订

 归档文件应以“件”为单位装订;  “件”是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  一般以每自然件为一件。

1.界定“件”的范围

(1)正本与定稿为一件;(2)正文与附件为一件;(3)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4)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5)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6)文件签批单与正文为一件;

(7)会议记录、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

(8)一个事由紧密联系的相关文件可为一件;

(9)汉文本与少数民族文本为一件;

(10)中文本与外文本为一件。2.确定装订顺序

(1)正本在前,定稿在后;(2)正文在前, 附件在后;(3)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4)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5)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6)文件签批单在前,正文在后;

(7)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

(8)文本在前,图表在后;

(9)汉文本在前,少数民族文本在后;

(10)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3.装订方式和要求

(1)去金属物。永久、30年的档案装订前要求去掉金属物(短期保存的档案、精装或平装等书本式的档案材料除外),10年的档案不要求。

(2)装订位臵。永久、30年档案要在左侧装订,10年档案不作要求,但要确保档案安全。应当注意:如左侧装订线内有图文, 无需贴边,可在左上角装订,若左上角仍有图文,也可在其它方便位臵装订。

(3)对齐方式。左侧装订的文件一般应对齐左、下侧;左上角装订的文件应对齐左、上侧。

(4)装订材料。文件装订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一般使用白线装订或无酸浆糊粘贴。

(5)装订要求:装订要结实美观,无掉页压字等现象。

三、分类

 分类就是指全宗内归档文件的实体分类。我们所说的 实体,就是指文件。

 将归档文件按其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的异同,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构成有机体系的过程就叫做分类。

1、确定分类方法

(1)基本分类法:分类方法通常有—分类法、机构(问题)分类法、保管期限分类法。

(2)复试分类法:在实际工作中,单纯采用一种分类方法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 可将上述3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 , 实行三级或二级分类,即“复试分类法”。

我们推荐使用以下分类方法

(1)三级分类法:即“--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机构(问题)可以任选其一,我们建议选择“问题”,即使用“—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这种分类法适用于“工作职能复杂、机构规模较大、文件数量较多”的单位。

(2)二级分类法:即“--保管期限”

分类法。这种分类法适用于“工作职能简单、机构规模较小、文件数量较少”的单位。

2、制定分类方案

要在分类方法确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 分类方案,而且在一定阶段保持稳定不变。

(1)三级分类方案:

XXXX年—党群工作—永久、30年、10年

行政综合—永久、30年、10年 业务管理—永久、30年、10年(2)二级分类方案: XXXX年—永久 30年 10年

3、文件实体分类

应依据选定的分类方法和制定的分类 方案,对已经装订的文件材料进行分类。(1)分

根据文件形成的时间,将不同时间形成的文件按照分开。严禁将不同的文件混在一起。分应注意以下 情况:

第一、按照文件签发日期归入文件形成的,而不是归入文件内容针对的;

第二、跨召开的会议文件,归入闭会;

第三、跨处理的案件文件,归入结案;

第四、跨的工作项目文件,可归入项目结束,也可分归档;

第五、跨形成的会议记录本,归入结束;

第六、两份文件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件时,应以装订在前面的文件日期为准,归入前面文件所属的。(2)分问题

在三级分类方法中,按照分类方案二级类目所设臵的问 题,根据文件所涉及的内容按问题分开。二级分类方法不涉 及分问题。

第一、正常情况下,文件材料应归入其内容所涉及的问 题类目中;第二、同一文件涉及两个以上问题时,应归入主要问 题类目中;

第三、综合性工作、综合性会议形成的文件,应归入行 政类或行政综合类;

第四、专题性工作、专题性会议形成的文件,应归入相 应的问题类目中;

第五、外来文件,应根据其内容所针对的问题,归入相 应的问题类目中。(3)分期限

 按照本单位《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根据文件的利用价值,准确判定每份文件的保管期限,将同一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分开,严禁将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混在一起。

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

年、10年”三种。

10年:1--10年 30年:11—30年

永久:30年以上

四、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保管期限)内,按事由结合重要程度、内容、属性、时间等进行排列。

1、排列的原则 原则一

党务前,行政后; 综合前,专题后; 重要前,次要后; 文字前,图表后。

原则二

事由同,要集中; 问题近,应靠拢; 属性通,不分离; 早放首,晚在尾。

2、排列的方法

(1)按“保管期限“排列。将同一保管期限内的归档 文件排在一起。

(2)按“事由”排列。将同一事由的相关文件集中排 列。

(3)按“时间”排列。同一事由内或不同事由间的归 档文件,应按时间先后排列。

(4)按“重要程度”排列。同一事由内或不同事由间 的归档文件,应按重要程度排列。(5)按“内容”排列。将相同内容的文件集中,综合 性的文件排在前,专题性的文件排在后。

(6)按“相同属性”排列。将机构成立、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干部调动、工资调整、会议文件、工程项目、内部刊物、统计报表、简报信息等集中排列。

五、编号

编号是对每一份归档文件进行盖章和编号。

1、盖印归档章

(1)归档章位臵:归档章应加盖在每份归档文件首页上方居中的空白位臵。

如没有空白处或不便盖章时,也可将收发文签移至首页或在首页前附加空白纸盖章。

(2)归档章式样:

2、填写归档章

(1)全宗号:填写县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的代号,没有的可不填。

(2):要求以4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 填写文件分类所属(跨形成的文件应归入办结年 , 标时也应标办结 , 如 1999年下发的会议通知放在 2000年会议召开一并整理时 , 在一栏中一定要填 “2000”, 而不能按文件形成 “填写 ”1999"。(3)保管期限:填写归档文件具体的保管期限, 即“永久”、“30年”、“10年”。

(4)机构(问题):此项为可选项,三级分类必填,二级分类不填。(续)

(5)页数:填写该份文件总页数,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如二份文件(正文与附件、正件与定稿等)不止一个流水号时 , 可将文件各部分的页数相加; 如文件页码不全或无页码时, 应在有文字内容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重新标编页。(6)室编件号:在同一期限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流水标注室编件号。

(7)馆编件号:文件整理归档阶段不需编写。

(8)盒号:室藏档案数量很大的单位为了方便存取、倒架、统计等工作 , 可将档案盒流水编号,标于盒脊和归档章内。一般单位可不填写。

归档章填写式样

六、编目

编目就是编制《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1、编制《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 归档文件应按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

序,逐件编制《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内容包括:

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填写方法

(1)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2)责任者:填写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填写责任者一般应使用全称或通用简称并注明级别(如“国家档案局”、“县档案局”,不能使用“国家局”、“本局”等简称);联合发文一般应将所有责任者照实抄录,责任者过多 时可适当省略,但立档单位是责任者的必须抄录。

(3)文号:填写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如“国档发[2008]18号”)。(续)

(4)题名:一般填写原文件标题。文件没题名或题名不完整的,除原题名照抄外,还应根据文件内容重新拟写或补充题名,并加“[ ]”号。

(5)日期:填写文件的形成时间,用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8年4月16日,应填写20030416)。(6)页数:填写每一件归档文件的实际有效页数。

(7)备注:填写归档文件需补充和说明的情况(如文件缺损、修改、移出、销毁、插入等)。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写填式样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2、装订《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归档文件目录》应单独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

(1)装订目录:目录成册的方式视文件多少和利用需要而定,可与分类方案一致,一个流水号一本;也可一种期限一年一本或数年一本;或三种期限一年合订一本等等 , 不同流水号间以口取纸或在表格右上方加注的方式来区分或设总目录。

(2)填写封面:内容包括:全宗名称、、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其中全宗名称填写立档单位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 其它项目视目录成册方式选择填写。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封面式样

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全宗名称:平泉县档案史志局

全 宗 号:13 年 度:2001--2010 保管期限:永久

机构问题:

七、装盒

装盒是文书档案归档文件整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 包括文件装盒和填写备考表、盖印盒脊及封面等内容。

1、文件装盒(1)将最低一级类目(保管期限)中的全部归档文件按件号顺序依次装盒;

(2)第一盒装满后顺次装入下一盒;(3)同一事由的文件不必特意装入同一盒内;(4)不同类别的文件应装入不同盒中。即不同、不同期限的文件不应装入同一盒中 ; 按机构(问题)分类时 , 不同机构(问题)的文件不应装入同一盒中。

二级分类装盒方法示意图一 二级分类装盒方法示意图二 三级分类装盒方法示意图一 三级分类装盒方法示意图二 三级分类装盒方法示意图三

2、填写备考表

档案盒内应附备考表,臵于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文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同时填写检查人、整理人、整理时间。

(1)备考表: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2)整理人:填写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3)检查人:填写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 员姓名;

(4)整理时间:填写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盒内备考表填写式样

3、盖印封面与盒脊(1)盖印封面: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明全宗名称(如“中国共产党平泉县委员会办公室”盖印“中共平泉县委办公室”)。

(2)盖印档号:盒脊各检索项包括全宗号、、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起止件号和盒号等。各项目的填写要求与归档 章相同。盖印档案盒封面盒脊式样

八、装橱

 按照档案分类方法和目录装订方式,将已经整理好的文书档案按次序进行装橱上架。

 不同的分类方法和不同的目录装订形式,其档案上架装橱的方式也不一样。

 二级分类上架装橱的方式如下:

1、文书档案上架装橱方式一(期限—法)

2、文书档案上架装橱方式二(—期限法)结束语

今天,向大家介绍了文书档案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和上架装橱等方面的整理技术。有不妥之处,敬请档案同仁校正。谢谢大家!

技术档案 篇2

1. 目前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载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数字档案信息主要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这种数字化的档案主要被记载在相应的载体上, 比如光盘和磁带等。这些载体相较于纸质载体来说, 更加容易受到侵蚀和损害, 其即使在理想化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寿命依然不长。而且数字档案信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出现缺失的情况, 这样就无法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1.2 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是档案利用者对于数字档案的主要要求。而数字档案的存储信息相较于传统档案来说要更多, 其中包括各个方面的信息内容, 这些数字档案信息在经过详细的整理后, 就能够对档案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就目前我国档案馆的数字档案信息来说, 相关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数字档案信息的时候, 并没有严格的对信息进行筛选, 在工作上也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 收集的信息并不全面, 没有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校对和核验,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并不具备较强的可靠性, 而且没有及时的进行存储,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性下降。

1.3 保存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对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时候, 通常都需要借用到一些软件和硬件, 虽然档案馆类型有所不同, 但是软硬件的要求却相同。然而, 我国很多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系统只能够针对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处理, 而且很多的数字档案信息保存载体上也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应用的寿命相对较短, 这就使得软件和硬件的应用存在问题。同时, 就以保存形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将传统的档案信息保存形式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形式的过程中, 所应用的存储技术载体相对复杂, 转化的过程也相对繁琐, 而且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所消耗的成本费用也相对较高。

2. 应对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问题的措施

2.1 存储载体。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对于载体的要求相对较高, 要想使得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 就需要合理的采取合理的措施, 尽可能的提高载体的稳定性, 使得载体的寿命可以延长至10 年以上, 并且很多的研究学者开始针对数字档案信息载体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缩微胶片, 其信息保存的寿命可以达到300 年之久, 是目前档案馆最为青睐的一种载体。而美国还研发出一种具有更高密度的保存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应用粒子来对信息进行存储记录到相应的材料上, 数字档案信息在光盘上被设定为只读, 而且这种技术具有极大的容量, 但是成本费用却只需要传统光盘的50%,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型而高效的保存技术将会不断的出现, 从而使得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更为理想化的存储。

2.2 迁移技术。目前, 部分档案馆中开始利用反向兼容技术进行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这种技术的应用, 对于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所谓的方向兼容就是合理的利用新的软件来代替老就的系统, 进行数据的读取, 在数据读取的过程中, 并不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简化了数据应用存储的步骤, 有效的防止了信息丢失情况的出现。

虽然反向兼容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 反向兼容智能够对兼容到前两代的功能, 但是软件以及硬件的升级换代最长时间为一年半, 而在经过了多年之后, 较早的一些数字档案信息就无法利用现今的软硬件进行读取, 而迁移技术的应用, 则能够很好的弥补反向兼容技术应用上的不足。档案馆在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过程中, 会有着诸多的选择项, 其可以保存原始记录的复件, 也可以保存相应的功能, 同时可对一些不需要的细节进行过滤。这样有选择性的存储, 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的质量, 也可以使得档案信息利用人员能够更快更方便的找到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 并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与原始的档案信息之间没有较大的差距。

2.3 转换技术。要想使档案馆大规模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工作变得切实可行,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更快、更低廉和效果更好的转换技术。转换技术的提高可以解决混合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保存与利用的问题, 使档案馆将某些格式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在稳定性好的载体上, 然后再按需要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于分析和再利用。

结语

总之, 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就不但需要各级各类档案馆千方百计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而且需要档案馆自身去积极行动, 在吸取借鉴传统保存中存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期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使得保存技术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嘉莉.浅论档案载体的变化及其保存方法[J].科技视界, 2014 (11) .

[2]陈嘉莉.浅论信息化时代档案的存贮问题[J].科技信息, 2013 (07) .

技术档案 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技术档案;档案管理

一、档案信息化与技术档案概述

1.档案信息化建设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体是指借助相关的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结合档案管理新情况和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及服务的框架体系和方法,发挥档案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化提供服务。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档案从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到销毁全过程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档案管理成本的降低及档案安全的保障。

2.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是各类档案中最具利用价值的一种,它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通常情况下,此类档案大多都是供内部使用,因为其中存在密级限制,一般不会公开发行。技术档案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利用价值,其在企业建设、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使技术档案的这一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将技术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就必须做好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

二、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技术档案本身的利用价值决定了其需要长期保存,档案管理部门为了避免文档受潮、虫蚀、火灾等情况,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改善档案存储环境。同时,技术档案的查阅较为频繁,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造成档案原件受损或是遗失,增大了档案的管理难度。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无纸化,基于这一前提,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技术档案的起草、归档都可在计算机上完成,电子文件成为了技术档案的主要形态,这类档案不但在利用方式上与传统的纸质文档有着极大的区别,在档案管理上也有所差异。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快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此不但能够减少管理费用,而且还能避免文档损坏、遗失等情况的发生。

三、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软硬件及相关设施建设

在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硬件及相关设施的建设是重要内容,其中软件主要包括系统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硬件则包括各种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网络设备等等,相关设施具体是指中心机房内的温湿度控制设施等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述内容缺一不可,建设时,要采取统筹规划的建设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按照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并层层落实。由于软件、硬件的发展速度较快,所以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建设途径,为此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可过于贪大求全。首先,要对中心机房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其次,做好基础网络环境建设,预留出备份线路及接口。再次,要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明确技术的辅助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建设软件、硬件及相关基础设施时,必须要确保资金到位,切不可因为资金不足而减少设备的投入。

2.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由于技术档案中有很多密级限制,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安全予以足够的重视。人是档案管理的主体,必须确保人的安全性,可通过设计身份识别系统,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查阅和管理权限,这符合技术档案保密工作的要求。同时应当在保护原始文件的基础上,保证初始数字化成果的安全,避免重要数据信息被修改或是删除,对于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则应当进行异质备份,以此来提高其安全性。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网络环境和存储环境的安全,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减灾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和失密事件的发生。

3.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在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硬件及网络方面的建设标准,应当从技术档案的专业角度出发,提出规范化的標准,提升其专业属性,区别与一般的信息化设施建设标准。而管理与应用软件,可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对相关技术开发企业可进行分级别的资质认证,争取实现软件的互联互通。同时,在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方面,也应当建立相应的标准,对中心机房、技术条件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外,还应健全各种载体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载体间的关系,并从重视信息内容和便于角度进行考虑,使载体标准适应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高,一般只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即可,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首先,对于年龄偏大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这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单位应当积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再次,可根据技术档案管理使用的新技术,并结合管理软件的特点,对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最后,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各种途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有助于推动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则为技术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通过各种管理软件的运用,不但能够提高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降低管理成本,这对于档案利用价值的发挥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对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健全各种标准,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美琴.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1(1):64-66.

[2]王小兰.“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发展战略之我见[J].中国档案,2011(2):27-29.

[3]张凤霞.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12(4):55-57.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篇4

一、归档时间

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4、特种设备重大维修验收及年检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归档。

二、归档要求

1、材料完整齐全。

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5、由档案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三、归档流程

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

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

3、一台特种设备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4、定时交档案室:文件量少的,一年交一次,次年上半年收集。文件量大的,一年交两次,次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

5、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

四、档案管理工作

1、档案的管理:区分全宗,正确立档单位;分类,依据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

2、档案保管:本单位设立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

3、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

4、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五、档案利用工作

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有关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篇5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京新高速公路LBAMSG-3项目总承包管理部第一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四月

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段三标一分部(K532+150~K565+000段)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京新高速公路LBAMSG-3项目总承包管理部第一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四月

京新高速公路临白三标一分部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总则:

1.1 为建立、健全项目部技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项目部的技术档案,充分发挥技术档案在项目部的作用,更好地为工程施工服务。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 本项目部技术档案是指工程技术部门在施工技术、科研成果、质量、设备等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等技术资料以及外来、外购的图纸、资料、图书等。

1.3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要把技术档案工作纳入项目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其技术文件材料的积累,达到收集齐全、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及时归档。

1.4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技术档案的基本原则,工程技术部设立综合档案室,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综合档案室在技术主管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统一管理项目部施工、质量、设备等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工作,达到项目部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2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篇6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一、研究热点评价

1、数字档案馆的定义

自从数字档案馆概念出现以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论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自的阐述。主要观点有:①数字化档案馆是指二进制编码的数字方式存储、处理档案信息内容,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电子网络检索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系统。[1]②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它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2]③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3][4]④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5]⑤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组织模式,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构建,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6]从发表的论文看,涉及数字档案馆定义的较多,大多为描述性定义,差异较大。虽不相同,但各具特色。由于多数是档案领域人员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因而或多或少局限于原有的行业知识,少有完全从当代信息科学角度对数字档案馆的认定和概括,这反映了当前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有数字化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的称谓差异,其实皆来源于同一英文词组Digital Archvies,只是翻译不同而已,笔者认为宜统一于数字档案馆。数字化表明一种进程,较为宽泛,可借用来涵盖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工作。

2、数字档案馆的特点与性质

数字档案馆及其组成部分虽然仍称为档案馆,但其与传统档案馆相比,具有显著的区别,即物理空间实体不再是特定标志。它具有“档案馆管理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组织标淮化”、“档案信息存储海量化”、“生成空间虚拟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及需求扩大化”、“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信息社会化”等特点。[7][8]有人将其归纳为“新型的存贮技术”、“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空间”、“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馆藏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9]一些学者则将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在运行方式上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在功能定位上以“存缺为中心,对分布于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联结。[10]关于论述数字档案馆性质的主要观点有:数字档案馆的产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11]“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的发展趋势”;[12]“数字档案馆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的最佳方案”。[13]总之,数字档案馆是档案馆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对现有档案馆系统的全方位发展和超越,代表着档案馆的未来。

3、数字档案馆、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及其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

一些人认为,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是等同的。确实我国档案界对虚拟档案馆的研究比数字档案馆开展得更早,数字档案馆和虚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常常指的是一回事。这在对其含义的界定上可以看出来。如虚拟档案馆“是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简言之,它是通过网络技术和特定软件,将时空上分散的档案馆、室连结一体,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系统”;[14]虚拟档案馆“就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基础上,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开放式档案馆”。[15]至于电子档案馆,笔者虽未见正式的定义,但从专门论述电子档案馆的文章中也可看出电子档案馆几乎等同于数字档案馆和虚拟档案馆。[16]但已经有人认识到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虽然并不相互排斥,但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有人认为先有数字化,后有虚拟化,虚拟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必须要经过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一是实现档案馆工作自动化,即建立本馆的自动化系统;二是单个档案馆的数字化阶段;三是联合数字化档案馆阶段,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只有发展到第三阶段运用虚拟技术才能建立虚拟档案馆。[17]至于电子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有人指出了它们在存在方式、基本特征、功能定位、中心任务和信息来源范围等五个方面的不同。[18]以上观点无疑是很有见地的。笔者认为,数字档案馆、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不能完全等同,电子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初级阶段,虚拟档案馆则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阶段,数字档案馆涵盖了电子档案馆和虚拟档案馆的基本范畴,数字档案馆则是现代化档案馆的一种总体模式。因此,作为现代化档案馆总体模式的数字档案馆应包括电子档案馆(E1ectronic Archives)、虚拟档案馆(Virtual Archives)、无墙档案馆(Archives without Wall)、全球档案馆(Global Archives)、超级档案馆(Hyper Archives)等概念。而传统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扩展和发展方向,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档案馆对传统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传统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数字档案馆并不会成为传统档案馆的替代,但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档案馆的一种“新功能”。[19][20]

4、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馆藏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它包括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以及外界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建设除开发自己的现实馆藏之外,还要大力丰富“虚拟馆藏”,即“从别的信息机构下载的档案信息”。[21]亦即数字档案馆所拥有的完整的.馆藏含义应该是“物理实体馆藏+虚拟馆藏”。但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非数字化与数字化文献并存的情况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各部门档案馆、室可依据馆情,确定馆藏数字化范围,制定整体规划,分阶段按照不同的方式实施。要“逐步提高电子文件的收藏比例,形成收藏数字化与非数字化档案文献协调互补”。对于原有馆藏的数字化,可以“将重要的、利用率高的馆藏文本型档案转换成数字信息,也可将目录或重要的文摘、提要、数据等数字化”。E?22“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建设要更新观念,大力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及时捕获网上相关电子文件信息。同时要建设各种档案信息数据库,逐步将馆藏数字化,尤其对专业化、特色化的馆藏要优先考虑数字化。

5、数字档案馆的技术

数字档案馆是当今计算机、通讯、信息内容处理等高新技术之综合体现,也是目前世界上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我国在这方面与欧美一些国家差距较大,基本处于了解、学习阶段。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成型的数字档案馆技术方案。但是有学者在谈到档案管理现代化时认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未来档案馆发展的技术基矗[23]国家档案局在科技项目计划中有一项“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说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将数字化档案馆技术研究摆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一个数字档案馆系统应当具备五种基本功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归档与捕获、存储和管理、访问和查询、信息传递分发技术以及信息安全和权益管理。支持和实现这五种功能的技术形成了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基矗有关论文在对数字档案馆技术的论述上,基本上是一种简单介绍。也有一些作者对某些专项技术进行了探讨,如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MDMS)的构成及实现方法、档案馆多媒体网络建设的思考和策略、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等。

6、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项目

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刚刚起步,所以论述有关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文章极少,大多集中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简单介绍上。美国和英国在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早在1994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就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团体合作成立了一个数字档案特别工作组,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出台了一份关于数字档案的最终报告和建议,在报告中提出了国家数字档案馆方案。[24]据《中国档案》第7期报道,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宣布将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创建一个电子文件档案馆。英国公共档案馆也和伦敦大学合作推出了联合王国数字档案馆计划。在国内,深圳市档案馆联合社会力量进行了建立数字档案馆的尝试;解放军总后勤部档案馆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拉开了全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序幕。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与探索仅仅标志着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实践的开始,还处于试验性阶段,要进入整体性和实质建设性阶段尚需极大努力。

二、研究现状评析

技术档案 篇7

1 扫描技术

扫描是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的一个前提, 所谓的扫描就是讲所有纸质的文件档案资料通过扫描仪扫描下来, 并将数据存储到计算机里。扫描工作的实现需要工作人员熟悉扫描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能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扫描仪进行数值定制。

1.1 扫描仪工作基本原理

扫描仪是新型的科技产物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个必备设备, 它能够将文本类以及声像等类型的数据信息通过扫描最终实现数字化的转换。它的工作步骤主要分为两个程序, 首先将信息进行光学的扫描, 形成模拟的利用信号, 最后将这些信号再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数字信息。

扫描仪通过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 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广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 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数字电信号, 并通过计算机接口传至计算机中。在扫描仪获取图像的过程中, 有两个原件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CCD, 它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 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这两个元件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直接影响扫描仪的工作质量。扫描仪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

大多数平板扫描仪采用反射式扫描原理。在扫描仪内部, 有一个步进电动机驱动的可移动拖架, 拖架上有光源、反射镜片、透镜和CCD光敏元件等。扫描时, 原稿固定不动, 拖架移动, 其上的光源随拖架移动, 光线照射到正面向下的原稿上, 其过程类似复印机。图片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反射镜片反射到透镜上, 经过透镜的聚焦, 投影到CCD广电耦合元件上, 经过广电转换形成电信号, 然后进行译码, 讲数字信号输出。采用透射式扫描原理的扫描仪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专用的胶片扫描仪, 另一类是混合式扫描仪。扫描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方式主要有SCSI、EPP、USB等, 其中以SCSI、USB较为常用。

1.2 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分辨率、扫描精度、色彩位数、灰度级、扫描幅面、扫描速度、兼容性、接口形式等都是选择和使用扫描仪时应重点考虑的技术指标。

扫描分辨率 (dpi) 主要是指扫描仪CCD的光学分辨率, 是决定扫描清晰度的主要参数指标。不同的扫描仪其扫描分辨率的数值也是不一致的, 通常来说扫描仪的扫描分辨率越高, 那么扫描出来的数据越真实,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当然分表率高的扫描仪其扫描成本和设备成本相对来说也会有所提高, 因此在选择扫描仪需要从经济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2 模数转换技术

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与纸质档案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传统的声响都采用模拟的磁带、录音带、录像带来保存, 必须通过模拟到数字转换才能实现数字化。

模数转换是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息的一种技术, 主要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程四个过程, 实现这些过程的技术很多, 并采用这些技术研制出各种转换设备和系统, 在开展声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了解和熟练掌握浙西额设备的功能、性能和操作规程。

模拟声像档案数字化的核心过程既是要完成声响档案的数据采集与数字化转存, 实现声像档案从模拟数据向数字信息的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模拟声像资料播放机、数模转换线、视频采集卡、影响工作站等设备搭建的声像数模转换系统完成。声像数据的数字化转换过程是实时的, 即一个小时的模拟声像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同样需要一个小时。

3 网络存储技术

经过扫描后的信息将被存储到相关的计算机内, 首先需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 为了降低档案数据管理的风险, 应该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其次, 存储的计算机需要具备足够大的空间容量, 能够对所有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最后计算机需要实现网络化, 以便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更能实现信息档案的便捷管理和在线分享。

主机与网络存储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重, 主要有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磁盘阵列与服务器之间的直接连接就是采用在线存储方式, 存取速度快, 成本高, 适合高速数据存取的应用场合;光盘库与主机之间采用近线存储方式, 存取速度中等, 成本合理, 适合于对在线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档案馆、图书馆等;磁带库、脱机存储设备是采用离线存储方式, 平均存取速度较低, 成本也较低, 适合大规模后备备份或者用以保密数据的保管和访问等。

存储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标准也有多种方式, 主要有SCSI连接、光纤、3GIO、Infini Band等。SCSI连接和光纤连接是档案馆中通常使用的连接方式。

4 数据压缩技术

信息存储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个主要的问题, 其一是存储的信息量大, 存储空间有限, 存储难度大;其二是存储的信息类型不统一, 有数据型有图像型等, 不同的信息需要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内, 存储程序复杂, 而压缩技术正好可以恰当的解决掉这两个矛盾。

经过压缩后的文件和信息, 所占的存储空间下降, 提高了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当人们需要对存储的信息加以利用时, 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对信息进行解压。目前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压缩形式, 一种是有损减压, 一种是无损减压。无损减压顾名思义, 就是在减压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数据的缺损和变更, 该技术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但是压缩的效果和程度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限制的, 不能实现理论上减压的效果。

通过压缩处理后的信息数据基本上能够减少硬盘的存储负荷, 因此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由于压缩技术需要耗损机械设备, 因此经济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应该在压缩领域实现压缩能力与压缩质量的突破, 为档案管理实现准确安全廉价的信息压缩。

有损压缩方法在保证了压缩效率的同时也最高限度的保证了信息数据压缩后的高质量。它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基于人类对某些视频和图像在一定范围内的敏感度比较低, 那么对这部分敏感度低的数据进行压缩缺损, 将不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 有损压缩技术能够得到普及。

结束语

通过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实践数据调查, 我们发现该种管理较之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快捷高效, 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存储和高效利用, 并有利于档案管理领域精简机构, 节约经济成本。因此,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将在我国得到大力的推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逐渐形成了数字化处理的模式, 并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成熟, 本文将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研究 篇8

关键字:档案整理 元数据 非元数据 技术

中图分类号:G271

一、相关背景

由于档案是一个强大的资料记录,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资料不断地增加和累积。如果不能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就会造成档案的繁复、缺失、混乱等原因,造成了档案工作的复杂性和对档案的使用难度。所以,档案整理的技术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目前存在的档案管理技术中,主要的是元数据和非元数据两种档案管理技术。只有对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在促进档案技术的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能更加有效地为档案的形成、档案的保护和档案的管理等进行优化,并为档案管理的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二、元数据档案整理

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是引进西方的一种在档案整理上非常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元数据的档案管理技术能够更好的对计算机网络加以利用,直到电子商务如今已经覆盖了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对元数据的利用和发展也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在这种背景下,元数据的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中,可有有效地在生成电子文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可以提供电子文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电子文件的生成环节加以制定。并且,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还能为档案体统提供隐含的环节,在档案生成的过程中,对生成数据的数据更有效地利用。在电子商务的档案整理过程中,还能做到对元数据的全面采集、对历史进行记录和整理,能够形成非常科学、自动化的档案整理系统。然而,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与电子商务。在许多不同行业的档案管理中,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技术都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发展,随着“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多大数据的掌握都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和电子管理系统,而在对数据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更加需要对元数据档案技术的应用。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是对传统的档案整理技术的更新和颠覆。因为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模式,对数据进行了分离处理,把电子文件的整理和历史联系的整理的分开,避免了在档案整理的时候,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数据的处理更快速、更准确,才能促使档案整理能够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并且在此过程中,档案管理的原则也由过去的来源原则发展发展成为了主题与年代多维的历史原则。

三、非元数据档案整理

非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顾名思义,恰好是与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相反。即除了元数据的档案管理技术以外的所有档案整理技术都是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在对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进行发展的时候,也要做到对非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的发展,才能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以最合适的技术对档案进行整理,更好的促使档案整理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档案整理技术都是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主要包括有:①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技术;②双套制档案整理技术;③不同载体的混合档案整理技术。对非元数据的档案整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需要解决非元数据档案管理的某些不足,才能对档案整理技术的提升以及整理过程中效率的提高起到推动的作用。

档案管理系统最好能把档案实体与历史档案进行分离式的档案整理,并且要在科技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尽早的完成纸质档案对电子档案的蜕变,才能提升档案整理的便捷性,以及降低对纸质档案保存的成本。

四、元数据档案整理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比较

元数据档案整理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不同的技术流程以及不同的技术操作方法。但是于此同时,这两种技术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其原因在于元数据档案整理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都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只是就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发展出来的不同的档案整理技术。在西方的档案整理中常会采用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技术,而中国则与之相反,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是非元数据档案整理的技术。究其原因,是因为档案整理需要适应不同的档案管理的内容。

在中国的档案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最开始的档案管理是以文件的生命周期为中心的档案管理法,从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采用,并一直有沿用。但是在新中国解放后,才引进了苏联的另一套档案管理的方式。新的档案管理体系,开始实施与文书实践分离的模式。而要把原理和理念的过渡到实践的层面上,就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

从档案整理的发展前景来看,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明显高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因为档案整理的未来就是自动化和电子化。而元数据档案整理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更有优势。但在中国的档案整理技术的发展上,对元数据整理技术的应用仍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要么改变档案管理的体制,改变一直以来“文档一体化”的档案模式,要么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高自动化需求。才能创造出一种既可适用于文书的檔案整理、也可适用于电子的档案整理的技术。

五、总结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云时代”。对于数据和档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也就对档案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档案整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整理自身也面临着转型,但是在我国的档案整理的国情来看,我国对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发展还略有迟缓。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才能促使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安,伍振华. 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07,06:25-27.

[2]赵春苗. 档案整理技术的比较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45.

[3]柳美丽. 全新视角下的档案整理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

[4]刘新安,翟瑶,黄小萍,柳美丽. 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实践[J]. 档案学通讯,2008,01:19-23.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篇9

一、加强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建立设备档案,是管好设备的基础工作。因此,厂设备主管部门要建立设备台帐,填写设备名称、台数、规格型号、重量等。设备增减需及时登记。各类设备必须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内容是:

⑴目录

⑵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⑶设备名称和编号、规格型号、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主要技术数据和性能,主要易损另件的图纸目录。

⑷制造单位,出厂日期、安装、试车记录等。

⑸检修、试验及结构改进记录。

⑹累计运转时间。

⑺事故和缺陷。

⑻润滑记录。

⑼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完好率、泄漏率)。

⑽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运转时间、停机时间)⑾设备检修状况设备事故等。

记录要及时、准确、清晰、完整。

二、竣工图纸、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合格证、等应 装入档案中。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文档 篇10

1.档案应分类、有序管理;建立档案台账或查阅索引,做到查阅方便;建立借阅登记手续,按程序规定借阅。借阅保密资料,需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可查阅有关内容,查阅只能在指定的场所。并注意防止丢失,一旦丢失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查找。

2.为保证技术档案的安全及保护客户、有关部门的机密,技术档案只供本科室人员借阅,谢绝外来人员借阅。

3.档案管理员应注意搜集本行业和有关的专业技术性的书刊和技术资料。新购置回的书籍及时登记、编号、存档。

4.监测过程中原始检测记录(原始测定结果、计算和导出数据)、检测报告(证书)和有关记录及时归档。

5.归挡的原始资料要求数据记录真实,字迹清楚,凡归档的技术资料要填写资料页数。定期检查技术资料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6.为确保档案存放安全、保管妥善,技术档案应用专柜存放;档案应有防火、防尘、防蛀、防霉、防盗等安全措施,对损坏或变质的档案资料应及时修补和复印。

7.失效的记录(档案)应及时回收并加盖作废章,失效的记录(档案)须登记造册,经中心主任批准,统一销毁。属于保密的技术档案,要指定监销人共同处理,防止泄密。

上一篇:职业责任下一篇:描写公园的说明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