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2024-10-15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共8篇)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1

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提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测量学项目教学法,探讨结合课程目标的课程项目设计,介绍以项目为单位的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考核,对其他院校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项目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谢峰震,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和科技咨询,新疆乌鲁木齐,830091;蔡文惠,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2-0181-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灰领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社会共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探讨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将理论课由学科型向能力型转变,从示范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以便适应就业岗位的目的性、动态性、发展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工程测量学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测绘、矿山测绘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为此,本文探索适合工程测量学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并进行教学实验,效果很好。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面向岗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设置各项目相应的情景,将所学的课程加工分成若干项目和子项目,以项目目标为刺激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寻完成项目的方法,主动学习完成项目的程序,掌握完成项目必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目的。这样,学习知识由被动变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会同时提高。教师也由传播知识的授业解惑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练员,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则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者,学习知识由枯燥变为乐趣。

针对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采用的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周建郑主编的《工程测量学》教材,结合新疆区域特色和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向煤矿输送人才的特点,将工程测量学分成以下项目:基本元素测设、点位测设、线路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煤矿施工测量等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见表1)。项目的真实感给每个学生一种压力、一种紧迫感,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老师的工作重心从课堂转移到课前设计和课后总结上来,做好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后的考核、反馈与思考。

三、项目设计要点项目应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来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加深、迁移,项目设计必须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继承和发展。项目应目标明确、有层次、循序渐进。形式上由小到大,内容上由简到繁,程度上由易到难。通过项目之间的内容递增或延伸,使课程中的基本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宽。项目设计应以应用为落脚点,结合能力需求模拟现场,或直接选择现场的某一任务作为课程项目,课程项目应具有应用性。项目教学法将应用作为学习的动力之源。课程项目设计应包含两方面:操作与认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行,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项目必须具有实践性。项目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项目设计必须注意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标准贯穿其中。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设计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备课过程,项目的实施才是真正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宜采用“目标-准备-实施-分析-实施-总结-考核”的过程。其中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方案准备、设备和材料准备等。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目标。为避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教师应事先编制项目指导书,指导书应包含项目目标、参阅资料、项目实施的行业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等。

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7人,因工程测绘专业和矿山测绘专业,男生多,女生几乎没有,最好以宿舍来分人员,以宿舍长为组长,这样不但好管理仪器设备而且组员彼此熟悉易配合默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在固定的时间内,查阅教师指定的资料,制定计划,借用所需仪器设备,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大家管理、团结协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真正成为自主行为。教师要检查学生对指定资料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制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对完成时间进行监控,组织项目的总结,对进行项目考核。

下面以高程测设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学生已有知识:高差、高程概念,高差测量方法。

项目目标:测设给定高程的点位的高程位置。

教学目标:掌握水准仪测设高程的方法。

实施过程:(1)首先给出项目,明确高程测设任务,然后给学生1~2分钟的思考时间;(2)在学生思考时发指导书,让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教材指定内容,随即播放多媒体录像,将该部分内容加强;(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并让学生讲解方案以及可行性;(4)领取仪器设备,进行实施;(5)教师检查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6)学生总结分析实施的经验和不足;(7)教师考核。

五、项目考核

考核服务于教学,考核不仅考核学生,也考核教师。项目教学考核宜以项目为单位,改传统的期末考试为平时的考核,内容可以是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可以是项目的实施或是项目的总结分析,形式可多样,可采用读书笔记、仪器操作、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试卷试题等形式。评分标准不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六、项目教学对师生和硬件的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要有宽阔的行业视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始终保持足够的一线经验。学生要有一定的测绘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测绘知识,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学生要肯吃苦、爱动手和动脑,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有良好的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软件等硬件设施,可加强校企合作,加大硬件投入。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2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基地

21世纪, 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创新型工程人才是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 这一点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 加快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事业, 积极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不断壮大工程科技人才队伍, 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目前,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无论在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都明显偏弱, 而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相当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 使得以上问题越发严重。

在高等院校当中, 往往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代表的校内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中心, 承担着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任[1]。但是, 许多实践基地并不是从工程师所需的技能出发去培养学生, 而是以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来安排教学环节, 以至于高等工程教育虽然从人才培养的过程上看似完整, 但是, 其效果如何却很难评价。因此, 基于对校内实践基地的考察入手, 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目前高等院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工程实践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工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在工程实践中, 学生可以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专业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要求, 我国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建设了相应的工程训练中心。这些工程训练中心往往具有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承担着高校校内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但由于对理论知识的强调, 造成工科学生的实习时间不断紧缩, 由6~8周降为5~6周, 由5~6周降为4~3周, 甚至3~2周。工科学生参与实践实习的时间和机会的减少, 必然造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减弱。

而在另一方面, 我国现在很多中青年工科教师从未或者很少接触工程实际, 没有或者缺乏产业经验与背景, 只会从理论到理论, 很多只会简单工程操作, 这样的师资队伍往往难以有效地指导工科学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从而使得大学里的教学实验甚至实践教学不能够跟实际工业生产接轨, 使得工科学生很难以真正的具备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 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

3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3.1 明确工程实践教学目标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高等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不能脱离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明确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最核心工作, 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般隶属于课程教学, 也是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的有效作用, 必须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 提高高校对实践教学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改变实践教学在教学大纲中的附属地位。另一方面, 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必须推行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不同阶段的最低学分与学时制, 保证每位工科学生都能够参与亲自动手完成相关实践内容。

3.2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加快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在目前我国学生的工业实践还不能很好落实的情况下, 建设好校内的工程实践训练教学中心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建立起软硬件设施都较好的实践教学中心才能够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 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项目也才能符合要求,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工程师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3]。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3.3 改变教学观念加强产学合作

教学观念的改变能够指导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逐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广大工科教师要积极接纳和实行新的教学理念[4]。转变注入式教学法, 通过动机启发等启发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改变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树立开放的思想,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 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学合作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高院校办学效益的一个战略性措施。校内实践基地承担着工科学生校内工程训练的重任, 但是校内工程实践条件再好, 也不能取代企业和社会对工科学生的教育功能。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工业企业必须发展新技术和不断更新设备、工艺, 工科学生参加到工业企业的生产实习, 可以接触到看到发展迅速和现代化的企业制造和管理形态, 与时代实现真正接轨。工科学生通过到企业的生产实习, 深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产品、技术和管理关系, 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大生产氛围。基于上述原因, 工科院校与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 要形成双向交流的机制。我国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科院校应该主动争取企业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支持, 积极营造各种机会建立起对校企双方都有利的校企合作联盟。

结束语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文章在浅略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应从校内实践基地扩展到校外, 并加强与产业界工业界联系, 增加学生的生产实习机会等的一些具体改革方法。依靠这些方法, 才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使之达到当前社会所要求的创新人才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冯利臻, 刘荣昌, 董洪平, 等.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建设校内综合性工科实践教学基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67.

[2]陈劲, 胡建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杨林丰, 徐忠阳, 陈毓莉.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 2010 (3) :112, 113, 116.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3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模式;改革进程

一、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从工程技术型、工程科学型到工程实践型的演变和发展。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最大区别在于“捷变性”和“复杂性”。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短,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产业结构调整频繁,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渗透、制约作用不断增强,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愈来愈高,知识经济社会化得以凸显。同时,社会对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高等工程教育从科学型向实践型的转变更加迫切。[1]

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知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界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中片面强调科学而忽视技术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他们呼吁高等工程教育要向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模式改革。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程技术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别是现代人们对工程的认识,已从单一的技术体系发展到由多种技术集成的综合知识经济体系,工程的开发与建设瞄准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综合目标,反映了科学技术的综合集成性。现代工程越来越朝着集成化、巨型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同时将受到环境生态、人文、政治的大背景因素的制约。在这种环境的推动下,美国人在现代高等工程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工程观的概念,并发展了与之相应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除关注高等工程科学教育外,还引入了系统工程学理念,重视生产、设计、环境、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强调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集成创新实践的培养。法国人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通用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外著名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的高等工程教育经验,现代大学的高等工程教育愈来愈关注培养集科学家的分析洞察能力、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教育模式,强调人才的工程实践和集成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及实践。要求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经验、先进的技术手段、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与类型

从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来看,未来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可归纳为“一元、二面、多层次”结构。

“一元”指的是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目的,必须为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服务。就我国而言,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二面”指的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科学型和工程型,总体上体现基础化、综合化、国际化和实践性的特点。“多层次”既体现教育程度的不同,即博士、硕士、学士,还体现具有高等工程教育特色的不同类型,即工程技术型、工程科学型、工程实践型等。

高等工程教育分为科学型、专业技术型、工程复合型等。其中,科学型——也称为理论型,以美国、德国的理工科大学为代表——信奉精英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方法;无行业的限制,但受到学科的制约;旨在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学术大师。法国的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北航的高等工程学院等均属于这类性质的院校。

专业技术型——也称为应用型,以各国的工程应用技术大学为代表——信奉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受到行业和学科的限制;旨在培养未来不同行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这也是我国各工科大学的按专业院系划分的培养模式。随着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不断增强,该模式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合作经验和跨学科培养,更加注重教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其特点是:坚持以专业知识教育为核心,重视工程系统教育,加强集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复合型——也称为工程实践型,以法国的里昂中央理工大学为代表——信奉系统工程理念(法国的通用工程师概念),重视生产、设计、环境、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强调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受行业和学科的限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背景的工程师,并使之成为企业经理和跨国公司总经理[2]。北航的中法工程师学院属于这一类型,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体现综合性、多元化、灵活性、整合性与集成性相统一;强化通识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系统工程理念,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的培养。

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从重技术、重科学,逐步发展为重工程实践。在1895年至1952年期间,我国的有识之士在科学技术救国思想的推动下,移植英美国家的办学模式,创办了21所现代大学,设理科、工科和法科等,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工科,服务国防和工业建设。在1952年至1978年期间,我国处于以农业为主导的工业建设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急需工程技术型人才,所以,当时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学习前苏联根据学科专业分类,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在1978年至200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30年期间,我国处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由工程技术型转向工程科学型,各大学按学科分类办学,其特点是知识结构单一,突出对基础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2008年至今,我国进入以信息化引领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由工程科学型转向工程实践型,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在重视基础科学、宽口径、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突出集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遵循工程教育要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重视对工程人才国际视野的培养。在此培养理念之下,高等工程教育强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能以实践的、主动的、在课程之间构建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其中特别强调对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3]。特别是现代工程的复杂性要求在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未来工程师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对未来工程师的非技术教育,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地理知识。要建立科学技术、系统工程、人文社会的综合教育体系,使学生掌握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接受多样性、多元化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3]刘沛清.漫谈现代大学之内涵[J].世界教育信息,2011(6):28,29.

[2]顾建民.大学职能的分析及其结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8):69.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篇4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贯彻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县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主题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整体谋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太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教学中心的“仁恕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必须始终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领导、教师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和提高质量上来。

——坚持以人为本的“仁恕师生观”。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的“仁恕教学观”。教学质量的提高,出路在改革和创新。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和教师大胆探索和试验,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增添动力。

——坚持科学规范的“仁恕管理观”。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要坚持“以人本管理为内涵,以制度管理为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根本”的基本思路,把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落到实处。

二、愿景描绘

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的开展,让太和教育人能牢固树立一个中心,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六个管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加强毕业班管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提升毕业班成绩、提升学校品味。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教学、教研,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合力,促进太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程项目内容

(一)抓常规,促规范

1、在教师管理中加强常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增强师德修养、规范意识。课程标准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常规是教学领域的“法律”,是教学工作的准绳,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保障,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各校要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的规定,要根据省、市、县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重新修订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细化各个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的基本要求,加强基本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的检查与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2、在学生管理中落实常规。学生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总结经验,把成型的学生管理经验整理成常规,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要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管理上下功夫,防止恶性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3、在教研管理中促进常规。学科教研机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要合理设置学科教研组,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责,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学习常规、落实常规要成为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所有教研活动不能突破的底线。切实增强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规范规则意识。

4、在教育督导中保障常规。要把落实常规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校内督导制度,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工作指导和整改提高。

(二)抓课堂,促改革

课堂始终是提升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阵地,切不可大意。要立足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2013年以来,我县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应有的成效,更新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课改和质量从来就不矛盾,课改的目的就是为提高质量,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加强。另外,我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前和课后。课前,要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课后,要关注教师的辅导情况,要让课堂有“外延”。指挥部将结合教研室对各单位的高效课堂建设进行专项督察评比。

1、提炼总结,形成特色。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疏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并进行反思提炼,提炼出有理论依据的模式,理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价值取向。形成相对稳定的、目标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和基本模式。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深化改革研究、不断修正不足,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2、建立课堂教学诊断改进系统 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听评课,更多的是评价,而对其最终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学的改进,关注的不够。一是建立适应诊断改进需求的听评课的实践流程。要从问题的定性到科学的归因,再到解决的策略,形成一套环环相扣而又行之有效的实践流程。发现问题。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抓住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诊断原因。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之所以出现问题的原因。实践改进。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拿出解决修正问题的策略办法。二是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定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教师的自我诊断行为,学校组织相应活动,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主发展力。

(三)抓教研,促成长

传统的提高质量的做法一言以蔽之,时间加汗水铸就分数,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牺牲了教师的自由和健康。所以一定要转到通过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来实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软着陆。各单位要引领广大教师深化教材研究,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始终把研修教材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研究课程标准。要把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年级的标准、学期的标准、单元的标准、每一节课的标准。二是突出研究“知识与技能”的内涵。总结提炼每一个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主干,每一位教师要对本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逐渐上升到对本学科教材知识在全部学科教材知识中的地位和对学生培养中作用的把握。三是研究教材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内化到课程之中,不贴标签,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校本培训管理,通过读书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领我们的教师享受教学的幸福,这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四)抓监控,重评价

考试是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找差补缺,才能发现问题。所以,要提升质量,还是要依托考试。但我们要扬其长,要改变传统的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师生的方式,要多几把尺子量师生。各单位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考试管理,要注重考试的试题质量,要注重考试组织的规范程度,要把握考试阅卷的科学程度,要注重考试评价的合理运用,要开好考试分析会,要狠抓考风建设等。指挥部将把中小学毕业班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启动全县范围内的毕业班统一质量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作为质量提升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指挥部会逐步健全“质量检测、分析反馈、行为改进”的监控流程。一是要完善教学质量抽测制度。灵活运用择科监控、专项监控等多种监控形式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处理检测所得信息,提高分析诊断的水平和质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现有效的行为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在教学质量抽样检测活动中,位居后三名的学校,指挥部将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三是要落实三个层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学校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要向校长和全体教师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全校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开好一次质量分析会;指挥部要向教育局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开好质量分析会。四是实行校长教学质量述职制度,学年末,校长要向指挥部汇报学校教学质量工作情况。

(五)搭平台,树榜样

1、开展教学常规“星级学校”评选活动。研究制定“太和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星级学校评估细则”,采取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授予相应等级,对达到相应等级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相应等级的要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通过开展教学常规的“星级学校”评选活动,逐步建立集检查、指导和激励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

2、开展“学科首席教师”评选活动。各单位要结合人才工程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在学校中开展“学科首席教师”评选,在同学科任课教师中,每学科评出不超过2人的“学科首席教师”,并给予“学科首席教师”相应的资金奖励。今后各单位推荐参加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在“学科首席教师”中产生。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单位要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要认真传达县教育局制定的质量提升工程方案精神,要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方案的基本要求。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分解任务、分工负责。校长要面向全校教师做动员。确保全体教师人人明确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参与,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建立齐抓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指挥部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制定政策,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指挥部将经常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制订工作方案,修订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通过听课调研、学科教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途径,对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各单位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校长要强化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建立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一把手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一起在实践中研究的制度,校长、副校长要完成每学期听课任务,并要在提高听评课质量上下功夫,听课要评课,评课要解决问题,要使教师有提高。要统筹安排学校工作,尽可能地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辅导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研修、教育科研等工作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引领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的氛围,人人都做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在实践中研究,通过研究改进实践;营造开放的教学研究环境,让教师在乐学、乐研、乐教中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经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上水平,使广大教师师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依法从教意识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更加自觉和得心应手。一是切实抓好师德规范教育。指挥部将开展必要的学习教育活动,用法规、用典型教育广大教师文明从教、廉洁从教。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认真落实省教育厅教师培训规划项目,选好人员、抓好管理、保证实效。开展好自主培训工作。指挥部将开展以“送教下乡”、“案例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培训。三是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最了解教师实际,最了解教师需求。“校本培训”要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培训形式、落实培训时间,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实施步骤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9月——10月)

1、各学校、相关科室结合实际,制定《太和县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15年10月16日前报教育局“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召开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活动,为太和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3、采取召开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围绕活动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把思想统一到促进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1、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要求广大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要认真查摆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

2、在制定听课次数的标准上要务实,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数量,在评课上杜绝走过场;各校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每一位教师务必要上过关课、达标课、提高课,要制定好相关的配套举措。

3、查摆课堂教学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切实扭转“少、慢、差、费”的课堂现状,做好教研成果的展评与推介。

4、切实做实校内各年级、各学科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问题,谋策略。加强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师德师风、工作态度、教学实绩等方面的考核,真正把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5、完善区域协作教研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或骨干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实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实现校际联动,以强校带弱校,整体提升教学和教研水平。

6、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22工程”,将全县中小学教师分为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队伍分别培养,每支队伍又从低到高各分为骨干、学科两个层级不断推进,计划到“十三五”末,打造一支2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把有发展前途和上进心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全部纳入了不同梯队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师资队伍建设连续性不强、教师自主发展层级目标模糊的现状。

7、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构建高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把中考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抓好毕业班教师与学生管理,提升毕业班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指导水平,提升毕业班整体素质,推进2016年我县中考整体水平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6月)

1、各校认真做好质量提升工程的分析报告及工作总结,内容要充实,有经验,有困惑,有设想。

2、指挥部对各校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教学质量进行随机检测,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进行测试。

3、开展质量提升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召开全县质量提升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5

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工程化为视角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体系改革,要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在力学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培养合格工程师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作 者:杨博 孙海涛 杨柳 余旱雨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力学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   工程化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6

闽教高〔2011〕46号

发布时间:2011-5-30 14:38:41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39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推动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2007〕48号)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闽政办〔2008〕59号)实施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2011年我省将开展省级第七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等项目的推荐与遴选工作。各校应按照《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的要求,切实做好建设规划,制定相关工作办法,高质量完成推荐和申报工作,并按时报送相关材料,逾期将不再受理。

二、申报原则

项目申报采取等额推荐和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其中,9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和11所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项目,我厅予以审核确认,不再参加评审;非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和非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划出单独指标,经过评审确定。

三、评审程序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校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和省教育厅审核后公布。

四、材料申报及时间

请各高校于2011年6月25日前将学校申报公文、项目申报表(推荐表)、汇总表一式五份寄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gdjyc2009@sina.com,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罗立仪、林金贵,联系电话:01458、87833265,87846780(传真)。591-8709

附件: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篇7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以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 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灰领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社会共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探讨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教学, 将理论课由学科型向能力型转变, 从示范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 以便适应就业岗位的目的性、动态性、发展性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 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工程测量学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测绘、矿山测绘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地位非常重要, 但内容庞杂, 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为此, 本文探索适合工程测量学教学的项目教学法, 并进行教学实验, 效果很好。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面向岗位需要, 结合实际工作, 设置各项目相应的情景, 将所学的课程加工分成若干项目和子项目, 以项目目标为刺激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去探寻完成项目的方法, 主动学习完成项目的程序, 掌握完成项目必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目的。这样, 学习知识由被动变主动, 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会同时提高。教师也由传播知识的授业解惑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练员, 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学生则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者, 学习知识由枯燥变为乐趣。

针对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采用的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周建郑主编的《工程测量学》教材, 结合新疆区域特色和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向煤矿输送人才的特点, 将工程测量学分成以下项目:基本元素测设、点位测设、线路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煤矿施工测量等大项目, 每个大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 (见表1) 。项目的真实感给每个学生一种压力、一种紧迫感, 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老师的工作重心从课堂转移到课前设计和课后总结上来, 做好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后的考核、反馈与思考。

三、项目设计要点

1.项目应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来设计,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应用已学过的知识, 探索新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将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加深、迁移, 项目设计必须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继承和发展。

2.项目应目标明确、有层次、循序渐进。形式上由小到大, 内容上由简到繁, 程度上由易到难。通过项目之间的内容递增或延伸, 使课程中的基本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 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宽。

3.项目设计应以应用为落脚点, 结合能力需求模拟现场, 或直接选择现场的某一任务作为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应具有应用性。项目教学法将应用作为学习的动力之源。

4.课程项目设计应包含两方面:操作与认识,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行, 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项目必须具有实践性。

5.项目设计以小组为单位,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6.项目设计必须注意职业素养的培养, 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标准贯穿其中。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设计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备课过程, 项目的实施才是真正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宜采用“目标-准备-实施-分析-实施-总结-考核”的过程。其中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方案准备、设备和材料准备等。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 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完成项目, 实现教学目标。为避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教师应事先编制项目指导书, 指导书应包含项目目标、参阅资料、项目实施的行业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等等。

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6~7人, 因工程测绘专业和矿山测绘专业, 男生多, 女生几乎没有, 最好以宿舍来分人员, 以宿舍长为组长, 这样不但好管理仪器设备而且组员彼此熟悉易配合默契,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在固定的时间内, 查阅教师指定的资料, 制定计划, 借用所需仪器设备, 在实施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 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大家管理、团结协作, 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习真正成为自主行为。教师要检查学生对指定资料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制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 对完成时间进行监控, 组织项目的总结, 对进行项目考核。

下面以高程测设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学生已有知识:高差、高程概念, 高差测量方法。

项目目标:测设给定高程的点位的高程位置。

教学目标:掌握水准仪测设高程的方法。

实施过程: (1) 首先给出项目, 明确高程测设任务, 然后给学生1~2分钟的思考时间; (2) 在学生思考时发指导书, 让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教材指定内容, 随即播放多媒体录像, 将该部分内容加强; (3)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实施方案, 并让学生讲解方案以及可行性; (4) 领取仪器设备, 进行实施; (5) 教师检查实施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6) 学生总结分析实施的经验和不足; (7) 教师考核。

五、项目考核

考核服务于教学, 考核不仅考核学生, 也考核教师。项目教学考核宜以项目为单位, 改传统的期末考试为平时的考核, 内容可以是项目的准备工作, 也可以是项目的实施或是项目的总结分析, 形式可多样, 可采用读书笔记、仪器操作、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试卷试题等形式。评分标准不一刀切,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六、项目教学对师生和硬件的要求

1.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并且要有宽阔的行业视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教师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始终保持足够的一线经验。

3.学生要有一定的测绘知识, 要经常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测绘知识, 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4.学生要肯吃苦、爱动手和动脑,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要求有良好的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软件等硬件设施, 可加强校企合作, 加大硬件投入。

参考文献

[1]周建郑.工程测量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2]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塔里普.测绘教学改革[J].新疆测绘, 2002, (3) .

[4]张正禄, 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5]国家测绘局人事司, 等.工程测量[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1.

[6]中国地质大学测量教研室.测量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工程教育发展改革研究 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改革 实用性 人才智力支撑

1概述

工程教育广义而言,是一种以技术科学为主要科学基础的培养工程人才的专门教育,它以传授技术科学与工程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特征;狭义而言,是指培养工程人才的学校教育,其最终目标就是造就合格的工程师。而工程教育改革是在工程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其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对教育体制进行的一个系统的梳理、选择、废除、更新,使得教育体制更加完善,与时代接轨。

2我国工程教育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大致可分为1949年前后两阶段。第一阶段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采取的欧美的教育模式,总体结构依次是按院、系、专业逐层分解。其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理论为目的。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工程教育格局。第二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大规模院系调整和学科分类阶段(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促进了高校教育结构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走上正规),恢复和发展阶段(专科和研究生教育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时,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道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工程硕士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整齐统一,目标定位模糊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教育教学方向影响着人才的素质。上世纪50年代,学校严格按照社会需要的模式来教育教学,培养了一批批整齐统一的“技能工作者”,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模式是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身个性的扼杀和抹灭。进入80年代后,工程教育思维模式与培养方法受到了“科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许多高校只重视“科学”而轻“工程”,直接导致工程师的地位迅速下滑,同时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严重缺失“工程化”的特殊。今天,当我们回看工程教育的得与失时,不得不承认,我国工程技术人才普遍缺乏的“自主力”和“创造力”,在集成化大工程中民族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的严重弱化,究其根本,与多年来工程教育对人才目标定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产业模式的不断升级,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要日益加剧。然而走“学术化”道路的模式使得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内容继续削减,而学术性和理论性内容不断增加。学科教育与工业实践脱节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长期以来专业的定向培养体制及学生重授课轻自学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出的学生严重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工程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现行的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管理、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与交流、职业道德和法律、创造性工作和工程设计等能力方面的培养,还应将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的规劃。

3.2工科院校与行业脱轨,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

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必须尊重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一般而言应是专业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但目前我国高校与行业间呈现脱节状态。学校教育往往以学科系统自成体系地实施,缺乏对生成实际和人才需求的了解,长期以来显示出“重学轻术”的教育趋势;与此同时,企业方面也缺少参与教育的动机和体制,对人才的培养的策略和过程没有投入和参与,对人才使用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结果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途径缺乏完整的环节,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缺乏使用性,达不到对工科“厚基础”和“强能力”的目的。

3.3院校创新教育环境匮乏,忽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朽源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工科院校创新环境亟待改善。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建设均存在不足,一方面是有些院校忙于持续扩招,教学量增加,无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教育中常常忽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惰性思维,长久如此,创新精神被消磨殆尽。

4 加快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

4.1优化课程体系,将工程教育融入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这对一个工科实用性人才来说至关重要。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改善教学氛围,使中小学生在科学、工程、设计理念以及创新理念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等。在基础学习阶段,应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会贯通,应当构建科学基础、技术基础、文化基础与基本技能基础有机结合的基础教育体系。学科基础知识不仅要包括本学科基础,也要掌握一些适用的其他科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细化分层教学,适当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从而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工科院校应大力培养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优秀工科人才。在课程和实践环节要体现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特征,培养出的工科人才要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设计和交流技能。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程教育课程应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结构体系,造就多样化的工程人才。

4.2优化工科师资队伍,发挥工程研究院的优势

目前的工科师资队伍都趋向于重理论、重科研项目而轻工程实践。对于教师本身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这严重影响着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师资队伍进行整改,使师资队伍中有具有一定经历的专职教师,也经常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讲学。

工程研究院所的突出优点是师资雄厚、实践条件优良,同时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在工程研究所里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他们通过科研和实践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易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宽阔的理论视野、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工程研究院导师资源丰富,而院所导师每年招收学员有限,因此,相对于高校,工程研究院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更加充裕的导师资源,发展潜力相当客观。

4.3贯彻落实产学研多元合作

形成产学合作教育、产学合作研究和产学合作拓展三位一体的“全面产学研究合作”体系,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鼓励三者之间建立协作联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推进各方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风险创业上的全方位合作。坚持实践教育与职业发展和就业引导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广林. 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基于工程本质属性的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8(9).

[2]张文雪,王孙禺. 建立专业认证制度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3]蔡映辉. 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中的文化和谐观念[J]. 理工高等研究,2008(4).

[4]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R].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9).

[5]罗尧.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成因分析[R]. 北京:北京联合大学.

[6]李志义.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R].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上一篇: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下一篇:值日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