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2024-09-26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精选12篇)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1

0 引言

众所周知,教育在社会及个人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目前,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有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对目前形势下的高等数学教育进行了多维思考,提出了数学教育改革[2]。

笔者认为大学数学教育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学生就业较差。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最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着重指出,大学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有探究创造欲望、学业成绩、职业需求三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大学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满足的,可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学生引导到个人终生发展的教育轨道上来。

1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学校应当特别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分层次对待,因材施教。

1.1 加强辅导员的工作力度

老师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做生涯分析,帮助学生确立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基本的方向和基调。针对大一新生,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辅导员以及职业规划师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个人志向后,帮助其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和学习计划,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对于大二大三学生,主要是辅导员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各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而对于大四的学生,学校着重增加其求职技巧和职业技能,指导学生怎样制作简历、如何应对面试中的各种情况;自主创业的,给予创业方面的指导,甚至提供与成功创业人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继续深造的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便尽快适应未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

1.2 培养尖端创新人才[3,4]

对于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激励他们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向高精深的方向发展,确保数学专业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大学教师中实现真正的社会终生教育。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跨学科、边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真正能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宽高校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来增强高校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协作攻关的能力。

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对数学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供便利条件。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开设多门类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硬件条件。其特点是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自然压缩了课时;编排自由,可做成适应各种层次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案。

1.3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职业的复合人才,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然而,由于教育、经济、社会三者没有能够平衡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我国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人才闲置和失业。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职业课程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训练。

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是本科课程改革。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在大量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以职业岗位规范和岗位需要为依据,由承办学校组织有关教师、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数学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结构可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基础课内容应满足专业课的需要,以掌握专业核心知识点,具有一定逻辑能力为度。专业课应突出职业岗位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是把上述两部分内容应用到实际岗位上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一般为1∶1。

高校应具有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师资力量和实施岗位能力训练的与培养规模相适应的实验设施、实习基地。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计划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开展委培式订单教育,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省时的培养方式。高校应该在这方面投入人力财力,建立企业的定点用人计划。

3 结论

上述观点是作者结合多年高校的实际情况一点想法,从提出到个别试点再到广泛推广到大多数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间,需要相关学生更多的理解,需要相关教师更多的付出,也需要相关部门及领导更多的关注与扶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J].大学数学,2003,(1).

[3]王鹏远.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R].北京市海淀区数学CAI课题组.

[4]刘淼.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2

论文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现在各种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发展需要数学学科建设,高等数学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必然有其历史留下的弊端,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就能迎刃而解。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实践应用为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

高等数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年以来,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而这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实施与数学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目标,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教材的选择上看,目前国内的高等数学教材千篇 一律,改动的地方少而又少,有些理论和观点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因此这样的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数学的最新动态。理论过时还在沿用。这样学生掌握不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学起来非常被动。另外,从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课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常年都是一样的东西,知识的陈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采用什么培养目标和手段教学。尤其是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中的岗位培养目标是这几年新提出来的。就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这些年一直是热点问题,也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周济部长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基础学科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有的学生不尽如意。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增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教师大量时间反复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项目教学模式,把高等数学分为两个项目:基础项目和专业实践项目。基础项目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讲授的是最基本的内容。专业实践项目应是由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确定,同时参考其他系的专业教师意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项目。比如,工民建专业,需要多开设一些和识图、画图相关的数学知识,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计算类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基础项目或专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和专业、毕业岗位联系紧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目的就可以实现。

3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一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一本书一只粉笔加一块黑板,而且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在黑板上不断进行演练和计算,忽视学生的感受,本来高等数学就有些枯燥,极易造成学生不愿听讲,这种方法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的培养。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3.1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克服枯燥无味的缺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这里尤其指出的是数学建模大赛。它的创立为全国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大赛已成为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手段。

3.2 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以前我们认为高等数学和中小学数学一样,就是大量做题,离不开书本,我们恰恰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学会应用,在实践中培养数学意识。需要教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首先,结合数学基本的知识,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图形,然后,进行加工计算然后固定毛坯材料。

总之,高等数学的改革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怀远.数学价值的多面性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之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专业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58-01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長足的进步,成长为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份子。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没有停下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每个高职院校也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不同的成果,所以当今的高职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前景。但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高职院校再次面临新一轮的改革挑战,期待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到来。

高等数学课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肩负着为学生提供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的重任,对高职教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毫不例外,高等数学课为了跟上改革的步伐也亟待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寻找更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模式。从目前来看,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班级集中式授课,不论是什么专业、什么对象,一律是上完微积分学,而几乎没有与专业内容的融合与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所需,而完全被抽象的数学所吓倒,所以,我认为高等数学要改革,就要实现与专业的融合。

1 在高等数学的课程定位中,应该突出与专业的融合

对于一门课程,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着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而高等数学的课程定位从目前来看,不单单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和一些教学管理者对其有着不同的认识,即便同为教师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课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定位也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是数学课教师更多地强调高等数学的基础性,而专业课教师则更多地注重数学课的工具性。最终,往往是作为数学课教学主角的数学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数学课的定位和作用,专业课教师的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2 数学课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是兼而有之的

(1)高等教育中,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要为学生的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内容,数学教育也要为学生的工作实践、社会实践等提供实用的理论工具。基础性也好,工具性也好,都不能脱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都应该为各专业的人才,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必需的实用工具的服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提供逻辑思维方式等。

(2)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突出与专业的融合。现行的高等数学在高职中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一种“学科”体系,即以数学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以传授理论性知识为要旨的体系。尽管与同类本科数学课程相比,在内容与结构上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过分注重细节与数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从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看,还是通篇讲数学概念、数学例题和数学证明。其结构仍然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线性”序列:课程内部纵向联系紧密,课程外部横向联系松散。而关于数学概念的提出到理论结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及与社会相关的实际问题探讨更少,往往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还不知其所用何处。为此,必需突出与专业的融合,才能让高等数学教育得以新生。

第一,针对不同专业培养数学教师,提高师资水平。数学教师大多为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对各专业了解很少,更不清楚每个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不清楚每个专业对数学所需的侧重点怎样,于是,高等数学课上虽然很想拿些专业例题作为典型案例来引用,但是往往力不从心,使得高等数学课与专业完全脱节。为此,要与专业融合,数学教师必需多加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学习,甚至可以让专业教师帮我们选择教学内容。

但高等数学与专业要融合,面向的专业往往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要求一名数学教师精通所有专业,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一名教师可以面向一个专业,或一个专业群,进行重点培养。

第二,针对专业选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从后继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以及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来看,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另外,不同专业间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随着自主招生方式的实施,这种现象会愈加深化。为了让学生既能完成这门重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又能保证将来较为准确地为本专业服务。拟将高等数学划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以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的积分学,一阶常微分方程,一个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i,MATLAP等)的简单运用。专业模块。也是重点模块,内容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以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重点,突出一个“用”字。选修模块。其内容可安排些数学史及趣味数学等,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另外,加强教材建设,争取教材与专业的早日融合。

3 考核方式也要与专业相融合

改变以往的单纯考核方式为多元化。以往考核一般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即平时看出勤,期末一张卷的传统模式。为了更好开展和检验高等数学与专业的融合,可以通过学生解决专业课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来给予一定的实践成绩,加入期末成绩的主要部分。

高职数学教育的改革,一经开始,就从没停止,并将持续下去,而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我们的思想也将不断完善、更新与升华,希望在经过传统观念的启发,新兴教育理念的指引及众多数学教学工作者情感上的碰撞之后,一个崭新的高等数学教育早日诞生。

参考文献

[1]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1):74.

[2]苗慧.《教育规划纲要》为职业教育带来“春天”[EB/OL].国际在线,2010-08-10.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4

数学的起源, 有的人说来自一个相传的“河图洛书”神话, 数学就是由“龙马”和“神龟”驮着送到人类的视野里, 不管是真的与否, 都给数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让人类对数学这个神奇的工具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之心, 想要去探究和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秘密, 正是这些因素让数百年前乃至几千年前的祖先们开始了他们追逐数学的道路, 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今天的数学打下了牢不可摧的根基, 让我们可以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来探讨今天的高等数学教育以及优秀的数学文化.所谓的数学文化不仅在于数学知识的本身, 还离不开孕育它的悠久历史.从微观方面来说, 数学的文化价值指的是具有数学概念、方法以及思想来揭示数学文化的由来与底蕴, 正因如此,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的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从事教育的研究者而言, 数学的文化价值更体现于对数学学习者的思维、观念乃至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

二、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 展示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的魅力在于与其他科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让数学学习者对数学这门神奇的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社会需要, 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无时不在”的感受, 改变了人类认为数学知识只是一种单纯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的单一认识, 引起人类求知的欲望, 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从而将数学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讲授课程时, 可以引入各种科学知识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例如讲授线性规划时, 可引入“海王星”的发现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也可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 通过传说或者古代的真实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更好的上课和学习效果.

三、从数学的文化价值到高等数学教育

(一) 所谓高等数学, 指的是比初等数学“高等”的数

学, 广义地说, 初等数学之外的数学都是高等数学, 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逻辑称为中等数学, 作为小学初中的初等数学与本科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通常认为, 高等数学是将简单的微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 以及它们之间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包括微积分学, 其他方面各类课本均有差异.

高等数学教育, 则是针对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生开的一门课程, 其内容与学生以往学习的不一样.而随着大学的扩招, 现在的大学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学生人数逐年激增, 由原来的几十万学生到现在的五百多万的学生, 这样也使得高等数学的教育变得大众化和普遍化.

(二) 高等数学的教育开始出现了问题.

学生人数的激增也不禁让大学的老师们感觉到力不从心, 上课的人数增多, 课程的效果下降, 高等数学教育开始面临着瓶颈, 老师们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数学理论的教育当中, 面对着有些学生影响课堂的行为老师们也是无暇顾及, 因为大班制的教学不能因为某个人的问题而耽误课程的进度, 更不可能因为顾及某些人的接受程度而减慢上课速度, 在高等数学这门深奥的教育课程中是不允许我们纠缠于关于除课程外的细枝末节, 因为等着我们的不是数学文化中的一节一章, 而是几百年来数学中总结的精华真理, 待我们去体会和领悟, 正因这样自然而然课堂效果不好, 这样就使得高等数学的教育效果就变得不甚理想了.最重要的是高等数学与学生们高中时所学的数学有很大差异, 这让刚升入大学的学生们一时间很难适应, 也因此对高等数学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偏差, 觉得高等数学是很难学很难理解的课程, 对待高等数学的学习感到无力和难以负重, 不知道如何下手从何学起, 就连对知识和定义的理解也变得迟缓, 久而久之, 从而由开始对高等数学的主动求知欲变为后来的被动学习, 也使得对数学这么充满奥秘的学科产生了畏惧, 这无疑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了一个难题, 如何让学生们尽快地从高中的数学中脱离出来以适应高等数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何让枯燥的定义公式转化成学生们可以接受的神奇工具?如何让学生们在领悟高等数学的真谛之余发现数学存在的文化价值?如何让老师们更加轻松地讲解这门课程?如何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属于自己行业的技巧数学?这一直都是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先进的科学技术早已被引入了课堂, 那就是多媒体技术.现在的大学课堂早已经不像以前上课还用粉笔写板书, 现在上课的大纲都是用多媒体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学生也只能通过看幻灯片来接触和理解课堂上的内容.不能说多媒体技术对高等数学的教育全无好处, 当然它也有自己长处的一方面, 比如立体效果明显,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视觉冲击明显, 便于学生们的理解等, 可是有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技术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关键的步骤和要点还是需要老师按部就班地讲解与分析, 而且使用多媒体速度太快, 学生们无法及时地做好笔记, 这样不利于学生们的课后复习, 会造成对课堂不理解的地方加深, 但是一般由老师亲手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和强调的重点往往才更使学生们印象深刻.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教育者的过错, 现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 多媒体技术早已是他们评级考核的标准之一, 而且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减轻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烦琐, 也节约了上课讲课的有效时间, 所以大多数的老师都会采取这样的措施.然而高等数学是一门深奥而神秘的学科, 它需要人们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 需要从自己的练习和分析每个步骤的内容从而熟练掌握, 这样才能领会到高等数学的内涵.对于高等数学教育的问题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施教的问题, 从古至今都提倡因材施教, 可是现在的高等数学教育都是书本上一板一眼的死知识, 统一的出版统一的学习, 这种教育并不适合每名学生, 但是我们无法不面对事实, 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环境给予我们的设施和范围,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高等数学中找到自己所青睐的数学领域进行研究, 所以也就越来越少的学生去钻研和探究高等数学中的奥秘了.

(三) 高等数学教育想要发展就必须作出改善.

现在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趋势趋于下降,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变通, 老师需要找到方法开启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而学生则需要端正态度, 正确地对待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想要让高等数学发展起来就必须从根做起, 抓好每个细节, 从多方面考虑, 从根本出发, 改变环境, 改变态度, 改变方法, 改变施教, 我们管这叫教育上的“四改”.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让高等数学的教育可以有很大的改变, 也可以使得各科的教育有所提高.所谓改变环境, 指的不仅是上课的环境, 还有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人数就注定了不可能走上小班教学的路线, 然而我们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 目的则是为了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熏陶学生们的情操, 让他们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去面对学习和校园生活.所谓改变方法, 则是改变上课的方法, 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只有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程, 而是应该把高等数学的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课上大家都可以讲解自己对于高等数学的理解, 或者可以把每个定义的命名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增添高等数学的故事色彩, 讲述传奇数学家探究数学的神秘之旅, 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向往.可以在老师讲解完本堂课的内容之余让同学上台讲述自己对这堂课的认识, 做一把“假”老师, 感受一下老师的角度,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而且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加好.所谓的改变施教, 就是分门别类,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采用不用的教学版本, 不一样的高等数学教育理念, 寻找最合适和最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对学生因材施教.当前的高等数学教科书无论是哪个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几乎都是大同小异, 这样不利于学生们的掌握与利用, 因为大学就是一个分门别类的学校, 工科、理科、理工科都是学生们不同的选择, 然而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却是一致的, 但是这些学生走出校园将迈入各行各业, 从事着不同的工作, 所以他们对高等数学的需求与利用也是存在差异的, 如果一样的书籍一样的知识, 只能让学生们对高等数学有着简单浅显的理解, 而不能让其攻克自己所学专业的难关, 将自己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只有将高等数学教育划分, “对症下药”, 才可以让每名学生体会和了解到高等数学的奥秘精髓, 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让其主动地钻研和挖掘高等数学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底蕴, 才可以将高等数学的理念植入到他们的骨髓, 让其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使学生们受用无穷.另外, 适当地运用科学技术也是对高等数学教育的辅助, 让高等数学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相接轨, 才可以让数学的文化价值发展到最大, 让数学这门集工具和技术于一体的学科被人类所接受, 被社会所认可, 才是高等数学教育发展下去的长久之道.

综上所述, 高等数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进步和努力, 在强大的数学文化价值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能量, 需要人类的发掘与探索, 只有认识到高等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才可以找到开启探索之旅的大门.每一种文化价值的诞生都不是偶然, 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然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 在人们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 它就像是一棵树苗一样需要人类的关爱, 而追逐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人们就是灌溉它的水, 让它滋养丰富, 茁壮成长.所以, 高等数学的教育发展是迫切的, 数学的文化价值是强大的,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尽管科学的探索之路是坎坷的, 但我们仍相信高等数学教育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摘要:数学, 是一门有专业研究价值的科学语言, 是一把开启智慧空间的钥匙, 更是一把利刃, 让人们去了解和探知不熟悉的世界.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文化价值的最高体现, 都是让人们了解数学文化魅力的渠道.而高等数学教育, 则是建立在这些神奇的数学基础之上加上人类数学史的发展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它可以教会学生体会数学的奥妙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的高理解高认识.本文就从数学的价值出发, 探讨高等数学教育.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5

一、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高等数学改革后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障碍增加,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滥用,忽视高等数学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滥用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教学的形式,而忽略形式作用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例如,某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进行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学生对情境产生的兴趣,而对知识原点过目即忘,这是由于数列极限知识的情境转移再现性不强,教师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实践进行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导出。但实际上,这堂高等数学课中只要对数列极限的概念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数列极限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即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具有实质性作用。

(二)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忽略高等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改革中,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出现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而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地位的缺失、教材的忽视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展开教学活动、问题解答。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已设定好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现实中,计算机技术展开的高等数学教育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但计算机技术缺少对高等数学课堂的柔性管理,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分析探究。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电子课件的使用。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改革教育推动了电子课件的产生,但是忽略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在运用课件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同教师,教师同课件之间的联系变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

三、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优化思考

鉴于上诉的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可以发现对于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认识过分片面化,同时急于求成,没能深刻理解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改革教育是改进。

(一)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基础性课程地位,合理利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

虽然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要求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性质,一方面高等数学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所服务的基础性课程,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情景模式,提高微积分知识的再现性和转移性。但同时要考虑高等数学对于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在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培养文科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习或生活上遇到的繁琐数学计算能够通过数学软件有效解决。

(二)提升高等数学的师资力量,增加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挖掘探究能力

高等数学的改革教育主要依托于高等数学的教师来完成,因而针对当前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挖掘理解不够的现象,可以通过增加师资力量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认知,了解高等数学的动态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例如,某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中,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分配了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等数学教师进行展开教学活动,该校充分把握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实现对文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该文科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用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感性思维有机结合的方式高效的解决问题。

四、结语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学实验;数学软件

高等数学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它的意义和作用却不易为人理解,主要表现在其学习投入大而见效慢。事实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加强了高等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基础地位,而且使高等数学日益成为高科技的关键知识和经济竞争的推动力,所以也是理工类、经济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素质。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1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伴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大部分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一些矛盾[1],如 :数学知识的起点高与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低的矛盾;教学内容的含量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矛盾;教学资源的有限与学生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等等。

1.2 主要改革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上矛盾,不少高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传授知识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2)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由原来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统一性逐渐转向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工具性,结合专业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逐渐改变了过去不分专业的“大一统”现象;(3)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样性,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辅以问题启发法、报告法、案例驱动法等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强调借助多媒体更形象地阐述问题。下面谈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以前使用的教材内容丰富、详实细致,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很少关注。经过几年的使用我们发现教与学都越来越吃力,于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本着简单化、形象化、实用化原则,删除了原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计算,保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比方说定理基本上不再证明,教师讲解的时候再介绍知识的来源、解释定理的内容和用途;能用图像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文字说明;例题注重简单、经典、实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方法即可。新教材通过一学年的使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比如让学生最头疼的不定积分计算,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只需要掌握操作命令很轻易地就可以解决了,基本改变了学生“高等数学难学”的观念,也大大降低了高等数学课程的补考率。

二、数学实验的探索

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2]。

2.1 实验教学的意义。数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软件操作的探索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上的分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3]。

2.2 运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的尝试。尽管我院高等数学教材也引入了Mathematica软件的应用内容,但由于课时少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要想转变学生“高等数学枯燥无趣”的观念,就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点燃学生的兴奋点。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并不困难,但是输入的内容要精准,要符合系统设定的格式,错一个标点符号都无法运行。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上机现场操作、发现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验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电脑操作不熟,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一些在理论学习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这说明了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三、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大部分教师由于对现代实用技术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工程知识背景,授课内容往往以一本教材内容为主,忽视教学对象的特征,单纯地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推进数学课程改革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丰富教学形式。高等数学课程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基础内容即微积分部分,除去实训时间一周4个学时;第二学期大部分院校课时减少并且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加大,这可能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比如增加数学实验课,举办学生感兴趣的讲座,开展与数学应用相关的科技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开设数学选修课,比如数学史、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建模等,想尽办法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数学课时量少,教师身上的教学任务重,批改作业量大,与学生的交流与辅导答疑时间严重缺乏,为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虚拟教学研讨室”,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研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此提出问题,评论教师的讲课内容,漫谈学习心得,请教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及时做出回应。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学改革的风潮中,发展快的院校已成功把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引入课堂[4],并且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都需要基础设施做支撑,即实验室、各种数学软件还有相关教材、辅导材料。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循序渐进地建立小规模的数理实验室,整理、更新、建设师生资料库,这一方面可以为师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和今后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3.4 扩展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推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扩展,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涉及到更多专业领域,尤其要深入了解专业课知识及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专业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达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在专业课中如何应用数学、怎样应用数学。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的体制等各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篇7

然而, 一切数学的发展在心里上都或多或少地是基于实际的。但是理论一旦在实际的需要中出现, 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它自身获得发展的动力, 并超越出直接实用的局限。这种从应用科学到理论科学的发展趋势, 古往今来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说, 要使高等数学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高等数学从教者就应该对其教学作出合理的改革, 以适应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及其他各学科的发展对数学的依赖。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1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必须明确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明确数学学科不仅是解决科技问题的重要工具, 而且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对于非数学专业班的高等数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现代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数学在内容设置上应着重体现综合、现代、实用的特点。

1.1 淡化计算内容, 处理好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间的衔接关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等数学传统教材中占有近二分之一的积分计算内容, 学生要掌握这部分的内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只要能掌握最基本的积分方法就足够了, 而对于复杂的积分计算可以通过查积分表, 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因此将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上。而对于传统教材中的三角函数和极限、导数的内容, 由于在中学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这部分内容, 所以为了减少重复, 将这部分内容做适当的删减。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最佳的效率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1.2 以人为本, 教材内容应多层次, 体现因材施教。

人才的造就需要长期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

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施展自己的才华,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应增加概念教学、讨论、思考、应用等综合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意渗透近代数学思想、概念和方法, 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获得现代知识的能力。

2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 教师是讲课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的听课。然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参与其中, 体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此, 高等教育也要适当的做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类比思维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一件事情远比知道一件事情记忆更深刻。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发现的背景、发现的过程及发现的思维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比如运用“类比”思维方法, 由数列极限的定义, 直接可以得出变量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极限的定义;类比于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等概念可以直接推广到二元及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等概念等等, 还有很多这样利用类比很容易推广的概念、定理等内容。这种利用类比思维教学法, 能培养出学生的联想能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殿下伏笔。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讲一些科学发现及数学发现的思维方法, 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高等数学应用启发式教学。

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讲得过细、面面俱到, 应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师生双方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提问和启发应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在讲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时, 我们要启发学生与一元函数导数的定义相比较来理解, 一元函数导数的定义为函数增量与自变量比值的极限, 刻画了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而对于多元函数来说虽然函数的自变量增加了, 仍然可以考虑对某一个自变量的变化率, 也就是在其中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化, 而其余自变量都保持不变即把其余自变量都看为常数的情况下, 考虑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 所以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也就是一元函数的导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质疑则促使教师深入学习与探索,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3 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事实上知识本身是思维的产物, 传授知识不能意味着只记一些现成的结论, 应揭示思维的过程, 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再发现的过程中。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3 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许多实际生活问题由于克服了手工计算的障碍已经进入了数学教学了, 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三维图形、动态模型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数学软件、计算机代数几经升级,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大学数学教育中, 如果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 将会对数学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加粉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充分地体现啊了教师在讲课中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如果将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的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新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用数学软件直观的演示复杂的图形马鞍图、椭圆双曲面等, 可以将“空间想象力”变为“直观观察力”, 这样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承担高等数学课程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高等数学教师多数都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 他们对于数学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 对于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掌握较好, 知识结构体系完整, 而对于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较差, 这样的老师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 多参与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以及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真正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终身学习者。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 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而且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最终影响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而目前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针对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阐述了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美]R.克朗, H.罗宾.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8.[1][美]R.克朗, H.罗宾.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8.

[2]朱惠延.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4.[2]朱惠延.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4.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8

数学建模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作出合理的简化与假设, 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 寻求出模型的解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当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高等数学教学进入“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又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1. 概念讲授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事实上, 高等数学课本中的数列、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概念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还原到实际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子自然而然地引出概念. 例如, 在介绍导数的概念时, 我们可以引用经济模型中的边际成本、边际利润、需求弹性, 也可以引用人口模型中的出生率、死亡率, 以及一些更贴近生活的实例:房价“暴涨”、股指 “跳水”、气温 “陡升”等, 并从这些原型中筛选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 最后总结得到导数的概念, 不仅顺理成章的介绍了概念, 而且从多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导数本质的理解. 比如介绍定积分时, 我们可以引入农村土地划分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不规则土地 (曲边梯形) 进行面积计算, 其中将土地先进行划分, 近似估算每个部分面积, 最后再累加算出总面积. 这种方法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 进而得到定积分的定义. 在学习微分方程一章时, 介绍人口增长模型等, 把学生熟悉的问题拿来作为概念讲授的切入点, 可是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这些概念的来源, 体会这些概念时从客观事物中所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不仅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在定理的应用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高等数学中的定理是教学过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定理本身高度概括, 又比较抽象, 学生听起来不知道定理从何而来, 也不清楚这些定理有什么用, 具体怎么用, 感觉这些定理晦涩难懂. 因此,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了解所学定理的来龙去脉, 把定理的应用结合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连续函数根的存在性定理: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连续, 并且f (a) 与f (b) 异号, 那在 (a, b) 之间一定存在某个x, 使得f (x) = 0. 这名学生觉得不太熟悉的定理事实上是一个大家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定理, 如猴子分饼干, 一块不规则形状的饼干我们能否替猴子把它切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份,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 先假设饼干上下两平面平行且分布均匀, 将问题转变为对任意一个封闭凸多边形, 总存在一条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份. 用一条竖直直线从左至右扫过整个凸多边形, 则凸多边形位于直线左边的那部分面积由0 逐渐增大为整个凸多边形的面积, 位于直线右侧的面积则由最初的整个凸多边形面积渐渐变为0. 若把直线左侧的面积记为f (x) , 直线右侧的面积记为g (x) , 则随着直线位置x的变化, f (x) - g (x) 的值由一个负数连续地变为了一个正数, 它一定经过了一个零点. 这表明, 在某一时刻一定有f (x) = g (x) , 即可以把饼干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份. 类似的例子还有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 登山问题等, 都是零点定理很实际的应用. 在定理应用的讲解中结合现实生活构建一些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例子, 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把定理阐述清楚, 这样既可以形象地讲清定理, 又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 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3. 在习题作业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习题课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习题课, 一般只讲授教材设置的习题, 教师强调要多做多练习,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 但教材中涉及应用方面的习题较少,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此, 我们可以找一些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题目, 让学生来练习, 例如学习完导数之后, 让学生练习“如何使成本最小, 而效益最大”, “百事可乐饮料罐在容积一定的情况下, 怎样设计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 “储藏费用优化”等问题, 都可归结为数学上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一个函数的最大 (小) 值问题. 通常我们称这样的函数称目标函数. 也可以把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改编, 例如“购买东西时采取哪种打折方式”;“刑事侦察中死亡时间的确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它,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数学建模的一些尝试. 在习题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些模型应该浅显化, 趣味化, 应用化, 既不能太难太复杂, 又要让学生觉得有趣, 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此外, 在结合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应注意: (1) 不能喧宾夺主, 高等数学教学为主, 数学建模为辅; (2) 不能激进, 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有机结合起来; (3) 不能虎头蛇尾, 半途而废, 应当坚定信念, 努力不懈地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去.高等数学是独立学院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而设计的基础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立足于教材基本内容, 因时制宜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地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进去, 借由数学建模的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精神实质,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并结合自身实践具体从概念教学, 定理教学和习题作业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数学建模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充分体现出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高等数学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林区教学, 2013 (4) :1-2.

[2]熊红英.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1) :71-74.

[3]姜启源.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何俊杰, 王娟.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12) :98-99.

[5]原乃冬.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尝试[J].绥化学院学报, 2005, 25 (4) :134-135.

[6]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7]孙秀娟, 王桂秋, 杜广环.数学建模案例的应用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10 (4) :41-43.

[8]朱长青.将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J].价值工程, 2014 (3) :258-259.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9

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高等数学的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在社会需求的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继续深造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对于高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一直困扰着高等数学的教学。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瞬间就变成了大众化教育,到目前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达到普及高等教育的程度了,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用功程度等均在下降,这些问题在一般的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而且由于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一些对数学要求很高的工科专业如金融工程、管理科学等专业的学生,由于高等数学没掌握好直接影响到他们专业课的学习,从而最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数学建模课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各种实际间题而数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指从问题出发,借助于计算机和数学软件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发现和验证数学规律。尽管两者的教学内容、目标可能稍有不同,但两者的课程目的是一致的,都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从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数学实验的教材来看,里面包含着大量数学建模的内容,这是因为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时包含从问题到数学形式的一个建模过程而数学建模教材中数学模型的求解往往离不开数学实验中数学方法和数学软件,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人为将两者强行隔开,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将以前分开开设的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取名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国内有些大学也都这么干了,使用的教材如文献。

1 数学建模的推动作用

数学实验的开设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实践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结合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实验,动脑动手,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正是如此,数学建模课程从诞生以来,就以其与传统数学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这门课,面向的对象不仅有理工科专业,而且包括经管甚至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自己感觉到需要多方面的数学知识,需要掌握应用数学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数学软件的编程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好的发挥,所以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已成为一门极具活力的新型的数学基础课程。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以体现数学建模的推动作用:

1.1 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既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严格坚持标准不降低。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函数论:包括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主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优化分析奠定基础。代数几何:包括解析几何、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经济学的规律打下基础。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主要培养学生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不确定环境下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奠定基础。应用数学:包括数值计算、运筹学、数学建模等。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严格把关采取有力措施。教材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材;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教师授课。在数学基础的要求上要强于一般师范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更要强于新办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

1.2 加强优化类及应用性强的课程

最优化方法体现在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实际中去,也能很好地体现“经济数学”的特点。财经类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别是“经济数学”方向要开设运筹学、数学建模、图论与网络优化、模糊数学等课程,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加强计算机语言和软件类课程

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必须解决好计算、模拟等问题,然后才能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模拟等一些列工作必须要用计算机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编程能力和使用软件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特别是C语言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软件Matlab与Mathematics、优化分析软件Lindo/Lingo等、统计计量软件SPSS与Eviewis和SAS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托并且互相支撑的,其中“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是最重要的,是数学建模的推动作用高等数学的灵魂。

2 数学建模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

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外,我们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开设了开放性的实验,给学生提供学习应用软件、提高编程能力和建模能力的条件和平台。我们还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合肥市、本地或者学生的生源地的统计部门、投资机构、企业和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论文,主要目的是通过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下转第123页)(上接第25页)在校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的比例在全校各专业中领先,一些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的科研资助,不少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

总之,我们要重视数学建模的建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全面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数学修养和数学素质,通过数学建模的力量极大的推动高等数学的发展和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S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第3期(总第31期):2-5.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3):4-9.

[3]杨桂元.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2,18(6):13-17.

[4]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5]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篇10

一、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等数学持有偏见,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枯燥、冰冷、抽象,学习数学就是概念、性质、定理、证明、结论和应用,从而一谈到高等数学,就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1],以教为主,优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被动地听, 没有积极思考,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这种灌输记忆的形式基本上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数学水平,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项赛事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利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等数学竞赛也是常规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2],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竞赛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很多学生认为学好高等数学没什么用,因此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开展,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们都想通过数学竞赛验证自己的数学水平,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更以此作为实战训练,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迅速,影响力很大,但参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使竞赛发挥更大的效应,必须融合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而由于日常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深浅程度不一,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竞赛题目的主要思想、主要题型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自学和相互讨论来扩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3],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数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利用竞赛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竞赛之前,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培训期间解题技巧和拓展知识的系统训练,深层次地拓展了数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 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合理地将数学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与现行的教学秩序并不矛盾。如果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只能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研究学生,利用竞赛因材施教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选择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把竞赛加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件“受罪、难受”的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讨论及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之开拓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数学竞赛,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乐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4],给出难易适当的竞赛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结合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目标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了创新能力。

(三)开展学法指导,实施竞赛愉快教育

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竞赛的结果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布置作业时给出少量的数学竞赛题,引入“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 “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以“适当少量”为原则,利用竞赛进行应用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注意数学技术本身的应用[5],对竞赛题的引入采取适当原则,利用竞赛对高等数学日常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课堂练习或习题课上,插入适当少量的竞赛题型,为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竞赛内容时,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竞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授课,布置批改作业。不要每个知识点都列举与数学竞赛内容紧密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感觉到难,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在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淡化竞赛运算技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数学本身就是给学生带来思想方法上的训练,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二)防止“为竞赛而竞赛”

举办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把教学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过度引入数学竞赛的内容进行拔高,使学生为了竞赛而竞赛,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提高。注意以数学竞赛带动高等数学教学的开展,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大学生竞赛而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使得日常教学活动向深入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当前高等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日常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高等数学竞赛有助于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探索,从而使得高等数学竞赛更好地为高等数学教学服务,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摘要:文章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数学竞赛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并指出了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及目前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11

关键词:高等数学 应用数学 教学改革

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实际需求,数学教育也是如此。重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之一。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如何深化高等数学应用性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总目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数学教师应该深思并为之做出努力的重要问题。

一、高等数学应用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近五十年来,数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工程师们,其数学知识结构必须有很大的改变。但目前工科大学生的数学课,依然是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数学内容,工科学生对现代科学和技术所用的数学缺乏了解。因此,大学数学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就高等数学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理论、轻应用;重技巧,轻基础;重独立性,轻相关性。这一方面造成了工科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学生只知道应付考试,却不知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工具基本不用

在高等数学改革教学中,由于未能很好地与现代计算工具相结合,仍然局限于纸上的理论推理、技巧很强的基本计算,如不定积分的计算。这虽然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且对刚离中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内容也太过枯燥和抽象,且与实际相距甚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事实上,从应用的角度来讲,由于计算机工具的进步,大量计算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学生仅需了解基本的数学方法,而没有必要过多地了解具体的计算过程。

(三)考试方法过于单一

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决定了考试的形势仍是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而这样的考试形势又反过来决定了高等数学只能按现行方式教学,其中又特别受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引导,正如现代高考制度决定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

二、高等数学应用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概念、性质、定理等比较繁多,且不易掌握,与中学数学相比要难得多,处理不好,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一般学生感觉到高等数学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学无所用,是纸上谈兵。因此学习起来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熟知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实例,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它们,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还数学知识于本来的面目,从而体现了高等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得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可感,既增强了学生的新奇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从中受到启迪,触类旁通。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得到发展的。应用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因为数学应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又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其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类比等各种综合能力。它鼓励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才能的氛围和条件。

(三)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高等数学应用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公式的推导中,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高等数学中学到的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从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进行综合应用和分析,充分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理解合理的抽象和简化,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数学工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又能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高等数学应用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由于当今高新技术对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使基础数学的教育已从原来的服务工具功能,不断转化、深入,成为综合能力中理论培养重要的一环。因此,高等数学应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理论教学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应用数学放在一个应有高度,才能想方设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每个公式的推导、每个定理的证明都非常清楚,还要对数学应用的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体系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必须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鼓励探索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主要在于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这就使大学生必须掌握与之相关的数理逻辑、图论、算法理论等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概率统计、最优化等数学方法。然而这些内容的学习只能在提高基础数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像泛函分析、广义函数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基础和应用两部分的结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和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其次,关于教学体系。鉴于高等数学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其教学内容可设想分为三个部分:微积分、多变量数学和应用数学。应用数学除传统的内容之外,应重视介绍运用数学结构描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包括线性化、离散化、最优化、逼近、迭代及定理分析等。还应增加与计算机、建模有关的数学内容和方法。如介绍数学平台软件Mathematic、Matlab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试验。学生可以编写小程序探究数学设想,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此外,还应介绍数学实验方法,精选生动实例,用简明的原理、精炼的算法,实现大信息量的复杂运算,使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实践尽可能完美地结合。

参考文献:

[1] 萧树铁等,《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 高等数学研究,2001,2

[2] 王爱云等,《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2,(2):84

[3] 钟尔杰,《数学创新性教育的实践性探索——数学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电子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89-193

[4] 冷劲松、黄延祝、成孝子、刘伟,《数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与选材[J],工科数学,2001,17(2):57-60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法改革探讨 篇12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否能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真备课, 熟悉你所教知识, 融会贯通, 深挖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等属性, 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引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创建“引导式”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学习习惯, 在简单易懂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激发对数学重要性和应用性的认识, 例如我们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住户用a元钱建造一个长方体沼气池, 侧面、底面每平米造价是一定的, 问怎样设计最好?随着问题的提出, 我们引出多元函数的极值, 进而学习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求法, 这样创设问题情景, 接近平常生活, 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好奇心, 从而感兴趣, 易接受。

必须从爱护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出发, 让其感受到温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要面对现实有耐心, 不责备, 及时发现其优点, 利用优点让其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并用, 化繁为简,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对于定理, 公式, 老师应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理论推导过程, 那就要求老师把抽象、繁琐理论直观化、简单化, 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教学中我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 (如导数, 积分概念等) 通过其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我们在解数学问题时时常要把问题等价的转化为可解问题, 其中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讲a的δ领域时, 我们在数轴上把它展示出来, 强调a的δ领域就是一个开区间 (a-δ, a+δ) , 在讲函数的有界性时, 概念很抽象, 在教学中我用图像来描述:考虑y=f (x) 在X上是否有界, 只要看在上的图像能否介于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之间, 能的话有界, 不存在这样的两条直线则无界。进一步提出问题:定义中的M是否唯一?这样用图像来判断函数的特性, 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际上这都是数学上数与形转化思想的体现, 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很容易接受,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函数极限概念较抽象, 在每次讲概念之前, 我总是补充以下知识:如何根据图像, 判断函数变量的变化情况, 举例;函数从左往右, 图像无限与X轴接近;对于函数变量X, Y的变化情况:X (图像上点的横坐标) 逐渐增大, Y (图像上点的纵坐标) 无限接近零。为引出极限概念作一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重视讲练结合。几年来, 我在备课时总是结合教学内容, 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 让学生做一定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 使其各有所得,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要坚持“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 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 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广泛采用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 高等数学课程有它的特殊性, 内容抽象, 语言高度精炼, 严谨的逻辑推导, 教学课程需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 也需分步骤地进行板书, 边讲边板书, 这样学生便于接受;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 信息量大, 能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如讲到空间曲面时, 用图片穿插讲解, 提高图形动画效果,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部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中以讲解加板书为主, 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 恰到好处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用好教材, 多方位剖析例题, 一环一环提出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 提炼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 系统化、条理化, 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因此,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以及总复习时都进行纵向、横向知识的整理,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很有必要。开始时, 先由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上台总结本章节主要知识点, 这样会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提炼, 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 而且理解得也透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地位,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性, 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 不仅要学到一些数学的概念, 公式, 结论, 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 掌握高等数学的精髓, 获得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能力,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

摘要:目前我们的高等数学课内容已经很稳定, 教学大纲、教材也是多年不变, 这就使得教学方法、模式趋于一种定式, 课堂上死板单调, 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更不用说学习的自主性了, 本文旨在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参与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引导,兴趣,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敏.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与反思[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

[2]杨伟传.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 2008.

上一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下一篇:风险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