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2024-08-23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精选9篇)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征地测量随处可见, 其工作量大且繁杂, 不仅令工作人员头疼不已, 稍有失误也会给被征地家庭带来不便。根据福建泉州市的征地, 我们得到启发:如果将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生成的方法引入这项繁杂的工作中, 不仅使测量人员的工作更有条理, 极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也大大增加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给被征地家庭带来极大的方便。

1 征地测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 征地现象随处可见, 征地测量在整个征地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征地测量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关系着整个征地的进度, 也决定着征地工作的成败, 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实力的发展与进步。

1.1 概述

征地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并依法给予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一定的货币补偿, 有的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就业安置。在征地过程中, 征用的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需要用到的土地必须上报省级以上的国土部门报批方能征用。

征地测量则是指针对政府的征地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能否做好征地测量工作, 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会对我国的社会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现状

在当前的征地测量工作中, 我国的征地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编制征地图和填写征地报告。

在编制征地图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按照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 (试行) 》作为依据对征收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分类。在对土地进行分类时, 我们要先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用地范围线内的土地进行分类, 根据土地类型来划分分类区域, 将土地类型及相应面积标注在相应的区域内。

在填写征地报告时, 我们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 按土地分类面积表的要求将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类合并, 将合并后的结果按照要求填写到土地分类面积表中, 最后进行汇总填写。

由此可见, 征地测量工程量非常大。所以,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 给工作人员和被征地家庭带来麻烦。

2 福建泉州市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使用

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征地测量工作仍然沿用以前的方法, 使我国的征地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

(1) 土地分类不准确。根据我国的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分类共分一级3类, 二级15类, 三级71类, 由于分类繁多, 且较复杂, 工作人员稍有疏忽, 就会造成土地分类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2) 在对土地分类之后进行的面积汇总与理论面积不一致。因为土地分类的复杂性, 我们在计算合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误差而导致汇总的面积与理论面积不一致的现象, 而这些小误差查询起来也非常困难。

(3) 土地分类面积表填写失误。由于土地分类面积表所包含的项目极其复杂, 而且工作量巨大, 工作人员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失误, 导致征地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1 福建泉州市征地案例

福建泉州依山面海, 耕地面积217万亩, 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土地分类极其复杂。在引入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方法之前, 征地测量工作在进行过程中极其不顺利, 经常出现各种偏差。近些年来, 泉州市政府引入了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方法来统筹征地测量工作, 大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加快了测量工作的进度, 为政府和被征收土地的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接下来, 我们将以泉州市的征地测量为案例, 分析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方法的引入。

2.2 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

(1) 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的方法提出了对土地分类的新要求。泉州市政府提出了对不同的土地类型采用不同的图层的概念, 这样使土地的类型分类更加准确, 大大降低了分类误差。

(2) 检查土地类型及面积注记。泉州市政府通过对土地类型及面积注记的检查, 可以大大降低标记的失误, 从而提高侧量的正确率。

(3) 对土地类型及面积标注的检查无误之后, 就可以对其进行统计。如果统计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 程序将会按照比例进行自行调整。如果不一致, 则退出并进行人工分析。这大大减少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生成土地面积表。在程序设计时, 我们根据泉州市政府征地报告的要求, 编写土地面积表的模板。根据模板录入我们需要的信息, 针对泉州的土地分类, 我们可以编写两张面积表, 第一张面积分类中包含的土地分类项为:耕地3项, 林地、园地两项, 建设用地4项, 未利用土地2项, 剩余的分类放在第二张面积表中。这使得我们的面积表更有条理性, 看起来一目了然。

这一方法的引用, 是我国政府工作能力的一大提升。使我国政府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 结束语

使用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来实现征地测量, 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数据统计上的失误,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范了分类方法, 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与理论数据的一致性。由于从统计到图表的生成均是自动生成, 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艳, 李乃良.征地测量中土地分类面积的自动统计及面积表的生成[J].城市勘测, 2008 (03) :120-122.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篇2

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于2013年启动,历时两年多,共有50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综合运用了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和地面调查技术,获得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的最新数据。

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面积的11.8%。第五次监测结果与2009年的第四次监测相比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出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从荒漠化土地看,极重度减少2.83万平方公里,轻度增加8.36万平方公里;从沙化土地看,极重度减少7.48万平方公里,轻度增加4.19万平方公里。极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沙化土地分别减少5.03%和7.90%。同时,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沙产业,沙区经济林果面积已达540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5360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33.9%。林果业的发展带动了种植、加工和贮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沙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

监测结果显示,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2014年沙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8.33%,增加了0.7个百分点。包括呼伦贝尔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等在内的东部沙区植被盖度增加了8.3个百分点,固碳能力也相应提高了8.5%。同时,区域内的风沙天气明显减少。东部沙区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土壤风蚀量下降了33%,地表释尘量下降了约37%,其中植被增加的贡献率为20%。沙尘天气5年间平均每年出现9.4次,较上一个监测期减少了20.3%,北京地区平均每年出现2次,较上一个监测期减少了63.0%。

荒漠化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就我国而言,肆虐的风沙一直是高悬北方的心头大患,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曾几何时,沙漠南下东侵,摧毁草场、农田、房舍,持续挤压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危及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治沙止漠,刻不容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瞻远瞩,制定《防沙治沙法》,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严肃责任考核与追究;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封禁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改善修复沙区生态状况;积极发展沙产业,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良好局面。一系列保护和治理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加上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终于扼住了风沙灾害的咽喉,人进沙退逐步修复绿色家园。第五次监测结果,再一次用事实验证了我国防沙治沙道路的正确性。

张建龙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战略、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依然严重,保护与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一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国需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任务十分艰巨,如期实现2020年防治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保护与巩固任务繁重。其中,有明显沙化趋势的30.03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保护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已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中,初步治理的面积占55%,极易出现反复,后续巩固与恢复任务繁重;还有28万平方公里的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亟待封禁保护。三是沙区开垦、超载放牧、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突出,无序开发建设现象严重。5年间沙区耕地和沙化耕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60%和8.76%。2014年牧区县平均牲畜超载率达20.6%;内陆湖泊面积萎缩,河流断流现象时有发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这些都对沙区生态建设和植被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

张建龙指出,加强荒漠化沙化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林业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依法防治,依靠人民群众和科学创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抓好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为沙区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

当前防沙治沙的严峻形势与应对措施

记者提问环节,在回答有关目前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形势的提问时张建龙指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成绩来之不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防沙治沙压力有所减轻,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张建龙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仍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仍占国土面积的17.93%,全国近1/3的县有沙化土地分布,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基数依然很大。“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任务十分艰巨。加之沙化土地治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好治理的地方都已经治理,剩余沙化土地的治理条件越来越差,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要如期完成2020年的防治目标任务,丝毫不能放松。要从体制机制、科学技术创新上着手,切实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防沙治沙工作,确保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任务。

nlc202309011757

张建龙说,治理与沙化只有一步之遥,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已经初步治理的区域,生态系统尚不稳定,极易出现反复,巩固成果压力很大。当前,全国还有30.03万平方公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如果保护不力、措施不当,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沙化土地,防止新增沙化土地压力很大。同时,沙区盲目开垦、超载放牧和无序建设等问题也很突出,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比较严重,对沙区植被保护和建设形成巨大威胁。

在回答记者有关未来沙化土地的治理目标的提问时张建龙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这个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张建龙说,到2020年我国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得到有效治理,这表明“十三五”期间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非常艰巨。国家林业局将多管齐下、多方施策,保证完成中央确定的防沙治沙任务。

张建龙进一步明确了五项措施。一是巩固治理成果。将保护沙区现有植被作为完成治理任务的首要工作,严格禁止过度开垦、超载放牧、无序开采,严厉查处滥垦滥牧、滥采滥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沙区植被和自然生态。二是坚持科学治理。提高治沙造林科技含量,在治理方式、树种选择、造林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做到飞播造林、封禁保护与人工造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效。三是实施好重点工程。继续实施好现有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沙区封禁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工程的投资力度,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四是创新防沙治沙机制。作为公益事业,防沙治沙要在坚持国家投入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防沙治沙机制改革,完善扶持政策,扩大投入渠道,创新补偿机制,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沙治沙事业。五是加强考核监督。继续与重点省区政府签订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

防沙治沙与“一带一路”

在回答记者有关防沙治沙和“一带一路”的关系的提问时张建龙指出,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生态建设、扩大生态容量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家林业局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张建龙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一战略构想提出以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生态要先行。从国内看,“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所涉及的7个省(区),是我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5.39%。从国际看,“一带一路”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方,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荒漠化防治与合作,努力改善并着力保护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林草植被,为这些区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

张建龙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荒漠化防治大有作为。要积极与沿线国家加强荒漠化防治合作,通过搭建平台、理顺机制、明确方向、建立抓手,使“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要通过与林业有关的重大国际会议在主要地区搭建合作平台,在荒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竹藤产业发展、森林防火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示范项目、设立国际合作基金、加强交流学习等措施,加强国际合作。要重点开展古丝绸之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址周边区域、内陆河流水系和绿洲农业综合防护等群众聚集区域、丝绸之路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沙区造林要因地制宜、

科学推进、量水而行

在记者提问环节,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回答记者有关沙区造林的提问时指出,沙区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区造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量水而行。

张永利说,我国沙区的许多地方历史上都有森林覆盖,黄土高原、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新疆部分内陆河流域及北疆准噶尔盆地等都曾有茂密的森林,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等地至今还保存有大面积的胡杨林和梭梭林,这充分显示沙区很多地方具备造林条件。沙区不仅可以造林,而且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我国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都是成功的范例。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幅员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5%,风沙肆虐、生态脆弱,人民吃了不少苦头。经过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赤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生态面貌大为改观。陕西延安的退耕还林、河北坝上的人工造林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区域的小气候和降雨量。

张永利指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生活着数以亿计的人口,开展治沙造林的意义不言而喻。沙区造林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量水而行。一要坚持保护优先,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把现有的林草植被保护起来。二要合理选择造林地块,在宜林地上造林,绝不能超越条件胡来蛮干。按照规划,目前沙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至少还有3亿多亩宜林地。三要充分考虑水分平衡,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来考量,实事求是,以水定需、以水定林。四要大力发展节水林业、雨养林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把节水技术、产品、措施引入到造林绿化工作中。五要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六要适地适树,多栽植抗旱耐旱树种和乡土树种。七要适当降低造林密度,推广低密度治沙造林技术及模式。八要高度重视灌木林发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坚持发展灌草。九要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复相结合,该封育的地方封育,该飞播的地方飞播,充分利用自然力。十要重视科技支持,提高科技水平。

森林有利于减轻雾霾及其对人体的伤害

在回答有关森林和雾霾的关系时,张永利指出,“森林造成雾霾加重”缺乏科学根据,是一个伪命题。相反,森林不但不会加重雾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

张永利说,雾霾形成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污染物排放,二是气候异常,特别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加,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形成雾霾。植树造林对防风固沙作用明显,但森林的防风作用仅限于近地风,远远达不到影响大气环流的程度,“造林多了把风道堵住了,造成雾霾加重”的说法缺乏科学根据。相反,森林植被增加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释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中粉尘颗粒物的含量,削弱雾霾形成的条件。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2014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植被盖度增加了7.73个百分点,相应地,浑善达克沙地的土壤风蚀量减少了1.08亿吨,地表释尘量减少了328万吨。同时,树木具有一定的滞尘、吸尘作用,一些植物种类还能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减轻雾霾对人类的伤害。

警钟长鸣,催人前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防沙治沙不能拖后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沙区群众也不能掉队。第五次监测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未来,也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防沙治沙仍然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强化保护与修复举措,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走下去。

《土地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3

《土地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64—6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探索“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解决关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3、对周围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情感目标:(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精神;

2、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感受1公顷面积的大小,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谈话、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口算练习:

2、大家算得又快又对,伸出大拇指夸一夸:我们真棒!好,现在都看着自己的大拇指,说说自己的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有多大? 指甲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接着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计量大面积就要用大的面积单位,计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平方米,那么计量更大的土地的面积还会用到什么单位呢? 二:认识公顷。

1、出示图片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出示世博会的几张图片,上面均有“公顷”这一单位。图片1:中国国家馆:占地面积约4.7公顷。图片2:主题馆总占地面积约11.5公顷,它是由占地面积为14000平方米的城市人馆,以及生命阳光馆等共5个展馆组成的。大家发现了什么?发现公顷这个单位,公顷比平方米大。

2、认识公顷

(1)、揭示课题:教师介绍“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平方米、公顷作单位”。特别指出,“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板书课题)的专用单位。教师提出问题:那么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2)学生自学探究以下3个问题: ①、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②、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估计一下你们学校的大操场有1公顷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要求:先独自看书并记录答案,然后小组讨论。

通过独立看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使学生充分感知1公顷的大小。

使学生认识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乘以100等于10000,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学生汇报并板书)

通过对操场面积的估测和计算让学生充分感受1公顷的大小。

学生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通过估测长、宽,有的根据跑道的长来估测的。教师出示操场的长:130米,宽:70米,学生口算得出:操场的面积不到1公顷,教师出示幻灯片,动画演示:整个操场再加上草坪和观众席大约就是1公顷。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1公顷的大小。

(3)教师结合学校图片,介绍学校的占地面积,同时引出“亩”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用亩作单位计量土地的面积了。当时,他们用步测的方法(一步等于5尺),先量出一块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算出它们的乘积,再除以240,就得到亩数。现在,一般用平方米、公顷等计量土地的面积。公顷、平方米和亩之间的关系是: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老师介绍,强调学生只需简单了解即可,不做深入学习)。

三、梯度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再次出示中国馆的图片,中国国家馆:占地面积约4.6公顷,合(46000)平方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国馆有多大?学生会说:4个操场那么大,学校的一半„„

(2)、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谈话:谁去过天安门,天安门大不大?天安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依次出示天安门广场的信息和问题: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4万平方米,合(440000)公顷?

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再出示:如果每平方米站4人,天安门广场可容纳(1760000)人?让学生回忆国庆60周年的壮丽场景,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学生自主交流,汇报。

(3)、如果停车场每辆小汽车占地面积约为25平方米的话,那占地1公顷的停车场同时最多可以停多少辆小汽车?(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四 :作业

请你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搜集我国园林和名建筑的占地面积,写出一篇数学日记。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克

知识改变命运

还看今朝。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篇4

关于积极稳妥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通知

二00二年一月八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适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现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目标

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和城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加速城市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利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区,做到定量、定位、定性、定序,使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原则

1.严格指标控制原则。各地必须严格按照规划修编时下达的各项规划指标,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变,耕地保有量不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科学定位”的原则合理调整规划。土地复垦整理潜力较大的地区可将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在报经省厅核定后编人规划。省下达各地的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净增耕地指标等三项控制指标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保持不变,各地不得自定指标。

2.与城镇村规划协调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要兼顾小城镇、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调整,使两个规划衔接一致。衔接中要妥善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存量与增量、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等方面的关系,科学布局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做到既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要保障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和农业产业化用地的需求。

3.科学安排建设用地原则。要结合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按照“三集中一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原规划的城镇村布局。要科学预测建设用地的时序,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和近期实施项目;乡镇工业园区应根据乡镇区划调整的实际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适应优化乡镇企业布局的需要。

4.确保重点项目稳定实施原则。各地的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已在原有规划中作了落实,规划调整完善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深化,其它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不得与之发生冲突,更不得挪用省下达的重点项目用地规划指标。

5.区位调整为主、指标调整为辅原则。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重点在区位调整,各地要在原规划指标体系下合理调整区位布局,同时可将部分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作为城镇建设规划用地指标的补充。坚持“盘活存量,集约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被合并的乡镇镇区原则上不得扩大其已建成区规模,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用于新确立的小城镇建设。

6.规划连续性原则。规划基础年、规划期限不变;如实反映已实施规划地区的定位和已使用指标的定量。

(三)总体要求

规划调整完善要重点解决好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区位布局的调整和定位。要按照“三集中一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原规划的城镇村布局,合理设置工业园区;要将行政区划调整中被撤并乡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向城市、重点中心镇,确保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促进

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微调基本农田区位。

二、切实贯彻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408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为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各地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精神,在规划调整完善中合理规划好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提供充足、合理的用地空间。

(一)合理预测和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408号文件精神,规划调整完善要贯彻落实好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和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政策,在规划调整完善中合理预测和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二)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的适用范围

各地要在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1.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实施规划和“三集中”的过程中,对在规划期间可以复垦成耕地的农村宅基地、零星建设用地等原有建设用地,按照空间置换的原则,转化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安排在城镇规划区内。

2.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对规划期间通过农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按照60%的比例折算成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在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折抵指标时,各地不仅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更要注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控制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折抵指标规模,把规划用于置换折抵的复垦整理建成耕地的面积具体落实到村和地块。

(三)具体操作办法

1.各地在认真调查、分析本地土地利用潜力的基础上,测算出规划期间本地新增耕地数量(由三部分构成:原有建设用地可复垦成耕地的数量、农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以及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成耕地的数量);

2.将上述预测新增耕地数量扣除国家、省下达的规划新增耕地指标后结余的部分,按照类别转化为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

3.各地预测的规划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和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以市为单位汇总报省,经省核定后下达。

三、认真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定量、定位工作

各地要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定量、定位工作。规划调整完善时,各地要按照“调整与补划”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核实工作,要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一步确定到地块;要用一般农地中的耕地将原划入基本农田的非耕地置换出来,确保基本农田的质量;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的耕地要逐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完善中,根据城镇村发展需要进行空间调整的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并在实地划界定桩,登记造册,建立保护台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四、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

(一)各地在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前,必须以市为单位将新的规划指标体系报省核准,以确保规划调整完善依法、有序进行;各地要及时与省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有规划指标体系发生变化的或乡镇之间需调剂规划指标的,各县(市、区)必须重新发文进一步明确各乡镇的规划指标,并逐级上报市、省备案。

(二)高质量做好规划调整完善的各项业务工作。

1.进一步规范规划成果。

(1)根据调整完善情况,按照技术要点,对原规划文本及表格进行调整;

(2)统一图件成果。图件成果统一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将原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图合并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3)进行调整完善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规范制作电子图件。

2.设区城市和设市城市需编制1∶1-1∶5万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并在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增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三)依法做好规划调整完善的审批工作。

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1]66号文件精神,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后的审批工作。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后,乡镇人民政府应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要求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报告,并按规定提交报审材料。

2.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

3.市国土资源部门对上报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审查。为做好乡镇规划的审批与备案工作,由省、市联合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1]66号文件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上报或审批。

由省政府审批的乡镇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省政府审批;由市审批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须按规定要求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4.上报省审批和备案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须提交以下材料;

(1)乡镇人民政府和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申请报告;

(2)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或市人民政府的批复;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县级数据汇总表;

(4)调整后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附表等,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软盘资料(文字和图件等)。

五、切实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组织领导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涉及面广,内容较多,因此各地务必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要广泛宣传。要向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广泛宣传规划调整完善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要提倡“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公示规划成果,吸引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监督执行。

(二)要精心组织。各地要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领导,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剂好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余缺,防止土地利用上产生新的矛盾。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要建立规划调整完善的预报预审制度,各县(市、区)在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前须将预选方案报各市国土资源局同意后再正式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反复。

(三)要科学编制。要层层组织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广泛搜集资料,衔接协调好与相关规划的关系;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在试点单位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篇5

篇一: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闫倩倩

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1.教学变量控制

当天学生接连上两节数学课,第一节内容为《圆柱的认识》,执教老师是本校青年教师李老师,《圆柱的表面积》是第二课时,受客观原因影响,本课执教时间只进行了30分钟,课时计划部分未实施。

2.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3.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际反思,促进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师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全程录像、片断文字实录。

二、提问技术、方式、水平分析

1、提问方式:(10分钟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时间,反馈及时。

2、提问水平:片断共提出问题29次,其中组织性问题4次,占13.8%。认记性问题10次,占34.5%,理解性问题9次,占31.0%,推理性问题5次,占17.2%,创造性问题1次,占3.4%。从问题类别所占的百分比来看,教师不但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1.背景描述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圆柱的表面是由底面和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所以教材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与宽跟圆柱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课的授课前一节,学生刚刚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在《圆柱的认识》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校付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实验,极富创新的执教使学生对圆柱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但由于拓展的面较广时间比较短,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而且同时由于是连堂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记忆得比较牢,这是比较有利的,但课后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练习巩固和知识吸收的时间这是不利的。

2.执教者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通过比较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异同,将生活中的汽油桶、水桶、烟筒等实物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体现学生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学生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不会的就扶一下,帮一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大部分的学生是可以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推导得出的,所以我先让学生来说计算方法,在自主推导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对于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有模糊之处,所以,我在与学生交流算法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从我的引导中加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较好的突破难点。

(5)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达到的,在本课中学生每人完成的量是较充分的,训练扎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6)教学中的调整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如从课前我向任课教师咨询的情况和我对学生在前面一节课进行的课堂观察后,我认为这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教学环节中,大部分的学生们是可以做到自主独立完成的,所以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减少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从课堂教学反馈来看,在我作出调整后这一教学环节仍然顺利进行,而且减少了这一步骤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能。又如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较好的思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举手示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临时将原本教案中的自学课本例题,再解决问题的环节,改为了请学生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的就阅读课本例题,再完成,这一调整既是让学生自主,又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7)教学中的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在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图的时候,贴出了侧面图后,忘了贴出两个底面的图,没有向学生们出示完整的圆柱表面积图,可能会给学生的思考造成困扰,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一过失,我想,如果及时发现了,我一定会去补救的。

全课三个例题的教学中,我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缺乏变化,以至于学生到了后半段学习时显得有点疲倦了。在备课过程中我曾有想过,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或许已不需要不断变化的方式吸引注意力了,直接将问题出示更好,实践告诉我,我的想法有点过头了,这方面我需要再多做思考,寻求改进的方法方案。

由于我这节课只进行了半小时,我设计的最后一个动手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

自备圆柱实物的用料面积,没能进行,我预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可以立即学以致用。可惜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效果了。我打算将这一设计留到我们班同学六年级的时候再来实践。

四、教学过程特点和一些思考

1.能比较灵活的应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情况。

2.较好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言情况。

3.这一类型的课程学习,学生在巩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演算,由于学生存在差异,还需在练习的层次和要求上进一步设计。

篇二: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了解了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注重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听了李超老师的课,我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老师和学生准备充分。李老师以“你能帮工人叔叔计算出所需要的纸板吗?”这个问题导入。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渡到求圆柱的表面积。通过探究合作活动,让学生从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进而推导出表面积。李老师充分挖掘教材,设计合理,体现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堂课中不只是老师准备充分,学生准备也非常充分。学生为本节课所做的学具也非常充分。据我观察,李老师在提出小组活动后,学生迅速的拿出学具,非常有针对性。

第二,课堂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探究侧面积的时候李老师提出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去操作、合作探究后,抽象概括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眼脑手等各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主动参与。我观察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给于主动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互动较多。而且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讨论汇报时,其他成员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回答不完善的给以补充,交流围绕学习目标平等和谐。

第四,注重基本技能的计算。李老师针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了基本练习题,例题练习题,教学实践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层次明显,由易到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有一点建议。

第一,在探究侧面积时,李老师提出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我认为应该先让学生猜想圆柱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在验证,这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都有可能。

第二,就是关于提问。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多数学生还没有完成时尽量不要提问,这样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尽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篇三:《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听了闫老师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合理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1)闫老师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抽象、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3)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的热情。在表面积的教学环节中,田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脑大面积梗死1例报告 篇6

临床上小脑大面积梗死很少见, 我科曾收治1例, 诊断为小脑大面积梗死, 经积极治疗, 临床痊愈,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42岁, 以“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5h”为主诉入院。该患者于5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迷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 曾于某医院作头CT未见异常。未给予药物治疗, 回家后头痛无缓解, 来我院。即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体:T 36.4℃、P 76次/min、BP150/95mmHg (1mmHg=0.13332kPa) 。神志清楚, 呼吸平稳, 扶入病房, 语言流利, 自动体位,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 直径3.0mm, 光反应灵敏。双眼水平眼震 (+) , 口角无歪科, 伸舌居中。颈软, 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 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四肢肌力V级, 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及膝腱反射正常。双巴氏征阴性。右共济失调征 (±) 。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血常规WBC 7.4×109/L、RBC 4.31×1012/L、Hb129g/L、PLT187×109/L。尿常规:蛋白 (-) 、尿糖 (-) 、酮体 (-) , 头CT:未见异常 (当地医院) 。入院后初步诊断为: (1)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积极给予降颅压, 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入院第3天复查头CT示右小脑大面积低密度影。占位明显, 四脑室受压, 天幕上抬, 侧脑室后角前移。确诊为小脑大面积梗死。入院第4天出现昏迷, 呼吸衰竭, 继续给予积极治疗, 调整用药, 经治疗15d, 患者神志转清, 头痛、头迷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能下床独立行走, 临床痊愈出院。

2讨论

小脑梗死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闭塞所致, 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低等, 可有脑干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在最初数小时内无头痛和意识障碍, 随后出现继发性脑水肿, 颅内高压表现类似脑出血, 本例发病即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临床上很少见, 在当地医院作头CT未见异常, 未给予留院用药观察, 幸好5h后到我院就诊, 避免了贻误病情。临床上, 小脑梗死少见, 小脑大面积梗死更少见, 本病例为以后诊疗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5-1

1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域的农业自然资源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判断一个地区的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现代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全面调查,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从土地资源的开发角度来看,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土地资源调查是多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也是最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调查的直接应用成果,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空间形式、承载方式以及用途等方面综合分析土地的利用目的,从而能够以最佳的结构比例及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能够增强土地利用的效率,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得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从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是要与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相吻合,再次是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四是要制定出系统的综合计划并且考虑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首先要明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其次是要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要对土质进行勘测,再次是要综合调查社会、经济、技术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不仅反映了土质情况,还反映了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演变,是对生产水平和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客观反映。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来看,是要通过调查来了解土地的开发程度,只有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来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来实现的。

土地质量的调查是对土地开发潜力的深入考察,是土地生产能力和综合属性的综合体现,也直接表现了土地各个要素之间的综合特征。土壤的综合质量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土地质量调查是土壤本身特性的调查,这与该地域的光、热、水直接相关,不同的光热组合之下会形成不同的土壤特征。土地质量调查还需要对土地类型的相关组合进行描述,分别是对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肥力以及土层的厚度和坡度、高度等进行综合调整。

土地资源调查的第三项内容便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调查,即主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社会需要是首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有客观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支持,从供需环境、价格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价值。总之,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奠定基础,是土地资源开发的关键和前提。

3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土地资源的研究开发起源相对来说比较晚,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因此使得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终究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工作,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的应用目的是明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作出评价,并且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调查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是国家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决策的关键性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也具有直接的联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于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才能因地制宜。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查能够减少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性失误,避免出现过度开垦或资源利用不合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 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3] 张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规制[D].福州大学,2005.

[4] 胡小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若干思考[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

土地面积调查报告 篇8

1.河南产区中牟的早熟蒜根据地块有增产有减产,根据挖出蒜的实际情况看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杞县产区的大蒜整体来看好于去年。

2.金乡周边,东边、南边(单县)、西边(大田集以西)、北边(羊山以北)、这些地区苗情比去年稍好。但是鱼山、马庙、马集、王丕、羊山、化雨、肖云预计产量要比去年略低100KG-200KG,这些大约有20万亩。

3.莱芜、平邑苗情都比金乡好。

4.邳州大蒜除了主产区有部分低洼地苗情较弱以外,整体还是比较好的。

5.射阳、大丰、苍山、平度、商河、鲁北地区、河北的永年,所有的四六瓣总体要比去年每亩地要增产,具体增产多少还没确切数字,但根据苗情来看是近几年长势较好的一年。

6.晚熟蒜,看到的和蒜农们的说法应该比去年好。

7.杂交蒜全国总体来看,大约减种10%,产量应比去年微增。最终要看大蒜出土以后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

8.去年冷库蒜,总储存量270万吨,全国现在库存多少,我们没有查库,目前还不清楚剩余了多少。根据往年的出口和内销的记录,每年9月份到5月底冷库蒜的销售量大约在230-240万吨.9.今年蒜片的库存量并不多,今年切蒜片的量完全取决于价格,如果收购价格偏高,蒜片厂成本会增加,农民继续减种的可能性比较小。农民的观点蒜薹收益和大蒜的收益加之种棉花或者辣椒,三者的收益和小麦作比,对于农民来说他只会选择收益高的来决定他来年继续种什么。

10.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来共储存冷库蒜76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大约60万吨受益,700万吨全部赔钱。

11.今年冷库的储存量,因四六瓣的增产替代了杂交蒜的部分原料来供给蒜片厂,以切15万吨蒜片为基准数字,大约需要52万吨,如果四六瓣最终的结果是产量居高,杂交蒜的替代原料要么流向市场,要么继续储存于冷库。这样将加大库存数据,也是对冷库蒜的严峻考验。

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目的:为了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的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了解,拓展知识,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

二、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0日。

三、调查地点:广西省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当明村。

四、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

五、调查内容:

1、当明村的交通情况:由于我的家乡在农村,所以我所调查的是农村的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当明村大部分地区都为山地,因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虽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岖不平,所以一般只有农家用的小型货运车可以通过,所以那里的农产品销售往外面的并不多。这样也造成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2、当明村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3、当名村的农产品种植流通情况:由于当地的交通不是便利所以农产品往外销售的量不是很大。又因为运费的昂贵所以大部分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不多,都是自给自足。如各种菜类基本上是自己种供自家吃就行,很少用于买卖销售来获利,同时也因为农产品收入不高,每个家庭都有小孩上学,仅靠务农的收入已经无法供家庭支出,所以

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家里就留下年纪大的老人帮看家带小孩。这样就使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农产品也就在不断的减少。

六、调查结果:而当地用于买卖交换的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买卖销售主要是在本地的农民之间进行交易,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的天灾(干旱)和虫灾导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减产,甚至有些家庭种下都没有可以收获的。这样就去找收获好的人家购买,这样也节省了运费。而玉米的销售业是几乎没有。因为在农村玉米一般是用来酿酒或者是做猪吃料。机乎是自己家种植够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购买,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这些农产品主要是运往县城去销售。而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途径首先是由当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户的收购,当收购达小型货车一车以后才运往县城销售给厂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货运的价格就相对较高,这样收购商为了获利就压低收购价格。导致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大多数农民现在都在砍掉果树来种植杉树,等将来买树木赚钱。

七、调查后的收获与认识:

此次调查的结果使我认识到了,农村物流网络不完善、经济人组织松散、乡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增高、农民信息不灵、并且由于农民的科技这种水平不高,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农产品的价格低廉,这次的调查让我认识到了农村的各方面发展都有待加强,同时也认识到了物流行业对农产品的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我本来就是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这次的调查使我对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也更加鉴定了学习物流知识扎实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对农产品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其实农村的农产品发展不好的最主要一个原因是,农民没有科学种植,导致高投入低收获,并且收获到的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就低,农民的积极性才会慢慢降低。

八、总结:总的来说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农村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缺乏主要原因:

1、农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学技术种植农产品。

3、农产品没有好的销售途径。

九、对农村农产品种植和运输的建议:

1、有句话这样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要想把农产品很好的运输销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农产品才有更好的机会运出去销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没有科技的投入,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就会使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农民就没有利用可图,同样会使农民积极性降低,所以必须大量的投入科学,让农民都把科学用在种植和护理农产品中上,这样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少种多收获,这样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才得以提高,农产品多了,质量好了运往外地销售才能拿到好价钱,好收入。

3、国家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农产品运输管理,提高农产品流通,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来种植农产品,政府可以派一些农产品研究的专业人员实地勘察,研究当地土质、水质、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下,引导当地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产品,这样农民们才不会盲目的去种植,农民们种植了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引导农民利用科学技术种植,这样农产品才会有丰收,收获季节到来,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不出的时候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为农民寻找销售路线,这样农民种下的农产品就有销售路径,那么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就提高。只要农产品的收入高了,农民回家种地有收入了,农民选择在家务农的机会就更大,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农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样间接的减少了留守儿童的人数。

调查人员:x x

x

上一篇:留一点快乐给自己作文700字下一篇:如何做好部队管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