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技论文

2024-07-31

环境科技论文(精选8篇)

环境科技论文 篇1

科技与环境_850字

“20xx 年12月21日,世界将毁灭”。传说这是玛雅人流传下来的预言,科学家们认为没有依据,不可信,而我亦然,我认为毁灭人类的最后还是人类。

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也不乏盛世,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可能高于现在,但是对于那时环境污染的记载却几乎没有。而在近一个世纪里,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中,环境被严重破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人类的生存条件日渐降低,许多的生物已经绝种,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为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句。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最近的一个世纪,科技的兴盛,创造了无数的前所未有,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科学技术的运用发明了更多的产品,也使人类的欲望更加膨胀,带来了战争,于是大量开发矿产,破坏地形地貌,破坏了生物链,最终也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庄稼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用家畜的粪便或用河道里的於泥,腐烂的草,土地的特性得到保持,但在使用化肥农药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土地日益酸碱化,农作物也受此影响,而这种现象要大自然用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减弱。另外,河道中的淤泥日益增多,破坏了生态环境,加上工业污水使鱼儿无法生存,前些年,太湖大面积的发生蓝藻,使无锡市民得不到饮用水,也是这方面的因素。

而工业的发展更加剧了破坏环境的进度,石油和煤炭的大量开采,大量的排放和尾气产生了地球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产生了变化,引发了许多的自然灾害,如此长久下去,人类迟早会毁灭在自己的手中。

幸好人们发现了这种变化,许多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进程中也加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德国是一个人造森林最多的国家,在破坏的.同时绿化相同的面积,从而保持了总的生态环境。在我国,这种做法也在逐渐推广,运用科技力量,在发展中注重环保,但是只起到一部分的作用,同样,在太湖蓝藻事件中,许多的方法只起到了表面的作用,最后,放养了大量的鲢鱼去食用蓝藻,用生态平衡法则来解决根本问题。

近几年来,在我们农村,环保意识史无前例的加强了,建立了许多生态保护区,更多品种的生物回来了,在我家后面的河面上,多了一些不认识的水鸟,爷爷说四五十年没见到了,这让人感到欣慰。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使命更神圣了,责任更大了,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处处进行“节约”生活,从细节着手,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好的保护地球!!!!!

【科技与环境_850字】

环境科技论文 篇2

本刊以直接为环境污染防治实践服务为宗旨, 重点报道环境科学最新实用技术、科研成果、治理开发及国内外最新信息与动态, 内容涉及水、气、声、固等污染处理技术及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常设栏目有:研究报告、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规划、专论与综述、环境管理、环保论坛等, 从多角度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新经验等。对环境保护管理、科研院所、污染防治技术开发设计、环保产业、工矿企业等部门从事环保工作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订阅。

本刊为双月刊, 大16开国际标准版, 80页, 每逢双月25日出版。国内订价 (含邮费) 订价15元期, 全年9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也可以直接向本刊编辑部邮购。

订阅办法:

1.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8-179。

2.邮局汇款:《环境科技》编辑部 (收款单位名称)

3.地址: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4.邮编:221002

5.银行汇款: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收款单位名称)

6.开户行:交行徐州分行营业部

7.帐号:323600660018170702621

8.电话:0516-85635681 85635682

传真:0516-85737126

高科技毒害环境 篇3

新的技术就意味着清洁和高效吗?我们都寄希望于高科技,希望它能帮助人类摆脱传统工业的污染。可是,我们或许错了。高科技实际上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干净,计算机工业污秽不堪,半导体制造工业本身就是个剧毒的怪物。电脑芯片的制造过程牵涉到几百种化学物质(许多是有毒的),还消耗极大量的水,不仅会污染水还会污染空气。同时,被淘汰的个人电脑和各种废弃零配件堆积如山,高速发展的科技还带来高速的浪费。

害人不浅

作为高科技工业的前沿,电脑零配件的制造整个就是个大毒源。既伤害工人,又污染环境。硅芯片的生产过程中要用到500~1000种化学物质。其中有一些是致癌物质,例如砷(俗称砒霜),它被用来增强芯片的导电性,是至关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环。电脑制造业已经开始停止使用乙二醇醚,因为该方法导致生产人员的流产率高达40%,但是其他估计也会影响生育的化学物质还在使用。有些物质非常的新,以至于我们现在还来不及仔细研究它们,更不知道会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跟影响员工健康相比,更惊人的是对废料的处理。早在1981年,硅谷有一家叫仙童半导体的公司,就发生过地下储存罐5万加仑溶剂泄漏的事故,污染了饮用水源。芯片工业需要用去极大量的水。"英特尔"在新墨西哥州RioRancho的工厂每天要消耗400万加仑的水。排出来的废水要经过特别的化学处理才能送到城市污水中心。

要知道,芯片只是冰山一角。电路板、显示器里用的阴极射线管和家用电脑用的塑料都会产生废气、废水及其他废料。

代价高昂

要清除有毒垃圾代价高昂。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些公司,如IBM才开始注意减低废料的产生。他们想办法对溶剂进行循环再利用;把一些剧毒溶剂换掉,换成橘汁;此外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环境监控。原来许多公司用无氧含氯氟烃来清洗线路板,现在大多数公司都不敢用了,尤其是1995年以后,大家都用肥皂水洗了。

但是高科技发展太快了,减少毒性和降低能耗的措施远远赶不上产量的飞速增长。现在,全世界每年新生产2200亿块芯片,新增加900座芯片工厂。根据《半导体工业通讯》统计,1999年芯片销售额是1494亿美元。估计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均不会低于20%。

环境污染科技调查报告 篇4

平坦联校魏家峪学校祁素芬

调查人员:祁素芬及三年级全体学生

时间:2009年10月20日

调查目的:白色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目前我们的环境面临着种类繁多的污染,其中“白色污染”尤其严重。我于2009年10月20日在我们学校进行了环境污染调查。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学校的垃圾桶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纸揉成一团,被丢弃在垃圾桶里。

纸张回收:我门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人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塑料袋:秋天到了,风也大了起来,天空中到处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多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啊!前几个月,政府刚颁发了使用环保袋的政策,但那些小商小贩们依然使用塑料袋,显然是不重视这项政策。

结论:“白色污染”随处可见,需要人们自觉重视“白色污染”,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管理。

2009年10月20日

平坦联校魏家峪学校

浅谈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篇5

————从哲学视角剖析两者的关系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环境保护已上升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层次。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海德格尔对西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于技术的本质之中。

关键词:双刃剑

一代哲人海德格尔曾对西方技术世界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他不仅指出了无限推行技术化造成的后果与危害,而且还在哲学上对此进行了反思。在他看来,现代技术是形而上学的产物,而作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始于柏拉图。正是在其主客二元的基础上,近代科学与技术将自身设定为一种“框架”,这种框架通过把自然系统纳入技术生产系统,从根本上“限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万物因此在技术的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这就蕴藏着毁掉天然自然的巨大危险。因为技术日益把人与自然隔离开来,使自然完全处于技术的控制之下,人的世界由此变成了一个贫乏的技术世界。海德格尔说:“贫乏的时代处在双重的欠缺之中:消逝的神灵不复有,未来的东西尚未到来。”正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劫掠,导致了人类家园面临毁灭的危险,人的生存成为了问题。通过追问,海德格尔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于技术的本质之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海德格尔反对迄今为止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不是大地的主人,相反,人是属于大地、依赖于大地的。人既然生于大地,就应该接受大地的恩惠,成为自然的看护者,让事物存在着。“只有让事物存在着,不破坏和毁灭它,人才能从事物的存在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与事物同在,建立人在大地上诗意般的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要使这种诗意的居住方式成为可能,就必须抛弃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他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蕴藏着这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结合了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国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即“前进到自然”。在他看来,目前的技术体系完全是人为的,社会体系是完全没有自然的,因此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不能统一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正确做法“不是退回到自然,而是前进到自然,即朝向一种根据人的需要和利害关系的宽广范围而有意识地构造的一种总体性”田。在这里,“总体性”就是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体系中要始终贯穿着自然的价值和人的责任。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科技进步与生态平衡也并不截然对立和冲突。发展科技并不一定导致生态失衡,维护生态平衡也并不会妨碍科技进步。相反,只要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端正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恰到好处地运用人的主体陛和科技力量,科技就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而且也是更有力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反过来,维护生态平衡也不仅不会阻碍科技进步,而且还是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保证。只要我们把握好“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就一定能避免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科技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数个世纪以来,当西方人以理性精神去改造自然界,尤其是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实现工业化之时,中国人却没有从“天人合一”的关系中获得真实的社会进步和人类主体自身的解放,没有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系统,从而实现民族发展的现代化。萨克塞的一段话似乎可以给我们以某种启示,他认为,我们今天因为增长而担忧,担心它脱离我们的控制,而中国哲学的智慧给了我们启迪。但他也同时指出,中国的榜样告诉我们,只用智慧也解决不了人的生存大计。目前,我国还只是处于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正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提升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调节好、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如何既大力发展以科技为内趋力的生产力?又避免过度技术化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水平上达到现代意义上的全新的“天人合一”或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更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生产力发展的首位,同时,又要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慎重对待环境问题。具体地说,我们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和前提,以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为主导和方向。我们要在维护好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求发展,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中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科技论文 篇6

第一章 自然与高科技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天文地理 生物化学 数学物理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 信息与通信技术

生命科学与能源科学技术 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 科技丰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热带气旋的概念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环流,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的统称。(2)沙尘暴的概念

通常指大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3)寒潮的含义

冬半年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常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常伴有雨、雪的天气。(4)大气压的含义

亦称“ 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5)泥石流的概念

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6)洪水的概念

洪水通常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7)火山的含义

岩浆活动穿过地壳,到达地面或伴随有水气和灰渣喷出地表,形成特殊结构和锥状形态的山体。

(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划分标准不同,地震类型也不同。(9)海啸的含义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10)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11)太阳能的含义

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其中约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必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1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含义 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的过程。(14)食物链的含义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15)化学变化的定义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16)化合物的定义、分类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7)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物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18)无机化合物的定义

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

(19)糖类的定义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20)糖类主要代表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水解为单糖。糖类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1)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反应

蛋白质是不同氨基酸以肽键相连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22)石油的基本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23)酸的定义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如:H2SO4(硫酸),HCl(盐酸),HNO3(硝酸),H2CO3(碳酸)(24)碱的定义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如: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NH3·H20(氨水)(25)盐的定义

盐是电离时生成含有金属阳离子(或NH4+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如: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26)电解质的定义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

(27)盐类的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所需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28)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29)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我国,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特性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

(30)平均数的含义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31)算术的含义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把数和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起来,并加以整理,就形成了最古老的一门数学——算术。在古代,全部数学就叫做算术;现代的代数学、数论等最初就是由算术发展起来的。后来,算学、数学的概念出现了,它代替了算术的含义,包括了全部数学,算术就变成了一个分支了。(32)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一般可以分为最优设计、最优计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等四个方面。最优化方法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目的所提出的各种求解方法。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如产值、利润),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一般可以分成解析法、直接法、数值计算法和其他方法。(33)物理学: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国际单位制 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科。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会议以米、千克、秒为基础所制定的单位制。后经修改和补充,成为世界上通用的一套单位制。

(34)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力学的研究对象: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通常尺寸的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以及速度远低于光速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质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电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电压;电阻;生活用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通常用I表示电流,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单位安培(A)。

电压: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 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单位伏特(V)

电阻: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生活用电: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36)电磁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7)光学:紫外线;红外线

紫外线: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由紫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的紫外线A。

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 ℃)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38)软件、程序、文档概念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序列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为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操作的一系列语句和指令。一般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大类。

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文档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有指导、帮助、解惑的作用,尤其在维护工作中,文档是不可或缺的资料。(39)计算机病毒定义、分类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储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特性,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40)防火墙定义

防火墙是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是一种特殊编程的路由器,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实施接入控制策略。

(41)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及组成

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如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等)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互相连接的通信网络。局域网属于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等基本功能。局域网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或客户机、网络适配器和传输介质组成。(42)因特网定义及特点

因特网是采用TCP/IP协议簇的众多计算机网相互连接而成的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Internet之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如下的特点:

(1)它是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

(2)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

(3)最重要的是Internet是一个大家庭,有几千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即资源)。(43)万维网(WWW)概念

WWW是环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44)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45)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特征有普遍性、方便性、整体性、安全性和协调性。(46)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以电子化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的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

(2)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3)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4)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

(5)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47)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48)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作用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49)智慧家居的定义

智慧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无线技术,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50)智慧大厦的定义、组成

智慧型大厦功能特征智慧型大厦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高新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的美、日、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具备如下自动化系统的大厦,就是智慧型大厦: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决策自动化和综合布线系统。(51)数字水印的定义、特点

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当中(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或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且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数字水印是实现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数字水印的特点有安全性、隐蔽性、鲁棒性和水印容量。(52)数字指纹的定义、作用

数字指纹是将不同的标志性识别代码——指纹,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嵌入到数字媒体中,然后将嵌入了指纹的数字媒体分发给用户。发行商发现盗版行为后,就能通过提取盗版产品中的指纹,确定非法复制的来源,对盗版者进行起诉,从而起到版权保护的作用。(53)蓝牙技术的定义、特点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54)IP电话的定义、特点

IP电话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使用IP技术的网络,来实现新型的电话通讯。低通话成本、低建设成本、易扩充性及日渐优良化的通话质量等主要特点(55)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有导航、测量和授时。

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56)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57)染色体的含义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58)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59)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生物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 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 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 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60)生物科学的进展,如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隆羊等

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1)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2)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连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链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克隆羊多莉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乳腺细胞)克隆出的羊。这项研究不仅对胚胎学、发育遗传学、医学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造福人类;也可以通过这顶技术改良物种,给畜牧业带来好处。克隆技术若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可大批量“复制”含有可产生药物原料的转基因动物,从而使克隆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目前,世界第一批无性繁殖的转基因羊也在英国诞生。(61)能源的概念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62)太阳能的含义

太阳经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63)材料:材料分类;新材料及其特点

按照材料的组成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按照材料的应用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64)纳米:纳米及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具有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65)激光加工及特点;激光存储技术及特点(66)高速公路的定义、分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67)高速铁路的定义

广义的高速铁路指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68)高速列车的定义

高速列车一般指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火车。(69)动车组的定义、组成

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

(70)通用飞机的定义、用途

通用飞机是指除从事定期客运、货运等公共航空运输飞机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活动的所有飞机的总称。(71)大飞机的的定义

大飞机由各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的。

(72)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可进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截止20世纪末,全球只有少数国家进入航天俱乐部——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截止2007年2月):独联体国家/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和以色列。(73)宇宙飞船的定义

宇宙飞船(英语名为 space ship),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74)毕升的主要发明(75)蔡伦的主要发明(76)李时珍的主要著作(77)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

(78)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的重要意义(79)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

祖冲之(429—500)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所求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13为密率,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80)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同步发报机;改良电话机;留声机;电灯;复印机(81)伏特的主要发明

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电池。(82)法拉第的主要发现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83)欧几里得的主要著作

《几何原本》。(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

《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著作;《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论球与圆柱》是他的得意杰作。(85)哥白尼的科学贡献

哥白尼的主要科学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出了“自然科学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86)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意义

论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水平 篇7

关键词: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甘肃

1 200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现状

2007年,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 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3.67个百分点, 基本状况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科技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各类科技经费投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幅;二是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专利、科技论文、重大成果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显著, 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万亿元大关;四是技术市场稳步发展。

2007年, 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较2006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第25位, 比上年下降3位, 暂排在西藏、广西、云南、贵州、江西之前。

2 2007年科技进步环境评价

作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支撑, 科技进步监测体系设有五个一级指标, 即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每个一级指标分别由下设的2~3个二级指标加权综合而成。

2007年, 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下降了3位, 主要是一级指标中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下降所致, 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等仍呈现增长态势, 见表1。

2007年, 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较上年下降了6.88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下降7位, 主要表现在构成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二级指标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物质条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直接原因是构成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的三级指标出现下滑。

科技人力资源与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密切联系。科技人力资源指数由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人/万人) 和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人/万人) 组成。2007年甘肃科技人力资源指数较上年下降了11.39个百分点。其中甘肃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由2006年的41.30%上升到2007年42.67%, 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说明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呈稳步发展趋势, 但从长远来看, 仍需加强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定。甘肃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由2006年的42.61%下降到2007年的33.02%, 降幅达9.58个百分点, 减少近百人, 这个减幅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和青海, 成为影响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研仪器设备是科技活动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极为重要的手段。科研物质条件包括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万元/人) 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 。2007年甘肃科研物质条件指数较上年下降了7.16个百分点, 其组成指标中, 虽然甘肃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万元/人) 2007年比上年增加了6.56个百分点, 但是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却下降了20.88个百分点, 居全国最后。说明2007年甘肃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在下降, 成为影响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又一主要因素。

科技意识由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项/万人)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 和万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万元/万人) 三项指标构成。专利申请不同于专利批准, 注重发明创造, 具有较强的专利意识是反映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反映了政府及全社会对从事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员高水平工资待遇的认可程度。2007年, 甘肃科技意识指标较上年降低了0.58个百分点, 国内排名没有变化, 指数下降的原因有三级构成指标中的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较上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 但主要原因是甘肃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 下降了3.91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直接下降了6位, 这说明2007年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较低, 科研人员待遇相比其他行业没有提高。2007年甘肃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万元/万人) 较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 导致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减少、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下降、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员工资水平降低, 科研人员待遇没有提高。

3 改善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对2007年甘肃科技进步环境监测指数分析, 可以看出, 由于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对应的二三级指标的降低, 成为导致2007年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 这些下降的二三级指标并不是主要由于科技工作自身造成, 相反, 大部分却是教育、财政投入以及科研待遇不高所致。因此, 只有在保证原有增长指标的基础上, 强化专利申请, 进一步提高全省学历教育, 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确实改善科研固定资产投入和科研人员工资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

3.1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地位, 加强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自2006年实施建设创新型甘肃战略以来, 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在资金、人才、项目、政策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 有效整合资源, 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两年来, 成效显著, 但是在企业内部, 由于受企业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方式的限制, 工程师、高工在企业中的数量偏少, 尤其是教授级高工;同时, 企业员工的待遇不是依据技术职称, 导致企业不重视员工技术职称的评聘, 这些都造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减少, 所以, 经过专业统计口径调查, 显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比较弱小。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就如何评聘企业员工专业技术职称给予规范和改革,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进而改善甘肃科技进步环境。

3.2 加强专利工作, 提高专利申请数量

2007年, 全国专利总量虽然迅速增长, 但国内专利集中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趋势继续深化, 最能体现自主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中, 国内部分占比例小的格局并无明显改观。同样, 甘肃省专利也大体存在类似的特点,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专利工作中不但要重视数量, 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 还要从根本上做好专利质量工作, 唯有如此, 才能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3 提高财政对科研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2007年, 科技进步监测显示, 甘肃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大幅下降, 居全国最后, 说明2007年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相比其他行业投入在减少, 直接影响了科技进步环境建设。加强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入, 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显得更为重要。

3.4 提高全省人口素质

2007年, 在全省人口基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全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呈现减少趋势, 直接影响了全省科技进步环境建设。全省人口素质教育, 特别是学历教育, 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3.5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营造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发展环境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6602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和组织群体的前途和发展都是生死攸关的。江泽民曾指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足够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需要科研参与人员的缜密配合,合作攻关,特别是交叉学科或重大的科研项目更需要依靠团队人员的集体智慧,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当前,团队在科技创新中越来越彰显其巨大的力量。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由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为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学科内及跨学科的科技攻关群体。企业里的产品技术开发团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里的科研创新团队等都属于科技创新团队范畴。团队和谐环境,就是指团队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组织和团队内部创新主体相合协一致的程度,是一种能促进团队发展的氛围。然而,科技创新团队在发展和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的环境问题,也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团队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有必要在科技创新团队中营造和谐环境,以推动团队又好又快地发展。拟就营造科技创新团队和谐环境作一些必要探讨。

1增强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个体的和谐意识

(1)正确理解和谐理念。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一些崇尚和谐的思想。以古代中国为例,人们对和谐涵义正确的理解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生命的规律。“和实生物”是指不同的东西相互调和、融合,互济、互补,对立、统一,产生出各异的新事物。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反对“同而不和”,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讲“和”,不是“一团和气”的和,不是完全一样的“和”,而是彼此保留个性,保留自己特殊性的“和”。这样的“和”,是真正的“和”,是与“同”有本质差别的“和”。相反,另外一些人主张“同而不和”,即无差别、无矛盾的“同”。这样的“同”与“和”,涵义上是南辕北辙的。“和而不同”是辩证法,“同而不和”是形而上学;“和而不同”,则能产生生机勃勃的景象;“同而不和”,则将会带来死气沉沉的后果。以古希腊为例,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提出“美是和谐”的哲学家,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柏拉图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命题,他把自己设计的理想王国称为一首“和谐的交响曲”。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对立和谐”观,他说,自然“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从对“和”这个概念的把握来看,中西辩证法在源头处就有一些相似点,即都是把它理解为包含着差异、矛盾、对立的多样性统一。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培养和谐意识,就是要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应对团队里的差异、矛盾和对立,并加以正确处理。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①和谐不是否定团队内部矛盾,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即矛盾在性质、情况、表现等各方面是不一样的。可见,“和谐”中也有矛盾,并且是一种有差别的矛盾,具有缓和性和相对稳定性。在矛盾出现时,应加以调和,不要去激化,更不要人为地制造它。这样,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朝着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和谐文化的目标不断前进。

(2)提高创新个体对团队和谐氛围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对每个创新个体加强和谐意识的教育,以不断提高创新个体对团队和谐氛围的重要性的认识。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已确定,接着,就需要从个体、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同样,在建设和谐的科技创新团队中,也需要加深对具体条件和机制的认识,创造出团队创新工作的和谐氛围。对此,就需要加强和谐团队的主体意识培育,加大团队和谐氛围的塑造力度。具体来说,团队的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在创新个体中间培育和增强其对团队的整体意识,同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创新作用,为推进团队创新工作作贡献。团队的科技创新氛围,是指对团队的科技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态度以及情感的总和。这些因素作为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则是在团队创新个体之间以及团队同外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能在较长时期内影响着创新个体在团队创新过程中的表现,并且能被所有创新个体所感知和描述。团队和谐氛围,就是构成团队氛围中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协合一致。

2处理好团队内外部关系,力促团队和谐环境形成与发展

(1)注重创新个体自我心理的和谐。人的精神世界包括心理、情感、信仰等多种要素,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前人在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强调“贵和执中”、“允中”,将平和心理冲突、追求心灵和谐作为个体的价值目标。而当前,在团队里,创新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却日益多样化,在创新个体的精神世界中,不仅存在着情感与理性、知识与信仰等矛盾,而且各种心理、情感、思想观念的因素之间也往往存在着冲突。对于创新个体来说,要加强自我沟通和心理调适,不断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即应拥有一种“尊贤而容众”的胸怀,不忌恨、不嫉妒、不计较个人得失,包容失败而不挫创新勇气,与人为善而不施恶气,始终保持身心和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团队和谐文化蕴涵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念,还在不断追求个体自由内在精神的和谐发展,这完全与促进创新个体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2)注重创新个体之间的和谐。团队中,创新个体与创新个体的关系是团队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团队和谐,就集中体现为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保持和发展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和谐最为关键的是加强人际沟通,有效的人际沟通也是实现创新个体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人际沟通方面,语言的和谐在创新个体之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话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因此,融洽的语言环境,能为创新个体尽其能、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创造条件。同时,团队和谐环境应坚持创造个体之间和谐相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理念,主张创新个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关爱、相互体谅。传统和谐文化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主张通过“礼”来实现“人和”,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关系。和谐文化主张以“仁爱”为基本原则,把融洽相处、诚信友爱作为处理创新个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氛围。

(3)注重创新个体与团队的和谐。创新个体是团队的创新个体,团队是创新个体的团队,创新个体与创新团队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创新个体与团队的关系摆正了、和谐了,才能有利于构建团队的和谐环境。对于团队整体来说,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创新个体是团队发展的基石,是团队和谐的基础。团队能否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个体的切身利益及其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团队的和谐环境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维护好创新个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团队地发展。同时,建设团队和谐文化也要大力倡导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精神。对于创新个体来说,就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良好风尚,为团队和谐环境的建成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注重创新团队之间的共生和谐。科技创新团队之间是合作与有序竞争的关系。为此,科技创新团队应树立竞争与合作共存,谋求双赢或者多赢的新观念,即科技创新团队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共生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命体之间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遵循互依、互惠、协同与合作的演化规则。各个共生组织是在开放性的系统运动中,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有效交换与有效配合。共生原理也是团队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团队在自我发展与变革中,应倡导共生理念兼顾异己者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即在团队本位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平等、合作、和谐的关系互动,并在共生理念指导下,促成利益单元的共同发展。因此,科研团队之间要用和谐的思想认识和分析对方,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最大程度减少冲突,不断增进团队之间的合作。

(5)注重创新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基础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的加工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不正当地利用科技成果片面强调对自然地征服,一味向自然索取,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刻不容缓。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必须要认识和更新天人信息交换价值观,即“人顺天(即人顺应自然)——人制天(即人主宰自然)——人和天(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乃是天人信息交换价值观发展的三个环节。同时,在科技创新中,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技术圈的和谐问题,发挥技术圈的利人效能,扬弃技术圈的异化状态。技术圈自身的美化、“人——技术圈”系统的美化、人与技术圈的和谐正是人类对美的呼唤,是时代奏出的谐音。面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团队和谐文化主张,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在开发、利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珍惜自然。这样,就需要采取一些重大举措,规范创新个体对自然的行为,调节创新个体与自然的矛盾,进而达到“天人和谐”的理想状态。 

3创新思路,顺应新技术潮流,搭建团队构建和谐环境平台

(1)创新思路,注重细节,为创建和发展科技创新团队和谐环境服务。创新就是要干“敢为天下先”的事业。为了实现团队科技创新的目标,一切工作就要围绕此目标开展,而为达到该目标,就有必要从团队内部挖掘潜力,创造条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为团队多组织开展一些适合团队性质和能够增强创新个体的创新意识的集体活动。譬如, 在体力方面, 可以开展不同的体育锻炼,如野外游乐活动等;在脑力方面,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和益智活动;在文娱方面,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开展一些聚会,放松每个人紧绷的神经。科学发展史表明,一些成功的科研团队就很注重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去为自身的科研活动创造出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不仅能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团队氛围,而且还能为团队创新与发展增添活力。通过开展集体活动,①增进了情感交流,拉近了创新个体之间的距离,活跃了团队气氛;②加强了相互之间对自己的科技创新工作进展的沟通,了解了彼此科技创新环节的进展,取得了一些共识,激发了每个创新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科技项目的斗志。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而且也会对团队创新工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日积月累也将对构建团队和谐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构建团队和谐环境应从团队科技创新的大局着眼,从具体创新环节的小处着手。因此,创建和发展团队和谐文化要注重做好细节文章,并加以利用。众所周知,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只有许多细节的量的不断积累,才能促成团队和谐文化成功建设的质变。在平时开展团队创新工作中,注意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环境的一点一滴抓起,因为从平凡中能窥见真情,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团队文化,能促进团队不断趋向和谐。

(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团队的和谐创新环境。当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容量大,浏览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利用其搭建本团队自己的创新网站,实现信息共享。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科研团队内部上下左右和团队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效沟通,及时满足团队成员了解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需要,达到了共享信息资源,消除内部等级障碍的目的,也能改善创新个体对团队的态度,树立和宣传团队良好形象,也有助于团队特色文化地形成,提升团队和谐创新环境。通过这个平台,创新个体都能体会到团队和谐环境对自身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之能自觉地维护好团队大局利益,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团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021.

[2]卢绍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5153.

[3]方克立.关于和谐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7,(5):48.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

[5]陈旭.团队领导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6,(4):13814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上一篇:电话号码大班教案下一篇:标点符号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