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英译(精选9篇)
科技论文英译 篇1
论文标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论文的门面和窗口, 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 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鉴于科技论文标题的这一重要功能, 其翻译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准确的标题英译有助于目标语读者对论文的内容获得正确的信息;反之, 可能会误导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前, 中国学术论文的发表已与国际学术惯例基本接轨, 其主要表现就是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要求英译。可见论文标题英译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论文对外传播的效应。资料显示, 中国目前所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数量已接近世界之首位, 但并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除了论文本身的质量外, 可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论文标题英译的准确性问题。科技论文标题英译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 有必要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限于篇幅, 文章着重讨论生命科学领域科技论文标题的英译方法及造成错译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及对策, 旨在为科技工作者在翻译科技论文标题时提供参考, 文章中所采用的例子全部采集于中国知网 (CNKI) 全文数据库。
1 科技论文标题错译的现象较为普遍
1.1 科技论文标题错译的实例分析
如果仔细阅读和研究中国知网 (CNKI) 全文数据库的科技论文标题, 时常会发现原译文错译的现象。一方面, 大多数科技论文的作者并非英文专业, 他们未受过专业翻译的培训, 自然对英文的理解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 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和外语水平的影响, 他们往往寻找与中文表面意义对等的英文单词, 对号入座, 从而产生中式英语, 甚至造成译文错误, 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曲解原义、用词不当、关键信息漏译、思维差异导致的错译、语法错误等等是科技论文标题汉译英比较常见的错误。现就以中国知网 (CNKI) 全文数据库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1.1.1 曲解原义
曲解标题原义或理解不到位是科技论文标题误译的重要原因之一。犯此类错误的译者往往对标题深层涵义没有吃透, 使得译文与源标题表面上意义对等, 其实相差甚远。
例1:应用SCAR标记技术对苦丁茶炭疽病抗性进行早期鉴定的构想: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nthracnose resistance in Kudingcha 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illics-kudingchae) by SCAR Mark
此例中, “苦丁茶炭疽病抗性”指的是“苦丁茶对炭疽病的抗性”, 因此, 原标题可以理解成“应用SCAR标记技术早期鉴定苦丁茶对炭疽病的抗性 (的构想) ”, 即“炭疽病”发生在苦丁茶中, 而非在炭疽病菌中。而在原译文中的“Anthracnose resistance in Kudingcha colletotrichum”意思为“在苦丁茶炭疽菌中的炭疽病抗性”, 译文与源标题意义相差甚远, 这会让译语读者难以理解其意。因此, 符合原文意思的译文应为“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istance of Ilex latifolia Thunb to the Anthracnose via SCAR Marker”。同时, 译者把“SCAR标记”译成“SCAR mark”, 这是由于不了解“mark”与“marker”的区别所致。“SCAR标记”中的“标记”指的是一种标记物或标识 (marker) , 而“mark”的中文意思是“记号、标志、痕迹、成绩”, 专业上一般不用“mark”, 而用“marker”, 对此, 有一恰当例句可供参考, “a molecular marker for rust resistance in common bean (菜豆绣病抗性的分子标记) ”[1]。此外, 根据文章内容, 原文并非完全是“构想”, 因此该词组可不译出。
例2:化州橘红成年态茎段离体培养的改良:Improving on Mature-type Citrus grandis Stem Cultured in Vitro
仔细研读该中文标题, 会发现其涵义是对“培养方法”进行改良, 而不是对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改良。实际上, 此标题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改良培养化州橘红成年态茎段离体的方法”。原译文却与源标题的含义有很大出入, 故可改译为“Improving the Techniques of Culturing the Mature Stem of Citrus grandis in Vitro”。改译后的英文标题中补译了“techniques”, 意义完整。除此之外, 要避免犯“improve on”这样的语法错误, 正确用法是“improve sth.”。
由此可见, 曲解源标题以及对其理解不透是诸多译者常犯的错误。译者没有吃透中文标题的深层涵义, 就急于下笔。从表面上看, 译文与原文一一对等, 看似译文正确, 其实仔细研读译文, 跟原标题进行对比, 其意义就大相径庭, 上述两例的原译文涵义与其汉语标题的涵义差别就较大。这是由于译者对中文标题理解不到位, 从而致使标题被错译。所以, 正确理解中文标题的涵义是翻译科技论文标题的基础。
1.1.2 选词错误
这里“选词错误”指的是一些普通词和专业词的误译, 这种现象在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中也时常发生。
例3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西香蕉种植户的调查为例: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Farmers’Requirement for Cultivate Technologies Bana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Investigation in Guangxi
首先, 此例中将“需求”误译为“requirement for”, 这与中文标题的本意有较大的出入, 因为“Requirement for”指的是“对┅┅的要求”。在此应译为“need for”, 指的是“对┅┅的需求”, 如“consumers’needs for safe food”。这二者有着不同的意思, 不能混为一谈。其次, 此例原译文将“影响因素”译成“influencing factors”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根据源标题意义, 应译为“effects on...”。最后, 原译文中其它错译在此有必要纠正一下。“an analysis on”应改为习惯搭配“an analysis of”;“for cultivate”应改为“for cultivating”, 介词后跟-ing形式。如何改译此标题, 将在后面3.2.4中讨论。
例4杂色鲍的杂交育苗研究:Study on Hybridization Breeding of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此例把“杂交育苗”错译为“hybridization breeding”, 要用“hybridization”的形容词“hybrid”。因此, 原译文可改译为“A Study of Hybrid Breeding of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划线部分可省略) 。词组“……的研究”应译为“a study of...”, 而不是“study on”。
例5害虫的危害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Destruction of Insects has Brought Serious Effe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乍一看, 此句语法和结构正确, 句子顺畅, 其实不然。此译文的问题就出在“destruction of insects”。“destruction”意思为“破坏”, 那么将原句翻译成“昆虫的破坏已经……影响”似乎意思是正确的, 然而这里“destruction of insects...”的意思则是“昆虫的破坏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昆虫”的“破坏”怎么会对农业生产有影响呢?原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似是而非。另外, 这里将“害虫”译成“insects”也是不恰当的, 应该用“pests”。在专业上, “昆虫”包括了“害虫”和“益虫”, 而“益虫”对农作物是有益的。
从上述三例可以发现, 用词不当严重地影响了翻译的质量, 科技翻译者应给予高度重视。译者应反复推敲源文字与译出文字之间在语义上是否一致, 根据汉语标题涵义仔细选词, 这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源文字的意思, 否则会引起译文与其源语文本在语义上的巨大差异。
1.1.3 关键信息漏译
关键信息漏译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有意或无意地将应该翻译的内容 (词或词组) 不译出, 从而影响译文的完整性。如下例:
例6盐胁迫对番茄叶片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的影响: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Protein, Chlorophyll and Soluble Sugar in Tomato Leaf
此例漏译了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盐胁迫对……的影响”, 导致该译文意义不完整, 未忠实于汉语标题的意义。划线部分被漏译, “Salt Stres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Protein, Chlorophyll and Soluble Sugar in Tomato Leaves”。另外, “leaf”应为复数。
例7影响木薯嫁接因素的分析: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rafting Cassava
原译文中把非常重要的词组“影响...的因素”给漏译了, 应改译为 (划线部分)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Grafted Cassava”, 或“Factors Affecting Grafted Cassava”, 其中“an analysis of...”中的不定冠词可省略。此外, 从源语标题深层涵义看, 应该是因果关系, 原译文用词组“associate with”意义太泛, 尽管语法正确, 但不能表达出标题中的因果关系。
1.1.4 词序错误
词序错误也是翻译科技论文标题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为译文的不正确的词序同样会产生语义上的错误或断裂, 从而引起英文读者阅读时的理解障碍或误解。例如:
例8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蛾类调查名录:A Moths Investigation Catalogue from Wugui Mountain of Zhongshan Nature Reserve
此例中“A Moths Investigation Catalogue”的中文意思是“蛾类调查名录”, 其意思也与中文意思相对应, 似乎是正确的。然而, 将其与后面的介词短语联系起来看, 则产生了不同的语义。“A Moths Investigation Catalogue”是偏正结构, 其中心词是“Catalogue”。“Catalogue from Mount Wugui”意为“名录 (这本书) 来自于五桂山”, 而中文标题文字背后的意思则是“蛾类来自于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因此, 此标题应改译为“Catalogue of Moths from Mount Wugui Nature Reserve in Zhongshan City”。此例中提供的关键词基本上是正确的, 只是词序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了错译。由此可见, 译文词序不正确同样会引起语义上的错误。关于英语的词序问题, 郝雁南也曾对此进行过研究, 认为“英语词序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而且在这方面的翻译中常常出错”[2]。所以, 翻译时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词序差异, 同样重要。
1.1.5 思维差异导致的误译
思维差异造成的误译也是翻译中的常见现象。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截然不同,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如, 汉语中的“工厂化养殖”, 在英语词汇中就没有相对应的。因此, 只能根据论文标题和内容判断, 找出在意义上比较吻合的目标语词汇, 既可译成“in mass production”, 也可译成“large-scale culture/culture on a large scale”。但这两个词组在涵义上不同, 前者是指工业品的大批量生产, 而后者是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或植物培育。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在阅读汉译英的科技论文标题时, 时常会见到一些因思维差异“硬译”而导致的错译。例如:
例9芦笋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DNA Extraction Methods of Asparagus
此例受思维差异的影响, 译者在翻译时按照汉语标题的顺序给出了对应的英文单词, 虽也做了词序调整, 但总体上却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原译文的中式英语味很浓。其实, 汉语标题中“比较研究”可译为“a comparative study of...”, 比“comparison”意义更明了;“DNA提取方法”应译为“methods to extract DNA from...”, 故全句改译为“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hods to Extract DNA from Asparagus”。这样处理译文, 既顾及了汉语的语义, 又遵循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又如:
例10泰国白金花芒花器官及花粉生物学特征研究:Floral Organs and Polle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krong”
此例的译文基本上与汉语标题一一对应, 主要表现是“study”的位置呈明显的中式英语。事实上, 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翻译。“研究”可译为“a study of/a research into”;“泰国白金花芒花器官及花粉生物学特征”可译为“floral organs and polle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krong”, “of okrong”作后置定语, 修饰其前面的“floral organs and polle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所以, 原译文可改译为“A Study of/A Research into Floral Organs and Polle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krong”。译文中的划线部分可省略 (下面再详细讨论) , 变成英语标题的并列结构, 这样做可使标题简洁且语义清楚。再如:
例11我国东南沿海5个织锦巴非蛤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Fiv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Paphia textile Along South China Sea
此例中的“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的形态差异分析) , 从表面上看是正确的, 然而从英文的逻辑或习惯表达方面看却是不恰当的。“fiv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是作为定语来修饰“morphological variation”, 而“morphological variation”应作为“analysis”的逻辑宾语。在源标题中, “fiv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不能跳过“analysis”一词去修饰其前面的词语“morphological variation”, 并且这种“形态差异”是存在于“fiv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当中的。因此, 应改译为“An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of Fiv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Paphia textile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划线部分可省略。此外, 原句中还将“东南沿海”误译为“South China Sea”。
例12两种给药途径注射吗啡对大鼠 (CCI) 模型的影响:Effects of Morphine Injected by Two Routes on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Rat Model
此例原译文就其结构而言, 似乎没有问题, 但仔细分析, 原译文仍有中式思维造成的错译。“Morphine (吗啡) ”只能对“大鼠”产生影响, 而不能对无生命的“模型”产生影响, 可以说“effects of morphine on rat (s) ”, 但不能说“effects of morphine on model”, 无论中英文, 在语言逻辑上是不通的。所谓“吗啡对大鼠 (CCI) 模型的影响”, 其实就是“吗啡对 (CCI) 模型中大鼠的影响”。所以, 原译文应改译为“Effects of Two Route Morphine Injections on the Rat (s) in the Model of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
在科技论文标题翻译中, 如果专业术语的缩写形式是行内所熟悉的, 同时意义完整明了, 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 如“DNA”, 这样可使译文结构更加简约。但如果不是众所周知的缩写, 最好采用缩写加括号注释的方式。
由以上标题错译可知, 中西方思维差异是导致错译的一大原因。翻译时除了留意词汇和语法外, 还应注意中西方思维差异和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
1.1.6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在科技论文标题的英译中也时有发生, 这种错误会使词句关系不明, 句意不清, 从而造成短语或句子涵义的错误。如例7“影响木薯嫁接因素的分析: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rafting Cassava”。从表面看, 此例似乎没有语法错误, 其实不然。在英语中“Grafting Cassava”与“Grafted Cassava”有着不同的涵义, 正如“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与“developed countries (发达国家) ”的意思不同一样。“Grafting Cassava”指的是嫁接中的木薯 (正在嫁接) ;而“Grafted Cassava”指的是已嫁接好的木薯 (已嫁接好了) 。至于用那个才是准确的, 这得看文中所指。通过查阅文章原文后发现, 应选用“Grafted Cassava”才是恰当的。该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嫁接之后, 受伤的部位……”, 所以用“Grafting Cassava”是不准确的, 原译文也就存在语法错误了。可改译为“A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fted Cassava”更符合中文的语义。改译的划线部分可省去, 这样结构更加简洁、意义同样清楚。
科技英语的语法与基础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并无多大不同。文章中例举的原译文涉及的语法错误范围较广, 在相关部分也做了提示, 在此就不赘述了。
综上所述, 科技论文标题误译的现象甚为普遍。曲解标题原义、关键信息漏译、选词错误、词序错误、思维差异造成的错译、语法错误等是科技论文标题错译与误译最常见的现象。这些错误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质量, 对科技论文对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希望科技翻译者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2 科技论文标题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2.1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最高原则就是要做到“信”、“达”、“雅”。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 要使译文忠于源文, 要如实地、恰当地用一种语言将源文字的语义表达出来, 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所谓“达”就是指译出文字要通顺畅达, 要使译文符合翻译后语言的语法及语用习惯, 且字通句顺, 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且译文要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源文的写作风格, 无翻译的痕迹。但在实际的翻译中, 由于译者对源语言文字和译出语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这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 只不过有“错译”和“正确”之别罢了。而就科技论文标题而言, 只要做到“信”和“达”就足够了。然而, 要做到这两点亦是非常不容易的。译者本身除了应具备译出语语言的基本素养外, 还要不断地钻研译出语的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比较源语标题与译语标题之间的区别, 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同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译文。
2.1.1 解读汉语标题, 追求源语与其译文语义对等
标题通常是论文内容的精华与高度概括。翻译时应认真审题和解读标题涵义, 了解两种语言与文体结构的特点、正确选词并把握语用意识, 应从这四个方面来考虑整个翻译过程。此外, 要综合考虑论文标题的翻译目的, 译文应高度体现和顺应论文内容, 以实现汉语标题与其译文之间的“动态平衡”。换句话说, “首先应深刻理解源语标题的意义, 研究汉英标题的文体结构, 然后定位翻译策略, 顺应翻译内容, 以达到汉语文本与译文文本内容和文体功能的语用基本对等”[3]。然而, 在科技论文标题的英译中, 译者时常会没有吃透中文标题的深层涵义就急于下笔。从表面上看, 其译文与源文一一对等, 看似译文正确, 但仔细研读译文, 并将其跟源语标题进行对比, 其意义就大相径庭。上述例1和例2就是此种情况很好的例子。在科技论文标题翻译时, 解读汉语标题, 追求源语与其译文语义对等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按源文逐字逐句地翻译。相反, 译文更应体现源文字背后的意思, 在需要时应做到“貌离而神合”。如“工厂化育苗”, 在英文中并没有与“工厂化”、“育苗”这两个汉语词汇相对应的单词, 故可取其义译成“large-scale culture/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这或许是“貌离而神合”的一个案例。当然, 由于科技论文的标题通常具有客观性, 因此, 这种现象并非时常发生, 但这毕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们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各个民族均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因此, 作为科技论文翻译工作者, 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外, 还应了解源语言和译出语言之间的思维差异和语言表达差异, 这样才能从各自的语言信息中寻找到共同的语义, 从而做到源语标题与其译文语义的对等。
2.1.2 明确汉英标题结构, 确定译文中心词
根据汉语标题表达习惯, 科技论文标题文体结构大概分为六种。它们是动宾式结构、名词短语式结构、偏正式和并列式结构、陈述性句子式结构、提示性与主标题带副标题结构、疑问式结构等[4]。而科技论文英语标题文体大概有四种:前置定语+中心词结构、并行结构、中心词+后置定语结构 (这种结构其中包括“中心词+介词短语”结构、“中心词+分词短语”结构、“中心词+定语从句、副词等”结构) 、“介词短语”结构[5]。由此可见, 科技论文汉英标题文体既有相同点, 又有较大差异。汉语标题与英语标题的文体结构和各自的语言表达特点与习惯, 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差异和汉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汉译英翻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知道科技论文汉语标题文体结构及其特点, 还要了解英文标题的文体结构及其特点, 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两种语言标题的合理转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会出现错译与误译, 如上述例9、例10、例11和例12。其次要选择和确定恰当的中心词与关键词。目标语词汇选择不当是汉语标题误译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上述例3、例4和例5都属于选词不当而造成的误译。最后, 标题翻译要注意标题结构与词序关系问题, 需要时要突破标题词组句层面的局限, 要考虑到译文的重新构建, 以便将文字背后的意思翻译出来。
2.2 科技论文标题英译的常用策略
清楚地了解汉语标题文本内容、文体结构、语用意义和翻译目的后, 应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根据标题文本, 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2.2.1 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按照英语标题的特点与英语表达习惯, 译文尽可能保留汉语标题的特点和意义, 从而达到汉英标题两者语义对等的翻译方法, 它是翻译科技论文标题最常用方法。因科技论文的特殊性和极强的专业性, 汉语标题与其译文在专业词汇方面几乎是对等的。在确保汉语标题与其译文在结构与意义基本对等的情况下, 可采用直译法。但直译不是“死译”, 要根据译文的习惯表达在结构上做适度调整, 请看下面两例。
例13植物抗病反应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Advance on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Involved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s
源语标题为名词短语式偏正结构, 可改译成英文的“中心词+后置定语”结构。其中, 中心词是“相关转录因子”, 译为“relevant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原译文中漏译了词组“相关”;源语标题中的定语“植物抗病反应”是此标题英译的难点, 可译为英文标题的介词短语式的后置定语“in plant response to resistant disease”;“对……的反应”译为“in response to...”;“……研究进展”可译为“an advance of...”, 冠词“a/an/the”位于标题首位可省略。整个标题改译为“Advance of Relevant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in Plant Response to Resistant Disease”。
例14池塘养殖石斑鱼鱼蛭病防治实验: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eech from Grouper in Farm Environment
此标题的原译文用直译法改为“An Experiment on Control of the Piscicolosis from Garrupa (Epinephelus sp.) in Pond Culture. (划线部分亦可省略) 。原译文中的“防治”被译成“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evention”显得多余, 译成“control”即可。“control”一词在专业上即为“防治、控制”之意, 如“害虫防治 (pest control) ”、“疾病防治 (disease control) ”[6]等。所以, “prevention”无需译出。“鱼蛭病”应是“piscicolosis”, 而非原句的“leech”;“池塘养殖”可译成“in pond culture”, 译为“in farm environment”尽管可以接受, 但意义不够准确, 信息不具体, 意义过泛。
2.2.2 省译
省译是指在汉译英过程中,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论文标题与文体方面的差异性, 根据英语标题的需要和表达习惯, 汉语标题中的某些词或词组不需要译出的一种方法。
例15天然橡胶产业提升探析-我国橡胶树栽培及胶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Analysis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Rubber Tree Cultivation and Rubber Plantation Management
该标题是提示性主标题带副标题结构。根据其意义, 副标题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更直接、更清楚。因此, 主标题可省去不译, 译出副标题即可。可改译为“Rubber Tree Cultivation and Plant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Problems and Solutions”。改译后的译文结构简约, 意义明确、简洁精炼、一目了然, 具有很强的呼唤功能。
另外, 多用于科技论文的文体“动宾结构式标题”, 常见的有“论”、“试论”、“浅论”、“略论”、“兼论”、“浅议”、“刍议”, 常译为英文标题的介词短语结构“On...”。这种结构中的“试”、“浅”、“略”、“兼”、“刍”等为汉语标题中的卑谦词, 应省去不译[7]。还有“名词性短语式标题”中的“初探”、“初步分析”等表达“初”、“初步”的词或词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省去不译。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故汉语论文中常带有卑谦词;而西方人则不一样, 若标题译文中有这样的字眼, 西方人会真的认为这篇文章很肤浅而不值得发表或阅读。此外, 许多国际学术刊物对论文标题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 按英语标题表达习惯, 对于带有“…….的研究” (a study of...或a research into...) 的标题的论文一般不予采纳, 或建议修改去掉[8]。
2.2.3 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源标题的意思来翻译, 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这是“意译”与“直译”的主要区别。科技论文标题的意译通常是在源语与译语之间出现巨大结构差异的情况下才使用, 这是由科技论文中英文标题的特点所决定的。尽管科技论文标题翻译通常采用直译, 但并不排斥意译。相反, 有时还不得不使用这一方法。请看下例。
例16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效果研究:Larval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Scale Culture of F1Abalones from Selfing of Crossing Between the Wild Population (Haliotis diversicolor) and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of H.diversicolor supertexta
通过认真审题会发现该标题应包涵以下三层涵义: (1) 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杂交; (2) 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各自种群内自交; (3) 两个种群的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对于此标题, 由于其所包涵的信息量非常大, 采用直译用一个标题将其译出是不太容易的, 可用主副标题的形式将其语义表达出来, 增加汉语标题中没有的一些词汇, 如“each”、“both”, 同时将文中的词组“工厂化养殖”意译为“large-scale culture”。根据上述理解, 整个标题可直译为“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Wild Population (Haliotis diversicolor) and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H.diversicolor subertexta) and the Self-cross within Each Population:the Larval Rearing of Both Populations’F1 and their Large-scale Culture”。但此译文标题长达30个单词, 显得十分累赘, 不符合英文标题结构简洁明了的表达要求。因此, 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与中心意义, 可译为“Hybridization and Self-crossing:the Larval Rearing of F1 and its Large-scale Culture”。用意译法这样处理译文, 源语标题中的某些信息可能被丢失, 但译文基本上涵盖了源语标题的语义, 且基本符合英文标题的表达方式。如果读者对此文章感兴趣, 也可在其摘要中了解详细信息。
总之, 在源语与译出语之间出现巨大差异时, 意译能解决直译和省译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 这种方式常会使源语语言或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元素丢失, 而直译却能很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因此, 汉语标题英译时, 应视情况而定。
2.2.4 几种译法相结合
在许多情况下, 采用单一的翻译方法不能解决标题翻译中的问题, 有时需采取几种策略相结合的办法。如前文例3“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西香蕉种植户的调查为例”。这一标题比较长, 属于提示性正标题带副标题结构, 而正标题是“名词短语偏正式结构”。根据该标题文体及其论文内容, 共有五个信息点: (1) “实证分析”, 译为“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2) “香蕉种植户”, 译为“banana farmers”; (3) “技术需求行为”, 译为“needs for technology”, “行为”可省去不译; (4) “及影响因素”, 在此“影响因素”是指“技术需求”影响因素, 故可译为“effects on the needs for technology”, 划线部分重复可省略; (5) “以广西调查为例”, 可译为“a survey in Guangxi”。此标题可改译为“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Needs for Technology and Effects on the Needs:A Survey in Guangxi”。改译后的译文紧扣中心词和关键词及其中心意义, 采用直译、意译、省译相结合的策略处理翻译, 译文意义准确明了、结构简洁, 有较强的呼唤功能。
另外, 此标题带有副标题, 这种现象在科技论文的标题中经常见到。值得注意的是, 英文主副标题使用的频率较高, 而且主副标题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冒号, 少用破折号。至于主副标题之间是否可以使用破折号要根据情况来定。有些情况下主副标题之间也可用破折号。如, 用破折号代替冒号或分号来表示对前面的话的总结[9]。原版的英文刊物也有这样使用的, 如:The Body Shop─A New Kin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又如许孟雄先生所译的“She Belongs to the People─in Memory of Writer Ting Ling”。
3 结束语
由于汉英读者的语言、社会、文化、心理认知和生活环境完全不同, 因此各自对科技论文标题的关注点有着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讲, 科技论文英语标题的表达应简洁顺畅、风格简约、结构严谨和直观, 且信息完整。所以, 科技论文标题英译时, 在尽可能保持汉语元素和信息完整的同时, 译文要尽量顺应英语语言范式和西方思维与欣赏习惯, 汉语标题与其译文在内容方面应尽可能达到语义对等。英语标题比较注重论文的主题信息传递, 在汉语标题中对英语读者不重要的信息可以省译, 做到汉语标题与其译文两者之间内外有别[10]。译文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语义应忠实于汉语标题, 尽可能准确地将汉语标题的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同时要注意汉语标题与其译文之间的社会规约和表达上的差异, 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因素, 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摘要:文章从中国知网 (CNKI) 全文数据库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论文标题汉译英错译案例, 分析了科技论文标题英译中常出现的问题, 并就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同时提出了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科技论文标题,汉译英,错译,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Miklas P N, Stavely I R, Kelly I D, Ide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use of a molecular marker for rust resistance in common bean[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3, 85 (6) :745-749.
[2]郝雁南.英汉语词序不同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5 (4) :13-14.
[3]贾绍东.历史人物介绍英译探析——以海口海瑞墓景点中的海瑞介绍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 :7-12.
[4]许建平.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标题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5 (4) :45-47.
[5]高云.英语科技文章标题的文体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 2004 (1) :92-94.
[6]新英汉词典编写组.新英汉词典 (第二版)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7]周亚祥.科技论文题名英译的原则、方法及若干问题[J].编辑学报, 2001 (2) :113-114.
[8]胡青.科技论文标题英译的特点[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4) :304-305.
[9]Hornby A 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English[M].The 4th Edition.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89.
[10]贾绍东.名胜古迹景点介绍英译语用问题探析——以海口五公祠景区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33-137.
科技论文英译 篇2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科技论文标题的英译
根据对汉英各15种核心期刊300篇论文标题的统计分析,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论文标题表达上的不同.同时从目的论角度讨论了汉语论文标题的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作 者:陈向红 Chen Xianghong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8(3)分类号:H315.9关键词:目的论 科技论文标题 定量对比 汉英翻译
科技论文英译 篇3
1中国茶文化与茶学
茶文化是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而茶最早是来源于神农尝茶的故事,而人们开始认识茶这种植物主要是源于其药物功能,而且从古自今,我国很多茶学家和医学家都将茶作为一种生津解渴、提神健脑的药物,同时又能作为用餐的辅助菜肴,甚至还将其用于祭祀的供品。而且随着人们对茶的价值认知不断提升,其本身也渐渐成为一类名贵的商品,甚至是货币。诸如唐朝曾经将茶作为“飞钱”货币,而到了唐、宋、明朝“以茶易马”则成为一种正当的交易手段,甚至让茶叶充当很多边疆官员的“饷银”。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是包含制茶和饮茶两类文化,茶也是开门七件事的其中之一(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且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可以包含物质和精神文化两类。中国最早的茶文化起源可以从“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找到,即将茶文化渗透进入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甚至宗教等领域,也是一种综合的精神文化[1]。中国茶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茶中所传承的质朴自然的精神以及高尚的思想。
茶学首先是其属于一门学科,由于公众普及不足,大部分人对茶学缺乏相应的认知,单纯认为茶学就是茶艺以及茶道,其实我国茶学研究已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院校具有茶学相关专业,同时还颁发学士、硕士以及博士等证书。茶学已经拓展出各种茶学分支学科,具备了科学的理念体系。
2茶学科技论文标题英译原则与策略
2.1关键词的重要体现
对于论文的汉译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让阅读者明确了解其中的意思以及主要的思路方向,这也是体现主旨的唯一途径。正如翻译名家Peter Newmark所认为的,即科技论文标题的优势在于体现文章主旨。所以,在对茶学科技论文进行英译时,翻译者应当优先以关键字体现文章的重点,同时表现出足够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另外对于科技论文而言,标题本身也需要保证文字的精炼和简洁。比如我国学术刊物的要求,一般是按照国家GB7713-87中的要求,即中文标题英译不能多于20个单词,而且标题往往比文章本身的摘要和正文都更具有价值,因为标题往往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了论文本身的价值。标题本身具有吸引力,读者就能够持续阅读,从而参考和引用文中的成果,否则再好的论文也会被埋没。例如《恩施富硒藤茶安全性毒理学实验研究》这个标题翻译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关键字体现则可以准确展示出标题的意思,即“Study on the Toxicology of Se-Enriching Ampelopsis Grossed entata from Enshi”,相对而言,《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这篇论文的标题翻译却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即“Effect of Oolong Tea Polysaccharide on Hepatic-ephritic Antioxidation and istomorphology in the Diabetic Rats”,特别是逻辑比较凌乱,表达方式也与一般英语大相庭径,更谈不上表达文章的主旨了,如果进行稍微调整,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可调整为:“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Oolong Tea Polysaccharide on Reduc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
2.2把握介词的运用特点
相对于中文来说,英文的核心在于单词和语法,特别是一些特殊构成词,例如介词就是句子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词语。有关调查指出,介词在很多学术类论文中的意思可以表现为几类:首先是表现动宾,同位或者所属关系,像of;再者就是表达位置信息或者范围限制,比如in;然后是对……的作用,与……有关,像on;还有表示以……方式,比如by;以及表示达到目标或者目的,如to;表示来源和出处或者物质变化前的状态,如from,最后还有一些其他的介词,例如wich、during、amnong等等。从而可以通过英汉对照,以获取汉译英的要领和介词的使用,比如《饮茶是否影响处于更换荷尔蒙治疗法(HRT)不同阶段美国绝经妇女的骨骼密度和骨折风险性———来自妇女健康活动的观察研究结果报告》这篇论文标题,导入介词可以译为:“Does tea drinking affect bone density and risk of fractures among US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different states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Results from the observational studyin,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3]。
3茶学科技论文正文英译原则与策略
3.1专业术语体现和表达
首先,根据我国茶的名称分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不同的名称英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常见英译方法主要可以分为音译、意译及两者结合三类,其中英译属于比较多见的,也是国际一直认可的一种译法,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工夫茶”(Congou Tea)、“铁观音”(Ti Kuan Yin)、“佗茶”(Tou Cha);“饼茶”(Pang Cha)等等;还有意译的茶,即如“红碎茶”(Black Broken Tea)、“蒸青”(Steamed Green Tea)及“砖茶”(Brick Tea)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茶类已经为国际通用,比如“白茶”(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绿茶”(green tea)等等,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英译的茶名称本身已经包含了中国的特点,同时也为国际所接受,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英译方法;另外,英译专业术语表现还可以体现在茶的化学成分翻译方面,比如根据医学调查显示,茶叶本身具有多达450多种化学物质,按照类型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无机矿物质等等,而且多数具有营养和药用的功效,而涉及的专业术语英译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比如茶多糖可以英译为“tea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还有茶氨酸(theanine)、茶豪(tippy)等等[1]。
3.2正文的严谨和准确
虽然一般正文的英译并没有太多复杂性,但是同样需要遵循文章严谨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因为茶学科技论文本身就是学术论文,所以文章表述应该是客观表述过程,不能包含翻译者的意思,而且表述内容必须准确明了,比如“本文主要通过酶及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红茶,研究过程主要以静动态萃取和萃取动力学的系统研究为主。”这段话,正确的译文应当是“The static and dynamic extracts and extract kinetics of black tea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technology of enzyme and super-micro-comminutron.”,即表述内容清晰,选词精确,保证译文足够的客观性。
4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的特色文化,为了保证其良好的发扬和传承,让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则需要通过相应的途径,而科技论文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特别对于国外来说,研究我国茶文化的方向除了获取制茶的工艺以及品茶的方式,同样还可以通过茶学科技论文的研究获取相应的茶文化思想以及崇尚的理念,但是就科技论文的翻译方面,往往需要翻译者把握翻译的技巧,灵活变通进行翻译,从而保证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准确表达。
参考文献
[1][4]邓威威,李大祥,夏业鲍等.《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42.
[2]黄艳,林爱惠,孙威江.茶学专业文理兼收可行性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6):49-52.
第二组英译论文汇报总结 篇4
英译《严复政治学思想的内在理路》汇报总结
一、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中朱兴知主要探讨了严复政治学思想的内在理路,即政治制度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解释了制度演化的规律。并最终得出渐进主义的政治变革主张。他主要系统地从天言论和人类社会起源、政治制度起源及各种形态、政治制度的演进、政治制度生存和演进的复杂条件、渐进主义的政治变革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他政治学思想里隐含的内在理路。从这五方面的分析中,最后得出结论,调整、改进本国的政治制度是那些落后的国家的必然出路。而在这过程中,政治改革必须尊重本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稳步推进。同时作者对严复的政治学体系进行概括,认为经验理性贯穿于其中。然而,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之下,他的思想没有得到认同。
二、翻译总结
1.翻译最好的句子
1.1.在经验理性的指导下。严复系统地探究了政治制度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
(第1页第1段第1行)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ason and experience,Yan Fu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翟旭媛 译
1.2. 依据天演论,一个国家在面临生存挑战时,它的各项制度必须向优化的方向演进,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政治制度的优化变革乃大势所趋。但是,依据社会有机体论,则政制变革又不得不谨慎从事。
(第3页第3段)
According to Evolution and Ethics, the system must evolve to the optimized way, when a country faces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urvival, otherwise it will be eliminated.Therefore, optimiza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change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However, on the basis of social organism,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has to be careful.——夏冰佳 译
2.翻译中最头疼的句子
2.1.中国“北起龙庭天山,西缘葱岭轮台之限,而东南界海,中间方数万里之地,带河厉山,浑整绵亘,其地势利为合而不利为分。故当先秦、魏、晋、六朝、五代之秋,虽暂为据乱,而其治终归一统。”
(第2页第3段第4、5、6行)
China“ started from Dragon Court of Mountain Tianshan in the north to the limit of western edge of Luntai in Congling, and the southeast bordered the sea, tens of thousands of squares in the middle of the land, with long rivers and huge mountains expanding and stretching limitlessly.It was available to combine rather than separate.Therefore, although the Qin, Wei, Jin, Six Court, Five Dynasty were temporary in tangled warfare, they unified in the end.”
——王涛 译
3.翻译中最争议的句子
是故明者慎之。其立事也,如不得已,乃先之以导其机,必忍焉以须其熟。„„夫而后有以与
时偕达,有以进其群矣。
(第3页第5段第4、5行)
Therefore the wise is careful.Before they get success, they will recognize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ir country, and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waiting the proper time.Then a group of people arises who can catch up with the current fluent and lead the reform.—— 夏冰佳 译
三、小组新解 本文从严复《天演论》中人类社会起源谈起,系统地探究了政治制度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历
程。阐述了严复政治思想体系的内在理路。他在政治制度的演进这一论点中提出地理因素对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相对隔绝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国家的生存,有利于保持该国原有政治制度的稳定。他以中世纪的西欧为例和中国古代对比,中国的黄河流域因为地势平坦,所以那些星罗棋布的诸侯国很快就被兼并,因此中国很早就完成了统一。这使得国家缺乏生存挑战,因此政治制度发展缓慢。而地理分割使欧洲各国长期处于适度的生存挑战之中,迫使它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各项制度,因此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在近几百年中进化到全球领先的水平。
地理因素对政治制度的演进确实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在21世纪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经济
发展对政治制度演进一直起主要作用,并且越来越显著。当今世界日本和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而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疆域辽阔,边防线绵长,与14个国家相邻,而日本和韩国的地理位置相对隔绝,分别处于太平洋中的几个小岛和半岛上,周围并无太多强势国家为敌,因此中国的生存挑战远比日本和韩国大,但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的政治制度演进要比中国发展迅速而且相对完善?这充分说明地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起着重要影响,一战后形成凡而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社会主义国家崛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构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政治制度的改革。而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因此经济的发展对政治改革其决定作用。欧盟作为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有雏形,90年代正式成立。它的形成并非基于地理因素更多的是经济因素。
美国攻打伊拉克处于多种原因,如果从严复的地理因素来解释就是伊拉克威胁了美国的生存,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有道理,但不是地理位置的隔绝。美国地理位置相对隔绝,与伊拉克遥隔大西洋,并且已经是世界强国,因此地理存在对美国来说并不构成威胁。最重要的是美国的经济霸权、经济独裁和强权政策。
四、小组总结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书名、人名、文言文翻译让我们无从下手。在人名,书名方
面,例如,《政治讲义》和《天演论》。其中,《政治讲义》大家争执尤为激烈,最终暂定为“Political Handouts”.在文言文方面,例如,“是故明者慎之,其立事也,如不得已,乃先之以导其机,必忍焉以须其熟”大家对 “明者”这一词的翻译感到非常棘手,最终暂定为“the wise”。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查询,包括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以及利用网络寻求最为合适的译本。与此同时,大家分别找到个人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版本,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统一意见。
尽管,我们付出了极大地努力,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有一系列的不足之处:①翻译比较呆板,不灵活②
有歧义句子③有误义④与原文风格有悖。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另外就是对古文,文言文不熟悉,不能理解其中之意。因此更难译成英文。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汉语功底的重要性,从而更深一步理解了“母语才是我们的根”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开始着手对《古文观止》的学习,并且研读了一些百科类书籍,以扩充我们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眼界。
通过这次翻译,我们成长了很多。从开始分工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到定版都让我们感到每一步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术论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长了自己在学术论文方面的翻译能力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着手学习古文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和翻译能力。
五、附录
小组合作流程:
4月21日 上网查找关于严复的学术论文(一人)
4月24日 小组讨论;确定翻译内容并分配翻译任务
4月25日——5月2日 小组成员翻译实践并讨论翻译中遇到的难题
5月3日 任务汇总并检查校对
5月4日 课堂口头汇报
5月5日——5月9日 组员一起重新讨论,审查英译论文并使之进一步完善
科技论文英译 篇5
关键词:科技英语,句法之美,科技英译
0 引言
许多人认为科技英语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 读之索然无味, 科技文章的翻译也要追求“词对词, 句对句”的对等翻译[1]。事实并非如此。译届前辈杨寿康 (2004) 指出, 阅读科技英语和翻译的佳作, 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科技知识, 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也能使我们体验丰富的美感。他还总结出优秀科技英语文章和翻译作品具有对称美、流畅美、逻辑美、完整美、精练美和修辞美的特点[2]。不约而同, 译届专家毛荣贵 (2004) 也提出了科技文章造句的3 种境界, 即逻辑美、人性美和练达美[3]。因此, 进行科技翻译尤其是汉译英时, 译者不能满足于准确通顺, 应极力体现英语句法之美, 给目的语读者美的享受。
1 科技英语句法之美
如果读者、译者能感受到英语科技文章蕴含的句法美, 即逻辑美、人性美和练达美, 那么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 都会提升到一种美的境界。
1.1 逻辑美
英语重形合, 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 句中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4], 因而英语句子语法规范森严, 形式逻辑缜密。这种特性在科技英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形成了第一佳境:逻辑美。因为科技英语是陈述事理、描述过程和解释自然现象的, 其造句必须体现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特点。如下面一段关于矿石的论述, 逻辑层次分明, 思维严密, 表达有序。
It is nothing else than impurities prenatally inherent in ore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latter, which is formed as aresult of geological vicissitudes including diastrophic movement, eruption of volcano, sedimentation, glaciation and weathering, etc., under the action of which pyrogenic rocks volcanic complex, aqueous rocks, sedimentary rocks etc., come into being, some ofwhich exist in a stage of symbios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absenceof pure rocks in nature.
逻辑美不仅体现在科技英语的长句中, 一些简单句也隐含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如:
The strongest spring leads to fatigue caused by excessivehigh stress.
这个简单句包含了两重逻辑关系:The strongest spring leadsto…实际上是even the strongest spring leads to…, 暗含了一种让步关系, 后面的caused by…表示一种因果关系, 据此应该译为:即使是强度最大的弹簧, 在应力过大的情况下, 也会疲劳。
1.2 人性美
科技文章重在描述事理现象, 强调客观记录和理性分析, 因此少用人称主语, 多用非人称主语。然而, 一些非人称主语后接的动词不是一般非人称主语所常用的谓语动词, 而是为人称主语所使用的动词, 即表示感觉、意识、情感或动作之类的动词, 这种“非人称主语+人称主语使用的谓语动词”构成的句式, 即“非人称主语句”, 使科技文章染上一层拟人的修辞色彩, 让读者耳目一新[3]。试比较:
(1) Later on in life the society puts strain on the man tocompete, produce, and succeed;this also affects the survival rate.
(2) Later on in life man suffer from the strain of modern lifeto compete, produce, and succeed;this also affects the survival rate.
而在以后的生活中, 社会对男性施加了压力, 促使他们参与竞争, 辛勤劳作, 争取胜利;这也影响了男性的生存率。
句 (1) 的“the society puts strain on the man to…”和句 (2) 中的“ man suffer from the strain of modern life to…”相比, 前者的主语是非人称主语the society, 而后者的主语是人称主语man, 前者的谓语结构puts strain on the man。非人称主语句the society puts strain on the man to compete, produce, and succeed, 与后者的man suffer from the strain of modern life相比, 新意拂面, 闪现出人文亮色, 增添了人性美感。
1.3 练达美
上文提到的非人称主语句的使用除了增添人性美感之外, 还可以以短语代替从句表达科技英语中的各种逻辑关系, 简化句型结构, 实现练达美。如:
原文: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可以大量减少摩擦阻力。
译文 (1) The substitution of rolling friction for sliding frictionresults in 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friction.
译文 (2) If rolling friction is substituted for sliding friction, thefriction will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译文 (1) 中非人称主语The substitution of rolling friction forsliding friction代替 (2) 中的条件句If rolling friction is substitutedfor sliding friction, 体现了科技英语的精练。
除了非人称主语句, 科技英语还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既体现了客观性, 也实现了练达美。R. Quirk等4 人在“A Grammar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说:事实上5 个被动句里面大约有4 个不把施动者说出来[5]。因此, 科技文章中使用无施动者的被动语态客观性强, 强调了所要突出的内容, 表达也更加练达。如:Turns are made in a helicopter by banking (无施动者) ;而很少说:He made turns in a helicopter by banking (有施动者) 。
被动语态的练达美还表现在为句子结构的调节留出余地, 有利于行文的衔接和连贯。如:
原文:为了解释光学现象, 人们曾试图假定有一种具有与弹性固体物质相同的物理性的介质。这种尝试的结果, 最初曾使人们了解到一种能传输横向震动的介质的具体实例, 但后来却使人得出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并不存在任何具有上述假定所认为的那种物理性质的发光介质。
译文:The effort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explain opticalphenomena by means of the hypothesis of a medium having thesame physical character as an elastic solid body led, in the firstinst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 concrete example of a mediumwhich can transmit transverse vibrations, but later to the definite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 luminiferous medium having thephysical character assumed in the hypothesis.
上面的英译读来一气呵成, 语势如瀑, 美感溢出。究其原因, 被动结构的使用使全句上下贯畅, 表达紧凑。试想, 如果将原文第一句译成主动语态:In order to explain optical phenomena, people have made efforts to hypothesize that there exists amedium…, 译文将不再是地道的科技英语表述方式, 也使一句话变成了两句, 不再简洁流畅。
2 对科技英译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 科技英语句法的3 种美不是互不关联, 一个句式可能同时体现几种美。在科技文章英译过程中, 应牢记这3 种美, 不要太拘泥于原文形式, 要在透彻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按照英语思维和写作规范组织译文, 舍“形”取“神”。
2.1 按英语句法习惯进行句型转换
汉语重意合, 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 注重隐形连贯, 以神统形。其句式结构疏散, 不符合英语句型的“SV提携形式规范”[4]。因此, 科技英译时, 要把握汉语分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 把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转换成英语句子的“树状性结构”[4], 使译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如:
原文:就别的金属而言 (铜, 铁和铂除外) , 主要是铅, 水银和锡, 当它达到某一温度时, 电阻下降为0。这个温度对于上述三种不同的金属, 各不相同, 但大都大大低于开氏200。
译文 (1) :Withothers (othermetalsthancopper, ironandplatinum) , notably lead, mercury and tin, there was a temperature, differentfor each one but well below zero, at which the resistance droppedto nothing at all.
译文 (2) :Asfarasothermetals (exceptcopper, ironandplatinum) are concerned, mainly lead, mercury and tin, when it reaches atemperature, its resistance dropped to zero. The temperature isdifferent for each of the three metals but well below zero.
译文 (1) 中句子主干很短there was a temperature…, 除了句子主干, with引导的复合结构使译文简洁新颖, at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主干中的temperature, 逻辑层次分明。而译文 (2) 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直译, 貌似“忠实”原文, 实则句式复杂凌乱, 佶屈聱牙。
2.2 正确使用名词化结构
科技英语的特征之一是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Nominalization) [5], 因为科技文章中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 这些概念往往需要多层修饰限制才能说清楚, 且其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科技英译时要正确使用名词化结构以实现科技英语句法之美。
如:氧化膜表面具有轻微的渗透性, 因而可以用有机或无机染料着色。
译文 (1) :Theslightlyporous nature of the surface of the oxide filmallows it to be colored with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dyes.
译文 (2) :The surface of the oxide film has slightly porous nature, so it can be colored with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dyes.
从语法结构上说, 译文 (2) 可谓无可挑剔, 也很符合汉语原意, 但相比较, 译文 (1) 用一个名词化结构做非人称主语, 用简单句代替因果关系的复句, 更加客观简洁;而且非人称主语后续的谓语动词allow通常是人称主语所使用的动词, 其搭配可谓新颖, 非人称主语句的使用给全句染上一层拟人的修饰色彩, 使原本显得有些单调乏味的科技内容闪现着人性美。
再如:如果测得了地震波的走时与振幅, 就能确定地表下岩层的几何形状并估算与岩石速率和密度有关的声阻抗。
译文 (1) :Seismic measurements of travel time and amplitudewould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metry and give estimates of theacoustic impedances related to rock velocities and densities.
译文 (2) :If we measure the seismic travel time and amplitude, we can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metry and give estimates of theacoustic impedances related to rock velocities and densities.
译文 (1) 中名词化结构“Seismic measurements of travel timeand amplitude”表达了译文 (2) 中If条件从句的内容, 将汉语原句译成了一个简单句, 具有明显优点:行文结构紧凑, 表达客观简洁, 逻辑严谨, 正切合科技文体表达的需要, 体现了科技英语句法之美。
2.3 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 但科技汉语文章中大多是主动句式, 主语多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 有时则为无主句。而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 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6], 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 强调客观准确。科技文章汉译英时应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 结构紧凑, 实现练达美。试比较:
原文:天然橡胶取自橡胶树, 是一种叫做“胶乳”的白色乳状液体。在运往世界各国之前, 橡胶要经过酸处理并烘干。
译文 (1) :Natural rubber is obtained from rubber trees as a white, milky liquid known as latex. This is treated with acid and dried, before being dispatched to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2) :People get natural rubber from rubber from rubbertrees as a white, milky liquid, which is called latex. They mix itwith acid, and dry it, and then they send it to countries all overthe world.
译文 (1) 与 (2) 相比, 少了人称主语:People, They, and thenthey…, 因此多了几分理性和客观, 而被动语式从1 个 (is called) 增加至4 个 (is obtained, known as, is treated, dispatched) , 显得更加简洁流畅。
另如:因而每个气缸都围着一个水套, 水套形成循环水路的一部分, 由水泵驱动水在回路中不断地流动, 并由大型旋转风扇从外部鼓入空气使冷水冷却。
译文:Each cylinder therefore is encased in a water jacket, which forms part of a circuit, through which water is pumpedcontinuously, and cooled by means of air drawn in from theoutside atmosphere by large rotary fans.
译文将原句中气缸围着水套、水流如何驱动、如何冷却等内容译成被动语态, 语法上环环相扣, 语义上层层推进, 使全句上下贯通。若译成主动语态, 简洁流畅之美则不复存在。
3 结语
科技文章之行文不一定要“一本正经”, 毫无文采, 也可以充满美感。本文首先举例分析说明了科技英语蕴含的句法之美:逻辑美、人性美和练达美, 然后探讨了这3 种美对科技英译的启示:要正确理解汉语原文, 把握分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 把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转换成英语句子的“树状性结构”, 实现逻辑美;正确使用名词化结构尤其非人称主语, 使科技文章增添人性美感, 也使表达简洁明快;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使译文流畅贯通, 实现练达美。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Ltd., 1981.
[2]杨寿康.论科技英语的美感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3) :15.
[3]毛荣贵, 邵惟英.科技文章造句的三种境界[J].中国翻译, 2004 (1) :81-84.
[4]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5]Quirk, R, etc.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Press, 1972.
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篇6
在中国, 据2010年9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统计公报[1], 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 851种。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依据“凡学术论文数超过其论文总数的50%的期刊即为学术期刊的标准”, 对中国9 000多种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和筛选后确定了6 170种期刊为学术期刊[2]。这些学术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深入, 为了便于国际间学术文化的交流, 中文期刊的学术论文要求同时包括一定的英文信息。因此, 论文的英文题名、作者 (拼音或外文) 及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就成了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根据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 题名 (title) 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题名又称文题、题目。它以准确、简练、清晰为原则, 是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当前,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 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 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1. 中英文题名内容的一致性:
同一篇论文, 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 但不等于说要词语一一对应。英文题目既要完整准确地表达中文题目的意义, 又要符合英文习惯。许多文题常有“……的研究”、“试论……”、“浅说……”、“……初探”、“……分析”等词, 译时往往省去不译。但是, 若“分析”、“研究”等词带有限定成分, 则应译出而不宜省去。如, “可靠性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 误差分析 (Error Analysis of……) ;实证研究 (Case study on) 。
2. 题名中的介词使用要正确:
介词的用法比较灵活, 且有很多固定搭配, 这里特别提醒文题中介词of的使用。在题名中如果一个of套一个of, 连续出现三个, 就会引起读者的厌烦。此时如果允许, 可用其他介词on, for等来代替of;也可用’s (所有格形式) ;或用名词来形容名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这种表达方式是常见的。从精简标题的角度, 大部分介词短语型标题题首的介词也都可省略。
3. 题名的构成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
即全部题名由一个或多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定语和 (或) 后置定语构成, 因此在题名中出现的一般有名词、形容词、介词、冠词和连接词, 个别情况下出现代词 (a) , 动词一般是以V-ing V-ed的形式出现 (b) , 一般没有谓语成分。
4. 题名通常不用陈述句与疑问句形式:
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 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 同时, 陈述句一般显得不那么简练、清晰。这样题名可由陈述句改写成名词短语形式。而疑问句不利于文献的检索, 所以尽量不用。
5. 题名字数的限制:
国外科技期刊对题名字数有限制, 一般可在10个词以内, 不宜超过15个词。如英国数学学会的刊物要求每个题名不超过12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得超过两行, 每行不超过42个字符和空格 (character and space) 。当然, 这并非绝对, 总的原则是, 在题名准确、简练、清晰的前提下, 字数越少越好。
6. 题名中的副标题:
题名中的副标题可起补充、阐明作用, 但副标题的使用不可过多。习惯上, 英文题名比中文题名更多地使用副标题, 有时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时候, 虽然中文题名原无副标题, 但是译成英文时可以拆成主、副两个部分。
例如: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ssess Fluctuations of Noise (无副标题) .
Assessment of Fluctuations of Noise:A Regression Analysis (有副标题) .
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噪声涨落。
7. 题名中的冠词:
近年来在研究论文的题名上趋向简洁的风格, 定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可不用, 实际上, 题目中的冠词只起语法作用, 一般名词前的冠词可省略, 尤其是当冠词位于题首时一般都省略, 把题首位置让给更重要的实词。需要说明一点的是, 定冠词省略只限在题名中, 摘要及正文中该需要的地方绝不能省略。
8. 题名中的缩略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术语大量产生。这些术语由多词构成, 无论书写, 还是口述均感不便, 因此人们多采用缩略词 (abbreviation) 来表达。但是, 在题名中, 缩略词的使用必须严加限制———只有那些全称较长, 缩写后的形式已被公知公认, 并且在读者群中非常流行的, 才可使用。但若中文题目中带有英文缩写词的, 翻译时可照写。省略最多的虚词是冠词和动词“to be”。例如:Italian Ex-mayor Murdered=An:Italian Ex-mayor was Murdered.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
注意:缩略词的使用范围, 受读者群的制约。
9. 题名的书写格式:
题名的书写格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 全部字母均大写:如果题名中含ph, α, β, γ等不大写, 如:α-RAY, γ-RAY, β-PARTICLE。 (2) 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Determination of Reactor Kinetic Parameters in a Two-core Reactor.双堆芯反应堆的动力参数的测定。这种用法相当普遍, 但是有许多细微的地方需要引起注意:1) 题名里的冠词 (a, an, the) 、连接词 (and, but, or, nor) 及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 (of, in, on, to, for, from, with等) 的首字母不大写。但当这些词位于题名中首字, 或位于题名中冒号之后副标题的首字时, 首字母要大写。当题名的最后一词是少于5个字母的介词时, 也要大写首字母。2) 题名中5个字母 (含5个) 的介词要大写首字母, 如About, Within, Between等 (美国认为题名中4个字母的介词, 其首字母都要大写, 如From, With等) 。3) X-ray中ray的第一个字母r不大写。4) 对于类属 (genus) 名的首字母要大写, 但种名 (species) 的首字母不大写。5) 题名中的复合词, 如果作为一整体修饰词, 则其两个词的首字母均大写。连字符后面的词如是名词、重要形容词或其他同等重要的词首字母大写。如果其中各词单独而立, 该词的首字母大写。High-Temperature System。6) 在题名中, 测量单位的缩写形式不大写, 但其拼写词的首字母要大写。Analysis of Milligram Amounts→…of 2 mg。 (3) 整个题名中, 只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其余均小写。在标题大写的格式中, 有几点要注意:1) 题名中专有名词的首字母要大写。2) 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方向词的首字母大写, 但其形容词的首字母不大写。Northeast→northeastern;Midwest→midwestern。3) 普通仪器设备名称的首字母不大写, spectrophotometer分光光度计。4) 一些专有名词的形容词的首字母大写。Gaussian高斯的;Newtonian牛顿的。5) 冠以姓氏的名词的首字母不大写, Einstein’s theory爱因斯坦理论。
1 0. 题名中尽量少用缩略词, 必须用时亦需在括号中注明全称。
1 1. 特殊字符集数字和希腊字母在题名中尽量不用或少用。
避免使用不常见或不规范的符号, 如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 (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 、公式、非英语词汇 (包括拉丁语) 。
1 2. 题目中有关时间和数量等概念的表达应做到能用数字精确表达的最好不用模糊含义的词。
如long, few等。
1 3. 时态选用上多用一般现在时态, 基本不用或少用进行时或其他符合时态。
语态上要多用被动语态式的句子结构, 因为主动语态多含主观因素, 而被动语态多带客观色彩。
1 4. 选词准确:
中国人常用“问题”一词, 且常译为question或problem, 这有时是不准确的。如指客观存在等待解决的困难问题, 应用problem;如侧重分歧或引起讨论的问题应用issue;如因怀疑或反对而提出质疑的问题, 应用query;如因怀疑而提问, 且需回复的问题应用question.
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 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 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关键词: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493/201009/702538.html, 2010-09-07.
[2]邱均平, 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EB/OL].http://www.sciencenet.cn/m/user-content.aspx?id=222621, 2009.
[3]中国编辑学会,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科技论文英译 篇7
一、源文本介绍
源文本为吉林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全文1468字,主要内容为研究目的,实验介绍和研究结论。全文长句、术语、重复性语言多,实验数据主要为测量营养成分、激素含量及常规肉品质这几方面的数据。本文为科技类文章,叙述实验过程详细,逻辑性强,更是多用“比”“当”“从”等形式词,加强逻辑性;为避免歧义,大量专业术语反复出现,句子结构紧凑。通篇看来,本文符合科技问题长句较多的特点,且兼具连动式句子较多,无主语句子较多的特征。
源文本难点分析:
1.笔者即译者为文科背景,缺乏专业知识,对于涉及实验细节描述,结果分析阐述时,理解就比较困难,翻译更是难上加难。需同摘要作者联系。
2.农业专业术语专业性强,又与生物、化学等专业交叉,很多词汇《牛津字典》都没有收录,如sika,译者只能求助网络。
3.句子结构增加了理解困难。本文长句较多,句中多含复杂的逻辑关系,对比类话语比比皆是,译者无法轻易读懂原文,更试图使用丰富的语言反复描述几乎同样的比较话语,加大了翻译的难度。
二、翻译过程反思:汉语长句翻译
源文本汉语多为长句,属于公因话题连动流水句。流水句这个生动的说法最初是吕叔湘先生提出的,他说:“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19)公因话题流水句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典型的流水句。这种流水句有两种类型:第一型,我们称之为连动流水句,是连动式的扩展。在这种句中,公因话题在语义上是个施动者。由施动者发出一连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行为或动作。如:年轻人,为客栈找烟卷,找自来火,毛手毛脚打翻了身边一个贮栗子的小坛,圆而发乌金光泽的板栗便在薄明的船舱里各处滚去,年轻人各处用手去捕捉,仍然放在小坛中去,也不知道应当请客人差点东西。第二型,我们可以称之为过程流水句,往往是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这个事件就是公因话题。由于参与一个事件的过程,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许多人,所以这种流水句中,可能会频繁地更换主语或隐含的施动者。如:因为那么近,上下都方便,有喊熟人的声音,从上面或从下面喊叫,到后来是互相见面了,谈话了,去了亲昵样子,骂着粗话野话,于是楼上人会了茶钱,从湿而发臭的甬道走去,从那些肮脏地方走到船上了。(周志培,2003:116)
连动式这一术语,原意是“动词结构连用式”,是语言学家赵元任在其《国语入门》中首先提出来的。连动式有双项、三项、四项,甚至有超过四项的多项,但以双项为多数。(周志培,2003:299)
公因话题连动流水句,是扩展的连动式,即一个施事主语作出一连串的动作,每一个动作由一个音义语块表示。在这些音义语块中,动词的前后一般都有状语、补语之类的附加语,所以,音义语块结构较长,书面上要用逗号,一个音义语块接一个音义语块,这就构成了汉语中独具特色的连动流水复句。(周志培,2003)
而英语句中必须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是不允许没有形态变化、没有连词的两个动词连用的,这是由英语的结构以动词谓语为核心决定的。所以,要想将汉语连动式句子翻译成英语,必须配合使用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介词、副词、连词,只要理解好汉语原文,适当运用英语表达连动意义,英译版本会比汉语的连动式来的更精确、更丰富。翻译公因话题连动流水句,笔者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1)并列谓语法:若音义语块是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并行关系的连动式,则可译成英语的并列式动词谓语。
译例1.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梅花鹿公鹿15只,平均分为三组。
Fifteen healthy stags with similar weight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原文中动词为“选取”“分”,为并行双项连动式,两个动词之间有明显的连贯关系,先“选取”,然后“分”组,所以译为英语的并列式动词谓语,译文用“and”连接”select”和“divide”两个动词。
(2)转换成分法:语块有比较明显的目的,条件意义,或动词带状语、补语、宾语时,选取一个动词作为核心,译为谓语,其他动词用非谓语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译成状语或者补语。
译例2.根据四季温度变化设定﹣20℃,4℃、10℃、18℃、25℃,研究各温度下鲜鹿肉品质、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国家可食用肉标准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预测新鲜梅花鹿肉在各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试验二)。
In Experiment II,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s in different seasons,meat quality,total colonies number,and the changes of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of the fresh venison at temperatures of-20,4,10,18 and 25℃were studied to predict the shelf life of fresh sika venison at each temperature based on bo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edible meat and the variability index of the above results.
句子为一个长句,分别有动词“设定”“研究”“预测”,这是一个三项连动句。通过分析该句,选取动词“研究”作为核心,译成谓语,将“预测”句,译为目的状语,并用“according to”引导第一个小分句“根据四季温度变化设定温度”。整个汉语长句,经过分析转换,变成了一个长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一个“predict”引导的宾语从句做目的状语,一个介词短语“according to”引导的状语。
译例3.屠宰后,取新鲜梅花鹿肉,分别在-20℃、4℃、10℃、18℃、25℃下贮藏,每隔一定时间测定p H值、剪切力、失水率、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After slaughtering,p H,shear force,water loss rate,total colonies number,and TVB-N content of fresh venison stored at-20,4,10,18 and 25℃were measured at regular intervals.
汉语原文一句话,包括“屠宰”“取”“贮藏”“测定”四个动词。但是经过分析,译者将“屠宰后”处理为时间状语,“贮藏”转换为动词过去分词做后置定语,“取”字使用省略法,未译。这样,含有四个动词的原句被译为了一个英语简单句。
(3)分句法:各动词或语块之间逻辑上可能有连贯、并列、条件、目的、并行方式的关系,东西项带长状语、长补语、长宾语等附加语。英语一个句子会太繁琐时,采取分句法,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复合句。以上各长句译例,均可适度使用分句法,将冗长句子分成两到三个句子,使每个句子都长度适中,使读者看着不至迷惑。以译例1为例,应用分句法,可改译为:
In Experiment II,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s in different seasons,some certain factors were studied which included meat quality,total colonies number,and the changes of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of the fresh venison at temperatures of-20,4,10,18 and 25℃.And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edible meat and above results,the shelf life of fresh sika venison at each temperature could be predicted.
应用分句法改译的译例2,比改译前,第一个复合句增加了一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第二个句子用“and”做连词,与前一句连接,但是单独成句。这样,一个103个字组成的汉语句,译为三段英语句子,便于读者读取。
三、结语
本文结合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基于翻译素材,对农学科技论文摘要汉译英中,汉语长句翻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远更多。译者因为看不懂原文,多次与源文本作者进行讨论,以求理解源文本;翻译过程更是深感自己农学知识储备不足,很多专业术语不知道对应译法。于笔者而言,科技论文摘要翻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军涛,许明武.科技论文摘要汉译英典型问题探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3(26):11-14.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沈从文.丈夫(沈从文的湘西世界)[M].长沙:岳麓书社,2013.
[4]赵元任.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M].US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8.
从译者主体性看论文摘要的英译 篇8
摘要是对学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是论文的高度浓缩和精华, 虽寥寥数百字, 然其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在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英文摘要对于促进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 促进中国的学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曾祥敏, 2007) 。但是, 国内不少论文的英文摘要过于机械地对应原文, 给译入语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文摘要的英译, 但现有的研究多从摘要的写作规范出发, 强调摘要翻译的规范、准确、忠实等原则, 对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则关注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译者的主体意识及创造性对摘要英译的影响, 力求推动译者主体性在摘要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提高译文质量, 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2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概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译者都被喻为原作者的“仆人”或其背后的“隐形人”。人们高举原作的主体地位, 强调译文的忠实性, 限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西方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 改变了人们对译者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翻译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语言转换过程, 而是以特定目的为导向的复杂行为。译者也因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始被赋予“操纵者”和“改写者”等称号。赫曼斯和勒弗维尔就曾指出, 译者在处理源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而有权、也一定会取己所需, 对文本进行改写;韦努狄则强调, 在翻译中要求译者隐身是错误的, 译者在译文中不能隐身, 而应当有形可见 (谭载喜, 2004) 。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研究。例如, 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就充分凸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他强调要大写译者这个“人”字, 解放译者的束缚和“生产力” (黄忠廉, 2002) 。而许钧和査明建更是对译者主体性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 许钧 (2003) 指出, “所谓译者主体性, 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 强与弱, 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 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 即译文的价值” (查明建, 2003) 。把译者主体性定义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目前,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 而对于摘要翻译, 多数人的反应是译文只要规范、忠实即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需发挥太多的主观能动性。事实果真如此吗?译者的主体意识及创造性在中文摘要的英译中是否有其积极意义, 能否提升译文价值?下文将结合实例, 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3 译者主体性在论文摘要英译中的体现及意义
3.1 译者主体性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体现
不少社科论文, 尤其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及古典文集的论文, 通常会出现外国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这类词汇和表述其含义时, 倘若只是进行机械的字面对应, 达到所谓的“忠实”, 只能令外国读者不知所云, 对进一步的阅读失去兴趣。试看下例节选的摘要翻译:
(1) 古人关于科举制对唐诗影响的两派观点皆不全面, 他们忽视了诗歌创作技巧以外的层面。
The ancients'points of view on the effects of Ke Ju System on the Poems of Tang Dynasty were both incomplete.They overlooked the facets besides the skills of writing poems.
在上例中, “科举制”被逐字翻成了“Ke Ju System”, 这显然会给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倘若译者能够跳出源语与译入语之间文字转换的局限, 放眼摘要翻译的目的——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关照译入语读者的感受, 则翻译策略定会有所不同, 译文也不至如此囿于字面对应。拟改译为:
The ancients'points of view on the effects of Keju System (the ancient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n the Poems of Tang Dynasty were both incomplete.They overlooked the facets besides the skills of writing poems.
在改译中, 保留了“Keju System”, 并采用补译法对科举制度进行简明扼要的补充说明, 既不失“科举制”的中国文化韵味, 又不违背“忠实”原则, 同时帮助译语读者扫除了理解障碍。下文例2对类似问题的处理就较好地发挥了译者主体性, 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有利于文化学术的交流。
(2) 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 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 建构无极 (太极) 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王阳明对周敦颐的继承和发展在于:改造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源论思维, 使之成为本体论……
While Zhou Dunyi was the pioneer of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the Ming Dynasties who remoulded Confucian Moral Philosophy by introducing Buddhist and Taoist thoughts, Wang Yangming was the master of Philosophy of Mind who integrated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Zhou's initiating contributions to Neo-Confucianism included absorbing Taoist cosmology and establishing the generation theory of Wuji (Non Ultimate) and Taiji (Supreme Ultimate) to 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fucian ethics ontology...Wang further developed Zhou’s theories by transforming Zhou’s theory of origin in his book“Explanation of the Diagram of Highest Motion” (Taiji Tushuo) into his ontology...
摘要中出现的“无极”、“太极”是中国传统道教的常用词汇, 中国人耳熟能详, 外国读者却可能不知所云, 觉得晦涩难懂。正是考虑到译语环境中的这种文化缺失, 译者在“无极 (Wuji) ”和“太极 (Taiji) ”后面分别插入“Non Ultimate”和“Supreme Ultimate”加以解释。与此同时, 《太极图说》的翻译也是费了一番心思。我们知道, 《太极图说》是宋代周敦颐为《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所以简单说来, 《太极图说》就是对太极图的一个解释说明。基于此, 译者把《太极图说》翻译成了“Explanation of the Diagram of Highest Motion (Taiji Tushuo) ”。笔者认为, “Diagram of Highest Motion”的表述有欠妥当, 但从整体来看, 译者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是积极的, 采取的翻译策略也是可取的, 处理后的译文比简单直译更加清楚、形象, 有助于译入语读者理解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 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 对文化负载词采取逐字对译或拼音标注的现象, 在摘要英译中还十分普遍。例如, 在某篇论及中国养生气功的论文摘要中, “导引图”被翻成毫无意义的“Daoyintu”, 而在另一篇摘要中, 太极拳法中的“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被简单翻成“Taiji Tuishou”和“Taiji Sanshou”。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文的质量。
3.2 译者主体性在处理源文本逻辑问题中的体现
有时候, 译者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专业术语或文化负载词, 而是源文本的逻辑问题。我们知道, 摘要的译者可能并非论文作者。因此, 在执笔翻译之前, 译者必须充分理解文本, 细致地理清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个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 往往会发现作者忽略的逻辑和表达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对其坐视不理, 依葫芦画瓢地对文本进行“忠实”的翻译, 还是在尊重作者及其作品的前提下对源文本进行必要的改写?勒弗维尔说, 翻译即改写。罗新璋 (1990) 也曾指出:“翻译理论中, 抹煞译者主体性的论调应少唱, 倒不妨多多研究如何拓展译者的创造天地, 于拘限中掌握自由。”笔者认为, 译文质量受多种因素制约, 包括源文本的质量。发现问题后, 积极与作者沟通协商并对错漏进行修改, 在保证源文本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译文质量, 是译者对作者及译文负责的表现。请看下面一则译例:
(3)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其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显著。如何传承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地域文化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热门关注问题。城市风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城市研究者、社会学家、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的重视, 人们日益认识到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对于城市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笔者为一友人翻译的摘要, 仅选取其中一段作为说明。读完这段文字, 笔者的感觉是逻辑不清, 理解起来不够顺畅, 主要表现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内在关系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 若是对照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译文无疑会和原文一样令人费解。经过分析, 笔者提取了文本中的几个信息点, 按原文句序排列如下:a.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b.专家关注如何 (通过城市风貌规划) 传承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地域文化;c.城市风貌受到重视;d.城市风貌对于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把这四点按照以上顺序摆在一起, 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进一步推敲我们发现, 若调整一下句序, 按a、d、c、b的顺序排列, 文本的逻辑关系就逐渐呈现出来了。在与作者磋商并征得其同意后, 翻译如下: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an era that witnesses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cities.As a critical factor to enhance a city’s competitiveness, urban style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from various groups like urban researchers, sociologists,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Meanwhile, how to inherit historical and local cultures as well as city spirit through urban style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pecialists.
在译文中, 笔者通过调整句序、整合部分内容对原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例如, 把最后一句提前至第二句, 承接第一句城市竞争的话题 (a) , 说明城市规划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 (d) , 接下来自然地过渡到结果——人们日益重视城市规划 (c) 并关注如何通过城市风貌规划传承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和地域文化 (b) 。其它细节的改动在此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 这是译者在尊重作者及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以提升译文质量为目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做的一次尝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译文在逻辑上比原文更加清晰, 理解起来也更加顺畅。
4 结语
综上所述, 摘要翻译是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目的的翻译活动。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能仅仅着眼于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对应与转换, 还应以翻译目的为导向, 关照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接受, 必要时采取补译、改写等策略, 帮助读者减少或扫清因文化差异或原文逻辑问题造成的理解障碍。当然,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 必须以尊重作者及其作品为前提, 同时力求译文的规范与准确。
摘要:英文摘要是大部分刊物的要求, 也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有效手段。但是, 不少英文摘要与原文的对应过于机械化, 对原文中的文化负载词或逻辑问题未加处理, 给译入语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摘要翻译中的重要性, 并提出应当在尊重作者并力求译文规范、准确的前提下, 采取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 帮助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摘要,翻译
参考文献
[1]黄忠廉.变译的性质及其宏观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2]罗新璋.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J].世界文学, 1990.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4]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 2003.
[5]曾祥敏.影响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因素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科技论文英译 篇9
1 摘要的语篇分析研究
话语分析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关注比句子更长的语言单位, 强调借助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背景及人的思维等解读语言交际过程。[1]根据语篇分析理论中衔接与连贯、语篇结构的论述内容, 对社科类论文摘要进行语篇分析, 总结出社科类论文摘要的话语策略, 其层次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三类:问题加主张加策略;问题加主张型加意义;主张加论证型。这样的语篇布局模式显然有别于自然科技论文摘要的目的/问题、方法、成果、结论的模式, 即使也有部分社科类摘要也遵循上述模式, 但其特殊性还是构成了语料的主色调, 有必要单列论述。现分别论述以上三种类型摘要的翻译。
1) 问题加主张加策略型。原文:我国对流浪儿童虽然已经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救助模式, 但重复流浪率高流浪儿童总数并未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 (1) 基于此, 需要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进行重新思考,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模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与合理的整合。 (2) 具体为:从救助目标上, 应该从以回到家庭为主转向以回归社会为主;从救助内容上, 应该从以社会救助为主转向以心理救助为主;从救助方法上, 应该从以控制矫正为主转向以服务预防为主。 (3)
语篇虽表现为句子的线性排列, 但其并不是处在同一层面的信息简单罗列, 而是结构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在层次显化的语境下, 无视摘要话语策略的层次而一味对照原文结构翻译, 尤其是逻辑层次较为隐晦, 话语策略多样化的社科类摘要的英译, 必定事倍而功半。对于语篇的分析与针对性重构成为翻译的关键。故而以译入语受众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功能翻译理论进入视野。功能派理论的主要思想为目的论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文本类型说。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2]按照文本类型的划分, 摘要应属于信息型文本, 核心是信息传达的真实性, 注重传递的效果。所谓忠实并不是指译文与原文字字句句工整的对应, 故而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文大幅调整, 包括语序调整与信息筛选就成为社科类论文摘要的必然选择。该摘要是社科类中比较典型的一类, 根据功能理论, 其主要传达的信息为 (2) , (3) 为具体实施方略, (1) 则是存在的问题或是研究的背景。所有翻译时应该突出 (2) 信息, 可为主句, 而 (1) (3) 则为从句。译文:To transform waifaid by offering them more assistance in returning to society rather than returning home, mentally rather than socially, and in a prevention-oriented way rather than out dated controlling and correcting so as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waifs and the high returning-towaif rate.译文重点突出, 就够紧凑, 省去了细枝末节的信息, 传达效果达到预期。
2) 问题加主张加意义。原文:当前, 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当代青年职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无论是高校还是高职院校现有的职业素养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方式都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此, 造就良好素质的培养环境、不断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规范的学生职业素养能力评价机制, 继而加强青年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已成为当前高校、高职院校, 以及青年组织的重要任务。构建完备的青年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无论对社会发展和青年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摘要的导言部分主要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引入主题, 使读者对论文要讨论的问题一目了然, ”[3]而汉语摘要的这一部分则常常介绍添加一些不必要的概念解释或本学科领域的常识性内容和背景介绍, 过多地介绍研究成果或背景材料, 而这点正是英文摘要所尽量避免的。对于此类摘要的翻译应简化整合背景意义等信息, 对相对核心的信息做显化处理, 突出实质内容。参考译文:with a significance to youth compet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defines it as an important duty for colleges and youth organizations to develop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through complet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andard evaluation as well as cre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stricter social requirement.
3) 主张加证明型。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普遍应用,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为这些克服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公共对话政策执行模式将政策执行视作社会构建过程, 强调多元主体间平等协商与互动对话, 主张尊重差异, 加强合作与信任, 鼓励释放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能动性, 通过政策执行过程的民主化与合法性, 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摘要中第一句应视为主张, 第二局中的并列动宾式短语则为证明何以此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模式的困境。译文:public dialogue policy implementation mode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vision for the traditional implementing mode, which confronts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form, for it regard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s social construction, emphasize equal dialogue, respect diversities,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trust, inspire related entities’initiative and promo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rough a democratic and legal way.译文开门见山, 陈述主张, 进而展开论证, 逻辑清晰, 一气呵成。
2 结束语
汉语社科类论文摘要行文模式较之自然科学类论文虽形态多变, 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 在对大量摘要进行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上几类较为典型的具有汉语语言思维特色的模式, 并在功能理论的关照下实施相应翻译策略, 对摘要英译的信息传达效果与可接受性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杨宁, 陈少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科技论文摘要英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6) :28-30.
[3]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 200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