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银行的定位论文

2024-07-19

科技银行的定位论文(精选10篇)

科技银行的定位论文 篇1

摘要:次贷危机以来,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科技银行在消除融资瓶颈方面, 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科技银行进行了定位, 以便更加准确的理解其内涵, 建设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银行。首先, 本文将科技银行界定为:“为高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融资服务的金融机制”。其次, 将科技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投资进行了比较。最后, 指出科技银行中国化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科技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2009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强调, 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所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根本。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一直被重视, 而又一直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在不断探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中, “科技银行”一词逐渐走进大家视野, 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也开始关注它。那么科技银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定位。

一、科技银行的概念界定

科技银行是指专门为高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中国的科技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 并不是独立的法人, 如科技支行。当然这是狭义上的概念。在广义的概念上, 中国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小企业科技债权融资平台也可以被称为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中小企业科技债权融资平台是虚拟的信息技术。在美国, 科技银行则被称为“风险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投入多、成长快、风险大的特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的投资多数都是风险投资。结合国内外科技银行的特点,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科技银行定义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融资服务的金融机制”。

二、科技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

(一) 提供融资服务的条件不同

传统商业银行在给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 注重企业的成长周期、盈利能力等, 更喜欢给处于成长后期、信誉好、盈利能力高的大企业授信。另外能够提供有形物质抵押、企业担保的企业也能够得到相应的融资服务。传统的商业银行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 因而把安全性作为第一原则。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形的抵押资产, 并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而科技银行则不同, 它更关注企业未来盈利的潜力, 重点关注现金流。可见, 消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还是要依靠科技银行的支持。

(二) 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 面对的主要是一些成熟的大企业, 审批流程程式化, 主要采用信贷审批的管理方式, 银行行长是贷款的最后决策人, 即“集权制”;而科技银行面对的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每个中小企业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不同的科技领域涉及的专业知识也不同, 判断其是否具有盈利潜力、是否符合融资条件相当复杂。依赖主观判断, 因而科技银行授予信贷员更大的权力, 即“分权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科技银行的内部管理模式, 有利于科技银行优化信贷流程, 提高授信效率。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

(三) 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联程度不同

传统商业银行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型成熟企业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多, 类型各异, 需要分散很多精力, 造成传统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联程度低。而科技银行会派专业人员负责考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状况, 所以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联程度较高。

三、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区别与联系

风险投资一般是以股权的形式, 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 参与企业管理。企业成功上市之后, 风险投资再退出。受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较少;而科技银行则是多以债权的形式, 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不参与管理, 受到监管较多。科技银行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而是一些已经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有助于科技银行降低违约风险, 减少坏账。即使给不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也要通过第三方风险投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科技银行凭借其高新技术领域储备人才的优势, 也涉足一些风险投资。有的是设立风险投资公司, 直接参与风险投资, 有的则是以信托方式管理风险投资资金, 间接参与风险。另外, 由于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关系密切, 科技银行还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提供银行服务, 起到了连通二者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 科技银行要优于风险投资, 可以避免风险投资的一些不足。例如:科技银行的资金实力要强于风险投资。更多的资金支持能够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它可以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融资服务, 还有许多其他的金融服务。在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同时, 科技银行也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信息, 起到监督的作用。科技银行最成功案例是美国硅谷银行。硅谷银行是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完美结合, 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都作为服务对象, 既可以进行债权投资, 又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四、科技银行中国化的基本概况

中国的科技银行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科技支行模式。科技支行, 与硅谷银行有本质的区别。科技支行不是独立的法人, 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下属支行, 独立性不足。但因其是商业银行的一部分, 所以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强于硅谷银行;二是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相对于科技支行, 其独立性大大增加。可以较好地复制硅谷银行模式。其主要出资人等都是创投机构, 风险评估能力很强;三是中小企业科技债权融资平台。它没有固定的营业网点, 只是一种开展科技银行业务的机制。是政府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将财政嵌入金融交易, 组建的一个虚拟的、集成式的科技银行。这是中国对科技银行的一种创新。中国的科技银行才刚刚开始,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银行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科技银行功能构建: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4:1-7.

[2]谢林林, 廖颖杰.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11, 07:77-79.

[3]朱鸿鸣, 赵昌文, 姚露, 付剑峰.中美科技银行比较研究——兼论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0:84-90.

[4]朱鸿鸣, 赵昌文, 肇启伟.科技银行是什么?——兼论如何建设科技银行[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3:163-167.

[5]朱鸿鸣, 赵昌文.科技银行中国化与科技银行范式——兼论如何发展中国的科技银行[J].科学管理研究, 2012, 06:113-116.

科技银行的定位论文 篇2

与国内目前都是一个产品打遍天下不同,汇丰自始至终都将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并将其视为成功的核心因素。具体而言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客户细分。汇丰将客户分为八大类:初出茅庐,刚参加工作;事业刚起步;事业小有成就;中年富有;退休富有;退休不富有;学生;家庭主妇。这八类人由于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因而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步:客户定位。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回报,公司必须在不同的客户类别中作出选择,集中定位服务的对象。汇丰根据上述客户八大类的分类结果,将其服务对象集中定位于事业小有成就和中年富有人群,次要对象是事业刚起步人群,对退休富有人群也提供一定服务。

第三步:主动服务。在确定了客户定位后就是如何服务的问题。与我们一般所提满足客户所需不同,汇丰的用词是解释并满足定位客户的需求。虽然只是多了“解释”两个字,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却非常值得内地企业学习。仅仅是满足客户需求还是被动性的,即客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而解释则包含有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是主动性服务,是理财功能的具体体现。即根据客户所处的阶段及收入、职业、家庭等因素帮助客户规划其财富的保值、增值。汇丰面对每一个客户资料都要问以下四个问题:客户现在身处什么阶段?客户会希望达到什么阶段?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客户达到目标?什么是最佳的办法?从而达到使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汇丰认为产品在竞争中固然重要,但产品是可模仿的,只有服务是不可模仿的,是建立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关键。

(4)根据客户资产不同实行多样化的销售模式

附录:

汇丰银行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汇丰银行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之一。从其历史来看,可以说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为中国而存在,因中国而发展。汇丰银行的英文全称为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即“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汇丰银行的中文名字“汇丰”,按照英文念作“Wayfoong”。汇丰银行是一家典型的英国银行,但总行初建时并非在英国本土,而是在其当时的租借地香港。在1980年代末,汇丰银行总部从香港迁册英国。

1.历史与演变

汇丰银行(Hong 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于1864年在香港成立,1865年3月3日正式营业,创办人是苏格兰人托马斯·苏泽兰(Thomas Sutherland)及其他一些主要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该行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英国商人提供融资服务,故汇丰银行成立不久即在伦敦设立了办事处,并于1865年6月在我国上海设立了分行。随后,汇丰银行先后在我国的天津、北京、汉口、重庆、福州、宁波、汕头、厦门、芝罘、九江、澳门、海口、打狗(高雄)等地设立了分行,并于1866年在日本、1880年在纽约、1888年在泰国设立了在当地的第一家英国银行,在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汇丰银行也设有分行。到20世纪初,汇丰银行已建立起了一个以中国及远东地区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分支行网络。

1890年代以前的外国在华银行,总行都在本国,银行资本一般都以金本位的本国货币为单位。只有汇丰银行是惟一的一个总行设在中国、资本也以在中国通行的银元为单位的外国银行。

一战至二战的几十年间,持续不断的战争使汇丰银行的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汇丰银行曾暂时将银行总部从香港迁到了伦敦,但不久又迁回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锐减,汇丰银行除在上海保留有一家机构(及在厦门的分行保留有营业执照)外,其余各分支机构相继撤出了中国。不过,在1949年后,随着大量的原大陆资本家将资产、业务转移到香港,汇丰银行在香港的业务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汇丰银行在战后香港的重建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汇丰银行为香港的工商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灵活性的贷款,促进了香港的繁荣与昌盛。

在50年代末,汇丰银行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远东的业务网络,并且开始采取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1959年,汇丰银行收购了建于1889年的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外国银行——中东不列颠银行(The British Bank of the Middle East),使汇丰的银行网络扩展到了中东,特别是阿联酋、沙特和伊朗。同年,汇丰银行还兼并了印度最老的银行——1854年成立于孟买的印度商贸银行(The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1965年汇丰银行又收购了香港第二大银行——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的61.5%股份。1980年收购了美国第17大商业银行——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 Inc.)51%的股份,并于1987年7月以50亿港币收购了该行的剩余股份,海丰银行遂成为在美国最大的外资银行。1983年,汇丰银行收购了美国财政债券的主要交易商卡洛尔?麦肯蒂与麦金西公司(Carroll McEntee & McGinley)51%的股份。1986年又成功地收购了一家重要的伦敦证券交易商——詹金宝公司(James Capel & Co.),同年还接管了不列颠哥伦比亚银行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1987年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密德兰银行(Midland Bank)14.9%的股份,并于1992年6月收购了该行50%以上的股份。

汇丰银行在世界各地广泛地设有附属公司,使汇丰银行迅速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国际性金融集团。1960年,汇丰银行在香港设立了专门从事抵押贷款与对小企业贷款的威福贡金融公司(Wayfoong Finance Ltd.),1972年成立了专营商人银行业务的获多利有限公司(Wardley Ltd.),1981年在温哥华建立了加拿大汇丰银行(Hong Kong Bank of Canada),1986年在澳大利亚成立了澳大利亚汇丰银行(Hong Kong Bank of Australia)等等。在汇丰集团中,汇丰银行的资产比重约占70%。

在汇丰银行通过收购与兼并迅速发展为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的同时,汇丰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汇丰银行已在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5个为新兴市场)开设了约10000家分支机构。

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汇丰银行在事实上还承担着包括发行纸币等业务在内的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汇丰银行发钞量占港币发行量的80%左右,远远超过了渣打银行与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发行量。汇丰银行还代理港府财政开支,并受港府委托监督其他商业银行的存贷结余状况、及通过发钞与外汇基金交易管理外汇市场业务等。汇丰银行还享有与渣打银行轮流担任香港银行公会正副主席的特权,且汇丰银行的负责人历来是港府行政和立法两局的议员。

在80年代末,由于对1997年中国政府接管香港的前景感到不确定,汇丰银行决定从香港迁册英国。1989年下半年,汇丰银行宣布放弃已享有长达124年之久的香港《汇丰银行条例》所赋予的特权,改按《香港公司条例》注册,从而解除了汇丰银行必须以香港为基地的最后约束。1990年12月,汇丰银行通过重组成为在英国注册的银行,由一家在英国注册但非驻英的公司成为汇丰银行的最终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 PLC。新控股公司直接持有汇丰银行30%的资产。1992年8月,汇丰控股公司宣布与英国密德兰银行合并,并申请了在英国上市的地位,这样汇丰银行最终达成了改籍的目的。1994年,汇丰控股公司将总部从香港迁到了伦敦。

2.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发展(I):1865 – 1952 汇丰银行1864年在香港成立之初,主要是为英商从事对华贸易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次年,汇丰银行在香港正式开业,同年6月,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分行。此后,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稳步、迅速发展,继上海分行之后,1866年,汇丰银行又在福州、宁波、汉口、汕头成立了四家机构。7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还先后在我国的厦门(1873年)、烟台(1876年)、九江(1879年)、广州(1880年)、北海(1880年)、天津(1881年)、澳门(1881年)、打狗(即高雄,1886年)、北京(1889年)、营口(1892年)、基隆(1894年)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到本世纪初,汇丰银行已在我国拥有近20家分行与代表机构。汇丰银行的资本实力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在成立后的短短数年内,汇丰银行的资本实力就超过了先它而开设的丽如银行、有利银行和麦加利银行。1872年,汇丰银行的缴足资本为港元500万元,1883年增资到了750万元,1890年再次增资到了1000万元。汇丰银行的业务量也有了很大的扩张,1870年汇丰银行吸收的存款额为800余万元,1890年增加到了9335万元,同期贷款与贴现也从600余万元跃升到了6338万元。在1880年以后,汇丰银行的纯收益每年都在100万港元以上,1890年达到了267万港元。

到本世纪初期,汇丰银行取得了经理中国关盐税业务的特权,并控制了中国的外汇市场,其业务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到1928年12月31日,汇丰银行的股本总额已达到了港洋5000万元,总资产达到了7182万英镑,定期存款达到了1735万英镑,往来存款达到了3802万英镑,贴现及放款达到了2713万英镑,纯利润约168万英镑。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定,汇丰银行的业务逐渐向上海收缩,但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也被日军接管。至此,汇丰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基本停顿。抗战结束后,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复业,其他城市各分支行的业务也逐渐恢复。到1947年5月,汇丰银行在我国12大城市均设有分支行。

上海解放后,汇丰银行被批准为―指定银行‖,可以在中国银行的监督与指导下经营与中国进出口有关的信用证与放款业务。中国银行还与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订立了全面的代理合同,建立了代理关系。1952年,由于英国追随美国在联合国排斥新中国,中英关系趋于紧张,汇丰银行提出了歇业要求。1956年,中英关系有所缓和,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又重新开业。不过,开业后的上海分行业务和规模都已大不如前,仅从事一点结汇方面的业务,而且工作人员大多也是从中国银行借调过去的。

汇丰银行在旧中国的业务主要有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存贷款业务、经办和举放对中国政府的外债、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等,分述如下:

(1)汇兑业务。汇兑业务是汇丰银行最早开始经营的一项业务,也是汇丰银行在旧中国的一项重要业务。汇丰银行用于国际汇兑和国际贸易方面的资金在1875年为242万港洋,10年后(1885年)达到了2580万港洋,在其货币资本贷放总额中,1875年占17%,1885年占36%。此后直到本世纪20年代,汇丰银行用于购入汇票的资金在其全部货币资本贷放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占1/3左右,个别年份甚至达到了1/2。汇丰银行还大量兜揽侨汇及中国国内埠际间的商款汇兑,逐渐操纵、垄断了我国的国际汇兑市场及部分埠际间汇兑业务。汇丰银行还控制着中国外汇市场的汇率,直到1935年以前,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挂牌汇率,即是上海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实际汇率。(2)存款业务。存款是汇丰银行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据1936年东亚研究所的统计,在华所有外资银行1936年的总存款约在3.53亿美元以上,其中汇丰银行约占43%(花旗银行约占12%,麦加利银行约占17%)。由于汇丰银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所以尽管其存款利息低微,各种官绅之财产仍乐于存放于汇丰银行。据记载,单清朝庆亲王奕匡力存放于汇丰银行的款项1890年就已达1亿港元以上。据统计,中国富豪在汇丰银行的定期存款, 2000万元以上的有5人, 1500万元以上的有20人, 1000万元以上的有130 人。

(3)发行纸币。汇丰银行成立不久,即于1865年和1867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发行纸钞。到18世纪7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的纸币开始逐渐被中国市场接受。到本世纪20年代,汇丰银行的纸币在我国的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福州、厦门、汉口、长沙等各大城市几乎均畅通无阻。汇丰银行发行的纸钞有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的银元券,及5两、10两、50两和100两的银两券。汇丰银行的纸币发行额1870年为171.4万港元,到1926年达到了5276万港元,增长了近30倍,年增约10%。抗日战争结束后,汇丰银行仍有发行纸币。1949年4月,汇丰银行在华的纸币流通额估计仍占其发行额的2/3左右,与麦加利银行和有利银行一起发行量约5.8亿元。直到解放后,汇丰银行的纸币才完全停止流通。

(4)举放和经办对中国政府的贷款。18世纪70年代以前,外国银行对清政府的贷款一般数额较小,期限也较短。1874年,汇丰银行首次打破了以往中国外债期限短、金额小的情况,单独贷款给清政府台湾海防大臣沈葆桢―福建台防借款‖200万两,期限10年。从1877年到1881年,汇丰银行又连续三次贷款给清政府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借款‖共1075万两(均由胡光墉居间经手,利率为一分或八厘,即年息10%或8%)。中法战争期间,汇丰银行又向清政府贷款7笔计1173万余两。汇丰银行以在伦敦投资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对中国政府贷款的资金,以1885年为例,当年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两次债券(一次为150万英镑,一次为75万英镑),发行之后迅即全部售空。从1874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止,清政府举借外债计4600万两,其中通过外国银行进行的占74%,由汇丰银行一手包办的达2900万两,占63%以上。从189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止,汇丰银行在各国对华政府贷款中仍占据最大的比重,共贷款29笔,金额总计2.0613亿两。由于这些贷款利息高,且交款折扣大,故利润十分丰厚。此外,汇丰银行还通过贷款从清政府获取了经理关税、盐税、及沪宁、广

九、沪杭甬、津甬、京奉、湖广、浦信等铁路存款的特权。由于汇丰银行还操纵着中国的外汇市场,在中国政府债务、赔款到期偿付之日,便事先有意把先令挂缩,因而使我国政府蒙受了更多的损失。

(5)其他贷款业务。汇丰银行除经办及举放对中国政府的贷款外,也为外商企业提供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以支持外商企业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此外,汇丰银行还对部分中资企业提供贷款,不过条件极为苛刻,如汇丰银行1933年10月曾对荣宗敬创办的棉纺织厂——申新七厂提供贷款200万银元,在1934年12月31日贷款到期而申新七厂无力偿还时,竟于次年2月26日强行将申新七厂低价拍卖。

3.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发展(II):1980 –

1980年10月4日,汇丰银行北京代表处被批准成立,这是自建国以后汇丰银行在中国新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随后,汇丰银行在深圳、广州相继设立了代表处。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1984年,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被允许从事出口押汇方面的业务。同年,汇丰银行在总部设立了中国业务部,专门负责对中国大陆的金融业务。当年12月27日,汇丰银行还在武汉成立了代表处。1985年8月16日,汇丰银行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10月31日深圳分行正式开业,汇丰银行开始在中国有了可以从事较全面银行业务的营业机构。次年1月9日,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汇丰银行厦门分行(仅保有营业执照)被获准重新开始营业。1986年3月19日,汇丰银行在天津成立了办事处。1989年7月6日,汇丰银行又在大连成立了代表处。1990年底上海金融业开始进一步对外开放后,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业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获准重新注册,扩大了营业范围,并允许汇丰银行自行招聘工作人员。在1994年和1995年我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及部分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后,汇丰银行在青岛(1993年2月12日)、天津(1993年6月18日)、及北京(1995年8月)的代表处相继升格为分行。1996年底,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为配合我国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工作,迁址浦东,原浦西的分行降为支行。至此,汇丰银行已在上海、深圳、厦门、天津、青岛、北京拥有6家分行及一家支行,在广州、武汉、大连、成都拥有4个代表处。2000年5月,汇丰银行又将其中国业务总部从香港移师上海,在浦东成立了“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以负责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的相关业务。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4月2日正式开业,总行设于上海,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银行,其前身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原中国内地分支机构。

2007年8月,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并开设“村镇银行”的外资银行。汇丰村镇银行和汇丰在上海的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完全分开运营,有各自的董事会。汇丰银行选派在亚太区和中国区的资深银行家组成村镇银行的董事会,指引管理层的业务策略,确保汇丰村镇银行在公司管治和风险管理方面,遵循汇丰集团的标准。由于汇丰村镇银行和汇丰中国业务侧重不同,这样的设置可以令其更专注地实施不同的策略和经营方式,以确保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集中使用其资源。

汇丰银行在华各分行除丙种外币存款与部分人民币业务(不允许经营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人的存款及对非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贷款的转存款以外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及不能直接给本地企业融资(可以提供一些短期信贷给国营企业)外,其他各类业务基本上均可以经营。

汇丰银行中国各分行的主要业务可分为两类:一是工商银行业务(Corporate Banking),包括项目方面的贷款与房地产贷款、进出口押汇与票据托收、证券托管与B股业务、外汇资金安排等四个方面;二是零售银行业务(Retail Banking),如存储账户、汇款、旅行支票、信用卡、商户服务等。此外,汇丰银行还提供担保书签发、贸易资信调查等服务。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还为客户提供房地产按揭贷款等业务。

浅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定位 篇3

关键词:中间业务;收入结构;融资途径;利率风险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很少动用自身资产,以中介人或代理人身份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一、中间业务发展的微观经济机理研究

WTO后的过渡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综合经营效益,降低银行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商业信誉,展示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点来源,但如果这项业务占比过高,集中度过高,势必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包括(1)流动性风险。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资产业务一般需要控制在负债业务的75%以内,并要求保持期限上的对称,但如果银行对存贷款业务有绝对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不可能按照上述原则经营,而是超负荷运行。(2)资产风险。作为资产运用的绝对业务,贷款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业务。如果银行出于提高贷款利息收入的过分要求(由于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势必降低贷款条件、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提高贷款利息收入,而造成的负作用则是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损失增加。

中间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获得了资本消耗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信用风险、有稳定现金流来源的银行收入。而且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盈利性的特点,因为其没有直接成本,或直接成本相对较小。贷款直接成本是资金成本,包括存款利率成本、拆借利率成本等,而中间业务由于不利用自有资金、也不必举债,只是利用本身已有的网络、人员、信用为客户服务收取费用的一项业务。由于中间业务没有直接成本,因此,其创利能力远远强于一般存贷款业务。

2增强商业银行竞争能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励。哪家银行能在更多的领域内和更大程度上快捷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金融需要,客户就会主动和自愿地选择哪家银行,哪家银行就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业务和收入,哪农银行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客户,业务就会相对萎缩。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地增加服务的内容和种类,通过提供各种中间业务来拓展服务的范围,才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取得优势。所以必须在加快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适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新的服务手段,不断扩大银行的业务领域和完善银行的服务功能。

二、中间业务发展的中观经济机理研究

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证、保、信托的严格分业经营,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分业经营方面有所松动,但仍是分业管理的模式,中间业务的开拓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

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早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

三、中间业务发展的宏观经济机理研究

1应对融资途径的多元化

随着金融市场、信息技术、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在监管法规变革、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融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原先必须依赖银行的客户,可以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采用大规模证券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银行不再是经济活动中惟一的融资中介。金融竞争日益激烈,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加快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银行提供的金融资产比例不断下降,传统银行融资市场日渐狭小,也从另一个角度上加强了银行扩充业务范围、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主动随着金融环境变化调整业务内涵的愿望,促进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2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

中间业务的开展,也同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的规避利率风险。对利息收入的过分依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行准则,因为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由此导致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

存贷款收入就是存贷款利差收入,因此,利率发生波动,也必然导致利差收入的波动。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逐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目前年利差一般只有3个百分点左右。利差的缩小,使得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空间缩小。再加上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资本约束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中国股改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已经改变了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辅助手段的观念,认识到中间业务资本占用少、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收入多元化等特点,并正逐步将其作为利润增长点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关于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定位的建议

针对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关于其开展中间业务的方向及定位:

1提升金融创新能力,设计新业务品种

应根据企业所处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区域,分别推出不同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不仅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客户群体收入实际情况,也能满足客户对中间业务品种的不同需求。特别是通过加快其银行电子化的建设,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中间业务软硬件环境的全面提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还包括银行职能相关的委托贷款、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及能产生更高收益的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

2构建规范、完整的中间业务科学管理体系

招商银行的品牌定位 篇4

招商银行始终致力于打造金融品牌, 曾以“一卡通”吃遍天下, 又以最早的综合性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技术领先型银行的代名词。

然而, 一个成功的品牌塑造离不开品牌定位, 招商银行的品牌定位是什么呢?

第一步:找位———确定目标市场

找位过程包括细分品牌对象和选择品牌对象, 即要找到商业银行所服务的品牌对象, 并研究品牌对象各方面的特征。招商银行在继续做好大众服务的同时, 致力于为高端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一对一”的尊贵服务,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水平。比如“金葵花”面对的是零售业务的高端客户。2008年招商银行联手Visa, 在国内首次发行顶级信用卡———招商银行Visa无限卡。该信用卡面向我国1%的高收入人群, 提供顶级商旅和高尔夫增值服务。这类客户群体的基本特征是:35岁以上, 顶级成功人士, 消费能力强, 信誉良好, 在百货、航空及餐饮方面用信用卡消费占主导, 喜欢打高尔夫等。

第二步:选位———三维需求定位

选位过程包括细分品牌对象需求和选择品牌对象需求, 即要求商业银行细分品牌对象需求并找出他们最为关注的利益点, 结合银行竞争优势找到经营行为中品牌对象关注的利益点, 以该利益点为出发点, 选择金融品牌价值定位点和金融品牌属性定位点;无论在金融品牌利益定位点上是否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都必须在价值方面找到并确定差异化的企业品牌价值定位点。品牌的内涵是价值。招商银行持续地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的利益和这些利益相关者创造出应有的价值。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 招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客户服务质量;率先构筑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服务网络, 为客户提供“3A”式现代金融服务;实施市场化、动态化的员工薪酬体制, 保证员工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良好的业绩也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同时, 招商银行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扶贫结困、捐资助学、抗洪救灾、环境保护和扶植文化体育事业等一系列的公益活动, 进一步推动了招商银行的品牌建设。

第三步:占位———赋予人格特征

占位过程包括细分品牌对象人格倾向和选择企业品牌人格特征, 这要求银行在金融品牌的利益、价值和属性的定位基础上, 从金融品牌对象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偏好出发, 交融形成独特的、难以复制的金融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 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招商银行的品牌有两个核心因子:“因您而变”的经营服务理念和品牌象征物“向日葵”。“因您而变”是招商银行品牌的核心理念, “向日葵”则是这个理念的形象阐释。这两个因子赋予了招商银行鲜明的品牌个性。“客户是太阳, 招商银行就是向日葵。向日葵是迎着太阳转动的, 招商银行要做到的是‘因您而变’, 永远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顺应客户的需求而变化, 招商银行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第四步:到位———实施营销组合

到位过程包括品牌产品、品牌价格、品牌渠道和品牌传播等策略的组合, 即通过组合营销要素, 使品牌定位的目标人格形象步入品牌对象心中, 并深深根植于品牌对象的脑海里。招商银行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增值的金融服务, 不断改革金融的服务方式, 一张卡、一个网、一卡通、一网通, 国际标准的信用卡、点击理财、财富账户等一系列的知名金融品牌深受客户的欢迎。在品牌传播上, 招商银行围绕“谋新图变, 因思而变”, 构建了一个品牌因子体系:一句话, 一朵花, 一个人。一句话———“因你而变”;一朵花———“向日葵”;一个人———形象代言人钢琴家郎朗, 他“我思固我变”的思维刚好吻合招商银行对“变”的追求。在品牌渠道上, 招商银行通过有组织、有规划地举办论坛, 投放广告, 实施赞助, 发布新闻, 宣传报道, 组织大型活动, 以及开展品牌联盟等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品牌营销, 并在营销中有机地融入慈善、环保、体育、文化等公益元素。招商银行有统一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从金融产品的推动到服务区域的划分、服务流程的改造、网点的装饰和全行的设计, 包括招行的标准底色、招商红以及员工的工作服都是全国统一的。从宣传手册、每一个接触点、网页界面、服务用语到每一个媒介点, 从服务理念到服务行为, 从产品的标识到企业的标识, 招行对遍布全国各地的分行和经营代办机构都要求整齐, 都要求统一, 下大力气建立统一规范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的形象识别系统, 强调一种声音的说法、一种形象对外, 所以客户无论在哪个地方见到的所有招行的宣传形象都会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总之, 在品牌传播中, “因您而变”和“向日葵”两个品牌的核心因子与招商银行LOGO标志一起, 通过所有的客户接触点, 传达着招商银行的核心品牌信息, 使客户一看到葵花, 就想到招商银行。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篇5

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2005年第8期

文/何晋秋章琰清华大学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将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推动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组织。

我们在为大学科技园进行定位时,应该明确:大学科技园不是大学的一部分,也不是从属于政府机构、或者社会公益团体的组织。具体来讲:

1、大学科技园虽然不是大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与大学有着十分特殊和密切的关系,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应充分向大学科技园开放,而大学科技园更应充分保障大学的合法权益。

2、大学科技园不应是政府机构,也不从属于政府机构,更不行使政府职能,但由于科技园的产出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因而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尽力支持科技园的发展,如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申请政府用于科技开发的资金;有条件地提供风险基金或协助引入风险资金等,使科技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大学科技园不是社会公益团体,应允许其合法经营并从中赢利。鉴于大学科技园在国家高新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应该获得国家和社会对公益团体的某些方面的支持和有关政策方面的优惠。

4、大学科技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职能,并应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同时它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职能。

因此,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和互动于大学,为培育高新科技企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支持,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并且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盈利性组织。

创建大学科技园的目的是要发挥大学的科技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大学与经济界的联系,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技术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为依托是大学科技园的一大特点。依托大学的知识、人才和科技优势,利用大学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积累的人文环境、区域特征和基础设施条件,真正形成知识经济规模效益,这是其对经济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一般而言,我们通常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官产学研金结合的重要基地。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可以说是大学科技园的本质,也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与一般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依托大学的知识创新源的优势,利用其人才优势、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优势,着眼于大学科技—产业链中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孵化部分,从策划项目开始,形成培植技术、培育企业、最后形成退出机制的链式发展模式。-1-

一直以来,有人将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科技产业的一个大规模生产基地,这实际上是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错位。从应用研究开始、经过小试、中试、直到产品化这一技术创新的过程,乃是大学科技园活动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科技园正起到了一个孵化器的作用。至于产业化的过程则应由下游的高科技企业来实现,而不应该作为大学科技园的任务。因此,可以形象比喻为,大学科技园在本质上是一种“孵化器”,而不是“养鸡场”。

一般而言,大学的R&D成果往往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导入企业,这种方式呈现出静态、间断的特征,一般只适应用于已有的成熟技术,如专利技术、R&D成果和设计图纸等“可编码的”、文件化的技术,以及表现为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的体现型技术(Embodied Technology),而难以导入技术诀窍、经验、技能等往往体现在成果开发者身上的隐含技术,而这些隐含技术又往往决定着成果转化的成败。大学科技园恰恰为大学的R&D成果导入企业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平台和界面。作为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的师生或校外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或创新项目来到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实现R&D成果的“带土移植”。并且通过依靠大学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大学科技园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下,将科技成果或创新项目产品化,并逐步推向市场,使企业成长壮大。知识则在这一过程之中,由技术形式物化为产品形式,形成知识流,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略)。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首先,要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这一大学科技园最核心的功能定位。其次,一般来讲,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一所或几所大学其科研实力相对不足,具有市场潜力的大学R&D成果数量相对有限,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的创新资源比较欠缺和分散的实际情况,大学科技园还要承担起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任务,确立起“创新资源集聚基地”这一独特的基本功能定位。通过这一功能定位,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外地、甚至国际的创新成果为我所用。再次,建园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三个方面,上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创新资源集聚基地”两方面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方面,而人才的培育及汇集和资金的引入等在科技园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包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汇集、创新创业资金的引入以及促进高校技术创新、园区土地利用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辐射、促进官产学研金结合等,形成了科技园的“要素集聚和培育的综合服务基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定位。

综上所述,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其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核心功能定位)

其二,创新资源集聚基地(基本功能定位)

其三,要素集聚和培育的综合服务基地(综合服务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略)

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篇6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政府;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006-03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孵化过程是一种伴随着千变万化的动态行为,正如孵化的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各种较为年轻的企业,企业孵化器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帮助该类小型企业在启动时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较为成熟化的管理理念,走向更多的融资途径,在企业遇到困境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我国的企业孵化器尤其是科技企业的孵化工作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截至2010年末,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96家(其中国家级346家)。这些孵化器为国内众多的年轻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成为了我国科技商业化的重要中坚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功不可没的促进作用,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孵化器大国。

1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转变之后,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已经初显成效,形成了不少自身的特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扶持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提升和促进。

1.1 政策性支持

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在针对科技企业扶持工作上的大量重视,在孵化器建设的初期,政府就建立了以公益的性质为众多年轻的科技企业进行孵化的服务性功能,主要的建设目的是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以政策来带动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创新的科技产品带动整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一般来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都是由当地的政府来负责,在初期由政府进行经费上的支持,建设的软件也就是人员团队的配备也是由政府来进行管理。孵化器初期建设成型之后,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作用开始逐渐退出其作用范围,将管理的中坚力量进行转移,以企业孵化器自身的管理团队维持后期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政府的管理思想与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的理念不仅在设计上可以全面遵循政府的引导理念,也可以在发展的后期创造出更多可能的创新空间。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受到孵化器帮助的年轻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

1.2 增值性服务

在我国进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之前,其实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化调查以及尝试,最后确定的理念仍然是政府进行公益性的引导和支持,也就是说在扶持年轻企业的过程中不以自身的盈利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在后期的成熟建设时期,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政府一直都是公益的服务角色,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孵化器甚至会面临不能够自给自足的现象。但是从科技企业的角度来说,孵化器的性质仍然是商业性质,企业必然要面对盈利的目标,但是盈利仍然具备多项条件,也就是被扶持的企业需要具备高度的规模性、较高的生长空间与速度、孵化器与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后期的价值提升空间。因此在商业化的孵化器建设背后,孵化器仍然需要通过扶植企业来获得价值,在众多的年轻科技企业中发展具备发展潜力的对象,并且使之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来为孵化器本身进行价值提升。可以说,孵化器在后期的发展阶段会逐渐转向商业性质。

1.3 多元化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较为单一,也就是单纯的扶植企业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各类企业和组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孵化器也随之产生了丰富的改变。如今的企业孵化器已经形成了涵盖到高校、政府、研究所、企业、公益机构的全方位发展势头。孵化器所依靠的资源也由传统的科技企业资源发展为科技企业资源与科技企业之间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共同结合形式。在企业孵化器的经营管理地点从传统的高新科技园区向科技园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拓展,同时孵化器的组织结构也从传统的单一性公益机构转变为现代的以孵化器为核心,网络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吸引方式进行全面机构组成的结构,各类其他社会机构都能够与孵化器形成合作,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

2 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如今进行角色定位,这样的问题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前期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中全面运用多项的措施和政策,因此其孵化器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2008年其孵化器数量已经突破了1400家,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居于首位。美国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进行借鉴。首先,美国政府在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前期通过建立法律条例的方式来进行支持和引导,为其提供税务上的减免或者在外部环境中进行烘托影响,以鼓励个人和各类组织参与到孵化器的建设中来;其次是美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对孵化器内的企业进行经营上的指导与控制管理;最后是美国政策还在微观上对企业孵化器中的企业进行小范围内的管理与监督,这样可以保证其发展进入积极的路线

方向。

而从日本的角度来说,其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也获得了众多政府上的支持,首先日本政府对扶持的企业进行金融上的政策优惠,例如在贷款中指定的银行可以给予企业较低利率的贷款活动;其次日本政府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区域内进行硬件配套设备上的优惠,针对旧设备等费用进行税收上的减免;最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征地用地的问题也进行政策上的支持,适当放宽在法律上的约束。所以针对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我国的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注意这样的四个问题:

2.1 准确把握定位

科技企业在孵化器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将科技资源进行产业化转变的过程,所以政府在这样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技企业在其中的主要角色,把握好政府自身在科技产业化中的定位,既要避免失去应有的功能,也要避免在管理和调控的过程中超越自身的职能行为。随着科技企业群体的不断壮大,我国在对科技企业的孵化工作上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从整体上政府仍然不可以进行缺陷弥补、发展公共产品的职能行使。政府的功能应当是适当引导和支持,不应当进行干预,企业的投资和项目管理等工作都应当全面坚持企业主体的理念,坚持市场为主导,政府在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是知识上的辅助支持,在真正科技产品的生产中还是应当坚持科技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且科技企业承担了众多的技术创新过程,因此技术知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引发的经济增长才是评价技术知识生产作用的主要参考。

2.2 全面政策保障

政府在对科技企业进行孵化的过程中应该作为一种扶植的角色,主要从环境上进行支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的建立,从而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企业提供最大化的自由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过程中,政府能够给予的最大帮助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社会关系和社交网络,可以利用较低的成本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成员进行信息上的帮助和促进。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多数成功的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受到了政府在信息上的巨大优势而实现的。政府在企业孵化过程中不应当是发展上的控制者,而应当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帮助企业在投资上进行风险咨询和政策支持上的帮助,积极开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业务产品。另外,孵化器是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不能够在脱离基本秩序的环境下进行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要为其提供全面稳定的立法支持,只有严格的法律才是孵化器稳定成长的保障,让企业在孵化器中真正能够做到处处有法可依。

2.3 完善社会网络

由于我国政府主要承担孵化器的投资,因此其余孵化器之间具备密切的联系,也可以帮助孵化器内的企业进行一些证件程序上的帮助,成为联系两者的关键纽带。孵化器在对科技企业的孵化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和质量与其社会支持的网络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科技企业的后期发展阶段,企业的创业仍然需要脱离孵化器的支持作用,成为独立的企业竞争者在市场中求生存,因此在孵化阶段所获得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是其在后期稳定继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说,政府对企业孵化器中的成员进行必要物业、场地等硬件环境支持的同时,也需要为其提供社会网络的帮助,以保证其后期的独立发展。

2.4 全面激励与保护

对于还处在发展初期的年轻企业来讲,经营管理过程中多数会面临缺乏发展势头和各类保护的境况,因此政府对其服务中应当涵盖激励措施与保护方案。从激励的方法来说,针对年轻科技企业的特殊性质,可以进行知识产权、资产保护、技术机密等方面的政策保护,在企业的利益上,主要利用法律的制定和涉及到司法工作的保护,建立好适合企业孵化器内部自身特点与科技企业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落实,在政策上进行积极帮助落实,在面对企业纠纷时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维持好企业的市场秩序,为企业间的竞争提供全面的竞争机制,为企业建立全面、科学、有效、合理的行业竞争环境。政府在该过程中可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但是要保障政府在孵化器内部的管理方式,这样企业在发展成熟离开孵化器之后就可以将其股权保留给孵化器,提升孵化器自身的持续发展运营能力,更好地引进年轻科技企业,兼顾多方利益,充分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帮助其更好更快发展。

3 结语

总的来说,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政府需要坚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同时兼顾社会化参与与市场环境促进作用,兼顾企业的管理与行业市场的运营。孵化器的建设也需要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在政策环境上进行支持和引导,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到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成为建设发展孵化器的重要中坚力量,同时各个企业孵化器之间也需要进行市场化的管理经营,更好地促进孵化器向市场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刚,宁婧.科技企业孵化器营运模式选择及优化

[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61-63.

[2]张惠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特点及政府角色[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1):70-73.

[3]潘冬,杨晨,黄永春.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中的政府行为透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5):73-76.

[4]龚勤,吴其川,金琦.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相关政策调研[J].杭州科技,2004,(3):32-38.

作者简介:邱国霞(1976—),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

浅述基层银行网点转型的目标定位 篇7

一、做普通客户的成功案例

长期以来, 在很多好高骛远的银行眼中, 普通客户无异于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但未来的中间业务、高端服务之饼果真充得了眼前的饥吗?恐怕未必。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虽然有所发展, 但真正效果如何还难以预料。尤其是, 国内银行面对拥有世界投资经验的外资法人银行的巨大冲击, 不踏踏实实做好国内多数客户的服务,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继续充当外资银行理财的资金二传手。歧视普通客户凸显银行竞争的不充分与竞争的同质化, 而根治银行此类“衙门作风”的办法不外乎增加竞争, 使得面向普通客户的地方银行能够脱颖而出, 也使得尊重所有客户权益的银行能够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例如,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 以表彰他努力为穷人创造的发展机会。尤努斯博士1976年开始尝试发放小额贷款给穷人, 1983年经国会批准, 孟加拉国政府特许创建格莱珉银行, 在农村全面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格莱珉银行是一家典型的私人银行, 政府仅有6%的股权。截止2006年6月底, 该行有2185家分行, 服务69, 140个村的639万借款人, 员工总数达18, 151人, 累计贷款总额折合人民币322亿元, 贷款余额折合人民币36亿元, 在2005年, 盈利高达1521万美元, 这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大客户是从普通客户中发展起来的

银行业普遍流行的“二八”法则, 是众所公认的。中资银行在争夺高端客户群体愈演愈烈的同时, 似乎渐渐忽略了低端客户, 同时花旗等外资银行从一进入国内市场起就带有“嫌贫爱富”的色彩, 将目标锁定富人群体, 以其服务富人的成熟经验、高超的理财技术用于开拓市场, 具有中资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服务富人群体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是有很多不足的。

普通客户的价值真的如此之低吗?其实, 普通客户的忠诚度比大客户相对较高, 而且也仍然“有利可图”, 如果大家都争抢大客户, 怠慢普通客户, 将来竞争激烈时再想找普通客户就不容易了。大客户不是一天形成的, 也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今天的普通客户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客户, 抓住今天的普通客户也等于获得了明天的大客户。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把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普通客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是财富而不是负担。当前, 国有银行要做的不是压缩低端客户的服务空间, 而是在争夺高端客户的同时能留住低端客户。

三、普通客户一样能创造效益

中资银行在争取20%客户上即使再下“苦功”, 短期内也难以与外资巨头相抗衡, 但在80%的普通客户上却存在着传统优势, 如果对此不十分重视而失去了这部分客户, 对中资银行来说实在是个损失。毕竟中国的国民绝大多数是平民, 80%的中低端客户至少有10亿人,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足以给任何银行提供巨大的盈利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 在国有银行个人客户数中, 大客户人数占比仅为1%, 而99%的客户为普通客户, 每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中, 如借记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收入, 均是有普通客户来完成的。而对于高端客户卡费全免, 汇款手续费打对折, 购买基金等也可打折。这就更进一步证明99%的普通客户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有贡献的, 也充分体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

以一个基层网点银行为例, 其位于居民密集区, 大多数客户为中低端客户, 早上还未开门, 预发叫号单就有四、五十人, 开始营业后更是人头攒动, 整个大堂一直是人满为患, 据统计, 该网点一天累计可以卖出二千万元基金, 而且单笔金额均为三至五万元;同样是这个网点, 代理某保险公司的保险, 通过营销, 这个网点的中低端客户所购买的保险金额居所在城市的首位, 通过以上二项业务, 可想而知该网点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可观的, 利润也是不错的。所以普通客户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同样也会为基层银行带来可观的效益。

四、普通客户是银行经营中相对稳定的群体

在各大银行纷纷争夺大客户的时候, 目标定位于普通客户才是基层银行目前的工作重点。首先, 目前各大银行为了解决排队问题, 调动了一切的人力、物力, 配备了大量的自助机具, 这无疑证明了各大银行也不得不重视普通客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影响, 更说明了普通客户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其次, 大客户一般都是社会精英, 自己的经营肯定也是相当成功的, 因此对于市场敏感度相对较强, 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是针对资本市场的, 一旦资本市场走入低谷或开始下滑的时候, 高端客户早就知晓, 不会再购买此类理财产品, 而普通客户的市场敏感度反映相对较慢, 往往市场出现波动时, 其尚未感到风险, 依然很积极地购买理财产品, 所以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无疑是有利的;最后, 因为普通客户是代表80%的群体, 好比是浩瀚大海中的沙石, 虽然渺小但却形成了坚硬的河床, 其是中流砥柱, 力量不可轻视, 所以普通客户对银行的经营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同时对于我行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论银行业协会的角色与定位 篇8

银行业协会产生基础在于传统两大经济管理方式在现实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失灵问题。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竞争下的市场能够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践证明, 市场手段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市场失灵, 根源在于不能有效支配企业经营决策, 如负外部性、垄断性生产和经营、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社会公平理念与市场手段资源配置间的冲突, 社会分配不均、公共物品无法有效供给。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市场失灵,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效应。而针对市场失灵提出的政府监管手段,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足, 不能解决部分公共物品有效配置:导致企业主体地位的失落①, 政策的易变性带来产业发展不稳定、最重要的在于政府对特定产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管不适于行业发展等。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的压力下, 行业协会得到发展并对早期行会组织进行了职能上的扩展, 改变了单一限定行业最低价格到制定制定本行业的行业标准, 举办本行业的各种活动, 召开本行业的研讨会等②。

二、银行业协会性质

(一) 非政府性

银行业协会的创建是会员银行基于共同意愿组成的, 通过制定协会章程形成的同业间组织。以契约为基础的民间非政府组织, 区别于基于政府授权产生行政管理组织的, 即使协会通过行使政府让与的部分公共管理权利管理本行业, 也不能说明协会是政府隶属部门。会员银行的利益或整个银行业利益与政府利益间并不完全一致, 甚至会出现对立或冲突。如果这种对立或冲突产生了对银行业利益的不当侵害, 银行业自治权的实施主体—银行业协会—就应采取措施以对抗来自政府的压力;或者从维护行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展开申辩或游说③。由此可见, 利益主张的不尽相同造成了两个监管主体的性质不同, 组织在具体行使职责时, 不能兼顾两种冲突的利益, 否则引发的“败德行为”必然会使一方的权益受到损害。两种利益主张的妥善处理在于不断的博弈, 在博弈的过程中得到动态的平衡, 这是自博弈论产生后人们普遍认可的, 在法学领域内也运用广泛。协会是架设在政府与银行间的沟通桥梁, 但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协会不是政府的手臂而是会员银行的代言人③。因此, 银行业协会的属性应当与政府有明显区别, 否则, 这与前文所述行业协会产生的基础背离, 不能通过行业协会解决政府失败相关问题。

(二) 非盈利性

银行业协会的建立是会员银行共同自愿组成, 旨在通过银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包括规则的制定、信息的搜寻发布、促进行业间交流等为银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与此同时, 谋求长远的行业发展利益。如果协会在此有其独立的利润目标, 以其服务的利润最大化作为协会宗旨, 那么一些关系到行业发展长远利益的服务内容, 因为缺乏短期的利润空间, 银行业协会在此就不会有充分的工作作为保障, 会员银行建立协会并交纳会费的目的就会落空。甚至可以推断, 基于短期的利益, 协会被业内大型银行收买而成为其利益的代言人, 中小银行的利益受到侵害。银行业协会的盈利性必然导致会员银行的不信任与不合作, 契约产生的基础就不服存在。

(三) 自治性

银行业协会的自治性在三个层面得到体现.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协会本身, 协会是自愿组成的, 应当体现私权意思自治原则, 协会的权利行使方式、人员组成、协会职责等方面应由会员银行通过协商的方式共同做出。第二个方面针对会员银行, 行业协会管理本行业必然有惩罚性措施作为保障, 在契约的基础上会员银行让与部分自律权力 (如批评教育、内部通报、行业曝光、开除会籍惩罚机制的构建) , 及政府授予部分公共权力 (警告、严重警告、吊销生产经营证照, 直到法律起诉等) , 这些权力可以由协会通过章程约定的方式独立针对会员银行行使, 达到行业自律的目的。第三个层面针对政府监管, 行业自治是在政府失败的情形下对行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 所以为了避免政府失败在行业自治领域继续蔓延, 适当的排除政府监管是自治应有之义。协会整合业内经营者, 基于行业特点管理本行业事务, 同时也有对国家可能侵害会员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予以对抗和抵制。

三、银行业协会的职能分析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其《章程》中, 对该协会的职责做了详细的规定, 从四个维度细化了银行业协会的职责, 为我们进行银行业协会职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引:

(一) 自律职责

主要包括1.自律公约和行业标准、业务规范的制定、披露、执行, 提高服务水平, 督促会员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银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3.规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 针对行业违反自律规则及自律范围之外的违法违规行为规定了与银监会的对接原则, 在政府监管下实行行业的有效合法自律。

(二) 维权职责

主要包括:1.制定维权公约, 联合制裁违约客户, 制止侵权行为.2.参与行政组织就银行业发展的决策论证, 反应银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建立有效的与政府沟通渠道3向会员银行提示潜在风险, 帮助会员加强风险管理。

(三) 协调职责

主要包括1.协调会员银行与政府间的关系, 并协助银监会监管工作。2.协调会员银行之间的关系, 内部解决纠纷制度的构建, 合理解决业内纠纷。3.协调会员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包括新闻机构, 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处理机制, 塑造银行业良好公众形象。

(四) 服务职责

主要包括, 1.会员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 提供会员间业务、技术、信息方面的交流;2.组织境内外银行、银行业协会及金融业其他部门行业间的交流;3.行业整体的宣传, 增强社会大众对银行业的认识;4.组织会员银行共同开展新业务、新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通过对上述职责的分类和陈述,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银行业协会是处于银监会和银行之间的一种中介组织, 承担政府与企业过度地带对银行业进一步规范的职责。其职责所在, 对政府和银行而言都是有所益处的。首先, 对于银行而言, 银行业协会的存在改善了与政府的交易地位, 通过一种集团化方式将银行的声音传递到政府并获得政府的重视, 银行业者的利益在法律制定和监管中得到体现。单一银行力量弱小, 不能影响到政策的制定, 即便能也会付出较大交易成本, 但利益由行业共沾影响到银行实施热情。银行业协会能妥善解决此问题, 提升银行交易地位, 在博弈时达到力量平衡。同时, 行业共同的特殊服务由银行业协会提供, 也会有效降低各会员银行的成本。其次, 对政府而言, 银行业协会的存在也改善了其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管等领域面临的难题。行业法律的制定, 由于制定者对行业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法律不能有效解决行业内纠纷, 合法但不合理的处理带来对行业发展的损害, 使法律的执行成本增大。银行业行业协会与银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 信息不对称改进, 由其指定行业规则, 是业内协商的结果, 在纠纷解决上能很好的实现实质公平, 执行成本在团体的监督下也会有所降低。

银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在于银行业协会是独立于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权力的独立组织, 是银行业各独立经营机构为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 自愿组成的民间非盈利性组织, 依据章程对行业经营状况进行独立的管理。银行业协会职责所在和它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都在于其能够在银行和政府间找到一个中间地带, 成为银行业市场监管的第三类权力主体。

四、结语

银行业协会在中国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银行内控有机结合的现代银行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是迎接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化金融竞争的重要准备④。对银行业协会详尽分析, 找到协会在银行业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 对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协会的建设明确了方向。同时, 定位的明晰有助于我们在面临银行业监管中的具体问题时, 为监管找到合适的监管主体。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正在有序进行, 我们面临的银行业经营问题也会逐步增多, 传统的管理方式会遭到现实的猛烈冲击。而在问题出现之前, 明确主管部门, 明晰责任主体和解决手段, 对于我国部门林立又权责不明造成的责任推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银行业协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银行业协会产生基础、性质、职责进行分析, 发掘银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优势所在, 对银行业协会在监管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做出法理区分, 为银行业协会的进一步发展明确方向。

关键词:银行业协会,银行业监管,职责

参考文献

[1]鲁篱, 黄亮.论银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的设计[J].财经科学, 2005, (4/211) .

[2]鲁篱.行业协会处罚权的争端解决机制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9 (12/220) .

[3]江合宁, 谢拓.关于行业协会立法问题的思考[J].职教与经济研究, 5 (4) .

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 篇9

一、我国农村目前的金融体系现状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重解决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资金的融通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中的机构可以分为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 正规机构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邮政银行等政府部门支持的机构。而这些机构中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 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业务, 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自身性质的影响, 其主要履行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管理和供应工作, 对于一般农民的小额贷款发放的比例较少。现实情况是农发行只支持粮棉行业的流通, 对其他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经济行业并不能得到充分支持。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 1997年至今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中国农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商业银行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中国农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减员增效、收缩经营网点等活动, 把经营重点转向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主力军, 但有限的资金限制不能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 加上“惜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使得我国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入社积极性不高。成立于2007年3月20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加上其邮政业务量的束缚使得其各项工作处在探索之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另外受其性质影响其“只存不贷”的现实使得很多需要贷款的农民望而生畏。

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则主要包括私人钱庄、地下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等一系列机构, 这些机构尽管从性质上不是国家所支持的机构却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民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是来自正规机构的四倍。2008年1月5日, 由汇丰银行和清华大学合作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金融研究2007年度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 调查显示我国中部地区农户贷款需求发生变化, 正规金融已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调研发现, 在有过贷款经历的农户中, 67%的借贷发生在亲友之间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渠道。正规金融在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中的一些问题:农户对资金具有较大需求, 现有的金融体制不能满足农户需求, 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户融资过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有超过正规机构融资之势。据统计全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业机构只有1.26个, 农村地区仍有3302个乡镇没有银行机构营业网点, 并且分布在县城以下乡镇的银行业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 全国城镇中没有银行业机构网点的乡镇有8231个, 由此可见农村地区金融业的经营能力不强、服务范围有限。

二、周边国家农村小额贷款解决状况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金融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亚洲国家在以尤努斯教授创造“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方式成为众多国家学习的模式。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造“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方式, 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良好的扶贫范本。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创建于1974年, 8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户组织, 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人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 相互帮助选择项目, 相互监督项目实施, 相互承担还贷责任。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 但要求农户每星期分期还款。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 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购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股份, 从而成为银行的股东。截止到2006年10月该行已经向大约660万人贷款超过57亿美元, 其中97%的贷款人是妇女, 已还款50亿美元, 还款率近99%。[3]

亚洲开发银行曾经在巴基斯坦建立一个专门做小额贷款的银行, 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很快地达到了自负盈亏。其他的亚洲国家, 如泰国、印度、蒙古、柬埔寨等等, 小额贷款的银行都非常成功。如柬埔寨在2000年开始把“NGO”一个非政府组织做的小额贷款变成上市银行, 现在柬埔寨的小额贷款银行在国际市场的评级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同一个水平上, 在柬埔寨国内则是同级最好的银行。

三、湖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村镇银行是指经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90号文件, 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迈出了关键性历史步伐。湖北被列入国家降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首批试点的六个省市以后, 村镇银行在湖北省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2007年先后成立了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恩施常农商村镇银行、嘉鱼吴江村镇银行、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大冶国开村镇银行、宜城国开村镇银行等6家村镇银行获准开业。至此湖北省已成全国村镇银行最多的省。

(一) 湖北省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1.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成立于2007年4月28日, 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独资设立, 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跨省设立的村镇银行, 也是全国第一家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以“立足城乡, 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其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 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2.恩施州首家村镇银行———咸丰常农商村镇银行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13日在咸丰县正式挂牌营业。该村镇银行由江苏省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起, 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村镇银行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 将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它的成立, 促进了咸丰县农村金融改革, 同时架设了东西两地经济、金融互动的桥梁。

3.湖北嘉鱼吴江村镇银行成立于2007年11月8日, 位于湖北省嘉鱼县县城所在地鱼岳镇, 注册资本人民币3000万元, 该行是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 其中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占51%股份, 嘉鱼县田野集团、盛宇集团分别占10%、5%的股份, 还有一家吴江企业占3%, 另外31%的股份由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10位自然人分持。最小的股东仅出资20万元, 占2%的股份。由于成立时间较晚, 目前该行尚未开始进行贷款发放。

4.全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公司于2007年12月13日正式运行, 此举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 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现有员工25人, 公司计划从2008年后期开始直接向农民提供农业相关贷款。其营业范围主要有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中、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5.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12月18日, 在湖北省参与组建的大冶国开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冶市正式挂牌营业, 其注册资本为3000万人民币。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 湖北省供销社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湖北劲牌印务有限公司、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法人, 共同发起设立了大冶国开村镇银行, 以解决大冶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

6.湖北宜城国开村镇银行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 成立地点位于宜城市 (襄樊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 。由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发起人, 联合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湖北国盛天时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宜城市人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大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法人共同出资组建。银行注册资本为1600万元人民币,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出资1000万元, 4个企业法人各出资150万元。目前的主要业务为向宜城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逐步扩大信贷资金投放。

(二) 湖北省村镇银行的共同特点

1.特色鲜明模式多样。股东既有政策性银行, 也有商业银行、既有中资银行, 也有外资银行、既有一方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也有多元出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2.银行具有法人资格。湖北省的几所村镇银行都是股份银行的性质, 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成为我国县级以下金融机构获得法人资格的进步, 这在我国金融体制中无疑是一次创新。

3.投资渠道多元发展。湖北省的村镇银行中除开发银行以外其投资成员包括了企业、自然人等成员。同时随着全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公司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农业发达地区产生。从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仙桃到“南方寿光”的蔬菜基地———嘉鱼以及湖北省“香菇出口大市”———随州, 村镇银行选择进入的地区都是湖北省农业发展迅速地区, 这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管理机制比较灵活。我国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规定》要求村镇银行可以独立设立董事会, 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 也可以不设立董事会由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职责。湖北省设立的村镇银行中较多数设立了董事会, 实行较灵活的管理, 如嘉鱼吴江村镇银行规定贷款收不回来, 客户经理要赔80%, 行长赔10%。

四、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一) 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镇银行的设立正好赶上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关键时期, 其选址地依据在于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以往农民主要是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解决融资问题, 但是审批时间太长, 往往容易使农民错过最佳发展时机, 因此许多农民无法实现投资需求。村镇银行正是抓住了农民的这一特点向农民提供一定的无需担保的小额贷款, 这无疑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7年7月10日, 全国已有20家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 其中村镇银行九家、贷款公司四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七家, 筹集资本11151万元, 吸收存款7523万元。20家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8025万元, 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84万元、农户贷款6824万元, 分别占贷款总额的12%和85%。这些贷款的发放无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

从中国银监会2006年12月公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90号文件) 以及2007年1月22日公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我国相继开设了很多村镇银行, 尤其以湖北省最为迅速。除了湖北以外四川 (我国第一所村镇银行) 、青海、吉林等地的村镇银行也十分火暴爆。正如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揭牌仪式上所说“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银监会放开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结出了果子。”

(三) 村镇银行的设立将有利于促进农村新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

由此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各种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局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无疑是一个促进作用, 增加一条支持“三农”的金融渠道, 可以弥补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地区所形成的空白, 还可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因审批严格、手续繁琐、门槛高而对“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三农”和地方经济的更好发展。

(四) 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舞台

发农村金融创新一直以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农村金融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为农产品企业或者个体业主提供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这类企业或者个人融资需求较大, 而且基本上是通过民间融资 (非正规金融) 完成的, 村镇银行的出现无疑拓宽了融资渠道, 从而为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其次, 村镇银行的出现可以开拓我国农村消费信贷需求, 农民生活支出中教育、医疗比例较大, 村镇银行可以在这方面作出一定的探索, 从而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再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些农民拥有一定的闲余资金, 村镇银行的出现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理财需求。

(五) 村镇银行尤其是像汇丰银行这样的世界知名银行进入中国的农村市场

一方面是我国积极履行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表现,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学习世界知名银行的管理、运作、经营、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势头良好。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银行的服务、资本管理等因素和世界发达银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借助着村镇银行的进入,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世界优秀银行的先进管理技术、服务意识。从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村镇银行目前在我国正是刚刚起步阶段, 各方面的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 但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村镇银行一定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范依梅[M]集团经济研究20079

【2】《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李莉莉[M]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

科技银行的定位论文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SWOT分析 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240-02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城市信用社。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城市信用社,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建立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3000多家,但是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改组城市信用社,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各地在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时候,当地政府入股25%到30%。其余的70%到75%的股份是企业的,特别是非公企业和个人。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点是:

1.市场份额较小,属于中小银行。从市场格局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度非常高,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银行零售业务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未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互补。据统计,城市商业银行在200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为5.9%,而同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51.28%和16.25%,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

2. 资产质量仍待提高。城市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着严重的资产质量困境,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一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各种资产补充途径,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654.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78% 。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对比来看,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或多或少地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总体看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

3. 资本充足率差。按照银监会2004年新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全国1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67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低于这一最低标准(不足4%)。而在这6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42家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面临巨大风险。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而言,我国应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为确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构建分析平台。

1.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其一,经营优势。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与本地经济主体联系密切,了解程度深,业务关系较为稳定。另外,城市商业银行信息渠道较为畅通,为商业银行经营提供良好决策基础,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二,规模优势。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这些位于大型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外,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规模都较小,主要是在它们所属的二级地区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上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小的规模从业务交易上来看是劣势,但在经营上更利于管理,在政策上更便于贯彻,从而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

2.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除了我们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中提及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充足率较低等特点之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服务理念、营销手段、技术条件等软和硬性指标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此不再赘述。

3.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近年来我国基层金融出现的空洞化危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居民个性化消费信贷需求的增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表现为:

一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总产值近70%,提供就业占85%左右,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融资渠道仍然不畅通。缺资金、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进入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限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不是中小企业合适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信贷。

然而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不容易。相对于中小企业的“零售信贷”,大企业的贷款资金规模大、风险相对较小,还款比较有保证,收益也比较高,所以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大企业贷款。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利率受到严格管制,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成本差异无法通过利率的相应调整予以缓解,因此,经营批发业务较之经营零售业务具有明显的利益优势。从利益的角度,商业银行这种“嫌贫爱富”、“嫌小爱大”的惜贷行为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无可非议,但这却导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信贷困境,个体、私营和乡镇企业所获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的比重很低,这就为广大城市商业银行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财富分配中居民比重持续上升,居民储蓄额不断上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也不断增多,反映出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这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

4.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业务上“同构”的挑战。

所谓同构,是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的低水平重复。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置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其后陆续成立的股份制银行虽不是按行政区划而是按经济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但由于在机构布局上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伸力度较大,因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受到极强的挤压。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方面没有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形成应有的互补效应,而是受到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强烈挑战。此外,随着入世后各项金融服务业条款的履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也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起进攻。

城市商业银行SWOT矩阵Strength-优势Opportunity-机会经营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规模优势满足居民金融需求Weakness-劣势Threat-挑战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充足率较低等同构软硬件不足同构

三、国外社区银行的特点

在美国,中小银行通常被称为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大都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需要注意的是,社区银行并不是指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都可以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界定方法存在着分歧。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将资产规模作为界定社区银行的标准,即将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划分为社区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统一的银行经营报告就是据此来划分类别的。

就美国而言,若按资产少于10亿美元的界限来划分,社区银行机构有6907家,占据整个商业银行机构数目的近94%,仅有6.67%的商业银行资产超过10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商业银行业中的绝大多数是由社区银行组成的。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2004年的统计,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及信贷机构以及信贷合作社)可以被划分为社区银行,占据美国银行业的93%。这说明,社区银行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的。

综合国内外的观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社区银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银行经营效率较高。从效率的角度分析,虽然大银行比小银行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大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由此造成的效率低下抵消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其次,社区银行以关系融资(Relationship Finance)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有其广厚的市场需求。关系性融资的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基础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以及个人的相关信息而做出,其前提是银行和企业或个人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关系性贷款能赋予银行某种市场力量,这种力量使银行能够对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实施隐形的长期合约,即企业或个人短期只需支付补贴利率,其后再向银行补偿支付超出竞争水平的利率。由于关系型融资通常涉及“软信息”的使用,这些信息是不太容易获得和验证的,这就要求更多的人们参与和评估,要求银行员工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与客户沟通与交流。因此,关系型融资始终被认为是小型企业、农户、零星消费者最有效的信贷方式。

与大金融机构经营取向不同的是,中小金融机构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使得放款边际成本较小。

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由上述SWOT分析我们得知,作为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例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固然可以采取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的规模化发展道路,但是对于广大小规模、区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化解威胁,走社区银行发展道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疑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相一致的。

社区银行的特点直接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机遇相对应,还可以顺势化解其他商业银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威胁与挑战。社区银行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经营区域受限制、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核心的经营原则是关系融资”。就我国而言,2005年度盈利能力最强的36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20家属于社区银行(按照10亿美元的划分标准),小规模经营的优势可见一斑。

1.社区银行不仅在某些城市和地区的地位不可替代,而且也是客户关系主导型和信息主导型银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大银行一般都是依据“硬信息”来判断是否向借款人放贷,因此不能出具正规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家庭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相比较而言,社区银行十分熟悉本地的客户,它能更容易地获得借款人的“软信息”,从而在审批客户的贷款时,不会只关注他们的财务数据,还会考虑这些借款人的个性化因素(如资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等)。因此,社区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借款人放贷、从事基于关系或声誉的贷款或低规模市场贷款上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这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具有本地经营以及小规模运营的优势,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和需求,以关系型贷款为主导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2.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很强,且具有额小、量多、面广的特点。而大银行出于规模效益的考虑,只能提供少量的标准化无差异信贷产品,而且为了规避风险往往要求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因此很难满足千差万别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而社区银行由于不具备规模优势,无需实行成本优先战略,因而更适合做“零售型”业务,加之与当地居民熟悉,不仅能针对社区居民的具体要求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而且还能进一步挖掘和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新的消费信贷类型,进一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因此,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大量增加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银行拓展了另一块巨大的业务领域。

3.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无形中化解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威胁与挑战,从“同构”到“差异化经营”,选择大型商业银行较少涉及的关系性贷款和零售业务,将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崭新的空间。

五、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的建议

1. 从城市商业银行到社区银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模式选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造为社区银行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制度创新,大力挖掘和发展关系型贷款和零售业务,例如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助学贷款、个人理财等个性化服务,同时要配套加强网点建设和服务水平,开拓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或保险制度以及客户管理系统,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针对社区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区域分布特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同时,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业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建议成立社区银行协会之类的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行业管理和规范。

2. 优化股权结构。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由四部分组成:地方财政,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持股,少量的民营企业持股,以及微量的外资和个人持股。以2005年全国11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持股状况来看,地方财政(17.34%)和国有控股企业持股(41.66%)占据全部股权的近60%。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是不合理的。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度,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风险隐患。地方政府“一股独大”有可能会使城市商业银行依附于地方政府,将其变成地方政府的准财政部门。另一方面,股权过于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之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比重也很大,而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因此,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这必将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的有效实施。

3.城市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加快提升自身竞争力,最终将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若想发展成为优质的社区银行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一方面通过建立自我约束的内控机制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授信风险控制体系控制授信风险。其二,积极拓展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使风险的承受和化解主体多元化,对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其三,增加科技投入,加大金融创新及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黄励岗.美国社区银行制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J].南方金融.2005(10)

3.晏露蓉,林晓甫.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可能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

4.陈峰.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困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作者单位:昆明市商业银行 云南昆明 650021)

上一篇:零距离就业下一篇:股指期货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