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2024-10-19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精选8篇)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篇1

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国际上的人寿保险业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来,人寿保险业经历了许多社会、政治、经济等事件的冲击,这些冲击考验着人寿保险业如何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应付未来的责任。在我国,人寿保险从七十年代恢复业务以来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使我国的人寿保险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但我国的人寿保险公司也面临着如何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考验。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寿险业竞争愈加激烈,在各家寿险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背后,资金运用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如何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构建科学的投资策略,是保证人寿保险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

人寿保险公司提供了范围广泛的产品,包括:定期、终生、死亡、疾病、伤残等有关的人身保险和与退休有关的年金保险等等。这些产品都是通过趸交或期交保费来得到将来对死亡、疾病、伤残或退休获取保险利益的赔付或给付的承诺。这种对将来利益赔付或给付的承诺就是人寿保险公司的负债。寿险公司负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期限较长,期限结构多种多样;二是流动性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满期给付、保险金支付、退保金支付等现金支付能力充足;三是负债是有成本的,即发生保险事故的赔付、给付或期满按预定利率本金红利的返还。因此,人寿保险公司资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长期性,有的保险合同期限达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二是具有信托资产的特点,储蓄型业务到期需要返还客户,必须进行资金积累;三是要求收益性,以满足预定利率和支付红利的需要;四是要求安全性,必须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如何保证人寿保险公司在长期的经营中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确保在将来有充足的资产来匹配负债,是人寿保险公司成功经营的关键。

在经济动荡的年代,由于利息的变化、股票的下跌、不动产的贬值,会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都会给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危险。特别是当保险合同签订时人寿保险公司承诺了过高的预定利率,而利率的下调使公司的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人寿保险公司将会承受巨大的利差损。分析利差损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关键还是缺乏资产负债风险的管理意识,大量长期资产短期运用,以及高风险品种占比较高等。如果利差损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导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寿险公司将面临被托管甚至破产的风险。人寿保险公司的性质决定其经营要受到许多风险的影响,所以在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如果资产负债不相匹配,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占比过高,则大量短期资产的经营将受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导致经营的不稳定性,长期负债形成的长期资产在运用形态上遭受无形损耗。因此如何对与投资以及负债有关的风险进行管理、使资产与负债相互匹配,以同时满足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人寿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二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是指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要针对不同产品负债的要求,包括期限要求、收益要求、流动性要求、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是指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一是对销售量的控制,如果资金运用收益无法达到产品设计要求或投资

[1][2][3][4][5]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篇2

目前, 我国保险产品不断创新, 保险公司负债现金流对利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更为敏感, 保险公司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同时,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也不断拓宽, 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为分散投资风险提供了条件, 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风险。单纯地进行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无法全面控制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从而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则注重资产与负债关系的协调以及对风险的量化和控制, 目前已成为保险公司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产负债管理源于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并提出各类模型。在传统模型中, 最主要的有缺口模型、现金流匹配模型和免疫模型。Koucherlakota等人阐述了现金流匹配技术, 并对古典现金流匹配模型进行了拓展, 将再投资因素引进了模型[1]。Fong和Vasicek则假设利率期限结构变动不影响资产负债现金流的大小和时间,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免疫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免疫模型[2]。国内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也大多采用免疫模型。李秀芳、王海燕分别对现金流匹配模型和免疫模型进行了讨论[3,4]。随着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 这些模型所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 众多学者运用更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对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进行了探索, 如随机控制、随机规划等, 建立了适合于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以保险公司为例, Niesen和Zenios以两阶段随机规划为基础, 构建了一个趸缴保费延期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5]。模型考虑了利率波动及被保险人的退保行为这些随机因素, 并将这些随机因素以二叉树这种离散方式表示。Hoyland和Wallace应用多阶段随机规划, 为挪威的寿险公司建立了资产负债模型[6]。模型以公司期末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通过累积惩罚成本反映公司的风险厌恶, 并在模型的限制条件中考虑了资本充足性及偿付能力要求和监管法规的限制。Consilglio等人则以各资产投资比例决策变量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拓展到多阶段模型, 在模型的约束条件中引入了非线性因素[7]。

下面, 本文将分3个部分探讨我国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首先概览资产负债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 其次讨论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模式, 最后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发展建议。

2 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解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概念可认为是监督和管理资产和负债, 以确保在具有稳健偿付能力的前提下, 获得较好的经营利润。广义的概念则是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资产和负债所面临的风险, 是企业整体目标和战略指导下的重要内容。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包括技术体系和组织决策体系两部分, 所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及其相关的其他风险, 如环境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等, 它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狭义的理解是指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通过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 来规避利率风险。广义的理解是指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策略来配置资产, 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目标。本文所讨论的资产负债管理主体是保险公司, 属于资产负债管理广义概念的范畴。

2.1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及流程

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协调资产与负债决策的管理活动, 是在给定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他约束的条件下, 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资产负债决策的过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提供保险产品、为股东创造合理的利润、保持资本充足并在长期内维持偿付能力。实务中的目标还包括一些价值指标或收益指标, 例如内含价值、期末净资产以及资产收益率等。

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持续完善、调整的动态过程, 对资产和负债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建模、监控和反馈, 具体流程包括:

(1) 分析预期收益, 设定保险公司的目标、风险容忍度和限制条件;

(2) 识别与资产负债相关的重要风险, 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指标;

(3) 建立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并计算各备选策略下指标的取值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取值;

(4) 考虑公司要求, 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和专业判断, 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5) 对结果进行监控, 在必要时对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模型等进行修正和调整。

2.2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最初是由控制利率风险发展而来的, 早期的研究和实务主要集中在现金流匹配和免疫等方面, 后来则引入了风险价值的概念, 动态财务分析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资产负债管理中常用的工具, 并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

2.2.1 缺口分析方法

缺口分析方法通常是在一定考察期内, 度量保险公司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之间的绝对差异, 将该差异定义为到期缺口。由于到期缺口没有考虑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时间, 也没有考虑不同期限利率变化的差异, 因而当考察时间较长时, 用到期缺口来估计利率波动风险就会非常不可靠。改进的做法是根据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的发生时间, 将考察期间分为若干个较短的时间段, 再分别度量各时间段的到期缺口, 最后将各时间段的到期缺口累计相加。

2.2.2 现金流匹配方法

现金流匹配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构造适当的投资组合, 使每一时期从投资组合获得的现金流入与该时期约定的负债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上保持一致, 从而规避利率风险。从理论上来说, 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相匹配可以完全消除利率风险, 但追求资产和负债现金流的完全匹配也会有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保险产品期限很长, 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相应期限的资产;包含选择权的资产项目, 持有人可提前赎回债券。现金流完全匹配的要求对于投资组合管理来说过于严格, 这样会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诸多的限制, 降低了投资效率和灵活性。

2.2.3 免疫

免疫也是一种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 其主要思路是匹配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 使盈余不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减小。构建免疫投资组合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相同;资产的现值大于负债的现值;资产的凸性大于负债的凸性。以上3个条件成立时, 无论利率上升还是下降, 盈余都会增加。免疫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将未来各期的现金流匹配简化为现值的匹配, 简化了计算要求。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不会严格按照上述免疫条件进行投资组合构造, 而是通过控制资产负债久期和凸值的缺口, 降低可能的利率风险。

久期的计算口径有很多种, 目前常用的包括麦考利久期、修正久期、有效久期、关键点久期和货币久期等。久期的概念最早用来衡量债券的利率风险, 上述久期可以表示利率变化1%时, 债券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利率和现金流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凸值反映的是债券价格随利率变动的变化速度。凸值越大, 到期收益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得越快, 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降低得越快。通过调整资产配置使资产久期与负债久期和凸值相匹配, 可以使利率变化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相互抵消, 从而降低利率风险。

2.2.4 风险价值 (Value at Risk, Va R)

风险度量工具Va R开始逐步被市场了解和应用, 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利用这一技术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控, 同时采用风险价值计量模型来评估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 将其资本水平与所承担的市场风险相挂钩, 以促进其高效、稳健经营。

对于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 风险价值 (Va R) 为在一定概率水平 (置信度) 下, 金融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用公式表示为:

即投资组合价值在未来Δt时间内损失超过Va R的概率为α。其中:ΔP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Δt的价值损失额, Va R为给定置信水平α下的风险价值, 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风险价值是一种全面衡量风险的技术方法, 它将原先彼此独立的资产和负债放到同一个分析框架中, 其优点主要包括:第一, 风险价值将未来损失的大小和该损失发生的概率结合起来, 管理层不仅可以了解损失的规模, 还能清楚其发生的概率。第二, 风险价值不像久期凸值等指标仅仅适用于利率风险, 还适用于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 以便于保险公司各业务部门对于有关风险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层的决策。第三, 通过调节置信度水平可以获得不同置信水平下的风险价值, 方便了不同风险偏好的管理需求。

风险价值虽然具有以上优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不适用于风险分布偏斜度较大的情况。风险价值技术可以结合情景分析和其他动态模拟技术进行资本配置、风险业绩评价等。

2.2.5 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包括确定性情景分析和随机情景分析。确定性情景分析是使用预先设定好的一组情景进行测试, 选择的情景可以代表管理者认为未来最有可能的情况, 也可以是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 后者也被称为压力测试。压力测试通过模拟极端情况下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并判断公司能否度过危机, 针对可能的危急情况事先设计好应急方案及措施。随机情景分析则需要模拟未来情景的具体分布, 通过随机情景发生器生成一系列情景。

对于情景分析法来说, 建立的基础是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充分研究和判断。其中, 随机情景分析的假设分布选择需要谨慎, 应对假设分布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进行严格测试。另外, 随机情景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和对结果的解释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2.6 动态财务分析 (DFA) 方法

动态财务分析是一种整体性的财务建模方法, 它通过对公司未来生存环境和经营结果进行模拟, 显示公司经营如何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战略决策变动的影响。动态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初始条件、经济情景模型、财务计算器、优化方法与结果几个部分。

(1) 初始条件是指公司过去的经营情况以及总体的经济环境。进行模拟前, 一般需要确定动态财务分析的目标值, 进而寻找影响动态财务分析目标的经济变量, 在此基础上, 以公司历史业绩的变量值作为初始条件开始分析。

(2) 设定情景模拟是动态财务分析的核心, 情景包括一般的宏观经济变量等, 利用经济情景发生器产生所需情景。

(3) 财务计算器将在不同的经济情景下计算初始条件中设定的财务指标值。财务结果会因会计基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度量可以在不同的评估准则下进行, 例如一般会计准则 (GAAP) 、法定评估准则等。

(4) 优化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根据财务指标值对多个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最后通过模拟得到一组结果及其概率分布, 并指出哪些变量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变量。

动态财务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有一些相同之处, 而动态财务分析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动态财务分析是一种整体的分析方法, 区别于静态的、传统的分析方法, 它体现了随机性和动态性的思想, 能够模拟不确定性环境下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未来的经营结果, 为高层管理者控制经营风险、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3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选择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负债主导和资产主导。负债主导的理念是资产管理活动应调整资产组合以适合负债组合的本质, 即资产管理过程应该由负债组合的本质来主导。负债主导模式是以产品开发为出发点, 首先考虑市场需求, 投资组合应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负债主导实际上包含了市场主导和客户主导两种管理方法, 其中, 市场主导是指公司的管理过程要关注市场的变化, 如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客户主导是指管理过程要以客户为中心,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负债主导是一种有竞争力的策略, 也是当今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多数采用的模式。

另外一种模式是资产主导, 以投资组合为出发点, 产品设计时考虑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和金融市场的资产状况, 即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要考虑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市场可利用的投资工具, 并根据公司的资产投资能力来设计产品。资产主导模式要求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部门要更多地与资产投资管理部门沟通, 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限制了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有可能造成产品开发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使公司错过发展的好机会。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保险业发展之初, 市场竞争不太激烈, 金融市场不太完善的情况。

如图1所示, 经济情景将作为选择资产模式或负债模式的基础, 资产负债策略主要模拟公司业务或投资方面的策略, 最后对输出结果进行加工汇总, 计算各项财务指标。

世界上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基本都是负债主导型的, 一般是公司的负债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再去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与不同类型的负债相匹配, 或者选择适当的套期保值以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显然, 负债主导模式需要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及极强的投资管理能力。目前, 负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不完全适用中国的保险业, 主要原因如下:

3.1 外部因素束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

首先是金融工具期限结构偏短。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主要的长期投资是债券和协议存款, 而存款金额和存款期限制较大, 流动性较差。债券的期限大多为3~5年期, 长期债券不多。保险的负债大多是长期的, 金融工具期限结构偏短使保险的资产负债匹配存在很大困难。

其次, 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限制。发达国家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 得益于现代金融理论的进步, 特别是现代金融组合理论和期权定价模型, 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借助数理金融模型和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美国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衍生工具实现的, 而中国保险业在衍生工具的使用方面才刚刚起步, 因此中国现阶段完全采用负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是不可行的。

3.2 内部因素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

由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债券、协议存款和一定比例的证券投资基金, 资产结构并不理想, 资产期限偏短, 长期可投资资产较弱, 给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

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简单地选择负债主导或资产主导, 事实上负债主导和资产主导很可能同时存在于公司的管理过程中。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吸收国外保险公司的经验, 而没有全面分析资产负债管理的特点, 那么简单的负债主导即是以完全的产品市场主导为基础, 开发的产品对资产组合的要求可能使投资管理部门无法实现。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投资管理落后于产品的发展, 即产品基本以市场为主导, 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几乎没有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与定价之中。另外, 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较差, 特别是在实现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相匹配的投资管理方面, 这也是保险公司目前最大的潜在风险。这种状况限制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使得现阶段负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是不可行的。

4 我国资产负债管理的最佳模式与展望

目前阶段中国采用完全负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并不可行, 但也不建议完全采用资产主导的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产品的开发, 约束保险公司的发展, 损失公司的预期收益。保险公司应采用负债主导与资产主导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投资组合的管理, 同时在产品设计和定价过程中, 充分分析投资能力, 尽可能回避或减少资产负债不匹配的可能性。对于投资能力较强或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公司, 可侧重市场主导的产品开发。而对于规模较大或投资能力相对较差的公司, 则更应该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

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门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保险产品, 确定的定价标准能够满足公司的预期利润要求 (或资本盈余的要求) , 投资管理部门则按照负债的特点及现金流的状况进行相匹配的资产组合, 或采用适当的套期保值以实现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的现金流匹配, 既满足了公众的要求, 同时也实现了公司的资本盈余目标。当中国的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投资管理能力更加成熟时, 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可逐步过渡为负债主导模式。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和竞争的日益激烈, 我国保险行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资产负债管理不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保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运用不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其资产和负债做出适当安排, 以达到降低风险、增加盈利的目的。我国保险公司目前尚缺乏成熟、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因此, 本文从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入手, 阐述模型的基本理论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分析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选择,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资产主导模式,负债主导模式

参考文献

[1]Kocherlakota R, Rosenbloom E S, Elias E S.Algorithms for Cash-Flow Matching[J].Transactions of Society of Actuaries, 1988 (1) :477-484.

[2]Fong H G, Vasicek O A.A Risk Minimizing Strategy for Portfolio Immu-nization[J].Journal of Finance, 1984, 39 (5) :1541-1546.

[3]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68-81.

[4]王海燕.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72-92.

[5]Nielsen S S, Zenios S A.A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Funding Single Premium Deferred Annuities[J].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1996, 75 (2) :177-200.

[6]Hoyland K, Wallace S W.Analyzing Legal Regulations in the Norwegian Life Insurance Business Using a Multistage 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34 (2) :293-308.

论保险业如何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篇3

关键词:保险业;资产负债;对策建议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主要指由于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资产负债在总额和时间结构上存在缺口,导致保险业清偿能力不足的风险。而资产负债管理则是针对保险业存在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同时结合资产风险、定价风险及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在参考整个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下进行综合分析,并达到预测和控制企业整体风险的目的,为企业总体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在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其结构与一般企业是相同的,都是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但其资产与负债方的具体构成却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其中的各种准备金尤其是各种责任准备金成为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这是由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保险业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决定了其在将来必须做出偿付,因此当前所收取的保费并不能成为其已实现的收益,而是必须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以备赔付之用。责任准备金的计提通常是按照赔付和保费收入等价原则,在给定的预定利率和出险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责任准备金通常是确定的,并且各种责任准备金也成为了保险企业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保险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虽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化和投保人投资意向的变化,以责任准备金维持未来偿付的平衡关系可能被打破。保险业实际发生的偿付资金流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必定影响资产方的资金流向。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资产负债的静态平衡来衡量保险企业某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而是要动态地观察和研究保险企业资产负债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外部环境来分析

(1)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弱对接。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还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缺乏充分的市场基础,无法实现全面的风险分散。目前的投资结构也使得我国保险业的投资收益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已经全面开放的国内保险市场上,投资收益的弱势让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和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业这种传统保守的投资结构不但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反而加剧了保险资金的利率风险。

(2)投资环境受到限制,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保险投资环境的限制与资金运用渠道的狭窄,导致保险业存在严重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我国目前保险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向了银行业和国债市场。虽然这两年,保险业的投资渠道得到不断地扩展,并且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进行股票交易。但监管部门同时也对保险业进入这些投资渠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保险业不能投资在过去12个月内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就发育得不完善,提供的金融产品的质量都不是很高。这造成了我国的保险资金在这些投资渠道找不到合适其资产负债特色的投资组合。

(3)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缺乏应用的数据基础。由于我国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理论技术也还只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目前国际上常有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有免疫技术,投资组合技术,风险价值技术,情景分析等技术。这些科学有效的技术给国外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成效,但在我国,它们却因水土不服只能做做书面上的摆设。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长期有效的数据收集和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基础之上的。我国保险业在近两年的高速发展中,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数据收集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研究的要求。

2.从内部机制来分析

(1)公司目前的组织体系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还是保险公司的内设部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还没有真正实现专业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管理在实质上还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对资产和负债方面缺乏综合统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风险测算标准,使得保险业务的市场部门、产品设计部门、精算部门以及投资部门缺乏共同语言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风险研究部门,最高决策层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随着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的发展变化,竞争的加剧,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的组织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产负债管理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匮乏。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最大障碍。由于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一直是以公司的内设部门的形式而存在,目前从事资产负债管理的人员大部分也是从以前的其他部门抽调过去的,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缺乏实战经验。同时国内缺乏对精算,财务和投资都很精通的保险人才,从而使得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很难兼顾资金运用,进行资金运用时也很难周密地考虑到产品既资金来源的特色。加上我国保险业对资产负债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直缺乏针对资产负债管理而建立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难吸引国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因此人才问题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发展的瓶颈。

二、提高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途径

1.加大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利率风险的规避技术。利率风险作为一种系统风险,不仅直接影响着资产和负债的收益和价值的变动方向,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以及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最初就是从规避和解决险开始的。对利率风险的度量是对其进行规避的前提条件,国际上常见的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有到期期限,基本点价格值,持期和凸度。根据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最有效的度量方法为持期理论。该理论从直观上描述,可以理解为资产或负债的平均寿命,从技术上看,持期为到期期限的加权平均时间,权重为现金流的相对现值。在利率风险的规避上,免疫技术是最为合适的工具。

(2)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它主要通过对投资组合的收益曲线与风险曲线的综合分析,找寻出最佳的投资组合点,使得投资组合达到整体最优。投资组合理论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保险公司既定的经营目标下,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思想,确定负债方保险产品和投资方投资产品的优化组合结构,实现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总体组合的最优。与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只对资产方进行单方面考虑不同,在保险业的投资组合理论中,是将资产与负债同时作为模型中的元素加以研究,以获得保险产品以及资产投资的优化结构。因此,我们在建立模型中要引入更多的参数,计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3)风险价值技术。保险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始终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但两方面变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自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发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化。从保险企业的角度看,持有足够的自有资本是十分必要的,自有资本是企业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中,确定保险企业至少应保留的自有资本,即测算保险公司的风险资本要求,对保证企业的偿付能力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风险资本的计算主要采用的风险价值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规定的置信度和时间范围内企业所持有的资产数量大于负债市值,以保证资产盈余大于零。

2.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1)积极完善股票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股票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建设。目前,我国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保险资金远未达到保监会许可的限额。导致保险资金对于直接投资A股市场较为保守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的不规范问题严重,只有真正改善国内股市,才能刺激保险公司长期持有股票,优化资产的结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发行规模、种类、期限结构都不尽人意。短期和超长期的债券发行都非常有限,整个市场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尤其是长期债券缺乏,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应当积极改进债券发行,开发出更多的长期债券。

(2)积极探索外汇资金运用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外汇资金运用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积累的外汇资金已初具规模,利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优化资产的期限结构成为必然的要求。2005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提供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以平安为代表的少数保险公司已积极展开外汇投资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期限长,资金规模大,收益稳定的特点,对保险公司改善资产结构非常有利。从国际经验看,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不动产领域十分普遍。我国保险监管部门于2003年3月21日颁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保险业投资实业领域进入操作阶段。因此国内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刘彪:资产负债管理与我国银行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3,(11).

[2]刘森雄徐忠: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J].江苏保险,1995,(04).

国际保险业资产管理经验的启示 篇4

第一财经 2009-02-20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保险业通过万能、投连等新型寿险创新开始涉足资产管理行业。与共同基金、私人银行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优势在于其长期资产负债匹配能力以及较好地结合保险与投资的特性,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资产管理行业中始终是一支强劲的力量。从产品结构来看,投连产品和投连型个人退休金在整个资产管理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达30%,比2002年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近年来,投连型产品在美国寿险公司所占的比重基本在30%以上;从机构管理资产总额看,由保险和养老基金管理的资产份额占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66%。

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的资产管理行业影响巨大。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Deleveraging)浪潮兴起,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均面临严峻挑战。在市场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资产管理的各个子行业之间的表现出现了分化,更加显现出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水平。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杠杆率整体较低,损失也相对较低,展现出较为稳健的特征。

投资型寿险产品与资本市场关联度较高,但在次贷中资金流出并不显著

市场利率和投资回报率决定了投连险和万能险的销售情况。由于投连险的收益决定于其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而万能险的收益与市场利率保持同步的特点,使得在股市等投资市场低迷的时候,万能险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投连险遭受到冷遇。而投资市场情况较好时,投连险的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

次贷危机的爆发再次验证了这种相关性。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回报率为负。虽然同时期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但仍然高于已经为负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因此,虽然万能险和投

连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均受到影响有所下降,但是投连险产品销售额下降的比重较大,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较重。2008年第一季度变额寿险的销售量下降7%,80%的销售额是由前十大保险公司实现的。万能寿险的销售量上升3%。据LIMRA的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投连险的两个品种变额和变额万能保险的销售额分别下降41%和33%。万能险销售额下降11%。如图5所示,2007年到2008年,万能险的比重由41%上升至42%,投连险的比重由15%下降到14%。

由于投资连结保险的主要特点是将部分或全部保险资产投资于证券市场去获取回报,截止到2008年9月份,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证券市场的下跌,投连险的持有人的损失比重已经达到了45%。股市大幅跳水致使大部分与投连险相关的基金在2008年初经历了损失,对于股票头寸较大的投连险来说损失更为严重。损失最为严重的投连险产品情况如下表所示:根据《商业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分析的43款投连险产品中,有32款从2007年9月份就开始下跌,只有11款最后是上涨的。然而,投保人并没有表现出恐慌的状态,而是认为这些产品需要长期持有,在相应的时期内经历起伏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投资在最后通常被证明是能够获取收益的。

资产负债匹配要求使得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投资总体上较为审慎

在次贷危机中,相对于受影响较大的银行、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欧洲保险公司仅有2%-10%的风险是由次贷危机的结构性产品引起的(这其中的一些风险是由保户承担的)。2008年5月,标普的报告称欧洲的保险业务在次贷危机中损失70亿元,仅占全球保险业所受总损失的12%。欧洲保险业之所以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归结于以下原因。首先,欧元债务必须进行欧元投资的规定使欧洲保险公司不能投资于美国资产。其次,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的主要目的是履行其对保户的承诺。他们在配置资产时主要考虑现金流的数量、时间和风险能够与债务匹配,为了使投资与负债相匹配,保险业主要投资于风险收益率曲线特征与其负债一致的产品,这使得保险公司有较小的投机空间。最后,2001年金融危机使

欧洲保险业深受影响,之后欧洲保险业重新修正投资策略以改进风险管理,因而保险业的资产管理人往往趋于保守。由于投资收入只是保险业收入的部分来源,保险公司的资产来源主要来自客户的保费,面临较小的流动性风险。

大型保险机构未能幸免于难,但不改变保险资产管理外购的长期趋势

资产减值和经济下行对欧洲大型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产生了一系列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第一,投资于信贷产品和结构性产品而使欧洲保险公司受到次贷危机影响。保险公司是信贷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方,包括自有资产投资和代保户投资。许多大型的保险公司直接投资于结构性产品(比如住房抵押债券和抵押担保债券)。据CEIOPS的报告称,欧洲保险业总资产中有2%-10%是投资于这类产品的,且均是评级在A级以上的产品。中小型机构对这类工具的投资则相对较少。一些大型保险集团的子公司可能受到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

第二,涉足结构性产品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对保险业造成间接影响。保险业的资产管理外购趋势使其大量投资于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而对冲基金一向喜好投资于结构性衍生品,尤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抵押证券,因而受到此次危机影响较大。尽管共同基金的投资仅涉及到风险相对较小的产品,但也对保险业带来了冲击。受到此次危机影响较大的实体企业的股票也对保险业带来了类似的影响。其他的间接影响还包括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不足以及信贷市场债券利差的加大。全球金融市场资产的减值使保险业投资价值缩水,导致偿债率有所上升,同时使保险业面临较大的资产价格压力。

在次贷危机之前,保险业借助资产管理外购有效保持了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尽管此次危机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进而使保险业资产管理外购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外购投资的有效性和保险业的整体转型决定了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分析欧美保险业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对于促进我国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篇5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5月至7月,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及其所属6家子公司和18家分支机构2009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基本情况

中国人保是国有独资的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公司,下属10家控股子公司。据中国人保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09年底,中国人保合并资产总额3049.09亿元,负债总额2713.84亿元,所有者权益335.25亿元,当年营业收入1536.25亿元,利润总额20.86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人保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公司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一是积极推行集团整体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人保在以改革重组等方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以集团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投资和资金计划管理、监督指导和运营协调,初步形成了分权制衡、规范运作的治理结构。

二是努力构建金融多元发展格局,促进业务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中国人保实现从单一财险业务向财险、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和金融业务等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变,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5%,资产规模年均增长40%。

三是逐步拓宽保险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和谐社会中不断开拓保险市场。中国人保从资源配置、产品开发、扩大服务网点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发展“三农”保险业务,承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理赔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经营管理中存在违规问题15.05亿元。

1.违规承保4.12亿元。主要是违规协议承保或放宽承保条件承保、虚假投保农业险、打折销售坐扣保费等问题,涉及黑龙江、湖南等17个省市的分支机构。如湖南祁阳县有关部门人员与当地支公司2009年共同编造虚假的农业保险业务,套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902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见费出单以及公开农业险投保信息等整改措施,并对3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2.虚假退费或注销保单2.60亿元,涉及天津、吉林、上海、湖南、广东、浙江、云南等7个省市分支机构。如天津市分公司2009年将业务系统中部分无效保单做退保处理,以此冲销历年各种原因形成的应收保费2.33亿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规范签批流程、上收权限等整改措施,并对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3.违规理赔1.46亿元。其中,虚假理赔8600万元,扩大保险责任范围理赔356万元以及虚报理赔费用5612万元等,主要用于额外支付客户保险赔款、代理手续费等,涉及辽宁、山东等12个省市分支机构。如辽宁铁岭市分公司及所属6家支公司2009年弄虚作假套取理赔资金679.52万元用于支付高额手续费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集中管控理赔环节等整改措施,并对4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4.违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6.84亿元。主要是通过虚假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向无代理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手续费、用手续费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支付高额手续费等问题,涉及广东、上海等13个省市分支机构。如广州3家支公司2009年将直销业务虚挂在保险中介名下,共套取手续费1266.48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开展清分销售渠道、规范中介合作等专项检查,并对2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5.账外经营保险业务312万元,涉及山东、辽宁2省分支机构。如山东威海市分公司2009年挪用保费260.66万元,用于偿还账外经营形成的借款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已采取强化单证保管、清理清查等整改措施,并对4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二)财务收支方面违规问题金额4.40亿元。主要是采取拆单、甩单等方式跨调节保费收入、多计费用支出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涉及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深圳、云南、陕西、甘肃等13个省市分支机构。如云南省部分分支机构2009年使用虚假发票以“办公用品”等名义报销各类费用1619.04万元,主要用于吃请送礼和发放福利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有关分支机构均已调整了账表,追回资金6292万元,计提税款7989万元(已补缴245.43万元),并对2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此外,中国人保所属子公司及部分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历史形成的应收保费虽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金,却长期挂账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未及时对个别投资重组项目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资产进行全面清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缺陷,防范和控制违规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人保通过推行“信息技术全国大集中、理赔垂直管理、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善内控合规体系”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堵塞财务及信息系统等管理漏洞,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同时,出台了《财经纪律十五条禁令》及处罚实施细则等20多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三、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违规经营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已移送保监会处理;对违反财务收支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并责成中国人保所属相关机构依法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补交税款;对审计发现的12件涉嫌违法犯罪及严重违纪问题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同时,审计署还建议中国人保进一步优化经营发展模式,强化保险业务管理,加强对分支机构承保、退保、理赔等业务环节的审批、管理和监控,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 篇6

一、导读提示

本章介绍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公司2009年12月V2.0设计产品(V1.0为2007年设计产品),体现了公司反思2008年西方金融风暴起因、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重新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特点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要求为依据,从银行发展战略及高管角度,构建起可操作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系统简述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敏感性测试、市值分析、情景模拟、组合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框架的核心内容。概括地说,目前西方银行业较为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技术有以下四种:

一是基础的风险度量方法――缺口及敏感性分析;

二是动态的、前瞻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三是风险的管理技术表内调节和表外对冲;

四是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充分展现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想轨迹和技术演变过程。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第一,它要求建立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部资金定价原则、审查市场风险状况、并对风险偏好、风险敞口调节、业务策略选择等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第二,它要求建立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来承担具体的政策实施、风险计量和管理运作。

第三,它要求建立一个包括识别风险种类、确定风险限额、评估风险收益、调节风险敞口、选择业务策略、配置经济资本、考核风险绩效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顺畅的管理流程。

第四,它必须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支柱。

第五,它充分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总体思路及实施手段的最终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管理失控,就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模块要部署实施到银行的主要业务部门,汇总到资产负债管理部。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的部门软件,而是几乎涵盖银行高层各管理委员会和主要业务部门的综合系统软件,如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是站在全行的高度来规划、设计开发,而是站在部门角度设计、开发,将导致系统开发失败或成为低档次业务处理系统。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创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极大危害。分析、研究金融海啸的起因,反思政府金融监管、反思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金融企业加强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

导致西方金融风暴的直接原因是金融企业风险失控,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够像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起到担纲全行风险管理的重任。由于风险计量、风险缓释、资本管理既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内容,也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牵涉面广、数据量大、协调工作复杂,因此以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作为银行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既是对原有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流程、方法、业务体系、管理体制的挑战,也是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创新。

四、系统设计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综合系统工程,理想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将大幅度提高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将使银行利润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提高30%以上,风险降低50%以上,使银行金融资产结构更为合理。

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对银行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程序等原有管理体系将会有较大调整变动,系统设计重点要突出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业务体系的特点,体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思路,既适应银行目前业务发展,兼顾渐进方式改革的需要,又按照先进银行管理的模式,把规范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做入系统中,根据银行体制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通过系统无间断扩展升级适应银行改革的不同阶段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需要。

按本系统设计思路,增加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中现状诊断评估模块、实质性风险识别等模块后,即完成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及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指引要求,这将大大节省银行在开发ICAAP管理系统的投资(2010年光大银行仅ICAAP咨询项目花费760万元),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与ICAAP管理系统虽然作用不同,但实质内容相近,大量数据重复,可统一设计同一数据库表单及系统结构。

本系统设计同时还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及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等监管指引要求、1104报表(2010年修改稿)与本系统一并进行统一规划,以支持扩展形成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平台。

系统设计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监管指引、监管报表、监管指标等要求;其他各部委管理要求;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要求为纲,以上述要求所需数据为需求主线,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信息标准化业务流程为系统实现的预期目标,这是公司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重大创新,也是公司实施金融企业项目所遵循的原则规范。

目前,国内包括工商银行在内,都还没有开发出理想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国内已经上线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功能都非常简单,主要以资金转移定价、盈利测算为主,风险管理计量功能基本没有。从资产负债管理业务分析,如果没有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如何确定比例管理指标、如何进行缺口管理?如果没有资本管理系统,如何配置、管理经济资本?如果没有风险计量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数据从何而来?国外西方大银行特别是美国银行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已经被实践证明根本不能使用,如果国外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产品发挥出作用,也就不可能出现西方金融风暴了。换句话说,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国内外都还处在探索、研发阶段,没有风险管理功能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能称之为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实质就是行长系统,系统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开发层面,而在于系统业务需求设计层面。在于系统总设计师金融、会计、统计、数学、信息综合理论水平及银行高管工作资历、经验;在于银行项目组对业务需求设计的准确理解、把握;在于项目开发商与银行项目组对业务需求设计交流、沟通、共识的程度。因此正确选择开发商的首要条件并不是公司大小,而是系统总设计师是否具备金融、会计高级资质。很难想像,系统总设计师没有金融、会计高级资质,没有金融高管经验,仅通过项目交流就能设计、开发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许多大银行不注重项目总设计师资质,而迷信国外大公司,导致引进国外银行核心系统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成功上线案例的主要原因。

软件设计与其说是技术描述,更准确应该说是业务描述。如果说过去的管理软件优劣取决于技术层面,现在管理软件优劣完全取决于业务层面。因此评价一个公司是否有设计软件或实施项目的能力,在技术手段趋同的如今,不是看公司的技术能力,而是看公司的业务能力,看设计师的业务素质。作为管理系统软件,其智能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往往取决于软件设计师对其业务需求、流程的准确描述,取决于软件设计师对所描述需求、流程处理的业务理论功底。这就要求设计师本人必须是业内专家,如总账系统设计师必须具备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质。

系统的最终需求确定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的,而不仅仅是项目标书提出的基本需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系统根据不同银行不同的发展战略确定业务需求,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应银行而定制,不能选用其他银行现成的定制产品。

五、数学模型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将采用大量数学模型,也许是巧合,中美金融家创新角逐几乎同时在引入数学工具之间展开。美国金融家用数学模型研发金融衍生产品,中国金融家用数学模型研发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美国金融家引入数学工具是为了创造资本神话,中国金融家引入数学工具是因为中国金融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为了后来居上;美国的研发模式是直接聘请数学专家设计数学题,中国的研发模式是金融、会计、统计专家利用数学工具创新金融理论与实践方法。两条不同的研发路线,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震撼结果。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成果引发金融海啸,公司研发成果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的发明专利使系统软件智能程度一举领先超越欧美。该发明专利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应用中形成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三大计算体系,一是SOA体系架构的核心引擎数学计算体系;二是信用风险量化的分析计算体系;三是市场交易风险的分析计算体系。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核心引擎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是唯一的,不需要回归测试,目前公司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成功实施的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并表管理系统即是典型成功案例。到目前为止,几乎国内外所有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都无法自动准确生成现金流量表及现金流量表附注,国内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报表错误(详见本文件第9章9.2节《2007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列报分析》)及西方金融风暴中的报表流动性虚假信息披露佐证这一论点。

风险量化、风险分析数学模型其结果不是唯一的,是需要不断回归测试调整的,通过回归测试,使其结果不断趋向、接近风险现实,但永远无法准确计量风险现实。因此银行风险控制水平不是取决数学模型优劣,而是取决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在风险量化、风险分析数学模型方面,公司与欧美先进银行处于同一甚至略领先水平。从金融风险总体防范水平而言,中国已经领先欧美先进银行,盲目迷信欧美数学模型的观点是错误的,从人类生物进化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优势恰恰在于抽象思维,而中国在经济数学模型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风险量化、风险分析数学模型的计算、计量结果是以银行完整、大量、持续历史数据为前提的,选择其模型的复杂程度除与数据有直接关系外,还要取决于银行现有管理水平。因此数学模型的选型要与银行现有数据、经营管理水平相匹配,脱离现实追求高深晦涩的数学模型,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即毫无意义也毫无作用。

实施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不能以数据缺失为借口将就现有系统,本项目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发现、弥补、完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落实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银监会各监管报表、监管指标的管理数据差距或缺失,逐步形成银行完整、持续的历史数据,为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工具打下基础。

六、系统构成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系统或模块:

1、资产负债计划执行系统;

2、资本管理系统;

3、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4、风险计量系统;

5、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6、压力测试系统

7、报表系统;

8、数据补漏系统;

9、管理员系统;

10、数据接口模块。

本项目还可以扩展加入以下系统或模块构成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平台:

1、内部评级法(高级IRB法)管理系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

2、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管理系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

3、信息披露系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公司已有产品);

4、集团并表管理系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公司已有产品);

5、银行高管管理系统(公司已有产品)。

以上系统或模块组成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平台,充分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的风险管理要求;充分满足银监会对银行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集团并表的监管指引要求;充分满足其他部委的管理要求;充分满足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部要求;充分满足银行高管业务管理要求。

七、支撑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数据的其他业务系统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作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在各主要业务系统之上,其数据来源取决但不限于以下业务系统或模块:

1、总账系统;

2、资金管理系统(包括央行、同业、资金拆借、拆出、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反售、卖出回购等);

3、信贷管理系统;

4、投资管理系统;

5、国际(外汇)业务管理系统;

6、报表管理系统;

7、内部评级法(高级IRB法)管理系统;

8、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管理系统;

9、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10、操作性风险管理系统;

11、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12、集中(大额)风险管理系统;

13、声誉风险管理系统;

14、客户投诉管理系统;

15、法律风险管理系统;

16、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17、内部交易风险管理系统;

18、战略投资风险管理系统等。

如果上述系统不完善或数据缺失,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质量,建议银行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作为本项目的扩展,统一设计、开发,一并完善。

八、业务系统或模块的主要功能

1、资产负债计划执行系统

本系统为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调度、管理的核心,主要功能:

可根据风险计量、风险敞口、资金转移定价等数据,编制、分配、下达风险偏好、风险缓释、经济资本配置的资金计划;编制、分配、下达全行风险限额框架,以及具体的银行账户、交易账户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限额。

自定义设置3天、7天、10天、15天等资金头寸、风险限额时间期限,编制滚动计划、分配、下达、分析、调度资金管理工作;实时展现银行各币种资金头寸、风险限额的现状、计划、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银行资金头寸、风险偏好、经济资本配置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方向,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资金利润率。

本系统主要通过采用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来编制资金分配使用计划。

2、资本管理系统

资本管理系统是以银行资本为对象和工具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计量、配置、营运、监测、评价等进行的控制活动,主要功能:

(1)监管资本管理 监管资本管理是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计量、监测,并以资本充足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结构调整和资本融资活动。

在监管资本管理模块中系统实现:

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2)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通过计量、配置和考核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和产品所需的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进行约束和组合管理,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的目标。

在经济资本管理模块中系统实现:

1)以分、支行、业务品种、行业、信用等级、担保方式等多维度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汇总。

2)对公司类业务、零售业务、资金营运业务等主要业务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以客户信用等级为基础,在充分分析具体债项的担保、抵质押、还款优先程度和期限等交易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多个债项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非预期损失可能性和风险资产折算权重,换算出不同的经济资本分配比率(如没有IRB法则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

3)分三类业务计量市场风险

一是采用重新定价法计量存、贷款账户中的利率风险,即贷款和存款的利率敏感性,根据其重新定价期间列入事先定义的时段,然后计算加权利率敏感性缺口来确定经济资本分配;

二是计量外汇资产负债业务净头寸中的汇率风险;

三是计量资金营运业务中票据、债券资产和系统外融资中的经济价值变动风险。

4)弥补监管资本缺陷,满足银行内部管理需要。经济资本计量关注银行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建立在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可以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5)通过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和预测,直接反映了银行的风险状况,并根据管理需要灵活进行分解和合并。经济资本的数量额度和管理机制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通过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地区、部门、客户和产品的真实风险水平,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防止业务的盲目扩张,从而推动资源分配机制的不断完善。

6)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7)建立风险考量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价值最大化。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地区、部门、客户和产品经济资本占用计量,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或股东价值增加值(SVA)为评价指标,衡量各地区、部门、客户和产品为银行创造的真实价值。

系统采用持续期分析方法,即计算资金营运业务中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持续期,得出资金营运业务的持续期缺口,进而计量市场风险并分配经济资本。

(3)账面资本管理

账面资本管理是指所有者权益维护,资本投资和资本融资决策,资本结构安排等有关资本的财务活动管理。

在账面资本管理模块中系统实现:

《企业会计准则》、银监会、银行董事会对资本管理的要求。

本系统计算数据,汇总到资金计划执行系统,通过资金计划执行系统下达执行。

3、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是以银行金融资产、负债、利率、汇率、存续期、现金流量为对象和工具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计量、配置、营运、监测、评价等进行的控制活动,主要功能:

(1)比例管理

制定常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及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总量比例、流动性比例和安全性比例等指标;

(2)缺口管理

头寸缺口、利率缺口、汇率缺口、存续期缺口管理等,缺口是用于衡量敏感性的指标,如利率敏感性、汇率敏感性等。所谓敏感性,就是要计算出利率、汇率等因素每单位的变动,引起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动的大小。

本系统突出特点是将头寸缺口、存续期缺口等流动性缺口和利率缺口、汇率缺口综合计量,一并管理。

本系统主要通过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缺口管理:

基础的风险度量方法——缺口及敏感性分析;

动态的风险度量方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风险管理技术——表内调节和表外对冲。

本系统最大亮点是实时展现银行资金流量,展现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展现每日资金来源及构成、资金运用及构成,钻取引起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异常变动的项目及地区。

本系统计算数据,汇总到资金计划执行系统,作为资金计划编制依据,通过资金计划执行系统综合平衡后下达执行。

4、风险计量系统

风险计量系统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覆盖的风险、第一支柱涉及但未完全覆盖的风险、第一支柱未涉及的风险为对象和工具所进行的一系列识别、计量、监控、评估及缓释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的控制活动,确保银行风险资本管理所要求计算及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和审慎性。

主要功能:

(1)信用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2)市场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3)操作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4)集中度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5)剩余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6)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

(7)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及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

本系统建立了银行风险评估机制,由于本系统涉及银行业务部门较多,相当数据来源并依赖内部评级法(高级)等其他数学模型,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及系统回归测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系统完善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此必须有足够清醒认识。

本系统评估、计算数据,汇总到资金计划执行系统,作为资金计划经济资本配置编制依据,通过资金计划执行系统综合平衡后下达执行。

5、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是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确定本行资金使用成本,并向资金提供部门支付利息的内部定价机制及盈利能力分析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

(1)确定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范围、定价规则;

(2)构建基准收益率曲线;

(3)盈利能力分析(也可独立另组盈利能力分析系统);(4)根据需要生成不同维度的净利息收益报表、不同维度自由组合的报表及不同维度的净利息收入(支出)比较报表;

(5)支持核心系统对独立财务核算单位的内部资金利息核算;

(6)支持管理会计系统的内部资金利息核算;

(7)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数据库数据,并生成定制的报表。

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中实现:

1)在交易层面分离存款利差和贷款利差,为建立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提供明细的资金成本数据,系统可以精确核算银行分、支行、客户、客户经理、产品的利润,在银行各业务单元之间合理划分净利差收益,从而对银行各业务单元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

2)将利率错配问题等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从分、支行剥离出来,集中于总行司库统一管理。分、支行只对信用风险负责而不对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负责,可以使分支机构集中精力管理贷款质量或组织低成本资金来源。

3)为存款或贷款的定价提供合理的指导。

4)为不同经济区域、不同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支机构提供一致、公平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其组织资金来源的积极性,抑制盲目的高风险信贷。

5)为总行提供了一个能够控制单笔交易的价格杠杆,有效地向分支机构传导总行风险管理和资产结构优化的意图。

6)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币种、方案配置资金池;系统可以灵活选择内部收益率曲线和市场收益率曲线作为资金转移定价曲;系统提供 持续期法、现金流法、赋值法、期限定价法等多种方法,可以灵活对收益率曲线通过调整因素进行调整。

7)能够导入市场利率等外部数据或自行购建基准利率,系统提供构建收益率曲线的多种方法,自动生成平滑的收益率曲线。

8)系统可以进行自定义附加因素调整,对各个调整项造成的FTP损益影响,单独计量反映,并可进行相应数据挖掘。

9)系统支持各类国际通用的FTP定价模型,包括但不限于赋值定价法、期限定价法、现金流定价法、移动平均定价法、期权产品定价等; FTP方法若需要修改,系统应能定量地分析出并呈现出修改前后的变化。

10)系统可以通过灵活配置选择不同层次的转移定价对象;为不同的定价对象配置转移定价方法,准确反映不同产品的特征;为同一定价对象配置多种转移定价方法,以比较不同转移定价的效果,选择最佳的方法。

11)系统提供适用于不同使用对象的多层次、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功能和丰富灵活的数据展现;提供包括绩效考核、分析与反馈等环节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满足管理会计报表查询、综合经营分析、高级业务分析等多种需要。

12)系统提供相应的参数配置功能,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构建多级指标体系、设置分析维度、分析对象业务范围、指标计算方法和计算比例等各项功能

13)系统支持对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或账户的利润贡献度,提供产品组合的损益信息。

14)系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利润贡献度及其计算过程(如:收入、FTP、费用等)的各种展现,并形成全面、多层次的损益表;支持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差异分析等统计报表。

本系统部署到相关业务部门,由系统自身向相关总行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下达执行,资金转移定价数据,同时汇总到资金计划执行系统,作为资金计划编制依据,通过资金计划执行系统综合平衡后下达匹配资金转移定价后的资金计划。

6、压力测试系统

压力系统是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及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压力指引为依据,对银行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压力测试,主要功能:

(1)信用风险测试;

(2)利率风险测试;

(3)汇率风险测试;

(4)其他风险测试;

1)流动性风险

2)商品风险

3)股票价格风险

(5)第二轮影响测试;

(6)新产品研发测试。

在压力测试系统中实现:

满足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及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银行内部管理的要求。

利用压力测试系统,可以对新产品研发进行设计测试,以初步判断新产品在经济资本配置、利润贡献率、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基本数据。

7、报表系统

报表系统主要功能为:全自动生成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各子系统或模块所产生的各种报表。在设计、开发应用报表系统方面,公司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1)报表种类

1)定制报表

指固定报表格式,其指标项目不能修改。

2)非定制报表

指报表格式、指标项目可以需要进行任意定制(建议慎用)。

3)文字类报表

如声誉风险、客户投诉、法律风险等,事件描述采用文字类型,总行汇总事件时,可以采用数字报表格式,深层挖掘追踪时,可查询原始文字记录。

4)图表类报表

趋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该类报表主要用于在线对比分析趋势、比例、结构分析等。

(2)报表查询

系统生成的报表可以按产生该报表的任一条件、要素进行查询或汇总查询,如按日期、币种、分支行等。

(3)报表输出

报表系统支持HTML,EXCEL,TEXT等文件格式的输出外,还支持PDF,CSV文件格式的输出。

(4)报表需求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将产生大量各类报表,报表系统完全满足银行管理层的业务需求,具体各报表格式,依银行管理要求确定,在实施项目时,需要与相关业务部门作进一步分析、讨论。

8、数据补漏系统 数据补漏系统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中,所需数据业务系统不能给予支持,银行在短期内又不能对业务系统数据缺失项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该系统,将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所需数据以人工补漏方式进行完善,该系统部署到业务系统不能完整提供数据的业务部门,主要功能:

人工补漏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所需数据,以便系统自动计算、生成相关指标或报表。

9、管理员系统

管理员系统是指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分为部门、角色、人员、权限四个层面。有效的实现了部门和人员档案的统一记录、存储,也便于系统中用户系统权限设置和维护管理。

系统具备用户认证、密码管理和基于角色的用户授权等安全功能;用户授权可配置系统的最小粒度(即每个界面);

系统支持单点登录,最简单有效的方案是在本模块中设置同一单点登录用户名及密码。

10、数据接口模块

新型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研究 篇7

一、保险合同负债计量模式

ED的核心内容是保险合同的计量, 其复杂性成为保险合同会计中的一个难点。为了使保险公司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信息, 消除资产负债不配比现象, 增加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ED建立了以原则为导向的保险合同会计处理方法, 建议所有保险合同的准备金计量采用构建模块法。这种方法将计量保险合同的金额归于三个模块, 分别是:未来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风险调整和剩余边际。

(一) 未来现金流量

保险合同的未来现金流包括:主要由保费收入引起的现金流入;主要由保险事故发生后的赔付支出以及发生的相关费用、保险合同承诺的保证利益、构成推定义务的非保证利益及内嵌衍生工具产生的现金流引起的现金流出。对于具有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 还需考虑, 未来给付的红利。

ED强调采用明确的当前、无偏估计, 即保险人站在自身角度,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利用的所有信息更新 (包括保险人履行保险合同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相关的信息) , 基于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概率加权平均值 (即期望值) 来估计未来现金流, 估计结果应尽可能与可观察到的市场数据相一致。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保险人都应当重新估计履行保险合同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出减去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期现值, 如有变化, 变动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此外, 对于保单取得成本, ED规定, 增量保单取得成本包含于履行保险合同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出现值, 非增量保单取得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 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大多保险合同特别是寿险合同涉及较长的期间, 因此, 保险人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采用当前的市场折现率 (反映负债现金流的货币时间价值) 对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货币时间价值调整。ED要求采用的折现率不得锁定, 应当与金融工具的可观察当前市场价格一致, 这里所说的金融工具需反映保险合同负债现金流量特征 (如计价货币、时间、流动性等方面) 。如果保险合同的现金流量依赖于特定资产的业绩, 那么折现率需要反映这一情况。

IASB目前倾向性的意见是:对于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合同 (比如传统险、非寿险) , 应当根据与负债现金流出期限和风险相当的市场利率确定折现率, 该折现率可采用无风险利率加低流动性溢价调整进行估计, 溢价需考虑流动性风险、税收效应及信用风险等。而对于未来保险利益随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变化的保险合同 (比如分红险) , 应当根据对应资产组合预期产生的未来投资收益率确定折现率。该折现率需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当前及未来账户的资产组合、资产当前和预期投资收益情况、账户的投资管理、投资策略和再投资策略、当前市场利率、投资费用等。

(三) 反映不确定性和未来利润的边际

1. 风险调整。

由于未来现金流存在不确定性, ED通过风险调整来补偿保险人承担的风险, 即根据未来现金流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进行调整。风险调整的计量金额, 应当等于保险人为了不承担风险所愿意合理支付的最大金额, 这里的风险是指最终履约现金流超过预期现金流的情形。关于计量风险调整的具体方法, ED为避免多种方法所带来的实务多样化、降低计量相关性等问题, 只允许保险人采用置信区间法、尾部条件期望法和资本成本法。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 按保险对象将保险合同分类为非寿险和寿险合同, 就我国相关意向性指导标准分别进行阐述。具体见下表。

(1) 非寿险合同。风险调整=合理估计负债×边际率。其中,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合理估计负债=未来现金净流出的现值;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合理估计负债应确定一个基数, 对负债期限大于1年的计量单元进行折现;边际率可采用我国行业指导置信水平:未到期3%、未决2.5%。

(2) 寿险合同。出于我国现实情况的考虑, 目前建议使用情景对比法进行计量:风险调整=不利情景下的未来现金流现值-合理估计负债。这里的不利情景的确定应基于对保险负债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的分析 (目前尚未出台指导性标准) , 通常考虑的因素有:死亡率的变动 (定期寿险应考虑死亡率增加, 年金险通常应考虑死亡率减少) 、退保率的变动 (根据产品特征确定退保率的变动方向) 、费用增加的情景、非分红险应采用和合理估计负债相同的折现率、分红险需考虑预期投资收益的变动。值得注意的是, 在每个会计报告日, 保险人都要全部予以重新计量风险调整, 其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

2. 剩余边际。

剩余边际只有当初始确认保险合同负债存在首日利得时才存在, 是为避免确认首日利得而存在的边际。

(1) 在首日计量时, 会出现两种情形:

情形一:当可观察的保险合同负债的市场价值> (未来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调整) 时, 产生首日利得。根据ED的规定, 为防止在保险合同负债初始计量日产生首日利得, 保险人应当将其确认为剩余边际, 作为保险合同负债的一部分, 不计入当期损益, 即剩余边际=首日利得。此时, 剩余边际需要在后续保单年度进行摊销。

情形二:当可观察的保险合同负债的市场价值< (未来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调整) 时, 产生首日损失, 应当予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 此时剩余边际=0, 不需要在后续保单年度进行摊销。

其中, 可观察的保险合同负债的市场价值=保费收入-市场一致的获取成本, 合理估计负债是保险合同产生的预期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

(2) 后续计量时, ED要求保险人对剩余边际按期计提利息, 并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 基于时间基础 (或预期赔付的时间) , 按某项利润驱动因素予以释放或摊销, 释放部分确认为利润, 计入当期损益。如何选取利润驱动因素, 各国间差异较大。IASB与FASB也尚未对剩余边际的释放模式达成一致意见。

我国《保险合同相关会计规定》没有对利润驱动因素的选择明确规定, 仅指出保险公司对首日确定的剩余边际进行后续计量时, 在分析保险合同的利润释放模式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的利润驱动因素 (应当与公司承担风险和提供服务的模式相匹配) 来摊销, 包括风险调整、预期未来赔付的现值 (寿险) 、预期未来保费收入的现值、预期未来有效保单红利成本的现值 (分红险) 、账户价值 (万能险和投连险) 、保单剩余的时间 (即直线法) 、两个或多个利润驱动因素的组合。如果存在利润驱动因素不递减的情况, 需要考虑利润驱动因素的选取是否合理。

(3) 评估假设变更后的后续计量。从表中可以看出, 确定未来现金流的无偏加权估计值涉及到多个变量假设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利用的更新信息确定) , 假设一旦变更会影响到剩余边际的后续计量。IASB和FASB在2010年2月的联合会议上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暂时投票支持下述做法:在首日计量时确定每期边际摊销额和利润驱动因素的比例K (摊销比例) , 这一比例不随假设的变化而调整。后续计量时, 评估时点未摊销的边际=K×根据调整后假设计算的利润驱动因素的现值。该做法的优点是将所有评估假设引起的合理估计负债的变化计入当期损益, 能立即体现在利润表上, 提供给使用者有用的信息。

(四) 针对短期合同的简化处理

ED要求保险期间小于或接近于1年, 且不包含重大影响现金流量变动性的嵌入期权或其他衍生工具的保险合同, 应当按照简化方法 (快捷方法) 对其索赔前负债进行计量。此简化方法适用于所有提供短期保险且条款简单的合同。简化方法如下:在初始计量日, 索赔前负债金额=初始确认日已经收到的保费 (首期保费) +未来将收取保费的预期现值-增量保单取得成本。在后续计量日, 采用直线法按时间基础进行摊销, 减少索赔前负债的账面价值 (即通过收益转出) ;如果预期赔付的时间不同于时间基础, 保险人应当以预期赔付的时间为基础降低索赔前负债的账面价值。对于索赔后阶段, 保险人应当使用三个构建模块进行计量, 同时将所有剩余边际转入收益。

(五) 保险合同负债的主要新增列报和披露

1. 汇总边际法。

这是ED提出的全新的综合收益表列报方式, 其遵循“模块法”计量模型的理念, 重在清晰地反映提供保险服务和承担风险而赚取的收益, 直观地反映利润的各项来源。在综合收益表上应当列示:承保边际变动、首日利得或损失、非增量保单取得成本、经验调整和估计变更当期影响额、保险合同负债的利息。

2. 充分披露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信息。

ED要求披露重大假设选取过程, 包括折现率及相关低流动性溢价的选取方法。

3. 简化方法的披露。

需要进行负债充足性测试并披露采用未赚保费的分析及采用相应收益模式的理由。

二、提高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可靠性的建议

(一) 单独计量保险合同权利与义务

ED将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净额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模式, 即确认一项负债净额, 只能反映公司未来净现金流, 而不能反映公司未来可能支付的赔款和给付, 也不能反映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此外, 收益列报采用的汇总边际模式, 无法反映保费收入、费用、赔款、退保金等重要信息。因此, 亟需制定一种基于保险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单独计量原则的列报方式, 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更详细的核心利润信息, 更易于理解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

(二) 加大研究力度, 完善计量准则

在对保险负债问题的研究中, 由于风险调整和剩余边际这些新概念的复杂性, 对风险调整和剩余边际进行明确计量将大幅度增加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成本, 尤其在相关准则、操作指南没有细化之前, 计量结果很可能降低保险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从而违背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同时从会计实务操作角度考虑, 实务上难以区分风险调整和剩余边际, 且ED也未对其计量方法和后期转入利润的模式做出具体的规定, 操作难度较大。因此, 加强保险领域研究力度, 完善相关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的公认准则迫在眉睫。

(三) 提供更多的专业判断空间

模块法中涉及的变量, 只有权益价格和利率等少数变量可以通过观察直接从市场取得;而譬如疾病率、死亡率、未来理赔的频率和程度、退保率等大部分变量, 需要在综合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后主观作出专业判断。同时, 利率与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风险调整的明确计量、边际的校准等会计核算都离不开精算技术的参与。因而精算师和财务人员的客观独立性与职业道德备受考验。提高保险精算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保证保险公司精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损益不受任意操纵, 是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保险负债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成为保险合同会计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基于IASB《征求意见稿——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 主要分析构建模块法下的负债计量问题, 并给出了提高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可靠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保险合同,负债计量,三要素,模块法

参考文献

[1] .薛艳.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演进研究[J].财会月刊, 2011, (5下) .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但他们的财富往何处放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不断下滑的经济环境中,股票基金收益波动大、风险太高,房地产未来增幅有限,银行理财也因降息趋势收益率下滑,中产阶级偏爱的理财方式都不足以为子女教育、养老问题提供确定的支持。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理财达人,什么样的规划才是中产家庭适合的理财配置?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中国资产配置体系研究与构建》一份报告显示,70%的投资收益来自资产配置,而保险是资产配置的基础。对于中产阶级来说,通过安全稳健的保险理财来平衡高收益投资的风险,逐渐成为这个群体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主流之选。

超半数理财配置不合理

日前,《2015中产阶层愿望与梦想调查报告》显示,1000名中国内地的受访者中超半数人群未制定长期财务规划,更是有超六成的人群没有制定合理的理财配置。著名的调查机构普益索金融服务团队的调查也指出,73%的中国内地受访者通过股票、基金、房地产、银行理财等作为退休储备,近一半的人(48%)认为达成财务增值主要靠运气。

在过往的很多年里,中产家庭的理财手段非常单一,要么买房,要么炒股。记者注意到,自去年7月份以来,股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产阶级加大了风险偏好,投资股市的越来越多。但近期股市的“跌跌不休”,使得当月持有市值50万元~500万元的个人账户中有21万个“消失”,有500万元以上账户也近3万个不见踪迹。

显然这样的资产配置无助于中产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对于很多中产家庭而言,目前的资产积累可能是花了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慢慢完成的,因此,为了保障这些资产的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稳健,而不是通过几次高风险的投资实现财富翻倍的梦想,因为一来存在较高的风险,二来也会加大家庭短期的经济和收入压力。对于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其实理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稳健的理财增值收益来保障资产的稳步增长。

保险是资产配置的基础

既然超半数的中产阶级理财配置不合理,那他们正确的理财思路应该是什么?

根据申万的报告称,从资产配置的思维出发,单一资产的吸引力并不单纯在于高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风险收益与组合中其他资产的关联程度。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不同资产的收益变化是非常剧烈的,资产配置可以帮助降低资产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适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并实现长期投资目标。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投资市场,太平人寿专家杜鑫瑞建议,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勿孤注一掷,做好资产配置,待保险等保障类投资产品给家庭打足了基础,其他高风险投资才不会是空中楼阁。合理的资产配置顺序应该是保障类产品(如保险、存款等)、现金管理、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后才是风险最高的权益类和另类产品投资。

保险理财产品由于其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是理财金字塔底端最稳健的基石,同时也是投资规划中最基础的资产配置。太平人寿最新上市的“太平盛世连年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产品,生存金领取的比例按年龄分三个阶段逐步递增,从10%到20%,再增至30%;除此以外,还可以二次增值,将产品返还的生存金“零费用”转入太平人寿“财富金账户”,实现钱生钱,月月复利结算,进一步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安全增值。

太平人寿财富专家杨靳平也告诉记者,中产家庭应该更注重资产配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整体性,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将能有效的帮助中产阶级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生活目标,规避财务风险。

上一篇:焊接个人自我鉴定下一篇:思念故乡的美文欣赏:故乡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