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跳高怎么训练(精选3篇)
初中生跳高怎么训练 篇1
跳高运动员怎么训练
早上6点10分起床,6点20开始按照以下弹跳教程训练:
[主要]纵跳训练计划, 练成预计纵跳能力可以提高20到30厘米以上, 锻炼过程很辛苦, 整个过程要90天.对于每个动作项目,如果一种动作要作3组,组与组之间休息不能超过2分钟,若完成了,需直接做下个项目,记住不要休息!第一项:半蹲跳
1、开始时,半蹲至1/4的位置,双手放置于前,2、向上跳离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觉得容易的话,你可以跳至25-30cm)。当在空中,你的双手需放在后面。着地时,完成一次。接下来,只需重复以上步骤!!第二项:抬脚尖(提踵)
1.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 2.脚尖抬到最高点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第三项:台阶
1.找张椅子来, 把一只脚放上去,呈90度 2.尽全力的跳开, 在空中换脚,在放在椅子上, 3.重复2,将原起跳的脚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第四项:纵跳
1.双脚放直, 与肩同宽,“锁紧”你的膝盖...2.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弯曲你的脚?B, 膝盖尽量不弯曲...3.到地时,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这一项很难, 你可用你的手帮助起跳...第五项:脚尖跳 1.将脚尖抬到最高点, 2.用脚尖快速起跳, 跳时不得超过1.5 或2.5cm 第六项:蹲跳 这一项只在星期三练 1. 站立,怀抱篮球于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脚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骤2的姿势,4. 着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话,1-14需跳于8-13cm,第15下,需尽全力跳高 6点45左右结束训练,如果没有完成晚上补上。
[主要]周末做力量训练,哑铃训练,每天晚上继续坚持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各30个。小学跳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一、跳远选材
(一)身体形态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总的要求是匀称型,身高、体重、下肢较长、骨盆较窄、殿部肌肉向上紧缩,大腿后群肌发达,跟腱长而有力,脚弓高,踝围较小,脚掌富有弹力。
(二)身体素质
速度、力量、弹跳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是掌握正确合跳远技术的基础,也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根据对国内外一些资料研究,30米、100米跑速与跳远助跑速度关系是很大的,立定跳远、铅球后抛、前抛成绩与爆发力关系密切。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的成绩可说明运动员耐力。4-5步助跑五级单级跳和行进间8-10步助跑远成绩能直接反映运动员的跳远专项素质和能力,还有其他素质。如力量、柔韧和协调性,这些都是跳远至关重要的素质保证。
1、不同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速率在10-13岁,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狠抓速率感,每个动作都要有快“字”;弹跳力12-13岁,发展小腿肌肉群为主。经训练,各项身体素质提高快的运动员,才是最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
2、立定跳远时,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他们完成动作速度和协调性,以及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3、铅球后抛,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不然反映不出爆发力,而且易受伤(开始练习时可以用实心或石头等物代之)。4、4-5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能培养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发展起跳腿的大腿要高抬,运用扒地式着地,蹬伸,两臂和摆动腿要与起跳腿的协调一致地摆动。5、8-10步助跑是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重要手段,又是检查跳远成绩一个有效手段,8-10步助跑成绩与全程助跑成绩相比10-13少年相差30cm左右,所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检查和判断运动员的潜在力和竞技状况。
(三)心理素质
1、参加运动的动机:热爱体育,为国争光思想,从小要当一个好运动员,只有动机正确,才能使自己尽量去刻苦训练,顽强比赛,努力争取好成绩。
2、个性心理特点:对该项目兴趣、爱好、训练能力是否强,意志品质坚强。
3、跳远运动员要求心理状态好、知觉灵敏、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快、时空感准确。
4、争强好胜,敢于竞争,敢于比赛。
(四)生理机能
二、跳远主要技术简单分析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及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助跑与起跳是技术关键。
(一)助跑
跳远助跑是由起动姿势、行进间跑的技术、跑的距离和加速方法等组成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助跑获得水平速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创造条件,作好准备,所以助跑必须做到快、准、稳、直四字要快。
1、助跑的步数: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重要因素。少年运动员一般在14-16步,28-34米左右,速度越快,助跑距离就越长,速度越慢素质一般,助跑距离就短。助跑步数一旦确定,距离节奏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不应随意变动,要反复练习。
2、助跑起动方式:根据个人特点采用站立式或行进间的起动方式。因为这两种不同类型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
总的来说无论选用哪种起动方式都必须固定步幅和节奏,反复练习,达到发挥水平速度。
3、加速方法:跳远的助跑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过程,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助跑,速度的变化始终是有一个加速过程,发挥最高速度运动状态。
加速段的特点:影响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步长和步频,这两个方面始终处于不断增加中,这一阶段的加速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步频加速法:以加快步频为主,相应增加步长进入快跑,这种加速方法通常为个子矮小、爆发力好、灵活协调好、快跑能力强运动员所采用。
第二种步频加速法:以加大步长为主,相应加快步频,这种加方法适用于高个子,速度发挥较晚和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所采用。
第三种为同步加速法:以步长和步频同步增长的方法积极加速这种自然连贯,心理活动平稳,适用于协调性较好,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
(二)起跳
起跳是改变人体运动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在助跑速度猛烈冲击下的瞬间,进行快速有力的起跳,创造适宜的腾起角,把水平速度转变成腾起初速度。当起跳脚着板时,身体重心快移动到起跳脚上,也就是垂直,上体保持正直,这样保证助跑速度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起跳腿力量。加快起跳速度。起跳是成全脚掌踏跳,很快滚动,充分蹬直髋、踝关节成“腾空步”。在踏板上必须有:踏板、缓冲、蹬直三个技术。
完整的起跳技术是由全身各部位同步完成着地动作,它的技术要领是抬头、提肩、挺胸、拔腰、两腿蹬摆一致。
(三)腾空与落地
跳远运动员起跳腾空后,在空中所做的各种动作,都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为合理的落地创造条件。腾空的动作或姿势有三种,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1、蹲踞式:腾空动作简单易学,有助初学者体会和掌握正确的起跳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前伸小腿落地,不利上体太前倾,会产生前旋落地效果不佳。这较适合小学少年儿童初学习。
2、挺身式:优点有利于起跳动做的快速有力充分,也是学习掌握走步式的基础,挺身式是摆动腿下放成挺身姿势,躯干前肌群充分拉长,有较好的维持身体平衡的性能,缺点易破坏身体平衡,使身体过早落地。
3、走步式:可把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统一成“跑”或“走”自然习惯,空中连续运动,使身体各部位动作相互补尝,易维持身体的平衡,也有利抬小腿向前落地。但空中动作较复杂,腾空时间较长,并具备较好身体素质,一般不容易掌握和应用。
总之,完成空中动作要求自然连贯,协调舒展,动作越简单越实效,才能出好成绩。
4、落地技术: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的将两脚向前伸出,取得最佳的跳远成绩。
落地技术有三种方法:侧倒法、前倒法、坐式落地法。都要求起身动作要有适宜的时间。起身要高抬双腿对跳远成绩起到重要作用,两腿高抬10厘米,跳远成绩可增加16厘米,是经科学测定的。
三、训练方法
跳远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发展技能和体能,不断提高跳远技术和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对教练员来讲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实践,认识,再实践。通过训练,主要看运动员潜力如何。因此要选用有效训练方法及手段进行科学训练。
培养优秀跳远运动员任务之一,就是要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全面身体训练是通过多种多样练习,全面提高身体各种技能,增强体质,加强此年龄段的训练水平。
专项身体训练是运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与专项运动技术特点相似的其他练习,发展专项运动技术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机能能力,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
在9-13岁年龄阶段应有计划地进行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对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各主要技术环节要进行全面系统教学,儿童少年尽早地掌握多种技术动作,培养兴趣,提高掌握新、难技术的能力,各个技术环节要认真细致教学,严格训练,使运动员的技术达到规范化。
三、训练常用的训练手段分析
(一)力量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主要采用的手段有负重练习、跳跃练习、用器械或不带器械进行练习、以及短距离跑练习等。
(二)速度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负重或不负重的跳跃性练习和跑的专门性练习。
(三)耐力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越野跑、长距离跑、变速度跑等。
四、训练运动负荷分析
(一)最大力量训练运动负荷安排
发展最大力量可采用两种途径:
1、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腱协调来增加力量。
2、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中学生因正处于发育年龄,负荷重量我们采用极限重量的40-85%,每次练习重量次数为4-17次,每次练习的次数为3-5次,每次间歇时间为2-4分钟。
(二)速度力量训练运动负荷安排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特点,我们采用一般和辅助训练手段有助于发展某些肌肉群的练习,负荷重量为极限负荷重量的40-60%,每次练习重复次数为4-12次,为了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并消除非乳酸氧债。每组间歇时间为2-3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3-5组。
(三)一般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员负荷安排
为提高专项成绩,发展一般有氧耐力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练习强度为极限强度的55%以下,每次练习持续时间为10分钟以上。
五、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分析
我校的业余训练能常年保持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每周训练次数5-7次。每天训练时间70-120分钟。并在寒暑假保证训练。
现从短跑运动员的100米生理生化规律做进一步分析
从我校1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发现,后程减速是不可避免的,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都在跑后的5-6秒发挥出最大速度水平。并把这一最高跑速保持20-30米,随后就明显减速,它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CP功能只能维持5-7秒,由于肌肉活动时CP的消耗和乳酸的堆积,ATP合成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二)由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特别强,神经细胞易疲劳,致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三)后蹬力量不足,步频减少。
发展速度素质,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再合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肌肉最大强度工作才能获得,但随着最大强度工作,肌肉中CP含量减少,乳酸明显堆积,这样就难于保持ATP的最大分解和无氧再合成,故发展绝对速度时持续运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6-8秒。
发展跑速的最适合段落为30-60米,最长不超过80米,一般情况来看,8秒以后就转化为速度耐力了。在强度上可采用90%本人强度和全速跑,所以在训练中,我们大多采用30米起动跑、60米重复跑、50米波浪跑及60米冲刺跑等,以此来提高100米成绩。以上所分析是速度素质,针对项目再进行速度耐力训练的分析。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持后程减速的出现,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可使后程减速尽量减少。
剧烈运动时,在35秒时,乳酸产生达到最大值,故认为糖效解功能仅能维持35秒左右,要发展速度耐力,理论上讲,尽量使CP耗竭和造成乳酸堆积,这样就不利于提高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一般来说,发展速度耐力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秒,最多不宜超过1分钟。在训练手段上我们通过短于专项距离,反复跑配以不完全休息的两种方法进行。如短于专项距离跑:100米、100米专项段落安排在150米以下3-4次为一组。强度在85-95%。
但在训练中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稳定忽上忽下,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负荷及强度分级安排,重视个体差异,分级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业余训练中成绩都有所提高。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例如,起跑、起跑后的积极加速跑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和起动力。这种能力来自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收缩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一)器械和杠铃练习
全身爆发力的练习
挺举(70%~80%,4~6组×5~7次);抓举(60%~80%,4~6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等。
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仰卧起(40%,2~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二)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结构。
短跑运动员的跳跃练习主要分为“短跳”和“长跳”两类,“短跳”以发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主,“长跳”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
“短跳”练习方法
立定1~3~5~10级跳;立定三级跳;立定单足跳3~5~10级跳;跳跃栏架5~7~10栏;多级跳深练习;30米单足跳(计时、计步);3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
“长跳”练习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50~100~150~2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40~50~60米单足跳;50~100~15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
其他形式的跳跃练习
触胸跳(4~6组×10次);台阶跳;沙背心的各种跳跃练习。
二、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大类。
反应速度是运动员对外界刺激(声、光、触)快速应答的能力,即做出反应的潜伏时间。其主要由反射弧各环节器官系统的机能、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决定。反应速度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也受外界刺激的强度、注意力集中的强度的影响。
动作速度是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短跑的位移速度是指跑进时的水平速度,也称绝对速度。
(一)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各种球类运动,例如足、篮、排球等;
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二)发展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 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
蹲踞式起跑30~40~50~6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
行进间跑20~30~40~5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 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渐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
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 加阻力跑:各种段落的负重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风跑等; 加助力跑:各种段落的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等在外力的帮助下提高跑速,克服“速度障碍”提高跑的步频; 各种段落、形式的测验跑、检查跑等。
三、速度耐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一般耐力、速度耐力与短跑训练的关系:
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一般耐力训练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它是运动员发展和提高其他素质、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后的恢复的基础。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对短跑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就是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是在尽可能长的距离和时间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响短跑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应采用接近或超过专项距离的大强度间歇跑和反复跑的方法进行。
间歇跑
(1)长距离间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复次数2~3次为1组,进行2~3组,严格规定间歇时间;
(2)短距离间歇跑:60~80~100米跑,随距离的增加强度逐渐降低(95%~85%之间)4次为1组,进行2~3组。
反复跑
(1)80~100~150~200~250~300米各段落的反复跑;
(2)各种形式的组合跑:如150~200~250~300~250~200~150米的阶梯跑等,可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距离。
变速跑
以各种距离的变速跑进行练习,可以对快跑段的量、强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尤以量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强度为主。
四、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灵敏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运动员身体素质越好,运动技能掌握数量越多,则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敏素质水平就越高,所以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较多。但要注意,发展灵敏素质应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心理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密切结合专项特点与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相一致。练习的手段要经常变换,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灵敏素质。全面发展其他素质,使灵敏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熟练掌握跑、跳、投、跨栏以及体操、武术、游泳、球类等运动技能;
严要求、高质量地熟练掌握跑的专门性练习。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与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有关。
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等;
(2)垫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跪撑、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等。
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等;
(2)行进中的各种摆腿;
(3)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
在专项身体训练时,要综合地全面地,从系统训练的高度出发,检查、控制、反馈训练过程,做到科学、准确、及时,真正提高训练质量。专项身体训练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经常练,做到“细水长流”,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中长跑
中长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激烈、体力消耗较大的一项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备充沛的体力,较强的心肺功能,良好的速度和上肢力量,较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因此,必须研究和剖析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中、长跑训练方法不断翻新,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优秀选手,随着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日趋完善,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成绩也随之猛进。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在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马家军”在七运会上的初次登场就震惊中外。这不得不让众多的教练员开始研究更科学的训练方法。用更加科学的手段选择优秀的人才,借以提高训练效益和水平。选材
对教练员来说,一个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挑选符合中长跑训练要求的运动员。我们认为扎实的长跑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通常在越野跑比赛中选拔运动员,也常常鼓励被预选的运动员去参加各种越野跑比赛。没有一定的长跑基础的运动员要执行中长跑训练计划是比较困难的。挑选运动员的条件是:
1.1具有接受艰苦训练的意志品质; 1.2对比赛充满信心; 1.3信任教练
1.4具有良好的速度;
1.5有较强的上肢力量,能举起自己体重一倍半的力量; 1.6跑步时能控制双脚的位置; 1.7跑步时大腿抬得起来;
1.8摆臂动作正确,两臂前后摆而不是左右摆动; 1.9跑步时动作放松不紧张; 1.10有良好的柔韧性。
当然每个运动员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的不足之处应当是通过训练能够改进的。
2、谈到训练法,因为每个教练对中长跑训练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教练都有自己一套独特见解训练手段。但是最基本的几种训练法是所有教练都采用的,下面我就介绍四种训练方法。2.1持续跑训练法
持续跑训练是指低于比赛速度,长于比赛距离的一种跑法。持续跑已被公认是发展心脏体积和增加心脏容量的一种训练法,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机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无氧能力。
采用持续跑训练时,教练员必须掌握跑的速度和时间这两个要素,应注意这样的关系,即:跑速越快,距离应越短。特别要提醒的是,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能力选择正确的跑速,运动员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匀速跑,必须善于合理分配体力,如果最后阶段降低了速度就不可能达到此种训练方法的基本目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心率控制这种训练方法:高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心率应该保持130—160次/分,少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效果不明显。而心率每分钟在180次的持续跑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除心率外,血乳酸的恢复水平以及尿测定等生化手段也都能控制持续跑,但生化手段必须要有特殊的设备,对教练员来说不太适合。持续跑训练由于速度和距离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① 跑持续跑
一般持续1—3小时,跑时心率以130—150次/分为标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必要的耐力,还可以作为大强度训练和紧张比赛后恢复手段。② 速持续跑
一般持续1—2小时,跑时心率应控制在155—165次/分,这种方法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练习。③ 快速持续跑
一般持续时间为30分钟—1小时,跑时心率应掌握在165—170次/分为好。这种练习不但能发展肌体能力,并对提高有氧、无氧过程的能量供给能力有很大帮助。快速持续跑以及不足30分钟的持续跑,可以提高有氧、无氧过程中的能量供给能力,因此为中跑选手较多地采用。
持续跑时的心率一般以跑出后5分钟为基准,练习时应按既定心率要求进行,不可随意提高心率指标。持续跑有以下长处:
①由于长时间的中等速度跑,身体的有氧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②过度训练的危险性极小。
③中等持续跑是比其他跑法都经济的跑法对学习体力分配和肌肉放松有很大的帮助。持续跑训练的不足:
从中跑的角度看,不能用比赛那样的强度训练,因而不能给予运动员腿部肌群大强度的刺激。持续跑训练一般用来作为其他训练方法和各种项目的基础训练,安排在全年训练计划的最初阶段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2.2变速训练法(速度游戏)又称:“法特莱客”训练法,最早由瑞典人采用。“法特莱客”训练在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即在乡村的山地、湖边、沙滩、树林、草地上进行练习。教练员根据训练的分期、运动员的专项以及自然环境的具体条件,安排训练课的内容。由于场地松软、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一般训练课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法特莱客”训练法曾经风靡一时。
“法特莱客”训练法内容大致是:准备活动10—15分钟轻松慢跑;接着进行20—30分钟左右自由放松的较快速度跑,途中还可以根据训练场地的实际地形进行50—100米不等距离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冲刺跑8—10次,并可随意穿插跳跃练习,然后做5分钟左右慢跑调整,再进行30秒—1分钟的快速冲刺;最后以慢跑结束训练。
在进行“法特莱客”训练时,各种快、慢跑的距离,穿插跳跃的次数,以及间歇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段等,都由运动员自己来决定,由于训练场地和周围环境都是很美丽的自然环境,即使训练课运动量较大,运动员也能象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地完成。实践证明,“法特莱客”训练有以下长处: ①对运动员心理训练有良好的作用。
②在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使肌体承受较大的运动量。
③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松软的场地条件,对运动员下肢肌肉及踝关节有良好的刺激,是强化各种训练的极好手段。“法特莱客”训练不足是:
①它不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觉,特别是中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②由于训练场地辽阔,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接触少。
③完全由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来调整训练内容,因此难以正确地执行训练计划。2.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是指:接近或稍低与比赛速度的快跑与走和慢跑为恢复手段,两者交替进行的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在进行正式间歇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20次左右。
②进行100米、150米或200米间歇跑训练时,练习中的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70—180次,但进行较长段落如1000米间歇时,快速跑结束时心率每分钟可达185次左右。
③进行步行或者放松跑调整时,要使每分钟心率下降至120—140次以后再进行快跑,这期间的间歇时间不要超过60—120秒。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间歇时间要相应缩短,传统的间歇训练快跑段都是采用短距离段落,所以同样可以改变其结构,采用较长段落的快速跑段,但间歇时间可适当增加。间歇训练的好处在于:
①能培养运动员特殊的耐力 和速度能力。②可在短期内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
③在离比赛只有很短时间的情况下,采用间歇训练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足之处是:
①间歇训练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已获得的竞技状态,既获得快,消失也快。
②较长时间内反复进行间歇训练,会使运动员神经疲劳,不能提高选手训练中的兴奋性。2.4模拟比赛训练法
以上三种训练方法,都没有达到比赛所要求的最大能力,要使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可以采用模拟比赛的训练方法。具体的范例是800米跑1分50秒的运动员,第一个400米用55秒,相当比赛的速度跑,然后间歇20秒,接着以26秒跑200米,再间歇10秒,最后200米用28秒跑完,这样全部跑的时间是1分49秒,包括间歇时间是2分19秒。这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间歇时间应极短,每分钟心率大致下降15次。②一次跑的距离不能太长。
③最初跑的距离相当于比赛距离的一半。
④全部快跑段的训练时间与本人专项是好成绩近似。
这种练习手段与全力跑的间歇训练近似,必须慎重采用,只有进行特别的训练是才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所以在竞赛期,赛季和重要的比赛前才采用。训练计划中如果频繁地采用这种方法,必将给运动员带来不良影响。
3、结论
以上介绍了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四种中、长距离跑训练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以及作用,同时剖析了各种训练方法的长处与不足,供同行参考。当今世界,中长距离的实践证明,过去紧靠用某一种或两三种训练方法的做法是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的,或者是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到一定时期训练水平还会下降。因此,一名有作为的教练员必须专门研究中、长跑训练理论,研究各种训练方法,研究自己的训练对象,充分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的长处为自己的训练实践服务,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为完成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需要各种训练方法的综合练习.依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专项等具体情况,按照循环训练原则,考虑到上下肢、左右侧、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运动训练与意志培养等方面内容,制定出以下三种练习组令,供广大教练员和教师参考。在一个训练单元中,教练员可依据训练任务,自行选择某一种组合,每个练习组合的组数为3~5组为宜。
一、组合一
(一)负重体回环
1.目的:发展腰部和躯干肌群力量。
2.方法:两腿分立,双手持重物于体前,两臂伸直以腰为轴做体回环动作。
3.“要求:两脚固定,保持平衡,速度适宜。练习8~12次/侧。
(二)单臂向上(或斜上)举物
1.目的:发展肩部和臂部力量。
2.方法:单手持器械于肩侧,挺胸、伸臂重复练习。
3.要求:下肢固定,也可采用坐姿,非投掷臂体侧协调。练习12~15次。
(三)弓箭步分腿跳
1.目的:发展下肢对抗缓冲、支撑身体力量和蹬伸爆发力。
2.方法:徒手或负轻器械从弓箭步姿势快速跳起,交换双腿位置。
3.要求:尽量减少双脚地面支撑用力时间。练习15~25次。
(四)负重体侧屈
1.目的:发展躯干两侧肌群力量。
2.方法:身体直立肩负重物,尽量向一侧屈上体,然后再向另一侧屈上体。
3.要求:膝伸直,腰部用力。练习10~15次。
(五)滑步组合
1.目的:提高两腿的摆蹬配合能力,加强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2.方法:背对投掷方向呈“团身”姿势,臀部后移,左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后下方摆出,右腿积极拉收后立即蹬转。
3.要求:臀部后移,注意左腿摆动的方向和右腿立收的角度,重心在弯曲的右腿上,肩轴与髋轴需扭紧。练习15~20次。
(六)手指屈伸
1.目的:发展手指和前臂的肌肉力量。
2.方法:两臂前平举,十指伸直分开,用力握紧后立即伸直,连续进行。
3.要求:用力抓握、伸直。练习30~50次。
(七)转体仰卧起坐
1.目的:发展腹部肌群力量。
2.方法:仰卧在凳上,双足固定,两手抱头屈上体起并同时转体,反复进行。
3.要求:上体抬起时不超过直立位置,也可负轻器械进行。练习15~25次。
(八)倒退大步走
1.目的:发展下肢快速后移动作速度及空间定向和平衡能力。
2.方法:低重心,体前倾,背对前进方向沿跑道向后大步快走。
3.要求:尽量大幅度和快速完成,确保跑道无人且平整。练习30米。
二、组合二
(一)负重体转
1.目的:发展腰部转动和躯干两侧肌群力量。
2.方法:身体直立,两腿开立,膝微屈,肩负轻杠铃,尽量向身体一侧转体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另一侧转体。
3.要求:躯干正直,双脚固定,以下肢带动骨盆和躯干完成动作。练习8次/侧。
(二)持实心球连续滑步
1.目的:提高双腿蹬摆发力的速度和动作的直线性。
2.方法:单手持实心球成体前屈,右腿后蹬与左腿摆动配合发力,沿直线连续滑步。
3.要求:动作连贯协调,直线性好,低腾空。练习20米。
(三)手持轻器械做屈伸手腕练习
1.目的:发展前臂部和屈腕肌群力量。
2.方法:单或双手持轻器械坐在低凳上,肘部放在膝上。连续进行手腕屈伸练习。
3.要求:只用腕部完成动作。练习20~30次。
(四)交换腿上下跳台阶
1.目的:发展下肢对抗缓冲、支撑身体力量和蹬伸爆发力。
2.方法:徒手或负轻器械,两脚分别踩在约高20厘米的台阶上、下,快速蹬上台阶并跳起,下降过程交换腿,持续练习。
3.要求:减少双脚支撑和双腿蹬伸用力时间。练习20~30次。
(五)俯卧撑
1.目的:发展胸大肌和上臂肌肉力量。
2.方法:俯撑在地,两手与肩同宽,屈臂将身体降至最低点后立即伸直双臂将身体撑起。
3.要求:身体始终保持紧张状态。可用头高脚低、脚高头低或负重进行。两手距离可为宽、中、窄。练习15~20次。
(六)高抬腿支撑跑
1.目的:发展下肢蹬伸力量和跑的能力。
2.方法:双手扶肋木,上体前倾,一大腿高抬与地面平行,另一腿蹬伸,重复交换。
3.要求:身体保持适当紧张,尽量加快交换频率。练习30~50次。
(七)蹬转送髋
1.目的:提高下肢右腿转蹬发力的速度和躯干专门力量,体会用力顺序。
2.方法:双手持重物成最后用力前姿势,右脚蹬转推动右髋转动伸展。重心在右腿,身体成反弓,器械举至头上方。
3.要求:肩轴与髋轴扭紧,躯干伸展,发力与蹬转时机适宜。练习12~15次。
(八)燕式平衡
1.目的:发展下肢力量、背部肌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2.方法:单腿支撑,另一腿向后抬起至水平位,上体前倾,两臂侧平举或成持球动作。
3.要求:支撑腿伸直,保持平衡。练习20~40秒。
三、组合三
(一)蹬转送髋练习
1.目的:发展下肢、髋部和躯干的专门力量,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
2.方法:低体重压在弯曲的右腿上,左肩和右膝大约在同一垂线上。右腿和右髋发力带动躯干和右臂向投掷方向转动,以胸带臂拉引胶带模仿推球动作。
3.要求:身体重心压在右腿上,下肢用力以右腿的转蹬为主,左腿的制动支撑为辅。练习15~20次。
(二)连续快挺
1.目的:发展腿部、肩部力量,以及全身协调能力和爆发力。
2.方法:身体直立双手持轻器械于胸前,双腿发力并前后分开,直臂向前上方推举,连续进行。
3.要求:快速连贯地完成动作,下肢分立与斜上举动作同时完成。练习15~20次。
(三)“两头起”练习
1.目的:发展腹部肌群力量和爆发力。
2.方法:仰卧在垫上,身体充分伸展,双臂伸直;快速屈体,使手和脚在空中接触。
3.要求:四肢伸直,快速完成。练习15~30次。
(四)跑步动作平衡
1.目的:提高踝关节肌肉群的紧张度和稳定支撑能力。
2.方法:上体前倾,单腿支撑,肘关节弯曲约90°,两臂自然前后摆成静止状,另一腿高抬,脚踝靠近臀部。
3.要求:可交换腿,保持平衡,可增加难度(时间、负重、松软处)。练习20~40秒。
(五)模仿原地投
1.目的:提高动作速度,改进最后用力技术。
2方法:侧或背对投掷方向,做好投前准备姿势,右腿、髋发力带动躯干和投掷臂转动,以胸带臂推、拨球。
3.要求:身体重心在右腿上,下肢用力蹬转,投掷臂充分伸直,用力顺序自下而上。练习15—30次。
(六)纵跳
1.目的:发展伸膝和屈足肌群力量及弹跳力。
2.方法:身体成半蹲姿势,两脚蹬地起跳,腿充分蹬伸,两臂上摆,头向上顶,缓冲落地后继续进行。
3.要求:尽量减少支撑时间,膝、髋、踝充分蹬伸。练习20~30次。
(七)杠铃抡摆
1.目的:发展下肢、躯干的快速转动力量和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
2.方法:将杠铃无片一端顶住一穴斗状固定物,两脚开立稍宽于肩,双手握住杠铃另一端,直臂上推于头前上方,转体下摆杠铃于体侧。腿、髋、躯干发力带动双臂向上回摆杠铃至最高点,再至身体另一侧,连续进行。
3.要求:以骨盆和躯干转动为主,杠铃摆至最高点时双臂伸直,摆至最低点时贴近体侧。练习15~20次。
(八)立卧撑
1.目的:发展上肢、下肢、腹部、背部快速力量和全身身体协调用力能力。
2.方法:由站立姿势开始,下蹲体前屈双手撑地,同时双腿后伸成俯撑,快速收腿成下蹲,双手推地抬上体,下肢迅速蹬地伸直或跳起。
3.要求:跳起时身体充分伸展,尽量快速完成动作。练习15~25次。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
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内容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l.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发展最大力量的负荷结构特征
最大力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和肌肉内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是铅球运动员提高力量的有效途径。
①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5%的强度进行重复练习。100%的极限负荷强度应慎用和少用,目的在于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防止受伤。②重复次数与组数:每组4~8次,可做5~8组。最后几组和重复次数必须坚持完成,这样才能刺激肌肉,使能量供应与肌肉组织得到适应性变化,促使肌肉横断面增大。
③组间间歇时间:上一组练习后肌肉产生的疲劳基本消除,再进行下一组练习。高水平运动员一般2—3分钟即可,力量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可适当延长。间歇过程中,可做一些轻微活动和放松练习以加快恢复。
(2)最大力量训练中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在进行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最大力量训练中,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力量训练效果几乎不取决于阻力的大小,而是要保证一定强度下的(40%一60%)练习量,然后,再采用大强度进行训练,但不宜过多采用95%以上强度的训练。最大力量的练习强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逐渐变化,另一种是跳跃式的变化。逐渐式适合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跳跃式适合于高水平运动员。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练习次数随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一般每增加5%的强度,练习次数减少2次。练习组数以不降低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原则,要保证最后一组的练习能完成所规定的重复次数。增大肌肉横断面的练习持续时间需要30分钟左右,间歇时间可短些,约20—60秒。(3)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在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重复训练法、极限训练法、强度训练法(塔式)等,在此只介绍最常用的几种。
①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动作和负荷要求不改变的情况下,有间歇地反复进行练习,而每组练习之间的间歇,要在机体基本恢复后再开始下一组的练习的方法。
②极限训练法用最高成绩的75%~80%的重量,每组重复做到举不起来为止,使参加工作的部分肌肉产生疲劳,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调动另一部分肌纤维来参加工作。
③强度训练法(塔式训练法)这是一种综合训练的方法,即将一定强度和一定练习次数的力量练习组合在一起,并随着重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重复次数,这样既有利于负荷调节,又可预防受伤。
④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投掷力量训练专家认为,为了更好地解决有机体对力量刺激的适应性,建议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采用综合练习的方法。(4)最大力量的训练手段
①卧推类:以仰卧推举杠铃为主。向上推举,快速向斜上方推。
②下蹲类:全蹲、半蹲。
③整体用力类:抓举;挺举、高翻、提铃以及抛重物等。(5)最大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应采用克制性和退让性相结合的动力性练习。②不宜过多采用最大负荷。
③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控制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④要把大、小肌群,屈、伸肌群的练习手段结合起来安排。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对铅球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力量 越大,时间越短,则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
(1)速度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①负重练习法:运动实践中有各式各样通过负重方式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
a.负荷重量:在速度力量训练中,若负重过大,影响完成动作的速度;反之,负重过轻,又难以提高肌肉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一般多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这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
b.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练习组数的确定,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为限,如动作速度下降,可停止练习。
c.组间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2~3分钟。间歇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影响下一组练习。
②不负重练习法:不负重练习法主要是多种形式和要求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例如,各种方式的台阶跳、跨步跳、单足跳、纵跳、蛙跳和跳深等练习。上肢训练多采用与专项动作相结合的各种击打、挥摆、投掷和快速鞭打练习。
(2)速度力量训练中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速度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变化幅度很大,从30%一l00%强度的负荷都可安排。克服较大阻力的局部肌肉或肌肉群的快速力量练习,负荷重量可达最大负荷的70%以上;动作结构和肌肉工作状态与专项比赛动作相似的专门的练习,所负重量是最大重量的30%一50%;当采用专项比赛动作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阻力大小可采用与比赛一样,或略大于和略小于比赛负荷。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不宜过多,以不降低练习速度为原则,并与练习采用重量有密切联系。负荷重量大,练习强度大,则重复次数就少,反之,则多。每组练习次数一般l~5次。
速度力量训练的练习持续时间,一次不宜过长。因为该类练习对动作速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求较高。通常一次练习在15—20分钟,组间间歇一般在2—3分钟。(3)速度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训练中应注意把局部速度力量训练与整体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局部速度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全身速度力量的提高。
②应重视提高最大力量。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速度的基础,、因此,提高快速力量素质要着重注意提高力量因素,尤其是提高最大力量的水子平。(1)力量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2)力量耐力训练中练习强度和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力量耐力取决于最大力量,一般来说,若是发展克服较大阻力的力量耐力,可以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50%一80%负荷进行重复练习,若是发展克服较小阻力的力量耐力,其最小强度不低于本人负荷强度的30%,否则练习效果不佳。力量耐力的训练应保持较快的速度。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a.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一般要求达到最高次数,直到因疲劳不能正常完成为止。练习组数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应保证每组都能达到最高重复次数。练习组数一般为3~5组。
b.持续时间:若是采用动力性练习,由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确定;若是静力性练习,单个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13秒,这取决于负重的大小,负重大则持续时间短一些,负重小则持续时间长一些。
(3)力量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进行专项肌群的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注意使练习时的速率与比赛时相接近。
②组间间歇时间不宜过长,应在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组的练习,以达到疲劳积累、发展力量耐力的目的。
③力量耐力应重点提高绝对力量耐力。因为比赛是比运动员的绝对耐力而不是相对力量耐力。
④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的同时,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抗和克服疲劳反应的意志品质与技能。
速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铅球运动是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的出手速度。所以提高动作速度和铅球的出手速度,是铅球教学训练的根本任务。
铅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增强膝、髋部伸肌的爆发力,有助于提高最后用力推球的爆发功率,创造铅球运动最高加速度。1.疾跑练习
以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的15—3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20—30米;60~80米加速跑。2.跳跃练习
水平多级跳、阶梯跳、跨栏跳,使肌肉做超长性收缩的跳深练习等。
3.腿部、肩部、臂部的爆发力练习负重量轻的计时半蹲跳和分腿跳;采用摆动器械进行肌{"肉的超长性收缩练习;单手持中等重量的哑铃做快速推举的练习;单手或双手掷实心球的练习。(1)减小阻力的方法(轻器械运用):阻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的速度是成反比,阻力越小则肌肉收缩的速度越快,反之,阻力越大,肌肉收缩速度越慢。
(2)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进行投掷的方法:如助跑推铅球或实心球等器械。
(3)增大阻力的练习方法:例如,为加快右腿在滑步时回收动作的速度,可先绑沙护腿在右小腿上进行滑步动作练习;然后再去掉沙护腿,以提高快速收腿的动作。
(4)信号刺激的方法:速度与反应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肌肉收缩的快慢,直接受神经冲动的控制。
灵敏性和协调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铅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全身各部分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地完成从滑步到推铅球的一系列动作的复杂过程中。不断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是形成高度专项技能不可缺少的。在日常训练中,一般是通过球类运动(足、篮、排球等)、垫上运动、徒手体操、活动性游戏以及跨栏、跳高等多项运动,促进灵敏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1.密切结合推铅球的专项特点和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统一。
2.发展手段经常变换,以利于提高运动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提高平衡和空间位置感觉。3.灵敏协调性训练,应消除运动员的紧张心理,并安排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铅球运动员的耐力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一般耐力训练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其手段应选择能使运动员获得最大摄氧量的持续活动,活动强度以脉搏次数在130~150次/分为宜。最常采用的训练手段有30分钟以上的匀速跑、越野跑、“法特莱克”跑,1~2分钟的间歇跑、滑冰、游泳、球类运动及自行车运动等。
专项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太强度专项运动的能力。铅球运动的专项耐力是以力量耐力为主要特征的。在训练中必须根据专项特点来进行,利用专项运动负荷的增加,采用达到和超过专项比赛的量和强度,提高专项耐力水平,以建立稳定的比赛能力。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柔韧素质
是指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在铅球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中,躯干柔韧性显得较为重要。躯干力量大,但躯干柔韧性差(腰太硬)而又难以改善的运动员,将来在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影响技术的完善。1.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以专项需要为准,并有一定的“柔韧性储备”,以预防在比赛时突然发生的超专项动作。2.柔韧素质要从小练起,并持之以恒。由于柔韧素质具有很强的年龄特征,12岁以前是发展柔韧性的好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性会逐渐下降。通过训练会提高,一旦停止训练又会很快消失。3.柔韧素质训练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后再开。投掷垒球
小学体育教材中,把投掷垒球作为了教学重点。它体现了学生力量、协调、爆发力、灵敏和快速用力能力的综合素质项目。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它是参赛人数较多的项目。笔者在此就训练方法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注重身体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在投掷垒球训练开始阶段,必须重视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它为将来掌握投掷垒球技术和提高成绩打下了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用来发展速度、力量、灵巧、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条件得以全面发展,在这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应始终贯穿整个投掷垒球训练之中。
2、针对性身体训练
⑴力量训练:小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生理特征,要注重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宜采用轻重量,多次数,循序渐进,合理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量,主要采用拉胶带,抛投实心球,推轻杠铃等着重发展学生的快加速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⑵爆发力训练:就投掷垒球而言,爆发力主要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运动短时间产生巨大力量,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教学训练中,可采用杠铃做爆发力训练,如抓举杠铃、快速提拉杠铃、负杠铃快速蹲起等,一般可先采用身体的60—70%重量,而后逐渐增加。这些练习速度快且有爆发性,能使运动员想到动作速度,在投掷时加深记忆痕迹。另外还可采用提拉杠铃至胸立即推杠铃,卧推,半蹲跳,负杠铃侧对投掷方向蹬伸练习等发展爆发力。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如双腿跳跳箱(50—80cm)、单腿跳、立定跳远等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
⑶速度练习:速度是投掷垒球的主要素质之一。速度训练初始阶段。可主要采用行进跑20—30米,加速跑60—80米,(20—30米处最大速),听信声改变方向跑等来发展速度。后阶段结合投掷垒球技术还可采用持垒球助跑、投掷步、低重心的交叉步来发展速度。
二、注重技术训练
1、原地投掷垒球技术训练: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最后出手速度,因而在技术训练中要把原地投掷技术当重点来抓,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原地正面投掷垒球 教练可以结合录像、图片讲解示范,要求运动员回忆一开始力量 练习中拉胶带动作。要做到动作快,出手快,鞭打动作明显。⑵正面上一步投掷垒球
在运动员掌握原地投掷垒球动作之后,即可进行上一步投掷垒球技术教学训练,运动员可人拿一纸娄垒球,边走边投,体会上一步正面投掷垒球技术。⑶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在此阶段教练员必须抓好技术动作教学,要让运动员体会蹬地转体、挺胸挥臂的连贯性,强调动作要有速度,有爆发性,要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助跑投掷垒球技术
助跑投掷垒球是由持球、持球助跑和最后用力,身体平衡几部分组成。在教学训练中,要把助跑后阶段的投掷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他们对技术的自控能力。a、投掷步技术训练:重点在于熟练准确地完成引球和交叉步技术。要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助跑动作的加速上,提高完成投掷步动作的加速能力,从而增大投掷距离。投掷步技术教学方法:
⑴、原地向后引球:目的在于学会掌握熟悉引球正确动作。
⑵上步引球:要保证学会正确向后引球动作及体会与下肢协调配合。⑶跑动中向后引球:速度要先慢后快,动作要正确。
⑷完成交叉步:要使引球与交叉步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动作准确连贯。
投掷步训练注意项:技术动作教学要注意正确性,要反复练习,切忌急于求成,防止错误的动力定型。可结合音乐、录像(投标枪技术)、看技术挂图进行巩固。
b、最后用力: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限,教学时讲解不宜过多过繁,要易采取讲解结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基本技术。
⑴最后用力顺序:右腿蹬地,推动髋关节转向投掷方向,带动躯干—肩—大臂—小臂—手发力。此阶段,多采用投掷轻物练习,体会用力顺序。
⑵投掷前作好用力准备,向后引球,同时使学生有意识身体右转,使左肩正对投掷方向做交叉步时加快上肢运动速度,使下肢超越躯干,直到最后用力,要防止运动员有意识上体后倾的错误动作。
三、注重心理训练
投掷垒球训练要注意心理训练,要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成绩失常。有些运动员第一次试投,十分紧张,发挥失常,接而导致第2次、第3次成绩都不理想。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心理训练而导致的。比赛场上条件千变万化,场外刺激多,必然引起运动员的各种心理活动。往往运动员比赛时思想紧张而使技术动作改变。所以,为防止比赛干扰,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需在日常训练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其稳定性,高度意志力,良好心理状态和抗干扰应变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时要注重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三方面紧密结合,要牢牢地把握三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促使运动员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改进投掷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在比赛中发挥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张祖仁论田径跳高训练 篇2
高历史
张祖仁是我国优秀跳高少年选手,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较好成绩。他最好成绩是1.92米,他培养的跳高选手达到数百名,在福建省体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他认为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也有人称跳高是一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
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
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跳高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
撑杆跳,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1]。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竿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记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
跳高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开始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
俯卧式和滚式跳高时,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日尔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跃横排马匹的比赛,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游戏。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以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在这以后,随着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跳高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跳高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广,也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跳高姿势,最流行的是背越式。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并以背先着垫的跳高方法叫背越式跳高。1896年第1届奥运会和1928年第9届奥运会,分别将男子和女子跳高列入比赛。最年轻的奥运会跳高冠军是联邦德国的女运动员迈法特,她1972年16岁时夺得奥运会跳高冠军,成绩是1.92米。现在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男运动员是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他在1993年跳过2.45米,女运动员是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她在1987年跳过2.09米。男子世界纪录: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43米。女子世界纪录: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09米,德国的亨克尔保持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07米。
跳高是田赛项目之一。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
跳高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
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竿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记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跳高运动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曾广为流传。在古代日耳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越横排马匹的比赛,有人最多跳越过横排着的 6匹马。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比赛。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已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运动员不仅发展速度力量素质,同时还改进过竿技术动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前30年提高成绩主要靠改进起跳技术,后30年当采用跨越式姿势跳高的成绩达到1.93米以后,跳高的发展主要靠改进过竿技术。19世纪末,美国高等学校的跳高运动员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比较省力的姿势。美国东部各州的运动员用“波浪式”,在较长时间内它也被称为“东方式”。这种姿势的特点是运动员助跑时与横竿成很大角度,迅速起跳后向助跑开始的方向转体,躯干最大限度地向下倒,摆动腿在竿后压腿,由于躯干和摆动腿下压,臀部在这一瞬间升得高于横竿,而在竿上的身体部分好像处在最高的波峰上,因此人们把这种跳法叫做“波浪式”(有的国家称作“剪式”)。美国西部各州的大学生中流行的是另一种跳高技术。它的助跑是从起跳腿一侧与横竿成35~55°角,过竿时上体倒向起跳腿,在竿上呈水平姿势,好像滚过横竿,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滚式”或“霍莱恩”式(G.霍莱恩是美国第 1个采用这种姿势并创造世界纪录的人)。经过不断改进,1936年美国又发展了一种基本上是新的跳高姿势──“俯卧式”。从1941年以后的11年内,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一直为跳俯卧式的美国跳高选手所保持。他们把成绩提高到2.11米。1953年,美国跳“滚式”的运动员W.戴维斯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绩为2.12米。他虽然采用的是最完善的“滚式”,然而他身高2.04米,身体条件较优越。英国女子跳高运动员T.霍普金斯也采用滚式。而苏联女子跳高运动员多采用“剪式”或“俯卧式”。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男女跳高运动员普遍采用“俯卧式”。当时美国的J.托马斯和苏联的В.Н.布鲁梅尔之间争夺很厉害。托马斯首先征服和超过2.20米。布鲁梅尔18岁时就创造了世界纪录,以后连续几年提高成绩,到1963年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提高到2.28米。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R.福斯伯里又采用了一种新的跳高姿势,人们称之为背越式(不少国家称作福斯伯里式)。福斯伯里以2.24米的成绩获得了金牌。此后,这种姿势在世界各国很快流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6岁女跳高运动员U.迈法特用背越式跳过了1.92米,成为历届奥运会最年轻的女跳高冠军。从此,各国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的人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张祖仁对田径跳高理论和技术具有较高的造诣。跳高运动是少年选手比较喜欢的项目,如何合理训练跳高、选拔跳高人才,是教练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张祖仁的方法值得借鉴。福州二中
初中体育教案:跨越式跳高2 篇3
1、学生能积极、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单脚起跳、三步助跑起跳的动作技术。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空间平衡和弹跳能力。
4、体验成功,展示自我,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性。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
①、体委整队
②、检查人数
2、收心热身
游戏:人浪
方法:全班同学成正方形站立,两人拉一橡皮筋,按顺时针跑动,其他人以跳来躲避橡皮筋。
3、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体转运动
3)腰部运动
4)弓步压腿
5)膝关节活动
6)腕踝关节活动
二、尝试体会、探究感悟
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
重点: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1、原地前后摆腿练习
2、原地单脚纵跳
3、原地摆腿触手练习
4、上一步摆腿触手练习
5、原地跨起跳过练习
6、上一步跨越跳过练习
7、升橡皮筋,三步助跑跨越跳过练习。
三、拓展延伸
单腿跳接力
方法:男女成对角站立,当教师发令时,男生两组排头的同学,迅速用单腿跳过橡皮筋,每条边只需要跳进、跳出各1次,然后顺时针跑到起点,与第二位男同学接掌,先完成比赛的组为胜队。接着女生比赛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放松活动
2、教师小结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
1、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
2、找学生示范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语言提示、鼓励
教师领操
1、引导、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障碍物时,怎样越过更安全,更合理呢?
2、教师请学生展示
3、教师点评与启发
4、教师做完整示范
5、教师讲解起跳点与助跑起跳技术。
【初中生跳高怎么训练】推荐阅读:
初中生合唱训练10-11
初中生合唱训练刍议07-15
初中生怎么学好英语11-10
初中生作文训练的技巧05-21
自我评价怎么写初中生08-19
初中生家长意见怎么写09-12
初中生自我评价怎么写?09-12
初中作文训练10-09
浅谈初中生的音准训练09-13
初中生听力障碍及训练方法探究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