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会议就把握的关键环节

2024-08-22

基层党支部会议就把握的关键环节(精选2篇)

基层党支部会议就把握的关键环节 篇1

如何开好基层党支部会议

一般来说,所谓开好基层党支部会议,包括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过程,这里集中讲讲最需要关注的五个问题:

一、准备工作要深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要有所准备,召开基层党支部会议也是一样。平时讲“决策在会上,功夫在会下”,说得就是准备工作要充分。从一般意义上讲,会前准备基本的有两条,一条是确定议题,安民告示;一条是调查研究,拟制预案。其中,就确定议题来讲,由于基层的特点,尤其是支委外出学习、参加培训、探亲休假等原因,支委成员全部在位的时候相对少,容易造成因平时开会不及时而积压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党支部会议的议事范围,不要把不属于党的会议范畴的行政事务拿到党的会上来,防止因议题过多而影响议事质量。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好这两条准备还不够,还要做到“四个一样”。一是像谈心一样搞好沟通。议题确定后,特别是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党支部正、副书记在交换意见、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尽量与支委逐个交流思想,酝酿沟通,特别是要和与议题有关的分管领导搞好沟通,以避免因情况不掌握不明而影响会议的效果。二是像专家一样掌握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上级的决定、要求,以及其他党的决策的依据和准绳,党支部研究的内容有奖励的,也有实施处分的,包括重要工作的部署等,都涉及到政策规定,作为书记,会前要对与议题有关的政策规定,提前熟悉掌握,尤其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关键的词汇要表述清楚,比如打人问题的处理,就涉及到法律条文。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还要向专家进行相关咨询,做到成竹在胸,尽量减少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三是像工作一样主动请示。对自己拿不准或上级意图不明确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棘手问题,要善用“尚方宝剑”,借威开道。可通过当面请示、电话请示等方法,取得上级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以此来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四是像导演一样设计全程。书记事先要对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备好初步意见和方案,重大问题应准备两种以上方案,让大家在多种意见中比较择优;对如何主持会议、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如何统一思想、如何归纳融合各种意见以及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如何提要求等,都要有预测,做好思想准备,以便灵活处理。

二、敏感问题要有数

从议题和内容上来看,《政工条例》规定的党的支部委员会讨论和决定的事项有10项,一般情况下,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好统一思想,但有些问题比较敏感,涉及到权力、工作、个人得失,从基层的特点看,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署工作重大局,防止争人争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因此,基层党支部在研究工作时,容易发生争人争时的问题,往往在工作出现“撞车”时,每个成员都认为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担心人少干不完,时间紧干不好,甚至会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这个时候,作为书记,首先应当肯定这些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把工作干好。但一个单位的人员是既定的,上级规定的完成任务的时限也是既定的。作为党支部书记,处理这个问题,怎样把握大局,有什么标准?一个是抓中心,不能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安排起来没有位置,在克服抓中心工作被动应付,抓具体业务工作全力以赴那种本末倒置的倾向;另一个是要敏感,对上级高度关注、反复强调的事情不能马虎,更不能打折扣;再一个是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舍得投入,特别是像“六项工作”、“十抓十防”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要树立长期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的思想,舍得花功夫、下气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还有一个是解决自身建设和本单位问题的事情,不能迟疑。现在有的单位往往把这方面的事情当作软任务,一推再推,很不明智,常常是重视正面工作,而对解决本单位问题不舍得用时用力,结果部署的新工作没干完,自身建设上就出了问题。

二是讨论人事讲原则,学会“上推下卸”。人事问题历来比较敏感,是基层党支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出现矛盾、不好把握和解决的难题,个别时候会出现上级领导

暗示、机关插手干预以及地方领导、亲朋好友打招呼的现象,处理起来比较头痛。处理这类问题,作为基层党支部,特别是正副书记,要学会“上推下卸”。所谓“上推”,就是要说明上级的要求,对来自上面的授意,要用上级的规定、指示解释好,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说服好,必要时要有意往上推,说明是上面不让这样办。所谓“下卸”,就是把敏感问题交给群众,公开、公正、公平处理,过好群众关,对找老领导说情的,要说明群众关没过,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名额、条件,“当事人”在单位的表现、民主评议等情况,只要把情况讲清,他们一般会理解的。基层党支部成员整天与官兵“面对面”,不能因为照顾了个别“关系”,而伤了那些踏踏实实干工作的群众的“心”,照顾一个,打击一片。

三是评定先进重公平,防止人为保先进。在基层单位,研究受奖、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时,往往容易出现参加会议的人,就是敏感问题的对象,有些还是本单位的代言人,特别是正副书记有时既是决策者,又是研究对象,既关系到单位建设的大局,又和个人的“权、名、利”紧密相关,如果采取回避,有时可能人数又不够,所以常常出现当事人研究当事人的问题。那怎么办?办法有两条:一条是要论功行赏,不能根据感觉和感情看一个单位和个人,要站在全局上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单位,不能人为地保先进,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形不成正确导向;另一条是不要回避,要带头坚

持原则和标准,实事求是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用道理引导其他成员公正表决,最忌讳正副书记“粘糊”、模棱两可。

四是研究财物讲透明,防止遮遮掩掩。“财权”和“人权”一样,都是比较容易引起矛盾的“摩擦点”,也是容易产生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单位发生侵占官兵利益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按程序办事、财物问题上不透明造成的。公开透明了,事情就好办了,不能说:我是书记,单位的经费开支没有我的同意,谁都不能动用。作为书记,一定要做到善理财不贪财,会用权不争权,自觉防止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特别是要防止打着组织的旗号搞集体“闯红灯”的事。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上级领导关注,基层官兵关心,解决不好容易影响党支部的威信,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党支部班子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造成的,有的甚至造成不易解开的疙瘩。因而对这类问题,要通过谈心、通气等方法,充分进行酝酿,尽可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以消除产生内耗的思想根源。

三、特殊情况要谨慎

支委会上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有的书记能够冷静对待,因势利导,逐渐把分歧意见统一起来,形成正确的决议。相反,有的书记,往往心里打怵,感到很难办,有时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处理不同意见,是书记民主作风和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书记主持会议的一种必备能力。因此,党支部书记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必须善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集体智慧,切实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坚强的集体领导。但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施集中,形成正确的意见,不是多数人意见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简单举个手,表个决就了事的,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的集中,书记“拍板”一定要慎重。

一是当正副书记意见不统一时,不要搞“小动作”。在支委会上,正副书记意见一致,对实施正确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凡是在支委会上研究决定的议题,会前,都要与副书记交换意见和看法,求得统一。这样,在会上也容易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但有时候也出现正副书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呢?这里讲一个发生在外单位指导员身上的事:在研究确定连队司务长人选问题上,连长、指导员各提出了一个人选,搞得其他委员都不发表意见,会议一时出现“冷场”,虽然最后指导员推荐的人选勉强通过,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新司务长上任后,连长对后勤管理总是不满意,指导员和连长之间也无形中出现了隔阂。直到连队又换一个司务长,才把问题彻底解决好。因此,当正副书记意见不统一时,作为书记一般不要急于采取

措施作出决定,也不要强行集中,更不能搞小动作,甚至是斗心眼、耍手腕。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休会,正副书记到会下通气,下次再议。如果分歧较大,无法统一或时间不允许再议时,可以请求上级党委帮助协调解决矛盾。

二是当多数委员的意见与会前准备的方案不一致时,不要“硬处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愉快地放弃自己的意见;另一种是让大家服从自己意见。一般来说,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够科学,特别第二种是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作为书记,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会前的方案,没有被大家认识和接受的情况下,要注意把握好三点:首先,不要头脑发热,而要冷静地想一想其中的原因,看看究竟是自己的意见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还是其他成员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其次,也不要责怪大家,如果是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出了毛病,就要勇于自我否定,如果是其他同志看问题时发生了偏差,就要耐心说服引导;再次,不要匆忙作出决定,而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搞冷处理,可暂时休会在会下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后再上会研究,形成决议。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班长熄灯后在宿舍喝酒,被查铺的副连长发现。副连长将此事报告了连长、指导员。连长、指导员研究之后,初步意见是给予警告处分,并责令他在军人大会上作检查。开支委会时,其他支委都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名班长平时工作不错,仅仅是在宿舍里喝酒,又没有惹出什么事,批评教育就可以了。支部正副书记感到大家思想认识没有统一,然后宣布休会,组织大家学习了有关规定,使大家认识到这名班长在宿舍喝酒事小,但违反了规定,必须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三是当两种意见分歧较大时,不要当“裁判员”。支委会在研究决定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两种的意见,有时双方人数接近。这时,书记的一票投向哪一方,就意味着哪一方成为多数。遇到这种情况,书记不能像球场上的裁判员,判断哪一方对,哪一方错;或者把自己的一票轻易投向某一方。这样形式上虽然出现多数票与少数票,但实际上没有求得认识上的一致,甚至还可能出现把矛头集中到书记一人身上,影响班子团结的问题。怎么办?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把议题暂挂起来,下次现议。会后,要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给大家重新认识考虑问题的机会,待时机成熟进行复议。如果问题重大,时间紧急,也可以将两种意见原原本本地如实向上级党委报告,请求上级决定。这样做不是上交矛盾,也不是由上级包办代替,而是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必要措施,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

四是当各种意见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时,不要“没完没了”。集中前充分发扬民主,需要七嘴八舌,但不是议来议去、议个没完。出现这种现象,正副书记可采取三种办法:一个是要因势利导。对于有些问题,大家虽然都发表了意见,但认识还比较肤浅,或者众说纷纭,议不出个眉目来。此时,书记要善于“抛砖引玉”,及时抓住委员的正确的意见进行引导,或者启发大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把讨论引向深入;或者归纳大家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让大家从中比较,择优采用,最后形成决议。另一个是要抓住重点。在议事决策时,书记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注意引导大家少说题外话,不扯题外事,集中精力研究主要问题,力求讨论一个问题,就议深议透一个问题,就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再一个是要适时集中。当有些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意见趋向一致时,书记要适时拍板定案。

四、处理关系要灵活

正副书记处理好与委员的关系,是支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好会议的一个标志。不能开一次会,搞得气不顺,甚至发生争吵。每个委员在党支部中是平等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干部,经历、阅历浅、锤炼少,个性比较突出,有好说话的,有不好说话的。对这些情况,不能压服,也不能不当回事,不能谁个性强谁说了算,谁霸道、谁厉害谁说了算,甚至各行其是。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如果处理关系方法不灵活,容易造成议而不决,或者是决而不快的局面。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与“七种人”的关系。

一是工作上固执己见的。这种委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涉及到自己分管的工作时,就跳不出本位主义的小圈子,就在局部利益上打算盘,经常会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当个人意见被否决后,不能正确对待支部的决议,不仅在思想上想不通,而且在行动上有所抵触,或者固执己见,对决议的执行制造障碍,或者背后议论,发泄不满。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副连长负责连队后勤工作,凡是涉及到这方面的工作,他既不允许别人插手,又要争时、争人、甚至与正副书记发生争执。一次,党支部要研究上报先进个人,交流沟通时,副连长推荐了一名班长。会上,其他支委都不赞成副连长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议事决策中出现这种情况时,一个是要会前先下“毛毛雨”统思想,针对议题内容,与固执己见的委员讲清政策规定和上级要求,引导他们站在全局上看问题,另一个是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决议,当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时,就大的原则形成决议,再一个是会后要及时谈心化解误会,在肯定这些同志负责精神的同时,对个别固执己见的要经常交心谈心,增进感情交流,化解误会。

二是情绪容易激动的。这种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在参与议事决策中,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容易感情用事,常常以个人好恶定是非,导致发表的意见往往带有个人色彩。作为书记,遇到这种人,一个是要让其把话讲完,以稳定情绪;另一个是要大度包容,把自己置于“班长”、“党代表”的角度去想问题,处理问题,如果遇事不从大局

着想,驾驭不了自己的感情,就会影响班子团结,再一个是,既要对正确的意见进行肯定,也要对片面的认识进行引导甚至批评纠正,及时做好纠偏正向的工作。如果情结很激动,可择机休会,待时机成熟时再议。但有一条,就是无论如何处理,都要讲究方法,以保护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委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三是管不住自己嘴的。这种人往往会上高度一致,会后说三道四,跑风漏气,甚至当老好人,做手脚,对支部形成的决议评头论足,随意取舍,有一名指导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召开支委会研究推荐送学的人员,会后,参加会议的某排长回到班里,就给大家讲某某被推荐送学,某某虽然被提名了,但没有被选上。这个班的班长听完之后就去找指导员和连长谈心,说想去学习,如果连队不推荐他,他就辞去班长职务,结果使连队的工作很被动,连长和指导员反复与这个班长谈心,才使他打消了辞职的想法,班子中出现这种人,往往给执行决议带来影响,也不利于班子的团结。对此,书记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坚持每次会议结束时,进行“安民告示”提提醒,防止这类问题发生。

四是没有个人主见的。这种人一般不发表意见,也不最先发表意见,随大流,别人说东,他也说东,别人说西,他也说西,大多数人意见一致时,不管正确与否,他都表示赞成。班子中出现这种人,作为书记和副书记平时要在工作中

多引导,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

五是个人有点背景的。这类人一般都能够遵守规定,不把自己当成特殊人。下面要说的这些现象,在我们这里虽然不存在,但还是要讲一讲。这类人中也有个别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喜欢“摆谱”、“扯虎皮作大旗”,说话办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对研究的问题,合自己心意的就赞成,不合自己心意的就反对,常常是从个人的意愿出发来思考问题,对支部作出的决议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甚至有些时候搬出自己的“背景”来当“尚方宝剑”,使支部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一些重大问题难以形成决议。对这种支委,一方面,要与其多沟通、多交流,建立感情;另一方面,要运用制度解决与其出现的矛盾,不掺杂个人恩怨,不抱个人偏见,不能用“整一整”、“治一治”的态度来解决,否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新的障碍,再一方面,要善于依靠背景教育引导本人,加强个人修养。

六是好人主义严重的。这种人突出的特点是见风使舵,老好人思想严重。一些班子之所以议事质量不高,与这种人在班子里搞小动作是分不开的。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后进党支部的连长谈到,他们 一名支委在开会时,每次都是看谁的意见占上风就赞成谁,对决策正确与否不去考虑。还有一名支委,研究训练、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投连长的赞成票,研究政治教育方面工作,就投指导员的赞成票,尤其是在研

究一些重要问题上,往往都是正副书记唱“独角戏”,导致议事的质量不高,班子自身的建设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他还谈到,有一名排长支委,经常是这个面前一套,另一个人面前又是一套。一次党支部开会研究立功受奖人选,会后,这个排长就给一名连队没有上报立功的士官说,我在会上极力推荐你立功,但是连长、指导员不同意,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然后,他又给那名连队上报立功的士官说,会上,副连长不同意你立功,我帮你说了很多好话,最后才确定你立功。对于班子中的这种人,一方面,要利用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时机进行批评帮助,另一方面,要适时地将支委会的研究情况向群众通报,做好解释工作,让大家辨别正确与否,不给这种人四处讨好的机会。

七是担任士官支委的。《党支部条例》规定“士官党员较多的单位,应当有士官党员参加支部委员会。”比如,汽车连等单位,士官人数多,有的是支委。总体上来看,担任支委的士官,兵龄相对较长,普遍都在二期以上,在单位工作的时间有的比干部还长,在官兵中的威信高,在支委会上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符合单位实际情况,有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份量。但有的士官支委不熟悉党务工作、不善于发挥作用,考虑问题大局意识不强,往往站在骨干的立场、站在战士的立场来进行思考;会上发言时不敢说,尤其是在发言过程中,一旦其他支委提出反对意见,既不争辩,也不继续发

言,总感到自己不是“官”,是班子中的“小支委”,说话没有份量,说多了其他人感到你在逞能,还不如少说一些,落个好名声,对此,党支部在配强士官支委的同时,要加强传帮带,提高士官支委参与集体议事决策的能力素质。

五、集中决策要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委建设的核心问题,其本质是集中大家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归纳集中大家的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这是会议质量和成果的最终体现。在集中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书记有民主作风,对委员的发言,不要轻意打断,防止个别委员盲目随和;有不同意见时先争论、后表决,对委员的发言不要随意否定,让大家把话说完,尤其是那些所谓排长、士官“小委员”的意见更要听,如果遇有重大分歧意见,除紧急情况外,不要匆忙决议,必要时可以休会,留待下次会议继续讨论。二是要善于活跃气氛,在支委会研究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由于种种原因,意犹未尽、说半截话,甚至沉默、冷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支部书记作为会议的主持者,特别是当其他支委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或持反对意见时,要耐心听,不使眼色,不板面孔,不打断发言,平等议事,畅所欲言,善于用不严肃的话题解决严肃问题,使一班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解决重大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大家的话综合意

见。归纳意见时,尽量用委员的话去说,力求把大家的意见都归纳进去,即使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一致,也不要用自己的话去说,用别人合理的意见作框架。这样,会使委员作感到书记对他们的意见很重视,容易被接受,以便于统一大家的思想。四是会后的工作要跟上。特别是会上当少数人的意见被否决时,会后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引导他们把思想统一到支部的决策上来,自觉地服从和执行党支部的决议,积极负责地抓好分管工作落实。这样,既有利于党支部的集中统一,又利于充分发挥支委在落实党支部决议中的作用。

基层党支部会议就把握的关键环节 篇2

近年来,XX镇党委正确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不断建立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原则,必须把握几个关键环节:第一、必须用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的履行。健全和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是镇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关键环节。镇党委在作出每一项重大问题的决策之前,都严格按照制度操作,用制度规范,凭制度办事,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根据《党章》规定和区委工作要求,结合全镇实际,本届镇党委组建后,先后完善修订了一系列民主集中制制度,对集体领导的议事议题范围、工作程序要求、议事决定及决定的执行和反馈、违规处理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干部任免方面,镇党委相继出台了《XX镇民主推荐镇管干部工作制度》等文件,全面规范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为加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管理,还制订了《XX镇政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和避免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党委领导集体在基层党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必须注重党委议事决策前的调查研究。为了使党委的每项议事决策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镇党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力求让党委的各项议事决策符合镇情,体现民意。去年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镇党委组织专门班子,深入机关部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论证,多方召开干部和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由于情况清楚,准备充分,方案可行,政策公平,工作细致,机构改革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纠纷和矛盾。近年来在镇党委、纪委、人大、政府、区人大代表、镇党代表、基层党支部等各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镇党委同样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周密制定各项选举方案,圆满完成了各项选举任务,较好地实现了组织人事安排意图和民情民意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后,先后停建了类似政府办公大楼等多项形象工程,全力去办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有线电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厂及农田水利标准化设施等民心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为民办实事好事上,调查报告《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实践证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也是保证党委正确决策的前提。第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落实到位是关键。近年来,镇党委在议事决策各项重大问题时,自始至终都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规定和程序办事,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镇党委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严格经过支部民主推荐、党委集体确定差额考察人选、考察预告、组织考察、党委会集体酝酿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最后形成任命决定。在集体研究讨论全镇政治、经济、社会事业、财政预算、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之前,镇党委事先都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征得党委书记同意后方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每次召开党委会,镇党委都提前7天左右,将需要讨论的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参会领导,让大家讨论时准备充分。事实证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化,既要有原则和纪律,又要有方法和程序。如果不按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界限不清,办事程序混乱,党内生活必然不正常,也必然会影响内部的团结,削弱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实践中的监督管理。近年来,镇党委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把上级监督、人大监督、纪委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在干部任免、党员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等建设方面,始终做到议事讨论在前,决策公布在后,纪委参与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发挥行风廉政监督员网络作用,让全社会来监督。此外,每季度组织一次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活动,评议政府各部门工作情况,及时对党委决策的实施提出意见和批评;同时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注重听取基层一线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做到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谈心,坦诚相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上一篇: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有感下一篇:就业形式调研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