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事做起杨动占

2024-11-24

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事做起杨动占(精选2篇)

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事做起杨动占 篇1

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事做起

元村中学杨动占

小现象:

学习是填鸭和被填鸭的关系,教育上是老鼠和猫的关系及其派生的一系列现象,显示出当今我们农村教育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之严重性!

小问题:

师生关系不容乐观,尤其是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师生关系的观念转化,其过程艰难而漫长。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目标教学,就是有目标可不讲教学;“双基”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自然具备了;至于素质教育,那就是“放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离开了管、卡、压,教师就“名不符实”!于是,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涛声依旧”。就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在存在着急需改善和优化的复杂问题,其任务十分艰巨。莲山课件原文地址:

小策略:

一、教师要主动融洽师生关系

二、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

小故事:

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事做起

一、教师要主动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的态度行为

决定这种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主动地改变不良的师生关系。

二、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

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批评前先赞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要注重形成自身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教师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威信主要是由自身的主观因素形成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生活作风是形成教师威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如仪表、习惯、自我批评的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的威信是靠自身各方面的努力而形成的,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便赢得学生的信服,发挥教师威信的感召力。

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适当的满足,有利于加深师生情感

需要是个人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动力,追求需要的满足也是个人行为的根本目标,而且每个人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及时适当的满足,就会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比如:在学生过分的化妆打扮之中,有一种追求美的满足心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恰当地打扮自己,教给他们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原则等审美知识,有意识地做学生生活的老师。

五、教师要多与学生交往,增强彼此的喜欢程度交往次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交往次数越多,了解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增强彼此的熟悉性和密切性,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课任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成:

1.以教学过程为主,多与学生沟通。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和情感的产生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如德和才、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和观念等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深入熟悉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2.以课外活动为补充,多方面了解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其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同时,要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自己不断了解学生,达到师生双方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和谐、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的和谐、集体关系与个体关系的和谐。

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起 篇2

第一、学会理解与宽容。宽容是种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就是循循善绣,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心灵上的“闪光点”;宽容能拉近师生距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宽容给孩子以希望,让孩子在广阔天地自由翱翔。只有这样,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才能获得更好地发挥。 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苛,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和爱好, 同时,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不同,各自的生存性质又导致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摩擦与误解。不会理解、宽容他人,也同样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因此,师生之间通过身份互换,用理解与宽容的原则来对待对方,教师不要用一个模式和标准来要求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一致性,学生也要尽量理解教师的工作,不论是教师的宽容、包容,还是教师的批评、教育,出发点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不要因学生的错误而放弃学生,学生不因教师的严厉而回避教师,这样,和谐关系自然得以实现。

第二、学会尊重与信任 。教师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利,有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都应当受到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尊重学生。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少能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上退了下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种新背景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必须善于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理解学生。教师必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育;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会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这是师生关系中“学生至上”原则的体现。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这虽然是一种大面积的教育模式,但无疑也使教育打上了专制和强调的铬印。现在,我们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中,营造一种民主气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评价,参与各种问题的思考活动,把一批平时在学习中依靠别人“教”的学生改变过来,并让每一个学习个体自觉地对自身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在一个班级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需要善待每位学生,善待每件小事,我们常讲,学校教育无小事,也包含了这种教育思想。特别是那些学困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在班级这个群体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影子,能够自觉地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

第四、学会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素养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所以做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 ,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教师学会提高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由上可知,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教师的真情、感受到教师的真意、品味到教师的真知,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学习,丰富自己,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善于采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即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冥想,都能宽容并加以认真对待,与学生共享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构建和谐课堂并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让我们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起!

作者简介:

上一篇:《依法行使政府的权力》教学设计下一篇:学习考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