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2024-09-07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共10篇)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1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在教学实践中,有人说,作文教学是块橡皮泥,任意操作便成形;有人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副产品”,理应屈居其次;也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无舵之舟,难以驾驭,这三种观点正是作文教学陷入误区的理论概括,而从教多年的笔者却要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渠道。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以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以开展课内外活动来丰富写作的素质,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以加强讲评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开源,激发兴趣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喜欢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枯燥无味,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感可发。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架起生活——写作的桥梁。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作才会成为有米之炊,有源之水。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拨开那片浮云,生活原来还是五光十色,丰富多采。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请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我班学生朱洁(女生)在一次语文课时,突然呕吐不止,顿时秽物满地,一片狼籍。当学生侧身掩鼻、不知所措之时,老师一边安排朱的同桌扶她去洗漱,自己则操起撮箕、拖把进行清扫。老师的无言行动,使学生回过神来,纷纷起来帮助收拾。三分钟的“新闻插播”之后,教室重归平静,但同学们的内心却激起了涟漪,在事后的一次作文中,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记下了那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一幕,称那是《难忘的一节课》。这就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感悟。

学生胡闯因不慎摔交右臂骨折,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他有感而发,以《人生最珍贵的》为题写下了自己的切身体验;胡松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为村长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村长纪事》......这都是生活,是生活带来的切身感受。

“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校园生活,留下青春的足迹,感悟人生的况味”,我将这几句话写班报在《嫩芽》刊头上,以引导学生来观察和反映生活,并以典型引路,启发诱导,引来了生活这股活水,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苦恼,不再是无病呻吟的造作;而是急于和他人交流的书面表达,是不吐不快的心曲倾诉。同学们这才发现,作文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二、以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长期以来,由于语知教学的比重大大超过作文教学,因而作文训练流程的效果不佳,带来了停滞淤塞的结果。受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所限,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毕竟有一定局限。但古人尚且能“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高度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去了解外部的世界呢? 下面的例子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见一斑。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单元“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盼望与思念》和《山中女神和她的情人》为题,根据作品《君子于段》和《山鬼》说故事。如果说作文是要写(或融如)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的话,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谁又会有那种思念热恋中的情人的爱情经历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感受呢?且看学生如何写来——

张旭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心如火焚,公子却因在学校上课,脱身不得。公子听课走神,作业出错,被老师罚写一百遍。家长知晓,怒不可遏,将公子囚于家中闭门思过,再罚写二百遍。无奈中,公子急中生智,将床单、窗帘撕成布条,从楼上跳窗逃出,有情人终得相会„„

余存君同学构思的情节是:女神思念公子,公子违期失约。女神情思绵绵,忧愤离去,在山脚下却发现昏迷不醒,遍体鳞伤的公子„„却原来,公子在前次的约会中,得知女神为思高山雪莲不得为撼事,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爱情赴汤蹈火的公子三上昆仑,赴汤雪莲,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显然,张文是把自己的(或现实的)“生活”强加与于公子身上,荒诞不经;余文是受了金庸小说的影响,将“生活”移花接木,构思巧妙,读来感人。

可见,从阅读中间接感知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大量阅读,(当然是有选择的)课外书籍,首先是读好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本。对课外阅读,我做到定期检查,让学生交流心得。阅读所得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使得学生写作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情。

三、以课外活动,组织训练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靠孤立的环节,需要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而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语文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协作训练,如结合教材安排开展了写日记、读书笔记活动;结合课外阅读搜集整理名言警句(做卡片);结合文章修改进行错别字分类整理(写调查报告);开展“话震灾、学英雄、献爱心”演讲;校科技节办“我们爱科学”演讲比赛;均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课前一分钟新闻发布会”为例,由于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准备。开展这一活动后,大家开始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新闻。半学期后,我们把“新闻发布”改为“一分钟演讲”,取材更加广泛,诸如“学习心得交流”、“佳作欣赏”、“好书推荐”、“校园幽默小品”、“热点话题”等无所不包。每次演讲,听者练习记录,组长即时点评、打分,每周组织评比。这样,每次演讲活动,都要经过阅读——观察——思考——写作——演讲——记录——评论——积累诸多步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是找许多优秀作文给学生读,特别是到了高考前夕拼命印发许多优秀作文让学生读熟,说什么“熟读佳作一百篇,不会写来也会偷”,有的还美其名曰“热身念”,我们倒不是说让学生读优秀作品不好,而是认为不带“剥笋”的审美眼光去读是收效甚微的。一些作品学生也知道是佳作,但就是学不来,羡慕而已。

处理好指导和讲评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我认为,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对具体作文题的指导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手脚,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讲评的方式上,还应以学生评改为主,老师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每次作文,都有一个练习写作——修改点评——切磋交流——互相观摩的过程。这一循环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进行,每个环节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给学生的交流和借鉴创造条件,两年来,我指导学生编辑了班报《嫩芽》。在属于我们的报纸里,不仅在学生的交流观摩中发挥着作用,还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两年来的中心校教研室调研中,我所教班级均取得较好成绩。学生的习作也开始见诸报端(《小学生学习报》、《内乡作文吧》报均有发表)。

推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的改革还刚刚起步。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颗灵动的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必须在导写流程的设计、思维情境的营造、学生情感的激发、作文技巧的点拨等方面下功夫,使写作成为学生最快乐而神往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同仁并肩协力,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做出不懈的努力。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怎能退居二线

姓名:别冲

单位:乍曲乡乍曲小学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2

实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做大量与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丰富课外学习生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师以课本为中心,面向学生背对黑板,强化识记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要求,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好化学知识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学会书本知识,会做考试题就是成功地完成了这门功课的学习,必须在思想认识和灵魂深处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高尚的品质提高自身修养的意识。新时期,加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特别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激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做好正确引导和评价总结工作。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结合素质教育和化学教学的重点,配合化学教学改革,把化学教学与有创新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其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能力和主动性的综合表现,学生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激情。高效课堂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化学课堂上进行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兴趣支配下有所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特别拔尖的好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多数是居于中游的学生,也有少数是不愿学习的后进生。一个充满学习激情,每个学生都有自觉学习动机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也需要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共同追求联系起来,这方面的诉求在化学课堂上形成一股力量,促进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授。有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其他因素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三、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 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首先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学生愉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探求解决问题的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大的动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施高效率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知识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学习新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导入课件,注重化学知识点与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结合,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需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求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始, 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倡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在自主求知探索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在做好基本指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热烈探讨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调动互助学习的动力,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科学合理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和老师始终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化学课堂上要通过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大胆地说出来, 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得到成功的收获和快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 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思维,做到张弛有节。化学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融入相关科目的知识,教师以创新精神运用各种教学设计,充分营造和谐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化学教学效果,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控制在化学课堂之内,并且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组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化学课程的创新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化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化学实验教学密切联系,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最佳教学环境和有效途径,从而达到课本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兴趣;方法;效果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在新的环境下树立信心,使较好的同学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打好素质基础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

一、确立指导思想

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淡化竞技意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标明确规定对技术动作的细节不过分追求,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适宜社会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或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加以衡量和评价。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尺度,一改传统的技能传授充分发展“教育育人”的指导作用,实现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二、规范教学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領,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三、高效的教学方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2.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我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所谓限制性自主选项就是给学生限定几个项目(如限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去练习,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练习方法指导。在限定项目时尽量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3.采用“激励”教学方式。激励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同时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4.加强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秋季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四、注意学生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和爱为核心的基土政策,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的指南。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上,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篇4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5大特征:

(1)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

(2)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

(3)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针对素质构成特点,扬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最优发展。

(4)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逐步建立“班集——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

(5)非功利性。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二、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数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

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最少可以抓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预习;②如何听课;③如何作业;④如何复习;⑤如何课外学习等等。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4.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

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

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5.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课程改革历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培养人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这应视为一大改革。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灵魂,以发展技能为目的。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5

1、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内充分发展。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2、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入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国外他们以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在我国,表现为着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小学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世纪之交,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3、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地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缺乏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不力。三是在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上的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没有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现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有:只抓少数尖子而忽略多数学生,看重体质忽略素质,注重知识灌输忽略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较多的被动强制较少的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注重近期效益忽略长远效益。因此,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很有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

3.2 小学现行体育课程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某些内容还是以强调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大多数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这不能适应成年后的运动,使得不少学生在成年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减无增。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和直线式、间隔式或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3.3 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当其它课程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3.4 考核方法竞技化。小学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基本上仿用竞技方式,评价体育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跑步跑得越快、跳远跳得越远、投掷投得越远,就能得到高分,《国家体锻炼标准》的达标率越高,往往认为该校的体育工作抓得好。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4、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涉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

4.2 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4.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能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阳光下,到大自然、到操场上去生动活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 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经济保证,没有良好的体育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任何体育素质教育计划都难以落实。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论文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学校也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项目,近几年来, 我国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激励着更多的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随着普通教育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旨在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 同时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 提高学生免疫力, 还可以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强、勇敢、拼搏精神。通过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与基本道德素质。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7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人文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 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类的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自由教育观。文艺复兴时期, 大学成为人文思想的策源地, 直接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和人格自由。之后, 西方大学虽然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 但“通识教育”一直在大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近代以来, 西方大学更是不断追求教育的人文内核。1952年, 教育家纽曼提出“博雅教育”的思想;1978年, 哈佛大学设置了若干以西方文化遗产为中心的基本课程, 对学生进行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芝加哥大学倡导通过名著阅读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资源;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人文素质教育贯穿着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 为中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朱光潜等,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提倡“通识教育”。蔡元培在主持北京大学时提出并实践了“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校训,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精神成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和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 都曾创造了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从建国初期到现在, 中国大学的科技教育盛行, 人文学科衰微, 实用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教育大行其道, 要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任重而道远。

二、外国文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公选课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各专业设置人文素质公选课, 使缺失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选课中弥补, 是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文学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关乎人的情感, 是民族的表征, 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时代信息。外国文学有着异常丰富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是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记录了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 涉及民族特征、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历史发展与演变等各个方面, 内涵极其丰富, 无所不包。外国文学广阔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才思维模式的培养。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公民拥有世界的眼光、胸怀与气魄, 全球化形势下的人才, 更需要立足本国, 放眼全球的综合性思维, 对其他名族的历史、现状、风俗习惯、思维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外国文学的跨国家、跨文化、跨时代, 以及鲜明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不仅可以打开视野, 还可以让我们形象鲜明地了解和感受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民俗风情在内的异域文化, 纵横四海, 博览古今。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 对自身有更准确的定位, 也能更从容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目前我们的外国文学课程, 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除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之外, 在文科范围内, 主要是以大学语文课及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而在理工科, 外国文学几乎不见身影。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理工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给外国文学所留的空间有限, 而且外国文学研究对于外语和专业背景知识的特殊要求, 也造成了这一学科不易深入非专业教育领域的状况,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与我们囿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忽视文学对各类人才培养的功能、没有做这方面的开拓也不无关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 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首先, 由于国际形势的主要潮流,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由于就业压力增大, 薪酬高低不同, 促使在我国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多, 理工类学生在高素质人才中所占比例不断升高。在培养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科技人才时, 更应关注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形成。避免出现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其次, 可提高人的情感智慧, 包括人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情绪的掌控、承受挫折、人际关系等等, 由此提高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这些正是中国学生极度缺乏的。因此, 尝试在高职院校通过公选课形式使外国文学课程进入其他各专业学生的视野, 是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人文素质公选课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作为人文素质公选课进入非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视野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

(一)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公选课的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 在这有限的时间内, 教师不可能讲完全部的外国文学名著, 所以必须有所取舍。布鲁姆曾提出西方正典的概念, 倡导回归经典, 我们需要经典的原因在于生命短促, 要读的书却前所未有地多。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是否“直接战胜传统并使之屈从”是检验经典的最高标准。从耶和华文献作者和荷马到弗洛伊德、卡夫卡及贝克特, 经历了将近三千年的旅程。但丁、乔叟、蒙田、莎士比亚及托尔斯泰是这一旅程所必经的深广港口, 每一位作家都足够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反复阅读。公选课不指定教材教法, 有其灵活性和特殊性, 任课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下面提供一个参考, 这是经过多次教学实践, 逐渐形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见表) 。

作为人文素质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其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文学史脉络, 也可以忽略选择哪一部经典, 但其重点应以伦理教育、内在自我的成长教育、现代化人格培养为主。

从较为宽广的视野看, 伦理教育涉及引导个人正确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关系, 关乎个人的自我成长, 这一点正契合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说,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尽管其人物、情节是虚拟和想象的, 但作品中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和处境是真实的, 包含着深刻的存在的真理和丰富的伦理体验。作为异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中包含着从古至今众多伟大作家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伦理思考, 这些思考对于正处于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这一角度, 中国学生学习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 可以比较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从而意识到并弥补自己的缺失。具体来看, 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经典对人性的剖析“深”而“广”, 表现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性内部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尤其突出了其中对立、冲突和悲剧性的一面, 用更为细腻、尖锐的方式处理了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和中国传统文学中所表达的以温柔敦厚为基调的伦理情感相比较, 西方文学与对人性中“属于黑夜的那一半”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描写。如果我们把人性看作一道从最黑暗、最卑贱到最光明、最神圣的广阔光谱, 那么, 西方文学对人性的善恶斗争和相互转化有着惊心动魄的考察, 对于生与死、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秘密有着更为深幽的洞察。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 古罗马的《忏悔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 从17世纪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到18世纪的《浮士德》, 再到19世纪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都常常将主人公置于艰难的伦理选择中考验其人性、灵魂和内在自我的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经典的伦理魅力, 帮助他们获得一种更为多元的看待人生的态度, 能有效扩展、深化学生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体验的有限性和所持道德立场的相对性, 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理解他人的矛盾和挣扎、迷惘和困惑, 学会爱他人, 悲天悯人, 嫉恶如仇。

西方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是关于人的内在自我成长。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从外部世界的经历中,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 从对自我的反思和忏悔中汲取道德的经验和勇气, 对内在自我的价值和命运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 最后达到成熟的自我认识的阶段。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司汤达的《红与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通过体验自己的孤独并最终“与自己的死亡相遇”而获得了看待自我的更为清醒的眼光, 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文学教育对思想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学通过语言结构呈现生命自身, 并引导我们走向真理与道德的探索。优秀的外国文学经典蕴涵着理性传统、自由科学理念、民主法治精神、人道主义情怀, 对培养现代化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各种功能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移风易俗, 改造社会。理工科人才往往缺乏宏观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社会观, 更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从整个社会来说, 人文精神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还很脆弱, 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曾多次发生毒奶粉事件, 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德国发生的类似的食品案件:2006年, 德国警方在慕尼黑一家肉品批发公司的冷藏库内搜出了120吨过期腐肉。其结果是涉嫌贩卖腐肉的食品公司老板、74岁的乔治卡尔布鲁纳在家中上吊自杀。主流的《图片报》认为, 布鲁纳是因为不能忍受连日来的舆论压力而自杀的, 而《明镜周刊》的评论则更为直接:腐肉奸商与其说是自杀, 还不如说是被食品监督环境判处了死刑, 在当今社会, 失信就意味着身败名裂。“千夫所指, 无疾而死”, 德国的社会可以不用道德法庭更不用正式法庭就判处了奸商的“死刑”, 使他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赎罪以谢国人, 而我国三鹿公司的有关罪犯会不会同样迫于舆论压力而上吊自杀呢?我们的社会舆论有没有这样强大的人文精神呢?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更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对各专业学生普及人文精神, 从而逐步形成广大的社会思潮, 影响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 教学方法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在教学方法上, 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避免理论性过强带来的枯燥感。

“建构性教学”主张在教学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的公选课教学, 应以前面论述的教学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将学生感性的跨学科知识纳入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视听资源可以说是生活在“图读时代”的当代大学生的最爱, 大量获取便捷的作为外国作家作品和文化背景直接延伸的视听影像产品, 比如改编的同名电影、科教纪录片和历史文化片, 为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在内容设计中注意本学科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特点, 立足当代文化环境, 对外国文学名著文本进行跨文化双向阐发、异质文化比较, 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 不仅符合本学科交叉学科的基本特性, 也显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并非偏离教学目的放任自流, 而是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 使课程内容设计有目的性又有建构性。

从教学认识论的角度看问题,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充满人文性、社会性和生活化。传统的教学忽视课程教学中人的生活体验, 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不够重视。因此, 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学习环境进行建构设计, 使公选课教学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手段在内的更广泛的自主学习和相互支持的场所,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实现学习目标, 突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因素。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公选课教学, 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创建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基础的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也是实施课程内容设计的保障。对于师生角色地位来说, 是一个教师去权威化与学生赋权的双向建构。教师放弃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力, 从给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建构对外国文学作品意义的探究、领悟与吸收, 最终面向现实生活世界, 并对学生参与教学和创造性学习提出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必须赋权给自己, 积极发展自我能力, 承担主动学习的责任。一般来说, 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严重, 重视书本知识的“记诵之学”,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大都习惯于不动脑筋被动“听”学。听教师讲授, 上课记笔记, 考试背笔记, 考试结束的同时背下的知识也就忘得一干二净。根据之前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逐渐被学生熟悉, 他们都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认真执着地去建构自己的观点和领悟。

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模式活动的积极性上, 我们还可做更多的努力, 比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 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又称“形成性评价”。人文素质公选课考核, 必须彻底放弃期末纸质考试一锤定音的形式, 甚至期末论文的考核形式也应放弃。学生课程学习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阅读笔记、外国文学作品改编、课堂剧演出、学生自评和反思自己学习状况的内容等。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档案袋记录的内容给予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认识主体的培养, 忽略实践主体的塑造, 而建构主义教学是基于实践的学习, 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近发展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 指个体发展具有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通过训练, 潜在的发展水平可以成为个体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 通过小组协作、亲自实践, 提升自我创造能力。实践教学可设计各类活动, 如写作、编剧、演剧、摄影、录像、演讲、制作多媒体作品、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上讲台自主教学、课程实践汇报、分享学习体会等。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促使学生去阅读原著, 获得美的享受, 理的启迪。实践教学设计因其跨领域的特点, 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人性、审美和智力技术的成分, 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以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出现在各专业学生视野中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以其跨国家、跨文化、跨时代的特点, 以及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内涵, 在伦理教育、内在自我成长教育、现代化人格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教学方法可尝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外国文学名著选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承勇.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H319

目前,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高中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行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高职生在教学思想传统、教材内容匮乏、教学设施单一的影响下,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生的发展需要。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如下:

(一)教学思想传统

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脱离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的现象较为普遍,并且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依据经验进行知识传授,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关注特色教学的时间有限,进而导致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仍坚持用传统思想教学。例如,英语老师在讲解单词、语法的时候,经常忽略知识点的实用价值,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学以致用[1]。

(二)教材内容匮乏

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采用《新视野教程》系列教材,此系列教材更多的是介绍西方的节日文化以及饮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高职英语教材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吻合度较低。此外,教材内容匮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设施单一

虽然目前多媒体设备被社会各行业广泛应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进而不能引进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仍用传统教学设施辅助英语教学。在教学设施单一的影响下,会使教学资源越来越匮乏,进而降低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职业素质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能够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增强高职生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

由于高职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低,进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差异性显著,因此高职英语老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会比较棘手。此外,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较活跃,进而学生在英语学习时,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学习心理。所以高职英语老师在以职业素质为导向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尊重被教育者的学习差异性,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高职英语老师要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高职英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2]。

(二)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了英语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存在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英语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经常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分组学习不仅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能够使同学间互相借鉴学习经验。又如,高职英语老师经常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进而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实施多元化的测评机制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经常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测评机制。高職英语老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定期进行考核,随着高职生英语能力的加强,测评难度也要随之加大。例如,高职英语老师模拟就业笔试和面试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测评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高职英语老师要系统设置考核流程,合理设置考核题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考核关卡,进而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实施多元的测评机制,能够使学生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并且提高中职英语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3]。

三、结论: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参与英语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对高职生以后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英语老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渗透。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职英语事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思羽. 试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7.

[2]杨思羽. 试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7.

[3]杨咏梅. 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66-68.

作者简介: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9

参考文献

[1] 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 中国期刊网

[3] 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信天学院学报 2005,3.[4] Rosa EM,Kramer,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 2003,80.素质教育外延很广,内涵丰富,它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

支点,以培养多规格、多门类、多层次的人才为目的,通过科

学的途径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使其得到主动而和谐

发展的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素质教育为主的战场在学校、在课堂。没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素质难

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成了无泉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把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放在课堂,放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同课程孕育着不同的素质,每一门,每一节课都是提高小学

生素质的“催产剂”。一堂好课,就是一次素质教育的“良性

积累”,许多好课连接起来就能形成恒定持久的“素质链”。

无疑这个“链条”会驱动学生向好素质方向发展,把好课比作

沃土,学生便是树苗。有高质量的课,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

因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突

破口。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美术是学生的天性,对学生来

说,既是娱乐,又能表达意愿,绘画有形有色,直观形象,内

容可随心所欲,自由变化,特别能感染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

美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 缺少的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小学生对单纯的绘

画不感兴趣,知识面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班级水平参差

不齐。针对这一情况要培养学生美术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

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每一名学生抓

起,大提“水涨船高”,不提“水落石出”。在美术知识上为

他们补缺补漏,帮助他们提高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在课堂下一

方面结合新课,边学边补,另一方面,利用较完整时间补基

础,以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教师在课内外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爱心和成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

普遍对美术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愿学、爱学,乐

学,一改美术绘画的沉闷气氛。

2.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教

师只注重教,教师进课堂,出示范画,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

堂讲。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相对课堂的气氛不高,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绘画千篇一律,这种“先教后学”的模

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样的学习效果较差。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

让孩子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绘画技能,教师要将枯燥的术语转换

成小学生喜欢的语言,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

实践。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

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美术欣赏课,法国

画家莫奈,他的巨幅画《睡莲》把河中依水而生的“野花”画

得让人流连忘返。可以体会到美术学的情感。从中国理念绘画

中那刚柔之美,动静之美,虚实之美,隐显之美等等在这些对

应而统一。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绘画和创新,让学

生从欣赏中感受美,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

一步发展,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教师要树立全方位意识,充分

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内容知识面。

“学然后知不足”,掌握学习主动权,然后教师再实施“先学

后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有的放矢,重点讲解。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

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

在美术绘画中感悟出艺术的魅力。

3.由“照猫画虎、机械重复”转到“注重创新到发散思

维”。传统观念认为美术绘画,只有让学生照画,才能使所学

知识得到巩固,实际上这种“照猫画虎”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

间,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重

视信息反馈,采用精心选择的典型范画和电化教育。在生活中

体验,在自然中寻找,如花中之王的牡丹,千姿百态。注重培

养孩子应用美术绘画中最基本的知识。来勾画出最美的画,表 达出他们自己的心声,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艺术刻化美。

4.由“教书”转为“教人”。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

学习的现象,是导致教学质量不变的根源,要提高美术教学质

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擅长美术绘画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为

“教人”,教师不仅管教,还要管学,力争管会。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师由原来的“指导者”变为“支持者”,不仅要学生

学会,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

怎样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做

什么,知道做什么。“教书又育人”。在美术绘画课堂中展示

艺术的认识,教育作用都是从审美这个环节出发而加以渗透和

扩散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

构,要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课堂教

学结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有利于以学生

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

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在教师的启发上独立完成绘画。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确立课堂结构要

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学习论安排教学。因此,在美术绘画中,教师以点带面,扩散

思维为桥梁,有意识、有目的,提高学生对美术绘画认识和感

兴趣。

1.通过“先学后教”要求学生认真掌握教材内容,攻破每一个知识点。

2.就知识点学生展开设疑讨论,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思

考、释疑、对比、迁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遵循学

生认识规律,揭示知识逻辑关系,绘画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由浅到深,螺旋上升。在灵活的美术绘画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结构的设计必须根据教材的特

点和学习的实际,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知识传授结构、时间安

排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平面与色彩结构等等结构的集合,只有这些关系有机衔接,和谐有序,才能产生优化课

堂教学结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要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只有双向同时出击,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绘画的能力。使素质

教育得到实施,理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 中国期刊网

以素质教育为本 改革作文教学 篇10

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比翼齐飞

平凉九中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保丰村,现有教职工61人,是目前柳湖乡生源规模最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巩固了普九成果,并全力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办学质量,办出了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但多年来,面对的生源基础不如城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辍学率高,升学率提高缓慢、艰难的现象。既不能较好的完成国家“普九”教育任务,又不易满足学校服务村社百姓的升学深造愿望。一代代的九中人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漫长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着,2007年以来全体教职工不断转变思想,勇于创新,终于学习借鉴,“因校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短短数年时间内,学校面貌大有改观,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巧借“质量双推”东风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0年春季开始,学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未雨绸缪,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示范引领,共同提高”的课改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多种培训活动动员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一年来,组织教职工先后赴天水、华亭、庄浪、泾川等地,外出培训学习十余次,培训教师共计三百多人次;在校内,先以课改骨干教师为龙头,给全校教师介绍学习课改的心得体会,并率先垂范,积极探索适合九中校情、班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尝试之后,再进行同学科组与跨学科之间的反复交流和学习。这样经过反复的尝试、交流、改进,九中“导学导练,自主互助”课改 1 模式终于形成雏形。接下来先后承担区教育局课改示范活动数十次,上课教师又虚心向前来观摩学习的教师反复请教,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经过一年多来的精心打造,九中“导学导练,自主互助”课改模式已日臻完善。在整个课改过程中校领导通过要求老师统一备写高质量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等措施初步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问题。付出总会有回报,两年的艰辛努力,九中的课改终于结出了硕果,在2010年九年级毕业会考中,我校共升入一、二中重点高中七十人,其中二中前十名六人,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45.5%。在2011年九年级毕业会考中,我校共升入一、二中重点高中六十二人,其中一中前一百名五人,二中前十名六人,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47%。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只要老师放得开,学生就能学得好,信任与鼓励是最好的导师。只有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才能更好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我们的探索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形势对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借鉴各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改进完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分层教学 分类推进 共同提高

在兄弟学校普遍实施课改并取得成效的新形势下,满足于现有的一点点成绩,将麻痹我们的神经,使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并最终导致落后。因此,我校在巩固现有的课改成果的同时,又积极探索、拓展未来发展新思路。由于我校生源基础差距过大等种种原因,给新课 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使课堂不能真正做到高效低耗。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和优化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走出一条让百姓满意、学校受益,适合平凉九中健康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探索,学校决定在“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实施“ 分层教学 分类推进 共同提高”的新策略,力求以建设特色学校来拓宽学校未来发展道路。

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城乡两地的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无形中给乡镇中学控辍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人与人本身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同,因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教师不仅要接受,而且要尊重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这是以人为本,促进人个性发展的前提。鉴于此,学校制定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要求学校要把自身的发展同其所处的不同地区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特色求发展。因材施教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分层管理、分层教学,变不可能的同步发展为可能的异步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我校的特色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把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到实处。

通过一学期的酝酿与筹备,经过学校各个年级组之间的多次研讨和骨干教师的模拟演练,学校最终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分层管理。实施分层教学,分类管理。

一、AB班的产生

由于我校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学习起来困难,而这几科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学生将来的升学及学校的排名,因此,我校的分层教学只限于这几科。依据上学期统考中数学、英语、物理成绩及学生平时学习这几科和个体差异情况,将任课教师相同的两个班学生分别按百分之五十分为AB两层,然后按AA、BB的搭配重新组合班级,形成A班,B班。学校在教师安排上尽量做到一个学科组同时任A、B班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A、B班同兼。这样教师的工作机会均等,利于个别学科教师自身发展和同学科组教师的共同发展。“一套”教师同时上A、B班的课,B班学生同时也不会有失落感和距离感。

二、走班制

原则上要求学生在上数学、物理、英语课时实行分层教学,其余课程回原来的行政班上课。但是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课间频繁换教室,忙于搬东西出现的混乱,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在课表的设计上尽量把语、数、外、物理课安排在早上,其余课程安排在下午教学。(语文每班除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相差不大,不管坐在A班还是B班关系不大,因此也安排在早上)这样学生每天只需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换一次教室,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每天下午给每班安排一节自习课,一节辅导课,这两节课在原班学习,不分层。

三、相对稳定 动态调整 互帮互建

实行走班制,并没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原来的同班同学每天还可以有相当时间坐在一起。第一次分层,主要依据分层时数学、英语测试成绩分为AB两层,每一次大型考试后再依据学生数学、英语、物理成绩作适当的调整,重新确定AB班学生。这样A班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感,从而促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B班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动力感,坚信只要努力学习,也有希望进入A班

在日常学习上要搞好AB班间的“手拉手”互帮共建活动的管理,结好一帮一学习互助对子,利用每天下午的自习课,辅导课,营造一个AB层学生相互交流的场所,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分而不离、层而不断,合作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学生在AB间可“积极”流动。这样就更容易让A班的学生有紧迫感,B班的学生有动力感,从而在班与班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四、课堂教学

A班学生基础实、程度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于A班学生,就坚持“求深度、拓宽度、重运用、重创新”。要让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熟练应用基础知识,然后向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最终养成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探究原理的习惯。教学方法上力求精讲,检查,勤点拨。针对B班的学生的学知基础,兴趣爱好,知识难点要放低,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重点要放在让他们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理解基础知识,然后应用。力求反复练,练反复,记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应用上要慢讲,多检查,多示范。从学生感兴趣的兴奋点切入,通过提 高其学习的兴趣,感受教师的关爱,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同学的友情。

五、作业布置

书本作业基本一致:A 班部分作业在课堂完成,所以书本作业可以适当减少。适当增加教辅作业。B班主要作业以书本为主,教辅作业可适当减少。

六、培优补弱个别辅导

由于B班是把两个班相对较差的学生集中起来,因此,课堂上需要帮助的人多了,问题也多了,一时半会解决不完,为了使B班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必须坚持开展培优补弱工作,继续利用每天下午的辅导课时间,对一些学习习惯差、接受知识慢的学生需要任课教师叫到跟前个别辅导,逐人过关;同时对A班中个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就会让学困生不掉队,尖子生更优秀。

建设快乐校园 践行素质教育

健康的教育,是和谐、快乐的教育。高效课堂的打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让绝大多数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本学期以来,学校又转变办学思路,大力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构建“快乐校园”为载体,大力推行“快乐校园”建设,探索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工作的愉快,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加强校园坏境建设、开展育人课外活动、构建快乐课堂等举措,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民主科学精神,主动发展 意识,快乐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而这一切又使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出现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为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与动力。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1)近年来,校领导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当成一件常规工作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找来园林专家精心设计学校每个角落的绿化、美化布局,并亲自到苗圃、泾河滩去挑选树种、奇石,修建面积达500平方米的花园一座。每学年派专人负责,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增植各种花草树木,几年下来,学校的绿化、美化建设初具规模,校园每个角落都变成温馨的育人阵地。置身校园,绿树环绕、百花争艳,让广大师生神清气爽。

(2)在做好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更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每年都要开展 “书画香校园”主题活动,并请来崆峒“画家村”著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将书画家们的作品、学生的优秀习作装裱装框悬挂在楼道走廊;并精心设计了各种励志教育标语张贴于学校各醒目处;每天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滚动播出各种名人名言,通过种种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

(3)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平凉九中校园精神,领导班子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件长远的、根本的、重要的大事来抓,平时从细处着手,狠抓“三风”建设,7 并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形式体现出来,让师生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4)创建好校园广播,保证校园内天天能听到歌声、好的文章朗诵、英语口语交际;办好室内外黑板报、宣传栏、自我展示牌等为师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二、充分利用师生在校时空,通过活动育人

学校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开办音、体、美专业生辅导班,组建兴趣小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充分发挥特长教师、特长学生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各得其所,展开活动,或挥毫泼墨、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巧手制作、或球场竞技、或棋盘争盟……让学生在乐意融融的活动中养成各种素质,培养各类特长。在本学期,我校相继成立的体育队、足球队、篮球队以及今后即将成立的合唱队、乒乓球队、绘画班、书法班以及各学科兴趣小组和广播培训班、都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而设置的。各兴趣小组将吸引数百名学生参加愉快课外兴趣活动,这项举措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休闲质量。

(2)重视课间活动。在这点上,我校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因地制宜动手、动脑,学会创造,自己设计课间活动项目,自己制作活动器材。在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中,我校同学自己用鸡毛、包装带、铜板制作毽子,舞得开心,踢得精彩,那优美的旋律,翻新的花样简直 8 就是一种舞蹈。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制作一批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与热情,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土”设施,建设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课间活动“快乐园”。在课间,校园里都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追逐玩耍的身影。他们或打篮球、或打乒乓球、或打羽毛球或围成一团跳绳、或踢毽子或在花园里欣赏树木增长知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合作下,玩得开心,玩得实在,欢乐的叫喊声不断在快乐园中响起。

(3)学校权力下放,充分发挥各年级组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各种竞赛活动。每年除积极参加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大型比赛活动外。各年级组还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年级组内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诗朗诵比赛、习作比赛等各种比赛活动。以上各竞赛活动都尽量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尽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人数,让师生人人想活动,人人有活动,人人乐活动。

三、构建“快乐课堂”,营造乐教乐学新境界

(1)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快乐教学。老师们通过“表演导入”、“故事导入”、“图展导入”、“乐曲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形式,抓住学生好奇、求知、喜闻趣事的心理特点,扣其心弦,让他们自然步入情趣横溢、色彩斑驳的教学殿堂后,再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小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参加升旗仪式,以及参与形 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德育教学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满园春蕾,开放的课堂、快乐的活动陶冶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2)严格按照《教学规范》的要求布置作业和组织考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3)广泛深入地实施“读书计划”,努力做到图书进教室,学校给各个班配备了书柜和相应的图书,并号召学生自己添置图书,让每个班都成立起班级图书角。要求学生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学校并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周”等活动,将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真正让广大师生养成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4)积极开展“三个好”活动,即开展学唱一首好歌、看一本好书、背一篇好文章的活动。

上一篇:有赞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一篇:朔黄铁路公司合同工招聘录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