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024-06-25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精选12篇)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篇1

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这是教育改革的趋向。但是, 完全实施素质教育还不能很快地完成, 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更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对于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应尽力向素质教育方面发展, 从每一学科、每一堂课、每一环节逐渐地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下面, 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为主”的原则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 设置各种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愿学、乐学。

2.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 学生是“学”的主体。由于应试教育的趋向, 使得学生一味地只知道要把知识学会, 并没有想到用更多的方法去学, 才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

3. 坚持以训练为主线。

语文教学中, “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 听的能力;“文”包括理解文字的能力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语文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听”是要学生能听清楚教师的每一句话, 能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说”要逐步引导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话有条理和顺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此, 教师可在日常中做一些练习, 如说一件事的发展顺序, 一个事物的观察顺序、一处风景点的游览顺序等, 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多读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课文,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是对“听说读”三个方面总的检验, 一篇课文只“听说读”还是不够的, 关键是看能不能把课文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写出来, 能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二、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 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语文活动课强调的是“活”, 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 避免教学方法上的单调呆板。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给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有较强的生活色彩, 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开设语文活动课对于优化学生的心理有很大作用,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使学生增添勇气、增强信心。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三、明确小学语文考试目的, 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教学是双方面的活动,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追求的理想境界。科学的成绩考察方法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成绩考查已异化为以分数为中心, 以考查为手段, 对学生进行“管、卡、压”的武器, 分数成了衡量学生、教师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一标准误导了教师、学生、家长, 扰乱了教育思想, 严重污染了教育环境。当前, 我们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 明确考试目的, 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是转变的前提。在考试观念上, 我们必须坚持着眼于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把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自觉统一到素质教育这个目标上来。

由此以来, 语文教学越来越离不开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它更能体现教育者的教学艺术性。所以, 只有实施素质教育, 才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根本保证。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篇2

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的教学详践用语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深化小学语方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言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草药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物核心目标,致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能力.

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书写一手好字,还在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合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在小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二、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必然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主渠道作用.

1 、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是手捧教案,(当然,这绝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像节目主持人那样,主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 40 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按“感知 ----- 理解 --- 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48-01

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有不少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普通话都讲不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影响了信息的摄取。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这种恶习甚至带入了考试试卷。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句子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要在实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从哪里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面,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在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时,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学生很难扔掉配角的角色地位,老师一直占着主角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有期待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不如让学生自已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人说:21世纪所需要的是开拓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导、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维。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比如,学习九年级第五册小说单元,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杨二嫂这个人仅仅是可憎吗?她假如生活在当今社会,她会怎样?旅行中菲利浦夫妇遇到富翁于勒,情节将如何发展呢?李京京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有吗?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其中有对社会的思索,有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探讨,有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辩证性。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如《岳阳楼记》、《紫藤萝瀑布》、《三峡》、《春》等文章所呈现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钟灵神秀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投身于保护大自然。《散步》、《七色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美情、美意,为祖国而献身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并能引导他们体会到美是社会的主旋律,美必将会战胜丑,体会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材是挖掘美的矿藏,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关键是在于语文老师是否善于挖掘,善于赏析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这个“活动”应有两方面:一是在课堂上,二是在课外。在课堂上开展语文活动,则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语文活动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记得在上文言文《公输》的时候,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让他们自己排练了一个课本剧。当时,上台表演的几个同学,都是他们自愿的,而且演得最好的是笔者平时很少注意的一个学生,他很投入,而且悟性很好。下面的同学被他们的表演弄得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静心关注,很有感染力。通过几次这样的活动,笔者发现,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自己和别人都发现了他的价值,从而更加树立他的自信心。相比较而言,课外活动比课内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参与面更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当然,课外活动比课内活动需要的精力也更大。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4

一、更新教育思想, 改进教育理念, 明确教育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理念的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正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教学责任, 更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实现有机结合, 通过语文教学教导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传授学生知识的理念, 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要有利于教学操作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体系及语文学科特点, 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 语文教师要全局把握课文, 有效地将文章要表现的内容和所要传输给学生的知识体现出来,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明白每次课堂教学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及其培养的习惯等,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才能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由, 自制力比较低, 而且天性活泼好动, 对事物充满了新奇, 课堂中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其注意力, 一定要避免因为课堂教学枯燥而致使小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语文教师要积累和运用授课技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 注重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让学生乐于学习, 并且在学习中享受乐趣。这样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 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自觉、自动学习的行为倾向。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在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课堂环境,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通过做笔记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并且锻炼思维能力,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以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鼓励学生敢于而且善于大胆提问,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 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质疑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锻炼程度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指导课内学法, 拓展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要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课前预习、阅读指导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通过指导使其逐渐会运用这些方法, 实现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去听、去说、去写、去想, 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提倡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并重的教育理念, 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也要重视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通过丰富的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比赛、讲演比赛、辩论比赛、创办墙报板报等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可以亲身示范, 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外活动和有效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技能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学生和社会的长远需要和发展为方向, 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 重点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 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政策, 以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教育要求和教育课题。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篇5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篇6

一、认真做好预习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把语文课讲好、讲透,就一定要有学生扎实的预习工作做铺垫,那么,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工作呢?我把它定位为四步读书法:第一步读读、画画,即一篇课文,在教师未教之前,学生要快速地默读一遍课文,并用笔画画出生字,新词及不懂得的句子;第二步读读、写写,第二次读课文时要仔细,认真,借助字典、词典或配套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全解》《奇迹课堂》等)或联系上下文,解决第一步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并把字义、词义写在书上,以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第三步,读读,做做,第三次读课文时,自己尝试给课文分段,写段意,做课后的思考练习题(答案不要求统一,仍然可借助各种资料,解决书中疑难问题);第四步读读、批批,第四次读课文时,要求边读边写一些批注,可三言两语也可长篇大论,内容不限,可写自己的小感受、小发现、小观点,并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果学生做好以上预习工作,教师上课就会既轻松又突出重点,并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感情朗读以及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做到课堂上,教师上课讲得少而精,学生学得活而灵,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二、扎实抓好基础训练

研究表明,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巩固我们所教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利用早读课听写前一天所学的生字新词,是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好方法,听写完后,由同桌互相批改,及时订正,一单元学完后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第二次听写(批改方法同上)效果较好,下午第三节一般情况下进行背诵或默写课文,我的语文教学要求是这样的,课文短小,语句优美的,每篇必背,篇幅较长的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背诵二一四自然段,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会默写。(在要求背诵、默写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优等生要求高些,学困生要求相应低些,检查工作由四人一组的小组长或同桌来完成,教师只起督导作用)

三、加强课外实践,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课文教学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积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学以致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为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着重抓住下面的几项工作:

1.每周一篇周记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班规定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内容不限,题材不限,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都可以,写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均可,教师要做到及时批改,对于优秀的文章及时表扬并当作范文宣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每周一节读书读报活动课

我班把每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定为读书读报活动课,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指导开展课外阅读,通过读书、读报,学生不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而且明白了知识的价值是无穷的,使他们逐步产生对书的依赖性,对知识的渴求,增加了知识量,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有些学生不仅读书、读报,还摘抄了许多好词好句,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每月办一份手抄报,一次朗诵比赛,一次才艺表演

我班学生每月办一份手抄报,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才艺表演,这些活动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学生的特长,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设置的。(办手抄报,朗诵,才艺表演,可以一人进行,也可以多人合作。)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不可忽视的红花台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充分发挥了红花台的作用,在平时的作业中连续五次获得优可获得一枚小红花,一篇作文或周记九十分以上或者有进步的学生得一枚小红花,平时的测验、办手抄报、朗诵比赛、才艺表演获奖的学生,除了发奖品外,还以小红花作为奖励,一个月后统计,前五名发奖品,下个月重新开始。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更好地巩固语文教学效果。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尝试工作中,由于我认真做好了学生的预习工作,抓好语文基本功训练,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我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一直较为理想,特别是上学期我带的语文成绩均为93分,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学习和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并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关于教学教改的书籍,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撰写成论文,我的论文《作文教学一、二》在21世纪全国教育教改论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并选入论文集。

参考文献:

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2009(04).

职高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之好学、学好, 才能主动地掌握知识, 积极地分析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 塑造良好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有完善的人格形象, 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 言行一致, 才能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完美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其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新意迭出, 旁征博引, 妙趣横生, 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那种“上下级”式的强迫学习, 养成了学生的服从性格, 精力集中的时间短, 掌握效果差创造力不能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在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 课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营造出良好的气氛, 使学生在亲切的交谈中、美好的乐曲中、激烈的辩论中、紧张的竞赛中掌握知识, 这样学生感觉才轻松, 掌握才牢固, 理解才透彻。

二、以“育人”为本位

语文课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科学的价值观, 以人民为本位的爱憎情感, 健康的审美趣味以及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聪明才智等等。可见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是铸造和培养民族灵魂、生命精神, 语文学科应以育人为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作用。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职高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 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 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这一切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 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 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 能够丰富人的常识, 扩展人的眼界, 拨动人的心弦。因此语文课给予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十分丰富的, 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三、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不再鼓励少数受教育者单纯为升学而竞争, 也不在无视受教育者发展上的片面性, 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课中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适应性, 讲授中要顾及全体学生的接受性, 练习中要针对全体学生的可做性, 使每个学生都不落伍, 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l、因材施教, 分类管理。从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看人为三种类型, 即;主动学习型、被动强迫型和冲动型。对于第一类学生应适当提高学习要求, 使其“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吃”, 以不断完善其自身素质。对被动学习者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参与精神, 及时增加鼓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第三类学生, 他们的头脑灵活反应快, 但情绪不稳定无学习的恒心, 必须采取积极方法如座谈、参观、竞赛等, 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长期、持久性格。

2、培优补差促中间。

教学中都是往往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厌恶差者, 忽视中间力量, 对强者更加呵护, 对弱者等闲视之。这样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能力差别日趋明显、最后对差者弃之不管,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在抓优生的同时重视对差生的督促工作, 可举行“小小老师帮助‘’活动, 选基础好, 能力强的学生担当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课, 这就需要当老师的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同学成了自己的老师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可谓一举两得。也可采取分层教学法, 把课上提问、作业按难度分为高、中、低三档次, 由学生选择解答, 这样便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 做到教学无疏漏。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所培养的人才, 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应具有较高的能力, 这才能适应如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因而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学生各方面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教育规律为前提、深入研究教材、学习心理学知识,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各种素质。教学中可采用鉴赏课, 先由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然后由学生在古朴典雅或慷慨激昂的乐曲声中欣赏文章, 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 人人参与, 人人发言,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课上学生带感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文章, 揣摸中心议题, 体验作者心境,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特征, 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还可采取室外课, 切实体验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观察动植物特征, 诱发写作激情。此外开设演讲课、名人竞选课、体育比赛解说课等多形式、多角度地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能力。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大幅度增强学生的能力并非易事, 需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探讨, 不断更新教法, 完善课堂结构, 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莫道蓬莱风浪急, 重天自有扶摇力”, 我相信在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指日可待。

摘要:目前, 大多职业学校都存在“专业教育硬, 人文素质软”的问题。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完善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8

一、利用情感有效开展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 教师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体验, 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压抑感, 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教学需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因此更需要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限制, 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所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利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 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样教师的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用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就可以给学生传递出乐观的、轻松的学习态度, 就可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学习。但是如果教师用浮躁、愤怒等消极的态度给学生讲课的话, 那么学生就会有消极的情感体验, 会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情绪紧张, 压力加大。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 学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体验, 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运用, 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情感沟通, 我们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 使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设置恰当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模式下, 教师已经不是简单地讲解知识, 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 选择更适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我认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安排,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放松心态, 轻松地参与学习, 并能在与同学、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作为引导者, 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当然, 这并不是让我们放手任学生随意活动, 而是在活动过程中, 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如发现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我们就要及时引导其参与学习;如发现学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 就要及时走上前与学生沟通交流, 引导其突破难点;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同一问题有疑惑时, 就要把这一问题拿出来, 在全班学生面前统一讲解。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再好的教学如果学生不感兴趣, 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更不用谈素质教育了。因此, 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初中生都有好奇、好玩的心态, 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难事。我们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内容, 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感兴趣的人和事,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以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为载体开展教学,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还可以减低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的,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 思维才会显得最活跃。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 互相交流, 从而增强师生感情的交融,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 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形成良好的、民主的、自由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 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 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 达到在快乐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

四、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我们应该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不断开发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 并要能够与相关学生开展综合教学。这样开展综合教学可以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例如, 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 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 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果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愁与深沉的, 此时放低缓的音乐辅助学习, 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 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 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课堂充满生机。总之, 把各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 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 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 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从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篇9

一、设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变以往的被动的“要你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要寓教于乐, 乐中求知。因为寻求趣味和快乐是学生的天性, 教师寓情趣于教学之中, 辅以新颖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做到乐中求知。

最后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个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兴趣意志的培养与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样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方面, 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种情况是提出的问题不够深刻;第三种情况是提出的问题很适合, 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和讨论意义。以上三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灵活地掌握和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就十分重要。

改革教学方法不仅要重视对成功的教学方法、经验的推广和运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推陈出新, 而且要大胆创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 既要发挥教师作用, 使学生学会, 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会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要把好的教法组合在一起, 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艺术, 优化教学过程。

四、应用电教辅助设备

及时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 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 能使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 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的幸福感时发现, 乐观体验经常发生在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 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 而不是取得成果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发展到某种程度后, 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 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音像教材,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有多方面的技能, 为此素质教育提出要求:教师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外, 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在学习之余还要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这样学生才有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学习中, 发展才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同学之间团结, 不拉帮结派;用宽容心对待同学, 不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动干戈;如果在学校受欺负或者有帮会的人找自己的麻烦, 要告诉老师和父母, 及时加以处理, 而不能把委屈或伤害默默地埋在心底。现代社会留守儿童增多了, 学生心理日趋复杂, 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的职责是无私的、崇高的, 更是神圣的, 教师任重而道远。今后, 我们必须尽自己的职责, 做好教育工作。

总之, 教师要设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语文课是基础课, 在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的追求, 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在完善中不断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真正达到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各国母语教育教学理念的日新月异, 思潮迭起, 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 而更新教育观念更是推进教改的前提。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广大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 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孝大.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 2000 (01) .

[2]刘元政.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几个环节[J].文学教育 (上) , 2010 (07) .

[3]顾芳玲.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05) .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遵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降低难度着重能力培养为前提”,包括智能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差,学习成绩有优劣之分,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毁掉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犯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接受能力的快慢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待优差学生都能平等。

二、实行思维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有的人一针见血、见地深刻,能清楚地让人明白,而有的人没有应变能力,词不达意,让人误解。教师平时在训练中,要加强自己的“三维”培养,用自己的“三维”来启发、调动、挖掘学生的“三维”,因为只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开发智力的核心。

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和语言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速度与教师的思维跳跃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加强思想认识能力的培养,去改变学生在写作或讲话中思想狭窄、认识问题不够深入等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在思想方面下功夫,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触摸生活,汲取生活之阳光,透析生活之真谛,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反复折腾那几句陈旧的材料、主观意识片面、论述天真、缺乏真情实感等缺点。写文章与讲话就像画家作画一样,要有独特的闪光点,使思想发光,决非乱涂乱抹、随意发挥,要好好地在生活中沉淀,要有所发现与创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这些问题,他就会引导学生去品读生活,“于细微处见真情”,学生的作文或讲话就能做到有花有果。

三、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素质

以往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能力,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下降。这些问题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新观念,要把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听、想、记、说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创造说话机会,教给学生说话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注重课堂上精练,给学生自己思考和练习的机会,指导学生多读,深入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将所得写下来,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写兴趣,逐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渠道能够深入细致地改革,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几年来,语文教学越来越脱离实际,老师只注重平日的字、词、句教学,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问题,所教出的学生都是一些与社会需要相脱离的学生,不能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个人的一技之长。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大胆解放思想,从源头抓好学生的智能培养,真正使所教的学生有能力、有特长,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之需要,毕业后就业一专多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培养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它不仅包括汉字的音形义的学习,还包括怎样利用语言文字来开展相应的与语文有关的实践活动,诸如写作、演讲、朗诵等活动内容。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又与生活(人格魅力的塑造、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息息相关,再加上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期。鉴于这些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一)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定要凸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练的练习,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是作者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有的委婉细腻,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澎湃汹涌……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常常会受到感悟、教诲和启迪,有的学生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或因之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本身的观察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无疑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语文学习中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大都是一些传统经典或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文章,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且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和借助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另外一些文章能反映作品背景,让学生通过作品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伟大决定的始末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加清醒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语文学科学习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而语文学习就是一个重要且不能忽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例如,有的作品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写作手法独特,生活气息较浓。学习它,不仅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的道理,还告诉学生要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了一些大臣、官员包括皇帝在内,为了不受那件衣服所具有的“特质”的约束,想证明自己不愚蠢、是称职的而谎言万千的丑态,作品中运用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揭露了皇帝和大臣官员的虚伪的丑恶嘴脸,并对其进行了极大的讽刺和鞭挞。作品结尾由一个天真的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有效地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胆、诚实的重要和可贵。因此,语文作品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看来,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并渗透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高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先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变革,大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措施,突出学生的发展和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学目标应多元化,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发挥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探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潜在规律,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发现并挖掘学生天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要找准语文学科中的教与学的最佳契机点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因此,要想真正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就得找准教与学的最佳契机点,即素质教育的实施规律。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语文学科内容涉及领域广、范围大。因此,学生想学好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所讲内容设定好教学步骤,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小练笔等教学环节,尤其是一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脑、动口还要动手。这些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些环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引导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进行设疑,可以鼓励学生由此及彼,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可以结合实例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钥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好语文的基本保障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试想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呢?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快乐,令人轻松的学习场所。优秀的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总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教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为自己更好的教学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向。

总之,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在语文教学中搞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婷.大力推行审美研究  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郭凤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15).

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小议 篇12

一、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革, 教师的教是教学工作的源头, 如果不对源头进行治理, 教育改革就不可能顺畅地进行, 改革也只能沦为一句口号。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的更新, 也才能利用全新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专业基础要牢固、扎实, 既要学识渊博, 还要勇于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与, 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 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其他教师一起分享, 共同探索语文教学的秘诀, 掌握更好的、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让素质教育能够更加有效、更加广泛地推行。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正人先正己”,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 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使学生受到感染, 引发学生的“向善”心理。教师要不断学习, 让自己的道德和觉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以自己高尚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 使他们也关注自己的道德、品行建设, 修身养性。教师要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这样学生才乐于接近你, 才想要和你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师生间的距离感少了, 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尊重教师, 二者平等交往,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迅速建立起来。师生关系好了, 课堂上的教学气氛也会愉快, 学生的思维便能更加活跃, 对学习更有热情, 教师推行素质教育也就更简单。

四、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并行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渗透审美的观念, 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去鉴赏美,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知识与美感并存的文章, 要想让这些文章都能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的作用, 教师自身首先要加强美学的修养, 积累审美教育的经验, 在教学中结合文章的特色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美学理论, 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生德育的好坏是与他们的终身发展休戚相关的。德育不好, 学生就可能是教学的“危险品”, 日后或许会对社会、家庭产生很大的危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那些高尚的品德、优雅的言行提倡学生学习、模仿, 那些粗鄙的品质、粗野的言行要让学生坚决杜绝, 以文章中正面的内容教育学生, 让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少年。

五、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 虽然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仍将传授课本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他们缩小了语文的空间, 使语文局限在一域, 没有突破和拓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 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 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 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 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因此, 教师要勇于实践, 突破教材的束缚, 以“大语文”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不仅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知识, 还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亲身实践中, 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 他们对于爱的需求, 对于友情的需求也会让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在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独立自主、表现自我等需求, 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所必需的民主合作、科技环保等意识都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实现。

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围绕教师的思想而展开教学的方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的根本, 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思想, 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使语文课堂焕发神采, 成为学生的一片乐土。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 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是封闭式的, 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重复作业、测试训练。教师在讲课时包办一切, 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活学活用, 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所以, 教师要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 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互动。

上一篇:引导好小学生自主学习下一篇:汇编语言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