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2024-10-03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精选12篇)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1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 是要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素质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就必须充分挖掘课堂潜力,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从各个环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 必须培养出一代能够迎接并参与到新世纪高科技挑战中去的新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发挥作用, 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渗透“五爱”“四有”教育, 不断创新教法, 力争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为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预习, 接触知识, 初步探究

新课标明确阐释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 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教材要求必须使用单元教学法,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以文体和表达方式为主的, 教学时要紧扣单元教学要求, 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区分各类课文的特点, 找准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材从总体上分成了“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语法知识”四大板块, 每一板块都遵循“由知识到技能、由重点到一般、由主要到次要、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尤其是在阅读单元的编排上, 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出了“自学辅导教学法”, 就是通过思想动员、预习, 教会阅读方法, 加强预习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启发使学生会自学。这种提法和现行教材的编排要求非常吻合。洋思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高效”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三、学生质疑, 教师引导, 梳理知识

在教学中, 学生可先谈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然后教师罗列, 一一核对, 使学生进一步搞清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再鼓励学生闯入“最近发现区”, 向老师大胆质疑, 提出设想, 师生相互讨论, 共同找出答案。对较难的问题, 教师要适度引导, 直至把问题搞清楚。最后教师结合所罗列的知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想, 将知识系统化, 再度升华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编排意图, 以及学习本单元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的启迪。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锤炼。

四、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技能的形成简单地说, 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因此,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形成,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形成了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 仅凭死记硬背或依靠单个模式训练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常常缺乏生命力, 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现行语文教材除了在第一板块———阅读教学中注重于循序渐进、扎实有序地将学生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外, 还注重从课外涉猎更新更广的知识 (如根据课本后面提供的网址了解有关知识、信息等) , 有效地转化成学生应有的能力。在第二、三板块的写作、实践活动中, 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技能的形成和再现, 写作应紧密结合前面的阅读教学。写作不仅是对阅读的总结, 更是知识升华和技能表现的平台, 使学生写起来不仅有写的, 还可以有叙有议, 就连最低水平的学生也不至于跑题。教材编写的高绝之处不仅在写作中表现, 在写作后面安排的“说”更能达到完美的再现 (如开辩论会、演讲会等) 。这一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群体意识和集思广益的素质, 还能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语文课不再是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课, 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工具课, 甚至使某些学生认识到学不好语文就是新时代的语言哑巴———有嘴说话不动听, 不吸引人;有手写不出好文章, 无人读。

五、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提高素质

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今天的中学生, 明天要走向社会, 走向更加绚丽的生活。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回报社会, 这就要看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当今社会上一些腐朽、不健康的东西随时可见, 尤其是受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潜规则的影响、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行业之间不正常的竞争、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袭, 对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 除了完成知识教学外, 还要适时渗透一些国情、省情、地方情的教育, 掌握有关的人生知识和社会知识。比如, 列举近年来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成就、当地人民较高的生活水平、交通信息等行业快速发展, 使学生既看到祖国蒸蒸日上、迅速崛起的面貌, 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进的决心和信心, 又看到发展中的困难、挫折和阻力, 通过教育增进学生思维判断的能力和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 养成与祖国前途、命运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良好个性。

总之, 推进素质教育不再是教什么、学什么, 或单一的传授知识, 应当拓展范围, 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 选择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法让学生既爱学又会学, 真正实现“教是达到用不着再教”的目的, 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教的“法”, 点石成金, 终身受益。能够利用语文去驾驭现代飞速发展的高科技, 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终身学习、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新人。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2

素质教育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可以人文精神为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在语文课上就是要让学生们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渗透

一、受法于课堂

学校教学最根本的组织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教学,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按照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征以及大概章程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职责等方面来说,在课堂上受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第一,要“读懂”。从语言文字下手是语文在课堂上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充分带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以及明确知道文章作者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如们所学鲁迅先生的《社戏》描写了作者幼时看社戏的一段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留恋的心情。同时,这篇文章还从各种景物的描写中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对“六一公公”的描写,也充分体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但同时他的意识深处仍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第二,要读会。学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主要对象,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本中的意思,然后自然的表达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组织学生上读书课,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境下,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读到比较开心的语境时,学生用较为轻快的语调读出,读到比较悲伤的语境时,用较为低沉的声音读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品味到文章深处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要会读。语文课堂教会学生自始至终,“始”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读懂以及读会,就是引领学生让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上得到充分的了解。“终”就是教导学生了解课本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达,以及从思想内容转变到语言文字中去,走向一个“会读”的境界,让作者的观点、段落的分布、词语的运用充分被学生所学习到,然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中心意思。能够“读懂文章”“读会文章”和“会读文章”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一个最根本的体现,从教学的原因来看,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通常还停留在“读懂”和“读会”这两个层次中。

二、受益在课外

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还是要归结于课堂,课本上所学到的文章也只是简单的给我们举例,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它的工具性、教育性、应用性都十分强。我们要做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积极组织语文活动课,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语文活动课,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对语文书籍感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在语文的知识中成长和学习。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很多语文活动,在活动中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能创造新知识,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

三、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可以人文精神为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快成长。在语文学科中,文化知识是我们一直要传授的内容,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去弘扬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除了这个,人格塑造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生活的最好境界以及我们心中最愉悦的经历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深切落实到美育实施中去,让我们发觉美且能够更好地去欣赏美以及发明美。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直会存在“消耗时间长和学习效率低”的缺点,很多学生苦读多年,本身的水准离标准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对语文,有的人已经心生胆怯且厌恶学语文,有些老师不情愿但是又迫不得已地发表自己心中的.想法:“学堂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最好的地方。”让人们对语文教学这么灰心的主要原因,其实还不少,当然两个最大的缺点,一是老师们忽视了学生对书本精髓的理解,只会自己拿起书本长篇大论,且还有单调的教学方式和狭隘的教学内容。二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观念以及错误的一个教育目标,因为语文教学受到影视教育的长期熏陶,教师形成了一个不完善的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学生的好坏常常都用成绩来决定,使得学生的发展比较片面,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不能得到释放。总地来说,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并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四、结束语

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应该多推广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这样能够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及不断地实践,教师应该多投身于素质教育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愿.关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渗透的探究[J].读写算,,(21):39.

[2]张淑娥,王术杰.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01):284.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课堂 篇3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面对我们的教学现状: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重复作业、测试 训练。已经让人很是茫然。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单向流动”。所谓视学生为客体,是指教师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只在方法的层面考虑问题,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李岚清在《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3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纪念白求恩》是一种品德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4改进教学手段 优化创新教育合着教改的节拍,除了投影器、录音机这些教学仪器外,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4

一、转变观念是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动性”。

进取、创新是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但不少高中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容易形成教学程式化,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没有丝毫新鲜感。要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一方面要摸清学生底子, 设计一条让其发展的全新思路, 另一方面要改变封闭、机械的教学局面。

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长期以来, 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工具, 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心态, 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差异的存在, 忽视学生个性已经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 最终导致个性的泯灭和灵性的丧失。

一个人的个性, 不仅影响人的思想素质, 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制约的作用。语文课进行个性教育是得天独厚的。首先是语文课体现的民族特点;其次, 富有个性的语文课文, 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再次, 语文教师的个性色彩, 更直观而生动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掘教材的个性是语文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教师个性是语文课的磁场和内驱力;发挥学生个性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这一特征,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 要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如课堂辩论、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等。其次, 充分尊重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再次, 做个“节目主持人”。叶圣陶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至高目标。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思维“卡壳”时, 教师予以及时点拨, 当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给以准确的概括和恰当的评价, 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靠拢,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途径

1. 在“趣”上动脑筋, 使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 唤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精辟的阐述, 让人终生难忘;贴切的比喻, 引得学生开怀大笑并茅塞顿开;幽默的批评, 使学生既放下包袱又羞惭不已;声情并茂的讲解, 常常激起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2. 在“导”上下工夫, 使学生会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

3. 在“活”上出花样, 使学生学好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5

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以为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评价要回归真实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教师在评价用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行为的褒贬会对学生再次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及时评析学生行为中的成败,为更多学生的再次实践提供经验或教训。我们的评价里应该充满真正实在的内容。

对于学生正确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肯定、有鼓励。比如“周全”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比如,有一天上课,交流<爷爷的毡靴>最后一句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的体会时,何佳恒同学有大段的发言:永世长存的不只是爷爷的毡靴,更是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资源的珍惜等。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示意他坐下。

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当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批评,有引导,有指导。一个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双手扶一扶有引导作用。比如,吴家枫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条理时引导说如果换成“有计划有安排”就更好了。在听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对所有的学生说,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评语:

1、“你读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

2、“瞧,他的朗读不但有感情,还带着表情呢!”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中的赞扬,前者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朗读,至于何处出色,毫无涉及。听到这样的评语,读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读得好,但何处好,不知道。听的学生也只知道别人读得好,但是,自己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还是不知道。后者在肯定了学生的同时,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学习提高。

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当然,要想及时、正确、有深度的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锤炼。

二、评价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还记得牟莉老师在和我讨论<我喜欢>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说过一句话:一堂语文课要能够轻轻而又自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课。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三 评价应充满智慧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生:”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生再读课文,但读得不好)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这是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引导。支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情趣性的评价,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性,多了想象和意境。再看一个案例:

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们骚动起来。

师(灵机一动):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生大笑)师:看谁的朗读不但让我们陶醉,也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 全班沉浸其中,另一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的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

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 师:可以,请拿上来。

(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 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生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个案例中,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

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

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

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

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扫兴而归!这样的评价语对学生的打击可想而知!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或许,中国也因此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学者、考古学家、科学家„„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

四、评价要讲究策略

去年我和姚传英老师一起到成都观摩了全国四城市课堂教学活动,那条标语我至今记忆犹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我想,评价应该是教学艺术之一吧,或者说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吧。

1、落实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的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不能让评价主体走进狭窄的胡同,而应将评价主体的外延和内涵作相应的审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如一个学生读完《自己去吧》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得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将伴孩子终生,这也是体现我们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吧。

上学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尹彬老师的课堂结尾就有一个这样的环节:孩子们这节课上到这儿,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请站起来,一群人得意洋洋地站了起来;认为自己学得比较好的请站起来,又一群人笑着站了起来;对自己的学习很不满意的同学请站起来。几个孩子自信地站了起来。此时全班的孩子都站了起来。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充满深情地说:孩子们,每一堂课结束时你都能够想想你学得怎么样,那么你就可以不断地进步,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了。这样的环节充分运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把它这种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了出来,当然也将学生的自我评价落到了实处。

我接手这个年级的语文课是在四年级,虽然我们现在所用的北师版教材很快就会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了,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很不错的教材,对此我很有些不舍。它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一个内容那就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它以教材的内容形式要求学生每一个单元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自我评价,而且渐渐地养成习惯。我们知道,只有当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要求的时候,这些要求才是有效的有用的。否则外力永远只是外力,永远飘在空中。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的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更应该切实地尊重学生的差异,要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给他们热切地激励,我们可以为他设置失败时的台阶,可“骨头里挑鸡蛋”

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新课程改革【3】“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可以理解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而应该引导学生从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评价的角度应该具有多元性。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建构,要关心其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只有多元化,才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开发他们的潜能。不要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学生,有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课中的表现尚佳。可能平时表现不好,但也有智慧火花闪现的刹那。班里有一个叫李相庭的同学,平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每周来接时他都还在补作业。很让家长头疼,也让老师不轻松。可是有一次我班选择主持升旗仪式的人选时,他的表现却把我镇住了,动作之规范,语言之干净有力简直让我和班里的同学们刮目相看。于是我常常让他上课起来回答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经常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渐渐地他开始变化了,犯错误时看到老师也知道脸红了。“三八”节活动那天请孩子们讲述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关心的滴事例,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我们的这位同学讲得泣不成声。不过一个孩子的转化可不是一简单的事情。就在这个活动之后,他的妈妈来接他,不幸的是他又有一作业没有完成,而且只有那么一点点。他很委屈,因为他的确是忘记了,而他的妈妈竟生气地打了他。说起来真的奇怪。过去周周补作业,他的父母都没有这样生气,这次只是因为忘记了竟打了他而且就在教室里。我马上尽力将母子俩劝开,面对他们将这孩子近期的表现进行了认真的评价,并将活动中孩子的话语说给妈妈听。母子俩抱头痛哭,让在场的很多人都为之动容。不瞒大家说,这孩子至此后的这几周都没有再被留下补过作业了。有时候当老师的总有这样的,外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却会一个人在那儿高兴半天的。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象草丛中散落的珍珠。一旦教师发现了他,拂去了他身上所蒙的尘,你会发现,原来每一颗“珍珠”都是如此光彩夺目。

语文学科,提倡学生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也就是个性化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课堂评价就应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最大的麦穗》,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他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朗读结束后,孙老师这样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孙老师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深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同样是朗读第六自然段,孙老师因两位同学的不同个性和不同感悟而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展示了孙老师灵活掌握评价尺度的巧妙艺术,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孩举手,教师指名请他读一遍,原本这个学生课前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可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教师也请大家评一评。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该生被评得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在此案例中,面对学生对该生批斗式的否定评价,教师能否顾及被评价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可他比上一次少错了一个字呀!这说明他在进步。”“谁比他读得更好”可用“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他有进步”取而代之,效果又会如何呢?试想,该生定会在教师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不就不会再只盯着他成绩平平、寡言少语等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发现他的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互评,对评价者是一种利用语文时空进行施爱的语文教育,于被评价者是语文课堂中一种无声的爱的滋润,它关爱着每个评价主体,每个学习主体,让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上学期,尹彬老师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开课不久问学生“从右边的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曾祥勇那个乖巧的女儿很快被请到回答道“叶子黄了,葫芦一个一个落下来了。”此时老师立刻亲切地说:你观察很仔细,回答得很好,声音也很清楚。大家要向她学习。那孩子得意而自信地笑着坐下了,孩子们也都坚定地点点头,很是认真。我想这位老师把语文课堂评价与组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真实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鼓励了学生,还为孩子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可谓一举几得。不久,她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叶子、藤、花、小葫芦”,接着问“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说“是按从开始到落尾写的”听课的老师都笑了,上课的老师没有一笑了之,而是适时地指导“这叫植物的生长顺序,以后你写植物时也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这也就是作文的顺序。”巧妙的几句话既评价了学生的发言,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说话与作文的指导,这样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适时点拨,真可谓匠心独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它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也能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吴家枫老师在上<乌塔>一课时,开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板书了很多书中的词语,学生自己轻松地读正确并理解了词义。但对“逻辑”一词在理解上有困难。这时吴老师说,这个词老师现在不讲,等会儿我们一起联系课文来理解好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能够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这一堂课上,在教学到下一个环节时,吴老师出示问题“乌塔独自游殴洲好不好”孩子们大都说好,吴老师说,都说好,那可不一定,我们呆会儿认真读完课文再来讨论。后来经过认真学习学生热烈地讨论,学生的观点的确有了变化。这种评价时机的把握应该是老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表现吧。

4、有效利用评价资源

曾姗老师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提问“水有哪些变化”时,一个孩子说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老师及时表扬他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即就有一孩子说“我也要多读课外书”,还有一孩子说“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的一个评价很快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很多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豪感入继续学习的动力。

去年的片区教研活动,我校的陆杨老师上了一堂迷人的<五花山>,这一课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课堂精彩纷呈。美女老师,可爱的学生,巧妙的应对都让我们听者充分感觉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迷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激发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精彩。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的教师毕竟年青,忙着完成教案上的环节,而学生的这些火花转瞬即逝。后来我们在评课时说到如果巧妙利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而且肯定还会让我们的这一堂课锦上添花。

5、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 还可以有很多,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的抱一抱,由衷的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

陆杨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英子前后变化时,请一男生自评,那孩子很快认识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愿意再试一次,而且很明显比前面读得好多了,老师此时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然后孩子喜悦地坐下,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张洁老师在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引导学生体会“平易近人“这个词,她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想象叶老会亲切地对肖复兴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像老师这样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地说,孩子们很快按要求做了,想像也很到位“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成为像我一样的大作家的?”教师含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以评价的形式取得了成功,将一个平易近人的叶老活生生地展示在听课者的面前。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推荐如下评价语供大家参考: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巧妙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

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

72、你太厉害了!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

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

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

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

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语文教师个人素质与课堂教学 篇6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儿。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7

一、转变观念是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动性”。进取、创新是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但不少高中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容易形成教学程式化,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没有丝毫新鲜感。要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一方面要摸清学生底子, 设计一条让其发展的全新思路, 另一方面要改变封闭、机械的教学局面。

二、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是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长期以来, 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工具, 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心态, 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差异的存在, 忽视学生个性已经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 最终导致个性的泯灭和灵性的丧失。一个人的个性, 不仅影响人的思想素质, 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制约的作用。语文课进行个性教育是得天独厚的。首先是语文课体现的民族特点;其次, 富有个性的语文课文, 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再次, 语文教师的个性色彩, 更直观而生动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掘教材的个性是语文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发挥教师个性是语文课的磁场和内驱力, 发挥学生个性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这一特征,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 要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如课堂辩论、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等。其次, 充分尊重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再次, 做个“节目主持人”。叶圣陶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至高目标。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8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本人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研究和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语文教师要做“知性之人”,上“智性之课”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是“素质之人”。记得魏源曾说过:“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因此,教师除高效教学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研读语文大家的教育教学论著,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进行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创新并逐步接近真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反复摸索,使抽象的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好的操作性,然后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容量,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只有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才能成为“知性之人”,才能上出“智性之课”,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两个“全面性”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如下两个全面性。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每一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体现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包含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2、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就是指在教学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要求,每一节课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所需。在实际教学中,应融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于一体。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小组交流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好带差,给差生接受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个别辅导是为了完成补缺与促优的任务,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进而达到所有学生全面提升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把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找一位语文综合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做组长,分别选一位写作好的、朗读好的、阅读理解好的、书写好的来负责本小组的相关知识内容指导与检查工作,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目的。比如某同学语文成绩不好,但是他字写得非常整洁漂亮,因此他就在他的小组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所在小组书写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本人也提升了自信心,其他同学帮助他补足他的缺差知识,一学期下来他的语文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灵璧县中小学生“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征文活动中我班学生踊跃参加,并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这对他们学习语文,提升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两个“体现”

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主导性,即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即教和学的关系;其次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体现主体性,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发展和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学习背景,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他们就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知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能是“传声筒”,也不能把学生视为接受器,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式与发展式的学习。教师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笔者非常注意课堂导入的趣味性、问题设计的新颖性,比如在讲授《宇宙的未来》时,上课前我问学生传说中月亮上的桂树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们对此问题很感兴趣,积极讨论,这样也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对天体知识的认识了。引导,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的逐层的去探索、研究、总结,从而获取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引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法指导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四、语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眼前”和“发展”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开放意识,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即与课外相结合,与所学其它学科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候,我就会把所选内容与整部书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阅读打下基础;在讲《宇宙的未来》时候,把本课内容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认识,这就做到了与所学其它学科相结合;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候,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生活经历,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就做到了与生活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学中应把文本内容与现实结合,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现实,在关注现实的时候,更直接地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语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教学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说对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将教书与育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非常注意深入思索教材,把作品的思想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如通过毛泽东的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当时革命发展的蓬勃形式及当时革命青年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励同学勇敢面对现实中的苦难,使其明白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乐观自信,然后积极克服,相信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又如学习《张衡传》,学生在了解了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意也油然而生,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语文课堂教学安排要科学,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课堂教学是在传授知识、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安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记忆就显得极为重要。好多学生在对汉字的实际运用中经常写错字,我对此首先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定量反复记忆训练。其次是让学生掌握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巩固。另外还要了解汉字的构字特征,从形意两方面来记忆。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另外,我们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有时上自读课,我只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学生思考、查询、总结做好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语文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七、语文课堂教学应开发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学习不应该是独立的、封闭的、机械的,它应是灵活的、开放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全面开发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学习语文。我在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让学生从报刊上发现错别字、病句、及好词好句并做详细的记录。在班内开展“我教爸妈普通话”“小作家讲座”等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我班每学期一次室外语文课,学生坐在操场上组成小组,在阳光下,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和知识的陶冶。通过多元化语文学习,学生掌握多元化的知识,进而能够成长为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9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为此我们不仅要抓住课堂的宝贵时间, 还要重视课堂之外的一些训练活动。教师通过课外一些适当有趣的活动来引导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同时, 课外学习活动的落实也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 教师一定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重视起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堂中一定要重视训练学生讲话, 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表达, 只要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靠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或是获取别人的信息, 为此说话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们小学毕业之后从不同的学校聚集在一起, 这个时候学生之间还不了解, 他们十分想要了解这个即将要生活学习的学校, 也十分想要了解新同学以及管理教育自己的新老师。为此, 我会在初一新开课的那两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制造自我表达的机会, 设计一些活动来让学生之间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 首先我会先进行自我介绍, 满足学生对教师的好奇心, 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在新同学面前第一次正式介绍自己, 也是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机会, 他们便会十分重视, 都想给教师和同学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而且同学之间也十分热心。然后我又组织学生讲述小故事, 或是自己周边的一些趣事。这些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自我介绍那么顺利, 学生在这种语言表达能力比较高的活动开始时会有些腼腆、胆怯, 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不是很流利, 而且有的还结结巴巴的。但是这种现象会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而减少, 学生也会在不断的磨练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消除一些心理障碍, 从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实践, 可以看到教学活动不但会提高学生的胆量,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更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兴趣。

二、语文课堂注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获取知识, 感受情感都需要学生主动阅读不同的文章, 并且具有强大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阅读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断阅读来体会文章的情感以及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

在教育改革之后, 我们除了拥有语文教材之外, 还特意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本课外选读教材。这就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供了相应的材料。为此, 我抓住了这个训练学生朗读和阅读的良好机会, 除了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教材中的文章之外, 我还会在课后从选读教材中找到相似的文章让学生继续阅读, 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

例如, 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 我特意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 深刻体会文章中传达出的情感和寓意, 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利用竞赛的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动力。之后我便会在课外阅读材料中找寻这样具有角色对话的文章, 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任务的语言来体验任务的具体形象。这样但会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对语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较高的审美能力。

三、组织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笔记,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能力之后, 最重要的便是要让学生会保存自己阅读后获取的信息和情感。为此读书笔记便成为学生记录阅读结果的最佳选择方式。为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准备好记录本, 记录本分为以下几种:

1. 记录自己每天生活的事情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也就是日记;

2. 记录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一些信息和情感体验, 并且把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都一一罗列出来进行记录, 即小作文;

3. 记录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好词好句, 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多长时间上交一次这些本子, 让教师进行检查。这样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学习任务, 即使有惰性不愿意写也得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时完成,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就会把这些事情当做是自己学习生活中必须完成的事情, 当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时候就不再需要教师辛苦督促学生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学生经过这些训练活动, 不但会拓宽自己的眼界, 丰富自己的学识, 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这些知识和内容就会成为自己写作的良好素材, 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当学生具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后就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加自觉地积累知识, 养成阅读积累素材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实现素质教学的要求。

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会掌握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 拥有较高的语文表达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提升, 让自己的毅力和品质等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叩问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了吗 篇10

语文是特殊的工具。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其尤为重要的基础性、实用性, 无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 乃至学会生存生活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教、学双方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 潜移默化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获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乃至语文素质的和谐牵引、发展, 最终实现独自持续发展。那么,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呢?

一、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必须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其内

语文素质的外显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摒弃繁冗的讲析, 给学生思维布白, 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氛围里, 谁也无法否认课堂里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特殊位置,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有力、有效的参谋向导, 使学生获取最优化的语文知识, 同时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的敏捷性和精确性。

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必须把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文章学习的轨道

语文教师很善于在讲授教材时, 有的放矢地渗透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今天, 我们必须进一步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问题在于绝不要离开语言文字, 一篇情文并茂的课文, 其词语的精当、句子的优美酣畅、意蕴丰富, 无不投射作家的人文精神。他们的品高德馨也正显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沉淀、思想底蕴, 精美文字显现的丰凡气度恰恰是中华正气的光照。故只有在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 适应未来, 适应世界”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 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 语文课必须责无旁贷!

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估基础上

美国学者米斯提出课堂教学的媒介指标和终极目标, 他的理论先锋性在于他关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是基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这提示我们广大教师, 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必须以学生是否提高和发展为准。这无疑会冲击当前语文课堂目标制订、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方法乃至教学模式。教师心中应该明确几个问题:这堂课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培养学生哪些技能, 运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 如何达成目标和对教学目标的检测等。

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必须建立在教学目标制订标准化的基础上

将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运用、认知、情感、技能领域, 这仅是初步划分, 重要的是:

1. 进行质和量的度量, 目的是搞清楚什么知识学生自学可掌握 (即充分了解学情) , 什么知识需教师点拨诱导才能学会 (所谓: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2. 进行到达性和期望性目标的区分。

可操作、可测反馈、可弥补的目标是课堂上可到达可以实现的。期望性目标短时间内很难见效, 需要持之以恒, 如此教学时便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

五、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必须建立在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础上

过程优化, 探讨的人很多, 也出了不少成果, 我想语文课堂过程优化必须列入相应的科学的机制;

1. 角色互换机制。

教和学的进程是一致的, “教法学法化, 学法教法化”, 既能有效地摒弃“满堂灌”“一言堂”,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传统的教书过渡到教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习是否富有个性化。

2. 教师灵活的调控机制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行机制等。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体现,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符合时代的需求。语文素养是学生能够学好其他课程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因而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使其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语文课堂作为对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2001年6月份,我国初步提出了素质教育概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当中的初始阶段,从小学时期开始渗透素质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从素质教育的功能上看,素质教育能够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上提供保证,为学生的主动精神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也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其健全人格,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

素质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特点,与应试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一是时代性,素质教育是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最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意义,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上具有切实意义。二是综合性,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三是主体性,素质教育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个性和创造力的开发。四是长效性,素质教育注重终身学习。

二、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现如今,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

首先,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通过教师一味地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得课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证。而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能够让学生更加受到尊重,畅所欲言,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上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为学生丰富学习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感受到升学压力,因而更能够有机会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动脑筋,活跃其思维,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其次,对于学生的能力教育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只是单纯地为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则难以保证全方面的发展条件。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注重的不是课业分数,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追求不同领域上的成功。因而,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为小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才华和天赋,有益于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三,素质教育对小学生人格上的培养也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孩子幼小的时候,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教育,长大以后,思想复杂,感受迟钝,不容易接受教育,因此,必须抓紧早期教育的大好时机。

素质教育的开展,必然需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即便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但依旧需要在实践探索中,用最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素质教育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不仅注重学生的共性,也同样注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未来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让学生更加愉快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调动自身潜能,首先必须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不仅仅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对孩子们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举动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唯有教师本身和蔼可亲,易于接近,与学生的关系恰到好处,才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素质教育内容更加感兴趣。

2.在课堂上创造语文环境。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作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起到相应的奠基作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班级授课的优势,进行大胆改革和调整,在语文环境的塑造和教学模式完善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达到减时增效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应当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任务设置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在探究中学习和掌握更为扎实的知识和能力。语文环境的有效创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素养有更为切实的体会,陶冶情操,还能够让学生在素质教育方向上有所进步。

3.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拥有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有机渗透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树立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的抱负,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扩展与深化是我国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唯有全民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够更加突出集体利益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小学语文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便显得更加重要。相关教职人员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科学手段,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循序渐进中养成高素质行为习惯。并在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不断摸索教学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春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学科教育,2000(7):42-44.

[2]谷瑞丽,温俊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7):60-61.

[3]毕胜航.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48-249.

[4]文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策略研究报告[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3):77-82.

[5]杨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5(9):105-106.

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 篇1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优化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和培养创新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民族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等电教设备为主体,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为媒介,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这一单调、呆板的表现形式,将抽象和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需要,利用电教手段配合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和《都江堰》时,我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创设的情境,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荷塘月色的幽雅、都江堰山水风光的秀美和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操。同时,再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获得美的熏陶。

2 把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在过去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肢解为字、词语、句子、段落等,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熏陶,学生不能从中很好地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常常感到语文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就怕学语文,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许多文章都教学生如何做人,学生读起来很亲切,觉得很有意思,这样就会对语文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好语文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会再沉闷、枯燥无味了,语文教师也就不会感到太辛苦了。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设置课本剧表演、寓言故事表演和小品剧表演,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

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我在讲《雷雨》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按照课本的情节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清晰的梳理和把握,同时对这种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但使学生们体会到周朴园冷酷、狠毒、狡猾的性格,而且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自主教学

中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课堂尝试教学,让学生备课、讲课,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在中职学生这个群体里,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心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作为一位“小老师”,可以让他讲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他设计题目问“他的学生”,还可以让同学提出疑问,当众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每单元我都会安排两篇实践性较强的课文给学生进行尝试教学,由各小组同学各自搜集资料、合作备课,然后推选一两名学生上台讲课竞赛,各组长当评委,最后由我进行点评。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但过足了“教师瘾”,把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思维方式,更利于以后教学环节的设计。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取得“双赢”效果。

4 寓教于乐,在课堂中融进多种活动

4.1 开展课堂辩论等各种竞赛

竞赛是课堂创新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有效途径。

朗诵精彩的散文、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或者寓言新编,都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另外,“辩论出智慧”,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观点、时事话题和学生生活等作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将课文有争议性的论题——“夏洛克是看重钱还是看重命?”“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布置给学生,然后确定好正反方展开辩论。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4.2 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组织参观、制作板报、书法、模拟法庭和模拟面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语文活动实践中锻炼才干、锻炼意志,从而培养创新人格。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开展“教学创新”。

所以,教师不但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还要将创新观念渗透到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质量,也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素荣.语文动态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2]廖映新.浅析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3]张卫星.探析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1(55).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一篇:美国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