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环境

2024-10-03

多媒体教学环境(共12篇)

多媒体教学环境 篇1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日渐增多, 因而, 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也逐步向多样化的趋势转变。然而, 当下的教学中, 教学策略的单一、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下, 即便老师有再完美的课程方案, 也因为教学策略的限制, 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基于此, 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创新, 将是今后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尝试“突破法”改善固有的教学姿态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尝试突破法既是对教学策略的一次改革, 也能给学生带来一个新的教学体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突破是指突破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局限, 如今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只需要借助“关键词搜索”, 鼠标一点即可获知全球资讯。而且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存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资料的存储需求。它们不仅体积小, 重量轻, 易保管, 而且查询方便。此外,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更能还原真实的教学“物体”, 突破时间、空间格局的限制。例如, 教师向学生展示亿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以及灭绝生物时,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便可立即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①。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除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外, 更重要的是突破教材的限制。传统教师的备课方案都是以习惯教学模式为依据, 教师的课程方案基本上是教材方案的综合。虽然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综合认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延展性。针对这种情况, 加强教材突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在课程中混合学生自身搜集的资料,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教学切入点, 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 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 并将教学重点插入其中, 让学生全面性地了解、吸收课堂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当下的学生教学中, 教师往往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课堂教学, 因此, 教学策略上也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模式, 虽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 但是缺乏创新, 感知层的知识教学较少, 无法在学生心里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上的手工操作, 例如手中的剪刀、画笔、彩纸,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②。一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课堂存在感;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了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策略。此外, 这种“做”的直观教学方式, 能够将学生真正放置在课堂的主体位置, 用最原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最直观的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积累 “活”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现象, 在了解这种现象的本质后, 学生自然会积累一些生活常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的生活教学策略, 即以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用旧的知识探索新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时、分的认识”, 离不开钟表及钟表模型, 但若是让教师现场拿钟表进行演示, 过于麻烦而且耽误教师的教学时间。且此种课程设计显然忽略学生对钟表的感性认识③。如学生在家里或是电视剧里都能够看到钟表, 自然而然对其产生好奇, 也就获得了一些“时、分、秒”的认识。因此,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 真实地还原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获得知识, 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技能, 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 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此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天性, 而且还能真正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

结语

综上所述,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但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却一成不变, 这种情况下, 即便老师有再完美的课程方案, 也因为教学策略的限制, 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而, 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实施多媒体教学, 便是学生教育的当务之急。由此可知,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创新已经是教学改革的唯一路径,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举措。此外, 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 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地落实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科学化教学, 这也是当下教学的发展趋势。

注释

1 应建.基于网络教室背景下的远程教学策略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 (4) :5-6

2 孙婕, 尹国友, 刘瑞芳等.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网络课程教学策略--以精品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为例[J].农业工程, 2015, 5 (2) :85-87

3 朱雪莲.多媒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4, (5) :300

多媒体教学环境 篇2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本专题课程简单介绍了简易多媒体环境以及目前教师在制课件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智能教学课堂”软件的优点及其功能,通过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将其功能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应用,并演示使用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一、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智能教学课堂

二、智能教学课堂备课

1.前期准备——以《多山的国家》为例

2.案例一 灵动的小白板——多山的国家

3.案例二 活用电子书——电与磁

4.案例三 善用学习网站——雾霾中的数学

5.“智能教学课堂”对现有课件的支持

6.案例四 层的应用

7.案例五 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通过本专题学习,提升教师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专题解析 介绍相关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以及软件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案例,边演示操作边详细讲解的方式介绍了各代表软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的过程。

课例观摩

提供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

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黑板加白板,英语教学更精彩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小学课程教学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课堂讲授

合理利用PPT,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总结与复习

手拉手的学习――利用在线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小学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小学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构建英语教学的多媒体环境 篇3

1.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便于教师采用交互式、启发式教学方式;

3.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能集画面、音乐、解说于一体,形声兼备,声情并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免去教师大量教学模型和图表的制作,有利于教师引入或创设主动、形象的具体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直观生动,有利于科学示教,而且集教学、娱乐和美育于一体。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课文教学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英语教学是一种环境(或情景)的创设,最重要的是能创造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互动”状态。在正式呈现英语课文之前,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解决学习内驱力启动的问题。教师可运用电脑、录像或投影等电教媒体,以它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创造情景展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能

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和提高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配以优美的画面,流动的句子和同步的录音,使学生的阅读从抽象向形象转化,使阅读的过程成为欣赏美的过程。学生见画如文,并能跟随录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阅读,使阅读、理解、记忆产生同步效应。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文,通过演示使教学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可更好地体现课文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及全面性,便很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总之,不管用何种方法,何种媒体,我们都是想通过创设新颖,趣味和感人的美丽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化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利用多媒体,进行字母、词、句的教学

在英语字母、单词、句型等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特点,将英语的文字美、语言美都展示出来,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科的艺术美在。

(1)展示英语字形直观美。利用多媒体,在播放教学录像时,英语印刷体大小字母的字形迅速出现,比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要标准、美观而快速。有些英语花体字更是艺术的化身,经常在屏幕上出现,使学生直观字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在阅读书报时迅速反映,不至于感到陌生。

(2)使抽象词义直观形象化。在单词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利用生动的动画效果,使原来抽象的词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起到强化单词记忆的作用。如教学dangerous时,可借助多媒体呈献一个孩子在马路上玩,一辆汽车正飞速来的场景,“Oh, it is dangerous”学生马上能领悟到该词的意义。

(3)生动句型教学。在句型教学中,对于重点句型和应用性极强的句子,教师利用多媒体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如“There be”句型的教学,音乐一响,多媒体动画呈现一画面,有山、有水、有树,同旁有房,由学生用“There be”结构造句,引出be的单、复数变化并呈献在屏幕上,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be”的变化规律,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从例句中找出规律,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变主动,由单纯接受知识开始积极主动学习、理解、获取知识。

3.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语训练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相互了解”。由此可见,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是当务之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也应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但是课本所给我们的是有限的材料,往往使学生的表达受到限制,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所以,教师只有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同时又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创设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当真实的情境再现时,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强烈热情。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演示生动的动画,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运用目标语言。

如学习方位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某个人的房间效果图逐一让学生猜测不同物品摆放位置,如先演示basketball,教师问:“Where is the basketball? Can you guess?”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猜测:

S1: I think the basketball is under the bed.

S2:I think the basketball is on the floor.

S3:I think the basketball is under the chair.

随后教师演示chair,对第三位猜测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接着再演示房间中的其他物品。

然后,把该房间的图片整体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图片俩俩合作,向对方描述房间中的物品位置,学生看着具体形象的图片,尤如身临其境,急于把见到的内容表述出来。教师用多媒体还可展示一些天气、日期、新闻、校园环境等画面,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自然有话可说。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应是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将学生带出小小课堂的局限,使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篇4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的改变, 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造成了很大冲击。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教学过程”部分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 让多媒体信息化更多地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 我们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本教科书”, 老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在新课标改革发展形式下, 这种传统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 多媒体和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现代教学方式, 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不断普及, 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电教室, 可以更加便利的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我们的日常教学, 使得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学生得到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能够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皆属此列。

在新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室里有了电子白板、数字视频展示台、多种计算机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 很容易实现教学所需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能直观的体验, 老师的正确主导将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不在是以前只能靠老师的语言表达或表演。例如小学的英语教学来说, 利用多媒体的课件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 形象, 生动和有趣。例如六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 The sun is shining.这篇文章的学习, 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就会是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首先通过一个英语chant的内容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引入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 内容也是紧扣课题和知识目标, 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用课件展示课文里面出现的图片以及一些有趣的图片, 用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这些图片, 这样的做法非常形象和直观, 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 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重要的在于听和说, 听的方面, 我们可以用教学CD, 当场播放录音, 跟着课文的情境以及课文的内容来听录音, 使得抽象难懂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 能够更好的习得一种语言。跟着录音来读课文, 培养学生更加纯正的英语发音, 能够用正常的语速来读英语, 也为以后能够用更纯正的发音和语速说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 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和多样化, 学生能更好的在游戏和互动中学到知识, 同时也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 从不停地重复读, 播放磁带等机械的做法中解放出来。同时在抽象的知识点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 可以将课程内容直观的展示出来, 如化学反应时离子的结合过程, 和物理课中有空间立体结构的问题。这种问题对抽象想像力弱、空间立体感较差的学生是很难解决的, 但在新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利用三维软件则可以迎刃而解。在多媒体环境下, 因此, 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不应该仅仅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 并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 重新获得知识的过程。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同时,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生不存在聪明与不聪明的问题, 只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如何聪明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 也有智力优于别人领域, 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在这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 , 不仅要转变学生单一、呆板的学习方式, 而且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此实现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因此,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也更符合多元智力理论中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环境中。”

这一教学模式在于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精神;在教师的主导和创设的情境下, 主动地探索知识, 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媒体工具,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已经习得的经验, 按照现实的学习情景, 交流信息, 对信息进行归纳, 给学生更多思维发展空间以及合作交往空间, 达到“一切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 都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感知、消化和改造, 并与自己的认识相适应, 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才能更好的设计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注意避免华而不实的现象, 有的教师在提供情境的同时, 过分的美化界面而却忽略了创设的内涵;其次要注意走出资源越多越好的误区, 资源与媒体的应用应根据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的需求来定;在学生的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 既要把学生的思维放开, 还更能把学生的思维收回, 不能让学生浩瀚资源海洋中迷失。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感悟 篇5

摘要: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带来了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效合理的历史网络课,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中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 历史教学 思考

计算机网络问世之后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剧变。同样,学校的教学也受到了这种新形式的冲击,以历史教学为例,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使得历史研究对象都可以模拟仿真,使学生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世界。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不能重演,历史的本质决定了历史不可以反复出现。因此,我们只能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只能通过教师的言语描述或课本插图等,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欠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引入之后,形象地营造了历史情境,把原本单一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变抽象为形象,实现了历史场面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品味历史,探究历史,为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趋向个性化学习历史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层面和领域。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在纵向时间都是具有相承关系,又同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诸事件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跨度大的历史内容的糅合,通过相关网络技术排列成了历史画面、地图动画等,这样就将更完整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宽度。这样就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注入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打破教师对于知识的绝对权威,特别是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为师者也需要与学生多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得到相互的促进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师互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不断加强,这就需要不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与帮助,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扬协作精神,把教师的个体智慧变为集体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劳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必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研究质的飞跃。

教师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现代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教师,而不仅仅是以往单一的教学型教师。不管是历史还是别的学科的教师,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探究,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掌握自身驾驭广泛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如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对课程计划和教改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对相关历史教材的研究与处理;历史学科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研究;对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 新课程计划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就过去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育的主体方式一直是单向传授,这显然已与现代教育的思想与理念相悖。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多进行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和补充,构造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教学法的最大效率化。教师在新形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地位,既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带动者,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首席小提琴而非乐队指挥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但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发展。因此,必须确定“教要依据学”的观点,教师要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向导和顾问,指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合乎规律地去发展自己。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开展交互学习,学生不仅参与了体现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实现过程,而且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而作为教师,同样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层次的完善与个人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历史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工作必然会柳暗花明,蒸蒸日上。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学习,就一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的课堂获益匪浅,充满趣味。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学生;教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写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是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一个全新的中大课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1.活化教材,语言呈现情景化

运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迅速创设新奇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的英语课本内容形式单一,我们在备课制作课件时,利用音像结合的直观性,尽可能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语言和语境相结合,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兴趣,在语境中感知语言。语句重的单词、音标、音标中的元音字母等重要部分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推出 ,使其更加醒目,更加突出。这样图、文、声三管齐下,动静结合,充满生气,活化了单词的呈现情景。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个单词的含义,轻松地掌握与电影有关的词汇。并能主动自觉地联想到自己或他人所喜爱的电影类型和电影名称,参与到思维、记忆、综合、比较以及归纳的各个学习环境中来。

2.操作过程游戏化

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满足了学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设计比赛性游戏,使语言实践游戏化。游戏化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讲解英语十二个月份的名称时,可以利用 Authorware 软件把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变成蓝天中飘着的十二只彩气球,学生分组上操作台按鼠标,听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发音,消灭彩球。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单词,乐而忘返,只觉得上课时间太短了。

二、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增加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单词、短语、例句往往需要通过老师板书来向学生进行教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宝贵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得以高效率利用的。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老师使用的课件是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而无需现场“加工”,这样由鼠标的轻点代替了粉笔的“飞舞”,其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在现阶段,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多媒体环境下制作的课件界面友好,操作简洁,这都节省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尤其是对于英语这种需要大量板书的科目,其时间利用率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大,知识容量的扩充。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了解更丰富的知识,课堂的5O分钟在这里得到了有效地运用和延伸。

三、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发挥网络共享功能的优势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能够直接面对世界信息大平台,收集所需的学习资料。当今的一个共识是:一个个体在新世纪中发展的水平越来越取决于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从浩瀚无边的信息网络中正确适当的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网络相关教学内容信息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

网络资源正成为教师自制课件取之不竭的源泉。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电脑辅助语言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通常我们通过各种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但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同其他的手段相比,有许多优点,如:信息量大,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交互性强,使用电脑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知识更新快,网络上的语言同实际的语言发展同步;趣味性强,电脑软件采用的多媒体技术引人入胜。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能提高学生听说写译的能力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英语交际环境中,把电视、录音、视频等现代化电器、光声设备运用于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左右脑并用,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英语仿真交际训练,其直接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锻炼,因而更能有效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其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看图会意训练写作

在教学和高考中,中学英语书面表达都有看图会意写作题,因此,应该在培养学生以图会意的理解性、准确性、唯一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力求得到足够的写作信息。一般来说,中学生还没有能力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在注重英语表达习惯的同时,往往还得求助于母语。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组合显示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先让学生将从图画中获取的信息编成内容完整、意思连贯且容易用英语表达的小故事,互相表达、交流,明确具体内容和要点、具体事项和时间顺序,选择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语,按照文体和篇章要求组织完整的语篇,提高看图会意训练写作能力。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要与时惧进,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要在实践方面掌握先进教学技术,从心理上转变自身角色,科学的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多媒体环境下的听说教学 篇7

关键词:听说教学,多媒体,问题,建议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实现的,当输入信息与原有知识相匹配时,理解就产生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听力之父James Brown认为,听力是主动感知声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听者的语言背景、知识能力、信息输入或声音符号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现代化教学硬件的逐步完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目前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对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听”在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约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Rivers&Temperley, 1978)。由此可见,听说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重要性。然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传统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承袭的是“听录音—讲答案—再听录音”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像是听力测试,最多解决“听什么”的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听”这一关键问题。教学内容有限,方法单一,缺乏持续性和时代感,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没有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而其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法、词汇量、与英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而非知识性因素则包括情感因素、母语认知因素及记忆障碍等。

2.1知识性因素

2.1.1语言因素

构成一个人语言能力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熟练程度往往能影响整体听力理解水平。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最本质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语音、语调不准,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这势必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词汇量是英语知识的基础,若没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也无法把它与所代表的词汇联系起来,便失去了对词义的了解,以致影响整体听力理解水平。学生常一听到生词就紧张,不知不觉就中断了听的思路,特别当有新词语、新概念、新内容出现时,学生更难以预测接下去要讲的新信息,思考速度会明显下降,产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感觉。英汉语言结构差异较大,如英语复合句中从句的位置灵活,而汉语通常按事情先后排序,在阅读时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但听音过程是快速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在瞬间内完成。所以,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了解相关结构的规律性,是很难提高正确理解句子和段落乃至语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

2.1.2非语言因素

非语音知识是指语言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习惯、风俗等知识。有时听懂听力材料并非全靠语言知识,而要同时借助背景知识作出正确判断,而学生往因知识面窄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听材料。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语言文化知识是学好英语语言的基础。语言文化知识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既有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也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即每种语言都是和其文化习俗等信息紧密相关的。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不足势必会影响英语听力学习。

2.2非知识性因素

2.2.1情感因素

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起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例如,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是认为英语听力训练效果不明显,也就不重视听力部分,这些都会降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听力过程中的坐姿不端,没有养成耳、手、脑、心并用的听力习惯,没有一边听一边拿着笔记下关键词等都会导致学生往对信息应接不暇,影响听力效果。

同时,学生的焦虑意识会阻碍听力理解的正常进行。当学生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精神不集中的状态时易产生恐惧心理,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阻断语言信息的有效获取,从而影响听力理解效果。

2.2.2母语干扰

从第二语言习得机制的角度看,成人学习外语受母语的定性思维影响颇深,不论在阅读或是听音方面都习惯进行英汉思维转换,大脑通常选择将听到的英文句子翻译转化为汉语进行理解,但是一旦借助母语一环出现差错,听力理解便大打折扣。这种受汉语干扰的情况在水平较低的学生中尤为普遍。

2.2.3记忆障碍

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听时什么都懂,但听了后句忘了前句。有时全部听完后,中心思想弄明白了,可细节却记不清了,回答关于细节的问题时,只好凭感觉或模糊记忆去猜测答案。这反映出学生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方面缺乏训练。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劣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在英语辅助教学、语言习得和语言测试等方面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变化。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效果最优化。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量大、效率高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在单位时间里向学习者有效提供高容量的听力语言材料,学习者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获得大量的听力信息与知识,多媒体网络可以储存大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还能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扩展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可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又能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课外听力自我提高,对学生进行听力自我检测,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有舞台来展现自己的课堂设计,更好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进行听力模拟训练,比如消除短片字幕,请学生听、配音等。多媒体保证了教学结构的多样化、多元化,同时使教学结构更完整、更连贯。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是一种由图、文、声、像等构成的立体信息传输形式,改变了单调的“听”的教学模式,做到了视听结合。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加有利于保持”。运用多媒体播放听力材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带给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课运用多媒体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更新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选择听力资料时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目标性原则,网络的连接、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根据听力课教学大纲及教学任务来选择、整合相关听力材料,加工成自己的课件,切不可迎合学生的喜好或照搬播放各种听力材料;适度原则,检验学生是否学好不是在于给学生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消化了多少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提炼各种听力教学资源,掌握好学习进度,恰到好处地引进听力材料。如果信息量过大,或内容过难,学生就会难以消化。

多媒体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把精力放在视觉上,而忽略了听觉,或者只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有趣,忘却了听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三、提高听说教学效果的建议

1. 掌握语言规律,抓好基础教学。

听力排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首,这不但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听力的提高往往依赖于语法、词汇和语言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从一开始就要狠抓基本功训练,了解语言知识,扩大词汇,掌握语法,奠定听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音标的语法,音节的划分,单词音节的重音与次重音,常用词的强弱读音、失去爆破、连读和各类句子的语调,等等。词汇和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若缺少了词汇和语法就没有信息可言了。掌握语音知识、积累词汇掌握语法,不仅是听力的基石,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会记笔记。

在平时训练中要自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要学会抓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是信息量大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此外要培养对数字等的敏感度;同时,为了提高记的速度,可采用一些速记符号或自己熟知的标记,简明扼要的笔记能帮助学生回忆所听过的内容,并准确地把握细节。

3. 培养预测和推断能力。

预测和推断都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快速浏览与听力材料有关的文字资料,看有关选择内容,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实词对信息内容进行预测。听力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出预测并验正预测的过程。根据信号词进行预测。所谓信号词,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用来构架语句间、语段或语篇的脉络,以帮助他人理解或抓住说话人思路的逻辑关系衔接词。这些词可用来表示列举、增补、转折、对比、顺序、序列、解释、因果、归纳、结论等各种语义衔接关系。推断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通过分析、判断,推导出未知事实的思维过程。听到生词或遇到难懂的句子时,需要冷静地听完全文,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并借助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断。

4.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优化教学和学习效果。

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依托,活动为中介,在情境下的合作互动。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并模仿使用语言,使他们在相似的生活场景中脱口而出,自然地运用活生生的英语。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能力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令他们自己吃惊的成就感,又反过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媒体为基础,以互动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力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语言是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听力材料中肯定涉及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名人胜地等。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辅助听力理解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进行英语文化输入,减少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因为缺乏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而遇到的障碍。同时,在平时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5. 教师适当引导。

听力教学上,应以切实提高听力为目标,不应只满足选对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的是听力技巧,如讲授听力理解的主要类型,学会抓文章主题思想,常见的设问方法,针对常见的提问方式推测考查的问题,记下文章的有效信息等。事实上,听力教学的目标要更长远些,教师除了就题目本身提问外,还应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所记有效信息,归纳文章主要意思、作者的主要观点、写作目的、态度等,还可对所听材料进行复述、总结,把听和说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听说并进。

6. 以阅读促进听力,帮助培养听力技能。

阅读和听力实质上都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和概括与理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技能,两者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阅读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可训练思维、理解、概括能力,从而提高收听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

此外,鼓励并指导学生精听与泛听结合,同时注意选材的难易程度,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记忆所听内容的技能,注意记忆方法。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抓住词、句、文之间的逻辑联系,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并指导学生记笔记,记下关键词句,提高记忆效果。

四、结语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断的努力及对自我听力练习的系统规划。这要求我们在多媒体环境及网络教学中注重提高听力学习着的自我管理能力意识,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听说教学应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Rivers, W.&Temperley, M.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朱红梅.如何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率.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滨.浅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J].科技资讯, 2008.

[4]孔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与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6.

[5]阮先风.强化听力训练, 适应大学英语改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多媒体教学环境高效利用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并茂的内容呈现形式赢得了教育界的青睐,以高校为首的各级各类院校掀起了一股多媒体教学热,教育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以鼓励高校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以现代的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随着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日益推广和深入,其弊端也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的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各高校多媒体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高校都具有几十、上百间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投影仪、中控、录像机、功放、无线话筒等,一般还有百兆或十兆的网络接口,能够满足广大教师对网络的需求。数量众多而且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为广大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主要可以从设备的利用率、课件的制作工具、课件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多媒体教学现状。

1.1 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

一直以来,各高校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都具有较高的使用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总数较大,需要上课的学生必然就比较多,与之相对应,课程的安排就更紧凑一些;另一方面,随着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越来越熟悉,在课堂上使用的频率也相应有所提高。在诸多的多媒体设备中,以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计算机是信息输入的主要设备,而投影仪则是信息输出的主要设备,凡是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通常都会使用这些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而影碟机等设备的使用频率较低,有些教室的同类设备甚至根本没有使用过。

1.2 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情况

当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很多,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和方正奥斯等,每种制作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任课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和对软件的熟悉程度,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以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PPT文件)为主,大概占到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总数的95%以上。有一部分教师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数量很少。还有极个别教师使用Word文档或者PDF文档进行教学。

2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设计知识的缺失。

(2)多媒体课件非常单一,缺乏多样性。

(3)多媒体课件的布局不合理,配色搭配不得当。

(4)存在“书本搬家”的现象。

教师教学设计知识的缺失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需要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如有关“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当考虑的。

多媒体课件非常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表现在95%左右的教师使用Powerpoint软件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单一的课件制作工具不能体现各类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学科)对实验过程、公式推导步骤详细演示的需求。

多媒体课件的布局不合理,配色搭配不得当,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布局,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与视觉需求,界面的布局凌乱,无法突出重点内容;界面上的一些次要信息(小动画、图标等内容)过多,导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界面的颜色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搭配不合理,学生难以看清楚课件上的内容等。

由于缺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再将做好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照本宣科地将课件上的内容念给学生,这种“书本搬家”的现象,不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各种问题,为了使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授课中能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在教师制作课件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教师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修养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它不仅仅是制作,并且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的一种体现。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通常应该包含教学设计的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是我们教师所缺少的。只有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或者参加相关的教育技术培训,才能使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的教学设计知识,才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借助恰当的教学媒体,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形成性练习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3.2 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是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的第一步。当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具有很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软件。在制作课件之前,最好对它们的特点和适合的课件类型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最合适的制作工具。例如,Powerpoint是一个操作极其简便的幻灯片演示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演示”,主要展示一些文字、图片、图形等媒体信息。对于文科而言,一般不需要通过动画演示某些特殊现象或规律,Powerpoin软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理工科教师而言,因为会涉及一些特殊的现象、实验过程,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软件来模拟这些物理或化学现象。所以,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

3.3 要结合使用的设备进行画面的布局与配色

多媒体课件的布局和配色,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要考虑的2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个多媒体课件,最先让人感觉到的是界面的布局和配色。对于布局而言,要注意3点:

(1)布局要整洁、大方,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尽可能不出现在界面上。

(2)课件内容之间,特别是文字内容,一定要在内容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也称作“留白”。内容过多,给人的感觉很压抑,而且阅读起来很困难,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3)考虑到多媒体课件通常借助投影仪和投影屏幕向学生展示,而投影仪与投影屏幕边缘并不一定会精确地重合。所以,在课件的布局设计时,最好在界面的边缘留有一定的空白,通常将这一区域控制在5%左右。

根据投影仪性能和使用时间长短,投影仪对图像显示在亮度、对比度和色彩还原度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课件的配色方面,要注意:

(1)前景色和背景色要选择对比度较大的2种颜色。例如白底黑字,或者蓝底白字,这几种颜色的搭配,其对比度都较大,即使在教室的最后边,也能很清晰地看到。

(2)在保证对比度的同时,不要使用引起视觉疲劳的颜色搭配。有些颜色搭配在一起,虽然对比度能满足要求,但看起来非常醒目、刺眼,容易让人的眼睛产生疲劳的感觉。如红色的背景配上白色或者黑色的字,虽然看得很清楚,但看上一会儿,眼睛就会有疲劳的感觉。

4 课堂授课使用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以外,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反馈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操作简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会比较快,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定理或公式的推演而言,使用板书进行教学时,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会随着教师的推演而渐渐清晰。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往往是将公式的推演过程事先写好,再呈现给学生,而中间的推演过程往往就被教师短短的几句解释性的介绍而取代。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根据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反馈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相关内容。

4.2 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板书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课件中不能及时表现出来的,只能通过板书的方式来讲解。因此,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等教学手段巧妙结合起来,在使用投影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3 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滥用多媒体课件

当前,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就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是一门优质课。殊不知,这样就进入了“课件崇拜”的误区。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对于某些学科而言,大量的推导、演绎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事先写好的推导过程、结论呈现给学生,教师讲课时,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样势必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5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从前期的课件制作,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盛群力,褚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源章.对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1:125~126

[3]王春生.浅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83~185

浅议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 篇9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历史,教学

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而言,历史课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历史是严肃的,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真实记录,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不可改变性,更加不能曲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夸张和渲染,真实地向学生再现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人物的总结和记录。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感觉空洞,与现实生活差距很大,他们难以体会,更不能充分理解和分析。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将历史事件客观全面地展示给自己的学生,学生也无法进行现实体会,这种矛盾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产生的效果不佳。因此,高中历史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育。

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把大量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进行理论的讲解,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效率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知识掌握的不彻底。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现在电子白板上,有益于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环境和历程。教师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搜索信息方便快捷,提高了教学效率,把生动和活生生的实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主动地开始学习,自我调整了学习的角色——过去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钻研知识。

一、改变教学策略

如今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历史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他们两者的结合利于整合历史信息资源,会更加丰富历史教学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突出现代先进技术的作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掌握的内容是有限的,与教师想象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刻,信息技术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可以归纳和整合历史资源,形成庞大的资源库,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在历史进行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把枯燥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加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调动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会获得极大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生成性学习是必要的,高中历史需要探讨的内容多,学生的负担重,需要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合信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原有的教育模式是势在必行。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学习方式多元化,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历史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启发

正如其他学科有弊端,历史也存在一些。教师在日常的讲课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制约,往往忽略了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起了极大的作用。把信息技术利用的好了,它会帮助学生学习,如果沉溺于网络,会影响学习,这时它就体现出双刃剑的作用。此时教师应该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清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被转化成电子信息供学生学习和查询,将一次性的学习资源转变为持久性的资源。

三、总结

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一些转变,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依据学生的特定困惑进行阐释与分析,这样的话,内容很明确也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诱发作用。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会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究性地学习,逐渐变成“我要学”的人。

参考文献

[1]黄镪款.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2012(08)

[2]郭丽.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S)

多媒体环境中的外语教学 篇10

一、多媒体环境中外语教学的特点

第一, 作为一种教学环境,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学要素的概念。多媒体既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又是教学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多媒体环境中的主要要素有:信息源、受信者和信息载体。传统教学环境中的信息源主要是指教师和教材, 受信者是学生, 但是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要素之间彼此重叠。在教学和互动中, 学生和媒体也可能成为信息源。此外,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即信息载体以纸质媒体为主, 而多媒体信息系统主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同时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

第二,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它使个别化教学、情境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软件可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需要, 也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量体裁衣提供服务。多媒体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 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都是信息源, 从而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 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使之向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转变。

第三, 作为教学工具, 它具有教学呈现、模拟演示、人机互动、集成性等特点。首先,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于传统教学, 它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通过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色彩的优化组合与运用,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此外, 各种媒体信息融为一体,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处理功能, 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用形象化、动态的方式加以表达,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的内容。其次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 可以理解为对话或交往, 即相互间沟通或互传信息。多媒体课件既不同于文字教材, 也不同于录像电教片, 它充分利用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特征性进行双向交流, 使学习不受外界影响。最后, 多媒体可以将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扩音机等媒体设备的功能集于一身, 不仅节省了空间, 降低了费用, 而且使操作更加方便可靠。

第四, 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多媒体具有自主学习及发现与探索学习等特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灵活性和鼓励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理想的学习者是自我驱动和自我引导的研究者。而学习中控制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学习者控制条件下, 为了促进学生的选择, 教师可以提建议。在学习者控制条件下的建议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最佳选择。由此可见, 多媒体环境的性质赋予了学习者更多的控制权, 鼓励教师成为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学生学习时, 其作用是导引, 他要给学生提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策略, 以经验丰富者的身份来提示学生。此外,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通过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训练, 自己归纳语法规律, 学习词汇的用法和句子的结构, 欣赏语言的美妙, 从而实现学习过程自主化、探索化。

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环境中的外语教学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 遵循外语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2、交际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认知原则;5、立体输入原则;6、系统性原则;7、文化原则;8、情感原则;9、合作学习原则;10、最优化教学原则。

三、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的诸多因素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蓬勃兴起为外语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 使学习者可以既快又便捷的接触到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资料源。那么,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所具有潜力及有效性进行研究, 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设备不足

应用多媒体教学, 必须要安装相应的设备, 如高性能个人计算机、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料所必需的扫描仪、数码相机以及便于大容量资料携带的存储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光盘刻录机) 等, 加上课件编制所需的人工费、协作费, 这将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投资。鉴于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财政能力, 大幅度提高教学投资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

(2) 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较费时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资料要从各种渠道搜集、整合, 音频、视频文件要通过专业制作软件来截取编辑, 整个过程耗时又费力。一般来说, 英语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已经很重, 搞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选材、设计, 加上对一些制作软件不熟悉, 要一边学习一边使用, 增加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难度。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 也会影响其他的教学活动。虽然课件资料共享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如何更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3) 多媒体教学也会影响师生的交流

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样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学生被不停切换的幻灯片剥夺了思考时间, 容易产生厌倦和疲劳感, 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更会茫然无措, 增加了畏难心理, 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个度和量的关系。

2、教师、学生、媒体的角色问题

(1) 外语教师

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 使教师成为开放式的、相互作用的三角中的一角。他们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给学生的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2) 语言学习者

近20年来, 外语教学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以及如何使学习者满意等问题上。这表明学习者已成为外语教学过程中研究的中心。多媒体教学环境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学习者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种教学环境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更能激励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多媒体

多媒体不仅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传递知识的环境,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发展学生个性, 体现人的价值与创造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 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进行学习。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是教育技术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产物。在多媒体运用于外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学习者及多媒体三种因素相互作用, 并成为认识过程中引起反思, 有目的、全面合作学习的动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1、发展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相配套的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是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联结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纽带, 在指导教学实践上, 教育理论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因此, 对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则更有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相应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缩短技术发展与教师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之间的差距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 不仅要求外语教师懂得计算机的使用, 而且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的不同目标, 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这无疑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当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为提供他们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做努力。

3、加强学习者对多媒体技术的全面认识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学习者要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软件, 进而对所学知识与信息进行加工、筛选、评价。

4、协调好教师、学习者、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实现意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到:有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指导者;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学习方法。而学习者则应当做到: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努力用多媒体“探索”学习;能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认识到计算机的另一端是另一个“合作伙伴”。

总之, 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以求实现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将是我们外语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需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1]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感悟 篇11

关键词:网络 历史教学 思考

计算机网络问世之后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剧变。同样,学校的教学也受到了这种新形式的冲击,以历史教学为例,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使得历史研究对象都可以模拟仿真,使学生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世界。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不能重演,历史的本质决定了历史不可以反复出现。因此,我们只能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只能通过教师的言语描述或课本插图等,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欠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引入之后,形象地营造了历史情境,把原本单一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变抽象为形象,实现了历史场面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品味历史,探究历史,为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趋向个性化学习 历史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层面和领域。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在纵向时间都是具有相承关系,又同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诸事件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跨度大的历史内容的糅合,通过相关网络技术排列成了历史画面、地图动画等,这样就将更完整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宽度。这样就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注入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打破教师对于知识的绝对权威,特别是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为师者也需要与学生多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得到相互的促进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师互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不断加强,这就需要不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与帮助,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扬协作精神,把教师的个体智慧变为集体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劳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必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研究质的飞跃。

教师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现代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教师,而不仅仅是以往单一的教学型教师。不管是历史还是别的学科的教师,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探究,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掌握自身驾驭广泛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如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对课程计划和教改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对相关历史教材的研究与处理;历史学科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研究;对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 新课程计划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就过去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育的主体方式一直是单向传授,这显然已与现代教育的思想与理念相悖。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多进行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和补充,构造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教学法的最大效率化。教师在新形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地位,既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带动者,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首席小提琴而非乐队指挥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但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发展。因此,必须确定“教要依据学”的观点,教师要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向导和顾问,指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合乎规律地去发展自己。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开展交互学习,学生不仅参与了体现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实现过程,而且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而作为教师,同样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层次的完善与个人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历史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工作必然会柳暗花明,蒸蒸日上。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学习,就一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的课堂获益匪浅,充满趣味。

多媒体教学环境 篇12

目前我国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的场所主要为课堂, 授课教师也通常是非目的语国家的教师, 导致词汇输入数量相对贫乏, 质量粗糙, 学习者受母语干扰的程度大。因此如何加强课堂词汇教学质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提出英语词汇教学工作应以网络多媒体资源为教学平台设计教学大纲, 实施教学步骤, 遵循认知规律, 采取认知策略, 提高学习者主观能动性,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保教学效果。

一、词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 目前教师进行词汇教学工作基本上以数量为主, 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词汇数量教授最大化。教学手段通常以语法、结构或功能为主线实施教学, 教学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教学法等方式。无论是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改良型教学方式, 都是一种在虚拟情境中反复进行的语言操练, 尽管虚拟情境可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 促进他们对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理解, 但对于需要借助大脑记忆力来进行分类识记的词汇部分却容易造成记忆疲劳。机械式的反复操练形成了教学局面的单一性, 这样, 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记忆的状态, 接触的词汇数量越多, 遗忘的速度越快, 还可能引起母语对英语的负迁移, 干扰词汇的具体运用, 以至于学习者的词汇活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对词汇内容的理解容易停滞在表面形式, 缺乏深刻理解, 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得不到提高, 语言使用的创新能力较弱。因此, 在进行词汇教学环节部分, 教师应多以网络多媒体资源为教学平台, 以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吸引学习者注意与兴趣, 调动起身体各感官系统对语言表达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了解与认知, 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大脑的认知规律掌握词汇知识与实际运用, 强化其主观能动性, 保证词汇教学效果。

二、词汇教学认知策略

1. 提问引导, 唤起注意

现阶段多媒体设备运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对于黑板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但令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趋于丰富多彩,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更好地调动起来。在词汇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用途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播放原声英语作品片断辅助词汇教学, 汪徽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影视材料可以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而且与传统的词汇教学工具相比, 它更有助于英语词汇习得。

Jiang指出, 课堂环境下的外语词汇习得过程与母语词汇习得过程完全不同。学习母语词汇时, 注意力除了放在词的形式特点之外, 更主要的是放在理解词义上;而在学习外语词汇时, 由于词汇的概念和含义一般是通过习得母语时所建立的语义系统来理解掌握的 (除非母语没有所学单词表达的概念和含义) , 因此注意力主要是放在记忆词的形式, 即发音和拼写上。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时, 需要注意资源中所出现的词汇是否存在单词过长, 或者单词过于生僻等形式方面的问题, 尽量选取在较短时间内容易记忆的词汇形式, 帮助学生进行短时记忆, 之后可以适时针对新旧词汇进行预先训练与巩固练习。这种预习可以是多任务型、多种类型的, 例如可以进行中译英翻译训练, 把需要学习的英语词汇隐藏在中文译文之中, 等待学习者从已有的心理词库找出其相关的近义词汇进行翻译, 然后进一步解释其词义概念, 并提示其可以扩展出一个相关的新词汇, 制造悬念, 提请学习者注意该词的拼写与发音。这样一方面, 巩固了已有的词汇及组合表达, 加强了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激发学习者好奇心的方式, 引起注意与兴趣, 令其有足够的热情进行第一轮词汇学习, 即开始了解词汇的大致意义, 并掌握其拼写与发音。这类预设练习符合人们对外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规律, 除了翻译训练之外, 也可以采用问答或多项选择等形式进行预设练习, 这都能起到暗示引导、唤起注意的作用。

2. 范畴分类, 循序渐进

范畴是指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 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构成的。它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 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 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从亚里斯多德开始的经典范畴理论的研究中, 范畴是通过一组共同特征建构起来的, 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 因此范畴的边界是明晰可见的, 特征是二分的, 范畴成员都是平等的, 没有核心与边缘之分。随着研究深入,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 它认为范畴具有模糊性、家族相似性、多值性等特点。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不相等, 有典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之分, 人们不是根据事件的特征, 而是根据事体间的相似性形成联系、进行概括、建立范畴、获得语义。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顺应语义范畴之间的分类与联系, 在甄选多媒体资源时, 尽量选用具有核心意义的词汇, 让学生先建立起对该语义范畴的认知, 然后再通过扩展、补充的方式逐步扩展到典型意义之外的非典型意义, 循序渐进, 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尽量避免边缘意义的词汇出现。学生对边缘意义的词汇记忆加工处理难度较大, 较难令这类词汇转变成产出性词汇, 甚至难以成为接受性词汇, 因此与其在课堂中徒劳无功地去解释那些边缘意义的词汇, 还不如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对典型意义词汇的掌握, 在这一基础上, 循序渐进, 从典型意义词汇扩展到非典型意义词汇, 提高学生的习得效率。

3. 课后回顾, 温故知新

信息加工系统机制认为, 新信息进入大脑神经结构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感觉储存、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和永久记忆 (长时记忆) 。作为信息加工序列的第一步, 感觉储存以一种逐字的、未分析的形式表征信息。由于这种形式的信息与加工目标没有紧密关系所以绝大多数的信息会很快消失, 只有小部分信息顺利通过筛选进入到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的大小有严格的限制, 大约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除此之外, 工作记忆还具备加工功能, 它与加工能量有关, 当任务是新的或很难时, 需要更多的加工能量, 从而给存储功能留下较少的空间。通过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 部分工作记忆信息可以进入人们的永久记忆中得以保存, 同时这些信息还可以用于解释、理解新加入的经历或信息, 让人们可以继续重拾旧的信息、认识新的知识, 从而巩固、丰富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完成词汇教学任务之后, 教师需要适时开展词汇复习与回顾。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 学习者往往对其丰富的图式画面印象更为深刻, 词汇部分容易造成遗忘、丢失。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测试等常规方式对教授的词汇内容逐一复习, 或者采取人物模仿、配音、旁白叙述等较为新颖的交际型方式帮助学生重温词汇, 通过课后学生的巩固练习, 课堂教师适时引导, 可以较好的让词汇从短时记忆的支点中真正进入到学生的长时记忆中, 转化成接受性词汇, 甚至产出性词汇。另一方面, 网络资源平台容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加其真实体验英语环境的机会, 促进其对词汇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改善词汇吸收的整体效果。

在常规英语课堂环境中教师往往为非英语本族语者, 所提供的语言词汇相关信息可能有发音不准或词语误用等情况, 并且, 由于课堂环境缺乏真实语境化的语言运用, 学生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正确恰当地理解、使用词汇等情况。因此, 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适当的认知策略, 教师可以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词汇学习当中, 既巩固了其主体地位, 又确保了教学效果。另外, 在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时, 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例如学生可能更容易倾向于使用口语化词汇, 忽视书面语词汇;某些资源可能存在娱乐性过强, 削弱词汇学习效果的情况等。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应该仔细甄选资源内容, 根据具体授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过程, 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多媒体资源优势, 屏蔽不利因素, 加强教学监督与评估机制, 让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骆涵.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外语教学, 2008 (2) .

[2]D.W.卡罗尔.语言心理学.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汪徽.二语词汇习得中文本教材与影视教材有效性的对比研究.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5]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水质氨氮测定下一篇: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