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下英译研究

2024-09-11

视角下英译研究(精选7篇)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1

新媒体环境下英剧大学生受众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英剧(英国电视剧)的受众研究,十分感谢您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您所填写的答案只会用于学术研究,并采取保密措施,请您放心如实填写。再次谢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答题注意事项:请在符合您想法的选项上打“√”,或者在___中填写答案。

1、您的性别:A 男B 女

2、您的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3、您的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4、您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月消费:

A.1000以下B.1001—2000C.2001—3000D.3001以上

6、您平常看英剧吗?

A 看(若看直接跳至第10题开始作答)B 不看

7、不看英剧的话,您平时喜欢观看哪些地区的电视剧呢?(可多选)

A.大陆电视剧 B.香港电视剧 C.台湾电视剧 D.美国电视剧 E.韩国电视剧 F.日本电视剧G.泰国电视剧 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电视剧地区)

8、您是否愿意尝试观看英剧?

A.愿意B.不愿意(若不愿意请结束作答)

9、如果您愿意尝试看英剧,您倾向于看什么类型的英剧(可多选)(您的作答至本题结束)

A.情境喜剧(电视剧每集之间联系不大)

B.情节系列剧(a.科幻剧 b.犯罪剧 c.医疗剧 d.冒险剧 f.奇幻剧 e.战争/革命剧 f.其他)

C.肥皂剧(a.言情 b.都市/现代 c.古装 d.偶像/青春 e.喜剧 f.生活 e.悬疑 f.其他)E.微型连续剧(电视剧总时长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英剧类型)

10、您观看英剧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正宗英语 B.与朋友交流 C.了解英国文化 D.打发时间 E.追星 F.掌握时尚信息G.赶时髦 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获取英剧相关资讯的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A.网上搜索B.网络推送C.报刊杂志D.朋友推荐E.课堂上播放F.电视节目推荐 F.不会刻意搜,恰巧看到 G.其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通常喜欢用什么媒介设备观看英剧?

A.电脑 B.手机 C.平板电脑 D.电视

13、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观看英剧?

A.视频网站(a.乐视 b.爱奇艺 c.腾讯视频 d.优酷e.土豆f.迅雷 g.搜狐 h.百度i.其他)

B.英剧论坛C.字幕网站D.视频播放器(a.快播 b.暴风影音 c.百度影音 d.PPTV e.其他)

14、您平时观看的英剧类型(可多选)

A.情境喜剧(电视剧每集之间联系不大)

B.情节系列剧(a.科幻剧 b.犯罪剧 c.医疗剧 d.冒险剧 f.奇幻剧 e.战争/革命剧 f.其他)

C.肥皂剧(a.言情 b.都市/现代 c.古装 d.偶像/青春 e.喜剧 f.生活 e.悬疑 f.其他)E.微型连续剧(电视剧总时长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英剧类型)

15、请罗列您最喜欢看的英剧(个数不限)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觉得英剧好看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B.人物刻画的好 C.特效特技棒 D.喜欢演员 E.制作精良 F.深厚的文化底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7、您一般最关注英剧中的哪些元素?(可多选)

A.明星B.服装C.食物D.建筑风格E.风景 F.音乐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18、观看英剧后您会和别人交流吗?

A.从不(请跳至第20题)B.偶尔 C.有时 D.经常 E.每次都交流

19、您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可多选)

A.人人网英剧主页 B.豆瓣 C.微博 D.英剧论坛 E.百度贴吧 F.微信英剧平台 G.其他___

20、看完英剧后您会对英国的哪些方面产生兴趣?

A.电影B.音乐C.旅游D.教育E.其他______________

21、您觉得英剧在哪些方面对您有影响?(可多选)

A.饮食习惯 B.穿着习惯 C.娱乐习惯 D.消费习惯 E.思维习惯F.其他_______________

22、您会想要了解或购买英剧中出现的产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您觉得观看英剧会对您的人生规划产生什么影响?

A.会使我偏向去英国留学 B.会使我想去英资公司工作 C.移民去英国 D.其他_________ 问卷填写完毕,再次感谢您接受此次调查!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2

在世界各国的词汇中, 颜色词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颜色的认识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但是人类对于这些颜色的认识又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造成了人类对颜色认识的巨大差异。但是随着各国社会文化交流的频繁, 某些差异也逐渐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一、英汉语基本颜色词汇隐喻的认知层面对比

下面将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文中出现的基本颜色词汇进行分析比较。

1. 黑色 (black)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 黑色 (black) 都与“不好的”、“腐朽的”、“邪恶”的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常使人联想到苦难与不幸。例如, 在汉语中, 我们有“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黑道” (江湖上的邪派人为黑道) 、“黑店” (旧时指杀人越货的客店;今指骗人, 敲诈的商店) 、“黑货” (禁止进口或出口的货物, 或禁止私人拥有的物品) 、“黑名册” (列有曾经违反道德、法律或任何规章的人名册或记录个人或集团的违法行为的册子) 等等。在英语中也有像类似的词汇, 例如:“blackleg” (工贼, 骗子) , “blacklist” (黑名单) , “blackmail” (敲诈, 勒索) , “black-market” (作黑市买卖) , “paint sb.black” (往某人脸上抹黑) , “not so black as one is painted” (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坏) , “Two blacks do not make a white.” (两黑不等于一白;两个错误不等于一个正确) 等等。在英语中, 有一些词汇虽然没有包含“black”但是同样也表达了贬义。例如:“nigger” (被歧视者, 黑鬼) , 这是对美国黑人的一种蔑称。又如“keep sb.In the dark” (使某人蒙在鼓里) , 虽然也没有直接出现“black”, 但是也表示“不能够使某人知道真实的情况、隐瞒”的意思。还有一些英文词汇有“敏锐”和“富裕”的意思, 例如:“in the black” (有赢余) , “know black from white” (有判断力;精明机敏) , 等等。

2. 白色 (white)

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中, 白色都有“高尚”、“纯洁”、“善良”和“清白”等含义。汉语中诗人于谦曾经留下“粉身碎骨浑可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还有“白璧无瑕” (没有斑痕的白玉, 比喻十全十美, 无可挑剔) 、“白马王子” (比喻少女心目中理想的恋人) 等词汇。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的词汇。例如:“a white spirit” (纯洁的心灵) , “treat sb.white” (公正地对待某人) 等。另外, 在汉语中白色还指“徒劳”、“没有出息”等含义。例如:“白白” (不会成功或没有结果) 、“白搭” (毫无用处———用于口语) 、“白吃”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人) 和“白痴” (由于大脑不完全的或变态的发展所造成的智力极端落后, 通常是先天的或产生于儿童早期疾病或损伤对发育所起的阻碍作用) 等词汇。也用来形容“没有功名的平民”, 例如刘禹锡在追那个的《陋室铭》中曾留下“往来无白丁”的诗句。在英语中, “white”还可以表示“炽热的, 充满激情的”、“幸运的, 吉利的”, 如“white with fury” (因愤怒而发狂) , “a white day” (吉日) 等等词汇。

3. 红色 (red)

在中国, 人们对于红色的喜爱甚于任何颜色, 红色被赋予了“喜庆、热烈、欢快、激昂”等含义。例如:“红榜” (光荣榜) 、“红包, 红包儿” (包着钱的红纸包儿。用于奖励、送礼) 、“红利” (参加集体生产单位的个人所得的额外收益) 、“红光满面” (形容人的气色好, 脸色红润, 满面光彩) 、“红火” (形容旺盛、优裕) 。另外, 汉语中的红还有“重要”和“忠诚”的意思, 如“红头文件” (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 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 俗称红头文件) 、“红色保险箱” (比喻能确保人永远不变坏的可靠环境) 和“红心” (比喻忠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心) 。他在汉语中也有表达贬义的时候, 例如:“红眼病” (喻指眼红, 忌妒别人的富裕或成功) 。在英语中, “red”也用来形容“热情、热烈、欢快”的气氛和情绪。例如:“red-blooded” (充满活力的, 健壮的) , “red-faced” (脸红的, 面红耳赤的) 。与汉语一样, 英语中的“red”也有“重要”的含义, 例如:“red-letter” (日历上) 用红字标明的;可纪念的) 。另外, 英语中的红色还与经济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例如:“red-ink” (用来记账的红墨水;赤字, 亏本) , “be in (the) red” (亏空, 亏损, 有赤字) , “be get out of the red” (不再亏空;赢利) 和“come out of the red” (获利, 开始赚钱) 等等。由于国际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从英语中借用来的词汇。借用的同时, 汉语吸收了这些外来词汇的深层含义。例如:“redlight” (危险信号; (使车停止的) 红灯;停止某行为的命令) , 汉语中也会使用“红灯”来形容“比喻妨碍事物发展的障碍的事物”和“警告信号”等含义。

4. 黄色 (yellow)

黄色在中国被视为皇家身份的象征, 与皇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代表着“高贵、荣耀、威严、吉祥”。例如:“黄袍加身” (五代后周时, 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部下给他披上黄袍, 推拥为皇帝。后用“黄袍加身”指政变后夺得政权) 、“黄门驸马” (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黄门, 宫庭禁门, 后成为官署名。后世“驸马”, 转指皇帝女婿) 、“黄道吉日” (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 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 六辰值日之时, 诸事皆宜, 不避凶忌, 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同时, 黄色还被赋予了相反的含义, 例如:“黄粱梦” (比喻虚幻的梦想。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 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 醒来时, 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 只落得一场空) 、“黄毛丫头”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含戏谑或轻侮之意) 、“黄泉” (地下的泉水;地面;墓地;迷信者称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某事黄了” (用来指事情垮掉, 坏了事) 。此外, 汉语中的黄色与“淫秽、色情”有联系, 例如:“扫黄”, 这里所指的“黄”是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英语中的“yellow”则与色情无关, 在英语中“yellow pages”是用来指“用黄色的纸张印刷的电话薄”。在英语中, “yellow”有“卑鄙、胆小、懦弱”的含义, 例如:“yellowbelly” (懦夫) , “turn yellow” (胆怯、害怕起来) , “yellow dog” (野狗、卑劣的人) 等。

5. 蓝色 (blue)

前面提到, 在汉语中“黄色”被与“性”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里则使用“blue”这个单词来表达此含义。如:“a blue joke” (淫秽的玩笑) , “a blue movie” (黄色电影) 等。在汉语中除了“蓝图” (一个详细的、各部分完全协调的计划或行动规划) 、“蓝本” (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等少量词汇的使用外, 蓝色更多地发挥了它颜色本身的表层含义。相比之下, 英语给予了“blue”更加丰富的意义。在英语中, “blue”被用来描述人的“忧伤、情绪低落、烦闷”等情绪。例如:“look blue” (神色沮丧;脸色发青) , “be in the blues”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郁郁不乐) , “fall in the blues”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郁郁不乐) , 另外, 英语中的“blue”往往与社会地位有关系, 例如:“blue-blooded” (贵族的, 出自名门的) , “bluechip” (杰出的, 独特的) , “bluecollar” (穿蓝领子工装的, 体力劳动的) , “blue ribbon” (蓝绸带, 最高荣誉) 等等。

二、结语

近些年来,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隐喻已经不再扮演简单的修辞格, 在语言学家的眼中它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之一。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步入了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研究的发展道路, 它已经成为一门跨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本文仅对英汉语中的一些基本颜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今后可以多维度、更加深入地对隐喻这一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进行研究和比较。

参考文献

[1]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3

【关键词】英语 日语 汉语 主位 主位标记 标记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12-01

“主位(theme)——述位(rhem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马泰休斯(Mathesius)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提出的, 他指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话题所谈论的对象。1960 年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韩礼德对其进行了发展,并将此术语纳入其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1994)认为:小句作为一个消息结构,是由主位和述位构成的,主位是一则消息中起出发点作用的成分,而消息中余下的部分,也就是发展主位的部分,叫作述位。主位总是在述位前面出现, 这是由主位的起点功能所决定的。

韩礼德(Halliday)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中具体阐述了主位理论,并把它定义为:1)主位是小句出发的起点;2)主位指小句信息的起点。根据主位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2000),他把主位分成了“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单项主位是指只出现了概念成分,而语篇成分和人际成分没有出现的主位,单项主位的组成形式通常由名词词组、介词词组或副词词组充当;小句(句项主位)也可以作为单项主位的一种形式。因此,韩礼德(Halliday)的主位分类可以概括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复项主位中有且只有一个“概念成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语篇成分”和“人际成分”,如果这三种成分同时出现,那他们的顺序为: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由此可见,复项主位由多个成分构成,因此,他还根据复项主位中不同成分所行使的不同功能将主位分为“语篇主位”( Textual theme) 、“人际主位”( Interpersonal theme ) 和“主题主位”( Topical theme)。 根据有无标记,他把主位又分为“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和“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无标记主位是指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的主位,而有标记主位是指句子的主位与句子的主语不重合的主位。

一、英日汉主位结构的识别

韩礼德(2000)指出,不同的语言,主位体现方式可以截然不同。但如果某一特定语言中的消息结构是以“主位(theme)——述位(rheme)”组织起来的,而这种结构又以各成分在小句中的序列来表示的话,那么主位自然应该在句首,而不是在句末或者某个其他特定的位置上。因此,作为一个一般原则,主位可以识别为小句第一个位置上的成分。如在“我是老大”中,“我”是该小句的主位;“老大是我”的主位是“老大”。英语和日语小句的主位位置和汉语一样,如:

(1)I am Xiaowang. (我是小王)

(2)Xiaowang is I.

(3)わたしはおぅです.(我是小王)

(4)おぅはわたし.

由此可见,主位这一概念具有跨语言的共性,句首位置是识别主位的主要标准。

二、主位标记

韩礼德认为主位的判定一靠位置,即位于句首;二靠功能,即小句信息的起点。这表明句首成分具有主位性质。韩礼徳(2010)指出,在英语中主位是由它在小句中的位置决定的,不再需要其他标记。而在汉日主位结构中,主位后经常伴有标记词。日语经常使用“は”、“が”等标记或逗号将主位置于明显的句首位置;汉语口语中常使用“啊!呢!嘛!吧”等语气助词和逗号,但是书面语中,有时候没有主位标记。例如:

(5)これはわたしの名刺(めいし)です。 这是我的名片。

(6)いささか古い話ですが、先月の末のことでした。(这是发生在上个月的事)。

(7)走嘛!我想去看看。

(8)你看,那儿的风景多美!

(9)I am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

(10)She is my good friend.

例(5)中的“わ”用在主语“これ”后,表示“これ”既是主语、主题同时也是主位。“わ”还可以附着于其他成分后,如宾语、状语等,起各种辅助作用。“が”也有同样的用法,例(6)就是“が”起辅助作用的用法。而在汉语口语中,汉语句首的其他成分,比如人际成分和篇章成分也可以用“啊、呢、嘛、吧”等语气助词和逗号标示。例如:

(11)反正呀,到时候再说也行。

(12)一直啊,我这心里就不塌实,总觉得要出事。

(13)我觉得吧,你特有老师范。

上例中的“啊 、 呀 、吧”都是跟在副词、连接词及小句之后,所标示的成分则属于主位结构中的人际和篇章主位成分。日语和汉语都存在其独特的主位标记,日语由于形态丰富依靠形态表达句法功能,因此其主位标记是必须的,有时候句子表层没有出现主位标记,但这不是说可以没有主位标记,而属于主位标记的省略。汉语与此不同,虽然口语中有着固定的几个表现形式,但是书面语中往往没有任何形式,我们认为这属于主位的零形态,即在主位后面总是存在一个主位标记的位置,在口语中,这个位置被“啊、呢、嘛、吧”等语气助词和逗号占据,在书面语中,这个位置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表面的表现形式而已,称为主位的零形态。如果承认主位的零形态,那么汉语和日语在主位标记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

(三)主位的标记性

韩礼德把主位分为非标记性主位(unmarked theme)和标记性主位(marked theme)。凡是一个功能成分及其相应的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便是非标记性的。相反,如果一个功能成分及其相应的形式只在特殊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便是标记性的。例如,我们夏天穿裙子,冬天穿棉衣,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也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因此可以说是无标记的。然而,如果有人冬天穿裙子,夏天穿棉服,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并且在大多数的眼里,是不能接受的,因而是无标记的。由此看来,有标记和无标记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完全相对里的两个概念。

三、结语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英语、日语和汉语三种语言的主位成分和主位标记,并且从这两个方面对英语、日语和汉语三种语言的主位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主位这一概念具有跨语言共性,但是由于日语属于 SOV 语言,形态变化丰富;汉语属于 SVO 语言,缺乏形态变化,两种语言的特点导致汉日在主位成分和标记以及不同语气的主位标记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英语则同时具有SOV和 SVO,因此主位成分和主位标记没有汉语和日语那么明显。

参考文献:

许渊冲论文: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篇4

【中文摘要】翻译学在当今世界变得原来越重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翻译活动处理政治事务、协调全球经济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思想文化、角色力量、话语权力等被称为“软实力”的因素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对中国的文化文学产生出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国内学者正迫切地将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推而广之,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令世界各国共享中国的文明文化,共同构建和谐的世界。在国内众多从事中国典籍外译的学者当中,许渊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位90岁高龄的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能将中国诗词用英法文进行互译的翻译家。他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坚持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文诗体诗。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成就卓著,许渊冲的一生是翻译实践的一生,年事已高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继续翻译事业。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成果丰富繁多,异彩纷呈,本文仅选取冰山一角进行研究,希望以一叶而知秋之大体,窥一斑而知豹之要义。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成就最为卓著的唐诗英译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传统诗歌翻译理论争议问题为基础,系统论述许渊冲先生唐诗翻译的理论体系,并对比其他译者的译论和译文,阐述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体...【英文摘要】Translation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nowadays.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eal with political affairs,coordinate global economy and trade,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translation.In the world today, soft power such as idea and culture, power of the role, right to speak is being much more emphasized than before.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scholars are popularizing more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so that they...【关键词】许渊冲 唐诗英译 理论 实践

【英文关键词】Xu Yuanchong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 practice 【目录】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3-46-7法11-13Abstract

4摘要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引言6-1

3二、研究概况7-1

1三、本篇论文的结构及研究方

1.1 诗歌的第一章 诗歌翻译理论概述13-24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3-1515-19

1.2 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

第二章 许渊冲诗歌翻译

2.2 “三1.3 直译与意译19-24的原则与标准24-362.1 “三美”论26-29化”论与”神似”论29-3131-3

32.3 “三之”的”艺术”论

第三章 许渊冲唐2.4 “创优似竞赛”论33-36诗译作范例比较分析36-4736-

423.1 李白《长干行》英译比较

3.3 陈子昂

一、翻译3.2 李商隐《锦瑟》英译比较42-4

4结束语47-51《登幽州台歌》英译比较44-47

实绩:成就卓越贡献巨大47-4848-51参考文献51-52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5

本文从汉英语篇差异的角度出发,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翻译为实际案例,从逻辑-语义、句际关系和衔接手段和中西方主客体意识的不同这三方面阐述了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导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论文翻译的一些常见错误,并结合语篇分析理论指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翻译原则.

作 者:陈晓莉 杨园园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汉英语篇差异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论文英译  

★ 从投资回报看员工福利

★ 反思:打人事件背后的真相

★ 从权变观念看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变革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投资和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 从《小王子》看世界

★ 钓鱼岛的作文:我看钓鱼岛事件作文

★ 9个网站排名靠前的建议

★ 网站排名问题具体情况分析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6

摘 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中,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以广州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外宣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探析译者在翻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框架下如何灵活择取翻译方法不断做出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企业外宣译本,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外宣原文本的预期目的与交际意图。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 三维适应与转换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企业外宣文本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外宣方式之一,具有“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与扩大销售”等重要作用(杨琪、包通法,2006:3)。因而,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其英译质量不仅关乎企业对外形象的宣传,更关系到企业招商引资能否顺利实现。因企业外宣文本“兼具专业性、交际性和综合性的特殊属性,加之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企业在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颇多已是司空见惯”(赖祎华,2012:12)。虽然已有众多学者撰文对此进行过分析探讨,但绝大多数从目的论视角展开宏观研究,未能对翻译过程、翻译方法等翻译本体做出系统而完备的阐述,因而广度与深度欠缺,不足以全面指导企业外宣文本翻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Hu Gengshen,2003)。这一理论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胡庚申,2009:2)。理论角度新颖,挖掘颇深且指导性强。基于此,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探讨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以期为企业外宣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于译本英译质量改善有所裨益。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4)。“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004:288)。翻译的过程可简化为“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其中,“适应”“选择”“译者”是“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李亚舒、黄忠廉,2005:6)“适应”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和对译本的最终行文的选择”(胡庚申,2006:3)。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译者始终处于翻译的中心地位。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具体而言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

简而言之,翻译适应选择论即以译者为中心,基于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做出多维度(侧重于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即译语读者认同度高、预期交际意图实现性强的译本。根据纽马克(Newmark,1981)的文本类型理论,企业外宣文本属信息型兼呼唤型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为了能准确传递企业原文本信息、实现其呼唤功能,译者至少应在语言、文化与交际等维度上不断进行“适应”与“选择”,如主动适应译语的语言风格、文化意识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与阅读需求等,在“多维”适应的前提下,灵活择取翻译策略与方法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基于广州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外宣译本翻译实例,于 “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探析译者在英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以期为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途径与理论借鉴指导。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在企业外宣文本英译实践中的应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萨丕尔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申小龙,2000)。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企业宣传文本于语言形式、修辞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译者在适应以原文本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首先应进行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包括恰当选择与转换语言形式、修辞风格等等。

(1)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已立项投资2亿元,占地150亩的食品工业园,第一期工程50亩,正在推进中。

The company has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to build a 150-mu(1 mu=1/15 hectare)food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project covering 50 mu is now underway.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Nida,1983)。汉语是表意文字,语法呈隐性,词义笼统而模糊,句式简短而疏散,重“意”合;英语是字母文字,语法呈显性,各分句以“and,but,so,while,in order to”等连接词显性衔接,并有着固定的主谓框架与词性变化,词义具体而清晰,句式紧凑而连贯,重“形”合。如例(1)原句由三个小分句构成,分句之间无显性连接词,仅凭语义关联彼此意合。因而基于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译者采取了增译法,以“to,and”等关联词将例(1)三个小分句整合为一句,于衔接方式上化隐性为显性,并调整主谓,改变词性,使之形合而意明,符合英语语言规范。与此同时亦增补了“mu”的英文概念,以便译语读者理解明白。

(2)饼皮酥松,层层叠叠,层次分明,馅心香甜,滋润软滑,甜而不腻。

The cookie is covered by well-arranged crispy crust and filled with soft and sweet filling.

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还体现在修辞风格上:汉语喜好词藻华丽,好用叠字叠词、四字对偶等修辞以体现其语言之雅;英语用词则趋于白,行文简洁明了、逻辑严谨、文风客观而平实。例(2)若逐字直译,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译句势必晦涩难懂。基于此,译者采用了合译法,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将“层层叠叠”和“层次分明”译为“well-arranged”一词。“馅心香甜、滋润软滑、甜而不腻”说的是点心馅具有“香甜、软滑”的特点,因而简译成“soft and sweet”。如此转换后,译句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富有节奏与韵律之美。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重要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汇和习语意义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不认真考虑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无法充分加以理解。”(Nida,1993)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移植与沟通过程:译者不仅需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还需适应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需“照顾到别国的国情、民心和价值标准,需考虑到文化差异问题、传达出原意的实质”。(林茂孙,199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即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胡庚申,2011:2)。汉语企业外宣文本中有不少“中国特色表达”,若译不得当,会给外宣造成不小的障碍。因此,译者在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基于此做出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3)在荣昌食品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Apart from development,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例(3)中,“精神文明”是“人类智慧与道德进步的结晶”,而“civilization”一般指的是与“barbarism”(野蛮)相对立的文明或文化。如果将例(3)中的“精神文明”照字面直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则含有“目前仍处于未开化状态”的意味,与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北辕适楚。因此,基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译者采用了释义法,将“精神文明”译为“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文化上的曲解。

(4)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优质放心月饼”“中国月饼行业优秀企业”“中国焙烤食品行业优秀企业”“中国月饼文化节中国名饼”“广东省百强企业”“广州市工业龙头企业”“广州市杰出企业提名奖”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殊荣。

The company has won many awards including Outstanding Enterprise in China's Mooncake Industry and One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如例(4)所示,中文企业外宣文本好罗列企业获得的诸多荣誉奖项,以此彰显企业实力雄厚,而实际上国外读者往往不太了解这些名目繁多的中国奖项,若全盘译出,非但不能打动国外读者,反而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因此,译者采用了省译法,只译出了“中国月饼行业优秀企业”(Outstanding Enterprise in China's Mooncake Industry)和“广东省百强企业”(One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等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且能突出本行业地位的重要奖项,省译了其它同类奖项。

除此之外,中文企业外宣文本中也充斥着意识形态浓厚的政治性内容,如强调领导视察或题词等以突显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地位。而实际上国外企业则更看重来自同行和消费者的评价与认可,因此,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也应做出相应转换,淡化中文企业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贴近国外读者对于中国企业实质信息的需求。

简而言之,在进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灵活择取翻译策略与方法,跨越文化障碍,将中国文化内涵传递并能融入至英语文化,以使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是评判译文的决定性因素”(Reiss ,1981/2000)。企业外宣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感受、去思考(了解产品或服务),既而去行动(购买产品或建立合作关系)。因而,译文能否再现原文本预期的呼唤功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如前所述,在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做出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更应侧重于交际层面上的转换与处理,关注原文本预期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本中得以再现。

(5)荣昌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营养美味的健康食品与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平台;为合作伙伴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We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first-rate food and service for our customers,an excellent platform to realize self-value of our staff and long-term steady return for our partners.

中文企业宣传文本惯用“公司”或“企业”等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虽正式客观,但易产生距离感。英文企业宣传文本常以“We(或物主代词our)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语气亲切自然,易于拉近企业和读者(客户)之间的距离”(卢小军,2012:1)。因此,译者将例(5)中的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感染”译语读者,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从而消除企业与译语读者(潜在客户)之间的心理隔阂。

(6)荣昌食品有限公司根植于国际制造业名城——广州市,坐落在风景秀美、景色怡人的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名镇——花山镇,紧邻京珠高速、广州机场高速和各快速干线,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贯穿全国各地。

Rongchang Food Co.Ltd,located in Huashan Town,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is passed by several express ways which endow it with easy traffic.

中文企业宣传文本冗余现象严重,随处可见“许多程序化套语、渲染性语言、赘词,晦涩难懂的‘壮辞美辞等”(龙海艳、曾利沙,2012:5)。而这些冗余信息并非国外客户兴趣所在。如例(6)原文例句中就出现了“国际制造业名城、风景秀美、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优越、四通八达”等一连串渲染性修饰语,这对于只需了解公司大体位置以及“交通便利”即可的国外读者而言,其实并无多大意义。因此在英译时,译者采取了意译法,化繁为简,简练传达出原文本的实质信息。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这与企业外宣文本的翻译实质不谋而合。企业外宣翻译若不能实现原文本交际目的,则毫无意义可言。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文本交际目的能否顺利实现,译本能否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转换需做到“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6)

四、结语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适应/选择”基本学说引入至翻译领域,于开拓翻译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与“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亦为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原则上的指导以及方法上的参照。正如胡庚申教授所言: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后不断做出适应与选择的结果。企业外宣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宣传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或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国际贸易合作与海外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文本的主要功能与最终目的,译者至少应从 “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不断做出适应与选择,与此同时也需留意“三维”转换的适应性结合与协调平衡,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本,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对外宣传与招商引资之目的。

(本文系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中企外宣简介双语语料库的编制及翻译问题研究”[JDW140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Hu,G.S.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4): 283-291.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3]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3.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Reiss K.Type,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J].Translated by S.Kitron.inL.

Venuti(1981/2000).

[6]杨琪.包通法.“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

论思辨与实践[J].上海翻译,2006,(3).

[7]赖祎华.多维协作视阈下的企业外宣翻译[J].企业经济,2012,

(12).

[8]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2009,

(2).

[9]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0]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4).

[11]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

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6).

[12]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6,(3).

[1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2).

[14]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15]邓延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

社,1989.

[16]林茂孙.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A].中译英

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6-14.

[1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18]卢小军.中美网站企业概况的文本对比与外宣英译[J].中国翻译,

2012,(1).

[19]龙海艳,曾利沙.从“经济简明”原则看企业宣传英译的最佳

效度——兼论的冗余信息的类型与操作理据[J].海外英语,2012,(5).

[20]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

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视角下英译研究 篇7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旅游景点介绍  英译汉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来华游客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本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词汇方面的翻译失误,包括错译、伪对等词、表达欠妥、冗余、生僻词等;句子方面的问题涵盖了结构错误、句子成分错位、重复和结构松散等;而语篇层面的翻译失误则包括缺乏衔接、缺乏连贯以及重复单调等。总的来说,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不尽人意,译文更是让人不忍卒读。劣质译文也可能导致一些外国游客迷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日显重要。

二、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做过许多研究。在旅游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闵大勇、詹允昭(1991)对游览名称、朝代及佛教名称的译法进行了讨论。蒲元明(1993)也曾提出“增、删、改”三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即增添一些中国人人尽皆知而外国人却可能一无所知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体位置等;删减那些繁琐铺陈的各种历史考证、名人语录或中国古诗等;改写一些中国特有而不易被外国人了解的概念,如中国纪年法、中国度量衡制等。

在旅游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本翻译的一种。德国功能翻译论对旅游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论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在近十年的旅游翻译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所进行的。功能理论框架下运用较多的是目的论、文本类型和尤金·奈达的功能或动态对等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多为跨文化交际、结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接受论、功能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视角等,多采用跨文化篇章对比。

三、文本类型理论

(一)赖斯文本类型观

在翻译研究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指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1923)在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赖斯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所以,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她在卡尔·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把文本划分为:信息功能文(informative),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感召功能文本(operative),感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和感受并做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视听性文本(audiovisual):这类文本重在视觉的或者听觉的意象,如电影、广告和音乐等。赖斯还阐述了各种文本类型相应的翻译方法。

(二)纽马克文本类型观

英国萨里大学现代语言学教授彼得·纽马克(2001)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的类型分为三种:表达型文本,即语言主体运用富于个人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感情的文本类型。其文本特点是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翻译这类文本时,译文在结构和词序上应力求接近原文,纽马克建议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信息型文本,即以记载各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注重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信息传递效果,纽马克建议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文本,不能给读者留下任何晦涩难懂之处。感召型文本,即指以促使读者采取行动、进行思考或参与感受等,按照文本预期意图做出积极作为为目的的文本类型。感召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具有往往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的语言。翻译感召型文本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和欣赏习惯,运用读者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畅,明白易懂,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旅游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唤起潜在游客的兴趣,吸引他们到旅游地游玩。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增译、减译、类比、释义等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轻松获得旅游信息。然后,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具有一定的感召性且通顺易懂。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国外游客来中国观光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由此,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英译难点及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景点介绍、旅游指南、告示标牌、楹联碑文、民俗风情、图片画册、旅游公示、旅游项目开发、酒店宾馆介绍、旅游产品介绍等等。而汉英旅游翻译的目的在于向外国游客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推介中国文化,满足他们求知、审美的需求。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过程中文本类型的转换问题。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旅游文本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和诱导型(呼唤型)功能文本。它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旅游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那么,在进行旅游文本英译时,如何既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传递信息又体现出英译旅游文本的互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实质上也就是如何处理以信息性为前提、以诱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认为应多使用平实、口语化以及不那么生硬、讲究的措辞,使译文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体现出亲民性。

2.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取。通过前期的分析研究,译者认为旅游文本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基于此,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而应在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之后,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一般可采取直译、增译、减译、改译等策略。

3.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那些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词的词语。正是由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独具中国文化内涵,它们往往就成了翻译中的“烫手山芋”。针对这一难题,译者认为应当遵循两点:第一,尽可能保留原文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第二,译文要能让译入语读者看懂并且乐于接受。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采取直译、意译、音译或是直译加注等方式。

针对上述特点和翻译原则,我们来看以下实例:

(1)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

译文:Then visitors can follow the 72 spiral stairs to the top on which the top platform is surrounded by a crenelated parapet wall over one meter high.

(2)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区六路,每路分四个庭院,九道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译文:It has nine gates altogether standing in parallel on the same central axial line,which is commonly known as“Jiu Men Xiang Zhao”in Chinese, meaning nine gates are interlinked one another by only one straight road.

(3)他为官30余年,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衷心报国,实心爱民,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称他为“马青天”。

译文:During over 30 years as a government officer,Ma Piyao,being quite upright and patriotic,cared about people with heart and soul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He was so deeply esteemed that people affectionately called him Ma Qingtian in comparison with Baozheng(a historic offic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ho was known as Bao Qingtian because people thought he was exceedingly righteous and dealt with cases as clear as Qingtian in Chinese referring to blue sky).

例(1)中,“女儿墙”是建筑领域的专业术语,通常是指“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若译者采用直译法将其译为“daughter wall”,不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不利于传播中国的建筑文化。因此,译者此处采用意译法,将其译作“a crenelated parapet”。在例(2)中,“九门相照”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布局风格,多见于四合院。为保留其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译者音译加注的方法,也方便读者的理解。例(3)中,“马青天”是老百姓对马丕瑶的尊称。显而易见,老百姓把马丕瑶比作包青天,以彰显其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行。若直译为“Ma Qingtian”,读者将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在此,译者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一方面保留了原文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达到了翻译效果。同时,包青天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旅游文本中的中国文化词时,译者要以传递中国文化为己任,同时也要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与接受。其翻译方法灵活多变,旨在忠实地再现原文本,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效果。

五、结语

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中国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赖斯和纽马克提出的信息类功能文本的翻译方法。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中国的景观与文化。这种翻译目的决定了旅游文本的英译原则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效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2]Reiss,Katharina.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translated by Chesterman in A.Chesterman(ed).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Helsinki:Finn Lecture,1987. 105~15.

[3]霍光利,王秉金.旅游文字汉译英[J].上海科技翻译,2002,

(3).

[4]赖文斌.试谈旅游景点的英译[J].抚州师专学报,2003,(4).

[5]蒲元明.谈谈旅游资料英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1990,

(3).

[6]邵珊.谈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J].华章,2009,(5).

[7]王秋生.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J].中国翻译,2004,(3):

77~79.

[8]张允,朱章华.译者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中国科技翻译,

2005,(2).

[9]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3).

上一篇:商丘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高三历史答案下一篇:装饰公司标准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