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现状

2024-12-02

理想现状(共11篇)

理想现状 篇1

当前, 大学生理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 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来说, 既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更是一次挑战。因此, 在新形势下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理想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

主要表现: (1) 理想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开展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无外乎思想素质和道德规范,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方面也出现了各种疑惑, 但理想教育的内容并没有针对这些领域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2) 理想教育的内容不够具体, 目前高校的理想教育活动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缺乏具体的社会事例和案例,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茫, 不利于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定位。

2. 理想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大学生自身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枯燥的理想教育方法已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目前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在理想教育方面依然采用旧方法、旧观念, 普遍存在照搬书本上内容的现象, 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 导致学生理想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 失去了开展理想教育的意义。

3. 理想教育实践缺乏系统性

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现状来看, 理想教育系统性还需要加强。参与学生理想教育的主体是广大学生, 辅导员主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当前高校开展理想教育基本上都采用课堂传授的方式, 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理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导致学生理想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首先应加强理论基础的教育, 要让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保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让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依据。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内容方面的。如果理想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 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还失去了教育价值, 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还失去了理想教育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这样的教育很难收到真实的教育效果。

2. 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理想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来开展大学生理想教育: (1) 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辅导员要向大学生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学校应通过开设指导上网的课程, 向学生分析网上信息的特点和性质, 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2) 可以将原本生硬的书本课程内容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并开设网上讲座和论坛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高校还应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 通过丰富网站的内容提高网站的吸引力, 通过网络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来实现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目的。

3. 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不应仅局限在课堂教育上, 还应借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学校, 应给学生创建一个拥有优良的校风、学风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而为学生的理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强, 采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教育模式很难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展示自我才华, 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加强交流的平台。近年来, 学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 形式多种多样,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体活动, 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3) 可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与大学生理想教育有关的学术讲座, 邀请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和戏剧等, 经常性地举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理想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 需要广大辅导员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14~115

[2]杜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4) :252~255

理想现状 篇2

白炽灯行将被淘汰,节能灯如日中天,LED方兴未艾。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市场,从技术到应用,在绿色节能方面,当前照明行业正处于革命性更新换代时期。正是基于对LED前景看好,从国际半导体巨头到无名小厂,纷纷切入LED领域,有业内人士戏称,如今不涉足LED都羞于言及照明行业。然而,“业界对照明市场前景存在很大盲动,多集中于低端市场,保守估计,每次白炽灯3元,全球20亿只存量市场不过60亿;100亿只节能灯以20元计亦不过2000亿,而高端智能照明市场,有报告估算,5年内容量将达2000亿美元。

绿色照明被扭曲意义

资料显示,目前照明耗能占全球22%总耗电量,而绿色照明的意义在于,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可减少80%耗电,这个替代过程完成后,全球照明能耗比将相应减少到17%,而当前NXP用在节能灯芯片有6千万片,相当于每年减少5亿公斤二氧化碳,未来销售额有望扩大10倍20倍,节能意义更无可限量。对于世人所诟病的节能灯汞污染,其实也存在很大误区,一方面节能灯汞污染确实存在,然而,自然界很多领域亦存在汞污染,相对人们对节能灯谈汞色变,研究表明一只节能灯所含汞比一条海鱼诸如三文鱼鲨鱼其实更少。

创意智能照明成外资争夺的主战场

随着中国总体经济体量及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中国在国际市场的权重越发重要,目前NXP等国际半导体巨头都纷纷加码在大陆的投资。以NXP为例,目前,其分别布点于上海、苏州、吉林等地,其中更把原位于欧洲的芯片研发延伸到上海,作为第一个如此举动的国际半导体巨头,将加速中国照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目前恩智浦UBA2211即是在中国研发的高质量CFL驱动产品的优秀代表。与恩智浦一样,着意于未来高达两三千亿的智能照明市场,未来将有更多行业巨头,国际风投等势力进入角逐,未来照明市场谁主沉浮,主战场或在创意智能照明。

LED照明市场理想现实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国际半导体巨头基本已展开LED布局,其中恩智浦已有一款芯片通过7万5千小时、105度高温的实验测试,这是全球第一款应用级LED芯片,而其SSL2101/2102自09年5月发布以来,到今年5月份已售出1000万片,销售势头劲猛,超过几十家知名企业已经用于可调光LED灯泡。其中SSL2102更在2010年5月的拉斯维加斯国际照明展上获得技术创新奖。

对于目前业界认为LED灯具设计主要存在散热的问题,陈嵘对此有更多补充。他认为:虽然存在用风扇、开口等短期方案,但解决LED应用的根本方向是

提高光效,相同亮度,光效相同提升时,亮度亦相对提高。由于LED亦属半导体,受制于摩尔定律,效能将定期得到极大提升。

谈到LED的市场应用,有人认为方向应该是智能化、创新化照明。因为原来用户装修前须先想好灯具安放处,智能化照明充许用户把灯放在任何位置,无论点光或面光,此外,LED另一个高端应用领域是生物分子,如高端养鸡养花行业,需调光深度调光,然而除了白炽灯,节能灯通常无法做到,目前恩智浦已研发出可调到1%的LED芯片新方案,该方案广受市场赞誉。

理想现状 篇3

一、农村初中生理想的现状与问题

1.理想类别:生活理想成为理想的本能。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具体可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素质理想等。考虑到中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在详细介绍完各种理想之后,笔者对学生再次进行细致交谈,获得了学生的各类理想分布情况。经过介绍后,学生对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的理解尚不透彻,回答也相对简单:社会理想主要是希望和平、人们相互尊重、友好,而素质理想则主要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较为空虚的回答,主要还是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延续。从这个方面来看,生活理想是初中生理想的主要动力。

2.理想来源:家庭影响偏弱,媒体及社交影响偏大。有32位同学(66.67%)表示未回答过关于理想的问题,也未回答关于未来想干什么的问题,部分同学(8位,16.67%)表示仅是父母或亲戚在日常交往中随便提问而回答的,当时的回答也相对较随意,并未深思。还有5位同学(10.42%)表示听过和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主要源自于父母吵架。另有3位同学(6.25%)表示是看电视后,自己随便想的。不过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的理想跟同桌或同学的理想一致,原因在于他们关系较好,以后想一直成为为朋友,这点表明,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交流可能成为成就理想和实现理想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目前,在各学校,学生的评价主要源自于教师,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理想来源分布状况实际上表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并未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家长也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反而是家庭日常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看似琐碎的交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理想以及未来生活的空间。

3.实现理想的途径:集中于读书,但认知不深。经过引导,让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比较理想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后,让学生选择如何实现理想,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认真读书,但他们对于如何认真读书,读书与生活之间有何关系往往认识不深刻。同时由于大部分同学的生活理想集中于金钱和社会权力之上,有些同学对为什么要读书的认识更加的不深,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仔细访谈,笔者发现,那些将理想过分集中于生活理想之上,而未放在职业理想之上者,成绩普遍偏差,对于以学习获得生活改变的可能性不抱希望。

4.家庭影响根深蒂固,媒体影响富有煽动性。学生的理想不仅受学校和教师的影响,而且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不过媒体的影响更富有煽动性,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一旦学生将学习和为人处世与明星联系起来,则其实现相应理想的动力十足。同时,学生家庭收入对学生理想的影响较大,那些家庭收入相对较高,父母又未进行理想教育者,普遍缺乏思考,而家庭收入不好者,则往往持否定性表达,理想就是“不干什么”,这种表达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知道如何去办事,而且不愿意去办事,学习以及生活随波逐流。

二、农村初中生理想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1.学校和教师应树立理想教育观念,重视学生间的理想互动。从目前来看,虽然班主任会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理想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只能认识到眼前之物,无法形成长远的眼光。同时,由于我们尚未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导致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评价之时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让学生自己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基于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学校和教师不但应做好理想教育,而且应以生活理想为着眼点,立足于职业理想的设定,做到以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让每位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多多探讨,多多发言,让理想不时地回响在他们的耳边。

2.家长应密切配合,尽量做到少拆台。目前,“读书无用论”又充斥在社会之上,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种论点确实有部分市场,这也导致部分家长直接认识学校教育无用,教师无用,学生读书无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学校应与家长在理想教育方面进行沟通,至少让家长做到不拆台,从而使得学校和教师能以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教育为起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从而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理想。

3.媒体应积极参与学生理想教育,为学生提供美好宽阔的理想世界。目前,各类媒体已全面侵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学生更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只不过从已有的数据来看,中小学生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之下,主要是接触一些游戏以及娱乐性的内容。不过,自2008年始,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针对中小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学习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鉴于一些真人秀类娱乐节目对中小学生影响较大,这类节目中的明星如能重视对学生理想的引导将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理想现状 篇4

一、青少年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现状, 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杭州的部分大中学生做了“青少年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 回收786份, 回收率98.25%。本次调查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的, 被调查的学生,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6~22岁之间, 其中男生477名, 占60.69%, 女生309名, 占39.31%。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社会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四个方面。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总体来看, 当代青少年有理想、有信念, 对理想信念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能够较客观地认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勇于维护祖国的利益,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认可, 并愿意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为祖国的发展拼搏努力。但是, 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 部分青少年还是受到了西方的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理想信念出现了一些偏颇。

(一) 理想信念呈现空想化。

青少年是各种理想信念产生的黄金时刻, 他们有很多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和想要实现的愿望, 但是有一些学生的理想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 并不会采取实际的行动, 不会为了理想而付诸努力, 总是幻想“幸运之神”的降临, 幻想着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空想的范围。空想虽然也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却脱离了客观实际, 违背了客观规律, 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此次问卷调查中, 当被问到是否有理想、信念时, 占下被调查者的41.48%的326名学生认为自己有理想、信念, 但没有特别计划去实行, 或者仅仅凭着感觉走。由此可见, 很多学生所树立的理想、信念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决心去实现的, 只是一时兴起而已。

(二) 理想信念呈现功利化。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34.99%的学生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角度、财富的角度;23.92%的学生将理想定位于爱情、家庭;24.94%的学生将理想定位于美好的想象, 周游世界、隐居等。只有16.16%的学生将理想定位于崇高的目标, 追求真理, 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从数据中可以发现, 当代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个人主义功利化倾向, 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前途、名誉、家庭幸福等。这些观点虽然合情合理, 但由此也比较容易使青少年滋生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 甚至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因此, 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让青少年与功利主义色彩保持距离, 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 理想信念呈现易变性。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关于“你对最初所定下的理想信念是否改变过”, 243名学生表示会专注于同一理想, 只占被调查学生的30.92%, 而多达69.08%的学生表示其理想因他人而改变或者因自己的思想变化而改变。当问及他们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上困难时会怎么办时, 有177名学生表示会改去实现其他理想, 123名学生表示实在没办法就算了, 还有54名学生表示灰心丧气, 这些学生占到了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5.04%。当青少年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后, 在最初的阶段也会信心满满地去努力、去奋斗, 但是当最初的梦想遇到现实中的各种障碍时, 有较多的青少年选择了中途放弃或者另立其他目标。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易变性, 既有理想信念难以实现的一方面, 又有复杂的外部环境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所导致。

(四) 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

当前,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 西方涌入的各种思潮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严重冲击, 使得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以往从未有过的多样性, 同时价值观方面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一方面, 51.02%的学生选择了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这表明, 多数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认可和支持的。然而, 另一方面, 有多达48.98%的学生分别选择了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或者宗教,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这表明,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尤其是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主流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成长, 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 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从而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 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信息化不断加速的时代, 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 而且他们思想活跃, 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但是, 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 对社会现实了解也不深, 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 各种非主流的, 甚至不良的思潮都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于这些, 我们如果不能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他们的思想很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 当前我们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内容, 强化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它居于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 起主导和统领作用[2]。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思想中, 使其具备了牢固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基础, 其理想信念才会坚定正确。

(二)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

当前,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虽然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但同时也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率。一方面, 网络可以提供比较全面、详尽、多样化的教育素材和资源, 让青少年能够随时查看相关信息, 了解相关知识, 及时接受教育。另一方面, 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距离变小, 交流变得更直接。不仅如此, 网络还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建设生动、活泼的教育网站、红色网站吸引青少年去学习、探索、思考, 进而达到传播思想, 引领价值观的目的;或者还可以通过人人网、微博、微信等青少年喜欢的网络平台, 加入到青少年的行列中, 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与他们进行直接的网上思想交流, 从而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 增强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总之, 我们应当充分把握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 认真研究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一载体, 提高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三)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做到知行统一。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 不是开设几门课, 搞几次学习, 举办几场报告所能奏效的, 而且, 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很难起到实际的效果。理想信念教育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引领, 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让人信服。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3]因此, 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应该同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企业实习等活动让他们多接触社会, 在社会中经受锻炼, 从社会中吸取营养, 加深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还可以使他们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深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正确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意义, 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调查, 掌握了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现状和特点, 并针对问题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 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拓展思政教育的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做到知行统一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卫平, 朱效传, 吴其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与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0 (7) .

[2]刘珊妤, 库瑞.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

理想现状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人类精神,它是理想和信念的辩证统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个人优秀品德的培养和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具有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的作用。重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如果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与时俱进,教育的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限制了理想教育的深入开展。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三年制,实行“2+1”的教学模式,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高职大学生从申请入党、经过培养、考察到吸收为党员,绝大多数已经进入大二年级,这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年龄小,党龄短,绝大部分是预备党员的现状。此外,高职院校的大三年级普遍处于实习阶段,使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间和空间保障,党员再教育难度更大,即使能够开展,也很难系统和深入。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纪律观念不强,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淡化。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制约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党务工作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一方面,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缺乏专职的学生党务工作者,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一般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承担,他们的日常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经验不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理论水平较低,对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缺乏指导和解惑能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理想信念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入党之后的再教育不够。

高職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都会根据《中国共产党员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条例,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从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开始,到发展成为正式党员,这期间要接受系统的教育培养,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和接受组织谈话考察,入党前期的培养教育工作比较扎实到位。然而,在学生入党之后,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就相对薄弱很多,过多的停留在过组织生活或者让党员自己学习层面,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复杂多变,价值观多元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各种思想问题,这些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有限。

(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为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相对集中的党校进行培训,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育,照本宣科,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分析不够,对学生党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致使许多学生党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理论教育,对实践教育投入不足,一些高职院校把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简单的安排成参观红色景点、观看教育影片等浮于表面的实践形式,没有让学生党员很好的走进社会,走进实践,不够深入具体,教育成效有限。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党在学生中的形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学院党务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教育青年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建立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是开展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制度,使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理想信念教育要贯彻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整个过程。按照党章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等用制度形式规定下来。二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内帮扶教育制度等规则制度,定期公布执行情况,作为学生党员重要的考核依据。三是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检查学生党员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足,积极加以整改,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党员教育水平。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扎实、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育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高效实施的关键。一是要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的状态,减轻兼职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党建工作基本理论、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二是要注重加强对专职和兼职学生党务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培训和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铺平道路。

(三)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搭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新平台。当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身心特点,采用他们喜问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上的成效。一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学生党员思想信念主题教育。通过各种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使学生党员在服务同学、服务社会中得到成长。二是积极开创网络教育新阵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拓展学生党员思想信念教育空间,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网上党校、书记论坛、党员之家、微课等形式,开展网上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正确认识当代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根据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改进教育模式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清刚.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职教德育.教育教学.2012,(6).

[2]赵利芳.基于“中国梦”视角探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学文摘.理论版.2013,(7).

[3]陈品德.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职教德育.2015,(1).

理想现状 篇6

本文调查地点为九江县某中学,学校现有一个初一班、两个初二班以及两个初三班,全校学生不足两百人,学生全部寄宿,以留守儿童为主。通过对九江县某中学初一年级48名学生进行详细访谈,重点了解其理想的类别、理想的来源、实现理想的方式,从而获知家庭、社会、学校、父母、教师、周围环境以及媒体对初中生理想的形成到底有何影响,同时了解初中生理想的现状,并探讨形成理想、确定目标的模式。

一、农村初中生理想的现状与问题

1. 理想类别:生活理想成为理想的本能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具体可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素质理想等。在不指定理想类别的情况下,所有同学对理想的理解都停留在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其中有部分同学的职业理想实际上是生活理想的延续,如有同学想成为明星、想成为主持人、想成为工程师等,但是仔细询问,却发现他们并不是基于明星、记者、主持人、工程师等工作本身,而只是从生活中的某个侧面看到了这些职业光彩的一面,从而确定职业理想。

考虑到中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在详细介绍完各种理想之后,笔者对学生再次进行细致交谈,获得了学生的各类理想分布情况。经过介绍后,学生对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的理解尚不透彻,回答也相对简单:社会理想主要是希望和平、相互尊重、友好,而素质理想则主要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这还是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延续。从这个方面来看,生活理想是初中生理想的主要动力。

2. 理想来源:家庭影响偏弱,社交影响偏大

有32位同学(66.67%)表示未回答过关于理想的问题,也未回答关于未来想干什么的问题;部分同学(8位,16.67%)表示仅是父母或亲戚在日常交往中随便提问而回答的,当时的回答也相对较随意,并未深思;有5位同学(10.42%)表示听过和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主要源自于父母吵架;有3位同学(6.25%)表示是看电视后,自己随便想的;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的理想跟同桌或同学的理想一致,原因在于他们关系较好,以后想一直成为朋友,这点表明,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交流可能成为成就理想和实现理想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目前,学生的评价主要源自于教师,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理想来源分布状况实际上表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并未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家长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而是家庭日常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看似琐碎的交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理想以及未来生活的空间。

3. 实现理想的途径:集中于读书,但认知不深

经过引导,让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比较理想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后,让学生选择如何实现理想,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认真读书,但他们对于如何认真读书,读书与生活之间有何关系往往认识不深刻。同时由于大部分同学的生活理想集中于金钱和社会权力,有些同学对为什么要读书的认识不深,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仔细访谈,笔者发现,那些将理想过分集中于生活理想,而未放在职业理想之上者,成绩普遍偏差,对于以学习获得生活改变的可能性不抱希望。

大多数同学本能的理想都是生活理想,这种理想的最大特征就是缺少具体的实现路径,大多停留于心理层面的浅层认知上,往往既无动力实现,亦无具体措施。最终导致理想不能实现,理想成为空话。

4. 家庭影响根深蒂固,媒体影响富有煽动性

学生的理想不仅受学校和教师的影响,而且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不过媒体的影响更富有煽动性,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一旦学生将学习和为人处事与明星联系起来,则其实现相应理想的动力十足。同时,学生家庭收入对学生理想的影响较大,那些家庭收入相对较高,父母又未进行理想教育者,普遍缺乏思考,而家庭收入不好者,则往往持否定性表达,理想就是“不干什么”,这种表达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知道如何去办事,而且不愿意去办事,学习以及生活随波逐流。

二、农村初中生理想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实行寄宿制,学生理想教育的主要责任实际已经落到学校以及教师身上,学校和教师提供何种理想观念以及何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但是一个不可缺失的一环,就是家长的配合。

1. 学校和教师应树立理想教育观念,重视学生间的理想互动

从目前来看,虽然班主任会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只能认识到眼前之物,无法形成长远的眼光。由于我们尚未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导致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评价之时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让学生自己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基于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学校和教师不但应做好理想教育,而且应以生活理想为着眼点,立足于职业理想的设定,做到以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为基本出发点,让每位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多多探讨、多多发言,让理想不时地回响在他们的耳边。

2. 家长应与教师和学校密切配合

目前,“读书无用论”又充斥在社会之上,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种论点确实有部分市场,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无用、教师无用、学生读书无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学校应与家长在理想教育方面进行沟通,从而使得学校和教师能以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教育为起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从而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理想。

3. 媒体应积极参与学生理想教育,为学生提供美好宽阔的理想世界

目前,各类媒体已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世界,学生更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但从已有的数据来看,中小学生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之下,主要是接触一些游戏以及娱乐性的内容。自2008年始,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针对中小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学习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鉴于一些真人秀类娱乐节目对中小学生影响较大,这类节目中的明星如能重视对学生理想的引导将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4. 重视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的培育

从目前来看,生活理想是学生的本能反应,职业理想是实现生活理想的基本手段,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家庭、社会以及媒体提供的相关素材感知到。不过这两种理想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庸俗而物质化的理想,对学生正常社会心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通过培育学生的社会理想和素质理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班级承认、学校承认甚至是社会承认,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理想现状 篇7

一、大学生党员政治理想信念现状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显示, 总体而言, 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理想信念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导性特点。但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和践履性低的状况。

绝大部分大学生党员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并为自己的党员身份感到“非常光荣”和“责任重大”。

同时,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在目前开放式的多元价值观念的环境中, 一旦缺少社会主导价值的强力影响, 大学生党员很容易陷入盲目的追逐, 导致认识难以深入, 甚至出现政治理想信念趋于相对化甚至虚无化。主要表现在, 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党员, 当遇到社会不公、道德缺失、权利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时, 如“我爸是李刚”“小悦悦事件”、各类“门”事件等等, 感到茫然困惑, 出现政治理想信念情感疏离的倾向。

另外, 随着高校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步步深入, 很多大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 社会政治理想高, 理论对话头头是道, 但当遇到现实问题时, 能够“脚踏实地”地认真践行个人理想信念的相对较少。如某名校女博士在下基层的时候, 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民生的关注, 只是一味抱怨物质条件, 并在网络上发出“宁死不下基层”的心声;遇到社会求助时, 不少人选择“绕道而行”;选择就业时, 真正做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服从国家与社会的需求”的学生比例偏低。

二、目前大学生党员政治理想信念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 肯定了人们获取自身利益的合理性, 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 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也逐渐物质化。部分大学生将加入党组织作为自我发展的工具, 入党动机不纯, 导致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 情感未经升华, 未能真正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此外, 在国际政治多元化, 经济全球化, 信息网络化的今天, 大学生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甚至有些国外敌对势力蓄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 不断挑起事端, 使得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 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2、大学生自身原因

目前, 高校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由于“90后”大学生生长于一个急剧转型和高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更乐于接触新事物,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迷信权威, 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充满自信, 个性张扬, 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我国是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较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的实力上仍有欠缺。且由于建设时间较短, 很多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党员, 还不擅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仅作直观认识, 片面甚至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 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够坚定。

3、高校现有政治思想教育水平的影响

大学生党员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分为入党前教育和入党后的再教育两个阶段。党前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和形势政策课以及其他相关课程, 进行党的宗旨、党的历史的宣传教育, 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 引导学生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入党后教育主要是以支部党员集中学习, 开展支部民主生活会及党日活动为主。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得到广泛重视, 高校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丰富教育内容, 改进教育方法, 开创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理论教育仍以传统的知识灌输、政治说教为主, 内容大而空, 脱离社会现实, 忽视大学生党员的个体需求, 未把解决大学生党员思想问题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大大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现有的实践活动, 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 教育过程容易流于形式, 走过场, 进而导致开展效果无法持久。总体而言, 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性内容偏多, 接地气的需求性内容偏少。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途径探析

1、强化理论知识学习, 提高党性修养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 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 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 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 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之列。”

在校大学生党员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途径以党校、形势政策课程以及党员组织生活为主。这对于帮助大学生党员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有一定的效果, 但达到联系自身实际, 做到知行统一, 克服理解和应用上的片面性、表面化、简单化还远远不够。因此, 在以这三方面为主渠道进行教育的同时, 打破灌输传统, 开展多样化教育和指导势在必行。一方面, 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开展“党员论坛”, 打造合时代的交流平台:如党校教师博客、学生党员qq群等, 延伸教育渠道;另一方面, 优化教育内容,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和面临的新形势, 有重点地选择教育内容, 开展针对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真学真懂真信这些理论知识, 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在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2、积累实践经验, 促进情感升华

理想,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复杂心理过程。情感的激活、实践的体验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缺乏实践的理想信念只是空中楼阁。高校可通过利用重要纪念日, 开展党日活动, 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加深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认识;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 参观考察革命老区, 增强历史使命感;指导大学生主动接触、融入社会,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析社会百态, 加强思维训练, 解决思想困惑, 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确立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3、健全有效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考核机制

考核是为了客观评价教育活动的效果, 而理想信念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 形成的不是一种科学化的结果, 而是“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精神皈依,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 对保障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意义重大。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建立过程考核机制, 定期检查党组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实践活动等开展情况, 准确掌握每名党员的活动参与情况, 及时了解活动效果并做好相关记录。2、建立党员评价机制, 通过党员自评、党员间互评、党内外评议等多个方面考察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状况, 掌握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把握情况, 日常行为表现, 及时分析党员的理想状况, 结合党员的思想特点和需求, 有目的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3、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于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优秀学生党员要大力表彰;对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等不合格党员, 要严格依照党章, 及时处理, 保证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内法规建设相结合, 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4、发挥隐性教育作用, 为理想信念教育增效

隐性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 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认之, 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 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

高校开展理想信念隐形教育,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1、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 以自身的道德和学识力量影响学生。同时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仪表感染学生, 为学生提供正能量。和学生建立起“情感场”, 使学生愿意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政治思想, 并在内心深处激起同样的心理体验和理性反思, 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2、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形成“促先进、争向上”的良好氛围。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我党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模糊和动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及其成因出发, 探析提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途径探析

参考文献

[1]曾令辉.当代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9) :48.

理想现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对策研究

当前,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国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 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 以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为着力点, 以促使大学生党员自觉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 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一) 针对性不够强。

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却存在着与大学生党员自身地位不相协调的现象。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应该高于非党员大学生, 对党员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较非党员大学生而言相对松懈。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大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理想信念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况;另外,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其教育目标的制定, 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形式的采用都是围绕全体大学生展开, 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设计到针对大学生党员特殊性而开设的相关课程, 一些党员学生甚至对于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这一说法感到迷茫, 也没有接受专门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二) 存在着“形式”实、“内容”虚的现象。

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上存在着很强的功利心理。党员活动开展的多, 但收效甚微。往往是活动口号喊的响, 重视前期的宣传, 对形式要求规格很高, 对教育内容的重视远达不到对形式的要求, 内容与形式脱节现象还很普遍。

(三) 重“入党前”培养, 轻“入党后”再教育。

据笔者了解, 大多数高校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及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时都有严格知识考核以及政治思想的评估;入党后, 部分高校党组织就放松了对党员的集中考察与教育, 而是将思想认识的提升交给了党员学生本身。一些党员学生甚至认为入了党就如同买了保险,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在入党前尚能够按照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而在入党后, 由于教育的松懈, 很多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过分强调自我, 脱离群众, 出现了思想上的倒退。

(四) 存在重“知”轻“行”偏向。

有的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轻“行”的现象。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认知教育方面投入较多, 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具体到实际行动上, 高校的投入就显得严重不足, 导致的结果是知行脱节, 使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无法合理的外显, 使他们的榜样示范无法充分的发挥, 影响了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展现。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 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

1.以党员学生为本, 把握党员实际。

一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党员思想实际。一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强化了大学生党员自身的自主意识和认识能力。他们崇尚新异, 特立独行, 个性张扬, 更加注重自我满足, 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能力, 对教育的认同和对事物的认知上具有独特的一面。另一方面, 由于个人所处社会环境以及受教育的过程的差异,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党员开展有针对性内容的教育活动, 要坚持教育的主导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二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党员生活实际。一方面, 要关注大学生党员的精神生活, 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 向他们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 先从思想上使他们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另一方面, 要深入了解关心大学生党员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巨大的就业压力截断了很多同学毕业后的出路, 教育工作者在这些实际问题面前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三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党员理想实际。正确把握大学生党员理想实际, 将大学生党员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同时, 用社会理想来指导统率大学生党员实际理想, 在遵循社会进步的前提下, 大胆设计勇于追求现实理想;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在实现个人现实理想的过程中, 推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2.深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认识。

深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 首先要加强对理想信念的现代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灯塔, 是指引人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有了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促进社会和自身的不断进步;其次,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再次, 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服务意识。转变以往教育的一元主导性,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服务观念, 深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3.遵循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规律。

一是要把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生成规律。理想信念的生成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认识越深刻, 理想信念情感的指导就越有理性, 理想信念的行为就越自觉;而人的理想信念情感越充沛, 就越有利于提升理想信念认识,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意志越坚强, 转化为理想信念行为越持久, 理想信念行为的实践又是加深认识、升华情感, 增强信念、锤炼意志的有效途径。二是要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人的认识发展的规律,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分层次的, 有针对性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大学生党员合理制定短期日标并不断实现人生每一阶段理想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在认识的不断升华中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三是要注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长期性。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过程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再教育, 端正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巩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 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 协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各方力量。

1.激发内在动力, 促成自我教育。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想提高实效性, 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才是决定其成效的关键。高校党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运用社会学习机制, 为党员学生创设更多的观察学习的机会, 强化党员大学生的日常学习, 激发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社会强化力量, 使党员学生在观察学习中的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积极促成自我教育。他教与自教相结合, 达到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构筑良性接收机制,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实践环节, 开展行动教育。

对于党员大学生而言, 党课、党员培训、党员报告会及党支部学习会等是党员接受教育的最频繁的教育途径。同时, 高校应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 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大学生参加富有主题教育意义的活动, 加深党员大学生对党史、党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另外, 高校可以在重大事件发生或重大活动开展之时, 组织大学生党员亲历活动之中, 在行动中感受教育的力量。

3.营造育人氛围, 优化文化教育。

首先, 要营造科学创新、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 加强党务工作者教风建设, 严谨其治学精神, 用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武装教书育人, 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教师形象与模范的党员形象, 规范化学生行为管理, 形成良好的学风。 其次,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制度文化对学生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 更加需要制度的力量, 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开展, 营造一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人进步的良好风气。 再次, 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平静人的心态, 特色建筑、艺术雕塑、名人语录等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同时, 大力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党员学生的独特性, 依托校园文化广场, 宣传党员的心得体会、党的历史, 树立先进典型, 以艺术的形象性、渗透性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坚定党的信念。 最后,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积极建设“红色网站”, 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并根据各学院网络化程度, 有针对性的建立网上党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专题网站, 各基层党支部也可以适时建立主题网站、建立各类论坛和电子信箱等多种教育方式, 如“学生党员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党支部书记论坛”、“书记信箱”等, 使党组织活动的宣传教育更加丰富生动。

(三) 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

1.完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运行制度。

一是要实施大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首先, 要明确目标管理的前提。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设置, 自上应该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准绳, 自下应该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心理以及生活、学习状况为基础, 同时要兼顾到本党支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其次, 明确目标管理的方向性、以人为本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是要健全大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第一, 要落实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定期性。党员民主生活会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会议主要是汇报一个阶段时期的思想状况, 学习心得, 以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第二, 要实事求是地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要健全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制度。要合理安排理论学习时间、学习内容, 同时, 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 党组织理论学习应创新学习形式。既可以采用演讲比赛、主题大讨论、趣味知识竞赛、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形式学习;还可以利用自我教育的学习形式;同时将理论学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党员外出实地参观考察等, 坚定他们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考核机制。

首先, 明确考核的主体, 即:党组织、群众和党员自身。党组织是对党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考核的关键主体, 也是起核心作用的主体。群众考核, 就高校而言, 多指除党员外的教师学生等。此外, 自我检测, 自我考核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 注重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直接考核, 也可以间接考核;可以采用抽象化考核, 如党务工作者与党员学生的谈话等, 也可以采取量化考核, 即对党员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累计测评, 采取积分的方式, 考察党员学生的积分情况;同时, 在考核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党员自评、党内外评议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状况。 再次, 找准考核内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考核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政治素养标准;二是日常行为标准。包括大学生党员日常生活中践行理想信念的状况, 大学生党员的生活态度是否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生活意志是否坚定, 品行是否高尚等;三是群众基础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2].孙玲, 顾幕娴.试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3].阳国亮.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观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1

理想现状 篇9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大学时代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教育, 而且要在其思想上和意识上予以更多的引导, 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个性和能力。一个人信念的形成,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教育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去引导和提升, 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成就他们的人生理想, 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

二、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根源

(一) 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总体上还是拥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 其特征呈现在思想意识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 他们是公民中素质比较高的一部分人, 大部分有理想、有信念、有人生奋斗目标。

但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我国现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 加之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许多人的人生价值观受到影响和转变。艺术类大学生是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群体, 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 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许多难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受教育的一方来看, 一是理论根底太浅, 知识储备欠缺, 判断能力不强, 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二是理想与行为脱节, 不能有效的把思想与行动紧密联系起来。从施教的一方来看:一是学校对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 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其思想实际脱节;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单一, 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以上因素使得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 成为教育者所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二) 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失的根源

综合思考, 内外因的作用促使了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失。首先, 受到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使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的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受国内环境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大的影响, 许多人理想信念模糊, 放弃竞争意念;其次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最后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缺失。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生活优越, 缺乏危机意识, 表现出的思想信念是不愿奉献, 怕吃苦, 贪图享乐。艺术类大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科学文化知识, 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用心不多, 因此容易出现判断偏差和行为失范。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生动具体而全面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使学生逐步的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国内环境, 唯有加强理论教育,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才能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才能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 需要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重实践操作, 淡化了文化素质教育。因此, 要认真开设好人文素质修养基础课程, 还要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候, 适当开设人文历史、艺术鉴赏、美学等课程, 开展“华夏文化”、“艺术演变与发展”、“艺术修养与文化传承”等丰富多彩的人文讲座, 多方面、多层次丰富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 需要关注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的学习特点比较容易导致他们独来独往的性格, 相比其他专业, 昂贵的学费和学习用品费用支出也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加上学业和就业的竞争, 也较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相对来说不善于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 要求我们高度关注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必然要将其理想与实际联系到一起, 所以更要重视将其与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当前, 艺术类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 希望能用所学的专业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所学专业和现实的联系之上的。

(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改善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 潜移默化的功能, 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大学校园里, 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全体教师都要全面地育人, 承担起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

(六)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理想教育 理想课堂 篇10

一、教育理想及理想课堂

人人都是才,理想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立足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此方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成才。

理想教育决定了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场所、阵地。在这里,既有集体意志,又有个人自由;既能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正如《学记》所云:“知类通达,虽强力而不返也。”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要求学习;其二是会学习,能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向等,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其三是坚持学习,能调动自己的自制力系统,支持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如此,则理想课堂应该是以启发式教学和结构式教学为主的。所谓启发式教学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是“长善而救失”。所谓结构式教学是在每一科、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之初,都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优化其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理想课堂应该有如下特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思维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二、理想课堂结构

我们稷王小学语文教学提倡“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以读写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读的过程是贯穿始终的“经线”,字词句训练是“纬线”,经纬交织,相互渗透,才是理想的结构和模式。为此,我校提出了“不熟读不开讲”的口号,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词语、句子,把课文读懂了,再要求读得有感情,真正读得流利、有感情了,再要求背诵,最后再设计一些练习,如复述、造句、片段仿写等,达到要求背诵的,人人会背,要求写的,个个写的出。专家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另外,应拿出若干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著和感兴趣的好书或可读之书。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我感到理想的课堂就是精讲、多读,让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读自悟。只有这样,才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师生才能互动。

教无定法,理想课堂不应是也不可能是统一的,在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不同教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最佳课堂模式。

理想现状 篇11

理想信念作为文化核心, 主宰着人类的内心世界, 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优秀分子, 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外相关研究散见于文学、艺术、法律、政治等各方面。在前苏联文学中, 阿尔纳乌托夫在《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里就强调要通过一些文学的手段来对青年学生展开关于共产主义的教育[1];美国学者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 也提到了通过教育能够影响到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能力。该理论认为, 作为道德认知判断的主体应该尽可能的去接触社会实践这个平台,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认知判断[2];美国学者亨廷顿撰写的《文化的作用——价值观是怎样影响人类进步的》、拉瑞·P·纳希撰写的《道德领域中的教育》以及罗伯特·科利尔撰写的《信念的魔力》等等, 其实都在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所以, 虽然国外很少有大学生理想信念这一提法, 但相关学科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深远影响, 值得我们借鉴。

国内的研究, 从年份来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共同理想的观点, 促使更多的学者把焦点聚集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关系上来。国内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意义价值、现状和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优化对策以及与中国梦的关系等五个方面[3]。

国内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研究主要是从学校教育层面入手来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而往往忽视了大学生主体层面的研究、忽视了社会生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忽视了理想信念的生成性, 及其贯穿人生全过程的延续性。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暗含着主体解放的命题, 同时又可能引发主体的异化。在这样的二元悖论之下, 必须通过实现主体个体观念的自觉转换、促进主体个体素养的自觉提升、推动主体自我教育的开展, 来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自觉[4]。那么, 在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上, 我们应以大学生和学校教育工作者为共同研究重点, 前者尤其重要。

笔者选取实践生存论哲学, 作为新世纪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的理论武器。实践生存论是借鉴西方哲学资源, 反思中国传统和当代哲学的局限, 创造出的崭新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实践存在论把“人生在世”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本体根基, 有三个基本视角。一是圆融的“一体观”。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那种“感性-理性”“主体-客体”二分的研究思路, 变成“人-世界”“实践-存在”主客一体的整体观照。实践存在论将“人生在世”这个“实践存在的始源境遇”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切入研究理想信念问题的本体根基。二是动态的“生成观”。实践存在论哲学认为人生在世是生生不息的建构过程、实践过程, 大学生是在与世界、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多向建构中不断由此生成“自己”的。三是优先的“关系观”。大学生的“实践存在”包含大学生、世界, 以及大学生与世界三要素。各自构成互相影响、制约的复杂网络, 决定着大学生的意志信念、生活理想、职业取向、价值观念和人格构建。实践生存论哲学优先“关系”研究[5]。也就是说, 将大学生与世界的关系作为重要的思考识度, 在“关系”中分析大学生人生的意义建构、价值生成,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视野。

本次调研以实践生存论为基础, 聚焦大学生理想信念基本现状, 从思想政治、道德理想、生活与职业理想、理想信念坚定性四方面入手, 选取中南大学九个学院的学生进行调研, 囊括了理工科、人文社科和医学大类, 共获得有效问卷1 001份, 其中男生571人, 女生430人, 覆盖本科各年级和研究生。同时, 也对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做了区分。

二、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基本情况 (见表1)

(二) 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交叉比较 (见表2)

三、调研结论及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 可以发现,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上处于一个良好的态势, 但其中的数据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了解有限;二是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是为了“谋求仕途或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入党的;三是相对缺乏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基于此, 结合实践生存论的哲学精神, 提出以下建议:

(一) 促进大学生对党的了解

一是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组织好积极分子理论学习小组是工作的开端。新生一入学, 党组织要有针对性的对全体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有意识地宣传党的知识, 引导学生们向党组织靠拢。成立多个由学生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理论学习小组, 由党组织派专人指导、监督, 以确保理论学习小组的正常运转。二是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42.16%的学生认为党员较自身入党前并没有太多改变, 这一数据值得重视。学生党员不仅在思想和工作上起带头作用, 还必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生以学为主, 兼学别样。只有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热爱所学专业, 树立良好学风,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实践技能。以优异成绩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为学生树立榜样, 做合格党员, 这才是每一位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最好体现, 也是理想信念的最有效的现身说法。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课教育活动。根据大学生需求多元化的特点, 党课教育除了要有专人 (教师党员) 组织集体上党课外, 还要结合团员教育评议活动, 积极分子理论学习小组讨论, 主题党课, 学生党员讲党课, 以身示教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

从调研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只有56.4%的同学是为追求理想信念而要求入党, 谋求仕途或增强就业竞争力、需要真正荣誉感、从众者占43.6%, 这一数据值得引起警惕。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加大工作力度, 改进工作方法, 加强教育和引导, 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 端正入党动机。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对党的认识。强化端正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二是要严格履行入党程序, 严把入口关, 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考核评议机制, 重视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四是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的实践机制。五是要树先进典型, 弘扬先进事迹, 发挥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 提升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1)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提高受挫能力的基本条件。坚强的意志品质反映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等特征中[6]。一是自觉性。当一个人确立了崇高理想和具有正确动机的时候, 他的意志品质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会产生坚强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二是果断性。在情况紧急时, 能够当机立断, 迅速做出行动的决定。三是自制力。在行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约束自己的言论, 克制自己的行动, 这是自制力的基本表现。四是坚韧性。如果说一个人的自制力是克服内心的障碍而产生的, 那么坚韧性则是针对外部障碍而产生的。在现代生活中, 一个人是要具备克服内心障碍和排除外在环境制约的坚韧品质, 才能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才能独立自主以及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它不仅关系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也是一个人生存进取的基本条件。所以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人格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 树立自信心的培养。许多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都是由于遇到困难而恐惧, 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在没有遇到对手时就开始退缩、胆怯, 而不是积极地去面对, 去战胜它, 做事畏畏缩缩, 成功率小, 容易受挫。针对这样的学生, 同学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创造树立自信的机会。

(3) 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 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 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目标, 对挫折做出符合实际的准确归因, 进而化消极为积极, 从挫折中吸取有益养分, 走向成熟。其次, 要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心理疏导是指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受挫者心理的前提下, 采用说理、沟通、激励、交流等手段帮助受挫者矫正“挫折心理”的方法。总之, 只有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意志能力的培养, 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从而使大学生坚定信念。

(四) 深化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实践生存论对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情怀是关系到人生方向盘的重大问题, 也是关系到理想的标高和信念的坚定性的关键因素, 可以从创建人文数字工作室和人文实训基地两方面入手。

(1) 创建人文数字工作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实践存在过程, 而非一个“大学瞬间”。要与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大课堂统筹考虑。这是一个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系统工程。大学阶段是人的成长、成型期, 发生“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信念”情况, 提示我们要合理调整整个教育体系。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在浇水、灌溉、施肥。社会是最大的课堂, 无声展示理想信念带来的精彩人生, 优胜劣汰, 共同铸就一个时代理想信念的标高。理想信念是精神、灵魂的核心,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尤其是在迷惘、徘徊时需要精神灯塔。建议创建师生共同运营的集“内容生产、平台、共享互动”为一体的人文数字工作室。推送大中小学生的成长小故事、成才事迹、成功之路、挫折之痛等。可以开辟社会广角镜, 展示社会对理想信念的奖惩和问题折射。突破“大学课堂”的时间、空间局限, 以原创微电影、动漫、场景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润物无声, 传递正能量。

(2) 创建人文实训基地。“双主体”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重视教师的引领、导航作用。国外的理想信念教育正是融化相关教育活动和生活中。大学正是自我意识觉醒、成长的关键时期, 文艺乃无用之大用, 在理想灯塔的照耀下, 有境界有内涵的文艺活动, 将激活沉睡的心灵, 点燃个体心灵的理想火花。建议创建人文实训基地, 以文学、艺术等专业为依托, 扶植一批诗社、书画社、话剧社、雅乐社、吟唱团、创意小分队等, 激活大学生的创造欲、求知欲、成才欲。配备专门的师资、场地和相应条件。鼓励创造、创新, 营造活泼、乐观、生动、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建空中楼阁, 不能只靠思想政治教育唱独角戏, 要落实到各种大学生喜爱的创造活动和艺术生活中。诗中的境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理想的标高, 书法绘画中的灵动、活泼造就自由、开阔的胸襟, 音乐中韵律、节奏与生命的节拍相呼应……人文教育是席勒、培根、蔡元培、宗白华等中外教育家都极力主张的, 人文在理想信念建构中,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于林平.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辩证和理性思考——以美国、日本、前苏联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4) :41-43

[2]喻芒清, 郝翔.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05 (12) :68-70

[3]张艳新, 武慧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142-144

[4]黄兴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维度[J].教育评论, 2014 (7) :90-92

[5]王强, 吴云.道德信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江苏高教, 2007 (5) :99-101

上一篇:电子通信专业下一篇:改进语文目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