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2024-12-03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精选12篇)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篇1

伴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应的数控车床技术也在各大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当中,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其实际教学演练当中, 首先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降低在实训过程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将本次研究同自身的实际经验相结合, 总体提出了几点关于数控车床实训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其解决方法, 其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规定, 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应当穿着相应的工作制服;佩戴相应的工作帽方可进入实训车间;在操作时要避免戴手套工作。要严格确保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流程, 保障实训作业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数控车床的安全。对于初始学习的学生, 其在加工工件的过程当中应当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 禁止学生在数控机床上不按操作规范流程自主操作。在实训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数控车间无噪音干扰, 告知学生要确保安静, 不随意交头接耳保证实训过程的秩序井然, 不得私自离开自己的实训操作岗位。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要避免学生肆意修改系统数据内容, 以及对设备进行拆解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实训操作的过程当中, 应当遵循单人单次的操作标准, 避免多人同时操作情况的发生, 严禁出现同数控车床实训不相关的事件发生。

二、编程技巧

对于数控车床进行相应的编程, 在数控的加工环节当中是重中之重, 因此加强对学生编程技巧的培训, 能够在较高的程度上规避一些完全能够避免实训事故的发生。第一, 对于刀片的更换位置要安排得当。在更换刀片时使其同工件不发生接触的情况下, 刀片的更换位置应当距离工件尽可能接近。这就要求对于机床当中的实际距离进行精确的测量, 从而最终科学、合理的确定刀片的更换位置。同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对于工件较长的情况要将其放置于顶端位置, 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第二, 在进行程序编写之前首先应当详细了解机床的编程说明手册, 从而确保编程语句的准确无误, 使学生能够在实训的开始阶段便能够学习正确的编程格式, 以及相应的程序编写指令。第三, 在进行工件加工时相应的编程内容应当遵循所要加工工件的设计图纸、具体的设计要求, 最终选取出相应的加工线路, 要确保加工零件的尺寸长度以及加工位置的精细化, 应当选取科学、合理的加工顺序以及方法, 从而使工件加工的可行性得到可靠保障。在加工过程的确定当中, 还应当按照由粗到精、由近及远、内外交叉等常规性加工准则。第四, 数控车床的程序循环指令, 通常在加工完最后一刀之后便会由加工的末端位置, 迅速返回至其相应的起始处, 因而为规避出现在此过程当中刀片撞击到加工工件, 在程序设计当中要注意在加工起始点与结束点的直线距离当中避免出现加工工件, 从而便能够有效的预防出现刀片同工件撞击情况的发生。第五, 在“G92”的指令发出后, 其加工速度为一个螺距的速度, 因此在这之后必须紧接着输入“G01”亦或是“G02”等类似的工件加工指令, 同时对于数控车床的F值要进行相应的更新设置, 否则便极有可能出现在主轴在较高速度开启的状况下, 依据机床依据螺纹加工的速度进行加工, 便会发生以下两类状况:其一机床发生故障出现运转停滞, 伺服系统出现警报预警;其二刀具出现高速运转的情况, 从而引发撞击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预防及解决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调试心态

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控机床问题发生后的调试排查教学当中, 首先应当向学生详细讲解程序检查的重要性, 分析数控机床发生问题的具体原因, 培养学生要有良好的检查耐心, 切忌出现焦急、烦躁等心理状态, 对于数控车床的调试及事故排查要确保仔细认真, 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2 规范调试动作的培养

首先在调试过程开始时, 应当确保机床处于单步执行的条件下。在机床完成一句程序执行之后, 务必要确保检查下一句程序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应当, 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试。其次在机床的实际运行当中, 操作人员应当密切监视机床屏幕当中刀具坐标的改变程度, 以及其实际运行的坐标位置是否同程序设计的坐标位置相一致。最后在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调试时, 操作人员应当一方面按住循环开始按钮, 另一方面要将手放置于进给保持按钮上, 从而确保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将机床停止下来。

3 坐标系、刀补的合理设置

在工件加工过程当中的坐标系设计, 通常采用的是程序编写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坐标系, 为便于程序编写于零件设计图纸当中直角坐标系的设定, 通常状况下大多将Z轴同加工工件的轴线叠合在一起, 将X轴安置于工件的表面之上。在机床的启动运行时, 首先要设置相应的机床参考点, 确保机床的加工工件坐标系同编程坐标系的统一, 从而避免车床刀具同工件发生撞击的概率。另外, 对于刀具的具体长度设计应当合理评估, 保障加工的有效性。在对学生开展实训课程时, 开始阶段应当确保学生对于数控车床的系统操作面板能够达到熟练的操作程度, 从而使学生尽可能的降低对功能键的错误操作。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数控车床实训事故预防和解决方法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首先阐述了在数控车间的安全管理内容, 进而提出了在数控车床当中常用的指令编程技巧, 并针对相应的编程程序进行调试, 提出了几点事故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坐标系、刀补的设置。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数控车床实训, 提供一些关于事故预防以及解决方法, 以供参考、借鉴。

摘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在数控车床实训当中较易发生的一些事故问题, 提出了几点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而将数控车床碰撞事故降低, 提升数控实训教学利用率并且达到安全教学的目的。通过数控机床当中安全管理措施的总结, 分析、研究数控车床发生事故的普遍原因, 从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控车床,实训,编程,事故预防

参考文献

[1]王华东.数控车床撞刀事故研究及防撞系统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 2013 (04) .

[2]刘玉宾, 黄志伟, 王琳, 等.数控实训中常见车床撞刀的原因及防止办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2 (06) .

[3]王军.数控车床对刀及一种简易对刀装置[J].机械工艺师, 2001 (01) .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篇2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地铁暗挖隧道工程事故预防和抢险 篇3

关键词:暗挖;工程;事故

一、某地铁暗挖隧道工程事故经过

2016年7月,某市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拱顶沉降较大险情,此隧道左线上台阶部分由2015年10月施工完成,下台阶未进行施工,施工单位采取喷混封面处理,2016年6月29日恢复施工,7月3日险情发生,掌子面塌方,拱顶下沉约1.2米,伴随着大量渗水,发生险情位置正上方有两条污水管线,一条热力管线,以及一条燃气管线。

二、事故处理

施工单位发现该出拱顶沉降较大后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对该处进行回填堆载,对裸露土体进行喷射混凝土处理,对该处至掌子面进行回填。场地内有燃气管线距离该处结构外边缘约9m、雨污水管线在场地围挡外侧。对该处地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监测频率为1次/30分钟。隧道内除沉降量较大位置其他部位均未发生异常,地表未发生异常。同时在地表相对应位置进行挖探,经过现场挖探发现Ф600mm热力管线一条,热力管线下方有水流渗出。经过查看,未发现水流具体渗出位置。为了保证隧道内变形不再有继续变化的危险,对隧道拱顶沉降较大相应地表位置进行隧道内及地表同步注浆回填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

隧道土体经过开挖对土体有一定的扰动因素外,加之此部施工并非一次性、连续性进行土方开挖、初期支护作业施工是本次险情出现的客观因素。发生拱顶沉降量较大位置正处于全断面位置,经过对比断面分界里程和拱顶沉降量较大区段,均与断面分界点里程相似度极高。由此可以确定施工单位在隧道初期支护断面转换处施工质量较为薄弱。但隧道拱部并没有出现明显开裂及变形等现象发生,减小了本次险情的损失及严重程度。隧道拱部沉降量较大位置上部发现Ф600mm热力管线一条,热力管线下方有水流渗出且水量较为明显。隧道上方土体经过有泄漏的水流长时间浸泡,极大的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直接对下方隧道拱部出现沉降量较大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四、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事故预防措施及对策

(一)加强安全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虽然在本次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没有被强调,但暗挖隧道工程事故中往往伴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行为有:操作错误、送料过快、行车过快(暗挖出土使用的三轮车)、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等。

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突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对于地铁工程来说,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机具、施工机械、设施等等均有可能出现各类不安全状态,对本次事故来说,在2015年完成上台阶施工之后进行的封闭处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半成品的保护工作,对施工作业面的封闭仅仅是网喷处理,显示了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足,为后续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管理欠缺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都与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達标活动、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等活动予以控制。对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扭转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

不良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客观情况对人和物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事故过程当中,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积水、淤泥;作业面周围的水管线有泄漏等。本次事故中,环境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施工作业面上方有着众多管线,其中的供热管线和污水管线均有渗漏现象,但是在施工进行之前并未发现,导致拱顶被长期浸泡,最终发生掉拱塌方事故。环境方面的各类因素除了通过上述安全管理措施解决之外,还需要施工各方通力合作,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发觉地下水丰富程度和地质勘查报告有所不同,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情况,提请增加地质勘查工作,确认周围的环境安全情况,进一步增加施工安全措施,从而降低环境风险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三)应急抢险

应急抢险措施是指事故发生之后为抢救遇险工人、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配备抢救物资、组织应急救援队等工作。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出详细分析,按照事先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抢险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类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利于减少施工项目财产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工程项目部要制定整体应急预案,针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完善预测预警监测系统和信息传递通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预测与预警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根据事故类型启动相应应急方式。

五、结语

通过分析所管理的工程标段发生的一起暗挖隧道工程掉拱塌方的安全事故,为大家讲解一些地铁暗挖隧道工程中如何预防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抢险的心得体会,希望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能够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步安全工作的开展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梁立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预防[J].广东建材, 2011(2).

宿舍火灾事故预防行为方法研究 篇4

由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知,一切事故都是有原因的,88%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三角形模型(如图1)揭示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促成了事故的发生[1]。随着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行为纠正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事故预防,通过减少不安全行为,缩小事故三角形底部面积,即通过“自下而上”的预防手段,使事故三角形模型顶部的严重事故不发生[2]。

特别的,在我国高校中,火灾事故是普遍和严重的,尤其是发生在人员聚集的学生宿舍楼内,如何强化学生宿舍的安全防火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本研究基于以上思想,结合场景模拟的设计方法,开发设计一系列不安全场景,对典型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和训练。以求达到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减少宿舍火灾事故的目的。

2 事故统计及案例分析

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城市的37所高等院校近十年来70起各类安全事故的统计得出,排在前三位的事故类型依次为火灾、中毒和交通事故。明显看出,校园火灾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发生在宿舍中的火灾事故所占比例更是高达71%。[3]

根据以上所述,归纳出五种宿舍火灾典型不安全行为如下。

(1)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

(2)私接电线和改装用电设备。

(3)供电设备线路老化。

(4)吸烟、使用蜡烛等明火。

(5)使用劣质充电器、应急灯等,用电器超饱和充电。

3 方案论证

3.1 行为纠正理论及内容

所谓行为纠正,通常指的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因其行为改变的一些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通常来讲,如果要对个体开展行为纠正,必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测量和评估个体当前可观察到的行为模式。

(2)确定环境中的先前事件和行为发生后的结果。

(3)建立新的行为目标。

(4)通过控制所确定的先前事件和行为结果,促进新行为的学习或者改变当前的行为。

3.2 行为纠正基本假设

(1)行为是习得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2)行为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分析与行为有关的各个事件特别是行为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事件以及行为出现之后的后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个体的行为将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发生,并将以什么形式发生。

(3)行为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维持不安全行为的不良环境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个体系统的学习新的安全行为,以使不安全行为发生改变。

3.3 试验方案

根据方案论证中行为纠正内容的四个方面,可将行为纠正的实践分为三个阶段。

(1)行为评估阶段。对需要纠正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特点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详细测量的过程。

(2)计划制定阶段。干预者未达到预定目标所采用的行为纠正技术、设计的行为纠正步骤、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

(3)干预实施阶段。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实施行为纠正,在实施过程中依然要做好监测工作,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调整计划措施。

基于以上行为纠正的内容和假设前提,设计与宿舍相似的模拟场景,将五种典型不安全行为所对应的不良场景在场景模拟舱内一一再现,设置可能导致宿舍火灾的安全隐患的配套设备用品,如插线板、热得快、台灯、万能充电器等,通过访谈(表格问答记录)和直接观察(舱内实际操作记录)两种手段收集记录个体实际的不安全行为的种类、频率、持续时间等定量数据。采用虚拟动画演示培训进行行为纠正和心理强化,再次重复试验进行行为数据的定量收集记录,通过前后对比验证装置的有效性和训练的可行性。

4 研究结果分析

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选项归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态度三类,每个问题有0、5、10分三个选择,将问卷选项转换为分数进行前后对比。我们得到以下训练后的结果。

(1)个体更倾向干将事故的发生原因理解为个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2)个体能够认识到大功率电器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一不安全行为的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纠正效果。

(3)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性需求,更倾向于校方的帮助。

(4)超过一半试验者肯定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表明了个体在对火灾事故危机感的加深过程中,更多的激发了遏制自身不安全行为的决心,从而为行为纠正奠定良好的基础。

(5)个体更多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改观,说明个体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6)试验者更多的选择遵守规章制度,充分表明试验纠正训练对其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7)个体更多的选择“开始认真关注校园安全”,证明了试验的有效性。

5 讨论与创新点

根据安全科学家海因里希、世界上安全最好的企业杜邦公司等近百年的研究,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所以解决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而解决不安全行为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人的行为方式纠正和训练,使安全习惯称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本项目研究之初,识别了一种种曾经引起重大事故的、经常发生的、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不安全行为,即导致高校宿舍火灾事故的五种典型不安全行为。设计开发了行为纠正场景模拟试验舱,并辅以虚拟动画演示培训,使个体养成良好习惯,减少发生上述不安全行为的概率,从而减少该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将该装置放在试验室长期应用,作为学生试验或者安全培训的装备。

目前国内高校对导致宿舍火灾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普遍依靠外部管理规定,对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是无效的,原因是不安全行为的解决程度不能定量,无可用的纠正训练设备。本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填补了空白。

6 结语

通过对导致宿舍火灾事故的典型不安全行为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宿舍一切火灾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宿舍火灾主要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经过上文分析可知,导致宿舍火灾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可以避免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可控的。因此,校园宿舍一切火灾都是可以预防的。

(2)由统计数据得出,宿舍中人为不安全因素引起火灾事故占70%以上,其中多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安全行为未被纠正等。

(3)设计行为纠正的场景模拟装置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训练正确的安全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校方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以人性管理为出发点,一切校园设施以方便学生、舒适安全为设计原则,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Hans M.Does behavior-based safety work.Safety&Health.1996,153(6): 44-47.

[2]王长建,傅贵.行为矫正方法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J].安全技术,2008,8(3): 16-19.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篇5

三界镇中 王成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溺水”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溺水案例,出示一系列溺水事故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通过视频学习溺水急救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同时感悟生命的宝贵与来之不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急救措施的学习过程中,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溺水事故案例及据资料、溺水急救措施教学视频、心肺复苏术教学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浏览溺水事故案例摘选,导入课题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游泳一直都是我们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等原因,很多溺水的惨剧也因此而发生了,就像大家刚刚在视频里看到的那样,年轻的生命因此而凋零。溺水已经成了危害青少年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溺水案例和数据报告。

2、师生共同观看溺水事故的案例。

3、师生共同观看溺水事故数据报告。

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溺水事故俨然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有关知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那么,我们青少年该怎样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展开

1、一旦发生溺水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师生共同观看溺水急救视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看的视频,来归纳一下,如果发生溺水事故,我们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教师问题)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遇到溺水事故,我们应分两方面采取急救措施: ★溺水者上岸前急救措施:

(1)溺水者自救:溺水者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而不是胡乱挣扎,然后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2)发现溺水者的人:如果有救护器材,如救生圈、长绳、竹竿、木板等,可将其抛给溺水者,并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并及时打电话报警。★溺水者上岸后急救措施:

在等待救护人员赶来的同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救助溺水者:(1)溺水者上岸后,若其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

(师生共同观看《心肺复苏术》的视频,看完后,教师请一学生扮演溺水者,自己扮演救护者,一边讲解,一边给学生示范急救措施,让学生能够

更形象的了解急救方法)

请两组代表,上来演示急救过程,教师从旁协助,其他学生在旁观看,指出两组同学在急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2、如何预防溺水?

师:溺水事故是青少年生命的重要杀手,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如何预防,那么像刚才案例中那样的惨剧也会少很多,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处理溺水急救,更应该把预防溺水放在首位。那么,如何预防溺水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要严格遵守“四不”:

① 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② 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

③ 为预防抽筋,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各部分,不能马上下水!

④ 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及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能逞能比赛。

三、课堂小结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事故;分析;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及诊断:

1.变压器渗漏油

变压器的渗漏油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停运显现或损坏变压器的事故,给企业带来生产损失的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要尽快解决变压器渗漏油问题是有必要的。

变压器的油箱焊缝渗漏油。对于平面接缝处渗油可以直接焊接,拐角处及加强筋连接的地方渗油较难查准,进行补焊后往往由于内应力作用再次渗漏。对这样的渗漏点采用加铁板进行补焊,两面连接处,可将铁板裁成纺锤状进行焊接;三面连接处可根据渗漏油的实际地方将铁板加工成三角形进行焊接;这种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盒拐角处的焊缝渗漏焊接。

高压套管升高座或进人孔法兰渗油。这些渗漏点主要是胶垫安装不合适,运行中可对法兰进行施胶密封。封堵前用堵漏胶将法兰之间的缝隙堵好,等堵漏胶完全固化作用后,退出一个法兰紧固螺丝,将施胶枪嘴拧入螺丝孔,再用高压将密封胶注入法兰的间隙,直至将各法兰螺丝帽有胶挤出为适。

铁心多点接地的故障:

变压器铁心有且只能有一点接地,出现两点及以上的接地,为多点接地。变压器铁心多点接地运行将导致铁心出现故障,危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应及时进行处理。

2.变压器的事故处理

2.1变压器自行跳闸后

为了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及操作,变压器高、中、低压各侧都装有断路器,同时还要装设必要的继电保护装置。而当变压器自动跳闸后,运行人员应立即清楚、准确地向值班调度员报告情况;不应慌乱、匆忙或未经慎重考虑即行处理。待情况清晰后,要快速而详细向调度员汇报事故的情况及表针摆动、频率、电压、潮流的变化等。并在值班调度员的指挥下沉着、迅速、准确地进行处理。

为加速处理事故,限制事故的發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运行操作人员生命安全有威胁的设备变压器应该直接停电。

(2)把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设备分开。

(3)站用电气设备事故恢复电源。

(4)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或二次开关掉闸时,将有关保护停用。

(5)运行操作现场的规程有明确规定,必要时不用等待值班人员或调度员的指令,现场操作运行人员可自己处理,但事故过后要立即向值班人员或调度员报告。

2.2改变运行方式使供电恢复正常,并查明变压器自动跳闸的原因

(1)如有备用变压器,应立即将其投入,以恢复向用户供电,然后再查明故障变压器的跳闸原因。

(2)如无备用变压器,则只有尽快根据掉牌指示,查明何种保护动作。在查明变压器跳闸原因的同时,应检查有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

(3)主变压器故障原因。如果不能确定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瓦斯信号动作,同时又未发现其他异常,则应将瓦斯保护投入跳闸回路,同时加强对变压器的监护,认真观察其发展变化。

(4)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区范围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即变压器高压侧及低压侧断路器之间的所有设备、引线、铝母线等,以便发现在差动保护区内有无异常。

(5)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进行检查,看有无短路、击穿以及有人误碰等情况。

(6)对变压器进行外部测量,以判断变压器内部有无故障。测量项目主要是摇测绝缘电阻。

2.3差动保护动作后的处理。

(1)经过上述步骤检查后,如确实判断差动保护是由于外部原因,如保护误碰、穿越性故障引起误动作等,则该变压器可在重瓦斯保护投跳闸位置重新试投。

(2)如果不能判断为外部原因时,要应改对变压器进行较为细致的测量分析,如测量直流电阻、进行油的简化分析、和油的色谱分析等等,以确定故障性质及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

(3)如果发现有内部故障的特征,应该进行吊芯检查。

(4)当重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同时动作开关跳闸,应立即向调度员汇报,不得强送。

(5)对差动保护回路进行检查,防止误动引起跳闸的可能。

对上面变压器两种保护除外还要应该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零序保护等。当主变压器由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跳闸时,首先要解除音响,然后再做详细的检查有没有越级跳闸的可能,如果查明了是因某一出线故障而引起的越级跳闸,应该立即拉开出线开关,将变压器投入运行,要逐步恢复向其它各线路送电;如果查不出是否越级跳闸,应当将所有出线开关全部拉开,细致检查主变压器其它侧母线及本体有没有异常情况,如果查不出明显的故障,应使变压器空载试投运行一次,运行正常以后再逐路恢复送电。当再送某路出线开关的时侯,又出现了越级跳主变压器的开关,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如果在检查时发现主变压器本体有很明显的故障时,这时有不允许合闸送电;要立即汇报上级听候处理。

3.变压器着火事故处理

变压器着火事故大部分是由本体电气故障引起,作好变压器的清扫维修和定期试验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如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使绝缘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致产生可将绝缘油点燃起火的电弧。变压器各侧开关应定期校验,动作应灵活可靠;变压器配置的各类保护应定期检查,保持完好。这样,即使变压器发生故障,也能正确动作,切断电源,缩短电弧燃烧时间。主变压器的重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在变压器内部发生放电故障时,能迅速使开关跳闸,因而能将电弧燃烧时间限制得最短,使在油温还不太高时,就将电弧熄灭。变压器着火时候,要立刻断开所有电源,停用冷却器,迅速使用灭火装置如;沙土、干粉灭火器 等装置。如渗油溢在变压器顶盖上面着火的时候,要立刻打开下部油门放油,将油箱中油降低于顶盖下方25cm左右,缓解变压器本体内压力防止爆炸;若是变压器内部故障而引起着火,则不能放油,以防变压器发生严重爆炸的可能。一旦变压器故障导致着火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要高度警惕,作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提高应付紧急状态和突发事故下解决问题的应变技能,将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化钢.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朱英浩.新编变压器实用技术问答.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3]人民渠水电站运行规程.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 篇7

近年来, 国家持续开展对煤矿治理整顿, 连续实施关井压产、专项整治和整顿关闭政策, 整治煤矿的力度不断加大, 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安全基础得到了加强, 安全生产状况逐步趋向稳定向好,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 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但与先进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近几年煤矿事故调查分析数据显示, 机电事故的发生率在煤矿事故中可排到第四位。由于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普及, 特别是政府部门加大对地方小煤矿的监管和要求企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升级, 加上煤矿基础差, 井下作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投入不足等问题, 虽然煤矿事故逐年实现双降, 但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比例却逐年呈上升趋势,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 表明煤矿机电事故逐渐成为将来煤矿安全事故预防研究的方向和重要内容。因此, 严格仔细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避免事故重复出现是至关重要的。

1.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殊性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与其他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相比有其特殊性, 由于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机电设备多, 机型复杂, 更新换代较快, 企业在设备运行或检修、维护过程中, 有时一台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就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 轻则影响生产, 严重时还会导致瓦斯、煤尘爆炸, 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造成矿井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

煤矿机电事故中工伤事故多, 设备故障事故多, 设备在维修和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多发。在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中发现, 很多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较高, 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繁, 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说明企业在对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说明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重大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特点。

1.2 煤矿机电事故分类

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是指由机电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过程中引发的事故。包括机械事故和触电事故。如采煤机伤人和切割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掘进机械事故;液压支架伤人或液压联轴器喷油着火事故;刮板输送机伤人或机械摩擦引起火灾事故;胶带输送机胶带着火和连接、清扫胶带时伤人事故;高、低压和直流电网触电事故等等。

2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发生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其原因分析, 多数是由于作业人员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过程中违章作业, 缺乏经验、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或处置措施不到位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原因引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作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

从随机抽取近几年的几起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现, 有3起事故的当事人为小学文化, 4起事故的当事人为初中文化, 有1名当事人是专科学历, 由此可见, 当前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 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 尤其是新《安全生产法》推出以后, 国家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但是, 大部分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因为文化基础比较差, 安全意识淡薄, 个别人甚至对特种作业技术的熟练度也不够, 安全技能明显不足。除此之外,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也是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 尤其从近几年机电事故分析发现, 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也时有发生, 个别管理人员蛮干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2 机电设备管理不完善

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内容主要包含机电设备的正确使用与机电设备的维修保护。通过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但现阶段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并没有制定一个合理而完善的体系, 这就不能对机电设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3 投入不足方面

在煤炭价格持续降低的严峻形势下, 部分煤矿持续亏损, 机电设备安全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不少企业都已经很久没有购买新设备, 而老设备由于已经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 远远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所要求的标准, 老化的机电设备往往只能带病超期运行, 仅仅依靠维修和监督是很难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因此, 煤矿尤其是井下机电设备的更新速度慢, 缺乏必要投入, 是导致机电设备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4 机电设备缺乏日常保养检修和预防性检修

目前煤矿机电设备事故中, 3/4是因为不规范操作和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日常保养检修和预防性检修非常重要, 因为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长时间运行, 加之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 会引起机电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害。

2.5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随意性

近几年, 国家非常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 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检修标准, 但是, 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 只是凭靠经验或者眼睛去判断机电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不仅治标不治本, 还延误了对机电设备问题的整改。

3 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3.1 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安全是一, 其他是零”, 没有了安全作为保障, 其他效益都是空谈。尤其是煤矿安全工作, 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抓紧安全这根弦。

加强全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 将工资、职位与技能和素质挂钩, 引导员工自主学习安全知识, 尤其要加强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安全培训;②对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做到持证上岗, 同时, 开展标准作业流程培训工作, 并对标准作业流程进行优化, 保证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③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 并设置奖励, 来鼓励员工钻研操作技术, 提高操作技能;④培训工作要有侧重点, 讲究方式方法, 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 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 并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3.2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法治社会讲究依法治国, 企业也越来越注重标准化建设, 制度是很好的约束机制, 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机电设备事故的重视, 并以此为参考, 结合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岗位职责、一岗双责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 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进一步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设备的陈旧和落后, 不论政府还是煤矿企业, 都应当重视煤矿生产工作,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支持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 购买新兴机电设备, 既节能高效, 又安全实用, 表面上是资金投入的加大, 实质上是在效果上对成本和资金的节省, 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3.4 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

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标准, 对机电设备的相关方面进行定期检验检测, 并且对检测不合格的机电设备, 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更换, 务必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做到安全运行。

4 结语

煤矿机电事故是影响我国煤矿安全事业的重要因素, 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威胁。笔者在文中论述了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谷孝利.探究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赤子, 2013 (6) :127~128.

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分析 篇8

1 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研究

1.1 钻井工程的现状

安全是钻井工程首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 钻井监控和风险控制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能够预判工程的走向, 及早的预警, 有效的控制风险。但是, 目前钻井事故监测和预报方法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限制了钻井工程的优化发展。钻井中常见的事故有井漏、井涌、井喷、钻具损坏、堵塞水眼、牙轮掉落等, 常常迫使工程停工, 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事故。而目前的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主要是研究工程参数, 观察其变化情况, 进而判断工程的状态。目前为止, 此类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 构建的系统还比较单一, 大多采用经典数学工具建立模型, 难以客观、精确的反映钻井复杂多变的情况。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钻井工程监测和预警拓展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待深入的发展应用。

1.2 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

1.2.1 钻具振动分析

此项技术比较先进, 由于在钻井时, 岩石与钻头、井壁与钻柱相互作用, 会导致钻具的振动。但是各项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比较复杂, 可以通过测量其动力学的特征, 如使用MWD测量仪, 分析动力学特征。目前钻具振动的分析系统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的Vibr A软件, 而我国的研究处于实验阶段。钻井过程中, 产生的应力波频谱不同, 进而可分析地质信息, 尤其是低频段可以识别牙轮钻头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钻具的振动, 可以监测钻具、钻头的工作状态, 预防共振、谐振等状况。但是钻具振动分析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井场其他钻井事故的监测和预警作用很小。

1.2.2 综合录井参数研究

钻井工程中的变量多, 参数复杂, 采用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技术, 可以对参数的变化和多种参数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 判断井况和钻具的状态, 进而监测地层压力信息。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技术需要计算机的配合, 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但是当前许多工作仍由人工完成, 这就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责任意识、判断能力等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显然操作员全程监测数据的微小变化是不现实的, 也难以及时、准确的判断出钻井的状态。因而计算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被广泛重视, 如法国开发的ALS-K快速探测系统, 能够实现钻井事故的监测和预警自动化, 对于出口流量、钻井液进口等计算的精度高, 自动计算出流量门限值, 在钻井工程事故和预警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2.3 模糊理论的应用

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法是一种专家系统, 运用了模糊理论, 即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 动态分析监测到的参数, 能思考钻井的工作状态, 并根据人工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预判。系统会根据预测的可能性给出提示或预警信息。由于预判本来就有不确定性, 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 没有明确的界限, 如果采用经典逻辑来表述具有局限性, 使得问题的处理过于单一, 不能体现出智能的特点。而模糊理论具有随机性和概率性, 是分析随机和统计的数学工具, 运用模糊理论建立的数学判断工具能取代精确的数学模型, 模拟人的思维方式, 在处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具有很好的优势。钻井工程中的变量非常多,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预判显然是存在缺点的, 也难以客观的反映问题, 而基于模糊理论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先天的优势, 对定量化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 进而达到多因素综合分析的目的, 基于模糊理论的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2 结语

钻井工程的首要前提是安全性, 因而要预防事故, 就必须研究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 将风险降到最小, 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相关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 有待深入。

摘要: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对于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性而言至关重要, 减少伤害, 提高作业的水平, 论文将研究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的内容, 为此方面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限于笔者的研究水平, 论点不够深入, 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钻井工程,事故监测,预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根庆.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J].录井技术, 1998, 9 (2) :1-10.

[2]王佑宁.录井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录井技术, 1998, 9 (1) :1-5.

[3]董新魁, 禹荣, 宋玉明.DLS的钻具振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录井技术, 2001, 12 (1) :20-24.

[4]张金鹏.基于RDT_FDF方法的石油钻井事故诊断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袁俊和.钻井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08.

[6]蔡毅, 邢岩, 胡丹.敏感性分析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4 (1) :9-14.

煤矿机电事故的分析和对策 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对策

在煤矿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煤矿机电事故无疑成为一大障碍, 一旦发生煤矿机电事故, 不仅会使得设备受到损坏, 更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元凶, 对整个矿井的工作人员带来人身安全威胁, 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合理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上, 煤矿机电事故有机械事故和电气事故之分, 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应该对事故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有针对性的给出具体措施。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表现出以下特点:

1) 不确定性。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没有预见性,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 同时, 它涉及的面积和范围广阔, 对此, 很多相关人员认为该类事故是无法避免和预防的, 没有对此给予足有的重视, 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

2) 人为原因突出。对已经发生的煤矿机电事故进行统计, 发现其中80%以上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包括有:设备出现故障时没有及时进行维修, 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 粗心大意等;

3) 反复性。煤矿机电事故呈现出重复性的特点, 同时, 也会发现, 这些事故的发生是有章可循的, 由此可见, 只要人们对这些机电事故进行深入研究, 就能够做到及早预防;

4) 具有逐年严重的趋势。随着机电设备的复杂化, 加之有效管理的缺失, 机电事故发生的频率正在逐年提高。

在煤矿生产现场, 机电设备的分布面积广泛, 种类繁多, 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劣, 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操作工作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 对煤矿机电事故原因进行总结有:

1) 电气事故。由于高低压电网造成的触电事故原因包括:违反相应规程进行带电操作, 比如:带电安装和检修, 带电搬迁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停送电, 没有形成系统的送电制度, 没有认清开关和电缆, 在有人作业时, 没有给出禁止送电的警示牌;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用电的安全技术管理上存在问题。由于直流架线造成的触电事故原因包括:架线的高度不够, 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程进行设置。

2) 机械事故。对采煤机来说, 常见的事故有:滚筒运行过程中伤及人身, 采煤机下滑时伤及人身, 牵引链出现弹跳或者是机械折断时伤及人身, 其中, 事故出现的频率最高的是滚筒伤人, 主要是操作人员的违规作业, 司机在启动采煤机时, 没有事先发出预警信号, 也没有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 直接启动机器操作;在进行采煤机的检修时, 没有将电源断开, 或者是没有将离合器打开;采煤机工作过程中, 其附近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工作, 不慎被采煤机滚筒割伤。

3) 设备管理制度问题。目前在很多矿井中都没有形成健全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甚至对于国家规定的基本制度要求也无法达到, 他们或者对这些制度充耳不闻, 或者是仅仅敷衍了事。相关的管理监察和监督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限, 对于这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无法胜任。另外, 我国现行的执行标准中, 没有对相关操作说明给予详细的标注和解释, 有些地方甚至会留有一些盲点, 导致监察人员无法把握精准的尺寸。总之, 制度本身的不健全, 工作人员的执法不严都是机电事故发生的诱因。

二、煤矿机电事故应对策略

(一) 轨迹交叉理论分析

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是由多件关联事件按照相应的顺序不断向前发展导致的结果, 发展过程中, 主要包括有人和物两大对象。导致事故最终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是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特点的地点, 在外界各项因素的促使下, 出现交叉, 事故也即发生了。人和物的运动状态是相互联系的, 同时也相对独立, 两者互为因果, 由于人的原因导致的后果会转变成物的不安全因素, 同时, 由于物的原因也会逐渐演变成人的不安全状态。在人和物的背后, 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管理缺失, 管理缺失是形成事故最本质的原因, 由于人和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的, 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不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同时, 人、物以及环境都会受到管理的制约, 不科学的管理自然会引起人和物的不安全, 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 合理有效的管理是解决事故发生的直接途径。

(二) 机电事故预防策略

根据轨迹交叉的相关理论, 人和物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当然, 引起事故发生的因素还包括外部环境和相关的管理措施, 从该角度出发, 要防止事故的发生, 应该尽可能的中断人和物的运动轨迹,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首先, 要深入分析人员结构, 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摸底, 找出易发事故的人员层次, 同时, 也应该找出经常出现的不安全行为, 合理的选配工作人员, 注重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安全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了消除物带来的不安全状态, 重点应该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 高科技水平的装备能够极大的帮助安全管理,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机电事故的发生概率水平是受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限制的。另外, 事故的发生也离不开特定的外部环境, 对外部化境的改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物以及外部环境, 而本质原因是管理的缺失, 因此, 需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改进管理措施,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使其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必须从基础抓起, 从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方面综合考虑, 做好机电的管理工作, 保证矿井工作的安全。由于当下的机电设备综合了电子、液压以及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技术, 其体系日趋复杂庞大, 涉及到的领域多, 部门广, 因此, 需要有合理有序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 同时, 也应该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技术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尚剑, 尹晓林.科技信息[J].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07.

[2]董晓钧.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促进矿井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

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篇10

近些年来风偏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由此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于风偏事故的起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深入地探究, 因此得出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起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其中引起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外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届当中的强风暴雨引起的, 这些恶劣的天气情况是导致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直接原因。然而引起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内因主要是由于输电设备抵抗外力侵扰的能力较差, 对于狂风暴雨等自然界的恶劣天气不能够有效地阻挡。既然知道输电设备的风偏事故是由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引起的, 那么就应当以此为出发点, 探究输电设备的设计参数、运行维护和实验方法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 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 争取将风偏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提升高压线路的正常运行,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应有的力量。

1. 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分析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 国家电网系统在2003~2008年之间, 由风偏事故造成的电路跳闸总共有244起, 在这224起风偏跳闸事故中, 有210起风偏事故是由于导线塔放电, 占据着总事故数的85%。在这210起风偏事故中, 有185起风偏事故是由于对塔身放电引起的, 有时15起风偏事故是由于对横担放电引起的, 有9起风偏事故是由与对拉线放电引起的。还有一部分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输电设备与周边的建筑物搭配的不尽合理, 因此导致输电设备对周边的障碍物进行放电, 由这一原因导致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总共有30起, 占据了总共事故数的12%左右。有上述统计可知, 上述两起原因是由引起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主要原因, 总共占据了事故数的98%左右。目前我国输电设备风偏事故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发生的次数较多, 因此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发生输电线风偏事故的线路有单回线和双回线, 输电塔有耐张塔和直线塔。其中耐张塔指的是跳线对塔构架放电;直线塔主要是导线和金具对塔臂放电。

当然发生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最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受到外界各种不利条件的影响, 使得输电设备上的导线与杆塔, 或者导线与导线之间距离减小, 彼此之间的影响增大, 使得电气强度不能够耐受系统最高运行电压时产生了放电现象。当输电设备的线路处于强风暴雨的环境之下, 特别是在某些微地形区, 往往会产生非常奇妙的现象,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包线风, 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强风使得绝缘子串倾斜于杆塔方向, 使得杆塔与导线之间的间隙不断减小, 距离减小会导致不能够满足放电的最低电压, 然后会产生闪络现象。

2. 输电设备到献血挂高度增长对风偏事故的影响

伴随着导线悬挂高度的增长, 风速也会不断地增加, 因此会增强放电的几率。输电线路在高空中受到风力作用时会发生明显的摇摆现象, 当导线左右摇摆时, 会引起导线与杆塔和导线与周围树木之间距离减小, 当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 电气强度不能耐受系统最高进行电压时, 这会产生放电现象。这一放电现象称之为线路的风偏放电闪络。近些年, 国内的风偏放电闪络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 通过研究分析显示, 引起风偏放电闪络的主要原因也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由于自然界的强风暴雨影响。内因则是由于输电线路不能够抵御外界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线路风偏角的设计能够提高输电线路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 降低风偏跳闸事故的发生。影响输电线路风偏角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压不均匀系数、最大设计风速和风速高度换算系数等。在国内外关于输电线路风偏角设计方法是一致的, 但是对于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取存在着些许差异。针对我国输电线路风偏角设计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应当由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以此才能够选取合适的输电风偏角, 从根本上增强与不良环境的影响, 降低输电线路的风偏事故发生。

二、防止输电线路风偏放电的对策

1. 优化设计参数

由于在微地形地区更容易发生输电线路的风偏事故, 因此在这一地区更应重视对气象材料的收集, 当恶劣天气发生时, 能够做到及时地应对。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 选取优化设计参数, 提高输电线路设计阶段的安全裕度, 以便能够提高局部风偏设计标准。

①对于500kV的输电线路

对于500kV的输电线路, 应当避免在导线一侧安装脚钉, 同时也应当避免突出物出现在悬垂线夹附近。在满足以上两种情况的前提下, 在我国的海拔较低地区, 有效地借鉴了美国输电线路的架设经验, 也就是选取了线路带电体与构架的最小空间间隙为1.22m。在目前, 我国各个设计单位对于杆塔普遍采用的都是风压不均匀系数为0.61, 但是对于一些地区由于天气原因, 需要放宽风压不均匀系数。在新建的工程中, 由于考虑到现有定型塔的使用, 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风偏不均匀系数的选取:在塔头的间隙段可按照风偏不均匀系数为0.75进行校正, 其余线路还是按照0.61进行规划。已有的设计经验会指导今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划, 比如说对于事故多发的区域, 同样可以适当增加线路之间的空气间隙, 以提高安全系数, 避免输电线路在建成之后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发生风偏跳闸事故。另外在强风多发的微地形地区, 应当按照v型串进行输电线的架设, 这样可以明显降低风偏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新建的500kV的输电线路工程转交塔来说, 其风偏不均匀系数不应当小于1,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方向与水平面不平衡给数电线路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将这些影响考虑到风偏不均匀系数的选取当中。

②对于高伏输电线路

在750kV~1000kV的输电线路中, 由于线路绝缘子串更长, 那么在相同的风偏角情况下, 会更大程度地减小空气间隙。因此需要对特高压输电线路所途径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行全方位地搜集。以便指导输电线路的设计, 将输电线路风偏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2. 加强输电线路防风偏放电针对性研究

对于输电线路风偏放电事故的预防和研究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气象监测部门, 与之形成密切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不同地形和不同环境的条件下, 对当时的风况进行实时预测,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得出风速高度换算系数、风速次时换算时间段和风速保障频率等设计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 就能够充分地探究地形对风向与水平面夹角的影响、探究微地形特征对风速大小的影响和探究设计中如何对气象条件进行准确地选定。

加强输电线路防风偏放电针对性研究还应做到根据地域性特征进行合理地规划。由于在不同的地域应该选取不同的风偏设计参数和风偏角计算模型。考虑到导线摆动时张力发生明显变化, 使水平面与风向不平行、对最小空间间隙距离的影响以及对风偏角的影响, 那么就需要对风偏角的计算模型进行修改。

为了防止输电线风偏事故的发生, 那么对于输电系统就必须进行在线实时监控, 并且对于输电线路塔上的气象参数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这些数据以便确定强风下的导线运动轨迹、风压不均匀系数和线路杆塔上的最大瞬时风速等技术参数。

想要减少输电线风偏事故的发生, 那么就必须做好防风偏设计, 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为数电线防风偏设计做好理论基础。比如说开展定向强风下的空间间隙公频放电实验和暴雨下的空间间隙公频放电实验等,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风偏数据及曲线, 能够为风偏设计提供更好的技术依据。

3.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风偏放电

对于经常发生风偏闪络的线路, 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防止再次发生风偏放电事故, 具体的做法如下:

对于容易发生故障的耐张塔跳线、已经发生故障的耐张塔跳线和转角较大的外跳线串需要添加跳线绝缘子串和重锤,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输电线路在恶劣天气下彼此相互接近, 防止风偏放电事故的发生。

对于容易发生故障或者已经发生故障的直线塔的绝缘子串应在中间加装重锤, 一般单串加重锤就可以符合要求, 如果单串加重锤不符合要求的, 可改为双串倒v型加装双倍重锤, 以此来减少恶劣天气 (如暴雨狂风天气) 对导线风偏角的影响, 确保导线之间存在足够的间隙, 防止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发生。

结语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就必须尽量减少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发生。输电部门对于不同情况, 比如说对于天气或者地理等影响因素应当做到实时地监控, 分析得到研究数据, 以便更好地指导输电设备的设计, 努力将风偏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相信只要通过相关部门儿的协同合作, 一定会从根本上解决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发生, 将输电系统的质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摘要:本文就是针对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起因进行详细地分析, 探究如何对输电设备风偏事故进行有效地预防。

关键词:输电设备,风偏事故的起因,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建斌, 王常飞.对一起罕见500k V线路风偏故障的分析[J].河南电力, 2015 (2) :46-49.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篇11

关键词: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大企业病;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实害犯;危险犯

中图分类号:X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z010)15-0121-02

近年来,各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生态安全以及生产和生活。仅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至2006年2月1日的两个半月时间内,国家环保总局就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报告45起。这45起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涉及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污染事件,给流域或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这些污染事件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媒体大量报道使应急工作受到各方空前的关注。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6月制定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管理和策略层面提出了预警原则。一些专业工具书相继出版,为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专业指导。如200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制出版的环境应急手册(第一版)。各地政府也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蓝本,制定基于本地区污染源现状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习。从近几年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吸取教训中快速成长,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应急体系会日臻完善,应急技术和装备也会更科学先进。

分析这些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大企业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占了较大比重。就我们上述的45起事件中,由于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31起,占68.9%;由于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环境事件9起,占20%。在对企业的追踪中发现,由于大企业安全事故和环境违法现象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呈上升趋势。2003年12月,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发生特别重大井喷失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243人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 432.31万元。肇事单位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四川石油管理局。2004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爆炸事故是安全生产事故,由于应急处置不当,造成15万人被迫疏散。该企业是隶属于重庆市化学工业管理局的一个大二型企业。2004年沱江沿岸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肇事原因是川化集团第二化肥厂违規排污。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使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涉及跨国界污染问题,肇事的是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广东北江镉偷排事件,肇事企业韶关冶炼厂是国家一级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0012计量体系认证,是深交所上市公司。

这些看似偶然的污染事件,其实背后早巳蕴积了必然因素。大企业往往規模庞大、职工众多、效益较好,又垄断或支撑着一个地方的财政税收命脉,在地方上关系硬,所以对地方安全环保监督置之不理。这些企业长期脱离地方监管。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环保等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才是大企业环境事故频发的必然原因。在对广东北江镉偷排事件的调查中,韶关冶炼厂这个曾被评为“全国治理污染先进单位”的国家一级企业,在12月11日第二系统的机器检修期间将本应经过处理的含镉圬水直接排入北江后,既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也没有采取任何应急措施,直至12月16日环保部门对北江水进行检测才发现了这起水污染事件。而11月底,该厂已经对第一系统进行过一次同样的检修,当时的排污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调查中另一个引起关注的情况是韶冶属下的马坝分厂一直在排放镉含量超标的污水,直至此次污染事故发生后才被勒令停产。这种排污严重的企业可以评为“全国治理污染先进单位”,当地政府在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冲突面前的傾斜态度已表现得十分明显。

与小污染企业相比,大企业事故的危害也更为严重。有些大企业仗着“名气大”、“贡献大”、“关系硬”,长期脱离地方监管形成“大企业病”。一边是数不清的企业荣誉,一边是大肆排污。要清除大江大河边的“地雷”,避免重大污染事故再次发生,首先要治疗“大企业病”。

对此,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纷纷献计献策。比如,代表委员们提出从政府方面要建立健全环保事件信息披露系统和报告制度;要加大惩罚力度,实行重点监控,对旧有的环保行政执法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升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和协调力,加强公、检、法、税等部门的专门环保配合力量;要理顺环境监管体制,完善强化环境法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代表委员们还从企业方面着手,提出企业应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生产活动管理,树立危机意识,提高警惕;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代表委员们的提议指出了治疗“大企业病”的方向,但什么才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什么措施才能有效促使企业环境守法呢?笔者在浏览相关文章中发现两个亮点,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交流。

(1)针对地方保护主义,上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当地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办法,把环境资源类指标引入政绩考评,引导地方政府扭转原来片面的价值取向,无锡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2007年初无锡市新出台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办法,全面淡化了对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等的权重分值,而环境资源类考核指标首次坐上了头把交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业绩再好,如果“环境资源”指标下降,该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政绩得分也不及格,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单纯以“GDP上升论英雄”的传统评定规则。新考评的成绩是嘉奖和调整领导班子的依据,有效促使一把手重视环境业绩。这种考评办法将使地方政府不敢再姑息大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改变环境监管不力的现状,促使当地政府努力和企业一起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从企业方面入手,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其环境违法成本,迫使其重视环境守法。目前环境违法成本低客观上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事故频发。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制还不健全,处罚偏软。我国刑法第383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惩治危害环境罪的立法中只规定了实害犯,而没有对危险犯予以刑罚制裁。我们只能消极地等待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时,才能量刑。其次,本罪的刑事责任是对后果特别严重的,最多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相对现实中重大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的刑罚实在是太轻了。这么低的违法成本简直是纵容犯罪。事实上一些企业也是宁愿挨罰也不治理、照常违法排污,难免引发环境安全事故。

华东政法大学方晋晔,建议在修改刑法时增设处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危险犯的条款,即只要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放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足以给公私财产或者公众生命、身体带来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构成犯罪。如果造成了实际危害后果,即实害犯,则加重处罚。笔者对此深为认同。原来的罚款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况且很多大企业都是国有的,罚款更是不疼不痒。增设危险犯条款后,企业一旦被抓到偷排,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其主要负责人也将面临刑事处罚,这将大大提高其环境违法的成本。

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论文 篇12

1 钢丝绳断落

1.1 原因分析

1.1.1 钢丝绳折断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缺油, 钢丝绳缺油时泥浆中的

细小砂石及岩石碎片会进入钢丝绳内部并在钢丝之间来回摩擦, 导致单根钢丝直至大部分钢丝折断, 遇到较大载荷时, 造成钢丝绳断落孔内。

1.1.2 钢丝绳老化、折痕及意外磨损。

1.2 预防措施

1.2.1 钢丝绳每个星期保养一次, 首先用沾满机油的抹布浸泡钢丝

绳, 使钢丝绳中麻芯上的机油得到补充, 有利于润滑钢丝、减少摩擦、增强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然后在钢丝绳外表均匀涂抹一层黄油, 防止泥浆中的岩石碎屑进入钢丝绳的钢丝之间。

1.2.2 不超期使用钢丝绳, 避免钢丝绳打圈, 另外在钻头顶部固定一直径约0.7m的钢丝绳圈。

1.3 事故处理方法

1.3.1 如钢丝绳断口在孔口以上, 则用打捞直钩捞出钢丝绳, 视钢丝绳损坏情况, 可重新接上继续使用。

1.3.2 如钢丝绳断口在孔口以下, 则用打捞直钩钩住固定在钻头顶部的钢丝绳圈, 缓慢地拉出冲击钻头。

2 排渣管脱落

2.1 原因分析

2.1.1 控制排渣管升降的钢丝绳过松, 导致排渣管在孔内倾斜, 易被冲击钻头内的底内边缘击中, 导致排渣管脱落。

2.1.2 排渣管接箍内的卡块磨损过度, 导致公接箍从母接箍中脱落。

2.2 预防措施

2.2.1 控制排渣管的钢丝绳松紧适度, 使排渣管距离孔底0.3m为宜。

2.2.2 经常用游标卡尺检查接箍内的卡块, 磨损超过3mm不得使用。

2.3 处理方法

2.3.1 当发现排渣管脱落立即提钻, 检查掉落孔内的排渣管的根数和脱落的深度, 可用吸力达0.5t以上的磁块将孔内排渣管捞出。

2.3.2 如根数较多使用磁铁打捞无效, 则用形状如“9”的打捞钩在孔内排渣管脱落的深度下2-3m处旋转打捞。

3 孔内异物

3.1 原因分析

3.1.1 孔口工具等落物造成钻进困难。

3.1.2 孔壁岩石塌落。

3.2 预防措施

3.2.1 严防孔口工具落入孔内, 可用绳索等拴住工具。

3.2.2 提钻或下钻速度尽量放缓, 以免抽吸作用导致孔壁岩石坍塌。

3.3 处理方法

3.3.1 孔内工具的脱落可用磁铁吸取。

3.3.2 孔壁脱落的岩石可用小压力短冲程慢慢地将岩石冲碎, 以防卡钻。

4 孔斜

4.1 原因分析

4.1.1 钻头的压力未掌握好, 导致钻头向较软的一侧跑, 造成孔斜。

4.1.2 两种地层交界时, 由于岩层的倾角过大, 易造成钻头顺层跑, 造成孔斜。

4.2 预防措施

4.2.1 适当掌握钻头的压力, 根据岩石的强度, 钻头单位压力宜大于岩石的抗压强度20%为宜。

4.2.2 根据岩石的倾角和岩石的抗压强度, 采取合适的钻进参数, 既

能破碎岩石又不导致顺层跑的压力为宜, 一般采取低压力、短冲程为宜。

4.3 处理方法

对于孔斜较大的钻孔需立即停止钻进, 往孔内填坚硬的块石 (块石尺寸0.3m×0.3m) 至开始倾斜的部位上1m, 适当控制钻压, 慢慢穿过造斜地层。

5 卡钻

5.1 原因分析

5.1.1 钻头磨损过大, 导致钻头底部小于钻头中上部, 在孔壁和钻头摩擦力大于机械提升力时卡住钻头, 这是卡钻的主要原因。

5.1.2 孔口工具的脱落钢丝绳的脱落、孔壁岩石的脱落等, 导致钻头卡在孔壁岩石内, 使钻头无法动弹, 从而形成卡钻。

5.2 预防措施

5.2.1 在破损岩层中钻进用好泥浆, 泥浆粘度宜在25S以上。

5.2.2 开孔前一定要对已磨损的钻头底部外切削刃进行加固, 加大到钻头的设计参数。

5.3 处理方法

5.3.1 在清干孔底沉渣的前提下, 强力起拔, 集中冲钻机上的所有卷扬和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突然强力起拔钻头。

5.3.2 在上一种方法不奏效的前提下, 集中冲击钻机上的所有卷扬提

升力, 同时采用25t以上吊机的最大提升力并配合钻机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强力提拔钻头。

5.3.3 在上两种方法仍不奏效的前提下, 清干孔底沉渣, 集中冲击钻

机上的所有卷扬机提升力全部施加在冲击钻头上, 派有资格证书的专职爆破员取乳胶炸药 (硝铵炸药亦可, 但须防水严密) 50g, 两发电雷管, 做成炸药包并用粘土做成配套, 送至冲击钻头底部, 做好200m安全警戒工作后起爆。这种利用爆破瞬间产生向上的巨大冲击力托起被卡的冲击钻头, 是解决卡钻的最有效的方法。

6 埋钻

6.1 原因分析

6.1.1 泥浆粘度过小, 携带岩石碎屑能力太强, 造成孔壁坍塌埋住钻头。

6.1.2 停电及机械故障造成钻头停在孔底, 岩石碎屑将钻头埋入。

6.1.3 卡钻事故未及时处理, 导致埋钻。

6.2 预防措施

6.2.1 配置好泥浆, 粘度在25S以上方可。

6.2.2 机械故障后, 应立即组织吊车停车将钻头埋离孔底2mm以上。

6.3 处理方法

6.3.1 清孔强力起拔法。在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干孔底清渣的前提下,

集中冲击钻机上的所有卷扬和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突然强力提拔钻头。

6.3.2 人工挖孔法。如果地层适合人工挖孔桩施工, 当埋钻发生后, 立

即用黄砂回填钻孔, 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 孔径大于原孔径0.6m左右, 砼护壁, 将孔深挖至钻头底部后, 将钻头吊出孔外。S

摘要:本文通过对冲击钻进工程桩施工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预防措施, 并结合施工经验等点对常见事故的处理列举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上一篇:弹性预算管理下一篇:美丽的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