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投资效益

2024-10-17

ERP投资效益(精选3篇)

ERP投资效益 篇1

一、引言

ERP系统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其是企业日常办公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办公协同软件。ERP系统的构建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 (财务部、市场部、生产部等) 之间信息流的传递, 提升企业上下的沟通效率, 从而极大的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更加易于企业战略目标、长期计划的实现。ERP系统还可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 从而保障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得到有效的实现。另外, ERP系统还能够提升企业资源的分配效果, 通过利用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现有资源在整个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分配。可以发现, ERP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拥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且能够在企业与企业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 企业投资建设ERP系统, 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 这些事项都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置设备、聘请人才,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获得更多的经济流入。那么, 到底一个企业所建立的ERP系统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以及经济利益流入的大小到底是多少, 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评价判定标准。因此, 作者在本文中,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自身从事该行业的多年经验, 对判断一个企业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设计一套评价标准。

二、定性效益分析

1. ERP集成效益

ERP系统是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系统观的管理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ERP系统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内部管理流程。因此, 在对企业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健全, ERP系统能否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真实性、高质量的信息; (2)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传递, 获取完整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 (3) 能否提高工作的效率。ERP系统能够对现有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汇总、归集和处理; (4) 能否支持企业决策的制定、计划的设定, 其是否能够为这些工作提供信息。

(1) 财务管理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将能够为企业日常管理计划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程度, 对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在对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也需要考虑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其能否帮助企业财务部门获取更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 (2) ERP系统能否自动化及时的生成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3) ERP系统能否提高企业预算的执行程度, 改善现金管理现状; (4) ERP系统能够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2) 供应链管理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物资、资源的重要管理工作, 其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提供了现实支撑。在对ERP系统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考虑供应链管理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优化企业物资的库存水平, 实现企业产能的平衡; (2) ERP系统能否优化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管理活动, 减少物资损耗、丢失; (3) 能够利用ERP系统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数量和利润进行有效的预测。

(3)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21世纪的今天,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胜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了人力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在对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也应当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其评价的标准如下: (1) 能否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2) 能否通过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实现企业制度的落实、人员的管理; (3) 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实操经验的迅速增长。

2. 定量效益分析

(1) ERP投资效益分析

ERP系统建设资金投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 而是需要在长期内来实现, 并且ERP系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最大化也并不是短期所形成的, 而是需要对现有ERP系统进行反复的执行和实施才会实现的。ERP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是将ERP系统的投资作为一个企业投资项目来进行评价的, 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项目实现及其指标的范围;项目投资的资金成本;有关企业当期项目投入的财务分析数据等等。通过获得这些数据, 接着就可以利用净现值法计算出当期ERP项目的投资回报平衡点。

(2) ERP投入效益分析

ERP的投入效益分析是已现实企业实际经济利益增长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的, 其又在系统管理的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管理理论, 将企业经济利益增长总额依据不同部门的贡献进行分配, 从而计算出ERP投入所产生的投资报酬率。这一比例计算的依据包括: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量;企业产品单价。具体的分配标准是各个企业部门当期绩效评价的结果。

三、结论

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ERP系统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具有的一些作用。为了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应当对现有建立起来的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定性效益分析和定量效益分析两种方法, 用于对企业ERP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 其中定性效益分析包括ERP集成效益、财务管理效益、供应链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定量效益分析包括ERP投资和投入分析。企业在对ERP系统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通过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从事企业投资管理经验, 对投资建立ERP系统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因、大小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ERP,投资,经济效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然, 马文惠, 杜大志.浅析ERP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08) .

[2]毛龙生.浅析我国企业实施ERP的效益和成本[J].科技资讯, 2009 (31) .

ERP投资效益 篇2

1ERP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1 主要特点

实施ERP系统可实现“五性”管理:①集成性。 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一,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 ②高效性。 业务数据在各部门实时共享和传递,减少重复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③多层次性。 提供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多个层面的管理功能。 ④全面性。 提供覆盖企业各个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功能。 ⑤规范性。 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内部控制。

1.2 主要功能

ERP软件产品在适用企业规模,软件功能、技术架构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对ERP业务功能的划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等辅助功能。 但ERP的核心功能是财务管理。 具体是:①ERP的财务会计关注于企业的会计记帐和外部财务报表, 主要目标是按照各种法规进行财务的记帐和管理工作;实现高度的集成性、管理国际化财务的能力。 ②ERP的管理会计关注于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主要目标是控制成本、提高利润,针对各种控制对象进行相应的计划、预算、实际数据收集、差异分析等管理。 ③ERP的资金管理关注企业资金的运用,主要目标是通过现金预测、贷款管理、投资管理、金融投资管理、内部银行等手段,提高企业管理和利用资金的能力。 ④ERP的战略管理关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 从战略高度保持财务管控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支持企业的战略执行。 ⑤ERP具有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模块群,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及库存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 ⑥ERP具有功能全面、理念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帮助企业从人事管理转变为选、用、育、留的人力资源管理。

2ERP系统实施效益

2.1 ERP系统为管理层提供及时、 准确、 高效的管理信息, 支持管理决策

为公司领导提供及时、清晰、准确、完整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企业的业务决策: 为公司领导对企业运营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2.2 ERP系统支持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促进内控管理。 通过ERP集成,减少内控的工作量。 利用系统固化控制点,巩固落实内部控制。 保障数据历史,提供审计基础。

2.3 ERP系统可满足国际化管理要求,支持国际化战略

从财务和人力资源角度形成符合全球化管理要求的系统体系;从业务角度建立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企业特点的流程。 满足全球不断提高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 业务与财务的集成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易审计。

2.4 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支持国际化战略

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流程,推进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支持向先进管理模式转变,为管理扁平化、以流程驱动业务的先进管理模式提供支持。

2.5 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 降低资金运营成本,并改善运营资金

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对各类原辅料、产品、半成品、中间产品、批次的成本核算,支持对水、电、耗材、工时等费用进行合理分摊,实现精细化成本核算。 对企业的预算和资金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精细化控制,并提供预警或限制功能,提高资金规划和调度能力,降低资金运营成本。 通过对客户/ 供应商管理、信用管理、应收应付账款记录、账龄管理、催款、支付管理等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改善企业的运营资本。

2.6 ERP系统帮助企业优化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供应链成本

先进的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 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并通过系统自动触发补货。

2.7 ERP系统帮助企业优化销售与分销管理, 提高销售成功率和客户满意度

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加销售成功率。 提供销售订单和销售历史的深度查询,改善客户满意度。

2.8 ERP系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更好地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优化的生产计划,减少因生产线切换而产生的成本。

2.9 ERP系统帮助资本密集型企业降低设备检修成本

建立和维护设备档案, 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易耗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 延长了设备安全运行周期。 预防性维修和维护,有效降低故障发生。

2.10 ERP系统使企业更有效地组织和规划人力资源

根据业务发展调整和规范企业的组织与人力资源。 提供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具,满足员工对自身发展、培训学习和绩效评估进行主动管理的要求。

2.11 ERP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统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包括数据的录入、 统计处理、核对、部门对账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概率,员工从一些繁杂的重复的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 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管理工作中去。

3 ERP系统实施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3.1 ERP系统实施前

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分别维护各自的信息,信息共享度低;仅仅定期互相传送必需的票据;无法及时获知其他部门的详细信息;需要大量烦琐的手工重复劳动;通过阶段性的对账来核对彼此的信息;信息滞后现象严重。

3.2 ERP系统实施后

各部门维护各自负责的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数据的一致、及时、准确、唯一性;加强内控管理,提高上级单位的管控能力;消除了烦琐的手工重复劳动;实现顺畅的流程化管理,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文霞.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桂海进,汤发俊,成淼,等.ERP原理与应用[M].第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ERP投资效益 篇3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必须以主动的姿态参加全球竞争并赢得竞争,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1 ERP管理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资源的综合运营能力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和决定因素。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追求效益最大化,必须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在考虑了资源约束、优化和决策技术的情况下,能有效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对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整合和优化管理的集团化、多层级式的应用系统———ERP管理系统应需上线,满足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投资一体化。

ERP管理系统不但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还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能够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ERP系统软件是这一先进管理理念的载体,它能够从系统的观念出发,将企业各种管理信息按客观规律高度集成并快速处理,并且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有效地沟通并协调企业的所有资源,从而规范企业管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ERP系统关注的是从最小的企业行为到整个企业的运作,不仅能处理会计、库存、生产计划和市场管理等单项任务,而且可以处理企业整体范围内的运作过程。“ERP系统在企业原有的人、财、物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市场开发、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融资投资管理、获利分析,以及经营风险管理等功能的子系统,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和财务系统等所有模块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任务及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这样,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人、财、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2 制造型企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效益实际上是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指一定企业资本所获得利润的多少,即单位资本与单位利润之间的比较关系。制造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根据制造型企业的特点,主要是下列几个因素对企业的发展、企业效益的获取有极大的影响:库存周转率因素、资金周转率因素、设备产能利用率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等。

2.1 库存因素

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高库存。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做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库存提高了经营的成本,而且掩盖了企业实质的问题。就一般制造型的企业而言,库存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辅料,其占用企业流动资金的50%—60%都是经常出现的情况。

2.2 资金周转率因素

资金周转率是反映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企业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循环周转,从而使企业取得销售收入。企业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同时,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有效地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能力。

资金回转率受两个动态变量的影响,即资金流和物流。资金流和物流几乎就是现代经销商组织的管理核心。只有从管理入手,才能真正做到资金回转率的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不足,几乎可以使整个企业的运作瘫痪。

2.3 设备产能利用率因素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产能利用率是指企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则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相对低。

在企业,一般都要对竞争对手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产能利用率方面的差距,并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在制造型企业的实际运转中,下列的情况绝不鲜见: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分别维护各自的信息,信息共享度低;仅仅定期互相传送必须的票据,通过阶段性的对账来核对彼此的信息,无法及时获知其他部门的详细信息等。这些现象都不得不提高企业运作的成本。

2.4 人力资源因素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也变为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人力资源的主要因素,需要企业有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的资金投入、长期规划,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如果人浮于事,直接后果就是需要大量繁琐的手工重复劳动,信息滞后现象严重,管理凌乱,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乃至停产。

3 ERP系统上线带来的影响与转变

3.1 管理策略的转变

现在的企业面临一个越来越动态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需要处理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大量业务的信息数据。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从业务层次的管理转向侧重于战略决策型的管理。

在管理技术上,ERP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企业管理必须将战略计划同企业计划相连接,并有效地模拟自动处理,使公司获得利润最大化。ERP系统能提供各种信息以支持企业组织中的运营、管理及决策功能,确保各部门维护各自负责的信息,所有信息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唯一性;加强内控管理,提高上级单位的管控能力;省却了大量繁琐的手工重复劳动;通过系统实现顺畅的流程化管理,提高效率。

ERP系统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其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2 精益生产策略———实现零库存

精益生产是持续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个过程,此过程是通过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不断诊断、发现和挖掘企业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消灭或减少浪费,提升企业效益,追求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精益生产者开发出了细胞生产、固定变动生产等布局及生产编程方法。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把企业的内部活动和外部的市场需求和谐地统一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导致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追求零不良。它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的焦点,充分运用了质量管理的各种工具,吸收和运用了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3.3 ERP系统安全性和系统数据的快捷性

制造型企业通过分析ERP提供的数据,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效益。人工不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ERP系统使企业的库存信息更加及时和动态化,库存状态更加透明化,同时在整个企业中实现了库存数据的共享。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只要需要就可以随时查询到想要查找的、最新的库存动态数据。

ERP系统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必须在企业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证ERP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对于制造行业来讲,企业中的业务流程往往是业务发生后的定期录用系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宽松的备份方式,并且备份的介质应该根据业务以及数据量的需要选择光盘以及磁带等存储设备。还应该注意ERP系统以及数据的恢复,如果软件或者硬件出现必须进行安装数据或者系统时,必须要有一套高效准确的流程,确保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使用。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使用一些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ERP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应用ERP系统彻底改变了以手工方式记录库存台账的状态,系统建立了包括原材料、辅料、零部件、产品、半成品等企业所有物料电子化的库存台账,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快速、准确、方便的库存查询功能,并提供了多种库存分析功能,如:ABC分析、高储和低储分析、积压和有效期分析、资金占用分析、订货点分析、成套和缺件分析等。

ERP系统改变了手工管理那种物资家底不清的状态,员工可以及时查询库存中是否有所需要的物料,充分挖掘企业库存的潜力,减少重复投产和采购,使库存物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各种库存分析功能,系统可以根据库存的变化状态自动地进行监督和报警。例如,高低储报警在库存超过最高控制水平或低于安全库存水平时都可以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将库存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又如,库存的积压和有效期分析可以监督库存物资是否超过保存的有效期,通知库存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库存物资的损失。

总之,ERP系统通过对库存的动态化、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水平,改变了手工管理企业物料不清的混乱状态,使库存物资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ERP系统的核心理念

建立一套ERP应用管理办法,首先要将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各种单据的录入步骤、方法、要求、特别是时间要求详细地描述清楚,辅以考核标准;其次,要为准时录入提供条件。比如缩短到货检验的周期,采取更优化的流程满足及时性要求等;再次,专门设立系统维护或监控岗位,监控和辅导系统录入人员;对于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尤其是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营造一个适宜于录入人员开展工作的氛围;开展大量的培训,促使系统录入人员强行掌握录入要求并严格执行;最后,要严格考核,当真考核,并且实事求是。

ERP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构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处理方式处于落后状况。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速度慢、存储容量小,而且信息处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引进ERP系统以后,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形成了企业内外信息的集成平台。使企业实现了企业管理数据的共享,打破了传统企业信息隔离和信息孤岛状态;使信息获得了统一的维护,并使数据和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动态地更新;对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成为市场的导向,企业的经营方针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由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拉”动企业,使企业快速地获取市场的信息和客户的需求。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快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预测,编制出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快速组织生产和采购活动。

5 结束语

ERP系统的应用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有时间学习新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从事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制造型企业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快速反应、高效的管理系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摘要: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是利润的最大化。本文对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ERP管理系统,探讨了ERP管理系统对制造型企业效益的影响,指出ERP管理系统对现代制造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ERP管理系统,制造型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云珠,方红莲,周爱娣.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07,(02):130-131.

[3]郭智忠.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成效分析[J].网络财富,2008,(10):73-74.

[4]李玢璐.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探讨[J].知识经济,2012,(05):137-137.

[5]肖合燕.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9,(33):214-214.

[6]吴春梅.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66-66.

[7]惠楠.生产型私营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1,(22):I0132-I0133.

[8]刘雪莲.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8,(08):55-56.

上一篇:报关:国际货运下一篇:设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