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学习能力培养

2024-11-10

中职生学习能力培养(共12篇)

中职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中职英语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 英语课程一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二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新课改课标的重点要求之一。

一、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端

英语学习的主要环节是课前预习, 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 归纳整理, 这几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预习是一个学习周期的开端, 通过预习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听课是学习过程的关键, 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正确思路都在这一环节解决;复习是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 是对听课的反馈;作业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进一步掌握, 以达到举一反三, 技能熟练;归纳梳理是进一步系统的复习, 以便构成知识体系。预习解决了新学内容的部分问题, 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 明确目标, 学习主动;预习时思考过的问题可成为听课的钥匙和线索, 有助于打开自己的思路和解开教师思路;有了预习基础, 听课的质量高, 课后复习、作业的速度快, 便有时间进行新一周期学习的预习, 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中也得到了培养, 进而也抓住了其他环节, 使他们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律。

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首先, 预习时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 而不是孤立的几个单词, 要注重课文情境, 让学生置于情景之中去理解课文。其次, 抓住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而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再次, 预习要提倡学生注重发现问题, 而不是不动手脑只动口的读书,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势必为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课上自学, 培养自学能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试着练习、查阅资料、思考探究或集体套题。教师巡视、倾听、个别指导、调查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收集的信息适当调节教学进度、方法。教师的教授以学生自学后的知识水平为起点, 学生在积极主动自学后, 对馨内容的理解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教师的教授以学生自学后的知识水平为起点, 学生在积极主动自学后, 对新内容的理解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教师把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 作为精讲的重点。这样, 不但目标明确集中, 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讲在关键处, 而且还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了解, 并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对于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师要分清主次, 概括归类, 分析原因, 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疏导启发、补缺纠偏、巩固强化, 教师重在讲清道理, 揭示规律, 讲在关键处, 把75%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的活动,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因而心情舒畅, 求知欲旺盛, 思维活跃。

三、培养学生兴趣, 在兴趣中走进“自主”

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课程体系,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 必须在学习、实践中自我完善, 落实“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 这也是一个自我进展的过程。因此教师领会“自主学习”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 记忆, 思维, 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要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英语环境, 使学生每天看到英语, 读到英语, 从而激发学生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不是配角, 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 除了正常授课之外我们增设课前5分钟的“Let’s speak English”及课后的轻轻松松背单词两部分。前者是学生一小组的形式利用已学过的知识, 自编, 自导, 自演一些新有趣的英文小品。表演结束后, 由各小组小组长打分。“Let’s speak”是展示学生自己英语成果的良好机会, 学生表现欲强, 好奇心亦强。为了表达最佳效果, 不少组提前一周就开始收集材料, 准备道具, 熟练“台词”, 这样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也是使他们尝到了运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甜头, 很自然的把语言知识转化为知识技能, 使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后者则是根据学生思维敏捷, 反应迅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采用“单词过关小旗手”、“单词沙龙”、“填词游戏”、“TPR活动”等反复循环式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以此过大词汇量。

总之, 在这个知识爆炸、充满竞争、富有创造性的时代,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欲望, 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学习能力培养 篇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中职教育着力培养胜任现代工业岗位,拥有特定技能的劳动者。对于中职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直接分配到生产单位就业,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在近几年来电子专业教学教研中,着力于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开发他们手脑并用的潜能,并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

一、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型教育环境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我改变学生静态、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数据传送指令时,询问学生如何用单片机将实验板上的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实现相同目的的不同实现方法,不用单片机能让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这在数字电路课上早已学过。有的学生说:用单片机来控制,肯定要用到软件。我抓住这句话,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指令上。用哪些软件呢?又提出问题。用数据传送指令。mov类指令,我开始跟学生讲解各类mov指令,并在wave仿真系统中,把每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演示给同学们看。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又提问:有了这些指令,怎么才能控制发光数码管呢?我留了约20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有的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开始翻书,有些学生开始讨论……我根据每班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式:

(1)对于学生表现得很茫然的班级,我在ppt上画出实验板的硬件电路图,写出软件程序中的一条指令movpi,#ofeh,继续引导他们思考。

(2)对于有几位学生已有思路的班级,我在黑板上只画出实验板的电路图,鼓励那几位同学说说思路或写写指令。

(3)对于思维活跃的班级,我鼓励他们自己设计电路图和配套的软件。当大部分学生已清楚这个过程后,我开始演示实验现象,并留下课后问题:除了实验板上的pi口控制发光数码管,其它的口可否?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并在实训课时,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二、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中职学生说,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电子技术教学而言,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等。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布置任务,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的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准确地看到,从而明确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视图表达各种元件及电路图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在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导电原理时,半导体内部电子与空穴的流动过程可以生动形象的用动画来表示,其结果完全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了能有效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各种教具来现场绘制各种电路图,45分钟的课堂教学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不但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要不断地更新新板书,这样,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就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不能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动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彻底地从传统板书绘图中解脱出来,节约大量时间,而且可以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增大课堂上信息交流量。所以说,采用多样地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保证,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逐渐加大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产品的最终完成,光靠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对元器件进行全面的测试,了解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集成块的具体情况,计算出各种元器件在电路应用上的数值,最终才能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稿。通过认真地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不但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产品制作过程的具体环节,真正使学生从原有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再融合到实践操作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浅析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中职生;教学工作;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为中考落榜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中职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开展实践活动,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天长日久,必然会积累起与这方面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诚然,在中职教育中,将精炼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同、理解,这确实需要针对中职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多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让其在第一时间有所收获。在中考失败的阴影下,任何一点收获都能唤起学生的信心。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在完备的校园实训场,学生得以实践锻炼;在多样的现场观摩中,学生得以亲临感触。

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时,要帮助他们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磨炼学习意志,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增强学生的信心,我校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技能大赛活动,同时还推荐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种技能大赛。如: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今年4月份举办了“‘徕卡杯’第二届砌筑工技能大赛”;在刚刚闭幕的省级测量大赛中,我校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学生工种操作技能得到了强化,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激发。

二、挖掘身边典范,增强中职生学习意识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的第三轮改革。本次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生活中的素材、身边的典范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显然,这样的典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校园中总有一批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安静中洋溢着热情,沉默中彰显着睿智。

然而,还有一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面对他们,教师倘若照本宣科,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挖掘他们身边的典范,增强其学习意识,进一步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师生情感,营造中职生学习氛围

1.爱护学生

针对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职院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取机智、风趣、幽默等方式,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实例:

有个学生因文化知识较差而不自信,课堂上总爱发出怪声音。如果此时公开批评,会让他失去尊严,于是笔者想办法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试着让他参与。一开始,他反应不积极,但后来慢慢也参与了。通过课下深入谈心了解到,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家庭和同学中间很少被重视,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不自信与自卑的心理。这样的学生比较多,教师应当多给予教育和爱护。

柏拉图曾将爱视为一切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普遍的本性。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无疑会把学生视为活泼而丰富的创造者。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么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其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自己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愉悦或关注。

2.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发自内心、真挚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既见师长又遇知音的兴奋心情,从而从心理愉悦中萌发出一种学习的动力来。教师要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评价方法,鼓励和表扬是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只有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教师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中职生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园.当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针对中职生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既没有升学的压力,又没有毕不了业的危机,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厌学、逃学、对学习报无所谓态度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样的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采取加好“油”—巧点“火”—缓“启动”—勤“推助”四位一体程序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1. 加好“油”———使学生有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生也是如此。而中职生的心理活动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占主要地位的是消极情绪,他们以表面上的随便无所谓来掩饰内心自卑和怯弱的心理状态,但不能否认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之时也有“重新再来,好好读书”的念头。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鼓励他们一开始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应尽量寻找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避免使他们产生“我什么都不会”的想法。创造取得成绩的“情景”,帮助他们在最容易学好的学科上获得一次成功,在自己点滴进步中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把他们在这方面产生的自信心迁移到学习上来,逐步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开始职业学校生活的第一天就是充满信心的,有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并愿意通过自己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巧点“火”———使学生爱学

加“油”撩起学生想学习的美好渴望和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动之后,便进入了“爱学”的实际操作的临界期限。学生的内心急切争取提高学习效果的愿望与期待和学习的艰巨性、复杂性、基础的脆弱性、心理的波动性之间的矛盾纠纷,使得学生想学好而又怕学不好。鉴于这种患得患失、当断不断的特殊性心理,教师应当从解决“内因”和“外因”这两个根本问题着手,不失时机地从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心理切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日有所得,月有所进,义无反顾地、全力以赴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点燃起学习情操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育人要求渗透到服务中去。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技能,单凭一股工作热情而缺乏一定的服务技能,要提高服务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后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参加业务进修,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五、财产、钱物的管理有职校的特色

这与普通学校相比看起来基本相同,但实际有一定的差别,普通中学从设备来讲不过是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但职校各初衷室比较多,没有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很难保障它们的正常进行。首先,对钱物的管理,要讲求经济效益,学校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固定资产的增加,教育经费充裕,办学条件改善,则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因而要管好钱、财、物,讲求经济效益。其次,要合理使用学校的经费、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在财产管理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如购物必须先申请,批准后统一由总务部门购置,绝不允许任何人拉关系,走歪门邪道,燎原的星星之火,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陶行知先生写有这样一首诗,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的小学生?”

3. 缓“启动”———使学生会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火”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尝到了甘甜的鲜美之果,从根本上动摇了不爱学习,当“混混”的错误观念,飞跃到“急着学”、“认真学”的激昂热情。这时,教师就要沉着应对,量性、量力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三天的热情,“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根据学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思维发展状况与情感信息反馈,相机处理教学上“格”的套路,变以“格”套人为以人定“格”,从而有效、持久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4. 勤“推助”———使学生学会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措施全面启动,学生进入了紧张而又生机勃勃的学习活动后,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当学生享受着劳动后丰硕的成果时,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教学应从“你讲我听”的老套路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或参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招聘的笔试、面试,场景模拟考试,并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习、实践课,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变化低效为高效。中职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过于降低学习要求。只要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不断激发引导,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喜欢学习,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只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就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1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5

黄永青(陕西榆林林业学校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

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其生存之道,因此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 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使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举国上下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面临很大压力。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反馈信息,虽然中职学校学生的推荐就业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普遍较差,错失优质单位和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中职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就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深思。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对促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它不只是指与学生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创新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虽然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但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认为现在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这就制约了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持续发展。以上现状的形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2.1学生方面的原因

目前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习基础薄弱,本身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标准,他们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现状是学生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思进取的人占相当比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消极抵触、每天敷衍应付,甚至有

人破罐破摔,自己不学还扰乱课堂秩序,导致部分想学想进步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非常容易灰心、迷失自我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学生,让教师们都有些束手无策,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是谈何容易。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停留在原有教学模式上,习惯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变通。致使出现了学生不愿听,教师无法上课的被动局面。加之学校缺乏专业师资和专业训练的设施设备,有些课程只限于一种纸上谈兵,学生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起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头脑灵活,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对此,学校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并行,以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为本,重视实践教学;同时应邀请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实行广泛的校企合作,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这样,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为出发点,并围绕职业活动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实施考核,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促使他们其他各项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2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在实训教学上,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又要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要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危机感、责任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倾斜,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讲授应为“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

3.3开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社会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社会综合素质为目标。学校除了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类仿真实验实习场所外,还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与工作环境实际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

悟职业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性、实务性的见习或实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再次,学校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学习增添动力;最后,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让学生全面接触企业,在适应单位管理要求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校园里也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认识岗位环境、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中职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是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简论中职生德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中职  德育  课堂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7-01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对中职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德育课不感兴趣,使哲学课堂教学面临许多困境,亟待提高。因此,优化中职哲学课堂教学结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中职德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感知阶段激发兴趣

(一)增强“第一映像”

上课必须讲究开头艺术,想尽办法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在日常教学中,可用学生有话可说的前置作业,激活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可选择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资源导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导入,增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挑逗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的教学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想象和探究空间,使学生期待得到对问题的解答,学生的注意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在学生心里放下一个有趣的悬念,学生的情绪就会迅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期待欲,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理解阶段激发活力

(一)巧用案例教学激活德育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列、时政热点、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和教材中的案列等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把时事新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与书本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的求知欲相应增强了,课堂教学气氛也就活跃了。

(二)在讨论和争鸣中激发课堂活力

哲学是一种高度探索性的活动和批判性的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和讨论,引学生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可用语言、图示、形体等多种方式作答,激活学生神经细胞的再兴奋,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阶段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知识的巩固中引发创新能力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常规的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巧的传授与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参与课堂、学会思考,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融会贯通,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诱发创新思维,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二)在改进教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既要讲新鲜的事,又要万变不离课本知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要不断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向有效教学。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把德育课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职业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一个活泼有序、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的教学环境。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挥德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直观、自然地获得知识,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等感性活动中,使教学成为学生学科知识与具体能力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得到感性认识、体会,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是准确可靠的、全面深刻的、切实有用的。所以,德育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的能力。

总之,德育课堂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生的情感个性,符合现代教学规律,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思维活动,使我们的德育教学永葆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郝文娟,杨学艳.对语文与人生课程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6.

[2]王华贵.浅谈案列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语文与人生》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 2011,24.

作者简介:

怎样培养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 篇7

根据心理学家对能引起兴趣的事物的研究和中职生兴趣的特点的研究,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的方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学中如何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 教师要热爱学生, 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教师可通过英语交流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教学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对他个性的尊重, 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 教师要博学多才。多才多艺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钦佩与信赖, 易与学生沟通情感, 形成共鸣。教师应立足于全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 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方法, 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最后, 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的尊重, 从而让学生因喜欢自己而对英语感兴趣,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学生使用、接触的现实情景甚少, 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够, 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 英语没有专业课的知识那么直观易懂, 只有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庞大的词汇量。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大量的词汇、句型、短语, 而弄得满头雾水, 不知所措, 因而对英语没有兴趣。

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提供给学生各种英语氛围, 想方设法地创设有效的语言情景, 以丰富学生的英语信息量,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各种情感体验,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情感的支持必然会导致学习信息的丧失, 英语的情感需要培养, 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教学中, 笔者精心组织教学材料, 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如课本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课前五分钟、英语角等。其次, 笔者不断从课外寻找新奇的课堂教学背景知识, 比如在教学英语“Jay Chou, a quiet boy with a big talent”这一课时, 笔者就精心收集了许多周杰伦的资料, 让学生欣赏他唱的歌曲, 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精美的课件, 形成生动而有趣的画面,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身心有一种愉悦感。在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联系, 力求课堂形象、生动、贴切,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进行直观教学

形象思维是中职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例如, 在“What Went Wrong”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加入以下的情景: (1) 中外就餐风俗礼仪大讨论; (2) 在模拟餐厅用餐。在课堂上可通过pair work和group work把所有的情景串起来, 使学生对所授课文有更生动的认知。面对用于创设情景的美食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一堂课下来, 学生心里充满愉快与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运用英语的信心, 从而喜爱英语。

多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 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 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 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 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 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 教师可适当利用PowerPoint的演示功能, 既讲解语言难点和重点, 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活动, 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 讲练结合, 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 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和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最理想的途径。

四、鼓励实践, 提高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 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一些真实的“看病 (Seeing a doctor) ”、“购物 (Shopping) ”、“谈论天气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问路 (Asking the way) ”等情景, 让学生自由谈论 (Free talk) ;如在讲授时态时, 叫几个学生用开门关门的动作来练习动词的将来时、进行时、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态;如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来做卡片、制作挂图、制作幻灯片、甚至制作课件, 学生在课外都兴趣盎然地制作, 期待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出现, 都乐于上英语课。开展这样的活动, 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 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大大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课余时间里,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 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 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开发他们的智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赞赏学生,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 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 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因此, 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 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 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学生, 要帮助其分析原因, 指导其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 或因某些学习方法不当, 或因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 或者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胜利就在前面。其次,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特点,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注意以旧带新, 前后联系, 循序渐进, 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张正东教授就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 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关键在于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所得”。再次, 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 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都能品尝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乐趣。最后, 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 除了表扬总分优秀的学生外, 教师一定要表扬成绩有进步的学生, 还要表扬某一方面的“状元”, 如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各个项目的优秀者, 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激励,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信心, 产生兴趣。

总之, 学习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 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 来源于直观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我们针对中职生的特点, 从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 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可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既有意义又有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1.

[3]周宏, 高长梅, 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1.

[4]陈志义.充分发挥英语情景教学功能之探索[J].广西教育, 2005, (7) :72-72.

培养中职生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 篇8

一、增强语言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 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要落实这一目标, 首先, 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尤其教师在教学引导上, 要实现语文教学重心的转变:由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静态的语言分析, 转变到注重动态的语言学习;由单纯重视语言表达, 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这些转变是加强语感教学的具体体现。而要落实这些转变,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点和瞬间疑点的捕捉, 哪怕是学生随口说出的简单的错误。如教学《将进酒》, 一位同学评价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时, 认为李白整天游山玩水, 醉生梦死。我立即让同学查找资料,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 再下结论。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时, 有的学生把“母亲惊惶了好几个月, 昼夜守着我, 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呢?我还直留神呀!’中的“惊惶”说成“惊慌”, 我当即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并结合《药》中华老栓慌忙摸出洋钱的描写, 思考文中人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思想感情。在一次长途行车的过程中, 一位旅客突然对司机说:“师傅, 我上车前喝了不少的水, 请照顾照顾。”一车子的人莞尔而笑, 司机也当即将车子停靠路旁。为什么这位旅客的一句话, 会起到这样的效果呢?让学生讨论一下, 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含蓄的语言表达的意义。这来自生活的体验, 教师课堂上进行随机性的引导迁移, 必然能起到对语言领悟重心转移的作用, 教师在揣摩中要尊重并信任学生, 让他们主动参与, 促进其语言意识的自然萌发。

二、引导入境探胜

入境探胜就是进入语言情境, 探索形成这种情境的语言因素。“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 这就需要注意语境参照。只有入境, 学生才能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激发兴趣, 从而自觉地揣摩。这一过程可以分四步尝试:

1. 揣疑入题, 就是带着疑问去思考文章标题。

阅读文章首先要在标题上设疑, 让学生探寻作者的用意。如在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 我在开头就提出问题:自信力是什么?本文中国人的自信力又指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在教读《好雪片片》时, 则提出:引文“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是什么?作者写流浪老人, 为什么描写其外表如何污秽?写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纽扣的事, 表现了流浪老人怎样的心灵?利用设疑一开头就把学生带入语言蕴含的情境中, 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揣摩关键语句, 就是琢磨语段或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阅读老舍《我的母亲》中三姐出嫁一段时, 紧扣“挣扎”、“咬”、“扶”、“看”几个词, 让学生设想情境, 揣摩母亲对三姐出嫁依依不舍, 但又不能耽误女儿青春的心理, 就能从平淡的语言中体会出母亲对三姐深深的爱。

3. 咀嚼句段的关系, 即咀嚼“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的关系。

在教《最后一课》时, 引导学生联系小弗郎士开头上学时的“怕”、进教室时的“慌”及老师宣布上课时的“难受”等语句,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充分给学生设置好小弗郎士当时产生此种心理的环境, 引导学生从句段的关联上去反复揣摩, 正确理解其思想的变化, 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路。

4. 玩味开头结尾, 就是对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关系再三品味。

《故乡的榕树》一文的开头、结尾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 可让学生品味作者回忆的方式, 想象游子离家的情景, 进而深刻理解作者的一片故园心。引导学生由标题到关键词句, 由句段关系到开头结尾进入语言的情境, 探索语言表现力的成因, 能使学生对揣摩文章的美感到有章可循, 也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所在, 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教授《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时, 把教室与红玫瑰、情人节与师生这些很难关联的人、时、物交织在一起, 让学生展开联想。冬季联系《济南的冬天》, 夏季联系《夏天也是好天气》等, 让学生在揣摩中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传授感知方法

1.“删”与“改”。

“删”就是把某个语句或段落删掉, “改”就改换某个词句或标点, 从中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窗前的树》中叠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如“满满的一树雪白, 袅袅低垂, 如瀑布倾泻四溅”。把“满满”、“袅袅”删去, 状物就不够生动, 抒情也不会细致入微。也可用改换法来揣摩, 如《像山那样思考》中“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有了尘暴,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如果把“冲刷”改成“冲洗”就不能暗寓水土流失。因为“冲刷”是指一面用水冲, 一面刷去附着的东西;“冲洗”是指用水冲, 使附着的东西去掉。这样一对比, 意思和用意就明了了。

2.“比”和“联”。

就是比较和联想, 通过比较、联想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内涵。如教学《中国石拱桥》, 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 结合文中的“卧虹”、“飞桥”和“长虹卧波”等词语, 对比《阿房宫赋》中“长虹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的句子, 体会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的寓意, 让学生想象课文介绍的如虹一样弧形的石拱桥的桥洞造型。在读《麦琪的礼物》时, 再读一篇《新年的礼物》, 让学生深刻体会两文中主人公不同的感受, 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两口子可以说是贫穷得让人心酸, 但恩爱得让人嫉妒, 而《新年的礼物》中主人公两口子可以说富得流油, 但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通过比较, 学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课文题目叫《麦琪的礼物》了。

3.“诵”与“品”。

就是朗读背诵, 咀嚼品味。汉语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 加强朗读, 正是直接对言语作出敏锐感受, 是直接体味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我的母亲》, 让学生揣摩“我”对母亲依恋与思念的挚爱之情时, 可指导他们把抒发对母亲情感的语段结合起来朗读, 如“每逢接到家信, 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 怕, 怕, 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连用四个“怕”字, 表达内心的恐惧,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最后一段, 则让学生默读思考“可是慈母不会在候盼我了, 她已经入了土了!”蕴含的深意, 作者满怀感情, 宣泄了内心深处那一份再也无法回报母爱的愧疚之情。在默读中品味作者的用笔,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关注语言形式

夏丏尊先生很早就提出, 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是形式, 而且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语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 而课文无非是说明这些“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的“例子”。语言形式教学应聚焦在“怎么说、怎么写”, 而非“说什么、写什么”。一定的语言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语言形式, 一定的语言形式实现一定的语言内容, 即“说什么”自然生成于“怎么说”中。

例如《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 立刻又坐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连续用了四个“立刻……”, 而不换成“马上……赶紧……迅速……立刻”, 这看似贫乏的用词背后, 会不会隐含着什么深意呢?对这样一种“特殊结构”, 教师需要利用语言形式背后的空白, 引导学生生发想象, 力求“语言形式”的丰富内涵。再如《木兰辞》的开头“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读者通过“齐齿呼”字 (唧、织、息) 的反复吟咏, 便不难感受到木兰停机叹息时的忧郁和愁闷。

文体有别, 语言的形式也千姿百态, 或整饬端严, 或抑扬起伏, 或回环反复, 各具美感。由“言”而知“意”, 语文教学只有顺着“语言形式”这条路,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篇9

近几年来, 职业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 给更多职业学校的学子提供了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但是, 对职业学校来说, 给职中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中职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 也迎接了更大的挑战。所以,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喜欢数学课, 首先喜欢这个数学教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数学课, 就要改变学生“数学枯燥无味”这一观念, 让他们喜欢这个数学教师, 进而喜欢数学。首先, 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 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生活, 快乐的情绪会渗透到课堂的每一分钟, 渗透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使气氛变得和谐。其次, 当教师的尊严和学生的尊严产生冲突时, 牺牲自我, 维护学生, 学生迟早会明白。学生会成长, 而教师作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青春期的学生更要面子, 而如果教师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 那他将可能会走极端, 更容易和教师对立。当然还有更明智的做法, 时时刻刻维护彼此的尊严, 不与之对立, 想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二、帮助学生充满信心,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进入职中的学生, 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学困生。过去几年的学习对学生的信心打击很大, 大多数学生都有厌学的情绪。因此, 树立学生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我告诉学生, 无论是谁, 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好样的, 都是好学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发出光芒。现在我们必须再掌握一定的知识文化, 大家要坚定自己的信心, 树立学习的信心。相信在信心的伴随下, 一定能把成绩提上去, 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在树立学习信心以后, 还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一, 上课时, 专心听讲, 做好笔记,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第二, 课后要做到温故而知新;第三, 发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请教。总而言之, 就是不能轻松对待学习, 要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学习, 像对待自己的父母、教师和身边的伙伴一样。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尊重知识, 知识更会尊重我们。

三、在学习中循序渐进, 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好多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落下的知识太多, 导致学习起来很费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 教师要以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平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 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 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要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 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并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 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自学。对学生来说, 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先扶后放, 循序渐进, 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比如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 提出自学要求和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基础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 应该教会他们如何预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动手动脑, 该圈点的圈点, 该思考的思考, 该查工具书的查工具书。这样上新课时, 学生就有话可说, 有问题可问。其次, 课后作业应形式灵活多样, 难易适中, 比如读书、背诵、复述、口答、编故事等。还可以根据作业类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比如必做题、选择题和拓展题, 阶梯式的练习设计可以适合不同程度目标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不再讨厌做作业。最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上, 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交流时, 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优生要帮助学困生,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四、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当前目标和远大目标

人的一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没有目标的奋斗是虚无缥缈的, 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 实现近期的目标, 才会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学习知识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它全部掌握, 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树立远大目标和设立近期的目标, 因为远大目标是终极目标,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要根据现在的情况设立近期目标。实际上, 远大目标就是总目的, 而近期目标是途径。

职中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 有一大半是对数学没有兴趣, 只是迫于无奈, 为了考试而强迫自己学, 而又学不好, 导致越来越觉得数学既枯燥又难学而想放弃。面对数学基础差而对数学又没有什么兴趣可言的学生, 如何改变现状, 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成了我们职中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培养中职生基本职业能力的方法 篇10

关键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现阶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 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 中职生就业率逐渐升高, 然而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流失率大、适应能力差、综合能力欠佳等情况也屡见不鲜。从培养目标和方式来看, 在校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使中职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深思。本文旨在研究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 是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专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对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如中职学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 其专业能力培养则指的是商品买卖、商品促销等;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是基本的生存能力。

针对专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优化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为主, 重视基础操作和服务。更加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 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 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应从职业、岗位的分析着手, 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 把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反馈的情况作为依据, 开发系统的、层次分明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2. 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现阶段, 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给教师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 应做到:一方面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 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更多的企业实践, 参加技能训练, 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3. 创新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在教学上, 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努力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 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倾斜, 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独立学习的能力, 是基本的发展能力。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针对方法能力的培养, 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中职课堂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改变传统教育中“非错即对”教学法, 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对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习惯以及对所选择工作的适应状况及满意程度, 重点加强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指导。

三社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中的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 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对于社会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改进德育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等方式进行。

1. 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

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切忌讲空泛的大道理, 进行空洞的说教, 而是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注重实际教育效果, 克服形式主义, 使德育课由“虚”变“实”, 由“软”变“硬”, 做到知行统一。

2. 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中职生社会能力的提升, 行为习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加强校园的日常行为管理,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行为习惯。这里重点强调班主任的工作, 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要扮演不同角色,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父慈母。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个人自身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 而是主动参与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之中。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校风

良好的校风、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学校组织和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都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大课堂, 把各类文体活动、竞赛、社团等纳入统一规划,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如何培养中职生实训能力 篇11

关键词:中职实训课;实战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6-01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学和实操相结合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学、实操的最优化,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一般基础比较差,或者操作能力强理论相对较差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这就是要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上机兴趣的关键。

中职生并非都是差生,很多学生对应试教育课程不感兴趣,但喜欢各种专业的实训课,动手能力很强,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如果按“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观念看,他们可能不是好学生,而按应用型人才标准来看,他们则是当之无愧的好学生。如何培养中职生实训课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上机课的兴趣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学生自我的实训能力以及学生对教学环境的兴趣。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实训能力,我将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提前备好实训课

教师提前备好实训课是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如果教师知识渊博,又具有表达能力,上机内容丰富,实操能力强,是学生对教师非常尊敬的,也是学生对教师非常感兴趣的,从而对上机课也感兴趣。在上机课教学教程中,教师不能没有备好实训课,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中职学生的教学,自主性比较弱,自我的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教师没有备好上机课,那我们的学生就不知道这节课要干做什么?就无法实操,所以教师备好实训课是学生这节课要学到什么实训知识。

二、教师要注重实训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实训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的具体的授课方式,我们计算机实训室都有多媒体,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要讲授本节课的实操内容,包括操作目的、操作重点、操作难点、操作步骤不得超过15分钟,剩余的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布置的上机内容。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讲完新的内容,这是需要教师有好的实训教学方法,把自己备好的内容熟悉的操作给学生看,例如,在多媒体教室演示你的作品(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等等),学生是非常感兴趣,期待自己动手制作。也让学生对本节实训课的新内容感兴趣,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我也能操作,哪些我不能操作。不能操作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充分地了解,方法应多样化。备课时要备出主要内容,重点怎样突出,如何突破难点,还要备实训课中要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在上次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的再次讲解。

三、教师培养中职生实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实训课的前提是“兴趣”。如何培养中职生实训课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中职的学生他们对上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反而对实操课欲望还比较高,教师要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课的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根据理论知识、步骤和方法做出自己的作品。在上机课堂上要关心学生,学生在实训课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和学生一起分享问题,解决问题,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肯定学生的做出的作品,提高中职生对教师实训课感兴趣和学生对实训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实战能力,这就培养了中职生对实训课的兴趣。

四、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实训作品

正确评价学生的实训作品是教师收集实例的来源,肯定学生的实训作品,分享学生的实训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开始上新实训课之前,教师一般上完一章节后,要收集学生实训的作品,有代表的实训作品让学生自己演示给大家看,师生共享实训作品,提高学生实际实战能力;若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我们怎样讲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此时,教师转变观念,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如果对完成作品比较差的学生,千万要鼓励学生,若有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言语讽刺、嘲笑时,教师要严格批评教育,要亲自帮助这些学生,或者叫完成较好的学生来帮助他们,其实学生辅导学生讲,互相都有进步,更能亲近和接受,让差生也在实训课中找到兴趣。不管怎么样大家一定要支持、帮助、鼓励差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后,我们就可以以收集学生的作品来给学生打实训课的成绩,以便我们今后提高实训课的质量。

五、教师培养中职生的实训合作能力

强调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培养中职生的实训合作能力是学生之间共同协助,团队精神,团结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在实训室,实训的学生较多,靠一名实训教师来指导是不能满足的,所以,加强学生团队学习为主,学习分成小组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培养实训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的实训能力。首先,我们要从一个学生小集体兴趣入手,学生集体兴趣是主体性的调动的一大动力;其次,要对他们制实操定目标;这是整个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基础。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实训合作的能力。

中职生数学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12

首先, 中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转换能力。生活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 这是学生熟悉的, 用它来表达的事物, 学生感到亲切, 也容易理解。比如在集合一讲中, 数学语言表述不等式的解集为{x∈R|3x-2>0}, 如果用生活语言表述则为不等式3x-2>0的解集, 显然要比数学符号表述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掌握和熟练应用数学语言表述也是中职生数学教学的必要要求。所以,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和定理要求学生能用生活语言叙述, 即用自己的话叙述概念和定理。对于遇到的数学实际应用题, 则需要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从而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一开始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 自己先给学生示范, 概念和定理表述成生活语言时, 关键的字词一定要准确, 重点语句一定不能错。同时在课堂上多提问,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纠正学生错误和不准确的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 要求学生互相表述, 帮助纠正。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的同时,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中职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比较容易地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其次, 中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数学符号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述形式之一, 数学符号书写简单, 表示方便, 可以节约时间和节省空间。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 学习越深入, 符号的应用越广泛越重要。因此,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符号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新学的数学符号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举例, 使学生能透过符号把握问题的实质。比如三角函数一章, 公式的变形比较多, 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而不能把握住公式的本质特征, 必然会导致思维受限, 不能灵活理解公式的变形。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激起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的欲望。例如在《算法》一章, 教师一般先讲用数学自然语言描述“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过程, 虽然算理很简单, 但书写相当烦琐。但是当用循环结构书写时简单明了, 学生自然会选择用数学符号语言。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使用数学符号, 并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思想, 使数学符号语言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首选语言。

再次, 中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的严谨性不仅包括数学解答过程的完整性、结论的准确性, 而且还包括语言、符号的精确性。体现在数学语言上, 就是要求不能有不恰当、不准确的修辞!这种严谨的叙述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起码的表示方式, 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切实的含义, 须仔细斟酌, 确定关键词句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比如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中的关键词句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异面直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 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异面直线;要强调“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不是“不在一个平面内”。然后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不可欠缺, 从而加深对异面直线的理解。学生刚开始, 对严谨性的理解很可能是模糊的, 在使用时可能不会注意到严谨性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举实际的例子和比较不同, 使学生理解和认识一些重要语言的差别。比如:“不全是”和“全不是”, “存在”和“唯一”。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应用纠错, 学生会逐渐对这些词语的内涵和范围有所理解, 进而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 使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渐趋严谨, 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慢慢会在平时的做题中体现出这种严谨性。

最后, 中职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融入生活, 能顺利表达和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中职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劳动者, 学生从中职校毕业后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 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或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又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所以, 学生在中职校学习期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语言和平时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遇到问题时, 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与思考, 然后试着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 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习惯。教师要较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为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提供场所。比如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寻找数学与构图的关系, 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采购之前做好预算, 利用数学语言列出费用清单;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景区的票价和票房收入;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企业做账……

总之, 中职校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 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数学语言是中职生必备的数学能力, 要注重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注重数学符号的教学与应用;理解数学的严谨性并能够严谨准确地应用数学语言, 将数学语言融入生活。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分类及构成下一篇:高考数学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