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水

2024-09-28

农村改水(精选9篇)

农村改水 篇1

一、引言

中国60%的人口是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目前农村约有3.6 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村地下水污染情况严重。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开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有氯仿、甲苯、苯等物质,其中苯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致癌物。

为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我国政府在农村地区推行了改水改厕工程,在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提高取水、输水、供水工艺,采取水质净化、消毒措施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资590 亿元,解决了2.15 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农村改水工作的推进,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可能会得到提高。

现有文献已经建立了水质与水传播性疾病之间的联系,如伤寒(Cutler and Miller,2005) 和腹泻(Jalan and Ravallion,2003)。Galiani(2005)以阿根廷上世纪90 年代供水系统私有化为一次“自然实验”,评估了获得清洁水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发现获得清洁水使婴儿死亡率下降了8%。然而水质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Lin(2000)发现水源污染是导致中国肝癌高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原因。Morales(1995)以西班牙258个城市为样本,证实了胃癌死亡率与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正相关。Ebenstein(2012)利用中国不同河流流域污染程度不同的事实,估计出水质每下降一个等级,消化系统的癌症死亡率将会增加9.7%,并且如果排污费增加一倍,每年将挽救约17000 人的生命。关于中国农村改水健康效应的研究,曹德全(2007)探讨了四川改水改厕干预措施与腹泻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孙艳秋(1993)根据辽宁省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村改水使供水区人群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水源分散,水源容易受到污染,通过农村改水工程,一些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来水供居民饮用,而农村改水是否显著提升了人们健康水平呢?为此,对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另一方面,目前关于中国农村改水健康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微观调查数据,仅局限于某一省份内部,对宏观区域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进行评价。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用“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百分比”反映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数据来源于2006—2011 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包含了28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由于北京市和上海市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接近100%,所以本文未将其包含在样本内。西藏有些年份数据缺失,也未包含在内。图1 为2005—2010 年东、中、西部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从图1 中可以看出,随着农村改水工程的推进,全国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比例在地域上呈现很大差距,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相差不大。

参照现有研究,本文选取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包括食管癌、胃癌、肠癌和肝癌)、痢疾发病率、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来衡量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数据来源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除了“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百分比”,其他控制变量还包括各地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医院床位数,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表1 显示了上述变量的一些统计特征。从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来看,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主要和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水体污染严重有关。西部地区痢疾发病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腹泻发病率则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这可能主要和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比例较低,饮用水中细菌超标有关。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及医院床位数呈现出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趋势。

三、模型设定及实证结果

1、模型设定

在模型设定中,因变量分别为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痢疾发病率、腹泻发病率。解释变量包括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医院床位数。受样本数据量的限制,本文在使用面板数据估计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时,假定回归系数不随时间和个体而变化,并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加以估计。本文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为:

其中,α 为截距项,water为本文主要的考察变量,即农村改水对人们健康的影响,agr_ratio为农村人口比例,反映各地区城乡结构,medical为医院床位数,反映各地区医疗水平,εit为随机误差项。

(注:1、括号中的数值是t统计量;2、***、**、*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2、实证结果

从表2 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改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于因细菌滋生引起的痢疾及腹泻,农村水质改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病率。此外,农村改水在东中西部地区会带来不同的健康效应,总体而言,农村改水在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健康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比,使得东中西部痢疾发病率分别下降2.08、3.64、2.41,腹泻发病率分别下降0.64、2.52、1.86。

然而,农村水质改善对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虽然解释变量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虽然我国农村改水工程提高了农村地区自来水接入率,特别是东部地区,但是目前我国不少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源遭到严重污染,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癌症村”的出现就是例证。另一方面,由于癌症发病与个人长期生活习惯有关,通过水质改善以降低癌症死亡率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本文使用较短的时间序列,使得农村改水对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的影响无法观测出来。

除了考察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本文还添加了农村人口比例和医院床位数两个解释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农村人口比例和医院床位数与因变量呈负向的关系,虽然在某些地区该解释变量系数不显著。说明农村人口越多的地区,农村改水带来的健康效应也越好,即更能降低该地区与水污染相关的疾病。这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水工程提供了方向,今后农村改水工作应向农村人口较多的省份倾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并分析了农村改水健康效应的地域差异。经验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改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于因细菌滋生引起的痢疾及腹泻,农村水质改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并且中西部农村改水的健康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其为今后农村改水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改水力度,特别是向农村人口较多的省份倾斜。第二,农村水质改善对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这是一个相对悲观的结论。

为发挥我国农村改水更大的健康效应,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改水工程。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饮用自来水人口占的比例还不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加大支农力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改水工程的财政扶持。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60%人口是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事实,环保、水利等部门应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制,严禁将污水直接排往地下,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控制地下水污染。

农村改水 篇2

一、项目背景

**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5.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

6、全国的1/12。“九五” 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占总面积的50%以上,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先兴水,**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XX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氟病区改水项目省、市下达我县XX项目计划共18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1303.5万元,其中国投838.6万元,地方配套464.9万元。设计批复总投资1196.76万元,其中国投845.6万元,地方配套351.16万元。解决淡村、宫里、留古等11个乡镇19个行政村 3.9001万人的饮水困难。

我县氟病区改水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下达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XX年4月开工,XX年11月底竣工。完成总投资1244.8959万元,占批复总投资的104.02%,其中国投845.6万元,占批复的100 %,地方配套399.2959万元,占批复的113.71 %。共建成防氟改水工程15处,打配机井14眼,建管理站10处,房建面积1898.75平方米,围墙1584延米,塔池11座,加压站3座,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4.4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铺设管网241.31公里,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226座,移动土方18.96万立方米,投劳7.38万个工日,解决了3.9777(含韩村饮水776人)万人的饮水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30%以上;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10处(含15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4处,乡管工程11处,招聘管理人员20多人;建成了东刘、西盘、韩村、大众、原里等十几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地方性氟砷病防治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改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防氟改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贺韧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严忠民、水务局局长杜平任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乡镇多,资金筹集量大的情况下,项目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克难攻坚,落实群众自筹,协调解决征迁、占地问题和群众投工投劳,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建设责任。XX年4月22日,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县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批、进度表会签;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报账审批表会签、审批竣工财务决算;县卫生局负责改水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质检测、改水工程进度表会签;县水务局是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主管部门(市水务局)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项目实施,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有关乡镇负责群众自筹的落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保障施工建设环境通畅。县项目办按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及时将县政府“关于XX年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下发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并按照省市《细则》精神,印发了《**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关于下达XX农村饮改水项目群筹资金计划和投工投劳计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订了建设任务、标准、工期等具体措施,把项目建设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

(三)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县是一个贫困又缺水的农业大县,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前题和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水利部《地方性氟砷病防治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农村人饮困难“三个一”的标准,采用集中连片

供水方式,供水设施建设到自然村公共给水点,有条件的村组供水到户,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进行实地踏勘,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科学论证,对水源地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水质做了化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北部山区建水窖,川塬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尽量采用“380岩溶水”作水源,实行水源共享,合理调配,集中连片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按照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县项目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议,讨论项目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县水利勘测设计队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精心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对主要供水设施蓄水池、加压站、水塔等的设计,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图集;具体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坚持“水源共享,高水高供,低水低供,集中连片”的设计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齐全,突出我县改水项目工程设计特点。按照分级审批程序,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全部通过了市、县专家组评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文件汇编》等省、市有关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印发了《**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给施工队、技术员、监理等转发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建设管理文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卡制度,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卡片内容明确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规划到卡、按卡实施、建成消号”的制度,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我县氟病区改水项目资金以群筹为主,国家投资为辅,采取多元化、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市下达项目投资计划,按批复实施,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投资任务。完成总投资1244.8959万元,其中国投845.6万元,地方配套399.2959万元。解决了3.9777万人的饮水困难。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农村改水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家投资资金的使用,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主要用于工程管材、水源井、管网铺设电力设施,土建主体工程建设;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办组织水务、计划、财政、卫生部门进行查验,汇签工程进度表,资金报账审批表,由县水务局在市水务局报账支付。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42份,合同金额516.84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部分水泵合同13份,合同金额328.76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同时配合市、县防疫站对水源井水质进行了采样化验,出据的水质检验报告单全部符合防氟改水标准,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同时大胆合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赵坡改水工程利用“380岩溶水”作为水源,水温42℃左右,输水主管道采用柔性伸缩短管连接。实践证明,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输水管道的安全性和质量。我们还聘请了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2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pvc管材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氟病区改水项目,按照《氟砷病区改水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

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签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签证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财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均达到良好以上标准。目前,全部工程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30%,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省、市、县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富平县改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改水项目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工程建成后,赵坡供水工程并入杨坡供水管理站,北耕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大众、原里改水工程并入三寨供水管理站,属县管工程;西盘、淡村、东刘等11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改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氟病区改水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氟病区改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氟病区改水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告别了以往“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且每家每户至少需固定一个强壮劳力挑水担水的历史。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节省的劳力或务农、或利用农闲进行劳务输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共解决了农村3.9777 万人的饮水困难,按项目区每户每天拉水投劳0.3个工日,拉水天数为100天,每个工日按15元计算,年可节省劳力费447.49万元。东刘改水工程解决了1980人的饮水困难,入户率90%,按项目区每户每天拉水投劳0.3个工日,拉水天数为100天,每个工日按15元计算,年可节省劳力费22.28万元。节省的劳力主要从事造纸等手工制造业,增加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从1400元增加到1600元。

(二)减少了疾病,确保了群众的身心健康。通过氟病区改水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饮用上了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优质、安全、卫生水,告别了以往饮用含氟量高、不卫生水的历史,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确保了群众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尤其是保护了农村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已建成的15处供水工程,39777人告别了吃高氟水、不卫生水的历史;每人医药费年均按30元计算,年节约医药费119.33万元。

(三)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通过防氟改水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项目区群众吃水难问题,为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人畜饮水前提下,积极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服务,共养鸡6万只,增加收入19.2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8元;养羊、养猪、养牛1500头,增加收入45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2元,人均收入从1000元增加到1170元。促进了农村家禽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共可灌溉农田150亩,改变了旱源无水的历史,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果园林50亩;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据统计数据表明:灌溉一次的麦田,平均亩产370公斤,亩增产160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50元水费)11

0元左右;灌溉两次的麦田,平均亩产450公斤,亩增产240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70元水费)175元左右。

(四)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氟病区改水是当前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农村饮用高氟水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农村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就是要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县项目区防氟改水工程的具体实施,改变了农村基础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我们水利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谋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促进了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我县农村防氟改水工程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实施,建成了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是防氟改水工程的典范工程、样板工程。落实了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成立了管理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了管理责任,实行定岗定员、目标考核、效益挂钩责任制,并解决了人员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发展乃至整个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项目评价

我县氟病区改水项目工程建设按照省市下达的项目计划,如期、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和效益计划。所建工程均达到设计标准,运行正常后,受到群众赞扬。我们认为项目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决定实施氟病区改水项目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解决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紧迫、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中央决策是正确的和英明的。

(二)氟病区改水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人民群众彻底摆脱饮水难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约了药费开支,解放了劳动力,并以此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组织保证是关键。由于农村改水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贫穷落后地区,改水工程实施难度大,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分开向社会承诺。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机构层次高,权威性强,才能使这一富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四)改水工程实行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的供水形式,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县多年来,从供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县实际的一条经验。我县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充分利用丰富地区水资源,进行水源总体工程建设按长远规划一次到位,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五)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改水工程管理以管护责任书形式,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利于群众受益,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了建后工程管理,防止了已经解困的群众重新返困。

(六)解决氟病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就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贫困地区的饮水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活问题,而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行项目带动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精神,努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后续活动

“九五”初,全县饮水困难62.58万人,通过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防氟改水”等项目,已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剩余17.45万人。近年来,因水源干涸新增资源性缺水人口1.14万人,其中涉及沿山一带7个乡镇22个村0.54万人和石川河沿岸5个乡镇15个村0.6万人;因原建防氟改水的水窖工程老化失修,致使部分川塬地区9个乡镇25村2.76万人重返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共计新增饮水困难3.9万人。目前我县实际上还有21.35万人(苦咸水12.9万人,氟水3.2万人,缺水5.25万人)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改水任务早日完成,为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由于我县浅层水资源贫乏,且含氟量、总含盐量高,而县内的“380岩溶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投资量太大;对于项目而言,投资标准则相对偏低,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中,投资缺口较大,给建设单位和项目工程背上了沉重包袱。恳请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农村改水 篇3

肝癌的易患人群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及性别差异,肝癌的发生也与其他各种可能的病因相关。在我国,引起原发性肝癌的四大因素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饮水污染、饮酒与吸烟。

肝癌可以预防吗?肝癌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至今仍为“改水、防霉、防肝炎”七字方针,业已初见成效。那么,日常生活中,预防肝癌的措施具体有哪些呢?

1.防治肝炎病毒

理由:近4000肝癌手术患者,超90%感染乙肝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不断迁移演变的三部曲,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关系中,涉及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三种肝炎病毒,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主要病因。我院1960~1996年手术切除的3932例肝癌患者中,乙肝感染率超过90%,合并肝硬化者占86.5%。我院研究显示,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若合并乙型肝炎,口服核苷类药物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复发,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也可大大改善预后。

因此,患有乙肝、丙肝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AFP(甲胎蛋白)水平和肝脏B超,对肝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肝癌患者,应注重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癌的进展。

目前,接种肝炎疫苗预防肝炎,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现已证实,乙肝疫苗预防肝炎是有效的。但从全面看,尚需考虑丙型、丁型肝炎的预防。此外,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均通过血液途径或母婴垂直传播,需注意传播途径的控制,如输血、手术、注射、针灸、性行为,甚至饮食和理发等。

2.饮食防霉去毒

理由:玉米、花生是霉变高危食品

现已证实,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富含于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中,这种物质耐热,煮沸也难破坏。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对人肝癌的发生有明显协同作用。

生活中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玉米、花生防霉去毒。如:在粮食收割、脱粒、运输、晒干、进仓等多环节进行防潮保存;不要食用已经明显霉变的粮食;对极轻度霉变的粮食采取仔细挑选、清洗及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在肝癌高发区,提倡人们改变膳食结构,减少玉米占主粮的比例。

3.饮水清洁卫生

理由:饮水污染可致肝癌

饮水污染可能是肝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肝癌高发区的调查表明,饮用深井水、浅井水、河水、灌溉沟及塘水的不同人群,其肝癌发病率递增。水质分析发现,水中有机氯农药、腐殖酸、微囊藻毒素、亚硝胺和某些重金属,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因此,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饮水环境,由饮沟、塘水改为饮井水、深井水,选用未被污染的水源作为自来水水源,去除水中污染物,洁净饮水。

4.补充硒元素

理由:硒含量与肝癌相关

研究微量元素与肝癌的关系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因此,在肝癌高危发病区,低硒人群可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等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这样可起到一定的预防肝癌的作用。

5.改良生活习惯

理由: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与肝癌相关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肝癌,如:起居规律、适当运动、情绪乐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等。

农村二次改水水质卫生特征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象山县水利局、改水办公室、县爱卫办等改水工作基本资料,内容包括供水方式、处理工艺、受益人口等。

1.2 检测方法

1.2.1 采样点的选择

分别对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完成二次改水的105个村水站和其所在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采样。

1.2.2 水样的采集、检验、评价和质量控制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对饮用水进行采集与检验,检测指标选择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3项指标。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3项指标中有1项超标,则判定该份水样不合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无天然湖泊,蓄水能力差,淡水资源缺乏,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主要以水库水和浅井水为主,全县经过改水工程建立自来水厂(站)335个,覆盖461个村,受益人口占98.1%。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经二次改水的11个镇乡105个村水站中,采用压力罐过滤4个,高位池(塔)过滤59个,过滤自流42个;配有消毒设备9家,占8.57%,其中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消毒5家,采用紫外线灯消毒4家。

2.2 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与二次改水水站管网水比较

本次检测镇乡自来水厂、二次改水水站管网水合格率分别为66.66%和43.81%,细菌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82.33%和68.57%,水站管网水合格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单项指标合格率均低于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相应指标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浑浊度指标合格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5),见下表。

注:*与镇乡自来水厂比较,经χ2检验,P<0.01,**P>0.5。

3 讨论

通过在农村修建水库和大口井,建立管网系统,实施改水工程,我县目前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8.1%,基本解决了农民饮水困难,同时改变了以前农民因饮用含氟高的深井水,发生氟中毒的状况,为消除地方病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第一次改水条件限制,农村水站管网陈旧,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善,需进行二次改水。从本次调查二次改水效果看,105个村水站,配备消毒设施比例较低,仅占8.57%,村水站管网水合格率、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低于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相应指标(经χ2检验,P<0.01),提示改水工程应与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相配套,解决饮用水消毒等卫生问题。镇乡自来水厂虽然配有消毒设施,但设施运行和卫生管理欠完善,合格率仅为66.66%,距我县十一五规划中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90%以上的指标,还存在相当差距。

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不单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应充分发挥镇乡政府对农村水站管理和服务主体职能,转变改水模式,将改水工作与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有机结合[3],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落实管水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配置简易水质检测设备,解决水站具体困难,维持农村水站日常生产运行。结合农村改厕和环境整治,开展农民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和环保意识,积极保护饮用水水源。发挥农村公共卫生网络作用,及时发现和报告水污染事件和介水疾病。水利、环保、建设、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饮用水的分类管理、服务和指导。根据地理位置,有条件的农村水站实施集约供水[4],使改水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5]等新技术,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监测预警[6],消除饮用水危害隐患。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方法》[S].2006.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2006.

[3]廖有兴,黄辉明.2004年钦州市农村饮水卫生状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5):318-319.

[4]袁红,谈佳弟,邵月琴,等.2006年上海市嘉定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学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6):436-437.

[5]WHO.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HACCP in small and/orless developed businesses[R].WHO-SDE-PHF-FOS,1999-7-16.

蚌埠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第一期 篇5

第 一 期

蚌埠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8月10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宣传部长江娅

在全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改水改厕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全市农村改厕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很及时、很有必要。刚才怀远和五河两县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团市委张晓静书记对前一阶段全市农村改厕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安排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全市农村改厕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村改厕关系到农村环境和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厕工作。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改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全市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促进了农民群众生活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民卫生健康水平,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落后的环境卫生面貌改变不大,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薄弱环节,这既有受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居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致使改厕工作难以推进。改厕工作不是单纯的宣传发动,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做支撑,要通过真抓实干来解决问题,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角度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

二、结合“手足口病”再敲改厕警钟,切实把农村改厕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3月份以来,我省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特别是阜阳、亳州疫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蚌埠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市的发病率在全省最低,特别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依靠外援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实现了没有大规模疫情暴发和患者“零死亡”这两个目标的城市。因此,蚌埠市的防控工作得到省防指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但是,我们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全省的前四位发病率乃至前六位的发病率全部集中在皖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皖北农村的卫生基础条件较差、农民卫生条件、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的,我市是属于卫生部专家们确认的相对易发地区,从这次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的总量和感染的分布来看,验证了专家的判断。因此要预防这类传染病,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切断传染病源,而改水改厕是切断传染病源非常有效的手段。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卫生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广泛关注。今年5月份全国召开爱卫会全委会,7月24又召开了农村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在这两个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强调了农村改水改厕,对于农村卫生环境改善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周省里又专门召开了全省爱国卫生会议,谢广祥副省长在会议上一再强调农村的卫生状况,强调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因此,今天会议的召开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各县区、各部门结合中央和省里有关会议要求和今天会议工作的安排部署,并结合县区工作实际,切切实实的把农村改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农村改厕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是改厕的主体,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改水改厕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投资、投劳,主动参与改水改厕,把改水改厕工作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党团员和外出务工青年的骨干作用,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改厕工作,而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和示范带动。这么多年的改水改厕经验告诉我们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抓了一批改厕示范点,对于转变群众观念、推动面上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客观的说也存在着覆盖面不够宽、技术不够规范,特别是重建轻管,建成后不能正常使用,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认真选好示范点;要着眼长远抓落实,结合建好、管好、用好、推广好;要结合改水改厕实际发展,长远发展来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扩大面上的工作。在抓示范点的同时,努力扩大面上的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让我们在一年一年示范带动情况下,推动改水改厕工作整体向前发展。

第三,加强改厕技术指导。农村改厕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指导,精心实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改水改厕工作好坏衡量标准,不仅要看数量,关键是要质量。我们强调加大改水改厕工作的力度,加快改水改厕工作的进度,必须是在讲求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要切实做到技术培训到位、施工指导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工作要细致,不能简单化。要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要把对农民群众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于农村改厕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水改厕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改水改厕涉及诸多部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一起布臵。要把对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重视体现在精力、财力、物力和政策的支持上,体现在帮助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牵头抓,各级职能部门具体抓,有关成员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县区、乡镇的党政领导要做到亲自过问,分管的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前一阶段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王三运省长说改水改厕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省由于方方面面的情况,这项工作一直由团组织负责,但实事求是的说,团组织在改水改厕工作中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在现行的工作体制下,特别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

二是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就要加大对改厕工作的投入,给予资金扶持和引导。2007年,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示范村制度,这项制度体现了城乡互动的工作原则,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每年向对口帮扶村支持100套改厕器材或相应资金,刚才方岩秘书长宣读了《改水改厕成员单位2007年对口帮扶资金落实情况的通报》,请还未完成的成员单位务必要在8月底前落实完成资金对口帮扶任务。刚才我看了一下通报,资金没有落实的单位,在这么多年对我们改水改厕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请认真查找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的原因。

三是要加强检查,狠抓落实。要继续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要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进展快、效果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进展缓慢、效果差的,特别是对那些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理想的,不仅要批评,而且要采取过硬措施,促其改进。市改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把改厕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范围进行考核。各级分管领导和改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定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做好思想发动、人员组织、技术指导、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我们三个县各确定了两个示范村,作为市级改厕示范点,全市还有三个省级帮扶示范村,下一步四个区也还要各确定一个示范村。今年年底我们要在这其中抽查一些改厕面上的工作,从而保证我们改厕任务的顺利完成。

农村改水 篇6

1 高纬高寒稻区苗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做床要求

旱整地旱做床, 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土质疏松, 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1.2 壮秧剂调酸

按说明书用量要求将壮秧剂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 耙入土中0~5 cm。如测定置床pH达不到4.5~5.5, 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

1.3 防治地下害虫

在摆秧盘前每100 m2置床用2.5%敌杀死2 mL, 兑水6 kg喷洒, 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 mL, 兑水30 kg喷雾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1.4 床土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 然后, 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 要堆好盖严, 防止遭雨淋和挥发。

1.5 机插秧苗摆盘

在播种前5~7 d进行摆盘, 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 cm, 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 cm, 盘土厚薄一致, 误差不超过1 mm。

1.6 浇水

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或常规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 严防浇水冲击导致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 水分渗干后, 床土软硬适度时等待播种。

1.7 播种

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 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 (气温5℃, 置床温度12℃) 时即可播种。覆土厚度0.5~0.7 cm, 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2 高纬高寒稻区秧苗管理技术规程

2.1 适时揭膜

当秧田出苗80%时, 在8∶00前揭去地膜, 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2.2 棚温控制

棚温控制在22~25℃, 最高温度不超过28℃, 最低温度不低于10℃, 及时通风炼苗, 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 一般少浇或不浇水, 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2.3 防止茎叶徒长

控制温度防止茎叶徒长。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 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 最高温度不超过25℃, 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4 防病灭草

在秧苗1.5叶期, 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 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

2.5 秧田追肥

2叶期追肥一次, 每次追纯氮1 g·盘-1, 即硫酸铵5 g·盘-1 (尿素2 g·盘-1) , 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 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 防止烧苗。

3 耕作技术标准

3.1 本田规划

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 灌水渠为地上渠, 排水渠为地下渠, 条格田宽30~40 m, 格田面积0.53~0.67 hm2。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

3.2 耕作制度

稻田耕作采用翻地、旋耕和深松相结合的耕作体制, 以翻地为主, 旋耕为辅, 扩大深松面积。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2 cm, 旋耕深度14~16 cm, 深松22~25 cm, 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 (旋耕或平地) , 放水泡田3~5 d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 (第一年“旱改水”要大水泡田, 水耙整平, 彻底排水冲洗、溶解土壤除草剂残留3次。) 。

3.3 沉淀

水整地沉淀后, 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 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 说明沉淀不好, 不能插秧;指划成沟, 但不恢复, 说明沉淀过度, 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 严防边行推苗、淤苗, 影响插秧质量。

3.4 移栽前管理

移栽前在秧田施好“送嫁肥”, 同时第一年“旱改水”在秧苗上喷洒萘胺或奈酐, 缓解前茬除草剂药害残留影响。

3.5 移栽

移栽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0~1.5 cm。

4 移栽密度标准

高纬高寒区以10片叶品种为主, 机械插秧规格为30 cm×10 cm、30.0 cm×13.3 cm, 4~5株·穴-1, 26~34穴·m-2。基本苗数110~170株·m-2。搭配种植9片叶品种23.8 cm×12.0 cm和23.8 cm×10.0 cm, 4~5株·穴-1, 33~37穴·m-2, 基本苗数150~160株·m-2。插秧密度还应根据品种、秧苗素质和土壤肥沃程度酌情应用。

5 本田施肥标准

5.1 肥料类型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 (氯化钾) 和生物硅肥为主, 其它肥料施用应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5.2 施肥时期及方式

5.2.1 基肥

氮肥总量的30% (或40%) 、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 (也可以基肥50%、蘖肥50%) 。

5.2.2 蘖肥

氮肥总量的30%, 在水稻返青后 (4叶期) 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 d及时施入。蘖肥分2次使用, 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 其余20%在6月15日前后看田找施, 哪黄哪弱施哪。

6 本田杂草防治技术

插秧后15~20 d 30%莎稗磷 (阿罗津) 乳油750~900 mL·hm-2, 或50%丙草胺 (瑞飞特) 750~900 mL·hm-2, 或60%马歇特乳油1 500~1 950 mL·hm-2与10%吡嘧磺隆 (草克星) 150~225 g·hm-2混配, 兑水225 kg·hm-2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 以防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防除大龄杂草移栽田个别地方灭草效果不好时, 50%二氯喹啉酸 (快杀稗) 495~525 g·hm-2, 兑水150~225 kg·hm-2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和阔叶杂草。

7 防病技术标准

在7月下旬~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浆期, 夜间温度低, 稻株表面长时间有水滴, 阴雨连续7 d以上, 这种环境条件使水稻生长在不利的状态下, 抗病力降低, 对病原菌侵入、蔓延有利, 穗颈瘟可能大发生。

穗颈瘟药剂防治:第一次, 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 (水稻抽穗5%~20%为最佳时期) 用好米多1 500 mL·hm-2或25%施保克 (咪酰胺) 1 500 mL·hm-2。或25%施保克900 mL·hm-2+2%加收米120 mL·hm-2, 兑水75 L·hm-2, 弥雾机茎叶喷雾, 或航化喷药防治。第二次在水稻抽穗前2~7 d, 用75%稻艳 (三环唑) 375 g·hm-2, 兑水75 L·hm-2, 弥雾机茎叶喷雾。第三次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 d防治, 用75%稻艳 (三环唑) 625 g·hm-2, 兑水75 L·hm-2, 弥雾机茎叶喷雾。

8 机械直收

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 籽粒含水量16%以下时进行机械收获。要求机械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 割茬高度控制在15~30 cm, 糙米率小于2%, 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

参考文献

西宁市某县改水降氟效果测评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西宁市某县36个村的1 199名8~12岁学生。

1.2 方法

实施改水降氟后,调查2004—2010年的村人均主粮产量和经济收入、改水投资及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按Dean氏法诊断。

2 结 果

2.1 改换水源对氟斑牙患病率的影响

36个村共检查8~12岁学生1 199名,其中改换低氟水源的29个村检查887名,氟斑牙患病率24.46%;未改水源的7个村检查312名,氟斑牙患病率达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1,P<0.01)。改换水源村当地出生8~12岁学生患病率已达到<30%的病区控制标准,见表1。

2.2 改水投资情况和受益人口

改水6 a以上的36个村,国家、集体、个人共投资262.18万元。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分别占74.87%、14.75%和10.37%。受益人口8 090人,年人均粮食产值由改水前的205 kg增加到316 kg,增产111 kg; 人均收入由226元增加到392元,增加166元。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使用及管理制度

改换低氟水源的16个村有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专人管理,每人每月补助20~60元不等,报酬由各户集资;13个村无管理制度,无人管理。未改水源的5个村有管理制度,专人管理,每人每月补助30~400元不等,报酬由各户集资。2个村无管理制度,无人管理。36个村中58.33%的村有管理制度,专人管理,维修经费由全村集资,对改水设施进行定期维修保养,设备良好,运行正常,保证常年供水。另外,41.67%的村无管理制度、无人管理,没有维修经费,设施不能进行维修保养,设备老化,加上人为破坏,偶尔出现停水现象,面临重重困难。

3 讨 论

①西宁市属某县改水最早始于1986年,近20多年的改水经验告诉我们,改水降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是防治地方性氟病有效的措施,据调查,现在地氟病患病率由改水前的44.19%降到24.43%,病区改换水源后,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达到<30%的病区控制标准,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改变了过去干旱缺水状况,将河水、水库或充足的泉水引入村庄,扩大了水浇地面积,使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并有利于种植经济作物,农民把剩余粮食出售,增加了经济收入,为农业实行科学种田奠定了基础。②未改水源村多处存在干旱缺水,无低氟水源或水量不足的山区,虽然引水入村,但仍在饮用高氟水,虽然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方便,但没有考虑地氟病防治,无社会效益,使改水投入的大量资金造成一定浪费。

青海省在改水工作中,卫生与水利部门的协调脱节。水利部门只考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而忽视了饮水卫生标准,建议在今后工作中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协调工作,搞好改水降氟这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改水降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把管理制度纳入乡规民约,教育村民爱护改水设施。管好用好改水工程,筹集资金,维护保养好改水设施。

4 防治对策

4.1 加强健康教育

积极向各级领导及群众宣传氟中毒的危害性和改水降氟的重要性、必要性。协调水利、爱卫、扶贫等部门优先安排氟病区改水。

4.2 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

改水降氟工程应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地方病防治部门承担督促检查任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维修工作。

4.3 建立健全监测系统

在各级卫生机构成立改水降氟监测、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改水降氟工程使用情况,进行水质检测和病情监测,逐级上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4.4 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对改水降氟工程管理好的及时总结经验,典型经验在病区广泛推广,对于管理不善的进行罚款等惩治制度,保证改水降氟工程发挥防病作用。建立奖惩制度,把改水降氟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和积极性,为国家减轻负担,把改水降氟大业长期坚持下去,造福农村,造福后代。

摘要:目的 对西宁市某县36个村实施改水后6 a(2004—2010年)的效果进行测评。方法 调查实施改水前后粮食产量、人均收入以及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共检查8~12岁学生1 199名,其中改换低氟水源的29个村检查887名,氟斑牙患病率为24.46%;未改水源的7个村检查312名,氟斑牙患病率达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8,P<0.01)。改换低氟水源的8~12岁学生患病率达到<30%的病区控制标准。年人均粮食产量由改水前的205 kg增长到316 kg。人均经济收入由改水前的226元增长到392元。结论 该县的改水降氟工程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水后的管理工作应加强。

关键词:地方性氟病,饮用水改水,氟斑牙患病率

参考文献

[1]郭常来,李旭光,蔡贺,等.中国东北地氟病防治改水示范:以肇源县为例[J].中国地质,2010,37(3):651.

[2]戴国钧,李晶,张志瑜,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青少年骨龄延迟及其干预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1,10(6):349.

农村改水 篇8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旱田,水田

我区是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流域, 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9′至127°40′, 北纬49°24′至50°58′之间的黑河市爱辉区, 爱辉区面积14443km2, 总人口20万人。

项目区临近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 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江河水量极为丰富, 可满足水稻灌溉要求。且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低洼涝地宜种水稻土壤多。黑土层厚, 有机质含量高, 蓄水能力强, 从水稻生育期间的生态条件看, 能够满足种植耐寒性强的极早熟水稻品种的生育要求。

1 选用早熟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前提

应选用耐低温冷水, 前期生长速度, 分蘖适中, 丰产性好、抗逆性强, 8月末9月初能正常成熟的9-10叶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 需活动积温2000-2200℃。

2 培育壮秧是高纬寒地高产栽培的基础

只有培育壮秧, 才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分蘖优势, 保证高产群体的形成。措施是:每个插秧育秧盘 (58cm*28cm) 播量不超过150g (芽籽) ;双膜覆盖、保温保湿、大中棚育秧;应用壮秧营养剂, 减少苗床病害、药害。加强苗床管理。壮秧标准:秧龄30~35天左右 (从出苗计算) , 叶龄3.5, 苗高13~14cm, 百株干重3.5g左右。秧苗外观形态要求茎基扁平, 墩实矮壮, 整齐一致, 叶挺举, 植株富有弹性。

3 泡田洗田、增施缓解剂是旱改水防止旱田残留药害发生的保证

大豆田的施普特、豆璜隆等旱田农药不同残留量, 对水稻生长发育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坚决不能使用豆田以及有药剂残留的旱田土育苗, 本田期间要早泡田洗田3次, 每次将洗田水彻底排干。实验证明重复3次洗田、秧苗移栽前喷施萘胺萘苷等残留药害缓解剂的水稻田, 没有看出有旱田残留药害的影响。关于水田插秧前封闭灭草、插秧后喷雾灭水田杂草和旱田残留农药是否有交互作用, 对水稻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 还需要下一步进行具体试验验证。

4 适时早育早插、合理施肥、保温灌溉是关键

农村改水 篇9

一、基本概况

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乡位于张掖市东北60km的龙首山区及其以北的阿拉善台块荒漠平原, 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 通村道路多沿沟谷分布, 崎岖不平, 交通不便。平山湖乡共有3个村, 183户, 共有940人 (包括集镇人口200人) , 125头 (只) 畜。农村经济生产主要为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种植面积约40hm2, 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畜牧业主要以放牧羊、骆驼为主。2006年平山湖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改水项目区人口稀少, 居住分散, 平均人口密度不足1人/km2, 经济活动相对较少, 各居住点之间有可通机动车的山区道路, 交通、通讯、用水、用电均不方便。

平山湖乡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含水岩组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通过深切的水文网形成沟谷潜流, 局部因形成泉水出露地表。龙首山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 地势高低对矿化度和氟含量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东大山等中高山区降水较充沛, 地形切割强烈, 地下水含量氟超标1.15mg/L~4.25mg/L, 水质较差, 且含水层无良好的储水构造, 给水能力较弱, 富水性极不均匀。平山湖等低山丘陵及梯状高平原区降水稀少, 地层含盐量高, 形成矿化度大于2.0g/L, 最高达6.9g/L, 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l--SO42--Na+型的高矿化微咸水、咸水, 地下水氟含量大于1.15mg/L~4.25mg/L, 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项目均超标, 不宜饮用。

2003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平山湖乡修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基本解决了全乡农牧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在2004年由于受地震影响, 水质发生突变, 造成平山湖乡940人长期饮用高氟水, 水中氟化物含量达到3.8mg/L。本次解决除氟、消毒供水工程1处, 本工程利用2003年已建人饮工程, 设计规模为75m3/d, 满足现状及规划水平年供水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概况

平山湖乡一带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 且水质水量分布极不均匀, 含水层储水能力较弱。2002年在氟病改水工程建设时, 经实地勘察, 选择在红泉堡村东侧沟谷井河内泉水作为截引水源, 该泉在第四系下更新统半胶结的砂砾岩与第三系的粘土岩接触带出露,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该泉为构造上升泉, 流量稳定, 水质良好, 为HCO3--SO42--Ca2+-Mg2+型水, 水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人饮二级卫生标准。2004年6月25日地震后, 平山湖一带地下水质发生突变, 据张掖市卫生检测检验中心于2004年6月18日对平山湖的生活饮用水取样化验结果表明, 水中氟化物含量达到1.15mg/L~4.25mg/L。因此, 本次工程设计主要是利用反渗透工艺, 降低超标物质的浓度, 使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平山湖乡各村原有人饮工程基本完好, 但水中含氟量高, 由于项目区水资源严重缺乏, 且再无符合要求水源, 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次设计利用原有供水工程, 对原有水源进行除氟、消毒后作为饮用水源。

工艺流程为:原水—预处理—反渗透除氟—消毒—清水池—原管网。

三、设计水平年及建设标准

本工程现状水平年为2006年, 设计水平年为2021年。供水量以2006年为基础进行计算。以张掖市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6‰为指标, 确定设计水平年的用水人口;考虑到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和产业结构调整, 会加快草畜产业的发展, 故设计水平年用水牲畜数量按现状的1.05倍~1.5倍计算。

根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技术文本》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标准的规定, 本项目供水规模W=69.82m3/d, 工程类型属于Ⅴ型,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规定, 本工程属四等小 (一) 型工程, 各类建筑物按5级设计。

工程设计为截引工程取水, 设计日供水能力69.82m3/d, 解决平山湖乡3个行政村, 183户, 940人 (包括集镇人口200人) 饮用水氟超标问题。

四、工程布置

平山湖乡饮水工程利用红泉堡村东侧的沟谷内泉水出露点修建截引工程, 在原蓄水池下游800m处的大泉社建除氟站处理, 汇入蓄水池, 经除氟站后引出接原供水管网向用户供水。

工程建设内容为:维修原截引工程1处, 修建管理房1座 (50m2) 、围墙25m、清水池1座 (20m3) 、检查井2座, 安装除反渗透除氟设备1套, 管道离心泵1台, 架设低压输电线路0.5km, 低压配电设备1套。设计完成总工程量为595m3, 其中土方开挖及回填452m3, 垫层石15m3, 细粒砼砌石48m3, 砼及钢筋砼80m3。铺设UPVC管道100m。需耗用钢材4.0t, 水泥28t, 劳动工日741个。

五、供水规模及需水量的确定

平山湖乡现有居民183户、940人 (集镇人口200人) , 580头 (只) 牲畜。到设计水平年, 项目区人口将达到1028人, 大小牲畜580头 (只) , 其中大牲畜125头, 小牲畜455只不计水量。根据公式P=P0 (1+X) n进行远景供水人口计算, 设计水平年将达到1028人, 大牲畜138头, 小牲畜683只。

按国家《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结合社会发展远景, 确定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50L/ (人·d) 。设计供水时间为全天供水, 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时变化系数Kh取2.3, 日变化系数Kd取1.3。经计算确定, 本工程供水规模W为69.82m3/d,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57.98m3/d, 管网损失量及不可预见水量6.35m3/d。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2.91m3/h,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6.69m3/h, 年取水总量为1.96万m3。

根据项目区实际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要求, 供水规模W=W1+W2+W3+W4+W5+W6。

式中W1为居民生活用水量 (m3/d) ;P为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人) ;P0为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 (人) ;γ为设计年限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取6‰;n为工程设计年限, 取15年;P1为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 (搬迁、移民等) 总数 (人) ;q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 (人·d) ]。计算得居民生活用水量W1为57.98m3/d。

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W2:本次设计现状专业户饲养大畜禽125头, 小牲畜455只, 考虑饮水量, W3=5.5m3/d。

公共建筑用水量W3:不考虑公共建筑用水量, 即W3=0。

企业用水量W4:本供水区无厂矿企业, 即W4=0。

管网损失量及不可预见用水量 (W5+W6) :按照居民生活用水量、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和企业用水量之和的10%确定。经计算为6.35m3/d。

最高日用水量W:最高日用水量W为以上各项总和, 即W设=W=69.82m3/d, 即设计规模每天最大用水量为69.82m3/d。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Wmax=Wd/24×Kh==6.69m3/h。

年取水总量:W总=365×Wd/Kd=1.96万m3/a。

六、结语

上一篇:农田信息处理系统下一篇:介入灌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