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2024-10-15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精选7篇)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篇1

俗称的“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这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哮喘可以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哮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哮喘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1]。青少年的支气管哮喘,就是往往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哮喘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现在认为主要有:变态反应、遗传机制、气道慢性炎症等。哮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2]。其中,急性发作期是最危急的时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后果。哮喘的并发症很严重,往往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肺气肿和呼吸衰竭等。这些都可造成哮喘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来说,更能导致耽误学习、耽误工作、活动严重受限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仅如此,因为患了哮喘而给家里增加的许多经济负担也是哮喘患者的压力之一[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支气管哮喘的青少年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来我院体检正常的青少年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7例;两组的年龄均在13~19岁,平均年龄14.56岁;两组的人均无其他慢性疾病史;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测量

观察组的患者在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后,首先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待躯体症状缓解后,在心理医师的辅导下,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量表进行测量。对照组同样由心理医师统一指导,完成上述量表的评定。

1.2.2 实验室检查

细胞因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试剂盒(MPAlA)为北京倍爱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仪器为生产厂家同上。

处理技术:首先抽取静脉血5mL,按照要求细胞因子为血清,内皮素是抑肽酶+EDTA-Na2,防止凝固。在2h之内将血浆或者血清分离出来,密封放在-20℃的冰箱内保存,测定时室温下复融。4℃3000rpm离心5min,选择上清液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在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分析中,观察组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的因此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分析中,观察组的E得分(内外向)明显低于对照组,N得分(神经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FN-γ与IL-2、10比较,均低于对照组患者,ET-1与IL-4、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青少年正处在性格、心理的过渡阶段,对心理问题极其敏感,尤其是对有支气管哮喘的青少年来说,心理问题可以控制该病的发展方向[4]。本文笔者收集了支气管哮喘的青少年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正常人56例以问卷形式对其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心理问题是影响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病走向的关键之一,若能在进行传统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青少年适当的心理支持,可望在整体上促进疾病的恢复,甚至减少复发的概率,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神经免疫机制的影响,以便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方法 笔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支气管哮喘的青少年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运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心理测量,并检测其急性期血清IL-2、IL-4、IL-8、IL-10、IFN-γ与ET-1的含量,详细分析患者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及各免疫因子的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选择体检正常的青少年56名作为对照组,也对其进行相同的测量,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 在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分析中,观察组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分析中,观察组的E(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神经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FN-γ与IL-2、IL-10经比较,均低于对照组患者,ET-1与IL-4、IL-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在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预防与治疗时应当予以重视。

关键词:心理社会因素,支气管哮喘,青少年,免疫

参考文献

[1]李志平,钟韵,郭禹标,等.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情绪哮喘控制及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745-746.

[2]李晶,潘映红,刘波澜,等.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65-2766.

[3]孔晓梅,宋丽萍,张焕萍,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2):1118-1120.

[4]黄贾生,王桓辉,陈楦.心理干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注意网络的神经机制 篇2

1 警觉网络

警觉是指维持一个灵敏状态以接受信息的传入,其实验研究范式通常有2种,一种是警示任务(warning task),如图1a,出现一个时间提示的线索,提示靶刺激将随后出现,让受试者提前进入准备状态,当靶刺激出现时按实验要求做出反应;一种是持续操作任务(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让受试者保持对相对出现较少甚至微弱的靶刺激做出反应,考察注意警觉的保持状态。Posner将这些研究汇总,发现右侧额顶叶在警觉状态的启动和保持起关键作用[2],听觉警觉任务发现也同样激活右额叶[4,5]。而病损右侧额叶比病损左侧额叶的患者,无论在警示任务[6]还是持续操作任务[7],反应质效都比较差。警觉状态的提升不仅受内源性信号的影响也受外界刺激的影响[8],因此,额叶有可能是内源性警觉信号的发源地,外界刺激影响警觉效应是通过丘脑上行投射系统。而通过对猴子的实验研究,发现应用减少去甲肾上腺释放的药物,如可乐定、胍法辛,会减少线索提示的警示效应[9]和警觉状态的保持[10],提示警觉注意与大脑额叶及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密切相关。

2 定向网络

定向指从输入感觉信息中选择信息的过程,其实验研究范式如图1b所示,受试者对线索提示位置的靶刺激,显著比非提示位置的靶刺激反应快[2]。单一神经单元和fMRI研究都发现这种线索出现后至靶刺激出现前的短暂间隔期,形成了对靶刺激出现的预期,能增加相应表征编码区的基础神经活动[11,12,13],认为这可能降低了反应域值,当靶刺激出现与预期符合时能迅速启动反应[14]。而不管是显定向(over orienting,需要眼球运动)还是隐定向(covert orienting,不需要眼球运动),研究发现都激活了近乎相同的脑区。丘脑后结节、上丘、上顶叶、颞顶联合、上颞叶和额视区在研究定向网络中经常激活,病损颞顶联合、上颞叶的患者表现出注意从某个位置脱离困难[15,16],而上顶叶涉及注意的自主、隐转移[17],额视区和上丘可能主要参与注意转移时的眼球运动[18]。对病损猴脑的研究发现,脑内胆碱能递质来源地的基底神经节病变时,会出现注意从病损同侧转向对侧的脱离困难。局部和系统注射胆碱能拮抗剂东莨菪碱时,发现能降低注意的定向能力,但并不影响注意警觉[19],提示胆碱能系统同注意的定向功能密切相关。

3 执行网络

执行控制系指对认知操作进行协调控制和解决反应冲突的能力,包括解决冲突、错误探测(error detection)、觅新(seeking novelty)和各种努力认知过程(effortful cognitive processing)等。常通过设置靶刺激间或与反应的不一致实验范式,考察注意解决冲突的能力来研究执行网络,如Stroop任务、flanker任务和Simon任务,如图1c所示。影像研究发现前扣带回、副运动区、额直回、前额叶背侧皮质和部分基底节以及丘脑常在任务中激活[3,20]。在解决冲突任务出现错误时,常发现有前扣带回的激活[21]。一项针对Stroop任务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前扣带回腹侧区域和额直回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而前扣带回背侧区域只参与认知任务[22]。老年人在执行功能任务如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中成绩明显下降,发现这种改变是和前额叶的体积减少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的[23]。多数研究报道,包括衰老[24]、脑外伤[25]额叶卒中[26]等病变累及额叶时,都出现执行功能受损。皮质-纹状体环路受到破坏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发现有执行功能缺陷,表现为任务切换(task switching)速度下降[27]。正常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变和多巴胺递质系统的对前额叶的投射或功能下降有着重要的关联,研究认为多巴胺神经递质对注意网络中的执行控制子网络起着重要作用[3,28],帕金森病执行功能受损也是内源性多巴胺递质下降所致。

a.研究警觉功能, 眼睛注视屏幕中央, 随后出现时间提示的线索让受试者提前做好对靶刺激的反应准备, 随后在一个不定的时间出现靶刺激;b.研究定向功能, 其中A内源性的线索 (蓝色箭头) 出现在注视点内, B外源性的线索出现在注视点外, 提示靶刺激出现的位置, 随后出现靶刺激;c.用处理冲突范式研究执行功能, 常用stroop (刺激间的不一致:颜色与语义存在冲突) 、flanker (侧伴干扰:注意范围内出现干扰刺激) 、simon (刺激与反应的不一致:刺激出现的位置同左右按键判断存在冲突) 3种范式进行研究。引自Raz A, Buhle J.Typologies of attentional networks[J].Nat Rev Neurosci, 2006, 7 (5) :367-379

Fan等2002年设计出一个行为范式用于同时测量注意的3个子系统,受到注意研究者的广泛应用[29]。对3个子系统中是否存在交互联系,目前尚不清晰。一些研究认为3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29,30],而有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它们存在交互效应[31]。

通过研究注意网络的解剖定位和发挥功能的神经递质,目前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产生神经递质的基因层次,揭示单个基因多型性同个体认知功能差异的联系。已有研究发现,两个神经递质基因:CHRNA4(胆碱能接受器)和多巴胺-β-羟化酶,能分别表现出对注意定向和工作记忆系统的调整[32];多巴胺接受器D4基因对注意的执行功能非常重要,剔出此基因的大鼠会表现出觅新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探寻活动减少[33]。

虽然注意的基因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研究前景广阔,特别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将揭开面纱;同时注意的3个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注意各个层面的研究, 如行为、影像、神经电生理等需要进一步整合。

摘要:随着对注意认知功能研究的深入, 认为注意是一种整体知觉的传统观念受到摒弃, 目前注意网络被划分为警觉、定向和执行3个子系统, 其解剖定位日渐清晰, 研究已经深入到神经递质甚至基因层次。

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及干预研究 篇3

关键词:网络成瘾,神经机制,经颅磁刺激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不容忽视的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成瘾的问题已愈加突出。网络成瘾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显示,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群体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对网络成瘾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探讨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先总结了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 特别对比了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机制的相似性, 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物质成瘾的生理治疗方法提出对网络成瘾进行干预的实验方案。

一、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的神经机制相似性

成瘾障碍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成瘾物的强烈的心理渴求, 并且药物渴求是导致物质依赖病人复发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此外, 已有研究发现高渴求水平确实同高复发率相关, 并且通过降低渴求水平, 成瘾者更容易在戒除毒瘾后避免复吸。可卡因依赖个体在简单接触可卡因线索后, 杏仁核和额叶皮层区域的活动增加, 并且在杏仁核和额叶皮层反应发现了性别差异。同样, 在尼古丁、冰毒和鸦片依赖者中, 成瘾线索激活了前额叶皮层、杏仁核、海马、脑岛和中脑腹侧被盖区。Chase等人的元分析发现, 除脑岛皮层外, 在腹侧纹状体、杏仁核和眶额皮层均发现了线索相关的激活, 并且右侧杏仁核和左侧额中回活动均与渴求水平呈现正相关。这些研究显示, 学习记忆和奖赏系统、认知控制系统与物质渴求和成瘾行为的关系相当密切。

学习记忆系统在物质成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研究表明, 药物成瘾过程与学习记忆可能存在相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学习记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相关脑区 (如, 海马) 参与了成瘾药物的强化效应, 而在药物成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脑多巴胺系统也参与了学习记忆过程。这说明成瘾的形成, 至少部分是由于异常的学习和记忆, 并且药物滥用很可能增强了药物相关的积极学习记忆, 而抑制了药物使用不良后果的学习。

学习记忆系统对物质成瘾的贡献离不开奖赏系统的参与。奖赏系统中最关键的脑区是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分泌系统。多巴胺的分泌会使个体产生愉悦感, 并产生对刺激性行为的趋向反应。多巴胺分泌系统中的中脑腹侧被盖区 (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 以及伏隔核这两个脑区被证实与成瘾行为的关系极为密切。伏隔核是边缘系统中的核心结构, 在目标指向行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伏隔核会接受来自中脑腹侧被盖区、海马、前额叶以及杏仁核的神经刺激, 并释放出多巴胺, 产生对相关事件的趋向行为。在奖赏系统中, 另外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 在正常的状态下, 中脑腹侧被盖区中γ-氨基丁酸会抑制多巴胺神经元, 减弱精神兴奋类药物的奖赏作用。而阿片类的药物会直接与γ-氨基丁酸中间神经元的受体结合, 从而解除γ-氨基丁酸对多巴胺分泌的抑制。长期的成瘾行为会阻碍γ-氨基丁酸对多巴胺分泌的抑制能力, 敏化多巴胺分泌神经元, 形成神经适应, 导致对成瘾行为的趋向以及调节对成瘾线索进行反应的能力损害。

同物质成瘾相关的另一个系统是执行控制系统。神经影像学的证据显示, 长期的药物滥用会导致包括背外侧前额叶 (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在内的额叶的广泛脑区的功能异常。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脑区,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成瘾有着密切的关联。Lubman的研究显示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异常与冲动性物质寻求以及反复使用有关, 并且其功能失调会降低对潜在的药物寻求行为的抑制能力。

网络成瘾和传统的成瘾障碍有着相似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就目前来看, 虽然已有不少关于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研究, 但是相比于物质成瘾而言还不够丰富。许多研究已经发现网络成瘾者在加工网络相关线索时, 出现了同物质成瘾者相似的异常激活。Koepp等发现玩视频游戏的过程中纹状体会释放多巴胺, 提示玩游戏的过程中, 与奖赏相关的脑区参与了活动。Han等人最近研究发现, 对网络游戏的渴求引发的神经回路活动与毒品和酒精线索引起的渴求相似。激活明显异常的大脑神经回路也类似于病理性赌博。钱若兵采用功能磁共振方法对12名网络成瘾者及12名正常人进行任务刺激功能磁共振研究, 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加工网络游戏内容时的脑区与以往研究中的物质成瘾的神经通路具有相似性。这些脑区可以看作是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或“奖赏系统”, 构成了线索诱导下网络渴求的神经基础, 该系统可能参与了网络成瘾的产生与维持。

贺金波总结了网络成瘾者的大脑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的四个方面异常:奖赏中枢功能代偿性增强, 可能与其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额叶和扣带回多部位存在结构性萎缩和功能退化, 导致其对上网行为的冲动控制出现障碍;海马功能障碍, 导致其认知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内囊后肢的神经纤维结构较密、活性较高, 可能与其长时间兴奋性操作键盘、鼠标或游戏手柄有关。可以看出, 除了第四点关于兴奋性操作在物质成瘾中很少见外, 前三点提到的大脑系统都在物质成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即奖赏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学习记忆系统。这些结果显示, 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在神经机制上十分相似, 这为借鉴物质成瘾的生理干预方法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二、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研究

(一) 当前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目前, 一些研究采用家庭治疗、团体辅导等心理疗法来治疗网络游戏成瘾。Young认为治疗网络成瘾, 首先要从网络使用、情感、认知和生活事件四个方面了解网络成瘾的诱发因素, 然后根据这些诱发因素制定和开展具体的干预或治疗。对于网络成瘾的具体治疗方法, 她提出了反向实践、外部阻止、家庭治疗等八项治疗技术。还有Hall等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网络成瘾进行治疗。在国内, 也有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的方法对网络成瘾进行治疗, 如曹枫林等人采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干预。杨放如等人对52例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 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治疗。张文海等人采取认知-情感-行为模式,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注入情感元素, 设立专门的单元进行情绪、情感操作, 抑制上网冲动。高文斌等在“失补偿”假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研究结果, 制定了“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

虽然目前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学者们也提出了众多的干预方案和手段, 但普遍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通常是其他物质成瘾治疗方法的移植或直接使用, 并非是建立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二是每种方法的疗效都只是较少量例数的报告, 缺乏其他学者对各种疗法效果的重复和验证, 尤其是关于疗法的长期效果几乎未有研究报告;三是通常报告的治疗方案都是各种方法的复合, 没有对各种方法独立效应的科学研究, 存在明显的“鸡尾酒效应”, 甚至很多是明显的“安慰剂效应”。

(二) 神经刺激干预在降低成瘾渴求中的应用。

正因为上述网络成瘾干预方法的不足, 以及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相似性, 我们将介绍物质成瘾的干预方法。目前国外对物质成瘾干预的趋势是采用生理干预法, 具体是指采用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等技术进行干预。经颅磁刺激是无创、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将电流通过一个靠近头皮的线圈, 电磁转换后, 线圈的周围产生一个与线圈中电流方向相互垂直的磁场。该感应磁场能穿过头皮、颅骨进入大脑, 并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场, 继而对大脑的生物电活动产生干扰或调谐。最初, 经颅磁刺激用来研究皮层神经元环路结构、个体认知、运动以及行为机制。2008年10月, 美国FDA认证通过了经颅磁刺激用于治疗药物抵抗型抑郁症, 有效率大约80%。近几年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干预成瘾的研究日渐增多, 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独特的治疗精神障碍的手段。一般来说, 低频刺激 (<1赫兹) 能够对目标脑区起到抑制作用, 而高频刺激 (>5赫兹) 能够对目标脑区起到兴奋作用。目前, 已经有许多研究将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降低物质成瘾者的渴求水平, 比如尼古丁、可卡因、酒精依赖者。

Li等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比较了尼古丁依赖者的背外侧前额叶在10赫兹高频刺激和虚假刺激下的香烟渴求水平。结果发现, 相对于基线水平, 针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真实刺激显著降低了渴求水平。相比于中性的线索渴求, 真实刺激的线索渴求效应显著大于虚假刺激的效应。此外, 真实刺激诱发的渴求水平下降越多, 被试每天抽烟数量越多, 尼古丁依赖得分也越高。这说明, 采用重复径路磁刺激技术, 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10赫兹高频刺激, 能显著降低尼古丁依赖者在香烟线索诱发下的渴求水平。Rose等人发现, 15名吸烟者的额上回受到10赫兹刺激后, 吸烟线索呈现后的渴求水平上升, 但中性线索呈现后渴求水平是下降的。10赫兹刺激额上回后吸烟, 被试立即渴求较少的评价和内感受器的气道感觉都较少。这些结果支持了SFG在调节渴求反应性上的重要性, 并且也证明了前额皮层在药物寻求行为的诱发和抑制上都具有作用。

Camprodon检验了一个周期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降低可卡因成瘾者渴求水平的功效。6名病人接受了左或右部背外侧前额叶的2周期的10赫兹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前后和刺激后4小时使用了视觉分类量表测量被试的渴求水平。结果发现, 只有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刺激能够显著降低19%的渴求水平, 4小时后效应消失。刺激点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这说明, 针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 (而非左侧) 的1周期10赫兹的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降低可卡因依赖个体的渴求水平。Politi等对36名可卡因依赖病人采用10次高频 (15赫兹) 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 每日1次, 共10天。结果发现, 这些刺激确实降低了渴求水平, 并且随着刺激进程逐步下降。

Mishra等人检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依赖病人的渴求水平的影响。30个酒精依赖病人接受了真实的10赫兹重复经颅磁刺激, 15个病人接受了虚假刺激, 并采用酒精渴求问卷测量基线水平、最后一次重复经颅磁刺激完成后和完成1个月后的酒精渴求水平。结果发现, 相对于虚假刺激组, 真实刺激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后期的酒精渴求水平显著下降。这说明,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依赖有明显的抗渴求作用。

上述研究都是采用高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背外侧前额叶进行刺激, 结果都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能降低物质成瘾者的渴求水平, 包括了尼古丁、可卡因和酒精成瘾病人。Jansen等人的元分析中, 整理出17个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 DCS) 刺激背外侧前额叶以降低渴求水平的研究, 结果发现, 混合标准化效应值 (Hedge&apos;s g) 达到0.476 (置信区间:0.316~0.636) , 说明在降低渴求水平上, 真实神经刺激比起虚假刺激有一个中等的效应值。同时,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之间、不同成瘾物质之间、物质滥用或贪食症之间、左右背外侧前额叶之间均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篇元分析第一次提供了明确的证据, 证明了对背外侧前额叶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确实能够有效降低物质依赖的渴求水平, 神经刺激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治疗物质成瘾的新技术。

(三) 神经刺激干预在网络成瘾中的应用前景。

要更好地干预网络成瘾, 就必须在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之后, 直接从神经机制入手, 对网络成瘾进行干预。而将经颅磁刺激技术运用到网络游戏成瘾当中就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一种干预途径, 理由有二:第一, 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有相同的神经回路。Han等人的研究显示, 网络成瘾者在面对网络相关线索时与物质滥用者面对物质线索时激活的脑区是相似的, 两者在背外侧前额叶、额眶叶、海马回以及丘脑表现出了相同的激活状态。这表明在网络成瘾中的强烈的渴求以及抑制能力的减弱与物质成瘾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物机制。第二, 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递质对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均有重要的作用。就网络游戏成瘾者而言, 他们伴随着强烈的渴求以及行为抑制能力的减弱。在物质成瘾中发现成瘾导致多巴胺系统分泌失调, 如γ-氨基丁酸递质分泌降低, 而经颅磁刺激能够增强γ-氨基丁酸分泌, 因此, 在物质滥用领域经颅磁刺激干预能发挥巨大作用。同时, 目前在采用神经刺激技术降低成瘾者渴求水平的研究中, 大部分研究都会选择背外侧前额叶作为刺激靶点, 可能的原因是, 通过兴奋背外侧前额叶, 增加从中脑腹侧被盖区到腹侧纹状体的多巴胺分泌;另一方面, 背外侧前额叶自身多巴胺浓度上升, 提升了成瘾者认知控制的水平。

三、研究展望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应用, 关于网络成瘾的脑电和功能核磁共振研究也越来越多, 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也逐渐清晰。通过了解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 并比较其同物质成瘾在神经机制的异同, 有助于科学制定和检验新的有效的干预办法。但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一) 深化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研究。

在物质成瘾领域, 针对各种成瘾物质, 如尼古丁、可卡因、摇头丸、海洛因和酒精, 都有丰富的神经科学研究探讨其神经机制和干预治疗效果。但是在网络成瘾中则比较缺乏。虽然已有一些研究采用神经影像技术对网络成瘾者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 但是在脑网络方面以及网络成瘾亚型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社交成瘾性、关注信息成瘾等, 未来研究有必要在这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 探索网络成瘾的神经刺激干预。

目前, 尚无具体的实证研究检验神经刺激方法对降低网络成瘾渴求水平是否有效。因此, 研究者最需要的就是开展此方面研究, 验证其可行性, 同时评估干预效果和效应值。此外, 在物质成瘾领域, 神经刺激靶点的选择尚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例如, 尽管大部分研究都采用高频刺激背外侧前额叶来降低渴求水平, 但是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左右侧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未来研究有必要在刺激靶点的选择上, 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三) 科学借鉴并检验物质成瘾中的成功干预方法。

目前, 在物质成瘾领域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干预方法, 这些方法能否应用到网络成瘾的干预尚不清楚, 但并不排除其中的不少方法和思路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应该系统地借鉴和检验这些方法能否迁移以及效应量大小。例如, Xue等人采用了暴露刺激法, 即重新诱发成瘾记忆然后再来抑制。同样地, 重复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时, 同时给成瘾者呈现成瘾刺激, 或许能够获得更佳的干预效果。这种借鉴和检验, 不仅有利于丰富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也能有效避免网络成瘾干预中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出现。

参考文献

[1] .Diana MA&Marty A Endocannabinoid-mediated short-term synaptic plasticity:depolarization-induced suppression of inhibition (DSI) and depolarization-induced suppression of excitation (DSE) [J].Br J Pharmacol, 2004, 142 (1) :9~19

[2] .Hyman SE, Malenka RC, &Nestler EJ Neural mechanisms of addiction:the role of reward-related learning and memory[J].Annu Rev Neurosci, 2006, 29:565~598

[3] .Koepp MJ, et al.Evidence for striatal dopamine release during a video game.Nature, 1998, 393 (6682) :266~268

[4] .Young KS Understanding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and treatment issues for adolescen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9, 37:355~372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篇4

一、归纳推理的脑成像研究

首次对于归纳推理进行脑成像研究始于1997年, Goel等人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 以三段论语句为材料对比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异同, 发现归纳推理激活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 左侧扣带回, 以及左侧额叶上回;与演绎推理相比, 在左侧额叶上回激活的区域略有不同。2004年Goel和Dolan又用fMRI技术对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两种推理任务都激活了左侧前额皮层、双背侧前额、顶部以及枕叶皮层, 其中左背外侧额回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被更多的激活。

梅杨、梁佩鹏等 (2010) 采用简单几何图形为研究材料, 利用fMRI探讨了图形型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发现, 归纳推理任务显著的激活了前额区、尾状核、壳核和丘脑, 并且发现在图形型归纳推理中“前额皮层-纹状体-丘脑”通路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另外, 右侧额下回、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等脑区参与了知觉信息的整合。Peipeng Liang et al (2010) 同样采用几何图形为实验材料, 根据特征维度的不同划分为两种, 一种为共享两个属性的任务, 另一种为共享一个属性的任务, 以休息任务作为参照。相对于休息任务来说, 归纳任务激活了前额皮层、丘脑等区域, 并且这些区域的激活与任务难度有关。实验中同样发现“前额-纹状体-丘脑”通路在归纳推理中的重要作用。

Xiuqin Jia et al (2011) 关注了数字归纳推理识别和外推的两个认知过程。fMRI研究结果发现左侧顶上小叶 (SPL) 延伸至楔前叶区以及左侧背外侧前额皮质 (DLPFC) 参与了数列归纳推理的识别和外推阶段。在识别阶段额顶叶区域得到了激活, 而在外推阶段纹状体丘脑区域得到了激活。研究证明许多脑区参与了数字归纳推理的过程, 包括前额、顶叶以及皮质下区域。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 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激活了大量的脑区, 由于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材料, 激活的脑区也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讲, 前额叶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成像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归纳推理参与认知加工的脑区, 但是并不能清楚的提供认知加工的过程。因此, 对于归纳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归纳推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有高的时间分辨率, 能够弥补fMRI技术的缺陷, 清楚的记录归纳推理的具体加工过程, 以便对其进行探索。Bigman和Pratt (2004) 首次使用ERP技术对于简单几何图形的类别归纳进行了研究。实验中相继呈现三个图形刺激, 被试要在前两个图形出现后迅速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第三个图形出现时要判断它是否具有前两个图形的共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一个图形出现时, 被试就进入了对其进行类别归纳的初步加工。在刺激处理的过程中, 被试并不是对于所有刺激的所有特征进行分析, 而是基于刺激的共有特征进行分析。

Peipeng Liang et al (2010) 以句子为材料对于归纳推理的时间进程进行了研究。实验分为归纳一致任务与归纳不一致任务。归纳一致任务与句子的前提和结论有关, 被试需要结合前两个句子的前提、结论和背景知识判断结论的合理性。归纳不一致任务也就是基线条件, 与前提和结论无关, 被试发现句子的前提和结论的信息不能进行整合, 第三个句子与前两句语义不相同, 他们就要做出否定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在350~650毫秒的时间窗口内, 被试存在一个语义信息整合的过程。归纳一致任务与归纳不一致任务相比, 在迦玛频段分析中有显著的上升 (30-50Hz) 。研究者推测归纳推理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 分别是知觉分析阶段、语义信息整合阶段和反应阶段。

欧阳含璐 (2011) 采用数列型任务考察了儿童与成人归纳推理过程的异同。研究发现, 儿童与成人归纳推理的时间进程是基本一致的。在规则获得阶段, 儿童和成人被试都对于数字的出现进行了早期的视觉加工, 300~500ms时间窗口出现的P3成分主效应显著, 标志着假设的生成, 认知加工进入了归纳阶段。儿童与成人脑电结果的不同点在于:儿童在数字3的N2成分上表现出差异, 这说明儿童对于数字1与数字2之间规则的不一致产生了更大的冲突。结合地形图可以发现, 儿童的差异集中在前额叶, 而成人的差异分布在头皮中部和后部。这说明在完成同等难度的归纳任务时, 儿童要比成人投入更多的工作记忆与注意资源。

三、小结与展望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篇5

1 交感神经系统 (SNS)

心衰时, 心脏SNS的激活早于并且强于肾脏等其他器官[1]。收缩性心衰时,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大大增强。此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 (NE) 入血, 并且神经末梢摄取NE减少, 循环中的NE含量增加[2]。但是舒张性心衰发生时, SNS是否也高度激活尚缺少充分的证据[3]。传统上认为心衰发生时, SNS高度激活和心血管反射异常有密切关系。另有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介导心衰SNS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 在脑内产生的AngII和醛固酮, 会进一步影响SNS的激活以及收缩性心衰的进展[4]。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引起多种重要的心脏离子通道功能紊乱。在体外试验中, NE可以使蛋白激酶A介导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 Ca2+内流, 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1998年完成的两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β受体阻断剂

3 室内水平氡及其他因素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

3.1 氡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

氡的浓度若是100Bq, 则EOR的值为0.20, 根据对氡数据完全齐备的调查对象的分析, EOR的值为0.4, 在氡不暴露的情况下, EOR的值是会增加的, 并且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这就能够表明室内水平氡浓度的暴露的确能够引起肺癌危险度的增加。

3.2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

大量的数据能够证明, 吸烟确实能够引起肺癌危险度的增加, 与不吸烟者有很大的区别, 与吸烟者相比, 不吸烟人能够降低10倍肺癌的危险度。根据数据分析表明。吸烟者的肺癌OR值是5.3。

3.3 居室燃料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

在居室中做饭, 取暖, 所用到的燃料与肺癌的危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观察, 很多居民都是将剩余的木材、草、粪便等等作为燃料, 还有将煤作为燃料, 并且发现煤燃料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是很高的。

3.4 肺癌的发病史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

很对肺癌的患者都是有肺癌的发病史, 就是它并不是第一次发病, 主要就是有一些肺结核、气管炎、哮喘等等疾病, 这些发病史对于肺癌的危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 以往病史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哮喘与肺炎也会使得肺癌的OR值增加。

3.5 月经对肺癌危险度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 女性肺癌的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这就能够说明, 分泌激素对于肺癌危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4 结语

居室水平氡浓度的增加会对肺癌的危险度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暴露会使肺癌的危险度增加。

参考文献

[1]HASKING G, ESLER M, JENNINGS G.After-effects of ex-ercise on haemodynamics and muscle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in young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Heart, 1996, 75:602-608.

[2]EISENHOFER G, FRIBERG P, RUNDQVIST B.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function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 1996, 93:1667-1676.

[3]HOGG K, MCMURRAY J.Neurohumoral pathways in heartfailure with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J].Prog CardiovascDis, 2005, 47:357-366.

[4]WANG H, HUANG B, GANTEN D.Prevention of sympa-thetic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nsgenic rats de?cient in brain angiotensinogen[J].CircRes, 2004, 94:843-849.

[5]PACKER M.B-Adrenerglc Bockad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Principles, Progress, and practice[J].Prog Cardiovasc Dis, 1998, 41 (Suppl 1) :389-452.

[6]FRANCIA P, UCCELLINI A, FRATTARI A.ExtracelluarMatrix Remodelling in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Failure;Focus on Osteopontin[J].Auckland, 2009, 16 (4) :195-200.

[7]REN A, YAN X, LU H, et al.Antagonismof endothelin-1in-hibits hypoxia-induced apoptosis in cardiomyo-cytes[J].Can JPhysiol Pharmacol, 2008, 86:536-540.

[8]HAJIME O.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Myocardial Repairand Remodeling[J].Antioxidant&Redox Signaling, 2009, 11:1913-1928.

[9]FRANGOGIANNIS, BUJAK M, NIKOLAOS.The role of IL-1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art disease[J].Arch.Immunol.T-her.Exp, 2009, 57:165-176.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有偿受试者参加了实验,其中男7名,女7名;平均年龄(23.4±1.3)岁,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所有受试者均身心健康,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实验设计刺激材料为规则的几何图形,每个图形有2种特征(形状和条纹方向),每种特征5种取值:形状包括方形、圆形、三角形、十字形和五星形;条纹方向包括横纹(0°)、竖纹(90°)、撇纹(45°)、捺纹(135°)和网格。

注:*当任务是双条件句时,DA的正确结论就成为“此物体没有X属性”;BS:基线任务

整个实验任务可分为2步:1首先呈现的2个客体均有某种(X)属性,请受试者基于此归纳:具有什么特征的客体有X属性。2在受试者形成“具有某种特征的客体有X属性”这一概念后,呈现第三个客体,要求受试者判断其是否也有X属性。第一步是典型的归纳推理过程,结果已发表[10];第二步是条件推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完成第一步后受试者已经形成“圆形的客体有X属性”这一概念后,给出第三个客体“是圆形”(即小前提为“客体是圆形的”,也即MP任务),受试者的任务是推断第三个客体有无X属性。

本研究共包括3种实验任务(表1):MP、DA和基线任务(baseline,BS,即第一步归纳结果是“不确定什么样的物体具有X属性”),另外还有一种休息任务。根据给出的小前提(即第二步呈现的客体)是否与第一步归纳产生的大前提一致,分为MP推理或DA推理。本文以BS任务为控制任务,关注两种正向条件推理任务MP和DA的神经机制。

刺激呈现过程见图1。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首先呈现“+”(2 s),然后呈现2个图形(4 s)。要求受试者观察这2个图形并进行概括,然后尽可能快地按键作答,此时屏幕上将出现4个选项,请选择正确答案并按键作答;当屏幕中出现一个新图形后,要求受试者判断新图形是否具有属性X,并尽可能快地按键作答。每个刺激任务最后的6 s用于让受试者休息,使BOLD信号回到基线水平。对于休息任务,要求受试者尽量休息,并相应地随机按键即可。

本实验共包括150个任务,其中50个MP任务,50个DA任务,25个BS任务和25个休息任务。在休息任务时,受试者只需注视屏幕中央的“+”提示符,该任务不用于数据分析,目的是让受试者休息,以免其过于疲劳。每个分段(session)包括30个任务,每个分段扫描时间11 min 10 s。所有任务伪随机地分布在5个分段中呈现,整个实验任务的扫描时间为55 min 50 s。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图形形状和条纹方向都做了平衡。按键在受试者间进行平衡。

1.3 f MRI扫描功能像在3.0 T全身MRI仪(SiemensMagnetom Trio Tim)上获得。应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有专用的衬垫用来固定头部防止头动。全脑功能像由T2* 加权单次激发梯度回波的EPI序列获得,扫描参数:TR 2000 ms,TE 30 ms,翻转角90°,视野240 mm×240 mm,矩阵64×64,轴位30层,层厚4 mm, 体素大小3.75 mm×3.75 mm×4.0 mm。3D像扫描参数:TR 1600 ms,TE 2.17 ms,翻转角9°,矩阵256×224,矢状位扫描,176层,层厚1 mm,层间隔0.5 mm,体素大小1.0 mm×1.0 mm×1.0 mm。通过Presentation软件程序(http://nbs.neuro-bs.com)控制每个试次的呈现与扫描同步。

1.4数据预处理f MRI数据采用SPM5(http://www.fil.ion.ucl.ac.uk/spm)进行分析。首先,删除每一个分段中的前2幅图像。数据预处理包括层面时间配准、运动校正、空间标准和高斯平滑。采用半高全宽为8.0 mm。所有受试者头部三维平移未超过2.0 mm、三维旋转未超过2°,因而所有受试者均用于f MRI数据分析。

1.5统计学方法行为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分别对MP、DA和BS 3种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 MRI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每个受试者定义4种对比,包括MP比BS、DA比BS、MP比DA、DA比MP,然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组分析。f MRI结果以P<0.001(非矫正)、激活区≥10个相邻体素为激活标准。

2结果

2.1行为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对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分析,见图2。对于反应时,条件主效应显著(F=9.12,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DA的平均反应时均显著慢于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与DA比较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确率,条件主效应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f MRI分析结果MP推理(MP比BS)主要激活了左侧额下回(BA 9)、左侧额中回(BA 46)、左侧中央后回(BA 1/5)及左侧顶下小叶(BA 40)。DA推理(DA与BS)主要激活了左侧额下回(BA 9/45)、左侧额中回(BA 46)、双侧中央后回(BA 3)、双侧顶下小叶(BA 40)及左侧脑岛。见图3。

与DA相比,MP推理更强地激活了双侧尾状核。与MP相比,DA推理更强地激活了左侧额下回(BA 9)、右侧顶下小叶(BA 40)、右侧颞中回(BA 20)、双侧梭状回(BA 37)、左侧舌回(BA 18/17)、左侧扣带回(BA 32)及左侧楔叶(BA 17)。见表2、图3。

3讨论

本研究采用f MRI研究了两种正向条件推理的认知神经基础,结果表明MP和DA共同激活了左侧额顶区域,但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尾状核参与规则应用有关的认知过程[15,16]一致,双侧尾状核的激活在MP推理中显著强于DA推理,这可能是因为与DA相比,MP推理主要是对大前提(如果P那么Q)的规则应用。DA推理具有更大范围的激活则可能反映了DA比MP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从心理模型的观点出发,DA推理至少需要建构2个心理模型,显然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因而激活了更多的额顶脑区。另外,左侧扣带回在DA推理中被显著激活,这与扣带回负责冲突监控[17]一致,这是因为给出大前提“如果P,那么Q”后,受试者会很自然地期待出现“P”的小前提,当DA推理给出“Not P”的小前提时,“冲突”出现,扣带回被激活。

一方面,MP推理和DA推理的激活均呈现左脑偏侧化,这与心理模型理论不相符;另一方面,MP推理未发现颞叶的激活,这与心理逻辑理论不一致。因此,单一的心理模型理论或心理逻辑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本研究中,MP及DA推理与视空间加工相关的脑区激活与双加工理论相吻合[14],即抽象条件推理激活额 - 顶系统。但由于本文未设计具体内容条件推理,故无法直接对双加工理论进行检验。

与本研究不同,在Noveck等[1]的研究中,MP推理与基线任务相比未发现额叶显著激活;且DA推理与基线相比未发现激活脑区。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Noveck等[1]的研究中,由于DA推理任务的平均正确率较低,因而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任务数目过少(平均6个),而本研究中有效任务平均为44个。在Noveck等[1]的研究中,并未直接进行对MP与DA推理的比较。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Qiu等[2]的研究发现,同为正向推理的MP和DA推理,两者的早期ERP成分无显著差异。而本研究结果却发现MP与DA推理的脑区激活是可分离的,导致这一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本文是“双条件句”[1]下的DA推理,而Qiu等[2]探讨的是答案为“不确定”的DA推理的脑机制。

神经心理机制论文 篇7

近日,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合作研究, 比较了中国人群中低级别胶质瘤 (Low-Grade Glioma, LGG) 和高级别胶质瘤 (High-Grade Glioma, HGG) 的基因组变异, 找出了肿瘤相关的不同水平的差异, 比如核酸序列、基因和富集的代谢通路和细胞生物学功能。该学术论文已于2月22日在PLo S ONE杂志发表, 并被Genome Web网站的“The Daily Scan”评论。于军研究组王大鹏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神经胶质瘤 (Gliomas) 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恶性分级组织学分为I~IV级。大量的基因组畸变和基因表达研究已经找出在某些方面影响胶质瘤的基因, 包括细胞功能、代谢途径、神经发育、肿瘤抑制等方面。然而, 针对于中国人群的胶质瘤基因组变异和分子机制的研究仍然欠缺。

此次, 研究人员针对于中国人群比较分析了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间的基因组变异, 结果显示高分级胶质瘤基因组在染色体区带 (cytoband) 水平的缺失明显多于低分级胶质瘤。该项研究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从前的研究结果, 而且新发现了一些区分这两种级别胶质瘤的功能类别, 比如, 低级别相关的功能为“花生四烯酸代谢”、“DNA结合”和“DNA依赖的转录调控”;高级别相关的功能为“刺激神经组织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神经元胞体”和“对细菌的防卫反应”。该研究发现的两种级别胶质瘤的不同分子信号将为不同级别胶质瘤在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差异化对待提供依据, 为基因学研究成果到临床医学的转化搭建一座桥梁。

上一篇:降低途径下一篇:基本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