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

2024-11-01

生活化教学理念(共12篇)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1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 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 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将生活内容融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感悟人生。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潜在价值。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主动创造生活的价值。

一、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如果能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 学生必将更易融入课堂。如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一课时, 教学伊始, 老师就利用多媒体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 她可爱而清新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 “小朋友们, 你们好!”会说话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灵性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 “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样可爱的小姐姐, 谁不愿意和她说说话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运用动态画面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迅速对感知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 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动。而在愉悦的活动中, 文本内容也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 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 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 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理解课文,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 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 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征》一诗时, 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 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 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 全面了解了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 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最好的教育素材莫过于生活, 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建构主义强调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课堂导入环节时, 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经常以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文本教学中, 老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 如记者、推销员、解说员、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 我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熟知的描绘方法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向同学描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四、角色扮演感悟生活, 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 喜欢表演。角色扮演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有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 全方位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与表情, 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人物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经常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使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与语言特征, 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学习《陶罐和铁罐》时, 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的阅读,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先对角色进行分配, 然后让学生认真研读, 以准确地把握它们的性格特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将铁罐的骄傲、陶罐的朴实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角色扮演, 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学习延伸, 在生活中丰富语文知识内涵

生活为学生们学习语文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亲身实践, 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从而真正体现了知识的价值。通过走访调查、社会实践、写观后感等形式既能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 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培养自己交际能力, 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等。如在教学《荷花》一节时, 学生往往只能借助于文字和图片来了解荷花的生长规律和外形特征, 而对于荷叶的肥厚以及荷花的幽香的感受是无从谈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实地观察荷花, 然后和教材描写进行对比, 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写成观后感, 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使语文学习走向深入和丰富。

小学语文教材都来自于生活, 教学时, 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 让教学贴近生活, 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 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 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 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 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 积极自主地探索, 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奏响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 从小磨练、从小实践。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2

关键词:传统课程、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下面就以平均数问题的教学来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数学源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叩开学生生活经验的闸门,让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喷涌而出,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梳理、归纳与提升,从而有效地为数学学习服务。我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设计了下面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教师谈话说大家长高了不少,请五位同学汇报身高,比如149厘米、142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6厘米,根据这些数据估计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学生踊跃发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其中哪个数目最接近平均数呢?怎样验证?(自主验证,全班交流)。

教学第二环节--算法创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有学生根据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想到了用身高总和÷人数=平均身高,有的在求和的时候把五个身高都看做140厘米再多退少补、有的把全部身高看作132厘米再把少加的加进去、有的都看作149厘米、有的巧妙的移多补少、有的两个两个的加……最后通过计算发现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1厘米,这个数据与五名同学的实际身高相比有什么特点?大家发现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接近中间的数,教师指出这是平均数的重要特征,最后共同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样,教师运用班级中的现成资源,请五名同学报出自己的身高,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研究,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旧知),激起探究新问题(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不仅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还真正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是学生熟悉的且又具有挑战性的材料。

二、数学应用于生活。

教师的职责是尽其可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让学生学以至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更应该用于生活。

教学第三个环节--个性展现、意义建构平均数。老师问“除了平均身高、平均成绩,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的平均数吗?”,学生说出平均温度、平均收入、平均住房面积……教师出示信息“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你对这条信息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有的说是把全国农村居民的年收入都加起来除以人数得到的、有的说可能是我国农村居民的年收入有高有低、还有的说收入高的可能会很高低的很低平均以后是2936元……接着教师再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年收入”?这时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表意见,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由此,体现了现实性和拓展性。渗透了“数学无处不在”的哲学思想,强化了“知识学以至用”的价值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关注社会、珍惜资源的的人文意识和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数学≠生活

生活尽管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数学也不能等同于生活。我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分析各种具体现象,同时还要还回生活的“真实”,从自然下手。给生活以本来的面貌,给学生以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真正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教学第四个环节--情境体验、活化平均数。教师谈话说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我班节目《郊游》获得了一等奖,你知道是怎样评出各班的成绩的吗?(学生答评委打分),我们看七位评委各自打出的分数:

评委 A B C D E F G

《郊游》 93 98 95 83 92 96 94

你能算出得了多少分吗?生:(93+98+95+83+92+96+94)÷7=93(分),“同意这个结果吗?”大家都同意,老师说“节目的最后得分真的是93分吗?”屏幕出示:94分!这是怎么回事?(课堂转入沉默)稍顷--有学生想到电视里的比赛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底分,这里应该也是这样,大家得到启发再次计算应是(93+95+92+96+94)÷5=94(分)。教师指出这时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数学知识,这样的运用才是真实有效的。最后教师请小组长根据老师本节课的表现给老师打分(说明理由),算出平均成绩(气氛再次热烈),结束教学。

这里计算节目得分不能以纯粹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师不用刻意地回避。和学生共同探讨出原因,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这样的数学才学得活,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整合,使两者和谐统一。置身于真实化情境中的孩子们,生活和数学已融为一体,面对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思考。这样,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独到的见解就会喷涌而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89

高中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与现在的生活联系不大,学生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是无趣的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生活走进历史教学,赋予历史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觉得历史就在身边,感受到历史的趣味与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呢?

一、设置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可以使课程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对历史教学目标,可以从两个层次指出:一是通过学习历史,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这一层次是实用的,学生乐于接受。第二是以史为鉴,历史上的兴亡交替,对做人做事都有着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总结做人的道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历史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实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教“鸦片战争”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仅靠语言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道具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写有鸦片、药材等字样的卡片,彩色塑料球等。课堂上请两位学生表演情景剧:一位学生扮演中国商人,手里拿着茶叶、药等字样的卡片;另一位学生扮演英国商人,手里拿着棉布、鸦片等字样的卡片。再把彩色塑料球分给两位学生用作黄金和钻石,要求两位学生把对方的黄金和钻石赚回来。交易开始时,中国商人因为货物多占据了优势,随着英国商人的货品越来越少,最后拿出了鸦片作为交易,大量的黄金被英国商人席卷而走。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高中生觉得历史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不愿主动学习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际,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正价值。如教学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背景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生活中精神颓废、道德低下的现象作为事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再如教学“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律师本色》这部美国律政剧,让学生思考当前美国法律与中国法律在立法思路上的不同,中国的法律正在向哪个方向完善。这样历史教学以生活为题材,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从而主动学习。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

历史知识是严谨的,但教师的语言可以生活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讲历史,能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教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时,教师可以采用穿越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如何去当一个自由民,如何去为民服务等。穿越题材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师用语言带领学生穿越到古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的生活,就不会觉得学习历史是枯燥乏味的了。

五、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历史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使学生觉得历史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高中历史教师应认识到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学“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历史视频《故宫的至宝》,这一部纪录片介绍了故宫的一百多件文物,不管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音乐价值上来说都十分优秀。高中历史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除了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外,还可以组织辩论赛、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掌握各种史学观点,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等,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从多角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 参 考 文 献 ]

[1]严彬彬.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8).

[2]杜颂吉.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4(23).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篇4

一、观察语文中的“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 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 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理解课文,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 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 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 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 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 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 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 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 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 植物才会有变化, 这样, 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 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 了解它的姿态万千, 变化多端。这样,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指导同学们用心观察生活, 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范围内,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一些非智力能力, 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等, 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则是现实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进而扩大视野,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 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 仔细观察一下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把课文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 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情感, 同时还会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父母的大爱。又比如在学习课文《请你来看大海》时, 可能很多同学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 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介绍大海的资料和书籍, 或者是请观赏过大海的同学做一下小导游, 系统地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大海, 自己欣赏完之后的感受, 相信同学们一定听的兴趣盎然, 进而怀着期待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动手描绘, 美化生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 意境深远。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 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 绚丽的色彩, 又会别有一番景象。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 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 “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 “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开放课堂教学, 让阅读教学生活化, 就能产生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思维, 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教学时, 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 让教学贴近生活, 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 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 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 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 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 积极自主地探索, 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奏响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 从小磨练、从小践行。

四、融入自然, 放飞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 要解放学生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解放了空间, 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学生内在之创造力。”薄薄的一本语文书, 容量有限, 受长期的“书本论”的影响, 现在还有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现象, 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 使学生的学习无乐趣可言, 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做到展现学生自我? 我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课文的特点, 如有些感性知识通过“口”是无法表达清楚, 像《春》、《课间十分钟》《荷花》等课文,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 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

用生活化的理念打造精彩英语课堂 篇5

用生活化的理念打造精彩英语课堂

——论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内容摘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为什么要生活化以及如何生活化等几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英语

生活化

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的,尽管在课堂组织形式和手段上有所改进,特别在新课标下构筑了听说为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知识及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离开了课堂,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就捉襟见肘了,语言的交流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缺少语言氛围,语言传授途径单一是我们目前英语教学的最大难题,以致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也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因而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一、教学环境生活化,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环境对语言获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听说氛围和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就至关重要。这里的环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教师就应致力于一个民主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气氛。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很轻松,从而能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每天课堂前的问候在我看来也是必要的,虽然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熟练掌握的口语交际,但是每堂课前这样的热身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 “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 ” “—I’m fine, too.”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这堂英语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语言氛围基础。虽然这是许多老师在上课时跟学生之间的问候语,我们看起来极其正常,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都是这样的。也许有些人心情挺好,有些人则不太高兴,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会说“I’m happy.” “I’m sad.” “I’m very well.” 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其次可以合适地布置教室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营造浓厚的生活化的英语氛围,即轻松健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在上SEFC Book1B,Unit 14 Festivals时,我们可以把与节日有关的装饰品摆放在教室的周围。圣诞节那天,在教室里装饰些彩灯、彩带、气球以及圣诞树,课堂效果空前活跃,并附带地讲些圣诞节的由来,增加了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万圣节时,装饰些蝙蝠、幽灵、巫婆、南瓜来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在SEFC Book1B, Unit13 Healthy food, 可以把一些食物的图片hamburger、hot dog、cake、juice等贴在教室的四周,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是健康的食物,哪些是不健康的。当然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时,也不忘鼓励和引导;此外,我们教师还应带着激情去上课,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动起来。在知识的讲解问题上,我们应走在学生的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疑难问题,当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老师应该把了解的东西和盘托出,在和学生不断交流中,一些不经意的信息也许有助于找到答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运用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均以warming up和speaking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辅以情景,教材内容选择了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他们较感兴趣的话题,如旅行,音乐,奥运会,广告等。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采用让学生反复认读,反复书写的方法,气氛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而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学生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下面我从词汇、语法、阅读三方面来阐述教学内容生活化。1.在词汇教学中体现生活化

词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较头疼的问题,学生总是抱怨“我背不进去”,“我背不出来”,“我背了就会忘”,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背单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每次在教学单词时,我总会以此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news这个单词时,学生总是很容易误认

“s”为该单词的复数,我则会告诉学生这样来记这个单词:“大家想想看,所谓‘新闻’就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消息,即东西南北,那么东西南北的单词则分别是east, west, south and north,你们看news这个单词是不是就是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啊,这样就不会再记错‘s’是该单词的复数了。”学生听完后都若有所思,再也没有出现把这个不可数名词弄错成可数名词了。

在教学中也经常会碰到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组,学生记忆起来往往较难,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把这些易混词组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记忆。比如说在教“out of question”和 “out of the question”,学生总是搞不清楚哪个是“有问题”,哪个是“没有问题”。我则问学生:“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词组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多了一个‘the’。”我说:“非常好,那么大家只要记住,多了一个‘the’则多此一举,多此一举就变得‘有问题了’了。”听完后,学生哈哈大笑起来,在以后的作业中,该词的正确使用率明显上升。

可见,用有趣的生活化语言或情境来帮助学生记住单词和词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再也不用死记硬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把抽象的单词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2.在语法教学中体现生活化

语法教学的生动性一直是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上语法课,更容易出现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上课模式,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总有一种感觉:我们明明已经把这个语法点讲得很透,很明白,很多遍了,但学生还是听不懂,做不对,为此我们感到非常苦恼。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学生没有真正地被摆到“学”中来,没有放到课堂活动中去。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把语言知识点与真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相联系,让学生体验和感知,获得语感,而不是机械地讲解训练。

比如在教不定式这一语法时,我要求学生运用ask sb to do和ask sb not to do来造句,联系我班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活动:假设你现在是班主任,要求你用英语来制定班规,句型为:Miss He asked us to do…和Miss He asked us not to do…,此话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想到能够体会一下做班主任来制定班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像模像样地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班规,如:

Miss He asked us to arrive at school at 7:25.Miss He asked us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Miss He asked us to be quiet when we are sleeping.Miss He asked us not to make noise when we are sleeping.Miss He asked us to study hard.Miss He asked us not to sleep in the class.……

由此可见,生活化的语法教学打破常规语法课堂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掌握语法的同时还得到了情感教育,大家都对遵守班规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遵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了集体荣誉感。

3.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生活化

新课标下的Reading仍然是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阅读旨在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等等。教师如果能够把这一块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联系起来,对阅读中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深究,让学生对Reading有更深的理解,那么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以SEFC 3 Unit 3 The land down under 阅读为例,该课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历史,语言等各方面概况,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学生学完后最多只是粗略地了解澳大利亚的一些基本概况,所以我设计了要求学生通过制订旅行计划了解澳大利亚,材料则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进行搜索。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活动形式:

①小组活动:任务分工,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分工进行搜集,如the history of Australia, major cities of Australia, the geography of Australia等。

②个人活动:从不同途径收集所需资料,摘录并整合。③小组活动:组员将所收集资料归类,整合,可以用图或PowerPoint等形式进行。

④班级活动:各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在教师指导下小结澳大利亚的方方面面并练习语言难点。

从生活化阅读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有目的地组织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英语。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它的交流性是首要的。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走,字字句句带读、跟读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会背不会用的后果。教学不能闭关自守,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理想的英语教学,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感受英语的魅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配以生活中的游戏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上教师需要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比如,教音乐这个话题时,教师可设置一个要开music party的情境,举行一个课堂即兴的卡啦OK比赛;教旅行这个单元,可让学生相互介绍的旅行经历,做一个旅行计划;教奥运会时,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方式;教广告这个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些他们平时在网络、电视上经常听到的广告语,并可以对这些广告语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让他们用英语自己来设计几条广告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都有适合学生活动表演的话题,让学生亲自进行各种生活化的活动表演,不仅可以把知识巩固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活动实践中,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书本上的知识密切相关,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如在学习奥运会有关体育项目单词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体育项目的动作,学hurdle时学习刘翔的跨栏;学skating时做杨扬的溜冰姿势;学wrestling时做摔跤的姿势。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角色,争着表演着各种体育项目的姿势,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应树立大课堂教学观,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而非机械性的抄写,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英语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做到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布置预习music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自己课外去搜集一些音乐种类的单词,如rock, jazz, blue等,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有关音乐的课外词汇而高兴。根据班级英语程度,让学生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因而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查资料,绘画,设计策划,请教父母,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当然每次作业后,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是小小的奖励。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6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应用

高中课本总共分六册,必修三本,选修六本。涵盖了中外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变迁。历史是过去的,它离我们的生活总是遥远的。课堂上老师在上面只是依据课本讲授内容,学生在下面即使认真听讲,由于缺乏时代带入感,还是无法理解历史,甚至用一种异样得眼光去看待历史,时间长了会认为历史是无趣的。这个时候就迫切的需要老师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正确认识历史。

学习历史是让我们去感受世界曾经的璀璨文明,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但读史更是为了明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意义。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这样的教学会让老师的教学课堂更精彩,也会让历史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更深刻的影响。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益于教师学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高中学生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往往课堂上气氛都会有些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还是按部就班的照着书本教授,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无趣,有可能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如果老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会很好的调动大家的情绪,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2)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读懂历史。高中历史虽然不是文言文,但依旧由于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不一样,人们的意识文化形态不同,现在的高中生对历史上发生的事要想完全理解明白,单单只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你希望曹操还是刘备统一中国?”,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国有所了解,这么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去回答,没有对错,但是回答要有理有据,最后老师再做点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课本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历史。

(3)更符合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培养标准。老师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让历史与当代相联系,让课本和生动的现实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开动学生的大脑,以史为鉴辩证看待问题,让学生用现代思维思考历史,从历史中产生对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更有意义的思考。

二、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1)首先教师要确定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只有教师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主动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确立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生活化教学并不只是喊喊口号就可以了,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要达到那种目标,是让自己的教学更有趣,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还是简简单单调动课堂气氛就好,或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规划,只要教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才能让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其次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只有目标没有方法也是空谈,有了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比如说教师的目标是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那么在课堂上根据这节课所讲的不同内容可以采取“角色扮演”、互相辩论、知识竞答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达到调动、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例如教师讲授到二战时期的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等人物,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让同学们饰演不同角色,同台展示。只单独分开讲解当时的英国、俄国和的国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紧张战况学生的感受就会降低,如果把他们串联起来结合各国的经济发展、人口数字、军队牺牲比例,那么不仅是欧洲,整个世界的风云将扑面而来,会让高中学生对二战那个特殊时期有更深刻解读。

(3)最后老师要明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人,最怕的是人云亦云。不能因为其他教师就是这样生活化教学的自己也照搬照抄。每一个科目不同,每一个教师的性格不同,即使教授的都是高中历史,一个老师,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别。

教师只有明白生活化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不是为了喊口号,更不是为了赶潮流追时髦。只有以学生为依据,因材施教,这样才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所在,才能将高中历史更好的教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过去的历史与如今现实的生活相结合,减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更好的,更有用的学习高中历史。

三、结束语

只有教师真正的认识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找对生活化教授高中历史的方法,用正确的理念,合适的方法,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真正的融入到日常课堂讲学中,这样才能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教授高中历史的最大作用,让学生,让教师,让学校甚至是让社会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中受益。

参考文献: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7

但是现今我们国内的教育中永远固定不变的模式就是老师在台前讲, 学生在台下听, 少了实践, 少了乐趣, 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不利于孩子们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适应现今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及内涵

历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意义, 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民族, 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壳。这足以证明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如今学生们普遍认为历史讲的都是许久以前的事情, 对于当今社会及自身工作学习来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历史时懒散懈怠, 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们学习历史只为追求考试成绩, 偏离了最初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初衷,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历史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虎门销烟, 中日八年抗战等等都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是一种以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实际为主的教学理念。第二就是更加体现学生生活, 指导学生生活,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

当今课堂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课上讲解, 布置作业, 枯燥无味,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他们更追求课堂上的激情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1.老师应该将生活化的历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比如说虎门销烟与当今的禁烟活动, 与学生言明吸烟的危害, 并放相关的视频给这些高中学生看, 对学生予以警告。还有中日战争, 老师应该就当今的中日形势, 中日交流等当今的外交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普及, 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2.更加注重实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对于中日关系, 经济发展, 伊拉克战争等等津津乐道, 兴趣盎然。老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类历史教学中多联系时事, 采取时事竞答辩论等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类似的情景

4.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身去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 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 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寻找南京大屠杀留下的印迹等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爱国情怀, 摆脱在历史课堂上纸上谈兵的局面。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根据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 考试成绩往往比学生的个性张扬, 交际能力和兴趣爱好更重要, 要不然高考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说呢。因此在教育改革当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历史在学习中同数学一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老师严谨的教学手段和学术性的教学语言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历史课程就是历史资料的阅读课, 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语言方式, 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历史课程, 使得历史不再变得遥不可及, 更加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及教学水平

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 联系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 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更合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课下应该做足准备工作, 查阅相关的文献视频资料, 请教一些资历深, 声誉好的教师, 共同探讨研究生活式教学理念更好的教学方式。并且要比之以前更要加深对于历史课本内容的理解, 注意在课堂中讲解时所需要的情绪, 注意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及国家时事, 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比如活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角色扮演活动等等,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改正自己在教学模式上的错误, 创造最佳的历史情境, 附以最丰富的情感表达, 注重自己声调的扬抑, 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时时改进, 以求做到最好。

结束语:高中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期, 学生们已经开始理智冷静的思考问题, 使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一个重要时期。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 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在社会中更加联系实际, 会生存的人, 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公主王子们, 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这个世界, 培养正常的人生价值观, 世界观。

摘要: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目前正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首先阐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观念, 并说明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讲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及应用方法, 最后阐明生活化教学理念如何在高中实际课堂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手段,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锦国.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J].科学大众, 2009 (02) .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8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生活气息的原因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够宽泛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 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提高学生在情感上的认知, 然而,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扭曲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为目标, 但是, 在目标的考核方面却是存在问题的, 老师会用一张试卷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每次一提到考试便觉得如临大敌, 这点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很偏重解题能力的教学, 但是,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重视起来, 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实践, 学习到的仅仅是书本的知识, 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的好时机, 而且,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如果通过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质量会有一定的改善, 但是, 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过于单一,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 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没有任何联系

高中历史教育的根本在于联系实际, 让学生能够结合历史, 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但是, 高中历史教育却始终带有一定的封闭性, 学生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教学的目标也越来越功力性, 教学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练习题, 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在做题中进行的, 老师更多的讲授的是解题的方法, 而没有灌输人文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 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所掌握, 能够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从而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正义的人。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一定要明确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带给学生哪些启发, 历史教学能否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洗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知识教学、人格教学和情感教育等领域, 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很不稳定, 而且,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学生总是很难全部掌握, 这时, 老师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中成长,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 老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 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 然后让学生学习那些比较难掌握的知识, 为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知识, 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结合, 分析是非, 提高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 融入生活, 进行自主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按照教学的思路, 制定几个不同的实践项目, 老师对实践要求说明后, 让学生深入生活, 在合作下完成任务。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使老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 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平等。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通过合作, 学生们可以深入生活, 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实践。通过合作学习, 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形式活跃且多样化的模式下学习, 通过对生活的体验, 提高对历史学习的感悟能力。

结束语

高中生的压力大, 每天要学习很多门学科, 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不能再带给学生压力,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放松身心, 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将学习的压力抛之脑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深入生活, 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 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所掌握, 能够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从而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按照教学的思路, 制定几个不同的实践项目,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究,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 同时,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高中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达到知识体系与能力的完善,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结果, 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结果, 不注重学习的过程。本文为了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娟.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9

一、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在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在课程内容上,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历史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据笔者统计,当前有8名历史方向的教育硕士将历史教学生活化作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在历史教学核心期刊中也可以找到此类文章,广州市甚至还设立了“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行动研究”课题,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与一些热门领域自然无法相比,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是得到了部分教育者的关注,呈现着顽强的生命力。

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相连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感悟到历史就在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激发其对历史课程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历史素养。当前对于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策略领域,如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等等。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固然与实施策略密切相关,但策略实施前的现实生活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与条件。

二、现实生活素材的分类

现实生活素材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助于历史课堂学习的人、物或景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体验程度的不同将现实生活素材分为周边生活和时事新闻。

(一)周边生活

周边生活包括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的家庭、个人经历等等,学生从周边生活中往往可以获得直接的体验。不同的人生活经历虽然不是完全相同的,但还会有相同的部分,比如:初高中学生都生活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都感受着科技带给生活的巨大变化、都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生活的影响、都要为升学而不断努力、都有自己喜欢的英雄等等,这些共同的生活经验在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个人经历的不同,有些学生经常跟随家长旅游,接触历史资源的机会较多,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充分发挥这种隐形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著名历史著作、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都是可以利用的。再者乡土资源、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现实生活素材,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适当的使用,也往往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时事新闻

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媒介看到听到重大时事新闻,体验度不如在周边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强,但由于时事新闻传播广、影响力大、实效性强,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往往也能产生巨大的效果。以刚刚过去的2015年为例,就有一系列可以引进课堂的素材,比如:习主席访英访美接受的待遇和取得的成绩、引起国人无限自豪感的9.3抗战大阅兵、浙江乌镇的全球互联网大会、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难民事件等等,这些资源在中外历史的教学中都是可以找到联系点的,比如:习主席的国事访问可以与新中国的外交一课进行适当衔接,也可以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侵略与抗争这一主题中使用;抗战大阅兵可以自然而然的与抗日战争一课建立联系;全球互联网大会可以与中国史人民生活的改变以及世界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建立合理联系;难民事件可以联系欧盟成立的优势与问题等等,通过在教学中穿插丰富多彩的时事新闻,既能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也可以促进遥远知识的学习。

学生周边生活和时事新闻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生活化目标时重要的素材,在使用这些素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是目的性原则,即现实素材的使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历史课堂要求有趣性、生成性,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但宗旨都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现实生活素材的选用一定要仅仅围绕着课堂目标,朝着课堂目标实现的方向前进,喧宾夺主、偏离目标、死搬硬套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是科学性原则。现实生活素材选取过程中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素材选择的真实有效,这包括时间正确,内容来源可考;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要使现实生活素材的使用更好的塑造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发挥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2页

[2]贺满芳.《试论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10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 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教学上,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以“三维目标”为导向逐步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认识到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点, 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的实际需要出发, 加强历史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1.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历史课堂除了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讲述法、讲解法) , 历史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使用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技术, 把各种历史素材, 如, 学生家的老照片、观看过的历史影像资料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理解历史, 感悟历史。

2.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 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 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 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生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 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该只是概念上的理解, 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2) 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三)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 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知识。发掘生活中的历史知识素材,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实际生活为真正指南和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

2. 适当运用乡土教材

乡土史资源具有感性、生动和直观的特点, 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 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 产生去了解探究的强烈欲望, 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导向、诊断、促进和激励的功能, 对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 评价内容综合化, 凸显学生生活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强调对评价对象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注, 从三维目标出发, 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重在感受、体验、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则注重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 评价方法多样化、生活化

(1) 档案袋评价法

历史科档案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放进一些足以能够反映其学习进步与成绩、基于情景活动的实物材料, 如, 历史小论文、历史考察报告、历史随笔、历史小制作等。

(2) 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 重视质性, 历史活动课上很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法。如, 在以“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为辩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上, 学生慷慨陈词, 针锋相对, 课堂气氛活跃。这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心理素质、思维的敏捷度、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评价的很好佐证材料。

三、历史生活化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 处理好间接、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想状况等一般状况外, 还要具体了解每个班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情况, 如, 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对历史课程的态度、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对历史教师的希望等, 甚至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困惑、疑虑等也要有所了解, 以便在筹划课堂教学工作时能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调整教学策略。

(二) 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历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富有智慧、有时代特色, 通俗易懂, 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启发学生。

(三)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  课堂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巧妙地将现有的生活资源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穿插到课本的学习和探究当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而且是利于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将课文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场景和感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原到课堂内,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情感以及事情的发展脉络等,感受文章的主题,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共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二、还原生活的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在生活情境中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的思想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适当地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文中对“月夜行船”的描述再现了起伏的连山场景。教学时,教师辅以参照物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效体会了文章中“快”和“慢”的矛盾手法和以静为动的精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丰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会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合教材,寻找共鸣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每一篇文章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如果要将教材中的这些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点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教材中的那些经典美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现代化的生活理念,将这些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则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对某些课文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后,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寻找其与当今生活的共性。这种共性应该适合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人。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有着十分相似的情节,学生对于这类文章,探究起会有著相同的体验。基于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的共鸣点找出来,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因为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利于学生和作者展开心灵上的沟通。例如,在探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刚开始学生对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比较陌生,对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很多不满且难以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学生也渐渐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我顺势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你们有没想过,假如也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会建设出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乐园来呢?”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会认识到今天的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值得珍惜。

四、创建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既能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探究《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内涵,更好地将文章构造出来的世外桃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我首先根据文章内容事先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了几张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相关的场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播放,这个时候,整个教室仿佛置身于桃花林一般,学生也快速地融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进而顺利地转移到了对文章的解读上。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阅读,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进去。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放松学生的思绪,又能促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还能够从中感悟出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又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这种教学将生活中的一些有效资源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呈现出来,然后再和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了“生活化课堂”。

初中语文在拓展初中生视野、培养初中生文化修养以及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以至于降低了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张. 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7).

[2]孙春玲.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1(12).

[3]王刚.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广西教育,2009(12).

生活化教学理念 篇12

我们要提倡生活教育, 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目前, 学习英语的途径有许多, 其中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是生活化英语教学.因为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 能降低学生学英语的难度, 自然而然地运用.反之, 学生容易遗忘, 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 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因而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 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 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 而是有血有肉, 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英语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 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 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 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 易学, 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我们所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 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橙汁, 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 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 在日常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 把他们带进课堂, 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 我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M, Size……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巧克力包装上的chocolate, 牛奶盒上的milk, 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这些生活中的英语, 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 让学生感到生活无处不“英语”.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让英语走进生活.

1.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任何教育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英语也不例外.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把抽象而枯燥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At Christmas这一课时, 教师可把教学内容安排在圣诞节前两天进行教学, 精心准备好圣诞树, 在上面挂好各种各样的礼物, 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 (Merry Christmas,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tree, Jingle bells) 然后教学生学唱有关歌曲, 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 最后让学生再来学习有关礼物是谁送的, 给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再现生活, 创设生活情境.

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 用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生动地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 努力做到让生活走进英语, 让英语再现生活.例如教Asking the way一课时, 可重新编排座位,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城镇:history museum,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shopping centre, post office, train station.让学生根据模拟的情境问路和指路.再如学习shopping这一课时, 可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大超市:toy shop, book shop, fruit shop, food shop, clothes shop, shoe shop把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 由六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他学生当顾客进行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交流场所.

3.运用实物、简笔画、图片、教具等巧设情景.

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最能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教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 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 让他们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课堂.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让英语融入生活.

课堂教学在教育新理念驱动下, 已有一定成效.然而, 作业的布置仍跟不上教材生活化的步伐, 传统作业形式仍占主要地位.作业的内容方法、手段、技术单一化, 强调死记硬背, 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遏制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机械的抄写读背成了学习的沉重负担, 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 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 英语作业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对英语作业的设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状况,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实践, 谈谈生活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一) 自主学习型作业

1. 说一说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数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学完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话题说说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有感而发, 自然就有话可说.例如在学完6B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比较级后, 布置让学生以My friend and I为题, 说一说自己和朋友的特征.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 不仅消化了课内的知识, 巩固了比较级的用法, 而且也增加了自信, 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 唱一唱

在江苏牛津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的歌曲, 唱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这些歌曲又都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掌握.对于这些歌曲, 学生们会很乐意唱.以此为契机, 我让学生课后在原有的乐谱下面, 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重新编唱歌曲.在愉快的歌声中, 语言不再陌生, 学生很容易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 探究学习型作业

小学生随着自己对于各种知识能力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增加, 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他们会渴望在更广泛的时空中, 探究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的全面发展.

可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给食品、学习用品、电器等帖英语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 他们书写、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等.如Bank of China、CCTV、KFC、E-mail、Welcome等.通过这样的作业, 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掌握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兴奋.

(三) 合作学习型作业

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能精心设计小组活动作业, 可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更好地培养兴趣.如学生学了“职业”为主题的对话后, 我设计了一个以四人为小组的“survey”活动, 调查各自父母的职业, 并完成表格.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如:角色表演对话、创编对话等课外作业, 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后,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由于兴趣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非常积极, 学习效果也很好.通过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还养成了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学生时刻会注意搜集身边的英语, 并把它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还积极把课堂上的英语带到生活中去运用, 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确实是有效的, 它是新《英语课程标准》“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它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生活背景之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的同时, 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 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让我们坚持做到:在教学中, 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 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2].袁昌寰主编《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丛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道义著《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

上一篇:电机模拟器下一篇:煤化工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