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4-10-22

生活化教学策略(共12篇)

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1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学生来说, 数学可能比较抽象, 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从以往的数学教学经验看, 教师对这一块还比较忽视, 因此导致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 数学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学的是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 还不能完全看出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到了小学高年级, 由于加大了解决问题训练的难度, 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就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对于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提出相应的标准, 即要求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来看, 教师已经开始采用许多不同的教学法, 例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教师的目的也很简单, 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的成绩, 提高教学的效率。就教学生活化这一热点话题, 笔者也有许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且也在实际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在许多人看来, 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学, 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观点和概念是正确的, 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 生活化教学除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之外, 还可以上升为一种教学理念, 它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能够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快乐。当然, 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抛弃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而是要在保持数学教学严谨性、科学性的情况下,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活气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促进学生回归生活实践。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带来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潮流, 其中生活化教学法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从应用的现状来看, 教师和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法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时候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认为生活化教学减轻了听课的压力, 上数学课比以前要开心一点, 感觉还不错。教师和学生对生活化教学还有其他许多的观点和想法,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下对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 数学教学理论性和生活化关系不平衡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数学教学的理论性和生活化两者关系。要把握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教师就必须做足课前的准备。根据实际教学调查发现, 生活化教学存在以下两种现象和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偏向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教学生活化部分仅占课堂的极小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更多的是将教材中的数学公式、定理、概念等进行讲解, 学生接受的是较为陌生的理论体系, 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另一部分教师则是更偏重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理论系统知识的学习。

(二) 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比较僵硬

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直接明了的公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也会存在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现象。而当数学教师适应了这种教法, 再让教师采用数学教学法可能还会不太适应, 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能会比较僵硬。再加上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 教学效果的确不是很好。即使教师是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创设生活情境的主题, 但是学生仍然觉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生活是毫无关系的。

(三) 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每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 其原因就在于能够使某种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使该教学方法保持永久的实用性。根据相关的教学调查发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中, 部分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吸收数学理论知识, 往往会忽略在课堂的最后要对生活化教学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和总结,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与实践。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时, 教师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形式和手段, 即创设生活情境。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中的《认识人民币》为例, 以下则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的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 相信你们对“钱”是非常熟悉的。你们可以说一下, 什么时候会经常用到钱呢?

生1:我要买零食吃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给我钱, 或者让爸爸妈妈给我买。

生2:我一般会拿钱去买笔、买本子、作业练习书, 也会买零食。

……

师:好的, 那你们都认识哪些钱呢?你们认识的最大的钱是多少呢?

生1:我全都认识, 我认识的最大的钱是100。

生2:我也全都认识, 我知道最大的钱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

……

师:看来你们对钱确实特别熟悉, 好, 我们都知道“钱”也叫人民币,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钱”的。

情境创设主题体现的阶段:在课堂中让学生上台表演, 加深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深度。

师:我们刚刚已经认识了人民币, 现在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你们可以上台来表演。情境是这样的:你们去超市买东西, 买的东西有笔、本子、水、玩具, 然后在这四样东西中挑出自己最想买的, 卖的人口算出另一个人买的东西的价格, 买的人只有10元。为了真实再现生活场景, 你们可以借助自己的笔、本子等, 另外你们可以制作一些小额的人民币, 例如1角、5角等。我来计算你们买东西的时间, 时间最短就是赢家, 我会选4个小组上台表演。

学生做准备 (2分钟)

学生上台表演, 教师选出口算最快最准确的小组。上台表演实际上涉及元、角的换算, 也就是生活中的找零。

(二) 生活化教学的评价和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最后, 要做好的就是对这堂课做一个大致的评价和总结。评价总结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教学内容即人民币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等进行总结, 评价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行为, 如果学生有表现不好的地方适当地予以鼓励, 说如“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之类的话语。

此外, 教师可以提前建立评价的体系, 对每节课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具体表现等做适当的记录。例如, 今天的生活化教学主题是“认识人民币”, 表演的小组分别是生1组、生2组、生3组、生4组, 表现最佳的小组是生1组, 等等。同时, 定期对记录表进行总结, 采集学生意见, 教师再依据自己的经验, 随时对生活化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三) 生活化教学分析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占据主导的地位。因为小学生具有自己的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授知识时, 教师需要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去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同时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 这样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避免僵硬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实用性非常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教师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关于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文所述的内容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还是希望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计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 2012 (32) :120.

[3]刘昌泰.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7) :175-176.

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2

摘 要:作为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伴随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生活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可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文章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分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予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5-01

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由此,本文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分析。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主动性挖掘,而且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予以深入地发掘,这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使美术课成为初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而言,美术教学课堂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美术技术的薄弱以及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就生活化教学的中心而言,其教学根本在于生活,即将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生活化,采用生动、形象以及具体化的方式将学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良好地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美术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呈现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目的。

2.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其二,利用自制的美术教具;其三,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的方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部分可以采用课本知识表示的信息外,多数有用的教学信息仍然无法仅依靠课本予以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美术作品时,传统教育方式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单一,而依靠多媒体手段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相关资料以及有趣见闻等予以生动形象的表现,便于学生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利用自制美术教具而言,主要是为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教具资源匮乏的情况,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具为一种特殊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教具选择及制作的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具有意义的比赛活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例如:教学人物写生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教室外进行写生,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以及观察身边事物,查找人物外貌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融入美术知识。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发课本中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美术教育教学本身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感受。教师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于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内外,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素描时,可以联系农村以及城市中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事物。建议学生参观历史名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描绘古建筑物时,为能够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风格,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予以了解,采用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写生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审查事物美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地发掘以及观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画时,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风景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出门写生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以生活中含有的美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理解风景画的内涵。

3.结束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3

一、观察,感受生活,激发写作激情

用心观察,感受生活,贴近自然,学生写作起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作文教学不同于中规中矩的语文阅读教学,场地也不局限于教室区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感受,将学生的写作激情激发出来。学生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直观感受,心中燃起写作的热情,从而激发创新写作,写出新颖、独具风格的文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室外,感受生活,再写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写作主题是“秋天的图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教室,观察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如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息、秋天给人什么感受、秋天给人的画面感如何等等。由于是在室外授课,学生有自由观察秋天、体验秋天的机会,因而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兴致很高。这样的写作是学生基于对秋天的直接观察体会上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细腻。在写之前,教师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如你看到的秋天的图画是怎么样的、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等等。很多学生还与春、夏、冬作对比,深化文章主旨,写出独特的文章。

二、积累,留心生活,促进学生写作

从目前来看,学生谈到写作“色”变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素材。因此,一到写作课,学生便叫苦连天,埋怨着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这归根结底在于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也就是没有写作素材。写作素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写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重从生活资源中积累写作素材,以促进学生写作。有了生活素材,学生写作起来倍感轻松,因为“肚子有料”,自然也不会恐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2》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本单元的写作主要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得意的地方进行撰写,教师变换思路,先让学生说说班上同学的长处。例如:她是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小女孩,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观察,说说她如何能歌善舞。此时,学生再根据观察、积累的词汇,丰富文章内容。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与本领,并以叙述的口吻告诉大家“我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渗透“写作素材源于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随手把所见、所感、所闻记录下来。

三、调查,贴近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调查,让学生近距离贴近生活,以助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调查不需要太难,但是要贴合学生的兴趣,要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这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和想说的话,再根据自己对老师的感悟,写出“老师,我想对您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作文由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小组学生需要调查3-6年级的学生(需要包含各个年级),请被调查者说出想对老师说的话和对老师的看法,然后记录下来。在完成调查后,小组学生一起分析、交流不同年级学生对老师说的话、对老师的看法有何不同,然后再交流本组成员想对老师说的话,形成文章。这样的调查贴合学生学校生活,也让作文教学变得格外多姿多彩,让学生不再畏惧作文。教师阅读学生的作文,犹如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这是师生交流的机会,也是增加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的绝好教育契机。

四、评改,贴合生活,启迪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中,评改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批阅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创新评改方式,使评改更贴合学生生活,并起到启迪学生写作的作用。众所周知,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顺应潮流,利用网络评改革新作文评改方式。例如:在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4》进行评改时,教师创新采用贴合学生生活的网络评改方式,起到了启迪学生写作的效果。本单元的写作主要是“看图写故事,写好对话”。首先,教师在班级内建立QQ群,将班上所有学生拉进群,并利用QQ群的文件展示功能,展示学生写作作品,让学生通过Q群进行点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从亮点说起,再说出文章的不足,以启迪学生改进。有学生说“写话时提示语很好,但是标点符号存在滥用现象”;有学生说“整体内容很好,但是没有分段,因而层次不够分明”……由于是网络点评,学生轻松无压力,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每次都评选出一些不错的学生作品,并发表在指定的博客、论坛中,让学生都有机会阅读他人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创作。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也得到在博客、论坛展览的机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照本而宣”, 丝毫没有考虑初中生能否接受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因此,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只是数学的枯燥而不是数学的魅力. 这样的数学与初中生的生活相背离, 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失去了意义. 新课标对数学教师做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的数学教学要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 创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设情境, 促使课堂氛围生活化

初中生所有的能力处在待发掘期, 他们在数学方面有着思维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 所以对于数学题中涉及的一些逻辑性相对强的知识,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弱点, 根据学生的弱点设计教学方案. 全方位地理论联系实际巧设情景, 使初中生置身其中, 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材例题关于“圆”和“三视图”的内容, 比较抽象, 初中生不能真正地理解. 所以针对初中生的好奇性教师应该设置情景, 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动手, 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对“三视图”的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进行讨论, 并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讨论作品. 同时可以巧设情境,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圆形, 哪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景中有了圆这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会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而且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把这个情景带到生活当中, 自主地进行思考, 准确地把握了题中所涉及的关于“三视图”的考查, 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反馈. 教师巧设情境不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 还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自主或者自愿结成小组思考问题, 把生活上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相结合推动了生活化课堂的形成.

二、提倡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好数学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数学教学打下基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长久下去还会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 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进行. 所以要提倡初中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 把数学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不像高中有着高考的升学压力, 学习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提倡实践, 给予学生更多在室外学习数学的机会和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例如: 多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解题步骤和动手在黑板上为同学进行示范, 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身影并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在班级里分享. 这样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 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逐渐产生发现和探究的心理, 老师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要把教室“搬到”室外. 主要是希望老师能够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寻找学习数学的灵感,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减少学习数学的压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教室外就会打破传统授课的规则, 可以让学生转变视野, 更好地认识到自己, 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对于初中生而言, 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好玩的天性, 所以适当的劳逸结合会深得学生的心, 让学生们能够喜欢上数学课, 盼着上数学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要注重实践在任何事情中的重要性, 学习当然也不能例外. 只有实践了, 我们才能知道究竟这种方法好不好、对不对.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要多提倡学生进行数学实践, 教师也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多重教学实践.

三、挑选生活素材, 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只是从课本上寻找教材, 这样的教材不具有灵活性, 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使教材内容富有生活化气息, 在把握课本素材的同时从生活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 使得课本上的素材与生活上的实际相结合.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

创造性地挑选教材, 是使教材生活化的又一要求,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也同时鼓励教师灵活地运用教课书上的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喜好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 教师要考虑到教材上的内容有时候脱离学生的实际, 所以教师要坚持一个原则———教材源于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生活化, 寻找生活化的素材, 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同时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 要吸收现代科技带来的优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把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数学知识创新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中, 这样就赋予了数学教材活的灵魂,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数学是依据生活又需要还原于生活的.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巧设情境, 营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 又需要把数学教学结合实际, 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需要数学素材的生活化, 鼓励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让学生能够在主观上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苏铝山.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中学数学参考, 2012 (1) :23-24.

[2]黄德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2 (7) :34-35.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选题立意,鼓励学生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来捕捉习作素材。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生活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也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进,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我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国内:

1.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2.观念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陈旧教师角色观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而教师就仅仅是使学生进步、发展的实施者,自身的人格水平、知识水平不值得重视,忽视了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也就忽视了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熏陶感染。

3.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陈旧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大城市的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近年来,就生活作文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素质,使得我们的研究大有可为。

2、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3、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4、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如开学初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变化;春,秋之时;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地的变化;组织孩子走进工厂参观,了解工人;了解企业;引导孩子走进家庭,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爸爸妈妈的关系;看看身边的人,听听周围的事„„.通过观察与系列的活动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首先是从阅读教学中吸取。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合贯通。其次是从课余生活中获取。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新鲜语汇。

3.留心生活,乐于表达。及时利用早会、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从生活、电视、报纸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介绍家乡特产、名胜古迹、每日新闻、讲故事、路上见闻„„促进信息的广泛收集,并处理信息,提高表达能力。

4.体验生活,运用语言。实践出真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加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参与墙报、办展览、编报刊,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举办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表演活动、主题中队会、猜字游戏活动„„如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创造幸福;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的思维丰富鲜活,文章情感飞扬灵动。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叶圣陶 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停留在课堂上,即课文教学。这就难免出现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语文课成了并不怎么受欢迎的课。许多学生语文素质很低,说话不敢登台,怕写作文,写文章错别字连篇,更谈不上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1-02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又反馈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但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在学习时不能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将物理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设计,提倡生活情境化

初中生总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如果能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以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引出物理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新课程提倡生活情境化,并且在教材上几乎每一节都有情境主题图,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游泳,为什么人走在泳池边的石板上觉得很烫脚,而在水中却会觉得凉快?这样的问题学生都有实际经验而备感亲切,但自己又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如此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大气压强》一课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用一系列动画图片完整地描述马德堡半球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同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使学生似乎身临其境,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直接利用生活中一些不良小贩所用的杆秤短斤缺量赚黑心钱“斩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些情境学生虽然很熟悉,但就是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样的情境会带领学生纷纷讨论并积极参与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手段,落实生活形象化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的生活资源为课程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实验。其实,很多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很常见的材料,如饮料瓶、气球等制作了大气压强演示瓶(如图1)。这个实验操作很简单,主要通过吹气、吸气就能生动地展现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2)、覆杯实验(如图3)、试管吞试管实验(如图4)、喷泉实验、瓶吞气球等实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上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是有限的,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除了常规的教学手段,笔者还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来。如初中物理有“家庭电路”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布线方法、家电排列方式等有所了解。事实上,现在的家庭虽然电器设备众多,但很少学生会去观察,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使用过,加上家庭线路的装修走线大多是埋在墙内,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所以在学习“家庭电路”和“生活用电常识”等内容时,笔者会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实际问题,事先拍一些家庭装修电路时的图片,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指导学生在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利用电子白板的图片、视频的插入、拖拽、书写、荧光笔标注、改写等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笔者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帮助学生对家庭电路有直观形象的了解,认识家庭电路、用电安全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留下了很大的展示空间,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作业布置,体现生活实践化

学习了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巩固了教学。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后的课堂练习中,笔者提出问题:中医常用的“拔火罐”治疗方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个广口瓶中,过一会再将瓶子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如何能更快地把袋装酱油倒入瓶中?同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各种事例:如带有吸盘的挂钩、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装过热水的矿泉水瓶盖好后会变瘪、医院中病人打点滴的药液瓶及输液管装置、护士用注射器吸取药液等生活现象,学生学习起来备感亲切,学习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了。在学习《家庭电路》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各种电器的插头样式、用电器连接的导线的粗细等现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音乐门铃的课外活动。在组织学生制作音乐门铃时,四人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副电烙铁,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门铃元件,每个小组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同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谁的门铃最先响起。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动手、虚心请教、团结协作,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虽然在活动课结束时,只有两位学生的门铃在教室中响了起来,但是大家并没有因为下课铃响起而停止操作。没有成功的同学虚心学习,成功的同学主动帮助。第二天,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门铃在教室中响起了动听的旋律,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给门铃做了小屋,大家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互助的快乐。后来有几位学生还拿着自制的门铃参加了学校的小制作作品展,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事实证明,只要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当然,在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时,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选择那些被学生所熟知的、真实的生活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顺利地走入文本,否则学生就会感到费解,致使教学“生活化”走样、失真。

谈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篇7

一、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理解周围世界的相关概念, 不一定与科学概念一致, 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可能起阻碍作用。如物体越重, 下落越快;只有在力的作用下, 物体才能运动等。当代教学理论指出, 对于错误前概念的教学, 首先要做好“引蛇出洞”, 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然后设计矛盾性实验予以冲击和破除。最后建构对科学的正确理解。因此, “联系生活”的有效化学教学, 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生活经验。

二、用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在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句话,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生活中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例。煤气为什么能烧饭?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食用醋为什么是酸的?酒是怎样生产的?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氯气一节学习中, 我们也可从生活常识问题出发, 导出问题, 为什么自来水不可直接用来养金鱼?家中要用自来水养金鱼, 应将自来水如何处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景既简洁又显得真实, 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

三、可用社会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是当前的电视媒介, 还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政治、英语等课本教材, 还有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家长谈话, 都会涉及到诸多的化学知识, 如蔬菜残留农药, 如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如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如石油价格一再疯长, 如美国发动的战争对于环境的破坏, 对于化学武器的运用等等, 在课堂上, 我们可以充分结合这些实际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这些材料与师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了解他们, 一方面对于我们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促进, 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使得学生明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五孔不在, 对于提升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有效的促进与提高。

四、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

化学实验过程中, 常产生有毒气体、废液和固体废弃物, 实验中设法把污染物处理掉, 处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终把这种行为内化为习惯, 这对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 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影响。例如, 在制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实验中安装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再如, 在教学中, 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 如铜与稀硝酸、浓硝酸的反应实验的改进, 铁与硫反应实验的改进等;教师或学生实验结束后, 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 应倒入到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所有这些都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断刺激、不断强化, 将有利于学生保护环境习惯的养成。

五、情境设计生活化

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 新课改的诸多教学理念也得到了相当数量的师生的认可, 其中, 注重情景设计在化学课堂上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都意识到了情境创设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当堂知识的领域当中, 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 钻研化学实验的兴趣与欲望。如果我们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能够紧密联系当前的生活实践, 那么, 这种情境创设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 更加优化。当然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发展的化学教学生活化其基础必须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 如果是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的或是为了强化某个知识点而无中生有或谎称虚报的, 脱离真实生活的虚假信息, 将会导致学生对某一物质、某一现象或某一情况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解, 最终会影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并对其造成妨害。如“氮的固定”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 在那里, 即便是风和日丽的晴天也会顷刻电闪雷鸣, 狂风大作, 牧民和牲畜若在里面, 都会遭雷击而倒毙,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谈 篇8

一、走进生活, 充实素材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 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实践出真知,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与家务劳动, 体验劳动创造幸福;参与社区活动, 接触社会;种植花草树木, 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养殖虫鸟鱼兽, 了解动物的习性……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观察, 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 收获真实生活, 引发习作的动机。加强学生口语交际, 增加信息量, 促进信息的广泛收集, 并处理信息, 提高表达能力。

二、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如果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大量的句式, 大量的段篇, 下笔时就能奔驰放达, 任凭吞吐, 还会怕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吗!

1.阅读积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

2.背诵积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让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 并储备下来, 为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日积月累, 方能生语。” (叶圣陶语) 当他们下笔作文时, 使情感因语言的储存充裕而自由倾泻, 继而使文章妙笔生花。

3.拓展积累。

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 我们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量, 一至六年级每周均开设阅读课, 利用午间、自修课等组织学生课本外阅读, 教给学生阅读的多种方法, 精读博览, 广为采撷, 让好词, 佳句, 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为写作而准备的每个学生的写作资料库。

4.视听积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又因势利导开辟新的信息来源渠道, 通过积累, 丰富知识, 文化, 语言的储备, 让作文根植于沃土, 得以发芽, 生根, 开花, 结果。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让作文教学走向开放的新天地, 老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需求、理解、信任每个学生, 与孩子交朋友, 走进孩子的生活, 平等友好地与他们一起享受习作的快乐, 感受成功的欢乐, 小学作文教学因生活化策略而精彩。

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9

一、中职学校化学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与中职生实际情况不符

目前, 中职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就业, 所以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中职学校是培养全面性人才, 掌握综合技术,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来能够就业, 更好地生活。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过于重视完整性的知识体系, 不能适应中职生学习, 一些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自身个性被磨灭, 理论系统课程的标签一直贴在中职化学教学上, 不能将其定位成中职学校需要的工具课程, 一直延续着普通高中学科型道路, 重视系统性的化学知识, 对知识难度的要求略低, 不仅教学模式与普通高中的相似, 评价模式也与普通高中的相同, 使中职化学专业的学生不能与实际接轨。虽然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 但是这些化学知识都是教师对学生课堂灌输的,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 教师对学生观察不足

一些中职化学教师为了能够提高课程的进度, 快速地进行讲课, 忽视对学生的观察。目前,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认识不到化学学习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 学生课后检查作业的实践很少、课后也不会去查看化学资料、从不对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改等, 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得到保证。

二、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就是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的提高, 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提供、操作能力的锻炼、实验技能的形成, 还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潜力被挖掘, 中职化学教学中不同的科学思想与创新方法常会出现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 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有效提高。[1]教师在备课时, 要经常利用资料的收集与提炼, 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课堂上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在教学内容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对操作的步骤进行精心的设计, 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在做“配置质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时, 为了学生能够对化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天平、量筒、分液漏斗等, [2]再将实验分为溶解、倾倒液体、读数、震荡、摇匀等操作, 学生熟悉这些操作以后, 才能让学生进行综合操作, 使学生了解实验步骤的程序, 要让学生对实验的操作经常练习, 使其具备化学实验能力。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中产生气泡、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等新奇的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假设与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积极学习化学实践知识。

2.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要安排学生进行实验, 并且实验内容要趋于生活化, 最好让学生对化学专业的相关岗位进行亲身体验, 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使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 其他学科渗透到化学中

每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是相互渗透与交叉的, 如中职学校医学基础知识是化学, 化学还与生物学等相互关联, 所以化学知识的掌握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强化。

中职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摘要:近年来, 中职化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低, 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中化学教学方法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 而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离, 学生对化学课堂失去兴趣, 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将生活与化学教学衔接, 使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职学校,化学专业,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燕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 (06) .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篇10

所谓“立足生活”, 说的就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小学生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写, 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 而且文字表达能力较差。那么, 如何调动儿童的写作积极性,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例, 来谈谈如何搭建生活化的作文课堂。

一、在阅读中认识生活

生活有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的区别。这个间接生活就是别人讲述的生活, 就是在报纸、杂志、影视中表现出来的生活, 当然包括语文课本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小学生的阅历毕竟有限, 因此, 可以通过增加阅读量来积累更多的素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作者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方法, 积累好词好句,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 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 从中吸取作文的材料。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就必须借助阅读。让学生在导中读写, 读中悟写, 悟中练写, 评后创新写。通过写的练习, 为做人而作文, 在内容上求真, 以作文促做人。

二、在情境中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我们的身边有时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 这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更多的是一些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小事细小琐碎, 并不引人注目, 然而恰恰是这些小事之中, 蕴涵着不同寻常的“美”。比如三年级时我班一位学生带来蛋糕想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 我和孩子们一起点蜡烛、许心愿、吃蛋糕等。我对孩子们说:可以在教室板报的心愿树上粘贴一篇《自己的心愿》。孩子们听了, 兴致很浓, 他们都利用中午空闲时间写自己的心愿, 此时, 孩子们已全然不认为是在写作, 而是在为一个心愿而努力。

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能够写得情真意切。因此, 我们提倡真实地写景、直接地叙事, 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作文中。

三、在活动中积累生活

让学生爱上写作, 首先还是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能用心感受生活的浓汁, 从生活的源头活水中捕捉植被。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拓展教学的空间, 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 写真实感受的生活作文。如利用综合实践课, 让学生们进行包粽子PK大赛。第一轮, 让学生们看老师进行PK大赛。在这一轮比赛中, PK的老师有意识地将包粽子的过程告诉大家。第二轮, 让老师和学生进行PK。其中一位老师负责拍摄PK过程中学生的动作、神情, 然后在中途以“广告”的形式播放摄影的录像, 教师、学生一起分享精彩画面, 互动说一说。第三轮, 学生PK。重在参赛选手的心理描述, 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访谈。

由于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 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 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 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 自己是如何做的, 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 而且内容具体, 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 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 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当然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有情可抒, 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

四、在影像中还原生活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要是把图画带进教室, 就是哑巴也要说话了。”这句话特别有趣, 它不仅指用图画帮助教学, 也启发我们引导学生构思时形成可见的画面。

如写记叙文《学脚踏车》, 哪怕一句“我推着脚踏车走出家门”也要写出画面:什么颜色的龙头、车身、脚踏?你怎么推的?心情愉快你会唱歌吗?旁边有人与你交谈吗?有小鸟或是有风吗……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是写人记事的六法宝。只要我们心中有画面, 一步一步尽量表现出来, 这就是细节, 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必将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春色。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5-01

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由此,本文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分析。

1.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主动性挖掘,而且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予以深入地发掘,这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使美术课成为初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而言,美术教学课堂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美术技术的薄弱以及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就生活化教学的中心而言,其教学根本在于生活,即将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生活化,采用生动、形象以及具体化的方式将学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良好地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美术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呈现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目的。

2.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其二,利用自制的美术教具;其三,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的方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部分可以采用课本知识表示的信息外,多数有用的教学信息仍然无法仅依靠课本予以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美术作品时,传统教育方式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单一,而依靠多媒体手段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相关资料以及有趣见闻等予以生动形象的表现,便于学生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利用自制美术教具而言,主要是为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教具资源匮乏的情况,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具为一种特殊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教具选择及制作的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具有意义的比赛活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例如:教学人物写生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教室外进行写生,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以及观察身边事物,查找人物外貌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融入美术知识。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发课本中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美术教育教学本身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感受。教师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于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内外,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素描时,可以联系农村以及城市中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事物。建议学生参观历史名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描绘古建筑物时,为能够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风格,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予以了解,采用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写生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审查事物美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地发掘以及观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画时,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风景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出门写生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以生活中含有的美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理解风景画的内涵。

3. 结束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葛赛芬.初巾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0,09(12).

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篇12

一、细心观察, 积累生活

数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工具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课标中也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生活之需)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指导生活) 。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积累丰富的感知材料,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提炼成数学模型。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其中有“对称轴”这一知识点, 教师教学时并没有太多留意, 只是强调在画对称轴时要用“点画线”来表示。这是一位“调皮”的学生向老师提问:“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为什么不画成实线或虚线, 而要用点画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也讨论开了。这位教师在学生议论一番后, 理了一下思绪, 然后镇定的对学生说:“是呀, 这位同学真会思考问题, 对称轴既然是直线, 为什么不用实线或虚线, 而要用点画线表示呢?”教室一片漠然, 教师又引导说:“点画线中, 点代表什么?画有代表什么?”哦, 有同学又议论开了:“点好象轴承能转动, 画代表直线, 点画线就表示能对折的折痕所在的直线, 即对称轴。”当然这种解释并不一定科学, 但它确实是学生留心生活, 细心观察的结果。比如门的“背靠”就是很直观形象的生活原型。

二、课堂教学, 体验生活

课堂是固定的, 但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学习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只要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大胆取舍教材、重组教材。教师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地方实际, 用好、用活教材;同时, 课程不但包括文本课程, 更含括体验课程, 因此, 我们要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

1、教学内容, 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 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设置悬念,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采用“摸奖”的方式设计教学, 学生兴趣较浓, 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 他们购物摸奖的体验较多, 就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设计教学, 不但学得轻松, 而且还指导了生活, 让他们用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可能性大小的现象, 真正体现了学有价值的数学。

2、学习方式, 体现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将这些重要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成绩好的同学不愿与成绩较差的同学在一组, 自认为个人成绩被埋没了。鉴于此, 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在繁华的十字路口, 统计一分钟内机动车经过的情况。”很明显, 一个人单独完成是很困难的, 必须先分清机动车的种类, 然后几个同学合作完成较好, 既快又准。这样也就明白为什么篮球场上要两个裁判, 足球场上还有主裁与边裁之分, 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手段, 连结生活。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课件的运用, 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我们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 课外知识可以“搬”到课内, 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教学。比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 无论教师怎么讲, 怎么比划, 也都没有多媒体手段来得直观、具体, 它可以化难为易。又比入在教学《圆面积计算》时, 传统教学中, 我们的教具怎么分, 拼出来的图形还是不太接近长方形, 教师只能生硬的教给学生“近似于长方形”罢了。而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种现象,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就越接近长方形, 一种极限的思想就无声的渗透进去了。

当然, 我们的课堂也存在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现象。教师应该掌握好分寸, 该用则用, 切记滥用, 只有对我们的知识理解有真正帮助时才用。

三、拓展巩固, 感悟生活

数学教学, 练习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对新知的强化巩固。因此, 巧设练习、能力拓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既然生活中蕴藏着奥妙的数学知识, 那么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 我们就充分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快乐享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马小哈一家人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上吃饭, 一不小心, 马小哈1平方米的门牙掉了, 妈妈赶紧拿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递给他。”你们读后有什么感觉?哪里不对?该怎么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偷笑, 通过自己的生活感知后, 产生了矛盾冲突, 碰出了思维的火花, 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加强。

四、实践活动, 指导生活

上一篇:品牌新跨越下一篇:中医分阶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