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制作(精选10篇)
拍摄制作 篇1
摘要:本文从科学性、知识性、故事性、思想性、定位、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影视科教片的拍摄制作进行了简要分析, 对科教片的拍摄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
关键词:科教片拍摄制作教育电视
科教片, 全称“科学教育片”, 是传输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先进技术经验、传授工艺方法, 为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服务的影视类别。
科教片使用影视的艺术处理方式,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现象的阐述。我国过去将其称为“教学片”, 1953年正式命名为“科教片”。科教片在促进科教发展, 加快社会建设, 提高广大群众教科文卫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科教片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 上至天文气象, 下至地理地貌, 大至宇宙太空, 小至细胞细菌, 几乎无所不包。科教片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 重视内容的科普价值, 在处理手段上, 则形式灵活多样, 富于变化。科教片应该在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思想等几个方面实现融合与统一。
由于内容、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我们将科教片大体上区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电化教学片、国防教育片、科普片、科研片、科技片、科学幻想片、社教片等多种类型。科教片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覆盖范围最广的影视媒体来传播现代社会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联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将这类影片称之为“形象化的政论”。科教片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还可以在跨国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中外科教片的互通交流, 可以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科教片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传播, 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客观对象以及各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 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过程中, 科教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可以有效地将电视和教育结合起来, 利用电视这一现代社会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时代精神。其在制作上应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注重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
这里是指电教片的内容、概念、阐述、原理等方面的影视手段表现是否明晰、准确、客观, 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科学概念、数量关系、专业词汇、参考资料及文献的使用是否前后一致、符合科学规范等方面。科教片顾名思义, 其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第一要务, 在科教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务必坚持这一原则。
二、明确科教片的定位:
定位正确才有生存市场。针对特殊的收视群体, 对于科教片拍摄, 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配以相应的动态效果, 但动态效果如果不是必不可少的就尽可能不用, 尽量去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拍摄对象, 因为动态效果毕竟是抽象的。同时为了避免在科教片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出现声音和画面完全分离的状况, 给科学文化知识以艺术的审美感, 应充分运用音乐艺术的创造性, 同期声、画外音、电子音乐的运用等, 都大大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力, 使得科教片更为“好看”, 更富有艺术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三、寓教于乐, 增加科教片的故事性:
切记不可把电视科教影片做得巨细无遗、无所不包, 科教片的主要作用是启发而非说教。
“电视和书籍是不一样的, 电视要的是娱乐, 因为电视艺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 影片拍摄人员绝对不能把科教影片做得如同百科全书似的。而应通过深入浅出地传递科技信息, 要融汇娱乐, 融入感情因素。在形象处理上更应充分利用影视表现的直接特性, 寻找观众的关注重点, 灵活地把文化知识传给大家。”约翰·林齐说, 科教影片的首要作用是引导, 不是教育。利用影视艺术可以把科学文化知识注入观众的头脑中去, 并引导观众进入到科学领域中去。如果观众对某一科教片的内容感兴趣, 想进一步更深地了解, 则可通过网络或是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们要使得观众进入情节中去, 再告诉观众, 这个情节恰好和某一科技文化领域相关。仅靠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去吸引观众是远远不足的, 科教影片还需使用包括科技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在娱乐电视样式花样翻新、每个家庭的电视都可收看很多频道的情况下, 科教节目仅仅依靠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是远远不够的, 其还应借用影视的手段把节目做得更加有新鲜感和活力。”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高级制片人史蒂夫·泰勒说。
四、科教片的制作要重视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
例如科教片中的三维动画效果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分析科学原理的重要方式, 在科教片中运用非常多。这种三维动画与动漫艺术作品存在着明显不同, 一般是在无法拍摄实物的时候才运用, 其作用在于阐述科学文化知识。在科教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尽量少用动画的趋势, 在动画设计中讲究新颖、生动描绘得十分细微逼真, 只是按照内容需要, 突出其中某一部分, 显示这一局部在整体中的正确位置, 使观众能深入观察事物本质, 了解产生某些现象的原因。
在科教片中还经常运用高速摄影、放大摄影、显微摄影、X光透视摄影、延时摄影, 以及水下、空中、望远、内窥镜等摄影技术。能把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东西, 通过科教片展现出来,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方式, 增加了感染力, 科教片也经常配以优美的音乐伴奏, 运用演示模型, 使用说明文字, 以便观众更好地通过科教片学习知识、了解科技进步。
五、科教片也要注意思想性:
科教片在创作中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要考虑到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在观众看完科教片以后, 他们会相信物质的客观存在, 相信世界是可知的, 了解到物质运动和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些观点不是影片的创作者直接说出来灌输给观众, 而要使观众在接受影片科学内容时, 自然地接受。同样, 影片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而不在于增加不必要的政治宣传内容和思想教育的词句。
参考文献
[1]、纪录片专题片概论.倪祥保.苏州大学出版社
[2]、电视节目结构方法.童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中国教育电视:历史、现状与发展.王哲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拍摄制作 篇2
玉林市旅游局关于印发《2010年“南博会”、“玉博会”旅游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旅游局,市直旅游企业:
根据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印发《2010年“两会一节”旅游安全工作方案》(桂旅办„2010‟254号)和玉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南博会”、“玉博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玉安委字„2010‟34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旅游行业实际,现将玉林市旅游局《2010年“两会一节”旅游安全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旅游安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玉林市旅游局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附玉林市旅游局《2010年“南博会”、“玉博会”旅游安全工作方案》
玉林市旅游局2010年“南博会”、“玉博会”
旅游安全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印发《2010年“两会一节”旅游安全工作方案》(桂旅办„2010‟254号)和玉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南博会”、“玉博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玉安委字„2010‟34号)的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的旅游生产安全,确保“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我市旅游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玉林市党委和玉林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以赴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的旅游生产安全,为“两会一节”、“玉博会”的顺利举行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决定成立玉林市2010年“两会一节” 玉博会期间 旅游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陈翔市旅游局局长
副组长:张乃对市旅游局调研员
马基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梁军红市旅游局副局长
卜世芳市旅游局副局长
梁正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苏茨芬市旅游局管理科科长
高源市旅游局秘书科科长
甘宁市旅游局规划科科长
邹才玲市旅游局质监所所长、管理科副科长 林英南市旅游局市场科科长
方政辉市旅游局质监所副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联系电话:2817339),办公室主任由苏茨芬科长兼任。
各县(市、区)旅游局,市直旅游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研究制工作方案,组织动员本辖区、本单位全面参与各项活动。
三、工作重点
旅行社租用车辆;旅游景区(点)游乐设施、索道、缆车等特种设施设备安全情况;景区(点)、宾馆饭店的供水、供电、供气、卫生、检疫安全情况;旅游接待宾馆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电路、电器等消防安全情况;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场所、旅客聚集场所、大众娱乐场所、宾馆等地疏散通
道、标志标识、应急照明和消防设施等安全情况。完善游客拥堵等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必须限期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不得营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职责。全市旅游行业要充分认识做好“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旅游服务与旅游安全工作对“两会一节”、“玉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意义。为加强“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旅游服务与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县(市、区)旅游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的旅游服务与旅游安全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责任人;要充分调动广大旅游行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大的工作热情、最高的工作标准、最优的服务质量,切实做好“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旅游服务与旅游安全工作。
(二)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接待工作。全市旅游行业要广泛开展“迎两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化文明礼仪,强化服务意识。饭店要加强前厅、客房、餐饮等核心产品的质量控制,加强安保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监控,确保住店客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旅行社要根据“两会一节”、“玉博会”
期间客人的需求,积极提供优质服务,选择安全环保的客运车辆、安全舒适的宾馆饭店、清洁卫生的餐馆场所、和服务优质的购物场所并配备业务素质高的导游人员;景区要加强环境管理,改进卫生状况,确保环境质量,要加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功能设施的管理,完善导览系统和公共信息符号,规范外文标识、标牌和景点解说系统,在危险地段增加设置警示牌。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坚决查处“零负团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加强隐患排查,强化安保措施。各县(市、区)旅游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对游客聚集场所旅游食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大型游览游乐设施及旅游餐饮场所开展拉网式的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对旅游团队要加强各环节安全管理的衔接和控制;对旅游景区、大型游乐场所要控制高峰时段游客的数量,制定人群疏散方案和专门应急预案;加强对旅游交通的联合监管,强化对旅游客运车辆的安全检查和对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旅游预警提示信息,为游客出行提供安全引导,确保“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不发生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为确保“两会一节”、“玉博会”期间应急响应渠道和旅游投诉渠道畅通,各县(市、区)旅游局要进一步落实应急值守制度,严格实
行每日24小时值守制度,妥善处理事故和信息报送工作。若遇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旅游投诉、旅游质量问题等,即时上报。
玉林市旅游局
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景别的选择 篇3
1.大远景和远景
大远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最大。视野广阔。它表现的景物辽阔深远。更适合于描写浩瀚苍茫的自然景色,诸如山川河流的线条、云雾的空气透视现象、地平线、天空等常被用来结构大远景画面。结构大远景画面要着眼于环境气势,放眼于大自然之间。化繁为简地建立画面的气势。近些年来航空摄影的广泛使用使大远景展现的景物更加壮观。
较之大远景来说,远景的内涵着重介绍剧情赖以开展的大环境,它溶进较多的戏剧元素,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行动的路线等。在远景中,人物与环境形成点与面的关系,与大远景一样用于展现自然环境和气势。如介绍地理概况、环境特点以及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有时,也用于表现大规模的群众活动场面。在远景画面中景物的细节不能得到表现。如果画面中有人物出现,那么其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空白及空间占的比例较大。
远景和大远景的拍摄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画面中的大线条、大色块和景物的大轮廓等因素来调整画面的整体结构,例如:山脉的起伏、公路及河流形成的线条走向、河海沿岸的自然态势、植物形成的不同色调以及光线所形成的影调等。
在拍摄技巧上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善于利用延伸的线条表达空间的深远,利用前景与背景物体的大小对比来显示距离。在光线的运用上应避免使用顺光。要利用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的影调层次来突出空间感。利用早晚光线表现空气的透视效果等,使观众从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
2.全景
全景表现的范围比远景小。画面中交待被摄体的全貌及其周围的环境(指人的全身或物的整体)。与远景相比,全景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或结构中心的主体。无论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多大,都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用全景表现单一事件或人物。往往着重于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使观众全面认识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被摄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但全景不能让观众看清细部和细节,不能表现出事物具有的特点和特征。
拍全景时,要注意表现主体富有特征的形态和轮廓线,注意表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同时也还要注意空间感的表达,如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加强空间深度,选择与主体色调不同的背景来衬托主体使主体鲜明突出等。另外还应该注意画面取舍得当,使空间环境得到恰当表现。
3.中景
中景是用画面中较大的面积表现被摄主体的局部,主要表现被摄体最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和人物的姿态动作。中景常用以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况,适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与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物体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由于中景表现的事物在画面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所以背景环境的作用相应降低。但仍不要与环境气氛脱节。
拍摄中景时要注意抓住被摄体最富有表现力,最吸引观众的部分。拍摄人物时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和神情。拍摄物体时要表现出被摄体的典型的线条、层次和特征。中景构图要安排好被摄体的位置。保持与环境气氛的和谐统一。以情节的构成吸引观众的中景镜头在电视节目中是最常用的。
4.近量
近景是在画面中所表现的被摄体局部比中景更为主要的部分,即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近景在拍摄人物时比中景更着重于细腻的神情、动作的描写和内在气质的表达。在拍摄物体时更注意局部特征和形、质的美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观察更为细致、清晰。
在拍摄近景画面时,不论被摄对象是人还是物,在光线造型上都要特别注意。光线处理得好,才能使人物的神情、物体的质感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教育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得较多,拍摄时更应注意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情节的科学性,以保证教学效果。
5.特写
特写是指让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面面(如拍人物肩部以上的活动)。这种画面构图比较单一、集中、内容简洁、表现力强。所表现人的面部表情或物体的某一细部都能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调内在本质的作用。特写镜头还可以造成气氛,形成节奏,并出现在多个镜头节奏的高潮点上。
拍特写镜头一定要抓住被摄物体上最能表现其内在本质的地方或部分。拍摄人物时并不一定要拍摄头部或眼睛,也可以是其他最能表达感情的部分,如手的特写等。拍摄特写时,光的运用是否得当对画面的表现力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常用特写来表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所以在画面中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态、颜色和内在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若拍摄距离更近,使画面范围所包含的空间更限于极小的部分。这种景别可以称为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等。它给观众的感染力更大。给观众造成的视觉冲击更强烈。
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初探 篇4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电视纪录片与传统的记录影片有着很大的差异,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全新的节目类型,对大众生活的实际反映, 并且由于电视纪录片主要是对大众生活的记录,与大众的思想达成共识,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追捧。电视纪录片主要以社会实践、自然风景、人文特色或是地理风俗为拍摄基础,并且以故事的形式,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展现给大众,这是一种对实际生活最为真实的反映,所以会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纪录片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风俗、人文特色、以及民俗文化都有所了解,电视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同时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播都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媒体行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保证电视纪录片的有效拍摄, 其中对于拍摄组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够有虚假的成分在其中, 在整个拍摄环境一定要追求其拍摄内容的真实,将最为真实的内容反映给大众,可以使大众能够真正的了解文化。有效的保持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不仅会对大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有效的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持久力。
电视纪录片拍摄的基本原则
对于电视记录片的拍摄主要是要保证其拍摄内容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促进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要将拍摄的生活内容的实际情况反映给大众,纪录片拍摄者在生活中发现了值得记录的人或事,便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对人物的生活进行记录, 比如可以进行采访拍摄,通过采访的内容将被拍摄者的实际生活状况通过一些设计制作还原,将被拍摄者的实际生活状况反映给大众。这种拍摄的方式比较复杂,制作组必须要将拍摄的内容取长补短,进行认真的选择,将拍摄内容中具有意义的内容反映给大众,这种对于生活中的人的拍摄,一定要注意被拍摄者的心情变化以及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最为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众。
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必须要通过一些影响等非语言符号的采录方法来表现出来,利用写实的图像来表现出被拍摄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真实状况,通过影像的方式来表现出大自然中的景色以及世界各地的民族风俗,使大众对文化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拍摄组对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的把握。成功的纪录片可以很好的以影像的方式来吸引大众的目光, 给大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大自然最为真实的景象展现给大众。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拍摄制作组一定要将拍摄的内容解读给大众,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利用叙事的方法对内容进行叙述,并且要结合主观说明, 对大众进行讲解。为了保证纪录片拍摄的真实性,在拍摄者对拍摄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想法, 要能够真实的对实际的景象进行讲解, 不能胡编乱造,而影响拍摄的真实性。
电视拍摄纪录制作的相关内容
1.设备要完整全面
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拍摄组必须要有完整的拍摄设备,配备性能高的摄相机,并且辅助的拍摄设备一定要齐全,这样可以保证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从而将拍摄的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并且在拍摄完成后,必须要对拍摄的内容进行制作,但是制作中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将相关的影响图片设计的更为生动,从而来提高大众的兴趣。
2.拍摄制作人员技术高
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光比的控制,要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由摄像机以及摄影师的技术水平来决定的, 所以,在进行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一定要保证拍摄设备的性能完好,利用先进的拍摄设备进行拍摄,并且摄影师的拍摄手段必须要高,摄影师要通过对光比的调节来保证影像的美感,可以将拍摄的内容以最美的角度展现给大众。在对后期制作时候,对于影像的技术处理手段必须要强, 要能够在保证拍摄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修饰,从而来增强视觉效果,这都需要相关的拍摄技术人员要有高强的技术能力。
结语
在现今的社会,电视纪录片可以为人们呈现出最为真实世界文化、地域风俗以及自然美景等,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增强人们的见识。所以,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不仅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如何拍摄制作画意风格荷花 篇5
荷花的文化气质,一直是传统文化的偏爱,这种偏爱,也造就了大批喜爱拍摄荷花的摄影人,每到夏天,网络上展览上媒体上拍摄荷花为主题的作品可谓铺天盖地。
如何在海量的荷花作品中脱颖而出,使人得到新鲜的感受,可谓难之又难,本文通过一些后期手法,尝试尽力做出一些视觉陌生感,这也是摄影作品得以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般的荷花作品,往往拍的尽量清晰,色彩鲜艳,这种作品看多了往往不免让人生厌,严重的审美疲劳,这时,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让作品尽量模糊抽象,这样也与中国传统审美会产生暗合。因此,在创作荷花作品之前,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有深入的感受和研究,也就非常必要,这是一种创作前思想上的准备。
一张普普通通的荷花作品,虽然构图不错,荷花、荷叶、荷梗点线面的组合也不错,可惜这种照片我们见得太多了,根本不会让人记住。
我们可以尝试用传统摄影手法里面的多重曝光,使得作品有所改观。
调出一张荷塘里拍摄的虚焦的照片,置入原照片里,形成新的图层。
把新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在PHOTOSHOP的CS5版本里,图层的混合模式又增加了两个,达到27个之多,可以多尝试使用并熟悉各种混合模式,有时会有意外的惊喜。
略微调整两个图层的对比、色调、透明度等参数,可以轻易得到一张梦幻的荷花片子。
这种后期方法,比传统的多重曝光多了更多的混合方式,多了更多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更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是简单的一步后期,但是由于可以用任意两张照片进行混合,混合的方式也非常的多,由此产生的可能性接近无限多,因此是一种非常好玩的后期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胸有成竹,先有想法,前期的拍摄有意识的拍摄此类的素材图,在进行后期调整时,其实你心中早已有了这张作品的雏形,这样才能算是一种创作。
漫无目的的乱调乱试,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作品。
一张不错的高调荷花,可惜太清晰太真实,不太耐看。
我们可以复制成一个新的图层,略作高斯模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透明度为70%.然后略微旋转图像,这时可以看见图片已经呈现出一种朦胧水彩的感觉。
觉得朦胧虚幻感还不够,于是使用涂抹工具 ,在画面上随意涂抹,记得随时调整涂抹画笔的大小和压力。
最后得到的效果,图像如在流水中,产生亦真亦幻的效果。
做这种效果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保留适当的影像细节,不能一片模糊,这样就变成了一张抽象画而不是一张照片了。
后期的度的把握,往往是一张作品成败的关键,懂得把握好度,才是熟练使用PS的标志。
以上的调整方法,都是一些对画面视觉效果的变化,对整张照片的意境的提升,还不能达到随心所欲。
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尝试寻找荷花文化的深层内核,我们都知道,莲花是佛家清净平和的象征物,而中国禅文化里那种宁静空灵,简约恬淡,可以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
有了这一层的想法,希望通过极简的画面构成,将这种禅味道传达到画面里。
找一张莲蓬和一张游鱼的照片,用抠图工具把这两个元素选择下来,放到圆形的构图里面。
为了使这两个元素得到呼应,使用了上一期介绍过“操控变形”功能,使得游鱼与莲蓬对望,仿佛是一个偶遇,正在做默默无声的对话。
极简的画面,却又透露出丰富的信息,耐人寻味,形式上又有一定的新意,这正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
拍摄和制作接片的一些体会 篇6
如果拍好接片,难度又增加一筹。其中,要点是固定好相机(当然,也有不是一点固定相机的拍摄方法),控制好水平度,交错宽度要合理。确保有一致的曝光度和清晰度,使得照片浑然一体。拍摄接片最好用三脚架,可有时三脚架不凑手,遇到了美丽的景色,又不能错过良机,就只好手持相机拍摄了。手持相机拍摄不是不可以,时常也能拍得很成功,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我拍的接片,大多是手持相机拍摄的,好像我更习惯了手持拍摄,很少用三脚架,原因是灵活方便。有朋友问我有什么技巧,我总结有三:一是拍摄之前要演练拍摄一两次,如果六七张的接片,建议多演练几次,演练的目的是为了记忆衔接的位置和水平度;二是拍摄速度要快,慢了容易出问题,快是为了在记忆好的时间段完成拍摄。三是要左肘抵左胸前,屏住呼息,握稳相机,锁定曝光和正确对焦。总之,接片成功与否,关键是在前期的拍摄。后期制作当然也很重要,有人说拍摄完了,照片才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后期处理了,我觉得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后期处理就看你photoshop的功夫了。功夫好,照片就精神,让你耳目一新,功夫不好,照片就精神不起来。
这些照片中有一张接片《颐和园长景图》,是用7张照片接起来的。今年春天,我到北京出差,带上了相机,又逢天气很好,找到了理想的拍摄角度,连拍7张照片想回济南后接片。但是有点担心,因为张数越多越容易失败,可是不拍就没有机会了。我特别慎重地拍摄了,结果很令人满意!
另一张《济南红叶谷》,是我的第一张接片。周围的朋友评价不错,使我增加了拍摄接片的信心。另外两张是济南大明湖新区,《大明湖的春天》和《小桥流水》。好多济南的朋友看了都不知道是哪里,这不怪他们,因为实景与照片确有差别,摄景者,要在别人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发现美;另外,接片场景宽度往往超出了在实景站着不动看出去的视觉范围。接片摄影是转角度的,视野有时比实景更宽广,也许这也是接片的魅力之一吧。
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篇7
关键词:专题片,拍摄,制作
电视专题片有效融合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 并向社会实施自我推介宣传的艺术载体, 是由图像、解说、配乐、字幕、特技等手段将节目内容以声像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繁琐而复杂, 一部完整、优秀专题片的诞生, 凝聚的是集体智慧及专项才能。而拍摄与制作过程是专题片创造的重要环节, 掌握有效的拍摄技巧及制作程序, 是确保专题片质量, 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1 电视专题片定义简析
电视专题片用纪实形式对过去或现在的记录、展现, 以集中、深入手段对社会某方面或者某领域实施报道, 具有专业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 多种艺术综合运用, 对社会生活给予表现, 电视专题片中, 创作者可对观点直接阐明。优秀专题片的创作需要对声音、画面、解说、字幕等多方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处理。电视专题片具有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以及独特性、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兴趣。按照风格不同, 可分为纪实性、写意型、实意综合性等类型电视专题片;按照内容不同, 可分为城市形象、企业形象以及产品形象等类型电视专题片;按照文体不同又可分为纪实性、新闻性广告性、科普性电视专题片。
2 电视专题片拍摄与制作细节
1) 精细的题材选择。制作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 题材的选择是首要任务, 一个好的题材预示着专题片实现了一半的成功。因此电视专题片的选材很关键, 可在大框架里对具有地域特色的题材灵活选择。好题材的选择需要有全局意识和灵敏嗅觉, 能够明确判断题材价值, 对表现主题及取得的效果进行确定, 应到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比如《古城大京》《海国桃源——杨家溪》等一些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 作者在选材上做了大量文章, 所选的题材非常具有当地特色, 通过专题片的形式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进行完美展现。
2) 专业的脚本撰写。脚本是拍摄电视专题片的重要依据。在一部专题片的题材选定后, 接着应当进行脚本的撰写。脚本撰写与一般文章写作大有不同, 不仅对宣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更需要撰写人员具有专业的编导能力。专题片制作过程中, 画面解说、采访同期声、音乐的配置、重点的突出、字幕的叠加等等需要做到合理运用、适时添加,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电视脚本需要撰稿人具有电视专题片总体设计的专业技能。比如曾经荣获福建第十六届电视艺术文艺二等奖的电视专题片《枫行杨家溪》的创作者, 在脚本撰写时曾多次对相关散文精心阅读, 对文中作者的情感潜心感受, 对诗歌散文电视拍摄的方式及角度用心研究, 以导演的视角进行作品脚本进行撰写, 最终达到完美效果。单独看脚本解说, 仿佛不具有完整性, 但是加上声音、画面、字幕的烘托, 就构成了一篇完整优美的文章。脚本解说不是解释画面, 而是画面寓意的引深。假如在简单直白的画面中, 非要配上解说, 即便词义优美, 同样会显得苍白多余。
3) 生动的画面拍摄。对专题片完成总体设计以后, 还需要将脚本做分镜头处理, 制成分镜头脚本, 每个镜头应有相适应的文字搭配, 专业摄像者非常重视画面拍摄的效果。专业摄像人员每到一处并不急于进行画面拍摄, 而是先进行踩点, 确定最佳的拍摄机位。拍摄过程中, 对于色彩还原尤其重视, 将白平衡调整好, 并根据制片要求及各人喜好对画面色彩进行处理、确定。通常情况下亚洲地区人们比较偏偏蓝色的冷色调, 而西方国家人们比较喜欢偏黄色的暖色调。高水平的电视专题片的拍摄, 对画面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为了避免镜头在推拉移动过程中产生晃动, 三脚架是必备工具。画面内容生动性及清晰度的提高, 需要有起伏涨落的动态情景, 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及层次感。不管是风景拍摄还是人物拍摄, 都应按照黄金分割的方法进行构图, 对景别进行恰当处理, 前期拍摄的效果将会对后期拍摄产生影响。
4) 恰当的配音解说。在电视专题片创造中, 配音解说同样重要。不同播音员有着不同的播音风格。比如对于新闻播音员来说, 对专题片进行配音解说显然比太适应。富有浓厚情感色彩的专题片, 需要播音员对感情有着准确的把握能力。比如风靡全国的大型美食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 采用碎片式剪辑模式, 对不同地域进行组合嫁接, 地点具有极强的跳跃性, 需要不同人物与场景的反复切换。通过恰当得体的解说将支离破碎的画面关联起来, 实现了画面与解说的完美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给予大家的不单纯是美食的介绍, 更让人感受到美食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与浓厚感情。
通常情况下, 电台播音员需要依靠声音吸引人, 所以非常重视情感的准确把握及合理运用。同时, 缓慢的播音速度, 对于专题片解说配音比较适宜。一部10多分钟的专题片需要一位播音即可, 而一部超过20分钟的专题片男女对播效果会更好, 可使专题片的气氛得到调和。而对于少儿教育、动画片或者动物世界等具有特殊性的专题片则需要风格特殊的播音员配音解说。
5) 和谐的音乐配置。和谐得体的音乐配置可为专题片增色添彩。片头作为专题片的起始部分, 通常为画面首先展现, 没有解说, 此时需要具有气势加强的音乐衬托,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片头音乐的种类较多, 剧情的不同所配置的音乐也有所不同。在片中的叙述部分配乐应当优美、舒缓, 配乐的旋律应当随着剧情的变化跌宕起伏, 恰当的音乐背景利于观众对片中事件的了解, 抒发情感。在选择片尾音乐时对片中对情绪的要求给予关注, 结合情绪提起或者压制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音乐的时长也应合适, 音乐应随画面或者片尾字幕的结束而结束, 可适当延长3~5秒, 旋律应由高到低, 增加结束的完美性。
电视主题片的配乐选择不仅重要而且还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音响师对专题片制作及内容进行全面了解, 在诸多音乐材料中选择合适恰当的音乐, 在配置中需要进行多次修改, 从中选出最优秀的音乐。比如《枫行杨家溪》专题片中, 配置了《白天的月亮》这首钢琴曲, 节奏乐音犹如行云流水, 将杨家溪超凡脱俗的枫叶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起到了画面与声音统一和谐、相得益彰的神奇效果, 表现力尤为强烈。
6) 适宜的字幕叠加。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 字幕符号的运用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加深对画面的印象。制作字幕过程中, 字型的选择应当结合专题片的内容, 内容具有严肃性的片子字体需要端庄大方正楷、宋体或者黑体;同时字体颜色的选择也应结合专题片内容, 千篇一律的字幕色彩产生不了视觉冲击。题目严肃、庄重适合用金黄宋体, 比如新闻联播。反应文明建设以及文艺类性的题材, 片中字幕可结合需要选择蓝色、红色、或者绿色等, 画面上如果叠加字幕, 字幕的颜色还需要结合画面背景颜色而定, 尽可能避免颜色相顺, 导致字幕不突出, 不能起到应有的加重提示的功能。因此, 片中字幕出现的位置、嵌入的方式、出现的时长、字体的形状以及颜色等都是需要制片时重点研究的内容。
7) 灵活的特技运用。在专题片创造中, 为了增加画面内容的活跃性, 可在画面组合衔接时穿插经特殊技术处理的画面。在非线性编辑设备应用之前, 制作特技非常麻烦, 画面之间多为硬切, 出现较为生硬的过渡转场画面显得比较生硬, 非线性编排技术的出现, 特技制作方便了很多。用淡出、淡入或者黑场等特技进行内容、画面的转换, 是画面显得优美流畅, 感观的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什么样的过渡方式, 应当根据画面的基本要求。比如, 在两个问题的结束语开始之间, 拉帘或者卷页式过渡特技比较适用。
3 结束语
一部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的制作, 首先需要编导与策划人员结合各人的业务特点给予明确分工, 合理调度, 首要任务就是工作程序的完成。其次需要坚实的文字功底实施脚本撰写, 详细了解摄像设备的功能及专业的摄像技能, 并对后期制作中解说、配乐、字幕、特技等细节熟练掌握。总而言之, 电视专题片创作应当注意脚本特色的突出, 画面拍摄的生动性以及制作艺术恰当渲染, 在确保作品质量优秀的同时, 力求形式上的创新, 突破客观因素的制约,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之作是每个相关人员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温建华, 陈浩.浅谈如何拍摄电视专题片[J].大众文艺, 2012 (17) :196.
[2]高磊.浅析电视纪实类专题片前期策划[J].丝路视野, 2016 (6) :87.
[3]卢荔红.浅析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艺术[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6) :541.
3D电视节目拍摄制作的几点体会 篇8
目前, 3D电视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成为了全球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日本、北美、欧洲已有几十家电视台开播了3D电视节目, 伦敦奥运会也进行了3D信号转播。我国也在积极发展3D电视, 国家广电总局在“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 到2015年底, 全国将具备制作播出100个高清频道、10个3D电视频道的能力。2012年1月1日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 该频道由央视牵头, 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和深圳广播电视集团5个单位开办, 播出节目内容包括体育、动漫、专题、综艺类节目以及大型活动赛事的实况转播等。该3D电视频道的开播让3D电视节目走进了我国的千家万户, 在家里享受3D立体影视节目和体育赛事成为了现实。厦门广电集团积极跟踪电视新技术的发展, 近期进行了3D节目拍摄制作的尝试, 参加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与索尼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3D”杯活动。
1 3D电视节目的拍摄
由于初次进行3D节目拍摄制作, 首先要了解3D的相关技术。由于人的双眼有一定的间距, 分别看到的图像存在一定的差异, 即为视差, 视差是人类双眼立体视觉的主要参数之一。3D电视就是利用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 将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分离, 从而产生具有纵深感的立体视觉效果。基于双眼立体视觉的3D电视图像由对应于左右眼的两个单眼高清图像组成, 两个单眼高清图像质量是3D电视质量的基础。3D的单眼高清图像质量控制与普通高清制作相同, 应遵循现有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行业规范和控制标准。同时, 双眼立体图像质量控制则是安全、舒适地观看3D电视节目的保证。双眼立体图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真实感、观看舒适度两个方面, 目前一般以人眼观看主观视觉体验为主, 结合拍摄的内容、理念等的体现要求, 以视觉感受的最佳舒适度为准。
1.1 3D摄像机简介
我们前期拍摄使用的3D摄像机是SONY PMW-TD300, 这是一款带裸眼3D LCD寻像器的广播级肩扛式3D摄录一体机。该机型采用肩扛式设计实现稳定的拍摄;采用固定式双镜头, 两组1/2”x3 CMOS成像器, 每片CMOS成像器都具备1920x1080全高清物理像素, 带来高清晰的画质,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3D双镜头聚焦、变焦、光圈操作高度精确一致, 采用了较短的双镜头轴间距 (45mm) , 可较方便地拍摄出观看舒适的立体影像, 最短会聚距离1.2m, 3D成像范围广;可方便的控制会聚面, 从而较方便直观地控制拍摄物的立体深度。
该摄像机使用Sx S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共有四个存储卡插槽, 左右两边各两个, 如图1所示。进行3D拍摄时, 首先要设置摄像机菜单, 选择“操作》格式》3D/2D”, 然后选择3D。同时, 必须保证至少有两张存储卡插入A插槽或者B插槽中, 也可以四个插槽都插有存储卡。这是因为在3D拍摄时, 左侧和右侧镜头的信号将分别同步记录在左侧和右侧插槽的存储卡中。可使用SLOT SELECT键在插槽A和插槽B之间进行存储切换。
1.2一体化3D摄像机拍摄原理
双眼3D拍摄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会聚法, 另一种是平行法。一体化3D摄像机采用的是会聚法拍摄。会聚法拍摄时左右眼摄像机的镜头光轴向内侧倾斜并在交叉点相交 (图2) , 由于两台摄像机的位置以及拍摄角度差异, 左右眼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也存在差异, 形成视差。在3D电视屏幕上同时显示这两个图像时, 左右眼摄像机光轴交叉点前方的被摄物呈现负视差, 观看者的感受是图像跳出到了屏幕前面;交叉点后方的被摄物呈现正视差, 观看者感觉图像远离到了屏幕后面;在光轴交叉点上的被摄物呈现零视差, 观看者感觉图像就在屏幕表面。
会聚法拍摄时两摄像单元的光轴交叉点所在的、与光轴夹角中线 (角平分线) 垂直的平面被称为会聚平面 (会聚面) 或假想屏幕, 因为在会聚平面上的被摄物正好显示在3D电视的屏幕平面上。
会聚法拍摄3D图像的立体效果取决于两大要素, 一是间距, 即左右眼摄像机镜头光轴间的距离, 二是会聚角, 即左右眼镜头光轴的夹角。一体化3D摄像机两镜头间距固定, 通过调整会聚角来调整会聚面以改变被摄物相对与会聚面的视差。为了实现真实感强、观看舒适的立体视觉效果, 拍摄时会聚面的调整十分关键。
1.3 3D拍摄的体会
1.两个单眼高清图像质量是3D电视图像质量的重要基础。所以, 拍摄画面应及时用2D高清监视器进行预览。而3D效果以视觉感受的最佳舒适度为准, 拍摄现场应配备3D监看设备。
2. PMW-TD300是一款一体化固定式双镜头3D摄像机, 配置的3D双镜头聚焦、变焦、光圈调整高度精确同步, 拍摄前无需进行左右镜头校准等镜头调整环节, 拍摄的许多调整项目也与普通2D摄像机相似, 但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会聚面的调整。PMW-TD300会聚面的调整范围为1.2m至无穷远。主要通过CONVERGENCE转盘来实现调整功能, 旋转拨盘可向前或向后调整会聚面。按一下AUTO CONVERGENCE键可将会聚面自动调整到当前焦距平面。
3. 开始拍摄前, 必须先考虑好被拍摄人物的走位及活动范围, 综合考虑被摄主体和背景的距离, 确定好3D摄像机的拍摄区域和机位位置, 以便摄像机的焦距和会聚面的调整。由于单机双镜头3D摄像机两个镜头的间距是固定的, 拍摄内容超过一定区域范围时, 会增加会聚面调整的难度, 甚至会产生视野冲突, 使人产生不舒适、不协调的感受。所以, 在安排拍摄区域和机位的时候, 这点要充分考虑。比如我们在拍摄人物在树林里走动的镜头时, 就特别注意人物和周围树木的位置关系。正式拍摄前先让人在拍摄区域走动, 根据镜头效果设定好走动路线和会聚面。正式拍摄时随着人物的走动, 不断调整焦点, 以达到真实舒适的立体效果。
4. 开启摄像机的3D深度警告功能, 可方便地避免拍出观看不适的3D画面。摄像机的3D深度警告能对镜头中视差超出安全范围的物体轮廓进行沟边, 也就是当由于物体太近或太远而导致视差太大时, 取景器中会在物体周围显示彩色轮廓。物体太近时显示红色轮廓, 物体太远时显示蓝色轮廓。当显示3D深度警告时, 应调整会聚面或调整画面构图来使警告显示消失。当然, 调整时还是要以3D监视器观看效果为准。
5. 为了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既能体现逼真自然的立体效果, 又能较好的展现场景内容细节, 拍摄场景尽量选择有空间层次的画面, 尽量让画面中带有部分前景和背景,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画面深度和层次, 具有更好的立体效果。比如我们拍摄一个室内场景时, 利用了桌面小香炉上不断飘升的烟作为前景来增加层次, 不仅能营造出很强的立体感, 还增加了画面朦胧的美感。
6.焦点控制是3D拍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由于人们在观看3D电视节目的时候, 眼睛的焦点除了集中在屏幕上, 还要兼顾在景深范围内的其它景物上。因此, 在多层次的景物拍摄时, 应注意会聚平面和焦点平面的重合, 否则人们双眼的焦点既要会聚于屏幕上, 又要会聚于焦点物体上, 焦点的不断变换会使人们的双眼产生疲劳的感觉。此外, 还可以利用画面景深控制, 将焦点集中在要强调的物体上, 将背景虚化。这样, 人眼就不会产生焦点来回变换的情况, 从而有效缓解人眼观看3D电视节目产生的不适感。比如我们拍摄SPA场景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为了强调SPA的恬静与悠闲, 我们把焦点集中在一朵放置在叠好浴巾上的玫瑰花上, 然后将SPA场所的木地板和浴池等背景虚化。这么做不仅营造出SPA场所的美感, 又突出了3D效果, 还减少了焦点的变换, 有效缓解了眼睛的不适。
7.运动镜头的拍摄也要特别注意。运动镜头有两种:一个是镜头保持静止, 画面内的物体运动构成运动镜头;另一方面是画面内的物体保持静止, 镜头通过推拉摇移来实现运动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最好使用脚架或者轨道等辅助设备, 因为任何细微的晃动都会导致视频图像在3D监视器上晃动更加明显, 容易引起观看者眼睛的不适;在拍摄过程中, 应尽可能减少镜头快速横摇和变焦, 以避免人眼焦点变换带来的不适感。比如拍摄汽车从镜头前飞驰而过的镜头时, 建议将机身与车辆行驶的路线保持接近平行的角度, 将镜头拉到最远, 这样可以减少镜头的快速横摇, 还能突出3D效果。
8.灯光也是3D拍摄中营造立体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合理的布光可以增强拍摄主体的立体感。比如我们在拍摄人物站在阳台边深呼吸的镜头时, 由于阳台内光线暗, 外面光线亮, 因此人物的轮廓很不清晰, 拍摄出来的立体感不强。所以我们用灯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从而明显地增强了整个镜头的立体效果。
2 3D电视的后期制作
2.1 3D后期制作系统简介
我们3D后期制作使用的是AVID Symphony Nitris DX非编设备, 采用的是AVID公司的MC (Media Composer) 系统, 该系统具备三维立体剪辑功能, 包括3D素材导入、3D剪辑、视差调整、3D字幕制作、3D特技制作、3D输入输出格式调整等功能。3D后期制作系统连接如图3所示。
图3中, 系统主要由非编设备、接口箱、3D录像机、3D监看设备、高清监视器、音箱等设备组成。工作流程包括3D素材导入、3D剪辑、3D效果调整、音频、特效及字幕制作、节目输出等环节。
Nitris DX接口箱配合非编设备的使用, 须在电脑主机PCI插槽上安装一块PCIe HIB卡,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静电, 以免损坏PCIe HIB卡。Nitris DX接口箱通过PCIe线缆与电脑主机相连:PCIe线缆的一端插入Nitris DX接口箱后面的HOST PCIe口, 另一端插在电脑主机中PCIe HIB卡的HOST口 (拆卸PCIe线缆时候注意使用线头上的释放环, 不能强拔) 。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非编工作站电脑开启的情况下, 通过电源开关来通断Nitris DX的电源, Nitris DX电源通过电脑主机里的PCIe HIB卡自动控制。Nitris DX接口箱输出的格式主要3种:单眼信号, 帧兼容模式SBS (Side By Side) 左右拼接格式和FULL (双路高清格式) 输出。
在编辑过程中, 3D图像效果是通过HDMI线缆, 使用帧兼容模式SBS在3D电视进行监看。同时, 单眼高清图像通过一台高清监视器监看。下载时, 索尼公司提供了一台SRW-5800录像机进行下载录制。
2.2 3D后期制作体会
1.由于采用一体化3D摄像机进行前期拍摄, 不需要进行左右眼差异的调整, 后期制作相对较为简单。Media Composer有专用插件AMA (Avid Media Access) , 可方便地实现双眼3D素材导入。只需将Sx S存储卡上的拍摄素材拷贝到计算机素材盘上, AMA可以自动识别左右眼文件, 自动产生关联。2D视频素材也可以通过Media Composer导入, 并通过调整S3D Vergence参数, 使其转换成3D图像, 但是立体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们主要用于航拍等视频资料的转换。
2.在3D剪辑过程中, 建议粗剪的时候主要通过高清监视器观看2D单眼高清图像 (单看左眼或者右眼) 效果, 精编的时候再通过观看3D监看设备来调整, 否则长时间观看3D效果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
3.3D节目的制作, 既要注意展现3D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又要兼顾视觉的安全、舒适度的要求。与2D节目制作相比, 3D节目制作过程中要考虑画面深度 (Z轴) , 要进行视差的调整等。
3D节目制作要保证观看舒适度。这个舒适度就是让观看者不眩晕、不胀眼、没有重影、全片立体效果统一等等。在节目编辑时, 可通过调整左右画面相应对象像素的位置改变视差, 调整会聚平面的位置, 使视差保持在安全、舒适的范围内。比如拍摄人物坐在飞机里一个镜头时, 由于镜头是特写, 两个镜头拍摄到的画面差别相对较大, 画面的边缘物体 (比如人物前排座椅的枕头位置) 会造成观看不适, 此时, 就需要调整会聚平面的位置参数, 消除眼睛的不适感。
3D剪辑时需注意镜头之间的衔接, 避免会聚平面相差较大、视差相差较大的镜头之间的直接切换, 尽量避免不同镜头间的快速转换或增加过渡镜头, 让观众的眼睛有建立起虚拟立体空间的时间, 避免眼睛的不适感;运动镜头与相对静止的镜头之间的转换也要有适当的过渡, 否则动静的突然转换也会给观众的眼睛带来不适感。此外, 尽量少用淡入淡出的视频特技, 特别是在两个会聚面相差较大画面之间也容易造成不适感;特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 并且几个特写连续出现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这样会造成眼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从而导致眼部的疲劳。
4.节目视频文件的生成及节目下载格式设置也需要特别注意。我们将编码格式设置为DNx HD Code, 这种高清后期制作编码支持目前流行的多种高清格式, 能够实现无损的栅格转换, 消除了高清压缩技术中压缩前格式转换所带来的分辨率损失现象。如果直接在普通3D电视机上播放, 可以将输出方式设为帧兼容模式SBS左右拼接格式, 然后根据该电视机兼容的编码格式来生成视频文件。
在节目下载时, 注意要将Media Composer输出的格式设置为FULL, 也就是双路高清输出格式, 如图4所示。如果使用帧兼容模式SBS的话, 输出的图像分辨率将降低一半。因为帧兼容模式是将对同一时刻的左路和右路视频帧进行采样, 得到半水平分辨率的左路和右路视频帧, 并将其水平并列拼接为一帧。
5.3 D电视机类型的不同也会造成观看效果的差异。目前3D电视机主要有快门式和偏振式两种。在编辑过程中, 我们用过2台3D电视机, 快门式的观看效果远远好于偏振式的。快门式的3D电视机不仅观看视角大, 立体效果好, 并且色彩、亮度自然还原;偏振式3D电视机视角小, 只要不是正对屏幕且不在最佳观看距离时, 就容易出现图像重影、变形, 而且对观看环境要求也高, 环境光线容易通过偏振式眼镜侧边进入眼睛而影响观看的立体效果。
参考文献
博物馆展览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 篇9
1 前期拍摄
展览专题片与展览相辅相成,在拍摄之前,首先,需要与展览部门的相关人员沟通,了解展览的主题思想,对专题片的要求等。然后,确立专题片的主题、长度,进行专题片的构思,撰写专题片脚本,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或进行拍摄。展览专题片的构思一要完整,二要真实,三要突出主题,这是最基本的三个要求。一个展览会涉及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展品本身体现的历史价值、当地的人文环境等。拍什么?记录什么?采取什么手法拍摄?这是下文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展览主题进行文案写作。所谓文案就是以“展览主题”为结构,用文字将展览宣传片的内容表现出来。然后,通过脚本语言把所要拍摄的镜头列出来。
脚本是以文案为基础制作的,就是将文案中的文字具体到“旁白”“画面”“字幕”。
脚本的格式一般如下:(《宫廷的辉煌》展览专题片)
(画面)黑场淡入故宫太和门广场俯视景别、音乐起
摇至太和门
出字幕“天朝衣冠”
音乐降,画外音
服饰展室布陈情景
各式服装、佩饰中景或特写
服饰展柜前流动的观众
(旁白)一百多年前的故宫是统治者的皇宫。清朝的皇帝、后妃们在这里居住生活。至今这里还收藏着清朝皇帝、后妃们穿用的衣服、饰品和丝绸面料等十余万件。这些藏品从礼服到便服,从冬装到夏装,从冠履到佩饰,制作奢华,品种丰富。精巧的制做、独到的风韵以及完好的品相都令人瞠目相看。在清宫故事充斥影视的今天,它们是清宫服饰文化最权威的佐证。
(字幕)接下来就是拍摄工作了,拍摄者在开机前一定要对拍摄的内容要十分熟悉,对拍摄什么,如何去拍摄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向观众交代清楚你所要表现的东西。对过程的拍摄要打好提前量,拍过程的关键是要赶在事件发生的前面,而不要等事情发生过了再去拍。拍摄时要做到提前开机,延后关机,特殊情况不关机。对过程的展现要调理清楚,拍摄时要交代好因果关系,对事件的讲述要条理清楚、符合逻辑,要让观众能够看得懂。对于一个展览专题片来说,主要要围绕展览相关的历史地方风貌、重点展品,以及策展人或相关专家的采访等。怎么拍,采用什么样的手法。
1.1 对镜头运动的要求w.g b!B!@+v#@
电视与动画、照片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镜头的运动。对镜头运动的主要要求就是平、稳、匀和定位,通过镜头的运动构成新的画面,表达新的信息。在拍摄过程中,保证画面的平稳是基础;另外,就是要准。黄金分割拍摄主体,保证背景不乱,多运用固定镜头,太长太短都不要,让画面看起来精美。合理使用长镜头,长镜头是现代电视纪实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由于镜头不断,所以长镜头有比较强的真实感,同时延续时间较长,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当时的情境。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长镜头,对专题片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1.2 色彩的真实性M;
在展览专题片中,彩色还原的好坏是衡量展览专题片质量的标准之一。在拍摄过程中,影响彩色还原的因素很多,室内、室外、清晨、黄昏、日光、灯光频繁变化,这就要求摄制人员工作细心。这里只说几种基本作法:标准寻像监视器与摄像机的外部调整;混合光源情况下、保证彩色还原的措施;电视片的基调要符合科学需要。
1.3 注重拍摄细节
我们在展览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要对拍摄的文字稿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事先做好拍摄计划,制定好拍摄的分镜头稿本,确定片子所需要的细节镜头大概有多少,对在拍摄时如何拍摄出需要的细节镜头要做到心中有数;拍摄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确定的拍摄脚本,注意拍摄神情细节、动作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声音细节等,还要注意观察,随时捕捉生动感人的细节。拍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选择典型具有感染力的细节。所谓典型细节,就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的细节,典型细节一般有蕴藏力和折射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一经运用就能使作品的内容更突出、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要围绕主题选择细节。细节刻画是专题片中纪实美的重要体现。一个细节能否运用得当,先要放在主题背景下加以考察,要选择那些能说明主题、深化主题的细节。
1.4 合理记录同期声
在拍摄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录制同期声,录制同期声时可以从录前准备和现场录制两个方面入手。录前准备需要在录制前制定一个好的录制方案,首先要了解节目内容、节目录制现场的自然环境、声学环境、节目所表现的主题等。其次,要分析拾音对象的声音构成,抓住声音主体,兼顾其他。
现场录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使用话筒,这需要根据同期声声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特性的话筒,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话筒的拾音距离,不要出现声音过小或者过高。其次,同期录音时,对拍摄现场的声音是有选择性地拾取,只有那些与画面内容相符合,为节目内容的表达所需要的声音才需要拾取。如果不得不面对环境噪声,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环境噪声。此外,在具体的同期声录制现场中,除了要求语言的拾取要清晰以外还要注意及时和被摄者沟通,尽量使讲话的人不产生被拍摄的紧张,保持原来的自然状态。画面拍摄要服从语言的完整性,切忌话说到一半就停机,要充分考虑到同期声剪辑的需要。同期声具有特殊的形象性,它与画面的形象性是迥然不同的。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中通过对现场声音的真实纪录,建立了声音形象。这一声音形象,拓宽了画面空间的结构,渲染了画面的热烈氛围,使画面充满活力和生机,使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可感。
1.5 素材的全面性
一部专题片需要大量的素材,为了避免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出现“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我们在拍摄时就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拍摄素材,尽量做到在不求人的情况下,运用自己拍摄的素材就可以足够的完成计划的片子。当然,我们强调素材的全面并不是看到什么拍摄什么,没有目的的胡乱拍摄。需要有选择的拍摄,确保拍摄一个镜头就是成功的,每一个镜头后期都可以使用。
2 后期制作
审看素材,检查素材的内容及质量,选择要使用的镜头并做好镜头纪录,确认编辑方式。在画面编辑完成后,进行初步的审看。审查结构、段落是否合理清楚,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行修改,制作特技、字幕,寻找所需要的音乐,录制解说词并将解说词、音乐、同期声进行混录的同时,进行音量、音调的处理。整部片子完成后,要请相关人士审查。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展览专题片的制作已由线性编辑转为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可以对画面进行任意组合,可以随意选取素材,可以以跳跃的方式进行编辑,可以任意修改已经编辑的部分,不用对修改部分后面的画面重新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平台,配有专用的视频图像压缩解压卡、声卡、高速硬盘及一些辅助控制卡,由相应的制作软件编辑完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核心。关于剪辑制作笔者有几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2.1 素材固然重要,更要注重发挥的空间
既然是剪辑,准备再充分,也很难避免遇到漏拍的镜头,这就需要在编排创意上多做文章,在技术同质化且软件傻瓜化的今天,策划和创意才是服务客户征服市场的终极武器。在剪辑上应做到提炼并锁定主题信息,不堆积无关意象,宁缺勿滥。
2.2 特技效果要适可
如今,非线形编辑在电视制作上的广泛应用,各种特技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特技如果运用得当,独具匠心,无疑可以激发观众的欣赏情趣,增强观众的记忆。如果过多的滥用特技效果,不按需要只图新鲜,结果只会使观众对专题片产生厌恶感和不信任感。
2.3 后期编辑忌“跳”
一个专题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条贯穿前后的主线,在后期编辑中应该按照方案脚本剪辑,切忌乱跳。
2.4音乐效果声要有新意
音乐的选择如无特别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流行歌曲的音乐,背景音乐不要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基调,还要注意音量的调节。
3 结语
拍摄制作 篇10
一、通力合作, 增强各有关单位的责任意识
对于一个地区的电视专题外宣工作而言, 如果仅靠一个部门一家电视媒体来推进和拍摄制作, 其节目的内容单一、数量少, 形成不了对该地区立体的、全方位的宣传效果。如果相关宣传部门各负其责, 分工合作、齐心协力, 形成良好的机制, 就能提高一个区域对外宣传的整体声势。盐城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市委宣传部每年年初都要召开两次全市性的外宣方面的会议。一次是回顾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对先进县 (市、区) 进行表彰并部署本年度的工作;二是召开电视外宣题材规划会, 规定各地必须报送一定数量的今年拟拍摄制作的电视外宣专题片题材并落实每条专题片成片的时间进度表。同时, 盐城市各级宣传部门和电视台都强化对电视外宣专题片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直接抓, 并成立专门的电视外宣专题拍摄制作部门或责任到人, 做到工作有目标、任务有分解, 担子有人挑, 并出台了考核奖惩办法。同时, 盐城市委宣传部领导还经常带队到各县 (市、区) 了解电视外宣专题片拍摄制作进展情况。目前, 盐城市各地在境外播出电视外宣专题片的数量、质量、时长已作为我市对各县 (市、区) 外宣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多方分担资金, 着力提高电视外宣专题片数量和质量
摄制电视专题片, 资金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电视外宣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在境外播出没有成本费用, 因而其资金压力不容小觑。一个地区要想拍摄较多数量的电视外宣专题片, 就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承担责任, 分担资金, 破解这一难题。
1.是利用政府举办重大节日和庆典之际, 争取财政支持拍摄与之活动相关的电视外宣专题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盐城市各地每年都要举办经贸洽谈会, 各县 (市、区) 外宣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一良机, 拍摄了麋鹿、湿地、丹顶鹤等一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电视外宣专题片, 对于客商了解投资环境, 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是电视台与有外宣资源的企业和行业合作拍摄外宣专题片。位于盐城的大丰港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江苏沿海三大深水海港之一, 在该港成立二十周年之际, 他们和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四集外宣专题片, 在境外播出后, 引起了广泛关注, 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3.各地宣传部门每年都有一笔外宣工作经费, 年初各级电视台可以把全年拟拍的电视外宣专题片所需的费用写成报告上报到宣传部门, 争取一部分经费。
4.为世界了解本地, 为本地经济发展鼓与呼, 这也是本地各级电视台的职责和义务, 而拨出一部分经费从事外宣专题片的摄制, 是职无旁贷、理所当然之事, 每一家电视台都会有这一部分专门费用, 作为外宣工作者, 要争取使这一“蛋糕”最大化。
三、从境外观众的角度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寻觅专题片题材
一个好的选题是专题片成功的关键。面对自己异常熟悉的土地, 我们在选题时, 要站在世界的视野, 从国外受众的角度, 梳理本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以及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亮点特色, 寻找符合国外观众口味的专题片题材。纵观十年来, 盐城市在电视外宣专题片选题方面有这样两个主要特点:
1.对传统的人文特色题材做到常做常新。盐城市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有着“东方湿地”、“水绿盐城”、“海盐名城”的美誉;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优美;有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一批富有原始生态风光的景观;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这些独有的特质, 为拍摄制作外宣节目提供了丰富的、难得的资源, 也是推介盐城的最好切入口。这些题材, 历来是节目创新的宝库和宣传的重头戏。为此, 各县 (市、区) 电视台组织精干力量, 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2.现代经济发展催生了地方宣传新亮点。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 新兴产业、特色经济、生态旅游, 已成为盐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各级电视台从自身的经济发展态势出发, 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作品, 这些作品分别以沿海开发、滩涂湿地、生态保护和海盐文化为关注的重点, 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又从崭新的角度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喜人面貌和巨大潜力, 也已成为精美的地方形象电视外宣专题片。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外宣队伍
一部电视外宣专题片拍摄制作质量的高低, 关键在人, 一个区域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国际思维、国际眼光的高素质的外宣队伍, 才能生产出精品佳作、才能起到好的外宣效果。在人才培养中盐城市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
1.请进来。每年定期邀请中央台、省台的专家来盐城讲课, 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2.业务研讨。在盐城市每年召开的电视外宣专题片题材规划会上, 对各县 (市、区) 台报送的选题, 一般先由具有较强实际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教授进行点评, 然后再由各县 (市、区) 外宣工作者互相交流探讨。
3.盐城市委宣传部定期组织全市业务骨干赴各地了解外宣专题片摄制进程, 并共同商讨拍摄中遇到的难题。
五、注重电视外宣专题片拍摄的解说词的编写, 拍摄优秀电视外宣专题片
一部好的电视外宣专题片, 就一定要有好的、优美的解说词, 一段恰当的解说词是一部电视外宣专题片的灵魂, 是电视外宣专题片的根本, 只有有一段真正合适的解说词才能够将观看的人带入到电视外宣专题片的场景当中, 才能够让观众意识到电视外宣专题片的内涵, 让观众明白电视外宣专题片的目的与意义。所以, 我们在编写演说词时一定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 让其符合电视外宣专题片的内容。
1.解说词一定要清楚明白:一段恰当的解说词, 一定要做到清楚明白, 条理一定要清晰, 一定要让观众最后能够明白这部电视外宣专题片的主旨, 了解这段电视外宣专题片的拍摄目的。
2.解说词一定要优美、书面化:解说词在编写时,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一段话语的优美性, 是否让观众听后感到舒适, 表达方式是否正确, 所用修辞是否恰当, 当然, 要尽可能避免口语的表述, 尽可能在表达时做到书面化, 使语句之间相互连贯、优美。
3.解说词的内容一定要真实:电视外宣专题片的内容一定要真实, 所以, 所编写的解说词也一定要真实, 绝对不可以虚假, 一定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电视外宣专题片中的真实内容, 而不是为了能够吸引观众而进行虚假的表述。
4.解说词的编写要具有一定特色:面对不同的电视外宣专题片, 就要有不同的内容, 那么, 解说词在编写时就要考虑一个新颖性和创新性, 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电视外宣专题片的特色, 而且, 具有自身特色的解说词也能够吸引来更多的观众, 让电视外宣专题片更加具有影响力。
解说词的编写并非简简单单就能够解决的, 是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工作, 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地、市级区域组织谋划电视外宣专题片拍摄制作工作, 是为宣传本地人文风情、经济状况等目的, 从而让他人也能够了解自己, 从而可以达到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 进行一个有效的、高水准的电视外宣专题片的拍摄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也成为了各地、市级区域积极发展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穆娜.浅议电视专题片创作的美学功能[J].新闻传播.2010 (12)
[2]谢伟.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J].新闻知识.2010 (05)